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疫病

2024-06-10

主要疫病(共9篇)

主要疫病 篇1

冬春季节昼夜温差大, 气候多变, 是仔猪腹泻疫病的高发季节。一旦患病发病快, 死亡率较高, 传播迅速, 是影响仔猪成活的一个重要因素, 严重的影响养猪业的经济效益。能引起仔猪腹泻疫病的病原是多种多样的, 但其中主要疫病有猪流行性腹泻———传染性胃肠炎、大肠杆菌病、伪狂犬病、猪痢疾螺旋体病, 这四种疫病的病原体最为常见。冬春季节出现大范围的新生仔猪腹泻疫病疫情, 主要表现为仔猪生后1~3d内即发生剧烈的水样腹泻, 一两天后就脱水死亡, 用常规抗生素疗法没有效果, 干扰素疗法也无甚效, 治疗机会甚少不堪入手, 病入膏肓, 病情持续存在, 在已经平息的猪场, 依然可以再次暴发。为防患未然, 切实提高仔猪成活率, 这里提出一些防治措施。

1 主要疫病

1.1 流行性腹泻———传染性胃肠炎病

冬末春初寒冷季节, 本病易发生于1~5日龄以内的仔猪, 哺乳仔猪日龄越小, 症状越严重, 死亡率越高, 临床上常见仔猪突然发病, 病初体温升高, 精神沉郁, 食欲减少, 先呕吐继而有水样腹泻, 粪便为灰黄色、绿色或白色, 粪便恶臭内可见有未消化凝乳块, 仔猪高度口渴, 饮水即吐, 不哺乳, 不愿走动, 粪水从肛门内流出, 污染臀部及尾部, 通常2~4d内脱水而死亡。剖检时, 胃内充满未消化凝乳块, 胃底粘膜充血、出血、有的形成溃疡, 肠内充满水样粪便, 肠壁变薄、出血呈半透明状, 肠系膜充血, 淋巴结肿胀, 肾脏肿胀内含白色尿酸盐, 仔猪发病后相继哺乳母猪也出现腹泻、厌食等症状。母猪发病低, 个别哺乳母猪也出现呕吐, 排灰褐色水样腥臭稀便。

1.2 仔猪大肠杆菌病

根据发病的日龄及症状表现分为仔猪黄痢、仔猪白痢、仔猪红痢三种。仔猪黄痢潜伏期短, 短者于生后12h即可发病, 长者生后1~3日龄发病。临床上经腹泻排黄色稀便为主, 发病仔猪排出黄色浆糊状稀便, 内含凝乳状小片, 迅速消瘦、脱水、昏迷而死亡。剖检常见胃肠道膨胀, 有多量黄色液体内容物和气体, 小肠壁变薄, 以十二指肠最为严重, 胃内含有酸臭凝乳块;仔猪白痢易发生于10~30日龄仔猪, 临床上经排灰白色、腥臭、粘糊状稀便为主, 腹泻次数不定, 很快消瘦、拱背, 行动缓慢, 被毛粗乱而无光泽, 发育停滞, 病程为2~3d, 很快死亡。有的也能自行康复。剖检常见尸体体表苍白、消瘦、脱水、肠粘膜有卡他性炎症变化;仔猪红痢又称出血性肠炎, 是由C型魏氏棱菌引起, 主要发生3日龄以内的仔猪, 在流行区内仔猪发病率很高, 常造成大批仔猪死亡, 死亡率可达100%。本病发病很快, 仔猪出生后当天感染后几小时至十几小时就出现症状, 患病仔猪精神不振, 吃奶减少, 开始排粘液状白便, 并混有灰色坏死的肠粘膜, 粪便腥臭伴有多量小气泡, 排红色稀便, 病猪很快出现虚弱症状, 最后衰竭死亡。患病仔猪从发病到死亡很少超过3d, 应与以上三病息息有相关。

1.3 伪狂犬病

本病以中枢神经障碍为主要特征, 病原体是猪伪狂犬病毒, 哺乳仔猪最易感, 死亡率极高, 成年猪多为隐性感染, 成猪和隐性感染猪长期带毒排毒, 是主要传染源。经呼吸道、消化道、损伤的皮肤以及生殖道感染, 还可经过胎盘使胎儿感染, 引起流产和死胎。主要发生在冬、春两季。近些年来, 猪伪狂犬病又爆发, 应认真对待。

猪的症状随年龄的不同而异。哺乳仔猪和断奶仔猪最为严重、高热41℃以上, 呼吸困难, 流涎、呕吐、下痢、食欲不振、精神沉郁、肌肉震颤, 病猪站立不稳, 四肢开张, 后躯麻痹, 眼球震颤, 间歇性痉挛。新生仔猪在15日龄内死亡, 死亡率可达100%。病猪有前进或后退、转圈, 常伴有癫痫样发作及昏睡等神经症状。有的病猪扁桃体化脓、牙龈出血、糜烂。病猪腹下皮肤、腹股沟、耳外皮肤及后肢内侧有青蓝色星状针尖大小密集斑点。有的在乳头或乳头基部出现绿豆大青蓝色斑点, 但仔猪无临床症状, 不影响食欲。

母猪屡配不孕不育, 返情率在90%, 妊娠母猪流产、产死胎、木乃伊胎, 以死胎为主, 弱仔产后1~2d出现呕吐和腹泻, 运动失调、痉挛多经1d死亡, 母猪于流产、死胎前后, 大多没有明显的临床症状。成猪常呈隐性感染, 症状是微热、打喷嚏或咳嗽、精神沉郁、便秘、食欲不振, 数日可恢复, 很少有神经症状。与猪伪狂犬病又爆发, 应有一定的关系。

1.4 猪痢疾

是由猪痢疾螺旋体引起的一种危害严重的猪肠道传染病。特征为大肠粘膜发生卡他性出血性炎症, 进而发展为纤维素性坏死。主要症状为粘液性或出血性下痢, 小肠无明显病变, 2~3月龄的猪多发。

主要症状是不同程度的腹泻。病初发热、不食、病程长短不一, 最初排黄色或灰色软便, 精神沉郁, 食欲减退, 体温在40~40.5℃, 粪便中混有粘液、血液及纤维素碎片, 粪便呈棕色、红色或黑红色、油脂样或胶冻样, 病猪吊腹弓背、消瘦、脱水虚弱而死亡。也有变为慢性病猪, 时好时坏、复发、生长发育受阻, 消瘦。与该病有一定关系。

1.5 霉菌毒素中毒

主要依据是新生仔猪的胃粘膜脱落, 并有肝脏的变化, 所以怀疑是霉菌毒素, 通过胎盘屏障损害了仔猪消化道而发生腹泻, 但是, 霉菌毒素应该发生于高温高湿阴雨连绵的夏季, 这是仔猪腹泻的多发季节, 而不应该发生在冬春季节, 同时有母猪应有减食、阴户红肿的中毒症状。霉菌毒素与腹泻能有一定关系。

1.6 其它新的传染病

关于其它新的传染病, 是由于新病毒如博卡病毒嵴病毒造成的理由并不充分, 结果如何, 也应在实践中进一步的研究和探讨。

2 防治措施

2.1 疫苗免疫接种

母猪于每年的10月下旬到11月下旬全面开展预防注射流行性腹泻———传染性胃肠炎二价灭活苗或三价灭活苗, 妊娠母猪于产前21~28d, 再加强免疫一次流行性腹泻———传染性胃肠炎二价或三价灭活苗, 为所产仔猪提供一定水平的母源抗体, 保护哺乳仔猪;妊娠母猪于产前30~35d, 预防注射的猪伪狂犬病灭活苗;妊娠母猪于产前18~23d, 预防注射大肠杆菌基因工程苗。

2.2 执行卫生防疫制度, 定期消毒、消鼠

圈舍消毒与通风保温, 严格消毒, 2~3d消毒一次, 产床、墙面、地面、饲养工具均要消毒。及时通风, 保持空气新鲜, 及时清除粪便, 保持地面干燥卫生, 消灭老鼠。

2.3 加强母猪的饲养管理

饲喂全价的饲料, 保证质量, 不喂发霉变质的饲料, 根据季节的变化, 提供营养丰富、均衡的优质饲料, 母猪乳房等部位合理消毒。

2.4 加强仔猪的饲养管理

做好仔猪的防寒保暖, 保证环境的温度、湿度适宜, 及时吃足初乳、按时补铁、合理断脐带、剪牙、断尾, 并要严格消毒。提供清洁饮水, 杜绝仔猪饮污水或地面上的尿水。

2.5 做好死仔猪的无害化处理

对病仔猪一定要深埋或焚烧, 不能任意抛弃, 投入江河之中, 严防病死猪传播疫情, 生猪的调运、种猪的购入, 应加强检疫、隔离观察, 杜绝带入疫情。

2.6 治疗

防止脱水、失盐及酸中毒, 及时补充葡萄糖盐水和碳酸氢钠, 如有继发感染, 可应用抗生素治疗等对症疗法。

主要疫病 篇2

一、生猪强制免疫技术方案

(一)免疫要求

对所有猪进行O型口蹄疫强制免疫。根据国家和我省重大动物疫病强制免疫政策规定及相关要求,有条件的市(区)或规模猪场可在监测评估的基础上,对猪瘟、高致病性猪蓝耳病进行退出强制免疫试点,并逐级报省备案;其余市(区)或养殖场(户)对猪瘟、高致病性猪蓝耳病实施强制免疫。

(二)免疫程序

1、规模场。规模猪场应定期进行主要疫病免疫抗体水平检测,根据检测结果和本场实际情况,制定并适时调整本场免疫程序,常年按程序实施免疫,及时补免和强化免疫。可参考以下推荐程序进行免疫:

(1)商品猪:21日龄左右免疫高致病性猪蓝耳病;28日龄左右首免猪瘟;35日龄左右首免O型口蹄疫;56日龄左右二免猪瘟;70日龄左右二免O型口蹄疫;4个月后对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猪瘟、O型口蹄疫分别加强免疫1次。

(2)种猪:70日龄前免疫程序同商品猪,以后每隔4~6个月左右对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猪瘟、O型口蹄疫分别加强免疫1次。种母猪每次配种前1~2周,对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猪瘟加强免疫1次。

2、散养户。春、秋两季对所有猪各进行一次集中全面免疫,每月定期补免。有条件的地方可参照规模场的免疫程序进行免疫。集中免疫可参考以下程序进行:

(1)商品猪:先免疫一次高致病性猪蓝耳病,1~2周后分别对猪瘟、O型口蹄疫免疫一次(也可同时分点注射免疫)。

(2)种猪:对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猪瘟、O型口蹄疫各强化免疫一次。

3、“三针同免”模式。使用O型口蹄疫合成肽疫苗的地区,可推荐规模场或散养户使用“三针同免”模式进行免疫。28日龄对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猪瘟、O型口蹄疫分点初免;56日龄对猪瘟、O型口蹄疫分点强化免疫;4个月后再分别强化免疫一次。

(三)紧急免疫

发生口蹄疫或猪瘟或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疫情时,对疫区、受威胁区域的所有健康猪(发生口蹄疫疫情时包括其它易感家畜)全部进行一次紧急免疫。最近1个月内已免疫的猪可以不进行紧急免疫。

(四)使用疫苗种类

使用猪瘟活疫苗、口蹄疫O型灭活类疫苗、口蹄疫O型合成肽疫苗、高致病性猪蓝耳病活疫苗(高致病性猪蓝耳病阴性场、原种猪场和种公猪站,需停止使用弱毒活疫苗)。如省招标有新品种疫苗或农业农村部批准的最新流行毒株的相关疫苗,可选择使用。

(五)免疫方法

各种疫苗免疫接种方法及剂量按相关产品说明书规定操作。

(六)免疫效果监测

检测方法应采用国标(如GB/T

18935-2018《口蹄疫诊断技术》、GB/T

16551-2020《猪瘟诊断技术》)等国家规定的ELISA方法进行抗体检测。

1、免疫21天后,猪瘟抗体阻断或间接ELISA检测试验抗体阳性判定为合格;

2、免疫28天后,O型口蹄疫灭活类疫苗液相阻断或固相竞争ELISA抗体效价≥26判定为合格;O型口蹄疫合成肽疫苗VP1结构蛋白抗体ELISA抗体阳性判定为合格;

3、免疫28天后,高致病性猪蓝耳病ELISA检测试验抗体阳性判定为合格;

4、应免生猪群体上述三种疫病免疫抗体抽检合格率≥80%判定为群体免疫合格。

二、牛羊强制免疫技术方案

(一)免疫要求

对所有牛、羊、骆驼、鹿、羊驼等进行O型、A型口蹄疫强制免疫;对所有羊进行小反刍兽疫强制免疫。

(二)免疫程序

1、规模场。规模场应定期进行主要疫病免疫抗体水平检测,根据检测结果和结合本场实际情况,制定并适时调整本场免疫程序,常年按程序实施免疫,及时补免和强化免疫。可参考以下推荐程序进行免疫:

(1)牛:新生犊牛在90日龄左右首免O型、A型口蹄疫;间隔1个月后进行二免;以后每隔4~6个月加强免疫一次。

(2)羊:新生羔羊28~35日龄左右首免O型、A型口蹄疫;间隔1个月后进行二免;以后每隔4~6个月加强免疫一次。对新生羔羊1月龄以上和其他未免疫的羊免疫小反刍兽疫。

(3)其它动物:仔鹿约在60日龄左右首免O型、A型口蹄疫;间隔1个月后进行二免;以后每隔4~6个月加强免疫一次。骆驼、羊驼可参照鹿的免疫程序免疫。

2、散养户。春、秋两季对所有易感家畜进行一次集中免疫,每月定期补免。有条件的地方可参照规模场的免疫程序进行免疫。

(三)紧急免疫

发生牛羊口蹄疫疫情时,对疫区、受威胁区域的全部易感家畜进行一次紧急免疫。最近1个月内已免疫的家畜可以不进行紧急免疫。

发生羊小反刍兽疫疫情时,对疫区、受威胁区域的所有健康羊进行一次紧急免疫。最近1个月内已免疫的羊可以不进行紧急免疫。

(四)使用疫苗种类

牛、羊、鹿、骆驼、羊驼使用口蹄疫O型-A型二价灭活疫苗;羊使用小反刍兽疫活疫苗、小反刍兽疫山羊痘二联活疫苗。

(五)免疫方法

各类疫苗免疫接种方法及剂量按相关产品说明书规定操作。

(六)免疫效果监测

检测方法应采用国标(如GB/T

18935-2018《口蹄疫诊断技术》、GB/T

27982-2011《小反刍兽疫诊断技术》)等国家规定的ELISA方法进行抗体检测。

1、免疫21天后,O型和A型口蹄疫液相阻断ELISA抗体效价≥27或固相竞争ELISA抗体效价≥26判定为合格;

2、免疫28天后,小反刍兽疫ELISA方法检测抗体阳性判定为合格;

3、应免畜群上述疫病免疫抗体合格率≥80%判定为群体免疫合格。

三、家禽高致病性禽流感免疫技术方案

(一)免疫要求

对所有的鸡、鸭、鹅、鹌鹑、鸽子等人工饲养的禽类进行高致病性禽流感(H5+H7)强制免疫。对供研究和疫苗生产用途的家禽、进口国(地区)有明确要求不得实施高致病性禽流感免疫的家禽以及因其他特殊原因不免疫的禽类,有关企业要按规定逐级报经省农业农村厅批准后,可以不实施高致病性禽流感免疫。

(二)免疫程序

1、规模场。规模禽场应定期进行主要疫病免疫抗体水平检测,根据检测结果和本场实际情况,制定并适时调整本场免疫程序,常年按程序实施免疫,及时补免和强化免疫。可参考以下推荐程序进行免疫:

(1)种鸡、蛋鸡:雏鸡14~21日龄时进行初免,间隔3~4周加强免疫,开产前再强化免疫,之后根据免疫抗体检测结果,每间隔4~6个月免疫一次。

(2)商品代肉鸡:7~10日龄时,免疫一次。饲养周期超过70日龄的,需加强免疫。

(3)种鸭、蛋鸭、种鹅、蛋鹅:14~21日龄时进行初免,间隔3~4周加强免疫,之后根据免疫抗体检测结果,每间隔4~6个月免疫一次。

(4)商品肉鸭、肉鹅:7~10日龄时,免疫一次。

(5)鹌鹑、鸽子等其他禽类:根据饲养用途,参考鸡的免疫程序进行免疫,剂量根据体重适当进行调整。

2、散养户。春、秋两季分别进行一次集中免疫,每月定期补免。有条件的地方可以参考上述规模场免疫程序进行免疫。

(三)紧急免疫

发生高致病性禽流感疫情时,对疫区、受威胁区的易感家禽进行一次紧急免疫。最近1个月内已免疫的家禽可以不紧急免疫。

(四)使用疫苗品种

使用重组禽流感病毒(H5+H7)三价灭活疫苗或农业农村部批准的最新流行毒株的重组禽流感病毒疫苗。部省如有调整使用新品种疫苗,应按照统一部署要求使用。

(五)免疫方法

家禽颈部皮下或胸部肌肉注射。2~5周龄鸡,每只0.3ml;5周龄以上鸡,每只0.5ml。2~5周龄鸭和鹅,每只0.5ml;5周龄以上鸭和5~15周龄鹅,每只1.0ml;15周龄以上鹅,每只1.5ml。具体免疫接种及剂量按疫苗说明书的规定操作。

(六)免疫效果监测

检测方法采用GB/T

18936-2020《高致病性禽流感诊断技术》规定的血凝试验(HA)和血凝抑制试验(HI)方法检测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H5和H7亚型抗体。

1、免疫21天后,禽流感免疫抗体HI抗体效价≥24判定为合格;

2、应免禽群免疫抗体抽检合格率≥80%判定为合格。

四、新城疫免疫技术方案

对所有鸡进行新城疫免疫。

(一)免疫程序

1、规模场。督促指导规模鸡场定期进行新城疫免疫抗体水平检测,根据检测结果和结合本场实际情况,制定并适时调整本场免疫程序,常年按程序实施免疫,及时补免和强化免疫。规模鸡场可参考以下推荐程序进行免疫:

种(蛋)鸡:3~7日龄,用新城疫活疫苗进行初免;10~14日龄,用新城疫活疫苗或灭活疫苗进行二免;12周龄,用新城疫活疫苗或灭活疫苗进行三免;17~18周龄或开产前,再用新城疫灭活疫苗四免。开产后,根据免疫抗体检测情况进行强化免疫。

商品肉鸡:7~10日龄,用新城疫活疫苗或灭活疫苗首免;3周龄时,用新城疫活疫苗二免。

2、散养户。实行春秋两季分别集中免疫一次,每月定期补免。有条件的地方可参照规模养鸡场免疫程序进行免疫。

(二)使用疫苗品种和免疫方法

使用新城疫弱毒活疫苗和灭活疫苗。各种疫苗免疫接种方法及剂量按相关产品说明书规定操作。

(三)紧急免疫

发生新城疫疫情时,对疫区、受威胁区等高风险区域所有鸡进行一次紧急免疫。最近1个月内已免疫的鸡可不进行紧急免疫。

(四)免疫效果监测

检测方法采用GB/T

16550-2020《新城疫诊断技术》规定的血凝试验(HA)和血凝抑制试验(HI)方法进行抗体检测。

免疫21天后,新城疫免疫抗体HI效价≥25判定为合格;应免鸡群免疫抗体抽检合格率≥80%判定为合格。

五、猪链球菌病免疫技术方案

对新老疫区、受威胁区猪只进行猪链球菌病免疫。

(一)免疫程序

猪2型链球菌病:妊娠母猪可于产前4周接种灭活疫苗;仔猪分别于30日龄和45日龄各接种1次灭活疫苗;后备母猪于配种前接种1次灭活疫苗。

猪C群链球菌病:25~35日龄免疫1次弱毒活疫苗即可,以后每隔6个月免疫1次弱毒活疫苗。

(二)使用疫苗品种和免疫方法

猪2型链球菌病用灭活疫苗,猪C群链球菌病用弱毒活疫苗。免疫接种方法及剂量按相关产品说明书规定进行。

六、狂犬病免疫技术方案

对所有犬实施狂犬病免疫,加强城镇地区和犬类养殖密度大的地区免疫工作,重点提高注册犬和受管理犬的免疫密度,同时加强狂犬病的监测(狂犬病病毒免疫抗体ELISA方法)和疫情报告,健全无害化处理制度。如遇政策调整,按照国家和省的最近规定开展免疫、监测等防控工作。

使用狂犬病灭活疫苗,免疫接种方法及剂量按相关产品说明书规定进行。推荐程序:对初生幼犬3月龄时进行首免,12月龄时进行二免,此后每年进行一次免疫;也可按照疫苗使用说明书规定的时间和剂量实施免疫。

七、羊痘免疫技术方案

对新老疫区,受威胁区羊只进行羊痘免疫。疫苗免疫接种方法及剂量按相关产品说明书规定进行。不同品系的山羊和绵羊,一般可于60日龄前进行接种1次,以后每隔12个月加强免疫一次。

八、牛结节性皮肤病免疫技术方案

对所有牛进行牛结节性皮肤病免疫,使用国家批准的山羊痘活疫苗,按照羊的5倍剂量对2月龄以上牛,在春秋两季各免疫一次。疫苗免疫接种方法按相关产品说明书规定操作。

九、其他疫病免疫技术要求

发生炭疽疫情时,对疫区、受威胁区易感家畜进行免疫。

主要疫病 篇3

【关键词】猪病毒性疫病;疫病现状;应对策略

发展以养猪为代表的养殖产业,对于促进农民增收、农村经济发展来说无疑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但是现在农村养猪的积极性不高,笔者分析,除了生猪价格波动之外,另外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猪病毒性疫病的预防和治疗,由于缺乏相关的知识,在猪得病之后,通常治疗不得法或者即使治愈高昂的治疗费用无疑也增加了养猪成本,因此许多农民不愿意养猪;即使对于抗风险能力较强的规模化养猪场,在爆发病毒性传染病(例如猪高热综合征)的时候,其经济损失也是非常巨大的。

面对近些年来猪病毒性疫病多样化、高发病率、高死亡率的特点,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猪病毒性疫病的预防和治疗。在本文中,笔者就猪主要病毒性疫病的现状以及相应的应对策略进行了探讨。

1.最近几年常见的主要病毒性传染病

1.1非典型猪瘟(Atypicalswinefever)

即温和型猪瘟,是最近几年非常常见的而且对于我国的养猪行业造成严重危害的猪疫病之一,改疫病每一次都发生,也是令养猪者最为头疼的疫情之一。根据相关部门的统计,我国每年因为非典型猪瘟死亡的数量占当年全部因病致死猪数量的三分之一左右,如果算上因为该病导致的产死胎、流产、种猪淘汰等等,造成的直接损失在高达在10亿元人民币左右。由此可见,其造成的损失是不容忽視的。

猪瘟的致病原因主要是,携带隐形感染病毒的中毒在交配过程中将病毒传染给母猪。笔者查阅相关文献显示,种猪场的带毒种猪检出率最高为70%左右,最低也有17%左右。据目前的相关数据和报道表明,猪瘟病毒为血清型病毒,其致病毒力效果表现略有差异,强毒株的致病率为45%左右,低毒力株的致病率为27%左右,无毒力株的致病率为22%,持续感染毒株的致病率为6%。非典型猪瘟(以及慢性猪瘟)的致病原因就是感染了低毒力毒株,感染后的症状通常不是非常明显,很难发现,但是病猪不仅能够长期带毒,而且还可以向外排毒。

另外,妊娠母猪感染低毒力毒株或中等毒力毒株时可出现隐性感染或潜伏感染,并引起持续性感染的发生,这是当前繁殖母猪发生猪瘟的一种主要方式。在临床上也不表现明显症状,其带病毒可经胎盘传给胎儿,使母猪出现繁殖障碍,发生流产、产死胎、产木乃伊胎和弱仔,即所谓的“带毒母猪综合症”,带毒母猪综合症在妊娠母猪的感染率可达43%。经胎盘感染的仔猪出生后少数发生死亡,多数能存活6-11个月,但带毒并向外排毒。给这些仔猪接种猪瘟疫苗时不能引起免疫应答,而出现免疫耐受,造成免疫失败。

据有关研究报告,猪瘟疫苗免疫力低下原因,主要是猪群中存在持续感染和先天性感染,以及存在免疫抑制性疾病所造成的,其他原因就是免疫程序不科学、疫苗质量差、免疫剂量不足,母源抗体的干扰和某些药物的影响等。这就是常见猪群中接种猪瘟疫苗后仍然发生猪瘟的原因所在。

1.2蓝耳病

近几年蓝耳病的肆虐使得即使不养猪的人们也对其有了些许了解。蓝耳病广泛存在于猪群当中,是给养猪行业造成重要损失的主要原因之一。蓝耳病的感染率非常高,最高可达85%左右,最低也有62%左右,由此可见其感染率还是非常高的。在猪群发生呼吸道病综合征或者无名高热症的时候,其诱因多数为蓝耳病,并且能够导致大批成猪死亡。蓝耳病还能够引发种猪的繁殖性障碍,导致弱仔、死胎和流产的发生率增高。由于该病毒具有潜伏的长期性和隐蔽性,使得长期带毒的种猪既可以进行垂直方向的传播又能够进行水平方面的传播,严重威胁猪群的健康生长。

由于蓝耳病毒具有持续性感染的特性,因此,在流行病学上以持续感染、垂直传播和水平传播为特征,在临床上以免疫抑制、多重感染与继发感染为特征。带毒种猪的血液、淋巴结、脾脏及肺脏等组织中存在大量的病毒,可向外排出病毒达112天之久。母猪还可经胎盘将病毒传给胎儿,其母猪产下的仔猪可成活,但长期带毒(可长达86天),致使持续性感染在猪群中长期存在。

1.3猪流行性腹泻与传染性胃肠炎

这两种流行性疾病均是由病毒引发的,发病期比较规律,通常在秋冬以及春初这个阶段。成猪和幼猪又有可能感染此病,其病症主要为脱水、腹泻与消瘦等,通常持续7天左右。妊娠母猪、泌乳母猪感染后多成自然耐过,但影响胎儿发育,出现流产、死胎、缺奶,所生弱仔猪冻饿而死。哺乳和断奶仔猪感染后表现为严重的水样腹泻,脱水、酸中毒而死。架子猪发病死亡率比乳猪低,但易形成僵猪。育成猪多为良性经过,但明显消瘦,加大饲养成本。每年9月底各猪场根据实际情况,全场免疫或免疫母猪和仔猪。

2.相关防治方法

2.1积极进行免疫接种

笔者提供以下免疫程度,具体见表1,仅供参考。

2.2严把“引种”关

检疫不认真、引种盲目,会有非常大的可能性将携带潜伏性病毒或者隐性病毒的种猪引进来,进而感染大批种母猪,所以必须严把“引种”关,坚决禁止带毒种公猪(传染源)进入猪舍。除此之外,大部分猪贩常年跨区域贩猪,加之运输工具清洗和消毒不及时、不彻底,可能会将其他地域的流行病毒带入到本区域内,所以种公猪应该从安全种猪场引进,并在引进后的1个月内实施隔离检疫:全面的血清学检测、驱虫,接种猪瘟、蓝耳病、口蹄疫以及伪狂犬病等疫苗,待完全确认健康后才可以进入生产饲养区。

2.3改善猪舍环境

各种经验表明,如果猪舍的卫生环境较差,其他发病率会显著提高,所以,改善饲养环境能够有效控制猪毒性传染病的发病。具体措施如下:根据气候和环境的变化来号猪舍的保暖和防暑降温措施,尤其要注意通风条件的改善,通过空气的流通改善猪舍内的空气质量,降低有害气体(二氧化碳、氨气等)的浓度。有效控制饲养密度,确保成猪1.2m2、生长猪舍0.8m2、仔猪0.6m2的空间。■

【参考文献】

[1]袁长民,曹厚举.猪主要疫病流行情况调查分析与防治对策[J].安徽农学通报,2010,16(03):157-159.

[2]陈健雄.规模化猪场疫病流行特点及控制策略[J].北方牧业,2008,02,29:08.

[3]杨汉春.2008年我国主要猪病流行概况与防控对策[J].猪业科学,2009,(01):76-79.

[4]万遂如,张正飞.猪的主要病毒性传染病流行新特点与综合防控技术(上)[J].疫病控制,2007,(15):22-24.

[5]万遂如,张正飞.猪的主要病毒性传染病流行新特点与综合防控技术(下)[J].疫病控制,2007,(15):24-27.

猪主要疫病免疫方案的探讨 篇4

【注1】在母猪带毒严重、垂直感染引发哺乳仔猪猪瘟的猪场实施。【注2】根据本地疫病流行情况可选择免疫。建议同一规模场猪伪狂犬基因缺失弱毒疫苗使用同一厂家疫苗。

2 农村散养户推荐免疫程序

2.1 哺乳仔猪参照附表1所列的程序进行。仔猪30~45日龄时进行初免, 免疫剂量为成年猪的一半;初免后, 间隔1个月进行1次强化免疫, 以后每隔4个月免疫1次;有条件的地方, 可根据抗体监测结果再调整免疫程序。

2.2 断奶育成猪或育肥猪, 应立即注射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灭活苗, 并在首免之后4周进行1次加强免疫。

2.3 种猪 (指散养的公、母猪) 应在初免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灭活苗之后4周再进行1次加强免疫, 以后根据情况间隔4~6个月进行强化免疫。

养猪场主要疫病免疫接种技术 篇5

1 创造一个清洁的饲养环境

要严格执行饲养管理和卫生清洗消毒措施, 因为只有动物处于空气清洁、无污染的环境下, 接种疫苗才能产生最佳的免疫应答反应。养猪场的选址、设计、建设要遵守《畜牧法》、《动物防疫法》等国家的有关法律法规和符合环保、动物防疫卫生的技术标准 (规范、规程) ;同时, 病死猪及“三废”要按照国家技术标准进行无害化处理, 消灭传染原。

2 制定适合本场的免疫程序

科学制订出一套符合本地生猪生产实际的免疫程序是实施动物疫病防控技术措施的重中之重。笔者通过总结多年来本市生产实践经验和实验室检测数据, 根据农业部的有关免疫技术规范和地方农业标准, 提出汕头市养猪场主要疫病参考免疫程序。

2.1 汕头市商品肉猪参考免疫程序

以杜长大三元杂交瘦肉型为代表品种, 见表1。

2.2 汕头市种猪参考免疫程序

2.2.1 种母猪参考免疫程序:见表2。

备注:1.种猪70日龄前免疫程序同商品猪。2.乙型脑炎流行或受威胁地区, 每年3~5月份 (蚊虫出现前1~2月) , 使用乙型脑炎疫苗间隔1个月免疫2次。3.猪瘟弱毒疫苗建议使用脾淋疫苗或精制细胞苗。4.[注2]:根据本地疫病流行情况可选择进行免疫

2.2.2 种公猪参考免疫程序:见表3。

备注:1.种猪70日龄前免疫程序同商品猪。2.乙型脑炎流行或受威胁地区, 每年3~5月份 (蚊虫出现前1~2月) , 使用乙型脑炎疫苗间隔1个月免疫2次。3.猪瘟弱毒疫苗建议使用脾淋疫苗精制细胞苗。

3 正确选购和科学保管疫苗

选购农业部指定厂家生产有批准文号质量可靠的动物疫苗, 坚决不购买非正式生产厂家、无批准文号或来路不明的疫苗。若非特殊情况, 不要擅自制作使用所谓的“自家苗”;同时, 严格按照技术标准 (规范、规程) 和产品说明书科学运输、保存疫苗。过期的疫苗坚决弃用。

4 规范免疫操作技术

4.1 按照本场的免疫程序及时落实免疫接种措施。

4.2 免疫接种应于猪只健康状态良好时进行, 已发病的病猪, 原则上不能进行免疫接种。

4.3 免疫接种结束后, 应立即将使用器械清洗和消毒;剩余的疫苗及疫苗瓶进行无害化处理。

4.4 猪只接种弱毒疫苗前后3 d, 应停止使用对疫苗敏感的药物, 同时, 还应避免使用消毒剂饮水。

4.5 同时接种二种以上的弱毒疫苗时, 应注意疫苗间的相互干扰, 使疫苗的效价降低, 有可能导致免疫失败。

4.6 不同兽用生物制品不可混合使用, 不可在兽用生物制品中加入其它药物。

4.7 为减少猪只免疫接种时应激反应, 可在接种前1 d添加0.3‰维生素C拌料或饮水。

4.8 免疫接种后要观察猪只状态, 若发生严重副反应时, 应及时采取措施急救。

5 建立免疫档案和免疫标识

免疫档案记录内容包括:生猪的品种、数量、日龄、免疫接种兽用生物制品品种、批次、免疫接种时间、剂量、注射人员等, 以备日后查考。同时, 对免疫生猪佩带免疫耳标。

6 加强饲养管理并定期进行免疫效果监测

根据生猪不同生长阶段, 有针对性地加强饲养管理, 做到及早发现异常猪并分类处理。此外, 按照农业部发布的免疫技术规范 (规范、规程) , 对在养猪只定期实施免疫效果监测, 适时调整本场免疫程序或对抗体效果达不到规定的猪只进行补免。

参考文献

[1]农业部.关于做好2007年猪病防控工作的通知 (农医发[2007]10号) , 及其附件:猪病免疫推荐方案 (试行)

[2]农业部.2009年高致病性禽流感和口蹄疫等主要动物疫病免疫方案

[3]农业部.关于做好2009年重大动物疫病免疫工作的通知 (农医发[2009]1号)

[4]农业部.2010年国家动物疫病强制免疫计划 (农医发[2010]1号)

[5]DNB440500/T--2007《狮头鹅免疫技术规范》

浅谈动物疫病防治的主要问题 篇6

1 宣传不够造成部分老百姓对动物防疫认识的不足

一是认为搞养殖靠运气,是否进行动物防疫是自己的事;二是认为进行过防疫就百病不得,出现问题拿基层工作人员是问,尤其是在防疫过程中出现了应激反应;三是一些规模较大的养殖户不能科学地制定免疫程序,他们认为防疫种类越多越好,任意照搬、制定、修改免疫程序;四是对病死猪的处理不当,随意丢弃、甚至贩买从而造成疫病的扩散和流行。

2 基层兽医队伍专业技术差

我区经过几次兽医体制改革后,目前乡镇畜牧兽医站94名在编在岗人员中长期从事医疗工作的人员24名,且基本上是子承父业未经过系统培训。对诊治技术是一知半解,经常出现用药的错误,任意加大用药剂量、滥用抗生素、药品随意配伍等。从而造成病菌的抗药性增强,给畜牧业健康发展带来极大的危害。

3 动物的免疫漏洞较多,致使动物有效免疫抗体水平低

一是首免时间较晚,仔猪基本上是进行市场免疫或实行两月免疫,根本谈不上进行猪瘟的加强免疫;二是免疫时出现各种反应,抢救后未及时进行补防;三是防疫仍有不到位的现象;四是疫苗使用量不足或使用过期、失效苗;五是免疫标识管理混乱;六是因村级防疫员的工资待遇低,动物免疫工作仍以春、秋两季免疫为主,少数地方进行了市场免疫。从而造成动物存在免疫空白或免疫空白期和免疫水平低的问题。

4 冷链设备、诊治工具等与疫病流行形势不相适应

生物药品有着较为严格的保存要求,完善的冷链设备是有效保障基层防疫效果的基础。而目前,大多数村级防疫员无完备的制冷设备,这尤其给偏远山区的防疫工作带来了极大的隐患。

5 执法、监督不严或无力

探究牛羊主要疫病的防控措施 篇7

1 牛羊结核病

患病初期, 牛羊并未出现明显的症状, 但是随着病情的日益加重, 患病的牛羊会出现不同程度的食欲消退, 皮毛光泽日益黯淡, 而且明显较正常牛羊皮毛粗糙, 同时, 病畜还有淡黄色粘液与脓性鼻液流出, 肺区出现明显音, 乳房淋巴结异常肿大, 另外, 还有部分病畜出现顽固性下痢, 并且病畜粪便中存在黏性物质与脓汁等污秽物质。

诊断牛羊结核病主要是通过皮内试验确诊。因为结核病是一种传染性极强的慢性传染病, 由于结核杆菌入侵病畜呼吸道引发感染, 人畜均易感。通过皮下试验, 注射牛结核菌素, 观察注射区域是否出现肿胀情况, 确诊标准为:肿胀面积超过3.5cm×3.4cm;注射前后注射区域表皮厚度差距超过8mm;点眼后出现脓性眼眵。

目前尚未研制出预防结核病的疫苗, 也未找到治疗该病的有效措施, 因此防控措施的关键仍在于保持养殖区域消毒处理完全, 对于患病牛羊需要及时扑杀并做无害化处理, 避免结核病在牛羊种群中大规模蔓延。

2 牛羊口蹄疫

牛羊一旦患上口蹄疫, 全身多个部位均会出现水泡或者溃烂斑点, 诸如口腔、蹄部、乳房等部位, 患病牛羊一般体温在40℃~41℃之间, 口部会流出大量涎液, 蹄部早期会出现红肿, 随着病情发展会出现水泡, 水泡破裂后结痂, 多数病畜水泡部位会严重化脓, 甚至会出现蹄壳脱落的情况, 口蹄疫尤其以初生牛羊易感。

该病的预防主要依靠疫苗接种。每年春秋两季均给牛群、羊群接种口蹄疫疫苗, 疫区及疫情威胁区养殖户均需对所有牛羊进行口蹄疫疫苗强制接种。牛羊口蹄疫疫苗均由国家免费提供, 由各地动物防疫部门进行接种, 疫苗为O型-亚洲I型双价疫苗。

该病具有较强的传染性, 一旦发现疑似病例知情人必须上报, 不能因为个人因素隐瞒不报, 相关部门收到报告后需要立即组织相关检疫人员进行确认, 确诊后需要立即扑杀病畜, 划分疫病区域与威胁区域, 做好疫苗接种以及病畜扑杀后的无害化处理, 待所有病畜完全扑杀后, 2周内未出现任何疑似病例或新发病例后, 进行全面彻底的消毒处理, 才可向上级部门申报解除牛羊口蹄疫封锁。

在进行消毒处理的时候, 需要做到彻底与全面, 不允许遗漏任何环节, 尤其是病畜房舍、粪便、饲料槽与工具等, 消毒药物选择2%浓度的氢氧化钠溶液, 全面消毒后方可申请相关部门接触疫情封锁。另外, 养殖户在引进外来牛羊的时候, 需要送至动物检疫部门进行全面的检疫与一段时间的隔离观察, 避免外来牛羊携带致病菌感染养殖户自身养殖牛羊种群。

3 牛羊布鲁氏菌病

布鲁氏菌病感染牛羊种群之后, 公牛会出现睾丸炎的症状, 母牛会出现流产的情况, 主要表现为牛群不育。尤其是妊娠母牛感染布鲁氏菌病后流产, 会对养殖户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而且部分母牛经过治疗恢复后, 却会出现长期排菌的情况, 最终导致母牛不孕或孕后流产情况的出现。

该病的防控主要依靠疫苗接种。常用的疫苗为19号布鲁氏菌疫苗, 在疫苗接种过程中, 需要注意的是接种程序的规范性, 尤其是对怀孕母牛接种时, 需要特别注意, 如果接种程序存在不合理, 极易导致母牛流产, 使养殖户蒙受巨大的经济损失。

灭杀牛羊布鲁氏菌病的消毒药物种类繁多, 效果均可, 常用的有3%浓度的石碳酸溶液, 该种消毒液起效迅速, 一般在3 min左右就可完全灭杀布鲁氏菌, 其次是2%浓度的福尔马林溶液, 一般在15min左右也能够完全灭杀布鲁氏菌, 除此之外, 20%浓度的石灰乳、3%浓度的漂白粉溶液在灭杀布鲁氏菌方面效果都较为显著。

4 羊小反刍兽疫

小反刍兽疫多发于羊群中, 发病早期, 病羊体温会在短时间内飙升至40℃以上, 病羊被毛粗糙凌乱, 食欲明显衰退, 同时, 病羊唾液分泌量明显增加, 眼睑潮红, 口腔中存在部分坏死病灶, 呈灰黑色, 部分病情较为严重的病羊会出现水样腹泻并伴随有恶臭, 死亡率高达50%以上, 严重的影响了养殖户的经济利益。

该病的防治以灭杀病畜为主, 一旦发现小反刍兽疫疑似病例, 需要立即向动物检疫部门申报, 然后动物检疫部门组织专业的技术人员进行检疫, 划分封锁区域, 立即扑杀病畜, 然后进行全面消毒处理, 最后将死亡病畜无害化处理后未再出现新发病例即可解除封锁。对于未感染的羊群, 需要及时接种疫苗, 另外还需要限制当地羊群流出。由于目前尚未研制出治疗小反刍兽疫的药物, 只能使用四环素、土霉素以及磺胺类药物辅助治疗。

除此之外, 牛羊主要疫病还有羊痘、炭疽病、副结核病、山羊传染性胸膜肺炎、羊梭菌性疫病等, 防控措施基本以接种疫苗、灭杀病畜为主, 后期还需要对病舍进行全面的消毒, 防止疫病的再次传播。

关键词:牛,羊,疫病,防控措施

参考文献

[1]徐百万, 等.牛羊主要疫病防控措施[J].致富天地, 2010, 12:41-43.

[2]张桂新.动物疫情风险下养殖户防控行为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3.

[3]王长江, 等.建立长效机制有效防控重大动物疫病──论重大动物疫病的科学防控问题[J].中国动物检疫, 2010, 12:1-10.

主要疫病 篇8

1 诊断

1.1 猪伪狂犬病

1.1.1 流行特点

无明显季节性, 经消化道、呼吸道、损伤的皮肤和生殖道均可感染。主要危害妊娠母猪、种公猪及仔猪, 初产母猪和经产母猪均可发生繁殖障碍表现, 大龄仔猪感染病死率低, 日龄越小病死率越高, 新生仔猪病死率高达100%, 其他成猪感染多不显症状。

1.1.2 临床症状

感染母猪表现不孕、流产、产死胎或木乃伊胎和轻微的呼吸道症状。此时的新生仔猪可见陆续发病, 表现体温升高, 呕吐、腹泻、昏睡和神经症状, 最终一窝仔猪2~3 d内全部死亡。感染公猪可表现繁殖性能下降和睾丸肿胀, 有时表现一侧睾丸肿胀。

1.1.3 剖检变化

剖检死胎和发病仔猪, 可见胸腔积液, 肺水肿或灶状炎症;脑膜充血、脑水肿、脑室积液;肝脏可见粟粒大小或更小的黄白色坏死灶, 肠系膜淋巴结多呈现黄色水肿。

1.1.4 实验室检查

使用乳胶凝集试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ELISA) 等, 采取发生繁殖障碍的母猪血分离血清检测抗体, 作群体定性诊断。个体诊断:采取新鲜死胎或新生仔猪的扁桃体、脑、肺等组织做冰冻切片进行直接免疫荧光抗体检验。

1.2 猪细小病毒病

1.2.1 流行特点

无明显的季节性, 猪是唯一的易感动物。病毒经口腔、鼻腔黏膜和交配感染。主要见于初产母猪的急性爆发。妊娠70 d以上感染时胎儿则有较强的抵抗力。多数母猪感染后可获得坚强的免疫力, 甚至终生可获得免疫。

1.2.2 临床症状

母猪发生繁殖障碍是本病的唯一表现。主要是初产母猪, 而经产母猪较少发生, 在死胎中木乃伊出现的机会较多, 产出无活力弱仔猪, 但同窝健康仔猪不发病。猪细小病毒对公猪繁殖性能无明显影响。

1.2.3 剖检变化

剖检胎儿可见肝、肾质脆、色淡、胎儿软化或干尸化 (木乃伊) 。

1.2.4 实验室检查

用乳胶凝集试验、血凝抑制试验等方法, 采集母猪血分离血清进行群体定性诊断;个体诊断:采取新鲜胎儿肺、肝、肠系膜淋巴结做冰冻切片进行间接免疫荧光试验。

1.3 繁殖障碍型猪瘟

1.3.1 流行特点

无季节性, 初产母猪和经产母猪均可发生。妊娠母猪感染猪瘟病毒, 病毒突破胎盘感染胎儿致使母猪流产、产死胎或病弱仔猪。带毒母猪如在产后发生毒血症, 病毒则通过泌乳感染仔猪, 仔猪哺乳后相继发病死亡, 同窝幸存的仔猪又成为带毒者, 并向外散播病原。

1.3.2 临床症状

感染母猪可见不孕、流产、产死胎、木乃伊和弱小仔猪, 或产后仔猪发生震颤、共济失调, 新生仔猪及其他哺乳仔猪陆续发病;体温升高40~41℃;继而耳、鼻、腹下及四肢末梢发绀。此时发病仔猪陆续停止吃乳, 新生仔猪死亡率达100%。

1.3.3 剖检变化

剖检死胎、弱仔猪和新生病仔猪可见全身淋巴结肿胀出血, 腹股沟淋巴结特别是肺门淋巴结多呈现周边出血, 脾脏有时可见小的出血性梗死。肾色淡, 表面布满针尖大小的出血点, 膀胱黏膜有时可见出血点。

1.3.4 实验室检查

应用猪瘟鉴别ELISA, 采集发生繁殖障碍的母猪血分离血清进行猪瘟野毒抗体监测, 以此鉴别发生繁殖障碍的母猪是否感染野毒。送检死胎或者病死猪病料, 则采取扁桃体、淋巴结、肾组织做冰冻切片, 进行猪瘟荧光抗体实验。也可采取待检母猪或仔猪血液应用猪瘟试纸条进行猪瘟抗原检测。

1.4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 (俗称蓝耳病)

1.4.1 流行特点

以寒冷季节多发, 传播迅速。主要经空气传播, 既可通过呼吸道水平传播, 又可通过交配垂直传播。各种年龄猪均可发病, 但怀孕母猪及新生仔猪感染后症状明显。

1.4.2 临床表现

母猪发生繁殖障碍, 可出现发热、嗜睡、咳嗽和不同程度的呼吸困难。新生仔猪表现更明显的呼吸道症状, 同龄内的仔猪死亡明显上升, 多数发病仔猪被毛粗乱, 失去光泽。极少数病猪在耳、腹侧及外阴部皮肤呈现一过性青紫色或蓝色斑块。流产胎儿及死胎脐带周围部分或全部出血, 脐带周围呈红色或褐色。

1.4.3 剖检变化

仔猪贫血, 全身淋巴结呈不同程度的水肿, 全肺肺炎和肺水肿, 有时可见肺脏表面有红褐色的斑驳状隆起。日龄较大的仔猪可见肺实变。

1.4.4 实验室检查

应用ELISA或鉴别ELISA, 采集发生繁殖障碍母猪血分离血清, 进行抗体检测、进行群体定性诊断;个体诊断:采取病死仔猪脾、肺、肾、淋巴结做冰冻切片, 进行间接免疫荧光试验。

2 控制措施

2.1 平时的预防

2.1.1 科学饲喂, 加强管理。给母猪饲喂相应的配合饲料, 保持营养均衡, 以适应母猪各阶段的营养需求, 提高自身的非特异性免疫力;严格执行各项卫生防疫制度, 做好猪舍内外的灭鼠、灭虫和消毒工作, 以减少病原的传播和感染机会;保持猪舍适宜的温度、湿度和良好的通风环境, 以减少环境应激因素造成的机体抵抗力下降。

2.1.2 坚持自繁自养, 必须引进种猪时, 严格执行防检疫制度, 并按要求隔离饲养, 确认无疫后混群, 防止引入带毒猪。

2.1.3 做好免疫预防工作, 执行科学的免疫程序。猪瘟的免疫预防接种已普遍执行, 但免疫剂量应适当加大, 猪瘟细胞活疫苗应加大到到4~6头剂, 宜在配种前接种。猪伪狂犬病、猪细小病毒病、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的免疫, 应根据本场和周围疫情决定是否接种疫苗。猪伪狂犬病的免疫接种, 应选用伪狂犬灭活苗或基因缺失弱毒苗, 无基础免疫时均应进行2次接种:后备公猪在配种前, 间隔4~6周2次接种。经产母猪 (包括种公猪) 配种前接种1次, 间隔4周左右加强免疫1次;以后初产母猪和经产母猪每隔5~6个月接种1次, 公猪每隔6个月接种1次。猪细小病毒病的免疫接种, 选用油乳剂灭活疫苗, 接种对象主要为初产母猪和种公猪, 种公母猪在配种前的21~30 d接种1头剂;经产母猪和公猪如抗体阴性时也应接种1次。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的免疫接种, 选用灭活疫苗。后备公母猪仔配种前间隔20 d进行2次接种;经产母猪 (包括种公猪) 配种前或妊娠初期接种1次, 间隔20 d加强免疫1次。以后初产母猪和经产母猪每隔6个月或在下次配种前接种1次。

2.1.4 加强疫病的监测, 对繁殖障碍疫病定期进行血清学抗体监测, 对监测结果进行分析评估, 发现疫情及时采取措施。

2.2 流行时的控制措施

2.2.1 流行母猪繁殖障碍疫病时, 应认真观察母猪繁殖障碍的流行特点、临床表现、采集发生繁殖障碍的母猪血液分离血清及病料送检, 应用血清学诊断方法尽快确诊, 以便及时实施紧急措施。

2.2.2 对检出的猪瘟阳性带毒母猪应坚决淘汰, 与流产胎儿、死胎、病仔猪等进行焚烧或深埋处理;污染场地及饲养用具用2%火碱水消毒。

2.2.3 加强饲养管理, 适当提高日粮中维生素和矿物质含量, 尤其是维生素A、维生素E和微量元素硒的含量;消灭鼠患, 禁止饲养员在其它舍内互相流动。

2.2.4 患伪狂犬病和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的发病母猪如不淘汰, 需隔离饲养, 推迟1~2个发情周期, 再考虑配种, 发病同窝幸存仔猪不作种用, 母猪不寄养其它窝仔猪。

2.2.5 实施紧急预防接种。猪伪狂犬病:选用基因缺失弱毒活疫苗, 对全部种猪实施紧急接种1次, 间隔4~6周加强免疫1次。初生仔猪立即滴鼻1头剂, 断乳时加强免疫1次。猪细小病毒病:应用油乳剂灭活苗, 对后备公母猪全部接种, 并推迟1个月后配种, 妊娠70 d以内的初胎母猪接种, 经产母猪及种公猪细小病毒病阴性时, 也应接种。猪瘟:猪瘟细胞活疫苗接种6头剂, 脾淋苗接种2头剂。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选用经典毒株油乳剂灭活苗, 对全部种猪, 间隔20 d各免疫1次。对仔猪选用经典毒株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弱毒活疫苗接种。

2.3 添加中草药

主要疫病 篇9

关键词:布鲁氏杆菌病,口蹄疫,羊传染性胸膜肺炎,山羊痘,血清学调查

随着贵州省养羊业的发展,2009年正安县实施了草地生态畜牧业产业化科技扶贫种草养羊项目,成为贵州省新增的10个养羊大县之一。为了解从外省引进山羊的主要疫病流行趋势,以便及时调整免疫接种工作,快速做出重大动物疫病的预报和预警,科学指导相关疫病的防控工作,从而保障草地生态畜牧业产业化科技扶贫种草养羊项目顺利实施。我省近几年在羊群中主要流行的疫病有:布鲁氏杆菌病(brucellosis)、蓝舌病(Bluetongue)、山羊痘(Goat pox)、口蹄疫(Foot-and-mouth disease)、羊传染性胸膜肺炎(Mycoplasmal pneumonia of sheep and goats)等[1,2,3]。为此,正安县畜牧产业发展办公室与贵州省动物疫病研究室合作,对正安县引进的山羊开展了相关疫病的血清抗体检测工作,具体检测情况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1.1 待检血清:

待检血清分别采自四川省简阳市、攀枝花市,贵州省德江县和云南省等地引进的山E—mail∶as.bjzhou@gzu.edu.cn

羊血清,共计262头份,置-20 ℃冰箱保存待检。

1.1.2 检测试剂:

(1)布鲁氏菌病虎红平板凝集抗原(批号20081120、20100705)、布鲁氏菌病阳性血清(批号2010302、20110705)、布鲁氏菌病阴性血清(批号20100705)均购自国家农业部青岛易邦生物工程有限公司。(2)丝状支原体山羊亚种、绵羊肺炎支原体正向间接血凝诊断试剂盒购自中国农业科学院兰州兽医研究所。(3)O型口蹄疫抗体液相阻断ELISA检测试剂盒(批号2010053101、2011080201)、亚洲Ⅰ型口蹄疫抗体液相阻断ELISA检测试剂盒(批号2010053102,2010080202)、羊口蹄疫病毒非结构蛋白抗体检测试剂盒(批号2010052808)均购于中国农业科学院兰州兽医研究所。(4)山羊痘检测采用贵州省动物疫病研究室建立的山羊痘P32基因表达间接ELISA方法。

1.1.3 主要仪器:

加样器(10~100 μL),移液枪尖(若干),V型微量血凝板,无离子水,恒温箱,酶标仪,微量振荡器,低速离心机等。

1.2 检测方法和结果判定

1.2.1 布鲁氏杆菌病血清学检测:平板凝集试验:采待检血清30 μL加入玻璃凹孔中,取布鲁氏菌病虎红平板凝集抗原30 μL置待检血清旁,用牙签搅动血清和抗原使之混合, 4 min内出现肉眼可见凝集块液体基本透明,则为阳性(+)。

1.2.2 丝状支原体山羊亚种抗体检测(绵羊肺炎支原体抗体检测):于V型板每孔加入PBS 25 μL,再将待检血清25 μL加入第1孔,与PBS混合均匀后吸取25 μL移至第2孔,依次做倍比稀释,连续做8孔。然后于每孔加入25 μL丝状支原体亚种抗原致敏红细胞(绵羊肺炎支原体抗原致敏红细胞),于震荡后置于37 ℃温箱中温育2~3 h后观察结果。判定标准为:红细胞全部凝集,形成一层均匀膜,布满整个孔底为“++++”;红细胞在孔底形成一层薄膜,面积比前者小为“+++”;红细胞在孔底形成薄膜凝集,边缘松散或锯齿状为“++”;红细胞在孔底呈稀薄、散在、少量凝集,孔底有小圆点为“+”;红细胞沉于孔底,但周围不光滑或中心有空斑为“±”;红细胞完全沉于孔底,呈光滑的圆点为“-”。“++”以上凝集者判为阳性。

1.2.3 口蹄疫O型和AsiaⅠ型免疫抗体检测:(1) 用包被液稀释亚洲Ⅰ型(O型)口蹄疫病毒兔抗血清至工作浓度(1∶1 000),在ELISA板上每孔加 50 μL,震荡,封板,室温过夜。(2) 抗原抗体(阴阳性对照血清及待检血清)反应,在V型血凝板上按50 μL每孔量用PBST将待检血清从1∶4开始做2倍连续稀释至1∶512。同时稀释阴、阳性对照血清,然后每孔加入50 μL用PBST稀释到使用浓度的亚洲Ⅰ型(O型)口蹄疫病毒抗原(1∶5),病毒抗原对照孔加100 μL。震荡混匀,封板,4 ℃过夜。(3) 用洗涤液(1×PBST)连续洗ELISA板5次,在吸水纸上拍干,再将抗原抗体混合物从抗原抗体反应板上按次序转移至ELISA板上的相对应孔,每孔50 μL,封板,37 ℃温育1 h。(4) 同上洗板5次,甩干。用豚鼠抗血清稀释液稀释亚洲Ⅰ型(O型)口蹄疫病毒豚鼠抗血清至工作浓度(1∶1 000),每孔加入50 μL,封板,37 ℃温育1 h。(5)同上洗板5次,甩干。用1×PBST稀释兔抗豚鼠酶结合物至工作浓度(1∶1 000),每孔加入50 μL,封板,37 ℃温育1 h。(6) 同上洗板5次,每孔加50 μL底物液(务必加双氧水),37 ℃温育15 min。每孔再加50 μL终止液终止反应,立即在492 nm波长下读取光吸收值(D492 nm)。按照农业部规定的标准,O型(AsiaⅠ)抗体以≥26(1∶64)判定为免疫合格。

1.2.4 山羊痘血清抗体间接ELISA检测 (1) 取空白酶标板,于每孔中加入100 μL的P32蛋白溶液(稀释到最佳包被浓度)轻轻震荡,加盖封口膜,常温包被过夜。(2) 弃去孔内剩余液体,用洗涤液(1×PBST)洗ELISA板(100 μL)5次,每次洗前静置2 min,在吸水纸上拍干。(3) 每孔加入封闭液(5%脱脂乳100 μL)震荡,37 ℃封闭1 h,同时1×PBST 稀释待检血清(1∶50)。(4) 重复步骤2。(5) 将一抗即待检血清稀释好后,每孔加入100 μL,同时加入阴、阳、空白对照各2孔,轻震荡后37 ℃作用1 h。(6) 重复步骤2。(7) 将酶标二抗兔抗羊IgG-HRP稀释到工作浓度(1∶1 000),每孔加入100 μL,轻震荡后37 ℃作用1 h。(8) 重复步骤2。(9) 每孔加入100 μL含H2O2的底物液,37 ℃闭光15 min,加入专用底物液A&B各1滴。(10)每孔加入终止液(1.25 mol/L H2SO4)100 μL终止反应,立即在酶标仪492 nm波长下读取光吸收值(D492nm)。判定结果:undefined,证明此阴阳对照有作用,将所有结果依次带入以上公式undefined,结果>2.1的为阳性,反之为阴性。

2 结果与分析

对正安县外地引进种羊进行羊布鲁氏杆菌病抗体、丝状支原体山羊亚种抗体、绵羊肺炎支原体抗体、口蹄疫O型和AsiaⅠ型免疫抗体、山羊痘血清抗体进行相关疫病的抗体检测,结果见表1。

由表1可知,通过对种羊血清样本的抗体检测结果看出,正安县外地引进的种羊目前没有发现布鲁氏杆菌病感染,阳性率为0%(0/262);羊O型口蹄疫和亚洲Ⅰ型口蹄疫的免疫抗体合格率分别为79.42%(193/243)、81.18%(207/253),且均在70%以上,达到农业部规定的≥70%要求,免疫效果较好;羊传染性胸膜肺炎的丝状支原体山羊亚种和绵羊肺炎支原体血清检测抗体分别为0%(0/262)、3.81%(10/262);山羊痘的免疫抗体合格率为99.58%(231/232),在70%以上,达到农业部规定的≥70%要求。

3 讨论

目前,我省养羊业的发展受到众多因素的制约,较常见的有气候因素、传染病、营养条件、遗传基因等。山羊传染病一直是危害羊群的重要因素,其中布鲁氏杆菌病可引起怀孕山羊和人的流产和早产等,给人和羊群的健康带来一定的安全隐患[4,5,6];口蹄疫可引起人和动物口腔黏膜、四肢下端及乳房等处皮肤形成水疱和糜烂,继发感染其他病原微生物,严重危害羊群的健康[7,8];山羊痘可引起山羊呼吸困难、流黏液性或脓性鼻液,在皮肤与某些部位的黏膜出现痘疹和水疱等,给健康羊群带来严重危害[9,10];羊传染性胸膜肺炎可引起山羊高热、咳嗽、消瘦、呼吸障碍等,影响当地养羊业的发展[11,12]。其中布鲁氏杆菌病、口蹄疫和山羊痘是常见的人兽共患病,不仅危害当地养羊业的发展,还严重影响当地牧民的身体健康。

通过这次对山羊进行相关疫病抗体的检测,初步掌握了正安县引进山羊的主要疫病情况。要加强山羊传染性胸膜肺炎(特别绵羊肺炎支原体)等疫病的防控工作。本次实验结果为今后我县山羊疫病防控工作提供了有效的依据和科学的指导;为草地生态畜牧业产业化科技扶贫种草养羊项目顺利实施提供了有力的技术保障。

参考文献

[1]龙冲冲,颜艾,周碧君,等.贵州省山羊布鲁氏杆菌病衣原体病蓝舌病的血清学调查研究[J].贵州畜牧兽医,2011,35(1)∶1~2.

[2]张双翔,周碧君,姜汉雯,等.山羊传染性胸膜肺炎继发大肠埃希氏菌感染的诊断[J].贵州农业科学,2011,9(6)∶144~146.

[3]郝宝成,梁剑平,王学红,等.山羊痘的流行及防治措施[J].中国畜牧兽医,2011,38(5)∶152~154.

[4]张金峰,邵云龙,王晓霞.奶牛布鲁氏杆菌病的血清学检查[J].中国畜禽种业,2010,9∶100~101.

[5]丁勇,张晓清,冀永红,等.羊布鲁氏杆菌病的流行调查[J].河北畜牧兽医,2000,4∶32~33.

[6]陆承平.兽医微生物学[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7.151~156.

[7]陈溥言.兽医传染病学[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6.73~78.

[8]王海珍.液相阻断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O型口蹄疫免疫抗体[J].养殖技术顾问,2011,8∶212~213.

[9]祝水岳,蒋月娣,张东华.山羊痘的诊治病例[J].中国兽医杂志,2011,47(2)∶84~85.

[10]王芳,雷震,于力.山羊痘病毒p32基因原核表达及间接ELISA抗体检测方法的建立[J].中国预防兽医学报,2009,12∶945~948.

[11]McMartin D A,MacOwan K J,Swift L L.A century of clas-sical contagious pleuropneumonia∶from original descriptionto aetiology[J].Brit Vet J,1980,(136)∶507~515.

上一篇:水电厂下一篇:生物课程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