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生猪屠宰管理办法(2010年修订)

2024-10-16

四川省生猪屠宰管理办法(2010年修订)(精选7篇)

四川省生猪屠宰管理办法(2010年修订) 篇1

四川省人民政府令第244号

《四川省生猪屠宰管理办法》已经2010年3月30日四川省人民政府第54次常务会议修订通过,现将修订后的《四川省生猪屠宰管理办法》公布,自2010年7月1日起施行。

省长 蒋巨峰二○一○年五月十七日

四川省生猪屠宰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加强生猪屠宰管理,保证生猪产品质量安全,保障人民身体健康,根据国务院《生猪屠宰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525号,以下简称《条例》)和有关法律法规,结合四川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凡在四川省行政区域内从事生猪屠宰活动的单位和个人应当遵守本办法的规定。

第三条 我省实行生猪定点屠宰、集中检疫制度。

未经定点,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从事生猪屠宰活动。农村地区个人自宰自食的除外。农村地区个人自宰自食的生猪,屠宰前应依法向动物卫生监督机构申报检疫。

第四条 县级以上商务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生猪屠宰活动的监督管理。

县级以上畜牧兽医、环境保护、卫生、公安、工商、质量监督等有关部门按照职责分工,依法负责生猪屠宰活动的相关监督管理。

乡(镇)人民政府应当协助相关部门做好生猪屠宰活动的监督管理工作。

第五条 鼓励和支持生猪定点屠宰厂(场)实行机械化、标准化、规模化屠宰生猪,配备与屠宰规模和销售能力相适应的生猪产品配送设施设备,提高区域市场生猪产品供应和消费安全水平。

鼓励和支持有条件的地区逐步建立生猪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

第二章 定点屠宰

第六条 从事生猪屠宰活动的单位和个人应当在市(州)人民政府依法批准的生猪定点屠宰厂(场)或者小型生猪屠宰场点内屠宰生猪。

小型生猪屠宰场点的设立应当严格控制,仅限于边远和交通不便的农村地区和少数民族地区。能够由生猪定点屠宰厂(场)保证生猪产品供应的城市周边地区不再设立小型生猪屠宰场点。

小型生猪屠宰场点的生猪产品仅限于向本地市场供应。本地市场的具体区域范围由所在市(州)人民政府在审批小型生猪屠宰场点时根据当地实际核定。

第七条 省商务主管部门会同畜牧兽医、环境保护及其他有关部门按照合理布局、适当集中、有利流通、方便群众的原则制订全省生猪定点屠宰厂(场)和小型生猪屠宰场点的设置规划(以下简称设置规划)报省人民政府批准后实施。省人民政府批准的设置规划应当向社会公布。

生猪定点屠宰厂(场)和小型生猪屠宰场点的设立应当符合设置规划要求。设立生猪定点屠宰厂(场)和小型生猪屠宰场点应当通过公平竞争的方式作出决定。具体办法由省商务主管部门另行制定。

第八条 生猪定点屠宰厂(场)和小型生猪屠宰场点的选址,应当符合国家和省环境保护、食品卫生、动物防疫、土地利用等方面的要求,远离医院、幼儿园、学校、敬老院、社会福利机构、居民集中住宅区及畜禽养殖场等场所。禁止在饮用水源保护区、自然保护区等法定保护区域内设置生猪定点屠宰厂(场)和小型生猪屠宰场点。

第九条 设立生猪定点屠宰厂(场)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一)有与屠宰规模相适应的充足水源,水质符合国家规定的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二)设有待宰间、屠宰间、急宰间、隔离间,建筑要求和工艺设置符合国家标准及卫生防疫规定,光照充足、通风良好,建筑和布局符合国家生猪屠宰与分割车间设计规范的规定;

(三)配备与屠宰规模相适应并取得县级以上医疗机构开具健康证明的屠宰技术人员;

(四)配备与屠宰规模相适应并经省商务主管部门考核合格的肉品品质检验人员;

(五)配备符合生猪屠宰技术标准和国家规定要求的检验设备、消毒设施和药品;

(六)配备符合环境保护要求的污染防治设施;

(七)配备符合病害生猪及生猪产品无害化处理标准的设施设备;

(八)依法取得动物防疫条件合格证。

第十条 设立小型生猪屠宰场点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一)有与屠宰规模相适应的充足水源,水质符合国家规定的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二)具备与屠宰规模相适应的屠宰设备设施;

(三)配备与屠宰规模相适应并取得县级以上医疗机构开具健康证明的屠宰技术人员;

(四)配备与屠宰规模相适应并经省商务主管部门考核合格的肉品品质检验人员;

(五)有必要的符合国家卫生要求的消毒设施和药品以及污水处理设施;

(六)依法取得动物防疫条件合格证。

第十一条 申请设立生猪定点屠宰厂(场)或者小型生猪屠宰场点应当向所在地商务主管部门提出书面申请并提交相关技术资料、说明文件。申请设立小型生猪屠宰场点的,应包括拟供应市场区域范围的申请。

市(州)商务主管部门收到书面申请及有关资料后15日内会同畜牧兽医、环境保护以及其他有关部门根据省政府批准的设置规划,依据《条例》和本办法规定的条件进行审查,提出审查意见报市(州)人民政府。

市(州)人民政府应当在书面征求省商务主管部门意见后5个工作日内作出同意或者不同意的书面决定。

申请人收到市(州)人民政府同意的书面决定后方可开工建设。

第十二条 生猪定点屠宰厂(场)和小型生猪屠宰场点建成竣工后,应当向所在地市(州)商务主管部门申请竣工验收。经市(州)商务主管部门会同畜牧兽医、环境保护以及其他有关部门验收合格的,由市(州)人民政府颁发全国统一编码的生猪定点屠宰证书和生猪定点屠宰标志牌。

市(州)人民政府应当将其确定的生猪定点屠宰厂(场)和小型生猪屠宰场

点名单及时向社会公布并报省商务主管部门备案。

申请人应当持生猪定点屠宰证书向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办理登记手续。

第十三条 生猪定点屠宰厂(场)和小型生猪屠宰场点应当将生猪定点屠宰证书和生猪定点屠宰标志牌悬挂于厂(场)区的显着位置。

第十四条 生猪屠宰的定点实行一点、一证、一牌制度。

生猪定点屠宰厂(场)不得擅自在异地设立分厂或者车间;确需设立的,分厂或者车间应当符合设置规划以及本条例第九条或者第十条规定的条件并取得相应的定点资格。

小型生猪屠宰场点不得在异地设立急宰间、屠宰间等屠宰设施,不得在异地屠宰生猪。

第三章 屠宰与检疫检验

第十五条 生猪屠宰的检疫及其监督依照动物防疫法和国务院的有关规定执行。

生猪屠宰的卫生检验及其监督依照食品安全法的规定执行。

第十六条 生猪定点屠宰厂(场)和小型生猪屠宰场点屠宰的生猪应当依法经动物卫生监督机构检疫合格并附有检疫证明。

动物卫生监督机构应当在检疫合格的猪酮体上加盖检疫合格验讫印章凡检疫不合格的生猪产品不得出厂(场)、场点。

除农村地区个人自宰自食的生猪应当依法实施申报检疫外,动物卫生监督机构应当在生猪定点屠宰厂(场)和小型生猪屠宰场点进行生猪屠宰检疫。动物卫生监督机构在依法补检中发现非生猪定点屠宰厂(场)和小型生猪屠宰场点的生猪产品时应当及时通知商务和工商部门依法进行处理、处罚。

第十七条 生猪定点屠宰厂(场)和小型生猪屠宰场点应当按照国家规定的操作规程和技术要求屠宰生猪。

第十八条 禁止任何单位或者个人从事下列活动:

(一)对生猪或者生猪产品注水或者注入其他物质;

(二)屠宰病死、毒死、死因不明、注水或者注入其他物质的生猪;

(三)为对生猪或者生猪产品注水或者注入其他物质的单位或者个人提供场所;

(四)为未经定点违法从事生猪屠宰活动的单位或者个人提供屠宰场所、产品储存设施。

第十九条 生猪定点屠宰厂(场)和小型生猪屠宰场点对检验发现的病害生猪及生猪产品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进行无害化处理。

病害生猪及生猪产品进行无害化处理的费用和损失按照国家规定予以补贴。第二十条 生猪定点屠宰厂(场)和小型生猪屠宰场点应当建立严格的肉品品质检验管理制度,按照国家规定的肉品品质检验规程进行检验。检验内容包括:

(一)生猪的健康状况、有无传染性疾病和寄生虫病以外的疾病;

(二)有无有害物质、有害腺体、白肌肉(PSE肉)或黑干肉(DFD肉);

(三)是否注水或者注入其他物质;

(四)是否种猪或晚阉割猪;

(五)是否符合屠宰加工质量;

(六)国家规定的其他检验项目。

第二十一条 经肉品品质检验合格的猪胴体,生猪定点屠宰厂(场)或者小型生猪屠宰场点应当加盖检验合格验讫章并附具肉品品质检验合格证方可出厂

(场)、场点;检验合格的其他生猪产品(含分割肉品)应当附具肉品品质检验合格证。生猪定点屠宰厂(场)或者小型生猪屠宰场点的生猪产品未经肉品品质检验或经肉品品质检验不合格的不得出厂(场)、场点,并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进行处理。

第四章 经营管理

第二十二条 生猪定点屠宰厂(场)和小型生猪屠宰场点应当建立生猪定点屠宰证、章、标志牌的使用管理制度。

生猪定点屠宰厂(场)和小型生猪屠宰场点不得出租、出借或者以其他形式转让生猪定点屠宰证书、生猪定点屠宰标志牌。

进入市场销售的猪胴体应当具有肉品品质检验合格验讫印章、检疫合格验讫印章和肉品品质检验合格证、生猪检疫合格证;检验合格的其他生猪产品(含分割肉)应当附具肉品品质检验合格证。

第二十三条 生猪定点屠宰厂(场)和小型屠宰点运载生猪产品应当符合国家卫生标准要求。

第二十四条 生猪定点屠宰厂(场)和小型屠宰场点应当在生猪寄存、检疫检验、生猪产品运输等方面为生猪屠宰的单位和个人提供方便服务。

第二十五条 生猪定点屠宰厂(场)和小型屠宰场点提供代宰服务时按规定收取服务费。具体收费标准由市(州)物价部门根据当地实际核定,报市(州)人民政府批准后执行。

第五章 法律责任

第二十六条 违反本办法规定,未经定点从事生猪屠宰活动的,由县级以上商务主管部门依照《条例》第二十四条的规定予以处理、处罚。

第二十七条 违反本办法第十八条第(一)项、第(二)项规定的,由县级以上商务主管部门依照《条例》第二十七条、第二十八条的规定予以处理、处罚。违反本办法第十八条第(三)项、第(四)项规定的,由县级以上商务主管部门依照《条例》第三十条的规定予以处理、处罚。

第二十八条 从事生猪产品销售、肉食品生产加工的单位和个人以及餐饮服务经营者、集体伙食单位,销售、使用非生猪定点屠宰厂(场)和小型生猪屠宰场点屠宰的生猪产品、未经肉品品质检验或者经肉品品质检验不合格的生猪产品以及注水或者注入其他物质的生猪产品的,由工商、卫生、质量监督部门依据各自职责依照《条例》第二十九条的规定予以处理、处罚。

第二十九条 运输生猪产品不符合本办法第二十三条规定的,由县级以上商务主管部门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第九十一条的规定予以处理、处罚。

第三十条 小型生猪屠宰场点超出限定区域销售生猪产品的,由县级以上商务主管部门责令改正并可处2000元以上1万元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处1万元以上3万元以下罚款。

其他单位和个人超出限定区域销售小型生猪屠宰场点的生猪产品的,由县级以上工商部门责令改正并可处2000元以上1万元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处1万元以上3万元以下罚款。

第三十一条 生猪定点屠宰厂(场)和小型生猪屠宰场点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商务主管部门责令改正并可处500元以上2000元以下罚款:

(一)从事肉品品质检验的人员未经考核合格上岗的。

(二)屠宰技术人员未持有县级以上医疗机构开具的健康证明上岗的。

第三十二条 县级以上商务主管部门在监督检查中发现生猪定点屠宰厂(场)和小型生猪屠宰场点不再具备本办法规定条件的,应当责令其限期整改;逾期仍达不到本办法规定条件的,由市(州)人民政府依法取消其定点资格。

第三十三条 违反本办法其他规定的,由县级以上商务、畜牧兽医、环境保护、卫生、工商、质量监督等相关部门依据各自职责依法进行处理、处罚。第三十四条 商务、畜牧兽医、环境保护、卫生、工商、质量监督和其他有关部门工作人员在生猪屠宰监督管理工作中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徇私舞弊,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动物卫生监督机构及其工作人员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和本《办法》规定,对未经现场检疫或者检疫不合格的生猪、生猪产品出具检疫证明、加施检疫标志,由本级人民政府或者兽医主管部门责令改正,通报批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

第六章 附则

第三十五条 本办法所称的小型生猪屠宰场点,是指设计规模达不到每日屠宰30头生猪,设施设备达不到《生猪屠宰企业资质等级要求》国家行业标准规定最低等级资质条件的生猪屠宰点。

第三十六条 本办法自2010年7月1日起施行。

四川省生猪屠宰管理办法(2010年修订) 篇2

一、我国生猪屠宰行业发展现状

1998年《生猪屠宰管理条例》的实施标志着我国生猪屠宰行业已进入依法管理的新阶段。10余年来, 生猪屠宰行业发生了以下积极变化:

(一) 猪肉卫生和质量安全水平有较大提高。随着生猪定点屠宰制度的落实, 县级以上城市猪肉供应已基本上来自生猪定点屠宰企业 (包括生猪定点屠宰厂 (场) 和小型屠宰场点, 下同) , 乡镇进点屠宰率近95%, 私屠滥宰现象得到有效遏制, 食用猪肉引起的食品安全事件明显减少。

(二) 行业技术水平升级加快。全国机械化屠宰厂 (场) 已有3 000余家, 较实行定点屠宰制度前增加了10倍, 部分定点屠宰企业的生产装备、工艺技术达到或接近世界先进水平。

(三) 企业规模化、品牌化效应开始显现。2008年, 全国规模以上定点屠宰企业2 205家, 约占全国定点屠宰企业总数的10%, 年屠宰量已占全部定点屠宰量的68%;一些屠宰加工企业开始实行品牌化经营, 全国已有肉类注册商标500多个。

(四) 管理有序的开放式流通格局基本形成。破除地区市场封锁取得进展, 一些大型屠宰加工企业已在全国或较广区域内配置生产资源, 依托自身质量、品牌和规模优势, 运用先进流通方式拓展销售市场, 品牌肉连锁店、专卖店、冷链运输快速发展, 优质猪肉产品已部分实现跨区域流通。

(五) 屠宰管理法规和标准体系逐步完善。2008年新修订的《生猪屠宰管理条例》及配套办法已颁布实施;屠宰相关标准进一步健全, 对定点屠宰企业规范化、标准化生产起到规制和引导作用。

(六) 屠宰执法体系初步形成。大部分省、区、市、县成立了生猪定点屠宰管理机构, 全国已有2 000多支专 (兼) 职生猪屠宰执法队伍, 生猪屠宰监管力量得到加强。

当前我国生猪屠宰行业仍存在一些突出问题:产能总量严重过剩, 落后产能比重过大;行业布局和结构不合理, 产业集中度偏低;相当一部分定点屠宰企业设备设施简陋, 未达到相关标准, 屠宰操作规范和检验检疫制度尚未落实;约75%的定点屠宰企业实行代宰制, 产品形态同质化、忽视品牌建设的现象仍很普遍, 恶性竞争严重;屠宰行业从业人员特别是屠宰技术人员和肉品品质检验人员专业技能有待进一步提高;生猪屠宰执法在人员、经费、装备和检测能力等方面仍严重不足。这些问题不仅对猪肉质量安全构成了潜在威胁, 也对生猪屠宰行业的现代化转型和持续健康发展产生了不利影响。

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了新的阶段, 生猪养殖方式、居民消费结构发生了积极变化, 交通运输状况得到极大改观, 同时资源节约、环境保护的压力越来越大, 全社会对猪肉卫生和质量安全的关切也越来越高, 《食品安全法》也对食品安全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面对新形势, 迫切需要加强对生猪屠宰行业发展的规划指导, 优化行业布局, 提升管理水平, 促进资源合理配置, 切实保障肉品质量安全。

二、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发展目标

(一) 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坚持以人为本, 以优化布局、减控总量、升级改造、规范经营为着力点, 推动屠宰行业布局调整和结构优化, 提高产业集中度, 提升定点屠宰企业的技术装备和管理水平, 提升猪肉产品卫生和质量安全保障能力, 提升对规模化养殖的带动能力, 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对安全优质猪肉产品的消费需求。

(二) 基本原则。

1.严格标准, 保障猪肉卫生和质量安全

严格执行《生猪屠宰管理条例》及其实施办法规定的定点屠宰厂 (场) 的设置条件和标准, 淘汰落后产能, 推动行业技术进步, 推行机械化屠宰、标准化管理、规模化和品牌化经营, 强化定点屠宰企业履行出厂肉品质量安全第一责任人的责任, 提高肉品质量安全保障水平。

2.大力减控总量, 优化行业布局

结合城市规划, 综合考虑当地和周边地区生猪养殖规模、屠宰加工能力、市场消费能力、交通状况以及资源环境承载力, 压缩过剩屠宰产能, 推动兼并重组, 促进城乡、产区销区和东中西部的合理布局, 遏制重复建设和过度竞争。

3.实施分级管理, 提高产业集中度

根据定点屠宰厂 (场) 的设备设施、卫生安全条件、工艺流程、管理水平和屠宰规模等标准, 对定点屠宰厂 (场) 实行分级管理, 鼓励等级高的定点屠宰厂 (场) 实施品牌化战略, 开展跨区域经营, 提高冷链配送能力, 扩大市场占有率。

4.净化市场环境, 促进公平竞争

完善法规标准, 加强执法队伍建设, 严厉打击私屠滥宰, 依法规范生猪定点屠宰企业经营行为, 严格禁止小型生猪屠宰场点的肉品跨区域流通, 清理并废止阻碍生猪定点屠宰厂 (场) 跨区域经营的有关政策措施。

(三) 发展目标。通过实施规划纲要, 全国逐步形成以跨区域流通的现代化屠宰加工企业为主体, 区域性肉品加工企业发挥重要功能作用, 以供应本地市场的定点屠宰企业为补充, 梯次配置、布局合理、有序流通的产业布局, 确保消费者吃上“放心肉”。具体目标如下。

1.行业集中度进一步提升, 规模化、品牌化经营发展壮大

到2015年, 在全国生猪主产区 (包括生猪养殖基地县、调出大县, 下同) 培育一批年屠宰量在100万头以上的大型定点屠宰厂 (场) , 其屠宰量占全国的比重逐步提升;实行品牌化经营的生猪定点屠宰厂 (场) 数量适度增长。

2.行业技术管理水平显著提升, 机械化屠宰、标准化管理再上新台阶

依据《生猪屠宰管理条例》, 到2015年, 定点屠宰厂 (场) 的待宰间、急宰间、厂房、屠宰设备、预冷间以及工艺流程等全部达到相关标准;建立并使用与屠宰规模相适应的污水处理设施, 实现达标排放;建立严格的肉品品质检验制度, 配备资质合格的检验人员和必要的检验设备;建立产品质量管理体系以及生猪进厂 (场) 检查登记、无害化处理、质量追溯、缺陷产品召回、运输工具使用、信息报送等相关制度。定点屠宰企业从业人员 (包括屠宰技术人员、肉品品质检验人员和经营管理人员, 下同) 均经过专业培训, 肉品品质检验人员均须取得执业资格证书。

3.猪肉产品结构得到优化, 综合利用率有所提高

初步改变我国猪肉产品白条肉多、分割肉少;热鲜肉多、冷鲜肉少;高温制品多、低温制品少以及综合利用率低的现状。到2013年, 争取县城以上城区猪肉小包装销售比例由目前的10%提升至15%, 冷鲜肉市场份额由目前的10%提升至20%, 到2015年上述比例分别为20%和30%左右。

4.采用现代经营方式的企业明显增加, 冷链流通得到广泛应用

到2015年, 培育一批以大中城市为重点销售范围的区域性肉品加工配送企业;定点屠宰厂 (场) 通过连锁店、专卖店等渠道销售的猪肉产品比例明显提升;一批猪肉产品批发市场的低温仓储设施得到改造和提升;跨区域销售的定点屠宰厂 (场) 全部配置与流通范围相适应的冷链设施、运输车辆。

5.淘汰落后产能取得重大进展, 市场秩序明显好转

到2013年, 全国手工和半机械化等落后的生猪屠宰产能淘汰30%, 到2015年淘汰50%, 其中大城市和发达地区力争淘汰80%左右。边远和交通不便的农村地区设置的小型屠宰场点符合《生猪屠宰管理条例》的有关规定, 技术装备和管理水平符合猪肉卫生和质量安全生产的基本要求。私屠滥宰现象明显减少, 形成公平有序的竞争环境。

三、生猪屠宰行业发展的主要任务

(一) 完善设置规划, 优化行业布局。各地要以保障猪肉卫生和质量安全为宗旨, 抓紧制 (修) 订生猪定点屠宰企业设置规划, 并报商务部备案。新规划要把握好以下重点。

1.严格控制定点屠宰厂 (场) 数量

原则上, 直辖市和常住人口在500万以上的城市城区要少于4家, 其他地级以上城市城区要少于2家。县 (市) 全境设1家, 有条件的地方可不设屠宰厂 (场) 。西部地区和其他欠发达地区市、县可根据实际情况适当放宽。小型生猪屠宰场点的设置数量也要按照《生猪屠宰管理条例》的要求严格把握。

2.不得设置定点屠宰企业的地区

污染源、供水水源地、自来水取水口和密集居住区等环境敏感地区, 易产生有害气体、烟雾、粉尘等污染源的工业企业所在地区或场所。其他有关法规和标准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3.鼓励设立屠宰、加工, 配送一条龙企业

鼓励在生猪主产区设立大型现代化屠宰加工企业;鼓励在主销区发展具有分割、配送功能的肉品加工配送企业;鼓励在确保产能减量大于增量的前提下, 关闭中小型屠宰厂 (场) 及小型屠宰场点, 设置大型生猪定点屠宰企业。

(二) 严格执行标准, 实施分类管理。各地商务主管部门要在当地政府的领导下, 按照《关于加强猪肉质量安全监管工作的意见》 (商秩发[2009]437号) 要求, 会同有关部门, 做好生猪定点屠宰企业审核换证工作。要根据《生猪屠宰管理条例》第八条和《生猪屠宰管理实施办法》第七条规定的条件及相关标准, 逐一审核本地定点屠宰企业, 对符合设置规划, 达到条件和标准的, 确定为生猪定点屠宰厂 (场) ;对供应城区的未达到定点标准的定点屠宰企业, 在确保卫生和质量安全前提下, 应限期整改, 整改期原则上不超过12个月。整改期结束仍无法达到定点标准的, 报请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坚决取消其定点资格。被关闭企业职工安置问题及其他善后工作由各地政府采取多种形式和渠道妥善处理。对边远和交通不便的农村地区的小型屠宰场点, 各地要根据实际制订管理办法, 在严格监管, 严把基本卫生和质量安全生产条件、检疫条件的前提下予以审批, 其生产的猪肉产品只能在当地供应。

(三) 加快行业升级改造, 提升技术和管理水平。对符合定点屠宰设置规划, 达到定点条件和标准的定点屠宰厂 (场) , 要推动其在屠宰加工、肉品品质检验、冷链设施、综合利用、无害化处理和污水处理等方面进行升级改造, 严格执行屠宰操作和同步检验等制度;要督促其建立肉品质量安全管理体系和可追溯体系, 鼓励其采用能满足卫生和质量安全要求的先进工艺, 通过ISO9000管理体系等认证。

(四) 促进企业兼并重组, 优化资源配置。鼓励支持先进的屠宰加工企业以多种方式兼并重组, 实现规模化、低成本扩张。要重点加大城市及其周边定点屠宰企业的整合力度, 通过多种方式, 促进集中合并。积极支持、引导撤并的定点屠宰厂 (场) 和小型屠宰场点融入大型屠宰企业的生产、加工、配送和销售等供应链管理体系, 转为其购销网点和分割配送点, 妥善解决当地农民散养猪的收购和肉品供应问题。

(五) 支持企业延伸产业链条, 培育自主品牌。支持先进的屠宰加工企业开展屠宰、加工、配送、销售一体化经营。鼓励生猪定点屠宰厂 (场) 采用“厂场挂钩”、订单生产以及建设生猪养殖基地等方式, 扩大协议养殖或自养生猪规模;支持屠宰加工、肉类配送企业发展肉品分割配送中心, 配置冷链设施, 创建鲜肉品牌, 扩张品牌肉连锁销售网络。加强对代宰企业的监督管理, 规范代宰行为, 引导代宰企业向自营和品牌化经营方向发展。

(六) 加强环境保护, 发展清洁生产。加强对现有生猪定点屠宰企业的环境治理, 依法关闭或迁出位于饮用水源地、密集居住区等环境敏感地带的企业;对新建项目必须执行环境影响评估和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 严格落实环保标准;要求并支持生猪定点屠宰厂 (场) 建立排污设施, 确保污染物达标排放;倡导清洁生产、节能减排和资源综合利用的屠宰生产方式, 推广生猪定点屠宰厂 (场) 沼气工程, 发展循环经济。

(七) 提倡科学消费, 积极调整产品结构。倡导食用冷鲜肉和小包装分割肉, 引导群众逐步改变喜食热鲜肉和白条肉消费习惯。支持定点屠宰厂 (场) 建立冷却间和分割车间, 配备冷链物流设施, 扩大冷鲜肉和分割肉生产规模。要针对市场需求的变化, 在猪肉加工及副产品处理上积极落实“变大为小、变粗为精、变生为熟、变废为宝、变害为利”的方针, 支持定点屠宰企业大力发展肉品深加工和副产品综合利用, 逐步解决肉类产品同质化、经营粗放和低水平恶性竞争等问题。

(八) 建设诚信体系, 推动屠宰企业诚信守法经营。督促屠宰加工企业加强自律, 发动企业踊跃参与诚信经营创建活动。推动部门间信息沟通, 形成生猪产业链上完整的信用信息记录, 实现信用信息的共享。推动屠宰企业内部信用管理制度建设, 增强风险防范能力。推行信用分类管理, 建立全国定点屠宰企业违法违规信息的收集、信用评价和发布制度以及违规退出机制。

(九) 加强国际合作, 提高企业国际竞争力。广泛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 积极引进先进的管理经验和技术, 借鉴成熟的国际标准和动物福利新理念, 为我国屠宰加工企业参与国际竞争提供条件。鼓励先进的屠宰加工企业到国外建厂, 以及通过控股、兼并等多种形式开展跨国经营。逐步消除各种贸易壁垒, 鼓励、支持先进屠宰加工企业, 获取肉品出口资格, 发展出口业务, 提升我国肉类产品的国际竞争力。

四、保障措施

(一) 加强标准和制度建设。抓紧出台《畜禽屠宰检验规程》等标准, 修订完善已有标准, 将部分涉及肉品质量安全的推荐性国家标准升级为强制性国家标准。加快推行生猪定点屠宰厂 (场) 分级管理制度。依据《食品安全法》和《生猪屠宰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 制订《生猪定点屠宰厂 (场) 分级管理办法》和《生猪屠宰企业资质等级要求》, 将定点屠宰厂 (场) 划分为若干等级, 等级越高标志着企业技术、管理和产品质量水平越高, 肉品可能的流通范围也越大, 实现促进先进企业发展, 逐步淘汰落后企业的目标。

(二) 加大资金支持力度。运用中央和地方财政资金, 引导企业加大投入, 开展“放心肉”服务体系创建工作。组织开展试点, 使用中央财政专项资金, 支持建设屠宰行业监管技术系统和肉品质量安全信息可追溯系统;支持大型定点屠宰厂 (场) 发展冷链和跨区域销售网络;支持少数民族和边远落后地区的定点屠宰企业标准化改造。地方商务主管部门要根据《生猪屠宰管理条例》精神和国务院建设“放心肉”服务体系要求, 向政府财政申请专项配套资金, 在落实好中央财政支持项目的同时, 结合各自实际, 支持生猪定点屠宰厂 (场) 进行升级改造, 加强检验检疫能力建设, 新建或改造污水处理和无害化处理设施, 对因优化布局关闭的屠宰企业予以适当补偿。

(三) 维护行业公平竞争。坚持营造开放、公平、竞争、有序的肉品流通环境。各地不得限制外地经检疫和检验合格的猪肉产品进入本地市场;对跨区域销售的生猪定点屠宰厂 (场) , 应要求其配备与销售范围相适应、符合肉品保鲜卫生所需温度条件的储存、运输和装卸容器、工具和设备。严格禁止小型屠宰场点跨行政区域销售猪肉产品的行为。依法清理阻碍企业跨地区兼并重组的各种限制性和歧视性规定, 促进机械化生猪屠宰资源在全国范围内的优化重组。

(四) 建立健全屠宰监管体系。建立健全生猪屠宰管理机构和执法队伍, 整合、充实、加强商务系统的执法力量, 落实执法人员编制、装备和工作经费。支持和鼓励有条件的地方运用现代信息和网络技术, 建立监管技术平台, 加强对定点屠宰厂的监管, 实时发现并及时处理违法违规行为;建立肉品质量信息可追溯系统, 形成对有问题肉品从零售、批发、屠宰到养殖层层追根溯源的能力。加强对定点屠宰企业的监管, 监督其依法生产、诚信经营。开展对屠宰管理和执法人员的培训, 提高业务素质和执法水平。规范执法程序, 统一执法文书, 建立执法责任制, 落实失、渎职责任追究和执法评议考核制度, 加强执法档案管理。严格把握一般违法行为和犯罪行为的界限, 做好涉嫌犯罪案件向司法部门的移送工作。

(五) 强化地方政府职责和部门、地区间的协调配合。各地政府要切实承担起猪肉卫生和质量安全监管工作的责任, 统筹协调有关部门, 妥善处理本规划纲要实施中的相关问题, 提高屠宰行业整体水平, 促进行业健康发展。各地商务主管部门要加强与发展改革、工业、财政、环境保护、农业、卫生、税务、工商、质检、食品药品监管、物价等部门的沟通, 研究制订进一步促进屠宰行业健康发展的政策措施, 建立生猪养殖、屠宰加工、猪肉流通、消费全过程监管的协同机制。加强与农业部门的合作, 在养殖基地建立生猪质量安全监测及预警系统, 及时掌握养殖环境、疫病防控、兽药和饲料添加剂使用、病死猪处理等方面的信息, 延伸猪肉产品质量安全信息可追溯链条。建立地区间、部门间的执法协作机制, 开展联合执法, 严厉打击私屠滥宰及制售注水肉、病害肉等违法违规行为。

(六) 广泛开展宣传和培训。积极向广大消费者宣传肉品科学消费常识, 增强其食品卫生和质量安全意识和品牌消费意识;大力向生猪定点屠宰企业和肉品经营者开展《食品安全法》和《生猪屠宰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的宣传, 提升其守法经营意识;广泛开展“放心肉”服务体系建设的宣传活动, 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的良好氛围。制订培训规划, 组织开展各类培训, 提高定点屠宰企业从业人员的专业素质。对肉品品质检验人员实行执业资格认定制度, 经培训考核合格后, 持证上岗。依托教育、科研单位, 培养从事肉类科研和新产品开发的工程技术人员。

(七) 发挥行业协会和有关中介组织的作用。充分发挥行业协会和有关中介组织的桥梁纽带作用。商务主管部门要指导并支持各级行业协会和有关中介组织在加强行业自律、建设行业诚信体系、破除行业陋规、沟通行业信息、培育品牌和自主知识产权、加强国际交流、推广先进技术、组织专业培训、标准拟定和宣传贯彻等方面开展工作。各级行业协会和有关中介组织要积极提出工作建议, 配合政府做好定点设置规划的制订和执行工作;要向政府有关部门反映行业问题和企业诉求, 为企业提供优质服务, 要求会员企业执行国家法律法规和制度标准, 自觉遵守市场竞争规则, 履行社会责任, 保障肉品卫生和质量安全。

五、规划纲要的实施

本规划纲要是生猪屠宰行业发展的重要指导性文件。各级商务主管部门要在当地政府领导下, 统筹规划, 精心部署, 分步达标, 搞好综合协调, 确保取得实效。要认真做好工作衔接, 按照本规划纲要确定的原则、目标和任务措施, 结合当地实际, 于2010年4月底前制定 (修订) 并印发实施方案和生猪定点屠宰企业设置规划。各地设置规划要明确相应指标和要求, 严格执行《生猪屠宰管理条例》相关规定, 落实压缩定点屠宰企业数量的任务。地方制定的实施方案、规划以及实施过程中发现的情况和问题, 应及时报送商务部畜禽屠宰管理办公室 (设在市场秩序司) 。

四川省生猪屠宰管理办法(2010年修订) 篇3

通知强调,各地要按照“改革、发展、稳定”的总要求,强化属地管理责任,按照地方政府负总责的要求,切实加强对生猪屠宰管理的组织领导和工作协调,确保生猪定点屠宰监管职责调整期间思想不乱、队伍不散、工作不断,生猪屠宰管理各项工作上下贯通、运转顺畅,实现与生猪屠宰管理新体制的平稳过渡。

通知要求,要突出抓好五项重点工作。一是大力推进屠宰监管职责调整。各地要在当地政府统一领导下,确保省、市、县三级职责调整分别在今年6月底、9月底、12月底前完成,农业部门畜禽屠宰管理职能和措施限期到位。屠宰监管职责调整过渡期间,监管责任仍由原系统承担,并按既定部署做好相关工作。 二是加快修订完善屠宰法规标准。组织开展《生猪屠宰管理条例》及配套规章修订,以强化兽医食品卫生检验为重点,尽快形成行政法规、管理规范和技术标准相配套的法规标准体系,提高全国屠宰管理法制化、科学化水平。 三是严格生猪屠宰行业准入管理。巩固全国生猪定点屠宰资格审核清理成果,对申请延期整改和迁建的屠宰厂(场)要严格按照规定开展复核审查,仍不达标的要依法取消定点资格。对新设立的屠宰企业,要严格审核把关。严禁在职能划转期间擅自降低标准、违反审批程序进行定点屠宰许可。 四是严格畜禽屠宰监督执法。督促屠宰企业履行肉品质量安全主体责任,严格执行进厂(场)登记、肉品检验、“瘦肉精”自检、无害化处理等制度,严格屠宰检疫监管,集中开展畜禽屠宰专项整治行动,严厉打击私屠滥宰、添加“瘦肉精”、注水或注入其他物质等各类违法犯罪行为,强化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形成跨部门监督执法合力。 五是加强畜禽屠宰信息管理。及时补充、更新、完善经审核清理后的屠宰企业基础信息和更新、确认换证状态,按照新批准实施的《生猪等畜禽屠宰统计监测制度》,督促样本企业及时准确报送相关数据。加快国家畜禽屠宰统计监测软件平台和硬件系统建设,进一步提升畜禽屠宰管理信息化水平。

通知要求,要组织开展屠宰行业重大政策问题调研,加强综合治理,推动屠宰行业健康发展。充分发挥社会和舆论监督的作用,及时曝光查处的违法违规屠宰企业,促进屠宰企业合法合规经营。充分发挥行业组织在行业自律、诚信建设、促进行业健康发展等方面的积极作用。加强舆论宣传和引导,提高全社会肉品质量安全意识,培养消费者科学健康的肉品消费理念。

四川省生猪屠宰管理办法(2010年修订) 篇4

今年来,我们在市政府主管部门的大力支持和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2008〕523号令和汉政办发〔2007〕3号文件精神,重点围绕猪肉食品安全,强化生猪屠宰管理,确保城乡居民真正吃上“放心肉”,取得了较好成效。元至6月全县累计完成定点屠宰生猪33620头,完成全年任务的67.3%,全县那一世小说网 http://定点屠宰面达到100%,县城及乡镇进点屠宰率分别达到100%和95%,较好地完成了县政府下达的生猪定点屠宰任务,使我县生猪定点屠宰管理工作得到了省、市主管部门的充分肯定和社会的普遍好评。以上成绩的取得,主要得益于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

1、管理机制更加健全,领导责任更加明确。今年各乡镇根据元月15日全县生猪屠宰管理工作会议精神签订了《责任状》,实行了乡镇长负总责,财贸负责人具体抓的管理机制,明确了任务目标和工作重点,并把生猪定点屠宰工作纳入了乡镇党委政府的议事日程,摆在了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位置和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重要内容。绝大部分乡镇都明确了1——2名党政负责人具体抓,组成了 3——5人管理队伍,使领导责任更加明确,工作力度不断加大。同时,我们组织有关部门狠抓了市场专项整治、执法人员业务培训、任务考核验收等方面工作,为我县生猪定点屠宰工作健康有序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县城区中心屠宰厂从健全机制入手,通过设立购销台帐、加强检疫检验、严守操作规程,基本做到了从源头上把住肉品质量关,特别是加大了对冷鲜猪肉的市场监管。严把市场准入关,自外地冷鲜猪肉进入我县市场以来,县政府多次召开专题协调会议,组织人员赴外考察,制定了《**县冷鲜猪肉经营管理暂行办法》,围绕规范冷鲜猪肉经营管理做了扎实的工作。东岳庙、株木山、岩嘴、周文庙、蒋家嘴等乡镇以贯彻修订后的《生猪屠宰管理条例》为契机,党政一把手高度重视屠管工作,严厉打击不法屠商,使本区域内的定点屠宰管理工作得到进一步巩固。

2、加大力度,市场管理日趋规范。一是在提高肉品质量上,各乡镇以集镇中心屠宰场为依托,幅射各村,形成“放心肉”主导市场的格局,有效的改变了过去私屠滥宰的混乱局面,同时,各乡镇对中心屠宰点明确动物检疫员,实施宰前检疫和宰后检验,堵住病害肉、注水肉上市的源头。如城区宰场动检部门始终坚持驻场检测检验。酉港、蒋家嘴、太子庙等乡镇的动物检疫员留场检疫检验,并将每天检疫的猪肉及检出的病害肉登记上报。上半年,全县共检出病、残猪12头,其中无害化处理病害猪肉5头,没收未经检疫的白板肉1538公斤,全县没有发生一起因猪肉引起的中毒或死亡事故,有效地维护了广大消费者的切身利益,真正使全县人民吃上了“放心肉”。二是在屠宰管理稽查上,绝大部分乡镇从工商、畜牧、公安、税务、卫生等部门抽调专人成立了屠宰管理稽查队伍,实行联合执法,严厉打击私屠滥宰等违法行为。如今年4月25日东岳庙乡政府接到群众举报,该乡白竹村有一非法宰点,乡长邓丕德亲自挂帅,组织稽查队,与工商、公安部门配合,连夜采取行动,依法取缔这一非法屠宰点,并对村民聂某非法屠宰的行为进行了严肃的处理。绝大部分乡镇屠宰管理稽查人员实行亮证执法,持证上岗。特别是城区和蒋家嘴还专门成立了公安执勤室。今年来,县定点屠宰执法队与公安、城管、工商、畜牧、卫生、国税、地税等部门紧密配合,联合执法3次,拘留不法屠商1名,共查处打击暴力抗拒、阻碍执法检查事件8起,使我县猪肉市场管理基本步入规范化、法制化轨道。三是在生猪税费征缴上,上半年,县政府继续将生猪税费纳入财政统收统缴,专户管理,各乡镇始终把生猪税费作为了一项重要的财税任务来抓,并成立专门班子,与各屠宰场(点)签订了任务责任合同书,实行了“狠抓源头,责任包干”的管理模式,任务到单位到人。今年上半年,通过联合整治猪肉市场、推行肉案悬牌经营和继续开展“放心肉品”示范,目前,全县超市猪肉食品销售的市场占有率由原来的25%上升到30%。

3、扩大投入,屠宰设施不断改善。根据新修订后的《条例》规定和县政府的要求,按照“保证质量,方便群众,有利流通,便于管理”的原则,今年来,全县各乡镇以贯彻国务院〔2008〕523号令为契机,针对屠宰设施老化、卫生条件差的状况,多方筹措资金,全县共投入32万元用于生猪定点屠宰场点的设施改造。如城区中心宰厂投入资金15万余元对屠宰厂进行了改造升级,添置了脱毛机、无害化处理等配套设施。太子庙镇也投入资金8万多元对中心宰场进行了翻修改造。同时,还先后撤销了6个小、散、乱的村组屠宰场点,使我县屠宰场点设施、卫生条件得到明显改善。

上半年,我县生猪定点屠宰管理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对照上级主管部门和县委、县政府领导的要求,还存在思想认识不够统一、管理机制不够完善和部门职责不够落实等亟待解决的问题和不足。

法尊 逍遥农民 飞越主神殿 步步生莲 一剑惊仙 重生之官道 http://

二、下半年工作的基本思路

为确保我县生猪定点屠宰管理工作健康有序的发展,确保国务院〔2008〕523号令贯彻落实,加大打击私屠滥宰力度,规范定点屠宰场的设置,完善乡镇定点屠宰的管理机制,实现城乡同步推进,平衡发展,全面完成市、县下达的生猪定点屠宰任务。为了实现以上目标,重点抓好以下方面工作:

第一,巩固定那一世小说网 http://点屠宰成果。下半年,各乡镇要加大生猪定点屠宰管理工作力度,严防工作反弹,乡镇定点屠宰比较完善的要巩固,坚持得不好的要完善、加强。每个乡镇要实打实的开展生猪定点屠宰,全县要形成县城带动乡镇,乡镇巩固县城的格局。对边、远、偏、穷的村组要纳入定点屠宰的范围,力争使全县定点屠宰面达到100%,城乡生猪进点屠宰率分别达到100%和95%,确保广大消费者真正吃上“放心肉”。

第二,强化生猪屠宰管理。一是规范屠宰场设置。生猪定点屠宰是一项经常性工作,与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息息相关。各乡镇要针对屠宰场普遍狭小,屠宰设施,设备陈旧落后的状况,加强对定点屠宰场的基础设施建设。定点屠宰场要符合《条例》规定的具体要求,要符合定点屠宰肉品“三不落地”、“四不带”的卫生标准;完善定点屠宰场的管理办法,规范定点屠宰场的设置。县定点办要组织相关部门对各乡镇定点屠宰场进行一次清理整顿,资格认定,各定点场必须办理“工商执照”、“税务登记证”、“卫生许可证”,对取得了县人民政府授牌的“定点屠宰标志牌”的宰场要按照修订后的《条例》的规定从新认定后才能准予经营。对于分布不合理,条件过于筒陋,缺乏必要设施的场点,要通过整顿予以完善、收缩、取消,达到乡镇2——3个,所在集镇1个的标准。乡镇中心宰点的授牌面达到100%,凡今后乡镇新增宰场必须依法予以申报,批准后方可组织实施,否则视同非法宰场处理。二是加强屠工管理。我县从业屠工有1500多人,队伍素质都比较低下,绝大部分屠工是一张屠桌、一把刀、一杆称就上市屠宰销售。下半年,各乡镇要组织工商、畜牧、卫生等部门,对上市从事猪肉销售的屠工进行一次摸底建档;办理“营业执照”及“健康证”和“屠工证”,规范肉食经营户主体资格,没有证照或患有传染病等不得从事猪肉销售。同时要加强对从业屠工的日常监督,及时掌握情况,防微杜渐,凡不服从管理的屠商,要坚决取消经营资格,吊销“营业执照”。

第三,落实生猪税费任务。下半年,全县生猪定点屠宰税费按县计物字〔2003〕5号和省物价局、省财政厅湘价费〔2007〕116号文件执行,具体税费收取标准按县政府2009年的《方案》执行。任何单位不得自行另征(收)其他税费,也不得搭车收费,票据要统一,税费要专款专用。生猪税费由财政在定点屠宰厂(场)一票收取,按月足额上解县财政局定点屠宰税费专户,任何单位不得压解,截留和挪用。生猪屠宰税费的目标任务责任单位包干负责,超收全留,短收全赔。严禁将生猪税费任务摊派到村组。

第四,加强部门协调服务。生猪定点屠宰相关部门,要根据各自的职能,认真履行职责,做到密切配合,齐抓共管,不要因税费代征代缴或部门利益驱动,而各自为政,各唱各的调,严禁“以包代管”、“以费代管”,要真正将放心食品工程落到实处。工商部门要采取得力措施,加强市场监督管理,对无证照的屠工要坚决取缔。公安部门要重点打击阻碍屠宰执法,干扰定点屠宰工作秩序的地痞地霸。畜牧部门要坚持临场检疫检验登记制度,坚决杜绝病死有害猪肉流入市场。税务部门要严厉打击私屠滥宰、偷税漏税的违法行为。流通主管部门要组织力量,掏毁挖掉私宰黑市窝点,以确保我县猪肉市场秩序明显好转。此外,根据上级主管部门的要求,结合**实际,逐步推行牛、羊定点屠宰,以促进我县牲畜定点屠宰工作向纵深发展。

四川省生猪屠宰管理办法(2010年修订) 篇5

新旧版本对照

English version | 中英对照

[版本参考] 发文日期 发文机关 时效性 所属分类 2010年12月20日 国务院 现行有效

有效范围 文号 生效日期

全国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587号 2010年12月20日

税收征管(税法->税收征管)

中华人民共和国发票管理办法(2010年修订)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587号

2010年12月20日

(1993年12月12日国务院批准、1993年12月23日财政部令第6号发布 根据2010年12月20日《国务院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发票管理办法〉的决定》修订)

第一章 总

第一条 为了加强发票管理和财务监督,保障国家税收收入,维护经济秩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印制、领购、开具、取得、保管、缴销发票的单位和个人(以下称印制、使用发票的单位和个人),必须遵守本办法。

(相关文章:法律法规1篇 评论文章1篇)

第三条 本办法所称发票,是指在购销商品、提供或者接受服务以及从事其他经营活动中,开具、收取的收付款凭证。

(相关文章:相关案例3篇 评论文章5篇)

第四条 国务院税务主管部门统一负责全国的发票管理工作。省、自治区、直辖市国家税务局和地方税务局(以下统称省、自治区、直辖市税务机关)依据各自的职责,共同做好本行政区域内的发票管理工作。

财政、审计、工商行政管理、公安等有关部门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配合税务机关做好发票管理工作。

(相关文章:评论文章1篇)

第五条 发票的种类、联次、内容以及使用范围由国务院税务主管部门规定。

(相关文章:评论文章1篇)

第六条 对违反发票管理法规的行为,任何单位和个人可以举报。税务机关应当为检举人保密,并酌情给予奖励。

第二章 发票的印制

第七条 增值税专用发票由国务院税务主管部门确定的企业印制;其他发票,按照国务院税务主管部门的规定,由省、自治区、直辖市税务机关确定的企业印制。禁止私自印制、伪造、变造发票。

(相关文章:评论文章1篇)

第八条 印制发票的企业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一)取得印刷经营许可证和营业执照;

(二)设备、技术水平能够满足印制发票的需要;

(三)有健全的财务制度和严格的质量监督、安全管理、保密制度。

税务机关应当以招标方式确定印制发票的企业,并发给发票准印证。

(相关文章:法律法规2篇 评论文章1篇)

第九条 印制发票应当使用国务院税务主管部门确定的全国统一的发票防伪专用品。禁止非法制造发票防伪专用品。

第十条 发票应当套印全国统一发票监制章。全国统一发票监制章的式样和发票版面印刷的要求,由国务院税务主管部门规定。发票监制章由省、自治区、直辖市税务机关制作。禁止伪造发票监制章。

发票实行不定期换版制度。

第十一条 印制发票的企业按照税务机关的统一规定,建立发票印制管理制度和保管措施。

发票监制章和发票防伪专用品的使用和管理实行专人负责制度。

第十二条 印制发票的企业必须按照税务机关批准的式样和数量印制发票。

第十三条 发票应当使用中文印制。民族自治地方的发票,可以加印当地一种通用的民族文字。有实际需要的,也可以同时使用中外两种文字印制。

第十四条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内的单位和个人使用的发票,除增值税专用发票外,应当在本省、自治区、直辖市内印制;确有必要到外省、自治区、直辖市印制的,应当由省、自治区、直辖市税务机关商印制地省、自治区、直辖市税务机关同意,由印制地省、自治区、直辖市税务机关确定的企业印制。

禁止在境外印制发票。

第三章 发票的领购

第十五条 需要领购发票的单位和个人,应当持税务登记证件、经办人身份证明、按照国务院税务主管部门规定式样制作的发票专用章的印模,向主管税务机关办理发票领购手续。主管税务机关根据领购单位和个人的经营范围和规模,确认领购发票的种类、数量以及领购方式,在5个工作日内发给发票领购簿。

单位和个人领购发票时,应当按照税务机关的规定报告发票使用情况,税务机关应当按照规定进行查验。

(相关文章:法律法规1篇 评论文章4篇 专业期刊1篇)

第十六条 需要临时使用发票的单位和个人,可以凭购销商品、提供或者接受服务以及从事其他经营活动的书面证明、经办人身份证明,直接向经营地税务机关申请代开发票。依照税收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应当缴纳税款的,税务机关应当先征收税款,再开具发票。税务机关根据发票管理的需要,可以按照国务院税务主管部门的规定委托其他单位代开发票。

禁止非法代开发票。

(相关文章:法律法规1篇 评论文章4篇 专业期刊1篇)

第十七条 临时到本省、自治区、直辖市以外从事经营活动的单位或者个人,应当凭所在地税务机关的证明,向经营地税务机关领购经营地的发票。

临时在本省、自治区、直辖市以内跨市、县从事经营活动领购发票的办法,由省、自治区、直辖市税务机关规定。

第十八条 税务机关对外省、自治区、直辖市来本辖区从事临时经营活动的单位和个人领购发票的,可以要求其提供保证人或者根据所领购发票的票面限额以及数量交纳不超过1万元的保证金,并限期缴销发票。

按期缴销发票的,解除保证人的担保义务或者退还保证金;未按期缴销发票的,由保证人或者以保证金承担法律责任。

税务机关收取保证金应当开具资金往来结算票据。

(相关文章:法律法规1篇 评论文章2篇)

第四章 发票的开具和保管

第十九条 销售商品、提供服务以及从事其他经营活动的单位和个人,对外发生经营业务收取款项,收款方应当向付款方开具发票;特殊情况下,由付款方向收款方开具发票。

(相关文章:法律法规1篇 相关案例2篇 评论文章4篇)

第二十条 所有单位和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个人在购买商品、接受服务以及从事其他经营活动支付款项,应当向收款方取得发票。取得发票时,不得要求变更品名和金额。

(相关文章:相关案例1篇 评论文章11篇)

第二十一条 不符合规定的发票,不得作为财务报销凭证,任何单位和个人有权拒收。

(相关文章:评论文章8篇)

第二十二条 开具发票应当按照规定的时限、顺序、栏目,全部联次一次性如实开具,并加盖发票专用章。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有下列虚开发票行为:

(一)为他人、为自己开具与实际经营业务情况不符的发票;

(二)让他人为自己开具与实际经营业务情况不符的发票;

(三)介绍他人开具与实际经营业务情况不符的发票。

(相关文章:法律法规1篇 评论文章12篇)

第二十三条 安装税控装置的单位和个人,应当按照规定使用税控装置开具发票,并按期向主管税务机关报送开具发票的数据。

使用非税控电子器具开具发票的,应当将非税控电子器具使用的软件程序说明资料报主管税务机关备案,并按照规定保存、报送开具发票的数据。

国家推广使用网络发票管理系统开具发票,具体管理办法由国务院税务主管部门制定。

(相关文章:评论文章4篇)

第二十四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应当按照发票管理规定使用发票,不得有下列行为:

(一)转借、转让、介绍他人转让发票、发票监制章和发票防伪专用品;

(二)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是私自印制、伪造、变造、非法取得或者废止的发票而受让、开具、存放、携带、邮寄、运输;

(三)拆本使用发票;

(四)扩大发票使用范围;

(五)以其他凭证代替发票使用。

税务机关应当提供查询发票真伪的便捷渠道。

(相关文章:评论文章3篇)

第二十五条 除国务院税务主管部门规定的特殊情形外,发票限于领购单位和个人在本省、自治区、直辖市内开具。

省、自治区、直辖市税务机关可以规定跨市、县开具发票的办法。

(相关文章:评论文章5篇)

第二十六条 除国务院税务主管部门规定的特殊情形外,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跨规定的使用区域携带、邮寄、运输空白发票。

禁止携带、邮寄或者运输空白发票出入境。

(相关文章:法律法规1篇 评论文章2篇)

第二十七条 开具发票的单位和个人应当建立发票使用登记制度,设置发票登记簿,并定期向主管税务机关报告发票使用情况。

(相关文章:评论文章1篇)

第二十八条 开具发票的单位和个人应当在办理变更或者注销税务登记的同时,办理发票和发票领购簿的变更、缴销手续。

(相关文章:评论文章1篇)

第二十九条 开具发票的单位和个人应当按照税务机关的规定存放和保管发票,不得擅自损毁。已经开具的发票存根联和发票登记簿,应当保存5年。保存期满,报经税务机关查验后销毁。

(相关文章:评论文章1篇)

第五章 发票的检查

第三十条 税务机关在发票管理中有权进行下列检查:

(一)检查印制、领购、开具、取得、保管和缴销发票的情况;

(二)调出发票查验;

(三)查阅、复制与发票有关的凭证、资料;

(四)向当事各方询问与发票有关的问题和情况;

(五)在查处发票案件时,对与案件有关的情况和资料,可以记录、录音、录像、照像和复制。

(相关文章:评论文章1篇)

第三十一条 印制、使用发票的单位和个人,必须接受税务机关依法检查,如实反映情况,提供有关资料,不得拒绝、隐瞒。

税务人员进行检查时,应当出示税务检查证。

(相关文章:评论文章1篇)

第三十二条 税务机关需要将已开具的发票调出查验时,应当向被查验的单位和个人开具发票换票证。发票换票证与所调出查验的发票有同等的效力。被调出查验发票的单位和个人不得拒绝接受。

税务机关需要将空白发票调出查验时,应当开具收据;经查无问题的,应当及时返还。

(相关文章:法律法规1篇 评论文章1篇)

第三十三条 单位和个人从中国境外取得的与纳税有关的发票或者凭证,税务机关在纳税审查时有疑义的,可以要求其提供境外公证机构或者注册会计师的确认证明,经税务机关审核认可后,方可作为记账核算的凭证。

(相关文章:评论文章3篇 专家咨询1篇)

第三十四条 税务机关在发票检查中需要核对发票存根联与发票联填写情况时,可以向持有发票或者发票存根联的单位发出发票填写情况核对卡,有关单位应当如实填写,按期报回。

(相关文章:评论文章2篇)

第六章 罚

第三十五条 违反本办法的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税务机关责令改正,可以处1万元以下的罚款;有违法所得的予以没收:

(一)应当开具而未开具发票,或者未按照规定的时限、顺序、栏目,全部联次一次性开具发票,或者未加盖发票专用章的;

(二)使用税控装置开具发票,未按期向主管税务机关报送开具发票的数据的;

(三)使用非税控电子器具开具发票,未将非税控电子器具使用的软件程序说明资料报主管税务机关备案,或者未按照规定保存、报送开具发票的数据的;

(四)拆本使用发票的;

(五)扩大发票使用范围的;

(六)以其他凭证代替发票使用的;

(七)跨规定区域开具发票的;

(八)未按照规定缴销发票的;

(九)未按照规定存放和保管发票的。

(相关文章:法律法规2篇 评论文章4篇)

第三十六条 跨规定的使用区域携带、邮寄、运输空白发票,以及携带、邮寄或者运输空白发票出入境的,由税务机关责令改正,可以处1万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处1万元以上3万元以下的罚款;有违法所得的予以没收。

丢失发票或者擅自损毁发票的,依照前款规定处罚。

(相关文章:法律法规1篇 评论文章37篇 专家咨询1篇)

第三十七条 违反本办法第二十二条第二款的规定虚开发票的,由税务机关没收违法所得;虚开金额在1万元以下的,可以并处5万元以下的罚款;虚开金额超过1万元的,并处5万元以上50万元以下的罚款;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非法代开发票的,依照前款规定处罚。

(相关文章:法律法规1篇 评论文章5篇)

第三十八条 私自印制、伪造、变造发票,非法制造发票防伪专用品,伪造发票监制章的,由税务机关没收违法所得,没收、销毁作案工具和非法物品,并处1万元以上5万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并处5万元以上50万元以下的罚款;对印制发票的企业,可以并处吊销发票准印证;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前款规定的处罚,《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执行。

(相关文章:法律法规1篇 评论文章1篇)

第三十九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税务机关处1万元以上5万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处5万元以上50万元以下的罚款;有违法所得的予以没收:

(一)转借、转让、介绍他人转让发票、发票监制章和发票防伪专用品的;

(二)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是私自印制、伪造、变造、非法取得或者废止的发票而受让、开具、存放、携带、邮寄、运输的。

(相关文章:法律法规1篇 评论文章4篇)

第四十条 对违反发票管理规定2次以上或者情节严重的单位和个人,税务机关可以向社会公告。

(相关文章:法律法规1篇 评论文章3篇)

第四十一条 违反发票管理法规,导致其他单位或者个人未缴、少缴或者骗取税款的,由税务机关没收违法所得,可以并处未缴、少缴或者骗取的税款1倍以下的罚款。

(相关文章:法律法规1篇 评论文章2篇)

第四十二条 当事人对税务机关的处罚决定不服的,可以依法申请行政复议或者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

(相关文章:评论文章3篇)

第四十三条 税务人员利用职权之便,故意刁难印制、使用发票的单位和个人,或者有违反发票管理法规行为的,依照国家有关规定给予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七章 附

第四十四条 国务院税务主管部门可以根据有关行业特殊的经营方式和业务需求,会同国务院有关主管部门制定该行业的发票管理办法。

国务院税务主管部门可以根据增值税专用发票管理的特殊需要,制定增值税专用发票的具体管理办法。

(相关文章:评论文章2篇)

生猪屠宰管理条例 篇6

我国是生猪大国,每年人均猪肉消费42公斤。据不完全统计,全国大小屠宰厂15000家以上,而美国仅有约70家屠宰企业,因此导致监管困难,私屠滥宰屡禁不止,病害肉、注水肉等食品安全问题长期不能解决。

此前,作为全国人大代表,万隆建议,过去老百姓有句俗话“八个大盖帽管不住一头猪”,应废除生猪定点屠宰,参照发达国家先进的经验,与其他食品生产企业管理一样,实行许可制度。

此次,《生猪屠宰管理条例(修订草案)》对生猪屠宰管理多方面进行修订,包括生猪屠宰的流程、技术和管理,以及生猪屠宰厂(场)的设立、监管等。其中,生猪屠宰厂(场)设立的章程中指出:“国家对生猪屠宰实行许可制度。从事生猪屠宰的,应当依法取得许可。但是,农村地区自宰自食的除外。”

湖北省生猪屠宰管理办法 篇7

《湖北省生猪屠宰管理办法》已经2012年6月6日省人民政府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12年8月1日起施行。省长王国生

二〇一二年六月十九日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加强生猪屠宰管理,保证生猪产品质量,保障公众身体健康,根据《生猪屠宰管理条例》和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本省行政区域内的生猪屠宰及经营管理活动。

第三条 生猪屠宰实行定点屠宰、集中检疫制度。

未经定点,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从事生猪屠宰活动。但是,农村地区个人自宰自食且屠宰前依法向动物卫生监督机构申报检疫的除外。

第四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生猪屠宰监督管理工作的领导,及时协调、解决生猪屠宰监督管理工作中的重大问题。

第五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商务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生猪屠宰活动的监督管理。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工商、畜牧兽医、环境保护、卫生、规划、公安等有关部门,在各自职责范围内负责生猪屠宰活动的相关管理工作。

第六条 鼓励和扶持生猪定点屠宰厂(场)开展自主品牌经营、技术创新、新产品研发,实现机械化、规模化、标准化屠宰,实行生猪肉品质量安全追溯管理制度和定点屠宰分级管理制度。

第七条 对在生猪屠宰管理和屠宰技术研究、推广方面做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商务主管部门应当给予表彰和奖励。

第二章 定点屠宰厂(场、点)的设立

第八条 生猪定点屠宰厂(场、点)的设置规划(以下简称设置规划),由省人民政府商务主管部门会同畜牧兽医、环境保护等有关部门,按照合理布局、适度集中、有利流通、方便群众的原则,结合本省实际制订,报省人民政府批准后实施。

第九条 生猪定点屠宰厂(场)的设立,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一)有与屠宰规模相适应、水质符合国家规定标准的水源条件;

(二)有符合国家规定要求的待宰间、屠宰间、急宰间以及屠宰设备和运载工具,建筑和布局符合国家有关设计规范的规定;

(三)有依法取得食品从业人员健康证明的屠宰技术人员和经考核合格的肉品品质检验人员;

(四)有符合国家规定要求的检验设备、消毒设施以及符合环境保护要求的污染防治设施;

(五)有病害生猪及生猪产品无害化处理设施;

(六)依法取得动物防疫条件合格证;

(七)符合国家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家标准规定的其他条件。

第十条 在边远和交通不便的农村地区,设立仅限于向本地市场供应生猪产品的小型屠宰点,应当具备以下条件:

(一)有待宰间、屠宰间和必要的手工屠宰工具;

(二)有依法取得食品从业人员健康证明的屠宰技术人员;

(三)有经考核合格的肉品品质检验人员;

(四)具备无害化处理能力和污水污物处理的基本设施;

(五)依法取得动物防疫条件合格证。

第十一条 申请设立生猪定点屠宰厂(场、点),应当向所在地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商务主管部门提出书面申请,并提交符合本办法第九条、第十条规定的有关材料。

第十二条 商务主管部门应当自收到申请之日起20日内,根据设置规划,会同畜牧兽医、环境保护等有关部门依法进行审查,经书面征求省人民政府商务主管部门的意见后,提出审查意见报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决定。

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应当自收到审查意见之日起20日内作出批准或者不予批准的决定。

第十三条 申请人获得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作出的批准设立生猪定点屠宰厂(场、点)的决定后,方可开工建设。

第十四条 生猪定点屠宰厂(场、点)建成竣工后,应当向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商务主管部门申请验收。商务主管部门应当自收到验收书面申请之日起20日内,会同畜牧兽医、环境保护以及其他有关部门进行验收。验收合格的,由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颁发生猪定点屠宰证书和生猪定点屠宰标志牌。

申请人持生猪定点屠宰证书向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办理登记手续。

第十五条 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应当将其确定的生猪定点屠宰厂(场、点)名单及时向社会公布,并报省人民政府商务主管部门备案。

省人民政府商务主管部门应当定期公布本省行政区域内生猪定点屠宰厂(场、点)名单。

第三章 屠宰与检疫检验

第十六条 生猪屠宰的检疫及其监督,依照动物防疫法和国务院的有关规定执行。生猪屠宰的卫生检验及其监督,依照食品安全法的规定执行。

第十七条 生猪定点屠宰厂(场、点)应当建立生猪进厂(场、点)检查登记制度。屠宰进厂(场、点)的生猪,应当经动物卫生监督机构检疫合格并附有检疫证明。

第十八条 除农村地区个人自宰自食的生猪应当依法实施申报检疫外,动物卫生监督机构应当在生猪定点屠宰厂(场、点)进行屠宰检疫。动物卫生监督机构在市场上发现非生猪定点屠宰厂(场、点)的生猪产品时,应当及时通知商务主管部门和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予以查处。

第十九条 生猪定点屠宰厂(场、点)应当按照国家规定的操作规程和技术要求屠宰生猪。

第二十条 生猪定点屠宰厂(场、点)应当建立肉品品质检验制度,按照国家规定的肉品品质检验规程进行检验。肉品品质检验包括宰前检验和宰后检验,检验内容包括:

(一)生猪的健康状况;

(二)有无传染性疾病和寄生虫病以外的疾病;

(三)有无有害腺体;

(四)有无有害物质;

(五)是否注水或者注入其他物质;

(六)国家规定的其他检验项目。

第二十一条 肉品品质检验应当如实记录检验结果,检验结果记录保存期限不得少于2年。

第二十二条 经肉品品质检验合格的生猪产品,生猪定点屠宰厂(场、点)应当加盖肉品品质检验合格验讫印章,并附具肉品品质检验合格证。屠宰的种猪和晚阉猪,需在肉品品质检验合格证中注明,并在猪胴体加盖专用检验标志,销售时应当明示消费者。

检验合格的分割产品、副产品应当包装,并附具肉品品质检验合格证。

经肉品品质检验不合格的生猪产品,应当在肉品品质检验人员的监督下,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处理。

生猪产品未经肉品品质检验或者经肉品品质检验不合格的,不得出厂(场、点)。

第二十三条 生猪定点屠宰厂(场、点)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对下列生猪以及生猪产品进行无害化处理:

(一)屠宰前确认为国家规定进行无害化处理的病害生猪、病死或者死因不明的生猪;

(二)屠宰过程中经检疫或者肉品品质检验确认为不合格的生猪或者生猪产品;

(三)国家规定的其他应当进行无害化处理的生猪以及生猪产品。

生猪定点屠宰厂(场、点)在对生猪以及生猪产品进行无害化处理前,应当通知所在地市、县人民政府商务主管部门。商务主管部门应当对无害化处理的过程进行现场监督。

生猪定点屠宰厂(场、点)应当如实记录处理情况,并对处理结果负责,处理情况记录保存期限不得少于2年。

生猪定点屠宰厂(场、点)对病害生猪以及生猪产品进行无害化处理的费用和损失,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财政部门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予以适当补贴。

第二十四条 生猪定点屠宰厂(场、点)和从事生猪产品加工、销售的单位和个人,对未能及时出厂(场、点)或者未能及时销售的生猪产品,应当采取冷冻、冷藏或者其他保证质量的措施予以储存。

第四章 经营管理

第二十五条 生猪定点屠宰厂(场、点)应当建立生猪肉品质量安全追溯管理制度,如实记录屠宰的生猪产地、进厂(场、点)时间、数量、供货者、屠宰和检验信息以及生猪产品出厂(场、点)时间、品种、数量、流向等信息,记录保存期限不得少于2年。

第二十六条 生猪定点屠宰厂(场、点)应当建立缺陷产品召回制度。发现其屠宰的生猪存在质量安全隐患、可能对公众健康和生命安全造成损害的,应当向社会公布有关信息,通知销售者停止销售,告知消费者停止使用,召回已经上市销售的产品,并向所在地商务主管部门报告。

生猪定点屠宰厂(场、点)对召回的生猪产品应当进行无害化处理。

第二十七条 生猪和生猪产品应当使用不同的运载工具运输。运输生猪产品应当使用符合国家卫生标准的专用运载工具,并符合保证产品运输需要的温度等特殊要求。生鲜片肉应当密闭、吊挂运输。其他生猪产品应当密闭运输,并使用专用容器盛装。

运载工具在装载前和卸载后应当进行清洗消毒。

第二十八条 从事生猪产品销售、加工的单位和个人,以及农贸市场、超市、餐饮服务经营者和集体伙食单位,应当销售或者使用生猪定点屠宰厂(场、点)经检疫和肉品品质检验合格的生猪产品。

进入市场、超市销售的冷鲜生猪分割肉品,经营过程不得脱离冷链环境。

第二十九条 偏远地区小型屠宰点的生猪产品只能供应本乡镇。

第三十条 省外生猪定点屠宰厂生产的生猪肉品进入省内市场销售,应当到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商务主管部门登记备案,并提供以下证明:

(一)生猪定点屠宰证书;

(二)工商营业执照;

(三)原始有效的动物检疫合格证明;

(四)产品标识、品牌商标和运输车辆资料;

(五)法定检测机构出具的批次肉品违禁物检验报告。

备案销售的肉品纳入肉品质量安全追溯管理系统。

第三十一条 生猪定点屠宰厂(场、点)所有权或者经营权发生变更的,应当及时向所在地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商务主管部门备案,并办理变更事项。

生猪定点屠宰厂(场、点)歇业、停业,应当于歇业、停业前10天向所在地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商务主管部门备案;歇业、停业超过180天重新开业的,所在地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商务主管部门应当报请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对其是否符合规定条件进行审查。符合规定条件的,准予重新开业;不符合规定条件的,取消其生猪定点屠宰厂(场、点)资格。

生猪定点屠宰厂(场、点)歇业和停业5天以上的,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商务主管部门应当启动本行政区域内肉品市场供应应急预案,确保市场供应。

第三十二条 生猪定点屠宰厂(场、点)不得出租、出借或者以其他形式转让生猪定点屠宰证、章、牌。

第三十三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商务主管部门应当建立生猪定点屠宰厂(场、点)生猪产品质量安全信用档案,记录日常监督检查、违法行为查处、肉品销售登记备案等情况,并根据生猪产品质量安全信用档案的记录,对有不良信用记录的生猪定点屠宰厂(场、点)加强监督检查和信息公告。

第五章 法律责任

第三十四条 违反本办法规定,《生猪屠宰管理条例》有处罚规定的,从其规定。

第三十五条 冒用、伪造、出借、转让肉品品质检验印章、肉品品质检验合格证等证章标志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商务主管部门责令改正,并处1万元以上3万元以下罚款。

第三十六条 违反本办法第二十七条规定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商务主管部门责令改正,并处1万元以上3万元以下罚款。

违反本办法第二十八条第二款规定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商务主管部门责令改正,并处1万元以上3万元以下罚款。

第三十七条 违反本办法第二十九条规定,小型生猪屠宰点超出限定区域销售生猪产品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商务主管部门责令改正,并可处3000元以上1万元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处1万元以上3万元以下罚款。

第三十八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商务主管部门在监督检查中发现生猪定点屠宰厂(场、点)不再具备规定条件的,应当责令限期整改;逾期仍达不到规定条件的,由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依法取消其生猪定点屠宰资格。

第三十九条 商务主管部门和其他有关部门的工作人员在生猪屠宰监督管理工作中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徇私舞弊,尚不构成犯罪的,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六章 附 则

第四十条 本办法所称“生猪产品”,是指生猪屠宰后未经加工的胴体、肉、脂、脏器、血液、骨、头、蹄、皮。

所称“注水或者注入其他物质”是指以额外增加生猪或者生猪产品的重量及改善其外观为目的,强迫生猪非自然、非自主地饮水取食;或者采用外力的方式,向生猪或者生猪产品填塞、灌注、注射水分或者其他物质;或者在生猪产品冷冻时掺水或者掺入其他物质一起冻结。

第四十一条 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确定牛、羊等其他动物实行定点屠宰的,参照本办法执行。

上一篇:铁合金厂废气处理技术下一篇:在“六稳六保”中发挥工会作用的讲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