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四川省地理高考题及解析(精选9篇)
2024年四川省地理高考题及解析 篇1
你有多自信,世界就对你多有信心!
2014年四川省地理高考试题及解析
第Ⅰ卷(选择题 共48分)
第Ⅰ卷共12题,每题4分。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我国嫦娥三号月球探测器于北京时间2013年12月2日1时30分,在四川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据此回答1—2题。
1.发射时刻的国际标准时间(世界时)是2013年12月:
A.1日17时30分B.1日21时30分C.2日1时30分D.2日9时30分 2.发射时,发射场及其周围地区可能处于:
A.冷锋过境时B.暖锋过境C.低压控制下D.高压控制下 下图为高速铁路和甲运输方式两者间客运市场占有率随运距变化图。读图回答3—4题。
市场占有率(%)100 80 60 40 20 0 200
400
600
图
1800
1000
1200 运距(Km)
高速铁路
甲
3.图中两种运输方式的市场占有率变化幅度最大在:
A.700—900kmB.600—800kmC.500—700kmD.400—600km 4.甲运输方式应该是:
A.高速公路B.普通铁路C.航空D.水路
108°
120°
城市
国界
风功率密度等级可以放映风能资源丰富程度,等级数越大风能资源越丰富。图2为南海全年风功率密度等级图。读图回答5—6题。
5.结合南海风功率密度等级冬季高于夏季判断,对该海域风能资源总量形成作用最大的风是: A.东北风B.东南风C.西南风D.西北风 6.从资源利用角度考虑,目前在下列四地建大型风力发电站最合理的是:
A.①地B.②地C.③地D.④地
Ⅰ级
Ⅱ级
Ⅲ级
Ⅳ级
图3所示区域受西风影响,年降水量多在50—300毫米。读图回答7—8题。
4°
Ⅴ级
第1页
4河流
湖泊
2时令河
山峰及高程 等高线及高程
图
37.图中①、②、③、④地,年降水量最多的是:
A.①地B.②地C.③地D.④地
8.据自然环境条件推断,图示地区下列土地利用类型的比例:
A.草地>荒地>林地B.耕地>林地>荒地C.荒地>草地>耕地D.林地>耕地>草地
图4是某城市1990年和2010年人口密度空间分布图。读图回答9—10题。
人口密度(万人/平方千米)5 4 3 2 1 0 图
41990年
2010年
离市中心距离(千米)
9.下列四地单位面积人口数量,2010年较1990年增长最大的是:
A.2千米附近B.4千米附近C.8千米附近D.10千米附近10.结合城市与城市化知识推断,图中人口密度二十年的变化是 A.城市化水平降低的表现B.城市地租水平保持稳定的需要 C.城市等级提高的结果D.城市内部空间结构调整的反映
降雨量指一定时间内的降雨平铺在地面的水层深度;一定时间内的河流径流总量平铺在流域地面的水层深度叫径流深度。图5是我国某地气温、降雨量和所在流域径流深度统计图。读图回答11—12题。
降雨量(mm
气温(℃)
径流深度(mm)图
月 12 11 10 9 8 7 6 5 4 3 2
111.该流域河流夏季补给来源主要是雨水和
A.湖泊水B.地下水C.冰雪融水D.沼泽水 12.能反映该流域地域特征的地理现象是
A.地表风沙少B.山麓青青草C.树上柑橘红D.草场牦牛跑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2分)
13.(28分)图6为我国某地等高线图,表1是该地气候资料。读图、表回答下列问题。
果园 耕地 居民点 公路及桥梁
河流
00
等高线及高程 200
400m
图6
(1)说出该地区的地形类型名称和甲地地形部位名称。(4分)
(2)描述该地区气温的季节特征。(6分)
(3)分析该地区气候可能给农业生产带来的不利影响。(12分)
(4)该地计划在图幅所示东北部修建水库,水库最大蓄水量时水面高程不超过390米。你是否赞成在该地修建水库?请依据图表信息说明理由。(6分)
14.(24分)图7中M、N海域均是世界优良渔场。读15°
0° 15°
图回答下列问题。°(1)洋流对渔场的分布有显著影响。请在答题卡图中
表示洋流的两条线划上添绘箭头(暖流用“”,寒流用“”),以表明洋流的性质和流向。(4分)
(2)从大气环流对天气的影响分析,比较M、N两渔场捕捞作业的天气条件。(10分)°
(3)指出渔产品加工业所属导向型工业的类型,并分析在M海域沿岸国家发展该工业的区位优势。(10分)°
图7
第一卷 选择题
答案:1.A2.D
解析:第一题考时间的计算,考生要知道北京时间为东八区的区时,国际标准时间为零时区的区时可以代入区时计算公式计算。第二题考的是卫星发射的条件为晴朗的天气,结合天气的形成知识,可知高压控制下为晴朗天气
答案:3.B4.C
解析:此题组考查读图析图能力。第3题从关键词“变化幅度最大”可从图中看出600—800km。第4题考查交通运输方式的特点,从图中可以看出甲运输方式最适合长距离运输,而小于500KM的市场占有率为零,可知为航空。
答案:5.A6.B
解析:此组题考查考生的学习理解能力和读图能力。第5题由关键词“南海风功率密度等级冬季高于夏季判断”,冬季“对该海域风能资源总量形成作用最大”,而南海的冬季以东北季风为主,可选。第6题从关键词“从资源利用角度考虑”,一要考虑风能资源丰富,二是开发的区位条件(如市场)好可知②地满足条件。
答案:7.C8.C
解析:此组题考查区域定位能力和区域地理知识。由经纬度和等高线、风向,降水量及河湖分布,可知为我国天山地区。第7题考查地形雨的形成,由题知“区域受西风影响,年降水量多在50—300毫米”从图中可以看出③地位于西风的迎风坡,多雨。①地虽然也位于迎风坡但地势较低气温较高,地形雨较少。第8题“据自然环境条件推断”,该地“年降水量多在50—300毫米”,气候干旱,多为荒漠草原。
答案:9.D10.D 解析:此组题考查读图能力和城市化。第9题关键词2010年较1990年增长最大,从图中可直接找出。第10题由图中信息可知市中心附近人口密度下降,郊区附近上升,郊区城市化明显,可推断。
答案:11.C.12.B
解析:此组题考查学习能力、图表分析能力及区域定位能力。由各月降水量可知该区域年降水量小于200mm,为我国某地干旱地区。第11题从图中可看出流域径流深度与气温、降雨量成正相关,该流域河流夏季补给来除雨水外,还有高山冰雪融水。第12题由此地我国某地干旱地区,由图可知此地冬冷夏热,为我国西北地区,山麓地带水源丰富,多绿洲。
第二卷 综合题
13.(1)答案:丘陵鞍部
解析:考查等高线的阅读能力。由等高线的分布可知该地地势起伏较大,海拔大多低于500M,为丘陵地形。甲处位于两个山顶之间的低洼处,为鞍部。
(2)答案:冬季温和,夏季高温,四季分明
解析:考查图表分析能力,由图可知冬季(12、1、2月)气温在6.5-9.0,大于0°C,所以温和;
夏季(6、7、8月)气温在25.0-27.5.大于20°C,所以高温
(3)答案:冬季遇寒潮(低温)天气,农业生产易遭受冻害;冬春降水少,春温回升快,农业生产易遭受旱灾;夏季多暴雨,农业生产易遭受洪涝灾害。
解析:气候对农业生产的不利影响,主要是气象灾害,通过气温和降水的分布和该地位于我国东南丘陵地区,可知主要灾害有寒潮,干旱和洪涝。
(4)答案:赞成。降水季节变化大,建水库可调节水资源时间分配不均;地势低洼、开阔,利于蓄水(或图中东北部河谷狭窄,利于建坝);临近农用地、居民点,便于生产生活用水。
不赞成。该地有河流流经,可提供生产、生活用水,迁建公路和居民点,增加建设成本;淹没大片耕地,人均耕地减少。
解析:这是一道开放市试题,考生可从自己熟悉的结论去回答,要求自圆其说,言之有理。主要考察水利工程建设的影响,有利影响就赞成;不利影响就反对。要求“请依据图表信息说明理由。”看图例可知库区内(高程不超过390米)有耕地、居民点,公路及桥梁、河流。可找出答案。
14.(1)答案:在图中N处画,箭头指向东北;在图中M处画,箭头指向西南 解析:该题主要考察世界洋流的分布及性质。由图中经纬度,海陆轮廓和分布可知为欧洲西部,非洲西北部及大西洋东北部。N为北大西洋暖流;M为加那利寒流。
(2)答案:冬半年两渔场都盛行西风,多阴雨天气,海面风浪大;夏半年N渔场仍是西风;而M渔场受到副热带高压带影响,多晴朗高温天气,海面风浪小。解析:“从大气环流对天气的影响分析”,图示区域的大气环流主要有西风和副热带高压带; “渔场捕捞作业的天气条件”,主要是大风、雨、晴等天气条件。
(3)答案:原料导向型临近M海域世界优良渔场,渔业资源丰富;属于发展中国家,劳动力充足(工资水平低);邻近欧洲,渔业产品加工的消费市场广阔;临近大西洋,海运交通便利。
解析:主要考查影响工业的主要区位因素。从其位置可以看出,附近有大渔场,接近原料产地;距离欧洲发达地区近,接近消费市场;临海位置,海运便利;发展中国家,劳动力丰富且廉价。
2024年四川省地理高考题及解析 篇2
一、高考全国卷地理试题的命题特点
1.试卷构成特点。
全国卷要求考生做11道选择题、2道必考非选择题和1道选考题。 选择题11×4=44分, 试题具有入题容易, 定项不易等特点, 主要是围绕主题纵深考查;2道必考非选择题:36题一共3~4个小问共22分, 37题一共3~4个小问共24分, 试题特点具有入题不难, 深入较难, 主要是案例分析纵向探究;1道选考题, 分布在42、43、44小题, 每题10分都只有1问, 42. (10分) 旅游地理, 43. (10分) 自然灾害与防治, 44. (10分) 环境保护, 问答题给分点———1~3分为主。
2.始终围绕地理主干知识进行抽样考查。 从近三年全国卷看地理主干知识考点主要集中在自然和人文地理部分, 并结合世界和中国区域图, 考查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知识, 如左图:
3. 注重图表考查, 等值线图常考不衰。 地图在地理学习和研究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纵观近几年的地理高考题, 其试题无不具有“有图析图, 无图考图”的一大特点, 就整张文综试卷而言, 地理试题的图幅又数量最多, 地理试题大有“无图不成题”之势。 从近几年全国卷看主要图表有:直角坐标点式统计图、等温线图、区域图、等高线地形示意图、景观示意图、分布图, 等等。
4.围绕主题, 梯度设问的价值趋向更明晰。 从近3年全国Ⅰ卷和Ⅱ卷看, 无论是选择题还是综合题, 都围绕一个中心问题, 设计新情境、提供新材料, 进行梯级设问。 形成以中心问题为核心, 以与其关系密切的其他问题为主干的问题体系, 让考生依据信息、迁移知识、通过判断与推理过程, 获取正确答案。在2015年试题中体现最充分。
例如:[2015年Ⅱ卷]37. (24分) 阅读图文材料, 完成下列要求。 下图示意河套平原地区。 当地将黄河水通过引水渠引入区内灌溉农田, 农田灌溉退水经过排水渠汇入乌梁素海。 近年来, 乌梁素海出现污染加重趋势。
(1) 判断河套平原的地势特点, 并简述理由。 (6分) (2) 指出长期维持河套灌渠功能必须解决的问题, 并简述原因。 (6分) (3) 分析近年来乌梁素海污染严重的原因。 (6分) (4) 提出治理乌梁素海污染的措施。 (6分)
5.贴近生活, 关注热点, 背景材料真实, 考查与生产生活有用的地理知识。 近三年的地理试题关注关系人类生产、生活的诸多问题, 以反映热点和社会现实的“新材料、新情境”为切入点, 考查考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着力体现培养学生时代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的教育价值, 一贯是高考的命题思想, 给我们以紧密联系生活实际、关注社会现实和热点区域、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的备考启示。 现实生活中的素材是高考命题的重要源泉, 高考命题思想和新课标理念是一脉相承的。 关注现实生活, 学习有用的地理, 用地理学科的思想方法分析和解决地理问题, 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永远是地理教学的灵魂和精髓。
例如:[2015年I卷]1-3题, 雨水花园是一种模仿自然界雨水汇集、渗漏而建设的浅凹绿地, 主要用于汇聚并吸收来自屋顶或地面的雨水, 并通过植物及各填充层的综合作用使渗漏的雨水得到净化。 净化后的雨水不仅可以补给地下水, 而且可以作为城市景观用水、厕所用水等。图1示意雨水花园结构。 据此完成1-3题。
6.开放性试题成为主流, 强调探究能力。 近三年的高考试卷中出现了一种开放性的试题。 所谓开放性试题是与封闭性试题相对的、没有固定答案或唯一结论的一种题型。 它能够培养考生的发散性思维、创新思维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 在很大程度上弥补了封闭性地理试题的不足, 在考查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方面也有封闭性试题无法取代的优点。 此类开放性试题解题规律是正方观点论证其优势, 反方观点论证其劣势。 在论证时要特别关注人地协调观、因地制宜发展观。
例如:2015年Ⅰ卷36. (4) 你是否赞同继续在大盐湖发展卤虫捕捞业。 请表明态度并说明理由。 (4分)
参考答案:赞成:卤虫资源丰富, 市场需求大, 经济价值高, 技术成熟, 增加就业等。 (4分) 不赞成:让卤虫自然生长, 维护生物链的稳定, 保护湿地, 保护生物多样性等。
二、关于2016年四川高考地理复习应考策略
1.各地高三模拟考试按高考方式组卷。 (1) 选择题:按高考题形式:题组形式———每组题2~3个小题;组数4~5组;共11个小题, 分值44分。 (2) 必做题, 分值46分、分两个大题, 每大题3~4个小问, 每小问给分4~8分, 不能超过8分。 答案点数不宜过多。 选择题和必做题最好选取以问题为中心, 背景材料来自实际生产生活的, 不选虚构材料, 不选理论性太强的试题。 (3) 选做题, 可出自然灾害与防治1个题 (10分) ;环境保护1个题 (10分) ;最好只一个问, 不宜三个问。
2.认真研读地理新课程标准, 熟悉考试命题倡导的理念。
3.重视主干知识, 突出地理复习重点。 (1) 自然地理部分:大气 (大气环流、季风环流、常见的天气系统) ;水 (海陆间循环、河流湖泊的水文水系特点、地下水) ;地质 (三大类岩石的相互转化、板块构造学说、主要地貌) ;生物 (土壤的形成) 。 其中, 大气和水两部分抽取的频率最高。 (2) 人文地理部分:区位理论 (城市、工业、农业的区位选择) 、推拉理论 (人口迁移理论) 、工农业生产活动的影响等。 其中, 工业、农业区位条件的评价出现率最高。 (3) 选考地理部分:①同必考题目相似, 选考题目也继承了主干知识抽样考查的传统。 自然灾害:地质灾害如:a.地震、泥石流、滑坡的形成原因、发生过程及对策;台风、寒潮、干旱、洪涝等气象灾害的形成原因及应对的方法或应急措施。 预测:地质和洪灾 (水患) 近三年频频出现。 b.环境保护:环境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及危害、 环境保护和污染治理的主要措施及其作用。
4.准确理解掌握基本的地理概念。 重点理解下列概念:①地形、地势、地貌、地质、地形区 (地形单元) 、地形类型、地形部位;②气温、热量、光照;③大气环流、季风环流、热力环流;④冷锋、冬季风、寒潮、寒流、冷气团;⑤天气、气候;⑥地壳、岩石圈……
5 . 把握知识体系, 注意知识纵横联系, 构建知识网络。 在地理复习过程中要注重基础知识的落实, 并且要把复习的知识系统化、网络化。 单一的知识很难让学生建立知识之间的横纵联系, 很难把握各个知识的关系, 在解答问题时不易找到突破点, 也不利于学生知识的迁移。 例如复习宇宙中的地球时可以参照下图:
6. 区域地理复习要转变观念。 以前我们在讲区域地理时一般重知识、轻能力、少过程、无探索, 而现在要求学生知道:在哪里、有什么、怎么样、为什么、怎么办五个方面的问题。
7.评讲试题采用多样的方法。 试题的评讲是教学工作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 是学生再次调整、巩固、提高的过程, 同时是教师检测学生的重要手段。 具体来讲, 教师通过对学生试题的分析, 能够找出学生存在的问题;并且通过试题的评讲引导学生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试题评讲效果的质量, 将影响教学效果的强化, 所以要采用多样的方法。
8.以问题为中心, 用发散性思维深入探究。 学生的学习是在教师引导下自主构建知识的过程。 没有问题, 学生就不会有思维活动, 所以, 要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受到问题的存在, 驱动学生内在的求知动力, 从而激发学生积极参与, 提出解决问题和探究问题的方法, 从而发散学生思维。 例如:我们讲雾的形成过程时, 可以通过右图探究。
9. 洞悉地理高考题, 注意常选取的区域。 熟悉地理高考试题常考的区域, 有利于教师把握教学的重点, 针对各个考查的区域制定不同的复习策略, 笔者总结了近3年全国卷常选取的区域如图所示。
参考文献
[1]金卫东.2014年全国文综高考地理试题特点的对比与思考[J].地理教育, 2014 (7) .
[2]郭彦锋.高考文综地理试题的特点分析和高三复习建议[J].广东教育, 2014 (3) .
[3]邢正贤.新课程理念下地理试卷编制的实践与思考[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 2011 (Z1) :110-112.
[4]徐之明.高考文科综合选择题的特征及其对教学的启示[J].成都教育学院学报, 2002 (2) .
2024年四川省地理高考题及解析 篇3
一、2016年完形填空题题材与2015年一样,同样是思考人生
题材依旧是夹叙夹议类型,具有深刻的启发性和教育意义。文章主人公John在和一个陌生人的一段对话后,开始反思个人成长。文章时间线索明确而且文章篇幅较短,行文通俗易懂,前后呼应,难度与去年持平。2016年完形填空题253个词,加上20个空21个词(第46个空考查短语2个词),共274个词。文中出现一个专有名词:Kurt Kampmeir (人名);短文中出现了高考英语词汇背诵手册P.195206新增詞汇:critical (adj.批判性的;挑剔的;极重要的;关键的;严重的);选项中第38 题D. qualify v.(使)具备资格;(使)合格;第39 题A. involve v.包括;需要;涉及;(使)参加;第43题 D. complain v.抱怨;不满;第46 题A. loan n.贷款;第49 题A. contract n.合同;合约;契约;协议; 第51 题A. recall v. 记忆;回忆起;使想起;召回;B. define v. 给……下定义;对……作详细说明。短文中出现了两个超纲词汇:incorporation n. 结合;合并;社团;公司;workbook n. 辅助练习册;笔记本。今年完形填空题考查记叙文阅读。具体的考点分布:
考点语篇理解动词(短语)名词形容词副词介词
题号36、37、41、47、48、49、53、54、5538、43、45、50、5140、5239、444246
题数952211
二、解题技巧
1. 语篇分析
完形填空要求考生修复信息不完整的语篇,使一系列句子构成语义连贯的语言整体。
以近几年的高考英语完形填空为例,为了考查考生的语言知识、阅读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完形填空题通常考查文章核心词的语义辨析、组合用法等,并且干扰项与最佳选项在语法形式上相当或近似,对考生的干扰很大。如果仅以句子为单位进行分析,几个选项看似都正确但在语篇背景下进行分析,即考虑句子间的语义连贯,则只有一个最佳选项。因此,考生在解完形填空题时运用语篇分析法是非常必要的,语篇分析就是要把握语境,利用词汇的复现关系、同现关系、语法关系、逻辑关系等来解题。例如:
第36题。根据36空前“for breakfast”可知:我在吃早饭的时候遇见了Kurt,当我们正在吃饭的时候,他问我对个人成长有什么样的计划。故D项eating或having breakfast符合上下文串联。
第55题。根据后句While too many couples grow apart, we were growing together.可知我和妻子一起成长。说明他的资源对我们有很好的作用,我们作出的是一个明智的决定。故D项wise正确。
2. 把握主题
完形填空题通常的解题步骤是“宏观——微观——宏观”。宏观理解就是迅速浏览全文,理清文章脉络,把握文章主题。面对一篇全新的完形填空,考生应快速通读全文,力求对文章的整体内容有一个基本的认识,明确主题思想,认识文章结构,了解文章的层次。根据首句不设空的原则,第一句一般是完形材料的题眼所在,所以考生要好好利用这一题眼来把握文章主题,并注意上下文联系,进而对文章的行文逻辑、语意表达进行判断、分析、归纳和推理。另外,许多完形材料的主题还会再次出现在文章末段,与首段前后呼应,从而进一步强化主题思想。考生答题时应注意文章末段,使解题达到最佳效果。例如:
第44题。形容词automatic自动的;slow缓慢的;independent独立的;changing不断变化的。Kurt告诉我成长并不是一个自动的过程,一定要有计划性。有计划的个人成长才是有效的成长。从那以后我意识到自己在这方面的缺乏并作出改变。BCD三项与语义不搭配。
3. 重视语言积累
完形填空题不仅要求考生具备较强的语篇理解能力,同时也注重考查考生的词汇应用能力。笔者常会碰到这样的情形:学生做题时完全看懂了上下文,但却选错了答案。其原因主要是学生对选项中词汇的理解和运用出现偏差,习惯于用汉语思维来解题。例如:
第43题。“Kurt笑着对我说:对于个人成长你并没有计划,是吧?” 这是一个否定的反义疑问句,在回答的时候“no” 翻译为“是的”(“yes”翻译为“不是的”)。说明我承认自己并没有个人成长计划。故A项admitted正确。
4. 夯实基础语法
在高三复习过程中,考生会重视语法重点的复习,例如:名词、代词、动词(时态、语态、语气)(包括非谓语动词)、形容词、副词(重点30组辨析、原级、比较级和最高级)。但有的语法点对于考生来说拿高分是非常有帮助的。例如构词法,包括转化、派生和合成。有时不会直接考查,但是对语篇的理解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例如:高考英语词汇背诵手册(3500)中有announce v.宣布,宣告;宣稱;通知(M2U2), 完形填空第47题选项B 出现了名词announcement; 高考英语词汇背诵手册(3500)P.195206新增词汇中有invest v. 投资;完形填空第48题选项D出现了名词investment; 高考英语词汇背诵手册(3500)中有negotiate v.谈判,洽谈,协商;完形填空第49题选项C出现了名词negotiation。
三、对2017高考完形填空题的预测
完形填空的命题思路分析
分析近五年的高考试题(高考试题省略),我们不难看出完形填空会呈现如下特点:
1. 选材要求
(1)210~300词左右长短的文章,不少于210以保证20个题目的设置;
(2)体裁以记叙文和夹叙夹议的文章居多,同时也会考查到议论文和说明文。对考生的阅读面和理解、分析能力都提出更高的要求;
(3)从题材上看多选用贴近学生实际,贴近生活的事例或道理;
(4)短文逻辑性强,结构严谨,层次分明,文章具有知识性的同时有时含有较深的寓意、哲理,容易使习惯于字面理解的考生失误。
2. 考查特点
完形填空是对一篇语意完整的短文有目的地挖出一些空白,造成信息链的中断,让考生在重新理解短文的基础上,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常识,对每个空格的被选选项做出尽可能合理的分析和判断,从中选出正确答案或最佳答案,使重新建构的文章主旨鲜明,文意畅达,逻辑严密。
(1)突出语篇的理解,强调语言应用。20个小题中有三分之二的选项考查语篇理解,正确理解文章的大意是理解的基础;
(2)一般句首不设空;
(3)考查同义词、近义词词义辨析;
(4)词汇和语法多考查动词、动词时态和短语、名词、形容词等实词为主,兼顾虚词,覆盖面较宽。
3. 命题角度
(1)根据上下文的角度;
(2)根据词义及词的用法;
(3)根据词语搭配;
(4)根据逻辑推理或常识;
(5)根据句意和文章主人的情绪变化。
2024年四川省地理高考题及解析 篇4
1.An ecosystem consists of the living and nonliving things in an area ______ interact with one another.A.ThatB.WhereC.WhoD.What
2.The museum will open in the spring with an exhibition and a viewing platformvisitors can watch the big glasshouses being built.A.WhatB.WhereC.WhenD.why
3.is often the case with children, Amy was better by the time the doctor arrived.A.ItB.ThatC.WhatD.As
4.Nowadays people are more concerned about the environmentthey live.A.whatB.whichC.whenD.where
5.Finally he reached a lonely islandwas completely cut off from the outside world.A.whenB.whereC.whichD.whom
6.There is no simple answer,is often the case in science.A.asB.ThatC.whenD.where
7.He may win the competition,he is likely to get into the national team.A.in which caseB.in that caseC.in what caseD.in whose case
8.He wrote a letterhe explained what had happened in the accident.A.whatB.whichC.whereD.how
9.The president of the World Bank says he has a passion for China,he remembers starting as early as his childhood.A.whereB.whichC.whatD.when
10.Happiness and success often come to thoseare good at recognizing their own strengths.A.whomB.WhoC.whatD.which
11.The book tells stories of the earthquake through the eyes of thoselives were affected.A.whoseB.ThatC.whoD.which
12.Many countries are now setting up national parksanimals and plants can be protected.A.whenB.WhichC.whoseD.where
13.When I arrived, Bryan took me to see the houseI wouldbe staying.A.whatB.whenC.whereD.which
2013年高考英语试题定语从句部分训练题(1)答案解析
1.【解析】题干的意思是:“生态系统是由一个区域里相互作用的生物和非生物构成的”。分析句子结构,interact with one another是定语从句,先行词是the living and nonliving things,通过还原法可知,先行词在从句中作主语,不是人,所以用that。务必记住:what不可引导定语从句。故选择A.2.【解析】考查定语从句。where引导的定语从句修饰platform,where再从句中充当地点状语。先行词从句主干是否完整,确定关系代词或关系副词在从句中充当什么成分。故选择B。
3.【解析】本题考查定语从句。as在此句中引导非限定性定语从句,放在句首,同时在从句中作主语,为正确答案;如果用it或者that,那么整个句子中缺少一个连词,排除选项A和B; 如果用what,逗号前面应该是一个主语从句,主语从句之后应该是谓语动词,而不是逗号之后再来一个句子,排除。句意:等医生到的时候,Amy好多了,孩子都这样。故选择B。
4.【解析】本题考查定语从句。the environment是先行词,在定语从句中做地点状语,“他们生活在这个环境中”,故用关系代词where。句意:现在人们更加关心他们所生活的环境。(拓展:关系词的选择,最关键的就是看先行词在定语从句中作什么成分,而不是看先行词是表示什么的单词,如表示地点的先行词之后未必用where,同样表示时间的先行词之后未必用when。)故选择D。
5.【解析】本题考查定语从句。定语从句的先行词为island,而先行词在从句中所做的成分是主语,所以用关系代词that或which;when和where引导定语从句时用做状语;而whom引导定语从句时做宾语。句意:最终他们到达了一个完全与外界隔绝的荒岛上。故选择C。
6.【解析】本题考查as引导的非限制性定语从句。That是不可以引导非限制性定语从的;而when和where引导定语从句时不做主语。句意:没有简单的答案,正如科学界的许多情况一样。故选择A。
7.【解析】本题考查非限制性定语从句。分析句子结构,He may win the competition为主句,剩下的只可以为从句,故先排除B。本题中,in which case引导非限制性定语从句,相当于and in that case。(注:what不可引导定语从句。)故选择A。
8.【解析】考查定语从句。解题关键是判断定语从句关联词的选择方法,即:根据先行词在定语从句中做的成分来判断。本题中先行词letter在从句中做地点状语,因此,正确答案为C。句意:他写了一封信,在信中他解释了事故中发生的一切。(注:what与how都不可以引导定语从句。)故选择C。
9.【 解析】本题考查固定短语在语境中的使用。A.take a share分担……,为……出力 B.take a chance冒险 C.take a turn转弯,转;(情况、形势等)转变 D.take a lead领先,带头。根据本句,for the better的提示,可见是讲转变,变得更好,句意:有了源于其他食品文化的灵感,美国饮食文化可以变得更好。故选择C。
10.【解析】考查定语从句。who指代先行词those(那些人),在从句中做主语,whom不能做主语,which指物,what不能引导定语从句,故选择B。句意:幸福和成功总青睐能善于意识到自己长处的人们。(解题技巧:找主干,析从句。1.找主干:因为主句完整,Happiness and success often come to those.不难看出本题考查定语从句,排除what。
2.析从句:____are good at recognizing their own strengths,缺主语,先排除whom,先行词those(那些人),排除which,故选择who。)故选择B。
11.【 解析】本题考查定语从句。____ lives were affected.是定语从句,修饰those,从句的主语是____ lives,缺修饰语,所以选whose。句意:这本书从经历过地震的人的角度来
讲述地震的故事。故选择A。
12.【解析】本题考查定语从句的连词。空处之后是一个定语从句,先行词是park,在定语从句中作地点状语,“in the park”,故应该选用关系副词where。句意:许多国家都在建立国家公园,可以保护很多动植物。(方法技巧:定语从句中关系词的选择取决于在定语从句中的句法作用,要看它做什么成分,而不是表示什么,如表示时间,地点等的先行词,在定语从句中未必就是做时间或者地点状语,如果是做主语,宾语,表语,那就不能用关系副词when,where,而应该根据具体情况,选用关系代词。)故选择D。
2024年四川省地理高考题及解析 篇5
三、(6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8—9题。
王筠,字元礼,一字德柔,琅邪临沂人。筠幼警寤,七岁能属文。年十六,为《芍药赋》,甚美。及长,清静好学,与从兄泰齐名。陈郡谢览,览弟举,亦有重誉,时人为之.语曰:“谢有览、举,王有养、炬。”炬是泰,养即筠,并小字也。
起家中军临川王行参军,迁太子舍人,除尚书殿中郎。王氏过江以来,未有居郎署者,.
或劝逡巡不就,筠曰:“陆平原东南之秀,王文度独步江东,吾得比踪昔人,何所多恨。”乃欣然就职。尚书令沈约,当世辞宗,每见筠文,咨嗟吟咏,以为不逮也。筠为文能压强.韵,每公宴并作,辞必妍美。约常从容启高祖曰:“晚来名家,唯见王筠独步。”
昭明太子爱文学士,常与筠及刘孝绰、陆倕、到洽、殷芸等游宴玄圃,太子独执筠袖抚孝绰肩而言曰:“所谓左把浮丘袖,右拍洪崖肩。”其见重如此。.
普通元年,以母忧去职。筠有孝性,毁瘠过礼,服阕后,疾废久之。中大通二年,迁.
司徒左长史。三年,昭明太子薨,敕为哀策文,复见嗟赏。筠性弘厚,不以艺能高人,而少擅才名,与刘孝绰见重当世。其自序曰:“余少好书,老而弥笃。虽偶见瞥观,皆即疏记,后重省览,欢兴弥深,习与性成,不觉笔倦。自年十.
三四,齐建武二年乙亥至梁大同六年,四十载矣。幼年读《五经》,皆七八十遍。爱《左氏春秋》,吟讽常为口实,广略去取,凡三过五抄。余经及《周官》《仪礼》《国语》《尔雅》《山海经》《本草》并再抄。子史诸集皆一遍。未尝倩人假手,并躬自抄录,大小百余卷。不足传之好事,盖以备遗忘而已。”又与诸儿书论家世集云:“史传称安平崔氏及汝.
南应氏,并累世有文才,所以范蔚宗云崔氏„世擅雕龙‟。然不过父子两三世耳;非有七叶之中,名德重光,爵位相继,人人有集,如吾门世者也。沈少傅约语人云:„吾少好百家之言,身为四代之史,自开辟已来,未有爵位蝉联,文才相继,如王氏之盛者也。‟汝等仰观.
堂构,思各努力。”(节选自《梁书•王筠传》)
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未有居郎署者居:任职 .
B.以母忧去职忧:忧虑 .
C.老而弥笃笃:执着 .
D.身为四代之史身:亲自 .
【解析】本题考查文言文的实词理解能力。“忧”在文中的意思是“丁忧”,即遭遇直系亲属去世(包括父母和祖父母)。如果考生了解一定的文化常识,这个词就容易理解正确。乃至后面理解主人公因守丧自我毁伤的内容也就自然不成问题。这是四川文言文考查注重人文性的一个侧面,也可以说是高考改3-
绰的肩膀跟他们说:“这正所谓左手拉着浮丘的袖子,右手拍着洪崖(与浮丘、安期生并举为仙人的代称)的肩膀啊”。他被(太子)看重竟到了这样的地步。
普通元年(梁武帝萧衍年号,值520年),(王筠)因为母亲去世要守丧而离职。王筠很有孝顺的天性,为守丧自我毁伤超过了礼制规定的程度,服丧期满后,还因为就此患上的疾病在家休养了很久。中大通二年(梁武帝年号,值530年),调任司徒左长史,中大通三年,昭明太子去世,皇帝命令(王筠)写一篇哀策文(祭文),(这篇文章)又再次令(皇帝或大家)叹服点赞欣赏。
王筠天性宽弘敦厚,不因有技艺才能而自视高人一等,而且年轻时就有才华名望,在当时和刘孝绰一起被(世人)看重。他在自己的序文中说:“我小时候就喜好书,老来越加执着。即使是偶然看见的或暂时翻看的,都会马上做好标注笔记,后面重新认真思考阅读,欢欣的兴致会越加深浓,渐渐地形成习惯并且性格养成,写文章也就不会觉得笔力不够。从十三四岁起,即前朝齐建武二年(齐明帝萧鸾年号,值495年)乙亥年,到梁大同六年(武帝年号,值541年),已四十六年了。儿时读《五经》,都是七八十遍。喜欢《左氏春秋》,吟咏背诵常常用来充实口头表达,„广略去取‟(魏晋时期流行的“手抄口诵”读书方法,边读边诵,专拣需记诵的部分,遇虚词及不当处还时有改易)隔三岔五地抄写。”其馀读过的经典比如《周官》《仪礼》《国语》《尔雅》《山海经》《本草》(《神农本草经》)等都会抄上两遍。诸子、史籍等各种文集都抄一遍。从未请人或借用他人之手,一律亲身自行抄录,大大小小一百多卷。不足以让它流传出去于世有益,只不过用来防备遗忘罢了。”又在写给各个儿辈述论家道世系的书信集中说:“史书上称道安平(今河北安平)崔氏家族和汝南(今属河南驻马店)应氏家族,说他们都世世代代出有才华的文士,所以范蔚宗称汝南崔氏是„世擅雕龙‟(世世代代擅长写文章辞赋,可联想《文心雕龙》)。然而延续不过父子两三代罢了;不是能在七代之中,名望盛德光辉相承,家族爵位世代相继,人人作文成集传于后世,像我们王氏家门这样的。沈少傅沈约给人们说:„我小时候就喜好诸子及百家的言论,亲自担任过四代皇帝的史官,自从开天辟地以来,从来没有爵位世世继承,文章才华代代相传,能像王氏家族这么繁盛的。‟你们好好恭敬地考察人家的家道门风,想想-4-
2024年四川省地理高考题及解析 篇6
理科综合能力测试化学部分
第I卷(选择题共42分)
相对原子质量(原子量):H-1C-12N-14O-16Na-23S-
32一、选择题(本大题共7小题,每小题6分,共42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乙烯可作水果的催熟剂
B.硅胶可作袋装食品的干燥剂
C.福尔马林可作食品的保鲜剂
D.氢氧化铝可作胃酸的中和剂
2.下列关于物质分类的说法正确的是
A.金刚石、白磷都属于单质
B.漂白粉、石英都属于纯净物
C.氯化铵、次氯酸都属于强电解质
D.葡萄糖、蛋白质都属于高分子化合物
3.能正确表示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A.Cl2通入NaOH溶液:Cl2+OH=Cl+ClO+H2O
B.NaHCO3溶液中加入稀HCl:CO32+2H=CO2↑+H2O -+---
C.AlCl3溶液中加入过量稀氨水:Al3+4NH3·H2O=AlO2+4NH4+2H2O +-+
D.Cu溶于稀HNO3:3Cu+8H+2NO3=3Cu2+2NO↑+4H2O +-+
4.下列实验方案中,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5A
A.高温下,0.2molFe与足量水蒸气反应,生成的H2分子数目为0.3NA B.室温下,1LpH=13的NaOH溶液中,由水电离的OH离子数目为0.1NA C.氢氧燃料电池正极消耗22.4L(标准状况)气体时,电路中通过的电子数目为2NA △2HNO+4N↑+9HO反应中,生成28g N时,转移的电子数目为3.75N D.5NH4NO3=====3222A
6.下列溶液中粒子的物质的量浓度关系正确的是
A.0.1mol/LNaHCO3溶液与0.1mol/LNaOH溶液等体积混合,所得溶液中:
c(Na)>c(CO32)>c(HCO3)>c(OH)
+
-
-
-
-
B.20ml0.1mol/LCH3COONa溶液与10ml0.1mol/LHCl溶液混合后呈酸性,所得溶液中:
c(CH3COO)>c(Cl)>c(CH3COOH)>c(H)
C.室温下,pH=2的盐酸与pH=12的氨水等体积混合,所得溶液中:
c(Cl)>c(H)>c(NH4)>c(OH)
D.0.1mol/LCH3COOH溶液与0.1mol/LNaOH溶液等体积混合,所得溶液中:
c(OH)>c(H)+c(CH3COOH)
7.在10L恒容密闭容器中充入X(g)和Y(g),发生反应X(g)+Y(g)下表:
A.实验①中,若5min时测得n(M)=0.050mol,则0至5min时间内,用N表示的平均反应速率
υ(N)=1.0×102mol/(L·min)
-
-
+
-
+
+
-
-
-
+
M(g)+N(g),所得实验数据如
B.实验②中,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2.0 C.实验③中,达到平衡是,X的转化率为60% D.实验④中,达到平衡时,b>0.060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58分)
8.(13分)X、Y、Z、R为前四周期元素,且原子序数依次增大。XY2是红棕色气体;X与氢元素可
形成XH3;Z基态原子的M层与K层电子数相等;R2离子的3d轨道中有9个电子。请回答下
+
列问题:
(1)Y基态原子的电子排布式是________;Z所在周期中第一电离能最大的主族元素是_____。(2)XY2离子的立体构型是_______;R2的水合离子中,提供孤电子对的是原子是______。
-
+
(3)Z与某元素形成的化合物的晶胞如右图所示,晶胞中阴离子与阳离子的个数之比是
___________。
(4)将R单质的粉末加入XH3的浓溶液中,通入Y2,充分反应后溶液呈深蓝色,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_。
9.(13分)硫代硫酸钠是一种重要的化工产品。某兴趣小组拟制备硫代硫酸钠晶体(Na2S2O3·5H2O)。
I.[查阅资料]
(1)Na2S2O3·5H2O是无色透明晶体,易溶于水。其稀溶液与BaCl2溶液混合无沉淀生成。(2)向Na2CO3和Na2S混合液中通入SO2可制得Na2S2O3,所得产品中常含有少量Na2SO3和Na2SO4。
(3)Na2SO3易被氧化;BaSO3难溶于水,可溶于稀HCl。Ⅱ.[制备产品]
实验装置如图所示(省略夹持装置)
实验步骤:
(1)检查装置气密性,按图示加入试剂。仪器a的名称是____;E中的试剂是___(选填下列字母编号)。
A.稀H2SO4B.NaOH溶液C.饱和NaHSO3溶液
(2)先向C中烧瓶加入Na2S和Na2CO3混合溶液,再向A中烧瓶滴加浓H2SO4。
(3)待Na2S和Na2CO3完全消耗后,结束反应。过滤C中混合液,滤液经____(填写操作名称)、结晶、过滤、洗涤、干燥、得到产品。Ⅲ.[探究与反思]
(1)为验证产品中含有Na2SO3和Na2SO4,该小组设计了以下实验方案,请将方案补充完整。(所
需试剂从稀HNO3、稀H2SO4、稀HCl、蒸馏水中选择)
取适量产品配成稀溶液,滴加足量B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_____,若沉淀未完全溶解,并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产生,则可确定产品中含有Na2SO3和Na2SO4。
(2)为减少装置C中生成的Na2SO4的量,在不改变原有装置的基础上对原有实验步骤(2)进
行了改进,改进后的操作是_______。
(3)Na2S2O3·5H2O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显著增大,所得产品通过_____方法提纯。
10.(16分)A是一种有机合成中间体,其结构简式为:
成路线如下图,其中B~H分别代表一种有机物。
。A的合已知:
请回答下列问题:
(1)A中碳原子的杂化轨道类型有_____;A的名称(系统命名)是____;第⑧步反应类型是___。(2)第①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
(3)C物质与CH2=C(CH3)COOH按物质的量之比1:1反应,其产物经加聚得到可作隐形眼镜的镜片材料I。I的结构简式是_______________。(4)第⑥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
(5)写出含有六元环,且一氯代物只有2种(不考虑立体异构)的A的同分异构体的结构简式____。
11.(16分)污染物的有效去除和资源的充分利用是化学造福人类的重要研究课题。某化学研究小组
利用软锰矿(主要成分为MnO2,另含有少量头铁、铝、铜、镍等金属化合物)作脱硫剂,通过如下简化流程既脱除燃煤尾气中的SO2,又制得电池材料MnO2(反应条件已略去)。
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上述流程脱硫实现了____(选填下列字母编号)。
A.废弃物的综合利用B.白色污染的减少C.酸雨的减少(2)用MnCO3能除去溶液中Al3和Fe3,其原因是_____。
+
+
(3)已知:25℃、101kpa时,Mn(s)+O2(g)=MnO2(s)△H=-520kJ/mol
S(s)+O2(g)=SO2(g)△H=-297kJ/mol
Mn(s)+S(s)+2O2(g)=MnSO4(s)△H=-1065kJ/mol
SO2与MnO2反应生成无水MnSO4的热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
(4)MnO2可作超级电容器材料。用惰性电极电解MnSO4溶液可制得MnO2,其阳极的电极反应式是
__。
(5)MnO2是碱性锌锰电池的正极材料。碱性锌锰电池放电时,正极的电极反应式是______。(6)假设脱除的SO2只与软锰矿浆中的MnO2反应。按照图示流程,将a m3(标准状况)含SO
2024年四川省地理高考题及解析 篇7
各地级以上市招生委员会、教育局,各有关高等学校:
为做好我省2024年普通高校艺术类专业考试招生工作,根据《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普通高等学校艺术类专业考试招生工作的指导意见》(教学〔2021〕3号)及相关文件精神,特制定广东省2024年普通高校艺术类专业考试招生工作实施方案,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广东省招生委员会
2023年2月27日
广东省2024年普通高等学校艺术类专业考试招生工作实施方案
为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普通高等学校艺术类专业考试招生工作的指导意见》(教学〔2021〕3号)及相关文件精神,结合我省实际,特制订本实施方案。
一、招生专业
(一)专业界定
《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20版)》和教育部2021年、2022年公布的《列入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的新专业名单》中“艺术学”门类下设各专业及《职业教育专业目录(2021年)》中高等职业教育专科专业“艺术设计类”“表演艺术类”下设各专业和“民族文化艺术类”“广播影视类”等部分专业为艺术类专业。
(二)专业分类
艺术类专业分为“组织专业能力考试的艺术类专业”和“不组织专业能力考试的艺术类专业”。
组织专业能力考试的艺术类专业分为音乐类、舞蹈类、表(导)演类、播音与主持类、美术与设计类、书法类、戏曲类7个科类,不分首选科目(物理、历史),依据高考文化成绩、专业考试成绩,参考学生综合素质评价进行录取。
不组织专业能力考试的艺术类专业含艺术史论、艺术管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戏剧学、电影学、戏剧影视文学、广播电视编导、影视技术等高校艺术类本科专业(专科专业参照执行),原则上安排在普通类招生,分首选科目(物理、历史),依据高考文化成绩,参考学生综合素质评价进行录取。
本方案考试和招生录取办法仅适用于组织专业能力考试的艺术类专业。
二、报名考试
我省2024年普通高校招生统一考试对报考组织专业能力考试的艺术类专业的考生统一派发艺术类考生号,艺术类考生需参加文化课考试和艺术专业能力考试。文化课考试科目和普通类文化课考试科目一致,首选科目物理或历史均可。艺术专业能力考试分为省统考和高校校考(下称校考)。
(一)省统考
省统考由省教育考试院组织,实行全省统一命题、统一考试、统一评卷(或面试评分)。
省统考分为音乐类、舞蹈类、表(导)演类、播音与主持类、美术与设计类和书法类6个科类。考生根据本人艺术专业特长,参照《广东省2024年普通高等学校艺术类本科招生专业与省统考科类对应关系一览表》(附件1)以及相关高校要求,从省统考6个科类中选择1个科类报考。报考音乐类的考生可以兼报音乐表演(声乐)方向、音乐表演(器乐)方向和音乐教育方向;报考表(导)演类的考生,可以兼报戏剧表演方向、服装表演方向和戏剧影视导演方向;报考播音与主持类的考生,可以兼报普通话方向和粤语方向。
省统考各科类考试科目及考试要求见《广东省2024年普通高等学校艺术类专业省统考考试说明》(附件2)。省统考具体实施办法另文通知。
省招生委员会根据教育部有关规定,结合我省考生艺术类专业省统考成绩情况,按一定比例分科类划定省统考本专科合格线。
(二)校考
按教育部规定,对于少数专业特色鲜明、人才培养质量较高的艺术院校,对考生艺术天赋、专业技能或基本功有较高要求的高水平艺术类专业,经教育部批准后,可在省统考合格生源中组织校考。所有高校艺术类专业校考工作均由相应招生院校分别负责制定和实施。组织校考的高校要结合人才培养定位,加强与省统考的衔接,科学合理确定校考形式。要积极采取线上考试或使用省统考成绩进行初选等方式,严格控制现场校考人数,原则上不超过相关专业招生计划的6—8倍。根据教育部要求,2024年起,校考应在高校所在地组织,不得跨省设置校考点。
参加招生高校非戏曲类的艺术专业校考的考生,须按学校要求选择相应的科类参加省统考,未参加相应科类省统考或相应科类省统考不合格的考生,其校考成绩无效。
三、录取办法
(一)录取批次及类别
录取批次分为提前录取批次、本科录取批次和专科录取批次。提前录取批次仅安排教育部批准的相关艺术类院校专业。
录取类别分为统考和统考合格基础上的校考(简称“统+校”)。统考是指艺术类院校专业录取需使用文化课成绩和省统考成绩,“统+校”是指艺术类院校专业录取需使用文化课成绩、省统考成绩和校考成绩。
(二)划线规则
实行统考录取的艺术类院校专业,由省招生委员会根据艺术类考生文化课成绩、省统考成绩和招生计划情况,按音乐类、舞蹈类、表(导)演类、播音与主持类、美术与设计类和书法类分别划定文化课和省统考最低分数线。
提前录取批次实行“统+校”录取的艺术类院校专业,由招生院校自行划定分数线。
(三)志愿填报
实行统考录取的艺术类院校专业均实行平行志愿,设置20个院校专业组志愿,每个院校专业组设6个专业志愿和1个是否服从专业调剂选项。
实行“统+校”成绩录取的艺术类院校专业设置1个院校专业组志愿,实行顺序志愿。
(四)投档规则
实行统考录取的艺术类院校专业采用平行志愿投档。投档时,根据院校招生计划,以1:1的比例,按“分数优先,遵循志愿”的原则,在考生文化课总成绩和省统考成绩双上线基础上,依据考生合成总分排序情况,从高到低依次检索考生院校专业组志愿投档给招生院校。
实行“统+校”录取的艺术类院校专业采用梯度志愿投档,省招生委员会办公室将文化课总成绩上线、省统考成绩合格且校考成绩合格的考生电子档案按考生志愿顺序一次性投档给招生院校,由招生院校择优录取。
(五)平行志愿投档分数合成
采用平行志愿投档的音乐类、舞蹈类、表(导)演类、美术与设计类、书法类专业的投档满分为750分,以普通高考文化课总分(含政策性加分)和省统考分数合成的总分排序情况投档,总分合成计算公式为:考生总分=文化课成绩×50%+省统考成绩×2.5×50%。
采用平行志愿投档的播音与主持类专业的投档满分为750分,以普通高考文化课总分(含政策性加分)和省统考分数合成的总分排序情况进行投档。总分合成计算公式为:考生总分=文化课成绩×60%+省统考成绩×2.5×40%。
四、其他有关专业考试招生办法
戏曲类专业考试招生录取办法由教育部另行规定。
可授予艺术学学士学位的艺术教育、服装设计与工程、风景园林、文化产业管理等4个非艺术类本科专业的考试招生办法按照教育部有关规定执行。
艺术类专科专业目录与统考科类对应关系参照本科专业的对应关系执行。
健美操、啦啦操等体育类项目纳入体育类专业考试招生,不得通过艺术类专业考试方式进行招生。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高校是艺术类专业招生工作的责任主体。省招生委员会是监管省统考和属地高校艺术类专业考试招生工作的责任主体。各地各校要充分认识到高校艺术类专业考试招生考试工作的重要性,严格按照我省实施方案相关要求和规定,统筹谋划,规范管理,确保方案顺利实施。
(二)落实主体责任。各有关高校要严格落实艺术类专业招生主体责任,严格按照《广东省2024年普通高等学校艺术类本科招生专业与省统考科类对应关系一览表》和有关要求,科学、规范编制本校相应艺术类考试招生专业目录,研究制定相应的考试招生工作办法,确定招生专业对应的省统考科类。高校艺术类考试招生专业目录、考试招生工作办法等须经学校党委常委会研究审定,并按要求报所在地省级教育行政部门、招生考试机构审核同意后,提前向社会公布。
(三)积极加强宣传引导解读。各地教育行政部门、招生考试机构和相关高校要加大政策宣传解读力度,利用各类媒体平台广泛开展政策宣传,提高政策解读的针对性、科学性和权威性。各地各中学要积极组织相关政策培训,重点做好高中阶段学校教师、艺术类考生和家长的全覆盖培训,广泛深入地做好政策解读,为考生答疑解惑,确保广大学生充分知晓政策,避免因对政策的误读而造成的影响。
本方案在2024年普通高校考试招生工作中实施,如教育部和省有新的文件规定,按教育部和省的新规定执行。
附件:1.广东省2024年普通高等学校艺术类本科招生专业与省统考科类对应关系一览表
2024年四川省地理高考题及解析 篇8
四川公务员考试行测考试内容包括言语理解与表达、常识判断、数量关系、判断推理、资料分析等。
[省考行测题]
一、判断推理
3.大部分的两栖动物繁殖时将卵产在水中并孵化出幼体,刚孵化的幼体有外鳃,在水中呼吸氧。此后外鳃逐渐消失,形成内鳃;后肢芽长出,逐渐代替尾行使运动的功能。等肺慢慢长出取代鳃来呼吸,待其他生理结构也调整好之后,两栖动物便开始了陆地生活。
如果上述描述属实,可以获得下列哪项结论? A.大部分两栖动物的生长过程是适合陆地生活的器官逐渐取代适合水中生活的器官的过程
B.两栖动物的幼体只能在水中孵化、成长 C.大部分两栖动物的肺只能在陆地上行使呼吸作用 D.两栖动物的生理结构不同于其他动物
二、资料分析
根据以下资料,回答4-8题。
2013年二季度,我国税收月收入同比增速逐步提高,分别为7.9%、8.3%和12.9%。截至2013年6月,全国税收总收入完成59260.61亿元,同比增长7.9%,较上年同期回落1.9个百分点。其中,国内增值税、企业所得税同比分别增长6.6%和14.2%,较上年同期增速分别回落1.5和3.1个百分点;房产税同比分别增长11%,比上年同期增速回落19.1个百分点;进口货物增值税消费税和关税同比分别下降17.1%和16%,比上年同期增速分别回落24.5和22.9个百分点。
表 2013年1-6月全国主营业务收入表(单位:亿元)
4.2012年1~6月全国税收总收入约完成: A.52973.28亿元 B.54921.79亿元 C.56938.68亿元 D.63942.19亿元
5.2013年上半年,房产税、城镇土地使用税及契税这三项增收之和占全国税收增收比重约为:
A.1.2% B.6.2% C.11.2% D.16.2% 6.2011年1~6月全国关税收入约为: A.1300亿元 B.1350亿元 C.1380亿元 D.1540亿元
7.2013年上半年与上年同期相比,下面四个税种中增速最快的税种是:
A.企业所得税 B.国内增值税 C.出口货物退增值税消费税 D.契税 8.下列说法与资料相符合的有几个? ①2013年第一季度我国税收总收入同比增速低于7.9% ②2013年我国税收总收入预计可以达到118520亿元
③若2013年上半年进口货物增值税消费税维持上年同期水平,那么,2013年上半年我国税收总收入同比增长将比2012年提高约0.5个百分点
④2013年上半年我国上半年企业所得税、国内增值税两项之和超过同期税收总收入的50% A.0个 B.1个 C.2个 D.3个 【参考解析】 1.【答案】B 解析:每个图形都是由外部图形和内部图形组成,其中外部图形是轴对称图形,内部图形以第三个图形为中心左右对称,依此规律,故选B。
2.【答案】D 解析:每行图形的封闭区域总数都是9,故空缺项的封闭区域数应为9-2-3=4,观察选项,应选D。
3.【答案】A 解析:根据两栖动物在生长过程中从外鳃变为内鳃再到长出肺等变化可以推出A项正确;题干中说的是大部分两栖动物的情况,可排除B、D两项;由题干信息也不能得出C项内容。故答案选A。
4.【答案】B 解析:根据文字材料可知,所求为59260.60/(1+7.9%)≈60000/1.1=54XXX亿元,最接近的是B项。
5.【答案】D 解析:2013年上半年,房产税、城镇土地使用税、契税增收之和为81.7+67.44+554.07≈703亿元,全国税收增收为59260.61/(1+7.9%)×7.9%≈59260/(1+1/13)×1/13=59260/14≈4233亿元,故所求比重约为703/4233≈1/6=16.7%,最接近的是D项。
6.【答案】B 解析:根据表格材料,2012年1~6月全国关税收入为1212.1+230.9=1443亿元,结合文字材料可知,所求为1443/(1-16%+22.9%)=1443/(1+6.9%)≈1350亿元,答案选B。
7.【答案】D 解析:根据文字材料可知,选项A、B两项同比增速分别为14.2%、6.6%;根据表格数据,明显出口货物退增值税消费税同比增速最小,排除C;契税同比增速为554.07/(1946.04-554.07)≈550/1400>20%,增长最快的是契税,选D。
2024年四川省地理高考题及解析 篇9
四川事业单位考试公共基础知识考试内容涉及:法律基础知识、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应用文写作基础知识、公民道德建设、科技基础知识、四川省情、市情、事业单位和时政方面的知识等。
[公共基础知识题] 1.生态文明建设的基础国策是()。A.节约优先保护优先 B.节约资源保护环境 C.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D.用好国际国内两种资源
2.中国共产党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坚持依法治国首先要坚持()。
A.党的领导 B.依宪治国 C.司法独立 D.建成法治政府 3.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核心是()。A.坚持马克思列林主义毛泽东思想 B.坚持社会主义道路 C.坚持共产党的领导 D.坚持人民民主专政
4.“造烛为照明,求知为运用,学而不用如同耕地不播种,终无收获”,这一论断是在强调()。
A.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B.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C.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来源 D.认识对实践有促进作用
5.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大力发展哲学社会科学,使之更好发挥认识世界、传承文化、创新理论、资政育人、服务社会的重要功能。这说明()。
A.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
B.哲学具有指导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功能
C.哲学能够推动自然科学的发展 D.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参考答案与解析】 1.【答案】B 解析: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基本国策,努力走向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
2.【答案】B 解析:中国共产党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坚持依法治国首先要坚持依宪治国,坚持依法执政首先要坚持依宪执政。”故本题答案选B。
3.【答案】C 解析: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核心是坚持党的领导。邓小平同志在1979年的理论务虚会上第一次强调要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其中的核心就是坚持党的领导。故本题答案选C。
4.【答案】B 解析:本句话体现的哲学原理为实践和认识的关系。“造烛”是为了“照明“,“求知”是为了“应用”,说明认识是为了实践,即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A、C和题意无关;认识有正确和错误之分,正确的认识才对实践有促进作用,D错误。故本题答案选B。
【2024年四川省地理高考题及解析】推荐阅读:
2024年四川数学高考题03-14
2024年四川高考文综政治部分06-09
2018四川省考公务员面试题及解析:会议类题答题思路08-27
2017四川公务员面试题及解析:加强农村公共文化建设07-03
2024年四川省农村信用社面试真题02-20
2018四川公务员省考行测资料分析题及解析(9.28)04-01
2024年1季度四川省广安市农村经济情况10-07
浅析2014年四川高考考试说明(理科综合08-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