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猪疫病综合防治

2024-09-18

生猪疫病综合防治(精选9篇)

生猪疫病综合防治 篇1

目前, 随着动物及动物产品的多渠道、大范围的流通, 猪传染病的跨地区、远距离传播大大增加, 一些得到有效控制的老病又有复发回升之势, 一些新传染病也在我国相继发生和发现, 给疫病的诊断、防治工作带来极大的难度。因此, 控制疫病是当前我国养猪业中的主要问题, 搞好养猪场疫病防治对于降低疫病发生, 提高养殖经济效益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1 加强疫病和免疫效果监测

隐性感染或持续感染的带毒猪特别是种猪, 是猪传染病长期存在、发生、发展和流行的主要根源。免疫抑制性疾病可抑制猪产生相应的免疫应答, 易成为持续感染者, 因此应加强种猪, 尤其是公猪和规模母猪养殖户的疫病监测, 及时发现和坚决淘汰猪群中隐性持续感染者以及反复免疫不能产生相应免疫应答或抗体水平低、经常流产的母猪, 清除猪群中自身传染源, 有效控制猪传染病发生。加强对免疫猪群实施免疫效果监测和评价, 群体免疫效果达不到要求的应及时补免和加强免疫。

2 加强引种检疫, 把好疫病入口关

从源头把好检疫关是减少和杜绝疫病传入重要保障。动物防疫监督管理部门要加强和完善检疫监督管理, 积极推行引种检疫报批制度, 为养殖户提供引种相关的信息和检疫等服务。进一步加强和完善仔猪产地检疫工作, 未按免疫程序免疫的仔猪不得开据产地检疫证明和出售, 促进仔猪阶段的免疫预防工作的开展。规范生猪贩运和市场的监督管理, 无产地检疫证明的生猪不得贩运和进入市场交易。养殖户也要提高自我保护意识, 引种和选购生猪时要了解相关的防疫和疫病控制情况, 并索取相关的检疫证明, 不随意到市场或不了解情况的猪场购进种猪, 也不随意从猪贩子手中收购仔猪饲养, 避免引入疫病而造成不必要的损失。种猪繁育场要主动开展猪场的疫病净化工作, 有关部门要加强各级种猪繁育场的管理, 未开展疫病净化的种猪场不得核发种猪生产经营合格证, 最大限度地从源头控制疫病的传播。

3 坚持“自繁自养”和“全进全出”的饲养管理方式

需从外地引进新的猪种时, 只能引自非疫区的健康猪场;在起运前应经当地兽医部门检疫并签发检疫证书, 再经本场兽医验证、检疫、隔离观察1~2个月, 经检查认为是健康猪只, 经全身喷雾消毒, 方可入舍混群;在隔离期间还应驱除体外寄生虫, 没有注射疫苗的应补注疫苗。“全进全出”要求繁殖母猪做到集中配种、集中产仔, 以便于产房和哺乳母猪舍的消毒;仔猪断奶后应集中进入育成猪舍或肥育猪舍, 同时出栏;猪群离舍后, 猪舍应彻底消毒, 空圈15d以上再引入健康猪群。

4 保持适宜的产地养殖环境

场址的选择对猪场防疫非常重要, 应选在地势高燥, 背风、向阳, 便于排水的地方, 远离屠宰场、牲畜市场及交通干线1000~3000m。合理的生产流程, 能有效防止疫病的发生和传播。猪场一般分生产区、半生产区和办公区, 这三个区域应有相应隔离防疫措施, 其中生产区设计是最为关键的。该区是整个猪场的核心区, 应以配种、妊娠、分娩、保育、生长等各阶段来科学设计生产流程、合理布局, 防止疫病的交叉感染。猪舍夏季舍温不超过30℃, 冬季不低于12℃, 仔猪舍冬季的地面温度不低于23℃。猪的适宜相对湿度范围为65~75%。在气温14~23℃、相对湿度50~80%的条件下猪的肥育效果最好。

5 制定免疫程序, 定期搞好预防接种

预防接种应有周密的计划, 要根据当地各种传染病的发生和流行情况, 拟定每年的预防接种计划。例如, 为了预防猪瘟、猪丹毒、猪肺疫等传染病, 要求每年全面地定期接种两次, 尽可能做到头头接种。在两次间隔期间, 每月或每半月要检查一次, 对新生小猪和新从外地引进的猪只, 进行及时补针, 以提高免疫密度。如果在某一地区过去从未发生过某种传染病, 也没有从别处传进来的可能时, 应不进行该传染病的预防接种。另外, 对幼年的, 体质弱的, 有慢性病的和怀孕后期的母畜, 如果不是已经受到传染的威胁, 最好暂时不接种。对那些饲养管理条件不好的猪只, 在进行预防接种的同时, 必须创造条件改善饲养管理。

6 对症治疗, 积极开展药物防治

采用综合治疗方法, 抓住主因, 标本兼治, 着重提高机体免疫力, 抗菌抗毒 (虫) 与辅助调理并举。在用药物治疗的同时, 注重辅助支持疗法, 补糖、补液, 补充多种维生素和电解质, 排除与中和体内毒素, 调理胃肠功能, 保肝护肾等多管齐下。对病毒感染引起的高热症, 重在增强猪只抗病力和防止继发感染, 可采用支持疗法和抗感染治疗, 适量使用抗生素或抗菌药物, 辅以增强免疫力的营养类药物, 对体温特高的可选用中成药制剂。在使用抗病毒类药物时, 应注意保肝、护肾。对细菌感染引起的高热症, 选用敏感的抗生素或抗菌药物, 适当使用退热药。治疗过程中, 注意把握剂量和给药疗程, 必要时可适量应用激素类药物提高疗效。

生猪疫病综合防治 篇2

答:猪瘟免疫效果的好坏,取决于母源抗体的高低,接种时间,接种剂量和所用疫苗等问题。试验结果表明仔猪母源抗体的消长规律,与母猪免疫时间相关联,即母猪免疫至仔猪产出的时间越短,仔猪母源抗体相对较多,持续时间长。相反,母猪免疫至仔猪产出的时间越长,所产仔猪的母源抗体相对较少,持续时间短。要使母猪和仔猪保持相对稳定的猪瘟抗体,母猪必须每6个月接种一次猪瘟冻干苗。经每6个月接种一次猪瘟冻干苗的母猪所产仔猪,在30日龄左右接种一头剂猪瘟冻干苗,接种后275天用石门系强毒攻毒获百分之百保护,此时绝大多数肉猪已出栏。

据此猪瘟免疫程序为

(1)猪瘟控制区应用经产母猪每6个月用猪瘟冻干苗1头剂接种一次,仔猪30日龄左右用猪瘟冻干苗1头剂接种一次,种公猪每年春,秋用猪瘟冻干苗1头剂接种一次。

(2)猪瘟非控制区应用经产母猪,种公猪每6个月接种一次,仔猪20,65日龄时各接种一次,每次接种猪瘟冻干苗1头剂。此外还可根据当地实际,采用哺乳前一次接种。至于腹腔注射,阴道注人,人工授精接种方法,必须接种后3~4个月再行接种一次。

2、试述农户散养鸡新城疫的免疫

答:根据我国目前国情,养鸡业多以农户养为主,如何将农户散养的鸡免疫接种好,使之不发病或少发病,是兽医工作者必须考虑的问题。

首先要选用有效疫苗新城疫叭苗具有耐热性(38℃保存45天能存活),同居感染免疫性,稳定性,免疫期较长等优点。新城疫工系苗属中等毒力疫苗,免疫期长。这三种疫苗联合运用,适合于农户散养鸡新城疫的免疫。

其次要采用科学的接种方法7~10日龄雏鸡,先停水,将新城疫V4苗按每只2羽份,用适量凉开水稀释,让鸡自饮。饮完后,停水,再将新城疫V4苗按每只2羽份,用适量凉开水稀释,让鸡自饮。120~125日龄鸡用新城疫工系苗肌肉注射,每只1羽份。

第三是接种方式利用新城疫V4苗耐热的特点,农户可在乡镇兽医防疫站购苗,自行给鸡饮水免疫接种,以及每年春秋由乡镇兽医防疫站进行新城疫工系苗肌肉注射免疫接种。

虽然上述新城疫免疫程序不如集约化鸡场的免疫接种科学,但就目前农户散养鸡来说,其方

法实用,有效,可行。

3、试述良种肉鸭主要疾病的综合防治

答:良种肉鸭生长周期性短,一般在25~30天即可育肥出栏,加之多数是集约化饲养,疫病流行非常快,死亡多,经济损失大,所以对良种肉鸭的疾病防治应有足够认识。经调查良种肉鸭的主要疾病有病毒性传染性肝炎,浆膜炎,副伤寒,大肠杆菌病,巴氏杆菌病,鸭瘟等。根据这些疾病发生时间不同,主要防治技术有以下几项。

(1)消毒技术育雏室,育成室和所用器具的消毒。

(2)育雏室内的保温技术(冬天应升温至35℃左右)。

(3)副伤寒的防治技术可采用广谱抗生素饮水或注射。

(4)病毒性传染性肝炎的防治技术7~9日龄时皮下注射抗肝炎高免血清,一般不用肝炎疫苗注射。

(5)浆膜炎的防治技术肉鸭在10,15,20日龄时用广谱抗菌素注射。同时防治巴氏杆菌病和大肠杆菌病。

(6)鸭瘟病的防治技术根据鸭瘟多发生于成鸭,一月龄以内的鸭发病少的原则,良种肉鸭的鸭瘟防治,采取发病后立即用鸭瘟疫苗进行紧急预防接种的措施,效果好。

4、试述仔猪主要疾病的综合防治

答:仔猪((60日龄内的小猪)培育期间的主要疾病包括仔猪黄痢,白痢,缺铁性贫血,猪瘟,仔猪副伤寒,寄生虫等。针对这些疾病的发生时间和危害程度,特提出以下综合防治措施。

(1)母猪在配种前30天左右接种猪瘟冻干苗,旨在确保母猪对猪瘟病的免疫和具有足够母源抗体传递给仔猪,使仔猪在30日龄内不患猪瘟病。

(2)怀孕母猪的产仔前10~20天接种大肠杆菌K88,K99双价基因工程苗,仔猪通过吃乳获得抵抗黄痢,白痢的抗体,使之不患黄痢,白痢病。

(3)仔猪出生前三天对母猪圈舍,垫草,仔猪栏等要彻底消毒。

(4)仔猪的早期护理,其中主要内容要让每头仔猪都能吃足初乳,提高抗病力。

(5)仔猪出生后3日龄内用右旋糖酐铁进行注射补铁。

(6)仔猪出生后第二天开始口服生物活菌制,调整仔猪胃肠道的微生态平衡,预防黄,白痢的发生。

(7)仔猪在30日龄左右接种猪瘟冻干苗。

(8)仔猪在35日龄进行仔猪副伤寒菌苗的接种。

(9)仔猪40日龄进行驱虫。

(10)经过以上9项技术综合防治后,仍有疾病发生时,对症治疗即可。

5、试述口蹄疫的综合防治

答:根据口蹄疫的流行情况,各地的综合防治措施有所同,但其主要措施有以下几个方面

(1)查找疫源其内容包括对饲养牲畜的非免疫抗体检I病毒测试,春秋两防普查,流通环节的检疫,检验等防治技术。

(2)消毒灭源即对牲畜生产,加工,流通各环节进行大面积,全方位,立体性的有效消毒。

(3)免疫接种对疫点,疫区,受威胁区的牲畜进行免疫种,建立起免疫带。

(4)扑杀病畜对病畜和同群畜要采取坚决扑灭的措施,尸作无害化处理。

(5)监督管理根据《动物防疫法》等法律法规,实施监管理,对不法行为绳之以法,做到以法制疫。

6、述蛋鸡场主要疫病的免疫程序

答:鸡的传染病主要有新城疫,传染性支气管炎,传染性法氏囊病,马立克氏病,产蛋下降综合症,大肠杆菌病,传染性喉气管炎,鸡痘,鸡慢性呼吸道病等。根据这些病的发生发展时间和流行情况制定免疫程序如下

(1)1日龄接种马立克氏疫苗,根据需要8~10日龄重复一次。

(2)4~5日龄接种传支H120疫苗,2月龄接种传支H52,产蛋前接种传支油苗。

(3)7~10日龄接种新城疫N系苗或新城疫V4苗,30日龄用此苗重复免疫一次,120~125日龄接种新城疫I系苗或新城疫V4苗和新城疫油乳剂苗。

(4)10~14日龄接种法氏囊疫苗,28~35日龄时重复一次。

(5)产蛋前2~4周接种产蛋下降综合症油乳剂苗。

以上疫苗的接种最好在接种前进行抗体监测,根据抗体水平的高低而定接种时间。至于鸡慢性呼吸道病,鸡传染性喉气管炎,鸡痘,大肠杆菌病的预防接种,各地可根据实际情况而定。

7、试述免疫学在疫病诊断防治方面的应用

答:免疫学的应用很广,但在传染病方面主要用于诊断,预防和治疗。

免疫诊断它包括血清学诊断和变态反应诊断。血清学诊断是利用抗原一抗体特异性反应,用已知的抗原鉴定未知的抗体或用已知的抗体鉴定未知的抗原。最常用的方面有沉淀反应,凝集反应,补体结合反应,免疫荧光试验和中和反应等。变态反应诊断是应用已知变态原给动物点眼或注射后看它是否发生特异性变态反应,而诊断疫病。

免疫预防免疫预防是应用免疫学很重要的一个目标,是动物防疫工作者的重要任务,也是实行计划免疫制度,实施强制免疫的重要内容。免疫预防包括人工自动免疫和人工被动免疫,人工自动免疫就是采取多种行之有效的措施给动物接种有效的生物制品,使其产生对该种微生物的自动免疫,以达到预防传染病的目的。人工被动免疫是给动物注射免疫血清。免疫治疗当动物发生传染病时,给其注射免疫血清,达到治疗传染病的目的。

8、试述猪瘟,猪丹毒,猪局部炭疽和仔猪副伤寒的淋巴结炎病变化的鉴别要点

答:一是淋巴结的炎症类型不同猪瘟淋巴结为出血性炎症;猪丹毒的淋巴结为卡他性炎症;淋巴结肿胀;猪局部炭疽的淋巴结为出血性坏死性炎症,淋巴结周围组织明显水肿;仔猪副伤寒淋巴结为急性增生性炎症,淋巴结肿大。

二是淋巴结的病理变化不同猪瘟淋巴结切面周边出血,呈大理石斑纹;猪丹毒淋巴结切面有透明液流溢并有细小的充血点;猪局部炭疽淋巴结切面出血,散在灰黑色坏死灶,陈旧病灶

呈棕灰色;仔猪副伤寒淋巴结切面呈灰白色脑髓质样变。

9、试述败血型猪丹毒特征性病理变化

农村猪场疫病综合防治技术 篇3

关键词:农村;猪场疫病综合防治;经济发展

中图分类号:S858.2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432(2010)-07-0199-1

近年来农村生猪疫病情况复杂,即使进行防疫但效果仍不理想,给养猪业及村养殖户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笔者从事农村防疫工作已有十余年时间,发现多数农户饲养条件差,管理水平低,防疫观念淡薄,免疫粗糙,无保健措施等。为了保证农村养猪业健康、稳定、持续、快速的发展,减少疫情扩散,增加农户收入,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要在执行“预防为主、防重于治”的这一指导思想的前提下,通过加强饲养环节的管理,根治饲养条件下的环境卫生,做好圈舍的消毒工作,做好生猪的防疫注射工作,从而有效防控疫病的发生。

1 严格规范的卫生管理制度

建立规范的猪场卫生、消毒、隔离管理制度,管理严格消毒对保持猪场内清洁卫生,为猪群建立良好的生物安全体系,保进猪群健康,减少疾病发生,提高养猪生产效益具有特别重要的作用。一是要制定严格的卫生消毒管理制度并严格执行,确保做到有计划的、规范化的消毒,二要施实生活区和生产区的隔离,必须要分离,防止病原菌侵入;三是要严禁非生产人员进入养猪场,若要进入,必须严格消毒;四是要提倡自繁自养,从市场买入的仔猪先要进入隔离区,隔离20天,进行第一次免疫,确保无疫病后方可进入养殖区;五是饲养员进入养殖区要穿消毒的衣服、帽子和鞋;六是每批商品猪出栏后,要全面进行圈舍得消毒和各种用具的消毒;七是要把生产区门口的消毒水要及时更换;八是发现病猪时要及时进行隔离、治疗。对死亡的病猪要及时处理,传染性疾病死亡的猪要焚烧或深埋;九是猪粪堆放在指定地点发酵;十是要用网纱防蚊蝇,隔断传染源。

2 严格使用药物治疗

近年来猪疫病繁多,在病疫的防控方面,前期对生猪的免疫药物接种预防,并加强在饲养环节的操作管理是有效途径,同时要保证种猪生产能力,这样能提高养殖效益。前期的预防工作非常重要,病毒病一旦发生治疗效果就不好了,或者根本没有治疗的价值,从而造成重大损失。这就要求生产商品猪的养殖场一定要要坚持“自繁自养”的方针,同时加强疫病的防治,制定合理严格的防疫接种和消毒制度。猪场在在做好常规免疫接种和药物预防的基础上,强化饲养管理意识,尤其要重视繁殖期间的疫病预防。猪场药物预防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2.1 结合实际情况

根据本地猪病发生流行规律、特点及季节性结合猪场的特殊情况采取有针对性的预防措施。要选择疗效、安高、全性好、广谱抗菌的药物作为治疗和预防的常用备用药物。在使用药物防治之前最好先做好药敏试验,以便选出高敏感性的药物用于治疗与预防,有利于提高防治效果。

2.2 药物防治要保证用药的有效剂量

如果药物用剂量过大,不仅会造成药物的浪费,增加额外的养殖成本,还有可能引起药物的毒副作用,造成生猪的中毒死亡。 用药剂量不足,用药时间过缓过长,不仅达不到药物的防治目的,还易产生抗药性。

2.3 要保证规定的药物治疗疗程

如果达不到有规定的用药的疗程,药物就不能发挥應有的药效,难以维持有效的抗菌浓度和药物作用时间。

2.4 要避免药物配伍禁忌

避免出现药理反应,确保药物的应有疗效。

2.5 药物为主管理为辅

不要仅依赖药物预防,还要加强饲养管理、卫生消毒和免疫措施。严格做好免疫接种养猪场一般使用计划免疫。只有当周边地区发生重大疫病时,才使用紧急免疫。猪场要制定合理的免疫程序。

3 养殖户应在以下几个方面注意

(1)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作出合理的疫病防治制度;(2)注意母猪抗体水平以及仔猪免疫的时间;(3)记录每次免疫接种的剩余情况;(4)生猪自身的免疫应答能力;(5)采取免疫预防措施的方式和途径;(6)如何将各种免疫相结合;(7)对免疫接种后出现的的各类反应,要及时进行抢救。

在多次免疫措施之后,仍没有取得有效的保护作用,要及时查找失败的原因,一般原因有三点:(1)疫苗因素:过期失效、不真空的疫苗,因疫苗运输、贮藏使用不当失效的疫苗都会导致失败。(2)动物因素:母源抗体的干扰,生猪本身患有免疫抑制性疾病,猪体内潜伏感染。(3)人为因素:在免疫接种环节操作不认真,疫苗稀释、接种剂量错误,接种方法和途径不正确,或是在免疫前使用了免疫抑制药物等。若本地发生重大动物疫病情况,要严格消毒管理的基础,立即采取紧急免疫接种,根据流行疫病选择疫苗。做好猪场疫病防治,单一靠场地消毒隔离、药物预防、疫苗免疫都不能取得好地效果,只有将三者有效地结合,相互推动,才能有效防治猪传染病的发生和流行。

如何做好生猪疫病防治工作 篇4

生猪疫病的防疫主要是在圈舍, 通常那些规模较大的养猪场发病率都不高。但是, 小规模的、饲养环境差的小猪场的生猪发病率则要高出一些, 有的甚至情况严重。所以, 养殖户必须对圈舍条件进行改善, 给生猪一个干净的生长环境。猪场人员的进出必须有严格的管理, 并做好驱虫灭鼠工作。饲料应尽量选择全价饲料, 不能使用不合格的饲料, 这样才有利于生猪的健康生长。另外, 对圈舍的结构进行完善, 做好通风管理, 保持空气清洁, 以防止生猪出现呼吸道疾病。生猪养殖一定要注重饲养密度, 过高会导致圈舍散热不好, 尤其是夏季, 需要降低饲养密度, 以防止生猪中暑。同时, 做好生猪营养管理工作, 提高它们的抵抗力。在天气炎热时, 需要在饲料中添加一定比例的维生素、电介质, 不能喂食泔水, 不然生猪容易出现交叉感染。

2 做好圈舍的消毒卫生工作

经过消毒处理的卫生猪舍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防治病原微生物危害猪的健康生长。要经常清洗猪舍, 进行消毒处理, 净化猪舍的卫生环境, 最大限度减少病原密度。养殖户需要先换衣服再进圈舍, 外套与鞋子也必须要更换, 消毒后再进入。做好隔离措施, 以减少疫病的传染。猪舍内外的用具应该严格区分开, 养殖户间不能进行多余的接触, 生猪售卖时, 买方人员不应该在圈舍内进行挑选, 卖猪补栏的时间不能选择在疫病多发时期。如果生猪发生了疫病, 需紧急隔离, 切记应将病猪隔离远一些, 坚决不要在一个圈舍内进行隔离。

3 重视疫苗及药物预防工作

蓝耳病病毒这种高热病原发病原是影响生猪健康生长的主要疫病。并且, 也易引发多种病菌感染, 例如猪瘟病毒、圆环病毒等。所以, 应该注重生猪口蹄疫、猪瘟病的防疫工作, 及时给生猪进行免疫接种。在接种蓝耳病疫苗时, 科学用剂, 接种两次, 以更好地免疫蓝耳病。在运用药物进行预防时, 针对生猪的病毒、细菌混合感染情况, 将抗病毒药物加入饲料中, 或者加入适量的抗菌素。通常使用一周左右, 然后再停止, 如此循环进行。接种疫苗时, 不要将抗病毒与抗菌药物进行混合使用。在高温天气, 把小苏打加入饲料、饮水中, 让生猪避免中暑, 影响健康生长。

4 科学治疗病猪

要及时隔离病猪, 进行专门治疗。给病猪消毒, 打针的针头每次都要换。如果病猪情况严重, 甚至无法治疗, 那么就需要做深埋或者其它无害处理, 避免疾病传播给健康的生猪。切忌退热药、激素药胡乱运用。猪的发热是一种保护性反应, 要是生猪体温不是过高, 就不易用退热性药物, 这种药物会让生猪的白细胞减少, 最好用可以退热的中药。对于那些会造成生猪免疫能力下降的激素, 需谨慎使用。

针对生猪的疫病防治问题与对策 篇5

近几年来, 生猪的疫情爆发严重影响着我国的食用猪肉的质量和安全, 特别像猪流感这种疫病, 不仅会危害着生猪的生产安全, 对人们的健康来说也有着极大的危害。同时, 现阶段的生猪疫情总是一波又一波地兴起, 旧的还没有拔除, 新的一波又袭来, 这对于生猪养殖的卫生防疫部门和养殖户来说都是一个非常严峻的挑战。要想切实保障各方的利益, 我想做好生猪养殖的疫病防治工作是非常重要的。对于目前存在的一些问题, 我们可以结合现阶段实际的生猪生产状态, 进行一系列的对策防治, 以此来更加健康、良好地发展生猪养殖生产行业。

1 生猪疫病防治存在的一些问题

1.1 养殖环境不佳, 从业人员对病猪的辨别能力弱

一般养殖生猪的环境都是在栏舍中进行的, 在疫情的防治工作中, 保持栏舍的干净、整洁是非常重要的。但在实际的养殖过程中, 多数养殖户的生猪养殖环境脏、乱、差, 原本应该对生猪的栏舍定期清理的工作多数时候都不能够及时进行。对于猪群中存在的病猪, 相关养殖户和卫生防疫管理部门的分辨能力也较弱, 对于这方面的具体详细的知识较为缺乏, 这可能就导致原本生猪只有一个病猪, 最后整个猪场的生猪都患病, 造成养殖户的重大损失。

1.2 宣传教育不够, 预防工作不能全面开展

做好生猪疫情防治工作的第一步, 就是要做好相应的疫情防治宣传教育工作, 卫生防疫站部门应该对养殖户进行全面仔细地宣传教育工作, 并对其进行相应的疫情防治培训工作。同时, 相关的药物防治预防工作也要及时全面开展, 从种猪的筛选过程到后期的仔猪的养育都要及时进行疫苗注射。但在实际的养殖过程中, 这两项工作都没有深入进行, 前期的教育防治工作不到位, 再加上后期的药物预防工作不全面开展, 这就使得生猪的疫病爆发总是有机可趁。

1.3 病死猪处理不当, 病情报告不及时

很多时候, 疫病的爆发只会出现在个别的生猪身上, 如果我们能合理对病、死猪进行处理, 及时救治, 合理掩埋或者火烧都可以及防止疫病的进一步扩散, 减少它对人们和其他生猪的危害。同时, 将疫病问题积极向相关的部门进行问题反映, 让有关部门及时采取措施, 对疫情进行控制, 并将其逐渐消灭。但多数情况下, 养殖户为了挽回一定的损失, 会将病、死猪贱卖给一些小摊贩或者生产火腿、香肠等加工厂, 这都对人们的健康产生严重的危害。如果生猪死亡较多, 养殖户来不及进行地下处理, 都会将生猪的尸体丢入河流中, 对于疫情的具体情况也都不会及时向有关部门反映。

2 针对生猪疫病防治问题的具体对策

2.1 改善养殖环境, 提高从业人员的业务能力

因为目前多数的生猪都是在栏舍中养殖, 因此栏舍是生猪防疫的基础条件, 如果我们可以改善栏舍硬件, 对于生猪的养殖环境定期做好清理, 同时再做好消毒杀菌工作, 并加强饲养管理, 给生猪提供一个良好的饲养环境, 这都可以防止疫情的进一步发生。当然, 如果养殖户能够合理养殖, 并在养殖的过程中加强空气流通, 这样还可以进一步提高生猪的养殖环境。至于养殖人员和卫生管理人员, 一定要积极增强自身的病猪分辨能力。对于病猪, 可以通过观察它的动作、皮肤、毛色、鼻盘等多方面进行综合判定。

2.2 做好宣传工作, 树立防重于治的观念

对于卫生防疫部门来说, 一定要对养殖户做好疫病的宣传教育工作, 可以事先对养殖户进行相应的养殖培训, 并发放相关养殖技术的资料。同时, 还要定期组织专业的兽医人员登门实地进行指导操作, 定期做好回访工作, 以此来加强他们疫病防治的基础性知识。当前, 经常会导致疫病发生的病毒细菌主要有圆环病毒、猪瘟病毒、副嗜血杆菌等, 我们要想做好生猪疫病的预防工作, 首先可以提高生猪疫病的自身抵抗能力。对于经常可能会发生的猪瘟和口蹄疫, 养殖户一定要及时进行相应疫苗的免疫接种工作, 并严格在农业部门的规定时间进行二次接种, 确保防疫工作的顺利开展。同时, 还可以在饲料中适量添加抗菌、病毒的药物, 如阿莫西林、黄芪多糖、板蓝根等, 要注意抗生素使用的量和时间周期, 保证不会对人体有害。

2.3 科学处理病死猪, 及时上报疫情

很多时候, 疫情的扩散都是和病、死猪的处理不当有关, 特别是一些患病的死猪, 更是重要的传播和传染源。一些不良的养殖户出售或乱丢乱弃病死猪不但会造成造成疫病传播, 还会对他人的健康安全造成威胁。因此我们对于病、死猪一定要科学处理, 对于病猪, 首先要隔离起来, 单独治疗, 如果这些猪的疫情严重则需要直接进行无害化处理掉, 防止疫情的进一步扩散。如果能用药物处理, 则不能盲目滥用药物, 特别是一些退热和激素类药物, 如果滥用最终都可能会导致病猪的疫情加重。至于死猪方面, 则一定要进行深埋、火烧等无害化处理。同时, 养殖户一定要及时上报动物疫情和反映有关问题, 这样才能早发现早治疗, 做好生猪的疫病防治工作。

总之, 现阶段的生猪预防工作的开展, 养殖户和相关卫生防疫部门一定要结合现状, 积极对存在的问题进行仔细分析, 找出相应的解决方法。通过改善生猪的养殖环境, 并提高养殖户的专业知识等诸多方面来进一步加强生猪疫病防治工作的开展, 这对于养殖户和卫生防疫部门来说都是非常有必要的。

参考文献

[1]罗燕凌.如何做好生猪疫病的防治[J].上海畜牧兽医通讯, 2012, (6) .

生猪疫病综合防治 篇6

1.1 老疫病仍然存在

随着集约化、 规模化养猪业的发展和市场的开放, 流通渠道的增多, 造成了疫病流行防控难度增加, 导致一些已控制的传染病还不时地呈现点状发生, 如:非典型猪瘟等。

1.2 新疫病不断增多

近年来, 黄龙县养猪业发展迅速, 从境内、 外引进种猪的品种和数量增多。 由于缺乏有效的检测手段致使如猪繁殖一呼吸综合征、猪附红细胞体、猪断奶后多系统衰竭综合征等疾病传入黄龙县。目前虽在个别乡镇出现, 但具有很大潜在危险, 必须引起高度重视。

1.3 多病原并存

现在猪发生疾病, 多为多病原混合感染。 如:仔猪腹泻, 通常是仔猪黄痢、白痢、猪传染性胃肠炎、猪流行性腹泻等疾病混合感染及环境因素影响等而引起。这种多病原的混合感染, 对诊断和防治带来困难。 要求我们兽医人员诊断分清主次, 现场与实验室检验综合分析, 才能作出正确诊断。

1.4 猪呼吸道病日益突出

目前, 养猪工作者普遍认为保育仔猪和生长猪呼吸道病日益严重且不易控制。 猪场呼吸道病严重应考虑猪传染性胸膜肺炎、 猪喘气病等疾病的感染。 饲养管理跟不上和环境的调控不及时, 也可以导致呼吸道疾病很难杜绝。

1.5 某些细菌病和寄生虫病危害加重

随着黄龙县集约化养猪场增多和养猪场规模不断扩大, 污染变得严重, 细菌性疾病和寄生虫病明显增多。如大肠杆菌病、猪链球菌病、猪附红细胞体病、疥螨感染等疾病。其中不少病原广泛存在于养猪环境中, 通过多种途径传播。这些环境性病原微生物已成为养猪场常见病原并引发多种疾病。

1.6营养代谢病和中毒性疾病增多

饲料配合不当或储备存放过长, 营养损失, 维生素、微量元素等缺乏, 霉菌与霉菌毒素、农药中毒、添加过量痢菌净、 硫酸新霉素等药物以及灭鼠药等引起的中毒, 近年来在部分猪场时有发生。

1.7 沙门氏杆菌病的危害不可忽视

沙门氏杆菌病在部分猪场日趋严重。 表现为保育和生长猪顽固性腹泻, 皮肤出现坏死灶, 剖检见肠系膜淋巴结索状肿大, 盲肠、结肠和大肠积满稀粪或水样粪便。

头、%

1.8 饲养方式及环境对某些疫病的影响

当前集约化猪场母猪多采用限位饲养, 肢蹄病、生殖道病、皮肤病等疫病日益严重。

2存在问题

2.1 引种混乱

引种混乱, 把关不严导致如伪狂犬病、猪丹毒、猪细小病毒等疫病随引种带入并传播。 针对黄龙县某猪场2014 年发病情况进行了调查, 调查结果如下图所示。

2.2兽药和疫苗使用混乱, 平时不重视预防

治疗猪病时急功近利, 大剂量使用抗生素和退热药等药物。 盲目迷信疫苗的作用, 随意加大免疫剂量以及滥用未经批准的疫苗和自家疫苗, 造成应激和免疫麻痹, 引起免疫失败。如: 黄龙县猪场给经产母猪免疫猪瘟疫病时用4 头份, 这种过量使用疫苗的现象应引起重视。

2.3 消毒不当

有的猪场不重视消毒工作, 少消毒甚至没有消毒。 而有的猪场片面强调消毒的作用, 造成猪舍湿度过高, 使猪处于应激状态, 增加了疫病的发生。

2.4 饲养环境日益恶化, 污染严重

中、小型养猪场 (户) , 遍及城郊和乡村, 有的猪场不重视粪污的无害化处理, 给猪场周围环境造成严重污染。

2.5传统疾病控制方式已不能有效控制猪传染病

由于养猪环境和养殖技术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造成了老兽医不会看病, 新把式不会养猪的新情况。 因此养殖人员必须更新知识, 努力学习, 必须实施如早期断奶、全进全出、自繁自养等饲养管理新技术, 才能有效控制猪传染病的发生。

3应对措施

3.1 加强学习, 适应现代化猪场生产管理需要

养猪业在黄龙县从传统的散养发展到目前的标准化、规模化养殖。以前的管理方式、 理念根本不能适应现代化猪场生产管理的需要, 养殖人员也应从以前的饲养人员演变为一名经理、老板和法人。因此, 只有不断学习, 才能与自己企业发展壮大的需求相适应, 才能更好的把握市场规律, 科学管理猪场, 实现利益最大化。

3.2 做好重大动物疫病的免疫、防治工作

猪场要定期开展重大动物疫病抗体监测, 了解产生规律, 制定科学合理的免疫程序, 及时免疫。

3.3 坚持自繁自养, 减少盲目引种

根据猪场实际情况, 尽量不引种, 这样既减少生猪运输, 也杜绝了由于引种而引起传染病的发生。 如必须引种, 应详细了解引进猪场的疫病情况, 免疫程序等, 引回之后, 应做好隔离, 进行数日观察, 若无异常, 进行彻底消毒后, 再进入本场进行正常的饲养管理。

3.4 做好消毒工作, 彻底切断传播途径

依据本场实际, 生产区应建有消毒通道, 消毒池。 饲养舍应做好出栏后、 入栏前的彻底消毒以及必要的带猪消毒。制定详细的消毒管理制度, 减少本猪场传染病的发生。

3.5 加强饲养管理, 提高经济效益

现代化的猪场应以市场为导向, 以精细化管理为目标, 突显猪场效益最大化为目的。管理好一个猪场, 应从猪的品种、饲养管理、疫病防控、消毒等方面做好工作, 制定好各种制度, 严格按制度执行到位, 准确把握市场, 适时调整饲养管理, 调节饲养量, 就能实现最佳效益。

4几点体会

4.1 早期断奶

仔猪在母源抗体还未起作用时即断奶, 并在断奶后将仔猪转移到远离母猪的保育舍。对许多疾病, 母猪本身是安全的, 有免疫力的。但它们也可以使有些疾病在无临床症状的情况下, 在仔猪出生后10~20 d靠吸吮初乳获得的免疫力逐渐下降时传给仔猪。 早期断奶, 会使仔猪感染疾病的机会大大降低。 根据当前养猪条件和技术水平, 仔猪采用21~28 d断奶为宜。

4.2 全进全出

全进全出, 批量生产。 尽可能做到同日龄范围的猪只全进全出。 只要不重新引进猪只, 在一定时间内出完, 也算全出。分娩舍、保育舍应做到全进全出。 全出后猪舍进行彻底的清洗和消毒。 实践证明有助于疾病的控制。

4.3 消毒工作

消毒工作应做到有效、彻底、避免流于形式。 猪场应制订消毒计划和程序。空栏时应3 次反复消毒。减少分娩舍和保育舍带猪喷雾消毒。

4.4 免疫接种

人工授精站生猪疫病防制 篇7

1 卫生消毒

1.1 严格执行卫生防疫措施。

1.2 严格对进出车辆、人员进行登记及消毒。

1.3 工作人员进入生产区要更衣、换鞋。

1.4 搞好猪舍清洁卫生,每周用3%火碱消毒地面一次,每周用百毒杀等消毒药消毒猪舍二次。

1.5 做好生产工具的清洁和消毒工作。

1.6 人员搞好个人卫生,工作服要经常清洗、消毒。

1.7 注射器等医疗器具做好高温、高压消毒工作。

1.8 授精站(点)应经常灭蝇、灭鼠。

2 免疫程序

注射疫苗,使种公猪产生主动免疫是防止疫病发生的有效措施。可根据当地疫病流行情况和本场实际情况制订免疫程序。

3 定期驱虫

3.1 药物选择

应选用高效、安全、广谱、副作用小的驱虫药物进行驱虫,伊维菌素、阿维菌素等为首选药。

3.2 驱虫方法

生猪60~70日龄驱虫1次,60 kg体重驱虫1次,以后公猪每年驱虫2次。

4 隔离

4.1 引入的种公猪要进行隔离饲养。在隔离期间对引进种公猪做好免疫、驱虫工作。隔离30 d后无异常的才可混群饲养。

4.2 对人工授精站(点)内发病的公猪进行隔离,以免疾病传播。

5 加强饲养管理

用中草药养猪可预防生猪疫病 篇8

生猪疫病发生的原因很多, 其中引种不检疫是一些养殖场发生猪病的主要原因之一。只有从源头抓起, 才能做到零疫病。

种猪是用来繁衍后代的, 它们虽然没有带来疫病, 但是也不能大意。特别在发情前期, 必须要注意防疫, 因为这个时候是蓝耳病等一些流行性疫病易发期, 如果不预防, 公猪染上这种病后, 精液品质下降, 精子出现畸形, 导致母猪不能正常受孕。而母猪如果染上这种病, 就会造成流产或死胎现象。

针对生猪在这一时期容易出现的问题, 在配种前, 把具有抗病毒功能的中草药如鱼腥草、甘草、五味子、淫羊藿、夏枯草、白扁豆、荆芥、牡丹皮、白芍、青蒿、紫苏叶、板蓝根等加入到饲料中饲喂猪, 替代抗生素来提高猪的免疫功能。在调理好猪的体质后, 又给母猪增加一些具有活血、通经脉的中草药 (如桃仁、枳实、丹皮、益母草) 来促进猪发情, 提高它们的配种率。实践证明, 1头母猪每天只要喂4 g中草药, 一般喂7~10 d就能有效预防生猪生殖系统方面的疾病。

到了产仔期应特别注意, 因为刚刚出生的小仔猪, 抵抗力非常弱, 稍不注意就会因为肠道感染而引起腹泻, 如果不及时预防, 小猪就会因为腹泻脱水过度而死亡。这时应给母猪饲喂一些既能补充体力, 又能调节肠道功能的中草药。小猪吃了健康的奶水, 就不会腹泻。

生猪疫病综合防治 篇9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1.1 试剂

转移因子由试验室自制。

1.1.2 试验动物

试验在酒泉市天河生态养殖有限责任公司进行, 试验动物均为本公司饲养或繁育的健康生猪。

种公猪:同一圈舍内, 同品种, 体重相近, 种公猪12头, 随机分为A、B两组, 每组6头, A组为试验组, B组为对照组。

种母猪:同一圈舍内, 同品种, 体重相近, 待配种母猪22头, 随机分为C、D两组, 每组11头, C组为试验组, D组为对照组。

后备母猪:同一圈舍内, 同品种, 体重相近, 30日龄后备母猪30头, 随机分为E、F两组, 每组15头, E组为试验组, F组为对照组。

商品猪:同一圈舍内, 同品种, 体重相近, 30日龄商品猪60头, 随机分为G、H两组, 每组30头, G组为试验组, H组为对照组。

1.2 方法

1.2.1 转移因子的制备

选择健康生猪处死, 采取脾脏, 取其表面被膜、脂肪及结缔组织, 搅碎并称重后与等量蒸馏水混匀, 经匀浆, 反复冻融后, 离心取上清, 用截留相对分子质量为5 ku的超滤膜进行超滤, 超滤液经过0.22μn的滤膜过滤除菌, 进行理化性质分析, -20℃保存备用。

1.2.2 试剂的注射

种公猪:试验开始首日和90日, A组分别注射10 m L转移因子, B组分别注射10 m L生理盐水;种母猪:配种前一周, C组注射10 m L转移因子, D组注射10 m L生理盐水。后备母猪:试验开始首日、90日和180日, E组分别注射5 m L、5 m L和10 m L转移因子, F组分别注射5 m L、5 m L和10 m L生理盐水;商品猪;试验开始首日和90日, G组分别注射5 m L转移因子, H组分别注射5 m L生理盐水。

2 结果

试验开始后, 分别统计各组一定时间内常见疫病发病次数。种公猪:180 d;种母猪:试验开始至下次配种前;后备母猪:210 d;商品猪:180 d。

应用转移因子后, 猪群发病次数和综合发病率均有明显的下降, 种公猪发病次数由3头 (次) , 下降为2头 (次) , 下降了33.3%, 综合发病率由50.0%, 下降为33.3%;种母猪发病次数由4头 (次) , 下降为3头 (次) , 下降了25%, 综合发病率由36.4%, 下降为27.3%;后备母猪发病次数由9头 (次) , 下降为6头 (次) , 下降了33.3%, 综合发病率由60.0%, 下降为40.0%;商品猪发病次数由14头 (次) , 下降为10头 (次) , 下降了28.6%, 综合发病率由46.7%, 下降为33.3%, 详见表1。

3 讨论

3.1 对机械性外力和猪咬斗引起的外科病基本没有预防效果

转移因子主要是通过刺激免疫细胞, 激活细胞免疫, 增强机体免疫力, 提高疫病抵抗能力。对微生物、寄生虫等引起的各类疫病具有良好的预防作用, 而对各类机械性外力和猪互相咬斗引起的外科病基本没有预防效果, 只能在后期愈合时起到促进作用。所以, 本试验主要研究转移因子预防微生物和寄生虫引起的各类疾病的效果, 试验中所指常见疫病不包括机械性外力和猪互相咬斗引起的外科疾病。

3.2 转移因子是一种免疫增强剂

通过单一或者与疫苗协同作用于机体可增强机体免疫力, 提高抵抗力, 最终预防疫病发生。但它本身并不是药物, 没有直接治疗疾病的功效。有报道称转移因子与药物协同使用, 可以提高治疗效果, 以现有理论研究来看, 应该还是转移因子激活了细胞免疫功能, 通过机体抵抗力的提高, 促进病情的好转。

3.3 转移因子用剂量、方式和给药间隔没有统一标准

上一篇:统计质量下一篇:星级文明宿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