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疫病的预防与控制

2024-06-20

动物疫病的预防与控制(精选9篇)

动物疫病的预防与控制 篇1

1现行质量体系的建立

朝阳县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 (以下简称“本中心”) , 为确保完成《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规定的法定职责以及上级下达的各项动物疫病检测工作, 使中心检测技术能力持续稳定地满足顾客的要求。依据GB/T15481—2000 (等同于ISO/IEC17025:1999《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力的通用要求》) 及相关的法律法规, 结合中心动物疫病检测的实际情况, 建立了属于实验室的独特的质量体系文件, 自2010年1月20日正式全面运行至今, 对全面规范动物疫病检测行为, 统一实验操作技法, 强化实验室内部管理, 明确工作职责, 理顺部门关系, 提高工作效率都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1.1领导重视, 资金保障领导对检测质量管理的重视是决定一个检测机构质量水平好坏的关键。为此, 我中心成立了以闫守金任组长工作领导小组, 把实验室体系建设纳入重要的议事日程, 并作为日常重点工作来抓。同时, 积极申请工作资金, 用于兽医实验室改造、仪器设备、冷链、防护物资储备、使实验室建设达到要求的标准, 县级实验室具备血清学检测及病原学检测能力, 兽医实验室生物安全防护水平达到二级。

1.2分工明确, 全员参与为了保证体系有效运行, 任命相关人员作为质量负责人和技术负责人, 制定职能分工表, 各负其责, 全员参与, 保证了体系有效落实。

1.3管理体系完善现行质量体系包括《质量手册》、《程序文件》、《作业指导书-检验检测规程》、《作业指导书-仪器操作规程》、《技术记录》、《质量记录》、《规章制度》等。其中有31个程序文件, 120个作业指导书、40个质量记录和70个技术记录, 作为执行依据。

1.4加强环境设施和仪器设备投入我中心地处朝阳县柳城镇郭家村, 是由柳城动物卫生监督所办公楼改造而成, 为了达到检验要求, 我中心多次请省专家到现场, 进行设计改造。多次打报告申请, 购买仪器设备, 现拥有酶标仪、洗板机、干热灭菌器、高速离心机、电泳仪、紫外分光光度计、荧光显微镜、半自动生化分析仪等仪器设备, 能够满足检验工作的实际需要。

1.5加强人力资源能力建设

1.5.1加强人员培训采取多种形式, 开展人员培训。每季度至少保证一次人员内部培训。其次, 积极参加市级以上业务部门培训, 保证检验人员的检测、管理能力持续提高。此外, 针对新员工的培训至少进行3个月的岗前培训, 合格后方可上岗。

1.5.2加强内部质量控制积极参与实验室比对和能力验证, 确保实验室体系有效运行。

1.6加强质量监督及安全监测质量

1.6.1加强日常监督充分发挥质量监督员的作用, 每月至少开展一次质量监督, 对不符合项及时进行纠正, 确保有效运行。

1.6.2开展内审和管理评审首次运行半年开展一次内部审核, 以后每年开展一次内部审核, 每年每年开展一次管理评审, 发现不合理的立即进行整改, 运行中存在问题加以改正, 确保体系建设持续有效。

2现行质量体系的宣传及运行

2.1宣传为确保质量体系实施后能够得到有效运行, 现行质量体系运行前, 由质量负责人组织全体人员进行了认真的学习, 使人员了解质量活动的管理和技术要求, 并组织相关人员开展经常性的学习。

2.2运行质量体系实施后, 中心各项工作严格按照《质量手册》、《程序文件》等质量管理体系文件的要求开展, 使质量体系得以有效运行。在运行过程中不断总结, 及时发现并解决存在的问题。对质量体系文件中不适用本单位的条款进行修订。

近期我中心的组织机构和办公地点将发生变化, 新的实验室大楼即将交付使用, 我中心将根据实际情况对质量体系文件进行换版发行。

动物疫病的预防与控制 篇2

工 作 总 结

2010年,我们在上级业务部门和局党委的正确领导下,认真学习党的十七大精神,深入实践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执行《动物防疫法》,围绕控制重大动物疫病,保障公共卫生安全两大目标,扎实有效地开展各项工作,确保了全年动物疫情形势保持稳定,现将一年来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学习方面

今年以来,我中心按照市委、局党委的安排部署,组织全体干部职工认真学习党的十七大精神,以科学发展观统览工作全局;在党员中认真学习和开展“争创先进党支部、争当优秀共产党员”的活动,教育党员始终保持共产党员的先进性,带头执行党的基本路线和各项决议;在业务知识上,重点学习《动物疫病防控基本知识》。做到既学政治、又学业务,既掌握业务知识、又掌握基本技能。通过学习,我们在作风建设、组织纪律、环境卫生、技术服务、整体素质提高等方面均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二、工作情况

(一)采取的主要措施,取得的经验

为搞好全市动物疫病防控工作,切实抓好疫病监测工作,今年我们采取了以下几项措施:一是召开会议、部署工作。春

秋两次集中免疫,市委、市政府均召开了全市重大动物疫病防控会议,下发专题文件,制定工作方案,明确工作目标和任务;二是市、乡、村逐级签订目标责任书,技术部门、企业法人也均签订相应目标责任书,明确自己的目标和责任;三是加大督导督查力度。实行四大班子领导包片、局干部包乡镇、乡镇干部包村、村干部包场包户的工作机制,认真解决防控工作的实际困难和问题;四是抓好高温季节的消毒灭源工作,把此项工作列入防控工作的重要内容严格考核;五是完善应急机制,重视应急演练。做到应急物质数量足、品种全、调得出、用得上,应急预备队做到“召之既来、来之能战、战之能胜”;六是建立健全动物防控机构和防疫员队伍,妥善解决他们工资报酬,保证防疫工作顺利开展;七是加强技术培训,着力提高防疫人员和测报人员的专业技能水平,确保防疫和测报质量。

(二)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情况

1、免疫情况

2010我市政府订购高致病性禽流感灭活疫苗576万亳升,口蹄疫疫苗248.5万毫升;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灭活疫苗21万毫升,猪高致病性蓝耳弱毒疫苗100万头份,猪瘟疫苗228.96万头份。全市高致病性禽流感、口蹄疫、猪高致病性蓝耳病、猪瘟免疫密度占应防数均达99%以上。

2、疫情监测情况

今年,我们建立完善了动物疫情三级监测网络,全市共检

测规模禽场142个,猪场98个,奶牛场30个以及一些猪、牛、羊的散养户。抽检禽流感H5免疫血清4910份,鸡新城疫免疫血清4910份,猪瘟免疫血清2535份,口蹄疫免疫血清2535份,免疫抗体合格率分别为90.5%、91.3%、90.2%、81.6%。采用虎红平板凝集试验检测布鲁氏杆菌病,共检测未免疫样品928份,其中奶牛血清478份,羊血清450份,检测结果未发现阳性。

3、疫情发生的检查处置情况

2010年由于各级政府和业务部门高度重视动物防疫工作,保持了全市动物疫情的稳定,我市的主要疫病有:猪附红细胞体、猪大肠杆菌病、鸡球虫病、鸡传染性喉气管炎等,呈散发流行,全年无接报重大动物疫情。

4、经费与“三项储备”落实情况

2010年我市每年将120万元动物疫病防控经费纳入财政预算,疫情应急储备金10万元。储备消毒剂火碱2吨。并按省、新乡市要求储备了高压消毒机、消毒器、防护服、防护眼镜、手套、口罩、胶鞋等应急物资。

5、消毒工作开展情况

我市认真做好高温季节消毒灭源工作,畜牧局免费发放液体消毒剂2吨,固体消毒剂240公斤。我市今年使用的消毒药品种类有:双链季胺盐、聚维酮碘、二氧化氯、火碱、复合酚。使用各类消毒剂约42吨,累计消毒面积约8600万平方米。

(三)其它动物疫病防控工作开展情况。

1、基础免疫方面

生猪和蛋鸡是我市两大畜牧主要产业。今年共防鸡新城疫1632万羽免疫密度达到100%。此外防鸡传染性法氏囊炎680万羽,鸡传染性支气管炎680万羽,马立克病650万羽,鸡痘720万羽防猪丹毒、猪肺疫65.6万头,猪伪狂犬43.1万头,猪细小病毒6.8万头,猪大肠杆菌6.8万头份;防狂犬病6500余只;防羊痘4500余只,防羊布病4600余只。

2、重点病防治情况

全市犬存栏4.5万只,免疫狂犬病6500只,免疫密度为14.4%,无狂犬病发病报告;今年重点对奶牛场和重点乡镇布病进行监测,共监测奶牛765份,羊386份,监测奶牛结核765头,其结果均为阴性,全年无布病、结核病、羊痘、炭疽、牛流行热等重点病报告;由于我市马属动物极少,马鼻疽、马传贫经流行病学调查我市无疫情发生。

(四)实验室工作情况

2010年我市按照省、新乡市要求建立健全了三级动物疫情监测网络,其中设立三级动物疫情监测网点357个,覆盖我市22个乡镇的大、中、小养畜场和养禽场。

辉县市动物疫情测报站续建项目,已经农业部、省畜牧局批复建设,今年项目仪器设备基本到位,今年,在全局经济非常困难的情况下,投资20万元,对我中心的兽医实验室进行

了全面升级改造建设,目前实验室总面积达到380平方米,基本建成了一个集临床和特殊诊断室、无害化处理室、生理生化实验室、寄生虫和病理检验室、细菌学检验室、血清学检验室、准备室、洗涤消毒室为一体的兽医实验室,并制订了《辉县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生物安全手册》、《辉县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质量管理手册》,使我中心实验室向规范化、现代化迈出了重要一步。

(五)积极开展动物疫病防控技能培训工作

为提高干部、职工防控技能水平,我们首先选派两名技术人员到上级业务部门进行了技术培训,提高了他们的化验操作和样品采集技术水平。目前,我中心已有5人取得了化验室操作资格证书。其次,邀请上级业务部门专家来我市手把手对技术人员进行鸡翅静脉采血、鸡心脏采血、猪耳静脉采血、猪前腔静脉采血、牛颈静脉采血、牛尾静脉采血、牛羊O-P液采集以及鸡体解剖与采样技术培训,取得了明显效果。

(六)风险评估专家团的组成情况

我市动物疫情风险评估专家团共有7人组成。他们是:主管动物防疫的副局长、防检科长、疫控中心主任、卫生监督所长等。其中具有高级职称的4人,中级职称的3人。从3月份开始,我中心摸索撰写了疫情风险评估报告以及免疫效果的评价,用实验室监测结果指导养殖场户搞好畜禽疫病防控工作。

(七)动物标识及疫病可追溯体系建设情况

目前,我市规模养猪场有29家参加了标识及生产防疫信息报送工作,取得密钥的29家,经过培训全部实现了网上信息的上报。全市动物免疫后均建立了免疫档案,免疫的猪、牛、羊的标识佩带率为100%。

(八)积极推行动物免疫服务公开承诺制

为更好推行服务公开承诺制,我市在行政村设立了防疫明白栏、设置了固定防疫日。养殖企业屠宰企业等悬挂了法人责任制明示牌。

(九)专业技术人员队伍建设情况

今年局党委非常重视防控队伍建设,目前我中心大学本科生有2人,大专科生有4人,满足了各项工作的需要。

(十)基层防疫机构和防疫员队伍建设情况

我市兽医体制改革后,建立了11个区域乡镇动物检疫中心站,每站服务两个乡镇的防控工作。在全市每村选聘委托动物防疫员1名,全市共有533个村级防疫员。他们的劳务报酬,由市县两级财政解决,每半年发放一次,每年每人1200元。

(十一)动物疫情传输网络化管理情况和疫情数据上报情况。

我市动物疫情网络化管理,实现了专屋,专人,专机管理,各种疫情数据均能按照省市要求准时上报。

(十二)技术培训和技术服务情况

我们共举办动物防疫员培训班、养殖技术培训班、疫病防控技术讲座24起,培训人数4000余人次。发放《动物疫病防控明白纸》,《畜禽免疫程序》等科普资料3万余份。

二、物疫病防控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一)我市是国家级测报站,2000年建成后,发挥了其应有的职能,但随着畜牧业发展,疫病形势日趋复杂,目前疫病监测经费紧张,监测疫病种类少,不能满足畜牧业快速发展的要求,望上级在监测经费上领导给予大力支持。

(二)部分养殖场对建立动物标识及疫病可追溯体系认识不足,缺乏上报信息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还必须进一步做好思想工作,加强上报信息的业务技能培训。

(三)加强村级防疫员队伍的技术培训,提高操作技能的业务技术水平。加强化验室人员在采血、化验操作技能方面培训,提高我市疫病监测人员的整体素质。

三、2011年工作的基本思路和初步计划。

(一)重点搞好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

确保猪瘟、猪高致病性蓝耳病、家禽口蹄疫、高致病性禽流感、鸡新城疫免疫密度,常年保持在98%以上,秋季集中免疫密度达到100%,保证全市无重大动物疫病发生。

(二)全力做好疫病监测工作。按照省市要求圆满完成全年监测任务,通过免疫效果的检测和评价,使我市逐步走上科学防控的轨道。

(三)加强技术培训工作。对全市村级动物防疫员分批分期进行培训,对化验员有计划地选派到省、市进修学习,实验室达标建设力争通过农业部、省、新乡市考核验收。

(四)积极开展防控知识竞赛和技术比武活动。在全中心形成学、比、赶、帮、超的工作氛围,进一步提高全中心工作效率。

(五)加大监测经费的投入力度,确保疫病监测工作顺利进行。

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

动物疫病的预防与控制 篇3

1动物疫病监测的重要意义和突出作用

1.1 实施动物疫病监测的重要意义

动物疫病监测是掌握动物疫病分布特征和发展趋势的重要方法,是掌握动物群体特性和影响疫病流行因素的重要手段,是评价动物疫病预防控制效果和制定科学免疫程序的重要依据,是及早发现疫病、及时扑灭疫情,以及净化、消灭疫病或病原的重要措施。实施有效的动物疫病监测对调整动物疫病防控策略、计划,制定预防、控制、净化、消灭动物疫病或病原方案、措施,落实“预防为主”防控方针和开展有效防控工作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1.2 开展动物疫病监测的突出作用

开展重大动物疫病免疫抗体监测,能够及时、真实、准确地掌握易感动物群体的保护状态和区域防疫屏障建立情况;开展动物疫病、病原、感染抗体监测,能够真实、准确地了解、掌握动物疫病或病原发生、流行、分布情况;实施动物疫病监测能够科学、准确、可信、有效地对免疫实施、疫情处置、疫情控制、疫情态势、疫病净化、措施落实和防控实效等诸方面防控工作至少起到和发挥出防疫督办、免疫指导、风险预测、绩效考评四个重要方面的目的和作用。

2实施动物疫病监测的责任主体和条件要求

2.1 动物疫病预防控制机构是动物疫病监测的责任主体

动物疫病监测是动物疫病预防控制机构的法定职责。《动物防疫法》第九条明确规定,动物疫病预防控制机构承担动物疫病的监测、检测、诊断、流行病学调查、疫情报告以及其他预防、控制等技术工作。动物疫病监测是动物疫病预防控制机构的根本任务。动物疫病监测具有公益性、技术性、综合性、社会性、敏感性、长期性、强制性等基本性质,由此决定动物疫病监测的实施主体必须是法定的动物疫病预防控制机构。动物疫病监测主要是靠技术手段来实现,由此决定动物疫病监测实施的主体必须具有符合监测工作要求的相应设施、设备和检验技术人员,监测必须以相应的国家或行业标准为依据、按法定的检验方法和操作规程进行。动物疫病预防控制机构的属性是为政府和行政主管部门提供技术支撑的技术执法机构,动物疫病或病原的发生、流行、分布趋势和规律等情况的了解和掌握,预防、免疫、控制、扑灭、净化、消灭动物疫病的策略、方案、计划、措施的拟定和实施主要是根据监测获取相关科学信息,并据此进行综合分析研究制定,由此决定动物疫病监测是动物疫病预防控制机构的最基础性工作,是当前和今后动物疫病预防控制机构的重点工作。

2.2 动物疫病预防控制机构必备的条件要求

一般常用的实验室检测技术包括组织病理学检测技术、病原学检测技术、分子生物学检测技术和血清学检测技术等,动物疫病预防控制机构应根据各自承担的监测任务建立相应的技术平台。县级动物疫病预防控制机构至少要具备常见动物疫病的血清学检测能力,市级在具备常见动物疫病血清学检测能力的基础上至少要具备重大动物疫病分子生物学检测能力,省级应能够利用多种检测技术深入开展病原监测。全省应建立起县级实验室以血清学为主、市级以血清学和病原学并重、省级以病原学为核心的省市县三级差异性的检测能力体系,建立起省市县三级差异性的监测分工机制。

2.2.1动物疫病预防控制机构必备的设施设备各级动物疫病预防控制机构兽医实验室建设应符合农业部《兽医系统实验室建设标准》的要求。县级实验室的选址、布局、内部设施和内部环境应当符合BSL-1实验室的要求,总面积不低于200 m2,应设置有解剖室、接样室、样品保藏室、血清学检测室、病原学检测室、洗涤消毒室、档案室等功能室,并配备酶标仪、自动洗板机、生物安全柜、生物显微镜、高压灭菌器等23种仪器设备。市级实验室的选址、布局、内部设施和内部环境应当符合BSL-2实验室的要求,总面积不低于300 m2,应设置有解剖室、接样室、样品保藏室、仪器室、分子生物学检测室、血清学检测室、病原学检测室、洗涤消毒室、档案室等功能室,在县级实验室应有仪器设备的基础上还应配备Ⅱ级生物安全柜、PCR仪、电泳仪、凝胶电泳成像与分析系统等共33种仪器设备。省级实验室的选址、布局、内部设施和内部环境应当符合BSL-2实验室的要求,总面积不低于1 500 m2,应设置有解剖室、接样室、样品处理室、样品保藏室、仪器室、试剂室、分子生物学检测室、血清学检测室、病毒检测室、细菌检测室、寄生虫检测室、病理学检测室、洗涤消毒室、实验准备室、菌(毒)种保藏室、档案室等功能室,市级实验室在应有仪器设备的基础上还应配备梯度PCR仪、荧光PCR仪、多功能电泳仪、倒置显微镜、超低温冰箱等共56种仪器设备。所有实验室的仪器配备率和完好率应达到100%。

2.2.2动物疫病预防控制机构必备的技术人员各级动物疫病预防控制机构应具有与承担任务相适应的专业技术人员(兽医、医学、生物和畜牧等相关专业人员)和熟悉实验室管理法律法规标准的管理人员,实验室专业技术人员比例不得少于80%。县级实验室专职技术人员不少于3人,中级职称以上人员不少于30%。市级实验室专职技术人员不少于5人,中级职称以上人员不少于30%。省级实验室专职技术人员不少于10人,中级职称以上人员不少于50%。所有人员均应达到兽医专业或相关专业专科以上水平,并应经过专业技术、标准化、质量管理以及相关法律法规知识培训,经考核合格取得上岗资格。

2.2.3动物疫病预防控制机构必备的规程方法实验室检测必须依据相应的国家、行业、地方标准,按照法定的检验方法和操作规程实施。无法定检测标准方法的,也应制定内部检测标准方法。通常要按下列顺序来确定:国家标准、行业标准或地方标准规定的方法,行业主管部门规定的技术方法,国际通用的技术方法,自定并经确认可靠和经用户认可的方法等。检测所用的诊断试剂应具有标准或合格证书。

2.2.4动物疫病预防控制机构应完备兽医实验室标准化建设与规范化管理动物疫病预防控制机构兽医实验室必须按照农业部《兽医系统实验室考核管理办法》的要求完备兽医实验室标准化建设和规范化管理,突出建立、健全、完善质量管理体系和生物安全管理体系,并确保有效运行。

3开展动物疫病监测的工作思路和制度要求

3.1应树立将免疫卡或免疫档案作为免疫规范化管理方面考核评定,免疫抗体监测结果作为免疫实施和免疫实效方面考核评定的观念,建立将检测数据、监测结果作为重大动物疫病免疫实施、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实效、检测技术能力水平方面执法、督察、考评的重要内容、依据的检查考评制度措施。

3.2应本着监测的目的性、实施的针对性、时机的时效性、选点的随机性、采样的代表性、样品的真实性、数据的准确性、结果的可信性、结论的可用性、分析的科学性、实践的意义性原则实施监测。

3.3应采取全面与定点、定期与适时、例行与跟踪相结合的管理模式和工作机制,对日常事项实行定期例行性评定监测,对特定事项实行定向跟踪性核查监测,对重大问题实行定点针对性核查监测。

3.4应实行监测实施与监测数据即时分析和跟踪处理相结合制度,每次监测至少应起到防疫督办、免疫指导、风险预测、考核评定的目的和作用。

3.5应建立目标场和目标县固定点监测制度,定期对固定目标场、固定目标县实施例行性监测流调。

3.6应建立例行性监测制度,定期对监测区域、监测点实施主动性、随机性监测流调。

3.7应建立督察性监测制度,日常防疫督察时对监督检查的有关场(户)等适量开展采样监测,并将监测结果作为对当地免疫实施、防控实效考评的重要依据。

3.8应建立跟踪性监测制度,针对疫情、监测、流调及其他特定情况等,对特定事项、特定问题实时开展定向、定点跟踪性监测,并根据监测结果有针对性的及时做出防控督办、免疫指导、风险预测分析等应对工作。

3.9应确保监测工作的时效性。确保监测时机的时效性。季节性高发疫病在高发期前应适时实施全面普查性监测;有关疫病存在爆发流行极高风险时应实施全面摸底性监测;有关疫病大范围实施免疫后应适时实施全面评估性监测;免疫存在有关重大问题在其补免整改后应适时实施跟踪性监测。确保检测结果的时效性,样品检测、结果分析、指导防控上应保证时效性。

3.10应确保监测区域和监测点选择的随机性。目标区域及目标区域内监测点的选择应采取事前或现场由2名以上相关人员随机抽取方式选择确定。

3.11应确保监测样品的真实性。动物疫病预防控制机构应实行自主采样或当场监督采样、分样、封样。

3.12应确保检测数据的准确性。使用标准、合格的试剂,依标准检测和判定,确保检测数据和监测结果的合法性、合规性、科学性、真实性、准确性、一致性、相符性、可信性和实效性。

4推进和完善动物疫病监测工作的思考

4.1 应完善法制建设管理

完备检测技术方法标准体系建设与管理,完备检测试剂标准体系建设与管理,突出技术监测结果在动物疫病防疫监督执法、行政管理工作中的主导作用,明确动物饲养场定期实施动物疫病监测的责任义务,保证监测样品采集,确保监测、检测、阳性畜禽处置工作有法可依和可行,切实有力推进动物疫病监测、免疫、控制、净化工作,确保疫病防控实效。

4.2 应强化兽医实验室建设与管理

政府应建立相应的保障机制和措施,确保和推进动物疫病预防控制机构,适时更新、完备检测设施设备,强化检测技术人员培训,加强检测技术方法研究,健全、完善相关检测技术平台,不断增强、扩展、完备检测技术能力,提升检测技术水平。

4.3 应完善财政保障机制

江西省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 篇4

开办资金:345万元 举办单位:江西省农业厅

宗旨和业务范围:畜禽防、检疫及产品检疫、检验;中兽医科研

受奖评和有关评估情况:无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2013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1.成功防控H7N9情流感疫情。根据国家防控H7N9禽流感工作要求,在第一时间赶赴感染者的居住地、农贸市场、家畜养殖基地,反复监测、采样,及时对样品进行检测,并把结果迅速上报有关领导和部门,及时起草制定了《江西省动物H7N9禽流感流行病学调查方案》,指导基层部门开展H7N9禽流感流行病学调查和监测工作,期间共完成7篇人感染H7N9紧急流行病学调查报告和1篇总结分析报告。

2.及时完成重大动物疫病诊断。成功排除禽流感疫情11起,排除萍乡病死猪肉口蹄疫疫情1起,并对4个县(市)开展疑似A型口蹄疫疫情调查性检测。

3.完成了重大动物疫病疫情和免疫效果监测工作任务。一是上下半年各开展1次重大动物疫病防控飞行检查检测工作,。两次检查共检测样品5280份次(上、下半年各2640份次)。二是春、秋防检查共检测样品5040份次(春防、秋防各2520份次)。

4.完成全省种猪场疫病净化飞检和集中抽检工作。上、下半年各开展1次种猪场动物疫病净化飞行检查检测工作,涉及62个种猪场(35个一级场,27个二级场)共检测样品3146份次(上、下半年分别为1120、2026份次)。

5.动物疫病流行病学调查工作稳步推进。一是分病种设立20个定点流行病学调查点,定期开主要家畜疫病及主要人兽共患病定点调查。二是开展对常见疫病突发事例的流行病学调查。

6.开展全省基层兽医实验室检测能力比对。继续组织全省兽医系统实验室检测能力比对工作,并开展专业技术培训。参加比对的实验室共44个(市级11个,县级33个)。

7.开展执业兽医考务与畜牧兽医行业职业技能鉴定工作。鉴定人员共计300人,其中高级210人,中级75人,初级15人。

八、中兽医学杂志工作。全年共编辑出版《中兽医学杂志》6期,总发行数15000余册。

凤庆县动物疫病预防控制发展思路 篇5

1凤庆县动物疫病防控工作现状

1.1县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现有编制人员14人, 高职2人, 中职7人, 初职5人, 平均年龄42.3岁。辖区13个乡镇, 现有专业技术55人, 高职5人, 中职19, 初职26人, 平均年龄38.5岁。183个行政村、4个社区居委会、2773个村民小组。现有防疫注射人员273人, 最高学历中专20人, 高中50人, 初中150人, 小学53人, 平均年龄45.5岁。

1.2县乡人员经费属国家全额拨款供养, 基本保障人头工资, 无工作经费。

1.3村级防疫注射人员工资属于自收自支, 县级保障防疫消耗物资供应, 包括注射用针头, 消毒用碘酒, 医用药棉。

1.4县级动物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人均负责版图面积238.2km。乡镇专业技术人员人均负责版图面积60.63km2。村级防疫注射人员人均负责版图面积12.21km2。

1.5县级动物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技术人员人均负责畜禽疾病预防14.76多万头羽。乡镇畜牧兽医站, 技术人员人均负责畜禽疾病预防3.75多万头羽。村防疫注射人员人均负责畜禽疾病预防0.75多万头羽, 承担着猪瘟、牛羊W病、高致病猪蓝耳病、禽高至病性病禽流感疫苗注射工作。

2凤庆县动物疫病预防制约因素

2.1县级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人员, 承担疾病预防工作, 防疫监督面积过大, 无专用防疫车辆, 办公经费过低。乡镇专业技术人员过少, 属于一线动物疫病预防控制监督主体单位, 加之现阶段体制制约了专业技术人员的工作, 上级业务主管部门, 不能直接安排乡镇业务部门工作, 乡镇政府中心工作过多, 多数在于完成政府中心工作, 对业务工作有的地方差不多只能是附带, 不能全身心的投入工作。

2.2村级防疫注射人员待遇过低, 人员过少, 收入不能维持家庭的开支, 防疫注射员波动过大, 注射的疫苗种类过多, 不能长期坚持做好动物疫病预防控制工作, 动物疫病预防控制工作得不到延续性, 保证不了防疫的质量。

2.3防疫期过长, 疫苗经多次转运, 对疫苗效价有较大影响, 一季防疫需要45d才能完成。

3发展的思路

3.1提高免疫密度、免疫质量, 常年免疫、春秋两季集中免疫, 落实强制免疫、综合防控和防疫监管。“从春秋免疫向常年免疫转变, 从重免疫密度向密度与效果并重转变, 从单次免疫向程序免疫转变, 从“要我”免疫向“我要”免疫转变”, 确保牲畜口蹄疫、高致病性禽流感、猪瘟、高致病性猪蓝耳病、鸡新城疫等重大动物疫病“春秋两防”免疫密度达100%, 常年免疫密度达100%, 免疫抗体群体合格率达75%以上。

3.2增加县级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人员编制, 保证工作质量, 以畜禽存栏7万头核定编制1人计算, 将现有14人编制增加为30人, 专业技术职称结构, 高职5人, 中职15人, 初职10人。

3.3增加乡镇畜牧兽医站人员编制, 保证工作质量, 以畜禽存栏2万头核定编制1人计算, 将现有55人编制增加为103人, 专业技术职称结构, 高职16人, 中职48人, 初职39人。

3.4增加村级防疫注射人员, 保证工作质量, 财政供养, 最低收入标准每月1000.00元, 以畜禽存栏0.3万头羽核定编制1人计算, 将现有273人编制增加为690人。

3.5增加基础设施投入, 强制免疫疫苗种类不同, 保管储藏的条件要求不同, 有冷藏的, 有冷冻保存的, 增加县级现有的冷库, 配发专用疫苗运输车辆, 达到保证疫苗运输、保管条件。乡镇要设有小型的低温冷冻冷藏冷库, 不低于10m3。村级配齐冷冻冷藏低温冰柜, 建有独立兽医室。

4 小结

凤庆县动物疫病预防控制, 可以从时间得到根本的保证, 防疫质量得到明显的提高, 一季防疫可以由原来45d, 缩短到20d, 防疫注射人员能够安心地从事防疫注射工作, 从根本上解决防疫注射人员的后顾之忧, 保障凤庆县第一产业的发展, 稳定国民经济的持续发展。要针对人员组织、经费保障、工作推进等内容, 组织协调动物疫病预防控制工作、推广新技术, 普及动物疫病防治知识, 提高动物疫病防治科学化水平。

参考文献

[1]王华, 等.浅谈新形势下我国动物疫病防控策略[J].中国动物检疫, 2013 (2) :75-77.

动物疫病的预防与控制 篇6

为科学指导养殖场开展动物疫病净化, 规范湖北省动物疫病净化考核评估工作, 湖北省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于11月18日上午在中心一楼会议室召开了养殖场动物疫病净化技术研讨会。会议邀请了华中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湖北省农科院畜牧兽医研究所有关专家, 部分地市级动物疫控中心主任参加, 湖北省畜牧兽医局局长盖卫星、防控处处长刘恩勇出席会议, 并听取了与会专家意见。

会议对如何在年出栏万头以上大型养殖场全面实施猪瘟等重点动物疫病净化行动与强制免疫疫苗“先打后补”工作有机结合进行了深入研讨。盖局长提出了相关工作要求, 实施方案应具有可操作性, 明确大型养殖场实施动物疫病净化行动的阶段目标, 细化养殖场和县、市级动物疫控中心的责任分工。此外, 会议还就湖北省主要动物疫病净化考核评估实施方案、组建省级净化协作实验室及责任分工等内容进行了交流讨论。

通过本次会议, 初步部署了湖北省2017年规模化养殖场的动物疫病净化工作, 增加了疫控系统与华中农业大学、湖北省农科院等科研院所的交流合作, 为全面推进湖北省动物疫病净化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动物疫病的预防与控制 篇7

落成典礼由吉林省畜牧业管理局党组书记、局长贾涛主持, 农业部兽医局局长李金祥受农业部领导委托致贺词, 吉林省政府副秘书长李福升受省领导委托致词。

贾涛局长代表省畜牧业管理局党组, 向农业部及省直有关部门的工作支持表示衷心感谢。他表示, 吉林省畜牧业局全体干部职工将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 在农业部的大力指导下, 在省直部门的热切关怀下, 全心投入, 奋力前行, 为现代牧业大省建设做出突出贡献!

农业部兽医局局长李金祥受农业部领导委托致贺词。他指出, 吉林省作为全国确定的六个无规定动物疫病示范区建设区之一, 动物防疫工作扎实深入, 兽医队伍建设日臻完善, 在全国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兽医队伍体系建设中作出了表率。他希望, 吉林省畜牧兽医队伍在无疫区工作中强化推进, 为建设畜牧业大省提供坚实保障。

吉林省政府副秘书长李福升受省领导委托致词。他提出, 吉林省是国家重要的商品粮基地, 也是全国重要的优质畜产品基地, 吉林省畜牧业经济已经成为全省农村经济的重要支柱。吉林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畜牧业经济工作, 提出大力发展现代牧业经济, 建设现代牧业大省, 不断加大畜牧业经济发展投入, 优先发展畜牧业, 加强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和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建设, 强化破解畜牧业融资瓶颈, 加速畜牧业规模化、标准化和专业合作组织建设, 为畜产品有效供给提供了有力支撑, 为农民持续增收提供了有效途径。他代表省政府向农业部的大力支持表示感谢, 并表示大力强化对牧业经济的基础支持, 狠抓动物防疫基础建设, 营造健康持续的牧业经济发展之路。

高鸿宾、王守臣、高文、李金祥、刘利华、李福升、任克军等领导出席吉林省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暨牧业综合大楼落成剪彩。

吉林省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大楼总投资3 800余万元, 于2009年3月19日开工建设, 是集动物疫病防控、动物卫生监督、草原监理、畜牧兽医科研为一体的综合办公场所, 其中新建生物安全二级实验室2 152.57平方米, 培训中心422.26平方米, 疫情档案及网络分析室151.59平方米, 档案资料及办公室1698.49平方米, 其他辅助用房1 160.81平方米。

动物病毒病与动物疫病的控制 篇8

1 动物病毒病在动物疫病流行中的现状与原因

1.1 病毒性疫病的增加使动物疫病更加复杂化, 流行趋势更加严峻

随着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人员、商品和畜禽流动性增加、社会环境的巨大改变, 全球动物疫病的发生和流行进一步发展。口蹄疫、疯牛病、禽流感等以病毒病为主的重大动物疫病接连暴发, 并跨越国境从一个国家传播到另一个国家和地区。新发传染病也越来越多,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 自1973年以来, 出现了40多种新病原。其中与兽医有关的有禽病14种, 猪病7种, 牛羊病8种, 马病2种, 经济动物病5种。这些新病原中大部分是新病毒, 比如猪病7种都是病毒病, 其中蓝耳病、圆环病毒等病毒性疾病自20世纪90年代从欧美国家传入我国以后, 已对我国动物疫病的病原微生物群落结构的改变和畜禽动物疫情的活跃性、复杂性等方面产生了重大的影响。使得动物疫病的流行趋势更加严峻, 对家畜禽的安全产生了极大的威胁。

1.2 病毒的快速变异与进化, 产生新株、新型和新种病原, 引发新老疫病的流行

微生物进化是导致新病原体出现的内在因素, 尤其是病毒, 其变异速率高于其他微生物, 加上近10年来, 我国动物饲养数量剧增、饲养密度增大以及动物群体内的免疫压力等外在因素, 共同导致了动物新老疫病的频繁发生。目前, 我国农村畜牧业生产水平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不断地提升, 饲养群体呈几十甚至上百倍的扩大[2]。由于病原在动物个体间频繁的传递, 以及同种病原的不同血清型及异种病原在同一细胞内增殖受到长期的免疫压力等都可促成病原基因的突变、重组、互补、表型混合等等, 使一些传统病原或改变病原的宿主特异性, 或以新面貌出现, 不仅使得动物疫病防控困难重重, 而且这种改变又可以导致新的病毒或新类型病毒的出现, 产生新的疫情。过去认为生物进化是缓慢发生的, 但是现实说明病原体可以在短时间内发生大片段基因的获得或缺失产生飞跃式的突变, 亦即基因的获得或丢失可以在短时间内产生许多新的突变株, 其中一部分就是新的致病株[3,4]。病原体还可通过基因突变以获得对抗生素的耐药性和产生毒素的能力等, 也可通过缺失或获得一部分基因来增强生命力, 从而使原来的弱毒株变为强毒株。微生物的这种获得或缺失基因的机制, 对于动物则意味着面临新的潜在的传染病的攻击。例如:HEV (1986) 戊型肝炎。该病于1986年从墨西哥的非甲非乙型肝炎病人体内分离到, 目前在非洲、北美和欧亚流行, 自然宿主是猪。据调查, 在我国华东地区有9.6%的猪群排毒, 已对人和猪构成威胁。另一种NORO (2005) 病毒病。在美国已有2 300万患者, 临床表现为非细菌性流行性胃肠炎。已经证实猪是人Norovirus病毒的自然宿主, 可引起人和猪等动物的腹泻。有专家认为它可能是一种新的人畜共患病毒病。最近, “超级病菌”的发现, 已显现出它在疫病流行中推波助澜的作用。

1.3 自然疫源地状况的改变导致动物新疫病, 尤其是病毒病的出现和流行

自然疫源地学说, 是由原苏联学者巴普洛夫斯基在20世纪初创立的。1个多世纪以来, 人类的经济活动突破了自然的地理屏障, 特别是大型开垦荒地砍伐、森林、水坝修建、气候改变以及对野生动物的滥捕和对自然生态平衡的破坏, 使原始的曾阻止过疫病传播的“安全屏障”荡然无存, 其结果是使原来藏有很多病原微生物的森林野生动物与人和畜禽密切接触, 为新传染病偷袭人和家畜打开了通道, 特别是森林节肢动物对病毒病的传播起到重要作用。2003年SARS病的肆肄横行就是一个由野生动物引发人群感染传播的沉痛教训。近几年来,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和环保要求的不断提高, 沿海畜牧业向山区转移, 城市周边畜牧业向山区纵深转移, “猪场上山”已成为必然趋势。这可能使“新病原”很容易“易地而居”, 从攻击森林野生动物转而攻击人类和畜禽。要警惕人为因素催化“新病原”在野生动物—猪、犬—人三者之间传播的重要性。同时, 人为造成的全球气候改变也可能导致动物地理分布变化, 从而促使节肢动物携带病原微生物的概率提高。近年来, 我国的年均气温逐年升高, 尤其是南方地区, 气温升高以蚊蝇传播的疾病, 如猪附红小体病流行加剧, 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目前, 环境生物对传播疫病的作用已引起了有关专家学者的高度关注。

2 动物病毒病对动物疫病防控的影响

2.1 动物病毒病使得被感染宿主的免疫力下降

多数动物病毒都能破坏宿主动物的免疫系统, 使得感染宿主的免疫机能紊乱, 抵抗各种病原侵染的能力下降。临床普遍出现混合感染的病例, 常见的有以圆环病毒感染为主的皮肤、血液、消化系统病理性混合感染临床症状综合征;以蓝耳病毒为主的呼吸、生殖系统病理性混合感染临床症状综合征;以慢性猪瘟感染为主的母猪流产、仔猪神经系统障碍临床症状综合征等等, 近年来, 病毒性疫病种类数量猛增, 使得当前流行的动物疫情变得既复杂又活跃, 防治措施的难度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大。

2.2 病毒疫苗间的拮抗作用造成动物群体的免疫失败

动物群体在较短的时间内频繁接受不同种病毒疫苗的刺激, 导致由于病毒诱导的排斥性免疫和可能产生的免疫麻痹, 往往使得整个动物群体的免疫失败。这种现象在临床上还是多见的。许多研究已经证实病毒之间存在普遍的干扰现象[5]。比如:鸡贫血因子 (圆环病毒科的一种病毒) 对马立克病的免疫形成有强烈的干扰作用, 马立克病疫苗与新城疫疫苗同时使用, 前者的干扰作用可以使鸡新城疫的免疫失败, 以及新城疫病毒、法氏囊病病毒、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传染性喉气管炎病毒、脑脊髓炎病毒等活苗同时使用会相互干扰。各种疫苗的接种间隔时间通常需要15 d以上, 但在生产中, 由于必须接种的疫苗种类多而难以做到。一般的动物群体在1年内要接受10多次疫苗接种, 而幼龄期的动物群体接受疫苗接种的频次则更高, 所以很容易引起免疫接种的失败。

3 动物疫病控制对策

3.1 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 提高应对重大动物疫病灾害能力

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当今, 动物疫病防控已不仅仅是中国或个别省的局部问题, 应该加强与各国, 尤其是周边国家和地区的沟通与合作, 建立健全动物疫病监测、预防、救治体系, 建立合理的动物疫情报告制度和国家动物疫情信息发布制度。一旦出现异常情况, 应及时通报相关国际机构和组织, 做到全球信息共享, 以便有关国家能够正确地作出判断和应对。蓝耳病在20世纪90年代初就已传入我国, 但在2006—2007年导致“高热病”大流行时, 人类却束手无策。因此, 加强国际合作和动物疫情报告制度对动物疫病控制十分重要的。

3.2 加强基础研究, 提高生物安全意识, 夯实动物疫病监控的技术支撑

当前, 我国防控动物疫病的关键在于生物安全、综合保健和免疫治疗3方面, 其中生物安全是最薄弱的方面。

随着高新技术的发展, 抗生素和疫苗的广泛应用, 大部分致病微生物是可控制在最低水平或将其消灭之, 但总有部分致病微生物能逃脱控制, 加上新的致病微生物不断出现, 因此人类及动物仍然面临着新老传染病长期肆虐的双重威胁[6]。因此, 要搞清致病微生物与动物乃至人类间的相互作用机制, 提高生物安全意识, 加强基础研究, 同时, 调整病毒性疫病研究的思路, 由过去的单一病毒的研究, 转移到由多种病毒在同一动物个体及群体中的发生规律的研究和群体防治的研究;由过去单一疫病的防控研究转移到多种病原混合感染的防控研究。对影响全球的重大动物疫病和人兽共患病, 如禽流感等, 要集中全球科技力量进行科研攻关, 开发诊断试剂、药品和疫苗等控制疫情的新方法和手段。

3.3 充分利用3S技术, 建立动物疫病综合防控系统

地理信息系统 (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 GIS) 、遥感 (remote sensing, RS) 及全球定位系统 (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 GPS) 三者集成技术简称为3S技术, 利用3S技术可以进行医学地图的编制与应用, 空间分析, 建立流行病学预测模型, 疾病监测, 开发疾病地理信息应用系统与空间决策支持系统。这项技术在我国动物卫生管理和动物疫病监测中的应用还是刚刚起步。由于许多动物疫病均具有自然疫源性, 而自然疫源性疾病具有明显的空间属性, 并受经济活动的显著影响。在一般的信息系统中难以进行可视化管理, 更难对其分布情况进行空间分析, 如果通过利用计算机技术和GPS地理信息技术将动物疫病发生的时空信息整合到动物疫病综合防控系统中, 就能实现动物疫情控制和预警的智能化、可视化, 达到及时、准确控制动物疫病的目的。

利用3S技术在动物疫病防制研究中的应用, 应加强以下几方面的研究: (1) 动物疫病基础数据库、分布图集的建立, 尤其是各类新传染病 (包括我国尚未发现的新传染病) 的潜在宿主与媒介分布图; (2) 深入集网络化、空间数据分析及预警于一体的动物疫病监测系统的开发研究; (3) 动物疫病基于环境变量的流行病学预测模型的研究; (4) 加强3S技术与现场调查、实验室研究等传统流行病学研究方法的结合, 特别是在自然地理环境变化、人类活动等对动物自然疫源性疾病的影响方面更是如此[7]。

动物疫病的防控工作事关人类健康和国民经济发展, 动物病毒病是当前动物疫病防控最棘手的问题, 人类要以新的观念、新的方法和新的手段对其进行深入地研究, 以保障我国畜牧业健康、持续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李鹤, 刘永功.兽医布病防控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产业透视, 2006, 42 (24) :30-32.

[2]耿丽静.对人畜共患病发病特点原因及防治措施的探讨[J].养殖技术顾问, 2009 (10) :158-159.

[3]付朝阳, 崔尚金, 童光志.人兽共患传染病及其对动物疫病防制的启示[J].动物医学进展, 2005, 26 (4) :111-114.

[4]甘孟侯.禽流感[M].北京:农业大学出版社, 1995.

[5]斯特劳B E, 阿莱尔S D, 蒙加林W L, 等.猪病学[M].赵德明, 张中秋, 沈建忠, 译.8版.北京: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 2000.

[6]王瑞.浅谈甘肃庆阳动物防疫体系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兽医杂志, 2010 (8) :91-92.

动物疫病的预防与控制 篇9

1 做好动物疫病监测工作, 提高防控水平

在2012年动物疫病监测工作中组织召开全县动物疫病监测采样技术培训会, 提高全县疫病监测技术水平;为保证血清样品质量, 实验室人员亲自下乡采集血清样品, 按时完成上级业务部门下达的常规监测、定点监测等各项监测任务, 确保我县重大动物免疫抗体群体水平常年保持在70%以上;做好查缺补漏工作, 将免疫不合格的及时上报到相关政府部门, 要求相关乡镇、养殖场及时进行补免, 以提高免疫合格率, 减少了重大动物疫病发生的机会和风险;及时将监测工作总结、监测分析报告、监测报表上报到上级业务部门。2012年共监测禽流感585份, 鸡新城疫481份、猪瘟470份、口蹄疫937份, 确保我县重大动物疫病常年免疫合格率均达到70%以上;采集207头份猪、牛、羊血清送贵州大学进行布病监测, 其中:禽45份、牛羊45头份、猪135份, 按时完成了贵州省级定点监测采样送检任务;为我县永红公司检测疫病100头次;完成州级定点监测采样送检任务:猪20份、羊20份、禽20份。实验室高标准、高质量地完成了全年的监测任务, 为我县掌握重大动物疫病免疫抗体消涨规律和流行动态提供了科学依据, 为我县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提出科学的预警预报。

2 强化知识更新和技术培训, 提升检测能力

实验室不仅注重业务知识的更新, 同时还特别注重操作技能的培训和提高, 2012年举办操作技能培训4次, 同时还外派人员到武汉华中农业大学兽医实验室进行学习培训1个月, 参加了黔南州动物疫控中心组织到长顺县和贵定县的实验室操作技能培训 (每期15天) 。积极参加学习培训, 更了新业务知识, 提高了操作技能, 检测能力得到了极大提升。2012年9月, 实验室参加全省兽医实验室检测能力比对, 认真按照检测操作步骤检测省动物疫控中心兽医实验室提供的5份样品, 正确率达100%。

3 做好流调工作, 提供科学防控依据

为掌握我县2007—2011年动物疫病流行动态和危害程度, 为我县动物疫病提供科学的防控依据, 拟写了《惠水县2007—2011年动物疫病流行病学调查实施方案》, 确定了采样地点和采样任务。根据工作要求, 及时组织召开《惠水县2007—2011年动物疫病流行病学调查项目》技术培训会, 提高流调人员流调意识和技术;实验室人员亲自到乡镇、点、场进行调查、采样、定位等;按时采集禽流行病学调查样品120份送州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兽医实验室;及时收集、整理、汇总流调数据, 按时上报我县《2007—2011年动物流行病调查项目》汇总表和总结报告, 使上级业务主管部门能及时掌握我县流调数据和情况。

4 做好重大动物疫病流行病学调查, 掌握重大动物疫病流行趋势

为随时掌握我县禽流感、口蹄疫等重大动物疫病流行动态, 了解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形势, 提出科学防控建议, 实验室及时拟写惠水县《2012年口蹄疫、禽流感等重大动物疫病流行病学调查实施方案》, 根据方案要求认真完成我县2012年紧急流行病学调查 (在发生疫情时拟写紧急流行调查材料并上报) 、专项流行病学调查 (布病专项流行病学调查采样羊血清207份并完成虎红平板试验) , 并根据要求及时完成各项调查采样任务及送检工作, 同时及时将各项工作总结报表上报到省州业务部门。通过调查, 掌握了我县各种重大动物疫病的流行规律, 为有效防控各种重大动物疫病提供了科学依据。

5 强化人畜共患病调查, 提升人畜共患病的防控意识

为做好我县布病、炭疽、狂犬病等人畜共患病的防控, 实验室随时进行以上人畜共患病的监测监控工作, 2012年共采集猪血清10份送州动物疫控中心作狂犬病监测, 布病监测不仅常规监测血清207份, 同时在布病紧急流行病学调查中向养殖户宣传讲解布病等人畜共患病的危害性, 得到了养殖户对调查工作的支持, 提升了养殖户对布病等人畜共患病的防控意识。经过流行病学调查和实验室监测, 证实我县暂无布病流行。

6 做好山羊寄生虫病调查, 提高山羊寄生虫病防控水平

为做好我县规模养羊场山羊寄生虫调查及防制研究工作, 实验室解剖山羊60只, 收集粪便240份, 采集血清240份, 检测出绦虫、细颈囊尾蚴、虱等体内外寄生虫, 及时完成我县山羊寄生虫病调查工作。通过调查掌握和了解我县山羊寄生虫病流行情况, 及时拟出防治方案, 为我县山羊寄生虫病防治提供了科学依据。

7 做好疫病诊断工作, 提升服务质量和形象

上一篇:空白理论下一篇:家长教育消费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