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禽健康养殖技术

2024-10-13

畜禽健康养殖技术(精选12篇)

畜禽健康养殖技术 篇1

1 健康养殖的概念

健康养殖的概念最早是在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我国海水养殖界提出的,以后陆续向淡水养殖、猪的养殖和禽类的养殖渗透并完善。笔者认为“健康养殖”是指通过对可养殖的动物种类、饲料、养殖环境进行合理化的管理,使所养殖的动物健康生长,最终生产出符合人类营养需要且长期对人体无害的畜禽产品。但由于环境污染的问题,还有一些违规饲料添加剂的使用和有残留的药物防治都影响到畜禽产品的质量,以及近年来转基因技术和动物的克隆技术的发展和使用也涉及到生物安全问题。

2 健康养殖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目前畜禽养殖业正以其巨大的发展潜力迎合了人们对畜禽产品不断增长的需求,但随着养殖业规模化、产业化的发展,生物技术的广泛应用,以及人们对畜禽产品质量不断提高的需求,当前养殖业的发展形势面临着严峻的挑战,畜禽养殖自身的生态结构和传统养殖方式的缺陷,使得大部分养殖存在着诸多问题。

2.1 粪污的排放

国家环保总局曾公布了对全国多个省市进行的规模化畜禽养殖业污染情况调查,结果显示畜禽养殖产生的污染已成为农村污染的主要来源,规模化畜禽养殖污染防治已迫在眉睫。据测算一个采用集约化方式饲养的存栏万头猪场,日排粪尿、污水量达100多t,相当于1个5万~8万人城镇生活废弃物排放量。甚至有些猪场的污水不经处理,含有大量病原微生物和大量氮、磷等废弃物直接排入河流,严重污染水源,进入土壤并破坏土壤植被,同时造成空气质量恶化。

2.2 违禁饲料添加剂和抗生素的滥用

部分畜禽养殖场为了片面追求利润,从促生长、控制疫病和提高瘦肉率等目的出发,超量或违禁使用矿物质、抗生素、防腐剂和类激素等。如为促生长而使用“高铜”、“高锌”饲料,造成排泄物矿物质含量超高影响土壤生态;为使生猪体型丰满、瘦肉率高,而违禁使用“瘦肉精(盐酸克伦特罗)”导致食物中毒事件屡屡发生,如2006年9月份,上海连续发生“瘦肉精”食物中毒事故,波及全市9个区300多人。造成消费者对以猪肉为主的各种畜禽产品品质的不信任,严重危害到人们的健康和行业发展,影响到社会的和谐安定。

2.3 疫情的净化和控制难度加大

控制养殖场疫病是养殖生产的保证。近年来世界动物疫病流行情况令人堪忧,从轰动一时的台湾“猪口蹄疫”事件到影响多年的欧洲“疯牛病”事件,不断发生的亚洲禽流感事件等都给畜牧业发展造成了重创。猪场疫病复杂,其中猪能引起人畜共患的疫病达25种之多,一些新的疫病如蓝耳病、猪流感、PCV2等也开始影响生产的安全,部分以前危害不大的疫病如猪附红细胞体、弓形体等也对猪场造成了较大的损失。

3 目前动物健康养殖应解决的问题

3.1 加强畜禽品种的选育工作

培育抗病、抗逆性强的优质品种。具有较强抗病及抵御不良环境能力的畜禽品种,能减少疫病发生机会,降低养殖风险,增加养殖效益。

3.2 提倡科学饲养、推广健康养殖模式

可持续的健康养殖模式应当是品种选择合理,投入和产量水平适中,种植业、畜禽养殖业和加工业有机结合,通过养殖系统内部的废弃物的循环再利用,达到对各种资源的最佳利用,最大限度地减少养殖过程中废弃物的产生,达到最佳的环境生态效益,形成适合各种自然环境条件和社会文化、经济特点的健康养殖模式。

3.3 进行高效饲料的开发及推广科学合理的饲料投喂技术

饲料的质量不但决定了饲料本身的转化效率,而且对养殖环境起到决定性的影响,饲料质量低下不仅影响动物的正常生长,而且会在养殖过程中产生大量的废弃物,恶化养殖环境,增加了疫病发生机会。大力研究和推广应用先进的饲料投喂技术,如计算机控制的饲料投喂技术、自动投喂技术等,保证动物生长需要,尽量减少饲料的浪费和对环境的污染。

3.4 实施健康管理和疫病控制技术

3.4.1 健康管理。

如加强养殖环境管理和养殖环境安全研究,采用合理的养殖密度等。

3.4.2 疫病的控制技术。

根据动物免疫机理研制出新型免疫增强剂和疫苗,达到动物免疫及抗病的效果。

3.4.3 研制无公害动物药品。

即利用天然药和有益生物种群,采用现代制药先进技术,用于养殖动物所患疫病的防治和改善养殖动物所处环境恶化的药品—通称为“无公害动物药品”。

4 今后动物健康养殖发展的方向和趋势

4.1 进行绿色畜禽生物饲料添加剂的研制和开发

如绿色畜禽饲料、酶制剂、生物添加剂等。

4.2 提高养殖粪便和废弃物处理技术

逐步发展规模化养殖,采用高效节能技术实现控制温度和光照,全部使用配合饲料,粪便和废弃物进行无害化处理。

4.3 积极推广应用健康养殖技术

按照无公害畜产品质量标准和养殖技术规范,严格执行生产操作规程和质量控制措施,切实抓好无公害畜产品生产。

4.4 加速集约化养殖方式及健康养殖技术的研究

研究适宜于大面积推广的健康设施及其配套粪便和废弃物再处理技术;培育能大规模生产抗病、抗逆性强的新品种;开发适合大面积推广的无公害动物药品和疫苗。

4.5 建立和健全检疫系统和质量监控系统

加强畜禽疫病监控和测报及防疫检疫工作,建立健全畜产品质量监控系统。

4.6 加强宣传、执法,规范行业管理,形成良好的社会监督机制,建立动物疫病可追溯体系

加强宣传,规范行业管理;建立无规定疫病区和无公害畜产品生产示范区,全面推动无公害标准化生产;严格执法,全面建立和推进准入制度;加快制订无公害畜产品运输、加工、销售等方面的行业标准,推行无公害、绿色营销,真正实现畜产品从“产地到餐桌”的无害化。

畜禽健康养殖技术 篇2

关键词 畜禽;绿色养殖;必要性;技术要点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和公众安全健康意识的提高,绿色、安全、环保的畜禽肉、禽蛋及与畜禽相关食品已成为人们饮食的首选。

因此,缓解乃至最终解决当前化学药剂使用甚至滥用的情况,寻求绿色循环的畜禽疾病防治方法已到了刻不容缓的田地。

基于人们的消费理念,绿色产品必将成为广大消费者的饮食主流,而养殖业的持续健康发展,也必将依赖于发展绿色养殖。

1 发展绿色养殖的必要性

当前环境问题已经成为国际政治的热点,畜禽养殖业生产对环境的污染问题是当前制约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的两大突出问题之一[1]。

控制环境污染,保护环境已成为国际合作的重要行为准则。

只有大力发展生态与健康养殖[2],才能推动畜牧业再上新台阶,实现新跨越。

畜禽健康养殖技术 篇3

关键词:动物;卫生检疫;监督执法;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D922.16 文献标识码:A DOI编号:10.14025/j.cnki.jlny.2016.10.041

动物卫生检疫监督对于保障畜禽类的安全养殖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畜禽类的安全养殖又与人们的肉食品安全息息相关。当前我国频繁出现食品安全问题,人们对于食品安全越来越重视。改善肉食品安全需要很多部门共同努力。本文主要从动物卫生检疫监督的角度出发分析在监督执法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可行性对策。

1 动物卫生检疫监督执法中存在的问题

1.1 产地检疫不到位

产地检疫不到位主要由自然条件以及相关人员的错误观念引起。目前,城乡居民的肉食产品主要来源于农村一些分散的养殖户,这些养殖户的养殖规模大小不一、分布较为零散,畜禽类的出栏时间也不统一,因此报检率普遍偏低。由于自然条件的限制,农村道路交通情况较差,即使报检,产地的检疫以及出证都无法及时开展。

位于农村的分散的养殖户缺乏产地检疫意识,他们认为出售自己所养殖的畜禽类是自己的事,没有必要进行卫生检疫,因此便不进行申报。此外,少数卫生检疫人员为了降低成本没有严格进行执法操作,没有亲临检疫现场进行临栏检疫,有的甚至直接由动物交易者代为开具检疫证明。以上这些因素都对产地检疫落实造成了消极影响。

1.2 办公经费不足

相关部门规定,不同等级的执法部门需要对下属的相关养殖户进行不同程度的监管。县级动物卫生检疫监督机构每月需要对当地规模较大的养殖户进行至少一次的养殖卫生与安全监管,乡(镇)则需要对辖区内的大规模养殖户每月至少进行三次监管。相关执法部门对于动物卫生检疫监督执法要求在具体操作过程中往往因为经费短缺无法正常实施。经费的缺乏使得卫生检疫监督工作无法正常开展。

1.3 检疫人员专业素质较低

无论县(市)还是乡(镇),检疫人员的数量都比较少,且他们的专业素质偏低。最近几年,开始有大学生进入到乡(镇)兽医站进行安全检疫工作,但这些大学生中有很多都属于非专业人员,缺乏相应的专业知识。少数具有相关资质的大学生也因为实践经验的不足难以胜任相关的卫生检疫工作。因此导致缺乏合格的检疫人员。

1.4 检疫后监督工作不力

检疫工作主要是为了保障流入市场的畜禽类肉质的健康,经过检疫之后的畜禽类有很多要经过长途运输才能到达最终的销售地,运输途中可能还需要多次中转,长距离运输以及多次转运大幅度提高了畜禽类感染疫病的风险。一旦畜禽类在长途运输过程中出现问题,承运人员往往将其随意丢弃或者就近卖入黑市,这样的处理方式可能导致疫病的传播与蔓延。除此之外,那些检验合格的畜禽类,由于屠宰场的处置不当,长时间积压也具有引发疾病的危险。由此可见,动物卫生检疫监督工作不仅要重视卫生检疫工作的开展与实施,在实施检疫之后还需要对后续的环节进行更加密切的监管,任何一个环节都不可懈怠。

1.5 各部门之间缺乏沟通配合

动物卫生检疫监督工作与许多部门密切相关,卫生检疫监督工作的顺利进行需要众多部门相互配合。各部门之间的配合度不够将直接妨碍卫生检疫监督工作的有效开展。例如,动物卫生检疫监管人员对酒店、饭店等的畜类进行检疫监督时,卫生与工商等部门没有积极配合并支持其工作,导致监管工作无法正常开展。

1.6 检验设备不完善

虽然目前各地的畜牧部门与卫生监管部门都有对辖区内的养殖户或者养殖企业的安全及卫生进行监管,但由于基础设施的不完善,无法做到实时有效的监测,只能通过养殖者的记录进行简单的监测。这样的监管方式无法有效保障肉食品安全,进而导致肉食品销售市场的混乱。

动物卫生检疫监督执法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不解决就无法保证肉食品的安全,因此必须采取相应对策来保证动物卫生检疫监督执法工作的有效开展,从而保证肉食品的安全。

2 解决对策

根据上面提及的当前动物卫生检疫监督执法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下面几点对策。

2.1 增强监督执法人员的专业素养

动物卫生检疫监督执法人员的专业素养对于肉食品安全极为重要,因此必须提高监督执法人员的专业水平。动物卫生检疫监督执法工作的直接对象是广大养殖业者,但是其工作却需要对各个阶层的消费者负责,因此其责任之大,涉及范围之广不言而喻。相关部门需要对动物监督执法人员进行定期培训,以培训课以及讲座等形式提高技术人员的专业水平,促进他们文明执法,维护动物卫生检疫监督执法部门的形象,增强动物卫生监督工作的规范性和科学性。

2.2 增加经费与技术等方面的支持

动物卫生检疫监督执法工作不仅需要政策上的扶持,还需要国家在经费和技术等方面予以支持。只有具备充足的经费,卫生检疫监督部门才有能力购买先进的设备来进行检验,从而保证卫生检疫监督的科学性和权威性。此外,检疫技术的创新与研发及相关工作人员进行技术培训都需要投入一定的经费。因此,增加经费与技术方面的支持对于提高动物卫生检疫监督执法人员的执法水平具有重要作用。

2.3 增强各部门的职责划分与统筹协作

肉食品的安全与很多部门联系密切,各部门之间责任明晰且统筹协作可以有效加强动物养殖及生产环节的安全监管。工商、税务部门应该严格执行市场准入制度,只有具有合格证明的畜产品才可以上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应该严把质量关,保证所有以畜产品为原料的食品都是合格产品,保证进入餐饮行业的肉食品都是安全食品。只有各部门严格按照规章制度执行,并且密切沟通,相互配合,积极总结经验教训,才能真正的做好动物卫生检疫监督工作。

2.4 增强监督执法的监管力度

执法人员在执法过程中一旦遇到违法犯罪行为应该及时交由当地公安部门,并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对于一些比较轻微的违法行为也应该及时指出,必要时候可以联合其他政府部门,如工商部门和卫生部门等及时查获。对于逃避动物卫生检疫的行为以及将不合格畜产品放入市场进行销售的行为进行严厉惩处。

2.5 完善相应的法律法规

国家应该完善动物卫生检疫监督执法方面的法律法规,对于执法过程中常出现的问题进行规定,消除执法人员执法过程中的一些盲点,有关法律法规的完善使执法人员遇到违法行为时能够及时进行整顿和惩治,使执法人员在执法过程中有法可依。

3 结语

浅谈畜禽健康养殖技术要点 篇4

关键词:畜牧业,畜禽健康,养殖技术,要点

顺应时代的发展, 以转变畜牧业生产方式为切入点, 建立畜产品基地, 并配合完善的服务体系与防疫体系, 将现代机械技术应用到畜禽健康养殖事业中, 将畜禽饲养逐渐规模化, 提高畜禽饲养量, 进而提升畜牧业在农业中所占据的比重。需要在畜禽养殖过程中充分掌握畜禽健康养殖技术要点, 以此实现畜牧业的高效规模化并保证畜产品的质量安全, 保证人民的食品安全。畜禽健康养殖技术要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饲养品种要优良, 饲养规模要适度

首先需要明确品种质量是动物健康繁殖的先决条件, 是发展畜牧业生产的物质基础, 使用优良的动物品种进行培育与繁殖可以在保证不增加劳动力的同时保证畜产品的产出, 其品质与普通品种的动物相比也较高。因此, 不仅仅要加强科学饲养力度, 还应加强品种的引进工作, 选取优良品种进行自繁自育, 可以有效的提高畜产品的产量, 其优良基因抗病性以及抗逆性较强, 在畜禽养殖过程中能有效防止大规模疾病的发生, 为畜牧的养殖奠定良好的基础。

在人工圈养条件下, 动物疾病防治需要让养殖环境满足动物生理对生态环境的要求, 其次是所养动物的品种需要符合高密度集约式饲养条件。由此可见, 养殖品种经过培育与改良后可以具备较强的抗疾病以及适应不良环境的能力, 有效的降低养殖风险, 避免用药对环境及人体健康造成的影响, 增加养殖的经济效益。

同时, 需要根据自身养殖条件来决定养殖规模, 如果规模太小则成本较高;如果养殖规模过大则会大大增加养殖的风险。

2 档案资料要齐全, 生产记录要完整

在养殖过程中, 应将畜禽的品种方面、来源方面、繁殖方面以及医疗方面等等所涉及到的细节详细的记录在档案资料中。对于畜禽的基本信息应完整、准确记录到档案信息中, 对其疾病治疗等信息经过详细的记载有助于畜禽病害的防治以及突发情况的救治工作, 对使用药品的来源、名称、用量记录等要明确的记录, 对畜禽死亡也要将其发病经过与无害化处理的详情记录在案, 以便总结饲养过程中所出现的问题, 避免此类事件的再次发生, 由此, 档案信息应当及时登记, 其记录的内容应保证其真实性与准确性, 还应妥善保管, 保管时间应不低于10年。

3 兽药、饲料投入品使用要合理

在畜禽的饲养过程中, 为满足畜禽生长和健康需求会加入一定的投入品, 为保证饲养动物与畜产品的健康、安全, 应当使用审批合格的兽药, 同样要保证饲料与兽药之中的添加剂和环保型消毒剂同样是合格产品, 对于过期、变质的投入品坚决不能应用到畜禽的添加剂投入品中去, 同时, 应当注意投入品之间的药物成分是否存在不能同服的问题, 并严格对动物执行停药期。严谨使用违反国家规定的饲料、兽药、添加剂等, 比如近年来广为所知的瘦肉精等, 所以在使用兽药时应当在动物防疫部门或者具备兽医执照的兽医指导下进行, 不能擅自改变其用量, 以免对畜禽造成不利的影响。

4 严格执行消毒等防疫措施

良好的防疫工作能大大降低畜禽染病的机率, 所以, 动物在养殖过程中应当重视消毒等防疫措施, 应配备完善的防疫措施, 在生产区周围应当具备围墙或消毒池;养殖人员在进入生产区时应当洗手或沐浴, 换穿工作服装、胶靴、工作帽, 圈舍出入口应当设置消毒设施, 对进入或离开圈舍的来往人员进行充分消毒, 避免不同圈舍之间发生交叉感染。同时, 养殖人员是禽畜病害传播中最难以防范的媒介, 因为当人员接触患病禽畜后便会携带病菌, 进而在照料其他禽畜时可能再次将病原传染给其他禽畜, 这种现象不仅仅威胁畜禽健康, 更是在根本上加大了畜禽疾病在人类社会传播的可能。所以, 严格消毒与防疫制度能有效的防止人畜相互感染, 不仅能有效的保证畜禽健康, 还能保证工作人员不受其病害感染, 大大降低了人与禽畜之间相互感染的可能, 避免人感染禽畜病毒事件的发生。比如禽流感疫情, 其本身存在于禽类体内, 而后逐渐发展成可在人与人之间传播的高致病性与高致命性的病毒, 不仅给畜牧业带来极大的损失, 还严重影响了人类社会的正常生活, 带来严重的生命财产安全和经济上的损失。所以为了避免此类事件的再度发生, 应当重视消毒在日常工作中的重要性。粪污应及时进行收集、运输以及无公害化处理, 保持养殖圈舍的清洁, 减少畜禽病害的发生。

5 结论

除此之外, 畜禽的健康养殖技术要点在养殖场、圈舍、饲料、畜禽运输、消毒设备、兽医技术水平等方面多下功夫, 同时还需要养殖人员选取优良的品种, 充分结合自身养殖能力制定养殖规模;完善畜禽档案资料管理制度;严格按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规范畜禽用药;重视并严格执行消毒制度。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保证畜禽在养殖过程中的安全, 减少疫情发生, 降低养殖风险, 为养殖人员带来更高的经济价值, 进而推动地方畜牧业的蓬勃发展, 为我国农业经济的增长出一份力量。

注释

畜禽养殖污染方案 篇5

区发改委 区财政局 区农业局 区环保局 区畜牧中心

(2009年7月25日)

为切实加强我区畜禽养殖小区(场,下同)污染治理工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等规定和《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转发武汉市畜禽养殖小区污染防治工作方案的通知》(武政办[2009]79号)文件精神,结合我区实际,特制订本方案。

一、治理范围和工作目标

(一)治理范围。经区畜牧中心等部门联合调查,全区规模以上畜禽养殖小区(生猪年出栏3000头、牛年存栏300头、家禽年存笼30000只以上)48个,其中,3000头以上生猪小区25家、300头以上奶牛小区4家、300头以上的肉牛小区3家、3万只以上蛋鸡小区7家、3万只以上肉鸡小区3家、3万只以上种鸭小区4家、3万只以上的肉鸭小区2家。上述小区中采用垫料零排放模式的7家,各级财政给予治污政策扶持建有沼气治污设施的18家,采用三级沉淀处理污水但治污效果一般的23家。此次畜禽养殖小区污染治理范围主要包括:

1、整治禁养区外未经市审批的畜禽养殖场。

2、经市审批的畜禽养殖场,先由区环保部门进行监测,对不能达标排放的,下发限期治理通知书。整改到期后,再由区环保部门组织验收。对经验收达标的畜禽养殖小区颁发环保达标证书;对排放不达标的畜禽养殖小区依法处罚,直至关停。

(二)工作目标。用3年时间,至 2011年全面完成规模以上畜禽养殖小区污染治理工作。1、2009年完成市农业局等5部门确定的21个已享受治污政策扶持和2个未享受治污政策扶持的养殖小区污染治理工作。2、2010年完成9个享受治污政策扶持的畜禽养殖小区治理达标。3、2011年完成6个未享受治污政策扶持的畜禽养殖小区治理达标,全面完成规模以上畜禽养殖小区污染治理工作任务。

二、治理原则

(一)责任主体原则。坚持“谁污染、谁治理”的原则,畜禽养殖小区业主是养殖小区污染治理的第一责任主体,必须切实承担养殖小区污染治理的责任和义务;各街乡镇场作为第二责任主体,必须切实履行管理、检查、组织实施等职责,认真落实属地管理责任制,对排污不达标的畜禽养殖业主,要责令其限期整改,经整改仍不达标的要依法进行处理。

(二)因地制宜原则。针对畜禽养殖小区养殖品种、养殖规模、治污模式,可实行一区一策,一场一策,分类确定治理方案,实施科学治理。

(三)多元投入原则。畜禽养殖小区污染治理的资金实行业主自觉投入、政府鼓励引导、社会支持参与,多渠道筹措资金。

(四)资源利用原则。畜禽排泄物是资源,要通过科学治理,合理利用,既防止对环境造成污染,又提高资源有效利用率。

三、实施步骤

(一)制订工作方案。每年年初,由区畜牧中心会同区相关部门共同确定、分解治理目标和工作实施方案,进一步明确当年畜禽养殖小区污染治理工作的治理范围、时间要求、工作步骤和组织措施,并指导各区制订相应的细化方案。

(二)签订目标责任。确定治理目标后,先由区、街(乡镇场)两级签订目标责任书,并纳入区级目标管理;各街乡镇场再根据需要治理的畜禽养殖小区,与其业主签订畜禽养殖小区污染治理责任书,明确任务、时间和要求,落实整治责任。各街乡镇场要在每年5月31日之前,与养殖户签订限期整改协议书。

(三)清理公示监督。各街乡镇场要将本地区畜禽养殖场的名单、签订协议书的情况、限期整改的时间等项目,在村务公开栏上公布,接受群众监督。

(四)依法关闭拆除。对于不愿签订限期整改协议且超标排污的养殖户,区里审批的养殖小区,由区环保局责令限期治理,若限期治理仍不达标的,依法予以关闭或拆除相关设施;未经区里审批的养殖小区,责令其停止养殖活动,依法关闭或拆除相关设施。

(五)加强巡查整改。各街乡镇场要加强巡查,针对存在问题及时整改,每年在12月底以前将畜禽养殖小区治污工作进展情况上报区里。区环保局负责对畜禽养殖小区污染排放实施监督管理,对经验收达标的畜禽养殖小区颁发环保达标证书,对排放不达标的畜禽养殖小区及时下达整改通知书,并依法采取行政处罚措施。

四、工作措施

(一)加强领导。建立区畜禽养殖小区污染治理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分管副主任为召集人,区发改委、农业、畜牧、能源、财政、环保、科技等部门为成员单位,联席会议办公室设在区畜牧中心。联系会议原则上每月召开1次,会商畜禽养殖小区污染治理工作进展,协调解决有关重大问题,区财政每年安排专项工作经费。各街乡镇场也要成立相应的领导小组和工作专班,明确工作经费,为畜禽养殖污染治理工作提供组织保障。

(二)明确责任。各街乡镇场作为畜禽养殖小区污染治理管理工作的责任主体,要组织专班对辖区内的规模养殖小区逐一进行调查摸底、拍照、登记造册,做到“一场一册”,建立完善的档案。根据本地区小区数量及治污现状制订3年治污达标工作具体实施方案,按要求实现辖区所有畜禽养殖小区环保达标。

(三)强化执法。从2009年9月起,由环保部门向排污未达标的畜禽养殖小区送达环保整改通知书,对已享受治污政策扶持但排放未达标的畜禽养殖小区限定3个月的整改期限,经整改仍未达到排污标准的,依法实施处罚。其他未达标排放的畜禽养殖小区,也要与区里签订污染治理承诺书,确定治理期限。

(四)政策鼓励。根据各地的整治任务和实际情况,区里将整合农业基本建设、支农资金、沼气工程、科技三项经费、环境保护、土地流转、新农村建设以及中央、省有关畜禽养殖小区改扩建等相关涉农资金,在政策上给予支持,确保畜禽养殖小区治污专项扶持资金足额到位。原则上区农业局、能源办要整合农业相关项目资金,每年负责落实不少于6个规模化畜禽养殖小区治污扶持资金;区发改委要将畜禽养殖小区污染治理工作纳入预算内农村基本建设计划,积极争取和整合国家及省项目资金,每年安排落实不少于3个规模化畜禽养殖小区治污扶持资金;区环保局每年负责落实不少于1个规模化畜禽养殖小区治污扶持资金;区科技局要将畜禽养殖小区治污技术研究纳入科技计划,支持经济、实用、有效的技术成果推广应用;区财政局要将有关部门畜禽养殖小区治污扶持资金纳入预算和专项管理,在通过验收后及时予以拨付,并加强治污资金监管。

(五)加强管理。按照“分部门下达,同标准验收”的原则,由各相关部门按原有项目申报程序在区确定的畜禽养殖小区污染治理名单范围内安排治污鼓励资金,并将安排情况报区畜牧服务中心汇总。畜禽养殖小区污染治理达标后,由业主向主管部门提出验收申请,经区级预验收后,由区发改委、财政、农业、环保、畜牧、能源等部门组成综合验收小组实施验收,合格后由环保部门颁发环保达标证书并给予相应的鼓励资金。

(六)严格审批。按照畜禽养殖小区治污3年达标的要求,从2009年起,区畜牧中心对畜禽养殖小区污染治理实行“消号式”管理。凡排放不达标的畜禽养殖小区,一律取消除治污项目外任何项目的申报资格。对新建的畜禽养殖小区,治污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步设计、同步施工、同步验收、同步使用,否则一律不予报批。

(七)推广模式。加强环保饲料、除臭剂、添加剂、分群饲养及阶段饲喂技术的推广应用,着力推广沼气配套土地消纳、沼气+环保设施、种养结合、生物床或垫料吸附配套、污水处理、有机肥厂等治理模式。各地要加强对畜禽养殖小区的土地流转给予支持,解决畜禽养殖小区排泄物消纳的配套土地,实施种养结合、渔牧结合等综合利用模式,发展以畜禽养殖小区为载体的循环农业。

畜禽养殖业氨排放清单编制技术 篇6

关键词:畜禽养殖;氨;排放清单;排放因子

中图分类号: X511;X713文献标志码: A文章编号:1002-1302(2014)09-0361-04

收稿日期:2013-11-26

作者简介:张双(1985—),女,硕士,助理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为环境规划与大气污染控制。E-maill:zhangshuang2015@163.com。氨(NH3)是大气中重要的碱性气体,在大气化学和气溶胶形成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对酸沉降、能见度、水体富营养化等都有直接或间接的影响[1]。特别是与近来公众普遍关注的PM2.5问题相关,氨与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是形成细颗粒物的重要前体物,其相互反应形成的二次粒子硫酸盐和硝酸盐是大气PM2.5的重要组成部分[2-3]。国内外相关学者对不同空间尺度的大气氨排放清单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畜禽养殖是氨主要的排放源。如欧洲农业源氨排放量占总排放量的93.7%,其中80%~90%来自于畜禽养殖[4-5];美国牲畜家禽的氨排放量占总排量的56%[6];日本畜禽氨排放量占人为源的64.3%[7];我国畜禽养殖氨排放量占人为源的40. 79%[8]。针对氨在环境中的重要作用,以及畜禽养殖是人为源氨排放的重要贡献者,有必要对畜禽养殖氨排放水平进行全面的了解,以便采取有效控制措施。本文主要介绍了欧盟和美国对畜禽养殖业氨排放清单的编制方法,旨在为我国开展畜禽养殖业氨排放清单研究提供参考。

1畜禽养殖业氨排放来源

畜禽养殖业排放的NH3来自于牲畜排泄的N。通常哺乳动物排泄的超过50%的N是在尿液中,且65%~85%的尿-N以尿素和其他可矿化化合物的形式存在[9-10]。尿素在尿酶的作用下迅速水解成碳酸铵[(NH4)2CO3]和铵根离子(NH+4),他们是NH3的主要来源。铵态氮(NH+4-N)和易分解成NH+4-N的化合物(包括尿酸),被称为总氨氮(TAN)[5],即具有潜在NH3排放能力的源。而哺乳动物固态粪便中的大多数N不容易降解,仅小部分N是以尿素或NH+4的形式存在[11-12],与尿液相比NH3排放量较少。家禽仅产生固态粪便,其中主要成分是尿酸和其他不稳定的化合物,在水解为尿素后可被分解为NH+4-N[13]。

畜禽排泄物只要暴露在大气中,就会有NH3的排放。NH3排放环节主要为畜舍、粪便的存储处理、糞肥土地利用及放牧等,其中畜舍和粪肥土地利用是氨排放的重要环节,一般各占到畜禽总排放量的30%~40%,放牧期间排放量很少,因牲畜排泄尿液中的TAN会迅速被土壤吸收[5]。同时牲畜管理模式及气候差异等对NH3的排放也有显著影响。

2欧盟畜禽养殖业氨排放量估算方法

欧盟《EMEP/EEA2013年空气污染物排放清单编制指南》[5]中对污染物排放量的估算有3种方法:(1)

默认方法,直接用估算行业的活动水平数据×对应污染物的排放因子;(2)

基于具体技术的方法,当对估算行业有较为详细的数据资料时使用该方法;(3)

排放建模和使用设施数据的方法:该方法的计算结果比“方法2”更准确,包括使用基于本地测量的排放因子、更详细的活动数据和排放因子或过程模型。

根据排放源的重要性以及数据资料的详细程度选择估算方法,尽可能对某行业的污染物排放量作出准确的估算。其中,第3种方法没有严格的要求,只要能够证明比“方法2”的估算结果更准确就可以,可能使用“方法2”中的计算步骤,但使用具体地区的排放因子或包含对减排措施的考虑等,结合实际情况进行使用。

2.1默认方法

畜禽氨排放量(kg/年)=畜禽年平均数量×默认的氨排放因子。默认的氨排放因子是使用基于具体技术的方法并采用相应的默认参数计算得出的,结果见表1。

2.2基于具体技术的方法

该方法是基于贯穿粪便管理系统的氮物质流的方法(图1)[8],氨排放因子采用各环节挥发的NH+4-N占进入该环节TAN的比例来表征(表2)

首先根据每种畜禽的年平均数量计算N年排泄量,并根据每年在畜禽舍、农家庭院(农场建筑物附近的区域)和放牧上所处时间比例及动物的习性,分别计算其在畜禽舍、农家庭院和放牧过程中的N年排泄量,再进一步计算出各部分TAN的量,之后根据水冲粪和干清粪粪便处理方式使用情况及各环节的氨排放因子,分别计算动物在畜禽舍、农家庭院、存储、粪肥施用及放牧过程中的氨排放量,最后合计得到年排放总量。

3美国畜禽养殖业氨排放量估算方法

目前,美国排放因子AP-42中没有具体给出畜禽养殖的氨排放因子,建议参考使用2004年美国环保局编制的《畜牧业氨排放清单草案》[14]中的估算方法,估算方法类似于欧盟《EMEP/EEA2013年空气污染物排放清单指南》中的基于具体技术的估算方法。首先调查出不同养殖方式和粪便管理方式下各畜禽种类的年平均数目,并结合给出的氮排泄率计算出相对应的氮排泄总量;再依据针对不同畜禽粪便管理系统的各环节给出的氨排放因子(表3),及进入该环节的N含量,计算得到本环节的氨排放量,最后汇总各环节的计算结果得到氨排放总量。该草案中的氨排放因子是对已有的研究结果进行加权平均得到,根据排放源的类型及已有研究结果将氨排放因子分为NH3排放量[kg/(年·头)]和N的损失百分比2种表征形式。

以猪为例说明给出的氨排放因子。养殖方式和猪粪便管理方式有具有氧化塘的畜舍系统、具有深坑的畜舍系统和限制在一定区域的户外散养3种方式(图2、图3、图4),各系统的组成环节分别为猪舍(冲刷)、补给坑或拉塞坑、固体分离器、固体粪便存储、氧化塘、土地利用;猪舍、土地利用;户外散养。在已有研究结果的基础上,分析给出各系统不同环节的氨排放因子见表3。

4结语

畜禽养殖氨排放来自于畜禽粪污,我国是畜禽养殖大国,2009年全国畜禽粪便排放量达33亿t(鲜重)[15]。当前我国大气污染形势严峻,国务院于2013年9月公布的《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中明确提出了对PM10和PM2.5的控制,作为形成二次粒子重要前体物的氨将逐步成为重点控制对象,畜禽养殖业也将成为重点开展氨排放控制的行业,而建立准确的畜禽养殖业氨排放清单是有效开展该工作的基础。建议我国从以下2个方面开展清单编制工作:

4.1调查畜禽养殖业活动水平数据

掌握当地详细、准确的畜禽养殖业活动水平数据是建立氨排放源清单的基础工作。应通过收集资料和现场调研等掌握当地的畜禽养殖种类、养殖规模、养殖方式、粪便排放量、粪便存储和处理方式、粪肥施用方式等信息,并在此基础上分析重点氨排放环节。

4.2开展氨排放因子本地化研究

氨排放因子的准确性直接关系到氨排放量估算结果的准确度。目前,国内对氨排放清单研究中的排放因子多直接使用国外数据,每种畜禽种类直接对应一个总的排放因子,而畜禽氨排放因子与养殖方式、粪便存储和处理方式、环境气候等多种因素有关,使得估算结果不能准确反映我国实际氨排放

畜禽健康养殖方式的推广与应用 篇7

1.1 推广畜禽健康养殖方式

在饲养管理方面可得到加强,从而更有利于转变旧的养殖观念,提高饲养水平和加强畜禽养殖的环境建设,同时,推广有效的畜禽健康养殖工作,也为实现人畜共存的生态、科学环境设想奠定了基础。

1.2 良好的畜禽健康养殖方式有效促进了我国食品安全发展

畜禽业健康养殖方式的推广在很大程度上转变了原有畜禽生产体系的传统思路,在新型养殖模式下培育出的绿色环保、无毒无害畜禽产品,符合国家质量安全的食品标准,进一步促进了和谐社会的进步。

2 畜禽养殖模式的现状及问题

2.1 山东是我国畜禽产业的大省

存栏量、出栏量居全国前列。其畜禽养殖的区域化分和布局也有明显不同,如鸭的饲养主要集中于潍坊、临沂、菏泽等地。鹅的饲养主要集中于潍坊、青岛、烟台、威海等地。山东的畜禽养殖从过去简单棚养向舍养的模式转变,采用新模式的比例明显高于其他地区。

2.2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和养殖模式的迅速发展

山东畜禽养殖业发展快速,已成为该省家禽业发展的重要支柱产业,并建成多家新型规模化、产业化畜禽饲养基地,畜禽产业随着畜禽产业技术的不断创新和进步,生产方式也在逐步转变,随之也带来了一些不可避免的新问题和新状况,对消费者经济利益和身体健康造成损害。

2.2.1 畜禽品种研发体系不完善

长期以来,各地方品种多处于自我繁殖状态,科技投入少,粪便和污水的随意排放,不但污染空气、土壤,也破坏了畜禽健康生长的环境,因此,这种单一的养殖方式无法满足现代规模化生产的需要,严重制约了畜禽产业化、规模化的发展进程。

2.2.2 畜禽饲养方式相对落后

大部门都以粗放管理为主,家庭饲养管理水平与现代化规模集约化的要求不相适应,制约了畜禽业的快速发展。一些个体养殖场的养殖方式条件简陋不容乐观,不符合现代化规模化饲养模式的发展要求,大多养殖户多采用塑料大棚、房舍简易、养殖舍内卫生条件差,畜禽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偏高,养殖效益低下。与形成规模的饲养企业相比,在标准化饲养模式和各方面标准化管理方面都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2.2.3 无法避免畜禽疾病发生

由于不同规模的畜禽养殖场饲养水平和饲养环境的不同,饲养密度和管理模式也有所不同,形成畜禽疾病的传播与发生,另外,一些不规范的畜禽养殖场为了追求利益最大化,进行超量违规药品和饲料添加剂的使用,从而造成畜禽疾病的蔓延与传播。

2.2.4 高效新型养殖技术研发力度不足

目前,我国专门从事水禽推广技术研究的技术人员较少,涉及养殖技术的人员一般都以家庭饲养管理为主,这与现代化规模集约化的要求无法取得平衡与协调。

3 发展健康畜禽养殖模式的对策与建议

3.1 提高思想认识,促进畜禽健康养殖模式发展

加大力度,转变和创新畜禽养殖方式和科学管理水平,促进其健康有序地发展。因地制宜,提倡适度的养殖规模,促进畜禽产品生产的区域化、规模化和专业化的特性。

3.2 科学选址,为健康养殖模式的实施奠定基础

畜禽养殖场场址的选择需要根据具体养殖模式作为参考。一般应选择在离交通主干道、居民区、垃圾站等较远的地方。在场外设有的隔离缓冲地带,场内严格应划分生产区、管理区和生活区。几个大区之间也要有一定的隔离,防止污染及疫病的传播。

3.3 提高科学、卫生的管理方式,减少疾病和传染源的发生

应优先考虑水源的质量、数量以及养殖场周边的生态环境。水井应远离畜禽舍的地方为好,而且应注意与排污流向相反,水井旁边应添加消毒剂,一切都以符合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为目标来操作。

利用微生物或绿色农业循环系统的方法科学处理粪便,将粪便、废水中有机物合理转化以非蛋白氮形式存在的粗蛋白,或搭配成混合饲料,以减少饮料成本。

日常消毒管理工作必不可少,必须定期进行卫生清理,切断各种传染源,争取一切措施减少养殖对生态环境的污染。

4 结语

畜禽健康养殖的推广与应用具有广泛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现代畜牧业的首要任务是提供优质安全的畜产品,健康的畜禽养殖模式可大大提高畜产品的食品质量与安全,对畜禽养殖的可持续性发展和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推广畜禽健康养殖作为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的新型养殖模式应受到足够的重视。

摘要:健康养殖是一种以畜牧业可持续发展为基础的新型养殖模式。在这个过程中,为实现动物健康、人健康、环境健康的畜禽健康养殖目标显得尤为重要,因此,积极开展畜禽健康养殖方式与相关技术应用对大力发展健康养殖,提高畜禽养殖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畜禽健康养殖技术 篇8

1 国内外健康养殖的发展现状

1.1 国外健康养殖发展状况

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以来,国际上健康养殖的研究内容主要涉及养殖生态环境的保护与修复,动物疫病防治,绿色药物研发,优质饲料配制,畜产品质量安全等领域。

1.2 国内及无棣县畜禽健康养殖发展状况

当前,无棣县和全国各地一样畜牧业发展面临着不容乐观的形势。一是规模化集约化程度低,生产方式落后。统计显示,本县70%以上的养猪户的年出栏数少于50头,90%的肉鸡饲养户年出栏量低于20 000只。说明了畜牧业的发展仍然是以小规模的畜禽饲养为主导,具有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差,受市场波动的影响较大等缺点。二是工业发展带来的环境污染没有得到有效遏制,极大地威胁着人和动物的安全;三是气候变暖,生态环境恶化,野生动物失去固有栖息地,使人兽共患病在一定范围内暴发的可能性依然很大。四是多数畜禽养殖场依然是“在防疫中求生存”,没有根据本养殖场的实际制定科学的免疫程序,进而引起病毒变异和大量耐药菌株出现。五是不按照国家的有关规定使用养殖投入品,滥用兽药、添加剂等养殖投入品的现象时有发生,结果使畜禽养殖业的发展陷入了一种非良性循环的境地。

1.3 我国的健康养殖与国外的差距

长期以来,由于养殖基础设施落后、基础研究环节薄弱、饲养技术及管理水平较低、盲目追求短期效益等原因,使得我国在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后,世界贸易壁垒的打破并没有迅速给我国畜禽养殖业带来发展的春天,相反却一度刺激了我国低水平畜禽养殖的迅速膨胀,大量良莠不齐的畜产品涌上市场,又在出口通道上频频遭遇绿色屏障;最近几年来的“瘦肉精”、“三聚氰胺”等违法的使用而引发的食品安全问题无异于当头棒喝,使越来越多的人清醒地认识到发展健康养殖,打造生态畜牧业,是畜牧业实现健康和可持续发展的惟一出路。正因为如此,我国在近几年来对于健康养殖的研究蓬勃发展。在优化畜禽养殖环境、疫病防治、优质饲料配制、药物及饲料添加剂监管等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在健康养殖研究的许多方面的广度、深度还不够,许多具体的“健康养殖模式”尚处于尝试、探索阶段。就我国畜禽健康养殖的情况与国外相比还存在者一些差距,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3.1 基础设施、设备等条件差

养殖过程所用的设施条件还不完善,机械化和自动化程度不高,污染物的处理设备落后。而在国外,多数实现了先进的工厂化养殖,如微机控制技术、污染物达标排放、自动化投放饲料等等。

1.3.2 养殖技术落后

当前,我国畜禽养殖方面仍存在着技术落后、饲养管理水平低、饲料搭配不合理且利用率和转化率低浪费严重的现象,畜禽养殖环境污染严重。而国外多采用转化率相当高的人工优质配合饲料,饲养管理水平高。

1.3.3 健康养殖的意识差

畜禽养殖业普遍仍处在粗放的饲养管理状态,广大养殖户的素质还普遍较低,不注重饲养管理技术的提高,环保意识不强,健康养殖的意识仍然处于朦胧状态。而许多发达国家的畜禽养殖与环境保护已经紧密的结合起来,十分注重人类生存环境与畜禽养殖业的协调发展,形成了很强的健康养殖意识。

2 健康养殖的概念、科学内涵和目标

2.1 健康养殖的概念

健康养殖是根据畜禽养殖对象的生物学特性,运用生态和营养等学科的原理来指导生产,为畜禽养殖对象营造一个良好的、有利于快速生长的生态环境,并为其提供充足的全价饲料,使其在生长发育期间,最大限度地减少疾病发生,使生产的畜产品安全、无污染,畜禽个体健康,产品营养丰富与天然鲜品相当,并对养殖环境无污染,实现养殖生态体系平衡,达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2.2 健康养殖的科学内涵和目的

畜禽养殖过程的安全、健康和动物性产品的安全、健康两方面是健康养殖的科学内涵,其最终目的是保护人类的安全和社会的稳定。安全、健康的动物性产品,是通过健康养殖“养”出来的,而不是靠检验检疫手段“检”出来的。最终以无公害畜产品的生产为结果。其核心在于体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有机统一。

3 发展畜禽健康养殖的措施

3.1 加大法律法规的宣传和执法力度

《中华人民共和国畜牧法》、《动物防疫法》和《农产品质量安全法》以及《饲料饲料添加剂管理条例》、《兽药管理条例》等一系列法律法规是指导畜牧生产的法律法规。这一系列法律法规的制定,为我国畜牧业生产的健康发展提供了法律依据。

3.2 加快推进畜禽养殖规模化发展

按照畜牧业发展规划建立不同区域的畜牧产业带,转变畜牧生产方式,大力发展规模化、标准化畜禽养殖企业。畜禽规模养殖场必须经过改造后达到畜禽健康养殖技术标准,严格执行畜禽饲养技术标准,严格按照技术操作规程办事;下大气力把养殖龙头企业办成健康养殖企业,引领农民开展健康养殖,促进畜牧业健康、持续、稳定发展。

3.3 提升传统畜禽产业化经营水平

一是突出抓好畜禽养殖业龙头企业发展,创立一批在市场上占有率高的名牌产品。二是大力发展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三是大力发展各类畜牧合作经济组织,引导龙头企业与农户建立利益均沾、风险共担、相互依存的产供销一体化、合理的利益联结机制,促进畜牧业健康有序的发展。

3.4 强化畜禽产品安全生产和管理

开展畜禽产品安全监测,加大对无公害畜禽养殖投入品监督检查,加大对使用“瘦肉精”“三聚氰胺”等违禁药品行为的打击力度,从源头上把好动物产品质量安全关;加强动物卫生监督执法检查,加大对动物产地、屠宰、运输、贮藏、市场等环节的监督检查力度,严厉打击逃避检疫和运输、加工、贩卖病死动物及动物产品的违法行为,防止病害动物及动物产品进入市场。

3.5 加强畜禽重大疫病防控

按照政府保密度,部门保质量的原则,贯彻“加强领导、密切配合、依靠科学、依法防治、群防群治、果断处置”的防控指导方针,以防治重大动物疫病为工作重点,以控制重大动物疫病的发生与流行,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降低畜禽发病、死亡率为目标,确保畜禽疫病的防疫密度和质量。

3.6 大力推广健康的畜禽养殖模式

3.6.1 把好养殖产品质量安全关

认真抓好饲料、兽药等投入品的安全管理,严格执行国家的有关规定,建立健全饲料、兽药等畜禽养殖投入品的生产、使用等技术规范,确保畜产品质量安全。

3.6.2 建立健全动物疫病防制体系

坚持“预防为主”的方针、建立健全动物防疫体系,加大动物疫病的防疫力度,严防外病传入,消除疫病发生的各种隐患。做好强制免疫,提高畜禽免疫率;实行严格的疫情报告制度;制定重大疫病防治应急预案,逐步建立起重大疫病的预防、监测、诊断体系和应急机制;加强检验检疫,防止疫病传入;尽快建立起完整的动物法律体系,真正实现依法防治动物疫病。

3.6.3 建设合理的畜禽养殖场舍

畜禽健康养殖技术 篇9

作为2016年畜禽养殖行业的一次盛会, 出席本次论坛的相关政府领导、资深行业专家等重量级嘉宾云集。主要嘉宾有全国畜牧总站站长杨振海, 中国畜牧业协会常务副会长李希荣, 四川省农业厅副巡视员赵勇, 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德发, 四川农业大学副校长陈代文, 中国农业大学教授杨汉春, 中国农业大学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系主任谯仕彦, 四川省畜牧总站站长徐旭, 四川省畜牧业协会会长刁运华, 四川省兽药监察所所长葛荣, 四川省动物保健品协会会长杨松沛, 重庆市畜牧业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王华平, 通威股份总裁郭异忠等。此外, 来自畜禽养殖行业各产业链上的大中型企业、经销商、养殖户代表等也参加了此次盛会。

本次论坛围绕“聚焦生物安全促进健康养殖”这个主题开展讨论, 通过搭建政企间、行业间的高端对话平台, 推动畜禽养殖业同仁的深度合作, 促进养殖模式、动物营养、动物保健等各环节的交流互动。到会的专家学者们分别就“健康养殖”和“生物安全”主题作了多场专题报告会, 与会者们大受裨益。论坛期间还特设圆桌对话环节, 让参会企业与行业主管领导、专家学者同台对话, 就未来环保养殖模式、养殖技术、养殖品类、饲料安全等热点话题和前沿理念展开深度交流和探讨。

畜禽健康养殖技术 篇10

1 影响畜禽产品质量安全的因素

畜牧业成为农村支柱产业发展的同时, 面临着许多挑战。畜禽的引进, 卫生防疫, 饲养管理, 环境消毒, 无害化处理等诸多因素影响着畜禽产品质量安全。

集约化养殖虽然改变了传统养殖中饲养周期长, 利润低和无法进行科学养殖管理的弊端, 使饲养周期缩短, 出栏率提高, 数量增幅大的要求, 但存在着饲料报酬低, 疫病蔓延快, 滥用药物, 环境污染等问题, 增大了养殖风险。

生产者在养殖过程中, 超量使用矿物质、抗生素、防腐剂和类激素等, 超量药物在动物食品中的残留量直接影响食品安全。

畜禽养殖产生的污染成为环境破坏的主要根源, 粪便污水排放在有限的土地上, 破坏生态环境, 生态恢复周期延长, 水质、空气质量下降, 导致动物疫病传播, 影响畜禽产品质量。

生产者不顾后果, 盲目追求经济效益, 无安全标准投入品诱导养殖生产, 出现许多违规违禁的作法, 使一些危害甚烈的违禁药物和行行色色的速成生长激素等, 人为地造成大批不安全畜禽产品的产生。

特别在畜禽的引进, 防疫、卫生、消毒、无害化处理等方面, 未按科学化、标准化管理, 畜禽疫病风险加大, 给畜禽产品质量安全构成威胁。

2 推进健康养殖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健康养殖就是从节约化饲养中推进无公害畜禽产品生产向绿色环保产品生产转变, 必须从多方面, 各环节采取措施, 坚持专业化、科学化、标准化, 落实科学合理, 预防、监测、监督等技术要求, 建立和健全健康养殖制度, 即在追求数量增长, 节约化程度、经济利润的同时注重畜禽产品质量和生态效益。健康养殖必将成为养殖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3 健康养殖应强化和落实以下措施

3.1 强化养殖技术管理培训

畜禽饲养的载体是广大农村养殖户, 要加强对养殖户的健康养殖技术培训和畜禽产品安全生产的教育。会理县有相当数量的农民是文盲半文盲, 在生产中出现许多违规违禁的做法, 既有生产者不顾后果, 盲目追求经济效益的一面, 也有其文化素质低, 不懂得科学合理饲养的因素在内, 唤醒健康养殖意识, 让他们学习和掌握健康养殖技术势在必行, 加大对他们科技知识培训和法律法规教育力度, 培养一批科技明白人和示范带头人, 推进健康养殖发展。

3.2 加强新建场地的选择及建设

为减少和避免疫病传播, 在选择新建场地应远离居民区、工业区、“三废”污染区的地方, 空气、土壤环境质量达到农业部制定的无公害标准, 离饮用水源较远, 饮用水质符合标准, 应离交通要道一定距离。要从规划设计方面考虑合理布局, 包括畜禽、饲养、管理人员、饲料等进出分道, 污水污物处理、进出场地消毒设施合理建设, 应有与养殖规模相配套的粪便、污水处理设施, 动物隔离观察场地等建设。

3.3 把好引入外来畜禽关口

引进外来畜禽要符合检疫要求, 健康无疾病, 不携带病原体。一定要了解和掌握输出地疫情情况, 从无疫区购进, 并在当地免疫后引进, 由输出地检疫, 出具合格检疫证明, 运输线路不要经过重大疫病流行区域, 中途不要添加卫生状况不明的饲料和饮水。购回要按照规定进行隔离观察, 确定无重大疫病后方可混群饲养。

3.4 选择投放标准生产无公害饲料

饲料质量直接影响产品质量, 应选择国家有关部门认证, 正规生产企业生产的饲料及其添加剂。饲料来源必须优质, 卫生安全, 无激素残留, 并合理使用饲料添加剂。适当添加酶制剂酸化剂、益生素、寡聚糖和中草药制剂等无残留, 无毒副作用的免疫调节剂、抗应激剂和促长剂, 以利于维持肠道菌群平衡, 提高饲料消化率。不得在饲料中任意添加防腐剂、兴奋剂、激素药, 更不能添加禁用抗生素、镇静药等, 防止药物残留对人体造成危害。饲料运输保管要妥当, 防止腐败、霉变和污染, 要做好控量采购, 确保质量, 科学保存。

3.5 搞好畜禽疫病防控

首先制定合理的综合防治措施, 建立科学的免疫程序, 选择合适的疫 (菌) 苗进行免疫接种, 按法律法规和当地人民政府、主管部门要求做好疫病预防免疫工作。疫病发生时迅速隔离病畜 (禽) 污染的地方并进行紧急消毒, 实行紧急接种, 对病畜 (禽) 进行合理治疗;二是要加强寄生虫病的控制。改变过去定期驱虫为流行的寄生虫定期监测, 根据监测结果, 选择相应敏感药物进行驱治;三是加强监测检验, 对重大动物疫病的检验检疫, 要进行严格检疫, 并由动物卫生防疫监督机构出具合法证明方能出场。

3.6 规范治疗用药

使用兽药应从正规渠道购进, 由正规厂家生产的合格产品, 并严格按规定使用。禁止使用有致畸、致癌、致突变和未经农业部批准的药物, 禁止使用被淘汰的或对环境、人类造成严重污染的药物。禁止使用激素类、镇静类、催眠剂药物, 禁止使用人类专用抗生素和饲料中长期添加抗生素等。在治疗中要尽量使用无害、无残留的抗生素替代药, 如中草药制剂、防御素、卵黄抗体等。兽医要严格执行有关用药规定, 有停药期规定的必须按要求执行停药期。要拟定科学的给药方案, 严格按疗程给药。正确联合用药, 防止药物配伍禁忌, 并建立药物使用档案。

3.7 降低养殖场污染

养殖场粪便、垃圾、污水中含有大量微生物和氮磷等, 若直接排入外界, 会严重影响污染水源, 破坏土壤结构, 危害生态平衡。养殖场的恶臭气体也会使空气质量恶化, 影响人居环境。养殖场可通过环境治理, 合理调整日粮结构, 营养调控等降低畜禽有毒有害物质的排放量如饲料中使用合成氨基酸降低粪尿中氮的排出量。同时要对畜禽粪便、污水进行科学处理, 变废为宝。

3.8 建立健全检疫检验和质量监控系统

国外畜禽饲料生产新技术 篇11

用鸟粪合成饲料 澳大利亚周边海岛上具有丰富的鸟粪资源。鸟粪含有大量经初步消化但未被吸收的营养成分和生理活性物质,是很好的饲料及添加剂原料。鸟粪饲料的具体制作方法是:采用低温烘干(以保留活性物质和酶),去除臭味异味,粉碎后加入少量干酵母、谷物、秸秆粉及微量元素,混合后制成颗粒。用这种饲料喂牛犊,每天增重可达1.5~2.1公斤,饲喂奶牛可使产奶量提高12%以上。

利用树木制成家畜饲料 最近,韩国一家木材化学研究所利用经济价值不高的刺槐树和白杨树制成家畜饲料,用这种饲料饲喂家畜效果很好。具体方法是:先将刺槐 、白杨树树体切成长15厘米、厚0.3厘米的木片。经160℃高温加热20分钟,再加尿素进行化学处理。在加热过程中,木质部分将被分解;加入尿素后,木材中的碳水化合物部分转化为蛋白质。这种树木饲料含粗蛋白质20%~27%,灰分含量低于1%,消化率达60%以上。

淄博市畜禽养殖健康状况调查报告 篇12

1 基本情况

5月20日~6月10日采用现场询问、查阅档案记录、填写调查表方式开展调查, 内容包括养殖状况、发病情况及疫病现状等。共调查畜禽养殖场 (户) 121个。经过对资料统计分析, 做出淄博市动物健康状况评估。

2 畜禽健康状况

2.1 场点发病率

从表1可以看出, 畜禽群体发病密度较高。

(%)

2.2 各品种的发病率和死亡率

从表2分析, 尽管畜群发病密度较大, 但是发病率和死亡率较低。证明本市没有烈性传染病暴发。

(%)

2.3 畜间分布

(1) 蛋鸡:从图1可以看出, 蛋鸡在育雏期间发病率为0.46%, 高于育成期和产蛋期。 (2) 蛋鸭:从图2可以看出, 蛋鸭育雏阶段发病率为1.16%, 高于育成和产蛋阶段。 (3) 牛:从图3可以看出, 成年牛的发病率为0.97%, 高于育成牛和犊牛。 (4) 猪:从图4看出, 猪群中以哺乳仔猪发病率最高, 达1.99%。高于经产母猪、后备母猪、保育猪和育肥猪。 (5) 羊:从图5看出, 在羊群中羔羊发病率高, 为2.56%, 其次是母羊, 公羊没有发病。 (6) 兔:从图6看出, 在兔群中母兔发病率最高, 为5.33%, 仔兔为4.9%。

3 影响畜牧业生产的主要疾病

根据调查结果, 进行分析排序, 按风险程度排列出影响畜牧业生产的主要疫病。

3.1 影响蛋鸡生产的主要疾病 (图7)

3.2 影响蛋鸭生产的主要疾病 (图8)

3.3 影响肉鸡生产的主要疾病 (图9)

3.4 影响肉鸭生产的主要疾病 (图10)

3.5 影响牛健康的主要疾病 (图11)

3.6 影响猪健康的主要疾病 (图12)

3.7 影响羊健康的主要疾病 (图13)

3.8 影响养兔生产的主要疾病 (图14)

4 讨论与小结

4.1 疫情形势严峻

(1) 虽然本市连续多年未发生重大动物疫情, 但是国内外动物疫情多发, 加之跨区域的动物调运行为愈加频繁, 本市地处鲁中交通枢纽, 过境车辆较多, 所以仍然面临着疫情的威胁。 (2) 从本次调查看, 本市场点发病率较高, 说明饲养管理环节存在一定问题, 对疫病的防控能力存在薄弱环节。 (3) 在动物疫病防控的问题上, 应双手并举, 在做好重大动物疫病防控的同时, 逐步加大常见动物疫病的防治水平, 结合本市实际, 总结经验教训, 逐步减少对养殖业造成的损失。

4.2 落实免疫措施, 加强疫情监测

强免工作扎实到位, 对重大动物疫病的防控至关重要。要进一步落实“规模场程序化免疫, 散养畜禽集中免疫, 每月及时补免”的免疫措施, 健全规范档案管理制度, 确保“应免尽免, 不留空档”。加强畜禽监测工作, 加大病原学监测力度, 充分发挥各级动物疫病预防控制机构兽医实验室的作用, 严格按照《监测计划》开展工作, 确保及时掌握免疫情况和疫情动态, 同时要结合流行病学调查工作, 科学评估疫情形势, 及时发现风险因素, 有的放矢的开展动物疫病防控工作。

4.3 提高养殖管理意识, 做好消毒灭源

通过宣传培训等措施, 提高养殖场户的日常管理水平和疫病防治能力。进一步做好消毒灭源工作, 对进出人员、车辆严格进行消毒, 对发病场户进行全方位消毒, 减少疫病传播的机会。

4.4 做好病死畜禽的无害化处理

上一篇:中介型电子商务公司下一篇:诺贝尔科学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