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污染物与畜禽养殖

2024-05-16

环境污染物与畜禽养殖(共12篇)

环境污染物与畜禽养殖 篇1

21世纪人类最关心的问题之一便是生态环境问题。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 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人民的生活水平还比较低, 而发展养殖业是发家致富的首要选择。近年来, 随着畜牧业的发展, 畜禽饲养规模不断扩大, 因此而产生的排泄物等对环境的污染也不容忽视, 应该引起人们的关注。

1 造成环境污染的污染源

1.1 畜禽粪便的污染

畜禽粪便中含有大量的营养物质, 如不能集中进行加工处理和合理利用, 让粪便随意堆集在露天, 则一些有害菌将使粪便中的一些营养物质腐败发臭, 严重影响环境中空气、水、土壤的质量, 既严重危害了环境, 又影响了畜禽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根据国家环保总局对我国规模化畜禽养殖业污染情况的调查, 从畜禽粪便的土地负荷来看, 我国总体的土地负荷警戒值已经体现出一定的环境压力。目前, 经过环境影响评价的养殖场不到总数的10%。一份川渝地区的调查资料显示, 在被调查的猪场中, 其污水中的五日生化需氧量、化学需氧量、悬浮物、氨氮、总磷都大大超过了国家已颁布的《污水综合排放标准 (GB8978一88) 》, 且未处理的猪场污水指标也超出了小麦、水稻、蔬菜等农作物的安全承受浓度[1]。另外, 畜禽粪便发酵还会产生大量的氨气、硫化氢、粪臭素、甲烷、二氧化碳等有毒有害气体, 其中氨气的浓度直接影响到动物的生长, 硫化氢对畜禽及人眼、呼吸道影响很大, 高浓度时还会麻痹人的嗅觉和神经。

1.2 饲料带来的污染

当前许多养殖户没有实施规范化的饲养操作, 没有合适和充足的饲养设备, 致使在喂料过程中畜禽争食、抢食严重, 造成饲料撒向食槽外, 同时由于采用自配粉料, 且粉料过细, 造成适口性差, 畜禽不喜食, 而在挑食过程中造成大量的饲料浪费。尤其是鸭、鹅养殖场, 直接将饲料撒在地面饲喂, 饲料中的营养物质又与粪便混合到一起污染着环境。在饲养中, 为了满足限制性氨基酸的需要, 在饲料中必须有较高的蛋白质水平, 但由于氨基酸在体内不能留存, 则不配套的氨基酸在体内降解后排出体外, 这不仅降低了饲料的利用率, 还导致了氮对环境的污染[2]。此外, 谷物中不能被动物吸收的植磷, 绝大部分也随粪便排出体外污染环境。

1.3 兽药残留引起的污染

近几年, 药物残留已经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 因为它不仅是对环境, 更是对人类的一种威胁。兽药在动物体内经过生物转化后, 由尿和粪排汇到外界环境中, 被植物吸收, 在植物体内富集, 并保持很长时间的搞菌活性对人类产生危害[3]。以抗菌素为例, 它被动物吃食后, 短时间内进人动物血液循环, 最终大多数的抗菌素经肾脏的过滤随尿液排出体外, 少量未排出体外的抗菌素则残留在体内, 这些残留的抗菌素就能直接或间接的对人体产生毒副作用。由于部分畜禽养殖户在饲养设备上投入不足, 而且对科学的饲养技术及怎样科学地预防畜禽疾病缺乏一定的了解, 不能按时进行预防接种工作, 致使其饲养的畜禽不断地生病, 畜禽长期大剂量地服用兽药, 结果造成药物在畜禽产品中大量残留, 甚至包括一些违禁药物的使用。而且目前畜禽应用的抗生素, 有的抗病性已优于人类使用的同类药。所以有专家预测, 长此下去, 一旦人类发生人畜共患病, 人类将找不到更好的药物治疗。

1.4 其他污染

畜禽生产过程中大量使用各种能促进生长和提高饲料利用率、抑制有害菌的微量元素添加剂:如硒、铜、锰、砷等。这些无机元素在畜禽体内的消化吸收利用率极低, 在排出的粪便中含量却很高。在畜禽生产中高浓度长期使用, 使得土壤中和畜禽机体内的重金属或有毒物质大量增加。这不但会抑制作物和动物本身的生长, 而当作物和动物机体内富积的这些金属元素的浓度超过一定标准时就会对人类的健康造成威胁。

近几年来兴起的微量元素添加剂给环境带来的危害也是不容忽视的, 根据有关报道预测, 一个万头猪场, 按美国FDA允许使用的砷制剂剂量推算, 若连续使用含砷加药饲料5~8年后, 其可能向猪场周边排放近1 t的砷, 16年后土壤中砷含量可翻一番, 由此带来的后果便可想而知。

以上这些污染源, 有的直接进入环境带来环境污染问题, 有的通过一些间接的途径进入环境造成了环境污染。因此其污染源和造成污染的途径是多方面的。

2 畜禽养殖污染环境的特点

目前, 我国畜禽养殖分布广, 管理难度大。养殖户环境保护意识相对簿弱, 畜禽废弃物、污水任意排放现象极为普遍。大量畜禽废弃物、污水未经处理直接进入空气, 土壤和水体中造成养殖周边环境恶化, 而污染治理却严重滞后。畜禽废弃物产生的环境污染已成为我国环境污染的主要来源之一。

2.1 污染水体, 使水体富营养化

畜禽养殖场未经处理的污水中含有大量的污染物质, 污染负荷很高。畜禽养殖场废物排入水体, 是引起水体富营养化的重要因子“磷”的来源之一。高浓度畜禽养殖污水排入江河中造成水质不断恶化, 导致水体严重富营养化。一旦进入地下水中, 可使地下水中溶解氧含量减少, 水体中有毒成分增多。严重时使水体发黑、变臭, 造成持久性的有机污染, 使原有的水体丧失使用功能, 且治理和恢复难度很大。富营养化的水体中含有大量藻类和其他水生生物, 生物死亡分解释放有毒物质并造成水体缺氧, 使整个水体生态环境遭到破坏, 丧失应有的功能, 并导致人类因食用受污染水产品而影响身体健康[4]。

2.2 污染空气, 加快疫病的传播和流行

畜禽养殖业对大气的污染主要来自粪便中有机物厌氧分解所产生恶臭、有害气体及携带病原微生物的粉尘。畜禽养殖过程产生的大量恶臭气体中含有大量的氨、硫化物、甲烷等有毒有害成分。除引起不快、产生厌恶感外, 恶臭的大部分成分对人和动物有刺激性和毒性, 长时间吸入会改变神经内分泌功能, 降低代谢机能和免疫功能。影响人的健康, 并使畜禽生产力下降, 发病率和死亡率升高。据有关资料表明, 畜禽粪便中20%~30%的氮为氨态氮, 易挥发, 在通风不好的情况下, 会使饲养员身体不适, 饲养效率降低, 死亡率提高。更重要的是氨气在大气中挥发扩散, 将使雨水的pH值提高。大气污染物二氧化硫在雨水中的溶量 (溶解度) 增加, 土壤中酸性盐沉降会增加2~5倍。此外, 废气中的粉尘使大气可吸入颗粒物增加, 且粉尘携带的微生物数量和种类众多, 可随风传播30 km以上, 加快了口蹄疫、猪肺疫、大肠埃希氏菌、炭疽、布氏杆菌、真菌抱子等传染病的传播。是人畜共患病的重要传染源[5], 危害人和动物的健康。

2.3 污染土壤, 对土壤产生不利影响

畜禽粪便是很好的农田肥料, 经腐熟后施用, 可满足作物对N、P、K的需求, 既可减少化肥用量, 又能消纳粪便。但规模化畜禽养殖场密集分布地区, 产生的粪便大大超过本地农田的消纳容量, 加上粪便运输受距离的限制, 导致大量磷和畜禽粪污中某些高浓度成分 (如铜、铁、铬、锌、磷、抗生素等) 累积在土壤中, 导致土壤孔隙堵塞, 造成土壤透气、透水性下降及板结, 严重影响土壤质量。另一方面, 由于粪便中养分N∶P的平均比例 (4∶1低于作物吸收的N∶P比例 (8∶1) , 如果根据作物N的需求施肥, 就会造成P的过量, 长期施用将会造成土壤中磷盈余并积聚在土壤表层, 使土壤的组成和性状发生改变, 破坏其原有的基本功能, 影响作物的生长和产量[6]。

3 畜禽环境污染的防治策略

3.1 合理应用畜禽粪尿

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 要大力提倡和引导畜禽养殖场户以经济联系为纽带, 将畜粪尿充分利用起来。畜禽粪尿可以直接使用, 也可按需求生产加工成专用肥料。但在实践中由于加工费用高, 一时难以推广, 应大力提倡田间地头养殖, 就近就便还田。当前, 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因地制宜, 把畜禽养殖与种植业同步按比例协调发展, 不可偏废。同时积极扶持养殖场户建立沼气生产, 以粪尿养鱼, 形成畜-沼气-鱼-种植的生态循环圈, 建设良性生态农业, 走生态农业之路, 把畜禽粪尿变害为利, 变废为宝[7]。

3.2 加快畜牧业先进技术的引进和推广应用

一要科学研究畜禽饲料配方及加工工艺, 不断提高饲料转化率, 达到减少蛋白质饲料的浪费, 减少粪便的排泄量;二要积极开发与推广应用低毒、低残留新型饲料添加剂如糖萜素等绿色添加剂, 重视中草药等添加剂的研发与应用, 不断探索新型农牧结合的新模式。大力开发绿色畜禽产品, 以减少畜禽养殖业对生态及人身的危害;三要利用生物发酵等无害化处理技术, 小规模户通过建立沼气池经厌氧发酵处理, 使畜禽粪便分解后产生沼气作为能源利用, 沼液、沼渣作农作物的有机肥, 可生产无公害农产品, 建设生态型农场[8]。

3.3 推广生态养殖

遵循生态学原理, 建立生态工程处理系统。如以农牧结合, 渔牧结合, 果牧结合等多种方式, 建立生态畜牧农场, 以实现多级循环利用[9]。

总之, 畜牧业对环境污染的因素多, 原因复杂, 牵涉面广, 必须采取综合治理, 标本兼治的措施, 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同时, 环境问题是大家的问题, 这就要求我们每个人、每级领导都要给予足够的重视与支持。

摘要:随着社会生产的不断发展, 养殖业生产的集约化和机械化程度也越来越高。畜禽密集饲养除给控制疫病传播带来困难外, 产生的大量粪污和生产废弃物, 不仅直接危害畜禽本身, 也给生态环境造成比较严重的污染。就造成环境污染的污染源, 污染特点及防治策略进行简单综述。

关键词:畜禽养殖,环境,污染

参考文献

[1]马莉.畜禽养殖与环境保护.中国动物保护, 2001 (27) :4

[2]杨银义.防治畜禽面源污染初探.环境科学导刊, 2009 (28) :57~58

[3]张成虎.规模化养殖与环境安全.甘肃农业, 2005 (4) :47~49

[4]苗长生.浅谈农村畜禽养殖业环境污染与防治对策.黑龙江环境通报, 2007 (2) :66~69

[5]王水生.修水县畜禽规模养殖与环境保护对策.江西畜牧兽医杂志, 2008 (4) :19~20

[6]栗章凤.邯郸市畜禽养殖业污染防治对策研究.环境科学与管理, 2006 (5) :108~112

[7]刘凤华.家畜环境卫生学.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 2004

[8]王兆军、张怀成、刘键, 等.规模化畜禽养殖污染有效防治途径探讨.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01 (51) :72~74

[9]王凯军.畜禽养殖污染防治技术与政策.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4

环境污染物与畜禽养殖 篇2

一、编制目的

为提高应急处理能力,最大限度地降低污染事故的危害,预防或减少可能伴随的环境影响。根据我社实际,特制定本预案。

二、适用范围

该预案适用于我合作社所有可能发生的环境污染事故或紧急情况的预防与处理。

三、领导机构及工作职责:

组长:XXX 职责:负责协调、组织和指挥应急处置。副组长:XXX 职责:负责应急工作的日常管理,开展污染事故应急处理演练;制定现场处理措施,确保应急处理工作的顺利完成。

组员:XXX XXX XXX 职责:负责隐患排查与处置,随时检查污染治理设施的运行情况,粪便、废水有无泄漏。

四、应急处置

(一)事故报警

污染治理设施运行出现异常,导致设备不能正常运行或污染水泄漏,第一发现人应立即向应急组组长报告。组长根据实际情况采取以下措施;通知单位人员迅速归位,调集环境应急所需物资和设备,指挥应急救援人员实施应急处置;立即向镇人民政府和县环保部门报告现场相关情况(XX县环境保护局应急值班电话:)。

(二)处置措施

应急人员接到应急处置任务后,应立即自带救援物资,到达事故现场,并严格按照现场要求规范,全力实施救援处置。

五、应急终止

事故得到控制,事故再次发生的隐患被消除,处置工作结束,副组长负责对事故进行总结,并将相关情况上报政府和环保部门。

淡水养殖水环境污染研究 篇3

关键词:淡水养殖;排污系数;水污染;氮磷平衡

近年来,我国水产养殖行业有了较快的发展,根据全国渔业经济统计公报,2013年我國水产养殖总面积为8386.36千公顷,其中淡水养殖面积6080.89千公顷,占总面积的72.5%。2013年我国水产养殖总量为4748.41万吨,占世界总产量的70%,其中淡水养殖总量为2935.76万吨,占总产量的61.8%。我国水产养殖存普遍为高投入高产出的模式,养殖密度超过水环境容量,大量的饵料、药物、以及养殖生物的代谢物在水体中富集,对养殖水体以及临近水体造成严重的污染。

1淡水养殖水污染因素

1.1 饵料对池塘水质的影响

饵料的投加是造成养殖水体污染的一个主要因素。

饵料在水体中会有一定的损失,在投饵后颗粒饲料在水中浸泡30min,损失率可达40%以上。在25℃条件下,浮性饲料在水中浸泡 4 h,饲料中的粗蛋白下降了56.9%,浸泡24h,粗蛋白下降达到80%以上。饵料的投加过量也会导致养殖水体中残饵的累积,造成养殖水体水质的恶化。饵料结构也可以影响水体水质。

1.2 药物对池塘水质的影响

目前我国淡水养殖中常用的化学药物有以下几类:(1)消毒剂,如漂白粉、三氯异氰尿酸等;(2)重金属盐,如硫酸铜、重铬酸钾等;(3)抗寄生虫药类,如敌百虫、除虫菊脂类杀虫药等。水产养殖中还会用到抗生素,使用最多最广的抗生素有6类: 大环内酯类、β-内酰胺类、磺胺类、四环素类、呋喃类和喹诺酮类。

1.3 养殖生物对水质的影响

养殖动物对水质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其代谢产物中会含有大量的未代谢的氮磷元素,如真鲷摄入的蛋白质有60%转化为代谢物排出;罗非鱼每生长1 kg消耗饲料2.0~2.2kg,同时也会有87.1~95.6g的氮和12.6~13.8g 的磷以代谢废物的形式进入到水体中;而在网箱养殖的鲑鳟鱼类中,饲料中 75%的氮、磷会排入水体;在东南亚的对虾养殖中,约有94%~96%的磷和78.3%~94.2%的氮进入水体,其余则以虾捕获的形式从水体中输出。

利用滤食性鱼类,如鲢鱼和鳙鱼,抑制水体富营养化已经有了大量的实践,其原理为水体中浮游动、植物所携带的营养物质,会随滤食性鱼类对浮游动植物的摄食进入鱼体内,最后通过鱼类捕获的形式从水体中输出,进而降低水体中的营养物质含量。然而,在实践过程中,由于引发水华的藻类类型多种多样,滤食性鱼类对水质的净化效果也不尽相同,有些情况下甚至会对水生生态系统造成严重的不良影响,因此滤食性鱼类对水质的影响存在一定的争议。

养殖贝类和大型藻类能够起到净化水体的作用。贝类单单依靠滤食水中的浮游植物和悬浮有机物,就能够生存繁殖,无需投喂饵料。大型藻类如蛎菜和草叶马尾藻在其生长过程中能够吸收大量的氮磷。

2 淡水养殖水环境氮磷平衡研究

2.1 氮磷收入

在养殖池塘中,饵料和饲料是氮磷输入的主要形式。在对虾养殖池塘中,通过饵料、肥料输入池塘的氮在50%左右;磷的差别较大,分别为 30.0%~34.7%和 65.1%~69.9%。在中国明对虾精养池塘中,通过饵料输入的氮磷分别占总输入氮磷的 81.4%和 90.2%;而在凡纳滨对虾高位池养殖池塘中,通过饲料输入的氮磷分别占池塘氮磷总输入的 91%以上和 94%以上;热带虾精养池塘氮磷总输入有90%以上来自虾配合饲料;在斑点叉尾鮰养殖池塘中,通过饲料携带输入的氮占总输入氮的87.9%。

2.2 氮磷支出

通过渔获也是养殖池塘氮磷输出的一种形式。在斑节对虾半精养池塘中,通过渔获物输出的氮磷分别占总输入氮磷的21.3%和6.4%。在墨西哥北部的半精养虾塘中,渔获虾所携带的氮磷分别占总输入氮磷的35.5%和6.1%。

养殖池塘氮磷还通过生物降解、大气挥发、排水和渗漏等途径输出。在墨西哥北部的半精养虾塘中,通过挥发途径输出的氮为总输入的27.4%。新科里多尼亚半精养虾池通过排水排放到周围环境中的氮占总输入氮的19%~46%。在封闭的对虾养殖系统中,通过排水输出的氮磷分别占总输入氮磷的14%~28%和12%~29%。在斑点叉尾鮰养殖池塘中,反硝化作用和氨的挥发输出的氮分别为总输出的17.4%和12.5%。通过渗漏输出的氮磷比例较小,分别为 5.0%~7.35%和0.5%~ 4.78%。

2.3 氮磷利用率

不同的投喂方式对氮磷利用率也有所影响:机械撒播的方式投喂的养殖池塘中,氮磷利用率分别为总输入氮磷的27.2%和13.6%,而通过进料盘投喂的池塘中,氮磷的利用率略高于机械撒播池塘,分别为总输入氮磷的28.3%和14.3%。由此可见,养殖池塘的氮磷利用率较低,约有60%以上的氮和80%以上的磷没有被利用。

参考文献:

[1] 杨世勇, 黄代伟, 杜宗君, 等. 浸泡对浮性饲料粗蛋白含量及水质的影响[J]. 水产科学, 2011, 30(5):295-297.

[2] 钟功甫, 邓汉增, 吴厚水, 等. 珠江三角洲基塘系统研究[M]. 北京:科学出版社, 1987,65-67.

[3] Daniels H V, Boyd C E. Chemical budgets for polyethylene lined, brackish water ponds[J]. Journal of the World Aquaculture Society, 1989, 20(2):53-60.

环境污染物与畜禽养殖 篇4

1 滩涂贝类环境养殖环境中的污染物

滩涂贝类资源是我国海岸地区的重要组成部分, 也是海岸地区潜在后备土地资源。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 我国对后备土地资源不断进行研究, 从而合理开发土地资源, 这也是我国沿海地区的一项重要国土开发事业。

但是, 滩涂贝类养殖环境污染物对滩涂贝类的生长造成了极大的影响, 其中包括微生物菌类。微生物在自然界中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 是自然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和能量转换的主要“工作者”, 也是保护滩涂贝类环境中的重要部分[1]。但是, 现阶段专业技术人员通过对微生物的研究, 总结出一些微生物如病毒、细菌等对贝类生存环境造成了很大的影响, 这也是大量贝类死亡的主要原因。例如, 学者对粪大肠菌类群的相关指标进行检测, 表明该种微生物已经严重影响到滩涂贝类的生长。因此, 做好滩涂贝类的修复工作, 开展滩涂贝类的健康养殖, 可以有效清理掉这些污染物, 保证滩涂贝类可以正常生长下去[2]。

2 滩涂贝类养殖环境问题展望

2.1 滩涂贝类养殖环境污染与生物修复技术

滩涂贝类在养殖过程中时常会受到一些污染物的影响, 导致滩涂贝类大面积死亡。为了解决这一问题, 人们需要采用滩涂贝类养殖环境污染和生物修复技术, 为滩涂贝类提供一个健康的生活环境, 同时保证人们的饮食健康。

利用微生物降解原理, 将海水中养殖废水进行环境修复, 利用制定的环境微生物将养殖环境中的污染物进行清理, 修复废水, 从而为滩涂贝类提供一个良好的生长环境。同时, 还有一些沿海地区的滩涂贝类品种单一, 生存结构不合理, 生活习惯、条件不同, 但总体差距不大, 在同一个环境内养殖同习性的贝类, 会使它们互相争氧气、饲料, 从而造成自身污染[3]。因此, 专业人员在养殖过程中需要对滩涂贝类的品种进行适当调整, 并扩到藻类栽培面积, 为滩涂贝类提供一个良好的生长环境。

2.2 滩涂贝类养殖环境与食品安全

滩涂贝类是生长过程中时常会受到污染的一种海产品, 如果人们吃了遭受污染的贝类, 会对人们的身体健康造成一定的威胁。因此, 滩涂贝类养殖过程中需要充分考虑人们的食用安全, 并按照国际制定要求对滩涂贝类进行养殖[4]。

滩涂贝类在我国水产养殖过程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做好滩涂贝类的养殖工作, 可以有效改善我国的生态环境, 彻底清除一些污染物。

3 结语

在养殖过程中, 需要对滩涂贝类的养殖环境进行合理有效的保护, 并按照要求对养殖工作进行合理有效的划分。该文对滩涂贝类养殖中污染物的应用进行了简单的分析, 但存在着一定的不足, 希望专业人员加强对滩涂贝类养殖中污染物应用的研究。

参考文献

[1]王美珍.杭州湾南岸滩涂贝类养殖环境中污染物的调查[J].宁波大学学报 (理工版) , 2005 (3) :323-328.

[2]沈新强, 袁骐, 王云龙, 等.江苏如东滩涂文蛤产地环境质量评价[J].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2012 (12) :2480-2485.

[3]夏培艳, 沈新强.滩涂贝类养殖环境研究现状与展望[J].海洋科学进展, 2011 (4) :546-553.

环境污染物与畜禽养殖 篇5

验收申请

漕河镇农村畜禽养殖环境污染治理项目按照“突出重点、注重实效、公开透明、专款专用、强化监督”的原则,在各部门多方支持下,已基本完成,并收到了良好的环境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一、主要工作内容:漕河镇是奶牛养殖大镇,奶牛存栏13000头,每年产生大量牛粪便,由于处理不当,对周边环境影响非常重要。

该项目主要是对漕河镇辖区南庞村、空城村、南留村、马庄村、平家营村、勉家营村6个村畜禽养殖产生的有机废物(主要是奶牛的粪便)进行无害化技术处理。其中由南庞村王继强、师平军合建一个1500立方的大型沼气池。由勉家营赵立鹏承建一个300立方的中型沼气池。由李克学、李艳坤、高生、李雷承建高效双孢菇棚。

二、资金使用情况

该项目总计投资2201万元,其中专项资金510万元,专项资金按照各承建方实际建设情况,决定拨付资金数额。其中,南庞村1500立方大型沼气池共计投资880万元,拨付项目资金144万元;勉家营300立方沼气池共计投资196万元,拨付项目资金63万元;空城村李克学双孢菇棚30000平方米共计投资610万元,拨付项目资金127.0684万元;空城村村李艳坤承建双孢菇棚30000平方米共计投资280万元,拨付项目资金110.9316万元;南留村高生承建双孢菇棚10000平方米共计投资145万元,拨付项目资金45万元。由李雷承建双孢菇日光温室反季节试验棚3000平米,共计投资90万元,拨付项目资金20万元。

三、项目建设成果:承建双孢菇日光温室反季节试验棚

(一)、南庞村1500立方沼气池和勉家营村300立方沼气池建成后每年能处理牛粪5000吨左右,除供1500个新民居户和普通用户用气外,剩余还可发电、烧锅炉、牛场等使用。每年可节约煤4000吨以上,节电60000度以上。沼气池所产生的大量沼渣、沼液用于本镇无公害蔬菜基地生产。

(二)、空城村、南留村、北庞村共承建双孢菇棚73000立方米,其中北庞村兴农蔬菜专业合作社又建无公害蔬菜基地300亩。双孢菇栽培采用水空调技术实现一年两个周期生产,比原来利用率提高1倍。每年处理牛粪5000吨以上,年产值达到800万元以上。栽培双孢菇所产生的下脚料可加工成花肥销往北京、天津等大城市。该项目带动周边农户70户,并能有效利用农村闲散劳动力,且发展趋势很好。

综上所述,该项目已成为漕河镇农业生态循环经济典型模式。能有效的解决养殖场造成的环境污染问题,收到了良好的环境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并经媒体多次报告,受到各级领导关注与好评。目前该项目各项工程均已完工,并投入使用。特申请上级部门验收。

环境污染物与畜禽养殖 篇6

关键词:畜禽养殖 污染 治理 现状 应对

当前,吉林省畜禽业得以飞速发展,而由此产生的畜牧废弃物任意排放问题也非常严重,对大、中城市的区域环境污染及农村生态环境产生威胁,已经成为与工业污染、生活污染并列的第三大污染源。由于畜牧业环境污染的日益严重,对其可持续发展产生直接影响,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人民生活水平的提升,甚至威胁人类健康,成为社会发展中必须关注的话题。

1、畜禽养殖污染现状

1.1 畜禽养殖对水质产生的污染

据相关调查来看,在吉林省的畜禽粪便中含有有机物、氮磷等污染物,一般通过如下渠道进入环境中并产生污染问题:①在清理粪便过程中,随着冲洗水而流失;②极少数的畜禽场就建设在河边,粪便直接排放到河水中;③在畜禽粪便的堆放或贮存过程中,由于室外雨水冲刷而导致淋失。

由于管理手段不到位,大量堆放的畜禽废弃物受到雨水冲刷之后就直接渗透到地下水中,或者随着迁移过程进入到下游水源,进入农户的农田、鱼塘等,污染水质。另外,在畜禽业养殖场中,污水中的污染物质非常中,其污水生化指标超高。例如,猪粪尿混合排出物中的COD质量浓度最高达到了80g/L;BOD的质量浓度达到了18-30g/L;NH4+-N质量浓度达到了3.0-4.5g/L。当前,畜禽养殖业引发的污染问题已成为吉林省农村面源污染的重要原因之一。

1.2 畜禽养殖对空气产生的污染

由于采取规模化养殖方法,产生了大量的粪便、污水等,且一年四季处于均衡排放状态,与农作物的需肥季节不匹配;在畜禽养殖业中,废弃物中的水分、氮的含量相对较高,再加上加工处理手段不到位,难以及时运输或妥善储藏,再加上天气原因可能引发恶臭;在猪、牛等粪便中,含有大量的有毒有害物质,如甲烷、硫化物。当恶臭的气味进入到大气环境中,就会对当地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产生直接影响。

1.3 畜禽养殖产生的病菌传播

在畜禽的粪便中,含有大量的病原微生物、寄生虫卵、蚊蝇等,增加了环境中的病原体种类,可能发生人畜共患的传染病,甚至引发疫情,带来灾难性的危害。尤其北方的气候干旱,大风天气相对较多,更易于病菌的传播。

2、畜禽养殖污染的治理措施

结合当前吉林省畜禽养殖的实际情况,针对各种污染的类型、原因及治理现状等,应主要采取如下应对措施:

2.1 合理的选址和布局

在进行畜禽养殖选址过程中,应遵循合理布局原则,尽量选择远离工业矿区、人口密集区域。在场区内,应确保生产区与生活区保持一定距离,同时生活区处于主风向的上风口位置,粪便处理设施则应处于生产区主风向的下风口位置,同时注意在场区内多种植绿色植物,可较好地保障环境质量。

2.2 全面推广畜禽清洁养殖模式

结合畜禽处于的不同生理阶段,按照营养需求做好调控,科学、合理地进行饲养,在确保日粮氨基酸和满足基本能量的基础上,控制日粮蛋白质的水平,减少营养素的排除。加强管理措施,少使用抗生素类的添加剂,应该以低毒、无残留的兽药为主,严格按照药物的休药期规定实行。通过制定科学、合理的免疫计划,不得发生疫苗滥用行为,对畜禽粪便进行干湿分离处理,同时雨水与污水分流,畜牧的粪便堆积发酵,可就地消纳或者运往附近的林果园、鱼塘等,尽量控制污染。例如,在终端产物中可以实行有机肥料的加工,开办有机化肥加工厂,提高大量畜禽的使用效率。据相关调查分析,如果投资10万元左右创办工厂,每年处理的猪粪便可达到5000t,当猪粪经过干化、催化、除臭等一系列处理过程之后,就可以起到保氮、解磷等作用,具有极高的肥效,其成本低于其他肥料,具有一定应用价值和推广空间。

2.3 建设猪粪尿分离堆积发酵与沼气池

猪粪、猪尿作为一种非常有效且宝贵的农家肥,当前畜禽规模化养殖过程的粪便却没能得到充分利用,今后应加强重视。一方面,应采取猪粪和冲舍水相分离的方法,对猪粪进行堆积发酵处理。这样既可以起到杀病菌、杀病毒的作用,也可以瀝出含有的水分,缩小体积、便于运输;另一方面,采用沼气池也是处理畜禽粪便的有效方法之一,尤其适用于小规模化的养殖业。以每年出栏500头生猪的养殖户为例,可以建设25-30m3左右的沼气池,每立方米造价约500元,则投入约2-3万左右即可以处理年出栏500头生猪的粪便,而由此产生的沼气还可以作为发电、照明或者原料,具有清洁、无污染的优势。

2.4 全面推广微生态养殖技术

通过采用秸秆、锯木等作为原材料,添加了微生态制剂,形成发酵床,在发酵床中进行畜禽养殖,如鸡、猪等,其中形成的微生态有益菌可以降解粪便,这样畜禽舍内就免去了清理粪便的麻烦,也无需用水冲洗,不存在废水污染问题,再加上没有粪尿、污水的排放,不会产生异味。另外,奠定在益生菌环境中的良性微生态环境,可有效抑制病原菌的生长和繁殖,减少疾病的发生;实现了粪便零排放目标,营造清洁的良好环境

在当前低碳经济发展的大背景下,人们的环境保护意识越来越强烈,而低碳畜牧养殖也成为今后发展的必然趋势。结合当前国内畜禽养殖的污染现状,只有实现畜禽粪便处理技术,促进畜禽粪便的能源化、肥料化发展,全面转变为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畜禽养殖方式,增强养殖的健康性、环保性,才能从根本解决环境污染问题。

参考文献:

[1]张希胜.规模化畜禽养殖污染的综合治理[J].农技服务,2011(11)

[2]李无双,潘淑君.畜禽养殖有机废弃物的污染与治理现状[J].农业环境与发展,2012(5)

畜禽生产的环境污染与营养调控 篇7

一、畜禽生产的环境污染及危害

1. 氮和磷

畜禽粪便中含有大量氮和磷的化合物, 尤其是在饲料的氨基酸不平衡、可利用养分低的情况下, 氮和磷的含量更高。比如, 肉仔鸡粪便中含食入氮的50%、食入磷的55%;生长猪排出食入氮、磷的80%~85%。不仅造成营养物质的浪费, 降低了饲养者的生产效益, 而且也给环境造成很大危害。据测算, 一个万头猪场, 每年至少向猪场周围排污3万吨, 其中含107吨的氮和31吨的磷, 这些氮和磷进入土壤后, 转化为硝酸盐和磷酸盐, 含量过高使土地失去生产价值, 造成地表水和地下水的污染, 使水中硝态氮、硬度和细菌总数超标。水体被污染后, 蚊蝇及其他昆虫大量孳生, 藻类和其他水生植物大量繁殖, 使水中溶解氧减少, 鱼虾等水生动物因缺氧而死亡。

2. 恶臭

畜牧业生产中的恶臭主要来自粪便、饲料发酵和家畜呼吸等, 臭气的主要化合物有二氧化碳、氨、硫化氢、甲烷、吲哚、粪臭素以及脂肪族的醛类、硫醇、胺类等。牛羊等反刍动物不仅产生大量粪便, 而且还产生大量的甲烷等气体污染大气。臭气中的氨气、硫化氢和甲烷等, 浓度低时可降低畜禽的生产性能, 浓度高时可使幼畜中毒身亡, 使养殖工作人员健康受损, 易患呼吸道疾病。如果粪便排出后不能及时处理, 会使臭味增加, 危害人畜的健康。

3. 矿物元素

一味追求畜禽生长速度, 在饲料中过量添加微量矿物元素, 如铜、锌以及其他重金属元素砷、铬、镉、铅等, 是目前我国畜禽养殖业中普遍存在而又急需解决的问题。过量的矿物元素经畜体排泄后, 污染表土层和地下水, 从而对周围环境产生不利影响, 不仅有碍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 最终还可能威胁到人类的自身安全。

二、减少环境污染的营养调控措施

要从根本上减少畜牧生产对环境的污染, 除了制定和完善有关法规外, 饲料技术的进步是解决安全问题的核心。特定畜禽在不同生理阶段、环境、日粮配制类型等条件下, 精确估测营养需要量和对养分的消化利用率, 在准确了解饲料原料组成与生物学特性基础上, 通过日粮营养调控, 可以降低畜禽排泄物中的氮、磷、铜、锌、砷的含量, 减轻畜牧业对生态环境造成的压力。

1. 降低氮的排放

按照理想蛋白氨基酸模式, 以可消化氨基酸为基础, 添加合成氨基酸, 配制成符合畜禽营养需要的平衡日粮, 可以在不影响畜禽生产性能的情况下, 提高饲料利用率, 使日粮中粗蛋白质水平降低2%~3%, 氮排出量减少20%~50%。仔鸡饲喂氨基酸平衡日粮, 蛋白质水平可降低2%~5%。研究表明, 90公斤体重的猪, 饲喂低蛋白水平日粮并添加合成氨基酸, 使氮的排出量减少22%或41%。补充赖氨酸使仔猪日粮粗蛋白减少2%, 粪尿中氮减少25%。给猪饲喂蛋白质水平低4%并添加了合成氨基酸、苏氨酸、色氨酸和蛋氨酸的玉米—豆粕型日粮, 氮的排出量减少了30%~40%。将仔猪、生长猪、肥育猪日粮蛋白质水平分别由19%、16%和14%降至15%、12%和11%, 如果不补充合成氨基酸, 试验猪生产性能下降, 但如果向日粮中补充则试验猪的生产性能未受影响;日粮粗蛋白质每降低1个百分点, 总氮 (粪氮和尿氮) 排出量降低约8%, 排尿量减少11%。这不仅可节省蛋白质资源, 而且也是从根本上降低畜禽粪便氮污染的措施。

日粮中添加酶制剂也可以提高饲料营养物质的利用率, 降低氮的排出量。研究报道育成猪饲粮中添加0.2%β—葡聚糖酶, 可改善猪生长, 提高饲料转化率1 3%和氮利用率12%。对肉鸡的研究也表明, 日粮中添加植酸酶, 可将日粮粗蛋白质水平降低1个百分点, 使氮的排泄量减少10%, 而不会对生产性能、胴体品质和氨基酸利用率产生影响。

2. 降低磷的排放

畜禽常用植物性饲料中磷有60%~80%是以植酸磷形式存在的, 由于单胃动物 (如猪禽) 消化道中缺乏植酸酶, 不能利用这些有机磷而将其排出体外, 提高饲料中磷的利用率是减少畜牧业生产磷排放量的最有效方法。日粮中添加植酸酶, 可以提高家禽和猪饲料中植酸磷的利用率, 从而降低日粮中无机磷的添加量, 可使磷的排泄量减少20%~50%。专家通过肉用仔鸡的试验证明, 日粮中添加植酸酶可使磷的利用率显著提高, 特别是低磷饲料中能提高60%, 磷的排泄量减少近40%。在生长猪的玉米—豆粕日粮中, 添加植酸酶进行试验, 豆粕中磷的生物学效价从25%提高到57%, 玉米—豆粕中从15%提高到43%, 这一水平的植酸酶大约可将1/3的不可利用磷转变为可利用形式。据专家测定, 植酸酶对几种植物饲料中磷消化率的影响, 其中大麦、豆粕中磷的消化率分别为45%和31%, 添加植酸酶后分别提高到66%和73%;小麦磷消化率变动在61%和71%之间。荷兰、丹麦等欧洲国家以及美国的部分洲已经立法, 规定在饲料中必须使用植酸酶。

3. 降低铜、锌和砷的排放

可以通过改变微量元素添加形式, 在不影响或提高生产性能基础上, 降低微量元素在饲料中的添加量, 减轻环境污染。近年来推出的氨基酸微量元素添加剂, 在消化道内可以溶解, 而且由于它是电中性的, 可以防止金属元素被吸附在有碍元素吸收的不溶胶体上, 因此是一种理想的微量元素添加形式。

研究表明, 较低剂量的赖氨酸铜 (100毫克/公斤) 和蛋氨酸锌 (250毫克/公斤) 可以起到相当或高于高剂量硫酸铜 (250毫克/公斤) 和氧化锌 (2000~3000毫克/公斤) 的促生长作用。据报道, 用氨基酸螯合铁替代硫酸亚铁、蛋氨酸锌代替硫酸锌、氨基酸锰代替硫酸锰和蛋氨酸硒代替亚硒酸钠去喂畜禽, 生物效价分别提高25%~85%、115%~150%、165%~180%和45%~90%, 从而大大减少矿物元素的用量。不过以往对微量元素螯合物的研究, 重点都集中在对畜禽生产性能以及螯合物本身的生物利用率方面, 今后应对螯合物添加剂在畜禽中使用对动物和环境所造成的影响加以系统研究。

4. 控制臭气排放

环境污染物与畜禽养殖 篇8

1 养殖场环境污染的主要来源

养殖场给环境造成的污染主要有粪尿污染、养殖场的废弃物污染和产品中有毒有害物质的残留。养殖场的废弃物是造成养殖场环境污染的主要污染源, 主要包括:家畜尸体、垫料, 养殖场的污水, 畜产品加工的污水及废弃物, 屠宰场废弃的兽毛、蹄角、血液下水, 养殖场排出的有害气体与恶臭气味, 饲料加工厂的粉尘, 畜舍内排出的灰尘, 孵化厂的废弃物 (死胚、蛋壳) 等。

2 当前养殖场污染存在的问题和原因

2.1 养殖场存在的问题

在京郊养殖业生产中, 由于重视经济效益、社会效益, 忽视环境效益、生态效益, 已经出现了一些值得注意的问题。

(1) 多数养殖场都不太重视对生产污水的科学管理, 没有贮存设施, 任其流淌, 严重污染了周围环境。近几年由国外引进的猪场整套设备, 为节省外汇, 节约的居然是粪便污水处理设施等部分。所有这些做法的后果, 不仅会严重污染环境, 而且也会影响养殖场的持续发展。

(2) 一些养殖场片面追求大型化或建场过于集中, 增加了粪尿及污水处理与利用的难度。有的地区在不到10 km2的土地上相继建起5个万头猪场, 粪便处理成为很大的难题。在北京的整个郊区, 家畜粪便远远超过了工业废渣排放量与全市居民生活废弃物排放量。

(3) 有的养殖场片面提倡“鸡粪喂猪, 猪粪喂鱼”, 并誉之谓“良性循环”, 这种方法如果处理不好, 可能会带来更严重的后果。南方不少地区在水塘中施猪粪, 种水生植物作饲料喂猪, 就引起了蛔虫、姜片虫的交叉感染。

(4) 适应商品生产发展而兴起的畜产品加工厂, 在选址、建厂、原料收购、处理以及生产过程中也存在许多影响环境的问题。如许多屠宰场的生产污水、养殖场的粪尿不经处理就任意排放。屠宰场、毛皮加工厂等原料购自各个地区, 难免带有病原微生物, 既易导致水、空气和土壤的污染, 也易引发人畜共患传染病。

(5) 养殖业的污染在北京郊区还有其特殊性。由于北京郊区大量的养殖场采用水冲式清理, 使畜禽粪直接进入水中, 固液混合, 难以分离, 无法成为有机肥原料, 并且使水处理成了养殖污染处理中投资最大的项目。据一位专家介绍, 曾有官员到国外猪场考察, 觉得那里的水冲式好, 劳动强度低, 所以在国内推广, 但弊端很快显露出来, 北京市是缺水城市, 水源有限, 于是水冲变成了水泡, 结果对水和空气造成更严重的污染, 而且增加了处理难度。国外采用水冲是因为有配套用地, 可以进行长时间密闭发酵, 然后就近还田。日本实施的也是水冲式, 虽然同样缺水, 但在回收前期的干湿分离做得很好, 到水冲阶段时, 已没有固体成分, 污染程度接近生活用水, 因而处理起来也比较简单便宜。

2.2 养殖场环境污染的原因

京郊养殖业污染产生的原因, 除了养殖场布局不合理之外, 主要还有以下几点。

(1) 环保意识薄弱。有关部门和养殖业主对畜禽养殖业污染问题的严重性和防治工作的紧迫性认识不足, 尚未引起高度重视。重养殖轻治理、重经济发展轻环境保护的思想仍然存在, 没有做到养殖业污染治理和安全高产的综合发展。

(2) 没有严格执行国家的环保标准。虽然国家制定了GB 18596-2001《畜禽养殖业污染物排放标准》, 但有些地区未按要求组织开展规模化畜禽养殖场, 规模化养殖业污染治理工作进展缓慢。

(3) 资金投入不到位。规模化畜禽养殖场污染防治是一项工作难度大、资金投入多的工程, 业主在治理资金投入上有一定困难, 制约了养殖业污染防治工作的开展。

(4) 治理措施不到位。调查发现, 大部分养殖场畜禽粪便干、湿分离程度低, 虽配套建设了沼气池, 但畜禽粪便经沼气池处理后, 沼液、沼渣的污染物浓度仍然严重超过排放标准。部分业主认为, 通过沼气处理就能达标排放, 除个别养猪场沼液、沼渣进入氧化塘或回田外, 大部分是直接外排, 污染防治措施还不完善, 治理程度很低。

3 养殖场环境污染的防治措施

3.1 广泛宣传, 提高思想认识, 树立环保观念

要广泛宣传畜禽养殖业污染问题的严重性, 增强有关部门对畜禽养殖业污染防治工作的紧迫感、责任感, 把治理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抓紧现状调查, 制定工作计划, 切实把规模化畜禽养殖污染防治工作落到实处。要尽快提高认识、转变思想, 制定规模化畜禽养殖业污染防治实施方案, 下达规模化畜禽养殖场限期治理计划, 严格按照标准执行。要动员规模化养殖场针对各自实际, 积极、主动寻找和制定切实可行的污染防治措施。

3.2 加强组织领导, 落实工作责任

规模化畜禽养殖污染防治工作点多面广, 时间紧、任务重, 治理难度大, 是一项综合性的工作, 急需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 建立有效的工作机制。因此, 应尽快成立规模化畜禽养殖污染综合防治工作管理部门, 为开展养殖业污染综合防治工作提供强有力的组织领导。负责牵头协调和治理方案的组织实施, 落实治理进度, 指导养殖场的综合整治工作, 统一监管, 协助提供达标治理的技术支持和污染监测, 指导各地区要认真地对辖区内规模化畜禽养殖场进行详细的调查摸底, 根据实际情况制定限期治理计划, 落实工作措施, 进行治理检查。

3.3 拓宽筹资渠道, 加大治理投入

针对治理资金困难的问题, 建议成立“规模化畜禽养殖污染治理专项基金”, 集中使用各级、各有关部门的补助资金, 对规模化畜禽养殖污染治理重点项目和环保设施示范工程给予重点扶持。可以考虑从以下几方面拓宽筹资渠道:一是按照“谁污染、谁治理”的原则, 以养殖场自筹为主;二是向有关部门争取扶持资金;三是对大、中型规模化畜禽养殖的污染治理, 可以申请政府的资金补贴;四是农业、畜牧业主管部门给予必要的资金扶持, 环保部门从业主缴纳的排污费中给予适当补助;五是争取金融部门在治理资金贷款上给予倾斜。通过多渠道筹资和资金的有效使用, 加快畜禽养殖业污染防治工作进程。

3.4 坚持综合利用, 应用生态技术, 实现有效治理

目前北京郊区养殖场污染主要采取沼气池厌氧、回收沼气的初步治理办法, 仅是减轻污染, 并不能真正解决污染环境问题。这种处理方法存在两个问题:一是规模大的养殖场沼气用不完, 对外排放既不安全又浪费资源;二是沼渣、沼液产生量大, 回田利用不彻底, 而且大部分仍然超标排放。只有走综合利用的路子, 通过综合规划和设计配套, 使粪便资源化, 尽量实现零排放, 才能解决污染治理设施投资大、运行费用高的难题, 这是规模化畜禽养殖业污染有效治理的关键所在。

(1) 应用生态工程技术, 发展生态畜牧业。将养殖场污染综合防治与生态建设、无公害食品基地建设、绿色食品基地建设和有机食品基地建设紧密结合, 积极引导农村发展农牧、鱼牧、果牧相结合的牧—沼—果、牧—沼—鱼、牧—沼—菜等种养模式, 实现对有机营养物质进行多层次的利用, 达到减少对环境污染的目的。引导农业生产者科学利用有机肥料和农村可再生能源技术, 组织有关专家, 对郊区运行良好的大、中型沼气设施以及畜禽污染综合治理模式进行归纳、总结、改进, 形成规范化、标准化、系列化的图纸、工艺、模式、管理技术规程等, 为全市养殖业提供一些适度规模、科学饲养、综合治理相结合的发展模式。

(2) 养殖场粪便进行干、湿分离, 实现零排放。要在规模化畜禽养殖场推广粪便干、湿分离, 尽可能把干粪回收生产有机肥, 少量粪便随废水进入沼气池厌氧发酵后, 产生沼气回收利用, 沼液 (渣) 进行生化处理或进入氧化塘、调节池后最终返回农田、菜地、果山综合利用, 使畜禽粪便和污水最终上山、下田、入塘, 变废为宝, 实现零排放。

(3) 利用人工湿地, 实现养殖场污水的治理。常规的污水处理方法是沉淀、过滤和消毒。但在大中型集约化畜牧场, 污水排放量大, 经过沉淀、酸化水解等一级处理后, 排出的水中化学需氧量 (COD) 和悬浮物 (SS) 含量仍然较高, 尚需进行二级处理方可达到排放标准。人工湿地的应用将有效地解决这一问题。人工湿地由碎石构成碎石床, 在碎石床上栽种耐有机物污水的高等植物, 植物本身能够吸收人工湿地碎石床上的营养物质, 这在一定程度上使污水得以净化。同时, 当污水渗流石床后, 在一定时间内碎石床会生长出生物膜, 在近根区有氧情况下, 生物膜上的大量微生物把有机物氧化分解成CO2和H2O, 通过氨化、硝化作用把含氮有机物转化为含氮无机物。在缺氧区, 通过反硝化作用脱氮。所以人工湿地碎石床既是植物的土壤, 又是一种高效化的生物滤床, 是一种理想的全方位生态净化方法。

(4) 利用环保饲料, 降低粪便中的氮污染。提高畜禽的饲料利用率, 尤其应是提高饲料中氮的利用率, 降低畜禽粪便中氮污染, 是消除畜牧环境污染的“治本”之举。为了达到这一目的, 除了采用培育优良品种、科学饲养、科学配料、应用高效促生长添加剂, 应用高新技术改变饲料品质及物理形态 (如用生物制剂处理、饲料颗粒化、饲料膨化或热喷技术) 等手段外, 还可应用生态营养原理, 开发环保饲料, 这样才能收到良好效果。如在饲料中添加β-葡聚糖酶的混合制剂, 可以使能量的利用率提高13%, 使蛋白质的吸收率提高21%, 并能使猪粪的排出量减少20%以上。

(5) 利用除臭剂, 减少养殖场空气污染。为了减轻畜禽排泄物及其气味的污染, 从预防的角度出发, 可在饲料中或畜舍垫料中添加各类除臭剂。如应用丝兰属植物提取物、天然沸石为主的偏硅酸盐矿石、松叶精制剂、明矾和硫酸亚铁等, 来吸咐、抑制、分解、转化排泄物中的有毒有害成分, 将氨变成硝酸盐, 将硫化氢变成硫酸, 从而减轻或消除污染。EM制剂是一种由复合微生物培养而成的有效微生物群, 不仅能增重、防病、改善畜产品品质, 而且具有除臭效果。在猪、鸡饲料中加入EM制剂, 舍内的氨气浓度下降, 臭味降低。据北京市环境监测中心对EM制剂除臭效果进行测试的结果, 在猪饲料中使用了EM制剂1个月后, 恶臭浓度下降97%。

3.5 坚持防治并重, 实现可持续发展

在抓紧对现有规模化畜禽养殖场进行污染治理的同时, 要坚持防治并举, 以防为主, 坚决杜绝新污染源的产生。对新、改、扩建规模化养殖项目, 农业、畜牧、环保部门要认真贯彻《环境保护法》、《水污染防治法》、《大气污染防治法》, 《农业生态环境保护条例》、《畜禽养殖污染防治管理办法》、《环境影响评价法》的有关规定, 在项目立项、选址、环境影响评价等方面严格把关, 引导鼓励企业走综合利用的路子, 促进畜禽养殖污染的资源化、无害化, 实现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对新、改、扩建规模化养殖项目, 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重视:一是要严格按照畜禽养殖禁养区、禁建区划定方案, 坚决禁止在禁养区、禁建区内兴建畜禽养殖场。二是在禁建区外兴建畜禽养殖场, 选址上应考虑与蔬菜基地、果品基地等农业生产基地相结合, 配套相应的消纳土地, 为畜禽粪便或沼液、沼渣的综合利用打好基础。三是新建的养殖场应有足够的场所, 以满足建设配套的环保设施所需的用地。

4 小结

环境污染物与畜禽养殖 篇9

1 奶牛养殖场粪污对环境的危害

奶牛作为畜禽规模养殖业的污染大户, 它的粪便日产生量明显高于其他畜禽。据报道, 一头成年母牛全年的粪尿产生量大约有13 t, 其中粪9.5 t, 尿3.5 t。奶牛的粪便产生量是生猪的4 倍, 肉羊的13 倍, 蛋鸡的117 倍, 肉鸡的219 倍[1]。

1.1 空气污染

养殖场粪污对环境最主要的危害就是空气污染。奶牛粪便中含有许多未消化的蛋白质及氨基酸, 如未能对其进行及时有效地处理, 粪便经体外微生物分解, 就会产生甲基硫醇、二甲二硫醚、甲硫醚及低级脂肪酸等恶臭气体, 致使臭味成倍增加造成空气污染[2]。这种污染不仅对牛场工作人员及周围居民的身体健康产生不利影响, 同时也极大影响奶牛自身的健康, 奶牛呼吸系统疾病极易发生, 并最终导致产奶性能下降。

牛、羊等反刍动物还要大量排放甲烷、二氧化碳等温室效应气体。随着养殖业规模化、集约化程度的提高, 奶牛养殖业对全球温室气体排放量及全球变暖也产生很大影响。目前, 畜牧业每年的氨气排放量要占到全球氨气排放总量的一半以上。其中在欧美地区, 由于畜牧业生产的高度集约化、规模化, 其氨气的排放量甚至达到了70%。

1.2 水质污染

由于奶牛体内植酸酶的缺乏以及对蛋白质利用率相对较低, 造成了奶牛粪污中磷和氮两种元素的含量过高。随地表水径流、下渗的奶牛粪污, 造成水体 (见表1) 及地下水的污染, 导致水体富营养化, 引起鱼池泛塘及内海红潮、赤潮等现象的发生。

此外, 奶牛粪污中还可能含有残留的消毒药液及重金属元素, 进入水体可致鱼、虾死亡或在其体内沉积, 人食用后会严重威胁人类健康[3]。

1.3 土地污染

奶牛粪污主要通过还田及灌溉的形式对土壤形成污染。一是奶牛粪便中富含钠盐和钾盐, 直接还田会导致土壤透气、透水性下降, 严重影响土壤品质;二是用富含氮磷的养殖污水直接灌溉农田会导致农作物出现稻穗倒伏、不熟或晚熟等现象。

1.4 传播疾病

奶牛粪便中有大量可寄生感染的病原微生物和寄生虫卵, 诸如大肠杆菌、沙门氏菌、肠球菌以及蛔虫卵和毛首线虫卵等。如果对奶牛粪便处理不当, 不仅会造成蚊蝇滋生, 同时也会导致病原菌和寄生虫大量繁殖, 加大人畜共患病的发生频率, 严重危害人畜健康。据相关文章报道, 有高达90 余种人畜共患病是通过动物传染给人类, 其中通过牛传播的传染病就占到30%左右, 而这些人畜共患病的主要病源载体是家畜粪便及排泄物。

2 奶牛养殖场环境污染综合治理措施

2.1 养殖场设计规划要科学合理

养殖场的场址选择、养殖场布局、疫病防治、粪污处理等设计工作, 都应遵循因地制宜、结合实际的原则进行科学规划。应选择在远离居民区、水源、公路并通风良好的地方建场;场区规划要科学合理, 生活区要位于生产区的上风向, 并建立消毒隔离通道;根据自身养殖规模制定出合理而完备的粪污处理方案, 从源头抓好养殖场粪污污染防治工作。

2.2推广应用奶牛环保新型饲料

科学应用营养学原理, 合理配置新型饲料, 利用营养调控的手段消除和减少污染。通过在奶牛日粮中添加氨基酸, 建立“理想蛋白质模式”的手段, 实现降低日粮蛋白含量, 提高饲料中氮的利用效率, 降低粪氮排放量的目标;在日粮中加入非淀粉多糖降解酶及微生态制剂, 可有效降低粪中致病菌含量及氨、硫化氢等有害气体的排放量, 从而改善养殖场周围空气环境, 降低空气污染;在日粮中合理添加植酸酶可减少粪磷排出, 达到改善生态环境的目的[4]。

2.3 引入生态循环利用技术

蚯蚓可以有效利用奶牛粪便中的营养成分 (见表2) , 利用这一特点开发蚯蚓养殖产业, 作为药物原料进行出售, 增加养殖企业收入;奶牛粪便经蚯蚓消解处理后, 含水率显著降低, 无明显恶臭味, 且含有大量植物生长必需的氮、磷、钾及微量元素, 可作为优良的有机肥产品;奶牛尿液经除臭发酵后可制成高级液态肥。整套处理体系利用物质循环原理, 采用系统工程方法, 达到了牛粪良好循环利用的目的, 基本实现零排放的目标。

2.4 完善相关政策及补贴方式

政府主管部门要借鉴欧美国家的防治经验及相关法制政策, 并结合当地实际, 明确防治目标及重点, 促进畜禽养殖污染防治政策精细化、具体化。严格执行国家颁布的相关法律法规, 制定科学合理的养殖业发展规划, 严格控制区域内养殖业的饲养密度, 科学控制其发展速度, 加强污染防治管理工作。对奶牛养殖场实行粪污处理能力申报审批及现场核查制度, 并对养殖场粪便贮存设施的贮存能力进行严格定义, 形成量化指标[5]。此外, 政府也要建立奖励、激励制度, 积极调动奶牛养殖场自身的积极性, 打破常规思路, 大胆尝试和开拓全新的粪污处理模式, 并从中选取典型, 进行示范推广。

3 结语

(1) 奶牛养殖场造成的环境污染问题日趋凸显, 严重威胁人类健康及生存环境。政府在发展奶牛养殖业的同时, 也要充分认识到粪污防治工作的必要性和重要性。畜牧业管理部门要在积极开展奶牛养殖业污染防治工作的前提下, 实现奶业的可持续发展。

(2) 要加快养殖业污水处理新设备、新工艺的研发进程, 减少规模养殖场在治理污染上的资金压力, 力求取得环境保护和奶牛养殖业两翼齐飞的双赢局面。

摘要:随着规模化奶牛养殖业的快速发展, 粪污污染问题日益凸显。通过奶牛的粪污污染物对周围环境的影响进行了分析研究, 从养殖场的规划布局、采用环保饲料、循环技术的引入及加强立法管理四个方面入手, 详尽阐述了预防控制措施。

关键词:奶牛养殖场,环境污染,防治措施

参考文献

[1]晏邦富.浅谈规模奶牛养殖场的污染与治理[J].中国奶牛, 2007 (9) :43-44.

[2]孔源, 韩鲁佳.我国畜牧业粪便废弃物的污染及其治理对策的探讨[J].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2002, 7 (6) :92-96.

[3]付春丽, 高腾云.减少奶牛磷排放的营养调控措施[J].浙江农业科学, 2012 (1) :113-116.

[4]刘华荣.降低畜禽粪便污染的营养调控措施[J].中国禽业导刊, 2007, 24 (3) :9-10.

畜禽养殖环境污染防治措施 篇10

畜牧业发展现状:肉类人均占有量超过世界平均水平, 禽蛋人均占有量达到发达国家水平, 规模化程度不断提高 (2012年, 年出栏千头生猪的产能占比27.3%;存栏万只以上蛋鸡占比31.9%;肉鸡出栏10万只以上占比27.9%;奶牛存栏200头以上占比32.3%。) 产值2.7万亿元, 占农业总产值30.4%。

畜禽粪便等废弃物资源浪费导致的污染是畜禽养殖环境问题的主要来源。2012年, 我国规模化畜禽养殖需氧量和氨氮排放量为1099万吨和63万吨, 占当年全国总排放量的45%和25%, 占农业源排污总量的95%和78%。畜禽养殖环境问题不仅影响畜禽的健康, 也不时导致邻里纠纷, 影响产业自身发展。

畜禽养殖产业快速增长, 市场导向为主, 缺乏科学规划和引导, 增长方式粗放, 布局不平衡, 种养脱节是导致畜禽养殖环境问题的原因。

发展中的问题只有通过发展来解决。按照生态文明的理念, 科学发展, 有序发展。

《畜禽规模养殖污染防治条例》的措施指出:产业发展规划的编制要考虑环境容量, 科学确定种类、数量和布局。制定畜禽养殖污染防治规划, 与产业规划衔接, 确定目标和任务。划定“禁养区”。对符合环保要求的标准化场和小区用地予以支持, 对环保设施建设予以资金扶持。对“自愿减排”设定奖励机制。

将促进畜禽粪便等废气物综合利用作为解决污染问题的根本途径。

将加强环保监管作为推动综合利用和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手段。

长期以来, 中国的环保侧重于工业和城市, 形成了比较完整的制度和监管体系, 农村和农业领域相对薄弱。资金和项目的投入偏重于工业和城市环保领域。畜禽养殖环境监管不到位。

《畜禽规模养殖污染防治条例》的措施:对环保基础设施配合提出要求, 污染防治设施+综合利用设施, 综合利用可委托。完善环评制度:减少收费项目取消报告表调整环评管理名录, 大型场和小区做报告书, 其他场和小区做登记表。“大型”的产能标准由环保部商农业部确定。明确环评内容的要求, 下一步将会制定畜禽项目环评导则。实行废弃物产生和处理利用情况向环保部门报备。目的在于为组织推动废弃物利用工作提供数据支撑, 与排污收费无关。

环境污染物与畜禽养殖 篇11

关键词:总量减排;环境统计;二氧化硫

中图分类号:X-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8136(2009)24-0160-02

国家“十一五”规划纲要明确提出节能减排这项约束性指标,地方政府把节能减排工作摆在了重要位置,相继成立了节能减排工作领导小组,建立了节能减排工作联席会议制度,确保完成上级政府下发的“十一五”主要污染物总量目标和减排任务,其中环保部门主要负责污染减排工作。根据国家发展改委《关于做好淘汰落后水泥生产能力有关工作的通知》和国家发改委令第40号《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05年本)》和第50号《水泥工业产业发展政策》,水泥立窑生产高能耗、高污染、高成本,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导向,而控制水泥行业二氧化硫排放是实现二氧化硫总量减排的关键,立窑水泥生产线被政策性关停。下面就关停水泥厂简述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核算与环境统计之间的联系。

1环境统计中二氧化硫污染物的计算方法

1.1用排放系数法计算水泥行业二氧化硫污染物

以华辉水泥有限公司2008年的数据为例,计算二氧化硫排放量,2008年环境统计报表中水泥产量为12.87万t。

(1)工业废气排放量(万标m3)

=水泥产量(t)×5 605÷10 000

=12.87×5 605÷10 000=72 136万标m3

(2)二氧化硫排放量(kg)=水泥产量(t)×2

=12.87×10 000×2=257 000 kg=257 t

1.2实际监测法计算水泥行业二氧化硫污染物

2008年第一季度华辉水泥有限公司监测报告2#立窑烟气排放量平均值为2 529 1m3/h,二氧化硫排放量平均值为7.46 kg/h,第二季度华辉水泥有限公司监测报告2#立窑烟气排放量平均值为21 485 Nm3/h,二氧化硫排放量平均值为6.27 kg/h,两季度2#立窑烟气排放量平均值为23 388 Nm3/h,二氧化硫排放量平均值为6.865 kg/h,华辉水泥有限公司2008年工作时间为3 900 h。

(1)工业废气排放量(万标m3)=23 388×3 900÷10 000=9 121。

(2)二氧化硫排放量(kg)=6.865×3 900=26 774 kg=27 t。

1.3产排污系数法计算水泥行业二氧化硫污染物

根据《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工业污染源产排污系数手册》第七分册3111水泥制造业产排污系数表续3,产品名称为水泥,原料名称为钙、硅铝铁质原料,工艺名称为立窑,规模等级为≥10万t ——水泥/年,末端治理技术名称为直排,全硫含量少于1的情况下,窑炉的工业废气量的排污系数为2 644 m3/t ——熟料,二氧化硫的排污系数为0.234 kg/t ——熟料,华辉水泥有限公司2008年环境统计水泥产量为12.87万t。

(1)工业废气排放量(m3)=12.87×10 000×2644=34 028万m3

(2)二氧化硫排放量(kg)=12.87×10 000×0.234=34 028=30 116 kg=30 t。

对比以上三种计算方法,华辉水泥有限公司同一年的二氧化硫排放量存在较大的差别,实际监测法和产排污系数两种方法计算出的二氧化硫结果较接近,用排放系数法计算出的结果相差较大。按照国家环境保护总局规划与财务司2001年9月编写的《环境统计报表填报指南》的要求,以上三种方法都属于“三废”排放统计计算的基本方法,作为基层统计人员结合实际情况灵活选用,但应遵循使用经环保局监测站认定的监测数据计算得出的排污数据,须再与使用排放系数法计算得出的排污数据对照验证,如与排放系数法计算结果偏大,应以排放系数法计算结果为依据进行调整,尤其是二氧化硫排放量的计算一定要以排放系数法计算结果验证。

2总量减排中二氧化硫新增削减量的核算

作为一间结构减排的企业,其主要污染物排放量核算由基础性准备工作、数据核查验证工作、总量审核工作三部份组成。也就是说,我们基层环保部门在完成了该企业的取缔关停文件、供电部门下发的停电通知或出具的断电证明,关停照片等相关验证文件及用于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排核算的基础性工作后,环保部各督查中心根据上报的资料,抽查验证该企业关停和二氧化硫新增削减量计算结果的真实性与准确性,并将经审核认定后的核算结果及其主要参数的取值依据等上报国家环保部。根据国家环保部制定的《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核算细则》中二氧化硫总量减排量的核算中规定结构调整新增二氧化硫削减量的核算原则中有“纳入上年环境统计重点调查单位名录的企业,按环境统计排放量核算新增削减量,没有纳入上年环境统计重点调查单位名录的企业,按排污系数法核算新增削减量”。以本辖区的高要市华辉水泥有限公司为例,该企业2008年8月31日关闭,其2005年—2008年环境统计SO2排放量分别为512 t、327 t、377 t、257 t,4年的环境统计数据都是采用排放系数法进行统计。2007年水泥产量为18.86万t,2008年水泥产量为12.87万t,按照国家《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核算细则》中的公式(3-34)核算,2008年我市上报SO2减排量=(G上年-G当年)/G上年×E上年=(18.86-12.87)/18.86×377=120 t,国家环保部核查组核算减排量是以产排污系数计算,只认可减排39 t。

3主要污染物总量控制减排与环境统计的关系

各地“十一五”期间对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硫两种主要污染物实行排放总量控制计划管理,排放基数按2005年环境统计结果确定,并综合考虑各地环境质量状况、环境容量、经济发展水平和削减能力,也就是说,总量减排与环境统计是密切相关的,环境统计数据库是核算的基础,作为最基层的总量减排任务的制定是以环境统计为依据,国家环保部对于关停立窑水泥企业新增削减量按产量排污系数法及企业环境统计排放量进行折算。在2008年所属地区结构减排的立窑企业中,有60%的企业减排量的核算是重新以产排污系数来计算,40%的企业减排量的核算认可了环境统计的数据,核查组的核算说明中一部分因环统异常,用产排污系数计算,一部分经过资料核查,予以确认。鉴于国家政策,被关停的水泥企业既要承受巨大的经济损失,又须面对生存和债务偿还等方面的实际困难,政府方面要承受较大的税收损失,上级对没有完成淘汰落后产能任务的地区,实行项目“区域限批”,市政府和企业以环境保护为重,下大决心关停了落后的水泥企业。对于减排企业的排污量,按照国家《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统计办法》的要求,不同的核查组有不同的核查结果,但基层的减排任务的制定是以环境统计为依据的,但减排结果又以其他不同方法进行计算,地方关停了计划中的所有落后产能企业,最终还是无法完成减排任务。值得探讨的问题是,能否统一用一个标准,比如直接用关停水泥的生产能力来核算该企业的减排量,这样都是在同一平台上的。另外,最重要的是改进统计方法,完善统计制度,着力做好污染源排污数据的统一采集、统一核定、统一公布。

参考文献

1 国家环境保护总局规划与财务司2001年9月编写的《环境统计报表填报指南》

2 国家环保部制定的《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核算细则》

3 《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工业污染源产排污系数手册》第七分册

During the Period of “11th Five-Year Plan”,Total amount of Main Pollutant

Reduces and Arranges the Relation Counted with the Environment

Peng Lili

Abstract: Through compare with vertical kiln environment of an enterprise that area under one’s jurisdiction close down this result of calculation and total amount, sulfur dioxide of emission is it arrange sulfur dioxide new result that increment checks and calculates to reduce in counting, sketch the total amount and reduce and arrange the close relation counted with the environment.

畜禽养殖业对环境污染的影响 篇12

1 名山县畜禽养殖环境污染现状

据2007年统计, 全县存栏100头以上的规模养猪场711个, 存栏500只以上规模的养鸡场166个, 存栏500只以上规模的蛋鸭场562个, 存栏200只以上规模的养兔场206个, 存栏5头以上的奶牛场20个。按照相关资料推算, 2007年全县存栏生猪308995头, 排出粪便112.78万吨;存栏牛7472头, 排出粪便10.91万吨;存栏羊192754只, 排出粪便70.35万吨;存栏兔57.02万头, 排出粪便31.26万吨;存栏禽301万羽, 排出粪便21.97万吨。以上合计排出粪便247.27万吨。据名山县畜牧污染源普查办2008年上半年对全县20个乡镇畜禽养殖污染源的调查统计, 规模养猪场40个、养猪专业户 (50头以上) 1341户、蛋鸡养殖专业户70户、肉鸡养殖专业户10户、奶牛养殖专业户14户、肉牛养殖专业户5户, 在调查的养殖场、户中排出的畜禽粪便仅有少部分得到了利用, 其余都是直接排放, 对环境造成污染。

2 养殖业对环境污染的主要危害

畜禽粪尿是畜产废弃物中数量最多, 危害最严重的污染源。其中所含的污染物数量和种类特别多, 主要包括:粪尿本身、粪尿分解物及其自身的恶臭成分等。一是畜产废弃物中含有大量的病原微生物、寄生虫卵以及孳生的蚊蝇, 会使环境中病原种类增多, 病原菌和寄生虫大量繁殖, 造成人、畜传染病的蔓延, 尤其是人畜共患病, 导致疫情发生, 给人畜带来灾难性危害。二是粪尿在厌氧条件下分解产生大量硫化氢、氨、醇、甲烷等200多种有机恶臭物质, 通过大气、水体和土壤污染环境。产生恶臭, 刺激人畜呼吸道, 引起呼吸道疾病及导致畜禽生产力下降。三是畜禽粪尿、畜禽养殖场未经处理的污水中含有大量的污染物以及氮和磷的化合物, 尤其是在饲料中氨基酸不平衡、可利用养分低的情况下, 含量更高。据测算, 一个存栏量500头的猪场, 每年至少向猪场周围排污1500吨, 其中约含5.35吨氮和1.55吨磷, 这些氮和磷进入土壤后, 会转化为硝酸盐和磷酸盐, 含量过高会使土地失去生产价值, 造成地表水和地下水的污染, 使水中硝态氮和细菌总数超标, 污染饮水、土壤和农作物, 传播人畜共患病及畜禽传染病。

3 畜禽养殖业环境污染的原因

3.1 畜禽规模化养殖发展迅速

多年来, 我县传统的畜牧业, 是以家庭分散养殖为主, 畜禽产生的粪尿可通过周围农田进行自然消化, 形成了畜-肥-粮的生态平衡体系。随着现代畜牧业的发展, 畜禽饲养方式、经营方式的转变, 规模化的畜禽养殖场、户迅速发展, 养殖业成为一个独立产业, 成为农民增收的重要来源。同时, 畜禽产生的粪尿等排泄物数量明显增多, 如不及时处理, 随时都会对人类和畜禽环境造成严重污染。

3.2 畜禽废弃物得不到充分利用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 农民思想观念的改变, 养殖业逐渐由农村向城镇郊区转移, 造成严重的农牧脱节, 最终导致了养殖业与种植业的分离, 养殖者不种地, 畜禽粪便及废弃物没有土地及时消纳, 这一宝贵的农家肥料资源不能得到及时的利用。同时随着化学工业的迅速发展, 化肥产量越来越大, 价格越来越低, 包装、运输、贮存和使用都较方便, 因而农业生产逐渐由农家肥转向化学肥料, 导致大量畜禽粪便、废弃物被随意堆放、丢弃, 从而打破了多年来形成的畜-肥-粮的良好生态平衡体系, 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

3.3 兽药、饲料添加剂使用不当

随着规模化、集约化养殖业的发展, 为防病和促进畜禽生长的需要, 养殖者大量使用抗生素、激素、金属微量元素等, 药物残留对环境造成污染。

4 建议

4.1 建立生态型养殖场

遵循生态学和生态经济学的原理, 利用动物、植物、微生物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和现代技术, 实行无废物和无污染生产。名山属典型农业小县, 全县大力发展种植茶、果、桑等经济作物, 可通过推广茶牧结合、果牧结合、农牧结合等多种生态养殖模式, 将畜禽粪尿经过一系列的生物发酵处理, 利用沼气回收能源, 沼渣和沼液还田, 从而实现畜牧业内部的良性循环, 达到畜牧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

4.2 实施达标排放

对那些土地少、土地消纳量小, 又不具备沼气设施的规模养殖场、户, 实行“谁污染、谁治理”的原则, 畜禽粪尿、废弃物、养殖场污水等实行达标排放。相关部门要加大环境检测力度, 征收排污费。对限期治理不达标的、不治理污染的, 除征收排污费外, 政府应责令其转产或停产。对新建、改建、扩建的规模化养殖场、户, 必须严格实行准入制度, 对未通过环保评估的, 决不允许开工建设。

4.3 加强对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

病死动物及产品无害化处理既涉及到社会公共卫生, 也是新农村建设过程中不可回避的一个重要问题。加大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相关设备设施建设的投入, 规范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 是各级政府部门和畜牧兽医工作者应当认真研究解决的问题。

4.4 建立激励机制

建议政府建立规模养殖污染治理专项资金, 采取以奖代补的方法, 鼓励规模养殖户投资养殖污染治理, 对积极治理畜禽养殖污染的规模养殖场、户, 在养殖用地、信用贷款等方面给予优惠与扶持。

4.5 加强宣传培训

上一篇:矿山设备润滑管理问题下一篇:车队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