淡水养殖现状、发展

2024-07-21

淡水养殖现状、发展(精选12篇)

淡水养殖现状、发展 篇1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 我国的淡水养殖业也取得了一定的发展成果, 我国已经成为了一个淡水养殖大国, 我国的淡水养殖业在世界淡水养殖业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我国淡水养殖业的发展状况和未来的发展方向, 对世界淡水养殖业具有非常大的影响。而受到我国经济体制和客观条件的限制, 小规模淡水养殖是我国淡水养殖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结合自己多年的养殖经验, 着重对小规模淡水养殖的现状和未来发展方向进行简要分析。

关键词:小规模,淡水养殖,发展方向

引言

在我国的南方地区尤其是东南方向, 存在着许多的河流和湖泊, 而用于种地的耕地面积相对比较少, 这种客观自然条件就决定了我国的东南方地区不能像北方那样以种植业为生, 而必须依靠当地丰富的淡水资源进行淡水养殖, 靠养殖业来发家致富, 带动一方经济的飞速发展。

1 我国小规模淡水养殖的发展现状

1.1 养殖的方式

湖泊河道养殖、池塘养殖、稻田养殖、网箱养殖是我国东南方地区进行淡水养殖的主要养殖方式。下面就对这4种养殖方式逐一进行讲解。

1.1.1 湖泊河道养殖

前面已经提到, 我国的东南地区拥有大量的湖泊, 当地的居民利用这一自然资源, 在湖泊的河道里修筑拦鱼大坝, 进行鱼类的淡水养殖。通过湖泊河道养殖出来的鱼类既具有人工养殖的特点, 因为饲养者在河道内撒入了大量的人工饲料和鱼饵, 而且还具备了鱼的自然属性, 因为其生长的环境还是原来的湖泊水资源。

1.1.2 池塘养殖

池塘养殖是目前我国淡水养殖业应用最广泛的养殖方式, 所谓池塘养殖是指人为的修建一个池塘, 在池塘内放入一定的鱼种, 定期的给池塘添加鱼饵和更换水资源, 池塘养殖是一种封闭的养殖方式, 鱼儿自始至终生长在同一个环境当中, 且池塘养殖的面积通常比较小, 非常便于人的管理。池塘所形成的环境是一个静水环境, 这个环境适合不同习性和种类的鱼儿生长, 饲养者可以根据实际的经济性灵活的改变鱼种, 还可以在池塘养殖中形成一个生态链, 既保证鱼的生长, 又有利于美化周围的生态环境。

1.1.3 稻田养殖

在我国的东南方水稻是主要的农作物之一, 众所周知, 水稻在生长过程中需要大量的水分, 我国东南方的当地居民充分利用这个特点, 积极开展水稻养殖。所谓水稻养殖是指在水稻的种植地里放入鱼种, 鱼儿随着水稻的生长一起生长。在水稻田里进行鱼儿的养殖, 不仅有效的支持了我国淡水养殖业的发展, 而且为水稻的生长带来了非常大的益处。在水稻田里养殖鱼儿可以有效的防止水稻病虫害的发生, 还可以帮助疏松稻田土壤, 增强土地肥力, 水稻的生长也为鱼儿的生长提供了良好的生长环境和栖息地, 促进鱼儿的生长发育。需要指出的是在进行稻田养殖时, 需要对水稻田进行一定的改造, 不能是我们通常所见的水稻田, 还必须保证水稻田里任何时候都拥有充足的水分。

1.1.4 网箱养殖

网箱养殖在我国具有非常远的历史, 据可靠记载, 我国早在800多年前就开始了网箱养殖鱼儿的养殖方式, 但是这种养殖方式在当时却没有被广泛的推广。我国真正的网箱养殖方式开始在1980年左右, 随着我国科技的不断进步, 目前网箱养殖方式已经在我国得到了推广, 在我国的水库、湖泊等地方被广泛的应用, 而且取得了不错的养殖效果, 是我国未来淡水养殖的主要发展趋势所在。

1.2 淡水养殖鱼类的种类

淡水养殖的鱼类分为草食性鱼类和肉食性鱼类, 在我国的东南方淡水养殖业非常的发达, 所以养殖的鱼类的种类也比较繁多。草鱼、鲫鱼、青鱼、鲤鱼等是我国最为常见的草食性鱼类, 肉食性鱼类主要包括鲢鱼和鳙鱼等, 在我国东南方的淡水养殖中, 除了养殖鱼类以外还会养殖其他的物种, 例如螃蟹、甲鱼和虾等, 都是我国淡水养殖业中最常见的养殖对象。

1.3 我国小规模淡水养殖存在的问题

1.3.1 养殖人员的职业素质问题

在我国小规模的淡水养殖业中, 养殖人员主要是以农民为主, 也有的是从其他行业转行过来的。养殖人员的文化水平比较低, 缺乏专业和系统的养殖专业知识, 他们在养殖过程中, 往往是凭借养殖经验, 他们缺乏对市场全面的调查, 对于养殖的种类只是盲目的随大流, 没有自己的市场主见, 这种养殖方式不利于养殖者将自己的养殖业发展壮大, 而且具有较大的风险, 一旦所养鱼种与市场的需求不一致就会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

1.3.2 饲料问题

选择好的饲料是每一个养殖业必须经过的一个过程。在我国小规模的淡水养殖中, 由于养殖人员缺乏系统的养殖专业知识, 对饲料的选择每一科学的认识, 有的人就采用就近原则, 在周边选用大量的青草, 用青草作为鱼儿的养殖饲料虽然是可行的, 但是久而久之, 不科学的掠夺资源会造成水土流失等自然现象, 不利于我国的可持续发展。此外还是受到养殖者本身文化知识和专业技能的限制, 在选择人工的饲料时, 盲目的贪图便宜, 造成一些伪劣的饲料进入养殖基地, 给自己的淡水养殖带来不可弥补的经济损失。

1.3.3 环境问题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不断发展, 我国的工业发展也取得了骄人的成绩。但是在我国的实际发展过程中却存在着许多工厂违规排污的现象, 他们将没有经过处理的工业废水、废弃、废渣排放到湖泊或者水流中, 对水资源形成了严重的威胁, 水质变差变得不适合淡水养殖业的进行, 在我们的社会中, 由于工厂违规排污引起死鱼的现象屡屡发生, 给淡水养殖户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 也给我国的淡水养殖业的发展带来了严重阻碍。

2 我国小规模淡水养殖的发展方向

2.1 重视养殖人员的养殖专业知识和技能培训

前面提到, 我国小规模的淡水养殖者主要是农民和从其他行业转行过来的人, 他们的养殖专业知识比较薄弱, 老的养殖户进行养殖主要依靠多年的养殖经验, 而新加入养殖人员主要通过盲目的随大流, 别人养什么自己就养什么, 被人怎么养自己也怎么养。这种养殖方式不利于淡水养殖业的发展, 针对这种情况必须加大对我国小规模淡水养殖者的知识和技能的专业培训, 将他们组织起来, 选派专门的养殖人员对他们进行专业培训, 培训要尽可能的详细, 从鱼种的选择到鱼饲料的选择再到常见的疾病症状和防治以及后期的销售等都要进行培训, 致力于提高淡水养殖者的专业水平, 提高淡水养殖效率, 降低养殖者的养殖风险, 尽量避免由于缺乏最基本的养殖知识和技能带来经济损失。

2.2 创建联营模式, 共同销售

由于我国小规模淡水养殖的都是一些零散的养殖户, 必须将这些零散的养殖户组织起来, 创建销售的联营模式, 进行联合销售, 避免他们在市场上单打独斗, 提高他们的市场竞争力。创建的联营机构还必须承担起市场调查的任务, 及时为养殖户提供准确的市场需求情况, 避免养殖户的养殖方向出现偏差。由于小规模的淡水养殖者都是普通的农民, 缺乏雄厚的资金, 所以他们对风险的承担能力也不足, 这样做可以有效的减小了养殖户的市场风险, 提高他们通过进行淡水养殖发财致富的成功率。

3 结语

我国是一个淡水养殖大国, 在我国东南方的一些地区, 淡水养殖是支持一方经济发展的支柱性产业, 我国必须重视淡水养殖业的现状和未来发展, 通过出台一些相关的政策和法律法规来鼓励我国的居民进行淡水养殖, 推动我国淡水养殖业的飞速发展。

参考文献

[1]陈昉, 边修华.淡水养殖的现状及对策[J].技术与市场, 2011, 18 (9) :339.

[2]陈永乐, 吴淑勤, 黄樟翰, 等.广东省淡水养殖的发展现状与思考[J].广东饲料, 2011 (12) :12-16.

[3]张静波.浅谈我国渔业健康养殖的现状与展望[J].水产养殖, 2011 (8) :34-36.

[4]戈贤平.我国大宗淡水鱼产业现状与发展方向[J].海洋与渔业:上半月, 2013 (6) :75-78.

[5]我国淡水养殖现状及发展方向[J].广东农村实用技术, 2007 (2) :39-41.

[6]苏东琼.我国淡水养殖业的现状及可持续性发展措施[J].养殖技术顾问, 2012 (5) :269.

[7]郑龙成, 程绍宏.小规模淡水养殖现状及发展方向[J].赤子, 2012 (21) :159.

[8]周国彪.小规模淡水养殖现状及发展方向[J].科技风, 2011 (12) :62.

淡水养殖现状、发展 篇2

二、清池肥水。池塘要进行清淤、修整、曝晒。在放养虾苗前10-15天,每亩用50kg生石灰干池消毒,7天后注入新水。在进水前要安装好60-80目的的进水隔网,水深为50-80cm,同时每亩施发酵畜禽粪便300kg,以培育浮游生物。

三、虾苗放养。虾苗放养宜在3-4月份睛天的早晨或傍晚进行,虾苗的放养规格一般为3-5cm,每亩放养3500-4000尾,同一池塘放养的虾苗规格要求整齐一致。

四、精心投饵。放苗后3天内,投以绞碎的小杂鱼、下脚肉和人工配合饵料;待虾苗长到6-7cm时,可全部投喂轧碎的螺蛳、河蚌及适量的植物性饵料。日投喂量以吃饱、吃完、不留残饵为准。每天早、晚各投一次,晚上投全日量的70%-80%,饵料应投在池塘四周浅水处,龙虾集中的地方可适当多投,以利检查吃食情况。

五、加强管理。淡水龙虾生长快,新陈代谢旺盛,耗氧量大。因此,特别要加强水质管理。一是看水色,以浅绿色为好;二是测试水中酸碱度,以PH值7-7.5比较合适;三是及时换水,15-20天换水一次,换水量为池水50%,在正常气温中(20℃-30℃)虾池以1m左右水深饲养,气温在15℃以下或35℃以上。

六、病害防治。淡水龙虾放养密度较大,要注意防病。一是虾壳病。可用孔雀石绿和福尔林液混合,给龙虾药浴20-30分钟。二是黑鳃病。可用亚甲基蓝全池泼洒。三是纤毛虫病。治疗可用硫酸铜溶液浸洗病龙虾5-6小时,每个疗程连续3-5天。

我国淡水渔业生产现状及发展策略 篇3

摘 要 我国的淡水资源十分丰富,因此发展淡水渔业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在市场经济体制日趋成熟的大环境下,我国淡水渔业的发展也迎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分析我国淡水渔业生产现状,并提出具体的发展策略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主要分析淡水渔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发展节水养殖、调整渔业生产结构、加快科技创新、扶持龙头渔业企业等几项发展策略,旨在与广大同行共同探讨,促进我国淡水渔业的发展。

关键词 淡水渔业;生产现状;发展策略

中图分类号:F326.4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3-890X(2016)15--02

淡水渔业养殖是我国一项重要的民生产业,在淡水渔业发展过程中,各级地方政府、相关部门要高度重视淡水渔业养殖的生产及发展,扩大淡水渔业的养殖规模,提高生产管理的规范性,以增加更多的经济效益。

1 现阶段淡水渔业生产存在的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淡水渔业生产得到了长足发展,但在现实中还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首先,未形成规模效益。一直以来,除了少部分地区以外,我国大部分地区的淡水养殖还处于分散经营的状态,各养殖户之间未能形成有效的联动机制,政府方面的引导力度也相对较小,养殖户缺乏收集市场信息的意识,对市场风险认识不强,个体养殖户应对风险的能力相对较差,一旦遇到较大的市场风险,养殖户受到的影响很大。其次,科技水平较低,劳动生产率不高。与渔业技术发达的国家相比,我国淡水渔业养殖机械、先进养殖技术的普及还远远不够,很多养殖户还沿用传统的养殖技术,且在养殖业先进技术、养殖机械配置方面投入较小,并且很多养殖人员的综合素质、专业素质水平均相对较低,故影响了养殖业的生产效率。再次,养殖环境日益恶化。很长一段时间以来,我国的经济发展都是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的,很多河流、湖泊受到污染,养殖水域存在严重的富营养化;且很多河流出来断流、湖泊的面积越来越小,不仅会影响以淡水养殖的面积,还会提高水产养殖病害发生率,使得养殖户受到严重的经济损失。最后,水产品附加值低。淡水渔业中销售利润最低的即为初级鱼产品,因此要延伸淡水渔业的产业链、提高产品附加值,这样才能提高淡水养殖产业的经济效益。但我国的淡水鱼产品加工技术还处于比较低端的阶段,不仅养殖户,甚至很多淡水鱼加工企业还处于产业链的最低端,产品附加值低,影响到企业的经济效益及市场竞争力。

2 淡水渔业发展策略

针对上述问题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促进淡水渔业的发展。

2.1 大力发展节水渔业养殖技术

在水资源日益紧缺的现实条件下,可以说节水养殖技术是淡水渔业发展的主流趋势,因此要发展节水渔业养殖技术,以促进淡水渔业的发展。

首先,要保持良好的水源条件。在选择养殖地址时,要先考虑水源条件,引水渠道不能经过污染区,要全面、详细地了解水体水质的相关参数,保证水体的溶解氧;养殖过程中,饲料、鱼的排泄物等会在水体中产生大量的氨氮,需要及时清理水体,提高饵料、肥料投放的合理性。其次,提高养殖模式的科学性。鱼类放养密度对养殖水体生态系统的平衡性有着直接影响。因此,要根据以往养殖经济及鱼种的生物习惯确定合理的放养密度。如果池塘养殖密度高会增加鱼类的排泄物,池塘的自净能力、有机质污染的平衡关系会受到影响,从而影响到水质的稳定性,最终会影响水质、增加鱼体病害发生概率,直接影响到养殖户的经济效益。最后,应用各种节水渔业水质调节技术。养殖水体水质会对渔业养殖的经济效益产生直接影响,因此要采取水质调节技术来保证水体质量。常用的水质调节技术包括水生植物、利用有益微生态制剂改善水体、利用有益藻类改善水体等。水生植物包括苦草、轮叶黑藻和金鱼藻等,保证合理的水草比例即可起到调节水体中物质流平衡的作用。而在有益微生态制剂中最常用的就是光合细菌,其新陈代谢方法比较特殊,可吸收、消耗水体中的有害物质,起到净化水质的作用。而藻类需要采用种植有益藻类的方法,如螺旋灌、小球藻等,有益灌类可吸收水体中过剩的营养物质,有其富含蛋白质,可作为鱼类的天然饵料。

2.2 调整淡水渔业的产业结构,加快科技创新

一方面,要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对养殖区域的养殖品种结构进行调节,加速发展养殖所在地的名特水产品;促进人工繁殖及工厂化大规模育苗生产技术的发展,建立当地名优淡水养殖品种的繁殖与苗种生产基地,发展集约式网箱、水库网箱、池塘及稻田养殖生产模式,建立水产养殖基地,形成产业规模。另一方面,要加快科技创新,用科技的力量带动淡水渔业产业的发展。大量的生产实践证明,科技创新是发展渔业产业的根本途径,只有进行科技创新,才能加快渔业科技成果的转化与推广。各地政府部门要加大渔业产业的政策扶持力度,建立一支专业能力强的渔业科技创新推广队伍,改善养殖模式,提高水产品制品的质量,创新工作,提高产品档次。

2.3 扶持渔业龙头企业,促进水产品深加工的发展

我国很多淡水鱼加工企业还处于产业链的最低端,水产品加工业总量低、产品结构不合理、企业效益差等问题十分突出,因此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进行改善。

首先,针对重点企业政府部门要加大政策、资金等方面的扶持力度,帮助其扩大生产规模,促使其成长为龙头骨干企业,再发挥其辐射作用,带动整个地区养殖业的发展,使水产品生产及加工成为当地的支柱产业。其次,以市场为导向调整产品结构,提高产品发展的多元化、多层化,促使水产品加工向着附加值高的深加工生产发展。可引进国外先进的水产品加工技术及设备,发展水产品的保鲜加工,进一步提高水产品的档次及科技含量。最后,要突出水产品的特色,树立品牌意识。水产生产及加工企业要不断完善自身的营销策略,树立企业产品品牌形象,从注册商标、广告投入、产品包装等各个环节予以改善,不断提高企业产品的市场竞争力。此外,要加强企业的内部管理,在水产企业内部引进先进的管理理论,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

3 结语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在我国发展绿色经济的背景下,我国的淡水渔业要想实现更好的发展,要想不断提高在国际市场上的影响力和竞争力,就需要不断转变发展观念,提高淡水渔业生产的科技水平和深加工程度,加大在科技创新、发展区域特色水产经济等方面的投入力度,这样才能促进我国淡水渔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淡水养殖现状、发展 篇4

1 我国小规模淡水养殖的现状

1.1 养殖对象

目前我国小规模淡水养殖的养殖对象主要包括鱼类、虾类、蟹类、贝类等。鱼类主要包括青鱼、草鱼、黑鱼、鳊鱼、鲤鱼、鲢鱼、泥鳅、黄鳝等可食用淡水鱼, 虾类主要有淡水龙虾、青虾、罗氏沼虾等, 养殖的蟹类大多为河蟹, 而贝类主要是螺丝、牡蛎等。

1.2 养殖模式

我国小规模淡水养殖的养殖模式有很多, 不同的养殖环境、不同的养殖对象适合不同的养殖模式。目前我国小规模淡水养殖常见的养殖模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湖泊及河道养殖:这种养殖模式是采用湖泊天然饵料和人工投放饵料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养殖, 不仅节省资金, 而且人工投放饵料较少, 因此养殖的鱼类及其他水产品更接近野生, 营养价值更高。由于这种养殖模式的水源与外界相通, 因此需要设置拦鱼设施。

水塘养殖:不同于湖泊河道养殖, 水塘养殖的水源不与外界相通, 因此也不需要拦鱼设施。这种养殖方式比湖泊河道养殖的规模小很多, 因此更方便操作管理。另外, 水塘养殖也适合混养, 养殖密度很大, 产量也很高。

稻田养殖:稻田养殖模式是人们充分利用生态学原理使生态系统达到良性循环的经典案例, 养殖对象主要以稻田里的害虫、杂草等为食, 几乎不需要人工投放饵料, 不仅省时省力, 而且养殖产品营养价值高。在稻田养殖模式中, 水稻与养殖对象形成互利共赢的关系, 养殖产品和水稻产量都能得到提高。

网箱养殖:网箱养殖在目前我国小规模淡水养殖中非常普遍, 它的特点就是养殖的空间很小、饵料投放准确、方便捕捞、产量高。

2 我国小规模淡水养殖存在的问题

2.1 缺乏专业技术

小规模淡水养殖规模小、投资少, 因此受到很多农民的青睐。而这些农民养殖户, 大都没有经过专业的养殖培训, 缺乏专业知识, 仅凭大家互相传授的经验进行养殖, 在实际的管理操作中存在很多问题。除此之外, 这些养殖户也普遍缺乏必需的市场销售知识, 在产品销售时经常难以把握行情, 不能对价格走向等做出准确分析。

2.2 饲料投放具有盲目性

由于缺乏生态、生理知识, 很多养殖户对饲料的种类选择、成分配比、投放量等不了解, 不考虑饲料的营养种类和营养价值盲目投放饲料, 不仅对生态环境的平衡产生不利影响, 而且还会降低养殖对象的产量、质量, 达不到预期的经济效益。

2.3 受环境污染影响严重

不管哪种养殖模式, 都是在一个生态系统下进行的, 养殖产品的产量直接受到外界生态系统的影响, 目前我国的小规模淡水养殖中, 环境污染对养殖的影响越来越大。最近几十年来, 由于我国工业的快速发展, 环境污染尤其是水污染现象越来越严重, 很多河道由于排入了大量工业、生活废水而变成臭水沟, 这对于离不开水的淡水养殖业有着巨大的影响。小规模淡水养殖由于规模小、产量低, 因此环境污染对小规模淡水养殖的影响更为明显。

2.4 市场竞争力小

我国小规模淡水养殖虽然相当普遍, 但是针对于个体养殖户来说, 由于每个养殖户相互独立, 又由于养殖户大多以农民为主, 缺乏必需的市场销售知识, 对市场动向把握不准, 因此很难与大规模淡水养殖形成较大的竞争力, 对市场的影响力微弱, 这对于小规模淡水养殖的发展产生了阻碍。

3 我国小规模淡水养殖的发展方向

3.1 提高养殖户专业素质

专业知识匮乏、养殖技术不全面是目前我国小规模淡水养殖面临的基本问题, 因此, 提高专业知识与专业技术是未来我国小规模淡水养殖首要发展的方向。政府部门在鼓励农民进行淡水养殖的同时也应该对农民开展养殖技术培训, 使养殖户能掌握必备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知识。在加强养殖技术培训的同时也要加强市场销售知识的培训, 让农民不仅懂得如何科学合理的养殖, 而且懂得如何把握市场动向, 成为一名专业养殖户。

3.2 优化销售模式

寻找销路对于小规模淡水养殖户是关键问题, 建议政府部门在养殖户和市场之间形成点对点的销售模式, 市场需求者对养殖户提供专业知识和资金支持, 而养殖户为市场提供优质的产品, 二者之间形成互利双赢的供需关系。这样不仅能解决养殖户的销路问题和资金问题, 消除养殖户的后顾之忧, 还能为市场提供更多优质的产品。

3.3 完善淡水养殖保障体系

总的来说, 淡水养殖的风险比较大, 其产量很大程度上受到天气、气候等自然因素的影响。自然灾害对于小规模淡水养殖的打击是巨大的, 不少养殖户因为洪水等自然灾害而血本无归, 因此, 对于个体养殖户来说, 淡水养殖保险就是他们的保障。相关部门要加强对养殖户进行保险理赔知识的教育, 做好对养殖户因灾损失的理赔工作, 认真分析养殖户因灾损失的大小, 理赔金额合理到位, 为养殖户提供一个坚实的保障。

3.4 提倡生态系统良性循环的养殖模式

稻田养殖模式是利用生态知识达到生态系统良性循环的经典案例, 对于以农民为主的小规模淡水养殖来说, 这种养殖模式可以达到养殖业和种植业两不误且二者相辅相成的目的, 是一种非常值得推广的养殖模式。但是, 由于作为小规模淡水养殖的主要分布地区的我国东南地区地势崎岖, 可发展种植的土地面积小, 因此稻田养殖模式目前还没有得到更大范围的推广。因此, 养殖户和有关主管部门要结合经验不断创新, 在生态系统良性循环的前提下, 试图寻找一种可以大范围推广的养殖模式, 让养殖户以更小的投资获得更大的经济效益。

4 总结

我国小规模淡水养殖在我国淡水养殖行业占据着越来越大的比重, 因其规模小、投资少的优势, 在我国东南地区受到很多农民养殖户的青睐。但由于养殖户文化水平普遍偏低, 专业知识匮乏, 专业技术不完善等因素的影响, 我国小规模淡水养殖目前面临着操作管理不科学、市场竞争力弱等诸多问题。因此, 我国小规模淡水养殖应该以提高养殖户专业知识、养殖技巧、市场销售知识等为基本发展方向, 不断改善创新养殖、销售模式, 完善保障体系。只有这样, 我国小规模淡水养殖行业才能在国内市场甚至国际市场上占据一席之地。

摘要:淡水养殖是我国内陆水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发展对全球淡水养殖领域也具有一定的推动作用。近年来, 小规模淡水养殖在我国淡水养殖行业中所占得比重越来越大, 存在的问题也日益突出。分析了目前我国小规模淡水养殖的发展情况、存在的问题, 并对其发展方向进行探讨。

关键词:淡水养殖,现状,养殖技术,发展方向

参考文献

[1]孟凡和.浅论淡水养殖的生产经营状况及成本收益[J].才智, 2011, (23) .

[2]陈家鑫, 关长涛.我国淡水网箱和网围养殖现状及发展方向[J].科学养鱼, 2006, (09) .

[3]孙义.淡水养殖现状、发展及对策[J].才智, 2011, (23) .

淡水小龙虾养殖方法 篇5

虾苗投放应选择在晴天的清晨或傍晚进行,在投放前先用少量的池水徐徐加入运苗容器内,调节水温,直到容器内水温接近池水温度时再将虾苗放入池中,放养密度为每平方米7.5~9.0尾,同一池塘放养的虾苗规格要求整齐一致。

日常管理

淡水养殖保险运营模式初探 篇6

【关键词】淡水养殖;保险模式;气象指数

我国以占世界6.7%的淡水径流量生产了世界43.5%以上的淡水养殖产量,在世界渔业中,我国池塘养殖产量和平均单产连续24年均处于世界首位。另外,淡水养殖也是农业各产业中的“绩优股”,连续20余年增速保持第一。然而,在“三农”保险愈发深化、普及的今天,淡水养殖保险的开发力度明显落后于小麦火灾险、能繁母猪险、水稻气象指数等保险业务,无法形成优势项目的“马太效应”。

一、风正帆悬时

据有关资料显示:1997年我国淡水水产品总量达到3602万吨,约占世界淡水水产品总量的30%;养殖产量2028万吨,约占全国淡水水产品总量的56.3%。1998年,我国淡水养殖总产量占世界淡水养殖总产量的68%,2000年又超过了70%。也就是说,世界三分之二以上的淡水鱼来自中国。

另外,淡水养殖业在现代农业中尽显“黑马”本色。1978年至2011年,我国渔业产值年均增长率达到19.3%,渔业产值占农林牧渔产值的比重从1.6%提高到9.3%,与种植业、畜牧业、林业等其他农业产业相比,渔业是发展最快的行业。2012年,我国淡水养殖产值为4194.82亿元,占渔业产业产值的比重为46.36%,占渔业经济总产值的比重为24.22%。自2003年以来连续10年我国淡水养殖业产值占渔业第一产业产值的比例保持在40%以上,淡水养殖业占渔业经济总产值的比例保持在20%以上。

二、困境和障碍

当前,渔业互助保险还存在着保险面偏窄、保险规模偏小、保险险种偏少等现实问题。目前还仅仅限于渔船和渔民生命财产保障范畴,渔业基础设施、渔业养殖等更广领域的风险保障机制尚未建立,仅处于起步和探索阶段,淡水渔业行业有着巨大的风险保障需求和发展空间。

据山东省渔业互保协会济宁办事处周健科长介绍,目前全市渔民人均保险额度仅为11000元左右,在保障渔民切身利益方面可谓“杯水车薪”。 另一方面,还存在保险范围较窄、费率厘定不细的问题。不同的工种所面临的风险性质和程度是不同的,但是现在承保标准采用“—刀切”的保障范围和费率,无法根据不同的工种进行差别调整,难免出现大船东想要提高保额不成,而小船东却感觉保费负担偏重的问题。另外,政策支持不到位。目前财政支渔资金占国家财政支持农业资金的比重不足3%,与渔业占农业总产值比重的10%很不相称。水产养殖业在国家支渔资金中的比重更低,还不到10%,而养殖产量占渔业总产量的比重将近70%。为此,部分养殖户对入保缺乏热情,造成水产养殖业入保率极低,一旦发生大的自然灾害,养殖户将不堪重负。

例如,2013年7月16日,济宁市内陆养殖财产保险签单仪式在邹城市北宿镇西故采煤塌陷区举行,省渔业互保协会与西故采煤塌陷区养殖户李生存、李生和、冯维龙等多位养殖户签订了淡水养殖互助保险合同,保障总金额20万元,保障面积达到160余亩。但是一年多来,当地政府尚未出台财政扶持政策,该业务保费均为养殖户自行承担。由于缺乏宣传、引导和扶持,养殖户投保积极性不高,这项业务也基本处于停滞状态。这反映了相关政府部门决策的缺失和行动的滞后。

三、气象指数保险介入的可行性

淡水渔业特别是鱼塘和湖区、库区网箱养殖是公认的高危产业之一。受极端天气影响,鱼塘浮头、网箱破损等事故频发,在渔业风险保障机制缺失的情况下,渔民因灾返贫、因灾致贫的现象时有发生,这已经成为影响渔区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

山东省作为渔业大省,目前的渔业保险只覆盖了渔船和渔民,而对于同样重要的渔业养殖等领域却难以涉及。保险险种为何不涉及这些领域?渔民自身对这些保险的需求如何?

对“看天吃饭”的渔业来说,极端天气是影响最大的不利因素。渔船和船员的安全固然重要,但是发生事故的几率毕竟较小。对渔民来说,财产安全似乎显得更为重要。这里所谓的财产,说的是水产品的收成。

在此笔者建议,不妨从费率较低、商业保险公司易于接受、养殖户承担的了的“气象指数保险”做起,通过工作的深入,逐步引起各级政府的关注,最终达到多险种广覆盖的目的。

气象指数保险,是以某一个或几个气象要素为触发条件,如风速、降雨量、温度等,当达到触发条件后,无论受保者是否受灾,保险公司都将根据气象要素指数向保户支付保险金。如,辽宁省大连市于2013年针对水产养殖开展了风力指数保险;太平财产保险烟台中心支公司于2014年11月首签了海带养殖风力指数保险。在实务操作上,气象指数保险类似于“定额保险”,是根据客观气象数据来决定是否理赔的,科学透明,免去了大工作量核灾过程和成本,也免去了在核灾过程中保险公司和保户的争议,以及可能出现的“道德风险”。

对此,确定临界指数就显得至关重要。它既要让保险公司相信在这个临界点上能得到收益,也要让公众相信购买这一保险产品能得到补偿。就淡水养殖业而言,病害是最为突出的灾害,其次是冰冻灾害、水灾等自然风险。鱼病类似于鸡瘟,经营风险较高,在当前条件下,商业保险公司恐难涉足。而冰冻、水灾尤其是鱼塘水灾成为广大养殖户最为关注的风险话题。

我国淡水渔业生产现状及发展策略 篇7

1 现阶段淡水渔业生产存在的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的淡水渔业生产得到了长足发展, 但在现实中还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首先, 未形成规模效益。一直以来, 除了少部分地区以外, 我国大部分地区的淡水养殖还处于分散经营的状态, 各养殖户之间未能形成有效的联动机制, 政府方面的引导力度也相对较小, 养殖户缺乏收集市场信息的意识, 对市场风险认识不强, 个体养殖户应对风险的能力相对较差, 一旦遇到较大的市场风险, 养殖户受到的影响很大。其次, 科技水平较低, 劳动生产率不高。与渔业技术发达的国家相比, 我国淡水渔业养殖机械、先进养殖技术的普及还远远不够, 很多养殖户还沿用传统的养殖技术, 且在养殖业先进技术、养殖机械配置方面投入较小, 并且很多养殖人员的综合素质、专业素质水平均相对较低, 故影响了养殖业的生产效率。再次, 养殖环境日益恶化。很长一段时间以来, 我国的经济发展都是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的, 很多河流、湖泊受到污染, 养殖水域存在严重的富营养化;且很多河流出来断流、湖泊的面积越来越小, 不仅会影响以淡水养殖的面积, 还会提高水产养殖病害发生率, 使得养殖户受到严重的经济损失。最后, 水产品附加值低。淡水渔业中销售利润最低的即为初级鱼产品, 因此要延伸淡水渔业的产业链、提高产品附加值, 这样才能提高淡水养殖产业的经济效益。但我国的淡水鱼产品加工技术还处于比较低端的阶段, 不仅养殖户, 甚至很多淡水鱼加工企业还处于产业链的最低端, 产品附加值低, 影响到企业的经济效益及市场竞争力。

2 淡水渔业发展策略

针对上述问题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促进淡水渔业的发展。

2.1 大力发展节水渔业养殖技术

在水资源日益紧缺的现实条件下, 可以说节水养殖技术是淡水渔业发展的主流趋势, 因此要发展节水渔业养殖技术, 以促进淡水渔业的发展。

首先, 要保持良好的水源条件。在选择养殖地址时, 要先考虑水源条件, 引水渠道不能经过污染区, 要全面、详细地了解水体水质的相关参数, 保证水体的溶解氧;养殖过程中, 饲料、鱼的排泄物等会在水体中产生大量的氨氮, 需要及时清理水体, 提高饵料、肥料投放的合理性。其次, 提高养殖模式的科学性。鱼类放养密度对养殖水体生态系统的平衡性有着直接影响。因此, 要根据以往养殖经济及鱼种的生物习惯确定合理的放养密度。如果池塘养殖密度高会增加鱼类的排泄物, 池塘的自净能力、有机质污染的平衡关系会受到影响, 从而影响到水质的稳定性, 最终会影响水质、增加鱼体病害发生概率, 直接影响到养殖户的经济效益。最后, 应用各种节水渔业水质调节技术。养殖水体水质会对渔业养殖的经济效益产生直接影响, 因此要采取水质调节技术来保证水体质量。常用的水质调节技术包括水生植物、利用有益微生态制剂改善水体、利用有益藻类改善水体等。水生植物包括苦草、轮叶黑藻和金鱼藻等, 保证合理的水草比例即可起到调节水体中物质流平衡的作用。而在有益微生态制剂中最常用的就是光合细菌, 其新陈代谢方法比较特殊, 可吸收、消耗水体中的有害物质, 起到净化水质的作用。而藻类需要采用种植有益藻类的方法, 如螺旋灌、小球藻等, 有益灌类可吸收水体中过剩的营养物质, 有其富含蛋白质, 可作为鱼类的天然饵料。

2.2 调整淡水渔业的产业结构, 加快科技创新

一方面, 要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 对养殖区域的养殖品种结构进行调节, 加速发展养殖所在地的名特水产品;促进人工繁殖及工厂化大规模育苗生产技术的发展, 建立当地名优淡水养殖品种的繁殖与苗种生产基地, 发展集约式网箱、水库网箱、池塘及稻田养殖生产模式, 建立水产养殖基地, 形成产业规模。另一方面, 要加快科技创新, 用科技的力量带动淡水渔业产业的发展。大量的生产实践证明, 科技创新是发展渔业产业的根本途径, 只有进行科技创新, 才能加快渔业科技成果的转化与推广。各地政府部门要加大渔业产业的政策扶持力度, 建立一支专业能力强的渔业科技创新推广队伍, 改善养殖模式, 提高水产品制品的质量, 创新工作, 提高产品档次。

2.3 扶持渔业龙头企业, 促进水产品深加工的发展

我国很多淡水鱼加工企业还处于产业链的最低端, 水产品加工业总量低、产品结构不合理、企业效益差等问题十分突出, 因此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进行改善。

首先, 针对重点企业政府部门要加大政策、资金等方面的扶持力度, 帮助其扩大生产规模, 促使其成长为龙头骨干企业, 再发挥其辐射作用, 带动整个地区养殖业的发展, 使水产品生产及加工成为当地的支柱产业。其次, 以市场为导向调整产品结构, 提高产品发展的多元化、多层化, 促使水产品加工向着附加值高的深加工生产发展。可引进国外先进的水产品加工技术及设备, 发展水产品的保鲜加工, 进一步提高水产品的档次及科技含量。最后, 要突出水产品的特色, 树立品牌意识。水产生产及加工企业要不断完善自身的营销策略, 树立企业产品品牌形象, 从注册商标、广告投入、产品包装等各个环节予以改善, 不断提高企业产品的市场竞争力。此外, 要加强企业的内部管理, 在水产企业内部引进先进的管理理论, 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

3 结语

淡水养殖现状、发展 篇8

关键词:淡水渔业,发展现状,趋势分析

前言

我国拥有大量的淡水资源, 为淡水渔业的发展提供了必要的物质基础。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 我国淡水渔业也迎来了发展的良机, 已经成为国民经济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所以, 对我国淡水渔业的发展现状及其趋势进行客观而深入的分析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1 淡水渔业地位和作用

在我国渔业发展中, 淡水渔业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 其总产量甚至高达国内渔业产量的40%。淡水渔业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粮食不足的问题;在一定程度上改良了水环境;使得国民的膳食结构更加合理化, 有助于国民体质的增强;带来了大量的就业机会[1]。

2 淡水渔业发展现状及问题

2.1 现状

据农业部发布的全国渔业经济统计公报可知, 2010~2012年, 我国淡水养殖总产量分别为2346.5万t、2471.93万t、2644.54万t。由上述数据可知, 我国淡水渔业正在稳步发展。我国淡水渔业在发展的过程中也暴露出了诸多问题, 如未形成规模效益、劳动生产率偏低、养殖环境不断恶化、附加值相对有限等。对上述问题的成因进行分析, 并找出解决之道已经成为当务之急。

2.2 问题

2.2.1 未形成规模效益

我国淡水渔业一直面临小规模经营的尴尬局面, 政府没有给予积极的引导, 养殖户严重缺乏合作意识以及市场意识, 只是埋头养鱼, 而未能及时而准确地分析水产品市场的发展趋势, 当面临不景气的市场时, 则会陷入十分被动的境地, 损失惨重。该类问题的出现, 和未形成规模养殖存在一定的内在联系。

2.2.2 劳动生产率偏低

整体分析, 我国淡水渔业现代化程度不高, 主要表现为先进养殖机械及技术的引用率偏低。部分养殖户贪图眼前的经济利益, 不重视科学技术的投入, 使得淡水渔业养殖模式一直处于较为原始的阶段, 再加上相当部分养殖人员缺乏基本的专业素质, 给国内淡水渔业的进一步发展制造了重重阻力。

2.2.3 养殖环境不断恶化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 环境污染问题也日趋严重, 给淡水渔业的影响主要表现在2个方面:河流等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 水体富营养化问题逐渐加重;一部分河流甚至出现断流问题, 有效的湖泊面积也在以惊人的速度减少[2]。上述两大问题, 给国内淡水渔业的生存和发展带来了严重的冲击, 还有可能导致后续的食品安全问题。

2.2.4 附加值相对有限

对淡水渔业进行分析发现, 初级鱼产品的市场获利率通常不高, 所以, 提高深加工水平, 从而形成一条科学完整的淡水渔业产业链, 最终提高淡水渔业产品的附加值, 便成了业内人士普遍关注的焦点。然而, 我国在淡水鱼产品深加工这一块刚刚起步, 相当一部分企业尚位于产业链的最低端, 如此一来, 便暴露出了产品附加值相对有限的问题, 这对于该类企业的长期发展而言是极为不利的。

3 淡水渔业发展趋势

3.1 生态渔业大有作为

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不断增强, 生态渔业迎来了广阔的发展前景。在发展生态渔业的过程中, 人们提出了以下思路:基于消费者需求, 转变经营模式;致力于水体生态环境的有效改善;研究并开发农牧渔联合经营, 从而保证综合效益。在实施上述思路的过程中, 相信生态渔业所具有的市场潜力将会被一步一步的挖掘出来, 从而推动自身的可持续发展。

3.2 休闲渔业前景诱人

现阶段, 人们的物质需求得到了极大满足, 因而更加注重精神方面的追求。休闲旅游市场日渐活跃, 表现出了良好的发展前景, 在此背景下, 休闲渔业的概念被提出, 并获得了极快的发展, 其发展方向主要包括:饮食、垂钓、观光、观赏鱼开发等。休闲渔业的出现和发展将会在很大程度上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需要, 所以, 休闲渔业具有诱人的发展前景[3]。

3.3 水产品加工前途无量

在市场规律的内在引导下, 在国家宏观调控的积极作用下, 国内淡水渔业正朝着“三化” (即规模化、自动化、现代化) 的方向不断迈进, 淡水渔业无论在生产质量方面, 还是在生产效率方面, 均得以稳步提升。与此同时, 水产品加工也表现出了良好的发展前景, 朝着系列化、多样化以及高附加值的方向不断发展。水产品加工属于一个朝阳产业, 在其不断发展的带动下, 将会促进我国淡水渔业的进一步优化升级。

4 结语

现阶段, 绿色经济理念已经深入人心, 淡水渔业若想获得更好的发展机会, 则需要及时调整自身的经营观念, 重视并加大对生态渔业、休闲渔业以及水产品加工等方面的投入。只有如此, 才能推动我国淡水渔业的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1]刘静宜.淡水渔业的发展现状与发展趋势研究[J].吉林农业, 2012 (06) :183.

[2]辛琰.我国淡水渔业发展现状的研究[J].科技致富向导, 2011 (30) :217, 224.

澳洲淡水龙虾养殖技术 篇9

1 对池塘条件的要求

池塘面积为666.67~2 000.00m2, 水深1.0~1.5m, 池型以长方形为好, 东西走向, 长宽比为2~3∶1。池底要平坦、硬实, 无淤泥, 底质以砂壤土最为理想。池底由进水口向出水口处倾斜, 坡比为1∶3。池塘的保水性好, 具有良好的进排水系统和增氧系统, 并要设好防逃设施。水源的水质必须要符合渔业水域水质标准, 无任何污染, 而且水量要充沛。

2 放养前准备

幼虾放养前15~20d, 用生石灰1.50~2.25t/hm2, 化浆后全池泼洒, 进行清池消毒处理, 彻底消灭池塘中的病菌和微生物, 给虾苗成长创造健康的生活环境。幼虾放养前3d开始进水, 进水口处需要用80目筛绢严格进行过滤处理。为了增加澳洲淡水龙虾的食物需要, 池塘施发酵过的鸡、牛粪肥4.5~6.0t/hm2, 分散堆放在池塘四周, 或施生物肥料, 培育轮虫、枝角类和桡足类等浮游生物, 为虾苗提供适口饵料;同时投施“活水宝”等益微制剂。需要在池塘四周水体表面浮植25%~30%的水生植物, 并在池塘底设置竹筒、塑料筒、瓦片或废旧轮胎等, 为虾提供栖息、蜕壳、隐蔽等场所。

3 幼虾放养

一般在每年4月底或5月初, 当水温达到20℃以上时进行放养。有条件的地区也可以自建暖棚, 提早到4月初引进苗种, 当培育到3cm以上的大规格虾苗后再全池放养。要挑选肢体完整、体质健壮、无伤、反应灵敏、活泼有力的虾苗进行放养。放养时, 适宜的虾苗规格为2~3cm。有暖棚的可放养1.5cm左右规格的虾苗培育至2~3cm后, 再进行全池放养。虾苗的放养量可以通过下式来进行计算:

幼虾公顷放养量 (尾/hm2) =计划公顷产量 (kg) /hm2×预计出池规格 (尾/kg) /预计成活率 (%)

计划公顷产量可以根据已往达到的产量, 结合当年养殖的条件和采取的措施等因素, 预计达到的产量, 一般池塘产量为3 000~3 750kg/hm2;预计成活率, 一般虾苗的成活率为55%~65%;预计出池规格可根据市场的要求, 一般为12~14尾/kg;可以计算出放养量。由于考虑到成活率、苗种成本及商品虾规格等因素, 放养量以4.5~6.0万尾/hm2为宜。

4 饲养管理

4.1 水质管理

池塘中的水需要保持合适的水位, 前期保持在0.8m左右, 后期在1.0~1.5m。还需要根据水色透明度及时换水, 以保持水质清新、溶氧充足。养殖期间还可以全池泼洒浓度为2~5mg/kg光合细菌浓缩菌液, 30d保持1次。并根据情况的需要, 适时泼洒石灰水来改善水质, 以增加钙质, 有利蜕壳, 提高虾苗的成活率。特别是在7~9月高温季节, 每隔20d左右, 投施“活水宝”或光合细菌等益制剂1次。

4.2 投饲

在虾苗入塘后第2天, 便可开始投饵, 前20d投喂澳洲淡水龙虾专用幼虾用粉状饲料, 同时兼投冰冻丰年虫成虫或水蚯蚓等;待虾苗长成体长3cm以上时, 可投喂小颗粒人工配合饲料;当体长6cm以上时, 即可投喂澳洲淡水龙虾成虾料;10月份时, 还可适当兼投喂动物性饵料如鱼、虾、螺蛳及河蚌碎肉等和青饲料等。投饲还要做到“四看” (看季节、看天气、看水色、看虾的摄食情况) 和“四定” (定人、定质、定量、定时) 原则。日投喂量为虾体重的3%~10%, 一般幼虾为虾体重的10%, 成虾为虾体重的5%~8%。一般每天投喂2次, 上午8~9时, 投日饲料量的30%, 下午6~7时再投70%。具体投喂量应根据季节、天气、水色、虾的摄食情况及生长情况做出适时调整。

4.3 巡塘及记录

虾池需有专人进行管理, 要坚持经常巡池, 每天巡塘2~3次。要观察龙虾的摄食情况、水质、病害、敌害和池塘内生态环境的变化情况等, 及时发现问题尽早处理, 并要充分做好详细的记录。

4.4 防病

必须要做好龙虾病害的预防工作, 根据水质和时间情况, 不定期地用生石灰、氯制剂等对水体进行消毒, 也可用光合细菌液定时全池泼洒以调节水质。若寄生虫病发生, 可用高锰酸钾3~5mg/kg浸泡30min。若发生细菌性感染, 可用环丙沙星等抗生素药物拌饵投喂, 用量1~2g/kg, 也可用2mg/kg全池泼洒, 连用3~5d。

5 起捕

淡水龙虾稻田养殖技术 篇10

1 养殖前的准备工作

1.1 稻田的选择

稻田养淡水龙虾要选择水源充足, 不受旱灾、洪灾影响, 水质清新、无污染, 土壤肥沃、保水性能好, 阳光充足的稻田, 面积大一些、小一些均可, 大一些较好。

1.2 稻田的改造

为了便于生产管理和日常投饵, 一般以排水渠间区域为1个养殖区块。距四周边埂内侧0.6m处挖深0.5~0.6m、宽1.0m左右的环流虾沟, 并把土全部翻到边埂上, 使边埂达到高0.8~1.0m、顶宽0.6~0.8m。边埂要夯实, 内坡要平整, 有条件的可在埂顶内侧用塑料薄膜围起封闭式防护墙。围网地上高度为0.4~0.5m, 地下埋入0.1~0.2m。

虾沟可在插秧后或割谷后开挖, 其开法应视田块的形状、面积大小和排水口的方向而定。若水稻田较小, 可开成“田”字形;若是长且大的田块, 可开成内“井”或内“田”形, 沟的宽和深分别以0.3~0.4m为宜。面积较大的还应开挖虾潭, 虾潭可开在虾沟的交叉处或田的四角, 与虾沟相通。

稻田养虾还要设置好进、排水口, 其地点应选择在稻田相对两角的土埂上, 养殖过程中进排水时均可使整个稻田的水流畅。在进、排水口要设置拦栅, 避免逃虾。

1.3 稻田内的清沟消毒

放虾前10~15d, 选用生石灰750kg/hm2, 或选用其他药物, 对稻田养虾沟进行彻底清沟消毒, 杀灭野杂鱼类、敌害生物和致病菌。

1.4 施足基肥

放虾前7~10d, 田沟中注水50~80cm, 然后施肥培养饵料生物, 一般施农家肥7.5~12.0t/hm2, 农家肥肥效慢, 肥期长, 施用后对龙虾的生长无影响, 还可以减少日后施用化肥的次数和数量。因此, 有农家肥的最好施农家肥, 一次施足。

1.5 移栽水生植物

虾沟内栽植轮叶黑藻、金鱼藻等沉水性水生植物, 或在沟边种植蕹莱、水葫芦等。但要控制水草的面积, 一般水草占虾沟面积的20%~25%, 以零星分布为好, 不要聚集在一起, 这样有利于虾沟内水流畅通无阻。

1.6 过滤及防逃

进、排水口要安装竹箔、铁丝网及网片等防逃、过滤设施, 严防敌害生物进入和龙虾逃跑。

2 苗种投放

不论是当年虾种, 还是抱卵的亲虾, 其放养时间都应力争一个“早”字。早放既可延长虾在稻田中的生长期, 又能充分利用稻田施肥后所培养的大量天然饵料资源。稻田养龙虾的放养模式有3种。

2.1 放种虾模式

每年7~8月, 在中稻收割前1个月左右, 往稻田的虾沟中投放挑选好的龙虾亲虾。投放量225~300kg/hm2, 雌雄比例3∶1。亲虾投放后不必投喂, 亲虾可自行摄食稻田中的有机碎屑、浮游动物、水生昆虫、周丛生物及水草。稻田的排水、晒田、割谷照常进行。中稻收割后随即灌水, 施放腐熟的有机草粪肥, 培肥水质。待发现有幼虾活动时, 可用地笼捕走大虾。

2.2 放抱卵虾模式

每年9月当中稻收割后, 立即灌水, 并往稻田中投放抱卵虾。投放量为180~225kg/hm2。抱卵虾投放后不必投喂人工饲料, 但要投施一些牛粪、猪粪、鸡粪等腐熟的农家肥, 培肥水质。抱卵虾可自行摄食稻田中的有机碎屑、浮游动物、水生昆虫、周丛生物、水草及猪、牛粪。待发现有幼虾活动时, 可用地笼捕走大虾。

2.3 放幼虾模式

在5月整田时, 往稻田中投施腐熟的农家肥3 750~4 500kg/hm2, 一次施入耕作层内, 达到肥力持久长效的目的。待秧插后再往稻田中投放规格为2~4cm的幼虾7.5~12.0万尾/hm2, 要注意虾的质量, 同一田块放养规格要整齐, 要一次放足。在天然饵料生物不丰富时, 可适当投喂一些鱼肉糜、动物屠宰场和食品加工厂的下脚料等, 也可人工捞取枝角类、桡足类投喂。

3 饲养管理

3.1 晒田

稻谷晒田宜轻烤, 不能完全将田水排干。水位降低到田面露出即可, 而且时间要短, 发现龙虾有异常反应时, 要立即注水。

3.2 稻田施肥

稻田基肥要施足, 应以腐熟的有机肥为主, 在插秧前一次施入耕作层内, 达到肥力持久长效的目的。追肥一般每月1次, 施尿素75kg/hm2、复合肥150kg/hm2, 或用人、畜粪堆制的有机肥, 对龙虾无影响。禁用对龙虾有害的化肥, 如氨水和碳酸氧铵。施追肥时最好先排浅田水, 让虾集于虾沟之中, 然后施肥, 使化肥迅速沉积于底层田泥并为田泥和水稻吸收, 随即加深田水至正常深度。

3.3 投饵

稻田养虾也要坚持“四定”投饵, 投饵方法是“四定四看”, 即定时、定点、定质、定量;看季节、看天气、看水质、看龙虾摄食情况, 确定饵料投量的增减。早期每天分上、下午各投喂1次;后期只在傍晚6时左右投喂。投喂饵料品种多为小杂鱼、螺蛳肉、河蚌肉、蚯蚓、动物内脏、蚕蛹, 同时配喂玉米、小麦、大麦粉等植物性饲料, 日投喂饲料量为虾体重的3%~5%;还可投喂适量水草、水葫芦、水芜萍、水浮萍等 (一般每15d投1次水草, 每次750~1 500kg/hm2) 。平时要坚持勤检查虾的吃食情况, 当天投喂的饵料在2~3h内被吃完, 说明投饵量不足, 应适当增加投饵量;如在第2天还有剩余, 则投饵量要适当减少。

3.4 清除敌害

稻田养虾敌害较多, 如水蜈蚣、蛇、水鸟、鳝鱼、水老鼠等。在放虾初期, 稻株茎叶不太茂盛, 田间水面空隙较大, 此时虾个体也较小, 活动能力较弱, 逃避敌害的能力较差, 容易被敌害侵袭。同时, 淡水龙虾每隔一段时间需要蜕壳生长, 在蜕壳或刚蜕壳时, 最容易成为敌害的适口饵料。到了收获时期, 由于田水排浅, 虾有可能到处爬行, 目标会更大, 也易被鸟、兽捕食。对此, 要加强田间管理, 并及时驱捕敌害。另外, 当虾放养后, 还要禁止家养鸭子下田沟, 避免损失。

3.5 田沟管理

虾放养初期, 田水宜浅, 根据虾的不断长大和水稻的抽穗、扬花、灌浆等将田水逐渐加深到12~15cm, 以确保二者 (虾和稻) 需水量。同时, 注意观察田沟水质变化, 一般每3~5d加注新水1次;盛夏季节, 每1~2d加注1次新水, 以保持田水清新。另外, 要坚持每天巡田3次, 观察虾在田中活动和摄食情况, 如发现有不正常现象, 应及时采取措施。平时还要做好防洪、排涝和防逃工作, 随时注意天气变化情况, 一旦遇有大暴雨, 要及时检查进排水口及拦虾设备是否完好, 确保安全, 以防逃虾。

3.6 水稻施药

稻田养虾是能不用药时坚决不用, 需要用药时选用高效低毒的生物制剂。施农药时要注意严格把握农药安全使用浓度, 并要求喷药于水稻叶面, 尽量不喷入水中, 分区用药。防治水稻螟虫, 用18%杀虫双水剂3 000mL/hm2喷雾;防治稻飞虱, 用25%扑虱灵可湿性粉剂750g/hm2喷雾;防治稻条斑病、稻瘟病, 用50%消菌灵600g/hm2喷雾;防治水稻纹枯病、稻曲病, 用增效井冈霉素3 570mL/hm2喷雾。水稻施用药物, 应尽量避免使用含菊酯类的杀虫剂, 以免对龙虾造成危害。喷雾水剂宜在下午进行, 因稻叶下午干燥, 大部分药液吸附在水稻上。同时, 施药前田间加水至20 cm, 喷药后及时换水。

4 捕捞

4.1 捕捞

捕捞的时间一般在水稻即将黄熟时, 但也有在水稻收割后, 将田和沟灌满水后, 再精养1~2个月后捕捞。不论什么时候捕捞, 在准备收获排水前, 均先将田沟疏通, 使虾随田水慢慢流入周围大沟, 再排放大沟的水, 虾便随水流往下游, 可使用网具, 在排水口捕捞收获。捕捞龙虾的方法很多, 可采用虾笼、地笼网及抄网等工具进行捕捞, 最后采取干田捕捞的方法。5~7月采用虾笼、地笼网起捕, 效果较好。如1次末收干净, 可再灌新水, 重复进行捕捞, 直到捕完。收获季节, 一般气温较高, 可利用早、晚进行, 避免损伤虾。

4.2 运输

淡水养殖水环境污染研究 篇11

关键词:淡水养殖;排污系数;水污染;氮磷平衡

近年来,我国水产养殖行业有了较快的发展,根据全国渔业经济统计公报,2013年我國水产养殖总面积为8386.36千公顷,其中淡水养殖面积6080.89千公顷,占总面积的72.5%。2013年我国水产养殖总量为4748.41万吨,占世界总产量的70%,其中淡水养殖总量为2935.76万吨,占总产量的61.8%。我国水产养殖存普遍为高投入高产出的模式,养殖密度超过水环境容量,大量的饵料、药物、以及养殖生物的代谢物在水体中富集,对养殖水体以及临近水体造成严重的污染。

1淡水养殖水污染因素

1.1 饵料对池塘水质的影响

饵料的投加是造成养殖水体污染的一个主要因素。

饵料在水体中会有一定的损失,在投饵后颗粒饲料在水中浸泡30min,损失率可达40%以上。在25℃条件下,浮性饲料在水中浸泡 4 h,饲料中的粗蛋白下降了56.9%,浸泡24h,粗蛋白下降达到80%以上。饵料的投加过量也会导致养殖水体中残饵的累积,造成养殖水体水质的恶化。饵料结构也可以影响水体水质。

1.2 药物对池塘水质的影响

目前我国淡水养殖中常用的化学药物有以下几类:(1)消毒剂,如漂白粉、三氯异氰尿酸等;(2)重金属盐,如硫酸铜、重铬酸钾等;(3)抗寄生虫药类,如敌百虫、除虫菊脂类杀虫药等。水产养殖中还会用到抗生素,使用最多最广的抗生素有6类: 大环内酯类、β-内酰胺类、磺胺类、四环素类、呋喃类和喹诺酮类。

1.3 养殖生物对水质的影响

养殖动物对水质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其代谢产物中会含有大量的未代谢的氮磷元素,如真鲷摄入的蛋白质有60%转化为代谢物排出;罗非鱼每生长1 kg消耗饲料2.0~2.2kg,同时也会有87.1~95.6g的氮和12.6~13.8g 的磷以代谢废物的形式进入到水体中;而在网箱养殖的鲑鳟鱼类中,饲料中 75%的氮、磷会排入水体;在东南亚的对虾养殖中,约有94%~96%的磷和78.3%~94.2%的氮进入水体,其余则以虾捕获的形式从水体中输出。

利用滤食性鱼类,如鲢鱼和鳙鱼,抑制水体富营养化已经有了大量的实践,其原理为水体中浮游动、植物所携带的营养物质,会随滤食性鱼类对浮游动植物的摄食进入鱼体内,最后通过鱼类捕获的形式从水体中输出,进而降低水体中的营养物质含量。然而,在实践过程中,由于引发水华的藻类类型多种多样,滤食性鱼类对水质的净化效果也不尽相同,有些情况下甚至会对水生生态系统造成严重的不良影响,因此滤食性鱼类对水质的影响存在一定的争议。

养殖贝类和大型藻类能够起到净化水体的作用。贝类单单依靠滤食水中的浮游植物和悬浮有机物,就能够生存繁殖,无需投喂饵料。大型藻类如蛎菜和草叶马尾藻在其生长过程中能够吸收大量的氮磷。

2 淡水养殖水环境氮磷平衡研究

2.1 氮磷收入

在养殖池塘中,饵料和饲料是氮磷输入的主要形式。在对虾养殖池塘中,通过饵料、肥料输入池塘的氮在50%左右;磷的差别较大,分别为 30.0%~34.7%和 65.1%~69.9%。在中国明对虾精养池塘中,通过饵料输入的氮磷分别占总输入氮磷的 81.4%和 90.2%;而在凡纳滨对虾高位池养殖池塘中,通过饲料输入的氮磷分别占池塘氮磷总输入的 91%以上和 94%以上;热带虾精养池塘氮磷总输入有90%以上来自虾配合饲料;在斑点叉尾鮰养殖池塘中,通过饲料携带输入的氮占总输入氮的87.9%。

2.2 氮磷支出

通过渔获也是养殖池塘氮磷输出的一种形式。在斑节对虾半精养池塘中,通过渔获物输出的氮磷分别占总输入氮磷的21.3%和6.4%。在墨西哥北部的半精养虾塘中,渔获虾所携带的氮磷分别占总输入氮磷的35.5%和6.1%。

养殖池塘氮磷还通过生物降解、大气挥发、排水和渗漏等途径输出。在墨西哥北部的半精养虾塘中,通过挥发途径输出的氮为总输入的27.4%。新科里多尼亚半精养虾池通过排水排放到周围环境中的氮占总输入氮的19%~46%。在封闭的对虾养殖系统中,通过排水输出的氮磷分别占总输入氮磷的14%~28%和12%~29%。在斑点叉尾鮰养殖池塘中,反硝化作用和氨的挥发输出的氮分别为总输出的17.4%和12.5%。通过渗漏输出的氮磷比例较小,分别为 5.0%~7.35%和0.5%~ 4.78%。

2.3 氮磷利用率

不同的投喂方式对氮磷利用率也有所影响:机械撒播的方式投喂的养殖池塘中,氮磷利用率分别为总输入氮磷的27.2%和13.6%,而通过进料盘投喂的池塘中,氮磷的利用率略高于机械撒播池塘,分别为总输入氮磷的28.3%和14.3%。由此可见,养殖池塘的氮磷利用率较低,约有60%以上的氮和80%以上的磷没有被利用。

参考文献:

[1] 杨世勇, 黄代伟, 杜宗君, 等. 浸泡对浮性饲料粗蛋白含量及水质的影响[J]. 水产科学, 2011, 30(5):295-297.

[2] 钟功甫, 邓汉增, 吴厚水, 等. 珠江三角洲基塘系统研究[M]. 北京:科学出版社, 1987,65-67.

[3] Daniels H V, Boyd C E. Chemical budgets for polyethylene lined, brackish water ponds[J]. Journal of the World Aquaculture Society, 1989, 20(2):53-60.

宝石鲈淡水鱼的养殖 篇12

宝石鲈生性好动, 游动迅速, 喜生活于水体的中上层。在自然条件下, 以小鱼、小虾为食, 并喜食小蚯蚓、红线虫、面包虫等较大的活饵料。在人工养殖条件下, 可投喂配合颗粒饲料。该鱼有明显的集群抢食习性。它的生存水温为10℃~38℃, 最佳生长温度为20℃~28℃, 1℃0~15℃时行动迟缓或静止于水的中下层。宝石鲈对溶氧要求不高, 自然水域要求溶氧在2.5毫克/升以上, 工厂化集约式养殖要求在3.5毫克/升以上。当水温上升至20℃时, 投放当年体长3~5厘米的苗种, 只要精心饲养管理, 一般经5个月左右的饲养, 至10月中上旬就可达到400~500克/尾的商品鱼规格, 是目前淡水养殖中的名优品种。

成鱼池塘健康养殖技术

上一篇:南京技师学院下一篇:白蚁防治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