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禽养殖污染现状

2024-09-29

畜禽养殖污染现状(共8篇)

畜禽养殖污染现状 篇1

我国畜禽养殖污染现状分析及污染防治的论文

摘 要: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快速提高,畜禽养殖业的迅猛发展,畜禽养殖污染问题日益突出,养殖所带来的大量废物和污水的排放,对农村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的破坏和影响,并导致群众环境投诉和污染纠纷案件不断上升。虽然我国陆续出台了一系列的畜禽养殖污染防治的法律法规、政策和标准,但面对当前畜禽养殖污染日益严峻的形势,这些法律法规和政策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亟需得到完善和解决。文中介绍了我国畜禽养殖环境污染现状、主要原因和畜禽养殖污染防治不到位的法律成因,并提出了法制化解决畜禽养殖污染的对策与建议。

关键词:畜禽养殖 环境污染 防治对策 法律研究

近年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快速提高,畜禽养殖业的迅猛发展,畜禽养殖污染问题日益突出,养殖所带来的大量废物和污水的排放,对农村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的破坏和影响,并导致群众环境投诉和污染纠纷案件不断上升。因此,如何整治畜禽养殖污染,利用各种手段促进畜禽养殖业规范、可持续的发展已成为各级政府亟需解决的一个社会问题。

1 我国农村畜禽养殖业所带来的环境污染

在我国传统历史上,农村畜禽养殖业大多数以家庭分散养殖为主,畜禽排放的废弃物主要用于农田施肥,形成以“养殖-肥料-种植”良性循环为主的生产模式,对生态环境基本不造成污染。但是,随着养殖业规模化、集约化发展和化肥施用量的增加,养殖业与种植业相分离,养殖产生的粪便类废弃物不能及时合理地利用于土地,直接导致了畜禽排放的废弃物被四处堆放或随意排放到河流、沟渠等水体中,对农村水、大气、土壤环境造成了非常严重的影响与破坏。

1.1 水环境污染

畜禽粪尿、圈舍冲洗废水中含有大量的氮、磷、钾等化学物质,这些污染物质未经处理直接排放到地表水体中,引起水体富营养化,造成水生动植物缺氧死亡,水体发黑发臭,河流或鱼塘丧失其原有的灌溉、渔业功能。此外,畜禽粪便的有毒有害成分还会通过地表径流渗入地下水循环系统,一旦影响地下水体水质,将很难治理和恢复,往往需要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时间才会得到净化。

1.3 土壤污染

畜禽粪便直接堆放在农田上,畜禽污水渗入土壤表层,会导致原本疏松的土壤空隙堵塞发生板结,土壤透气、透水性下降,影响土壤质量,影响农作物生长。另外,畜禽喂养所用的饲料添加剂中含有的一些重金属物质,若随着畜禽粪便渗入土壤中,还会造成重金属的富集使得土壤无法吸收和消解,导致土壤功能变差。

1.4 传播病菌

畜禽废弃物的污染物中含有大量的病原微生物、寄生虫卵以及滋生的蚊蝇等,会使环境中病原菌种种类增多,造成人、畜传染病的蔓延。当发生猪流感等人、畜共患病疫情时,还有可能给人、畜带来灾难性危害,对人的健康造成威胁。

2 我国农村畜禽养殖业造成环境污染的主要原因分析

造成我国农村畜禽养殖业环境污染的原因很多,因各地情况不同,主要影响因素也不同,分析可能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因素。

2.1 畜禽养殖方式转变

过去畜禽业多为分散经营,畜禽饲养头数少、规模小,畜禽废弃物一般可及时处置,对环境影响不大。但最近一二十年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畜禽养殖业迅猛发展起来,养殖模式逐渐由原来的家庭分散经营向规模化、集约化养殖方式转变,各地城市近郊和农村纷纷兴建了大量的畜禽养殖场,导致产生污染物往往集中在某一区域,超过了当地的环境承载能力,造成环境污染。与此同时,分散的个体养殖模式也并未消失,仍呈扩张趋势,区域畜禽总数不断扩大。

2.2 养殖技术比较落后

目前,我国绝大多数养殖场、养殖户普遍采用清水冲刷圈舍、清理畜禽产生的粪便类废弃物,这种干湿不分的养殖和污染物处理方式,导致了大量的污水、废物产生,不利于粪便的收集与综合利用,从源头控制污染。

2.3 选址布局不尽合理

由于我国畜禽养殖业发展缺乏必要的引导和规划,更多地是自发地、单纯地面向市场需求自由发展,导致大量农村富余劳动力在行情见好时投入到畜禽养殖中。他们通常利用自留地及宅基地周边建设圈舍进行畜禽养殖,并不考虑场所选址是否符合用地规划和环保要求,其中一部分甚至没有达到远离饮用水源、远离居民和敏感目标等基本环保要求。

2.4 环境意识比较薄弱

农村畜禽养殖污染对农村生态环境造成的污染及损害不仅是眼前的,更是长远的。大批畜禽养殖者只注重当前经济效益,并不重视畜禽养殖废弃物的污染防治工作,使得大量畜禽养殖废弃物未经处理就直接排放到环境中。而且作为农村工作的主力军,一些镇村干部也存在着重发展、重富民、轻环保的思想,致使环境监管不到位,畜禽养殖污染日趋严重。

2.5 防污制度不够完善

2.6 污染防治措施不到位

当前,大量的非规模化的家庭式畜禽养殖户基本都未建设合格的污染防治设施,绝大多数只有一个简陋的粪便、废水收集池,产生的粪便、废水经简单贮存后就直接排入沟塘或河流,对于规模化畜禽养殖场而言,虽然建有污染防治设施,但为了节约成本,往往也仅限于建设收集池、沼气池等简单的处理设施,防治措施并不能满足环保达标排放的要求。

2.7 环境监管不到位

长期以来,农村畜禽养殖污染的环境执法一直是环境监管中的一个薄弱环节,存在环境监管不力或不到位的情况。主要原因是现在畜禽养殖污染面广量大,各执法单位还存在法难以责众的心理,而且基本面对的都是普通老百姓,各单位在执法时更会慎之又慎。

3 我国农村畜禽养殖污染防治不到位的法律成因分析

农村畜禽养殖污染日益严重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包括环境监管不到位、污染防治措施不到位、农民环保意识薄弱、农村环境法律制度不健全等,下面主要对我国农村畜禽养殖污染防治不到位的法律成因进行简单分析。

3.1 农村畜禽养殖污染防治法律体系不健全

目前,关于畜禽养殖污染防治方面的主要有《畜禽养殖污染防治管理办法》、《畜禽规模养殖污染防治条例》两部专门法律法规和其它零散分布在其他法律中的条款,这些是开展畜禽养殖污染防治,开展执法监管的最主要的依据。虽然新《环保法》对畜禽养殖场的选址、建设和管理提出了相关规定和要求,但主要针对的是规模化畜禽养殖场和养殖小区,对非规模化畜禽养殖却无专门的技术规范和法律规定,导致非规模化畜禽养殖污染环境问题发生时,执法人员准备执法处罚时却没有明确的法律依据的尴尬。

3.2 农村畜禽养殖污染防治环境执法薄弱

当前,国家在对城市和工业企业污染防治的监督管理上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但对农村环境保护的环境执法监管投入却非常不足,执法力量和资金、技术投入均非常有限。目前,我国现行的环境监管体制一般是在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才设有专门的环境保护机构,但在与农村畜禽养殖污染问题接触最直接的乡镇,却一般只有一至两名人员负责环保工作,根本无法做到对农村大量的畜禽养殖户进行全面、及时的环境监管。

3.3 农村畜禽养殖污染环境侵权追究不足

近几年来,畜禽养殖污染对农村居民的生活环境、渔业养殖、农田种植造成损害的情况越来越多。目前,我国多部法律对环境污染的侵权责任已有规定,比如《水污染防治法》规定:“因水污染受到损害的当事人,有权要求排污方排除危害和赔偿损失”;《侵权责任法》规定:“因污染环境造成损害的,污染者应当承担侵权责任”,这些法律条文对农民维护其合法权益提供了法律支撑,但是在损害赔偿数额方面却没有明确的规定,当农民在追究人身健康、财产损失的同时想进一步追究精神损失、自然生态破坏损失时,却无法得到明确的法律保障。正因为法律制度上的缺陷,环境污染损害范围和赔偿范围的不明确,造成近年来虽畜禽养殖污染纠纷频发,却很少有人拿起法律武器来维护自身的环境权益,这在一定程度上间接放任了污染环境行为的发生。

4 法制化解决畜禽养殖污染的对策与建议

畜禽养殖污染问题越来越严重,已到了迫切需要解决的地步。目前,国家环保部也正在全国积极开展农村面源污染的专项整治工作,投入大量资金整治畜禽养殖污染问题。除此之外,该研究者认为可能还需要在法制层面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4.1 完善畜禽养殖污染防治立法

新修订的`《环保法》规定,从事畜禽养殖和屠宰的单位和个人应当采取措施,对畜禽粪便、尸体和污水等废弃物进行科学处置,防止污染环境。该条款规定,不管是单位还是个人,只要从事畜禽养殖就应当承担对畜禽粪便进行科学处置、防止污染环境的责任。目前,我国已对畜禽规模化养殖场污染防治有了比较全面的法律规定,但对非规模化畜禽养殖还缺乏详细的法律规定,应尽快出台相关规定,将达不到规模养殖标准,但已达到一定养殖规模的养殖户也列入法律监管的范围,使得农村非规模化畜禽养殖污染防治有法可依。另外,国务院颁布的《畜禽规模养殖污染防治条例》规定,畜禽养殖场的具体规模标准由省级人民政府确定,很多省份至今还未明确具体规模标准,环保部门与农业部门就规模划定标准意见还没能达成一致,政府应做好协调牵头工作,在结合本地养殖规模与污染状况的基础上明确规模标准并颁布实施。

4.2 完善畜禽养殖污染执法与监督机制

目前,我国畜禽养殖污染问题长期得不到有效解决,究其一个重要原因是农村环境执法力量薄弱和监督机制的不完善。为加强农村环境执法力量,可在乡镇一级设置由环保部门直接领导的环保执法机构,配备环境监管设备和专门执法人员,在村一级设置一至两名专职或兼职的环保监察员,并保障他们执法经费,安排他们定期对镇村的各类农业污染源进行监督与管理。一旦发现畜禽养殖污染行为时,要第一时间展开调查并将调查结果向县级环保部门报告,及时处理。另外,还应建立畜禽养殖污染联合执法机制,由农委牵头环保、国土、畜牧兽医站等部门组成联合执法组,定期对畜禽养殖场进行执法检查。此外,还需进一步完善农村环境执法监督机制,除加大对各级政府农村环境保护工作方面的考核力度外,还可以积极引导公众参与环境执法监督,提高公众环境保护意识与维权意识,达到监督农村环境执法的执行力与效率的目的。

4.3 完善农村环境污染损害赔偿制度

当前,环境污染损害赔偿案件中一般只对直接损失进行赔偿,对潜在的、间接的经济损失,比如精神损失等却赔偿很少或不予赔偿。显然,这一局面不利于公民环境权益的维护。为了使环境污染受害者或民间组织能够通过法律的途径去维护个人环境权益或社会公共利益,促使环境污染者在无法逃避赔偿责任的同时能够积极主动地防止环境污染,应进一步完善现有的环境污染损害赔偿制度,明确农村环境污染损害赔偿的范围、赔偿数额等,这不仅会使受害人的损失得到公平、合理的赔偿,还会促使养殖者在巨大的赔偿数额震慑下积极采取措施防治畜禽养殖污染,减少环境污染行为的发生。此外,还可以尝试建立农村环境污染损害赔偿基金,一旦发生畜禽养殖污染损害,在未查明责任之前,可以先由该基金补偿环境受害人,使受害者的损失得到及时赔偿。

4.4 进一步明确政府、企业及个人的环境责任

农村畜禽环境污染防治需要政府、企业、农民各方面的广泛参与与推动,三者缺一不可。首先,要进一步明确各级人民政府保护环境的主导责任,促使其积极履行防治污染、改善环境质量的职责,切实提高环境执法监管水平和环境公共服务能力。其次,明确农村畜禽养殖企业履行防治污染的主体责任,要求其在追求自身经济利益的同时要加强废弃物污染防治,对废弃物进行无害化处理,从源头上减少污染物的产生,并承担其因养殖活动对农村环境造成污染与破坏的责任。再次,要进一步明确农民保护环境的责任与义务。农民环境维权意识的高低间接影响到畜禽养殖者防治污染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为此就需要各级人民政府及其相关部门充分利用新闻媒体、报刊杂志、镇村广播等多种途径向农民宣传农村环境保护知识、环保法律法规、环境维权方式与途径等,达到督促畜禽养殖者自觉防治污染的目的。

畜禽养殖污染现状 篇2

1养殖污染治理现状

1.1大力推广环保生态养殖技术和健康清洁养殖模式,促进生产方式转变

依托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工程和皖北万名农村实用人才带头人培训工程,萧县大力推广环保生态的养殖技术,常年培训养殖大户800人左右。适时开设了《猪场环境控制》、《农业生态环境与美丽乡村建设》、《科学饲养管理》、《畜禽粪污处理》等课程,教育引导养殖大户转变生产方式,发展环境友好型畜牧业。积极推广应用“农作物秸秆—青贮饲料—养殖—种植”及“畜—沼—粮”、“畜—沼—果”等循环模式。以丰富的农业资源为依托,萧县黄河畔白山羊养殖有限公司、恒辉奶牛场等牛羊养殖基地实施秸秆养畜,实现经济社会生态效益大丰收。全县养殖小区(场)建成大中型沼气池16个、户用沼气池300多家。利用畜禽粪污发酵后产生沼气,把沼渣作为农作物有机肥料,实现农牧循环发展。

1.2通过项目资金扶持,示范带动畜禽粪污无害化处理、资源化利用

一是深入开展畜禽养殖标准化示范创建活动,推广标准化生产,降低污染物排放。全县建成标准化养殖示范小区(场)199个,其中省部级4个、市级19个。二是有序实施农业污染源减排达标项目,扶持养殖场完善无害化处理设施,实现污水达标排放。全县已有26个养殖场通过环保部验收。三是其他涉农资金项目倾斜,利用现代农业生产发展资金、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后续产业发展项目等,扶持标准化养殖场改造和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2015年扶持31个规模养猪场进行了标准化改造,配建了防雨防渗堆放场、粪尿储存池、沼气池(或化粪池)等,实施了雨污分流改造,指导养殖场与种植户建立稳定的畜禽粪便消纳关系,极大地改善了畜禽养殖生产环境。

1.3启动了禁养区划定工作

按照安徽省农业委员会、安徽省环境保护厅《关于促进畜禽养殖废弃物综合利用加强污染防治工作的意见)(皖农牧〔2016〕36号)精神,萧县积极开展禁养区划定工作。县政府成立了由分管副县长任组长,农业、环保、发改、财政、住建、国土、水利等相关单位负责人为成员的畜禽污染治理工作领导小组,健全了组织领导机构。制发了《萧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萧县畜禽养殖禁养区限养区划分方案>的通知》(萧政办秘〔2016〕54号),进一步明确了畜禽养殖污染防治的目标任务、工作措施、有关要求等等,为优化畜牧业生产空间布局,严格控制养殖污染奠定了基础。

2存在的主要问题

2.1养殖户认识不到位

畜禽养殖业属于微利行业,养殖效益受市场影响波动较大。多数养殖户在思想上只注重抓生产,片面追求养殖收益,导致养殖场建设标准普遍较低,缺少畜禽粪污无害化处理设施。再加上无害化处理设施投入较大,日常管理上还要花费大量的精力,造成养殖户对养殖污染治理的积极性、主动性不高,环境保护意识淡薄。

2.2治理资金不足

以生猪养殖为例,萧县年出栏50头以上的生猪养殖场多达2 300多家,而且分布较广。养殖污染治理面宽量大,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但是省、市、县都没有设立专项治理资金,仅靠标准化养殖场建设项目、现代农业生产发展资金等有限的资金扶持,只能做好示范点的污染治理,难以大规模开展治理工作。

2.3后续管理不到位

广大农户对财政补助项目有很大的热情,但重建轻管的现象普遍存在。以沼气池工程为例,全县养殖场建成沼气池近400个,业务主管部门对养殖户开展了技术指导和培训,但随着大量青壮劳动力外出务工,30%左右的沼气池没有充分利用起来,沼气、沼渣、沼液利用率较低;还有个别养殖场甚至封闭了沼气池。

3工作建议

3.1强化领导,形成工作合力

县、乡人民政府要把养殖污染治理作为当前工作重点常抓不懈,把禁养区限养区划分作为养殖污染治理的总抓手,切实加强组织领导,明确畜禽污染治理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和乡镇政府职责,层层落实责任,切实调动相关单位积极性,发挥职能作用。进一步完善机制体制,建立健全领导小组会议制度、调度制度等,形成县政府领导、业务部门指导、相关单位各负其责的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

3.2细化方案,划拨专项资金

按照县级禁养区限养区划分方案,国土、住建等部门要积极配合乡镇政府,科学规划畜禽养殖禁养区、限养区以及生态适养区。各乡镇要进一步细化工作方案,倒排工期表,明确禁养区限养区具体范围及各区域养殖污染治理的主要措施、期限等,确保按时完成禁养区限养区内养殖场的污染治理或搬迁、关停等工作。县财政每年拿出不低于1 000万元的专项治理资金,采取以奖代补的方式,鼓励和引导养殖户自发治理养殖污染。同时,积极整合涉农项目资金,满足集中治理工作开展的需要。

3.3因地制宜,强化科技支撑

要坚决关停一批污染严重、群众反映强烈、治理不积极的养殖企业;对于搬迁的养殖场,督促配建畜禽粪污无害化处理设施。根据养殖场规模、地理位置、周边农业生产能力等不同情况,采取不同的治理办法,确保措施有成效,治理不反弹。可以采取“养殖—沼气池—种植”循环模式;可以配建封闭式化粪池、储粪池,定期清运还田;也可以利用畜禽粪污、农作物秸秆等进行堆肥发酵等等。农业及畜牧兽医部门要着力加强对畜禽粪污厌氧发酵、生物处理、农牧循环利用等技术的培训指导,进一步完善养殖污染减排标准体系和技术规范,并做好跟踪服务,确保技术操作规范、设施正常运转,促进畜禽粪污资源化循环利用。

3.4加强宣传,严格执法监管

畜禽养殖污染现状 篇3

关键词:舒兰市 畜禽养殖 污染 问题 措施

中图分类号:X7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4)12(b)-0123-01

1 舒兰市畜禽养殖业环境污染的现状

据舒兰市牧业管理局提供的数据,预计到2014年末,全市生猪饲养量达到102万头,出栏量达到68.3万头,黄牛饲养量达到15.2万头,出栏量达到9.8万头,分别同比增幅4.3%、3.2%、6.7%和7.4%;规模肉鸡出栏量达到2400万只,规模蛋鸡存栏量达到60万头,白鹅饲养量达到100万只,出栏量达到83万只,分别同比增幅6.1%、1.2%、 2.6%和3.1%。畜牧业产值达到35亿元,占总产值的52.1%。农村畜禽养殖业的迅猛发展在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农民增加收入等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然而,由于畜禽养殖环境污染防治起点低,随其衍生的环境污染、环境纠纷也较为普遍,防治和调解该类问题更是困难重重。全市养殖场,粪污进行无害化处理率不高,普遍存在周围环境差、卫生条件差的现象。

1.1 只有少数规模化养殖场采取了污染治理措施

据统计全市只有少数规模化养殖场能利用现代化的手段建立起生物间相互依存、相互利用的生态循环方式,尽力达到生态平衡,杜绝污染环境状况的发生。而剩余的规模化养殖场均未对养殖粪便进行有效处理,有的处于直排状态。

1.2 微小型养殖场及散养点环境管理难于到位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畜禽养殖非规模化和养殖高度密集化,畜禽所产粪便数量大大超过其处理能力和合理使用能力;畜禽养殖分散化,导致粪尿随意排放和较难处理废弃物,对全市的环境容量带来了很大的压力。(2)养殖场基本无有效的污水废渣处理设施,人工清理后随意堆放,没有起到堆肥后的再次利用,常因雨水冲刷造成二次污染。(3)养殖场粪便污水氨氮含量很高,病原体多,而绝大多数养殖场未对污水进行消毒处理,污水直接流入沟河造成水体污染。(4)距离居民、村镇较近,养殖场的异味难闻。

2 造成污染的主要原因

2.1 防污意识不强

许多畜禽养殖户秉持着禽畜粪便自然生、无污染的错误观念,环保意识淡薄,再加上对经济效益的过度追求,不愿意“浪费金钱”对粪便进行处理,使畜禽场中产生的粪便肆意曝在日光下,对产生的臭气和日积月累的污染视而不见。

2.2 治污设施不齐全

一是养殖业本身的盈利模式决定了大部分中小型畜禽场在不置备治污设备的情况下也仅能维持薄利,根本无力对畜禽场产生的污染物进行过多处理。而治污设备的置备费用和运行费用一般都会远远超过畜禽场的盈利范围。这就导致了畜禽场产生的污染物的处理和再利用还停留在原始的直接还田、甚至直接用于水产养殖等粗放模式上。二是养殖场对产生的污水、粪便不能全部建设治污设施。例如:有些养猪场建设了沼气池,将产生的粪尿全部排入沼气池。有些养殖场建设了储粪池,但是未建设储尿池等情况。

2.3 小型养殖场难于监管到位

规模化畜禽养殖场的建设管理在《禽畜养殖业污染管理办法》、《禽畜养殖业污染防治技术规范》中有明确规定,但对于养猪500头以下、鸡、鸭、鹅3万羽以下、牛100头以下的养殖场未作规定,特别缺乏微小型养殖场管理的标准和要求。地方性法规一时难以出台。因缺乏强有力的监管手段,从而使微小型养殖场污染状况比较普遍地存在。

3 治理污染的对策

3.1 强化执法,分类管理,推进畜禽养殖污染治理

结合新农村建设,养殖场点必须合理选址,尽量远离城区和居民集中生活区。也可以由镇村统一协调,将目前的一家一户松散型养殖模式改为区域化集约型养殖,也可以打破镇、村、组的界限,建立几个集中养殖小区,建设共用的污染处理中心,减少一家一户配套设施投入,减少养殖成本投入。

禁养区内严格禁止畜禽生产,现有的畜禽场将逐步分期分批关闭、搬迁。禁建区内不再重新布点,不再扩大畜禽饲养规模。现有的畜禽养殖场在一定时间内全部完成畜禽粪便综合治理。对污染严重的,治理不达标的,无条件治理达标的,不按要求进行治理的,责令其搬迁或关闭。

3.2 推广污染防治技术

一是推广应用环保饲料。环保饲料除了氮元素利用率高、畜禽吸收更好的有点外,还可以减少畜禽粪便中的有机污染物含量。二是要加速推广高科技生物技术,增加厌氧发酵、沼气处理等技术在畜禽生产中发挥的效用。三是要加强粪便的再回收利用,用干粪经过一定工艺技术制造高效生物活性有机肥应当成为畜禽粪便处理的主要方式。最后,政府应该牵头进行畜牧业生态工程建设,在市场上推动环保企业的经营生产,吸引更多的畜禽企业进行生态防止,为畜禽场的污染治理提供更多途径。

3.3 加强环保宣传教育,通过多种形式,加强宣传教育和引导养殖户发展绿色生态养殖

引导和推进大规模畜禽养殖场建立畜禽粪便肥料加工厂,带动周边畜禽养殖场粪便和污水资源化利用。畜禽养殖场产生的固体粪便生产加工有机肥,污水经处理后还田。其次,引导和推进种植业和养殖业合理布局。按照作物氮磷养分需求量确定农田面积和畜禽养殖规模,逐步建立和完善农业产业结构的可持续循环生态链;探索产业化治污、资源化利用新的路子,改善环境质量。

3.4 强力推行污染减排,加大污染治理力度

地方政府都应该重视当地的畜禽业污染的治理问题,强力推行污染减排。对于规模化养殖场由牧业、农业、环保等部门联合管理,提供适当政策资金支持来鼓励养殖场积极进行污染处理。督促养殖业主采用科学合理的饲料配方,提高畜禽的饲料利用率,尤其是提高饲料中氮的利用率,并积极实施固体和液体、粪与尿、雨水和污水三分离,降低污水产生量和降低污水氨、氮浓度;对微小型养殖户协调镇村对其清理整顿,要求业主进行污染治理,对那些难以治理或治理后仍不符合养殖条件的应限时关闭或转产。

4 结语

总之,畜禽养殖污染已成为农村环境污染的突出问题,只有结合本地的实际情况,认真分析污染原因,采取强有力措施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参考文献

[1]郑佐东.谈治理养殖污染的几种途径[J].畜牧兽医杂志,2008,27(1):96.

[2]黄芳茹.莆田市畜禽养殖污染现状、治理模式和防治对策[J].引进与咨询, 2006(6):39-40.

畜禽养殖污染现状 篇4

生态环境建设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十八大报告提出: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要建设美丽新农村,就必须合理规划农村布局,加强村庄环境整治,保护农村生态环境,构建和谐人居环境。

进入21世纪以来,人民生活水平得到全面提升,人们对肉、蛋、奶等高蛋白食品的需求量逐渐提高,从而促进了畜禽养殖业的健康高速发展。但是在大力发展养殖业的同时,农村畜禽粪便污染问题也日益突出,对农村生态造成严重的破坏。因此抓好畜禽养殖业环境污染防治工作,对建设美丽乡村促进新农村建设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对推动畜牧业转型升级、有效预防禽流感等公共卫生事件发生、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具有重要意义。会议要求,要强化激励措施,鼓励规模化、标准化养殖,统筹养殖生产布局与农村环境保护,严格落实养殖者污染防治责任,扶持养殖废弃物综合利用和无害化处理,使畜禽养殖污染明显改善,保护生态环境,促进畜牧业持续健康发展

一、我县畜禽养殖业及粪污排放情况

近年来,我县畜禽养殖业迅速发展,2012年全县家禽饲养量5500万只,同比(下同)增长22%;生猪饲养量100万头,增长11%;牛饲养量6万头,增长20%;实现肉类总产量10.2万吨,增长16%;禽蛋总产量5.3万吨,增长10.4%;牛奶产量2.5万吨,增长25%。全县规模养殖户1438户,其中,千头以上猪场79家,存栏万只以上蛋鸡场93家,年出栏万只以上肉鸡场300家,存栏500头以上奶牛场4家,年出栏100头以上肉牛场28家,年出栏100头以上羊场187家。

随着养殖规模的扩大,畜禽养殖粪便排放量逐年增加,据统计,全县肉牛存栏1.7万头,每头日粪便产生量是13kg,奶牛存栏0.38万头,每头日产生粪便量是25kg,总产粪量是11.5万吨/年。家禽共存栏929.16万只,每只日产生粪便量分别是肉鸡0.15kg,蛋鸡0.12kg,鸭、鹅类是0.15kg,禽粪量为48.1万吨/年。猪存栏30.79万头,每头日产生粪便量是1.35kg,产生猪粪15.2万吨/年。羊存栏数是11.91万只,每只日产生粪便量是0.45kg,产生羊粪2万吨/年。这样每年共产生畜禽粪便76.8万吨。

据统计,目前我县农村畜禽粪便随意堆放、污水直接排放的养殖场户占70%以上,畜禽粪便处理方式尚处于分散的堆积发酵阶段,其发酵效果较差,随意堆积的粪便不易直接施肥,存在肥力不够和二次发酵烧苗的现象。经过生物发酵床、沼气池、有机肥加工处理的畜禽粪便不到30%。

二、畜禽养殖业造成环境污染的成因

畜禽粪便造成环境污染的原因有很多,但主要原因在于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养殖场户防治意识低。多数养殖场户单方面只考虑养殖的产值和效益,没有意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没有深刻意识到畜禽粪便造成环境污染会对农村环境造成多么严重的影响。同时受资金、场地、观念等因素限制,所建养殖场多数未经过畜牧部门规划、设计,存在距离村庄、水源近,净道、污道不分,污物处理区与生活区、养殖区混淆,缺乏污水三级沉淀和防渗漏的粪便堆积发酵场所等。

二是法律制度不健全。现在,环保部门虽对畜禽养殖场粪便的污染防治工作提出了一定要求,但多数条款都不具有权威性和强制性,不能作为有关部门的监督和执法依据。

三是基础防治设施不配套。基于我国养殖业的特殊情况,畜禽养殖没能实行一定标准的准入制度,具有一定规模的养殖场和养殖小区都没能进行合理的规划,严重缺乏粪便处理设施,不仅不能循环高效利用,而且严重污染当地的环境。

三、养殖场粪污处理主要技术模式

目前,科研部门和养殖企业已逐步探索研究出多种畜禽污染治理模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1、达标处理排放模式。该模式是采用工业化治污设备,通过物理、化学、生物等处理设施,对养殖粪污进行处理,最终达到排放标准的方式。如采用大型沼气、高频电子活化—生物酶技术等综合工业化污水处理系统工程,排放可达到国家一级排放标准。该模式优点是占地少,适应性广,而且治理效果好,可彻底解决养殖业污水排放问题。缺点是工程建设投资大,运行过程中有一定的能耗和运转费用,规模小的养殖场较难承受。

2、种养结合模式。种养结合是统筹协调种植业和养殖业生产,使养殖规模与种植规模相匹配,养殖粪水处理后用于浇灌农作物,实现种养平衡。目前主要有“猪--沼--果”、“猪--沼--菜(苗木花卉)”、“猪(禽)--沼--渔”、“四

(三)位一体”等生态立体种养模式。

3、发酵床零排放模式。发酵床零排放技术是用锯末、秸秆、谷壳、米糠等农林业生产下脚料配以专业的有益微生态活菌制剂制成发酵床吸收降解猪粪尿,因为垫料里富含有益微生物可以迅速降解猪的粪尿排泄物,并利用发酵热杀死寄生虫卵及其他有害微生物菌群,达到净化环境的目的。

4、湿地生态处理模式。该模式根据自然条件选择建设天然湿地、人工湿地、生态沟渠等设施,对畜禽粪便进行处理,实现达标排放。

(1)天然湿地主要是选择天然坑塘、洼地等进行适当改造,将养殖场初步处理后的污水接入其中进行净化处理。

(2)人工湿地主要是选择地势低洼的田地、人工种植狐尾藻、水芹等水生作物,将上游污水接入其中进行净化处理。

(3)生态沟渠主要是对农村河沟进行改造,根据长度和流量大小,分成若干级(段)种植各类水生植物,进行净化处理。

5、循环利用模式。利用秸秆和畜禽粪便生产双孢菇等食用菌,消除养殖污染,菌渣和粪便加益生菌发酵制成有机肥还田,消除空气和水污染,实现动物、植物和微生物有机循环,带动循环农业发展。

四、治理污染的主要措施

1、健全法律法规,实行养殖准入制度。

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畜禽养殖污染防治管理办法》和即将实施的国务院《畜禽规模养殖污染防治条例(草案)》、《河南省减少污染物排放条例(草案)》,运用法律手段促进养殖污染防治。按照“科学选址、统一规划、综合防治、环保达标”的原则,规划禁养区、限养区、适养区,对各个功能区域的养殖户提出不同的治理要求。坚持治污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使用。今后凡新、改、扩建的畜禽养殖场,在项目建设前,需到环保部门办理环评审批手续。发改、建设、国土、畜牧等部门不得为未办理“环境影响评价”的企业办理项目备案、规划选址、用地预审、动物防疫等许可手续。项目建成后,须向环保部门申请项目竣工环境保护“三同时”验收,验收合格后,方可正式投入运营。原有养殖场没有配建粪污处理设施的,限期补办环评,并按照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落实各项环保防治措施,配建的粪污处理设施处理能力要与养殖量和粪污排放量相匹配。

2、加强组织领导,形成污染治理合力。

建立畜禽污染防治工作领导小组,有关乡镇、县直部门为成员单位,形成治理合力。按照属地管理原则,乡镇人民政府对现有规模以上畜禽养殖场进行摸排调查、统计上报,结合本地功能区划,划定禁养区,制定禁养区畜禽养殖场限期搬迁或取缔计划和本辖区养殖场污染治理计划,做好政策法规宣传,督促非禁养区养殖场进行综合治理。不符合养殖规划区要求的,由所在乡镇书面通知限期搬迁。环保部门负责牵头组织有关部门对已建所有规模场污染治理,落实新、扩、改建规模养殖场的环境影响评价审批和环保“三同时”制度。畜牧兽医部门负责全县养殖场调查摸底,开展养殖业结构调整和技术指导,对新建、改建、扩建规模养殖场,严格按照《养殖业规划》等要求作出预审意见,对取得环评的养殖场准予发放动物防疫合格证。国土资源部门严格执行养殖场用地预审制度,坚决打击违法占用土地违章建筑行为。农业部门负责推广沼气建设和“猪一沼一果(菜)”等立体生态种养模式的推广。城乡规划建设部门配合有关部门和当地政府搬迁或关闭不符合村镇规划布局的畜禽养殖场。电力部门:对未经县政府审批的养殖场,坚决不予批准架设安装电路,同时积极配合有关执法部门,对查处的违规新建养殖场,采取切断电源等措施。监察、效能办负责定期和不定期对各有关部门落实执行整治任务情况进行督促检查。水利、发改等其它有关部门:负责在职责范围内做好养殖业污染整治工作。

3、完善扶持政策,支持畜禽养殖污染治理。

通过政策扶持、资金奖励等方式引导社会企业开发粪污处理技术。在进一步加大沼气等污染治理奖补政策的基础上,加快建设有机肥料加工厂。将养殖行业的粪污“收购”后,运用现代加工技术生产成包装好、运输方便,使用简单、效果好的有机肥成品出售,为种植、水产养殖户提供生态、环保、物美价廉的有机肥料产品。在条件成熟的情况下,也可依照城市垃圾发电的模式,开发利用养殖粪污发电等项目。

4、推广减排技术,减少粪便污染排放。

一是通过营养调控降低畜禽排泄物的污染。为获得高生产率,给畜禽提供过量营养是造成污染的原因之一,通过营养调控最大限度地提高动物对营养物质的利用率是解决问题的重要手段。饲用酶制剂是高效、无毒副作用和环保型的饲料添加剂,既能提高饲料的消化率和利用率,又能减少畜禽排泄物中氮、磷的排泄量,保护水体和土壤免受污染。切实控制饲料组分中重金属、抗生素、生长激素等物质的添加量,保障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综合利用的环境安全。

二是改善畜禽养殖业的饮水方式和粪便收集方式。采取清污分流和粪尿的干湿分离等措施,可以减少对地表水和地下水的污染。及时更换饮水设备,限制畜禽用水额度,建立粪便收集池,设置畜禽粪便的储存设施,防止畜禽废渣渗漏、散落、溢流、雨水淋失。采用固液分离等污染防治措施,达到减量化的要求,做到达标排放或零排放。

5、加大宣传力度,提高群众环保意识。

充分利用广播、报纸、电视,发放“美化家园”倡议书等方式,大力宣传国家环保法律法规及畜禽养殖污染整治的重要意义,加强对畜禽养殖业污染整治工作的宣传,引导全社会的关注和参与,充分发挥人民群众和新闻媒体的监督作用,为畜禽养殖污染整治工作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使保护生态环境的观念深入人心,不断增强养殖户的环保意识、生态意识和可持续发展意识。

6、树立治理典型,强化污染治理服务。

在全县打造一批畜禽粪便污染治理的示范场户,加强规模养殖场治理典型的建设与推介,如德源、顺好运等的规模猪场沼气工程建设典型等。通过组织广大养殖户到这些示范场参观学习,极大地调动广大养殖户的治理的积极性,有力地促进治理工作的开展。

为确保治理技术模式科学合理,县畜牧、环保等部门要加强对畜禽养殖场污染治理的技术服务,提供各种规模养殖户的治理模式技术参数,保证治理技术的科学性;组织人员上门对治理户进行现场设计,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地制定治理方案,确保治理方案的可操作性。

一是科学规划畜禽养殖布局,实现畜禽养殖规模化、标准化、规范化建设。要按照“统一规划、合理布局、规模适度、相对集中”的思路,充分考虑水源、交通、防疫、污染等环境因素,改变小而分散的畜禽养殖方式,把具备一定养殖规模的养殖户集中到一起,迁出村庄,重新选址,在远离居民区,对环境影响较小的地方建设养殖场,严格控制小型畜禽养殖户盲目发展。加强新型养殖户规范化、标准化、规模化建设,这样既便于争取各项扶持政策,又减少资源耗损和环境污染,在增加经济效益的同时,提升农民居住环境质量,促进新农村建设。

二是改善畜禽污染严重现状,实现畜禽养殖洁化、净化、美化创建。实现畜禽养殖区与居民生活区相分离,结合新农村建设规划需要,结合当前开展的“三改一拆”行动,整治私搭乱建的牛棚、猪圈、鸡舍,洁化畜禽养殖环境。对于各家各户零散养殖的畜禽,一般在几头、几只左右,不可能搬迁的养殖户,加强畜禽粪便管理,采取还田施肥、统一收集、定点填埋、指定人员集中处理的方式,杜绝畜禽粪便乱排乱倒现象的发生。要加强村庄基础设施改建,在人口相对集中的村,采用地埋式排污管网设施进行处理,在人口密集低的偏远山村,采用沟、渠、山林等自然系统就地处理,因地制宜建立化粪池,切实解决污水无处排放、粪便乱堆弃的问题。

畜禽养殖污染现状 篇5

(丽水市莲都区雅溪农业技术服务站,浙江丽水 323000 中图分类号:S851.24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007-0907(2008)07-0045-02近年来,我区畜禽养殖业规模化和产业化发展迅速,畜牧业已成为我区农业主导产业和农民增收的重要渠道。但与此同时,畜禽养殖场(户)所产生的大量排泄物,给周围环境造成较大压力,导致农村生态环境问题日益突出,也不同程度制约了我区畜牧业持续稳定发展。为加强畜禽规模养殖场排泄物治理,我区通过农村面源污染整治并结合省“811”环境污染整治工程建设,开展了以沼气利用为主的治污工程建设,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农能办的农村面源污染整治并结合省“811”环境整治工程建设, 按照“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的原则, 实行沼气利用的综合治污模式, 进行规模猪场的排泄物治理。具体的沼气治污模式:畜禽养殖场首先通过干湿分离、雨污分离,减少污水产生量, 清理出的干粪作堆肥或有机肥制作, 其他尿液及污水通过沼气池处理, 产生的沼气用于生产和生活(烧饭、供热等), 沼液和沼渣用于果树、农作物的施肥和浇灌, 猪场的排泄物污染得到有效治理。

1莲都区畜禽养殖污染现状

随着养殖业的快速发展,我区传统的一家一户养殖模式正

2.2莲都区规模畜禽养殖场的污染治理现状

针对畜禽养殖污染的现状,近几年我区结合省“811”环境整

逐渐被规模化集中式养殖所取代。据统计,2007年我区共有规模畜禽养殖场(户)619个,其中肉猪规模养殖场(户)330个,肉鸡规模养殖场(户)76个,鸭规模养殖场(户)117个,其他畜禽养殖场(户)96个, 畜禽规模养殖数量占全区养殖数的60%以上。规模化养殖促进了饲养技术的提高,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经济效益。但随之而来的畜禽粪污排放集中、过剩和冲洗水大量增加,农田不能完全消纳,因而畜禽粪便随意堆放、散落、雨淋后流失以及所散发出的恶臭气味,给环境造成了极大的压力,导致区域环境污染严重。

我区畜禽养殖业以养猪和养鸡为主,由于规模猪场数量多,产生的排泄量大,对环境的污染最为严重。因此,我区畜禽规模养殖场的排泄物治理以规模猪场为主。根据调查显示,全区规模养猪场(户)每天产生的粪便量达120t,产生污水量达600t。未经处理的养殖场粪尿直接排放, 既对畜禽场周围环境造成污染,又对地下和地表水源造成污染,危害畜禽及人体健康。

治工程和区农能办的农村面源污染治理建设,对全区的规模养猪场进行了沼气治污工程建设。至2007年止,全区共有97个规模猪场进行了沼气治污工程建设,其中:通过省“811”治污工程建设,完成了我区17个存栏500~5000头的大、中型养猪场的污染治理任务,共建成沼气池3100m

3、雨污分离沟6500m,并在禾意牧业有限公司和振宁牧业公司的两个猪场,完成了沼液的喷灌网管铺设,并配套相应的种植基地,实现了“三沼”的综合利用;通过区农能办的农村面源污染整治建设,共完成了80个存栏50~300头的规模养猪场的沼气治污工程建设,共建成沼气池

7000m

3、雨污分离沟2000多m,并对规模养猪户集中的两个养

猪专业村(三丰村和吴村圩)进行了集中污染整治,通过建设大型沼气池,将专业村的猪场污水进行统一处理,取得了较好的治污效果。

通过我区农村面源污染整治建设结合省“811”环境污染整治,我区规模猪场的污染治理取得了较好的成效。全区近30%的规模猪场完成了沼气工程建设,共建成沼气池10100m 3,日产沼气达2020m 3,日处理污水能力达1010t,猪场排泄物得到有效治理;通过干湿分离和雨污分离,猪场冲水量减少20%以上,污

22.1 莲都区规模畜禽养殖场的治污模式及治理现状污染治理模式 我区规模畜禽养殖场的污染治理以规模猪场为主, 通过区 收稿日期:2008-11-26!!!!!!!!!!!!!!!!!!!!!!!!!!!!!!!!!!2.7病虫防治梢抗冻能力较弱,成年结果树和春、夏梢抗冻能力则较强。因此在栽培管理上应剪除晚秋梢,冬季要做好灌水抗旱,并要做好果树基部培土和根外喷施40~50mg/kg“2.4-D ”或0.3%磷酸二氢钾液等工作。选择适宜的小气候地带种植脐橙是抗寒防冻的最好措施。有条件的地方还可采用大棚栽培脐橙。这样不仅能防止冻害,而且能提高果实的品质。

脐橙的病虫害主要有脐黄病、裂果、溃疡病等。防止裂果主要是要做好果园的地面覆盖杂草和抗旱工作,预防炭疽病的发生。另外还要增施钾肥。用300~400mg/kg“九二0”涂果实脐部也有一定效果。防治脐黄病可在发病初期用200~500mg/kg“九二0”加50~100mg/kg“2.4-D ”加70%多菌灵或托布津混合液涂抹脐部1~2次;也可在发病前用细胞分裂素200~400倍液喷施2~3次,均有较好的效果。防止溃疡病则可用消菌灵、加瑞农、可杀得等农药在花前、花后20d 和40d 及夏秋稍展叶时各喷一次药。有足够叶果比时抹除夏秋梢,也可大大减少用药次数。

2.9适时采摘

脐橙要完全成熟后,才能表现出它的特有风味和品质,早采

会严重影响品质。因此一般应到11月中下旬才能采摘。采摘时要选黄留青,分期分批采收。采摘太早则会产生味淡渣多,着色不匀,色泽不艳,糖低酸高,商品性下降等现象。因此,适时采摘是很重要的技术措施。

(责任编辑 王千里)2.8抗寒防冻

脐橙在-5℃以下气温持续2h 就会产生冻害。幼龄树和晚秋 46内蒙古农业科技No.7 水产生量减少40%,猪场污水处理率达100%;猪场利用沼气用于生产和生活,节约了用电量,并利用沼液和沼渣种植农作物,取得了循环利用的生态养殖效益。

我区将继续加强以规模养猪场为主的畜禽规模养殖场污染治理工作,以沼气为纽带,通过“猪—沼—作物”等生态模式,进行畜禽排泄物综合治理,实现减量化、无害化和资源化利用,促进我区畜禽养殖业健康、稳定和可持续性发展。

调查,并对统计数据及照片资料进行整理建档,为我区畜禽养殖场建设布局和污染整治规划提供重要决策依据。

4.3形成工作机制,落实工作责任

要形成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一级对一级负责 的工作机制,使我区畜禽污染整治任务真正得到层层分解、具体落实;要按照环境整治与生态区建设目标责任书分解的任务,各司其职,确保完成。责任单位要做好落实、实施工作,协助单位要做好协调和指导,密切配合,齐抓共管,做到“早布置、早落实、早完成”。

33.1 污染治理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养殖布局不合理

我区畜禽养殖总量逐年扩大,排泄量增加,同时,由于畜禽 4.4科学规划,合理布局

坚持以土地定养殖规模的方针,制定畜禽养殖及其污染治

养殖场(户)布局不合理,许多养殖场(户)分布在城区周围以及景区附近,污染点多且较为分散,治理难度大。

理规划,控制养殖规模;划定禁养区、限养区和适养区,主城区范围内禁止畜禽养殖;新建的规模化畜禽养殖场必须选择在远离村庄、饮用水源地和居民点的地方,并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和排污许可制度,对布局不合理、污染严重的养殖场,要责令其限期搬迁或关闭。

3.2部分养殖户治污意识不高

由于部分养殖场(户)主片面追求经济利益,环保意识淡薄,普遍存在重养殖轻治理、重经济发展轻环境保护的思想,对政府的治污措施缺乏重视和支持,增加了畜禽养殖污染治理难度。

3.3养殖户资金投入困难和土地审批困难成为制约因素由于沼气工程建设一般由政府给予一定比例扶持,养殖场

4.5加大资金投入和政策扶持

养殖业投资大、效益低、周期长,治理耗资大,因此,按照“政

(户)自己也要投入一部分资金,部分养殖场主因资金困难,对建设治污沼气工程积极性不高。同时,由于我区畜牧业用地无法审批,部分养殖场用地紧张,没有足够空间用于沼气池建设,制约了我区的畜禽污染治理。

府推动、企业主导、公众参与”的原则,充分发挥政府的支持、引导、督促作用,加大财政支持力度,对治污进行适当补助,确保畜禽养殖业污染整治工作落到实处;政府应及时出台相关扶持政策,在加大资金投入的同时,实现畜牧业用地规划,实行畜牧业用地审批制度,切实解决畜牧业用地困难,促进我区畜禽养殖污染综合治理。

3.4“三沼”综合利用率不高

部分沼气工程建设后的猪场,产生的“三沼”(沼气、沼渣和

沼液)利用率较低,一是部分猪场在夏季沼气高产期因沼气过剩而向空气排放;二是部分猪场周围没有配套种植基地,造成沼液和沼渣直接排放,没有得到综合利用。

4.6提高沼气工程质量,加强“三沼”综合利用建设 为使有限的资金能取得最好的整治效果,有关管理部门应

加强沼气工程建设管理,聘请有资质的设计、施工单位,承担该项目的设计与施工,确保工程质量,并对施工队伍的选择采取招标的形式,选择有资质、有经验、信誉好的工程队,保障沼气工程建设的进度和质量;为提高“三沼”综合利用,可因场、因地制宜,采用“猪—沼—作物”等农牧结合的生态模式,配套相应种植面积,实行沼液管网铺设,并装配沼气发电机、贮气柜等设备,进行猪场的污染治理和“三沼”综合利用建设,减少沼气浪费,实现沼渣和沼液的综合利用和污水的零排放,并取得循环利用的无公害生产效益。

3.5沼气工程技术装备和工程质量还需进一步提高

目前, 我国已初步形成了沼气工程技术研发、设计和施工服

务队伍,但技术装备水平不高,工程质量和标准缺乏规范,影响了沼气工程的运行质量和效果,需要有关部门采取措施组织推动设计和施工的标准。

44.1 对策措施

加强宣传培训,提高公众的参与度

为提高养殖场(户)主对污染治理重要性的认识,要运用各

种媒体,多渠道开展了沼气治污的宣传教育活动,提高各养殖场(户)主对污染治理工作的政策和法律知悉度,调动了其治理积极性;同时采用组织培训会、参观学习等方式,加大先进实用治理技术和经济有效模式的推广,使相关畜禽养殖人员对整个排泄物治理进行系统、全面的了解,提高养殖场(户)主对污染治理重要性的认识,使全社会都关心和支持规模化畜禽养殖场的排泄物治理工作。

4.7严格执法,确保治污工作稳步推进

畜牧、环保等相关部门要把工作重点从单纯治理转移到治

理与监督管理并重,强化畜禽养殖场的环境管理,加强畜禽污水排放监测,督促其完成治理任务,对不采取治理措施或污染物排放不达标的,要依法予以关停或处以罚款,从而减少因畜禽养殖污染而导致的矛盾、纠纷,确保污染治理工作稳步推进,促进我区畜禽养殖业健康、稳定和可持续发展。参考文献:

[1][2][3] 赵万明.畜禽养殖业环境污染的原因与治理[j].内蒙古农业科技,4.2做好污染治理的调查摸底工作, 为科学制定治理规划提供为了全面、准确掌握我区畜禽养殖场发展动态和排泄物治

决策依据

理情况,科学、合理制定我区规模畜禽养殖场污染治理工作计划,农业主管部门应定期对全区规模畜禽养殖场的生产和污染治理情况进行调查摸底。通过对全区规模畜禽养殖场(户)位置、面积、养殖种类、数量以及各养殖场排泄物产生量和处理方式的

畜禽养殖污染排放实施方案 篇6

为了做好我区创建国家级生态区工作,推动全区畜禽养殖污染治理,改善我区生态环境,促进我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惠阳区畜牧兽医局在对目前我区规模化养殖场摸底调查的基础上根据区委区政府指示精神制定本方案。

一、工作目标

国家级生态县考核指标为“规模化畜禽养殖场粪便综合利用率≥95%”,规模化畜禽养殖场是指常年存栏量为500头以上的猪、3万羽以上的肉鸡、1.5万羽以上的蛋鸡畜禽养殖场。我区目前共有规模化畜禽养殖场约XX家,总存栏量约为猪XXX头、蛋鸡XX万羽。本项工作的总目标任务就是对上述养殖场进行全面的环境污染治理并基本实现固液污染物零排放。

二、整治标准与程序

(一)整治标准

禁养区内养殖场应按规定关闭。准养区内各养殖场整治工作要坚持“综合利用优先,资源化、无害化和减量化的原则”严格按照《畜禽养殖业污染防治技术规范》进行。根据我区经济发展水平及环境容量等方面综合考虑,原则上要求各养殖场整治后达到零排放。整治验收标准见按《畜禽养殖业污染物排放标准》(DB44/613-2009)的相关规定。

(二)整治程序

各养殖场在进行污染治理前应制定工程实施方案并报区畜牧局、环保局审查,审查通过后严格按照实施方案进行施工。工程实施方案中应说明养殖场的常年存栏量、粪污处置的技术工艺与设施建造规模及加工处理能力、粪污承载农田面积,养殖场应对其上报常年存栏量的准确性负责,不得少报瞒报,整治结束后如有养殖场常年存栏量大于其上报数量需要增建粪污处置设施,按照工程实施方案整治完工后,养殖场向区畜牧局、环保局申请验收,三、主要技术措施

在我区养殖污染治理中着重推广以下几项技术:第一,农牧结合、种养平衡。养殖粪污由农田消纳利用,实现资源循环;第二,好氧堆肥生产技术。用好氧堆肥技术将畜禽粪便加工制成有机肥料供应农资市场;第三,沼气厌氧发酵技术。通过沼气池厌氧发酵技术处理养殖场污水,实现无害化后回用于当地农田;第四,雨污分流、干法清粪。对养殖场的圈舍、排水系统进行改造,实现雨污分流,雨水可直接排放,污水尿液集中处理。全面淘汰水冲式清粪工艺,推广干式清粪工艺。此项措施一可减少污水产量节约水资源二可降低固体类粪便处理难度。

四、财政补贴措施

畜牧业是事关国计民生的一个弱势产业,养殖业的污染治理既要考虑环境保护又要考虑畜牧业生产的稳定和发展,所以政府应采取倾斜政策,借鉴发达国家和我国经济发达地区的经验,对完成环境污染

治理并通过验收的养殖场,政府应给与一次性财政资金补贴。

五、组织保障措施

(一)明确分工

1.按照“谁污染谁治理”的原则,各畜禽养殖场业主必须切实承担

治理责任。

2.按照属地管理原则,各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负责指导监督辖

区内规模化畜禽养殖场环境污染治理。

3.区环保局负责禁养区内规模化养殖场的关闭搬迁、依照《环境保

护法》、《水污染防治法》、《畜禽规模养殖污染防治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对各养殖场排污行为进行法律监督、汇同区畜牧局进行养殖场整治方案审查与整治验收。

4.区农业局负责养殖场沼气工程建设。

5.区畜牧局负责养殖场污染治理技术培训指导、负责养殖场整治方案审查与整治验收、负责对各镇街道办事处及相关单位养殖污染治理工作的监督与考核。

6.区财政局负责补贴资金的落实与发放。

(二)验收与考核

各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应在规定期限前一个月将辖区内养殖场整治资料收集汇总报区畜牧局,畜牧局汇同环保局组织相关技术人员成立验收小组对资料审查并到现场核验,对照验收标准得出验收结论。养殖场根据自身工作进度可提前申请验收。

六、建立长效机制

各畜禽养殖场必须严格按照其整治方案进行粪污处理,循序渐进,科学安排,合理规划,建立长效的污染治理机制,使发展与生产同治污工作协调进行。环保执法部门将加强对这些养殖场的法律监管。

惠州市惠阳区畜牧兽医局

鹤庆县畜禽养殖污染现状及措施 篇7

1 鹤庆县2015年畜禽粪污的产生量

由于饲养畜禽种类不同,其产生的粪污量也不同,据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有关经验数据,产污量=养殖量(出栏量、存栏量)×产污系数。

2015年鹤庆县猪出栏602610头,奶牛存栏3633头,肉牛出栏39698头,蛋鸡存栏350334羽,肉鸡出栏866267羽,计算2015年产污量,详见表2。

2 畜禽养殖的主要污染及危害

畜禽养殖污染物主要有畜禽粪便、病死畜尸体、圈舍垫料、废弃饲料、畜禽尿液、冲洗粪便及栏位的污水、畜禽养殖产生的恶臭气味等,污染物的污染主要有以下方面。

2.1 对空气及土壤的污染

粪便堆积发酵,产生大量NH3、H2S、CH4、CO2等有害气体,严重影响空气质量,同时引起人嗅觉的不舒服。堆粪不及时处理,苍蝇、蚊子大量繁殖,使病原菌、病毒和和寄生虫蔓延。影响动物的生长,而且还会严重影响到人类的身心健康和周围环境。

人们普遍认识到畜禽粪便是很好的农家肥,可以提高土壤肥力。但是,目前畜禽养殖业与种植业分离,农民清楚不用农家肥而使用化肥导致土壤板结,施用农家肥耗劳力又脏,多数不愿施用农家肥。即便把畜禽粪便施入农田,不经过无害化处理会对农田造成二次污染。病原微生物、抗生素及重金属随施肥进入土壤,重金属对土壤的污染是不可逆转的,一旦碰到疫情,病原微生物对人畜将形成威胁。

2.2 对水体的污染

养殖场排放的污水包括畜禽尿液、冲洗物、饲料废弃饲料、粪便。其中含有大量的有机物、病原微生物寄生虫、虫卵。这些未经处理的污水通过地表径流进入地表水和地下水,使水体化学耗氧量、生化需氧量增加,水质便会恶化,河流、池塘水体发黑变臭,引起鱼类及水体中其它微生物的死亡,这样的水质不能灌溉,更不能饮用。

3 污染的原因

3.1 防治污染的制度不完善

尽管国家环境保护总局于2001年颁布了《畜禽养殖污染防治管理办法》,管理办法规定养殖场向水体排放污染物超过国家标准或地方规定排放标准的应按规定缴纳超标排污费。然而在实际工作中,没有统一处理畜禽粪便的技术规定和标准,条款还是原则性的,缺乏权威性,政府及职能部门对污染依法治理难以到位。

3.2 投入不足,技术力量滞后

畜禽粪污处理的技术在不断研发,但比起发达国家还比较落后,畜禽粪便经济有效处理技术、综合利用技术,相应的配套技术和设施跟不上。目前畜禽养殖业还是一个弱势产业,粪污处理的设施的投入与运作,养殖场难以承受或不愿承担。大多数规模养殖场基本无污水、粪便处理设施。部分养殖场虽有处理粪便的设施,但处理能力与粪污产出量不配套,处理后达不到排放标准。一些建有沼气池处理粪污的养殖场,未对发酵后的沼渣、沼液作有机肥使用而是直接排入附近的河流、池塘,造成沼渣、沼液污水体。

3.3 畜禽养殖业主环保意识不强

一些养殖业主公共卫生意识、环保意识淡薄,没有清洁生产、粪污治理的理念,治理污染的措施不能贯穿每一个生产环节。

4 治理污染的措施

4.1 因地制宜,合理规划,加大监管力度

新建、扩建的畜禽养殖场选址避开引用水源保护区、重点生态保护区、核心区和缓冲区。严格按照审批制度,合理选址,因地制宜确定养殖规模大小。环保部门和农业部门要各司其职,互相配合,强制畜禽养殖业对养殖废弃物的综合利用及环境治理,引导畜禽养殖回归到大农业系统中,实行畜禽养殖与农业的良性循环。

4.2 加大投入

畜禽粪便污染治理是能源与环境的综合性工程,畜禽养殖业是一个高风险的产业,养殖业主难以承当或不愿在治理污染设施设备上加大投入。积极争取政府专项资金投入建设,第一,沼气池能较好处理畜禽粪便的设备,沼气用于猪舍取暖和生活燃料。沼渣、沼液是优质肥料。利用又环保,在粪便通过沼气池厌氧发酵时杀灭了病原微生物和寄生虫,对土壤和水体的污染减少,提高了农作物的产量及品质。第二,发酵床养殖技术,在地面铺设垫料和发酵菌种,让畜禽粪便直接被微生物分解,使粪便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生态化,实现清洁养殖。改善农村卫生状况和生活环境,降低病原微生物传播风险,保障公共卫生。

4.3 加强宣传和培训提高养殖业主的环保意识

畜禽养殖污染现状 篇8

关键词:畜禽养殖业;环境污染;防治;措施

中图分类号:S8-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432(2012)-02-0140-1

进入21世纪以来,人民生活水平得到全面提升,随之而来的是人们对肉类、奶制品、蛋类等高蛋白食品的需求量逐渐提高,从而促进了城郊居民以及乡村农民畜禽养殖业的健康高速发展。人们在大力发展养殖业的同时,农村畜禽养殖业的环境污染问题也日益突出,对农村生态造成严重的破坏,极大的影响了农民群众的身心健康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抓好畜禽养殖业环境污染防治工作,对建设生态省、生态市、生态区县和松花江流域水污染防治都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1 畜禽养殖业现状

据2008年统计,吉林省牛存栏722万头,其中肉牛695万头,每头日粪便产生量是13kg。奶牛27万头,每头日产生粪便量是25kg,总产粪量是3550万吨/年。鸡、鸭、鹅类共存栏21550万只,每只日产生粪便量分别是肉鸡0.15kg,蛋鸡0.12kg,鸭、鹅类是0.15kg,禽粪量为1065万吨/年。猪存栏1550万头,每头日产生粪便量是1.35kg,产生猪粪760万吨/年。羊存栏数是520万只,每只日产生粪便量是0.45kg,产生羊粪85万吨/年。这样每年共产生畜禽粪便5460万吨。全省畜牧业每年化学需氧量(COD)排放量约65万吨,是全省农业环境污染的主要来源。

数据统计显示,吉林省畜禽养殖业近几年发展迅速,其中现代化、规模化、系统化的养殖场养殖的畜禽数量约占全省畜禽总量的63%,非规模化养殖的占全省畜禽总量的近36%;现代化、规模化的畜禽养殖场每年会产生畜禽类粪便2800万吨左右,大多数粪便能够进行适当处理,充分循环利用,其中72%的畜禽类粪便经过处理后可做农家肥,大约3%的畜禽类粪便排入沼气池进行发酵,剩余残渣及未能及时处理的粪便在养殖场周围露天堆放;而非现代化、规模化的养殖普遍出现于农民家中的庭院养殖,利用率极低,环境污染境况也最为严重,除极少数的畜禽类粪便用于制造沼气和人工堆肥外,绝大多数畜禽类粪便在没经过任何处理的情况下任意堆放,在雨水季节随着雨水排入河流,给水体造成了较大的污染。

2 畜禽养殖业对环境造成的危害

2.1 对空气污染严重

畜禽的粪便经过长时间的露天堆积和暴晒,会将其自有气味及分解产物所产生的气体排入大气层,从而使养殖区周边的空气成分比例发生较大变化,再加上空气自净能力有限,其产生的气体长时间在周边地区流通,必将给周边的人类和动物造成较大的危害。畜禽的粪便在长时间的堆积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恶臭气体,在厌氧条件下,畜禽类粪便会在某些微生物的作用下,碳水化合物分解为甲烷、有机酸等带酸臭味的气体;蛋白质和脂类会分解为氨、硫化氢和粪臭素等具有恶臭气味的含氮化合物。这些气体的存在不仅严重影响人们的身心健康,还会影响畜禽的生产性能,降低其生产力水平。

2.2 对水体的严重危害

畜禽粪便污染水体的类型主要有富营养化、有机物污染和生物性污染三类。富营养化污染是由于畜禽粪便排入水体后,水生植物的氮、磷等植物营养物质含量过高,从而引起的水质污染现象,轻则造成杂草丛生,重则堵塞河道,影响防洪和排涝工程建设。有机物污染是指由于畜禽的粪便中有机物含量很高,在排入水体后,会消耗水中大量的溶解氧,造成水体发黑、缺氧,同时给水生动植物的生存带来严重的威胁。生物性污染是指畜禽粪便自身携带着许多病原微生物元素,这些元素经过流动会渗透到地表水和地下水,并造成严重污染。

2.3 对土壤的危害

畜禽粪便进入土壤后,会将其分解产物和自身的污染物质带进土壤,当粪便浓度过高时,土壤的自身自净能力不足以对抗粪便有害物质时,土壤的组成成分会发生较大程度的改变,土壤的性状也会随之变更。当畜禽排泄的粪便长期堆积,周边土地将出现严重的富营养性状,严重影响周边农作物的收成。

2.4 对人体的危害及对畜禽业发展的影响

畜禽的粪便及分解物中含有大量的病原微生物、寄生虫卵,并能够滋生大量的蚊蝇,从而造成周边环境病菌和寄生虫的大量繁殖,严重时可导致传染病的恶性蔓延。

3 畜禽养殖业造成环境污染的成因

畜禽粪便造成环境污染的原因有很多,但主要原因在于以下三个方面:

3.1 没有足够的防治意识。

当今广大农村养殖户单方面只顾及养殖的产值和效率,没有意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没有深刻意识到畜禽粪便造成环境污染会对人们的居住环境造成多么严重的影响。

3.2法律制度不健全。

现在,国家环保部虽对畜禽养殖场粪便的污染防治工作提出了一些较为合理的要求,但其一部分条款都不具有权威性和强制性,不能作为有关部门的监督和执法依据。

3.3 基础防治设施不配套

基于我国养殖业的特殊情况,畜禽养殖没能实行一定标准的准入制度,具有一定规模的养殖场和养殖小区都没能进行合理的规划,严重缺乏粪便处理设施,不仅不能循环高效利用,而且严重污染当地的环境。

4 畜禽养殖污染防治的对策

4.1根据监测情况制定污染防治规划

逐步开展全省范围内的畜禽养殖业环境污染情况调查、监测工作,根据现有污染形势,制定出未来的防治规划,并在该规划的制定和执行过程中,赋予其强制性和权威性。

4.2 着力发展生态养殖业

根据各地区各养殖区域的特点,采用目前实用而流行的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的畜禽粪便处理方式。对较大规模的畜禽养殖场,采取固液分离、脱水干燥、循环利用的处理方式,在此过程中,对不同的粪便根据相应特点采用不同的资源化处理,因地制宜,推广种养结合的生态畜禽养殖发展模式。

4.3 严格执行准入制度

必须对畜禽养殖业执行严格的准入制度,积极扶持规模化养殖场。对新建的畜禽养殖规划区,应科学选址,合理规划布局,必须避开生活饮用水源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文教区、城镇居民区,使养殖区的环境标准符合环境保护和动物防疫的要求。养殖场距离河流主干流、农村集中饮用水源和村民居住区不得少于500米。

作者简介:顾彦红(1976-),女,吉林柳河人,大学文化,就职于柳河县环境保护局,研究方向:生态环境保护。

上一篇:银行资产管理部经理述职报告-述职报告下一篇:风中追想心情随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