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猪行业(共9篇)
生猪行业 篇1
1、技术水平进步明显。
生猪屠宰企业已从10万家减少到2.1万家, 机械化屠宰厂达到3000余家, 比10年前增加了10倍。一些定点屠宰企业的生产装备、工艺技术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2、企业的规模化、品牌化效应开始显现。
2008年全国规模以上的屠宰企业2205家, 约占定点屠宰企业总数的9%, 但年屠宰量已经占到全部定点屠宰量的68%。
3、行业的集中度明显提高。
大型屠宰加工企业的集团开始形成, 排名前10位的屠宰加工企业的销售收入比重已超过25%。
4、猪屠宰以及肉品流通行业将健康发展。
商务部将进一步优化产业布局, 加强对整体规划的指导;严格准入门槛, 淘汰落后产能;遏制无序竞争, 对定点屠宰企业实行分级管理;发展现代化的经营与流通模式;全面构建高效的监管体系。
5、猪肉消费仍将增长。
根据经合组织-联合国粮农组织近期发布的农业展望报告, 全球猪肉消费量预计将以每年近2%的速度增长, 到2018年将增长至3.2亿吨, 涨幅为20%, 其中猪肉消费量占37.5%。目前中国已发展成为世界最大的肉类生产大国。2008年, 中国肉类生产达到7279万吨, 占世界肉类总产量的29%, 居世界之首, 其中猪肉总产量为4620万吨, 占全部肉类产品的63.5%, 约占世界猪肉总产量的46%。 (本刊辑)
生猪行业 篇2
一、加强执法队伍建设,确保群众吃上放心肉
区商务委按照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明确了专门科室负责生猪屠行业监管工作,成立了xx市xx区商业法规监督检查所作为执法主体,负责生猪屠宰行业的执法工作,并增加执法人员,加大执法力度。目前,我局从事生猪屠宰的执法人员从两年前的8人增加到现在18人,使得执法力度、执法频度大大增强,各项工作得以顺利开展。
二、加强对生猪屠宰行业的管理,努力提高产品质量
一是对企业管理、肉品检验和屠宰人员进行培训。通过学习相关法律法规和屠宰专业知识,提高企业遵纪守法的自觉性,提高专业人员技术水平。
二是督促屠宰企业建立稳定的生猪货源基地。定点屠宰企业以签订协议、合同等方式建立稳定的生猪货源基地,确保货源基地所产生猪不含“瘦肉精”等违禁投入品。建立严格台账制度,对每一批生猪来源的省、市、县、养殖场名称、所有者姓名、数量、销售去向等基础数据进行详细登记造册,实现可追溯制度。
三是加强生猪定点屠宰企业硬件设施改造,提高检测水平。为防止含“瘦肉精”的猪产品流向市场,把好宰前关,根据市、区商务部门的要求,区定点屠宰企业配备了“瘦肉精”检测装置,对每一批生猪都要进行宰前抽检,“瘦肉精”的抽检率已达到3-5%。
四是建立病害猪无害化处理登记制度,做到专人负责,严格落实责任制。市商务委安排了专项资金,鼓励企业无害化设施升级改造,建立无害化处理监管系统,实现对无害化处理过程的时时监控。
五是区商务委执法人员对xx第五肉联厂定期进行专项检查。专项整治工作开展以来,我委共出动执法人员50余人次,检查屠宰企业9次。重点检查定点屠宰企业的生产条件、管理情况、肉品品质检验、无害化处理等情况,特别是对该厂的生猪宰前停食静养12小时进行了监督检查,以保证出厂肉品质量。检查中,要求该企业如发现病害生猪,要查清病因及时作无害化处理,每日无害化处理情况报区商务委。截止到目前(7-11月),共检出宰前病死猪590头,无害化处理生猪肉品64131公斤。
三、加大打击私屠滥宰违法行为和集贸市场生猪产品检查力度
区商务委始终把打击私屠滥宰的违法行为作为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的重点,结合食品安全专项整治活动,通过采取部门协作、公布举报电话等有效措施,严打生猪屠宰中的违法行为。通过治理整顿,私屠滥宰得到有效控制,区生猪定点屠宰厂的`屠宰量大幅度上升,今年1-11月份共屠宰生猪1461472万头,优质品牌市场占有率明显提高,产品质量、肉品安全得到有效保证。
结合重大节假日,会同工商、动监等部门对水屯批发市场、xx回龙观商品交易市场等农副产品批发市场的生猪产品销售情况进行联合执法检查。从而有效的杜绝了注水肉及病害肉流入市场,确保全区人民吃上放心肉。
四、完善生猪产品市场准入和退出制度,规范流通秩序
积极推行“场厂挂钩”制度,强化市场准入和退出制度,
根据有关规定,农副产品市场与生猪定点屠宰企业严格建立“场厂挂钩”制度。企业利用现代化连锁物流建设配送系统,推进品牌经营,建立安全猪肉品专柜、专卖店、连锁店,为群众吃上放心肉提供便利。目前,xx第五肉联厂有销售网点1000余家,产品畅销于各大农副产品批发市场、连锁超市、部队机关院校、社区和内蒙等市场,产品的销售在xx占有30%的份额。
五、目前存在问题
从目前的生猪屠宰执法工作来看,由于私屠滥宰窝点多隐藏于城乡结合部的外来人口聚集区,又大都为弱势群体,自我保护能力较差,对发现的私屠滥宰行为多数不会向有关职能部门举报,因此给我们的查处工作带来很大困难。
六、下一步工作重点
一是加大宣传力度,尤其是我区的城乡结合部及偏远地区,从而提高人民群众自我保护能力。
二是进一步规范生猪屠宰行业,加强对生猪屠宰行业的管理,提高屠宰企业的管理水平。
三是继续加大打击私屠滥宰违法行为的力度,对生猪私屠滥宰的违法违规行为依法进行查处。杜绝注水肉及病害肉流入市场,确保全区人民吃上放心肉。
生猪行业 篇3
通知强调,各地要按照“改革、发展、稳定”的总要求,强化属地管理责任,按照地方政府负总责的要求,切实加强对生猪屠宰管理的组织领导和工作协调,确保生猪定点屠宰监管职责调整期间思想不乱、队伍不散、工作不断,生猪屠宰管理各项工作上下贯通、运转顺畅,实现与生猪屠宰管理新体制的平稳过渡。
通知要求,要突出抓好五项重点工作。一是大力推进屠宰监管职责调整。各地要在当地政府统一领导下,确保省、市、县三级职责调整分别在今年6月底、9月底、12月底前完成,农业部门畜禽屠宰管理职能和措施限期到位。屠宰监管职责调整过渡期间,监管责任仍由原系统承担,并按既定部署做好相关工作。 二是加快修订完善屠宰法规标准。组织开展《生猪屠宰管理条例》及配套规章修订,以强化兽医食品卫生检验为重点,尽快形成行政法规、管理规范和技术标准相配套的法规标准体系,提高全国屠宰管理法制化、科学化水平。 三是严格生猪屠宰行业准入管理。巩固全国生猪定点屠宰资格审核清理成果,对申请延期整改和迁建的屠宰厂(场)要严格按照规定开展复核审查,仍不达标的要依法取消定点资格。对新设立的屠宰企业,要严格审核把关。严禁在职能划转期间擅自降低标准、违反审批程序进行定点屠宰许可。 四是严格畜禽屠宰监督执法。督促屠宰企业履行肉品质量安全主体责任,严格执行进厂(场)登记、肉品检验、“瘦肉精”自检、无害化处理等制度,严格屠宰检疫监管,集中开展畜禽屠宰专项整治行动,严厉打击私屠滥宰、添加“瘦肉精”、注水或注入其他物质等各类违法犯罪行为,强化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形成跨部门监督执法合力。 五是加强畜禽屠宰信息管理。及时补充、更新、完善经审核清理后的屠宰企业基础信息和更新、确认换证状态,按照新批准实施的《生猪等畜禽屠宰统计监测制度》,督促样本企业及时准确报送相关数据。加快国家畜禽屠宰统计监测软件平台和硬件系统建设,进一步提升畜禽屠宰管理信息化水平。
通知要求,要组织开展屠宰行业重大政策问题调研,加强综合治理,推动屠宰行业健康发展。充分发挥社会和舆论监督的作用,及时曝光查处的违法违规屠宰企业,促进屠宰企业合法合规经营。充分发挥行业组织在行业自律、诚信建设、促进行业健康发展等方面的积极作用。加强舆论宣传和引导,提高全社会肉品质量安全意识,培养消费者科学健康的肉品消费理念。
动物福利在生猪屠宰行业的应用 篇4
动物福利的起源
“动物福利”这一概念由国外学者Fraser提出, 并受到了广泛的推崇。Fraser (1888年) 认为动物福利的目的就是在极端的福利与极端的生产利益之间找到平衡点。动物福利是保证动物康乐的外部条件。动物康乐就是动物自身感受状态, 也就是“心理愉快”的感受状态, 包括无任何疾病、无行为异常、无心理紧张、压抑和痛苦等。
动物福利实施最早出现在欧洲, 1822年英国制定第一部动物福利的法律用于保护牛、马、羊, 1981年世界保护动物协会 (WSPA) 成立, 主要在全世界范围内推广动物福利理念与人道屠宰技术。近年来, WSPA致力于在中国推广人道屠宰理念与技术。
动物福利的核心理念
动物福利核心理念是让动物享有免受饥渴不舒适的自由, 享有免受痛苦、伤害及疾病的自由, 享有免受恐惧和不安的自由, 享有表达自然行为的自由。动物福利是对动物生存环境的人性化描述, 人有自己的精神和物质需求, 而动物本身也有相同的需求。它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表现, 也是对动物合理、人道利用的必然要求。
3、动物福利在生猪屠宰行业的应用
人道屠宰
人道屠宰指减少或降低生猪压力、恐惧和痛苦的宰前处置和屠宰方式。人道屠宰就是要改善屠宰环节的动物福利。它针对屠宰的整个过程, 不仅仅是宰杀方式。从广义来讲, 人道屠宰包括动物的运输、装卸、停留待宰以及宰杀过程, 采取合乎动物行为的方式, 以尽量减少动物的紧张和恐惧。最基本的要求是在宰杀动物时, 必须先将动物“致昏”、使其失去痛觉、再放血使其死亡。通俗地说, 就是对将死的动物也要实行人道主义, 对动物多一些善待。
屠宰过程中动物福利的基本要求
(1) 宰前的处置和设施应尽量减少动物的应激; (2) 训练有素的, 关爱动物的工作人员; (3) 适合的、能达到预期效果的设备; (4) 快速使动物失去知觉和意识; (5) 保证到死亡前都不会使动物苏醒.
动物福利与肉品品质
引起肉品品质的不良因素主要有不良的人员操作、不合适的设施设备、不良的环境 (例如:过冷、过热、混群、拥挤、缺水、缺食、陌生环境、限制、隔离、噪音等) 、疾病等。
非人道的宰前处置导致的应激可以造成肉品出现两种不同的状况:白肌肉 (PSE) 和黑干肉 (DFD) 。PSE (白肌肉) 通常见于猪肉, 肉色灰白, 肉质柔软, 表面潮湿或有水分渗出。在世界范围内, 各种不同的研究普遍认为出现PSE猪肉的百分比通常为10%~20%。屠宰过程中的急性 (短时间) 应激会导致PSE肉的产生。由于水分的损失, PSE肉使得胴体产量下降, 而且猪肉做熟之后吃起来口感比较干。黑干肉肉色黑, 肉质硬, 表面干。DFD在所有动物中都有发生。出现百分比通常为10%~35%。屠宰前长时间应激会导致DFD肉产生。运输、争斗、疲劳、混群和其它的刺激会导致肌肉中葡萄糖的消耗并使之在屠宰的时候耗尽。DFD肉加工价值很低, 它的味道在鲜肉和加工后的产品中都不好, 其腐败变质的机率也较高。采用人道屠宰方式屠宰不仅可以减少被宰动物的痛苦, 而且还能使肉质更加鲜美。
常见的非人道屠宰导致的肉品品质问题主要有伤口、出血、淤血、断骨、白肌肉 (PSE) 、黑干肉 (DFD) 等 (见图1) 。
伤残猪的处置
对动物福利及公共卫生而言, 动物到达屠宰场时应该:完好, 无损伤;无疾病;无应激。卸载时应对那些在动物健康、动物福利或公共健康方面不理想的猪作出判别并对其进行适当的处置。在卸猪点可以最有效地对猪群进行观察。兽医或待宰圈负责人应该能够挑出不健康的猪并懂得如何对其进行处理。伤残猪主要有以下临床特征:瘦弱、安静、昏睡、体形偏小或发育不良、呼吸困难或频率快、有肿块或疝气、腿瘸或骨折、开放性伤口或损伤、感染性疾病等。
卸车处置
(1) 伤病猪在不需要帮助能自己走下运输车时, 必须被转移到指定的伤病区; (2) 没有外界帮助, 猪不能走动, 但它可以被两个人容易地提起并可以用拖车或木板来移动, 同时又不会引起额外的不必要的痛苦, 这时必须手动将其移下运输车; (3) 一定不能采用提或拽头, 耳朵, 蹄, 尾巴或身体其他可能引起不必要痛苦的任何部位来移动猪; (4) 如果移动一头遭受严重应激的猪会给它带来不必要的痛苦, 那么必须采用合适的急宰方法在车上结束它的生命。
待宰处置
待宰圈员工应监控圈中猪群的福利状况。发现受伤、有病的猪, 视情况可进行以下的选择性处理: (1) 在不引起不必要痛苦的前提下, 将病猪转移到伤病区或隔离区; (2) 移走圈里的健康猪; (3) 对不健康的猪进行当场宰杀或移到别处进行急宰。
宰前静养管理
生猪宰前静养是指在生猪到达工厂后, 屠宰之前的一段时间内停止喂食, 但给予足量的饮用水, 让生猪得到充分的休息, 减少生猪应激反应的一种改善生猪福利和猪肉品质的手段。宰前静养管理能够让动物有机会得以休息并从运输的疲劳中恢复过来, 短暂静养时间内不能够使它们完全适应新的环境。静养12~24小时, 给予充分的饮水, 宰前3小时停止饮水可以提高动物福利、提高猪肉的安全、减少PSE、DFD肉比例。
麻电与刺杀放血
麻电致昏的目的是使动物快速失去意识, 并保证这种无意识状态要持续足够长的时间, 直到其胸部的主要血管被有效地割断并使动物死去。
麻电致昏的效果是暂时的, 所以要保证这种无意识状态延续的足够长。为达到有效击晕, 必须紧紧地将电极放置在头部, 保证电极横跨大脑的两边, 使电流经最短路的线穿过头骨进入脑部。绝不能使托胸三点式自动麻电器横跨在猪嘴或下巴处, 应放置在准确的位置, 从而防止动物遭受任何的疼痛。如果首次击晕失败, 应该立刻对猪进行再次击晕, 不能电死, 麻电后心脏仍跳动, 猪只处于昏迷状态。
电击后无意识、无知觉的状态很短暂。为了确保动物死亡, 并防止其苏醒, 必须在其击晕后进行无延迟放血。应尽量在击晕后10秒内进行放血, 会保证动物仍然处于僵直阶段, 这样会更安全、更容易、也更准确。由于设备和人员的原因, 刺杀时间最长不能超过15秒。刀口要正、准, 不得割破食管和气管, 不得刺破心脏造成呛嗝、淤血, 以减少血肉。
生猪行业 篇5
2010-06-18 10:27文章来源:商务部市场秩序司
文章类型:原创内容分类:政策
为加强我国生猪屠宰行业发展信息引导,更好地为政府决策、企业经营和居民消费服务,近日,商务部发布《2009年中国生猪屠宰行业发展研究报告》。报告分五个章节,分别就2009年我国屠宰行业发展现状、生猪定点屠宰行业运行、相关产业链、管理现状及2010年发展趋势进行了概述、分析和预测。
报告显示,2009年全国规模以上(年屠宰量2万头)屠宰企业数量约占全国定点屠宰企业总数的12.38%,占比较2008年增加1.85个百分点。企业机械化水平进一步提高,半机械化屠宰厂(场)数量增加明显,2009年全国近2万家生猪定点屠宰厂(场)中,机械化、半机械化屠宰厂(场)占比分别较2007年提高0.11个百分点和5.89个百分点。行业集中度进一步提高,2009年全国规模以上企业累计生猪屠宰量为2.25亿头,占当年定点屠宰企业屠宰量的69.66%,较2008年增加1.76个百分点。企业经营状况进一步好转,2009年我国生猪定点屠宰企业经营情况明显好于2008年,定点企业亏损面减小或是转亏为盈,尤其是规模以上企业表现良好,经营状况好于非规模定点企业。
生猪行业 篇6
按照历年披露时间来看, 农业部即将公布4月份全国生猪、能繁母猪存栏数据。未来随着生猪存栏的不断提高, 饲料销量将进一步增加, 而饲料中的玉米、豆粕等原料价格持续保持低位, 饲料行业有望步入景气反转上升通道。
目前, 生猪养殖行业的高利润激发了养殖户的补栏积极性, 尤其是大型养殖场纷纷扩大产能。2016年以来, 包括牧原股份、温氏股份等上市公司在内的大型养殖企业, 纷纷推出再融资计划, 扩大养殖产能。同时, 全国仔猪价格已经涨至每千克64元以上, 继续刷新历史纪录, 较2015年同期上涨了一倍有余, 也从侧面印证了养殖户补栏的热度。从中长期来看, 能繁母猪存栏也将筑底回升, 对应2015年底至2016年上半年, 生猪存栏量呈现逐季递增趋势。机构认为, 从当前趋势来看, 2016年底能繁母猪可能将回升到4 200万头, 预计2017年, 能繁母猪存栏将整体回升10%~15%。
另外, 2016年东三省及内蒙古自治区将正式取消玉米临储政策, 玉米秋收上市后, 生产者随行就市出售, 各类市场主体将自由入市收购。业内人士预计, 随着玉米临储政策改革, 玉米价格将保持低位运行, 这使得饲料成本同比下降较为明显, 毛利率水平将显著提高;另一方面, 生猪养殖行业盈利仍将处于一个较高水平, 随着生猪存栏量的提高, 饲料销量有望进一步增长。
数据显示, 主营业务为饲料的上市公司业绩已出现了逐季向好趋势。上证报资讯统计显示, 饲料行业2016年一季度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同比增长48.57%, 而2015年四季度同比微跌1.91%。因此, 饲料行业将迎来成本低、销量增加的良好局面。
生猪养殖规模化是行业发展的趋势 篇7
最近一段时间以来, 猪肉价格的上涨, 使得生猪养殖行业利润大增。以生猪养殖为主的大康牧业在半年的业绩报告中就坦言, 大康牧业预计今年1-6月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3000万元至3470万元, 比上年同期增长90%-120%。在经历了2007年以来的低谷之后, 猪肉价格终于开始“扬眉吐气”, 甚至后劲十足, 许多人对此就持乐观态度。
当人们把目光聚焦在生猪养殖行业的时候, 一种变革正在悄然展开, 生猪养殖规模化成为了行业发展趋势。这是因为养殖企业做到一定规模后, 投资与产出形成有利于企业发展的状况。当规模大到一定程度后, 附属投资值相对延长。产出值相对变大。所以说规模化将有助于企业更好地发展。
十多年前, 我国90%的生猪主要是以散养为主。然而对于散养户来说, 近年来饲料价格不断上涨, 生猪疫病在部分地区发生较严重, 市场风险不断加大, 而自身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又较弱, 在持续冲击下, 散户被迫逐渐退出生猪养殖。但也有新的形式出现, 随着农业合作组织的出现, 农户开始建立合作组织规模化饲养, 统一管理, 节约成本。有实力的企业和农户形成了规模化饲养方式, 向规模化养殖转变。
这些自发性质的规模化发展, 完全是为了适应市场的要求而出现的。在现在生猪养殖行业出现利润较大的情况下, 一些有实力的新进企业肯定会多起来。由于新进入生猪养殖的企业需要一定的时间克服大规模养殖存在的壁垒, 因此目前已经实现生猪规模养殖的大型企业将在未来的行业扩张中占据先发优势, 在竞争格局中处于有利地位。
如同大康牧业, 尽管他也感到了发展的压力, 但是公司并没有盲目地投入资金, 扩大规模, 而是创新地实行了“公司+基地+养殖大户+农户”的经营方式, 变被动为主动, 在保证了规模化之外, 还帮助了养殖散户。
然而我国生猪出栏数量在5万头以上的企业总生猪出栏量占全国比率仅1%, 我国生猪养殖行业规模化仍处于较低水平, 并且技术水平相对落后。
所以未来几年的发展将以行业整合为主, 产业集中度将逐步提高, 而大型公司的利润也将得到一定的保证, 在原有规模企业扩张和新进入企业积极进入生猪养殖的背景下, 未来几年生猪养殖市场的竞争格局预计将有一定改变, 主要趋势表现为大型养殖企业与散养农户的竞争, 农户散养的比例将逐渐下降;大型养殖企业之间的竞争将主要表现在养殖成本竞争、产品差异化竞争、质量安全性竞争和饲料、疫苗的研究等方面。
生猪行业 篇8
一、我国生猪屠宰行业发展现状
1998年《生猪屠宰管理条例》的实施标志着我国生猪屠宰行业已进入依法管理的新阶段。10余年来, 生猪屠宰行业发生了以下积极变化:
(一) 猪肉卫生和质量安全水平有较大提高。随着生猪定点屠宰制度的落实, 县级以上城市猪肉供应已基本上来自生猪定点屠宰企业 (包括生猪定点屠宰厂 (场) 和小型屠宰场点, 下同) , 乡镇进点屠宰率近95%, 私屠滥宰现象得到有效遏制, 食用猪肉引起的食品安全事件明显减少。
(二) 行业技术水平升级加快。全国机械化屠宰厂 (场) 已有3 000余家, 较实行定点屠宰制度前增加了10倍, 部分定点屠宰企业的生产装备、工艺技术达到或接近世界先进水平。
(三) 企业规模化、品牌化效应开始显现。2008年, 全国规模以上定点屠宰企业2 205家, 约占全国定点屠宰企业总数的10%, 年屠宰量已占全部定点屠宰量的68%;一些屠宰加工企业开始实行品牌化经营, 全国已有肉类注册商标500多个。
(四) 管理有序的开放式流通格局基本形成。破除地区市场封锁取得进展, 一些大型屠宰加工企业已在全国或较广区域内配置生产资源, 依托自身质量、品牌和规模优势, 运用先进流通方式拓展销售市场, 品牌肉连锁店、专卖店、冷链运输快速发展, 优质猪肉产品已部分实现跨区域流通。
(五) 屠宰管理法规和标准体系逐步完善。2008年新修订的《生猪屠宰管理条例》及配套办法已颁布实施;屠宰相关标准进一步健全, 对定点屠宰企业规范化、标准化生产起到规制和引导作用。
(六) 屠宰执法体系初步形成。大部分省、区、市、县成立了生猪定点屠宰管理机构, 全国已有2 000多支专 (兼) 职生猪屠宰执法队伍, 生猪屠宰监管力量得到加强。
当前我国生猪屠宰行业仍存在一些突出问题:产能总量严重过剩, 落后产能比重过大;行业布局和结构不合理, 产业集中度偏低;相当一部分定点屠宰企业设备设施简陋, 未达到相关标准, 屠宰操作规范和检验检疫制度尚未落实;约75%的定点屠宰企业实行代宰制, 产品形态同质化、忽视品牌建设的现象仍很普遍, 恶性竞争严重;屠宰行业从业人员特别是屠宰技术人员和肉品品质检验人员专业技能有待进一步提高;生猪屠宰执法在人员、经费、装备和检测能力等方面仍严重不足。这些问题不仅对猪肉质量安全构成了潜在威胁, 也对生猪屠宰行业的现代化转型和持续健康发展产生了不利影响。
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了新的阶段, 生猪养殖方式、居民消费结构发生了积极变化, 交通运输状况得到极大改观, 同时资源节约、环境保护的压力越来越大, 全社会对猪肉卫生和质量安全的关切也越来越高, 《食品安全法》也对食品安全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面对新形势, 迫切需要加强对生猪屠宰行业发展的规划指导, 优化行业布局, 提升管理水平, 促进资源合理配置, 切实保障肉品质量安全。
二、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发展目标
(一) 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坚持以人为本, 以优化布局、减控总量、升级改造、规范经营为着力点, 推动屠宰行业布局调整和结构优化, 提高产业集中度, 提升定点屠宰企业的技术装备和管理水平, 提升猪肉产品卫生和质量安全保障能力, 提升对规模化养殖的带动能力, 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对安全优质猪肉产品的消费需求。
(二) 基本原则。
1.严格标准, 保障猪肉卫生和质量安全
严格执行《生猪屠宰管理条例》及其实施办法规定的定点屠宰厂 (场) 的设置条件和标准, 淘汰落后产能, 推动行业技术进步, 推行机械化屠宰、标准化管理、规模化和品牌化经营, 强化定点屠宰企业履行出厂肉品质量安全第一责任人的责任, 提高肉品质量安全保障水平。
2.大力减控总量, 优化行业布局
结合城市规划, 综合考虑当地和周边地区生猪养殖规模、屠宰加工能力、市场消费能力、交通状况以及资源环境承载力, 压缩过剩屠宰产能, 推动兼并重组, 促进城乡、产区销区和东中西部的合理布局, 遏制重复建设和过度竞争。
3.实施分级管理, 提高产业集中度
根据定点屠宰厂 (场) 的设备设施、卫生安全条件、工艺流程、管理水平和屠宰规模等标准, 对定点屠宰厂 (场) 实行分级管理, 鼓励等级高的定点屠宰厂 (场) 实施品牌化战略, 开展跨区域经营, 提高冷链配送能力, 扩大市场占有率。
4.净化市场环境, 促进公平竞争
完善法规标准, 加强执法队伍建设, 严厉打击私屠滥宰, 依法规范生猪定点屠宰企业经营行为, 严格禁止小型生猪屠宰场点的肉品跨区域流通, 清理并废止阻碍生猪定点屠宰厂 (场) 跨区域经营的有关政策措施。
(三) 发展目标。通过实施规划纲要, 全国逐步形成以跨区域流通的现代化屠宰加工企业为主体, 区域性肉品加工企业发挥重要功能作用, 以供应本地市场的定点屠宰企业为补充, 梯次配置、布局合理、有序流通的产业布局, 确保消费者吃上“放心肉”。具体目标如下。
1.行业集中度进一步提升, 规模化、品牌化经营发展壮大
到2015年, 在全国生猪主产区 (包括生猪养殖基地县、调出大县, 下同) 培育一批年屠宰量在100万头以上的大型定点屠宰厂 (场) , 其屠宰量占全国的比重逐步提升;实行品牌化经营的生猪定点屠宰厂 (场) 数量适度增长。
2.行业技术管理水平显著提升, 机械化屠宰、标准化管理再上新台阶
依据《生猪屠宰管理条例》, 到2015年, 定点屠宰厂 (场) 的待宰间、急宰间、厂房、屠宰设备、预冷间以及工艺流程等全部达到相关标准;建立并使用与屠宰规模相适应的污水处理设施, 实现达标排放;建立严格的肉品品质检验制度, 配备资质合格的检验人员和必要的检验设备;建立产品质量管理体系以及生猪进厂 (场) 检查登记、无害化处理、质量追溯、缺陷产品召回、运输工具使用、信息报送等相关制度。定点屠宰企业从业人员 (包括屠宰技术人员、肉品品质检验人员和经营管理人员, 下同) 均经过专业培训, 肉品品质检验人员均须取得执业资格证书。
3.猪肉产品结构得到优化, 综合利用率有所提高
初步改变我国猪肉产品白条肉多、分割肉少;热鲜肉多、冷鲜肉少;高温制品多、低温制品少以及综合利用率低的现状。到2013年, 争取县城以上城区猪肉小包装销售比例由目前的10%提升至15%, 冷鲜肉市场份额由目前的10%提升至20%, 到2015年上述比例分别为20%和30%左右。
4.采用现代经营方式的企业明显增加, 冷链流通得到广泛应用
到2015年, 培育一批以大中城市为重点销售范围的区域性肉品加工配送企业;定点屠宰厂 (场) 通过连锁店、专卖店等渠道销售的猪肉产品比例明显提升;一批猪肉产品批发市场的低温仓储设施得到改造和提升;跨区域销售的定点屠宰厂 (场) 全部配置与流通范围相适应的冷链设施、运输车辆。
5.淘汰落后产能取得重大进展, 市场秩序明显好转
到2013年, 全国手工和半机械化等落后的生猪屠宰产能淘汰30%, 到2015年淘汰50%, 其中大城市和发达地区力争淘汰80%左右。边远和交通不便的农村地区设置的小型屠宰场点符合《生猪屠宰管理条例》的有关规定, 技术装备和管理水平符合猪肉卫生和质量安全生产的基本要求。私屠滥宰现象明显减少, 形成公平有序的竞争环境。
三、生猪屠宰行业发展的主要任务
(一) 完善设置规划, 优化行业布局。各地要以保障猪肉卫生和质量安全为宗旨, 抓紧制 (修) 订生猪定点屠宰企业设置规划, 并报商务部备案。新规划要把握好以下重点。
1.严格控制定点屠宰厂 (场) 数量
原则上, 直辖市和常住人口在500万以上的城市城区要少于4家, 其他地级以上城市城区要少于2家。县 (市) 全境设1家, 有条件的地方可不设屠宰厂 (场) 。西部地区和其他欠发达地区市、县可根据实际情况适当放宽。小型生猪屠宰场点的设置数量也要按照《生猪屠宰管理条例》的要求严格把握。
2.不得设置定点屠宰企业的地区
污染源、供水水源地、自来水取水口和密集居住区等环境敏感地区, 易产生有害气体、烟雾、粉尘等污染源的工业企业所在地区或场所。其他有关法规和标准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3.鼓励设立屠宰、加工, 配送一条龙企业
鼓励在生猪主产区设立大型现代化屠宰加工企业;鼓励在主销区发展具有分割、配送功能的肉品加工配送企业;鼓励在确保产能减量大于增量的前提下, 关闭中小型屠宰厂 (场) 及小型屠宰场点, 设置大型生猪定点屠宰企业。
(二) 严格执行标准, 实施分类管理。各地商务主管部门要在当地政府的领导下, 按照《关于加强猪肉质量安全监管工作的意见》 (商秩发[2009]437号) 要求, 会同有关部门, 做好生猪定点屠宰企业审核换证工作。要根据《生猪屠宰管理条例》第八条和《生猪屠宰管理实施办法》第七条规定的条件及相关标准, 逐一审核本地定点屠宰企业, 对符合设置规划, 达到条件和标准的, 确定为生猪定点屠宰厂 (场) ;对供应城区的未达到定点标准的定点屠宰企业, 在确保卫生和质量安全前提下, 应限期整改, 整改期原则上不超过12个月。整改期结束仍无法达到定点标准的, 报请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坚决取消其定点资格。被关闭企业职工安置问题及其他善后工作由各地政府采取多种形式和渠道妥善处理。对边远和交通不便的农村地区的小型屠宰场点, 各地要根据实际制订管理办法, 在严格监管, 严把基本卫生和质量安全生产条件、检疫条件的前提下予以审批, 其生产的猪肉产品只能在当地供应。
(三) 加快行业升级改造, 提升技术和管理水平。对符合定点屠宰设置规划, 达到定点条件和标准的定点屠宰厂 (场) , 要推动其在屠宰加工、肉品品质检验、冷链设施、综合利用、无害化处理和污水处理等方面进行升级改造, 严格执行屠宰操作和同步检验等制度;要督促其建立肉品质量安全管理体系和可追溯体系, 鼓励其采用能满足卫生和质量安全要求的先进工艺, 通过ISO9000管理体系等认证。
(四) 促进企业兼并重组, 优化资源配置。鼓励支持先进的屠宰加工企业以多种方式兼并重组, 实现规模化、低成本扩张。要重点加大城市及其周边定点屠宰企业的整合力度, 通过多种方式, 促进集中合并。积极支持、引导撤并的定点屠宰厂 (场) 和小型屠宰场点融入大型屠宰企业的生产、加工、配送和销售等供应链管理体系, 转为其购销网点和分割配送点, 妥善解决当地农民散养猪的收购和肉品供应问题。
(五) 支持企业延伸产业链条, 培育自主品牌。支持先进的屠宰加工企业开展屠宰、加工、配送、销售一体化经营。鼓励生猪定点屠宰厂 (场) 采用“厂场挂钩”、订单生产以及建设生猪养殖基地等方式, 扩大协议养殖或自养生猪规模;支持屠宰加工、肉类配送企业发展肉品分割配送中心, 配置冷链设施, 创建鲜肉品牌, 扩张品牌肉连锁销售网络。加强对代宰企业的监督管理, 规范代宰行为, 引导代宰企业向自营和品牌化经营方向发展。
(六) 加强环境保护, 发展清洁生产。加强对现有生猪定点屠宰企业的环境治理, 依法关闭或迁出位于饮用水源地、密集居住区等环境敏感地带的企业;对新建项目必须执行环境影响评估和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 严格落实环保标准;要求并支持生猪定点屠宰厂 (场) 建立排污设施, 确保污染物达标排放;倡导清洁生产、节能减排和资源综合利用的屠宰生产方式, 推广生猪定点屠宰厂 (场) 沼气工程, 发展循环经济。
(七) 提倡科学消费, 积极调整产品结构。倡导食用冷鲜肉和小包装分割肉, 引导群众逐步改变喜食热鲜肉和白条肉消费习惯。支持定点屠宰厂 (场) 建立冷却间和分割车间, 配备冷链物流设施, 扩大冷鲜肉和分割肉生产规模。要针对市场需求的变化, 在猪肉加工及副产品处理上积极落实“变大为小、变粗为精、变生为熟、变废为宝、变害为利”的方针, 支持定点屠宰企业大力发展肉品深加工和副产品综合利用, 逐步解决肉类产品同质化、经营粗放和低水平恶性竞争等问题。
(八) 建设诚信体系, 推动屠宰企业诚信守法经营。督促屠宰加工企业加强自律, 发动企业踊跃参与诚信经营创建活动。推动部门间信息沟通, 形成生猪产业链上完整的信用信息记录, 实现信用信息的共享。推动屠宰企业内部信用管理制度建设, 增强风险防范能力。推行信用分类管理, 建立全国定点屠宰企业违法违规信息的收集、信用评价和发布制度以及违规退出机制。
(九) 加强国际合作, 提高企业国际竞争力。广泛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 积极引进先进的管理经验和技术, 借鉴成熟的国际标准和动物福利新理念, 为我国屠宰加工企业参与国际竞争提供条件。鼓励先进的屠宰加工企业到国外建厂, 以及通过控股、兼并等多种形式开展跨国经营。逐步消除各种贸易壁垒, 鼓励、支持先进屠宰加工企业, 获取肉品出口资格, 发展出口业务, 提升我国肉类产品的国际竞争力。
四、保障措施
(一) 加强标准和制度建设。抓紧出台《畜禽屠宰检验规程》等标准, 修订完善已有标准, 将部分涉及肉品质量安全的推荐性国家标准升级为强制性国家标准。加快推行生猪定点屠宰厂 (场) 分级管理制度。依据《食品安全法》和《生猪屠宰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 制订《生猪定点屠宰厂 (场) 分级管理办法》和《生猪屠宰企业资质等级要求》, 将定点屠宰厂 (场) 划分为若干等级, 等级越高标志着企业技术、管理和产品质量水平越高, 肉品可能的流通范围也越大, 实现促进先进企业发展, 逐步淘汰落后企业的目标。
(二) 加大资金支持力度。运用中央和地方财政资金, 引导企业加大投入, 开展“放心肉”服务体系创建工作。组织开展试点, 使用中央财政专项资金, 支持建设屠宰行业监管技术系统和肉品质量安全信息可追溯系统;支持大型定点屠宰厂 (场) 发展冷链和跨区域销售网络;支持少数民族和边远落后地区的定点屠宰企业标准化改造。地方商务主管部门要根据《生猪屠宰管理条例》精神和国务院建设“放心肉”服务体系要求, 向政府财政申请专项配套资金, 在落实好中央财政支持项目的同时, 结合各自实际, 支持生猪定点屠宰厂 (场) 进行升级改造, 加强检验检疫能力建设, 新建或改造污水处理和无害化处理设施, 对因优化布局关闭的屠宰企业予以适当补偿。
(三) 维护行业公平竞争。坚持营造开放、公平、竞争、有序的肉品流通环境。各地不得限制外地经检疫和检验合格的猪肉产品进入本地市场;对跨区域销售的生猪定点屠宰厂 (场) , 应要求其配备与销售范围相适应、符合肉品保鲜卫生所需温度条件的储存、运输和装卸容器、工具和设备。严格禁止小型屠宰场点跨行政区域销售猪肉产品的行为。依法清理阻碍企业跨地区兼并重组的各种限制性和歧视性规定, 促进机械化生猪屠宰资源在全国范围内的优化重组。
(四) 建立健全屠宰监管体系。建立健全生猪屠宰管理机构和执法队伍, 整合、充实、加强商务系统的执法力量, 落实执法人员编制、装备和工作经费。支持和鼓励有条件的地方运用现代信息和网络技术, 建立监管技术平台, 加强对定点屠宰厂的监管, 实时发现并及时处理违法违规行为;建立肉品质量信息可追溯系统, 形成对有问题肉品从零售、批发、屠宰到养殖层层追根溯源的能力。加强对定点屠宰企业的监管, 监督其依法生产、诚信经营。开展对屠宰管理和执法人员的培训, 提高业务素质和执法水平。规范执法程序, 统一执法文书, 建立执法责任制, 落实失、渎职责任追究和执法评议考核制度, 加强执法档案管理。严格把握一般违法行为和犯罪行为的界限, 做好涉嫌犯罪案件向司法部门的移送工作。
(五) 强化地方政府职责和部门、地区间的协调配合。各地政府要切实承担起猪肉卫生和质量安全监管工作的责任, 统筹协调有关部门, 妥善处理本规划纲要实施中的相关问题, 提高屠宰行业整体水平, 促进行业健康发展。各地商务主管部门要加强与发展改革、工业、财政、环境保护、农业、卫生、税务、工商、质检、食品药品监管、物价等部门的沟通, 研究制订进一步促进屠宰行业健康发展的政策措施, 建立生猪养殖、屠宰加工、猪肉流通、消费全过程监管的协同机制。加强与农业部门的合作, 在养殖基地建立生猪质量安全监测及预警系统, 及时掌握养殖环境、疫病防控、兽药和饲料添加剂使用、病死猪处理等方面的信息, 延伸猪肉产品质量安全信息可追溯链条。建立地区间、部门间的执法协作机制, 开展联合执法, 严厉打击私屠滥宰及制售注水肉、病害肉等违法违规行为。
(六) 广泛开展宣传和培训。积极向广大消费者宣传肉品科学消费常识, 增强其食品卫生和质量安全意识和品牌消费意识;大力向生猪定点屠宰企业和肉品经营者开展《食品安全法》和《生猪屠宰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的宣传, 提升其守法经营意识;广泛开展“放心肉”服务体系建设的宣传活动, 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的良好氛围。制订培训规划, 组织开展各类培训, 提高定点屠宰企业从业人员的专业素质。对肉品品质检验人员实行执业资格认定制度, 经培训考核合格后, 持证上岗。依托教育、科研单位, 培养从事肉类科研和新产品开发的工程技术人员。
(七) 发挥行业协会和有关中介组织的作用。充分发挥行业协会和有关中介组织的桥梁纽带作用。商务主管部门要指导并支持各级行业协会和有关中介组织在加强行业自律、建设行业诚信体系、破除行业陋规、沟通行业信息、培育品牌和自主知识产权、加强国际交流、推广先进技术、组织专业培训、标准拟定和宣传贯彻等方面开展工作。各级行业协会和有关中介组织要积极提出工作建议, 配合政府做好定点设置规划的制订和执行工作;要向政府有关部门反映行业问题和企业诉求, 为企业提供优质服务, 要求会员企业执行国家法律法规和制度标准, 自觉遵守市场竞争规则, 履行社会责任, 保障肉品卫生和质量安全。
五、规划纲要的实施
本规划纲要是生猪屠宰行业发展的重要指导性文件。各级商务主管部门要在当地政府领导下, 统筹规划, 精心部署, 分步达标, 搞好综合协调, 确保取得实效。要认真做好工作衔接, 按照本规划纲要确定的原则、目标和任务措施, 结合当地实际, 于2010年4月底前制定 (修订) 并印发实施方案和生猪定点屠宰企业设置规划。各地设置规划要明确相应指标和要求, 严格执行《生猪屠宰管理条例》相关规定, 落实压缩定点屠宰企业数量的任务。地方制定的实施方案、规划以及实施过程中发现的情况和问题, 应及时报送商务部畜禽屠宰管理办公室 (设在市场秩序司) 。
生猪行业 篇9
通知要求, 要突出抓好五项重点工作。一是大力推进屠宰监管职责调整。各地要在当地政府统一领导下, 确保省、市、县三级职责调整分别在今年6月底、9月底、12月底前完成, 农业部门畜禽屠宰管理职能和措施限期到位。屠宰监管职责调整过渡期间, 监管责任仍由原系统承担, 并按既定部署做好相关工作。二是加快修订完善屠宰法规标准。组织开展《生猪屠宰管理条例》及配套规章修订, 以强化兽医食品卫生检验为重点, 尽快形成行政法规、管理规范和技术标准相配套的法规标准体系, 提高全国屠宰管理法制化、科学化水平。三是严格生猪屠宰行业准入管理。巩固全国生猪定点屠宰资格审核清理成果, 对申请延期整改和迁建的屠宰厂 (场) 要严格按照规定开展复核审查, 仍不达标的要依法取消定点资格。对新设立的屠宰企业, 要严格审核把关。严禁在职能划转期间擅自降低标准、违反审批程序进行定点屠宰许可。四是严格畜禽屠宰监督执法。督促屠宰企业履行肉品质量安全主体责任, 严格执行进厂 (场) 登记、肉品检验、“瘦肉精”自检、无害化处理等制度, 严格屠宰检疫监管, 集中开展畜禽屠宰专项整治行动, 严厉打击私屠滥宰、添加“瘦肉精”、注水或注入其他物质等各类违法犯罪行为, 强化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 形成跨部门监督执法合力。五是加强畜禽屠宰信息管理。及时补充、更新、完善经审核清理后的屠宰企业基础信息和更新、确认换证状态, 按照新批准实施的《生猪等畜禽屠宰统计监测制度》, 督促样本企业及时准确报送相关数据。加快国家畜禽屠宰统计监测软件平台和硬件系统建设, 进一步提升畜禽屠宰管理信息化水平。
通知要求, 要组织开展屠宰行业重大政策问题调研, 加强综合治理, 推动屠宰行业健康发展。充分发挥社会和舆论监督的作用, 及时曝光查处的违法违规屠宰企业, 促进屠宰企业合法合规经营。充分发挥行业组织在行业自律、诚信建设、促进行业健康发展等方面的积极作用。加强舆论宣传和引导, 提高全社会肉品质量安全意识, 培养消费者科学健康的肉品消费理念。
【生猪行业】推荐阅读:
江西省生猪屠宰行业发展规划纲要(2010—2015年)07-18
中国银监会关于银行业金融机构支持生猪生产发展稳定市场供应指导意见09-04
生猪产业07-30
绿色生猪10-25
生猪免疫反应05-09
生猪高热病05-09
生猪免疫注射05-19
夏季生猪饲养05-21
生猪健康养殖06-02
生猪养殖管理07-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