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场疫病防控措施

2024-10-19

猪场疫病防控措施(共12篇)

猪场疫病防控措施 篇1

当今养猪场由于饲养密度过大, 光照和空气流动性差, 使得各类疾病的传播成为可能, 而一旦发生疾病, 就会给猪场造成较大的损失, 所以, 做好养猪场的疾病防控工作十分重要。

1 目前一些养猪场存在的问题

目前, 有相当数量的养猪场由于资金和场地的限制, 猪舍十分简陋, 缺少一定的设施, 而且离居民区较近, 这对于疾病的防控十分不利。

在防疫方面, 虽然大多数的饲养者都能认识到传染病是饲养畜禽的大敌, 不搞好防疫就会给自己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因此畜主都十分重视动物疫病的防治工作, 整个养殖过程中, 都能积极主动地购买疫苗及消毒药进行防疫和消毒工作。初具规模的养猪户一般也只听有养殖经验的养猪户的安排, 照搬别人的做法, 就出现了很多问题。造成养殖户对免疫十分重视, 但对免疫监测不重视, 认识不到位。

所以, 对免疫后的猪只基本不进行免疫监测。其实免疫监测是检验免疫质量的最直观最有效的方法, 只有监测合格后, 接种才能成功。常见到有的养猪户疫苗没少用, 经常消毒, 但像猪蓝耳病等重大疫病仍时有发生, 原因就在于没有进行免疫监测。

小型养殖场户的免疫程序大都是从兽药经营户那里听来的, 没有统一、合理的免疫程序。

疫苗的来源较杂, 有从兽药饲料门市购买的, 也有买雏鸡、仔猪时从供种厂家带来的。这样的疫苗供应存在着较多问题。疫苗是否来自国家定点生产厂家, 疫苗的运输、保存是否按要求冷藏保存与运输都不清楚。

部分养猪场当猪只发病时滥用抗生素及违禁药物, 使动物产品的药物残留超标, 严重危害消费者的健康。还有部分养猪户为了增加自己的养殖效益, 提高畜产品价钱, 将消费者的身体健康、国家法律抛在脑后, 在饲养过程中使用国家法律明令禁止的药品, 如“瘦肉精” (盐酸克伦特罗) 的添加, 严重危害消费者的身心健康。

2 防治措施

2.1 重视环境

养猪场环境条件是决定养猪业经济效益的重要因素, 必须高度重视养猪场的环境。首先是猪场的选址要合理, 应建在背风、向阳、地势高燥、开阔的地方, 忌低洼潮湿之地;应远离其他养殖场, 或是有污染的工厂等;应弃旧建新场, 保证水源干净充足。最好有天然的保护屏障, 自然阻隔与外界的联系。其次是猪场的布局要合理, 母猪舍、育成舍应在上风向, 隔离舍和处理室应在下风向, 粪污处理宜在下风向;要用沼气池或生物链对养殖废物废水进行无害化处理, 粪污处理通道与饲养通道分开;猪舍间距至少在5m以上, 可以绿化隔离。为防止滋生蚊蝇, 场内不要留大水池, 地势尽量保持平整, 排污沟要加盖水泥盖板。

2.2 严格消毒

因为消毒剂的消毒效果, 受到有机物、酸碱度、温度、浓度和作用时间等影响, 所以应按消毒规程进行。紫外灯消毒的效果受到紫外灯的强度、距离、室温、照射时间等因素的制约, 当前有些猪场达不到此要求, 起不到应有的消毒效果。有些消毒剂对人畜有副作用, 对环境会造成二次污染。因此, 每个猪场要购置多种消毒剂, 不同的消毒对象使用不同的消毒剂。猪场消毒的次数并非越多越好, 要合理消毒。在猪场进出口的消毒工作中常见到一些疏忽之处, 表现在重视了前门的消毒, 忽视了后门的消毒;重视了脚、鞋的消毒, 忽视了手的消毒;重视外来人的消毒, 忽视了本场人的消毒;重视了人的消毒, 忽视了物、钱币等的消毒。此外, 忽视了舍内空气和猪体的消毒等。

2.3 长远规划

集约化养猪场要有长远的发展规划, 有计划地分期完成扩大生产任务和各项防疫措施。要特别注意兽医防疫体系不能有间断, 防疫措施不能有断层。因此, 管理人员、主管兽医应相对稳定, 不能随意更换或新旧人员衔接不上, 新进人员必须经过一定时间的场内培训和实习, 保证防疫制度和措施始终连续一致。

2.4 计划免疫

制定免疫制度时, 既要充分考虑品种特点、疫苗特性, 又要结合本地疫情和本场实际, 选择最合适有效的免疫途径, 最可靠的免疫程序, 最安全的免疫剂量。对新场应考虑猪只原场发病种类, 对旧场要结合历史发病情况, 制定切实可行且有效的免疫程序, 确定免疫剂量。如果有条件, 可以对某些疾病作抗体监测。制定免疫程序时, 必须包括疫苗的种类、用量、用法、被接种猪的日龄、次数、间隔时间等。接种时, 还应确保疫苗质量。同时操作必须规范, 由专职技术员操作, 以免剂量不够或过多, 或是产生漏种等, 达不到免疫效果。

2.5 健康检测

健康检测就是通过对健康群体进行综合检查, 找出各种隐患和携带病原体的个体, 然后有针对性地调整全场猪群的饲养管理制度和免疫预防措施。目前, 养猪场健康检测的工作重点, 主要是集中解决一些繁殖障碍性疾病、多病因性疾病和隐性感染性疾病。

2.6 群体保健

群体保健的重点是妊娠期、哺乳期、保育期和高生产期的猪群, 要通过全面掌握猪只生产状态, 经常巡视猪群的体况、毛色、粪便、姿势、饮食等情况。及时发现问题, 有针对性地调整日粮营养水平, 改善环境气候条件, 加强日常饲养管理, 使猪只保持良好的生理状态, 减少任何患病的危险。为此, 养猪场要确立定时巡视、记录和汇报制度, 密切关注猪只的生长发育与生产状况。

猪场疫病防控措施 篇2

规模化猪场主要疫病防控技术

目前规模化猪场疫病问题严重威胁养猪业的健康发展,本文设计了规模化猪场建场规范、兽医卫生防疫规程、科学的消毒程序、免疫程序、驱虫程序,推出一整套猪病综合防治技术,对养猪业生产有一定指导意义.

作 者:王绪强 刘新朋 王桂芹  作者单位:嘉祥县畜牧局,山东,嘉祥,272400 刊 名:云南畜牧兽医 英文刊名:YUNNAN JOURNAL OF ANIMAL SCIENCE AND VETERINARY MEDICINE 年,卷(期): “”(2) 分类号:S858.281.33 关键词: 

猪口蹄疫病的防控措施 篇3

被感染的中大猪体温升高至41~42℃。口腔黏膜、唇部、舌部、鼻镜、乳房及蹄冠部出现水泡,水泡充满黄色透明液体,如破溃后,细菌污染,严重跛行,有的猪蹄爪脱落,疼痛不能站立。被感染的仔猪表现为心肌炎,急性死亡,哺乳仔猪死亡率高达100%。为了防控猪口蹄疫病的发生,养殖户必须抓好以下几项措施:

1.免疫。应在每年的9~10月份接种口蹄疫疫苗,来年的1~2月份再接种一次。如果用进口浓缩苗接种效果更佳。

2.药物保健。虽然接种了疫苗,但也不是完全不会发病,在该病流行季节里,还应在饲料内添加黄芪多糖、核酸、阿莫西林等药物进行防控,增强猪的免疫力和抗病能力。每次用药时间5~7天,隔10天再用药5~7天,这样防控效果特别好。

3.一旦有个别猪发病,应尽早隔离或宰杀,并全场消毒,全群进行药物预防。药物预防主要用黄芪多糖、核酸、阿莫西林拌料,有条件的还可在饮水中加复合维生素,能有效控制病情的蔓延。

4.注射免疫血清。已发病的猪场应尽快给猪注射免疫血清或蹄克。笔者用蹄克给发病猪场的猪注射,效果达90%以上,特别是哺乳仔猪和断奶仔猪,注射后大大降低其死亡率。注射药量为哺乳仔猪每头注射0.2~0.3毫升,断奶仔猪每头注射0.5毫升,50公斤体重猪每头注射1毫升,100公斤体重猪每头注射2毫升,母猪每头注射3毫升,保护率达95%,能减少死亡和母猪流产,而且恢复较快。

5.加强保温。口蹄疫病的发病率与环境温度相关,气温越高越不易发病,室内温度应控制在25~28℃之间。栏舍内气温偏低最易发病,发病后体质下降最易继发胃肠炎病,一旦两病同时发生就会更麻烦,病猪不能站立,睡在地上拉屎尿,栏舍内更糟,死亡率更高。所以必须做好以上几项工作,减少不必要的损失,提高养殖效益。

浅谈猪场疫病防控措施 篇4

1 严格的饲料管理

作为养殖场的管理者, 要对管理者和饲养人员进行积极的引导, 使其建立科学的养殖观念和管理方法, 对于养殖饲料管理上, 最有效的防疫方式是饲养要全进全出, 饲养员一定坚持做到这一点。养殖猪群分为不同的阶段, 不论在哪一个阶段, 对于饲料这一块, 始终都要坚持全进全出, 这样可以阻断传播源, 不至于使疫病进行扩散, 从根本上杜绝了疫病的传播。在饲养方面, 要科学合理地饲养, 要集体饲养, 而不要分散, 这样当疫病发生时, 也会进行集中控制, 尽量减少传播途径, 尽量缩小传播的范围, 把疫病控制住。

2 严格的防疫管理

作为养殖场, 要建立科学的防疫程序, 而且, 在每个环节上都要加大检查力度, 建立防疫工作站。工作站最好建在每个路口, 防疫站的工作人员对生猪的运输情况要严格进行检查, 不能疏忽。严查的要点是没有经过检查的和没有经过接种的猪群一律严禁从外省运进。如果发现有从外省引进来的猪群, 严格调查后, 还须跟踪检查, 建立档案, 正在检查的生猪要单独饲养, 进行隔离观察, 当检查完毕确认合格安全之后, 才能够将这些生猪与本省的或本地的生猪一起进行饲养, 从而防止外省的疫病进入到本省来[1]。

3 科学合理的免疫程序

从当前实际情况来看, 猪群容易发生疫病是季节性的, 一般情况下, 在春季和秋季是猪疫病高发期, 所以, 在这两个季节, 要把防控疫病作为重点来抓, 严格执行每一个细节工作, 特别是免疫工作, 一定要做到细致入微。每年当春节和秋季来到时, 就要对猪场进行集中性的防疫免疫工作, 动物的免疫程序基本是一样的, 因此, 建立科学合理的一整套免疫程序是非常重要的, 建立之后, 更重要的是严格执行, 每一个环节都要严格到位, 这样才能是免疫防疫工作取得理想的效果[2]。

4 严格消毒

严格消毒也是防控的一种有效措施。消毒可以消灭细菌, 可以将病原体消灭在萌芽中, 这样就控制了疾病的进一步传播, 消毒工作要按照要求进行, 做到规范化, 这样才能有效。在养猪过程中会有不同的阶段, 无论哪一个阶段都要进行消毒, 而且每一个角落都不能放过, 做到认真细致。

5 严格的购买饲料

在选购饲料上也要严格地按照规范执行。购买猪饲料要靠饲料店是否有齐全的企业经营手续, 如营业执照等, 在购买过程中, 要注意饲料的成分添加, 做到科学合理的营养搭配, 从而使猪快速健康成长, 使猪自身有很强的免疫力抵抗细菌的侵染。

6 结语

综上所述, 要想很好地控制猪场的疫病传播, 就要建立科学完善的管理制度、建立合理的养殖隔离区, 建立严格的检查制度, 杜绝疾病的外传。

参考文献

[1]吉平, 扈宝金, 扈春娟, 等.浅谈猪场疫病的防控措施[J].农民致富之友, 2014 (22) :247-257.

秋冬季动物疫病防控措施 篇5

市部分地区暴发了猪链球菌病,前段时间。导致大批生猪死亡,同时人感染链球菌病204例,死亡38人。这一人畜共患疫病,不仅给养殖业带来重大损失,而且对人民群众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构成严重威胁。市既是猪链球菌病以及禽流感等重大动物疫病的老疫区,又是全省的重疫区。年全市6个县(市)69个村共发生猪链球菌病7912头,死亡1186头,曾发生疑似人—猪链球菌病4例。全省10个县(市)发生禽流感疫情,其中我市有3个县(市)发病。其它重大动物疫病也时有发生。全市动物疫病防控形势严峻,任务繁重。因此,各级各相关部门要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坚决克服麻痹、松懈情绪和侥幸心理,全面落实防疫工作责任制,切实增强做好动物疫病防控工作的紧迫感和责任感,确保我市有疫不流行,有病不成灾,确保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和社会稳定。

二、强化防疫检疫。科学防控疫情

三、加强疫情监测。准确掌握动态

要重点加强监测,对发生过猪链球菌病及重大动物疫病的老疫区。提高监测频率。各地要集中力量、集中时间,组织一次拉网式普查,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理。要对散养户、养殖小区、牲畜交易市场和屠宰场等重点部位开展监测和流行病学调查工作,发现可疑情况要一查到底,不留隐患。要进一步强化动物疫情诊断和报告工作,加强疫情管理,发现疫情要按法定程序报告,严禁滥报、瞒报、谎报和阻碍他人报告疫情。

四、规范处置程序。防止人群感染

要严格按照动物疫病应急防治技术规范的要求,一旦发生疫情。由县级以上兽医行政主管部门迅速划定疫点、疫区、受威胁区,同时报请县级人民政府对疫区实行封锁。对病畜作不放血扑杀并进行无害化处理;对病死畜禽及排泄物,可能被污染的饲料、污水等按规定进行无害化处理;对可能被污染的物品、交通工具、用具、畜舍进行严格彻底消毒,限制人、畜、车辆进出和动物、动物产品及可能受污染的物品运出;对疫区、受威胁区所有易感动物进行紧急免疫接种。要严禁屠宰、加工和食用病、死畜禽肉。各级动物防疫监督机构要加强对检疫人员和屠工的管理,对发现销售和私自屠宰病、死畜禽而出具检疫证明的检疫人员,要从严处理,并追究相关领导的责任。各地要严厉打击屠宰、加工病、死畜禽的不法人员。对动物防疫工作人员以及参与动物疫情处置人员要配备必要的防疫装备,严防人群感染。

五、加强科普宣传。实行群防群控

积极开展防治技术咨询、技术交流和培训活动。要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宣传活动,猪链球菌病及重大动物疫病可防可控。各地要组织专家深入老疫区和疫病高发地区。重点宣传防治动物疫病的科普知识,宣传兽医工作对保证公共卫生安全的重要性,把防治知识、方法告诉基层同志及广大农民群众,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自我保护意识,使他对病死畜禽自觉做到不宰杀、不出售、不食用、不转运。要正确引导新闻舆论,消除群众的恐慌心理,防止媒体炒作。

六、落实防控资金。保障措施到位

按照财政部、农业部〔〕77号和省财政厅、农业厅〔〕1号文件的规定,各级政府要切实保证防治重大突发疫情必要的防控资金。落实重大动物疫病防治配套经费,并列入财政预算。当前特别紧急的情况下,各级政府要拿出一定的应急资金,用于应急物资的储备和疫情监测,保障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的顺利进行。

七、建立长效机制。提高防控能力

八、强化工作职责。搞好部门配合任务艰巨。各级政府一定要认真部署,畜禽疫病防控工作涉及面广。严加防范。各有关部门要在同级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密切配合,切实履行各自的职责,共同做好各项防控工作。畜牧兽医部门要认真做好疫病监测、免疫接种以及检疫、扑杀、消毒和病害产品的无害化处理等工作。财政部门要按有关政策规定,保证防疫等经费及时、足额到位,并加强对防疫经费的管理和监督。卫生部门要加强与畜牧部门的联系和信息沟通,做好人畜共患病发生情况的监测和治疗工作。公安(武警)部门要协助做好疫区封锁、强制扑杀以及疫区安全保卫和社会治安管理工作。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要加强牲畜交易市场的监督管理,规范经营行为。交通部门要加强运输管理,严禁车辆到疫区(点)运载动物及其产品,协助做好动物防疫公路检查站的建设和管理工作。商务部门要加强牲畜屠宰监管,严禁非法屠宰、加工、经营病死牲畜及其产品,维护市场秩序。新闻宣传部门要加强对各种媒体的管理和引导,按照客观、准确、及时的原则,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

南漳县动物疫病防控措施浅析 篇6

关键词:建立健全;组织;领导机制

中图分类号:S858.2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273X(2014)02-0095-02

近年来,湖北省南漳县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主动作为、克难攻坚,大力筑牢动物疫病防控和畜产品安全屏障,圆满完成了农业部“两个努力确保”目标任务,有力推动了畜牧强县创建工作。“全国生猪调出大县”的地位得到进一步巩固,牛羊产业实现突破性发展,养殖规模在全省十强基础上再获进位。2013年全县畜牧业产值达到35亿元,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53%,占据大农业的“半壁江山”。南县漳多次代表全省、全市接受上级部门动物防疫工作考核,均获得优异成绩,连续多年无重大动物疫情和畜产品安全事件发生。

1 建立健全组织领导机制,强化整体联动1.1 构建政府主导格局

县、镇(区)分别成立了防治重大动物疫病指挥部,各级组建了防控工作专班,各镇(区)印发了《动物防疫实施办法》,实行镇(区)行政主要领导包保责任制,全面构建了“一把手”负总责、分管领导亲自抓、工作专班具体实施、社会密切配合的工作格局。

1.2 落实条块管理职责

坚持把动物防疫工作纳入各镇(区)和相关部门的年度综合考核内容,突出村级组织在动物防疫中的主力军作用,层层签订目标管理责任状,强化过程监管,加强日常督办,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

1.3 营造齐抓共管氛围

县、镇(区)每年春秋两季防疫启动前,召开专题会议进行安排部署,统一思想认识。畜牧部门采取刷写宣传标语、发放《致养殖户的一封信》、举办技术培训会、印制科技农历本等形式,大力宣传动物防疫法律法规和防控知识,着力在全社会营造共同参与、齐抓共管的良好氛围。2013年10月,南漳县人大常委会开展了《动物防疫法》专项执法检查,并根据专项执法检查提出的要求,进一步查漏补缺,完善措施,强化责任,促进了防疫工作提档升级。

2 建立健全技物配套机制,强化基础保障

2.1 加强装备保障

按照“提升县级、充实镇级、创新村级”的原则,先后争取乡镇兽医站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资金300多万元,全面加强阵地建设和硬件投入。目前,已建成达到省级标准兽医实验室1个、80 m2疫苗冷冻库1个,业务办公用房面积达到1000多平方米;11个镇(区)畜牧中心全部新建或改造了办公用房,配套了化验室仪器设备和疫苗冷冻冷藏设施,配备了电脑、投影仪、传真机、摩托车等办公用品和交通工具;村级防疫员有疫苗冷藏箱、注射器、牲畜保定器等用具,动物防疫硬件设施一应俱全。

2.2 加强经费保障

在“以钱养事”经费分配上,对动物防疫工作给予了重点倾斜,动物防疫经费占省拨资金比例达到43%以上,村级防疫员年均工资达到9 000元以上,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县财政克服困难,优先保障县级投入,将县畜牧兽医局所属3个二级单位和派驻镇(区)23名防疫监督员的工资、医保、住房公积金全额纳入财政预算,每年另外预算动物防疫应急救治、死亡补偿、疫情监测、冷链运转、畜产品安全检测等补助经费近百万元。每个行政村落实防疫经费(动物保定费)不低于4 000元。同时,多方筹集资金,为235名村级防疫员购买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和意外伤害保险,充分调动基层动物防疫工作人员积极性,有效稳定了防疫工作队伍。

2.3 加强队伍保障

县畜牧部门建立完善了年度考核聘用、绩效奖惩和风险金管理、诫免谈话、末位淘汰等一系列管理制度,对聘用的村级动物防疫员,每年至少开展4次以上集中培训,全面加强教育管理。2013年以来,县畜牧系统深入开展“假如我是服务对象”大讨论和“学、查、促”活动,对相关从业人员进行封闭培训和技能测试,提升了畜牧队伍整体素质和服务水平。《襄阳新闻》于去2013年12月8日晚头条播报了南漳县畜牧部门开展便民服务活动的典型经验,板桥镇村级防疫员冯耀章获得了全县首届“身边的好人”荣誉称号,县畜牧兽医局有4篇论文在全省畜牧兽医学术交流会上获奖,展示了基层畜牧工作者的良好风采。

3 建立健全规范免疫机制,强化防疫实效

3.1 规范基础免疫

坚持依法防疫、强制免疫理念,按照“春秋集中免疫、月月定时补针”的原则和“镇不漏村、村不漏户、户不漏畜、畜不漏针、针不漏量”的要求,抓住最佳时机,统一部署,统一行动,日战夜突,打好“六种重大动物疫病”防控攻坚战,全年防疫密度始终保持在95%以上。

3.2 规范操作规程

县畜牧部门严把岗前培训关和持证上岗关,印发了《动物防疫操作规程》,认真落实“一畜一针头、一针一棉球”等技术要领,规范防疫行为,确保了免疫效果。

3.3 规范抗体检测

每年春秋两季普防结束后,随机抽取血清进行抗体检测,对不达标的一律责令补针补防,并实行责任倒查,找出问题症结,严格整改到位。同时,对规模养殖大户实行包保责任制,定时提醒,定期巡查,确保免疫到位。

4 建立健全疫情监测机制,强化应急处置

4.1 完善应急处置预案

县政府制订了《突发重大动物疫情应急预案》,建立了应急责任制,成立了人畜共患传染病联防联控领导小组,组建了应急处置专家服务队,加强应急演练,充实应急物资储备,超前做好应急准备和防范工作。

4.2 完善疫情监测网络

分镇(区)和村组逐一明确疫情监测员和报告员,进一步健全完善疫情监测网络,确保出现动物疫情能够及时发现、迅速上报。

4.3 完善应急值守制度

对重大动物疫情监测工作实行24h值班和月报告制度,坚持领导带班和专人负责,在全县共设置疫情监测点48个,一旦发生疫情,快速处置,科学应对,确保把范围控到最小,把损失降到最低。

5 建立健全督办考核机制,强化责任落实

5.1 是严格检查督办

实行全面普查与随机抽查和明查与暗访相结合,每年春秋两季普防期间,县、镇(区)两级分别成立检查督办专班,直接督办到村组、到农户,不留死角,不漏盲区,发现问题迅速解决。

5.2 严格兑现奖惩

统一制定《动物防疫考核实施细则》,半年对各镇(区)动物防疫工作进行百分考核,对得分95分以下的按比例扣减"以钱养事"经费,并取消所有评先表模资格。

5.3 严格责任追究

对辖区内出现重大动物疫情或畜产品安全事件的,出现抗体监测不达标的,一律实行"一票否决",并启动问责机制,从严追究相关人员责任。

规模猪场疫病综合防控技术措施 篇7

1 建造利于疫病防控的标准圈舍

圈舍的建造必须符合《动物防疫条件审核管理办法》的规定, 主要内容有:

1.1 猪场选址

距离生活饮用水源地、动物屠宰加工场所、动物和动物产品集贸市场500 m以上;距离种畜禽场1 000 m以上;距离动物诊疗场所200 m以上;动物饲养场 (养殖小区) 之间距离不少于500 m;距离动物隔离场所、无害化处理场所3 000 m以上;距离城镇居民区、文化教育科研等人口集中区域及公路、铁路等主要交通干线500 m以上。猪场的选址要符合GB/T 18407.3的规定。猪场要选在地势高、干燥, 平坦 (在丘陵山地建场的应尽量选择阳坡, 坡度不超过20°) , 排水良好的地方, 且有良好的水、电、路等公用配套条件。

1.2 猪场布局

场区周围建有围墙, 场区出入口处设置与门同宽, 长4 m、深0.3 m以上的消毒池。

生产区与生活办公区分开, 并有隔离设施;生产区入口处设置更衣消毒室, 各养殖栋舍出入口设置消毒池或者消毒垫;生产区内清洁道、污染道分设;生产区内各养殖栋舍之间距离在5 m以上或者有隔离设施。

圈舍按“四分离”的要求, 做到人畜分离、粪便干湿分离、净道污道分离、雨水污水分离。按生活管理区、生产区和隔离区3个功能分区布置, 各功能区之间界限明显。

猪舍排布:按生产流程依次排列为种公猪舍→空怀母猪舍、后备母猪舍→配种猪舍→怀孕母猪舍→分娩哺乳猪舍→保育猪舍→肥育猪舍。

猪舍面积:根据体重大小、强弱分群饲养, 种公猪8~10 m2/头, 种母猪6~8 m2/头, 仔猪0.5~0.6 m2/头, 育肥猪0.8~1.0 m2/头, 使用高床分栏饲养工艺。

1.3 猪场设施设备

场区入口处配置消毒设备;生产区有良好的采光、通风设施设备;圈舍地面和墙壁选用适宜材料, 以便清洗消毒;配备疫苗冷冻 (冷藏) 设备、消毒和诊疗等防疫设备的兽医室, 或者有兽医机构为其提供相应服务;有与生产规模相适应的无害化处理、污水污物处理设施设备;有相对独立的引入动物隔离舍和患病动物隔离舍。有必要的防鼠、防鸟、防虫设施或者措施;根据需要, 种畜场还应当设置单独的动物精液、卵、胚胎等采集的区域。

此外, 还应当有与其养殖规模相适应的执业兽医或者乡村兽医。患有相关人畜共患传染病的人员不得从事饲养工作。

2 提供营养均衡的饲料

提供优质安全、科学配制的猪饲料, 是增强猪只自身免疫力的关键。猪只的不同生长阶段, 对饲料的营养指标要求不尽相同。各阶段猪的营养指标分述如下:

2.1 仔猪饲料营养指标

仔猪饲养阶段分为哺乳期和保育期, 其营养指标见表1、表2。

2.2 公猪饲料营养指标

重视维生素A、D、E和B族维生素、微量元素和必需氨基酸的补充。体重150 kg以内的公猪, 日喂饲料2.3~2.5kg;150 kg以上的公猪, 日喂饲料2.5~3kg。应根据膘情适当调整喂料量。

2.3 母猪营养指标

母猪的饲养分为后备母猪、怀孕母猪、哺乳母猪、空怀母猪4个阶段。

后备母猪采食量:生长期 (断奶~70 kg) , 采食量1.5~2.5 kg。培育期 (70~100 kg) , 采食量2.5~2.8 kg。适配期, 在配种前2周每头增加0.45~0.9kg/d, 配种当天把饲料量降到每天每头1.8~2 kg。

怀孕母猪采食量:怀孕前期 (怀孕0~85 d) , 日采食量1.8~2.0 kg, 注意添加微量元素、维生素。怀孕后期 (怀孕85 d~产前3 d) , 日采食量为2.0~2.5kg。

围产期日投料4~6 kg/头。旺乳期 (产后7 d~断奶前3 d) , 产后1周基本上可让母猪自由采食, 母猪每天给料量以2.5 kg/d为基础, 每多带一头仔猪增加0.25~0.3 kg饲料。断奶准备期 (断奶前3 d~断奶) , 体况良好的母猪于断奶前3 d适当减料至3 kg, 体况差的不减料。空怀母猪, 其日粮的营养浓度与哺乳期母猪相同, 在离乳前3 d开始减料, 离乳当天不喂料, 离乳后第二天至配种前增加饲喂量, 日喂量加至2.5~3 kg/d, 一旦配种后, 立即降到1.8~2.0 kg/d。

MJ/kg、%、kg

MJ/kg、%、kg

MJ/kg、%、kg

MJ/kg、%、kg

3 建立引种隔离制度

从外地引种猪时, 应派兽医和遗传育种专业人员到非疫区、有资质的健康种猪基地选购, 并与引种基地签订有关合同, 出具检疫合格证明。购回的种猪要按有关引种隔离观察的规定进行隔离观察, 隔离期不得低于45 d。以此防止因引种而引入传染性疾病和确保购入种猪的品质。对病死猪要进行无害化处理。

因为存在个体差异, 仔猪的抵抗力不同, 难免有发生疾病的情况。一旦有仔猪发病, 应立即采取隔离措施, 查出病因, 进行治疗, 防止相互感染。

4 加强抗体监测与制定合理适用的免疫程序

4.1 抗体监测

4.1.1 口蹄疫:

(1) 监测范围:不同年龄、品种的猪、牛、羊。重点对种畜场、规模饲养场、屠宰场、发生过疫情的地区以及边境地区家畜进行监测。 (2) 监测时间:春季集中监测在5月底前完成, 秋季集中监测在11月底前完成。日常监测根据实际情况安排, 发现可疑病例, 随时采样, 及时送检。 (3) 监测数量:按当年上级下达的任务并结合疫病流行情况进行监测。 (4) 检测方法:O型口蹄疫用正向间接血凝试验或液相阻断ELISA。结果判定标准:正向间接血凝试验, 免疫21 d抗体效价≥25为免疫合格;液向阻断ELISA, 免疫21d抗体效价≥26为免疫合格。存栏猪免疫抗体合格率≥70%时为群体免疫合格。 (5) 检测结果处理:病原血检测结果为阳性的, 应立即采取以下措施:病原检测结果为阳性的, 样品要及时送国家口蹄疫实验室进行确诊和病原分离鉴定。对阳性畜进行扑杀, 必要时对同群畜进行扑杀, 并无害化处理。将阳性情况按快报要求报告。

4.1.2 猪瘟:

(1) 监测范围:不同年龄、品种、用途、饲养方式的猪; (2) 监测时间:春秋两季各集中监测一次, 春季集中监测在5月底前完成, 秋季集中监测在11月底前完成。日常监测根据实际情况安排, 发现可疑病例, 随时采样, 及时送检。 (3) 监测数量:按当年上级下达的任务执行。猪瘟监测采样可与高致病性猪蓝耳病、口蹄疫监测采样结合。 (4) 检测方法:正向间接血凝试验判定标准:免疫21 d抗体效价≥25为免疫合格。存栏猪免疫抗体合格率≥70%时为群体免疫合格。用荧光免疫抗体或RT-PCR或ELISA方法, 对流产、死胎及以高热为特征的死亡病例进行病原学检测。 (5) 监测结果处理:病原学检测为阳性猪所在的猪场应采取净化措施。

4.1.3 高致病性蓝耳病:

(1) 监测范围:重点对种猪场、中小规模饲养场、交易市场和发生过疫情地区的猪进行监测。 (2) 监测时间:春秋两季分别进行集中监测; (3) 监测数量:按当年上级下达的任务执行; (4) 检测方法:ELISA。判定标准:活疫苗免疫28 d后, 高致病性蓝耳病ELISA免疫抗体IRPC值>20为合格, 存栏猪免疫抗体合格率≥70%时为群体免疫合格; (5) 监测结果处理:对病原学检测结果为阳性的猪群或猪场, 要结合猪群免疫背景、流行病学调查等情况综合分析, 并按农业部的有关规定处理。

4.2 免疫程序的制定

免疫程序的制定要针对本地区、本养殖场动物疫病流行的情况、种类、发病时间、年龄、疫苗等特点, 并结合抗体监测情况, 制定适当的免疫程序和防疫操作规程, 群体免疫密度达到90%以上, 应免密度要达到100%, 确保防疫工作对本场猪只起到最大的保护作用。按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的动物疫病分类, 猪的一类疫病有口蹄疫、猪水泡病、猪瘟、非洲猪瘟、高致病性蓝耳病等, 其中口蹄疫、猪瘟、高致病性蓝耳病为强制性免疫, 必须列入免疫程序中。

5 哺乳仔猪保健方案

5.1.1仔猪出生后1日龄与4日龄, 每头各肌注猪白细胞介素-4, 每次0.25mL, 可增强免疫力, 提高抗病力。吃初乳之前用嗜酸乳杆菌口服液, 每头喷嘴1 mL, 第二天每头再喷嘴2 mL。

5.1.2仔猪3日龄时, 每头肌注0.1%亚硒酸钠-维生素E注射液0.5 m L或者肌注铁制剂1~2 mL, 可防治缺铁性贫血、缺硒及预防腹泻的发生。仔猪7日龄补料开食, 可于1 t饲料中添加益生肽C211 500 g, 饲喂10 d, 可促进消化机能, 调节菌群平衡, 提高饲料吸收、利用率, 促进生长, 增强免疫力, 提高抗病力, 改善饲养生态环境。

5.1.3仔猪断奶前3 d, 每头肌注转移因子 (免疫核糖核酸) 0.25 mL, 可有效的防止断奶时可能发生的断奶应激、营养应激、饲料应激及环境应激等。

5.1.4仔猪断奶前后各7 d, 于1 t饲料中添加氟康王 (氟苯尼考, 微囊包被的细胞因子) 400 g, 加黄芪多糖粉500 g, 连续饲喂14 d, 可有效的预防断奶应激诱发断奶后仔猪发生的多种疫病。

MJ/kg、%、kg

MJ/kg、%、kg

5.1.5饮水加药, 饮用电解质多维加葡萄糖加黄芪多糖加溶菌酶80 g, 饮用12 d。

5.2 保育仔猪保健方案

于1 t饲料中添加猪用抗菌肽500g, 加板蓝根粉600 g, 连续饲喂12 d。保育仔猪转群前口服丙硫苯咪唑, 10~20mg/ (kg体重) , 驱除体内寄生虫1次。

5.3 生产母猪的药物保健方案

于1 t饲料中添加抗菌肽500 g, 加黄芪多糖粉600 g、溶菌酶120 g, 连续饲喂7 d, 每月1次即可。母猪产前、后各7 d, 于1 t饲料中添加喘速治600 g, 加黄芪多糖粉600 g, 板蓝根粉600 g, 连续饲喂14 d。

6 加强卫生消毒工作

6.1 消毒剂选择原则

6.1.1 选择的消毒剂具有效力强、效果广泛、生效快且持久、稳定性好、渗透性强、毒性低、刺激性和腐蚀性小、价格适中的特点。

6.1.2 充分考虑本场的疫病种类、流行情况和消毒对象、消毒设备、猪场条件等, 选择适合本场实际情况的几种不同性质的消毒剂。

6.1.3 充分考虑本场的疫病种类、流行情况和疫病可能的发展趋势, 选择对不同疫病消毒效果确实的几种不同性质的消毒剂。

6.2 消毒程序

采取清扫→冲洗→消毒→干燥→再清扫→再冲洗→再消毒→再干燥的程序, 并注意更换不同的消毒药, 确保杀死所有病原后才进猪饲养。猪场应坚持“全进全出”原则。进栏前, 用消毒液严格消毒后方可进栏。

6.3 消毒措施

轮换使用消毒剂, 定期进行外围消毒、场区消毒、饮水消毒、饲料袋消毒和其它常规消毒, 注重产房的卫生。6.3.1外围消毒: (1) 人员消毒:采用沐浴消毒时, 进场人员应在更衣室内脱去衣物, 全身淋浴后, 换穿场内专用工作衣、工作鞋, 双手在消毒池 (盆) 内浸泡消毒后, 经消毒通道进入生产区内; (2) 车辆消毒:本场车辆自外返回需进入生产区时, 应在大门外经喷洒消毒剂对其外表及所载物体表面消毒后, 通过消毒池进入。消毒池液体每周至少更换2次。 (3) 生产用品消毒:生产用材料 (如扫把、铁锹等) 可用消毒剂对表面消毒即可, 但在有疫情时经熏蒸消毒后才可用于生产。

6.3.2 场区消毒:

(1) 非生产区:包括生活区、办公区和饲料加工区。经常清扫, 保持其清洁卫生, 每周或半月定期消毒一次。 (2) 生产区:舍外主干道每日清扫, 每周使用规定之消毒剂消毒1~2次。场外有疫情威胁时, 增加消毒次数。 (3) 对赶猪通道、装猪台每次使用后立即清扫、冲洗并喷洒消毒剂。称重地磅必须在清扫后进行擦拭消毒。 (4) 尸体剖检室或剖检尸体的场所及运送尸体的车辆, 经过的道路使用后立即进行消毒, 酌情使用喷洒法或浇泼法、浸泡法等方式进行消毒。 (5) 猪舍消毒:每天至少对猪舍清洁2次, 将收集的粪便、饲料残屑、垫草等运往粪场集中处理, 清洗食槽、水槽、排污沟。配种怀孕舍、中大猪舍每周至少对地面、栏杆、墙壁、走道消毒2~3次。疫情严重时应酌情增加消毒次数和提高消毒剂使用深度。 (6) 空栏消毒:猪舍空出后, 彻底清扫, 冲洗栏舍, 包括猪床、排污沟、地面及墙壁、保温箱、天花板、饲槽等仔细洗净, 不留死角;使用2%火碱喷洒地面、饲槽、栏杆等, 0.5~1 h后冲洗掉火碱液;再用0.3%过氧乙酸或氯制剂对整个猪舍喷雾消毒。或密闭门窗进行熏蒸消毒, 按每立方米用福尔马林30 mL, 倒入适当容器内再加入高锰酸钾15 g/m3, 舍内温度不低于15℃。或不加高锰酸钾, 用猛火加热福尔马林, 使其迅速蒸发, 灭了火种, 24 h后开窗通风。

6.3.3 饮水消毒:

在使用江河、湖塘水饮用水源又未进行过滤净化时, 可使用氯制剂、有机酸制剂等通过定量加药器加入水中对其消毒。在腹泻病多发场尤应采用。

6.3.4 饲料袋消毒:

每月清洗并浸泡消毒1次。

6.3.5 其它常规消毒:

(1) 病死猪剖检时的消毒:对死亡原因不明的猪只剖检应在剖检室内或场外规定场所进行, 运送猪尸时应防止其对环境的污染。剖检开始前应使用消毒剂对猪尸清洗消毒。剖检完毕后对猪尸做无害化处理。剖检人员的双手及鞋要消毒, 剖检器械浸泡消毒。所采集病料应妥善保管, 剖检场地用消毒剂泼洒清洗或浸泡。 (2) 工件服、鞋的消毒:职工工作中穿戴的衣服、鞋应定期清洗, 置日光下暴晒消毒。工作人员接触病猪后将工作衣、鞋置消毒剂中浸泡消毒后再进行洗涤。 (3) 医疗器械消毒:注射器、针头应采用煮沸或高压消毒法消毒。消毒时金属注射器应拆卸开, 玻璃注射器应将内芯抽出, 用纱布包裹, 自然冷却后再进行装配使用;体温计应在每次用后立即用酒精棉擦拭干净;刀、剪、等器械用后洗净放入消毒液浸泡消毒。

6.4 注重产房的卫生

规模化猪场疫病防控措施 篇8

1、养猪业疫病现状及特点

随着市场化、产业化、区域化的纵深发展, 生猪疫病防控难度逐渐加大, 特别是市场流通使外源性疫病防不胜防, 老疫病抬头, 新病不断增加 (抗生素的滥用, 导致一些多血清型病产生抗药性的变异) , 免疫抑制性让猪群不一定产生免疫应答的问题困扰养猪业的发展等等因素。

1) 规模化养猪场受疫病威胁的病毒病有猪瘟, 猪伪狂犬病、蓝耳病、圆环病毒病、细小病毒病、乙脑病毒病、传染性胃肠炎、轮状病毒病、猪流感等;细菌性病主要有猪链球菌、仔猪副伤寒、猪肺疫、猪大肠杆菌病、猪传染性胸膜肺炎、猪水肿病、仔猪黄白痢、副猪嗜血杆菌病、喘气病、弓形体病、附红体病等;寄生虫病有猪螨疥螨病、猪蛔虫等。

2) 疫病多呈现出混合型感染的特点

(1) 病毒性和细菌性混合感染

例如猪瘟、蓝耳病、圆环、伪狂犬等病毒, 继发链球菌、巴氏杆菌、副猪嗜血杆菌等细菌性的交替感染。

(2) 病毒性与病毒性的混合感染

例如猪瘟和蓝耳病、猪瘟和圆环病毒、猪瘟和伪狂犬、蓝耳病和圆环病毒、猪瘟、蓝耳、圆环相互激发感染等

(3) 细菌性和细菌性的相互感染

例如链球菌和副猪嗜血杆菌、巴氏杆菌和链球菌等的感染。

(4) 病毒型和寄生虫的混合感染

猪的寄生虫病主要有猪蛔虫病、疥癣病、猪肺丝虫病、猪鞭虫病、猪姜片吸虫病、细颈囊尾蚴病、猪囊虫病、棘球蚴病、猪旋毛虫病、猪胃虫病、猪肾虫病和猪虱病等。目前危害规模猪场的主要寄生虫有猪蛔虫、猪疥螨、猪毛首线虫、弓形虫和猪囊尾蚴等, 尤以猪蛔虫和猪疥螨最常见。猪瘟病毒和弓形体的混合感染等。

(5) 细菌性和寄生虫的相互混合感染

例如链球菌和弓形体、附红体的相互感染等

(6) 支原体和细菌性、病毒性、寄生虫的相互感染等

2、疫病防控措施

1) 规模化养猪场的疫病监控

规模化养猪场在制订科学合理化的免疫程序之前, 首先必须掌握本场的猪群各阶段的猪群的疫苗抗体水平, 掌握疫苗抗体消长规律, 了解本地方存在哪些疫病, 为科学制订结合本场实际的疫病防控体系奠定基础。

2) 规模化养猪场疫病免疫程序的制定和实施

通过疫苗免疫来控制疫病是最关键和最有效的措施之一, 选择好疫苗是关键, 目前就市场上对生物制品的管理是比较混乱, 仅猪瘟疫苗就有许多种, 有细胞苗, 有组织苗, 有弱毒苗, 有脾淋苗, 有许多生产厂家等等, 让人眼花缭乱, 不知如何选择。

(1) 种猪

必须免疫的有猪瘟、细小病毒病、猪繁殖呼吸综合征 (经典和高致病性) 、猪伪狂犬病、口蹄疫。乙脑及传染性胃肠炎、流行性腹泄在流行季节之前30d免疫。视情况免疫的有猪喘气病、链球菌、传染性胸膜肺炎、大肠杆菌、萎缩性鼻炎、副猪嗜血杆菌病等。

(2) 仔猪

必须免疫的有猪瘟、仔猪副伤寒、猪伪狂犬病、猪繁殖呼吸综合征 (经典和高致病性) 、猪喘气病。视情况免疫的有链球菌、猪肺疫、传染性胸膜肺炎、大肠杆菌、萎缩性鼻炎、副猪嗜血杆菌病等。

(3) 正确选购疫苗

疫苗有弱毒苗和灭活苗, 各有各的特点。有不同的生产厂家, 有不同的佐剂等, 如何选购既适用又经济的疫苗并且保证有很好的效价是一个复杂的问题。在这里就几个疫苗特别强调注意事项。

猪瘟疫苗只有弱毒苗, 但生产厂家且很多, 就我们云南这片土地上, 首选的还是云南生物药厂生产的脾淋苗比较好, 要始终把握有国家农业部生产批文的正规的GMP生产厂家 (GMP厂家有严格的生产规范或者规程和质量控制标准) 这条原则, 其次考虑的才是有效含量、价格、安全性、当然了也有国外的, 但价格偏高, 一般不首选。在注射疫苗时的剂量考虑是首免, 还是二免, 三免的问题应该要注意, 疫苗在从冰箱中拿出来时要放在荫凉处慢慢回温, 不要急于稀释注射, 一般恢复到室外温度时, 可以稀释注射。在注射时还要考虑猪群日龄情况, 首免的仔猪一般剂量是一头份, 不要加量, 二免的视情况加量, 一般不加量注射, 但经产的种猪一般在1.5头份。

仔猪副伤寒疫苗选择云南生物药厂的, 剂量不能加, 严格按一头份剂量注射, 否则会有应激反应等副反应的发生。

猪伪狂犬基因缺失苗有不同的毒株, 有灭活苗和弱毒苗两种, 但伪狂犬病选用弱毒苗比灭活苗好已成共识。猪伪狂犬疫苗比较安全, 各阶段的不同品种、日龄的猪可以放心使用, 一般出生7日龄的可以滴鼻刺激局部免疫, 怀孕到分娩前1个月免疫1次使初生仔猪获得一定的母源抗体, 全年可以免疫4次, 因为伪狂犬抗原的半衰期虽然是6个月, 但4个月后的抗体抵抗力基本下降了。

蓝耳病疫苗有弱毒苗、灭活苗、高致病性蓝耳病疫苗3种, 自2006年的蓝耳病风暴以来, 通过疫苗免疫来控制该病已成共识, 笔者赞同在阳性猪场应该选用弱毒苗免疫, 在阴性猪场一般选用灭活苗免疫, 在受蓝耳病威胁地区选用灭活苗免疫, 但要算是注意监测。就目前市场上的高致病性蓝耳病疫苗本人不赞同注射, 因为疫苗抗原含量不够, 有时候注射会适得其反的作用。

喘气病疫苗通过灭活苗免疫是目前控制喘气病最有效的方法, 对于早期感染, 在仔猪阶段二次免疫 (通常1周龄首免, 2~3周后二免) 具有较高的保护力, 目前市场上有活疫苗和灭活苗两种, 免疫方法有滴鼻免疫、肌注免疫、胸腔注射免疫3种方法, 尤其是胸腔注射一定要把握好注射部位 (右肋肩胛骨后缘中轴线向后2~3肋间, 仔猪用7号或9号短针头, 较大的用12号短针头注射)

3、做好定期的预防保健工作

规模化养猪场在做好各种疫苗免疫的基础上, 还应该做好驱虫和定期的预防保健工作。驱虫药目前有阿维菌素和伊维菌素但效果不太理想, 推荐一种新型、广谱、安全、高效的阿苯达唑驱虫则对线虫、吸虫、球虫及移动期的幼虫、绦虫都有较强的驱虫作用。有些病目前没有疫苗来控制, 但已经严重威胁规模化养猪场, 如猪附红体病、猪弓形体病、猪疥藓, 圆环病毒病目前没有单苗。还有的病如大肠杆菌病、猪链球菌病、猪传染性胸膜肺炎等有许多血清型, 目前开发的疫苗主要是针对我国重要血清型或亚型, 而其他型血清型没有保护作用, 还得投药进行预防保健。目前市场上的保健药有许许多多, 就病毒性的保健药有黄芪多糖原粉、抗生素的有氟苯尼考、多西环素、泰妙菌素、支原净等等。关键的问题是要有计划, 有周期地拌料和饮水, 还要注意抗生素的保健药要避开注射疫苗的时间。

4、严格执行消毒制定

消毒工作是规模化养猪场一项重要的制度性工作, 消毒的目的就是切断传播途径, 减少环境中的病原微生物, 预防和控制猪群传染病的发生、传播和蔓延, 减少传染源。因此, 必须正确选择消毒剂, 注意消毒剂的影响效果 (浓度、温度、湿度、作用时间、酸碱度、有机物的存在、微生物的特点、配伍禁忌和拮抗物) 。凡进入猪场的的人员一律要经过猪场大门脚踏池 (1%的烧碱) 、消毒液 (碘伏) 洗手、更衣换鞋后方可进入场区, 有条件的应该要洗澡、消毒后更衣换鞋进入场区。按消毒方式可分为火焰消毒 (染疫后的空圈) 、熏蒸消毒、气雾消毒 (一般经常使用) 。按消毒剂的成分可分类, 有酚类消毒剂、醛类消毒剂、碱类消毒剂、碘制剂、有机氯、氧化剂、季铵盐类、复合型消毒剂、表面活性剂、无机氯、醇类、酸类等。注意消毒液的更换, 不能长时间的用一种消毒液消毒, 要注意酸、碱、醛类的交替使用, 这样提高消毒效果。

5、科学合理化的管理

规模养猪场的疫病防控措施 篇9

1 严格卫生预防措施, 保障猪群安全生产

1.1 严格门卫管理, 防止病原微生物传播

门卫管理是养猪场的重要岗位, 猪场的生产区和生活区的大门口都要设立消毒池, 同时要有消毒室, 不许闲杂人员、车辆和各种动物随意出入, 进入猪场的人员和车辆必须经过严格消毒, 防止病原微生物传播。

1.2 做好卫生消毒

要定期做好垃圾、粪便清理及处理工作, 做到定期消毒, 杀灭病原微生物, 使传染源无可乘之机, 从而控制疫病的流行。

1.3 把好引种检疫关口

猪传染病发生的原因很多, 但引种不检疫常常引起疫病传播, 在生产中最为常见。从外地引进种猪 (仔猪) 时一定要慎重, 要严格履行检疫程序。特别是有些规定疫病必须血清学检测呈阴性反应, 以控制传染病的传播和蔓延, 杜绝猪场疫病的发生。

2 制定科学有效的免疫制度, 保障猪只安全

2.1 制定适用于当地的免疫程序

必须根据当地的疫病发生情况, 聘请当地的兽医人员制定适合于当地的免疫程序, 切不可胡拉乱套, 搬用外地免疫程序来进行免疫。防疫病种可根据当地猪病发生的实际而制定。

2.2 规范免疫操作, 确保免疫质量, 避免免疫失败

一要选购合格厂家的疫苗, 免疫时要看疫苗批号、生产日期、有效期、是否按要求条件保存, 坚决不能使用过期或保存不当的疫苗。二要选择最佳的免疫时间。三要选择正确的免疫方法, 皮下注射或肌肉注射一定要按量足额注射, 防止因怕免疫反应而减少注射剂量的错误做法。四在免疫注射过程中一定要严格消毒, 做到一猪一个针头, 防止因消毒不严引起免疫失败或疫病的传播。

3 定期开展猪场疫病监测, 随时掌握猪群健康状态

3.1 定期开展抗原检测

对检出的阳性病猪坚决扑杀, 以净化猪场, 防止疫病流行和发生。

3.2 定期开展抗体监测

抗体水平的高低是疫病预防预警的充分反映, 重点检测猪的口蹄疫、猪瘟、猪蓝耳病及伪狂犬病等一、二类传染病, 如果抗体监测达不到国家要求的标准, 就应及时免疫补针。通过免疫抗体监测了解猪群的健康状况和疾病的感染情况, 从而保证猪群健康。

4 扑灭疫情, 净化场区, 切断传染源和传播途径

(1) 猪场如果发生传染病, 尤其是急性烈性传染病, 一旦发现要迅速采取针对性的措施, 兽医人员要经常仔细观察猪场的猪群健康情况, 发现异常立即采取有效措施。若为重大动物疫病, 接到扑杀命令时, 立即扑杀, 做好无害化处理, 绝不姑息迁就。

(2) 发生传染病后除对猪只采取必要的措施外, 还应紧急对猪舍, 同时对饲槽、饲具、垫料、粪便、场地等都采取措施, 做到严格消毒, 净化环境, 切断疫源和传播途径。

5 建立科学规范的饲养制度, 筑牢猪群健康防护屏障

(1) 定时定量定期饲喂, 是保证猪只健康维持正常生长发育的基本条件。作为规模养殖场, 饲料品种应相对固定, 减少饲料品种的随意更换。

(2) 建立严格的饲养程序, 保证猪只饮水, 饲养人员要善待猪只, 禁止鞭打等粗暴的虐待行为。

猪场加强疫病综合防控的关键措施 篇10

疫病流行过程是由传染源、传染途径、易感动物三个基本环节构成, 缺少任何一个环节, 疫病都不会造成流行。为此我们要根据传染病的流行环节来控制疫病的发生, 也就是消灭传染源、控制传染途径、提高动物的免疫力。规模化猪场疫病综合防治技术应包括:猪场的建设、卫生管理制度、消毒管理制度、防疫管理制度四个部分。

1 猪场的建设要求

猪场的建设应根据防疫条件要求选好场址, 猪场应建筑在地势高燥、向阳、背风、水质好、水源充足、排水便利、供电方便。要远离公路主干道、河道、工厂、学校、村庄500 m以上。相邻的猪场相隔应在1 000 m以上。猪场的四周特别是生产区的四周应建立围墙和防疫沟等隔离带, 防止野生动物、畜禽和场外无关的人员进入。猪场的周围、每栋猪舍之间、道路的两旁应种植树木花草, 绿化美化环境, 也能起到防疫屏障的作用。

规模化猪场分为生产区、隔离区、生活区, 进入猪场大门首先是生活区、依次为隔离区, 最里面是生产区, 每个区域应有30 m的防疫间隔。隔离区对猪场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从外面购进猪只都应在隔离区进行隔离饲养2个月以上, 并进行疫苗的补种、驱虫、消毒, 确定健康无病方可转入生产区, 这样可以有效地防止因引进猪时把病原微生物带入猪场。

生产区按照规模化猪场的要求, 设有配种舍、孕猪舍、分娩舍、保育舍、育肥舍, 生产区的道路必须建成水泥路面, 有利于饲料的运输和消毒, 水泥路面还能减少扬尘。生产区应设有净道和污道, 净道是运送饲料和进行管理的通道, 宽度应为4~8 m;污道是转群和运送粪便污物的通道, 宽度应为4~8 m。规模较大的猪场中间应为净道, 两侧应为污道;规模偏小的猪场一侧为净道, 另一侧为污道。

猪舍应分为多个单元, 各个单元应相互独立、互不交叉, 以独立单元为车间轮流使用。同一单元应实行全进全出, 每批猪出栏后, 对空栏空圈彻底消毒, 能有效的控制传染病的发生。

2 卫生管理制度

2.1 日常卫生管理

为了保持猪圈卫生清洁, 要训练猪定点排粪, 尽量做到猪粪分离, 每天应在喂猪后1 h进行打扫猪粪, 有仔猪的猪舍每天要打扫2次, 保持猪舍干燥卫生, 创造良好舒适的饲养环境。饲养用具要定期清洗, 饲槽、水槽每天必须清洗一次, 猪舍内外的场地每天必须清扫一遍, 以保持猪场的清洁干净。尽量做到猪舍净、饲槽净、用具净。猪转群或出售后猪舍要及时把粪便、垫料、污物、剩料清除干净, 用高压水枪对猪舍的地面、墙壁、房顶、笼具、隔板、料槽等设备进行冲洗, 必要时加入去污剂进行清洗。

2.2 粪便的处理

卫生管理中最重要是粪便处理, 因为粪便是猪场有害生物污染的主要来源, 必须进行无害化处理。每天必须将粪便运送到猪场外发酵池内进行处理或在场外指定地点进行堆积发酵。堆积发酵处理一般的猪场都能做到, 把粪便堆积长长的一堆, 厚为30~40cm, 然后用塑料薄膜盖在粪堆上, 四周用黄土压上, 防止被风刮跑, 经过5d的发酵, 发酵的温度可达50~60℃以上, 维持5~6 d可以粪便中的病原微生物全部杀死。有条件的建沼气池, 便于粪便和污物的处理, 也能解决能源问题。

2.3 病死猪的处理

发现病猪应及时隔离饲养、诊断治疗。病死猪一律焚烧深埋等无害化处理, 严禁扔掉、食用或出售。病死猪带有大量的病原微生物, 能扩散病原体, 造成恶性循环。深埋的坑深度应在2 m以上, 先将病死猪连同污物一起放入坑内, 先放上一些土, 然后再撒上生石灰进行隔离消毒, 加土埋上。需要剖检的病死猪严禁在猪场内进行, 要到场外指定的地点进行剖检, 剖检后尸体连同污物一起就地深埋。剖检的地方应彻底消毒。

2.4 杀虫灭鼠

蚊蝇等昆虫及老鼠、野生动物都是疫病传染的主要传播媒介, 因此杀虫灭鼠是切断传染途径重要环节之一。要防止有害昆虫特别是蚊蝇的滋生, 首先要搞好猪舍内的清洁卫生, 及时清除猪舍内的地面、排水沟内的粪便、垃圾、污物等, 保持生产区环境清洁卫生, 使有害昆虫失去繁衍滋生的场所, 达到消灭的目的。老鼠也能传播多种疫病, 防鼠的首要措施, 就是做好猪舍的防护工作, 猪舍要密封严实, 纱窗要完好。在老鼠经常出入的地方投放磷化锌等灭鼠药来杀灭老鼠。

3 消毒管理制度

消毒的作用就是消灭环境的病原微生物, 在规模化养猪场通常有五道屏障用来杀灭病原微生物。

第一道屏障是猪场的大门。大门口设有消毒池, 放有3%的烧碱溶液, 对进入猪场的人员车辆进行消毒, 大门消毒池有把病原微生物拒之门外的作用。

第二道屏障是生产区。生产区有两个门, 一个生产区的大门主要对车辆进行消毒;生产区的小门便于饲养人员的消毒。只有运送饲料和生猪的车辆才能通过生产区大门进入生产区。进入前要用2%的过氧乙酸或次氯酸钠等消毒液对车辆车轮, 进行喷雾消毒后通过生产区的消毒池。进入生产区的饲养人员可将病原微生物带入猪舍, 所以也要严格消毒, 走进消毒室进行紫外线消毒5 min, 换上消毒好的工作服、鞋、帽, 并通过消毒池的5%来苏儿或3%的菌毒敌进行消毒。防疫服仅在生产区使用, 不得穿出生产区。

第三道屏障就是猪舍入口的消毒池。主要用来工作人员的靴子消毒, 消毒池内依然使用3%的烧碱溶液, 在池内铺上麻袋片, 可把靴子上的泥擦在麻袋片上。

第四道屏障就是猪舍的消毒。猪舍的消毒可分为带猪消毒和空舍消毒。带猪消毒对环境净化和疾病的防治具有不可低估的作用, 可选择次氯酸钠、过氧乙酸、百毒杀等对猪无害又能杀灭环境中病原微生物消毒药。经检测, 用这些药物消毒不仅能降低注射内的灰尘, 抑制氨气的产生和吸附氨气, 可使猪体表、空气、墙壁地面得病原微生物数量明显减少, 使猪的体表和猪舍清洁, 还能抑制地面病原微生物及寄生虫、蚊蝇的滋生。一般带猪消毒每周1~2次, 连续用过几周后, 要更换另一种消毒药, 或几种消毒药交替使用, 以便取得更好的消毒效果。

第五道屏障就是空舍消毒。对全进全出饲养方式的猪场, 进猪前必须进行彻底的蒸熏消毒, 可使用二氯异氰尿酸钠点燃蒸熏消毒, 是猪舍常用消毒有效方法, 蒸熏所产生的烟雾能达到猪舍每个角落, 消毒彻底, 省时省力。蒸熏消毒的注意事项有:一是猪舍要密封, 不能漏气。二是消毒时选择离门近一些地方, 便于消毒人员快速撤离。三是保持一定的消毒时间, 消毒后密闭24~48 h。四是使用时应打开门窗, 通风换气48 h、待气体完全散发后无气味在使用。

4 防疫管理制度

免疫接种就是使用各种疫苗等生物制品在平时对猪群有计划的接种, 在疫病发生或发生的早期对猪群行紧急接种, 以提高猪体对相应疫病的抵抗力。疫苗可分为两种, 一种是国家强制免疫的疫苗, 如猪瘟疫苗、口蹄疫苗、蓝耳病疫苗;另一种疫苗是可选择的疫苗, 如伪狂犬疫苗、细小病毒疫苗、猪乙型脑炎疫苗、流行腹泻疫苗、胸膜肺炎疫苗等。

4.1 强制免疫疫病

4.1.1 猪瘟。

是由黄病毒科温病毒属的猪瘟病毒所引起的一种接触性传染病, 临床表现体温升高, 厌食, 皮肤粘膜发绀, 腹下、大腿内侧有针头大小的出血点, 严重时可以起大批量的死亡。疫苗的使用:后备公母再配种前注射一次, 种公猪每年平均注射3次, 母猪产后21 d再注射一次, 一日龄仔猪和35日龄各注射一次。

4.1.2 口蹄疫。

是由口蹄疫病毒所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 传染性很强, 临床表现口、蹄形成水泡, 水泡破裂形成烂斑。疫苗的使用:后备公猪母猪每年平均注射3次, 种公猪、种母猪每年注射3次, 仔猪60日龄注射一次。

4.1.3 蓝耳病。

又称呼吸繁殖障碍综合症, 主要表现体温升高, 食欲减退, 呼吸困难, 母猪流产, 产死胎、弱仔、木乃伊胎;新生仔猪表现呼吸困难, 死亡率极高;公猪、青年猪症状较轻。疫苗的使用:种公猪用蓝耳病油苗进行注射, 每6个月注射一次;种母猪在配种前50 d、25 d各注射一次蓝耳病灭活油苗。

4.2 选择性免疫的疫病

4.2.1 伪狂犬病。

是多种哺乳动物易患一种急性传染病, 临床表现发烧、脑脊髓炎, 屏住出现发热、神经症状, 死亡极高。疫苗的使用:种公猪每年平均注射2次;母猪在产前60 d、30 d各注射一次;小猪25日龄注射一次。

4.2.2 细小病毒病。

又称母猪的繁殖障碍病, 主要危害繁殖母猪, 会引起流产、死胎, 感染的母猪发情不正常, 久配不孕。疫苗的使用:后备公母猪在配种前注射一次;母猪产后10 d注射一次。

4.2.3 猪乙型脑炎。

是人畜共患一种传染病, 临床表现突然发病, 体温40—41°, 持续几天至十几天。猪乙型脑炎与蚊蝇滋生有关, 进入5月份, 气温变暖, 各种蚊蝇大量滋生, 成为乙型脑炎的传染源。

4.2.4 流行性腹泻、传染性胸膜肺炎等疫病可以根据情况免疫。

5 小结

猪场疫病防控措施 篇11

【关键词】毛皮动物;养殖场;生物安全;疫病防控

山东地区借助于独特的地理优势和丰富的饲料资源,毛皮动物(主要是水貂、狐狸和貉子)养殖業蓬勃发展,已成为全国第一毛皮动物养殖大省。近十年来,中国毛皮动物产业发展在经历低谷到高峰的发展历程中,笔者长期关注着毛皮动物疫病的发生、发展及其变化趋势,鉴于长期与养殖业主的交流、疫病诊断检测技术的积累以及在养殖场中的流行病学调查工作的认识,发现目前毛皮动物养殖场疫病防控工作的关键工作之一是要做好养殖场的生物安全防护。那么如何做好养殖场的生物安全防护呢?笔者认为关键要做好如下几点。

1 什么是养殖场的生物安全

养殖场的生物安全是指将可传播疾病的有害生物(病毒、细菌、真菌、昆虫、原虫、啮齿动物和野生鸟类等)排除在养殖场外,为动物生产建立良好的生态环境所采取的一系列饲养和管理措施。

要做好养殖场的生物安全防护需要从养殖场的环境、人员、隔离消毒和粪污及病死动物的无害化处理等影响生产的各个环节做好防护工作。

2 养殖场保证生物安全的措施

2.1 环境的控制

场址的选择直接关系到养殖场的环境卫生和公共安全。应选择环境安静、无污染、地势高燥、通风、远离水塘和迁徙鸟栖息地。有足够的卫生防疫间隔,污物、污水不得成为周围环境的污染源,周边无其他饲养场和畜禽产品加工厂,或者相距2㎞ 以上。饮用水水源符合NY《无公害食品 畜禽饮用水水质》的要求。养殖场要设立消毒设施,定期对养殖环境进行消毒。

规模养殖场要求按照各个生产环节的需要,合理划分功能区,通常划分为生活区、生产区、管理区、隔离区等。

生活区包括职工宿舍、食堂等;管理区包括办公室、饲料加工调剂车间、水电供应设施等;生产区包括棚舍和生产设施等;隔离区包括兽医室、病兽隔离舍、尸体剖检和尸体处理等设施、粪污处理设施等。

生产区设人员出入口,严禁生产人员进入生产区;设置粪污运出口,便于粪污的运出和无害化处理。

各功能区之间应严格分开,缓冲隔离带大于50m。生活区应距生产区500m以上。生产区由上风向到下风向应依次为洁净区、半污染区和污染区。无害化处理和粪污处理区应设在下风区,并应远离生产区。化粪池要及时清理、处理,防止蚊蝇滋生。

场内各功能区之间要设置严格的隔离设施,特别是生产区与其他各功能区之间的隔离设施,包括隔离栏、车辆清洁和消毒房、人员更衣及消毒房等。生活区与管理区之间设置绿色隔离带。

2.2 人员控制

进入养殖场的所有人员都是潜在的病原携带者,尤其是同行。原则上谢绝外来人员参观。所有进入养殖场的人员都必须按照动物防疫条例的要求进行严格消毒,包括,消毒鞋底,或更换专用鞋,更换或穿着隔离衣,洗手,穿戴口罩手套等。

饲养员和驻场兽医家中禁止饲养同类毛皮动物或其他畜禽等动物,不能进屠宰场或畜禽产品交易市场;进场必须进行严格的消毒沐浴更衣,工作服、鞋帽应保持干净,定期消毒;饲养员不得串舍,舍间不得互用工具。场内兽医人员不得出厂对外诊断毛皮动物疫病及其他动物疫病,若确需进行诊疗,返场前必须做好消毒防疫工作。

场内毛皮动物配种人员、兽医技术员,在一栋兽舍工作完毕后,要用消毒液浸泡的纱布擦洗相关注射器、提药盒等器具,再次进行鞋底消毒和洗手消毒方可出舍。

2.3 饲养用工具和车辆控制

养殖场中工具应做到专场专用,保持清洁卫生。养殖场的消毒制度应包括工具的消毒,定期对场中的工具进行消毒,如料车、食槽、饮水器、抓兽用的器具等。

所有进入养殖场(非生产区、或生产区)的车辆(包括客车、饲料运输车、装兽车等)必须严格清洁消毒,特别是车辆的挡泥板、底盘、驾驶室等。入场消毒池中的消毒液应定期更换,消毒液深度要求浸没轮胎的1/3。外来购兽车辆一律禁止入场,装兽前后严格消毒。包括清扫、车辆外部消毒和驾驶室的清洁和消毒三个步骤。

2.4 饲料的控制

饲料要保证质量,严格防止病原污染或其他啮齿类动物的污染。采购肉类或鱼类饲料时严格把握质量,防止潜在的共患传染病,随着毛皮动物饲料来源向畜禽及其下脚料的转换,近年来带来了病原的复杂化,笔者总结近十年的病例发现,水貂伪狂犬病、水貂新城疫、水貂嗜水气单胞菌感染、毛皮动物流感,以及冠状病毒腹泻、大肠杆菌等病例的病原都与同场饲料携带的病原微生物有一定的相关性,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禁止饲喂不清洁、发霉或变质的饲料。注意观察动物采食、健康状态以及粪便有无异常等,发现不正常现象,及时向兽医报告。

2.5 场内隔离和疫病监测

生产实践证明隔离是防止疫病传播的一种有效办法,养殖场内的隔离包括引种隔离和对发病动物的隔离。隔离饲养区必须建在场内的下风口。

对于新引进的动物进行隔离和疫病监测,确定无疫病后方可入群。尽量坚持“自繁自养”和“全进全出”制。

对于发病动物严格执行隔离和疫病监测制度。根据所患病原决定治疗后是否能入群混养。如感染阿留申病毒、细小病毒等病原的动物,治疗后会有一段时间带毒并排毒,应与大群隔离饲养,直至打皮,更不得留作种用。

对饲养的动物制定科学的疫病监测计划,跟踪动物疫情信息,定期或根据周边动物疫情进行本场疫情监测,根据监测数据和疫病的流行规律采取针对性的疫病防控措施。

2.6 非本场动物的控制

养殖场的鼠、犬、猫、老鼠等啮齿类动物以及家畜家禽,是病原微生物的携带者或传播者。严禁混入,更不能混养。

麻雀等野鸟和迁徙鸟类是许多病原的携带者或传播者,尤其是林下养殖的场区应严格防控鸟类传播疫情。

2.7 粪污及病死动物的无害化处理

病死动物的无害化处理必须按照《病害动物和病害动物产品生物安全处理规程》和《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理技术规范》执行,可以选择深埋或焚烧等方法。严禁水貂尸体饲喂狐狸或貉子。深埋点应远离居民区、水源和交通要道,距养殖区、水源至少100米。病死动物尸体停留场所,首先用10%~20%的漂白粉喷洒地面,然后将表层土壤掘起30厘米,撒上新鲜石灰或干漂白粉(0.5Kg/㎡)与土混合、润湿,将此表土掩埋。污染严重的饲料、粪便应堆积发酵处理。

日常生产中粪污处理严格执行《畜禽规模养殖污染防治条例》的有关规定。

规模化猪场疫病综合防控技术措施 篇12

规模养殖场应选择隔离条件好的区域, 地势高燥, 背风向阳, 排水良好, 水源无污染, 一般离最近畜禽场及可能污染源至少3000m以上、离居民区500m以上、距离交通要道至少500m, 远离被工厂排放物、畜禽粪便, 以及处理污水的排放物污染过的土地或水源, 交通便利, 有稳定的水利电力供应。规模猪场周围应有完整的防护措施, 实行封闭式生产, 场内的生活区、生产区、污物处理区等功能区要标示明确, 留有充足的缓冲区。场内净道、污道分开, 不出现交叉, 道路两侧应有排水沟, 排水沟内不能有积水, 场周围及内部应做好绿化。在猪场内猪的生产区应分为母猪饲养区、后备母猪饲养区、保育猪饲养区和育肥猪饲养区, 各饲养区间要有一定间隔, 严格分开, 采取多点式的饲养方式, 防止母猪带有的疾病传给仔猪或育肥猪。

2坚持自繁自养, 把好引种关, 严防引种带入疫病

规模猪场应选择健康良种公母猪进繁殖, 以提高猪的品质和生产性能, 增强对疾病的抵抗力。在养猪生产中要立足自繁自养, 自繁自养既能减少引种费用, 又能减少带入疾病的风险, 必要时需引进种猪时应认真做好检疫和隔离观察, 对一些重要的猪传染病和寄生虫病进行实验室检验, 达到规定的隔离期确认健康后方可入场。同时做好系谱记录, 防止近亲交配。

3 加强饲养管理, 科学配料, 提高猪的抗病力

不同用途的猪在不同阶段有不同的营养需要, 应按不同阶段猪的营养需要配制饲料。饲料要搅拌均匀, 定时定量, 并供给清洁的饮水。猪舍内要控制合适的温度和湿度, 做好通风工作, 保持舍内空气新鲜。同时保持猪舍内的卫生, 为猪的疫病防控打好基础。

4 加强环境卫生与消毒, 杀灭病原微生物

从建场开始就应考虑猪场的卫生和防疫设施, 场内应设有兽医室。为了净化猪场内环境, 减少病原微生物滋生和传播的机会, 一是对猪的圈舍、饲养用具等经常性清洗和消毒, 二是对粪便及污物及时清除, 并堆积发酵, 或进行沼气化处理。三是防止饲料发霉变质, 保持饲料和饮水清洁。四是消灭蚊蝇, 防止鼠害、飞鸟等对猪的危害。五是消灭传染源, 杀灭散播于外界中的病原微生物, 切断传播途径, 防止疫病继续蔓延, 规模猪场和养殖小区应建立切实可行的消毒制度, 定期对入场通道和猪舍内外进行消毒。

5 定期进行免疫接种, 提高猪体特异性免疫力

在平时常发生某种传染病的地区或有发生某种传染病潜在危险的地区, 有计划地对健康猪群进行免疫接种, 是预防和控制猪传染病的重要措施之一。要根据本场、本地区发病情况和各种疫苗的免疫特性, 合理安排疫苗种类、免疫次数和间隔时间, 制定出适合于本场的免疫程序。

6 药物预防, 抑制和杀灭机体内有害病菌

常用的药物有磺胺类、喹诺酮类、抗生素类和微生态制剂。药物占饲料和饮水的比例一般是:磺胺类药物预防量0.1~0.2%, 四环素类抗生素预防量0.01~0.3%, 一般连用3~4天, 必要时也可酌情延长。应注意:一是药物不应添加过量, 以防引起中毒。二是应注意药物的休药期。三是孕猪用药应注意对胚胎的影响。四是应用微生态时不能与抗生素同用。定期驱虫。规模化猪场猪寄生虫优势虫种为猪疥癣、猪蛔虫、猪毛首线虫和有齿食道口线虫。规模化猪场驱虫药物首选伊维菌素或阿维菌素, 按说明书的剂量即可。

7 做好免疫抗体监测和疫病净化, 提高预警预报能力

猪口蹄疫、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猪瘟等疫病免疫注射后要进行抗体监测, 猪口蹄疫、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监测时间为免疫后28天, 猪瘟为免疫后21天, 通过免疫抗体监测可以监测疫苗的免疫效果, 如发现问题应及时补免。对猪瘟、高致病性猪蓝耳病要通过检疫进行净化。

8 制定并遵守“全进全出”制

上一篇:庐山野生药用植物资源下一篇:数据库录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