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猪价格预期(精选7篇)
生猪价格预期 篇1
一、引言
近年来,我国仔猪价格暴涨暴跌,频频出现过山车现象。仔猪作为生猪养殖的重要投入要素和成本之一,其价格的大起大落会严重制约养猪业产业的发展。深入分析仔猪价格波动原因,对平抑仔猪价格波动、调动养殖者生猪生产积极性、稳定居民猪肉消费有着重要意义。
依据经济学理论,仔猪价格是仔猪供给和需求共同作用的结果。由于从仔猪购入到育肥猪出栏大约需要6个月时间,生猪养殖者对仔猪的需求主要受六个月后生猪价格预期所决定。[1]那么,养殖者的生猪价格预期特征是什么?生猪价格预期和仔猪价格大幅度波动具有何种作用机制?已有研究主要关注仔猪价格与生猪价格因果关系(谁带动谁)的研究,对以上问题研究不足,忽略了生猪市场中的微观主体———养殖者生猪价格预期的行为特征,对生猪价格预期与仔猪价格形成关系中的动态特征关注欠缺,而这正是我们所研究的重点。
从市场信息不完全和生猪养殖者有限理性出发,利用行为经济学中的有限理性理论和前景理论,解释生猪价格预期对仔猪价格形成的动态作用机制。在分析生猪价格预期与仔猪价格形成作用关系的基础上,创新性地构建了生猪价格预期对仔猪价格形成的非对称动态关系模型,并运用我国养猪业市场的数据进行了实证检验。我们对我国养猪业市场价格的特征和成因提供了一种新的研究视角和方法,对我国养猪产业的稳定和良性发展具有积极的应用价值。
二、理论基础与研究假说
1.生猪价格预期对仔猪价格形成的影响
经济主体会依据历史信息对未来商品价格趋势进行预测。当农产品价格持续快速上涨时,生产者预期未来农产品价格将延续这一上涨态势,且由于预期的改变需要时间,生产者的这种预期将持续一段时间。[2]生猪生产周期较长,预期对其价格形成具有重要影响,有学者结合经济学中的乘数理论提出了预期乘数,用以表明生产者预期对未来生猪生产和市场价格形成的冲击作用。[3]由于市场信息的不完全性和不对称性,经济主体很难做到完全理性,其预期具有有限理性的特征,表明市场理性不足。
农产品生产者的过度生产行为多发生在价格快速上升时期,表明生产者的决策与近期价格趋势具有一定的相关性。作为生猪市场的微观主体,养殖者主要依据最近的生猪价格对未来价格进行预期,并进行相应的生产决策:近期的价格上升(或下跌)使养殖者预期未来将延续这一上涨(或下跌)态势,从而增加(或减少)生猪的存栏量。2014年3月至今持续低迷的生猪市场,与2011年~2013年期间生猪价格持续上涨、较长时间保持在盈亏平衡点以上,从而引起大量养殖者进入生猪市场有关。
当前我国生猪养殖的主体众多、生猪养殖信息平台尚未真正建立的条件下,生猪养殖主体的生产决策具有有限理性的特征。[4]养殖者在进行生产决策分析时只能依据有限的信息对生猪价格进行预期,而难以做到完全意义上的理性决策。仔猪作为生猪市场的重要投入要素,养殖者在进行补栏决策时,其预期、决策、估计等各种心理因素,构成了仔猪购买决策行为的心理基础,可能使生猪供求偏离市场基本面,导致仔猪价格产生大幅振荡。
依据以上理论分析,我们提出假说1:养殖者依据生猪价格预期调整当前仔猪购买行为,并且养殖者生猪价格预期具有有限理性的特征,即基于最近生猪历史价格数据形成生猪价格预期。
2.仔猪价格与生猪价格波动的非对称性分析
前景理论将经济学和心理学相结合,研究不确定性条件下经济主体的预期和决策,是行为经济学理论的基础。由于现实世界的复杂性,经济主体的决策与完全理性意义上的决策相差甚远。因此,经济主体的价格预期具有几方面特征。一是生产者不仅看重价格的高低,更看重价格的波动幅度。在图1中盈利和亏损是变动的,是对参考基准点(坐标原点)的背离。二是对于条件相当的盈利预期,生产者更加倾向于风险规避;而对于条件相当的亏损预期,生产者更加倾向于风险趋向,表现为价值曲线在盈利时是凹的,在亏损时是凸的(图1)。三是亏损和盈利对生产者影响是不相同的。价格下降给生产者带来的痛苦与价格等量上升带来的快乐不对等,前者要大于后者,称之为风险规避。四是预期结果影响经济主体未来的预期和风险态度。经济主体的风险偏好因前期盈利而增强,而前期的亏损将增加亏损的痛苦,提高风险厌恶程度。
因此,养殖者的仔猪价值估值与其对生猪价格预期以及生猪价格相对于基准点的盈亏波动有关。[5]然而,不同养殖主体生猪参考基准点的位置并不一致,会因经济主体对生猪价格预期的不同而不同。基于下期生猪销售价格预期,养殖者对仔猪价值进行估计,并做出仔猪补栏决策。以生猪价格预期作为参考基准点,时点不同,参考基准点也随之变动。当市场生猪价格位于基准点以上的盈利状态,即高于预期时(图1第Ⅰ象限),养殖者对仔猪价格的估值也会增加,处于相对盈利的高基准点;当生猪价格低于预期时,即处于基准点以下的亏损状态时(图1第Ⅲ象限),养殖者对仔猪价格的估值也会降低。
根据经济主体的风险规避特征,养殖者对亏损和盈利的敏感程度不同,在高于基准点和低于基准点的不同时段,养殖者对仔猪价值的估值可能是不对称的,在高于基准点时对仔猪价值的估值增长程度要弱于低于基准点时对仔猪价值估值的降低幅度。结合以上分析,依据养殖者生猪价格预期对仔猪价格进行估值时具有非对称性,提出以下假说:
假说2:当生猪价格预期高于基准点时,养殖者更加倾向于风险规避,对仔猪价值的估计曲线是凹的,其对仔猪价格的估值会增加。
假说3:生猪价格预期低于基准点时,养殖者更加倾向于风险趋向,对仔猪价值估计曲线是凸的,其对仔猪价值的估值会降低。
假说4:在生猪价格高于基准点时对仔猪价格估值的增长幅度要弱于低于基准点时对仔猪价格估值的降低幅度,即二者是非对称的。
三、模型设计
基于生猪价格预期,养殖者对仔猪价格进行估计的基础上,做出仔猪买入决策,进而影响仔猪供求和价格波动。[6]为避免生猪与仔猪价格序列的非平稳而导致伪回归,我们构建如下的动态作用模型:
其中,△spt为养殖者第t期对未来生猪价格波动的预期,以此为参考基准点。当真实生猪价格上涨率△spt高于时,则处于高于基准点的盈利状态;当真实生猪价格上涨率△spt低于时,则处于低于基准点的亏损状态。为了区别这两种状态,定义虚拟变量dum,高于基准点时令dum=1,低于基准点时令dum=0。
由有限理性预期理论和前景理论知:(1)当β1>0时,生猪价格预期对仔猪价格波动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表明养殖者对生猪价格预期越高,仔猪价格的估值也越高,反之则相反;(2)当γ1+γ2>0时,即dum=1时,在高于基准点的盈利状态,生猪养殖者对仔猪价格的估计曲线是凹的,表明养殖者更加倾向于风险规避;(3)当γ1<0,即dum=0时,在低于基准点的亏损状态,养殖者对仔猪价格的估计曲线是凸的,表明养殖者更加倾向于风险趋向;(4)当|γ1|>|γ1+γ2|时,表明在高于基准点时养殖者对仔猪价格估值的增长幅度,要弱于在低于基准点时对仔猪价格估值的降低幅度。
依据有限理性预期理论,以生猪价格波动率△spt-1(i=1,2,L,n)作为养殖者第t期的生猪价格预期波动率△spt。为了避免变量之间的虚假回归、多重共线性等问题,我们运用误差修正模型,对变量进行检验,并使用经典的回归方法对参数进行估计。在式(1)的基础上建立如下模型:
四、实证结果及分析
我们运用2000年1月~2013年11月我国待宰活猪价格(记为)和仔猪价格(记为)共166期观测数据(来自中国畜牧业信息网http://www.caaa.cn)。由于时间序列变量存在季节性特征,我们用X12方法对其进行季节调整。为了得到平稳序列又不改变序列的特征,对spt和ppt分别取自然对数,记为1nspt和1nppt,再分别取差分,得到生猪价格预期增长率△1nspt和仔猪价格增长率△1nppt。单位根和协整检验表明,1nspt和△1nppt一阶差分后是平稳序列,且存在长期稳定关系,适合用误差修正模型进行分析。
赤池信息(AIC)和施瓦兹准则(SC)表明序列△ppt-i和△spt-i滞后期数均为5。因此,(2)式中的n=5。在有限理性预期的前提下,养殖者以前5期生猪销售价格波动率作为对未来生猪销售价格的预期,即;同理,以前5期仔猪价格波动率来衡量历史价格对当前仔猪价格波动的影响情况。式(2)可以写为:
由表1知,系数δ11至δ15和系数β11至β15均大于0,多数在10%的水平下显著,且随着滞后期的增加,系数呈现递减的趋势。可见,养殖者生猪价格预期对仔猪价格具有正向影响,即预期生猪价格升高会推高仔猪价格;近期仔猪价格对未来仔猪价格也具有正向的影响,表明假说1成立。γ1为-0.4362小于0,γ2为1.0137大于0,在5%的显著水平下,并且γ1+γ2为0.5775,大于零,表明在高于基准点时(dum=1时),生猪养殖者更加倾向于风险规避,对生猪价格的估计曲线是凹的,假说2成立;同时,γ1为-0.4362,小于零,且在5%的显著性水平上,表明在低于基准点时(当dum=0时),生猪养殖者更加倾向于风险趋向,对生猪价格的估计曲线是凸的,假说3成立。然而,|γ1|>|γ1+γ2|不成立,即假说4不成立。|γ1|为0.4362,|γ1+γ2|为0.5775,后者大于前者,表明养殖者在生猪价格预期高于基准点时对仔猪价格估值的增长幅度,高于在低于基准点时对生猪价格估值的降低幅度。
从检验结果可知,假说4不成立,表明我国养殖者的仔猪购买行为没有呈现出前景理论中的亏损规避特征。在生猪预期高于和低于基准点时,养殖者对仔猪价格估值的增长幅度和降低幅度确实是不对称的,但前者高于后者。
这揭示了在我国仔猪市场中,仔猪价格上涨的幅度要高于下跌的幅度,可能的原因有几点:(1)多数生猪养殖者是自繁自养型,当仔猪价格过低时养殖者将会自给饲养,减少仔猪的市场供给,也避免了仔猪价格的大幅下降。(2)政府对养猪业市场的干预。2008年至今,政府出台了母猪补贴政策、防止生猪价格大幅下跌政策、猪肉收储政策等,阻止了生猪价格大幅下跌的预期,也阻止了仔猪价格的大幅下跌。(3)随着养猪机会成本的上涨和生猪规模化养殖的持续推进,推高了养殖者进入和退出养殖市场的成本,稳定了生猪养殖者生产群体和生产行为,从而使仔猪市场需求趋于稳定,遏制了仔猪价格下跌幅度。
五、结论与政策建议
应用行为经济学中的前景理论和有限理性理论,从生猪市场微观主体———养殖者的行为特征出发,从理论上分析了生猪价格预期与仔猪价格波动关系的动态性和不对称性,提出了相应的假说,并利用我国养猪业数据进行了实证检验,其结论有如下两点。
首先,养殖者的生猪价格预期对仔猪价格波动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其预期是基于近期的生猪历史价格形成的,具有有限理性的特征。当近期生猪价格上涨时,养殖者预期未来生猪价格将进一步上涨,进而对仔猪价格的估值也产生了正向的促进作用。生猪价格预期越高,养殖者对仔猪价格的估值也越高,反之亦然。
其次,生猪价格预期对仔猪价格的形成具有动态性和非对称性。在生猪价格预期高于基准点时,养殖者更加倾向于风险规避,仔猪价值估计曲线是凹的,对仔猪价格估值的增加程度越来越小。而生猪价格预期低于基准点时,养殖者更加倾向于风险趋向,其仔猪价格估计曲线是凸的,对仔猪价格估值的降低速度也越来越小。
综上研究,我们提出几点政策建议:一是继续完善生猪业信息平台建设,及时发布能繁母猪数量、仔猪供给能力、生猪存在量等养猪业信息;二是鼓励养殖主体搜集、利用市场信息,稳定养猪业主体的市场预期;三是鼓励生猪规模化养殖,提高养猪业组织化程度,稳定养猪业市场主体。
参考文献
[1]Ben-Kaabia M,Gil J M.Asymmetric price transmission in the Spanish lamb sector[J].European Review of Agricultural Economics,2007,(01).
[2]Brown A.Farmers'market research 1940-2000:an inventory and review[J].American Journal of Alternative Agriculture,2002,(04).
[3]Pieniak Z,Aertsens J,Verbeke W.Subjective and objective knowledge as determinants of organic vegetables consumption[J].Food quality and preference,2010,(06).
[4]Hoglund J,Ahlgren S,Grahn M,et al.Biofuels and land use in Sweden An overview of land-use change effects[R].Report,2013.
[5]Ball M,Lizieri C,MacGregor B D.The economics of commercial property markets[M].Routledge,2012.
[6]王杜春,刘士奇.生猪生产波动的影响因素分析及对策建议[J].中国农学通报,2013,(14).
生猪价格预期 篇2
1 月17日下午, 商务部等9部门联合召开电视电话会议, 总结和通报生猪定点屠宰资格审核清理工作情况, 部署屠宰行业管理下一步工作。
会议指出, 2011年12月至2012年1 1 月一年以来, 各地区、各有关部门严格按照相关法律法规规定的条件和标准, 对全国的生猪定点屠宰厂 (场) 和小型生猪屠宰场点进行了审核清理。生猪定点屠宰厂 (场) 由5919家减至4585家, 削减幅度达22.5%;小型生猪屠宰场点由14019家减至10135家, 削减幅度达27.7%。全国屠宰企业总数由19938家下降至14720家, 降幅达26.2%。审核清理净化了屠宰行业发展环境, 淘汰了落后产能与过剩产能, 提高了肉品质量安全保障能力;增强了地方政府的肉品质量安全意识、行业管理部门的依法行政意识和屠宰企业的主体责任意识;加快了屠宰加工行业结构调整的步伐, 逐步提升了行业整体水平。基本达到了预期目标。会议指出, 保障肉品质量安全工作的形势仍然不容乐观。审核清理工作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 严格屠宰行业准入必须持之以恒, 长抓不懈。
外部冲击、公众预期与价格波动 篇3
很多研究表明, 预期对价格水平变化具有显著影响。M.Hughart (2002) 的研究表明预期与实际通胀率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Stephen等 (2003) 发现通货膨胀预期与名义利率显著正相关。王维安等 (2005) 发现通货膨胀预期与不动产预期收益率之间存在稳定的函数关系。肖争艳等 (2004) 的研究结果表明预期在长期是无偏的。Mishkin (2007) 认为通货膨胀预期的锚定程度对通货膨胀和经济运行有重要意义。陈晓莹 (2006) 认为理性预期模型能更好地解释我国物价变动。很多学者研究了外部冲击对价格水平的影响。中国经济增长与宏观稳定课题组 (2008) 认为外部冲击是导致通货膨胀的因素之一。何念如等 (2006) 研究了国际石油价格变化对我国CPI、PPI、GDP以及投资的影响。柴田明夫 (2006) 把20世纪70年代日本、英国等国家的通货膨胀归咎于原油、黄金、铜等原材料和劳动力价格上涨以及制造业重新布局。曾利飞等 (2006) 发现影响我国通货膨胀的因素主要是资本成本与进口中间品成本。Garner (1989) 认为大宗商品价格可以作为通货膨胀的领先指标。
我国经济波动到底受国际因素影响有多大?我们如何降低外部冲击对我国经济的不利影响?预期对我国价格变化具有多大影响?本文运用回归分析、脉冲响应分析以及误差方差分解等方法实证分析了外部冲击、公众预期与我国价格水平波动之间的关系, 得出结论认为:我国物价下跌的主要原因不是消费者信心不足导致的, 而主要是由于进口原材料价格下跌、出口需求下降和民间投资回落导致的。
一、进口原材料价格变化对我国CPI波动影响显著
从脉冲响应分析结果可以看出进口原材料价格对CPI的影响在当期就显现出来, 在一年以后达到最大。方差分解的模拟结果显示, 从长期来看进口原材料价格对CPI的影响具有决定性作用。回归分析的结果也显示, 进口原材料价格在5%水平下对CPI变化产生显著影响。
因此, 国际市场大宗原材料价格的变化对我国价格水平从供给方面形成了巨大冲击。我国2008年下半年以来的价格水平下降压力, 是与国际金融危机导致的国际市场大宗原材料价格大幅度下跌直接相关的。由于我国经济具有较高对外依存度, 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变化从供给方面对我国价格水平带来显著冲击, 这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释我国近期物价水平的下跌。面对这种冲击, 我们并不需要过多的担心, 因为从脉冲响应分析的结果来看, 这种冲击效应在一年以后就会迅速减小, 不会导致我国陷入长期通货紧缩的困境之中。
二、产出水平变化对CPI存在着重要影响
回归结果表明, GDP增长率对本期价格水平会产生显著影响。从脉冲响应分析结果可以看出, GDP增长率对CPI的影响在第1期显现出来, 并且为正响应, 在第7期达到最大, 在第15期影响消失。方差分解的模拟结果显示, 从长期来看GDP增长率对CPI的影响具有决定性作用。
可以看出, GDP增长率对CPI的影响是十分显著的, 即GDP高速增长会导致CPI上涨, GDP增幅回落会导致CPI回落或是负增长, 因此, 我国目前GDP增长率的大幅回落是物价下跌的重要原因之一。拉动我国GDP增长的最重要因素是对外出口和固定资产投资, 但是, 由于国际金融危机导致我国出口骤然下降, 这对GDP增长带来很大负面影响。由于经济周期的原因, 我国固定资产投资的增长速度也出现下滑之势, 给GDP增长造成巨大压力。在这种情况下, 我国政府及时出台了政府主导的4万亿投资计划及其配套措施, 极大地遏制了GDP增幅的下滑, 在很大程度上弥补了出口下降和民间投资下降带来的压力。所以, 为了防止通货紧缩出现, 我国应该继续刺激国内投资和消费, 抵消出口下降导致的需求下降, 保证GDP维持在一个合理的增长水平。
三、消费者信心对CPI波动影响不大
回归分析、方差分解模拟分析和脉冲响应分析的结果都显示, 代表公众预期的指标消费者信心指数对CPI影响并不显著。有关理论分析认为, 公众的预期对物价波动产生较大的影响, 但是从我们的实证分析结果来看, 公众对预期并不能对CPI产生显著影响。这其中的主要原因可能是, 我国居民消费中的刚性消费占比重较大, 消费者对经济前景的预期并不能降低这部分消费, 而高档奢侈品消费所占比重很小, 其需求的变化不会对CPI带来实质性的影响。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 我国物价下跌的主要原因不是消费者信心不足导致的, 而主要是由于进口原材料价格下跌、出口需求下降和民间投资回落导致的。为了避免落入通货紧缩的泥潭, 我国政府应该继续加大和落实投资计划, 采取各种措施促进出口。
参考文献
玉米价格连续走低后市预期难反转 篇4
十一国庆节期间, 华北阴雨天气较多, 加之9月中下旬华北玉米价格迅速下跌, 农户及贸易商惜售, 华北企业门前收购上量急剧减少, 主流报价反弹至1700元/t左右, 较节前上涨200元/t。随着天气转晴, 玉米上量将再度增加, 加上东北玉米拖累, 预计华北玉米价格将再次回落。另一主产区东北新玉米从南至北陆续收获上市, 开秤呈现“高台跳水”, 目前价格相对混乱。9月底, 吉林、黑龙江、内蒙部分深加工企业开秤收新玉米, 开秤价同比下跌500~600元/t不等。
国家粮油信息中心分析预测部处长李喜贵在上月召开的“第九届中国玉米产业大会”上预计, 今年玉米产量为2.19亿t, 他认为:“总体来看, 玉米供过于求还是比较严重, 玉米结余量3500万~4000万吨, 预计供应过剩至少有3700万吨。国内外都是增产态势, 玉米价格下行仍然将是主要大趋势。”
生猪价格预期 篇5
(一) 投资者异质预期的形成
投资“预期”就是从事投资活动的主体, 在有效地利用一切信息的前提下, 对未来资产价格或资产价格变动作出的一种估计, 而“理性预期”就是在长期中平均说来最为准确的估计。在理性预期假设下, 投资者的预期具有同质性。但现实中的投资者绝非理性预期假设下的完全理性的经济人, 而仅是有限理性主体。赫伯特·西蒙 (Simon) 认为行为主体打算做到理性, 但现实中却只能有限度地实现理性;哈耶克 (Hayek) (1952) 指出, 人类的行为来自其心智活动, 知识的有限性会使每个人都有着某种“理性不及的无知状态”。
事实上, 投资者预期的形成是一个复杂的过程, 主要取决于投资者的心理偏差、投资者拥有的信息及投资者的预期方式。众多投资者在这三个方面存在的差异, 导致了异质预期的产生。不同的投资者由于各自具有相异的心理偏差, 即使在相同的外部条件下也会产生异质预期;制度的不健全和信息成本的存在, 会使信息成为不完全信息, 并在不同利益相关者之间表现出非对称性, 具有相同心理偏差的投资者因为信息的不完全和不对称也会对相同风险资产未来价格产生异质预期;即使在信息对称和心理偏差相同的情况下, 投资者也会由于预期方式的差异而导致异质预期, 因此投资者的预期是异质的, 并且是一种常态。
近30年来, 国内外学者对投资者的“异质预期”有大量的研究。Bagehot (1971) 的信息模型提出知情交易者和非知情交易者的概念;Grossman和Stiglitz (1980) 建立了一种用于分析拥有不同信息的交易者的交易策略的理性预期分析框架;Kyle (1985) 考察了知情交易者的交易策略, 提出了噪声交易者的概念;Gloste和Milgrom (1985) 通过序贯交易模型 (Sequential Trade Mode1) 首次将动态因素引入了信息模型, 提出了将交易看作是传递信息的信号这种观点;BSV模型描述了代表性投资者主观上持有两个不同的红利模型, 当赋予两个红利模型不同的概率时, 表现出对信息反应不足和过度反应;HS模型假设非理性投资者有两类, 一类是信息观察者, 通过观察市场信息来形成私人信息, 然后基于私人信息形成对价格的预期, 另一类是动量投资者, 他们没有私人信息, 基于市场价格的变化而交易;此外, BSV模型分析了趋势机制与回复机制, HS模型分析了惯性策略等。
(二) 投资者异质预期的发展
在现实资本市场中, 投资者的异质预期是适时变化的, 具有显著的动态性。首先, 在充满不确定性的市场中, 影响预期的信息变量总是处于随机变动之中。影响资产价格的客观信息诸如宏观经济形势、产业形势、公司经营状态、盈利能力、股本扩张能力 (公积金) 等总是处于随机变动中;投资者在对未来资产价格以及资产价格变动进行估计时, 除了利用已知的客观信息外, 也会对影响资产价格的客观因素未来趋势如宏观经济未来增长方向及幅度进行预期, 即形成对客观因素的主观预期。除此之外, 投资者也会形成另一种主观预期, 即会以客观信息和对客观信息的主观预期为基础进行博弈而形成期望获取超额收益的交易意愿 (唐伟敏和邹恒甫, 2003) 。这两种主观预期可以在市场中传播和流动, 成为一种与客观信息相对应的主观信息。客观因素未来变化的不确定性, 使得基于客观信息基础上的主观信息更加不确定, 这更增加了投资者对资产价格预期的差异。其次, 真实市场环境中的投资者并不简单的是一个投资者具有一种心理偏差, 而是单一投资者可能同时具有若干种心理偏差, 且方向和强度各异。第一种情形, 在若干种心理偏差中, 其中某种心理偏差在决策时总是占主导地位, 而其他心理偏差居于次要地位。投资者像在商品市场上所表现出的对商品的偏好一样, 在资本市场中表现出的心理偏差也对客观信息和主观信息具有偏好, 甚至是对客观信息或主观信息的其中某个方面具有偏好, 如可能对客观信息中的宏观经济形势具有特别的偏好, 这更增加了投资者预期的异质性。决定投资者对信息的偏好的, 是信息相对于投资者的投资决策的确定性, 据此投资者对客观信息和主观信息赋予不同的权重。距离客观信息较近者即较易获得客观信息者将偏好客观信息, 并赋予客观信息更大的权重;离客观信息较远者将偏好主观信息, 并赋予主观信息较大权重;对主客观信息的偏好无差异者, 其赋予主客观信息的权重是随机的和变化的。第二种情形, 单个投资者的若干种心理偏差的作用是相同的, 因而在不同的外部信息条件下其中的某一种心理偏差将对投资决策起决定作用, 因此投资者预期也就处于不断的调整当中, 在时间进程中形成动态预期。
心理偏差的多样适变性和主客观信息的随机变动, 都使得投资者的异质预期处于动态变化中, 并且众多投资者的异质预期之间的差异也将随异质预期的动态变化而发生变化。但另一方面, 如果主观信息成为市场信息的主流, 则会导致投资者忽略客观信息而只关注主观信息, 这样就会因发生“跟风效应”而使众多投资者的异质预期均趋于同质。
二、异质预期投资群体的形成与发展
作为市场上分散的投资者个体, 在同一时刻t不仅拥有不同数量和质量的信息, 而且不同投资者在形成预期时分别受种类不同、程度不同的认知能力和心理偏差以及预期方式的影响, 那么在t时刻市场中投资者的异质预期必然存在众多状态, 因此投资者预期就是一随机变量, 根据大数定理, 投资者预期服从正态分布。
(一) 异质预期投资群体的形成
现实中众多的异质预期投资者都是处于社会网络中, 社会网络具有小世界特性和无标度特性, 小世界网络结构是一种最为理想的互动模式, 具有较高集聚程度和强扩散能力 (Watts and Strogatz, 1998) 。最小的社会网络结构就是“熟人世界”, 在主观信息不确定的情形下, 影响个体主观预期的是现实中的“熟人世界”规则。投资者在做投资决策时, 为了提高决策的准确度, 通常会参考与他的偏好较为相似并较为紧密和可靠的“熟人”投资者的主观预期, “熟人”可以是亲朋好友、老师、同学、邻居、领导甚至是网络上他经常关注的某个股票博主、财经评论员等。一般而言, 投资者都是风险厌恶者, 投资者在做投资决策时, 仍然是遵循确定性原则, 因此投资者自身的不确定的主观预期易被对“熟人”的信任所替代, 投资者易忽略自己不可靠的主观预期, 而追随“熟人”投资者的主观预期。当然投资者也可能就是那个“熟人”, 被其他投资者参考和追随。对同一“熟人”信任的众多投资者就具有了同质的主导预期, 决策一致, 自然地聚集为一类群体, 并不因年龄、职业、收入水平等客观因素的不同而受到影响。当然, 不同的“熟人”, 如果预期接近, 将会形成一个更大的群体。“同质”只是就整个群体的决策一致而言, 在群体内不同成员的地位是不一样的, “熟人”的预期往往较强因而较为稳定, 在群体中处于领导地位;而其他投资者则是追随者, 预期较弱因而易变。
这样处于分散状态的投资者在现实中就分属于不同的投资群体了, 所以市场中的投资者并非完全独立的个体, 而是类别群体中的成员。这些投资群体因领导者“熟人”的主导预期的异质性, 使得众多投资群体也呈现预期的异质性, 各种预期类别的群体共同构成了投资者整体。此时, 异质预期强调的是不同类别群体预期的异质, 而非市场中每个投资者都拥有不一样的预期。这些异质预期的投资群体, 因对资产价格变动的方向和强弱预期不一致, 因而群体之间预期的强弱程度亦是不同, 并是分散的、随机分布的。此外, 领导者个体的主观预期在短期内具有一定的稳定性, 使得群体分布态势在短期内也处于稳定状态。
(二) 异质预期投资群体的发展
追随者为了提高投资决策的准确性, 获取基本收益甚至超额收益, 往往会尽可能收集信息以使自身信息集趋于完全。因此, 追随者的参考“熟人”可能是一个, 也可能是几个, 而且参考“熟人”随时间还可能更换。这样, 追随者在搜集信息的过程中, 其投资预期就会不断调整和更新, 并从一个“熟人”群体变更到另一个“熟人”群体, 而某一群体也将同时有追随者加入和追随者离开。因此, 追随者加入和离开某群体, 不会导致群体规模的大幅变动和群体的消亡以及新群体的出现, 因而群体分布态势就是稳定的。
领导者的预期较强, 因信息的非零成本和不完备, 当信息严重不足时, 不易因客观信息和主观信息的微小变动而发生改变, 因而领导者的预期在短期内具有一定的稳定性。但在长期将由于主客观信息等影响因素的重大变动或者当预期与现实的误差累积到一定程度时, 领导者有可能大规模调整预期, 这时预期就呈现突变性 (黄长征, 2003) 。若领导者的预期发生质的变动, 领导者及其追随者将从原群体转移到新群体, 则原群体和新群体的规模都将出现较大幅度的变动, 并会导致群体规模的此消彼长, 甚至导致原群体的消亡或新预期群体的出现, 由此, 异质预期投资群体的分布态势就将发生显著变动。
如果主观信息成为市场信息的主流, 这时主观信息对众多投资者而言就是确定的。领导者将忽略客观信息而主要基于资产市场价格做出投资决策;亏损或未达到预期收益目标的追随者的决策规则将从“熟人世界”规则转向“生人世界”规则, 追随者将从对“熟人”的信任转而基于资产市场价格做出投资决策;而盈利的追随者将依然追随“熟人”, 因为此时“熟人”的预期方向是和资产市场价格变动方向一致的。众多投资者一致向资产市场价格看齐, 将导致异质群体趋于同质。
三、投资者群体预期的动态变化与资产价格波动
在资本市场中, 预期与资产价格之间存在交互影响关系:主客观信息的不对称以及心理偏差等因素的影响, 使得投资者产生异质预期。异质预期投资者自然归属于不同的群体, 使得群体间表现为异质预期, 而长期过程中投资者异质预期的动态调整又使得群体的规模此消彼长。投资群体不同的预期引起不同的买卖动机和买卖行为, 并通过买进或卖出资产的数量影响资产的供求。不同规模的群体对资产供求的影响力度是不一样的, 资产价格是全体异质预期投资群体相互博弈的结果。资产价格既揭示客观信息, 也反映主观信息, 而主客观信息是投资者预期形成的信息基础, 因此资产价格又反过来影响投资者预期的形成, 如图1所示。
(一) 投资者群体异质预期与资产价格的波动
客观信息和主观信息是投资者预期形成的信息基础, 如果客观信息不确定, 则资产价格反映的主观信息亦不确定, 因此投资者群体的预期就是异质的、随机分布的。随机分布的异质预期的投资群体对资产供求的影响没有任何一方是显著占优的, 因而导致资产价格的微小变化或窄幅波动。
各群体领导者并不因资产价格所反应的主客观信息的微小变化而改变预期, 因而不会对资产价格产生明显影响;而追随者则会因资产价格的微小涨跌导致投资收益的盈亏而经常调整预期, 使其频繁更改所属“熟人”群体, 但由于自身资金实力的限制, 无论其是加入还是撤出, 都难以对群体的规模从而对资产的供求产生明显作用, 因而也不会导致资产价格的显著波动。
但跟随者群体归属的经常性改变, 却将引起整个市场各群体间规模的持续变化, 并通过各群体买卖资产的数量对资产供求产生影响, 最终将会引致资产价格的不断窄幅波动。资产价格的微小变化或窄幅波动, 其涨跌方向的变化不定, 引起追随者投资收益的盈亏, 又使得追随者经常改变其跟随的“熟人”群体, 如此循环反复, 反而有利于保持资产交易的活力。
(二) 投资者群体同质预期与资产价格波动
如果客观信息长期向好, 但因群体领导者的预期的稳定性, 领导者的预期不因客观信息的连续微小变化而发生变化, 因此投资群体的主导预期将较长时间不变, 则资产价格将较长时间徘徊在价格低位波动。然则随时间的推移, 客观信息向好的确定性增强, 将有越来越多的领导者预期资产价格上涨, 相应地其各自追随者亦预期资产价格上涨。虽然各群体预期资产价格上涨的幅度各不一样, 因而各群体买入资产的数量也不一样, 对资产价格的影响也不一样, 但各群体决策方向的一致性, 终将推动资产价格上涨。或者有重大利好的客观信息, 则将在短期内使部分领导者因客观信息的重大变化而发生预期的突变, 因而扩大了预期资产价格上涨的群体的规模, 虽然各群体预期的强弱不一样但其预期方向是一致的, 通过买入资产, 也终将推动资产价格上涨。或者有某资金实力雄厚者, 并且其追随者也众多, 利用其群体资金实力大量买入资产, 从而使得资产价格明显上涨。
资产价格的明显上涨向市场传递确定的市场信号, 亏损或未达到预期收益目标的追随者将改变预期转而追随盈利的“熟人”, 而盈利的追随者将依然追随“熟人”, 因为此时“熟人”的预期方向是和资产市场价格变动方向一致的。这样, 预期资产价格下跌的群体的规模将明显减小, 而预期资产价格上涨的各群体规模将因追随者数量上的增加而增加, 群体规模的较大幅度的此消彼长将使资产的供求显著不平衡, 因而引起资产价格较大幅度上涨。
资产价格的连续显著上涨, 将使主观信息成为市场信息的主流, 此时, 投资者决策的规则将是“生人世界”规则, 买卖决策主要依据资产市场价格做出。领导者将忽略客观信息而主要依据资产市场价格做出投资决策;追随者也将从对“熟人”的信任转而基于资产市场价格做出投资决策;最终, 整个市场的追随者和领导者都一致向资产市场价格看齐, 将使得异质预期群体趋于同质, 导致资产价格疯狂上涨, 资产泡沫急剧膨胀。但急剧膨胀的资产价格泡沫往往只能持续一段时间, 没有后续资金的推升, 资产价格泡沫终将破灭。当预期趋于同质的大群体再次被分化成众多随机分布的异质群体时, 市场群体规模将回复到均势状态, 资产价格波动将再次回复至持续窄幅波动的正常状态。
参考文献
[1]Barberis N, Shleifer A, Vishny R.A model of investor sentiment[J].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 1998, 49 (3) :307-343.
生猪价格预期 篇6
做出如下假设:
A.需求量Qdf和现期产出量Qst均是价格Pt的非滞后线性函数。
B.价格调整不是通过每期出清来进行的,而是通过卖者的定价过程来实现的:在每期的开始,卖者在考虑到存货状态以后为该期确定一个价格。如果上期价格使存货积累下来,则确定一个比上期低一些的价格;但若存货告罄,则确定一个比上期高的价格。
C.从上一期到另一期的价格调整与观测到的存货变化成反比。
根据上述假设,可以写出以下方程:
其中,σ表示存货引致的价格调整系数。
把(1)式和(2)式代入(3)式,得:
解此差分方程,得:
其中,。
因此,模型的动态稳定性取决于1-σ(β+δ),令b=1-σ(β+δ)。
讨论:
(i)当0<b<1时,也即时,Pt收敛。
(ii)当b=0时,也即时,Pt=,价格在均衡状态。
(iii)当-1<b<0时,也即时,Pt呈衰减振荡。
(iv)当b=-1时,也即时,Pt呈均匀振荡。
(v)当b<-1时,也即时,Pt呈发散振荡。
讨论的5种情况,可以利用下图直观地表示出来。
区域i为第一种情况,
区域ii为第一种情况,
区域iii为第一种情况,
区域iv为第一种情况,
区域v为第一种情况,
二、具有适应性价格预期的蛛网模型
考察由如下方程组成的蛛网模型:
其中,Pt*表示t期的预期价格,并假定卖者具有适应性价格预期:
其中η为预期调整系数,当η=1时,模型成为常见的蛛网模型。
将(7)式和(8)式代入(6)式得:
将(10)式代入(9)式得:
解其差分方程,得:
其中,。
因此,模型的动态稳定取决于,令。
讨论:
(i)当0<b<1时,也即时,Pt收敛。
(ii)当b=0时,也即时,Pt=,保持在均衡状态。
(iii)当-1<b<0时,也即时,Pt呈衰减振荡。
(iv)当b=-1时,也即时,Pt呈均匀振荡。
(v)当b<-1时,也即时,Pt呈发散振荡。
与具有存货的蛛网模型不同的是,具有适应性价格预期的蛛网模型,其解的性质不能用区域直观地表示出来。
参考文献
生猪价格预期 篇7
7月29日, 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发布消息:“生猪饲养重回盈亏平衡点之上”。按6∶1的盈亏平衡点计算, 生猪价格回升到12.6元/千克才能保本。这个消息令人松了一口气。上半年全国生猪生产呈现出鲜明的特点:价格下降早且长时间低位运行, 生猪出栏显著增加, 养殖效益严重下滑。由于各方积极努力, 生猪产能在低谷期积极调整, 从6月中旬开始止跌回升, 存栏趋稳。
据分析, 这段时间猪肉价格仍属于恢复性上涨, 其主要原因, 一是今年春天, 受疫情影响, 生猪价格和猪肉价格一直比较低迷, 曾下跌到4.50元/500克和7.00元/500克, 很多养猪户由于无利润甚至亏损, 开始淘汰、宰杀母猪, 一些散户甚至空圈不养, 导致生猪存栏减少, 造成后续猪源短缺, 推动生猪及猪肉价格上涨。二是养殖成本上升, 玉米价格自1月份的每500克0.85元上涨到6月份的0.95元, 上涨幅度达到11.8%, 与去年同期的0.76元相比上涨25%。玉米价格的上涨造成生猪养殖成本增加, 势必带动生猪及猪肉价格上涨。此外, 进入6月, 南方许多省份发生的水灾使大量生猪、母猪、仔猪被淹死, 加之水灾后高温天气引发的猪高热病, 造成生猪供应紧张, 在一定程度上引发价格上涨。
上半年, 全国生猪出栏3.27亿头, 同比增加了4%;6月末全国生猪存栏43670万头, 同比下降2.4%, 比去年底下降6.9%;能繁母猪存栏4680万头, 同比下降3.1%, 比去年底下降4.7%。
因为和百姓生活息息相关, 猪肉价格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热点。按照以往的规律, 夏季属于猪肉消费淡季, 价格会略降。但是今夏猪肉市场自6月份以来却出现了一轮较为明显的上涨行情。蛰伏了半年多时间后再度上涨, 这是否意味着猪肉价格开始全面反弹?七八月份是猪肉消费淡季, 但并没有影响猪肉价格的上涨。近期全国不少地方出现洪涝灾情, 一部分生猪肉源被运往受灾地区, 导致非灾地区市场的供应量相对减少。这些都对肉价的坚挺发挥了作用。
对于未来猪肉价格走势, 业内人士认为, 随着秋季猪肉消费旺季逐渐到来, 猪肉价格还将有一定幅度的上涨, 但涨幅不会过大。生猪存栏量大幅下滑, 能繁母猪数量及占比持续下降, 是看涨猪肉价格到年底的主要依据。因为即使猪农在8月份开始大规模补栏, 3~4个月养殖周期, 今年11~12月才有可能产生新的供应, 因此在2010年12月份之前, 国内猪价将维持在高位强势震荡。
2010年8月24日全国外三元生猪平均价格12.57元/千克, 最高地区外三元猪价:河南西华县、山东宁阳县、辽宁建平市14元/千克, 最低地区外三元猪价:黑龙江双城市9元/千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