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疫病的防控措施

2024-07-27

动物疫病的防控措施(精选12篇)

动物疫病的防控措施 篇1

动物传染病的发生一定同时具备3个条件,即易感动物、传染源、传播途径。动物传染病发生和流行的过程是一个由易感动物、传播途径和传染源相互联系形成的复杂的过程[1]。三个条件必须同时发生并有一定的联系,动物传染病才能产生和进行传染流行。

这样看起来在动物疫病的预防和解决过程中只要来切断三者之间的联系就能控制动物传染病的产生和流行,好像只要切断三者联系其中任何一个环节,动物传染病就会逐渐平息并停止流行,但事实上,在畜牧业生产的过程中要想完全切断任何一个环节可以说是不现实的。

1 影响综合性防控措施的因素

1.1 防疫员的业务水平

动物防疫员是对抗动物疫病的有力武器,其思想道德水平、防止疫病能力、业务的操作熟练度、法律素质等是影响动物疫病综合防控效果的而由于在防疫员各项业务能力和政治水平各不相同,这都对防控效果有直接影响。

1.2 养殖环境的卫生状况

动物自身的健康直接受养殖的环境影响。为了给动物提供优良的养殖环境和提高机体抗病力,畜牧业比较发达的国家开始提倡动物福利。我国畜牧业并不是十分的发达,这具体表现在养殖环境条件差,给传染病的发生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1.3 疫苗质量水平和使用方法

疫苗作用是给动物提供免疫抗体,疫苗本身的质量水平高低和是否正确使用都会影响免疫效果,正如前面所提的防疫员的业务水平有高有低,所以疫苗没有正确保管和标准使用的现象会经常发生。

2 控制动物疫病的综合防控措施

2.1 饲养方式的转变

加快养殖方式的转变,走现代畜牧业发展道路,总的来说是一般畜禽养殖逐步向农村地区转移。按照科学规划原则,采取统一设计标准、统一规划用地、统一养殖品种和环保设施,建设养殖自主区。

大力推广科学有效的养殖方式,大力促进标准化、集约化生产。建立完善测控体系和质量判定标准,有效地引导饲养企业依靠合理的标准进行养殖改革,严格实行单一标准的生产,从源头上提高动物免疫能力[2]。

2.2 加大投入资金,完善防疫机制

动物检疫工作的基础是保证资金的充足。将动物疫病预防、检疫、扑灭和监管所需资金纳进本级政府的财政预算。可根据工作量的大小,确定村级检疫员的工资水平从而不断加大检疫基础设施的工作力度。

2.3 开展生态养殖

以低排放、低消耗、高效率为基本特征的生态养殖是一种可持续畜牧业发展模式。其核心是依照生态学规律原理,将生态设计、资源的高效利用、物质循环和可持续消费等融为一体,保持生态的平衡。发展生态养殖,提供安全健康的动物产品。

2.4 建设动物疫病预警体系

要建设动物疫病预警体系,首先是如2.2所讲的要保证足够的经费投入,只有有了经费投入,才能建设高水平的预警系统。因此需要各级政府加大资金投入,加大专业人才投入,完善预警专业队伍建设。完善实验室、信息平台、检测部门等核心部分的建设,可以利用现有的网络资源研究和开发高效率的疫情信息发布平台。

2.5 加强防疫知识学习,提高防疫意识

目前,随着传统畜牧业生产模式的转变,动物病原体不断变异,经常会出现新老动物疫病的交替产生和传染。因此,目前我国急需强化动物防疫人员继续再学习新知识(特别是检测人员),为他们提供专业技术培训,不断提高从业人员的业务能力和职业素质,同时要提高养殖户的安全意识,定期检测动物疫病的情况,经常和上级领导沟通,发现疫情应该及时上报,然后在上级指导下扑灭疫情,为养殖业的提供安全的生产环境,建设无疫病区[3]。

摘要:近几年来,动物疫病的种类越来越复杂,治疗难度也越来越高,牲畜口蹄疫、高传染率的禽流感等动物疫病越来越频繁发生,畜禽发病死亡率也十分的严重,这一现状已经引起了政府和社会的关注。因此,严谨的研究动物疫病产生的条件因素,有效强力的控制疫情并消灭动物疫病,是我们研究并及时解决的一个重要的课题。

关键词:动物,疫病,传染病,影响因素,产生条件,防控措施

参考文献

[1]王长江.强化疫病流行三个环节的各项防控措施有效控制重大动物疫病[J].中国动物检疫,2011,28(7):1-6.

[2]俞国乔,顾小根,朱家新,等.浙江省重大动物疫病防控体系建设现状与对策建议[J].浙江农业科学,2011(3):713-715.

[3]蓝树明.改进动物疫病防控体系的思考[J].畜牧与兽医,2011,4(11):103-104.

动物疫病的防控措施 篇2

一、目标任务

1、口蹄疫、猪瘟、禽流感、猪蓝耳病免疫密度达100%,有效抗体达70%以上,犬只狂犬病免疫度达95%以上。其他免疫按县重大动物防控指挥部下达的任务完成。

2、免疫标示及免疫档案的建立

对所有免疫注射的牲畜,都要求佩戴二维码耳标,要求耳标佩戴率达100%,建立建全免疫档案,免疫档案要求一组一册、一户一页、一畜一格,填写必须完整、规范。

二、时间安排及工作组织

1、时间安排:2013年3月1日前落实村级动物防疫员,3月1日到4月20日为集中防疫阶段;4月21日到4月30日查漏补缺,5月1日到5月20日迎接省、市、县的检查考核。

2、工作组织

(1)兽医站负责春防物资的采购,包括疫苗、消毒用品、免疫辅助器材、免疫耳标等。

(2)村级动物防疫员由村委统一管理。

(3)加强监测、严防疫病。春防结束后,及时对猪瘟、口蹄疫、禽流感、蓝耳病等重大疫病进行免疫效果监测,狠抓动物重大疫病防控,发现苗头及时采取相应措施,加强对输入畜禽的.疫病监测,严防外疫传入。

三、保证各项资金的落实

春防物资由县畜牧局统一配置,村级动物防疫员劳务费按县畜牧局划拨资金核算,待防疫结束后,根据考核情况发放。

四、明确责任,严肃纪律

动物疫病的防控对策 篇3

关键词:动物疾病;预防;对策

中图分类号:S851.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273X(2014)10-0075-01

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畜牧养殖业日益与人们的生产、生活密切相关。在畜禽养殖的过程中,由于一部分养殖户在管理方面存在很多不科学、不规范的地方,给动物疾病的发生与蔓延创造了客观条件,增加了动物疾病的发病率,为广大畜牧养殖户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另外,一些人畜共患的疾病也为人类的健康带来了威胁与隐患。那么,如何科学的、有效的对动物疾病予以防止,尽量避免、减少由于动物疾病给人们的生产与生活、国家经济发展带来的损失,已经成为我国整个畜牧行业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1 动物疫病带来的危害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的养殖业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很多养殖农户因此获得了巨大的经济收入,一部分农民也因此而脱贫致富。但是,在动物养殖过程中,一些养殖户为了追求一时的经济利益忽视了对动物疾病的防疫工作,特别是那些较大规模养殖的企业甚至对动物疾病的防治要求根本不了解,不注意疾病的防疫工作,一旦发生动物疾病的就束手无策。动物疾病具有较强的传播性与扩散性,一旦发生大范围的蔓延与传播很难在短时间内得到救治,给国家和广大养殖户带来了巨大的人力、物力、财力损失。还有的牲畜、家禽在死亡后由于得不到妥善的处理,很多饲养场就将死亡的动物随意丢弃在附近的公路旁边、河道旁边,不仅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而且有可能造成病原的扩散,并对其他牲畜、家禽造成危害。

2 动物疾病防治的有效措施

动物疾病的防控主要是指针对动物疾病的预防、控制、扑灭,以及对动物和动物产品的检疫,并有效的避免动物疾病的大范围蔓延与侵害。动物疾病的预防对于进一步促进我国畜牧业的发展、保护人类的健康、维护公共卫生安全等起着重要的作用。特别是面对目前的动物疾病预防还存在着诸多问题的状况下,通过有效的措施加强对动物疾病的预防与控制已经成为养殖业的主要研究课题。

2.1 加强对动物饲养的管理

牲畜、家禽的饲养过程通常就是疾病传播的主要过程。因此,动物养殖户或养殖企业必须加强对牲畜、家禽饲养过程的管理。在动物饲养过程中要对动物每天的饲料进行营养搭配,不仅要保证动物的饮水安全,还要对圈舍进行定期的杀菌消毒处理,保证圈舍的清洁与卫生。另外,还要在圈舍内安装性能良好的、稳定的通风设备,保证圈舍内的空气流通。广大养殖户还要注意改变传统的粗放式的散养方式,努力向着动物饲养的集约化、规模化方向迈进。

2.2 切实抓好动物免疫接种工作的落实

免疫接种是预防动物疾病的最有效方式。动物通过防疫部门或养殖户自己的疫苗注射,在动物体内产生一定的抗体,一旦病原体入侵动物体内,抗体就会对病原体产生攻击作用,并将病原体消灭。

2.3 加强对动物的检疫工作

动物的检疫工作主要分为产地检疫、屠宰检疫两方面。对于产地检疫主要是由检疫人员对其产地进行认真、负责的检疫。检疫通过后的动物才能进行流通。而屠宰检疫主要是指在对动物进行屠宰前,对其进行来源产地、产地检验合格证明等的检查,只有确定牲畜、家禽没有传染病才能对其进行屠宰。对于那些不符合屠宰规定的动物一定要根据相关规定采取无公害处理或销毁。

动物疫病防控的应对措施 篇4

1 当前动物疫病防控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1 养殖户动物疫病防控意识淡薄

养殖户对动物疾病防疫重要性认识不足, 防疫意识淡薄, 错误的认为饲养的动物属于私有物品, 别人无权对其过问, 饲养过程中对疾病的预防存在侥幸心理, 不能认真的执行疾病防控措施。特别是对免疫后发生不良反应、发病或死亡未得到及时诊治和赔偿的产生极大的抵触情绪。再次对病死动物不能进行合理的处理, 为减少经济损失对病死的畜禽低价出卖或随意抛弃, 不能按照要求进行规范的无害化处理, 严重影响着畜禽业健康发展和人民身体健康。也对动物疫病的预防、控制产生不利的影响, 给动物疫病的传播与流行制造了隐患。

1.2 防疫制度不健全

防疫制度缺陷严重制约着动物防疫的有效实施, “政府保密度, 部门保质量”的双轨责任制虽然已经运行了多年, 但在最终考核的过程中往往很难把握尺度, 久而久之很有可能变成一种形式;其次春秋两季集中免疫的防疫制度越来越显示出其不科学性, 防疫密度存在较大漏洞;再次防疫的范围仅限于“两瘟三病”的强制免疫, 对本区境内的其它常发病缺乏科学的免疫计划。

1.3 部分公路监督检查站职能丧失

部分公路监督检查站以收费为目的, 不按规定进行监督检查, 不认真消毒, 监督检查流于形式;有的地方甚至将检查站包给个人, 实行经济指标制度, 为了收费完任务, 完全不顾法律规定, 放弃工作原则, 致使依法检查、从严把关根本无法实现, 在一定程度上给疫病流行创造了机会。

1.4 免疫程序不合理

总的来看, 规模较大的养殖场、种畜场都制订了相应的免疫程序, 规模较小的一些场 (区) 按县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的安排进行免疫。但是, 现在普遍存在的问题是, 对疫病的监测均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 没有做到监测在先, 而是按春、秋两季常规免疫。因此在免疫的时间、免疫的对象上存在盲目性。目前, 注射的疫苗种类较多, 有些疫 (菌) 苗之间相互拮抗, 影响抗体产生。因免疫程序上的问题, 个别饲养场猪瘟等疫病长期得不到控制或净化。

1.5 产地检疫难落实

部分养殖场尤其养殖小区业主对疫病防控责任意识不强, 出栏动物不自觉报检, 私自卖给贩运者, 运到市场或异地销售, 增加了检疫监管难度和疫病传播风险。

1.6 不规范引种

主要是引种时没有检疫或检疫不严格造成的损失。规模化饲养场在生产过程中一般都要坚持自繁自养的原则, 但是当由于原有的畜禽的生产力下降或老龄化, 为了追求更高的经济效益, 需要不定时的更换品种。如果从不同畜场引进不同品种、不同批次、不同类型、不同日龄的猪品种, 会使病的种类增加, 给养殖场日后发展带来损失和麻烦。

2 应对措施

2.1 开展宣传教育活动

积极开展宣传教育活动, 认真组织群防群控。利用灵活多样的形式, 广泛宣传《动物防疫法》、《重大动物疫情应急条例》等动物防疫法律法规, 广泛宣传中重大动物疫病防控精神, 广泛宣传国内外重大动物疫情造成的畜牧业经济损失和对公共卫生安全造成的重大影响, 广泛宣传高致病性禽流感、口蹄疫等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紧迫性, 宣传工作做到了家喻户晓, 人人皆知。通过广泛开展宣传活动, 消除各级政府和各有关部门干部中存在的麻痹松劲和厌战情绪, 消除群众中存在的各种抵触情绪。

2.2 加快动物防疫基础设施建设

应采取国家、市、县共同投资的方式, 集中人力、物力、财力, 加大基层站基础设施建设的力度, 不断健全、完善畜牧兽医服务体系, 改变目前力量薄弱、房屋简陋、技术手段落后的状况;加强乡镇管理, 理顺乡镇管理, 理顺乡镇站工作中的人事关系, 使大家真正安心工作, 同时充分调动基层畜牧兽医站主动性、积极性, 自力更生, 依靠自身积累、自我建设、发展, 配备必要的设备, 不断完善队伍服务设施, 增强服务手段, 建成一支快速反应、快速应急的专业队伍。

2.3 完善的公共财政保障机制

完善经费投入机制, 切实解决有钱办事的问题。要建立稳定的动物防疫经费投入机制, 除积极向上争取相关经费外, 县财政每年年初应将防疫、检疫、疫情监测、重大动物疫病防疫物资储备、基础设施建设等动物防疫工作性基础投入全额列入财政预算, 并解决好与农民切身利益密切相关的扑杀补助经费, 为动物防疫和畜产品安全工作正常有序开展提供有力的资金保障。

2.4 加强动物疫情监测

坚持疫情报告制度, 长期坚持重大动物疫情零报告、日报告和24h值班制度;监测动物免疫抗体水平。县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在每年春秋两季动物免疫后, 分别采集动物血样, 测定动物免疫抗体合格率。对于养殖业大场大户, 则定期采集动物血样, 抽查免疫抗体水平。建议不符合免疫要求的, 及时采取了补免措施;建立疫情测报点。选择重点乡镇建立疫情测报点, 实行无疫情时十日和月报, 有疫情时及时报告制度, 落实测报点所在乡镇畜牧兽医站站长为第一责任人, 测报点测报员为直接责任人, 实行常年监测;指导疫病防治。畜牧兽医局及时派技术干部携带药械指导养殖户做好疾病诊治, 开展群防群控工作。

2.5 制定科学的免疫程序

科学的免疫程序是有效预防疾病发生的很关键的措施, 当前可免疫的疫病有20多种, 免疫程序无法安排, 一些非必要免疫的的疫病如猪丹毒、猪肺疫、黄白痢、链球菌病、支原体肺炎等, 应减少或优化免疫, 因这些疾病动用全群免疫是得不偿失的, 它们可有特效药物能控制。养猪场主要疫病的防控, 应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及其配套法规的要求, 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 有针对、有选择地进行疫病的预防接种工作, 科学地建立适合本场的免疫程序和免疫方法。

2.6 积极推行科学饲养管理模式

春季动物疫病综合防控的工作方案 篇5

3月11日—3月15日完成口蹄疫、高致病性禽流感、鸡新城疫疫苗的免疫接种;

3月16日—4月5日完成高致病性蓝耳病、猪瘟;

4月6日—4月20日完成狂犬病、猪链球菌、猪副伤寒、猪丹肺、禽出败、布病、炭疽病和鸭瘟等常规疫苗的接种任务;

4月21日—4月30日完成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的强化免疫(二次免疫);同时完成自查补免迎接市局检查。

四、工作内容

以强制免疫为重点,加强综合防控,全面落实以下方面工作措施:

(一)狠抓季节性强制免疫,规范免疫操作,对口蹄疫、高致病性禽流感、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猪瘟、鸡新城疫的所有应免畜禽实施拉网式集中免疫,应免尽免,不留死角。确保辖区各种畜禽免疫密度达到100%,免疫抗体合格率保持在70%以上。

(二)狠抓免疫标识和防疫档案的管理:要求各行政村防疫员必须认真做好免疫登记,并配挂牲畜二维码耳标,经宣传解释仍拒绝免疫和坚持自行免疫的场户,一律签订责任卡,实行风险责任自负,并请村组干部现场签字鉴证。加强防疫档案管理,确保标识,档案管理信息对应,对散养户和规模场防疫档案分类指导,分别统一制定使用规模场和散养户防疫档案,做到散养户一村一档,由动物防疫站统一保存管理。规模场一场一档,由扶术负责人指导规模场规范填写,妥善保管。镇动物防疫站统一进行信息统计和备案管理。

(三)狠抓消毒灭源和疫情普查。要求规模养殖场和屠宰场进行统一有效消毒,防疫人员进出养殖场(户)免疫操作各环节相关器械,要严格彻底消毒,防止带菌(毒)操作,定期消毒减少面源污染。

各单位要按照《重大动物疫情应急条例》规定,在实行预防为主的同时,进一步完善重大动物疫病应急预案。提高快速反应能力,确保一旦发生疫情能够迅速、高效、有序的控制和扑灭,确保疫情不扩散、不蔓廷。

五、工作要求

(一)加强领导。各行政村、社区要加强领导,高度重视,将春季动物疫病综合防控工作作为全年的重点工作来抓,尽早安排,精心部署,确保实效。

(二)落实责任。对各行政村防疫员加强目标责任考核,将春季综合防控和常年免疫等防疫责任落实到人到位到岗,将防疫人员待遇与防疫密度、防疫质量挂钩。

(三)强化督查。镇动物防疫站要进一步完善养殖环节防疫监督机制,全面落实监管措施并建立健全监管记录。将定期或不定期深入村、社区、农户、养殖规模场督查综合防控工作进展情况和免疫质量,及时查漏补缺。春防结束后镇动物防疫站将组织全镇防疫员对本次防疫工作进行交叉检查,进行工作评比,对先进单位和个人进行奖励,对工作不到位的单位和个人,进行批评教育,查找原因,及时纠正,确保免疫质量。

★ 学校火灾防控工作方案

★ 会议疫情防控工作方案

★ 幼儿园火灾防控工作方案

★ 医院今冬明春火灾防控工作方案

★ 小学学校传染病防控工作方案

★ 2022年公司疫情防控工作方案

★ 小学H7N9禽流感防控工作方案

★ 学校冬春季火灾防控工作方案

★ 2022年新学期开学疫情防控工作方案

动物疫病的防控措施 篇6

【关键词】动物疫病;防控措施;传染病

传染病在动物间蔓延流行时必须同时具备3个条件,即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动物。做好动物基础免疫,使动物机体获得免疫抗体,变易感动物为非易感动物,就能为有效控制传染病的发生奠定良好基础。目前不是所有的疫病动物都能获得有效免疫抗体,例如动物的结核和圆环病毒病、附红体细胞病等等,因此在防控过程中,务必拔除传染源,彻底切断传播途径。

1 影响动物疫病综合防控效果的主要因素

1.1 免疫程序

无论散养还是规模养殖,科学的免疫程序对疫病是否发生起决定性作用。就当前养殖水平而言,养殖主体绝大部分是农村闲散劳动力,文化低、素质差、老龄化是这一群体的特点,国家强制免疫病种有限,受经济条件的影响,在养殖生产中动物免疫缺乏程序化、科学化。

1.2 防疫员素质

动物防疫员是畜牧生产第一线工作人员,执行着国家动物强制免疫等相关任务,其政治素养、系统的业务能力、操作的熟练程度、相关法律认知度等直接关系到动物疫病综合防控效果。然而由于兽医体制改革各乡镇到位程度不同,在岗防疫员各项素质参差不齐,村级防疫员未彻底组建起来等直接影响防控效果。

1.3 疫苗质量和使用

疫苗是动物获得免疫抗体的物质条件,该物品具有特殊性,例如:低温保存、冷链运输、有效时限、接种途径、计量等,其质量和使用方法如何直接影响免疫效果,由于当前有些具体防疫人员综合能力较差,疫苗保管和使用不到位时有发生。

1.4 养殖业主认可度

受诸多因素影响,养殖业走向规模化、适度化,散养形式正逐步被淘汰。为节省经济开支,防止疫病传播等,部分业主拒绝乡镇防疫员进入场区,动物免疫工作也在走自家操作趋势,加之近年来新的疫病不断出现,由于养殖场户信息不灵,自家防疫不到位、不彻底化的情况较普遍地存在。

1.5 产地检疫

产地检疫是指动物在离开饲养地时进行的健康检查,这可以有效发现患病动物,及时采取隔离,拔除传染源,阻止疫病传播。该工作各乡镇、区级检疫执法部门有的执行不严,有的甚至流于形式,有的甚至未开展,进而造成疫病发生传播后患。

1.6 屠宰检疫

屠宰检疫是指动物进入屠宰场时的活体健康检查以及动物屠宰过程检疫员开展的同步检疫,这可以有效发现患病动物和病害肉,及时采取隔离,拔除传染源,阻止疫病传播。

1.7 动物流通环节检疫监督

动物在流通过程中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例如饥饿、应激、传染病流行、机体无有效抗体等,易患传染病,如果任其随意流通,势必造成人为疫病传播。该工作有的地区检疫执法部门不严格执行,或有法不依。

1.8 养殖环境卫生状况

养殖环境的优劣直接关系到动物自身的健康,目前畜牧业发达国家提倡动物福利,就是给动物尽量提供优质的生存环境,提高机体抗病力。由于历史原因,加之受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我国畜牧业欠发达,养殖环境条件差,技术落后,生物污染严重,给病原菌提供了滋生的温床。

2 动物疫病综合防控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法律法规方面

《动物防疫法》、《重大动物疫情应急条例》、《畜禽标识和养殖档案管理办法》、《病死及死因不明动物处置办法》、《畜牧法》等法律法规学习宣传不到位,不少养殖场户对以上法律法规根本不知晓,工作人员有的对法律法规不能融会贯通,在相当多的养殖场户从业人员心目中防疫工作的重要性还未建立。

2.2 部门配合方面

在实际工作中,缺乏基层业务部门和乡镇政府的有效合作,缺乏基层畜牧兽医单位和村组的相互支持,缺乏县区级畜牧兽医技术支撑和兽医卫生监督机构对基层业务的有力指导和技术支援,缺乏基层防疫员和养殖户的有效沟通,部分业务机构在工作中还存在相互推诿等现象。

2.3 业务人员素质

当前正处在兽医体改的关键时刻,体制在转型阶段,部分基层乡级畜牧兽医技术单位业务人员青黄不接,专业知识缺乏,技能操作不熟练,处理突发畜牧兽医事件无经验,指导防控工作技巧欠缺,整体业务思维不健全,对先进的畜牧生产技术推广不到位,对养殖场户畜牧兽医实用技术培训不够,缺乏宏观的畜牧业生产指导和调控能力,政治素养不很高等。

2.4 检验监测水平

动物产地检疫、屠宰场肉品化验检疫、动物疫情监测等基层检验监测水平目前相对滞后,业务人员操作技能差、不熟练,技巧欠缺,使用的仪器设备落后或不全,检验监测对象覆盖面窄,部分检验监测数据分析缺乏相应的科学性和预见性。

2.5 兽医执法服务

部分基层兽医卫生执法人员缺乏系统的执法常识,执法程序不健全,对相关法律条文理解不透彻,执法依据不明、不充分,执法宽度和深度不够,服务水平较差。产地检疫、动物流通监管、屠宰检疫力度不够,没有真正起到“以检促防、防监结合”的综合防控效果。

3 保障动物疫病综合防控工作有效运行的建议

3.1 著力控制4个环节

根据动物传染病传播流行的规律,在动物疫病综合防控工作中要着力控制好4个环节:一是动物基础、强制免疫环节;二是产地检疫和屠宰检疫环节;三是动物流通环节监管;四是疫情扑灭环节。

3.2 强化预警预报指导

疫情监测的目的是找出相关疫病信号,测出动物机体抗体水平,配合流行病学调查,评估疫情趋势,及时反馈信息指导畜牧生产。一定要做好集中监测和平时监测相结合,点上监测和面上监测相结合,要像“测土施肥”一样利用监测技术制定出科学合理的免疫程序和疫情控制方略,坚决夯实免疫基础。

3.3 加强业务知识学习,强化法律法规宣传

当前随着国内传统畜牧业发展模式的转型和国际国内间畜牧产品的大流通,全球环境异常,病原不断变异,频繁出现新老动物疫病的暴发和蔓延,致使国内各地区动物疫病综合防控任务十分严峻,急切需要强化从业人员新知识的继续再学习,尤其是检验监测人员,以适应当前紧迫形势的需要。

重大动物疫病的综合防控措施初探 篇7

关键词:重大动物疫病,综合防控,措施初探

近年来, 不断频发的重大动物疾病, 其种类繁多, 情况复杂, 直接影响到畜牧业健康发展, 给畜产品安全和人民群众安全造成重大的影响, 直接导致畜牧业的重大的经济损失, 引发社会公共安全问题。 做好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是确保畜牧业健康持续发展的重要措施, 也是维护社会稳定与和谐, 促进养殖业增产增收最有保障措施。 本文将结合本地实际对重大动物疫病的防控工作做一探析。

1 我国重大动物疫病的流行现状

目前, 国内各地区动物重大疫病发病情况、流行病学特点各有不同, 地方病种、 新入病种是地方政府和兽医卫生部门重点防范的对象。 各级党政均高度重视动物重大疫病的综合防控, 畜禽强制免疫工作被纳入政府及行业 (农牧行业) 工作重要议事日程, 各县市、 乡镇结合地方发病史及流行病学调查结果科学决策, 高危害病种的疫苗接种工作逐步趋于规范化管理, 疫苗接种免疫较切合地方实际, 这一保障性工作使得家畜禽批量发病、大面积发病的情况较少, 多见零星散发、小区域爆发, 只要坚持好“早快严小” 的处置原则均能达到较好的防控效果。由于时下各地大力推广规模化、适度规模养殖, 引种及对外交易较为频繁, 无形中加大了重大动物疫病的远程传播几率, 新入病种不断增多, 导致重大动物疫病的防控形势极为严峻。

2措施与建议

2.1 完善动物疫情测报体系建设

动物疫情测报工作是有效监控重大动物疫情暴发与流行的重要的手段, 也是有效了解本辖区内的动物疾病流行情况的方式, 通过动物动物疫情测报数据可分析出当地动物疾病的流行情况, 从而为制定出符合当地的重大动物疫病防控措施, 有效的防控疾病的暴发与流行。 根据实际需要设置专职疫情监测报告员, 负责收集辖区内的疫情信息并及时上报疫情测报信息, 并按照先内后外、逐渐上报的步骤和原则建立县乡村三级疫情监测网络。 通过动物疫情测报为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提供指导性参考建议。

2.2 强化动物疾病防控基础设施建设

强化基础设施建设为重大动物疾病防控工作提供坚实的基础, 在基础设施建设要重点做好信息网络、 基础动物防疫基础设施、 村级动物防疫员工作室三个重点基础设备建设工作, 并通过各种手段和渠道加大对该类项目实施监督实施力度。 逐渐健全包括技术标准、疫情测报、疾病防治、应急物资、经费管理、法律法规等在内的动物防疫体系建设, 全面提升重大动物疫病的防控能力。

2.3 完善预案应急处理工作

要依据有关法律法规及应急预案的要求, 根据当地重大动物疾病防控形势的需要, 进一步完善本地高致病禽流感、 高致病性猪蓝耳病及口蹄疫等重大动物疾病应急预案, 根据重大动物疾病防控的需要, 充实应急物资储备, 重点做好动物防控工作所需的疫苗、 药物、 消毒器材等应急防控物资, 同时按照实际要加强各级应急预备队伍的组织、训练及演习工作, 确保一旦有疫情出现, 能迅速的开展疫情的扑灭工作, 有效的确保重大动物疫情在最短时间内扑灭, 减少疫病带来的损失。

2.4 加强疫病防控队伍的建设

提升动物疾病防控队伍素质, 强化队伍整体素质, 稳定防控队伍, 保障动物疾病防控队伍所需的基本物资, 通过各个途径不断提高动物疫病防控水平。 一方面通过培训提高现有动物疾病防控队伍的业务素质, 不断提升队伍技术水平及业务素质。 另一方面要高度重视和引进专业技术人才, 通过引进高技术人才, 带着动物疾病防控技术创新。 积极争取地方政府对动物防控工作的支持, 确保编制和待遇有保障, 让人才留得住, 引得进。

2.5 加强宣传教育工作

各级兽医部门要把对社会、 农牧民的宣传做为宣传工作的重点, 深入社区、乡村和农牧区, 通过报刊、电视、广播、网络等主流媒体, 采取群众喜闻乐见、灵活多样的形式大力宣传。 有关单位和个人发现动物出现群体发病或者死亡的, 有报告的义务。 二是有配合疫情监测的义务, 不得拒绝和阻碍。 三是有执行政府及有关部门实施强制措施的义务, 拒不服从的由公安机关协助执行。 所以要教育农牧民自觉履行法律义务, 教育大家站在国家全局的高度, 从长远的角度, 配合政府做好相关的工作, 在必要时要舍小家保大家。通过广泛地宣传, 进一步提高公众对发生重大动物疫情造成社会危害的认识, 增强民众知法、懂法、守法的自觉性, 增强广大养殖者和农牧民依法防疫的意识。

3小结

浅谈动物疫病防控措施 篇8

1 尽全力搞好动物免疫接种工作

免疫接种是防治动物疫病发生和流行的最关键性措施。一是疫苗免疫种类要齐全。除上级业务部门下拨常规疫苗外, 饲养场 (区、户) 还要自购一些如猪圆环病毒病、猪伪狂犬病、猪细小病毒病、猪气喘病、猪传染性胸膜肺炎、猪链球菌病等疫苗, 按说明书定期按时接种;二是确保疫苗免疫密度。除临产、体弱、不足日龄畜禽外, 其余畜禽要100%免疫, 并坚持常年补针, 提高动物群体抗体水平;三是保证免疫效果。饲养场 (区、户) 千万不要走入疫苗剂量越大, 免疫效果越好的误区, 只有严格按照免疫操作规程进行免疫, 才能确保疫苗的免疫效果。

2 逐步使散养户向规模场 (区) 养殖转化

散养户多在村屯内, 不仅严重污染环境, 而且极易造成畜间、人间疫病的发生和流行。而规模场 (区) 远离村屯, 环境优良, 各种制度健全, 设备设施齐全, 人畜分离, 生产区和生活区分离, 极大地降低了动物疫病传播和流行的风险。

3 搞好消毒是消灭动物疫源的重要举措

我市把每年的4、9 月定为动物防疫集中消毒月, 目的是彻底消灭动物疫源。消毒月使用的消毒药是榆树市畜牧兽医局购买的优质高效消毒剂, 免费下发到各乡镇街畜牧站, 由乡镇街政府统一组织实施消毒工作。消毒场所是饲养动物的圈舍、食槽、运动场等。饲养场 (区、户) 平时也要搞好消毒。一般地, 春夏秋三季每周消毒一次, 冬季半月消毒一次, 要经常更换不同成分的消毒药。

4 检疫监督是杜绝外地疫源传入、本地疫病流行, 确保畜禽及其产品安全的关键环节

养殖场动物疫病防控措施 篇9

1 动物疫病发生因素

通常将动物疫病分为传染性疫病和非传染性疫病, 以传染病的危害最大, 发病率和死亡率都很高, 造成经济损失巨大。另外, 动物饲养环境、饲养员素质水平、免疫抑制性疫病、疫苗质量、免疫程序、免疫操作等因素引发的疫病, 也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

1.1 客观因素

日前在我国中小型养殖场 (户) , 基本处于无规划、密集式粗放型饲养状态。养殖场主只注重生产, 不注重改善动物防疫条件, 追求眼前利益, 生产上根本没有净道和污道的概念, 粪便、污水随处外排, 造成环境污染, 疫病多发。

1.2 人为因素

在动物养殖过程中人为因素给动物带来疫病的原因很多。

1.2.1 基础设施建设不到位

(1) 饲养场选址与布局不科学。多数养殖场建场时未进行实地考察, 完全凭自己的感觉建场, 生产区和生活区没有分开, 舍与舍没有相隔一定距离, 排污、通风系统等基础设备不健全, 引发动物疫病, 造成经济损失。

(2) 隔离观察舍不合理。隔离观察舍随意设置在养殖舍内部的一个圈舍, 引种后的动物如果不健康或携带病原菌, 容易人为引入疫病。

(3) 无害化处理设施不完善。病死动物随意丢弃, 粪便、污水到处横流, 造成环境污染、疫病传播。

1.2.2 免疫接种不当

(1) 免疫程序不科学, 防疫体系不完善。大部分养殖场没有根据本场的实际和所用疫苗特性制定适合本场的免疫程序, 而是照搬其他场 (户) 的免疫程序, 还有一些养殖场根本就不按照免疫程序免疫, 往往随心所欲, 导致免疫失败。

(2) 疫苗使用不当。疫苗运输领取过程中根本不考虑运输保存条件, 随意包装, 甚至让疫苗处于暴晒状态;使用中也不注意疫苗稀释后在规定的时间内用完, 疫苗随意放置, 最终影响疫苗的效价甚至失效, 导致免疫失败。

(3) 疫苗选择不当。有些动物病原体本身存在多种血清型, 在选择疫苗时没有选择正规厂家生产的合格疫苗和当地流行疫病的血清型疫苗进行免疫。

1.2.3 药物使用不合理

药物使用不当可能对动物机体产生一定的药物性损伤, 一些养殖者盲目使用药物, 导致疫病。

1.2.4 管理不到位

大多数小型养殖场养殖场, 根本没有技术人员, 外来车辆和人员随意出入生产场区, 生产场区卫生差, 粪便随意堆放, 污水到处乱流, 发病动物未及时隔离, 病死动物随意丢弃, 为传染病的流行和蔓延创造了有利条件。

1.2.5 消毒药使用不正确

在实际生产中大部分养殖场根本没有树立正确的消毒观念, 工作人员随便出入场区。有些场区门口虽说设有消毒池, 但池内没有消毒药或消毒药长期不换, 形同虚设, 圈舍不能及时清理消毒, 消毒工作不能保证, 导致动物疫病时有发生。

2 疫病防控措施

动物疫病对畜牧养殖的威胁非常大, 加强对动物疫病的预防与控制可以有效保证养殖场的正常运营, 增加养殖的经济效益。在搞好科学饲养管理、自繁自养的同时必须要做好以下工作。

2.1 科学建设动物饲养场

养殖场建设前应咨询专业的设计单位, 科学规划, 布局好各个生产阶段。场址要选择地势高燥、向阳、水源充足、水质良好、空气流通性好、排水方便、远离村庄和交通主干道以及人员密集的公共场所, 并要避开公共水源。特别应远离动物饲养场、屠宰场、畜产品加工厂、垃圾和污水处理场所。养殖场生活区、生产区、隔离区应从上风口往下风口方向分别布局并相距一定距离;净道和污道应分设分流、互不交叉。生产区大门口设值班室和消毒室。场区可以植树、种草来改善周围环境, 场区内空地可以种植花草, 建立隔离带, 有效降低场区内有毒有害气体。此外, 场区内应该加强内部环境的整治, 健全防鸟防鼠设施, 保证环境卫生清洁, 为畜禽生长发育提供良好的条件。

2.2 制定科学免疫程序, 做好预防接种工作

养殖场制定免疫程序, 要根据本场疫病流行情况和规律、动物群体的病史、品种、日龄、母源抗体水平和饲养管理条件以及疫苗的种类、性质、免疫途径等因素制定出科学合理的免疫程序。预防接种是预防动物疫病最经济、最实用的方法之一。要正确选择和使用疫苗, 选择国家定点生产厂家生产的疫苗或农业部批准进口的优质疫苗, 要严格按照疫苗说明书规定储存、运输、使用疫苗。

2.3 免疫接种方法正确、剂量准确, 保证免疫效果

当前免疫所用疫苗无论是灭活苗还是活苗, 最常用的接种方法是肌肉注射, 肌肉注射时应注意进针要稳, 不能过深过浅, 针头不能过粗, 防止苗液随针眼带出, 使得免疫剂量不足导致免疫失败, 疫苗开启和稀释后要立即使用, 一般弱毒苗稀释后应在3~6h内用完。灭活苗当天用完, 未用完的疫苗应废弃不用并做无害化处理。

2.4 搞好动物检疫和疫情监测

定期开展检疫和疫情监测, 对重点疫病做好免疫抗体监测, 当抗体水平下降到保护临界值时立即补免, 使抗体始终处于较高水平。

2.5 严格执行消毒制度

建立定期消毒制度, 畜禽每次出栏后, 进栏前要进行彻底消毒。发生传染时圈舍及用具要彻底消毒, 并将病畜禽的分泌物、排泄物等进行无害化处理。进入场区的消毒池应定期更换消毒液, 最长时间不超过7d。工作人员进入场区需淋浴、严格消毒。

2.6 隔离观察、杜绝病原

2.6.1 病畜禽隔离

当个别畜禽发生异常时, 特别是体温升高、病因不明时要及时隔离。隔离到专用的患病动物隔离舍进行观察治疗。同时密切观察同群畜禽, 加强消毒或疫苗免疫, 关注病情发展。

2.6.2 引种隔离

养殖场应建立后备种畜禽专用隔离舍, 不从疫区引种, 新引进的种畜禽在进入生产区前经过1~2个月的隔离、观察和检测, 确保无疫后方可进入生产区混群饲养。

2.7 药物保健

某些寄生虫病、细菌病尚无疫苗预防或预防效果不理想, 在日常情况下定期投放药物, 可起到预防、治疗和提高机体免疫力的作用。

2.8 建立追溯体系

养殖场建立完善的养殖档案, 生产记录要记录完整, 严格执行兽药用药制度, 禁止使用人用药和违禁药品, 遵守休药期制度。

动物疫病的防控措施 篇10

1 严格动物免疫程序, 提高动物免疫力

除按国家规定做好口蹄疫, 猪瘟, 高致病性蓝耳病, 高致病性禽流感几项强制免疫项目外, 养殖场要依据各自的实际情况因病设防, 制定相应的常规疫病的免疫计划, 并严格落实。确保不发生动物疫病。

2 严格消毒制度, 保持环境卫生

对动物饲养场所及周围环境要定期进行彻底净化。对垃圾废物和动物的粪便进行集中清理, 堆放发酵。对动物的圈舍和周围环境进行定期消毒, 工作人员要严格执行消毒制度, 对衣物及动物的饲槽、饲具及接触的物品均进行彻底消毒, 以杀灭病原微生物, 使传染源无可乘之机, 从而控制疫病的发生和流行。

3 实施科学规范的饲养管理制度

(1) 冬季天气寒冷, 因此, 积极的创造一个既温暖又通风、既干燥又清洁的饲养环境, 对保障动物健康, 促进生长发育, 防止发生疾病有极为重要的作用。 (2) 在饲料营养方面, 饲料品种应相对固定, 减少饲料原料的随意更换;饲料营养应充足全价, 以满足动物机体健康生长的基本要求;要建立严格的饲养程序, 饲喂要定时定量。 (3) 保持合理的饲养密度。4搞好猪舍的环境卫生, 保持动物饲养环境相对稳定, 尽量减少外因对动物产生的应激。

4 严格做好动物检疫检测工作

猪口蹄疫病的防控措施 篇11

被感染的中大猪体温升高至41~42℃。口腔黏膜、唇部、舌部、鼻镜、乳房及蹄冠部出现水泡,水泡充满黄色透明液体,如破溃后,细菌污染,严重跛行,有的猪蹄爪脱落,疼痛不能站立。被感染的仔猪表现为心肌炎,急性死亡,哺乳仔猪死亡率高达100%。为了防控猪口蹄疫病的发生,养殖户必须抓好以下几项措施:

1.免疫。应在每年的9~10月份接种口蹄疫疫苗,来年的1~2月份再接种一次。如果用进口浓缩苗接种效果更佳。

2.药物保健。虽然接种了疫苗,但也不是完全不会发病,在该病流行季节里,还应在饲料内添加黄芪多糖、核酸、阿莫西林等药物进行防控,增强猪的免疫力和抗病能力。每次用药时间5~7天,隔10天再用药5~7天,这样防控效果特别好。

3.一旦有个别猪发病,应尽早隔离或宰杀,并全场消毒,全群进行药物预防。药物预防主要用黄芪多糖、核酸、阿莫西林拌料,有条件的还可在饮水中加复合维生素,能有效控制病情的蔓延。

4.注射免疫血清。已发病的猪场应尽快给猪注射免疫血清或蹄克。笔者用蹄克给发病猪场的猪注射,效果达90%以上,特别是哺乳仔猪和断奶仔猪,注射后大大降低其死亡率。注射药量为哺乳仔猪每头注射0.2~0.3毫升,断奶仔猪每头注射0.5毫升,50公斤体重猪每头注射1毫升,100公斤体重猪每头注射2毫升,母猪每头注射3毫升,保护率达95%,能减少死亡和母猪流产,而且恢复较快。

5.加强保温。口蹄疫病的发病率与环境温度相关,气温越高越不易发病,室内温度应控制在25~28℃之间。栏舍内气温偏低最易发病,发病后体质下降最易继发胃肠炎病,一旦两病同时发生就会更麻烦,病猪不能站立,睡在地上拉屎尿,栏舍内更糟,死亡率更高。所以必须做好以上几项工作,减少不必要的损失,提高养殖效益。

动物疫病的防控措施 篇12

1流行病学调查

1.1专项调查如牛羊布病的免疫状况调查, 仔猪腹泻病病因调查等。

1.2定点跟踪调查选择有代表性的几个场点进行调查, 包括免疫、发病用药情况调查等。

1.3紧急调查发病时的追踪与溯源是疫病处置的依据。根据疫病的变化、来源、去向、分析评估提出决策建议。

2疫病的监测与检测

2.1监测、检测的区别与相似 (1) 监测是指长时间的对同一物体进行实时监视而掌握它的变化。 (2) 检测 (test) 就是用指定的方法检验测试某种物体 (气体、液体、固体) 指定的各项指标。

2.2主要内容 (1) 免疫效果检测与监测:根据下达的任务和相对人的委托进行检验。 (2) 重点开展检测的疫病:AI、FMD、HC、ND、结核、布病, 新病种如非洲猪瘟、小反刍兽疫等。

2.3种畜禽疫病的检测与净化主要检测结核、布病、猪瘟、伪狂犬病、禽白血病、鸡白痢、马传贫、马鼻疽等。

3诊断

建立健全门诊制度, 有门诊, 能出诊。

3.1会看主要是看畜禽的临床症状。

3.2会问主要从流行病学调查方面进行有目的的问诊。

3.3会解剖从畜禽疫病的种类初步判断进行专业的解剖诊断。

3.4实验室检验抗体检测、细菌病毒分离鉴定、病原核酸检测等。

3.5专家会诊分析得出结论, 提出疫病防控的具体建议。

4疫情报告

4.1专人专机必须有专人专机负责进行整理报告, 任何资料等要进行保密。

4.2场地对疫源地的调查要及时, 措施要得当, 处置要果断, 程序要合法。

4.3来源主要由门诊、群众举报、检疫汇总等。疫情报告应遵循慎重的原则和科学严谨的态度。

5动物疫病防控技术指导

上一篇:工商管理类下一篇:食品广告的创意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