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猪屠宰寄生虫病检疫

2024-07-25

生猪屠宰寄生虫病检疫(精选10篇)

生猪屠宰寄生虫病检疫 篇1

寄生虫病检疫是生猪屠宰检疫过程中重要环节之一, 《生猪屠宰检疫规程》 (农医发[2010]27号文下发) 中规定的检疫对象包括三种寄生虫病:丝虫病、猪囊尾蚴病和旋毛虫病。这三种病也都记录在农业部第1149号公告《人畜共患传染病名录》中。

人畜共患寄生虫病是一类严重危害人类和畜禽健康的疾病, 因此, 在生猪屠宰检疫过程中, 应对寄生虫病引起高度的注意和重视, 严格规范检疫操作程序, 杜绝病害猪肉及其产品流入市场, 以确保老百姓“舌尖上的安全”。

1 猪丝虫病

1.1 宰前临床症状检查

猪患该病主要表现为精神萎顿, 眼结膜严重充血, 有粘性分泌物, 心区疼痛, 心收缩无节律, 易产生惊恐反应, 呈心悸状, 汗液分泌多, 粘膜发绀, 呼吸困难, 鼻翼牵动快, 伴有肺炎症状, 突然惊厥倒地, 四肢痉挛抽搐而死。

1.2 宰后检疫部位

丝虫病虫体大多寄生于猪心外膜的淋巴管内, 检疫主要是通过剖检观察猪的心脏。

1.3 宰后检疫方法

观察猪心外膜表面是否形成稍微隆起的绿豆大、灰白色、小泡状的乳斑;或为长短不一、质地坚实的纡曲的条索状物。在与左纵沟平行的心脏后缘房室分界处纵剖心脏, 观察心内膜、心肌表面是否有水泡状、砂粒状病灶, 泡内是否有乳白色发丝状虫体。

2 猪囊尾蚴病

2.1 宰前临床症状检查

一般患病猪临床症状表现不明显, 严重感染的猪会出现营养不良、被毛粗乱、贫血和肌肉水肿等症状。对可疑病猪检查是否眼球向外突出明显, 眼睑浮肿, 可视黏膜充血, 用拇指和食指轻轻来回搓动, 可感觉到眼结膜深处有似米粒大小的游离的硬结;观察猪只是否呼吸困难, 经常卧睡不起或不愿意走动, 当强迫运动时, 病猪会因肌肉疼痛而发出嘶哑的叫声;拉出猪的舌头, 观察是否有深灰色的米粒大小的结节祥的小疙瘩。如有上述症状, 则可怀疑本病。

2.2 宰后检疫部位

猪囊尾蚴病的宰后检疫主要部位为咬肌、腰肌和股内侧肌。

2.3 宰后检疫方法

头部检疫时, 剖检两侧咬肌, 充分暴露剖面, 检查有无虫体;胴体检疫时, 沿荐椎与腰椎结合部两侧顺肌纤维方向切开长10cm的膈肌;顺股骨方向切开深3cm、长10cm的股内侧肌, 暴露充分剖面, 必要时剖检肩胛外侧肌、舌肌。

3 猪旋毛虫病

3.1 宰前临床症状检查

本病多数病猪临床症状不明显, 宰前检疫时很难被发现。临床检查时如发现猪只体温升高, 呼吸困难, 眼睑及面部浮肿, 下痢、呕吐, 吞咽困难, 行走时肌肉僵硬疼痛, 发出嘶哑叫声, 可怀疑本病。

3.2 宰后检疫部位

猪旋毛虫病的宰后检疫部位主要为横膈肌肉。

3.3 宰后检疫方法

采取不少于30g左右的两块横膈肌肉样 (编上与胴体同一号码) , 撕去肌膜, 在良好的光线下肉眼观察, 有无黄白、浅白色的可疑病灶。对可疑肉样进行镜检:剪取24个肉粒 (每块肉样取12粒) , 制成肌肉压片, 置低倍显微镜下或旋毛虫投影仪检查。有条件的可采用集样消化法检查。如发现虫体或包囊, 再根据编号进一步检查同一动物的胴体、头部和心脏。

4 检疫结果处理

屠宰检疫时如发现患以上寄生虫病的病猪, 可按GB16548—1996《畜禽病害肉尸及其产品无害化处理规程》规定, 将肉尸及内脏投入干化机或者湿化机进行化制, 熬制工业用油, 并做好相应的检疫台帐记录。

生猪屠宰寄生虫病检疫 篇2

1.适用范围

本规程规定了生猪进入屠宰场(厂、点)监督查验、检疫申报、宰前检查、同步检疫、检疫结果处理以及检疫记录等操作程序。

本规程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生猪的屠宰检疫。2.检疫对象

口蹄疫、猪瘟、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炭疽、猪丹毒、猪肺疫、猪副伤寒、猪Ⅱ型链球菌病、猪支原体肺炎、副猪嗜血杆菌病、丝虫病、猪囊尾蚴病、旋毛虫病。

3.检疫合格标准

3.1 入场(厂、点)时,具备有效的《动物检疫合格证明》,畜禽标识符合国家规定。

3.2 无规定的传染病和寄生虫病。

3.3 需要进行实验室疫病检测的,检测结果合格。3.4 履行本规程规定的检疫程序,检疫结果符合规定。4.入场(厂、点)监督查验

4.1 查证验物 查验入场(厂、点)生猪的《动物检疫合格证明》和佩戴的畜禽标识。

4.2 询问 了解生猪运输途中有关情况。

4.3 临床检查 检查生猪群体的精神状况、外貌、呼吸状态及排泄物状态等情况。

4.4结果处理

4.4.1 合格 《动物检疫合格证明》有效、证物相符、畜禽标识符合要求、临床检查健康,方可入场,并回收《动物检疫合格证明》。场(厂、点)方须按产地分类将生猪送入待宰圈,不同货主、不同批次的生猪不得混群。

4.4.2 不合格 不符合条件的,按国家有关规定处理。4.5 消毒 监督货主在卸载后对运输工具及相关物品等进行消毒。5.检疫申报

5.1 申报受理 场(厂、点)方应在屠宰前6小时申报检疫,填写检疫申报单。官方兽医接到检疫申报后,根据相关情况决定是否予以受理。受理的,应当及时实施宰前检查;不予受理的,应说明理由。

5.2 受理方式 现场申报。6.宰前检查

6.1 屠宰前2小时内,官方兽医应按照《生猪产地检疫规程》中“临床检查”部分实施检查。

6.2 结果处理

6.2.1 合格的,准予屠宰。

6.2.2 不合格的,按以下规定处理。

6.2.2.1 发现有口蹄疫、猪瘟、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炭疽等疫病症状的,限制移动,并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重大动物疫情应急条例》、《动物疫情报告管理办法》和《病害动物和病害动物产品生物安全处理规程》(GB16548)等有关规定处理。

6.2.2.2 发现有猪丹毒、猪肺疫、猪Ⅱ型链球菌病、猪支原体肺炎、副猪嗜血杆菌病、猪副伤寒等疫病症状的,患病猪按国家有关规定处理,同群猪隔离观察,确认无异常的,准予屠宰;隔离期间出现异常的,按《病害动物和病害动物产品生物安全处理规程》(GB16548)等有关规定处理。

6.2.2.3 怀疑患有本规程规定疫病及临床检查发现其他异常情况的,按相应疫病防治技术规范进行实验室检测,并出具检测报告。实验室检测须由省级动物卫生监督机构指定的具有资质的实验室承担。

6.2.2.4 发现患有本规程规定以外疫病的,隔离观察,确认无异常的,准予屠宰;隔离期间出现异常的,按《病害动物和病害动物产品生物安全处理规程》(GB16548)等有关规定处理。

6.2.2.5 确认为无碍于肉食安全且濒临死亡的生猪,视情况进行急宰。6.3 监督场(厂、点)方对处理患病生猪的待宰圈、急宰间以及隔离圈等进行消毒。

7.同步检疫

与屠宰操作相对应,对同一头猪的头、蹄、内脏、胴体等统一编号进行检疫。

7.1 头蹄及体表检查

7.1.1 视检体表的完整性、颜色,检查有无本规程规定疫病引起的皮肤病变、关节肿大等。

7.1.2 观察吻突、齿龈和蹄部有无水疱、溃疡、烂斑等。

7.1.3放血后退毛前,沿放血孔纵向切开下颌区,直到颌骨高峰区,剖开两侧下颌淋巴结,视检有无肿大、坏死灶(紫、黑、灰、黄),切面是否呈砖红色,周围有无水肿、胶样浸润等。

7.1.4 剖检两侧咬肌,充分暴露剖面,检查有无猪囊尾蚴。

7.2 内脏检查 取出内脏前,观察胸腔、腹腔有无积液、粘连、纤维素性渗出物。检查脾脏、肠系膜淋巴结有无肠炭疽。取出内脏后,检查心脏、肺脏、肝脏、脾脏、胃肠、支气管淋巴结、肝门淋巴结等。

7.2.1 心脏 视检心包,切开心包膜,检查有无变性、心包积液、渗出、淤血、出血、坏死等症状。在与左纵沟平行的心脏后缘房室分界处纵剖心脏,检查心内膜、心肌、血液凝固状态、二尖瓣及有无虎斑心、菜花样赘生物、寄生虫等。

7.2.2 肺脏 视检肺脏形状、大小、色泽,触检弹性,检查肺实质有无坏死、萎陷、气肿、水肿、淤血、脓肿、实变、结节、纤维素性渗出物等。剖开一侧支气管淋巴结,检查有无出血、淤血、肿胀、坏死等。必要时剖检气管、支气管。

7.2.3 肝脏 视检肝脏形状、大小、色泽,触检弹性,观察有无淤血、肿胀、变性、黄染、坏死、硬化、肿物、结节、纤维素性渗出物、寄生虫等病变。剖开肝门淋巴结,检查有无出血、淤血、肿胀、坏死等。必要时剖检胆管。7.2.4 脾脏 视检形状、大小、色泽,触检弹性,检查有无肿胀、淤血、坏死灶、边缘出血性梗死、被膜隆起及粘连等。必要时剖检脾实质。

7.2.5 胃和肠 视检胃肠浆膜,观察大小、色泽、质地,检查有无淤血、出血、坏死、胶冻样渗出物和粘连。对肠系膜淋巴结做长度不少于20厘米的弧形切口,检查有无淤血、出血、坏死、溃疡等病变。必要时剖检胃肠,检查黏膜有无淤血、出血、水肿、坏死、溃疡。

7.3 胴体检查

7.3.1 整体检查 检查皮肤、皮下组织、脂肪、肌肉、淋巴结、骨骼以及胸腔、腹腔浆膜有无淤血、出血、疹块、黄染、脓肿和其他异常等。

7.3.2 淋巴结检查 剖开腹部底壁皮下、后肢内侧、腹股沟皮下环附近的两侧腹股沟浅淋巴结,检查有无淤血、水肿、出血、坏死、增生等病变。必要时剖检腹股沟深淋巴结、髂下淋巴结及髂内淋巴结。

7.3.3 腰肌 沿荐椎与腰椎结合部两侧肌纤维方向切开10厘米左右切口,检查有无猪囊尾蚴。

7.3.4 肾脏 剥离两侧肾被膜,视检肾脏形状、大小、色泽,触检质地,观察有无贫血、出血、淤血、肿胀等病变。必要时纵向剖检肾脏,检查切面皮质部有无颜色变化、出血及隆起等。

7.4 旋毛虫检查 取左右膈脚各30克左右,与胴体编号一致,撕去肌膜,感官检查后镜检。

7.5 复检 官方兽医对上述检疫情况进行复查,综合判定检疫结果。7.6 结果处理

7.6.1 合格的,由官方兽医出具《动物检疫合格证明》,加盖检疫验讫印章,对分割包装的肉品加施检疫标志。

7.6.2 不合格的, 由官方兽医出具《动物检疫处理通知单》,并按以下规定处理。

7.6.2.1 发现患有本规程规定疫病的,按6.2.2.1、6.2.2.2和有关规定处理。7.6.2.2 发现患有本规程规定以外疫病的,监督场(厂、点)方对病猪胴体及副产品按《病害动物和病害动物产品生物安全处理规程》(GB16548)处理,对污染的场所、器具等按规定实施消毒,并做好《生物安全处理记录》。

7.6.3 监督场(厂、点)方做好检疫病害动物及废弃物无害化处理。7.7官方兽医在同步检疫过程中应做好卫生安全防护。8.检疫记录

8.1 官方兽医应监督指导屠宰场(厂、点)方做好待宰、急宰、生物安全处理等环节各项记录。

8.2 官方兽医应做好入场监督查验、检疫申报、宰前检查、同步检疫等环节记录。

8.3 检疫记录应保存12个月以上。

家禽屠宰检疫规程

1.适用范围

本规程规定了家禽的屠宰检疫申报、进入屠宰场(厂、点)监督查验、宰前检查、同步检疫、检疫结果处理以及检疫记录等操作程序。

本规程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鸡、鸭、鹅的屠宰检疫。鹌鹑、鸽子等禽类的屠宰检疫可参照本规程执行。

2.检疫对象

高致病性禽流感、新城疫、禽白血病、鸭瘟、禽痘、小鹅瘟、马立克氏病、鸡球虫病、禽结核病。

3.检疫合格标准

3.1 入场(厂、点)时,具备有效的《动物检疫合格证明》。3.2无规定的传染病和寄生虫病。

3.3需要进行实验室疫病检测的,检测结果合格。3.4 履行本规程规定的检疫程序,检疫结果符合规定。4.检疫申报

4.1 申报受理 货主应在屠宰前6小时申报检疫,填写检疫申报单。官方兽医接到检疫申报后,根据相关情况决定是否予以受理。受理的,应当及时实施宰前检查;不予受理的,应说明理由。

4.2 申报方式 现场申报。

5.入场(厂、点)监督查验和宰前检查

5.1 查证验物 查验入场(厂、点)家禽的《动物检疫合格证明》。5.2 询问 了解家禽运输途中有关情况。

5.3 临床检查 官方兽医应按照《家禽产地检疫规程》中“临床检查”部分实施检查。其中,个体检查的对象包括群体检查时发现的异常禽只和随机抽取的禽只(每车抽60-100只)。

5.4 结果处理 5.4.1 合格的,准予屠宰,并回收《动物检疫合格证明》。5.4.2 不合格的,按以下规定处理。

5.4.2.1 发现有高致病性禽流感、新城疫等疫病症状的,限制移动,并按照《动物防疫法》、《重大动物疫情应急条例》、《动物疫情报告管理办法》和《病害动物和病害动物产品生物安全处理规程》(GB16548)等有关规定处理。

5.4.2.2 发现有鸭瘟、小鹅瘟、禽白血病、禽痘、马立克氏病、禽结核病等疫病症状的,患病家禽按国家有关规定处理。

5.4.2.3 怀疑患有本规程规定疫病及临床检查发现其他异常情况的,按相应疫病防治技术规范进行实验室检测,并出具检测报告。实验室检测须由省级动物卫生监督机构指定的具有资质的实验室承担。

5.4.2.4 发现患有本规程规定以外疫病的,隔离观察,确认无异常的,准予屠宰;隔离期间出现异常的,按《病害动物和病害动物产品生物安全处理规程》(GB16548)等有关规定处理。

5.5 消毒 监督场(厂、点)方对患病家禽的处理场所等进行消毒。监督货主在卸载后对运输工具及相关物品等进行消毒。

6.同步检疫 6.1 屠体检查

6.1.1体表 检查色泽、气味、光洁度、完整性及有无水肿、痘疮、化脓、外伤、溃疡、坏死灶、肿物等。

6.1.2 冠和髯 检查有无出血、水肿、结痂、溃疡及形态有无异常等。6.1.3 眼 检查眼睑有无出血、水肿、结痂,眼球是否下陷等。6.1.4 爪 检查有无出血、淤血、增生、肿物、溃疡及结痂等。6.1.5 肛门 检查有无紧缩、淤血、出血等。

6.2 抽检 日屠宰量在1万只以上(含1万只)的,按照1%的比例抽样检查,日屠宰量在1万只以下的抽检60只。抽检发现异常情况的,应适当扩大抽检比例和数量。

6.2.1 皮下 检查有无出血点、炎性渗出物等。6.2.2 肌肉 检查颜色是否正常,有无出血、淤血、结节等。6.2.3 鼻腔 检查有无淤血、肿胀和异常分泌物等。6.2.4 口腔 检查有无淤血、出血、溃疡及炎性渗出物等。

6.2.5 喉头和气管 检查有无水肿、淤血、出血、糜烂、溃疡和异常分泌物等。

6.2.6 气囊 检查囊壁有无增厚浑浊、纤维素性渗出物、结节等。6.2.7 肺脏 检查有无颜色异常、结节等。

6.2.8 肾脏 检查有无肿大、出血、苍白、尿酸盐沉积、结节等。6.2.9 腺胃和肌胃 检查浆膜面有无异常。剖开腺胃,检查腺胃黏膜和乳头有无肿大、淤血、出血、坏死灶和溃疡等;切开肌胃,剥离角质膜,检查肌层内表面有无出血、溃疡等。

6.2.10 肠道 检查浆膜有无异常。剖开肠道,检查小肠黏膜有无淤血、出血等,检查盲肠黏膜有无枣核状坏死灶、溃疡等。

6.2.11 肝脏和胆囊 检查肝脏形状、大小、色泽及有无出血、坏死灶、结节、肿物等。检查胆囊有无肿大等。

6.2.12 脾脏 检查形状、大小、色泽及有无出血和坏死灶、灰白色或灰黄色结节等。

6.2.13 心脏 检查心包和心外膜有无炎症变化等,心冠状沟脂肪、心外膜有无出血点、坏死灶、结节等。

6.2.14 法氏囊(腔上囊)检查有无出血、肿大等。剖检有无出血、干酪样坏死等。

6.2.15 体腔 检查内部清洁程度和完整度,有无赘生物、寄生虫等。检查体腔内壁有无凝血块、粪便和胆汁污染和其他异常等。

6.3 复检 官方兽医对上述检疫情况进行复查,综合判定检疫结果。6.4 结果处理

6.4.1 合格的,由官方兽医出具《动物检疫合格证明》,加施检疫标志。6.4.2 不合格的, 由官方兽医出具《动物检疫处理通知单》,并按以下规定处理。

6.4.2.1 发现患有本规程规定疫病的,按5.4.2.1、5.4.2.2和有关规定处理。

6.4.2.2 发现患有本规程规定以外其他疫病的,患病家禽屠体及副产品按《病害动物和病害动物产品生物安全处理规程》(GB16548)的规定处理,污染的场所、器具等按规定实施消毒,并做好《生物安全处理记录》。

6.4.3 监督场(厂、点)方做好检疫病害动物及废弃物无害化处理。6.5官方兽医在同步检疫过程中应做好卫生安全防护。7.检疫记录

7.1 官方兽医应监督指导屠宰场方做好相关记录。

7.2 官方兽医应做好入场监督查验、检疫申报、宰前检查、同步检疫等环节记录。

7.3 检疫记录应保存12个月以上。

牛屠宰检疫规程

1.适用范围

本规程规定了牛进入屠宰场(厂、点)监督查验、检疫申报、宰前检查、同步检疫、检疫结果处理以及检疫记录等操作程序。

本规程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牛的屠宰检疫。2.检疫对象

口蹄疫、牛传染性胸膜肺炎、牛海绵状脑病、布鲁氏菌病、牛结核病、炭疽、牛传染性鼻气管炎、日本血吸虫病。

3.检疫合格标准

3.1 入场(厂、点)时,具备有效的《动物检疫合格证明》,畜禽标识符合国家规定。

3.2 无规定的传染病和寄生虫病。

3.3 需要进行实验室疫病检测的,检测结果合格。3.4 履行本规程规定的检疫程序,检疫结果符合规定。4.入场(厂、点)监督查验

4.1 查证验物 查验入场(厂、点)牛的《动物检疫合格证明》和佩戴的畜禽标识。

4.2 询问 了解牛运输途中有关情况。

4.3 临床检查 检查牛群的精神状况、外貌、呼吸状态及排泄物状态等情况。

4.4 结果处理

4.4.1 合格 《动物检疫合格证明》有效、证物相符、畜禽标识符合要求、临床检查健康,方可入场,并回收《动物检疫合格证明》。场(厂、点)方须按产地分类将牛只送入待宰圈,不同货主、不同批次的牛只不得混群。

4.4.2 不合格 不符合条件的,按国家有关规定处理。

4.5 消毒 监督货主在卸载后对运输工具及相关物品等进行消毒。5.检疫申报

5.1 申报受理 场(厂、点)方应在屠宰前6小时申报检疫,填写检疫申报单。官方兽医接到检疫申报后,根据相关情况决定是否予以受理。受理的,应当及时实施宰前检查;不予受理的,应说明理由。

5.2 申报方式 现场申报。6.宰前检查

6.1 屠宰前2小时内,官方兽医应按照《反刍动物产地检疫规程》中“临床检查”部分实施检查。

6.2 结果处理

6.2.1 合格的,准予屠宰。

6.2.2 不合格的,按以下规定处理。

6.2.2.1 发现有口蹄疫、牛传染性胸膜肺炎、牛海绵状脑病及炭疽等疫病症状的,限制移动,并按照《动物防疫法》、《重大动物疫情应急条例》、《动物疫情报告管理办法》和《病害动物和病害动物产品生物安全处理规程》(GB16548)等有关规定处理。

6.2.2.2 发现有布鲁氏菌病、牛结核病、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等疫病症状的,病牛按相应疫病的防治技术规范处理,同群牛隔离观察,确认无异常的,准予屠宰。

6.2.2.3 怀疑患有本规程规定疫病及临床检查发现其他异常情况的,按相应疫病防治技术规范进行实验室检测,并出具检测报告。实验室检测须由省级动物卫生监督机构指定的具有资质的实验室承担。

6.2.2.4 发现患有本规程规定以外疫病的,隔离观察,确认无异常的,准予屠宰;隔离期间出现异常的,按《病害动物和病害动物产品生物安全处理规程》(GB16548)等有关规定处理。

6.2.2.5 确认为无碍于肉食安全且濒临死亡的牛只,视情况进行急宰。6.3 监督场(厂、点)方对处理病牛的待宰圈、急宰间以及隔离圈等进行消毒。7.同步检疫

与屠宰操作相对应,对同一头牛的头、蹄、内脏、胴体等统一编号进行检疫。

7.1 头蹄部检查

7.1.1头部检查 检查鼻唇镜、齿龈及舌面有无水疱、溃疡、烂斑等;剖检一侧咽后内侧淋巴结和两侧下颌淋巴结,同时检查咽喉黏膜和扁桃体有无病变。

7.1.2 蹄部检查 检查蹄冠、蹄叉皮肤有无水疱、溃疡、烂斑、结痂等。7.2 内脏检查 取出内脏前,观察胸腔、腹腔有无积液、粘连、纤维素性渗出物。检查心脏、肺脏、肝脏、胃肠、脾脏、肾脏,剖检肠系膜淋巴结、支气管淋巴结、肝门淋巴结,检查有无病变和其他异常。

7.2.1 心脏 检查心脏的形状、大小、色泽及有无淤血、出血等。必要时剖开心包,检查心包膜、心包液和心肌有无异常。

7.2.2 肺脏 检查两侧肺叶实质、色泽、形状、大小及有无淤血、出血、水肿、化脓、实变、结节、粘连、寄生虫等。剖检一侧支气管淋巴结,检查切面有无淤血、出血、水肿等。必要时剖开气管、结节部位。

7.2.3 肝脏 检查肝脏大小、色泽,触检其弹性和硬度,剖开肝门淋巴结,检查有无出血、淤血、肿大、坏死灶等。必要时剖开肝实质、胆囊和胆管,检查有无硬化、萎缩、日本血吸虫等。

7.2.4 肾脏 检查其弹性和硬度及有无出血、淤血等。必要时剖开肾实质,检查皮质、髓质和肾盂有无出血、肿大等。

7.2.5脾脏 检查弹性、颜色、大小等。必要时剖检脾实质。

7.2.6胃和肠 检查肠袢、肠浆膜,剖开肠系膜淋巴结,检查形状、色泽及有无肿胀、淤血、出血、粘连、结节等。必要时剖开胃肠,检查内容物、黏膜及有无出血、结节、寄生虫等。

7.2.7子宫和睾丸 检查母牛子宫浆膜有无出血、黏膜有无黄白色或干酪样结节。检查公牛睾丸有无肿大,睾丸、附睾有无化脓、坏死灶等。7.3 胴体检查

7.3.1 整体检查 检查皮下组织、脂肪、肌肉、淋巴结以及胸腔、腹腔浆膜有无淤血、出血、疹块、脓肿和其他异常等。

7.3.2 淋巴结检查

7.3.2.1 颈浅淋巴结(肩前淋巴结)在肩关节前稍上方剖开臂头肌、肩胛横突肌下的一侧颈浅淋巴结,检查切面形状、色泽及有无肿胀、淤血、出血、坏死灶等。

7.3.2.2 髂下淋巴结(股前淋巴结、膝上淋巴结)剖开一侧淋巴结,检查切面形状、色泽、大小及有无肿胀、淤血、出血、坏死灶等。

7.3.2.3 必要时剖检腹股沟深淋巴结。

7.4 复检 官方兽医对上述检疫情况进行复查,综合判定检疫结果。7.5 结果处理

7.5.1 合格的,由官方兽医出具《动物检疫合格证明》,加盖检疫验讫印章,对分割包装的肉品加施检疫标志。

7.5.2 不合格的, 由官方兽医出具《动物检疫处理通知单》,并按以下规定处理。

7.5.2.1 发现患有本规程规定疫病的,按6.2.2.1、6.2.2.2和有关规定处理。

7.5.2.2 发现患有本规程规定以外疫病的,监督场(厂、点)方对病牛胴体及副产品按《病害动物和病害动物产品生物安全处理规程》(GB16548)处理,对污染的场所、器具等按规定实施消毒,并做好《生物安全处理记录》。

7.5.3 监督场(厂、点)方做好检疫病害动物及废弃物无害化处理。7.6官方兽医在同步检疫过程中应做好卫生安全防护。8.检疫记录

8.1 官方兽医应监督指导屠宰场(厂、点)方做好待宰、急宰、生物安全处理等环节各项记录。

8.2 官方兽医应做好入场监督查验、检疫申报、宰前检查、同步检疫等环节记录。

8.3 检疫记录应保存10年以上。

羊屠宰检疫规程

1.适用范围

本规程规定了羊进入屠宰场(厂、点)监督查验、检疫申报、宰前检查、同步检疫、检疫结果处理以及检疫记录等操作程序。

本规程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羊的屠宰检疫。2.检疫对象

口蹄疫、痒病、小反刍兽疫、绵羊痘和山羊痘、炭疽、布鲁氏菌病、肝片吸虫病、棘球蚴病。

3.检疫合格标准

3.1 入场(厂、点)时,具备有效的《动物检疫合格证明》,畜禽标识符合国家规定。

3.2 无规定的传染病和寄生虫病。

3.3 需要进行实验室疫病检测的,检测结果合格。3.4 履行本规程规定的检疫程序,检疫结果符合规定。4.入场(厂、点)监督查验

4.1 查证验物 查验入场(厂、点)羊的《动物检疫合格证明》和佩戴的畜禽标识。

4.2 询问 了解羊只运输途中有关情况。

4.3 临床检查 检查羊群的精神状况、外貌、呼吸状态及排泄物状态等情况。4.4 结果处理

4.4.1 合格 《动物检疫合格证明》有效、证物相符、畜禽标识符合要求、临床检查健康,方可入场,并回收《动物检疫合格证明》。场(厂、点)方须按产地分类将羊只送入待宰圈,不同货主、不同批次的羊只不得混群。

4.4.2 不合格 不符合条件的,按国家有关规定处理。

4.5 消毒 监督货主在卸载后对运输工具及相关物品等进行清洗消毒。5.检疫申报 5.1 申报受理 场(厂、点)方应在屠宰前6小时申报检疫,填写检疫申报单。官方兽医接到检疫申报后,根据相关情况决定是否予以受理。受理的,应当及时实施宰前检查;不予受理的,应说明理由。

5.2 申报方式 现场申报。6.宰前检查

6.1 屠宰前2小时内,官方兽医应按照《反刍动物产地检疫规程》中“临床检查”部分实施检查。

6.2 结果处理

6.2.1 合格的,准予屠宰。

6.2.2 不合格的,按以下规定处理。

6.2.2.1 发现有口蹄疫、痒病、小反刍兽疫、绵羊痘和山羊痘、炭疽等疫病症状的,限制移动,并按照《动物防疫法》、《重大动物疫情应急条例》、《动物疫情报告管理办法》和《病害动物和病害动物产品生物安全处理规程》(GB16548)等有关规定处理。

6.2.2.2 发现有布鲁氏菌病症状的,病羊按布鲁氏菌病防治技术规范处理,同群羊隔离观察,确认无异常的,准予屠宰。

6.2.2.3 怀疑患有本规程规定疫病及临床检查发现其他异常情况的,按相应疫病防治技术规范进行实验室检测,并出具检测报告。实验室检测须由省级动物卫生监督机构指定的具有资质的实验室承担。

6.2.2.4 发现患有本规程规定以外疫病的,隔离观察,确认无异常的,准予屠宰;隔离期间出现异常的,按《病害动物和病害动物产品生物安全处理规程》(GB16548)等有关规定处理。

6.2.2.5 确认为无碍于肉食安全且濒临死亡的羊只,视情况进行急宰。6.3 监督场(厂、点)方对处理病羊的待宰圈、急宰间以及隔离圈等进行消毒。

7.同步检疫

与屠宰操作相对应,对同一头羊的头、蹄、内脏、胴体等统一编号进行检疫。

7.1 头蹄部检查

7.1.1 头部检查 检查鼻镜、齿龈、口腔黏膜、舌及舌面有无水疱、溃疡、烂斑等。必要时剖开下颌淋巴结,检查形状、色泽及有无肿胀、淤血、出血、坏死灶等。

7.1.2 蹄部检查 检查蹄冠、蹄叉皮肤有无水疱、溃疡、烂斑、结痂等。7.2 内脏检查 取出内脏前,观察胸腔、腹腔有无积液、粘连、纤维素性渗出物。检查心脏、肺脏、肝脏、胃肠、脾脏、肾脏,剖检支气管淋巴结、肝门淋巴结、肠系膜淋巴结等,检查有无病变和其他异常。

7.2.1 心脏 检查心脏的形状、大小、色泽及有无淤血、出血等。必要时剖开心包,检查心包膜、心包液和心肌有无异常。

7.2.2 肺脏 检查两侧肺叶实质、色泽、形状、大小及有无淤血、出血、水肿、化脓、实变、粘连、包囊砂、寄生虫等。剖开一侧支气管淋巴结,检查切面有无淤血、出血、水肿等。

7.2.3 肝脏 检查肝脏大小、色泽、弹性、硬度及有无大小不一的突起。剖开肝门淋巴结,切开胆管,检查有无寄生虫(肝片吸虫病)等。必要时剖开肝实质,检查有无肿大、出血、淤血、坏死灶、硬化、萎缩等。

7.2.4 肾脏 剥离两侧肾被膜(两刀),检查弹性、硬度及有无贫血、出血、淤血等。必要时剖检肾脏。

7.2.5 脾脏 检查弹性、颜色、大小等。必要时剖检脾实质。

7.2.6 胃和肠 检查浆膜面及肠系膜有无淤血、出血、粘连等。剖开肠系膜淋巴结,检查有无肿胀、淤血、出血、坏死等。必要时剖开胃肠,检查有无淤血、出血、胶样浸润、糜烂、溃疡、化脓、结节、寄生虫等,检查瘤胃肉柱表面有无水疱、糜烂或溃疡等。

7.3 胴体检查

7.3.1 整体检查 检查皮下组织、脂肪、肌肉、淋巴结以及胸腔、腹腔浆膜有无淤血、出血以及疹块、脓肿和其他异常等。7.3.2 淋巴结检查

7.3.2.1 颈浅淋巴结(肩前淋巴结)在肩关节前稍上方剖开臂头肌、肩胛横突肌下的一侧颈浅淋巴结,检查切面形状、色泽及有无肿胀、淤血、出血、坏死灶等。

7.3.2.2 髂下淋巴结(股前淋巴结、膝上淋巴结)剖开一侧淋巴结,检查切面形状、色泽、大小及有无肿胀、淤血、出血、坏死灶等。

7.3.2.3 必要时检查腹股沟深淋巴结。

7.4 复检 官方兽医对上述检疫情况进行复查,综合判定检疫结果。7.5 结果处理

7.5.1 合格的,由官方兽医出具《动物检疫合格证明》,加盖检疫验讫印章,对分割包装肉品加施检疫标志。

7.5.2 不合格的, 由官方兽医出具《动物检疫处理通知单》,并按以下规定处理。

7.5.2.1 发现患有本规程规定疫病的,按6.2.2.1、6.2.2.2和有关规定处理。

7.5.2.2 发现患有本规程规定以外疫病的,监督场(厂、点)方对病羊胴体及副产品按《病害动物和病害动物产品生物安全处理规程》(GB16548)处理,对污染的场所、器具等按规定实施消毒,并做好《生物安全处理记录》。

7.5.3 监督场(厂、点)方做好检疫病害动物及废弃物无害化处理。7.6官方兽医在同步检疫过程中应做好卫生安全防护。8.检疫记录

8.1官方兽医应监督指导屠宰场(厂、点)方做好待宰、急宰、生物安全处理等环节各项记录。

8.2 官方兽医应做好入场监督查验、检疫申报、宰前检查、同步检疫等环节记录。

基层生猪屠宰检疫的规范化管理 篇3

关键词 生猪屠宰检疫;现状及问题;规范管理

中图分类号:S851.34 文献标志码:B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16.18.113

生猪屠宰检疫,是猪肉产品生产过程中的最后一步检疫程序,要想保证猪肉的新鲜安全,离不开检疫程序,它不仅对猪肉产品的质量有重要影响,还关系到畜产品的发展和消费者的身体健康。目前形势下,基层地区对生猪的屠宰检疫存在许多不容忽视的问题,如不健全的屠宰网络、规范化较低的屠宰场和检疫员的意识和技能不足等,这些方面都为生猪屠宰检疫工作的规范化增加了难度。最近几年,生猪检疫工作越来越受到党和政府的重视,在整个社会也引起了广泛关注,所以生猪屠宰检疫的规范化管理已经是刻不容缓。

1 基层生猪屠宰检疫存在的问题

1.1 屠宰检疫设施不健全

我国对猪肉产品的安全质量愈加重视,对检疫工作的投入也不断加大,然而检疫设施仍有待完善,如许多基层地区还没有屠宰检疫的固定用房和专门用于检测实验室;其次,许多基层地区还把显微镜和玻璃片等作为生猪屠宰检疫的主要设施,显得十分简陋。另外,屠宰场和检疫部门分属两个不同的部门,两者之间缺乏有效及时的沟通和协调[1]。屠宰检疫的设施跟不上时代潮流必然会造成误诊,导致猪肉疫病的传播,进而危害消费者健康和畜牧业发展。

1.2 资金少,经费不足

基层生猪屠宰检疫的资金投入少也是一个重要的问题,经费不足使保障机制无法真正建立,屠宰检疫难以正常开展。例如,国家暂停征收动物产品检疫费用后,必要的检疫费用没有被基层地区的政府列入财政预算,这种状况对生猪宰前检疫工作造成了很大影响。此外,由于经费紧张,许多地方的检疫人员不能接受完善的知识和技能培训,种种原因导致生猪屠宰检疫缺乏必要的资金支持,因此检疫工作的难度可想而知。

1.3 检疫人员技术能力偏低

许多基层地区的检疫机构中,检疫人员往往不是出身于正规院校,而是一些年龄偏大、学历不高的初中毕业生,他们缺乏系统的屠宰检疫技能和完整的知识培训,甚至有一些个别的检疫机构中还存在违反《动物防疫法》等现象。检疫人员技术能力和业务能力水平低,往往不能严格按照检疫程序进行规范化的管理,对基层生猪屠宰检疫同样造成了很大的问题。

2 规范化管理的措施

2.1 加强基础设施的建设

检疫设备是生猪屠宰检疫工作的基础。为了确保生猪屠宰检疫的质量,基层检疫机构需要配备完善的检疫设施,如检疫用刀、检验盒、放大镜和体温表等设备,这些设备必须严格按照国家检疫标准配备。生猪屠宰检疫过程中必须用刀,如果遇到可疑的问题,一定要进行采样并送到实验室检查,检查合格后才能滚花,然而出证。根据《关于完善屠宰点检疫设备的通知》的要求,基层屠宰检疫机构必须设置化验室、配备检验工作台和显微镜、染色液等检疫器材。此外,需要配有消毒药、喷雾器和检疫工作服等[2]。

2.2 建设规范高效的检疫队伍

检疫员的各方面素质决定了猪肉产品检验质量的高低,为了完善生猪屠宰检疫的规范化管理,必须提高检疫员的素质,建设规范高效的检疫队伍。检疫机构应该制定检疫员上岗培训制度,凡是申报检疫员岗位的,必须经过严格的岗前培训,且只有通过合格的考试后,才能持证上岗。对于动物检疫员来说,检疫机构要以技能培训为手段,通过就业准入制度選拔合格的检疫员。动物检疫员上岗前,必须取得《动物检疫员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同时,检疫机构应该努力建设高素质的检疫队伍,如建立定期的考核和培训机制,对检疫人员进行培训学习,强化检疫人员关于生猪疫病检疫知识和相关的法律法规知识,借此不断地增强检疫人员的理论知识和技术水平,保证检疫工作取得实际效果。现今,检疫机构的检疫人员每年都要进行培训和考核,这样做的目的一方面,是将一些文化水平较高的检疫人员送到上一级学校进行培训;另一方面,是对在岗检疫人员进行轮训,提高他们的职业道德和操作技术。只有加强检疫人员的整顿,加强检疫人员的教育,通过考核,将那些素质低、技术水平不足和法律法规知识不健全的检疫人员进行裁决,才能建立一支高素质、高效性的检疫员队伍。

2.3 加大资金投入,建立保障机制

生猪屠宰检疫的顺理进行离不开强有力的资金支撑。就当下形式来看,基层生猪屠宰检疫的资金短缺是一个普遍的现象。由于经费的紧张,许多基层地区的检疫人员工资收入较低,对检疫队伍的稳定产生了直接的影响。根据最新修订的《动物防疫法》的规定,县级以上的政府需要遵循本级政府的职责,动物疫病所需要的经费必须纳入本级政府的财政预算,这其中包括预防、扑灭、控制、监督管理和检疫;同时,要积极争取上级政府的资金和项目支持,只有这样,才能为生猪屠宰检疫的规范化管理提供坚实的物质保障。

2.4 完善各部门的监督体系

对生猪屠宰检疫过程的监督管理是规范化管理不可或缺的手段之一。各基层的检疫机构的监督工作应该以《动物防疫法》为依据展开,以全体监督员为基础,以各县区的卫生监督所为重要依托。首先,可以通过卫生合格证的发放来强化检疫工作的监督管理;其次,可以通过执法检查来监督屠宰和检疫过程有无违章现象屠宰检疫以监督为主,生猪产品想要在市场销售,必须持有产品合格证、屠宰和检疫印章等。如果有不符合规定的猪肉产品,必须给予处罚。

3 检疫工作的规范化管理

3.1 屠宰前进行检疫

首先,生猪在进场时就要进行严格的登记和查证,检疫人员需要负责查收消毒工具的证明和产地的检疫证明;其次,对需要屠宰的生猪应当进行逐头的检查,只有健康无病的生猪才可以进行屠宰。

3.2 屠宰后进行检疫

屠宰后的检疫主要以剖检和感官检查为主。全流程的同步检疫在生猪屠宰过程中实施,需要对生猪的头、胴体和内脏器官统一对照检查,如遇特殊情况,则需要到化验室进行检验。生猪宰后检疫的优点是可以检测出那些潜伏或不明显的病猪,检疫人员能够尽早发现病猪,这样对疫情的防治和疫病的抑制扩散具有重要作用。

3.3 检疫结果的处理

猪肉检疫合格后需要盖上验讫的印章,并出具《产品检疫合格证明》,之后才能准许猪肉出场销售。动物的检疫则由受到法律授权的检疫人员进行检疫,同时检疫人员要对猪肉产品的检疫结果负责。

4 结语

在基层猪肉屠宰检疫的规范化管理中,饮食业是猪肉产品管理中最为薄弱的环节之一,对其进行监督要依靠卫生防疫部门的力量,检查猪肉产品的来源、检疫证明和验讫印章等文件。猪肉产品质量的安全生、生猪疫病的防控和公共卫生都与基层生猪屠宰检疫密切相关,我们需要努力解决生猪屠宰检疫中存在的问题,加强检疫机构的基础设施建设,建立经费保障机制和高素质的检疫队伍,生猪屠宰检疫的管理才能走向规范化。

参考文献:

[1]赵振林,郑航林,殷慧萍,等.谈基层生猪屠宰检疫的规范化管理[J].肉品卫生,2005(3):18-19.

[2]杜长岭.基层生猪屠宰检疫的规范化管理[J].养殖技术顾问,2012(11):177.

生猪屠宰检疫流程和检疫要点 篇4

生猪屠宰检疫是指对被宰猪所进行的宰前检疫和在屠宰过程中所进行的同步检疫。其中, 宰前检疫是对待宰猪进行活体检查;屠宰的同步检疫是在屠宰过程中, 对其头蹄、胴体、脏器等应检疫部位按规定的程序和标准实施的检疫。通过对被宰生猪实施宰前检疫和同步检疫, 不仅可以及时确定其健康状况, 更重要的是能及早发现许多诸如破伤风、狂犬病、脑炎等人畜共患病。从而做到及早发现, 及早处理。这样对于提高猪肉产品的卫生质量, 保障人们的饮食安全和身体健康具有重要的意义。

1 宰前检疫

宰前检疫是为了防止不符合屠宰标准的猪只进入屠宰加工环节而实施的检疫。生猪宰前检疫在方法上与产地检疫是一致的, 但产地检疫合格的猪只, 到宰前临床健康检查不一定合格, 因为二者在时间和空间上都发生了变化, 很多处在潜伏期的疫病产地检疫时没有被发现, 经过长途运输和各种应激因素的刺激, 在宰前检疫时可能会出现典型的临床症状。因此, 对进入屠宰场的生猪实施宰前检疫是必不可少的。宰前检疫操作程序如下。

1.1 查证验物

外省市生猪查验的证物《出县境动物检疫合格证明》、《动物及动物产品运载工具消毒证明》、《重大动物疫病非疫区证明》、耳标、通过指定动物卫生监督所发放的IC信息登记卡。本县生猪查验《动物产地检疫合格证明》、《动物及动物产品运载工具消毒证明》, 证物齐全且相符方可卸猪。

1.2 猪群的临床健康检查

观察猪群的精神状态、呼吸、有无咳嗽、喘息、行走姿势等。剔除孤立、离群、掉队、行走困难等异常的生猪, 另作个体检疫。

1.3 送宰检验

宰前检疫合格的猪只, 检疫员凭屠宰场场方出具的“瘦肉精”残留检测“阴性”报告签发“准宰单”。如出现由于长途运输应激或纯物理性原因造成的濒死猪只, 由检疫员出具急宰证明, 同时送急宰间实施急宰。屠宰场应设置专门的急宰间, 并当场施行宰后检疫, 对检疫合格的加盖验讫印章, 对检疫不合格的加盖高温章或销毁章。

2 宰后检疫

宰后检疫是肉品卫生检验的重要环节, 是宰前检疫的继续和补充。宰前检疫时, 一些症状不明显、潜伏期、早期轻症的病畜不易被发现。宰后检疫主要是以病理解剖学知识、辅以实验室手段对疾病作出综合判断。宰后检疫对检验人员提出更高的要求, 即:“快”、“准”、“限”。快――剖检时要求瞬间做出判断;准――要求准确遵循一定的检验方式和方法, 剖解下刀准确, 判断无误;限――因剖解下刀范围有限, 要保持商品的完整性, 不得任意切割。宰后检疫操作程序如下。

2.1 头部检验

头部检验剖检左右颌下淋巴结, 观察有无炭疽、结核和淋巴结化脓, 同时, 切开左右咬肌, 检查有无猪囊虫。头部检验时需要助手一人, 助手右手握猪右前蹄, 左手用钩钩住放血刀口右壁中间部分。检验者左手持钩, 钩住放血刀口左壁中间部分, 向左拉开切口, 右手持刀将刀口向深部纵切一刀, 使深度达到喉头软骨, 再以喉头为中心, 朝向下颌骨的内侧, 左右各作一弧形切口, 便可在下颌骨内沿, 颌下腺的下方 (倒挂时) 剖出颌下淋巴结。切开时要注意保持肉的完整性, 避免形成内三角肉和外三角肉。

2.2 肠系膜、脾脏检验

剖检肠系膜淋巴结, 左手提起盲肠端右下侧的十二指肠, 使肠管展开, 即可见呈串珠状的肠系膜淋巴结, 右手持刀切开肠系膜淋巴结, 切开的长度不少于20 cm, 不得划破肠管造成污染。检查肠系膜淋巴结有无肿胀、出血、坏死, 便于控制肠炭疽。随即取出脾脏, 左手提起脾脏, 右手用刀背来回刮脾脏表面对其进行检查。观察其弹性、硬度、无肿胀、结节、边缘有无梗死、出血等病变。

2.3 体表皮肤检验

在脱毛后检查皮肤的健康状况, 主要检查有无由猪瘟、猪丹毒、猪肺疫和弓形虫等疫病引起的皮肤出血点、红斑、疹块等。

2.4 旋毛虫检验

取出猪的内脏之后自横膈膜肌脚取25~30 g样品, 并与肉体编记同一号码, 先撕去肌膜, 迎着光线, 将肉样拉紧, 仔细观察肌肉纤维表面有无小白点, 发现小白点时在肉样表面顺着肌纤维方向剪取二十四粒米粒大小的小肉片, 在玻片上排成两排, 然后压片放在低倍显微镜下检查有无旋毛虫虫体。

2.5 胴体检验

检查深、浅腹股沟淋巴结、腰肌及肾脏。

2.5.1 浅腹股沟淋巴结剖检:

钩住最后乳头稍上方的皮下组织, 拉开肥膘, 并在肥膘层的正中部, 纵切一刀, 即可见到该淋巴结。检查淋巴结有无肿胀、充血、化脓等, 对有病变的淋巴结要进行摘除。

2.5.2 深腹股沟淋巴结剖检:

在最后乳头处钩住整个腹壁组织, 在半圆形红色肌肉的顶点处下刀, 作一较深的切口, 当切口到达腰椎附近、髂节结之下时, 在股阔筋膜张肌的前缘, 即可见深腹股沟淋巴结。检查淋巴结有无肿胀、充血、化脓等, 对有病变的淋巴结要进行摘除。

2.5.3 腰肌剖检:

钩住左侧腹壁肌肉, 向左侧拉开, 右手持刀紧贴脊椎将腰肌切开, 再纵切两刀加以观察。要求刀口平直, 美观, 肌肉拉开似扇状, 重点检查有无囊虫。

2.5.4 肾脏检验:

左手持钩钩住肾脏的中部, 右手持刀轻轻划破肾包膜, 然后用刀尖挑开肾包膜, 同时左手的钩子向内旋转使肾脏充分暴露。检查形状、大小、色泽、有无出血点、贫血、肾虫结节及其他病变。

2.6 内脏检验

内脏检验时以修割剔除病变组织为主, 当病变超过整个内脏面积的二分之一, 将整个脏器销毁。

2.6.1 心脏:

正常的心呈淡红或浅棕红色, 质地坚实富有弹性。观察心包和心肌的色泽, 并注意观察血液凝固状态。特别注意慢性猪丹毒在二尖瓣出现菜花样赘生物、口蹄疫呈现虎斑心等特征病变。

2.6.2 肝脏:

检验时观察肝的形状、大小、色泽、触检其弹性, 切开胆管视其是否扩张, 有无寄生虫侵入。当胆管中有肝片吸虫、华支睾姜片吸虫寄生时胆管努张, 切开胆管压之虫体溢出。

2.6.3 肺脏:

检查肺的大小、色泽、弹性、有无出血、变性、萎缩、化脓、肿大、结核等病理变化。

3 检疫结果处理

宰前检疫和宰后检疫是屠宰检疫过程中的两个重要环节, 屠宰检疫的最终目的是检疫员依据宰前检疫和宰后检疫结果出具具体的综合处理意见, 或合格、或条件食用、或毁销等等。因此检疫员对检疫结果给出公平、公正、合理的处理意见显得尤为重要, 以下对屠宰检疫过程中可能出现的4种情况的处理方法进行了归纳。

3.1 对于肉品质量良好, 符合卫生标准的猪胴体加盖检疫合格章, 连同检疫合格的内脏、头、蹄开具《动物产品检疫合格证明》或《出县境动物产品检疫合格证明》及《动物及动物产品运载工具消毒证明》, 方可出场。

3.2 对于检疫不合格的胴体视疫病性质和危害程度分别加盖“高温”或“销毁”章。

3.3 宰前检疫发现有《肉品卫生检验试行规程》所列恶性传染病的病害猪以及途亡猪、病死猪严禁屠宰, 必须作无害化处理。

3.4 对病害猪、途亡猪、病死猪及检疫斥品由检疫员填写“生猪屠宰检疫斥品无害化处理通知单”, 并监督场方实施无害化处理。

质监局生猪屠宰检疫管理意见. 篇5

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县政府各部门、各直属单位:

为进一步抓好我县生猪定点屠宰检疫管理工作,确保群众吃上“放心肉”,根据《国务院生猪屠宰管理条例》、《浙江省实施〈生猪屠宰管理条例〉办法》、《*市家畜屠宰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规定,结合我县实际,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工作目标

各职能部门监管到位,本辖区内无私屠滥宰行为,生猪屠宰场达标运营,确保上市肉品合格安全。

二、主要措施

1、完善流通体制。本县行政区域范围内定点屠宰场符合标准的出场肉品允许自由流通;批发商可在本县范围内实行自由配送;零售肉商既可在全县定点屠宰场批购肉品,也可直接向养殖户收购生猪到定点屠宰场屠宰加工、上市自销;养殖户可到定点屠宰场委托代宰,自行进入市场交易。

2、合理规划布局。加大资源整合力度,积极创建星级屠宰场,在县城设立一个符合规模化、机械化、工厂化要求的标准化定点屠宰场;对现有定点屠宰企业进行清理和整顿,设施简陋、不具备基本条件的屠宰场予以整改或关闭。

3、规范收费行为。检疫费由县农业部门委托屠宰场按标准收取,按有关规定统一上缴县财政;屠宰加工服务费由屠宰场按物价部门核定标准自行收取。

4、严格市场准入。经农业部门检疫合格、屠宰场品质检验合格的肉品,由县经贸局发放上市准入证,实行一猪一证,随货同行。进入市场实行索证准入和票证公示制。销售者按要求建立进货台帐。

5、明确监管责任。

(1)县经贸局负责全县生猪屠宰的行政执法等监督管理工作,督促各屠宰场、批发商建立完善的台帐制度;下设的牲畜屠宰管理所负责具体执法监管工作;同时为增强执法效果,从县农业、工商、公安、卫生等部门抽调人员组成生猪定点屠宰检疫稽查组,与县牲畜屠宰管理所联合办公,按照各自法律依据负责日常检查和查处私屠滥宰等违法行为。

(2)县农业局负责全县生猪屠宰的防疫检疫工作,按照《动物防疫法》等规定,对调入生猪严格把关,严禁疫区生猪流入;组织实施宰前禁用药物的监督检测,指导、监督屠宰场每批生猪屠宰前按要求进行日常检测;建立严格的检验管理制度,严把宰前、宰后的检疫检验关,确保入市肉品质量安全。

(3)县工商分局负责对农贸市场、超市、肉店(摊)的监督管理,严把市场关,加大对销售未经检疫检验和不合格生猪产品的查处力度,杜绝“白板肉”进入市场。

(4)县卫生局负责加强对餐饮店、单位食堂等用肉单位的监督管理,督促建立健全台帐制度和肉品采购索证制度。

(5)县公安局负责查处拒绝、阻碍依法执行公务等违法行为,及时对暴力抗拒屠宰执法行为进行严厉查处。

(6)县财政局负责生猪定点屠宰检疫管理工作经费的落实,每年列入财政预算,确保正常经费到位。

(7)县质监、食品药品监督、环保、城管、建设、发改(物价)等部门,根据各自职责,做好生猪定点屠宰检疫相关管理工作。

(8)各乡镇(街道、库管委)负责与辖区内的市场、肉店(摊)和各行政村签订《放心肉工作责任书》,落实管理责任;积极为地产猪的投售提供服务,协调产销关系,促进养殖业发展,加强农村自宰自食生猪的管理。

6、建立应急机制。发生生猪定点屠宰和生猪产品安全事故时,县农业、卫生、质监、经贸、工商、食品药品监督、公安等部门要在各自职责范围内及时作出反应,在领导小组协调下,按照各自职责,分工协作,联合行动,防止和减少预期损失。

三、工作要求

1、加强领导。生猪定点屠宰是食品安全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确保肉品质量安全的源头性工作,做好这项工作是政府部门的重要职责。县政府为加强生猪定点屠宰检疫管理工作已成立领导小组,负责全县定点屠宰检疫管理工作的组织、协调、监督和考核。各乡镇(街道、库管委)和相关部门要高度重视,建立组织,认真负责地履行好职责,切实将这项工作抓实抓好。

2、强化考核。县生猪定点屠宰检疫管理领导小组办公室每年根据上级要求和本县实际工作,将目标任务及工作要求分解落实到各乡镇(街道、库管委)和相关部门,纳入食品安全考核体系实行单项考核。考核情况进行通报。

生猪屠宰检疫规范 篇6

1 引用标准

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本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GB16548—1996畜禽病害肉尸及其产品无害化处理规程。

GB16549—1996畜禽产地检疫规范。

2 基本条件

2.1 检疫设施

2.1.1 屠宰场内应设检疫工作室,有与屠宰规模相适应的高温、化制、销毁等无害化处理设施。宰后检疫区光照度不低于220 Lex,检疫点光照度不低于540 Lex;检疫区配备检疫废弃物存放容器。

2.1.2 检疫工作室内应配备更衣柜、检疫工具存放柜和检验工作台,配备刀、钩、锉、剪刀、镊子、瓷盘、放大镜、体温表、显微镜、载玻片、冰箱等检疫检验工具和消毒器具、消毒药物,配备检疫合格验讫印章和高温、化制、销毁印章。

2.2 检疫人员

2.2.1 检疫人员岗位设置由所辖地区县级以上动物防疫监督机构安排,和生猪屠宰规模、屠宰流程相适应。

2.2.2 检疫人员应取得国家动物检疫员《职业资格证书》和动物防疫监督主管部门核发的《动物检疫员证》。

2.2.3 检疫员上岗时应带《动物检疫员证》,佩戴“中国动物检疫”胸章,穿雨靴,着工作服,备2套消毒好的直接接触屠体的检疫工具。

2.3 屠宰场

屠宰场必须取得《动物防疫合格证》。

3 生猪入场检查

3.1 入场索证

生猪入场时,检疫员首先应向货主索取检疫证明。

3.1.1 县内生猪,货主应持有《动物产地检疫合格证明》。

3.1.2 县外生猪,货主应持有《出县境动物检疫合格证明》、《动物及动物产品运载工具消毒证明》。

3.2 验证查物

核对生猪数量,实施临床检查

3.2.1 临床检查的方法按GB16549群体检查和个体检查方法进行,检疫合格准予入场。

3.2.2 对检疫证明逾期或证物不符的生猪进行重检,对无检疫证明,但有免疫证或免疫标记,并在免疫有效期内的进行补检。

3.2.3 对无检疫证明、无免疫标识、未经免疫的生猪,经隔离观察后,按3. 2.1规定的方法进行补检。

4 宰前检疫

4.1 宰前检疫

按GB16549临床健康检查方法进行。

4.2 签发相关决定通知书

根据检疫结果作出准宰、急宰、缓宰、禁宰处理决定,签发相关决定通知书。

4.2.1 准宰:

健康生猪。

4.2.2 急宰:

确认无碍肉品卫生的普通病;对人畜危害不大的一般性传染病和纯物理性原因造成的濒死猪。

4.2.3 缓宰:

疑似传染病而未确诊的生猪。

4.2.4 禁宰:

确认口蹄疫、猪水泡病、猪瘟等国家规定的一类动物传染病;炭疽、急性猪丹毒、败血性链球菌病等对人畜危害较大的传染病及新发现的烈性传染病;被狂犬病或疑似狂犬病患畜咬伤超过8 d的猪。

5 宰后检疫

5.1 编记编号

每头猪的胴体、内脏、头、蹄在分离时编记同一编号。

5.2 头、蹄部检查

5.2.1 检查天然孔、皮肤、粘膜有无病变。

5.2.2 摘除甲状腺。

5.2.3 剖检左右两侧颌下淋巴结。

5.2.4 与下颌骨平行切开左右两侧咬肌,暴露咬肌面积2/3以上,检查有无寄生虫。

5.2.5 检查蹄冠部有无水泡、溃疡灶。

5.3 胴体检查

5.3.1 检查皮肤、脂肪、肌肉、胸膜和腹膜有无病变和放血程度。

5.3.2 腹股沟浅淋巴结检查:钩住最后乳头后方,腹底壁剖面,拉开,在其中部纵向切开淋巴结,观察有无病变。

5.3.3 髂内淋巴结、髂外淋巴结和腹股沟深淋巴结检查:在骨盆腔前方,最后腰椎下,腹主动脉末端分枝处,分别切开紧靠背侧的2个髂内淋巴结、靠腹侧的髂外淋巴结和腹股沟深淋巴结,观察有无病变。

5.3.4 股前淋巴结(即髂下淋巴结)检查:钩住最后乳房处腹壁组织,在耻骨下方,沿股肌群与白色脂肪组织之间,切开结缔组织和股前淋巴结,观察有无病变。

5.3.5 摘除病变淋巴结。

5.3.6 摘除两侧肾上腺。

5.3.7 肾脏检查:切开两侧肾脏包膜,钩出肾脏,检查色泽、大小、有无病变。必要时纵向剖开检查。

5.3.8 腰肌检查:纵向切开两侧腰肌,切开长度2/3以上,检查有无寄生虫。

5.3.9 膈肌检查:采取横膈膜肌脚左右各一块(25 g左右),按胴体号编号后,撕去肌膜,肉眼检查有无旋毛虫和住肉孢子虫机化灶。必要时,顺肌纤维方向剪取24个米粒大小的肉粒,压片镜检,检查有无旋毛虫和住肉孢子虫包囊。

5.4 内脏检查

5.4.1 肺脏检查:

检查外表色泽、大小、触检其弹性。必要时,剖检左右支气管淋巴结,横向切开肺叶,检查有无病变和寄生虫。

5.4.2 心脏检查:

检查心包和心肌表面有无病变和寄生虫。必要时,与纵沟平行切开左心室,检查心瓣膜有无病变。

5.4.3 肝脏检查:

检查色泽、大小,触检其弹性,剖检肝门淋巴结。必要时,横切肝叶及胆管,检查有无病变和寄生虫。

5.4.4 脾脏检查:

检查色泽、大小、弹性有无病变。

5.4.5 胃肠检查:

剖检胃门淋巴结和肠系膜淋巴结。观察胃、肠浆膜有无病变。必要时,进行剖检。

5.5 检疫结果处理

5.5.1 检疫合格,在胴体上加盖检疫合格验讫印章。胴体、内脏、头、蹄等产品,出具全国统一的动物产品检疫合格证明,县内销售的,按一猪一证出具县内使用的《动物产品检疫合格证明》,运出县境销售的,按一车(船)一证,出具《出县境动物产品检疫合格证明》。

5.5.2 检疫不合格的胴体、内脏、头、蹄及摘除的甲状腺、肾上腺、病变淋巴结,按GB16548的规定分别作出高温、化制、销毁的处理决定,加盖“高温”、“化制”、“销毁”印记,签发高温、化制、销毁处理通知书,监督货主按GB16548的规定进行无害化处理。采用深埋法销毁的,应选择远离居民住所、河流、水源地、畜禽场、道路等高燥地方作为掩埋点,用密闭容器运送,埋入距地面1.5 m以下,并做好消毒工作。

5.5.3 宰后检出炭疽、口蹄疫、猪水泡病等恶性传染病,应责令停止屠宰,封锁现场,采取严格防范措施,并向当地政府动物防疫主管部门报告。

5.5.4 宰后检出疑似炭疽、口蹄疫、猪水泡病等病猪时,应停止屠宰,迅速将病料密封后送化验室检查。

5.5.5 宰后检出囊虫、旋毛虫等病猪时,按GB16548的规定予以处理。

5.5.6 宰后仅发现组织、器官有下列病变之一者,应将病变组织或器官作工业用或销毁:局部化脓、明显损伤、发炎、充血与出血、肿胀或水肿、病理性肥大或萎缩、钙化或机化灶、寄生虫结节、包囊或其他损害,以及有异常颜色、气味的。

6 检疫记录

生猪屠宰检疫技术要点 篇7

1 生猪宰前检疫的要点

宰前检疫在屠宰前2h内进行, 在实际工作中多用群体检查和个体检查相结合的办法, 具体做法可归纳为动、静、食的观察三个环节和看、听、摸、检四大要领。

1.1 群体检查

群体检查是将来自同一地区或同批的生猪作为一组, 或以圈作为一个单位进行检查。检查时以下列方式进行:

1.1.1 静的观察

检疫人员进入待宰圈, 在不惊扰生猪使其保持自然安静的情况下, 观察其精神状态、睡卧姿势、呼吸状态, 有无咳、气喘、战栗、呻吟、流涎、嗜睡和孤立一隅等反常现象。对有上述症状的生猪标上记号。

1.1.2 动的观察

经过静的观察后, 可将生猪轰起, 观察其活动姿势, 注意有无跛行、后腿麻痹、打晃踉跄、屈背弓腰和离群掉队等现象。发现异常时标上记号。

1.1.3 饮食状态的观察

主要观察生猪进食或饮水时状态。注意有无停食、不饮、少食等异常状态。发现异常时标上记号。

1.2 个体检查

在群体检查中被剔出的病猪或可疑病猪, 进行较详细的个体临床检查。个体临床检查的方法, 实践中总结为, 看、听、摸、检四方法。

1.2.1 看

就是观察病猪的表现。

1.2.1. 1 看精神、被毛和皮肤

健康猪一般精神活泼, 膘肥体壮, 对周围环境变化反应敏感, 被毛整齐、光亮, 皮肤着色正常、弹性良好。病猪则表现兴奋不安或沉郁呆钝, 被毛粗乱, 皮肤出现颜色异常、肿胀、皮疹或溃烂等现象。

1.2.1. 2 看运动姿态

是否出现足跛等反常运动姿态。

1.2.1. 3 看鼻镜和呼吸动作

在生猪安静状态下, 查看其鼻盘的干湿程度, 呼吸动作有无异常和困难等。

1.2.1. 4 看可视粘膜

注意观察眼结膜、鼻粘膜和口粘膜颜色是否异常, 以及分泌物流出等情况。

1.2.1. 5 看排泄物

注意有无便秘、腹泻、血便、血尿及血红蛋白尿等。

1.2.2 听

用耳朵直接听或用听诊器间接听取猪体内发出的各种声音。

1.2.2. 1 听叫声

注重是否有异常的叫声, 如呻吟、磨牙、嘶哑等。

1.2.2. 2 听咳嗽

注重区别干咳与湿咳, 判断疾病发生的部位及病种的可能性。

1.2.2. 3 听呼吸音

借助听诊器进行。了解肺和胸膜的机能状态。

1.2.3 摸

用手触摸猪体各部, 并结合看、听。进一步了解被检组织和器官的机能状态。

1.2.3. 1 摸耳

可以大概判定其体温的高低。

1.2.3. 2 摸皮肤

注意有无肿胀、疹块或结节, 并查明其性质如软硬度等。

1.2.3. 3 摸胸廓和腹部

触摸时注意有无敏感或压痛。

1.2.4 检

重点是检测体温。用体温表检测猪体温是否升高或降低。

1.3 宰前检疫重点排查病种

主要包括:口蹄疫、猪瘟、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炭疽、猪丹毒、猪肺疫。

1.3.1 口蹄疫的排查

经检查出现发热、精神不振、食欲减退、流涎;蹄冠、蹄叉、蹄踵部出现水疱, 水疱破裂后表面出血, 形成暗红色烂斑, 感染造成化脓、坏死、蹄壳脱落、卧地不起;鼻盘、口腔粘膜、舌、乳房出现水疱和糜烂等症状, 应怀疑感染口蹄疫。

1.3.2 猪瘟的排查

出现高热、倦怠、食欲不振、精神萎顿、弓腰、腿软、行动缓慢;间有呕吐, 便秘腹泻交替;可视粘膜充血、出血或有不正常分泌物、发绀;鼻唇、耳、下颌、四肢、腹下、外阴等多处皮肤点状出血, 指压不褪色等症状, 应怀疑感染猪瘟。

1.3.3 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的排查

出现高热;眼结膜炎、眼睑消肿;咳嗽、气喘、呼吸困难;耳朵、四肢末梢和腹部皮肤发绀;偶见后躯无力、不能站立或共济失调等症状, 应怀疑感染高致病性猪蓝耳病。

1.3.4 猪丹毒的排查

出现高热稽留;呕吐;结膜充血;粪便干硬呈粟状, 附有粘液, 下痢;皮肤有红斑、疹块, 指压褪色等症状, 应怀疑感染猪丹毒。

1.3.5 猪肺疫的排查

出现高热;呼吸困难, 继而哮喘, 口鼻流出泡沫或清液;颈下咽喉部急性肿大、变红、高热、坚硬, 腹侧、耳根、四肢内侧皮肤出现红斑, 指压褪色等症状, 应怀疑感染猪肺疫。

1.3.6 炭疽的排查

咽喉、颈、肩胛、胸、腹、乳房及阴囊等局部皮肤出现红肿热痛, 坚硬肿块, 继而肿块变冷, 无痛感, 最后中央坏死形成溃疡;颈部、前胸出现急性红肿, 呼吸困难、咽喉变窄, 窒息死亡等症状, 应怀疑感染炭疽。

2 生猪宰后检疫要点

宰后检疫是宰前检疫的继续和补充, 主要以感官检查和剖检为主, 必要时可辅之以实验室检查, 结合屠宰工艺把宰后检查分为头部、皮肤、内脏、胴体和旋毛虫5个检查环节。

2.1 头部检查

头部检查分两步进行:第一步, 在放血之后, 浸烫之前进行。通过放血孔顺长切开下颌的皮肤和肌肉, 剖检两侧颌下淋巴结, 视检有无肿大、坏死灶 (紫、黑、灰、黄) , 切面是否呈砖红色, 周围是否有无水肿、胶样浸润等。其主要目的是检查猪的局部性咽炭疽。第二步, 与肉尸检查一道进行。先剖检两侧外咬肌 (检查囊尾蚴) , 然后检查咽喉粘膜、会厌软骨和扁桃体, 必要时剖检颌下副淋巴结 (检查炭疽) 同时观察鼻盘、唇和齿龈的状态 (注意口蹄疫、水泡病) 。

2.2 皮肤检查

在解体前进行, 注重排查猪瘟、猪丹毒、猪肺疫等疫病, 如怀疑染疫打上记号, 不进行解体, 由叉道转到病猪检查点, 进行全面的剖检和诊断。

2.3 内脏检查

2.3.1 胃、肠、脾的检查

首先视检胃肠浆膜及肠系膜, 并剖检肠系膜淋巴结 (检查肠炭疽) , 必要还需剖检肠粘膜变化。注意色泽是否正常, 有无充血、出血、水肿、胶样浸润、痈肿、糜烂、溃疡等病变。

胃肠检查之后检查脾脏, 注意其形态、大小及色泽, 边缘是否有梗死灶, 触摸其弹性及硬度, 必要时剖检脾髓。

2.3.2 心肝肺的检查

从肺开始视检肺脏形态、大小、色泽, 触检其弹性, 检查肺实质有无坏死、萎陷、气肿、水肿、淤血、脓肿、实变、结节、纤维素性渗出物等。剖开一侧支气管淋巴结, 检查有无出血、淤血、肿胀、坏死等。必要时剖检气管、支气管。接着检查心脏。视检心包, 切开心包膜, 检查有无变性、心包积液、渗出、淤血、出血、坏死等症状。在与左纵沟平行的心脏后缘房室分界处纵剖心脏, 检查心内膜、心肌、血液凝固状态、二尖瓣及有无虎斑心、菜花样赘生物、寄生虫等。最后检查肝脏。视检肺脏形状、大小、色泽, 触检弹性, 检查肺实质有无坏死、萎陷、气肿、水肿、淤血、脓肿、实变、结节、纤维素性渗出物等。剖开一侧支气管淋巴结, 检查有无出血、淤血、肿胀、坏死等。必要时剖检气管、支气管。

2.3.3 肾脏的检查

剥离两侧肾被膜, 视检肾脏形状、大小、色泽, 触检质地, 观察有无贫血、出血、淤血、肿胀等病变。必要时纵向剖检肾脏, 检查切面皮质部有无颜色变化、出血及隆起等。

2.4 胴体检查

整体检查皮肤、皮下组织、脂肪、肌肉、淋巴结、骨骼以及胸腔、腹腔浆膜有无淤血、出血、疹块、黄染、脓肿和其他异常等。接着剖检腹股沟浅淋巴结, 检查有无淤血、水肿、出血、坏死、增生等病变。必要时剖检腹股沟深淋巴结、髂下淋巴结及髂内淋巴结。最后沿荐椎与腰椎结合部两侧肌纤维方向切开10cm左右切口, 检查有无猪囊尾蚴。

2.5 旋毛虫检查

生猪屠宰检疫工作探析 篇8

1 重点检疫对象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和《肉品卫生检验试行规程》的规定, 在检疫过程中重点检疫的疫病主要有口蹄疫、猪瘟、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炭疽、猪丹毒、猪肺疫、猪副伤寒、猪Ⅱ型链球菌病、猪支原体肺炎、副猪嗜血杆菌病、丝虫病、猪囊尾蚴病、旋毛虫病, 药物残留等。

2 入场前检查

2.1 查证验物与临床检查

凡运到屠宰场的生猪, 在进场前要查验入场生猪的《动物检疫合格证明》和佩戴的畜禽标识;询问了解生猪运输途中有关情况。检查生猪群体的精神状况、外貌、呼吸状态及排泄物状态等情况。

2.2 结果处理与检疫申报

经以上检查符合要求的需按产地分类将生猪送入待宰圈, 不同货主、不同批次的生猪不得混群;不合格、不符合条件的, 按国家有关规定处理;监督货主在卸载后对运输工具及相关物品等进行消毒。在屠宰前6 h申报检疫, 填写检疫申报单。受理的, 应当及时实施宰前检查。

3 宰前检查

3.1 群体检查与个体检查

宰前注意查看整群猪的动态、静态、采食状态等, 如起立、下卧、运动、排泄、采食、精神状态等有无异常。对个体采取看、听、摸、检的方法进行检查, 如看精神、呼吸、被毛、皮肤等有无异常;听呼吸音、心音有无异常;摸体表皮肤、淋巴结、检测体温等。

3.2 结果处理

一是检查合格的, 准予屠宰。二是检查不合格的, 按以下规定处理。发现有口蹄疫、猪瘟、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炭疽等疫病症状的, 限制移动, 并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重大动物疫情应急条例》《动物疫情报告管理办法》和《病害动物和病害动物产品生物安全处理规程》 (GB16548-2006) 等有关规定进行处理。发现有猪丹毒、猪肺疫、猪Ⅱ型链球菌病、猪支原体肺炎、副猪嗜血杆菌病、猪副伤寒等疫病症状的, 患病猪按国家有关规定进行处理, 同群猪隔离观察, 确认无异常的, 准予屠宰;隔离期间出现异常的, 按《病害动物和病害动物产品生物安全处理规程》 (GB16548-2006) 等有关规定进行处理[1,2]。怀疑患有其他疫病及临床检查发现其他异常情况的, 隔离观察, 确认无异常的, 准予屠宰;隔离期间出现异常的, 按《病害动物和病害动物产品生物安全处理规程》 (GB16548-2006) 等有关规定进行处理。如需要进行实验室检查的, 按相应疫病防治技术规范进行实验室检测, 并出具检测报告。确认为无碍于肉食安全且濒临死亡的生猪, 视情况进行急宰。监督场方对处理患病生猪的待宰圈、急宰间以及隔离圈等进行彻底消毒。

4 宰后同步检疫

与屠宰操作相对应, 对同一头猪的头、蹄、内脏、胴体等统一编号进行检疫。

4.1 头、蹄及体表检查

视检体表的完整性、颜色, 检查有无《病害动物和病害动物产品生物安全处理规程》 (GB16548-2006) 中的疫病引起的皮肤病变、关节肿大等。观察吻突、齿龈和蹄部有无水疱、溃疡、烂斑等。目的在于检查有无口蹄疫病和其他水泡病等。放血后退毛前, 沿放血孔纵向切开下颌区, 直到颌骨高峰区, 剖开两侧下颌淋巴结, 视检有无肿大、坏死灶, 切面是否呈砖红色, 周围有无水肿、胶样浸润等。主要检查是否怀疑有咽型炭疽杆菌。剖检两侧咬肌, 充分暴露剖面, 检查有无猪囊尾蚴。

4.2 内脏检查

取出内脏前, 观察胸腔、腹腔有无积液、粘连、纤维素性渗出物。检查脾脏、肠系膜淋巴结有无肠炭疽。取出内脏后, 检查心脏、肺脏、肝脏、脾脏、胃肠、支气管淋巴结、肝门淋巴结等。一是心脏。视检心包, 切开心包膜, 检查有无变性、心包积液渗出、淤血、出血、坏死等症状。在与左纵沟平行的心脏后缘房室分界处纵剖心脏, 检查心内膜、心肌、血液凝固状态、二尖瓣及有无虎斑心、菜花样赘生物、寄生虫等。二是肺脏。视检肺脏形状、大小、色泽, 触检弹性, 检查肺实质有无坏死、萎陷、气肿、水肿、淤血、脓肿、实变、结节、纤维素性渗出物等。剖开一侧支气管淋巴结, 检查有无出血、淤血、肿胀、坏死等。必要时剖检气管、支气管。三是肝脏。视检肝脏形状、大小、色泽, 触检弹性, 观察有无淤血、肿胀、变性、黄染、坏死、硬化、肿物、结节、纤维素性渗出物、寄生虫等病变。剖开肝门淋巴结, 检查有无出血、淤血、肿胀、坏死等。必要时剖检胆管。四是脾脏。视检形状、大小、色泽, 触检弹性, 检查有无肿胀、淤血、坏死灶、边缘出血性梗死、被膜隆起及粘连等。必要时剖检脾实质。五是胃和肠。视检胃肠浆膜, 观察其大小、色泽、质地等, 检查有无淤血、出血、坏死、胶冻样渗出物和粘连等现象。对肠系膜淋巴结做长度不少于20 cm的弧形切口, 检查有无淤血、出血、坏死、溃疡等病变。必要时剖检胃肠, 检查黏膜有无淤血、出血、水肿、坏死、溃疡[3,4]。

4.3 胴体检查

一是整体检查。检查皮肤、皮下组织、脂肪、肌肉、淋巴结、骨骼以及胸腔、腹腔浆膜有无淤血、出血、疹块、黄染、脓肿和其他异常等。二是淋巴结检查。剖开腹部底壁皮下、后肢内侧、腹股沟皮下环附近的两侧腹股沟浅淋巴结, 检查有无淤血、水肿、出血、坏死、增生等病变。必要时剖检腹股沟深淋巴结、髂下淋巴结及髂内淋巴结。三是腰肌。沿荐椎与腰椎结合部两侧肌纤维方向切开10 cm左右切口, 检查有无猪囊尾蚴。四是肾脏。剥离两侧肾被膜, 视检肾脏形状、大小、色泽, 触检质地, 观察有无贫血、出血、淤血、肿胀等病变。必要时纵向剖检肾脏, 检查切面皮质部有无颜色变化、出血及隆起等。

4.4 旋毛虫检查

取左右膈脚各30 g左右, 与胴体编号一致, 撕去肌膜, 感官检查后镜检。

4.5 复检与结果处理

检疫员对上述检疫情况进行复查, 综合判定检疫结果。应按《病害动物和病害动物产品生物安全处理规程》 (GB16548-2006) 处理, 对污染的场所、器具等按规定实施消毒, 并做好《生物安全处理记录》。合格的, 由检疫员 (具有官方兽医资格) 出具《动物检疫合格证明》, 加盖检疫验讫印章, 对分割包装的肉品加施检疫标志。有条件食用的主要有冷冻、高温、产酸、盐腌、炼制食用油等, 并加盖相应印章。凡有严重传染病和寄生虫病等应做化制处理, 加盖销毁章后进行销毁。检疫员在同步检疫过程中应做好卫生安全防护。

5 检疫记录

检疫员应监督指导屠宰场方做好待宰、急宰、生物安全处理等环节各项记录。做好入场监督查验、检疫申报、宰前检查、同步检疫等环节记录, 并保存12个月以上。

参考文献

[1]任永娟, 周俊娥, 陈茜.生猪屠宰检疫流程和检疫要点[J].畜禽业, 2011 (3) :58-59.

[2]孙凤清, 秦京正.浅谈生猪屠宰检疫[J].云南农业, 2011 (2) :48.

[3]周其安.浅谈如何做好生猪定点屠宰检疫工作[J].山东畜牧兽医, 2011, 32 (2) :45-46.

生猪屠宰检疫环节的解析 篇9

生学疫。、医药和公共卫20世纪以来, 生学兽医猪︵1.江2.等有关学科的发展江D通和贸易日趋发达, , 动交屠吴苏省如苏省如OI:物检疫的内10.3也日臻完善。容和方法宰检光明王, 1皋市白蒲镇皋市柴湾镇969/J.ISSN.出两国大内口动类各检。物省疫国检、和内市疫国检、可内县疫分检或指疫进在乡疫霞兽兽71可分为产地检疫和淑畜牧畜牧16镇地区实行的检疫。运又环殷, 1医站, 医站, -6027.输检疫。生猪屠宰检疫节中兰如皋如皋20为现实工作中基层检13.疫人员最为普遍的工的22226520651.作06进行, 部分解析现对生猪检。疫工作解00;︶宰前检疫为生猪0011生猪宰前检疫析宰前的活体检疫, 主要

通过临床检查将有临床症状和体温反应比较明显的患病生猪及时地检疫出来, 从而做到早发现、早控制、早

处理, 防止疫病传播和污染环境。

1.1宰前检疫程序及要点包括查验免疫证明、畜禽标识、产地检疫合格证明、非疫区证明、运载工具消毒证明等。要点有:逐头对生猪进行临床检查, 健康生猪方可准宰, 患病或疑似患病生猪按有关规定处理;开展盐酸克伦特罗抽样检测, 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和文件规定, 生猪屠宰前必须进行“瘦肉精”抽样 (尿样) 检测。经过以上流程, 检疫 (验) 合格的生猪签发宰前检疫合格证准许屠宰, 不合格的生猪按照相应的规定进行急宰、缓宰、销毁等处理措施, 杜绝一切不合格生猪进入屠宰车间。

2 生猪宰后检疫

宰后检疫是指屠宰生猪解体后对胴体、内脏等进行兽医卫生检查, 这是生猪屠宰检疫工作中最重要的环节。

2.1 宰后检疫方法一般以感官检查为主, 可归纳

为视检、触检、嗅检、剖检。必要时, 辅之以实验室检验, 包括细菌学、血清学、病理学、理化学等。

2.2 宰后检疫程序及要点

生猪宰后检疫的程序一般包括头部检疫、皮肤检疫、内脏检疫、寄生虫检疫、肉尸检疫、复检盖印和签发检疫合格证明7个基本环节。

2.2.1 头部检疫

剖检两侧颌下淋巴结和外咬肌, 主要检查局部炭疽和囊虫病, 并视检鼻盘、唇、齿龈、咽喉黏膜和扁桃体等情况。

2.2.2 皮肤检疫皮肤检疫主要是观察皮肤的色泽, 有无出血斑 (点) 、疹块、充血、荨麻疹等情况。

2.2.3 内脏检疫

胃肠检验视检胃肠浆膜, 剖检肠系膜淋巴结。脾脏检验:视检外表、色泽、大小、触检被膜和实质弹性。肝脏检验:视检外表、色泽、大小、触检被膜和实质弹性, 剖检肝门淋巴结。肺脏检验:视检外表、色泽、大小、触检被膜, 剖检支气管淋巴结。心脏检验:视检心包及心外膜, 并确定肌僵程度。剖开心室视检心肌、心内膜及血液凝固状态。特别注意二尖瓣情况。

2.2.4 寄生虫检疫

主要检查旋毛虫和住肉孢子虫。猪左右横膈膜肌采取肉样两块, 撕去肌膜, 剪取肉粒, 制成肌肉压片, 置低倍显微镜下检查。发现虫体或包囊, 进一步检查同一动物胴体、头部和心脏。

2.2.5 肉尸检疫肉尸检疫的主要内容包括放血程度、肌肉、脂肪、淋巴结和肾脏等方面检疫。

2.2.6 摘除甲状腺。

2.2.7 复检盖印在加盖检疫合格验章前对肉尸进行全面的检查, 合格的加盖检疫验章。

2.2.8 宰后检疫结果处理

对于宰后检疫合格的猪胴体加盖检疫合格验章及签发动物及动物产品检疫合格证明。对于检疫不合格的病猪、残猪按照相应的规定进行剔除、高温、销毁及工业用等处理。

3 心得体会

生猪屠宰寄生虫病检疫 篇10

1 生猪屠宰点检疫工作要点

1.1 入场 (厂、点) 监督查验, 查验入场 (厂、点) 生猪的《动物检疫合格证明》和佩戴的畜禽标识;了解生猪运输途中有关情况;检查生猪群体的精神状况、外貌、呼吸状态及排泄物状态等情况;监督货主在卸载后对运输工具及相关物品等进行消毒。

1.2 宰前检查。屠宰前2 h内, 官方兽医应按照《生猪产地检疫规程》中“临床检查”部分实施检查。

1.3 与屠宰操作相对应, 对同一头猪的头、蹄、内脏、胴体等统一编号并进行同步检疫。着重对头蹄、体表、内脏、胴体的检查。

1.4 按照《生猪产地检疫规程》对上述检疫情况进行复查, 综合判定检疫结果。对合格的产品加盖验讫印章、收取检疫费、出具动物检疫合格证明。监督场 (厂、点) 方做好检疫病害动物及废弃物无害化处理。

2 生猪屠宰点检疫工作岗位设置

宰前检疫岗位:设置2人

同步检疫岗位:设置3人

盖章:设置1人

出具产品检验合格证明、收费、回收耳标:1人

化验室:设置2人

3 优化人员配置, 提高工作效率

3.1 根据工作和岗位优化、人员合理使用, 建议一个班次使用6人, 宰前检疫岗位人员可以兼职同步检疫岗位, 加适当的休息, 在一个屠宰点需要设置9人。

3.2 国家对生猪实行定点屠宰、集中检疫。屠宰点建设按照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减控总量、适当集中、有利流通、方便群众、便于检疫和疫病防控、保护环境、以人为本的原则。但是在考虑以上原则的同时, 更应该考虑的是当地动物卫生监督机构的人员编制情况, 能否有充足的检疫人员上岗进行屠宰检疫。

3.3 建议对当地的屠宰点进行有效整合, 在质量和数量上有效保证检疫岗位, 使检疫员可以集中精力进行检疫, 有效保障检疫质量, 使消费者吃到更加安全的放心肉。建议根据屠宰量设置检疫人员。根据屠宰量的大小适当增加或者减少检疫人员。

上一篇:课赛融合下一篇:交易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