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禽屠宰管理

2024-10-22

畜禽屠宰管理(精选10篇)

畜禽屠宰管理 篇1

为了获得优质耐存的肉品, 必须做好屠宰畜禽的宰前管理。宰前管理主要包括休息管理和停饲饮水管理。

1 作息管理

1.1 休息管理的意义

(1) 可降低宰后肉品的带菌率 屠宰畜禽经过长途运输, 由于过度疲劳和精神紧张, 使机体的抵抗力下降, 一些细菌乘机侵入机体, 使肉中细菌含量增加, 影响肉的品质和保存。如果作好宰前休息管理, 可恢复或增强机体抵抗力, 将入侵的细菌消灭, 这样可以大大降低宰后肉品的带菌率。

(2) 可排出体内过多的代谢产物 屠宰畜禽经过长途运输, 机体的生理代谢功能发生紊乱, 使机体内蓄积过多的代谢产物不能及时排除, 影响宰后肉的品质, 经适当休息可使屠宰畜禽体内过多的代谢产物排出体外, 保证肉的品质。

(3) 有利于肉的成熟 运输途中由于饲养管理条件有限, 再加上过度紧张、恐惧等, 使肌肉中的糖原大量消耗, 从而影响宰后肉的成熟。宰前适当休息可恢复肌肉中糖原的含量, 有利于宰后肉的成熟。

(4) 休息管理的时间 经长途运输的屠畜禽, 宰前一般休息24~48h即可。

2 停饲饮水管理

2.1 停饲饮水管理的意义

(1) 可以节约饲草饲料饲料 从进入胃内到消化吸收需要一段时间, 因此, 宰前做好停食管理, 可以节约大量的饲草饲料, 避免浪费。

(2) 有利于屠宰加工 宰前停饲并充分饮水, 可使胃肠内容物减少甚至空虚, 这样有利于解体操作, 避免划破胃肠, 减少胃肠内容物污染胴体的机会。

(3) 有利于肉的成熟 轻度饥饿可促使肝糖原分解为葡萄糖和乳糖, 并通过血液循环分布全身, 使肌肉中的含糖量增加, 这样有利于肉的成熟。

(4) 有利于放血 宰前停饲并充分饮水, 使血液浓度变淡, 放血良好。

2.2 停饲和饮水时间

宰前停饲时间, 猪为12h, 牛、羊为24h。停饲期间必须供给充足的饮水, 直至宰前3h为止。

畜禽屠宰管理 篇2

由于社会对肉类需求量增大,畜禽屠宰企业数量也日益增多。

现阶段,冻藏仍是我国畜禽肉类生产、加工、运输、销售和贸易的主要形式。

冷冻肉在现代肉及肉制品加工业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是国家储备和调节肉食品市场的重要筹码,也是肉类产品在进出口贸易和国内地区间流通的主要形态。

但是,随着冷库数量和容量迅速增加,在建设和管理中的安全问题已日趋尖锐,安全隐患普遍存在,事故频频发生,不仅对企业、行业造成损失,而且严重威胁人身健康安全,因此,畜禽屠宰企业冷库安全生产管理应得到企业、行业、社会的密切关注。

1 普及专业知识,按需设岗立责

氨作为绿色环保制冷剂,对臭氧耗损潜能值(ODP值)为零,全球变暖潜能值(GWP值)为零,且具有价格低廉、能效高、传热性能好等优点,在当今世界上是最理想、最环保的制冷剂。

目前,我国冷库制冷系统中,有80%以上的冷库采用氨为制冷剂。

但是,氨在我国国家标准中属于四级轻度有毒物质,它刺激人体黏膜,空气中达到一定浓度后有窒息作用。

据报道氨蒸汽在空气中容积浓度达到11%~14%时,即可点燃;当空气中氨的含量达16%~25%时,遇明火可引起爆炸[2]。

在大中型冷库的氨制冷系统中,氨的充注量都在几吨到几十吨之多,一旦发生氨泄漏事故,不仅危及本企业职工的人身安全,对周围500 m内的`人畜都会造成重大伤害。

因此,氨制冷系统的关键问题是安全问题。

我国《安全生产法》已对企业安全生产管理机构和人员设置做出了规定,企业的安全生产除企业法人为本企业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外,还应设有安全管理部门及专职人员。

但是,目前在我国畜禽屠宰企业冷库中,特别是在使用氨做制冷剂的冷库,对安全工程师这种专业技术职称十分生疏,并多数没有设置专职的生产安全管理人员,给企业生产管理带来较大安全隐患。

因此,在畜禽屠宰企业中设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还是十分必要的。

不仅负责企业安全生产管理制度的制订及安全生产状况的监督检查,还可以将安全生产知识和条令法规在企业内进行讲解宣传。

2 规范冷库设计,优化企业设备

目前,国内很多畜禽屠宰企业冷库属于无证设计、安装,缺乏统一标准,缺乏特种设备安全技术档案现象较为普遍[3]。

由于冷库围护结构的隔热层和制冷设备和管道的保冷层仍然以难燃和易燃的隔热材料——聚氨酯泡沫塑料、自熄性聚苯乙烯泡沫塑料及软木等为主,故火灾隐患较为严重。

为了保证人身和财产的安全,防患于未然,在冷库建筑总平面设计及库房设计中,在库区各明显地方宜设置场区风向标,库区内应设安全通道,并应有疏散平面图及标识,在发生紧急情况时,确保人员能紧急撤离。

同时,随着我国对使用氨作为制冷剂的安全问题逐渐重视。

由建设部委托,按照商务部的要求,国内贸易工程设计研究院会同有关单位共同对国家《冷库设计规范》(GB50072-)进行修编,增加了冷库安全方面的章节与内容,其中规定使用氨制冷的冷库,与其下风侧居住区的防护距离周围不应小于300 m,与其他方位居住区的卫生防护距离不应小于150 m;对使用氨作制冷剂的冷库制冷系统,其氨液总的充注量不应超过40 000 kg,具有独立氨制冷系统的相邻冷库之间的安全隔离距离应不小于30 m。

同时还增加了制冷系统的安全与控制、制冷机房制冷剂泄露的安全监测方法、紧急泄氨器的设置要求、储氨器水喷淋系统及事故水池、调整制冷机房事故排风量等相关内容。

3 安全生产检查,职工疾病监控

按照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7月发布的《压力管道使用登记管理规则》(试行)的要求,各地要认真做好在用氨压力管道的登记工作,摸清家底做到监督心中有数,并按照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颁布的《在用工业管道定期检验规程》(试行)的要求,对氨制冷设备和管道作定期检验,并作出其安全性评估。

畜禽屠宰企业冷库在每年的淡季应抓紧时间组织厂内技术人员在专职安全管理人员的安排、带领下,对全厂各个安全生产环节及设备进行一次全面检查,并作好设备安全检查记录[4]。

主要有压力容器的外部检验、压力管道的外部检验、检查安全监察仪表、建筑物宏观检查及各类消防器材、救护用品等方面。

在畜禽屠宰企业冷库一线工作的冷藏工、制冷工,由于长期处于低温环境中,容易造成冻伤及其他职业病。

因此,有必要参照国外标准,制定出我国冷藏工防寒服的行业标准。

除参加企业组织的定期健康体检外,还应对其骨关节的健康状况、脊柱健康状况、口腔咽部健康状况作增项检查,以便及时掌握本企业员工职业病的发病状况。

以预防为主,努力提高我国畜禽屠宰企业职工健康标准及冷库安全生产的水平,是企业、行业、社会的共同责任。

综上所述,国内畜禽屠宰企业冷库管理环节应该采取足够、可靠的安全及防护措施,做好安全防范的预案,保证操作人员和公共安全。

加强冷库安全工作是保证冷库安全和无故障运行,保护人身和财产安全工作的首要任务,是促进畜牧产业健康发展的组成部分,也是每一个畜禽屠宰企业义不容辞的责任。

参考文献:

[1] 刘延清.简析我国畜产品的安全生产现状及发展对策[J].黑龙江畜牧兽医,(12):44-45.

[2] 曹锐军.浅谈冷库安全生产管理[J].食品工程,,12(4):16-17.

[3] 康三江.对发展兰州市冷库行业的思考[J].甘肃农业科技,2006,(6):47-48.

构建畜禽屠宰企业精细化监管机制 篇3

构建权责明晰的畜禽屠宰检验检疫机制

生猪屠宰专项整治活动期间,辽宁省各级动物卫生监督机构进一步转变工作思路,创新监管模式,推进屠宰检验检疫机制创新。一是为确保畜禽屠宰企业专项整治活动的顺利实施,辽宁省动物卫生监督所组织开展了以规范畜禽屠宰企业屠宰畜禽产品质量安全和提升动物卫生监督机构官方兽医检疫监管、违法案件查办为主要内容的“百日轮训”活动。二是由畜禽屠宰企业肉品品质检验人员对待宰6小时以上、宰前检疫检验合格的畜禽统一向驻场官方兽医检疫申报。三是屠宰畜禽由肉品品质检验人员负责具体检疫检验操作。四是屠宰企业肉品品质检验人员对入场、待宰和屠宰的畜禽及其产品进行“瘦肉精”及药物残留检测,出具检测报告。五是动物卫生监督机构派驻或派出的官方兽医依照《动物防疫法》等相关规定,对屠宰企业肉品品质检验人员同步检疫检验情况进行监督,对检疫检验合格并取得“瘦肉精”等检测合格报告的进行综合判定,出具《动物检疫合格证明》,并监督屠宰企业肉品品质检验人员在畜禽产品和内外包装上加施检疫标志。明晰了畜禽屠宰质量监管模式,有效的弥补了官方兽医人员数量的不足,促进了企业落实畜禽产品质量安全管理的责任。此外,省动物卫生监督所下发《关于种猪和晚阉猪屠宰检疫相关问题的函》,明确了种猪和晚阉猪屠宰、检疫和检验,出具动物产品检疫合格证明等相关要求。

构建畜禽屠宰企业精细化监管机制

结合畜禽屠宰专项整治和建立畜禽屠宰企业监管长效机制,借助辽宁省动物卫生监管信息追溯平台,辽宁省各级动物卫生监督机构组织开展了畜禽屠宰企业基本情况地毯式排查,由畜禽屠宰企业录入、监督机构审核,将畜禽屠宰企业详细地址、法人代表、屠宰规模、屠宰企业管理和屠宰、肉品品质检验人员等基本信息全部录入辽宁省动物卫生监管信息追溯平台。动物卫生监督机构的官方兽医通过查询畜禽屠宰企业基本信息情况,对监管范围内的畜禽屠宰企业进行定期监督检查,对畜禽屠宰活动异常和动物防疫条件发生改变的进行重点监督,保证了官方兽医实时掌握畜禽屠宰企业情况,实现了畜禽屠宰企业监管全覆盖。辽阳、朝阳等市畜牧兽医部门利用畜禽屠宰企业基本信息数据库,结合官方兽医实施监管的情况,对辖区内30余家畜禽屠宰企业下达了责令整改通知书,对10家未整改或整改后仍然未达畜禽屠宰质量安全标准的,限期停产整顿。

构建畜禽屠宰企业实时监控机制

辽宁省动物卫生监督机构进一步强化畜禽屠宰企业实时监控网络建设工作,在256家畜禽屠宰企业实施网络监控的基础上,增加了其余430家畜禽屠宰企业的畜禽屠宰活动24小时不间断网络监控。借助安装在畜禽屠宰企业入场、屠宰车间、无害化处理车间等关键环节的高清摄像头,辽宁省各级动物卫生监督机构管理人员和派驻、派出的官方兽医实时监控着畜禽屠宰企业畜禽屠宰查证验物、登记、检疫检验、无害化处理等畜禽屠宰质量安全活动状况,对发现违法、违规问题及时处理、处罚。

构建动物卫生监督与畜禽屠宰监管互联互通机制

西宁市畜禽屠宰管理的问题及对策 篇4

西宁市现有生猪定点屠宰场8个,其中1家始建于上世纪50年代,其余7家均是上世纪90年代后建成的,屠宰量合计达到770头,2013年全市定点屠宰场屠宰生猪7万余头。西宁市现有牛羊定点屠宰场3个。分别建于2005、2007和2013年,合计日屠宰羊2800只、牛770头。现有禽类定点屠宰场2个,日屠宰量3600只。

2 畜禽屠宰管理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定点屠宰管理不到位

生猪定点屠宰行业管理目前已完成由商务部门向农业部门移交,但西宁市只是管理权限移交,无管理人员移交,即农牧部门工作增加,人员不增加,原来的屠宰管理人员编制没有整体划转,屠宰管理受到影响。屠宰场的屠宰管理工作只限定在屠宰检疫、动物防疫条件监督等,其他方面如肉品质量检测、屠宰卫生、屠宰人员健康状况、屠宰工艺、屠宰秩序等的管理不到位,与屠宰场规范化、标准化管理差距甚远。

2.2 屠宰工艺落后,肉品安全得不到保障

西宁市大部分牛羊和禽类屠宰场实行手工屠宰,已经建成的机械化屠宰场无法启动,屠宰工艺落后,导致不良后果:一是动物及动物产品的检疫、检测难度太大,加大了工作量,降低了工作效率,影响了检疫、检测质量;二是降低了西宁市动物产品尤其是牛羊产品的质量,严重影响了牛羊产品商业贸易;三是屠宰肉品二次污染的概率加大,其卫生质量无法保障。

2.3 私屠滥宰现象屡禁不止,定点屠宰受到冲击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一是部分生猪贩运户盘踞在城郊,随收、随宰、随销,具有隐藏性和不确定性;二是周边地区农民由于利益驱使,以自食为由,宰杀自养或零散收取的畜禽,进行流动销售;三是周边私屠滥宰肉品流入一些大型宾馆酒店,加大了定点屠宰的监管难度,定点屠宰受到冲击。

2.4 投资不足,设施设备不完善

西宁市于2005年新建了2家自动化屠宰线的禽类定点屠宰企业,但由于私屠乱宰无法查禁,导致企业亏损无法正常运行,聚鑫屠宰场已关停,青海古田家禽有限公司自动线搁置,现承包给3户私人进行手工屠宰;大通县家禽定点屠宰场修建于2009年,场内各屠宰车间分别承包给屠宰户经营。虽然生猪定点屠宰场实现了机械化流水线作业和吊挂屠宰,但无害化处理设施、质量检验、屠宰检疫等设备严重不足,尤其是兽药残留、违禁添加剂等的检测方面能力有限,加之部分屠宰场屠宰设备老化,不能及时更新,距离生产“放心肉”的目标仍有相当的距离。

2.5 病害牛羊处理困难

目前,国家对生猪饲养环节和屠宰环节实施无害化处理补贴政策,处理每头病害猪,生猪饲养环节补助80元,屠宰环节补助800元。但处理病害牛羊时,没有无害化处理补贴,西宁市作为牛羊消费、屠宰加工集散地,因无补贴,加之牛的价值高达万元左右,造成牛羊无害化处理工作困难,给食品安全、甚至社会稳定造成严重隐患。

3 对策及建议

3.1 加强定点屠宰的行政管理

加强部门协调,管理人员及时到位,成立专门执法队伍,并有经费保障,尽快开展定点屠宰监督执法活动,建立良好的定点屠宰秩序。严格落实国家《生猪屠宰管理条例》,规范生猪定点屠宰,加快牛、羊、禽类的定点屠宰管理办法的制定工作,规范牛、羊、禽类等动物的屠宰活动,做到有法可依。

3.2 加强屠宰场的建设管理

从屠宰场选址、图纸审核到验收都要严格把关,定点屠宰办公室、兽医主管、卫生、环保等部门发挥自己的职能,派专人进行监督和指导,使其符合“合理布局、适当集中、有利流通、方便群众”的原则,符合动物防疫条件,符合国家规定的卫生和环保标准。提高屠宰场的科学性、合理性和合法性,减少不必要的浪费,为保证屠宰质量打下坚实的基础。

3.3 严厉打击私屠滥宰

采取群众举报、屠宰企业检举、市场反馈、巡视检查等方法,加强对高发时段和地域的巡查,盯紧城乡结合部、私宰专业村(户)和肉食品加工比较集中的区域,严厉查处私屠滥宰行为,有必要时针对屠宰行业使用刀具的情况和公安部门建立联防机制。对查出的违法分子,依照《动物防疫法》、《生猪屠宰管理条例》等规定从严从重进行处罚,并列入“黑名单”,实行重点盯防;涉嫌犯罪的依法及时移送公安机关查处。

3.4 加大资金投入

畜禽屠宰管理办公室工作职责 篇5

一、负责贯彻实施国家、省、市畜禽屠宰管理法律、法规、规章和方针、政策以及有关技术标准,承担本行政区域畜禽屠宰活动的监督管理。

二、负责组织实施本行政区域畜禽定点屠宰厂(场、点)的设置规划,按照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和技术标准整顿规范畜禽定点屠宰厂(场、点)的屠宰经营行为。

三、负责或会同相关部门依法查处本行政区域畜禽定点屠宰厂(场、点)违法违规行为,未经定点私屠滥宰、制售注水肉和病害肉以及畜禽屠宰经营活动的其违法违规行为。

四、负责受理本行政区域违反畜禽屠宰法律、法规和规章行为的举报投诉,并及时依法处理。

五、负责本行政区域畜禽定点屠宰证、章、标志牌使用的监督管理,颁发本行政区域肉品品质检验合格验讫章、肉品品质检验合格证、无害化处理印章。

六、负责本行政区域“放心肉”服务体系、肉品质量监测体系建设,指导畜禽屠宰行业组织建立和完善行业自律制度。

畜禽屠宰管理 篇6

1 加强领导,落实责任

为大力加强畜禽屠宰管理工作,整顿和规范畜产品生产加工经营企业,从源头上确保广大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为切实加强莘县畜禽屠宰专项整治行动的领导和协调,县政府成立了由分管县长任组长,畜牧兽医局、公安局、食药监局等部门负责同志为成员的领导小组,召开了专题会议,研究部署以生猪为主的畜禽屠宰专项整治工作。畜牧兽医局成立了由局长任组长,局领导班子成员任副组长,屠宰办、公安室、检疫科、动监所、综合执法大队等科室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县屠宰管理办公室,具体负责畜禽屠宰专项整治工作。

2 成立组织,健全队伍

2015年3月份,莘县生猪屠宰管理办公室由商务局正式移交到畜牧兽医局,主要负责生猪屠宰管理工作,属于副科级全额事业单位,批复编制5人。根据莘县的实际情况,抽调局公安室、综合执法大队、屠宰管理办公室等执法科室精干力量20余人,组建了专门的畜禽屠宰管理队伍,深入到辖区24个镇(街道)开展打击私屠滥宰等危害肉品质量安全的违法犯罪活动。

3 加强宣传,提高认识

为使畜禽屠宰整治活动家喻户晓、人人皆知,莘县采取多种形式进行广泛宣传,一是充分发动畜牧兽医局干部职工深入到镇(街道)集贸市场进行宣传讲解、发放材料5000余份,重点宣传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生猪屠宰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让人民群众知法、护法、守法。二是出动宣传车6辆,执法人员20余人,对莘县24个镇(街道)集贸市场、大型超市、冷鲜肉专卖店进行宣传,主要内容是《打击私屠滥宰等危害肉品质量安全违法犯罪活动的公告》和《莘县畜牧兽医局关于开展生猪屠宰专项整治行动的通知》等。三是发表电视讲话,引导莘县人民群众充分认识畜产品质量安全的重要性,严厉打击私屠滥宰的必要性,维护食品安全的紧迫性,确保老百姓肉食安全。

4 部门联动,依法治理

联合执法,形成打击处理合力,公安室、综合执法大队、屠宰办和莘县公安局抽派的执法人员共20余人,不分昼夜的对莘县集贸市场和生猪屠宰(场)点进行督查,对私屠滥宰的,依法予以取缔,按规定没收生猪、生猪产品、屠宰工具、屠宰设备及违法所得,并处货值金额3倍以上5倍以下罚款。对外地销往莘县的猪肉产品,严格查证验物,该分销的一律分销,对存在肉食安全隐患的畜禽产品依法查处。重点查处了私屠滥宰、制售注水、生产、销售属于病死、死因不明或者检验检疫不合格或者国家为防控疾病等特殊需要明令禁止的畜产品进行了严厉打击。截至目前,查处私屠滥宰案件9起,没收猪肉产品2650kg,对涉案人员进行依法严肃查处,绝不手软。

5 强化责任,狠抓落实

畜禽屠宰管理 篇7

1 畜禽屠宰行业现状

海东市平安区现有畜禽屠宰企业5家,其中生猪屠宰厂(场)2家、家禽屠宰厂(场)1家、牛羊屠宰厂(场)2家。2家有定点屠宰许可证、定点屠宰牌、动物防疫条件合格证;1家有定点屠宰许可证、定点屠宰牌、无动物防疫条件合格证;2家无定点屠宰许可证、定点屠宰牌和动物防疫条件合格证。5家屠宰企业实际运行的有3家,其中1家生猪屠宰企业无定点屠宰许可证、定点屠宰牌、动物防疫条件合格证;1家家禽屠宰企业无定点屠宰许可证、定点屠宰牌、动物防疫条件合格证;1家生猪屠宰企业有定点屠宰许可证、定点屠宰牌、无动物防疫条件合格证;2家牛羊屠宰企业建成后一直未投入运营。屠宰企业“多、乱、小、散、差”等问题并存。2015年,全区生猪屠宰量为1.8万头,家禽屠宰量26.9万只,牛羊3.3万头(只)。

2015年3月份,在平安区政府的组织下,完成了畜禽屠宰监管职能移交工作,由原来区经济和商务旅游局承担的畜禽屠宰监管职责划入区畜牧局,区畜牧局又通过授权,将全区畜禽屠宰的行业管理工作交由区动物卫生监督所负责。在地方政府和区畜牧局的统一领导下,动物卫生监督所在经费、人员、设备紧缺的情况下,一手抓畜禽屠宰行业管理,一手抓动物产品检疫,各项工作取得积极进展,有效防范了未经检疫或检疫不合格的肉品流入市场。

2 存在的问题

2.1 现行法律法规不适应新形势的发展需要

《生猪屠宰管理条例》中规定,生猪屠宰活动的监管管理由县级以上商务部门负责,畜牧部门作为执法主体还没有新的法律法规依据,存在执法主体不合法的问题。同时,按照《食品安全法》第一百二十三条第四款规定,“经营未按规定进行检疫或者检疫不合格的肉类,或者生产经营未经检验或者检验不合格的肉类制品”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没收违法所得和违法生产经营的食品,而《动物防疫法》第二十五条和第七十八条规定,“经营依法应当检疫而未经检疫或者检疫不合格的动物产品”由动物卫生监督部门进行处罚,两者之间存在重复管理,按一事不能两罚的原则,在实际操作过程中难以把握。

2.2 屠宰企业建设不科学

一是选址不合理,家禽屠宰场距离公路、居民区较近;二是场地狭窄,场区内各功能区布局不合理,如生活区、生产区、动物入场和产品出场未按要求划分;三是资源闲置,如牛羊屠宰厂(场)虽已修建,但未运营发挥作用。

2.3 硬件设施不完善

由于企业自筹资金有限,无力进行场内设备更新、技术改造,导致定点屠宰基础设施差,无独立的病猪隔离圈、无害化处理设施和肉品品质检验设备。同时,原有屠宰企业升级难,屠宰操作规范和肉品品质检验制度难以落实,给“放心肉”生产埋下安全隐患。

2.4 监管经费紧缺

由于区(县)级财力有限,纳入财政预算的经费较少,导致肉品检疫、执法取证、样品采集、快速检测等屠宰检疫装备落后,检测能力滞后,不能完全保证上市畜产品的质量安全。

2.5 肉品品质检验不到位

长期以来,各屠宰厂(场)肉品质量安全主体责任不明确,没有专职肉品品质检验员,通常这项工作由场内屠宰工人代替,根本没有做到肉品品质检验与生猪屠宰同步进行。同时,由于场内没有相应的检测设备,肉品自检工作一直未开展,仅由区动物卫生监督所按上级下达的检测任务进行抽检。

2.6 检疫监管难度大

平安区现有动物卫生监督执法人员12名,每天不仅要开展屠宰检疫,还要负责全区养殖场监管和报检点的检疫、兽药市场的监督管理等工作,多数人员身兼数职,执法人员严重紧缺,且年龄结构偏大,45岁以上人员占总人员的67%。同时,现有的交通、取证等执法设备已远远不能满足屠宰检疫监管的现实需要,导致监管难度不断增大。

2.7 运行清真牛羊肉屠宰厂(场)迫在眉睫

鉴于牛羊肉屠宰厂(场)未投入运行,且牛羊屠宰具有随意性的特征,导致在城乡结合部不断出现牛羊私屠滥宰现象,屠宰户并利用早市、农村市场随意进行销售,作为监管部门,难以全方位地做到监管,给牛羊肉食品的安全带来风险。

3 建议

3.1 加快相关法律法规的制定

现行的《动物防疫法》《生猪屠宰管理条例》已完全不适应屠宰行业管理,建议国家有关部门加快对《动物防疫法》的修订和《畜禽屠宰管理条例》立法进程。根据新的职责适当扩大调整范围、实行畜禽屠宰许可制度、畜禽屠宰分级管理制度、兽医卫生检验制度、畜禽屠宰风险分级监督管理制度和定点屠宰厂(场)退出机制;同时,出台《生猪定点屠宰厂(场)病害猪无害化处理管理办法》《畜禽屠宰企业分级管理办法》《畜禽屠宰兽医卫生检验规程》《畜禽屠宰监督管理操作规范》等一批管理办法和规程,尽快形成行政法规、部门规章、管理规范和技术标准相配套的畜禽屠宰行业管理法规标准体系,提高畜禽屠宰行业管理法治化、规范化水平。各地方政府应结合本地实际,研究制定乡镇小型生猪屠宰厂(场、点)监督管理办法、牛羊禽屠宰管理办法等地方性法规和政府规章,推进地方畜禽屠宰行业管理立法。

3.2 加强畜禽屠宰监督执法体系建设

3.2.1 增设机构,强化执法队伍

区编制部门应根据畜禽屠宰行业管理任务繁重的实际,调剂增加执法人员,配备充足的畜禽屠宰监管执法力量,成立专门畜禽屠宰管理办公室,解决编制,具体负责畜禽屠宰场设置规划、法律法规的宣传、畜禽定点屠宰厂(场)的审核发证和行政执法工作。

3.2.2 加大投入,提高装备水平

目前,平安区纳入区级财政预算的动物卫生监督工作经费只有5万元,与其他兄弟县比经费少,若要保证全区动物卫生监管工作的顺利开展,应建立省、市、县三级财政投入保障机制,设立屠宰管理执法专项资金,并逐年增加对动物卫生监管工作经费的投入,及时补充和更新设备,提高屠宰监管水平。

3.3 做好定点屠宰厂(场)的审核清理

对现有的屠宰厂(场)重新审核,按照一县一厂、市区两厂的原则,严格审查,做到宁缺毋滥。有关标准及规范,高标准、严要求,严格审核把关,整体上提高屠宰企业市场准入门槛。

1)对已建正在运营的,并且经规划、国土、环保等部门现场审核,手续齐全、符合定点屠宰场法定设立条件的屠宰场,保留其畜禽定点屠宰场资格。

2)对正在运营的老场,畜牧部门会同规划、国土、环保部门重新审核,经审核不符合相关条件的,建议按设置规划升级改造或重新选址,无法升级改造或重新选址的坚决依法取缔。

3)对“有证无场”或正在申请办理畜禽定点屠宰厂(场)的,符合畜禽定点屠宰设置规划的,由畜牧部门会同规划、国土、环保等部门重新审核,提出初步审核意见后,报区(县)人民政府批准。对不符合畜禽定点屠宰规划设置的,限制其修建。

3.4 建立屠宰企业品质检验制度

屠宰检疫是政府行为,建议整合现有资源指派或委托区农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部门进行屠宰环节质量安全检测工作。即区动物卫生监督机构派驻官方兽医按屠宰检疫规程完成检疫工作,区农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部门主要负责肉品品质抽验工作。督促屠宰企业切实履行屠宰环节产品质量安全第一责任人的责任,建立健全畜禽进厂(场)屠宰登记、肉品检验、盐酸克伦特罗自检、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等制度,要求屠宰企业聘任经培训考核的有专业资格的肉品品质检验人员自行实施肉品品质检验,肉品品质检验员还需经畜牧兽医主管部门资格认定。

3.5 强化屠宰检疫监管

严格执行屠宰检疫规程,规范屠宰检疫出证行为。要建立健全畜禽屠宰监管台账制度,对畜禽进场、索证验物、屠宰检疫检验、肉品出场和病害畜禽无害化处理等实行全过程档案管理。要创新畜禽屠宰监管模式,组织开展屠宰企业兽医卫生风险评估,逐步推行屠宰企业风险分级管理。继续组织开展生猪屠宰专项整治行动,严厉打击私屠滥宰等各类违法犯罪行为,严防检疫不合格动物产品进入流通环节。建立长效的无害化处理机制,及时处理病死畜禽,防止出现危害环境和食品安全的现象。

3.6 加强对畜禽屠宰行业管理工作的组织领导

畜禽屠宰管理 篇8

1 基本情况

1.1根据《全国生猪屠宰行业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15年) 》, 我市2009年制定了《菏泽市生猪屠宰行业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15年) 》。按照提档次、减数量的总体要求, 我市逐年压缩生猪定点屠宰场点数量, 特别是2012年按照《山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转发省商务厅等部门山东省生猪定点屠宰资格审核清理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鲁政办发 (2012) 19号”文件精神, 开展了审核清理工作。通过审核清理, 取消经整改仍不达标、不符合设置规划或有严重违法行为企业的定点屠宰资格, 加快淘汰落后产能, 优化资源配置, 全面推进行业布局调整和结构优化。目前, 全市生猪定点屠宰厂 (场) 由2011年的112家压缩到36家。但由于个别县区经济基础薄弱, 生猪屠宰行业发展不均, 通过审核的场点太少, 造成了偏远农村猪肉供应不足, 私屠乱宰现象时有发生, 管理难度加大。

1.2目前我市共有畜禽屠宰企业146家, 36家生猪定点屠宰企业;家禽屠宰企业103家;牛、羊、兔屠宰企业7家。其中规模以上49家, 只占33.6%, 低水平生产模式加大了管理难度。全市目前商务系统负责生猪定点屠宰管理的单位经费来源全部为全额财政拨款, 共有100个事业编制, 车辆11台, 防护用具16套, 取证设备23台, 7套水分快速检测仪。而畜牧兽医监管执法驻场人员有304名, 90%以上没有财政编制, 多数是自筹自支人员, 靠收取检疫费发工资, 根本提不上工作经费由财政拨款来维持正常的执法监管工作, 且这些驻厂监管人员并不是专职人员, 还肩负了动物产地检疫和饲养场监管等工作。再之, 化验设备、检疫装备比较滞后, 目前还只能通过肉眼及经验进行检疫检验, 这就带来了巨大的安全隐患。如果畜禽屠宰监管职能移交给畜牧兽医部门后, 原来商务部门长期从事监管工作的人员不能随职能划转, 势必会给监管衔接工作带来种种困难。各级政府应建立长效机制, 加大财政投入, 确保职能划转后队伍稳定, 保证人员财政供养, 购置检测检疫和执法装备, 切实改善执法环境。

1.3生猪定点屠宰企业待宰制度现状。近年来, 我市生猪定点屠宰企业加快设施改造, 大力发展机械化、规模化、标准化屠宰、加工, 逐步取消了大部分设施简陋、管理落后的小型定点屠宰场点。原来偏远农村传统的自己收购生猪, 然后到定点场点集中屠宰后到集市出售的模式, 已经逐步被统一收购、定点屠宰、统一配送、进店经营所取代, 生猪定点屠宰代宰率目前不足5%。虽然规模以上企业10家, 只占27.8%, 但市场占有率却占据了80%以上, 部分规模较小的生猪屠宰场受市场挤压和冲击, 生存已成问题。

1.4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体系建设现状。近年来, 国家制定并实施了一系列旨在保证动物源食品安全相关的法律, 并先后启动了“十五”国家重大科技专项和“十一五”国家科披支撑计划食品安全关键技术研究。农业部会同财政部、国家发改委启动了全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建设规划。我市成武、郓城和鄄城三个县实施了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体系建设项目, 但由于受地方配套资金不能及时到位、项目建设用房短缺、检测专业人才短缺等因素制约, 进度并不理想, 至今仍没有验收。加之检测经费无固定来源, 均不能正常开展日常监测工作。

2 分析

2.1现行生猪定点屠宰管理制度评价。在国家简政放权, 让市场主体在行业中握有重要话语权的大背景下, 畜禽屠宰行业应完善市场参与机制、打破垄断、提升资源配置效率。重点在于“盘活存量”, 促进市场公平竞争, 通过优化治理结构、推动股权激励, 释放企业活力、提升资源质量, 打破阻碍市场发展的制度藩篱, 建立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市场经济体系。

2.2工商登记制度调整为“先照后证”后, 因涉及公民生命财产安全, 仍需严格畜禽屠宰行业的审核准入, 加大对其监管力度。

2.3畜禽屠宰质量安全责任落实。畜禽屠宰企业作为既得利益者, 负责人应是肉类质量安全第一责任人。要加强对生猪定点屠宰企业负责人的质量安全主体责任和自觉守法经营意识教育, 并在此基础上, 组织企业对质量安全管理制度落实情况开展自查, 屠宰场必须建立科学的管理制度, 有良好的屠宰环境, 按照规定的标准进行屠宰、检疫、检验, 为消费者提供符合国家标准的肉类产品。健全屠宰管理报告制度, 对执行管理政策不严及严重违规者, 依法追究违规场 (厂) 及责任人责任, 坚决停止其屠宰经营活动并进行整顿, 整顿后仍未达标或敷衍乃至拒不执行的, 撤消其定点屠宰场资格, 以此来净化肉类市场。

3 建议

3.1要尽快出台除生猪以外其他畜禽屠宰管理办法, 健全完善畜禽屠宰监管体系。畜禽屠宰监管工作, 涉及行业准入、畜禽产品安全监管以及打击违法行为等多个方面, 工作量大、任务繁重。建议国务院畜牧兽医主管部门要加快顶层设计, 制定统一的方案, 争取支持, 把调整畜禽屠宰管理职责作为当前首要的工作任务, 摆上重要议事日程。按照要求指导各地结合实际, 坚持职责、机构、人员编制相统一的原则, 协调完成畜禽屠宰监管职责调整, 组建和明确履行屠宰行业管理职责的工作机构, 尽快形成职责明确、运转有序的畜禽屠宰管理工作体系。

3.2在生猪定点屠宰企业进一步提升规范化管理水平的基础上, 政府应逐步取消生猪代宰制, 减少中间环节, 让屠宰场直接与养殖户对接, 使养殖户所养的生猪进入定点屠宰场屠宰, 确保肉品安全。

畜禽屠宰管理 篇9

1“草案”第3条第3款

在边远和交通不便的农村地区, 可以设置仅限于向本地市场供应畜禽产品的小型畜禽定点屠宰场点。问题:“本地市场”批向性不明确, 应当指明是仅供应该屠宰场所在的乡镇辖区范围内的市场, 还是指所在的某一村范围内的市场, 城区的不包括在内。

2“草案”第7条

畜禽定点屠宰厂 (场、点) 应当对畜禽屠宰活动和畜禽产品质量安全负责, 是畜禽产品质量安全第一责任人。问题:在“ (场、点) ”后应加“法定代表人”。畜禽定点屠宰厂 (场、点) 是企业法人, 无行为能力, 不能负质量安全责任, 更不能是第一责任人。对畜禽产品质量安全负责任的应当是屠宰厂 (场、点) 的法定代表人。

3“草案”第13条

畜禽定点屠宰场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第 (一) 项:依法取得动物防疫条件合格证。问题:应当加入一项前置规定:建立畜禽定点屠宰厂 (场、点) 实行事前建设预报告制, 并依法取得动物防疫条件合格证。在建设畜禽屠宰场点时, 要提前向兽医和环保主管部门报告, 提交初步设计方案, 由审批人员到现场指导。审批人主要是查看建设者所选择的场址是否符合动物防疫条件要求, 所设计的屠宰场区各功能区布局图初步设计是否符合动物防疫条件规定, 排水、排污、排烟等设施的设计是否符合环保要求, 征得审批人员的基本同意后, 才可投资建设。如果先建后报, 很有可能因地理位置选择或建设布局不符合动物防疫条件的规定, 而不能取得动物防疫条件合格证, 造成投资的浪费。近几年在审批动物养殖场的防疫条件工作实践中, 先建后报的情况在基层经常发生。事前没有征得审批人员的初步认可, 就找个地方根据自己的想法随意建设, 等养殖场建起来后申请动物防疫条件合格证时, 大多是因为场址所建的地理位置或者是场区布局不符合条件, 没有审批。像这种情况, 如果不审批通过, 养殖场已经建起来了, 人力、物力、资金全投了;如果通过, 动物防疫条件又不符合规定, 审批人员左右为难。

第 (四) 项:有符合国家规定要求的待宰间、屠宰间、急宰间、检验室以及畜禽屠宰设备和运载工具。问题:这一项还应当要求配套建设“动物卫生监督机构驻场检疫监督室”等设施。

在该条最后应加入一款说明, 对已取得畜禽屠宰资格的屠宰场点, 如第13条所规定的条件发生变化时应如何处理。

4“草案”第15条

小型畜禽定点屠宰场点应当具备与其屠宰规模、畜禽产品质量安全要求相适应的条件。问题:这里“具备的基本条件”应当明确, 有利于畜禽定点屠宰场建设者和基层执法工作人员的操作。

5“草案”第19条第2款

鼓励畜禽定点屠宰厂 (场、点) 采用符合动物福利要求的屠宰方式。问题:动物福利要求的屠宰方式包括哪些方式应当明确, 便于管理者操作, 或往这个方向发展。

6“草案”第20条第2款

畜禽定点屠宰厂 (场) 应当建立畜禽进厂查验登记制度, 查验动物检疫证明、畜禽标识, 并按照国务院兽医主管部门的规定如实记录查验结果。问题:让屠宰厂 (场) 人员查验动物检疫证明和畜禽标识的规定与《动物防疫法》第43条和农业部颁发的《动物检疫管理办法》第22条“官方兽医应当查验进场动物附具《动物检疫合格证明》和佩戴的畜禽标识”相冲突, 企业没有查验动物检疫合格证明和畜禽标识的执法权力, 是违法的。《动物检疫合格证明》和畜禽标识只能由驻场官方兽医查验, 屠宰厂 (场) 方查验无效, 也没有必要。

7“草案”第21条禁止屠宰

第 (四) 项:兽药等化学物质残留或者含有的重金属等有毒有害物质不符合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的;第 (五) 项:含有的致病性寄生虫、微生物或者生物毒素不符合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的。问题:这些规定在畜禽屠宰前都需要对畜禽活体进行仪器检测才能检测出来。那么检测项目、检测方法、检测内容是什么, 都需要尽快明确。检测重金属和生物毒素是需要精确度很高的检测设备的, 中等以下规模的屠宰场配备这样的检测设备是一项很大的投资, 对县级屠宰场建设标准是否要求过高, 值得商榷。这里应当明确哪一级屠宰场需要检测重金属或生物毒素, 哪一级屠宰场不需要, 或者是鼓励建设, 不是强制性的。

8“草案”第27条规定

要求屠宰场对有毒有害物质等进行检验。问题:能够检验检测有毒有害物质的设施设备要求条件很高, 一般屠宰场点很难达到检测要求, 超出了现实发展水平。对后续官方兽医确认工作程序又增加了困难和风险度。同上, 也应该明确哪一级屠宰场需要达到这样的标准, 分等级实施。

9“草案”第29条

动物卫生监督机构的官方兽医应当结合日常监管、抽样监测, 查验畜禽定点屠宰兽医食品卫生检验记录, 必要时采取采样、抽检或者复检等措施, 对兽医食品卫生检验过程和结果予以确认。确认合格的, 出具兽医食品卫生检验证书;确认不合格的, 监督畜禽定点屠宰场按照国务院畜牧兽医主管部门的规定处理。问题:只有官方兽医确认合格的动物产品才可以出具检验证书, 那就是说明该产品已完全合格了, 也就意味着此产品无兽药残留, 无微生物, 生物毒素、重金属含量不超标, 完全符合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了。那么, 官方兽医只凭在日常监管、抽样监测, 必要时采取采样、抽检或者复检等措施来确认质量安全, 标准要求这么高的畜禽产品是合格的, 没有任何问题, 这是很难为官方兽医的, 打死官方兽医也做不到。除非官方兽医事必躬亲, 每一头、每一只都亲自通过高精确度的仪器检验后, 他才敢下此结论——该批产品是合格的。要不然, 他没有这个把握判定是合格的。如果按照平时的日常监管和抽样检测就下断言, 一旦出现问题, 官方兽医就要负连带责任。这条对官方兽医责任要求太高, 太苛刻, 官方兽医责任风险很大, 不公平, 也为基层动物卫生监督机构上了一把枷锁。话说回来, 如果是这样规定, 万一出现问题, 责任主体是谁, 官方兽医和屠宰场方又负什么样的责任。不仅增加了官方兽医的工作量, 也与《动物防疫法》规定的官方兽医职责相悖。还有, “确认合格的, 出具兽医食品卫生检验证书”, 又由谁来出具检验证书。如果由官方兽医确认, 屠宰场方出具检验证书, 程序不对。由官方兽医出具检验证书, 与官方兽医出具《动物检疫合格证明》重复出证, 也于第28条规定的前后矛盾。

1 0“草案”第32条

发现畜禽产品存在安全隐患, 可能对公众健康和生命安全造成损害的, 应当立即停止生产, 通知销售者和消费者, 召回已经上市销售的畜禽产品, 并记录召回和通知情况。问题:这里应当规定对屠宰厂 (场) 方或法定代表人进行追责, 对受到损失、伤害的进行补偿。

1 1“草案”第42~49条

相应地对违法行为人作出停业整顿或者情节严重的由发证机关吊销畜禽定点屠宰证书。问题:这样简单的处理, 会出现一个问题。目前, 在县级或地级, 一般只设有一座屠宰场所, 如果因为上述原因给予停业整顿或吊销屠宰证, 当地仅有的一座屠宰场不能进行畜禽屠宰, 那么势必影响到当地百姓的吃肉问题。办法是:在处罚执行期间, 是否可以先由地方政府指定某个单位或者个人代管这个屠宰厂 (场) , 保证这个期间的肉品市场供应。在确定屠宰场负责人施行行业禁入后, 对不合格的屠宰场进行拍卖或出售, 由合格的经营者继续对屠宰场进行改造经营, 而不能一关了之。如果另建屠宰场, 又造成资源的浪费。所以在现实执法中很难实施上述的处罚措施, 应在条文中明确处理方法。

以上是本人的初浅认识, 有不当之处请指正。

摘要:作者站在基层动物卫生监督工作的角度, 谈一下在畜禽屠宰执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以及在《畜禽屠宰管理条例 (草案) 》征求意见稿中个人的解读和想法, 以期能更好地完善《畜禽屠宰管理条例 (草案) 》, 在以后的行政执法中具有更好的指导性和可操作性。

畜禽屠宰管理 篇10

1 屠宰行业发展情况

20世纪70年代祁连县有国营屠宰厂(场)2家,其中生猪屠宰厂(场)1家、牛羊屠宰场1家,年均屠宰生猪600余头、牛0.2万头、羊6.8万只;80年代中期国营企业改革由私人承包经营,牲畜市场流动范围加大,该地屠宰量呈现下降趋势;进入90年代畜产品市场逐渐活跃,私营屠宰企业增多,生猪屠宰场厂(场)增加到4家,牛羊屠宰厂(场)增加到5家,年均屠宰生猪500~600头、牛0.5万头、羊14.5万只;进入21世纪初期由于市场竞争激烈,屠宰企业数量下降,至2014年全县共有生猪屠宰厂(场)2家,牛羊屠宰厂(场)2家,年屠宰生猪860头、牛0.2万头、羊5.2万只。

祁连县牲畜存栏117.8万头(只),其中牛16.8万头、羊101.2万只。年均出栏45万头(只),其中牛2.5万头、羊42.5万只;除祁连县群众自食部分约9万头(只)外,75%出栏牲畜以活畜运到青海省西宁市、甘肃省张掖市等地屠宰。祁连县屠宰企业流动资金来源有三种:一是从银行获取贷款,二是受惠于国家扶持“三农”产业政策,三是企业主自有资金。所以畜禽屠宰生产经营未受资金短缺限制,屠宰量满足本地市场需求。

2 屠宰行业管理制度执行情况

为了加强全县屠宰行业管理工作,1996年,祁连县政府成立了牲畜定点屠宰管理办公室和屠宰市场专项整治领导小组,在商业、税务、工商、卫生、公安、农业等部门的大力协助下,制定了《祁连县城区上市生猪及牛羊定点屠宰管理办法》。

2.1 规范动物屠宰检疫行为

一要设置检疫申报点,所有定点屠宰厂(场)应设立动物检疫申报点,接受定点屠宰场的屠宰检疫申报。报检点公示工作制度、检疫范围、检疫对象、检疫流程、申报点管辖区域、报检电话、监督投诉电话等信息。二要规范检疫出证行为,动物检疫人员对屠宰检疫合格的动物产品要按照规定出具动物检疫合格证明。三要规范建立屠宰检疫工作台账,认真做好屠宰检疫记录。

2.2 落实屠宰厂(场)动物防疫管理制度

一要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屠宰厂(场)应建立健全动物入厂(场)和动物产品出厂(场)登记制度、检疫申报制度、消毒制度、无害化处理制度上墙公示。二要严把入厂(场)关,入厂(场)待宰动物必须附有动物检疫合格证明和佩戴畜禽标识。三要严格落实动物检疫申报制度,切实做好入场动物的监督查验、临床检查,经宰前检疫合格并取得《动物准宰通知单》后,方可屠宰。四要严把同步检疫关,按照农业部出台的动物屠宰检疫规程,规范做好屠宰检疫工作。五是严把产品出场关,动物产品必须经驻场官方兽医检疫合格,取得动物检疫合格证明、加施检疫标志方可出场。六要严把无害化处理关,监督屠宰厂(场)做好病死动物及其产品的无害化处理工作。

3 畜禽屠宰监督执法体系建设情况

2006年在祁连县畜牧兽医站基础上,成立“祁连县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祁连县动物卫生监督所”以来,加大了畜禽屠宰监督执法体系建设力度,先后实施了冷链体系建设项目、基层动物防疫体系续建项目、乡镇兽医站扩建项目,动物防疫监督执法能力进一步提高。于2008—2009年开展了“公路动物防疫监督检查站标准化建设”,建立健全了各项规章制度。规范了检疫工作操作程序,跨省调运动物的检疫监督管理工作得到了进一步规范,降低了动物疫病传入风险。

2007年海北州建立了动物疫情测报站,祁连县也相应建立了疫情测报室,配备了专用计算机负责动物防疫信息传输和动物疫情测报工作,动物疫情信息平台的建立,极大地提高了动物疫情快速测报、预警和应急反应速度。2008年开始实施“祁连县动物疫病可追溯体系建设工作计划”,结合春秋两季牲畜免疫注射开展牲畜“二维码”标识佩戴工作。目前各乡镇兽医站均配备了电脑、打印机、传真机、移动识读器、便携票据打印机等设备。动物疫病可追溯体系建设取得较大进展,对保障祁连县牲畜产品质量安全,提升动物疫病防控能力发挥了重要作用。

4 畜禽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体系建设

祁连县农副产品质量检测中心始建于2009年,项目总投资240万元,当年建成实验室537 m2,办公室2间、40 m2;配置农副产品质量检测仪器设备40台(套);现有检测技术人员4名。县畜产品安全检测机构负责动物产品安全和兽药监管等行政执法。2013年全县畜产品质量检测体系初步建成。检测人员参加了省内外举办的农副产品质量安全检测实验室上岗培训,检测人员专业水平有了一定的提高,为检测工作的全面开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5 生猪定点屠宰厂(场、点)建设与监督管理情况

国务院《生猪屠宰管理条例》实施以来,在政府统一领导下,经过有关部门的共同努力,祁连县生猪定点屠宰管理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为确保群众吃上“放心肉”,做出了积极贡献。祁连县生猪定点屠宰管理工作是1997年开始的,自1998年《生猪屠宰管理条例》实施后,祁连县生猪定点屠宰管理工作得以迅速展开。通过对祁连县畜禽定点屠宰管理的跟踪考察分析发现,所有定点屠宰厂(场)的无害化处理设施都不健全,没有污水处理系统,生猪定点屠宰仍沿用传统手工操作,与国家提倡的屠宰加工机械化的目标有很大差距。所以,祁连县应加快完善无害化处理设施,采取得力措施不断加强和完善畜禽屠宰行业监督管理工作,将畜禽定点屠宰厂(场)纳入城镇建设规划,为畜禽屠宰环节的规范管理创造有利条件,促进祁连县畜禽屠宰行业快速健康发展。

6 畜禽屠宰行业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祁连县畜禽定点屠宰管理工作尽管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仍然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和不容忽视的问题,这些问题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6.1 屠宰厂(场)设施不够完善

《生猪屠宰管理条例》第七条规定了定点屠宰厂(场)应具备七个方面的条件,祁连县屠宰厂(场)均不同程度存在设施不完善问题,主要是待宰间、屠宰间、急宰间没有分离,无害化处理设施缺乏,没有冷链配送设备,仍维持原始手工宰杀方式。

6.2 检疫监督人员严重不足

畜禽定点屠宰管理是一项民心工程,是一项经常性、长期性的工作,必须天天抓。祁连县动物卫生监督所与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畜牧兽医站实行“三个牌子、一套人马”管理,从事市场检疫监督人员严重不足,禽类屠宰管理工作的监督检查职能难以履行。

7 对加强祁连县畜禽屠宰管理工作的几点建议

7.1 进一步加强领导,科学分工,明确职责

各职能部门要相应建立联系制度,进行科学分工,明确各自职责。各职能部门要实行联合执法检查,加大工作力度,重点打击私屠滥宰点,设施简陋的“乡镇屠宰点”,不定期组织全县联查,规范畜禽屠宰行业行为,净化市场环境,增强人民群众对肉食品消费的安全感。

7.2 进一步理顺体制

一是要更新屠宰设施,促进产业升级。祁连县应对现有畜禽定点屠宰厂(场)采取招商引资、资产重组等切实可行的措施,实现由传统屠宰方式向机械化半机械化屠宰转变,由落后的生产工艺向先进屠宰工艺转变,由粗放式经营向集约化经营转变。二是要加强监督,严格规范定点屠宰和肉品检验程序。三是要探索现代营销方式,推动“放心肉”工程建设。要逐步建立和完善肉食品流通的新体制。可以通过实行“四统一”的管理模式,即统一进货渠道,统一质量标准,统一销售价格,统一经营方式,并实行向消费者承诺制度,从而有效地杜绝病害、注水畜禽以及死亡畜禽肉、变质肉和其他不放心肉品上市交易,真正确保人民群众吃上放心肉食品。

7.3 进一步加大执法队伍建设

加强队伍建设,努力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执法队伍,是做好畜禽屠宰行业管理工作的基础。动物卫生监督所是负责全县畜禽屠宰检疫管理工作的重要部门,其机构应纳入财政全额拨款事业编制,增加经费预算,以保证工作的正常开展。要严格执法程序,强化对执法人员的监督管理,规范执法行为,严格依法办事,树立起良好的行业作风和行业形象。

7.4 进一步强化监管

上一篇:教学配置下一篇:库存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