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禽屠宰防疫技术规范(通用8篇)
畜禽屠宰防疫技术规范 篇1
个旧市大屯镇汗泥村通发畜禽养殖场, 是集中养产供销为一体的现代农业企业。该场是于2004年5月建成并投入使用, 有齐全的母猪合群饲养舍、产仔舍、仔猪保育舍以及育肥猪舍, 同时建有饲料仓库、饲料加工房、兽医室、办公室、会议室、职工住房等, 设计生产规模为年饲养母猪群300头, 年育成和向社会提供商品仔猪和育肥9000头;重点生产业务范围是纯繁、扩展种猪兼带育肥, 实行产销分离模式, 产仔与保育、育肥等项目。各项工作得到了各级各部门的一致认可, 并在2008年1月通过了省、州、市有关技术专家考核验收, 分别取得了《种畜禽生产经营许可证》和《动物防疫合格证》, 目前猪场已经建成规模饲养200头母猪扩繁生产线, 种公猪6头、存栏生猪约11200头, 根据当地的需要, 生产的主要品种为约克、长白、杜洛克。年培育9000头以上优质商品仔猪、二元杂种用母猪和育肥猪, 肥猪加工制成油炸肉销往全州各地, 优质商品仔猪提供给全州各乡 (镇) 、村养殖大户及合作社社员, 年产值500万余元, 实现利税80万元。管理上实行公司+种猪场+农户的模式, 以种猪场为基地, 带动养猪户1500户, 参与了个旧市新农村建设、扶贫及农业产业化经营等项目的实施, 对加大了个旧市畜牧业生产开发、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和农村增收致富的力度, 有效的促进个旧市生猪标准化生产发展工作, 推动产业做大、做强和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理念。
1 防控的主要措施
1.1 注重环境控制, 减少应激
为实施健康养殖, 公司在建场时就充分考虑到养猪场排污可能产生的危害。按照国家《畜禽养殖业污染物排放标准》的要求, 对废弃物及污染物从管理、技术、资金上采取了相应的科学防治方法和资源化利用技术, 做到了废弃物及污染物处理的无害化。
1.2 制定和完善规章制度
该猪场严格制定和完善规章制度, 包括管理人员工作制度和工作职责和普通、猪场卫生防疫制度门卫制度、仓库管理员岗位责任制度、财务制度、药物管理及使用制度、消毒更衣房管理制度、生物安全及消毒制度、监测检疫疫情报告制度、厩舍管理制度、饲料车间管理制度、兽医室管理制度及包括不同年龄阶段疫苗的使用方法、种类、剂量、免疫程序、操作方法以及食堂管理制度。
1.3 提高饲养管理水平, 增强猪群体抗病力及免疫力
针对州内外主要能量饲料霉变较为突出, 不仅导致繁殖障碍、脱肛、脱宫、拉痢等疾病的问题, 也导致免疫抑制造成免疫失败的问题, 制定了严格的饲料原料采购, 加工质量控制和饲喂卫生制度, 饲料原料及水源都通过检测达到饲料及饮用水卫生标准, 确保了生猪的健康生长发育。
1.4 环境控制与消毒
加强饲养管理, 建立和完善以消毒卫生工作为核心的猪场生物安全体系, 将消毒卫生工作贯穿于整个养猪生产各个环节;提供猪群不同时期的营养需要, 严格控制饲料质量, 降低饲养密度, 减少各种应激, 提高猪群对其他病的生物的抵抗力, 降低继发感染的发生风险。
1.5 严格引种、全进全出、疫情监测和免疫抗体监测
该猪场在引种时十分注意检疫, 所引的种猪都必须经采血化验, 确认无病毒性疫病带毒或感染。猪引进后至少隔离45d, 无异常后才并群;做到“全进全出制度”和严格空舍产等消毒措施;每个季度或至少每半年对全群猪抽样进行猪瘟、猪口蹄疫等重大动物疫病的免疫抗体检测和病原检测;根据疫情动态和免疫抗体, 结合环境污染状况等因素即时调整免疫程序, 免疫所用的疫苗一是保证质量, 安全有效;对猪群中隐性携带有强毒的病猪及时淘汰, 病死猪进行无害化处理, 剖检不能确诊采取病料送检化验并进行药敏试验, 根据药敏试验结果科学合理用药, 避免了因盲目用药造成的经济损失和因滥用药品所造成的细菌耐药性这一严重危害。
1.6 加强监督检查和考核, 认真做好档案痕迹化管理
实行绩效考核办法, 落实绩效工资制, 猪场领导每半月对全场检查1次, 兽医技术员每天对生产厩舍检查2次, 车间班组每天检查1次, 检查中边监督检查边考核, 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及时整改。严格要求猪场实行数据化生产管理, 如工作中严格要求班组做好生产、免疫, 管理部做好统计, 实行痕迹化管理。
1.7 加强培训, 总结经验, 完善工作制度
为了提高饲养人员、管理人员的技术素质及安全生产的管理水平, 特制定生产例会和技术培训制度, 场每月举办一次培训、车间班组每天组织一次班前会, 提高职工素质和工作效率, 按周、月、季、半年、年终分别召开总结会, 总结经验教训, 找准问题, 完善工作制度, 采取措施, 推进猪场工作, 提高管理效益, 使生产有条不紊地进行。此外还安排领导及主要技术骨干到省内先进猪场考察学习、参加业务会议交流, 邀请有关专家到猪场指导, 掌握疫情的动态, 保持技术的更新, 以适应现代养猪业发展的需要。
2 防疫工作取得的成效
近几年来, 在州、市、镇党委、政府的领导和各有关部门的关心、重视、支持和帮助下, 该猪场实行严格科学化规范生产管理, 使各项工作有条不紊、有力、有序地顺利进行, 经过全场职工的辛勤努力, 各项工作得到了各级各部门的一致认可。2008年8月1日通过了云南省家畜改良站主持的《种畜禽生产经营许可证》验收考核, 考评分91分, 荣获个旧市种猪场考核评分第一名的殊荣;同年6月被个旧市畜牧局授予重点畜禽养殖场;2009年12月, 被个旧市农业产业化经营协调领导小组评为市级重点龙头企业。
畜禽屠宰防疫技术规范 篇2
为了全面提高肉品的质量安全水平,保障消费者合法权益,***结合工作职责,认真组织开展了肉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工作,现将具体开展情况总结如下:
一、加强领导,成立肉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工作机构
***成立了由分管局长任组长的畜禽屠宰专项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具体承担专项整治的日常工作,从而在组织领导、机构人员上得到了保障。
二、加强管理,强化生猪定点屠宰管理力度
与公安、工商、卫生、商务等部门密切配合,坚决打击私屠滥宰的违法行为,坚决打击制售病害肉、不合格猪肉等违法违规行为,发现一起,查处一起,确保市场流通的肉品质量,保障广大人民群众的肉食品消费安全。
三、加大肉品经营市场的监管力度
严肃查处未经检疫或检疫不合格肉品进入加工和流通环节,同时建立举报制度,设立举报电话,有效地发动社会力量管理肉品市场。专项整治期间,共出动执法人员300余人次,执法车辆60两次,未有发现有违法案件发生。
四、强化生猪的检疫管理
继续强化对生猪的检疫管理,建立生猪检疫日志,及时掌握生猪的调入动态。现有屠宰场均由我局派驻两名专业检疫人员进场检疫,推行肉品品质强检制度,未经检验的肉品一律不准出场,对病死猪坚决做到不准宰杀、不准出售、不准转运,全部进行无害化处理。积极推进生猪及生猪产品质量追溯体系建设,加强对相关检疫证照的查验,未按规定佩戴标志的生猪不许调运,没有检疫证照的猪肉不准销售,坚决杜绝未经检疫的肉品进入市场,确保肉品质量安全。通过整治,实现了城区进点屠宰率达100%,上市检疫率达100%。
五、强化无害化处理
畜禽屠宰防疫技术规范 篇3
一、认真落实引畜疫病风险分析措施
为防止动物疫病传入, 在引进种用、乳用、生产用畜禽时必须将风险分析放在优先的位置, 坚持“预防为主”的方针, 依据《动物防疫法》、《种畜禽管理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及引进种用、乳用畜禽防疫管理规范性文件, 严格落实引畜风险分析措施, 最大限度降低引畜疫病风险, 保障公共卫生安全和畜牧业健康发展。引进畜禽要实行风险回避政策, 禁止从一类疫病疫区引进畜禽;对二类、三类传染病和一些新的疫病, 实施风险管理措施, 降低引畜风险, 通过风险管理措施, 仍会造成重大经济损失的, 禁止从二类、三类疫病疫区引进畜禽;禁止从马传染性贫血、马鼻疽等疫病的疫区引进畜禽。通过掌握产地疫病流行情况、监测健康状态、评价动物防疫有关证明有效性、实施检疫审批、免疫、驱虫、隔离、消毒等措施, 鉴定并确认引畜时的危害致病因子及风险, 开展风险管理、风险交流, 最大限度降低引畜风险。
二、加强调运动物的检疫审批管理
跨省引进种用、乳用、生产用畜禽的检疫审批是《动物防疫法》确定的一项重要动物检疫制度, 是贯彻“预防为主”方针, 控制动物疫病传播的重要措施。
(一) 从省外、区外、县外引进种用、乳用畜禽时严格实行检疫审批制度
检疫审批实行逐级申报、分级审批, 引进人在欲调运畜禽前提出检疫审批申请, 实行“先办审批、后签合同”, 即在签订贸易合同或赠送协议之前提出申请。从省外引进畜禽, 由地、县动物防疫监督机构审核, 省动物防疫监督机构审批;区外引进畜禽, 由县动物防疫监督机构审核, 地区动物防疫监督机构审批;区内引进畜禽由县级动物防疫监督机构审批。
(二) 明确申报内容
各级动物防疫监督机构要按照各自审批权限制作检疫审批表, 在引进人提出书面引进申请时发给引进人。引进人按照检疫审批内容认真填写拟引进种用、乳用畜禽的品种、年龄、性别、数量、用途、产地、调运时间、调运方式、引进过程中的防疫措施、产地疫情情况、隔离场所及动物防疫条件、动物防疫合格证、法人资格或个人身份证明等内容, 要求内容真实。
(三) 规范审批审核程序
动物防疫监督机构接到引进人检疫审批表时, 立即开展审核、审批工作, 以书面审查方式实行专人审核、审批。审核工作在接到审批表之日起7个工作日内完成, 审核通过后将审批表交给引进人, 并备案, 由引进人向上一级动物防疫监督机构提出审核、审批;审批工作在接到审批表之日起15个工作日内完成, 审批通过后将审批表交给引进人, 并备案;审核、审批未通过的, 向引进人作出明确答复, 并说明理由。经过审批、审核机构审核, 引进畜禽的产地为非疫区。引进畜禽符合《种畜禽管理条例》规定, 符合区域布局, 适应本地区饲养, 从省外引进畜禽, 输入地具有隔离场所, 并通过县级动物防疫监督机构认定, 调运方式符合调运种畜禽规定, 引进人具备引进畜禽常识, 在发生疫情时具有应急处理能力, 其他内定符合有关法律法规规定, 审批内容齐全真实, 并通过逐级审核, 审批、审核机构可同意引进人引进畜禽。
三、积极开展引畜评估, 强化产地检疫
(一) 认真开展引畜评估
引进人到产地选购畜禽前, 可向畜禽输入县动物防疫监督机构申请2名以上兽医到产地县实施引畜评估工作。动物防疫监督机构应指派2名以上兽医到产地实施引畜评估, 为引进人提供技术咨询、指导。派出兽医应实地开展调查, 依据产地动物防疫监督机构提供的疫病防治资料, 了解产地动物疫病流行及防疫情况, 对引进人提供的非疫区资料进行再确认;对引进畜禽实施临床检查, 群体检查和个体检查执行《畜禽产地检疫规范》 (国家标准GB 16549) , 牲畜每头个体进入隔离场时检查1次, 出场时检查1次;及时评价有关动物防疫证明有效性, 如产地动物防疫监督机构出具的《口蹄疫非疫区证明》、《出县境动物检疫合格证明》、《运载工具消毒证明》、《动物免疫证明》内容齐全、填写规范, 在有效期内;《口蹄疫非疫区证明》必须是省动物防疫监督机构出具的;畜禽调运3周前进行了国家规定的口蹄疫等疫病计划免疫项目, 并且在疫苗的有效保护期内等;指导引进人实施集中隔离观察措施, 隔离观察期不少于21天;对必须开展实验室检验的项目执行《种畜禽调运检疫技术规范》 (国家标准GB 16567) , 由取得检验资格的实验室检验, 并由其出具检验单。根据以上检查, 确认产地为非疫区;引进品种、年龄、性别、数量、用途、产地、调运时间、调运方式与检疫审批表相符, 畜禽在产地饲养3个月或自出生以来一直在本地饲养;临床检查健康, 结核病和布鲁氏菌病及其他实验室检验项目呈阴性;有关动物防疫证明有效;运输车辆符合有关规定等内容相符的, 派出兽医做出综合评估意见书。引进人依据派出兽医做出的引畜综合评估意见书, 决定是否从当地引进本批畜禽。
(二) 规范产地检疫
引进种畜禽产地检疫必须在产地饲养地进行, 不能在畜禽批发市场等交易场所采购和检疫, 引进人申报当地检疫机构对拟调入的种畜禽要按照《动物防疫法》、《种畜禽调运检疫技术规范》规定进行检疫, 经过临床检查、实验室检验、免疫、隔离观察, 确认临床健康、实验室检验项目结果阴性、隔离期间无疫病、调运前2周进行过强制免疫的种畜禽, 具有调运种畜禽所需的品种状况、种畜证明及种公畜谱系资料、产地疫情资料、检疫证明、疫病检测、疫病免疫、检疫审批手续、隔离观察、健康状况等方面的资料, 取得检疫审批手续、检疫证、消毒证、非疫区证、免疫证、种畜禽合格证及谱系等证明及资料齐全真实, 实验室检验项目结果阴性, 临床健康, 审报产地与选购产地相符, 引进人方可实施调运畜禽。
四、加强运输过程中动物防疫管理
(一) 对运输工具的要求及运输过程中畜禽的管理
起运前押运人员要合理分工, 备齐途中使用的各种用具、饲料、饮水、消毒药品等;运输工具应坚固、完整、宽敞、有完善的通风和防雨设备, 若为公路运输, 装载大家畜时, 要在司机台顶上设置横木拴系家畜, 若装运猪、羊, 要有网盖, 以防猪、羊窜出;装载工具上应无尖锐物质, 装载过腐蚀性、强烈刺激性物品、散装食盐、农药、杀虫剂的车, 经清洗处理后方可装运畜禽;运载工具必须清扫、消毒, 检查合格后方可装运畜禽。装载时, 给车门搭好木板或利用土坎慢慢赶装, 驯服登车, 严禁棒打、重鞭等粗暴方法装车;装载数量可根据运载工具的载重量、动物大小、气温高低、里程远近而定, 以既保证畜禽安全又不浪费运输费用为原则;运输途中应对畜禽精心管理, 按时饮喂。应时刻注意畜禽的动态, 防止挤压。夏天炎热时要通风降温, 冬天寒冷时要防寒保暖, 保持车内清洁卫生, 粪便、垫草及病、死畜禽不能沿途丢弃。
(二) 途经省际公路动物防疫监督检查站时及时报检
省级公路动物防疫监督检疫站要严格进行查证验物, 严格检查《口蹄疫非疫区证明》、《出县境动物检疫合格证明》、《运载工具消毒证明》、《动物免疫证明》、派出兽医出具的《引畜综合评估意见书》。证物相符, 允许入境;对证物不符、证件过期的坚决堵回;发现染有一、二类传染病的畜禽, 就地依法无害化处理。
(三) 到达引入地时及时报检
畜禽启运前应通知输入地县动物防疫监督机构, 畜禽到达目的地后, 调运人需持检疫审批表、产地动物防疫监督机构出具的《口蹄疫非疫区证明》、《出县境动物检疫合格证明》、《运载工具消毒证明》、《动物免疫证明》、结核病、布鲁氏菌病等疫病实验室检测单, 对种公畜要求有种公畜系谱档案、派出兽医作出的《引畜综合评估意见书》、购畜合同等材料到输入地县动物防疫监督机构报检
五、输入地隔离检疫与投放管理
(一) 开展隔离检查
从省外引进畜禽, 在指定的隔离场所集中实行隔离观察、检疫、免疫、驱虫等防疫措施;从省内引进畜禽, 在农户、饲养场分户 (场) 实行隔离观察、检疫、免疫、驱虫等防疫措施。隔离、免疫、驱虫、临床检查、检疫由县动物防疫监督机构实施及监督, 做好检查记录工作, 实行检查情况和疫情日记制。
(二) 加强引进畜禽饲养管理
畜禽屠宰防疫技术规范 篇4
“屠宰是肉类消费的第一道环节, 但全国却没有一部畜禽屠宰行业的法律。”冯平表示, 在生猪屠宰行业, “成文”就是2008年国务院修订的《生猪屠宰管理条例》和商务部配套的《条例实施管理办法》, 但《条例》、《办法》在执行过程中频频被打“折扣”, 根源就在于制度设计方面的缺失。
首先, 生猪源的安全性得不到保障, 《条例》中规定了屠宰检疫的权力, 而没有明确责任人, 于是就形成了“多龙治水、分段管理”的局面——屠宰检疫由农业部门负责, 肉品质量由商务部门负责, 同一条屠宰线, 动检、商务同时检疫、检验, 都管又都管不到位, 管理重叠和缺位, 影响了产品质量安全。
“随着消费习惯的改变, 居民膳食结构中牛、羊、禽肉的消费比例逐年上升, 目前已占到全国肉类总产量的37%, 在某些地区所占比例更大, 但至今没有专门的屠宰法规。”冯平委员说, 尽管一些地方政府对生猪以外的畜禽屠宰作出了规定, 但地方颁布的管理办法位次低, 缺乏对畜禽屠宰主体行为的制约。一些地方虽然实行牛羊定点屠宰, 但由于法律不健全, 行政执法人员怕引起行政诉讼, 只管理, 不处罚, 甚至不敢管, 不敢罚, 致使一些地方牛、羊、禽屠宰市场比较混乱, 肉品安全质量令人担忧。
此外, 新颁布的《刑法》虽然严厉打击食品安全犯罪, 但涉及到屠宰违法的刑事追究界限并不明确, 相关部门在管理时往往以罚代法, 违规者成本很“低”, 这是加工病死猪、制售注水肉等屡禁不止的重要原因。
加强基层畜禽屠宰监管工作对策 篇5
1当前动物卫生监督执法工作存在的问题
1.1行业法规还不配套, 监督执法难以落实到位
从商务部门将屠宰监管移交到畜牧兽医部门以后, 相应的实施办法、相关的管理细则等处于滞后状态, 客观上影响了监督执法工作, 实际工作中存在难以操作的问题, 基层各环节的监管工作难以落实到位。
1.2定点屠宰场的困境
目前动物主要是散养户饲养, 由于规模不等, 数量不一, 分布过散, 出栏时间不统一, 报检率普遍不高, 而且一般在动物装车后再报检, 检疫难度加大。目前基层大部分是手工宰杀作业, 缺乏基本的卫生、安全设施, 工作废水很难处理, 检验检疫设施缺乏。管理混乱缺位, 安全隐患严重。屠宰场的管理采取租赁模式, 市场服务中心对屠工的管理已经安全弱化, 屠宰场的管理主要由屠工自己自我协调、自我管理, 受利益驱动影响, 母猪肉充当正常肉品上市、偷逃税费和病死猪肉上市时有发生。
1.3检疫检验设备简单, 检疫手段落后
目前基层检疫人员基本上是靠着“一支体温计, 一把检疫刀”进行一般性的常规检查, 仅凭感官检验为主, 缺乏快速有效的检疫设备和实验室检验设备, 致使一些肉眼无法判断的传染病, 寄生虫病漏检, 给社会带来潜在的危害, 而且影响执法的公正性和科学性。同时, 市场监管较为混乱, 动物产品市场检疫是由食药监局监管, 管理过程中, 出现一些不专业的技术问题, 无法做到“五岗十三刀”。资金投入不足, 设备简陋, 尤其是配套设施也跟不上, 一些项目设施也没有落实到位。
1.4屠宰管理、执法机构不健全
执法力量薄弱, 大部分屠宰管理、执法人员为借调或混岗人员组成, 造成了执法主体执法资格不合法。屠宰监管执法经费严重不足, 执法设施、装备相对落后。暴力抗法现象时有发生。例如, 泾川县屠宰办目前只有5人, 而且是相关部门抽调人员, 稽查力量明显不够, 且人员变动频繁, 战斗力和凝聚力不强。“私屠滥宰”时有发生, 管理鞭长莫及。
2加强动物卫生监督执法工作的建议与对策
2.1尽快出台《动物防疫法》配套法规
要将《动物防疫法》中一些操作性不强, 概念不清等盲区及一些违法行为处罚偏轻或无明确处罚规定的, 作出相应的执法解释, 减少工作死角, 提高法律法规贯彻执行中的可操作性, 切实保障基层工作人员有法可依, 从严执法。
2.2加强领导, 强化宣传, 增强全民法律意识
要采取多种途径和方式加强动物卫生法律法规宣传力度, 尽最大可能做到一个村的养殖户“同进同出”, 规范屠宰场的管理模式, 禁止有“私屠乱宰”的现象发生。坚持四个面向, 即“面向领导, 面向有关部门, 面向社会, 面向管理相对人”宣传, 达到家喻户晓, 使人人知法懂法, 经营者守法不违法, 不断提高全社会对动物防疫法的认识水平和支持力度。
2.3严格依法行政, 大力推进执法的规范化、制度化
要抓好动物卫生监督机构执法体系建设, 着力规范执法主体, 实现执法主体合法化。依托配套项目资金, 采购一批先进的设施设备, 肉品检验上严格做到“五岗十三刀”。同时, 要规范市场监管行为, 规范执收执罚, 实现执收执罚制度化。
2.4固定监管人员, 健全执法机构
屠宰监管的人员要固定, 不能随机组合, 并且要规范屠宰监管执法人员的思路和行为, 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公仆意识、责任意识, 提高思想政治素质加强培训, 以便提高动物卫生监督执法队伍的整体素质。
2.5探索建立部门联合办案机制
随着现代商品经济的大发展, 销售方式日趋多元化, 现代化, 对管理手段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要进一步提高对信息化建设重要性的认识, 努力增强监管执法的科技含量和现代化管理水平, 以信息化带动执法能力的提高。动物卫生监督执法工作政策性强, 涉及面广, 任务繁重。针对行政处罚难以对违法性质恶劣、情节严重违法分子构成有效震慑的实际情况, 进一步协调各部门的关系, 与食药监、公安、工商、卫生等部门一道严格依法办事, 做到各司其职、各负其责、讲求大局、密切配合, 搞好执法部门的协作, 不断优化动物卫生监督执法环境, 更好地发挥动物卫生监督工作的效力。
3结语
都匀市畜禽屠宰的现状及建议 篇6
1 畜禽屠宰的现状及问题
1.1 都匀市基本情况
都匀市地处贵州中南部, 是“夏蓉高速公路”、“贵广快速铁路”和西南出海重要通道。是黔南州的州府所在地, 全州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下辖一个经济开发区、五个办事处, 十六个乡镇, 现有人口五十万。现城区有生猪定点屠宰场一个;肉食品交易市场 (点) 14个。
1.2 生猪屠宰现状
1.2.1 屠宰管理机构及设置:
根据《生猪屠宰管理条例》, 都匀市人民政府成立市屠宰管理办公室 (设在市商贸公司) , 主管生猪定点屠宰工作;市畜牧部门负责屠宰检疫工作;市工商局负责市场的管理;市地税局负责生猪屠宰交易的完税。
1.2.2 生猪定点屠宰量锐减:
都匀市生猪定点屠宰场的日屠宰能力可达500头。据统计:从1993年实施以来, 屠宰量逐年增加, 屠宰量最高时在1999年达日均250头, 以后就呈逐年下降趋势, 从去年以来仅日均屠宰100头左右。生猪定点屠宰量不随人口的增长、肉食品消费量的增加而增加, 反而下降, 极不正常。
1.2.3 私屠滥宰现象严重:
都匀城区有近二十万人口, 日均消费猪肉量应在300头以上, 现在的生猪定点屠宰量仅占1/3。市场上销售的猪肉, 除部分从乡镇宰杀调运入城外, 80%是在城区附近私宰分割后进入市场。私宰点大都地处偏僻, 相对隐蔽, 私宰人员有的往猪肉中注水, 更有甚者直接采购淘汰种猪、病死猪屠宰, 谋取暴利。
1.2.4屠宰管理不到位:
原由商贸、工商、畜牧、公安、城管联合组建的屠宰稽查大队, 现仅剩商贸、公安两家。由于人员少, 工作量大, 对市场的稽查、私屠滥宰的打击流于形式。商贸、工商、畜牧、城管各管一块, 缺乏有效的沟通和配合, 对私宰点的查处和市场监管不力, 造成私宰泛滥。
1.2.5 国家税费流失:
在生猪定点屠宰场宰杀1头猪需交纳各种税费:55元 (其中:地税30元/头、屠宰费13元/头、运输费7元/头、检疫费5元/头) 。很多屠商受利益驱使, 为偷逃税费, 只在定点屠宰场宰杀1头猪, 在外私宰2~3头, 分割后混在一起销售, 使消费者真假难辨。因私宰偷漏税费, 仅国家税收一项一年就流失上百万元。
1.2.6 生猪定点屠宰场设施落后, 服务不到位:
定点屠宰场是原都匀肉类联合加工厂, 该厂建于上世纪五十年代, 曾有过辉煌的历史, 后转卖给民营企业, 现在场地有限, 设施设备老化, 已跟不上形势发展的需要。定点屠宰场服务设施差, 人员素质不高, 存在重收费轻服务的现象。
1.2.7 环境污染:
私宰点没有定点屠宰场的污水、污物处理设施设备, 屠宰产生的污水、污物随意排放, 造成环境的污染, 影响附近群众的正常生活, 有悖于中央提出建立环境友好型的和谐社会的精神。
1.3 其他动物屠宰现状
1.3.1 牛、马等大牲畜的屠宰:
从1998年起大牲畜的屠宰也参照生猪定点屠宰纳入管理, 在定点屠宰场大牲畜屠宰区进行屠宰, 屠宰量平均每天10头左右, 经检疫合格后进入市场销售。由于监管不到位, 注水事件时有发生。
1.3.2 山羊、犬的屠宰:
由于没有相关的法律法规规范山羊、犬的屠宰, 现在是由长期从事山羊、犬屠宰加工的屠商在自己的家和作坊进行屠宰加工, 然后进入市场销售或直接送到饭店、宾馆消费。屠宰量平均每天100头左右, 从屠宰到销售各个环节的监管缺失, 肉食品的安全得不到保障。
1.3.3 家禽的屠宰:
城区几个大的市场均有活禽销售, 并有代客屠宰业务。市场的设施设备简陋, 无完善的污水污物处理系统, 整个市场污水横流、臭气熏天、蚊蝇孳生。一方面影响环境卫生;另一方面增加了疫病传播的风险, 威胁人民身体健康。
1.4 动物疫病的潜在威胁
多年以来, 人与动物之间形成了密不可分的天然联系, 很多动物疫病可以通过动物及其产品传染给人。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动物产品流通贸易的增加, 动物疫病发生和传播的风险加大。高致病性禽流感、链球菌病、布鲁氏菌病、结核病、炭疽病、寄生虫病等, 在历史上, 曾经给人类生命带来严重的危害和威胁。都匀城区如此多的私宰猪肉, 未经检疫流入市场, 走上消费者的餐桌, 肉食品的安全堪忧。一些染疫的肉品极易造成疫病的流行和传播, 而且威胁到人民的身体健康。
1.5 肉食品加工行业的安全隐患
首先, 从事肉食品加工的单位和个人 (超市、宾馆、饭店和烧卤腊等加工厂) 自律能力差, 在原料采购上把关不严, 大都未建立进货台帐, 原料肉品从何而来, 有无检疫合格证明, 都没有记录;有的甚至为图蝇头小利, 直接采购私宰肉和病死猪肉进行加工 (这也是私宰肉主要销售渠道之一) 。其次, 由于从事肉食品加工的单位和个人点多面广, 流动性大, 主管部门人少事多、力不从心, 监管到位率不高, 致使肉食品加工产品的安全性不能保证。
2 建议
2.1 高度重视, 加强宣传
各级政府和部门要高度重视, 切实负起责来,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协调配合, 搞好生猪定点屠宰工作, 净化肉食品市场, 确实让群众吃上“放心肉、安全肉”。通过各种渠道, 加大《食品卫生法》、《动物防疫法》、《生猪屠宰管理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 提高全社会遵纪守法意识, 自觉抵制私屠滥宰行为, 共建环境友好型的和谐社会。
2.2 组建专职队伍, 加大屠宰管理力度
都匀市人民政府要按照《生猪屠宰管理条例》的要求, 确定机构、编制和人员, 组建屠宰稽查专职队伍, 加强源头管理, 严厉打击私宰场 (点) 。建章立制, 设立公众举报电话, 广泛发动群众, 让全社会都来监督。要依法明确屠宰稽查队的工作职责、工作目标和范围, 和公安部门协调配合, 在每天的生猪屠宰时间段, 重拳出击, 发现私宰点坚决销毁, 并给予严惩, 防止反复;在主要的入城通道, 加强巡查力度, 发现私宰肉品, 坚决予以没收和处罚。对于情节特别严重的, 可按照《刑法》第140条“生产销售假冒伪劣产品罪“追究其刑事责任。
2.3 建立准入制, 加强定点屠宰场和市场的管理
2.3.1 建立定点屠宰场的准入制, 落实屠宰检疫:
由动物卫生监督机构负责定点屠宰场的屠宰检疫工作。所有进入定点屠宰场的生猪必须健康并有“一证一标” (动物产地检疫证明, 动物耳标识) 。首先, 严把入场关。入场前要严格的查证验物, 实施临床健康检查, 严禁染疫、无证、无标和证物不符的生猪入场。然后, 严把待宰关。驻场检疫员要每4 h巡视1次待宰猪, 检查临床健康情况。再者, 严把检疫关。屠宰过程中, 严格实行同步检疫, 检疫痕迹到位。最后, 严把宰后处理关。对检疫合格的由驻场检疫员出具动物产品检疫证明, 产品加施检疫标志 (章) ;对检疫不合格的, 依法监督进行无害化处理。
2.3.2 建立市场的准入制, 强化市场监管:
工商部门是市场的主管部门, 要建立切实可行的市场准入制度。首先, 严把肉食品经营户入场经营关。肉食品经营户要具备:身体健康、办理工商营业执照和纳税证等条件, 才能入场经营;所销售肉品都来自定点屠宰场, 带齐当天的检疫合格证、完税证, 肉品上加盖检疫合格章, 并经工商管理人员查验合格后方能入场销售。然后, 严把经营关。对每个经营者建立监管台帐, 发现有违法经营行为, 记入管理档案。属初犯者, 给予批评、教育和警告;属屡犯者, 从重处罚, 直至吊销其工商营业执照, 剥夺其经营权利。再者, 市场管理员要切实履行职责, 加强巡查, 严禁经营户夹带私宰肉品进入市场。最后, 改造肉食品销售柜台。要便于监管、便于销售、便于卫生消毒。采取系列综合管理措施, 加强肉食品市场的监管, 杜绝私宰肉流入市场, 确保市场肉食品的安全。
2.4 其他动物屠宰和销售规范管理
2.4.1 山羊、犬和家禽参照生猪的管理, 屠宰和市场环节均建立准入制度:
在生猪定点屠宰场单设山羊、犬屠宰区, 让散户进入定点屠宰场屠宰;新建家禽定点屠宰厂。严禁染疫、无证、无标和证物不符的动物入场屠宰;严禁未经检疫、不是定点屠宰场屠宰的动物进入市场销售。
2.4.2 规范市场家禽销售活动:
市场取消活禽销售摊点和家禽屠宰摊点, 只设白条禽销售专柜。上柜销售的白条禽均来自家禽定点屠宰厂, 并经检疫合格加挂检疫合格标识 (脚环) 。
2.5 加强猪肉食品加工行业的管理
卫生、质监、工商部门要协同配合, 各负其责, 依法加强肉食品加工行业的管理。对从事肉食品加工的单位和个人 (超市、宾馆、饭店和烧卤腊等加工厂) 要求建立进货和销售台帐。首先, 坚决不能采购病死猪和私宰肉, 每天采购肉品的来源、数量都要详细记录在进货台账上, 采购和保管员均要签字认可, 大宗肉品还要附检疫证明复印件。每天销售产品的品种、数量、销往何处, 均清楚记录在销售台帐上备查。然后, 主管部门要对从事肉食品加工的单位和个人建立单独的监管台帐, 同时建立定期监督检查制度。坚持以人为本, 把群众的食品安全放在第一位, 对监督检查进行目标量化, 强化督察, 避免类似“三鹿奶粉安全事件”事故的发生。每次的监督检查情况、存在问题、整改措施等记入监管台帐, 视其违法情节的轻重, 给予批评、教育、警告、吊销其生产 (经营) 许可证和营业执照、直至追究刑事责任。
2.6 加快生猪定点屠宰场的建设步伐, 生产安全合格的肉食品
畜禽屠宰防疫技术规范 篇7
1 监管频次
按照吉林省畜牧业管理局《关于深入开展畜禽屠宰质量安全专项整治工作的通知》(吉牧质发[2015]80号)要求,检查频率应保持每个月对所辖企业检查一次以上,检查覆盖面达到100%。
2 监管内容
首先是畜禽屠宰生产过程的监管。督促企业落实质量管理制度。要督促企业落实进厂查验登记、屠宰检验登记、无害化处理登记等三项登记,督促落实进厂查验、台账管理、肉品检验、“瘦肉精”自检、病害肉无害化处理、质量追溯、缺陷产品召回等管理制度。其次是督促企业严格屠宰与检验行为。按照操作规程、工艺流程、检验规程实施屠宰与检验。对未配备肉品检验人员、未开展检验活动的,要立即停止屠宰活动;对不按屠宰规程和技术要求屠宰、不按标准实施同步检验、不登记保存肉品检验记录的要依法处罚。第三是督促企业严格证章管理。按照规定样式印制或组织屠宰厂(场)自行印制《禽产品品质检验印章》和《禽产品品质检验合格证》。规范证章管理、严格出章出证,畜类胴体实行一头(条)一证;禽类产品一批(50只以内)一证,畜禽脏器、分割肉、小包装肉按包装件一件(份)一证,随货同行。第四是督促企业按规定配备无害化处理设备和人员。企业要指定专门的无害化处理人员,规范无害化处理工作程序。处理结束后,无害化处理员、屠宰厂负责人、行政监督员在记录表上签字,及时报送无害化处理信息。
3 建立巡查制度
采取定期巡查与随机抽查相结合的形式,对“三员”工作职责落实情况、肉品品质检验员持证上岗制度、同步检验制度、出章出证制度和肉品品质检验登记制度执行情况等关键点进行监督检查。
4 痕迹化管理
每次监管都要认真填写监督检查记录。
5 远程监督监控
要对生猪入厂、停食静养、麻电放血、同步检验、产品出厂等关键点进行监督监控。如发现屠宰病死猪、注水或注入其他物质等违法行为,立即立案查处。
6 违法案件处理
杜绝发现违法行为时不作为现象,做到及时制止并处理、处罚。及时受理群众举报案件,妥善处理屠宰企业信访事件。
7 监管报表及总结
及时上报屠宰企业周报、屠宰情况月报、综合情况半年报、综合情况年报。每月月末准时上报当月监管总结。对于重大处理处罚案件及吊销许可案例,要及时上报上级主管部门,第一时间汇报动态。
摘要:本文根据吉林省洮南市畜禽屠宰场的现状,按照吉林省关于开展畜禽屠宰质量安全专项整治工作的要求,重点介绍洮南市加强畜禽屠宰监管工作的具体做法。
畜禽屠宰防疫技术规范 篇8
一、制定《畜禽屠宰管理条例》的必要性
肉食品是我国居民的传统食品, 在食品消费中具有特殊性。肉类产品产业链涉及养殖、屠宰、加工、运输、流通和消费等多个环节, 屠宰是这一产业链中的关键环节, 是连接养殖和消费的重要纽带, 直接关系到肉类产品质量安全和公众健康。制定畜禽屠宰管理条例, 将畜禽屠宰纳入统一规范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1. 保障广大消费者食用安全放心肉食品的需要
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肉食品消费量大幅增加, 2012年全国肉类总产量达到8 387.24万t, 人均占有量61.9 kg, 是1990年人均占有量的两倍半。在数量增长的同时, 肉食品质量安全问题却始终存在隐患, 一方面, 基于利益驱使, 生猪私屠滥宰现象屡禁不绝;另一方面, 由于在国家层面对牛、羊、禽屠宰没有统一要求, 对牛、羊饲喂“瘦肉精”、注水、掺假等违法行为和交易市场宰杀活禽带来的疫病传播风险依然存在, 严重威胁着公众健康。从屠宰行业发展的实践来看, 国家实行生猪定点屠宰制度以来, 生猪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得到显著提升, 老百姓食用安全放心猪肉食品的需要基本得到满足;将牛羊禽纳入统一管理的地方畜禽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也相对较高。当前, 猪牛羊禽产品的产量已经占到肉类总产量的98%, 保证猪牛羊禽产品的质量安全, 就基本确保了肉类产品的质量安全。因此, 应当通过立法形式, 尽快将牛羊禽的屠宰纳入定点制度统一管理, 更好保障肉食品质量安全。
2. 规范提高畜禽屠宰行业发展秩序和水平的需要
《生猪屠宰管理条例》实施以来, 国家始终把生猪屠宰厂场审核清理、整合压点作为重中之重, 集中力量清理整顿生猪屠宰行业, 全国生猪屠宰厂场数量从高峰期的10多万家减少到目前的1.5万多家, 行业集中度有所提高。但是, 屠宰行业中存在一些深层次的问题和矛盾尚未得到根本性解决, 例如屠宰场点“多、乱、小、散”并存、私屠滥宰严重, 屠宰行业产能严重过剩、发展水平参差不齐, 代宰现象仍然普遍、畜禽产品质量安全主体责任难以落实等, 严重制约了屠宰行业的健康发展。据统计, 目前全国共有畜禽屠宰厂场3.5万家, 大部分中小规模屠宰厂场生产条件和技术水平较为落后, 缺乏专业的肉品品质检验设备设施, 产品质量和经济效益难以保证。为从根本上消除行业积弊, 必须通过畜禽屠宰管理立法建立全面严格的畜禽屠宰管理制度, 进一步规范屠宰厂场准入门槛、生产控制、质量安全和监督管理, 促进屠宰企业机械化、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和信息化发展, 推动屠宰行业与国际先进水平、技术标准接轨, 实现持续健康发展。
3. 推动现代畜牧业发展的需要
在一定程度上, 畜牧业发展方式和生产水平决定了屠宰行业的发展方式和生产水平。目前, 我国畜牧业仍然处在由低水平分散养殖模式向标准化规模养殖模式的过渡期, 大量散养畜禽为中小规模屠宰场点和代宰经营方式提供了生存土壤。据统计, 我国生猪屠宰中代宰比例高达75%, 一方面, 代宰使得那些条件设施落后、不符合质量安全要求的中小屠宰场点获得利润来源, 长期存活下来;另一方面, 由于代宰的生猪产品所有权不属于屠宰场点, 一旦超出流通范围或造成质量安全事件, 责任追究和惩处也面临法律上的困难。而尚未纳入定点管理的牛羊禽的屠宰活动更加难以规范。当前, 我国正在大力推进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 形成猪牛羊禽统一的屠宰管理制度, 将对畜牧业发展形成倒逼压力, 要求养殖者更加规范地组织生产, 提供更加健康、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畜禽, 从而进一步提升畜牧业发展水平。
4. 适应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的需要
目前, 生猪定点屠宰监督管理职能已由商务部划入农业部, 各地屠宰监管职能也正在划转过程中。根据国务院要求, 各级畜牧兽医部门承担畜禽屠宰行业管理和畜禽屠宰环节质量安全监管职能, 监管职责范围比单独管理生猪屠宰时大幅扩大。为确保畜牧兽医部门依法履职尽责, 应当通过专门的畜禽屠宰管理立法, 对屠宰行业主管部门屠宰监管种类等予以明确, 并按照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精神和国务院简政放权有关要求, 对现行屠宰管理中涉及行政许可、工商登记等相关制度和规定进行调整。
随着畜禽监管职能的划转, 今年“两会”期间, 部分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以各种形式建议抓紧制定畜禽屠宰管理法律法规, 加大对畜禽以外其他畜禽屠宰的监管力度。目前制定畜禽屠宰管理条例的时机已经成熟。
二、《畜禽屠宰管理条例 (草案) 》的基本内容
本次起草的《畜禽屠宰管理条例 (草案) 》, 分总则、畜禽定点屠宰厂 (场) 设立、畜禽屠宰、兽医食品卫生检验、监督管理、法律责任和附则七章, 共五十七条。草案紧紧围绕保障畜禽产品质量安全这一中心, 进一步明确地方政府、监管部门和畜禽定点屠宰厂 (场) 的责任, 加大对屠宰厂 (场) 的监管力度和对畜禽屠宰相关违法犯罪行为的惩处力度。草案遵循“保持稳定、继承发展”的基本原则, 对现行《生猪屠宰管理条例》确立的定点屠宰、检验检疫等基本制度予以坚持并调整完善, 对当前屠宰管理实践中行之有效的制度安排和政策措施予以确认, 建立了一整套畜禽屠宰管理制度。草案的主要内容包括:
1. 落实国务院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要求
第一, 根据《国务院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方案》、《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的通知》, 明确国务院畜牧兽医主管部门负责全国畜禽屠宰的行业管理工作,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畜牧兽医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畜禽屠宰的行业管理。第二, 整合屠宰环节监督管理执法职能, 授权县级以上人民。第三, 根据调整后确立的食品安全监督管理体制, 将畜禽产品加工、经营、流通、餐饮环节违法行为的查处主体明确为食品药品监督管理等部门。第四, 按照工商登记制度改革有关要求, 取消了《生猪屠宰管理条例》中屠宰厂 (场) “应当持生猪定点屠宰证书向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办理登记手续”的规定。
2. 强化各方面责任落实
第一, 强化地方政府畜禽屠宰属地管理责任。草案中提出,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统一负责、领导、组织、协调本行政区域内的畜禽屠宰管理工作”, 并对监督管理工作机制、能力建设、条件保障等作出了规定;针对在边远和交通不便农村地区设置的小型畜禽定点屠宰场点, 要求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对小型畜禽定点屠宰场点进行综合治理”等。第二, 强化相关部门监督管理责任。草案中明确,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食品药品监督管理、环境保护、公安等有关部门在各自职责范围内负责与畜禽屠宰活动相关的管理工作”。第三, 强化畜禽定点屠宰厂 (场) 主体责任。草案中提出, 畜禽定点屠宰厂 (场) 应当对畜禽屠宰活动和畜禽产品质量安全负责, 是畜禽产品质量安全第一责任人, “明确要求畜禽定点屠宰厂 (场) 建立”畜禽收购、屠宰、加工、贮存、运输等全过程质量安全管理体系。
3. 建立健全畜禽屠宰管理制度
第一, 建立畜禽定点屠宰和分级管理制度。一是将猪、牛、羊、鸡等主要畜禽的屠宰全部纳入定点管理;二是对畜禽定点屠宰厂 (场) 推行分级管理、鼓励、引导、扶持畜禽定点屠宰厂 (场) 改善生产和技术条件, 加强质量安全管理, 提高畜禽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三是完善定点屠宰许可条件和程序, 实行定点屠宰动态管理, 建立定点屠宰厂 (场) 退出机制;四是要求畜禽定点屠宰厂 (场) 按照畜禽屠宰质量管理规范组织生产;五是要求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畜牧兽医主管部门根据风险监测、风险评估结果和畜禽产品质量安全状况等, 对不同规模的畜禽定点屠宰厂 (场) 实施风险分级管理。第二, 实行畜禽屠宰兽医食品卫生检验制度。在完善现行肉品品质检验和屠宰检疫制度的基础上建立兽医食品卫生检验制度, 实施畜禽屠宰兽医食品卫生风险评估和屠宰环节畜禽产品质量安全年度抽检制度, 明确畜禽定点屠宰厂 (场) 和动物卫生监督机构的官方兽医在兽医食品卫生检验过程中的权责和监督机制。第三, 建立畜禽屠宰质量追溯制度。明确畜禽定点屠宰厂 (场) 要如实记录其屠宰的畜禽来源、畜禽产品流向、兽医食品卫生检验和无害化处理等内容, 做到全程可追溯。第四, 建立畜禽问题产品召回制度。明确畜禽定点屠宰厂 (场) 对存在安全隐患的畜禽产品应当采取召回措施, 防止问题产品流向餐桌。第五, 建立畜禽屠宰统计监测制度。明确畜禽定点屠宰厂 (场) 报送畜禽收购、屠宰、销售等信息, 以便行业协会和主管部门及时掌握畜禽行业发展实际情况, 及时应对畜禽市场波动。
4. 加大监督管理和执法力度
第一, 为合理配置行政管理资源和监督执法力量, 要求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畜牧兽医主管部门对畜禽定点屠宰厂 (场) 实施风险分级管理, 根据风险监测、风险评估和畜禽产品质量安全状况, 确定屠宰监管的重点、方式和频次。第二, 要求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畜牧兽医主管部门制定畜禽产品质量安全年度抽检计划, 并组织实施。第三, 为加强部门间屠宰监督执法的配合和支持, 要求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畜牧兽医主管部门与公安部门建立畜禽屠宰行政执法和刑事司法工作衔接机制。第四, 参照《食品安全法》和《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危害食品安全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的规定, 加大了对畜禽屠宰相关违法行为的惩处力度。第五, 确立违法行为人禁止从业制度, 规定受到行政处罚和刑事判罚的人员在规定期限内不得从事畜禽屠宰活动。
5. 其他内容
【畜禽屠宰防疫技术规范】推荐阅读:
畜禽屠宰加工卫生规范09-03
畜禽屠宰管理10-22
畜禽屠宰行业监管制度08-01
畜禽养殖场等八个场所动物防疫制度08-08
生猪屠宰技术11-09
畜禽免疫技术08-11
畜禽采血技术10-30
畜禽健康养殖技术10-13
日本畜禽养殖新技术08-08
《畜禽养殖业污染治理工程技术规范》10-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