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禽养殖污染防治

2024-11-02

畜禽养殖污染防治(共12篇)

畜禽养殖污染防治 篇1

伴随畜牧养殖业快速发展带来环境污染, 逐渐成为当前环境污染的重要污染源, 并严重制约和影响着畜牧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并给人民生产和生活带来严重的影响, 加强对畜牧养殖的污染的治理作为当前的环境问题摆在当前各相关单位的有个不可忽视的迫切任务和重要内容, 如何探索合理的治理措施, 改变传统的饲养方式, 减少养殖带来的污染, 更好更快的推进畜禽养殖业向生态养殖发展等已成为当前刻不容缓的需要认真解决的重大问题。本文将对畜禽养殖的污染防治与应对策略做一探讨。

1畜禽养殖场污染治理状况

1.1养殖场建设和规划不科学

目前现有的养殖场大部分设施陈旧, 规划不合理, 缺少整体布局规划, 整个畜禽舍设计不科学, 同时为了减少投资成本, 无雨污分流排放, 更无污水管道和污水处理系统, 致使养殖场内外污水四处横流。

1.2养殖者环保意识不强

很多落后地区的养殖者采取粗放式饲养管理, 无节水节粮的饲养设备, 不仅造成大量的饲料和水的浪费, 还直接导致养殖污水肆意排放, 受养殖场饲养工作人员文化水平、责任心等因素的影响, 大部分的饲养者对饲养产生的粪便直接用水冲洗, 致使有大量的污水产生, 严重影响着环境卫生。多数的养殖户为减少对生产的投资, 不注重对环境的保护, 很少原因拿钱投资建设污水处理设备, 对养殖中的产生的污水不加任何处理直接排放到外界。

1.3污水处理设施建设与运行成本高

污水处理设施建设与运行成本高也是制约养殖场对污水处理不重视的一个重要因素, 在养殖效益不是很好的现在, 很少有养殖户拿出高额的建筑和运行资金来修建污水处理设备。从实际来开小的养殖户也没有足够的资金来投资兴建污水处理系统, 同时对污水处理系统的管理难度也很大, 需要具有一定的专业技术的人员才能其设备正常运行。

1.4粪污综合利用率不高

受传统的种植施肥技术的改变, 化肥被广泛应用于种植业中, 并极大的促进的粮食作物的产量提升, 农家肥作为一种有机肥因其不容易运输和实施, 逐渐被化学肥料代替, 这些养殖产生的粪便无法还田再利用, 只能堆积放置, 给环境造成巨大的危害, 造成严重的污染。

1.5对环境保护的宣传和管理不足

民众对环境保护的意识不够, 对《环境保护法》、《畜禽养殖场污染防治办法》、《畜牧法》等相关的法律法规了解不够, 缺少足够的认识, 环保意识较差, 特别是对沼气环保为代表的污水处理工程了解不够, 对投资建设污水处理设施的认识和积极性不够。同时职能管理部门对环境保护重视程度不足, 协调配合力度不足, 缺少必要的整体规划的有效的监督。政府对生态环境的改造和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投入的资金不足, 也是导致治理和预防工作开展乏力的一个重要的因素。

2应对策略

2.1加强对环境保护的宣传与引导

规模养殖场的污染的治理, 必须在相关的法律法规的支持才能强有力的开展下去。首先要加强对畜禽养殖从业人员加强学习教育, 普及和学习有关的科学知识, 使其了解法规, 懂的治理污染技术。其次政府要加大对养殖环境污染治理的宣传力度, 在政策上对畜禽粪便再利用技术给予适当资金支持, 并投入适当的人力物力对辖区内的养殖环境污染进行有效监控, 及时了解和掌握辖区内的养殖和污染情况。再次要科学规范畜禽饲养区, 提高养殖门槛, 对新建的养殖场在生态保护、环境污染等方面要有硬性条件, 严控规模养殖场带来的污染, 促使畜禽养殖业走向科学化、系列化、无害化。

2.2改善畜禽养殖业粪便收集方式

采用清污分流和粪尿的干湿分离等措施, 实现清洁养殖, 可减少地下水的开采, 改善畜禽养殖场的生产环境, 减少畜禽的死淘率。同时可以减少对地表水和地下水的污染, 提高水资源的重复利用率。养殖场还应该更换饮水设备, 限制畜禽用水额度, 尽量节省资源。建立粪便收集池, 定点收集垃圾, 设置畜禽废渣的储存设施, 防止畜禽废渣渗漏、散落、溢流、雨水淋失。采用固液分离等污染防治措施, 达到减量化的要求, 做到达标排放或零排放。

2.3改善饲料营养结构

为获得高生产, 而给畜禽提供过量营养是造成环境污染的主要原因之一, 通过营养调控来最大限度地提高动物对营养物质利用率是解决问题的重要手段。在不影响动物生长和养殖效益的前提下, 通过添加高效添加剂如在日粮中添加酶制剂、酸化剂、益生素和微生态制剂等, 提高畜禽对营养物质消化吸收利用率, 或饲喂消化利用率高的原料, 通过减少营养物质的排泄量来减少养殖污物的排出量。

2.4推广生态养殖模式

把养殖业与种植业有机地结合, 推广生态养殖, 从而实现无污染生产和生态农业的良性循环。猪粪尿入沼气池, 通过微生物对粪便的厌氧发酵可获得沼气, 它是一种很好的洁能资源。产生的沼液和沼渣, 可作为果树、蔬菜和粮田的优质肥料, 也可以作为某些滤食性鱼类的的饵料。

畜禽养殖污染防治 篇2

近年来,我省畜禽养殖数量持续增长,规模养殖比重不断提高,对保障畜产品有效供给、促进农民持续增收发挥了重要作用。但随着畜禽养殖总量不断扩大,畜禽粪便污水等废弃物产生量也大幅增加,由此带来的养殖污染问题日益显现。为贯彻落实《畜禽规模养殖污染防治条例》、《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甘肃省水污染防治工作方案(2015-2050)》和《省环保厅省农牧厅关于进一步做好畜禽养殖污染防治工作的通知》(甘环发〔2016〕160号),加强畜禽养殖污染防治,提升养殖废弃物综合利用水平,实现环境保护和畜牧业协调发展,特制订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以实现畜禽养殖废弃物减量化控制、无害化处理、资源化利用为重点,创新工作机制,优化扶持政策,加大科技推广,完善基础设施,改进生产工艺,加快推进规模养殖场标准化建设,努力促进现代畜牧业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

二、主要目标

加强养殖废弃物综合利用的指导和服务;自2016年起,新建、改建、扩建畜禽规模养殖场全部实施雨污分流、粪便污

扩建、改建畜禽养殖场(小区)严格执行畜禽养殖污染防治有关规定,建设与生产规模相适应的畜禽粪便、污水与雨水分流设施,畜禽粪便、污水的贮存设施,粪污厌氧消化和堆沤、有机肥加工、制取沼气、沼渣沼液分离和输送、污水处理、畜禽尸体处理等综合利用和无害化处理设施,改善农业生态环境。

(三)配合环保部门认真开展禁养区划定和养殖场搬迁工作。为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畜牧法》、《畜禽规模养殖污染防治条例》、《甘肃省水污染防治工作方案(2015-2050)》相关规定,加快落实禁养区划定工作,省环境保护厅和省农牧厅联合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做好畜禽养殖污染防治工作的通知》(甘环发〔2016〕160号),对环境保护部、农业部制定的《畜禽养殖禁养区划定技术指南》进行了转发,各级农牧部门要积极配合环境保护部门做好畜禽养殖禁养区划定工作。禁养区划定要按照《畜禽养殖禁养区划定技术指南》要求,力求科学合理,防止盲目扩大禁养区范围。对已划定禁养区的地方,要制定周密的工作计划,出台有力的扶持政策,确保在规定期限内关闭或搬迁禁养区内的养殖场(小区、合作社、企业)。

(四)加强监督检查和统计监测。认真贯彻执行《畜禽规模养殖污染防治条例》等法律法规的有关规定,增强责任意识和服务意识,强化执法监督手段,将畜禽养殖废弃物综合利用的指导和服务工作纳入农牧部门日常重点工作。进一步强化社会监督,设立和公布举报电话,对群众举报的擅自排放畜禽污

训和学习交流活动,开展畜禽养殖污染防治关键技术攻关,探索、推广适合不同地区和畜种,投资少、处理效果好、可持续运行的畜禽养殖废弃物综合利用技术模式。

四、保障措施

一要加强组织领导。各级农牧部门要进一步增强责任意识、大局意识,把畜禽养殖污染防治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加强组织领导,明确责任分工,与产业发展一起研究、一起部署,同步推进、同步检查,切实做到畜禽养殖污染工作有人管、有人问、有人干,有要求、有检查、有奖惩,保障工作经费,确保各项措施有效落实。

二要加大政策支持力度。省上组织实施的中央现代农业生产发展资金牛羊产业项目、畜禽标准化养殖项目、生猪家禽奶牛标准化规模养殖等项目,已将畜禽养殖废弃物综合利用设施建设作为重要内容纳入扶持范围。各地要坚持规范与发展并重,充分利用沼气工程建设资金、生猪调出大县奖励资金、草原畜牧业转变方式、畜禽良种工程等多项涉牧资金,积极争取环保、发改、扶贫等部门对养殖污染防治的扶持资金,加大对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和废弃物综合利用等重点环节的投入。同时,要注重引导和鼓励社会资本参与畜禽养殖污染防治,形成多元化、多渠道的畜禽养殖污染防治和综合利用投入新格局。

畜禽养殖污染防治 篇3

甘藏春指出,《条例》致力于解决畜禽养殖生产布局与环境保护不够协调、畜禽养殖者的污染防治义务不够明确、畜禽养殖废弃物综合利用的规范和要求不够具体、畜禽养殖污染防治和综合利用的激励机制不够完善等突出问题,本着源头控制、分类管理、综合利用、激励引导的原则,对畜禽养殖污染预防、综合利用与治理、激励扶持、法律责任等作了全面规定。《条例》坚持转变政府职能,解决好政府与市场、政府与社会的关系,着力于通过简政放权释放畜禽养殖产业发展活力,通过强化激励扶持促进废弃物综合利用,通过规范引导推动畜禽养殖产业转型升级。甘藏春指出,《条例》的出台是我国加强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的又一最新成果,是利用法治手段促进畜禽养殖污染防治与畜牧业健康发展的积极探索,是推动实现畜禽养殖业发展与农村环境保护和谐统一的法制保障。下一步,有关部门要创新宣传方式方法、积极主动做好服务、切实严格依法行政,贯彻实施好《条例》规定的各项制度,有效解决畜禽规模养殖污染问题,改善农村环境面貌,为建设山青、水净、天蓝的社会主义新农村作出贡献。

李干杰对《条例》颁布实施的重要意义,以及《条例》的基本思路、主要内容和亮点、精神内涵进行了全面阐释,对环保部门今后一段时间贯彻落实《条例》的主要工作做了部署。李干杰指出,《条例》是我国在国家层面制定实施的第一部农业环境保护行政法规,其颁布实施是我国农村环保领域法制建设和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的一件大事,是农村环保事业发展的一个里程碑。颁布实施《条例》是推进农业源污染减排的有力抓手,是改善农民生产生活环境的法制保障,是推进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举措。《条例》贯彻了以保护环境优化产业发展的指导思想,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利用优先的方针,坚持分类管理、突出重点,注重对综合利用的激励引导、对污染防治实施奖惩并举。李干杰对今后一个时期环保部门学习贯彻《条例》工作做了部署,一要抓好《条例》的学习和宣传,二要进一步摸清畜禽养殖污染防治工作的家底,三要推动相关政策措施的出台,如推动省级政府尽快确定本省养殖场和小区的产能规模标准、完成禁养区划定、出台有利于畜禽粪便等废弃物综合利用的财税政策等,四要抓好污染物减排重点工程建设,五要继续加强畜禽养殖业日常环境监管,六要加强畜禽养殖业污染治理技术服务和支撑。

于康震强调,各级农牧部门要在毫不松懈地抓好畜牧业生产、保障畜产品市场有效供给的同时,以畜禽养殖废弃物无害化处理与资源化利用为抓手,立足指导和服务职能,积极稳妥推进畜禽规模养殖污染防治,努力实现生产发展、资源节约、生态友好、优质安全的目标。于康震指出,加强畜禽规模养殖污染治理是现代畜牧业建设的内在要求。近年来,各地农牧部门大力提升畜禽养殖废弃物处理利用水平,加大沼气工程建设力度,积极推广使用有机肥,狠抓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为规模养殖污染治理创造了良好条件。于康震要求,今后一个时期,各级农牧部门要以《条例》出台实施为契机,积极做好《条例》宣贯工作,优化畜牧业区域布局,加快转变畜牧业发展方式,加强技术指导和服务,加强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加大政策支持力度,促进畜牧业持续健康发展,努力实现现代畜牧业建设和畜禽规模养殖污染治理的双赢。

畜禽养殖污染防治 篇4

完善的法律、法规,完备的技术标准体系和充足的经济支持组成坚实的行政支撑体系,将有效遏制环境污染行为,规范环境保护措施和控制环境污染的产生。

为了解目前畜禽养殖污染防治相关指导性文件的完善程度、国家资金支持情况以及目前存在的问题,研究对现有畜禽相关指导文件进行了汇总、整理; 同时选取不同地区、不同规模畜禽养殖企业,现场考察企业畜禽污染防治情况、采用的污染防治技术运行效率等,以期发现我国现有畜禽污染防治管理措施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建议和意见,现报道如下。

1畜禽养殖污染防治政策措施

1. 1畜禽污染相关法律、法规

法律是国家制定并认可的,由国家强制机关保证实施的,以规定当事人权利和义务为内容,具有普遍约束力的道德规范[4]。畜禽污染防治相关法律对污染防治行为加以规范,用以保护生态环境,减少环境污染问题。

根据畜禽粪便污染特征,本次调研涉及的国家法律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等6项法律 ( 见表1,相关法律、法规只在国家级范围内,不包含各地方制定的法规、政策、规章) 。

1.2畜禽污染相关标准、规范

标准、规范是指以文件形式发布的统一协定,用来为某一范围内的活动及其结果制定的规则、导则或特性定义的技术规范,目的是确保过程、服务能够符合需要。

在国家法律的宏观调控政策之下,我国陆续颁布了一系列畜禽养殖业污染防治相关标准、规范,从养殖场的选址、规模、工程设计、环境卫生、污染物管理、 污染物排放标准等方面对畜禽养殖场进行了约束,对畜禽污染防治具体工作进行限制,加强畜禽养殖污染防治工作,控制畜禽污染物的排放( 见表2) 。

1.3畜禽污染防治相关经济措施

为加强环境保护工作,实现污染物减排目标,国家加大了对环境保护的投资力度。从2007年起,环境保护正式纳入政府收支分类科目,并设立了“211环境保护”科目,使环保经费涵盖了污染防治和生态保护的各个方面。2003年开始,设立集约化畜禽养殖污染防治专项资金等各项环保资金,用于解决重点领域、重点区域的重大环境问题,其中涉及到畜禽污染防治内容的见表3。

2我国相关政策措施存在问题分析

对56家畜禽企业现场调研,发现我国现有畜禽污染防治相关政策、标准分别还存在如下问题。

2.1法律、法规方面没有完全涉及畜禽养殖污染防治内容

随着畜禽养殖业的集约化、规模化的发展,畜禽污染已成为农业主要污染源,但相关国家法律在制定、修订时忽略了对畜禽污染防治的宏观指导。2005年,国家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畜牧法》,规范我国畜牧养殖业的发展,《水污染防治法》、《大气污染防治法》中对畜禽养殖引起的污染提出了规范,但在《环境保护法》、《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中,没有对畜禽粪便污染的相关规定。

2.2标准、规范方面

2. 2. 1推荐污染防治技术在实际应用中遭淘汰我国相继出台了一系列畜禽污染防治相关技术政策,推荐了一系列污染防治工艺技术; 但通过现场调研发现, 有些推荐技术并不适合实际应用,遭到淘汰。例如《畜禽养殖业污染防治工程技术规范》中推荐了畜禽养殖业污染防治工程三种工艺模型,其中第三种模式属于环保型沼气工程,即对粪污厌氧发酵产沼,同时对废水、沼液进行好氧处理等一系列处理后,做到达标排放。由于环保型沼气工程要在产沼后进一步追加治理污水的成本,在实际应用中很少使用。北京顺义北郎中生态养殖沼气工程使用了该项技术,但对该厂污水进行检验后发现,所排污水中COD、总磷( TP) 含量均超过排放标准,其中TP超过国家排放标准的3. 06倍, 这可能与环境影响、污水浓度波动性大有关。

2. 2. 2缺少污染防治工艺技术规范中相关环节配套标准为规范畜禽污染防治工程,国家颁布《畜禽养殖业污染防治工程技术规范》,从工程的设计、施工、验收到运行的全过程管理进行了细致的规定。同时,推荐了三种畜禽污染防治模式,但推荐模式的多个技术环节都缺少技术要求的支撑,造成模式可操作性不强。

例如,在推荐模式Ⅰ中对每一项关键技术环节都进行了详细描述,但除了沉砂池和格栅环节提供了技术要求的参照标准外,其他工艺如厌氧、好氧生物处理、固体粪便处理等只对处理温度、p H值、碳氮比等反应环境条件作了具体规定,缺少相关工程技术规定的说明。

2. 2. 3缺少污染防治工程后期产物回收、销售环节的扶持政策由于有机肥与化肥相比见效慢,没有价格优势,农民对有机肥的认可程度还不高。北方大部分地区人们对沼液、沼渣的认识还很不够,没有人愿意出资购买沼液、沼渣,有些地区免费赠送都会遭到拒绝。因此,对于没有足够土地或农田消纳沼液、沼渣的中型、大型和超大型沼气工程,普遍存在沼液、有机肥销售难的问题,沼液、有机肥滞销反过来又会限制企业沼气工程的发展。

北京德青源农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和山东民和牧业股份有限公司都是沼气工程的标杆企业,也都受到了沼液得不到及时消化的困扰,2个企业日产沼液量分别高达355. 90 t、480. 00 t,大量的沼液滞销造成沼液存储问题严重,在迫不得已的情况下也偶尔会随意排放,长此以往会对环境造成严重的二次污染。

2.3经济措施方面

2. 3. 1对畜禽污染防治资金投入不足国家通过设立专项资金等手段,不断加大畜禽污染防治工作力度。“十一五”期间,中央财政累计投入环境保护专项资金746. 33亿元,集约化畜禽养殖专项资金只占总资金的0. 06% ,是投入最少的专项资金。虽然有些其他专项资金也涉及畜禽污染防治内容,但与畜禽污染的严峻现实相比,资金投入的力度远远不够。“十一五”期间中央财政环境保护专项资金项目见表4。

2. 3. 2畜禽污染防治扶持资金对新技术的扶持力度不够在对畜禽污染防治技术的扶持中,国家资金多投向较成熟工艺技术,对新型工艺技术的投入力度普遍较弱。

以环保部2004年以来对畜禽污染防治经济支持情况为例。2004—2008年,环保部共资助59家畜禽企业建 设畜禽污 染防治工 程,专项资金 共计17 180万元,其中对沼气工程的投入占资金总数的95% 以上,而发酵床防治工程作为一项新技术,对其资助只有200万元,仅占总资金的1% ,见表5。

2. 3. 3缺少对专项资金核准、使用的监督机制我国《集约化畜禽养殖污染防治专项资金使用管理办法》规定: 畜禽污染专项资金的使用要受到财政、审计和环保部门的监督和检查,环保部门和财政部门须对申报条件和申报材料、配套资金落实和项目进展情况进行认真审核,对项目实施和补助资金使用进行严格监管,开展跟踪问效、组织项目竣工验收。

通过调查发现,目前我国专项资金的管理存在如下问题: 地方财政配套资金不足、财政资金在拨付过程中滞留时间长、金额大、财务管理不够规范,程序上、手续上不严谨; 为规避专项资金管理不足、审批时间长造成的工程影响,存在企业虚报、瞒报企业规模现象,挤占国家资金,工程运行效率低等问题。

在对四川省某原种猪场进行调研时发现,该企业正在建设的沼气工程可供存栏10 000头养猪场粪污处理,年处理粪污量可达7 300 t以上,但目前该厂只有母猪386头,后备母猪80头,高品质猪1 400余头,粪污产生量只有沼气工程建设规模的五分之一, 沼气工程建设规模严重超过企业规模,造成大部分设备停滞使用。如果企业规模发展过慢,容易造成设备老化、报废,产生浪费。

2. 3. 4缺少对污染防治工程运行经费的扶持专项资金缺乏长期统筹考虑。我国专项资金主要以扶持污染处理设施为主,这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畜禽企业高额的建设费用,但对于污染处理项目的设备维护、 能源消耗等运行费缺少支持。通过调研发现,即使是进行并网发电的超大型沼气工程项目,由于沼液的滞销和上网发电补贴的不完善,都不能盈利,企业每年都要承担高额的运行费用; 而采用没有经济收益的污染防治工程的中小企业,由于运行费用压力往往将污染处理工程作为“形象工程”长期停用,偷排粪污。

北京密云两河村润明养牛场2009年建设了沼气工程,由于沼液销售不出去,而春季农民都来购买牛粪,自2010年5月份开始沼气工程就处于停滞状态。

3我国畜禽养殖污染防治政策建议

针对目前我国畜禽养殖污染防治相关政策存在的问题,从我国畜禽污染防治工程存在的现实问题出发,为进一步完善我国畜禽相关法律体系,加大遏制畜禽污染力度,特提出以下意见和建议。

3.1完善、补充我国现有法律、法规中畜禽污染防治内容

我国畜禽养殖污染不仅涉及到水污染,还有大气、固废污染,畜禽污染作为农业主要污染源必须得到足够的重视,建议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大气污染防治法》、《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等法律中增加对畜禽养殖污染防治和控制的相关内容,从法律层面增加对畜禽污染防治工作力度, 使畜禽污染防治工作得到足够的重视,以提高防治畜禽污染效力。

尽快颁布《上网电价法》,出台沼气发电的政策扶持与补贴措施,解决沼气上网发电收购问题,打开沼气发电“亏本不赚吆喝”的尴尬局面,推动畜禽污染沼气工程的进一步发展。

3.2不断完善和定期修改畜禽污染防治相关法律、法规

针对畜禽污染防治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要及时补充和完善相关法律,充分发挥国家法律的权威性、指导性,使国家法律始终站在国家发展的最前端, 指导我国畜禽污染防治的发展方向。

对工程技术规范类文件建立定期修订制度。随着我国科技研发工作的不断深入,畜禽污染防治市场将会有新技术不断涌现,而我国的工程技术规范类文件要及时体现出市场变化,不断更新工程技术推荐模式,废弃不适合市场发展的旧工艺技术,引入先进、优质、适合企业发展的污染防治新技术,发挥工程技术规范应起到的作用,使畜禽企业及时了解污染防治新技术、新手段,避免由于盲目上马落后工艺技术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3.3加强规范类文件的支撑性技术要求的制定

在完善各类技术规范的同时,加快制定技术规范推荐工艺技术模型中每一个关键环节的技术要求,使推荐模式具有可操作性,建设单位可以参考工程技术规范建设完备、有效的污染防治工程。只有建立系统、完备的工程技术规范的支撑体系,才能增强各项工程建设的透明度,保障污染防治技术的质量和效率,减少偷工减料和违规建设,避免影响工程质量和处理效率的现象发生。

3.4加大对畜禽污染防治新工艺技术的资金支持力度

对传统治理模式进行扶持的同时,增加对新型污染防治技术的扶持力度。新技术在进入市场之初,由于缺少使用者,工艺效果得不到广泛认可,与传统工艺相比缺少市场竞争力,也很难在短时间打开市场。 为鼓励新技术的发展、增加市场竞争力,要在专家论证和实践调查基础上,向符合市场需求、适合国家环境理念、有利于改善环境的畜禽污染防治项目进行政策倾斜,从政策、经济两方面推行新型畜禽污染防治技术,提高畜禽污染防治市场整体竞争水平。

3.5加大有机肥市场的扶持力度

有机肥营养全面,肥效时间长,能够改善土壤理化性质和生物活性,增加土壤有机质。推动有机肥市场的发展、促进有机肥的广泛使用不但可以解决畜禽沼气工程的后顾之忧,还可以避免由于使用化肥产生的环境污染。

通过采取有机肥经济补贴等方法增加有机肥市场竞争力,同时在资金支持、减免税收等方面鼓励有机肥生产企业的发展。通过采用对有机肥购买者进行财政补贴、对畜禽废弃物沼气发电进行政策扶持、 政府协助符合要求的沼气发电并入国家电网等方法促进有机肥的使用。

3.6增加污染防治工程后续经济支撑

畜禽污染防治工程属于企业投资,但具有公益性质,不能给企业带来经济效益,在建设之初有国家 “三同时”的规定和国家的经济支撑促使企业建成, 但建成后只靠环保执法监督来保证工程的运行力量太薄弱。应对建成的污染防治工程进行持续性经济补偿或补贴运行费,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企业的负担, 保障工程的正常运转。

3.7加强畜禽污染防治新技术的研发投入

针对目前畜禽污染防治技术存在的问题,亟需加大研究适合我国畜禽养殖业的污染防治技术的科研工作,以降低畜禽污染防治建设、运行成本,提高污染处理效率。尤其加大对能够转化为生产力、可以为企业所利用的污染防治技术的经济投入。畜禽污染科研经费向适应市场需求的经济、实用型研究项目倾斜,促进我国畜禽污染防治技术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国家统计局,环境保护部.中国环境统计年鉴(2008)[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0.

[2]苏杨.我国集约化畜禽养殖场污染问题研究[J].中国生态农业学报,2006(2):15-18.

[3]国家环境保护总局自然生态保护司.全国规模化畜禽养殖业污染情况调查技术报告[M]//全国规模化畜禽养殖业污染情况调查及防治对策.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2.

畜禽养殖污染防治 篇5

经过认真研究论证,反复斟酌修改,现就《茂名市畜禽养殖污染防治条例》(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条例》)有关情况说明如下:

一、制定的原则

(一)遵循上位法,突出地方特色

《立法法》第73条第二款规定,设区的市的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根据本市的具体情况和实际需要,在不同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和本省、自治区的地方性法规相抵触的前提下,可以对城乡建设与管理、环境保护、历史文化保护等方面的事项制定地方性法规,法律对设区的市制定地方性法规的事项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畜禽养殖污染防治属于环境保护范畴,属于《立法法》规定的可以制定地方性法规的内容。《立法法》规定,地方性立法的环境保护事项,不得与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和本省、自治区的地方性法规相抵触,上位法有规定的,应当依据上位法的规定。但是对于上位法没有规定的,属于环境保护事项的,可通过地方性法规予以具体与细化。畜禽养殖,国务院《畜禽规模养殖污染防治条例》是对规模养殖的规定,而《中华人民共和国畜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等法律是对畜禽养殖某方面内容的规定。

茂名市的情况是规模养殖与非规模养殖各占一半,对于非规模养殖污染防治没有专门的规定,但是非规模养殖在污染方面更加难以处理,因此需要地方立法。在畜禽养殖的执法方面,农业、住建、卫生等部门对非规模养殖户的管理是畜禽养殖污染防治实施源头管理的重要执法措施,而对于如何实施源头控制的执法,上位法没有规定,可以在地方立法中予以明确。环保部门对畜禽养殖污染防治的监督管理是事后的管理,需要细化该管理权限。

(二)明确权力分工,细化执法标准 涉及畜禽养殖污染防治的部门很多,各部门应当在既有权限范围内,对畜禽养殖污染防治工作实施管理,做到分工明确,执法有力。

(三)畜禽养殖污染防治的标准与方案具体化

对于养殖场、专业养殖户、散养户、禁养区、限养区、适养区、污染防治标准、排放标准、分类管理、分区治理等内容予以明确。

(四)规划、执行与考核结合

通过设定规划明确年度污染防治的任务,在年度规划确定的目标下,通过各权力部门的执法,完成年度污染防治任务,通过考核方式确定完成效果。

二、制定的必要性

近年来,茂名市畜禽养殖业迅速发展,养殖业逐渐成为我市各县区的重要产业,先后建成了近2000家畜禽养殖场,但均以中、小型规模为主,缺乏统一、科学的规划,且养殖场大多在建设初期没有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同时由于当前畜禽养殖业污染防治措施建设严重滞后,导致局部区域的环境质量逐步恶化。为防治畜禽养殖污染,保护水体和自然生态环境,减少畜禽养殖污染物的排放,改善辖区环境质量,实现畜禽养殖业健康持续发展,特制定本条例。

按照《全国畜禽养殖污染防治“十二五”规划》的规定,确定畜禽养殖污染防治重点区域是:山东、黑龙江、河北、辽宁、河南、内蒙古、湖南、四川、吉林、广东、安徽、江苏、湖北、江西、山西、云南等16个省(区)和其他省区的畜禽养殖大县(市、区)。茂名是广东省畜禽养殖的重点地区,因此,畜禽污染防治任务非常突出。

茂名市畜禽养殖业规模结构主要由规模化养殖场、专业养殖户和散养户组成,参考2016年茂名市污染源普查数据,畜禽养殖水污染物主要排放量由猪和肉鸡养殖业产生。据调查,目前茂名市区域内多数的养殖场没 有粪便、污水处理设备。大部分养殖场主都把精力放在如何提高畜禽产量和质量上,而往往忽视了畜禽养殖产生的污染物对环境的影响,从而导致污染防治措施严重滞后的现象。

畜禽养殖业产生的污染物主要有三个方面:污水、粪便和恶臭。调查显示,茂名市的大部分畜禽养殖场产生的污水和粪便由于未经有效处理而排放,不能满足排放标准的要求,致使周边农田肥力过剩,或排入附近水体,造成附近河流、地下水等水质恶化,影响较大。

根据国家和广东省对畜禽污染防治的要求以及茂名畜禽养殖污染防治的实际情况,制定有针对性的措施。

三、主要内容和依据

本条例共五章三十六条,第一章为总则,包括制定目的和依据、适用范围、责任主体、主管部门与执法部门、执法部门的权限分工、自治组织的监督与诚信建设、养殖主体的分类管理、养殖区域的分区治理、提高畜禽养殖技术、全民防污治污。第二章是预防制度,包括防污治污规划、备案与信息化管理、污染防治标准、污染防治的环评制度、污染处理措施、未经处理不得直排的规定。第三章是关于综合利用与治理的规定,包括养殖主体分类管理的具体措施、养殖区域分区治理的具体措施、无害化处理、污染防治备案制度、监督监测制度、综合治理制度、土地整治制度。第四章是关于法律责任的规定,包括监管失职的法律责任、禁养区违法养殖的法律责任、未按规定环评的法律责任、无害化处理未实施或未合理实施的法律责任、违法养殖行为污染环境的法律责任、超标排放的法律责任、抗拒检查等的法律责任。第五章附则是关于畜禽养殖主体标准的认定以及生效日期的规定。

制定本条例的主要依据有:

1、国家层面:(1)《中华人民共和国畜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 令第四十五号);(2)《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七十一号);(3)《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2016年11月7日修正);(4)《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八十七号);(5)《环境影响评价法》(2016年7月2日修订);(6)《畜禽规模养殖污染防治条例》(国务院令第643号);(7)《畜禽养殖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596-2001);(8)《畜禽养殖业污染防治技术规范》(HJ/T 81-2001)(环保部2002年四月一日实施);(9)《“十二五”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核算细则》;(10)《全国畜禽养殖污染防治“十二五”规划》(环保部、农业部2012年制定);(11)《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环境保护部令第33号);(12)《“十三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国发【2016】65号);(13)《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国发„2015‟17号);(14)《畜禽养殖禁养区划定技术指南》(环办水体[2016] 99号)。

2、广东省:(1)广东省《畜禽养殖业污染物排放标准》(DB44/613-2009);(2)《广东省“十二五”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实施方案》;(3)《广东省2012年第一批污染减排重点项目》;(4)《广东省规模化畜禽养殖场(小区)主要污染物减排技术指南》。

3、茂名市:(1)《茂名市畜禽养殖业污染防治“十二五”规划》;(2)《茂名市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十二五”规划》;(3)《茂名市畜禽养殖划定方案》;(4)《茂名市河流两侧畜禽养殖场整治工作实施方案》。

四、需要说明的问题

(一)总则部分需要说明的问题

1、关于适用范围,国务院《畜禽规模养殖污染防治条例》主要针对规模养殖的问题进行规定,而茂名市的情况是规模养殖与养殖户的养殖,在存栏量以及污染程度上各占一半,而上位法没有针对养殖户的污染防治 规定,因此在地方立法时,提出专业养殖户和散养户畜禽养殖污染防治的规则和制度。本条例的适用主体除了规模的养殖场外,主要调整专业养殖户和散养户。

2、责任主体。本条例是茂名市地方立法,适用对象主要是养殖场、专业养殖户和散养户。特别是专业养殖户和散养户,如果不用立法的方式明确规定责任主体,他们不明白也不接受养殖畜禽需要按照法律规定进行污染防治。因此,条例需要特别规定畜禽养殖污染防治的责任主体,在执法过程中做到有法可依。

3、畜禽养殖污染防治的执法主体。第一,畜禽养殖污染防治的执法主体众多,但是农牧部门是畜禽养殖管理的主要部门,畜禽养殖管理的日常监督、许可证的发放、动物防疫检验检疫,都是农业(畜牧)部门的监管范围。因此,按照《全国畜禽养殖污染防治“十二五”规划》的要求,从源头控制畜禽养殖的污染,农牧部门应当成为控制畜禽养殖污染防治工作的龙头部门,因此,农牧部门应当从养殖场、专业养殖户和散养户的《动物防疫许可证》的发放、检查环节开始,对畜禽养殖污染防治工作起到龙头作用,从源头上治理畜禽养殖污染。其次,农牧部门应当按照茂名市的规划,编制畜禽养殖总量控制目标,根据畜禽养殖总量控制目标发放许可。第二,环保部门是畜禽养殖污染防治工作的综合监管部门并负责畜禽养殖场、专业养殖户和散养户的排污许可工作。因此,环保部门对畜禽养殖场、专业养殖户和散养户的污染防治进行全面的监管,并根据茂名市的规划和排放标准发放合格的排污许可证。第三,林业部门、卫生部门、住建部门、国土规划部门、财政部门等部门对畜禽养殖的规划、防疫、土地以及设施的合标准性负有监管责任,因此,也应当是畜禽养殖污染防治的职能部门。

4、养殖主体的分类管理原则。此原则是《全国畜禽养殖污染防治 “十二五”规划》《“十三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提出的畜禽养殖污染防治方式。按照规模养殖场(小区)、散养密集区、养殖户的规模,对畜禽养殖污染设施和污染防治办法分类规定,达到畜禽养殖根据不同主体和规模分类管理的目的。养殖场的畜禽养殖污染防治标准可以按照法律规定的标准执行,散养密集区、专业养殖户和散养户在资金成本压力下,可以通过“规划”指引的规则实施有条件的污染防治,但是都需要根据本地区环境承受能力进行污染防治。

5、养殖区域的分区治理原则。按照《全国畜禽养殖污染防治“十二五”规划》的要求,强化分区分类管理和源头控制,划定畜禽养殖禁养区。根据规划的要求,《茂名市畜禽养殖业污染防治“十二五”规划》确定了禁养区、限养区和适养区。茂名市下设的区县也分别制定了本辖区的污染防治的分区治理范围。因此,本条例依照各区县制定的三区划分范围,划分禁养区、限养与适养区。需要调整的,根据本条例第八条确立的基本原则进行适度调整。

6、推动畜禽养殖技术提高的原则。茂名市是广东省畜禽养殖大市,畜禽养殖给环境污染带来较大的问题。因此,需要通过立法确定畜禽养殖污染防治的措施。但是,除了控制畜禽养殖污染之外,还需要从畜禽养殖技术提高的角度改善与提高畜禽养殖技术,从畜禽养殖的源头控制污染,这样才能对畜禽养殖污染防治起到源头控制的目的。因此,在防治畜禽养殖污染的同时,需要提高畜禽养殖技术,从源头和防治两方面治理畜禽养殖污染。

(二)预防部分需要说明的问题

1、防污治污规划的说明

畜禽养殖污染防治,除了由责任主体在畜禽养殖过程中按照防污治污的标准实施污染防治外,还需要监管部门定期(一年或三年)制定防污规 划,根据以往年度污染防治的具体情况,提出防污治污的规划,对畜禽养殖污染防治做到事前的预防。

农牧部门应当每年向环保部门提供畜禽养殖规模与数量等畜禽养殖情况,环保部门要按照国家总体工作部署和要求,编制本级畜禽养殖污染防治规划或方案,明确本地区工作目标、治理重点、主要任务和保障措施。茂名市是畜禽养殖污染防治的重点地区,因此更加需要细化年度实施计划,将治理任务分解到县(市、区),结合主要污染物减排工作督促落实。

2、备案制度的说明

在以往的行政工作中,农牧部门负责登记备案养殖场、专业养殖户和散养户的养殖规模、种类和数量等养殖情况,掌握畜禽养殖的基本情况。环保部门负责了解与备案畜禽养殖废弃物的产生、综合利用和污染物排放等情况,但是需要根据农牧部门提供的畜禽养殖基本情况进行污染防治。因此,环保部门的畜禽养殖污染防治工作除了需要了解具体的污染情况之外,还需要向农牧部门和养殖场、专业养殖户和散养户了解畜禽养殖的具体情况,对环保部门的工作带来不便,更加重了环保部门不该承受的工作内容。

为了缓解并解决环保部门污染防治工作中的难题,特制定本条例第十二条,将畜禽养殖的情况与畜禽养殖污染防治的情况统一在环保部门备案,并实施动态管理,使环保部门掌握第一手资料,减少环保部门的额外工作压力。

3、防污治污标准的说明

环保部《“十二五”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核算细则》(环发„2011‟148号)对畜禽养殖业污染物减排制定了具体的标准,广东省根据本省畜禽养殖污染防治的具体情况,制定了《广东省规模化畜禽养殖场(小区)主要污染物减排技术指南》。养殖场、专业养殖户和散养户根据减排指南 的要求和具体的畜禽养殖的情况,制定污染防治方案,并按照方案实施污染防治工作,最终接受环保部门的监督检查。

对禁养区的养殖防治标准,根据《畜禽养殖禁养区划定技术指南》(环办水体[2016]99号)执行。限养区需要根据环境承载能力确定养殖规模与标准,对超过养殖规模与标准的,引导其迁往适养区或采取其他手段达到养殖标准。适养区的养殖场与养殖户也要达到污染治理标准。

4、环评制度的说明

按照国务院《畜禽规模养殖污染防治条例》的规定,新建、改建、扩建畜禽养殖场、养殖小区,应当符合畜牧业发展规划、畜禽养殖污染防治规划,满足动物防疫条件,并进行环境影响评价。

国务院的条例对环评的对象仅限于养殖场、养殖小区,没有规定养殖户是否需要环评。依据茂名的具体情况,养殖场、养殖小区属于中小规模,如果仅规定只有养殖场、养殖小区需要环评,对专业养殖户和散养户的污染防治工作无法做到有效监控,因此考虑将专业养殖户和散养户不要纳入环评的范围,而是对专业养殖户和散养户实施《环境影响登记表》备案管理制度。

对于环评需要评价的内容,依据的是《畜禽养殖业污染防治技术政策》,环发[2010] 151号。可以根据养殖场、养殖小区的规模和具体情况,根据该技术政策予以变通适用。

环保合格是否是取得合法养殖的前置条件之一,上位法有冲突。环保部门与最高院对此问题有不同看法,而《行政许可法》第15条规定:“本法第十二条所列事项,尚未制定法律、行政法规的,地方性法规可以设定行政许可;尚未制定法律、行政法规和地方性法规的,因行政管理的需要,确需立即实施行政许可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规章可以设定临时性的行政许可。临时性的行政许可实施满一年需要继续实施的,应 当提请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制定地方性法规。”对于茂名市畜禽养殖污染防治,有上位法规定的是《环境影响评价法》、《畜禽规模养殖污染防治条例》(国务院令第643号)。《环境影响评价法》规定了畜禽养殖的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畜禽规模养殖污染防治条例》(国务院令第643号)规定的主体主要是规模的养殖场,养殖户很难达到该条例的要求。这两部法律法规分别对畜禽养殖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和规模养殖作出规定。但是,对于养殖场达不到环评的就不发《排污许可证》在实践中很难做到,因此可以考虑在发放、检查《排污许可证》时同时检查畜禽养殖场是否符合环保标准与要求。作为变通处理,对养殖户不能将环评条件作为证照发放的前置程序。但是农牧部门可以在发放、检查证照的同时要求养殖主体满足环保要求,此做法与《行政许可法》不冲突,也能够解决养殖过程中的环保达标问题。

对于专业养殖户和散养户,直接适用环境影响评价在实践中很难实施,因此在环保部门备案《环境影响登记表》的方式代替环评是比较现实的做法。

5、污染处理设施的说明

畜禽养殖污染处理设施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2016年11月7日修正)的规定,从事畜禽规模养殖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收集、贮存、利用或者处置养殖过程中产生的畜禽粪便,防止污染环境。茂名市除了规模养殖场需要按照规定设置污染处理设施,专业养殖户和散养户也需要按照规定设置污染处理设施。而茂名市的情况是,养殖场的污染处理设施需要改进提升,专业养殖户和散养户的污染处理设施需要根据养殖规模、养殖地区的具体情况推动散养户按照标准建设污染防治设施。散养户如果不能达到条例规定的养殖场污染防治设施标准的,可以联合或者委托专业的污染防治公司收集养殖废物,实施无害化处理。这样 变通的做法既可以实现污染防治的目的,又对养殖场、养殖户的污染防治起到引导与推动的作用。

6、不得直排规定的说明

根据对茂名市养殖情况的调研,养殖场基本实现不直排的污染防治措施。直排主要出现在养殖户中,因此如何防止专业养殖户和散养户的直排应当是条例重点关注的。对专业养殖户和散养户直排的情况,通过强制推行污染防止设施的办法可以解决,或者引导专业养殖户和散养户联合建设污染防治设施,鼓励将废弃物、废水等污染物集中处理,并鼓励环保公司参与污染防治设施建设与管理。通过疏导的方式可以化解直排的问题,但是如果直排,导致污染问题频发,则需要环保部门严格按照条例执法,除了罚款等措施外,不发放排污许可等方式也可以在一定情况下执行。

(三)关于综合利用与治理部分需要说明的问题

1、养殖主体分类管理的具体措施

畜禽养殖污染防治,除了需要治理污染之外,还需要对现有的养殖场、专业养殖户和散养户的养殖行为进行规范。要实现从源头控制污染的目标,需要对现有的养殖场、专业养殖户和散养户进行分类管理,具体措施需要从土地规划、土地承受能力、养殖规模、养殖种类、环保评估等方面予以分类管理。分类管理的目的不是要消灭小规模的养殖户,也不是要推广大规模的养殖场,而是根据土地承受能力、环境承载能力,制定区域养殖规划,在养殖规划范围内对现有的养殖场、养殖户予以规范。经验标明,大规模的养殖场并不是最佳的养殖方式,对水土、环境的污染会产生较大影响。小规模的养殖户没有规范的污染治理措施,对环境和水土造成持续的污染。而最佳的畜禽养殖方式应当是根据水土、环境承载能力规划与制定畜禽的养殖规模、种类和污染防治措施。因此,条例规定了畜禽养殖分类管理的具体措施,通过引导等方式对现有的将有的畜禽养殖场、养 殖户逐步予以规范,实现养殖与治污双赢。

2、养殖区域分区治理的具体措施

茂名市的畜禽养殖需要根据三区划定方案进行整治。根据《畜禽养殖禁养区划定技术指南》(环办水体[2016]99号),禁养区并禁止养殖,在禁养区之外的限养区和适养区,不是随意饲养,而是需要根据水土承载能力、环境承受能力,在养殖的同时实施污染防治。因此,根据茂名市现有的养殖场、专业养殖户和散养户的养殖情况,制定具有针对性的分区治理措施,通过引导等方式实现畜禽养殖的规范化。

3、无害化处理问题的说明

畜禽养殖不仅涉及活体畜禽的污染防治,对病死畜禽的无害化处理也是畜禽养殖污染防治重要的一环。因此,条例针对畜禽养殖无害化处理的措施予以具体规定,从畜禽养殖源头对各种污染行为进行防控,做到畜禽养殖全程的合规。

4、土地整治制度的说明

农业特别是畜禽养殖是茂名市的重要产业,畜禽养殖污染防治除了需要农业局、环保局从源头实施污染防治之外,还需要通过土地整治等措施对畜禽养殖实施整体规划,因此需要对土地规划作出规定。如果有充足的土地储备,可以逐步规范畜禽养殖,实现畜禽养殖按照土地功能实施养殖。

(四)关于法律责任部分需要说明的问题

对畜禽养殖的污染防治,以引导为主要方式,但是涉及到人民群众饮水安全等的基本生活保障时,畜禽养殖场、专业养殖户和散养户不能按照规范的养殖污染防治措施实施养殖,达到一定程度,就需要通过处罚的方式予以制裁。制裁的手段可以多样化,但是处罚金额需要根据畜禽养殖的产业能力制定具体的处罚标准,达到既惩罚违法,实施教育的目的,又不 对畜禽养殖造成破坏性的打击的目的。

本条例对禁养区违法养殖的法律责任,特别是对水源的污染处罚作出详细规定,体现茂名市畜禽养殖污染的特色,主要是对水体造成污染,影响居民基本的饮水安全,导致水体不达标,因此通过细致的处罚标准对污染水体的违法养殖行为予以处罚。

我国畜禽养殖污染问题处理简议 篇6

摘 要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畜牧业产值在农业总产值中的比重也日益增加,但随之而来的养殖业污染问题也较为严重。养殖过程中的畜禽粪未经过合理处理,导致地表水及地下水和土壤污染;同时,养殖过程中所产生的恶臭,也会对空气造成污染。此外,粪便中的微生物,易加剧畜禽传染病及寄生虫病等。因此,如何有效防止和处理养殖污染对农业安全和生态环境保护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 畜禽养殖;污染;处理

中图分类号:X50;X820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3-890X(2016)09--02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畜产品的种类和数量也越来越多,伴随产生的畜产品的需求量也在不断提高。目前,畜牧业产值所占的比重在农业总产值中大幅提高。据有关统计资料显示,2010年我国生猪、蛋鸡和奶牛规模化养殖规模化水平不断提高,所占比例分别为64.5%、78.8%和46.5%。畜禽养殖业向科学化、专业化和规模化方向发展,并成为我国未来养殖业的强劲发展趋势。但由于,我国养殖户环保观念较差,对养殖废弃物防治技术的认识和观念比较落后,并且有关部门对此也未形成足够的重视和出台具体的管理措施,造成我国养殖污染情况较为严重,并有逐步扩大的趋势。第一次全国农业污染源普查结果显示,畜禽养殖业粪便年产生量达2.43亿t,尿液年产生量达1.63亿t,其中水污染物排放量中COD和NH3-N排放量是工业源排放量的3.23倍和2.3倍[1]。因此,如何有效防止和处理养殖污染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 我国畜禽养殖污染现状

传统的农户散养模式养殖规模小,农民自家养的家畜和家禽仍占全国畜禽总量的绝大部分。但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加快与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畜禽产品消费在城乡居民食品消费中的比例日益提高,直接促进了我国畜牧业的快速发展,畜牧业正在由传统的农户散养模式向高生产力的集约化规模化养殖模式转变,这也导致畜牧业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和污染日益加剧。目前,我国畜禽养殖污染现状包括4类。一是对水体的污染。畜禽粪便中含有大量的有机物质及氮、钾、硫等无机物质,排入水体后使水生生物过度繁殖,造成水体溶解氧含量急剧下降,自身消减污染的能力下降,从而导致水体富营养化。二是对农田土壤的污染。畜牧业养殖过程中所产生的粪便大量进入土壤中,导致土壤养分过剩,并且粪便中所含有的重金属等污染物,导致土壤中重金属蓄积量增加。畜禽类便中含有的氮、磷、钾和有机物质等成分,过量有机及无机物易导致土壤高氮化,而导致作物体内积存大量氮素。三是对空气的污染。畜禽粪便所包含的含硫和氮类气体化合物和畜禽养殖引起的温室气体是导致空气污染的主要问题。一般畜禽粪便排出体外后,畜禽粪便经过腐败、发酵和分解后所产生的硫化氢、胺、硫醇、苯酷、挥发性有机酸、吲哚、粪臭素、乙醇和乙酸等导致环境恶臭。畜禽饲养、粪便管理阶段和后续的加工、零售以及运输阶段直接或间接的二氧化塔、甲烷和二氧化氮温室气体排放[2]。四是病菌的传播。畜禽粪便中含有大量的病毒、致病菌及寄生虫卵等,其处理不当,导致空气、水质和土壤中的病原菌大量增加,而空气、水质和土壤和人群的关系又相当密切,从而易造成人、畜传染病的蔓延。特别是对于人畜共患疾病,畜禽粪便给人类生命安全带来了极大隐患,也为人类的可持续发展敲响了警钟。

2 养殖污染问题处理

畜禽养殖污不仅对我国的水质、土壤和空气环境安全造成了严重的影响,也成为制约畜牧业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通过工程技术处理畜禽污染物的治理模式运行成本高、环保监管难度大,只有资源化循环综合利用才能根本解决问题。坚持以生态文明为指导、主动控制为主与积极治理为辅的原则,实现畜牧业生产中资源、能源与环境的和谐与可持续发展。第一,加大教育与宣传。政府有关部门应对养殖户进行宣传教育,提高养殖企业对养殖污染及的防治认识。告知养殖户应合理处理养殖污染,合理处理与利用养殖废弃物。第二,养殖场合理建设。鼓励建立大型规模化的养殖场,促进养殖产业向集约化发展;同时,淘汰选址不合理的养殖场和防污治污设施不完善的养殖场。此外,有关部门应督促养殖户制定畜禽养殖产业发展计划和污染防治规划。实现该区域施肥时所需的肥料与畜禽粪便量相匹配。第三,提高饲料安全。政府部门应严格规范饲料添加剂和预混剂的使用,养殖户在养殖过程中也应注意规范喂养,不要随意使用食品添加剂,减少粪便中的重金属导致农田土壤健康功能下降和对食品安全的影响[3]。第四,发酵沼气。畜禽粪便可经发酵产生沼气,不仅可以将畜禽粪便转化成可燃气体,还可以把发酵所产生的沼气用于生产生活,发酵后所产生的沼液和沼渣可用来灌溉农田和果园,提高农作物的产量,由此可见这是一种绿色生态农业模式[4]。

3 结语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畜牧业产值在农业总产值中的比重大幅提高,但随之而来的养殖污染问题也日益严重。目前,我国养殖污染的问题主要集中于,畜禽养殖未能与生态环境发展的情况相同步,养殖者的环境保护意识较差,未能认识到自身生产活动对生态环境造成的影响和应尽的义务。此外,有关部门的监督管理未能到位,具体的治理措施缺乏,对于畜禽养殖污染防治和综合利用的激励机制不够完善,从而导致畜禽粪污处理不当而污染地表水及地下水, 污染土壤和污染空气等,造成环境污染。因此,提高畜禽养殖业可持续发展能力,防止和处理养殖污染问题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重视。通过分析现阶段我国养殖污染问题现状及问题,提出一些具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案,希望能够对提高经济及环境效益有指导作用。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公报[R].2010-02-06.

[2]吴根义,廖新俤,贺德春,等.我国畜禽养殖污染防治现状及对策[J].农业环境科学学报,2014,33(7):1261-1264.

[3]孟祥海,刘黎,周海川,等.畜禽养殖污染防治个案分析[J].农业现代化研究,2014,35(5):562-567.

[4]王霞,李专,吴雨华,等.吉林省畜禽养殖污染现状及防治对策[J].环境科学与管理,2012,37(2):22-24.

畜禽养殖污染防治 篇7

当前我国与畜禽养殖污染防治相关的有八部法律在这些法律中, 《中华人民共和国畜牧法》是我国目前唯一的一部对畜禽养殖污染防治做了清晰界定又详尽义务的法律, 指出从事畜牧业的经营者在经营过程中不仅应当依法履行保护环境和动物防疫义务, 而且还应当接受和配合相关部门依法实施的监管工作。

与防治畜禽污染相关的部门规章大约有四部。原国家环保总局在2001 年的时候先后颁布了《畜禽养殖污染防治管理办法》、《畜禽养殖业污染防治技术规范》和《畜禽养殖业污染物排放标准》。它们第一次对畜禽养殖污染的内涵进行了概括, 对养殖场所管理原则、排污的标准、污染防治技术等都作了详尽的细化标准论述。国务院在2001 年的时候也对《饲料及饲料添加剂管理条例》进行了修订和颁布。以上这四部规章是目前我国防治畜禽养殖污染具体实施过程中的政策依据。

全国各地为了防治畜禽养殖污染, 依据地方实际也竞相制订了一些地方法规。以上海为例。上海市政府在1995 年的时候就依据我国的《环境保护法》的原则制定了《上海市畜禽污染防治暂行条例》。

近几年来, 虽然政府在畜禽养殖污染防治的法律制度层面上开展了许多工作, 但与日益严重的畜禽养殖污染局面比较而言, 制度这方面的建设显得比较落后, 我国农村畜禽养殖污染防治法律制度存在的不足具体来说有以下几点。

规定多但层次低。从法律层面上说《畜牧法》, 它本身是一部“产业法”。它出台的目的主要是为了规范畜牧从业者的生产经营行为、维护畜牧业生产经营者的合法权益、推进畜牧业的循环可持续发展, 而不是为了对畜牧业造成的污染进行防治。其它的七部法律, 有的只是对畜禽养殖污染防治作了简单少量的叙述, 有的却是这方面的内容一点点都没有涉及到。

规定内容不全面。首先体现在法律的适用对象上。在立法时, 出现的“规模化养殖场”、“集约化养殖场”、“养殖小区”、“养殖区”等概念并没有具体客观的解释;其次体现在实施过程中, 具体执法难以实施。我国现有的有关畜禽养殖污染防治的法律法规中大多是原则性和概念性的条款, 缺少操作性强和具体指标化的措施;最后, 经济激励性政策数量偏少, 限制性政策数量明显偏多。

执法不力。我国农村畜禽养殖污染防治法律体系不完善, 较为薄弱, 相应的法律责任规定也有一些模糊不清不健全的情况存在。我国环境保护领域采取的是分管和统管相结合的分层次多部门执法体系, 于是执法主体就有很多, 而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肩负着统一监督职责, 法律的具体规定却没有让它去实施执法监督权, 因此对其它部门的环境执法工作很难监督, 导致在实际的环境执法过程中形成了执法的空白区。

2 我国农村畜禽养殖污染防治法律制度的完善

提高立法层次。近几年虽然我国在这方面的立法层面上做了一些工作, 但是与畜禽养殖引发的污染程度和环境恶化速度比较而言, 立法工作明显还是比较落后。我国应当尽快出台一部《畜禽养殖污染防治法》, 通过专门立法来控制日益严重的农村畜禽养殖污染局面。

明确立法方向。我国畜禽养殖业生产主体可以分为饲养专业户、公司型养殖场和散养农户这三种。可是我国现有的法律法规主要是适用于公司型养殖场和工厂式养殖企业的, 对饲养量较小的饲养专业户和散养农户的管制显得力度较弱。因此, 散养农户和饲养专业户的污染行为是政府管制的一个空白区域。对达不到养殖规模的散养农户和专业饲养专业户的监管问题应当在今后的工作给予十分的重视。还有一个问题就是养殖小区。数量较多的饲养专业户组成一个养殖小区。就单个饲养专业户的饲养规模都不可能达到法律上所规定的管制限度, 因此就可以很容易地规避法律约束和监控。所以今后我国的立法也要把对养殖小区污染防治的内容添加进去。

制定经济激励性法规。制定有经济激励性的法律法规就表现为提倡注重应用环境经济手段来开展畜禽养殖污染防治工作。我国的环境激励性政策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可以通过明确排污收费责任, 保障环境管理资金投入, 建立生态补偿机制, 实施税收优惠法律制度, 建立押金退款制度和建立排污交易制度等手段来完善。所以政府部门要制定出更多的这类环境经济政策, 加快实现从“环境换取增长”向“环境优化发展”的管理思路的转变。

强化环保法律责任。现今环境污染法律责任的承担没有被重视, 以及养殖户环境保护意识不强等因素是畜禽养殖业带来污染的根源之一。因此要加大宣传, 特别是加大相关法律法规的宣传。各级政府要加强宣传教育工作, 广泛普及环境法制知识, 强化普通民众的环境保护意识, 树立他们的环保法制观念, 提高合理使用资源、保护环境的自觉性。

强化行政执法。第一, 加大环境监测力度。建立农村畜禽养殖业环境监测管理体系, 大力开对畜禽养殖业环境监测的工作, 及时掌握畜禽养殖业环境污染现状, 为畜禽养殖业的科学发展提供决策依据。第二, 是严格实行准入制度。对新建、改建、扩建的规模化养殖场 (户) , 必须严格执行环评“三同时”制度, 经环境保护和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共同对治污设施验收后, 才能投入使用。第三, 是严惩违法违规行为。

农村畜禽养殖污染防治工作是一项很复杂的系统工程, 需要技术手段、行政手段、经济手段和法律手段的共同协调, 其中最为重要的就是法律手段。相信在不远的将来, 一个层次严密且内容健全的、手段科学的畜禽养殖污染防治法律体系将在我国形成, 并随着时代发展不断完善, 将我国环境发展与经济发展协调起来, 走一条健康科学的经济发展之路, 这也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发展方向。

摘要:我国在畜禽养殖污染防治法律方面的问题主要有立法层次低;法律规定的内容不全面;执法主体力量弱化等等。因此我们应通过完善立法, 提高立法层次, 细化责任, 加大资金扶持力度等一系列措施, 将畜禽养殖污染遏制在源头环节, 使我国的农村经济发展走一条和谐之路, 这也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目标。

关键词:农村,畜禽养殖,污染防治,法律制度

参考文献

[1]彭新宇等.《农村环保有法才能有治——从立法角度看我国畜禽养殖污染防治》[J].环境经济, 2009 (01) :22.

[2]彭克明等.《新农村建设中环境保护法律途径的完善探究》[J].农业经济, 2011 (08) :15.

[3]于长发.《我国农村畜禽养殖污染现状及对策》[J].中国科技财富, 2010 (06) :26.

开原市畜禽养殖污染防治对策研究 篇8

1开原市畜禽养殖基本情况

1.1 2013年畜禽养殖基本情况

根据环境统计数据,2013 年开原市5 种主要畜禽养殖及污染物产生情况见表1。

开原市畜禽养殖主要以生猪和禽类为主。且各畜禽种类养殖以专业户居多,生猪、肉牛、奶牛、肉鸡、蛋鸡专业户养殖量分别占各种类养殖总量的92. 89% 、96. 98% 、94. 88% 、93. 24% 、89. 45% 。在污染物产生量中,开原市2013 年COD和氨氮的总产生量分别为18. 99 万t和0. 21 万t,其中畜禽养殖专业户的产污量也同样占主要比例,COD产生量占总量的95. 47% ,氨氮产生量占总量的90. 48% 。

1. 2 现场调研情况

1.2.1调查方法

通过随机抽取不同规模和畜禽种类的规模化养殖场和养殖专业户进行现场调研,调研内容包括:养殖种类、2013年存出栏数、现有存栏数、栏舍面积、配套废弃物消纳土地面积、粪污防治设施、环境管理措施、污染治理投资情况、设施运行情况及污染现状。

1.2.2调查对象

开原市规模化奶牛养殖量很少,故本次调研对象主要为生猪养殖场(年出栏50~500头的专业户、年出栏500头以上的规模化场)、肉牛场(年出栏10~100头的专业户、年出栏100头以上的规模化场)、蛋鸡场(年存栏500~10 000羽的专业户;年存栏10 000羽以上的规模化场)和肉鸡场(年出栏2 000~50 000羽的专业户、年出栏50 000羽以上的规模化场)。

1.2.3调研基本情况

此次共调查畜禽养殖场126户,其中规模化养殖场75户,养殖专业户51户,具体调研情况见表2。

注: 开原市有少量规模化肉鸭养殖场,为便于统计与分析,已按照标准1 只肉鸭相当于1. 3 只肉鸡折算。

生猪粪污产生量大,粪便含水率较高,不利于直接利用,造成的环境污染问题比较严重,且开原市生猪养殖场较多,因此此次调研中生猪养殖场占主要比例,为65. 08% ; 而肉牛和禽类养殖场数量较少,且各种类养殖场之间养殖模式基本相同,所以调研中所选取的数量较少。此外,在实际调研中发现,相对于2013 年环境统计数据,开原市规模化养殖场数量增长迅速,且随着农村连片整治的推广,越来越多的养殖专业户集中形成养殖小区,故专业户的数量明显减少。

2 开原市畜禽养殖存在的主要问题

2. 1 畜禽养殖规划不合理,农牧脱节严重

开原市农业种植面积较大,但由于土地承包经营的方式,养殖与农业种植高度分离,畜禽养殖业的发展基本脱离开农业种植,出现较严重的农牧脱节现象。按国家《“十二五”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核算细则》的要求,畜禽养殖场粪污直接还田利用情况下,每5 头猪( 出栏) 、0. 2 头肉牛( 出栏) 、200 羽肉鸡( 出栏) 、50 羽蛋鸡( 存栏) 均需配套1 亩( 1 亩≈667 m2)消纳土地。按这一要求对调研的养殖场和专业户配套的农业用地情况进行分析,结果见表3。

由表3 可知: 在已调研的75 家规模化养殖场中,仅有11 家养殖场有足够的消纳土地; 66. 67% 的养殖场虽有消纳土地,但面积偏小,产生的畜禽粪便部分随意堆放在路边或河流旁,未还田利用; 此外,还有14 家养殖场完全没有消纳土地。同样,在养殖专业户中,消纳土地面积不够的养殖场所占比例高达68. 63% 。以上数据可以充分说明开原市畜禽养殖极其缺乏配套土地的现实情况,农牧脱节,环境污染严重,资源化利用受阻。

2. 2 粪污处理设施简单

传统的养殖业以“畜—肥—粮”循环为主要的生产模式,在农业生产上形成了一定的生态平衡体系[1],畜禽粪便作为有机肥料农业利用,不会产生较大的环境污染问题,也有利于资源的合理利用。实地调研可知,农业利用即为开原市的主要粪污处理方式,但由于大部分养殖场没有规范的储存设施,不能解决畜禽养殖产生与农业种植需肥在时间与空间上不平衡问题,给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的污染。通过对126 家养殖专业户和规模化养殖场的现场调研情况分析可以得出畜禽粪污处理设施情况,见表4。

废水的处理方式主要为直接农业利用,占调研总数的67. 46% ,废水农业利用的关键是如何将养殖场产生的废水有效储存和运输送至农业种植用地,而从调研情况看,大部分采用农业利用的养殖场无规范储存设施,规模化养殖场中占到了53. 33% ,专业户中占到了45. 10% ,污水在非施肥期不能够完全储存,给环境带来了一定的安全隐患。此外,规模化、专业户中分别有30. 67% 和35. 29% 的养殖场将污水直接排入未经防渗处理的渗坑或池塘,没有废水农业利用的输送设施,无法实现对废水的有效利用。大部分污水直接下渗进入地下水,部分污水在雨季随径流进入地表水体,造成对地下水和地表水的污染风险。

畜禽粪便处理也主要以直接农用为主,占总调研数的96. 83% ,且无储存设施的养殖场数同样占多数,规模化养殖场中达到了65. 33% ,专业户中更是占到了84. 31% 的高比例。此外,有储存设施的养殖场与污水处理方式中相同,部分养殖场粪便储存设施偏小,达不到稳定储存的要求。粪便生产有机肥既能解决畜禽粪便在非施肥季节时空上的限制,又能提高畜禽粪便的肥效利用效果,但由于投资大,生产成本高,畜禽养殖场使用较少,调研中仅有3 家,且只有一家通过建设沼气池处理粪便,主要是受当地气候影响,冬季北方气温低,沼气池难以正常运行。

2. 3 畜禽养殖污染防治管理制度不完善

2.3.1养殖场相关手续缺乏

通过对开原市48家规模化养殖场的调查情况分析,只有2家养殖场通过了环境审批手续,3家有环境影响评价手续,且所有养殖场均没有执行“三同时”指导及排污许可证制度,致使大部分养殖场失去了环境管理制约,也使当地形成了随意、随地养殖的风气,给环境产生不良影响。

2.3.2相应的环境管理体制脱节

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政策制定环节的脱节。随着开原市经济的不断发展,畜禽养殖业的迅速发展一直是农业部门的政策目标,将畜牧业发展作为提高农业经济的重点内容,但由于保护环境不是其主要职能,因此未将畜禽养殖污染防治上升到政策层面。同样,环保部门由于过去将工作重点放在城市和工业上,也没有将畜禽养殖污染防治作为重点工作内容。这样,对畜禽养殖的环境管理在强调产业发展的背景下,即出现了所谓的政策真空[2]。二是政策执行过程的脱节。在政策的执行过程中,这种政策制定上的脱节不断被放大,在基层环境管理中,畜禽养殖场并不执行环保部门的相关规定和政策。总之,农业与环境政策在决策和执行层面上的脱节,导致目前开原市畜禽养殖业环境管理处于非常薄弱的局面。

2. 4 从业人员环保意识薄弱

通过实地调研发现,以小户家庭经营为主的养殖模式基本只注重经济效益、缺乏环保意识。126家养殖场中,仅有20%的养殖人员认识到畜禽粪污给环境带来的污染问题,采取了部分有效的防污设施。此外,养殖场缺乏专业技术人员也是导致畜禽污染的主要原因,根据调研数据统计,开原市75家规模化养殖场中,仅有5家养殖场配有专门的治污技术人员,7家养殖场虽配有技术人员,但为兼职。在专业户中,调研的51家养殖户全部没有专业的治污技术人员,开原市养殖场专业技术人员严重缺乏的现状不仅导致已建好的畜禽粪污处理项目的处理效果得不到保障,浪费了设施资源,更增加了环境污染的风险。

3污染防治对策

3. 1 合理规划,做到地区种养平衡

畜禽粪污工业化处理成本和运行费用高,且不适合东北气温低的地区,而开原市农业种植面积大,对有机肥的需求大,因此,种养平衡是解决畜禽粪污的一种实用方式。

首先当地政府应科学合理地制定地区农业产业发展规划,划定适养区、限养区、禁养区,同时根据地区农业种植对畜禽废弃物的消纳能力,畜禽养殖废弃物处理水平,并根据《畜禽规模养殖污染防治条例》中的相关要求,科学合理地确定地区畜禽养殖量和养殖规模。另外,开原市养殖专业户比例大,因养殖技术、资金等限制,粪污难于治理。因此,针对专业户较密集的区域,利用农村环境连片整治条件,政府协助各养殖场在区域内集中建设粪污处理设施,并逐步实现专业户、散养户向规模化或养殖小区转移,解决养殖专业户集中地区污染严重,污染管理和治理设施建设难的问题。

3. 2 探索符合地区特点的畜禽养殖污染防治技术模式

畜禽养殖污染防治起步晚,污染治理受养殖行业现状制约,农业利用是其中主要控制方式,而农业种植受自然、经济等条件影响大,具有明显的地区特点,开原市属于东北地区,冬季时间长、气温低、农业种植施肥时间短,其治理模式与南方地区存在较大区别,通过调研现有治理模式,结合国内外同类地区畜禽养殖污染治理成功经验,总结提出两种典型治理模式。

3.2.1还田模式

畜禽粪污还田是中国传统农业的重要环节,在改良土壤、提高农作物产量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3],且是一种经济有效的粪污处置方法,不仅减少了畜禽养殖对环境污染的风险,而且大大减少了化肥使用量,能从源头上减少农业面源的污染[4]。此种模式的工艺流程见图1。

此模式要严格规范粪污储存池的容积,必须要有足够的容积来贮存暂时没有施用的粪便和污水,不能有多余的粪污排入环境中,同时又不能闲置太多的容积,造成浪费。东北地区冬季漫长,一年中农用地有6 个月处于冰冻期,无法进行施肥,畜禽粪污储存设施需按照6 个月粪污产生量进行设计,见表5。

kg

因此,根据养殖场设计的最大存栏数量、各畜禽种类的日产粪污量、粪污储存的最长时间,可以计算出各养殖场需储存的最大粪污量,再根据单位容积储存粪污量( 粪便为800 kg,污水为1 000 kg) 的换算即可计算出粪污储存设施建设的规模,计算结果见表6。

m3·(头/只)-1

还田模式可实现零排放,投资省、无耗能、无需专人管理,但养殖场周边必须有足够的农业用地,因此,有一定消纳土地的养殖专业户和小型规模化养殖场的粪污处理可采用这种模式。

3.2.2有机肥生产模式

生物有机肥是指特定功能微生物与主要以动植物残体、畜禽粪便为来源并经无害化处理、腐熟的有机物复合而成的一类兼具微生物肥料和有机肥效应的肥料[5]。它除了有营养作用,能增加作物产量外,在改良土壤和培肥地力方面更有独特的效果,且使用安全[6],运用有机肥生产模式可以真正实现变废为宝,既有效解决了畜禽粪便的污染,又为农作物提供了有效的养分,更避免了施用化肥给土地带来的污染,其工艺流程见图2。

但该处理模式所需的成本较高,养殖规模较大、资金雄厚的养殖场可采用此种模式;且针对规模较小、位置比较集中、周边农业土地缺乏的养殖场可以集资建设有机肥场,进而有效地解决粪便污染问题。

3.3完善畜禽养殖污染防治管理制度,加强环境管理

3.3.1建立和形成分工明确、有效合作的部门协调机制

“十二五”以来,农业面源污染物的排放纳入了总量控制工作中,畜禽养殖污染是一个系统工程,必须从源头削减、过程控制、循环利用、末端治理几个方面进行综合控制,必须形成多部门协作的协调机制。因此,畜禽养殖污染防治要以农业畜牧部门为建设主体、环保部门进行技术指导和监督检查,环保部门在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实施中的主要职责是环保审批和对环境实施统一执法监管,在制定计划、分配指标时应会同计划、经济等部门联合操作[7]。与此同时,其他相关部门也要明确其在相应环节中应承担的职责,配合环保部门完成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任务,共同完成畜禽养殖污染减排工作的多部门协作关系。

3. 3. 2 建立和完善规模化畜禽养殖业环境监管体系

规范畜禽养殖污染防治监管,针对养殖污染点多、面广、比较分散的特点,探索畜禽养殖污染的有效监管体系。原有养殖企业通过限期治理、定期检查等措施完善污染治理设施,并确保建成的污染治理设施稳定运行。严格新建规模化养殖场污染准入条件,通过规范新、改、扩规模化养殖场的环境影响评价确保新扩改规模化养殖场布局合理,通过环保“三同时”验收,确保新、改、扩建规模化养殖场治理设施规范,确保新建规模化养殖场不对环境产生影响,实现增量不增污,并通过此过程逐步取代选址不合理,治污设施不完善的中小规模化养殖场。

3.3.3形成“以奖促治、以奖代补”的畜禽养殖污染减排激励机制

养殖业属于低利润、高风险的行业,且开原市畜禽养殖业以小规模为主,养殖效益易受市场行情的影响,抗风险能力差,养殖业的这种现状与养殖污染治理之间存在着突出的矛盾,大部分养殖场不愿意且确实很难有能力独立建设规范的粪污处理设施。因此,相关政府要加大对畜禽养殖户的扶持,且针对养殖企业变化较快,污染治理积极性不高等方面的问题,补贴资金可以以污染防治与减排目标考核要求为前提条件,采用“以奖促治、以奖代补”的措施,对按相关要求建造污染治理设施的规模化养殖场,经当地环保局、当地畜牧局联合验收合格,可给予一定比例的奖励补助资金,以此来带动养殖场防污、治污的积极性。

3. 4 提高养殖场环保意识,加大技术培训力度

一方面,要提高行业主管部门、畜禽养殖场从业人员的环境意识和管理水平,通过大力宣传畜禽养殖污染的危害性和合理处理、利用畜禽粪污带来的好处提高养殖户的环保意识。另一方面,要广泛开展养殖污染防治技术培训。首先,要提高各环保管理与技术人员从事畜禽养殖污染治理的技术水平,从而有效指导或监督养殖企业正确运行或使用环保设施;其次,必须加强养殖场管理人员和操作技术人员的培训,保证养殖企业自身技术人员能稳定操作污染治理设施。

4 小结

通过对开原市畜禽养殖污染及防治现状的调研,分析了开原市畜禽养殖粪污处理的主要模式以及存在的问题; 结合开原市当地的实际情况,从养殖场自身、粪污处理的有效模式、相应管理部门及相关政策制度等方面提出了污染防治对策,对开原市有效解决畜禽养殖带来的污染问题、全面完成减排目标任务以及建设良好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摘要:笔者通过对开原市主要畜禽养殖及污染现状的调研与分析,总结了开原市畜禽养殖污染防治的主要模式以及存在的主要问题,并结合国家最新政策要求和当地实际情况提出合理、有效控制畜禽养殖污染主要技术模式和对策。

关键词:畜禽养殖,污染,主要问题,技术模式,防治对策

参考文献

[1]付俊杰,李远.我国畜禽养殖业污染防治对策[J].中国生态农业学报,2004,12(1):171-173.

[2]栗章凤.邯郸市畜禽养殖业污染防治对策研究[J].环境科学与管理,2006,31(5):108-112.

[3]王霞,李专,吴雨华,等.吉林省畜禽养殖污染现状及防治对策[J].环境科学与管理,2012,37(2):22-26.

[4]刘永丰,吴根义,许振成,等.海南省规模化畜禽养殖场污染防治现状调查与减排对策研究[J].环境科学与管理,2014,39(3):101-105.

[5]王祖力,王济民.利用畜禽粪便生产有机肥潜力巨大[J].中国猪业,2011(7):52-53.

[6]黄永成,颜建中,马剑龙,等.畜禽粪便生产生物有机肥概述[J].广东农业科学,2011(3):221-222.

畜禽规模养殖污染防治条例 篇9

第一条为了防治畜禽养殖污染, 推进畜禽养殖废弃物的综合利用和无害化处理, 保护和改善环境, 保障公众身体健康, 促进畜牧业持续健康发展, 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本条例适用于畜禽养殖场、养殖小区的养殖污染防治。

畜禽养殖场、养殖小区的规模标准根据畜牧业发展状况和畜禽养殖污染防治要求确定。

牧区放牧养殖污染防治, 不适用本条例。

第三条畜禽养殖污染防治, 应当统筹考虑保护环境与促进畜牧业发展的需要, 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 实行统筹规划、合理布局、综合利用、激励引导。

第四条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畜禽养殖污染防治工作的组织领导, 采取有效措施, 加大资金投入, 扶持畜禽养殖污染防治以及畜禽养殖废弃物综合利用。

第五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负责畜禽养殖污染防治的统一监督管理。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农牧主管部门负责畜禽养殖废弃物综合利用的指导和服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循环经济发展综合管理部门负责畜禽养殖循环经济工作的组织协调。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其他有关部门依照本条例规定和各自职责, 负责畜禽养殖污染防治相关工作。

乡镇人民政府应当协助有关部门做好本行政区域的畜禽养殖污染防治工作。

第六条从事畜禽养殖以及畜禽养殖废弃物综合利用和无害化处理活动, 应当符合国家有关畜禽养殖污染防治的要求, 并依法接受有关主管部门的监督检查。

第七条国家鼓励和支持畜禽养殖污染防治以及畜禽养殖废弃物综合利用和无害化处理的科学技术研究和装备研发。各级人民政府应当支持先进适用技术的推广, 促进畜禽养殖污染防治水平的提高。

第八条任何单位和个人对违反本条例规定的行为, 有权向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等有关部门举报。接到举报的部门应当及时调查处理。

对在畜禽养殖污染防治中作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 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给予表彰和奖励。

第二章预防

第九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农牧主管部门编制畜牧业发展规划, 报本级人民政府或者其授权的部门批准实施。畜牧业发展规划应当统筹考虑环境承载能力以及畜禽养殖污染防治要求, 合理布局, 科学确定畜禽养殖的品种、规模、总量。

第十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会同农牧主管部门编制畜禽养殖污染防治规划, 报本级人民政府或者其授权的部门批准实施。畜禽养殖污染防治规划应当与畜牧业发展规划相衔接, 统筹考虑畜禽养殖生产布局, 明确畜禽养殖污染防治目标、任务、重点区域, 明确污染治理重点设施建设, 以及废弃物综合利用等污染防治措施。

第十一条禁止在下列区域内建设畜禽养殖场、养殖小区:

(一) 饮用水水源保护区, 风景名胜区;

(二) 自然保护区的核心区和缓冲区;

(三) 城镇居民区、文化教育科学研究区等人口集中区域;

(四) 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禁止养殖区域。

第十二条新建、改建、扩建畜禽养殖场、养殖小区, 应当符合畜牧业发展规划、畜禽养殖污染防治规划, 满足动物防疫条件, 并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对环境可能造成重大影响的大型畜禽养殖场、养殖小区, 应当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其他畜禽养殖场、养殖小区应当填报环境影响登记表。大型畜禽养殖场、养殖小区的管理目录, 由国务院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商国务院农牧主管部门确定。

环境影响评价的重点应当包括:畜禽养殖产生的废弃物种类和数量, 废弃物综合利用和无害化处理方案和措施, 废弃物的消纳和处理情况以及向环境直接排放的情况, 最终可能对水体、土壤等环境和人体健康产生的影响以及控制和减少影响的方案和措施等。

第十三条畜禽养殖场、养殖小区应当根据养殖规模和污染防治需要, 建设相应的畜禽粪便、污水与雨水分流设施, 畜禽粪便、污水的贮存设施, 粪污厌氧消化和堆沤、有机肥加工、制取沼气、沼渣沼液分离和输送、污水处理、畜禽尸体处理等综合利用和无害化处理设施。已经委托他人对畜禽养殖废弃物代为综合利用和无害化处理的, 可以不自行建设综合利用和无害化处理设施。

未建设污染防治配套设施、自行建设的配套设施不合格, 或者未委托他人对畜禽养殖废弃物进行综合利用和无害化处理的, 畜禽养殖场、养殖小区不得投入生产或者使用。

畜禽养殖场、养殖小区自行建设污染防治配套设施的, 应当确保其正常运行。

第十四条从事畜禽养殖活动, 应当采取科学的饲养方式和废弃物处理工艺等有效措施, 减少畜禽养殖废弃物的产生量和向环境的排放量。第三章综合利用与治理

第十五条国家鼓励和支持采取粪肥还田、制取沼气、制造有机肥等方法, 对畜禽养殖废弃物进行综合利用。

第十六条国家鼓励和支持采取种植和养殖相结合的方式消纳利用畜禽养殖废弃物, 促进畜禽粪便、污水等废弃物就地就近利用。

第十七条国家鼓励和支持沼气制取、有机肥生产等废弃物综合利用以及沼渣沼液输送和施用、沼气发电等相关配套设施建设。

第十八条将畜禽粪便、污水、沼渣、沼液等用作肥料的, 应当与土地的消纳能力相适应, 并采取有效措施, 消除可能引起传染病的微生物, 防止污染环境和传播疫病。

第十九条从事畜禽养殖活动和畜禽养殖废弃物处理活动, 应当及时对畜禽粪便、畜禽尸体、污水等进行收集、贮存、清运, 防止恶臭和畜禽养殖废弃物渗出、泄漏。

第二十条向环境排放经过处理的畜禽养殖废弃物, 应当符合国家和地方规定的污染物排放标准和总量控制指标。畜禽养殖废弃物未经处理, 不得直接向环境排放。

第二十一条染疫畜禽以及染疫畜禽排泄物、染疫畜禽产品、病死或者死因不明的畜禽尸体等病害畜禽养殖废弃物, 应当按照有关法律、法规和国务院农牧主管部门的规定, 进行深埋、化制、焚烧等无害化处理, 不得随意处置。

第二十二条畜禽养殖场、养殖小区应当定期将畜禽养殖品种、规模以及畜禽养殖废弃物的产生、排放和综合利用等情况, 报县级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备案。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应当定期将备案情况抄送同级农牧主管部门。

第二十三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应当依据职责对畜禽养殖污染防治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并加强对畜禽养殖环境污染的监测。

乡镇人民政府、基层群众自治组织发现畜禽养殖环境污染行为的, 应当及时制止和报告。

第二十四条对污染严重的畜禽养殖密集区域, 市、县人民政府应当制定综合整治方案, 采取组织建设畜禽养殖废弃物综合利用和无害化处理设施、有计划搬迁或者关闭畜禽养殖场所等措施, 对畜禽养殖污染进行治理。

第二十五条因畜牧业发展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乡规划调整以及划定禁止养殖区域, 或者因对污染严重的畜禽养殖密集区域进行综合整治, 确需关闭或者搬迁现有畜禽养殖场所, 致使畜禽养殖者遭受经济损失的, 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依法予以补偿。

第四章激励措施

第二十六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采取示范奖励等措施, 扶持规模化、标准化畜禽养殖, 支持畜禽养殖场、养殖小区进行标准化改造和污染防治设施建设与改造, 鼓励分散饲养向集约饲养方式转变。

第二十七条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在组织编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过程中, 应当统筹安排, 将规模化畜禽养殖用地纳入规划, 落实养殖用地。

国家鼓励利用废弃地和荒山、荒沟、荒丘、荒滩等未利用地开展规模化、标准化畜禽养殖。

畜禽养殖用地按农用地管理, 并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确定生产设施用地和必要的污染防治等附属设施用地。

第二十八条建设和改造畜禽养殖污染防治设施, 可以按照国家规定申请包括污染治理贷款贴息补助在内的环境保护等相关资金支持。

第二十九条进行畜禽养殖污染防治, 从事利用畜禽养殖废弃物进行有机肥产品生产经营等畜禽养殖废弃物综合利用活动的, 享受国家规定的相关税收优惠政策。

第三十条利用畜禽养殖废弃物生产有机肥产品的, 享受国家关于化肥运力安排等支持政策;购买使用有机肥产品的, 享受不低于国家关于化肥的使用补贴等优惠政策。

畜禽养殖场、养殖小区的畜禽养殖污染防治设施运行用电执行农业用电价格。

第三十一条国家鼓励和支持利用畜禽养殖废弃物进行沼气发电, 自发自用、多余电量接入电网。电网企业应当依照法律和国家有关规定为沼气发电提供无歧视的电网接入服务, 并全额收购其电网覆盖范围内符合并网技术标准的多余电量。

利用畜禽养殖废弃物进行沼气发电的, 依法享受国家规定的上网电价优惠政策。利用畜禽养殖废弃物制取沼气或进而制取天然气的, 依法享受新能源优惠政策。

第三十二条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可以根据本地区实际, 对畜禽养殖场、养殖小区支出的建设项目环境影响咨询费用给予补助。

第三十三条国家鼓励和支持对染疫畜禽、病死或者死因不明畜禽尸体进行集中无害化处理, 并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对处理费用、养殖损失给予适当补助。

第三十四条畜禽养殖场、养殖小区排放污染物符合国家和地方规定的污染物排放标准和总量控制指标, 自愿与环境保护主管部门签订进一步削减污染物排放量协议的, 由县级人民政府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给予奖励, 并优先列入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安排的环境保护和畜禽养殖发展相关财政资金扶持范围。

第三十五条畜禽养殖户自愿建设综合利用和无害化处理设施、采取措施减少污染物排放的, 可以依照本条例规定享受相关激励和扶持政策。第五章法律责任

第三十六条各级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农牧主管部门以及其他有关部门未依照本条例规定履行职责的, 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构成犯罪的, 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三十七条违反本条例规定, 在禁止养殖区域内建设畜禽养殖场、养殖小区的, 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责令停止违法行为;拒不停止违法行为的, 处3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的罚款, 并报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责令拆除或者关闭。在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建设畜禽养殖场、养殖小区的, 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责令停止违法行为, 处10万元以上50万元以下的罚款, 并报经有批准权的人民政府批准, 责令拆除或者关闭。

第三十八条违反本条例规定, 畜禽养殖场、养殖小区依法应当进行环境影响评价而未进行的, 由有权审批该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的环境保护主管部门责令停止建设, 限期补办手续;逾期不补办手续的, 处5万元以上20万元以下的罚款。

第三十九条违反本条例规定, 未建设污染防治配套设施或者自行建设的配套设施不合格, 也未委托他人对畜禽养殖废弃物进行综合利用和无害化处理, 畜禽养殖场、养殖小区即投入生产、使用, 或者建设的污染防治配套设施未正常运行的, 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第四十条违反本条例规定, 有下列行为之一的, 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责令停止违法行为, 限期采取治理措施消除污染, 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的有关规定予以处罚:

(一) 将畜禽养殖废弃物用作肥料, 超出土地消纳能力, 造成环境污染的;

(二) 从事畜禽养殖活动或者畜禽养殖废弃物处理活动, 未采取有效措施, 导致畜禽养殖废弃物渗出、泄漏的。

第四十一条排放畜禽养殖废弃物不符合国家或者地方规定的污染物排放标准或者总量控制指标, 或者未经无害化处理直接向环境排放畜禽养殖废弃物的, 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治理, 可以处5万元以下的罚款。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作出限期治理决定后, 应当会同同级人民政府农牧等有关部门对整改措施的落实情况及时进行核查, 并向社会公布核查结果。

第四十二条未按照规定对染疫畜禽和病害畜禽养殖废弃物进行无害化处理的, 由动物卫生监督机构责令无害化处理, 所需处理费用由违法行为人承担, 可以处3000元以下的罚款。

第六章附则

第四十三条畜禽养殖场、养殖小区的具体规模标准由省级人民政府确定, 并报国务院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和国务院农牧主管部门备案。

畜禽养殖污染防治 篇10

一、规模化畜禽养殖污染现状及其分析

(一) 污染现状

“任何一个发达国家所经历的实践都证明, 农业现代化的一个重要标志就是不断提高畜牧业在农业中的比重, 目前发达国家畜牧业比重一般在50%以上, 有的高达80%。” (2) 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 畜牧业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 畜禽养殖也由最初的散养逐渐转变为集约型、规模化养殖。“2008年中国全年生猪、肉牛、奶牛、肉鸡和蛋鸡的规模化养殖量的比例已经分别达到56.2%、38.0%、36.1%、81.6%和76.9%, 规模化养殖已成为目前中国畜禽养殖的主要生产主体。” (3) 但与此同时, 大规模养殖所带来的污染也逐渐显现出来。大量畜禽的排泄物和养殖过程中产生的废气、废水等的排放大大超过了土地的吸纳和自净能力, 畜禽养殖与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愈演愈烈。

规模化畜禽养殖的主要污染源是动物的排泄物, 包括粪便、废气与废水。据统计, “中国2007年畜禽粪便总量达到26亿t, 是同期工业固体废弃物2.28倍;预计到2020年中国畜禽粪便产生量将达到41亿t。” (4) 这将是一个无比巨大的数字, 对于空间的占据和环境的影响是不容小觑的, 此外, 废水的产生量也是十分惊人的, “经科学测算, 养殖一头牛产生并排放的废水超过20个人生活产生的废水, 养殖一头生猪产生的污水相当于7个人生活产生的废水” (5) 。在农村很多地方, 受到经济条件的限制, 甚至没有符合标准的沼气池和化粪池, 畜禽产生的粪便、废气与废水通常都是不加处理直接排放的, 很多污水透过地表直接进入地下层, 最终污染河道, 影响人们正常的饮水和生活。

(二) 相关因素分析

1. 散户与工厂的面源化趋势加剧

由于技术的发展, 大量畜禽养殖工厂出现并蓬勃发展起来, 新兴科技取代了传统养殖手段, 所以对于粪便作为肥料的利用率就大大降低。与此同时, “‘公司加农户’的产业化模式在畜禽养殖业中被越来越多地采用, 畜禽污染在许多地区出现了‘面源’特征, 呈现出畜禽企业的‘大点源’与养殖小区的‘面源’并行的格局。” (6) 这意味着规模化畜禽养殖所产生的环境污染势必将进一步加剧。

2. 农牧脱节现象严重

农业作为中国农村几千年来主要的生产生活手段, 是农村经济发展的支柱和国家的命脉。过去, 农民的一部分农作物用于饲养畜禽, 而畜禽所产生的排泄物又可以作为肥料滋养农作物, 如此下来, 传统的农作方式加上散养式的畜牧业形成了一个“种-食-排-养”的良性循环。而随着散养式的畜牧业发展成规模化的畜禽养殖业, 大量工厂出现在城郊, 大批农民抛下了原本赖以生存的土地, 这就导致大量土地被闲置, 而同时仍在务农的人们更倾向于化肥, 而不再过多使用畜禽有机肥, 使得大量畜禽排泄物被丢弃。仅有少数仍使用畜禽有机肥, 但处理方式相对落后, “目前, 普遍采用的畜禽粪便处理利用方式主要有禽粪干燥法、发酵法、畜粪尿沤制产沼法和堆制还田法等” (7) , 这些方式简单, 不加任何处理直接堆放粪便, 废水废气的处理设备也相当简陋, 更加剧了环境污染。

3. 相关法律与实际脱节

这种脱节主要体现在政策制定与执行两方面。在政策制定方面, 与畜禽养殖污染息息相关的是农业部与环保部这两个部门。畜禽养殖业对于农村产业结构调整, 农民生活水平提高具有重要意义, 所以“大力发展畜禽养殖业一直是农业部门的政策目标” (8) , 然而这只是一个初具雏形的目标, 其中并未涉及对畜禽养殖业的污染防治措施。无独有偶, 环保部门在加强城市环境污染防治的同时并没有将畜禽养殖污染防治纳入其治理的重点之中。将畜禽养殖污染防治排除在外的后果是治理该污染将无法可依。

二、民事法律规制的不足

目前, 对于畜禽养殖污染的规范规定最详细的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畜牧法》。该法第六条明确了畜牧业生产经营者的防疫和环保义务:“畜牧业生产经营者应当依法履行动物防疫和环境保护义务, 接受有关主管部门依法实施的监督检查。”第七条第二款和第八条则规定了管理部门的职责:“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有关主管部门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 负责有关促进畜牧业发展的工作。”“国务院畜牧兽医行政主管部门应当指导畜牧业生产经营者改善畜禽繁育、饲养、运输的条件和环境。”第四十六条将畜禽养殖污染防治指标具体化, 还规定了处罚措施:“畜禽养殖场、养殖小区应当保证畜禽粪便、废水及其他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或者无害化处理设施的正常运转, 保证污染物达标排放, 防止污染环境。畜禽养殖场、养殖小区违法排放畜禽粪便、废水及其他固体废弃物, 造成环境污染危害的, 应当排除危害, 依法赔偿损失。国家支持畜禽养殖场、养殖小区建设畜禽粪便、废水及其他固体废弃物的综合利用设施。”

条文最直观地反映出立法者的态度和思路。纵观以上相关条款, 虽有提及污染防治的措施, 但都过于笼统。譬如第四十六条中的“无害化处理设施”与“污染物达标排放”没有具体标准可以参照与执行。因此, 更多的条款由于没有具体可行的操作办法而沦为了一句句空洞的口号。其他民事法律例如《环境保护法》中仅规定了农业环境污染治理, 并未涉及畜禽养殖污染的防治。而对于畜禽废气、废水的排放, 查遍《水污染防治法》和《大气污染防治法》也未能找到具体的治理措施, 两部法律都仅抽象地规定有关部门应按国家有关标准指导监督废水、废气的排放, 然而何为“国家有关标准”, 我们不得而知。

法律制定的本意是要合理合法地规制那些不合理不合法的做法, 而不是利用抽象的法条相互“踢皮球”, 造成公众的误解, 这样非但达不到治理的效果, 反而使权威的法律法规沦为一纸空文, 纵容更多钻法律漏洞的行为滋生。

三、行政法规范规制的不足

2001年, 国家环境保护总局颁布了《畜禽养殖污染防治管理办法》和《畜禽养殖业污染物排放标准》用于规制规模化畜禽养殖污染。《畜禽养殖污染防治管理办法》以综合利用优先, 资源化、无害化和减量化为原则, 规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应根据本地实际拟定本辖区的环境保护规划, 对畜禽养殖污染防治状况进行调查和评价, 并将其污染防治纳入环境保护规划中。其中多项条款规定, 规模化的畜禽养殖场必须设置畜禽废渣的储存设施和场所, 采取对储存场所地面进行水泥硬化等措施, 并按照国家规定缴纳排污费。同时, 该管理办法明确畜禽养殖场应采取将畜禽废渣还田、生产沼气、制造有机肥料、制造再生饲料等方法进行综合利用。而《畜禽养殖业污染物排放标准》则规定了各种排泄物的排放标准和环境容纳量。具体而言, 该排放标准将畜禽养殖污染分为水污染物、废渣和恶臭气体三部分, 具体执行排放标准全部统一。

虽然两部法律都比较具体的规定了畜禽养殖污染的防治办法, 但对比能发现, 《畜禽养殖污染防治管理办法》立足于该规章适用地的实际情况, 要求因地制宜地对当地畜禽养殖污染防治状况进行调查和评价, 允许地区差异的存在, 主张有关防治个别化。而《畜禽养殖业污染物排放标准》 (简称《标准》) 又偏共性, 将各类污染物的排放标准确定为一个个固定无弹性的数值。例如, 该《标准》规定集约化畜禽养殖业水污染物中悬浮物的最高允许日均排放浓度为200mg/L, 而氨氮的浓度则为80mg/L, 而对于恶臭污染物, 主要是臭气的浓度 (无量纲) 的标准值为70。两项部门规章有不可调和的矛盾存在, 我们需要标准的规范, 但更应该拥有灵活变通的授权。一个共性的标准无法彻底有效地解决一个个性的问题, 同样, 一个个性的思想若没有合理的标准贯彻则只是一个无法付诸实施的想法而已。这样的混乱使得在规模化畜禽养殖污染防治过程中各执标准, 执法不一。

四、刑事法律规制的具体措施

一直以来, 刑法作为保护国家、集体和个人合法财产及权益的最后一道保障, 担当着无可替代的角色和作用。正因为它有严厉的刑罚作为后盾, 是维护社会和谐的至关重要的一道屏障, 它只在民事法律、行政法律规范等较为平和的法律法规对某一现象束手无策时才得以适用。畜禽养殖污染是环境污染的一个典型, 它损害的不仅是当代人的环境利益, 更是对我们后代经济利益的损害。面对日益严峻的畜禽养殖业的污染状况, 刑法不得不出面加以规制。事实上, 用刑法来调控环境污染的做法已逐渐成为国际社会的共识。“1991年《危害人类和平与安全罪法典草案》将故意严重危害环境罪明确规定为国际犯罪。” (9) 这是刑法规制污染走向国际的重要的一步。我们有理由相信在刑事法律的强制性模式下, 畜禽养殖业所产生的污染能得到有效遏制并合理改善。

(一) 刑事立法罪名细分

2013年6月18日, 最高人民法院对外公布了《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环境污染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 (以下简称《解释》) , 该《解释》的出台表明了我国要依法严惩环境污染问题的态度。

我们不得不承认的是污染环境罪如同兜底条款, 极具包容性。正如付立忠教授所说“重大环境污染事故罪中的污染大气、污染水、污染土地属于三类行为性质不同的污染行为, 对性质不同、危害程度也不同的犯罪行为不宜规定在同一个罪名中。” (10) 而同时刑法因其自身惩罚性的特点, 不宜有频繁的改动, 变通的方式是在类罪名之下细分各罪, 列举不超出公民预测可能性的新罪名, 譬如可以在污染环境罪下新增一个“畜禽养殖污染环境罪”, 适当突出畜禽养殖污染的刑事处罚思想, 将严惩随意堆放丢弃畜禽排泄物的行为作为一种立法思想传达给公众, 尤其是大型的畜禽养殖场和众多的养殖户。

(二) 既遂标准增设危险犯与故意犯

2011年2月25日, 第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九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刑法 (修正案八) 》, 对《刑法》第三百三十八条的“重大环境污染事故罪”○11作了较大的修改。“一是扩大了污染物的范围, 将原来规定的‘其他危险废物’修改为‘其他有害物质’;二是降低了入罪门槛, 将‘造成重大环境污染事故, 致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或者人身伤亡的严重后果’修改为‘严重污染环境’。”○12此次修改大大降低了该罪的入罪门槛, 使得类似畜禽养殖的污染在客观上也能适用该罪, 从而强化了刑法打击环境犯罪的力度。

总体考察刑法对于环境污染整治的规定, 其立足点虽涵盖了大部分会影响环境的行为, 但主要集中于自然资源破坏和自然环境放任型污染这两个方面, 畜禽养殖所产生的环境威胁仅仅用了“其他有害物质”六个字概括表达。在畜禽养殖业带来巨大的环境威胁的今天, 这显然是不够的。况且该罪的主观方面认定为过失犯罪, 与畜禽养殖污染行为显然有出入。畜禽养殖过程中对畜禽排泄物的随意堆放行为不能单方面认定为过失或者故意, 如果以“投放危险物质罪”加以处罚也是不当的, 因为很多畜禽养殖业主并没有故意投放毒害性物质的主管意向, 换言之, 他们主观上没有犯罪故意。所以在环境污染犯罪一章中应该增设危险犯与故意犯, 造成一定环境威胁即可认定为犯罪, 能更为有效地打击污染行为。

(三) 刑罚体系适当完善

刑法除了惩罚犯罪, 更重要的意义在于改造罪犯, 预防犯罪。刑法的教育功能不能光靠刑事立法的改进, 更应该关注整个刑罚体系的完善。只有罚当其罪, 赏罚分明才能真正有效地普法。

环境污染型的犯罪, 我国刑法的立足点不应在于打击犯罪, 而更应该是对已破坏环境的恢复治理, 但畜禽养殖业遍布全国, 范围极广, 光靠刑法打击不能从根本解决。外国刑事法律中对于环境污染犯罪有一个“环境恢复义务”作为一种非刑罚处罚手段, 我国可以适当借鉴应用于畜禽养殖污染的刑事处罚中。“法院在追究环境污染犯罪人刑事责任的同时责令犯罪人承担环境恢复的义务.更有利于使犯罪人尤其是犯罪单位强化认识并切实承担对社会的责任.这也是环境污染犯罪治理的必然要求。”○13

同时, 对于畜禽养殖业带来的环境污染, 多是受到经济利益的引诱而犯罪, 所以我们可以更多地适用罚金刑等非限制人身自由的刑法, 加大了畜禽养殖业主的犯罪成本, 能从另一面减少犯罪行为的发生。

(四) 刑事执法的加强

有了立法的基础, 要使得法律得到贯彻, 还需要刑法强制力的执行。行政法规难以彻底解决畜禽养殖污染的一个重要原因是行政执法成本高, 收益低, 常受到地方保护主义的影响, 上下级之间容易相互推诿, 从而导致执法效率低下, 而刑事执法的背后是刑罚和国家强制力的约束, 能借助法律的权威性加强各行政部门之间的协作, 避免了执法不严的情况。同时, 刑事执法要“一以贯之, 不能忽冷忽热, 要保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14对于犯罪要严格遵循该罪的构成要件进行分析, 秉持“罪刑法定”原则, 在打击畜禽养殖污染行为的同时保护工厂及养殖业主的合法权益。对于刑事立法中的某些条文, 在具体执法过程中有必要进行相关解释以更好地保障公众的知情权。正如李斯特曾说过的“最好的社会政策是最好的刑事政策。”刑法只有接触社会, 融入社会, 才能被社会认识、遵守并应用。对于刑法中规定的“重大环境污染事故罪”, 相关机关可以制定出台司法解释, 向公众阐明畜禽排泄物的不合理堆放与丢弃容易使其中的一些有毒有害物质渗透出来, 造成环境隐患, 这些物质在该罪列举的“其他有害物质”之列, 含量较高的将处以刑事处罚。普法宣传不应只是社会手段, 刑法作为国家惩罚犯罪的一大工具, 更应得到全面的宣传, 只有当人人知法、懂法, 法律才能产生制定之初所期望的社会效果。

《畜禽规模养殖污染防治条例 (草案) 》的出台让我们看到了国家对于畜禽养殖污染的加剧这一社会现象的关注, 深究其条文, 对比各种民事法律规范与行政法规范在这一领域的治理成果, 我们呼吁刑事法律的出面, 完善草案中提到的法律手段, 综合治理改善畜禽养殖业污染的现状, 使这一农村的新兴支柱产业能可持续地发展。

摘要:以散养式畜牧养殖转为规模化畜禽养殖, 造就了农村养殖方式的升级, 但由此带来的环境问题也日益突出。法律对此也进行有效的回应, 但注重以民事和行政方式解决问题的司法传统, 在具备较好的人情关照和地方习俗尊重的同时, 其问题解决中的效度不力显现了出来。如何在保持民事和行政手段的前提下, 发挥刑事惩罚的刚性效果, 应当是当下急需采取的一种手段, 我们正是基于这种考虑, 提出了规模化畜禽养殖污染防治的刑事对策问题。

畜禽养殖污染防治 篇11

一、畜禽养殖“三模式”

1. 水禽岸养,减少水环境污染

水禽是以水面为生活环境的禽类,包括鸭、鹅、野鸭、天鹅等。象山县水禽饲养规模较大,且集中饲养于水网地区,排泄物处理设施落后,粪便、污水直接冲入河道,水环境污染严重。

水禽岸养新技术,是将水禽养殖从自然水面转移到陆地,利用人工提供饮用水和少量梳理羽毛或嬉戏用水(小水池、喷淋)进行养殖,并建立粪污处理系统,避免养殖粪污对水域水质造成污染的养殖方式。按照象山县“家禽养殖场污染整治技术方案”要求:水禽岸养必须建相应的粪便堆积发酵棚、戏水池、三格式沉淀池和净化塘(湿地),同时建设雨污分流渠道,配套相应的农田。采用粪便干清,污水沉淀和净化处理后进入农田生态消纳。水禽岸养不仅有效地降低饲料消耗,减少水禽发病、死亡,获得稳定高产的生产性能,而且可极大地减少河道、池塘、水库等水质的污染,改善水生态环境。目前,象山县主要推广白鹅岸养和蛋鸭岸养。

2.海水养鹅,扩大白鹅发展空间

象山县是我国优良地方品种浙东白鹅的主要生产区。2013年,象山全县白鹅饲养量达到220.3万只,种鹅存栏超过20万只,年产种苗400万只以上,种苗覆盖十几个省市,浙东白鹅已成为象山农业的主导产业。但随着城乡经济的发展,水资源缺乏和水环境污染的加重以及“五水共治”(治污水、防洪水、排涝水、保供水、抓节水)的要求,象山发展浙东白鹅的空间不断缩小,如果不寻求新的发展空间,浙东白鹅产业将逐渐萎缩。为探索浙东白鹅发展空间,2013年10月象山县畜牧兽医总站技术人员开展浙东白鹅海水养殖试验研究。经过1年的饲养对比试验,浙东白鹅海水养殖获得成功,肉鹅成活率、生长速度和耗料量与淡水养殖基本一致;种鹅海水养殖试验进入产蛋孵化阶段。浙东白鹅海水养殖成功,养殖空间有望扩大,浙东白鹅产业将会持续发展。

3.清洁养殖,减少生猪排放

生猪产业是象山县畜牧业的重要支柱产业,猪场废弃物已成为农村环境污染的主要污染因子,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也成为生猪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制约因素。2014年以来,象山县开展畜禽养殖污染整治,拆除低、小、散、乱、差的生猪养殖场,对规模较大、有能力整改的场(户)严格按照畜禽养殖场整治技术指导方案进行治污整改。

整治技术方案要求整改养殖场(户)必须按照“两分离”(雨污分离、干湿分离)、“两配套”(配套相应生产规模的沼气池、沉淀池、氧化塘等治污设施,配套无害化处理设备)和“一结合”(种养结合)方式进行整改。在进行传统治污的同时,象山县畜牧兽医总站研究在生猪饲料中添加替抗素、益生菌等微生态制剂,以提高动物机体对不易吸收的非淀粉多糖、蛋白质等的消化吸收,大幅降低排泄物中氨气、硫化氢等有害物质的产生,同时杀死粪便中的虫卵,避免了蚊蝇的骚扰,既改善了养殖环境,又提高了饲料利用率。

二、体会

1.畜禽养殖必须健康有序发展

畜牧业是现代农业的支柱产业,也是保障肉品消费、增加农民收入的民生产业。畜禽养殖,是农民的增收项目,关系到农村家庭收入和“三农”建设。如何通过整治,既解决畜禽养殖对环境的污染问题,又能推动农村经济发展,其中最重要的是不能搞“一刀切”式的粗暴整治、过头整治,关键是要把畜禽养殖导入健康有序发展轨道。“五水共治”畜禽养殖污染整治主要是对一些严重影响环境的低、小、散、乱、差的养殖场(户)进行拆除。因此,畜禽养殖绝对不能为了“五水共治”,都“一禁了之,连根拔起”,要给畜禽养殖留有空间,毕竟市场需要畜禽产品,农民也需要靠畜禽养殖发家致富。

2.创新养殖方式是整治的前提

畜禽整治不是单一的“堵”,也不是简单的“退”,必须“堵与疏、进与退”相结合,才能促使养殖户转产转业、畜牧业转型升级。创新养殖方式是畜牧业转型升级的活水之源,如“水禽岸养”“白鹅海养”“减排养殖”等技术均打破了传统的思维框架,让象山县养殖业健康持续发展,且为畜禽养殖污染整治找到新途径,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效益“双赢”。

3.保留场(户)必须落实整改措施

对于保留的畜禽养殖场(户),要督促其严格落实具体整改措施,才能确保畜禽养殖污染整治工作落到实处。一是要按照畜禽养殖指导方案建设与养殖品种、规模相配套的沼气池、排污暗沟、氧化塘、干粪堆积棚等治污设施;二是要加大日常巡查和指导力度,督促畜禽养殖场(户)维护好、使用好已建成的治污设施;三是建立农牧结合、资源利用的长效治理机制;四是引导散养户和部分中小型养殖场对污染物就近还田利用。

4.把好补助资金发放关是关键

“不患寡而患不均”是老百姓的普遍心理。畜禽整治补助资金发放科学合理、公开透明,是政府赢得养殖户信任、确保整治工作顺利进行的关键。因此,要加强工作人员的教育,把握好畜禽整治补助政策界限,严格做到应补的补,不应补的绝不能补,对恶意套取、骗取补助资金的要进行严肃查处。

5.建立养殖污染监管长效机制

畜禽养殖污染防治 篇12

1 现状分析

利用法律监管体系对禽畜养殖污染问题进行防治在很多国家都取得了较为明显的效果。我国畜禽养殖污染问题目前已经呈现出愈演愈烈的态势,但是国家在法律监管体系建设方面却较为迟缓。以前农村畜禽养殖主要是以家庭为单位的小规模分散性养殖,畜禽养殖产生的粪便主要被用于农家肥,基本不会造成大的污染问题,但是随着农民外出打工人数的增加,闲置农田越来越多,畜禽粪便很难全部转化成农家肥使用,多余的部分直接排出,同时农村也建成了大量的规模化养殖场,其产生的污染物大多都直接排入沟渠河流,形成了破坏性的污染。面对这种情况,我国缺少相应的法律规范,更缺少监管,即使有相应的监管部门也显得人手不足,力度不大,甚至存在法律上的空白。

1.1 相关立法针对性不强,体系建设迟缓

针对我国法律体系进行分析,当前与环保相关的立法还处于发展之中,其中涉及畜禽养殖污染防治的立法更是少之又少,无法对畜禽养殖污染问题给予有效的解决。畜禽养殖所带来的经济效益愈发得到广大农村居民的认可,很多农村地区都开展大规模的畜禽养殖。而在进行养殖过程中,绝大多数的养殖户都将主要精力放在了具体的运营上,希望通过畜禽养殖来获得更多经济上的收益,因此忽视了对畜禽养殖污染的防治,使得很多养殖区域出现了脏乱差等现象,并且部分养殖户还会对养殖垃圾随意堆放,对当地的水源、生活环境等造成严重污染。还有的养殖户不了解治污知识和治污处理技术,长期对污染听之任之。由此可见,畜禽养殖存在着利弊两个方面,养殖户通过畜禽养殖获得利益的同时,也给自身的生产环境造成了破坏。因此需要通过立法来对养殖户的行为进行约束,强化养殖过程中的环保思想。

我国虽然已经出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畜牧法》《种畜禽管理条例》《种畜禽管理条例实施细则》《畜禽规模养殖污染防治条例》《畜禽养殖污染防治管理办法》等相关立法,但是针对性不强,在实际应用过程中会遇到大量的阻碍。部分立法应用的范围较为狭窄,仅能对大规模的养殖产生作用,不能对农村区域内中小型养殖户产生影响。而实际上,超大型养殖场现阶段相对较少,农村仍以分散养殖、中小型养殖为主。如果不对中小型养殖户进行管理和约束,畜禽养殖污染问题也难以得到彻底的解决[1]。

1.2 执行力度不足,监管职责不清

与城市相比较,我国农村的环境保护工作一直处于落后状态,并且在环境监督管理方面也没有形成完整的体系,很多工作都没有进行具体的划分,部分环境监管人员在工作过程中甚至采取敷衍的态度,仅将农村环境监管工作作为一项闲职,没有意识到这项工作的重要性。当前涉及环境保护与监管的部门相对较多,不仅国家和地方相关环保部门具有环境监管的职能,很多行政部门也涉及到对部分环境问题进行管理。在实际工作中这些部门在工作范围上并没有明显的界线,在处理环境问题的过程中很容易出现多部门共管的问题。长此以往,在环境问题处理方面就会激增大量的矛盾和冲突,经常会导致相关部门之间出现工作上的争执或者工作上的推诿。不仅导致部分环保工作难以进行下去,同时还会造成管理上的不统一,影响任务的下达和责任的履行,法律的落实也相对比较困难。首先,基层管理单位差异性大,设立专门环保部门的地方较少,很多地方单位对相关法律掌握不到位,工作人员无法对环保方面的法律进行有效的应用,很多法律形同虚设,即使对某些养殖户做出了惩处,由于缺乏针对性的督促与管理,也常常使得惩罚措施无法在实际生活中真正实现;其次,各地方政府缺乏对相关法律的支持,其中部分地方政府出于经济上的考虑,会人为地忽视法律,进而造成畜禽养殖污染的加剧。

1.3 维权意识薄弱,救济途径缺乏

通过对周边农村畜禽养殖情况进行走访调查看到,畜禽养殖对周边环境危害较大,在养殖过程中不仅会产生大量异味,同时畜禽的排泄物也会对本地区的水源、土壤等造成破坏,使得当地居民失去正常的生存空间,无法获得高质量的生活环境。畜禽养殖产生的污染实际上已经侵害到了当地居民的权益,当地居民有权通过法律途径对自己的权益进行维护,抵制畜禽养殖污染对当地环境的破坏。但是,从当前情况来看,我国绝大多数地区的居民,尤其是农村居民,并没有针对这一问题向有关部门进行申诉,也没有积极主动地利用法律来对解决问题。究其原因:一是农村居民维权意识薄弱,国家在农村的法制宣传还有待提升,很多农村居民虽然对畜禽养殖污染十分反感,但是却并没有意识到自己的权利被侵犯,也就谈不上利用法律进行解决;二是国家在立法的过程中,并没有考虑到农村居民的环境救济问题,因此在农村之中缺乏有效的救济途径,使得农村居民无法找到合理的方法对畜禽养殖污染问题进行抵制[2]。

2 引发的思考

现阶段改善农村居民的生活环境,提升农村居民的生活质量已经成为我国政府工作中的重点。因此相关部门应深入分析畜禽养殖污染带来的弊端与危害,针对畜禽养殖污染应用更有效的控制手段,并且对立法工作进行重视,构建畜禽养殖污染防治的法律监管体系,使得畜禽养殖的负面影响可以被压缩在最小的范围内。

2.1 搞好立法工作,完善法律体系

要想通过法律手段对畜禽养殖污染问题进行解决,就要有完善的立法可以进行依靠,只有相关法律逐渐健全,法律在畜禽养殖中的作用才会凸显出来,并对预期目标进行实现。具体来说我国政府应先搞好立法工作,在我国部分法律中加强环境保护法律条文的细化和处罚力度,对某些实际的污染问题进行针对性解决。首先,《宪法》作为我国根本性的法律,其中涉及养殖污染的内容相对较少。为了能够让每一个公民都可以投入到环保工作之中,并主动对畜禽养殖污染问题进行抵制,我国政府应在《宪法》之中对公民的该项权益进行明确,并积极鼓励公民对该项权利进行应用。其次,《环境保护法》是我国环境保护的总体性法律,该部法律的出台对于改善我国环境保护工作有着积极的意义,但是值得注意的是该部法律当前还不够完善,针对农村环境保护的法条缺失,并且相关法条规定的较为模糊,起不到保护农村环境,解决农村环境污染的作用。所以,立法部门要加大对农村环境污染情况的了解,对畜禽养殖污染进行系统性的调查,从实际出发对《环境保护法》进行填补,增加与农村环保相关的内容,将农村环保工作与城市环保工作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并根据二者的不同,进行差异性立法。最后,我国当前还没有一部专门性法律能够对畜禽养殖污染问题进行规定,鉴于畜禽养殖污染问题不断加大,已经威胁到了农村地区居民的正常生活,我国应设立一部专门性的立法,以强化对农村环境的保护,制定出具有实效性的惩处措施,使得畜禽养殖污染问题能够得到立竿见影的解决。

2.2 强化执法力度,优化执法管理

我国当前涉及环境管理的部门相对较多,并且在职责划分方面存在明显的不足,因此为了能够在相关地区建立起畜禽养殖污染防治的法制监管体系,我国政府应在今后的工作中注意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做好基层管理机构的建设,改变当前多部门共管的局面,对相关管理部门的职能进行重新梳理,避免部门之间出现职能上的交叉。同时,还要在广大农村进行环保部门的建设,保障管理上的统一。二是对具体的环保问题进行深入性分析,以此为基础细化基层环保部门的工作内容。使得各部门以及工作人员能够做好本职工作,搞好环境监管[3]。三是做好相关工作人员的普法工作,提升工作人员对相关法律的理解,并能够在实际工作中进行灵活的应用,对农村之中普遍存在的畜禽养殖污染问题给予合理的解决,确保农村经济发展与农村环境保护之间的平衡,在扩大畜禽养殖规模的同时,对农村生态环境进行有效的治理与防控。四是增加各部门之间横向和纵向的联系,针对畜禽养殖过程中出现的污染问题进行及时发现,并协调多方进行综合性治理。这样一方面可以提升问题处理的效率,另一方面也可以对多个方面的力量进行应用增强畜禽养殖污染问题解决的质量。

2.3 强化惩处措施,完善赔偿制度

首先,在立法方面应突出惩处措施的重要性,对畜禽养殖工作进行规范,针对养殖户造成污染程度以及危害情况,设置不同层级的惩处措施。并且不仅仅要强化行政方面的惩处,还可以适当地引入刑事或者民事方面的责任,这样能够对惩处的效果进行进一步的强化,同时也符合我国立法的基本原则。其次,要对赔偿措施进行完善。在完善过程中有两个关键点需要注意:一是要对具体行为进行明确,做好概念上的划分,避免因为法律的模糊性而影响司法实务的展开;二是要对各项责任进行细化,划分责任等级,对其中的主次责任、直接责任、间接责任等进行明确的划分,使得赔偿工作可以更加顺利地进行。当然除此之外,还需要考虑养殖户是否具有承责能力的问题。因此我国农村地区可以引入基金制度,针对畜禽养殖产生污染的问题,建立专项基金以应对突发的赔偿以及治理等问题。

2.4 做好宣传工作,树立责任意识

农村可以采用法律途径对畜禽养殖污染问题进行抵制的村民少之又少,十分不利于农村居民的权益保障。因此,我国政府应进一步承担起思想引导方面的工作,在农村之中进行相关立法的宣传,并强化对环保理念和环保意识的传播,以此来为畜禽养殖污染防治法律监管体系的构建创造良好的思想基础和文化环境。同时,政府还要注重树立农村居民的责任意识,鼓励农村居民对畜禽养殖进行监督,针对生产养殖过程中的污染问题及时上报。为了让农村居民能够更好地进行维权活动,国家还应丰富农村环境保护的救济渠道,让农村居民也可以通过公益诉讼等方式,对畜禽养殖污染问题进行解决,对自己的生存家园进行维护。

3 结语

畜禽养殖污染防治法律监管体系的构建能够对畜禽养殖污染问题进行针对性的解决,可以减少以往治理过程中的模糊化和形式化。因此,在今后工作过程中应积极增加对畜禽养殖污染防治法律监管体系的完善,解决其中的不足,加强对畜禽养殖污染防治相关法律法规的执行力度,从合理选址、源头控制、加强执法、加强技术研究等角度提出了畜禽污染防治的对策[4],同时鼓励和引导有条件的养殖场进行畜禽养殖的转型升级,实现农村经济与环境的同向发展。

摘要:<正>畜禽养殖污染长期存在,废物的乱堆、废水的乱排在农村形成了主要的污染源,如何对畜禽养殖污染进行防治与控制成为了相关地区亟需解决的问题。通过对我国畜禽养殖情况的调查,了解到很多畜禽养殖场由于缺乏统一规划和合理安排,治污措施根本不能贯穿到每个生产环节,有的养殖场根本没有治污设备,粪便污水直接排入沟渠河流,饲料残渣和用完的兽药制品随处丢弃。究其原因:一是养殖场重生产、轻治污;二是疏于环境监管,特别是对农村地区的一

参考文献

[1]蒋松竹,蔡琼,李美娣,等.畜禽养殖污染防治的法律体系现状及思考[J].环境污染与防治,2013,35(10):93-98.

[2]吕文魁,王夏晖,孔源,等.欧盟畜禽养殖环境监管政策模式对我国的启示[J].环境与可持续发展,2015,40(1):84-86.

[3]李晴,韩轶,徐鹏.城乡一体化的农村污染防治制度研究:以辽宁省为例[J].理论界,2014(11):98-101.

上一篇:660MW空冷机组下一篇:中点弦方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