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场生物安全措施浅析(精选9篇)
猪场生物安全措施浅析 篇1
猪场生物安全措施
良好的生物安全措施是猪场取得好的经济效益的保证,因此应视其为猪场的首要工作。
对一头猪的健康影响最大的是另一头猪。
传染病发生的三个方面: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动物 一. 减少和消灭传染源
1. 猪场禁止从外地购买猪肉以及相关的猪肉制品(如:火腿,香肠,熏肉等);
2. 不得从不明健康状况的猪场购买种猪,商品猪; 3. 病猪应及时隔离,及时治疗,死猪应焚烧或深埋; 4. 弱毒苗不得随意丢弃,必须要用火烧或灭活处理; 5. 应鼓励3KM之内的养猪场实行与本场相同的免疫程序; 6. 保育室应建在上风口,化粪池及死猪处理坑应放在远离猪舍的下风口;
7. 饲料走道与运粪道要分开; 二. 切断传播途径 1. 人员
1)所有的外出人员必须隔离2天后才能进入猪场;
2)参加养猪会议,访问屠宰场,集贸市场的人员必须隔离3天; 3)凡是进入生产区的人员必须彻底淋浴,彻底更衣后方可进入; 4)尽量减少参观人员; 5)进入各个生产区必须有脚浴盆;
6)访问时应该先看保育室,再看产房,配种,最后看育肥室; 7)各个区之间不能随意走动;
8)猪场内的所有走道,淋浴房每周消毒一次(3%火碱); 9)购猪人员不能进入装猪台,农场的赶猪人员不能进入装猪车; 2. 车辆
1)外地的车辆一律不准进入生产区;
2)饲料车在进入生产区之前就应进行清洗消毒;
3)外地的装猪车进入装猪台时必须严格的消毒,并且不能进入生产区; 3. 工具
1)所有内部使用的工具必须经熏蒸消毒后方可带入; 2)给猪打针的针头必须每猪一个针头; 3)各个区的工具应单独使用,不能窜用;
4)猪舍内采用全进全出的制度,每栋必须经充分冲洗,彻底消毒干燥后方可进猪;
5)每次装猪完毕必须对装猪台进行严格的冲洗和消毒; 4. 其它动物及昆虫
1)猪场内不得养狗,猫及其它的宠物;狗猫能带病TGE:14天;猪痢疾:13天;巴氏杆菌;弓形体;钩端螺旋体 2)猪场内不得养任何其它的家畜家禽; 3)猪场内应定时除蚊,蝇,老鼠; 5. 饲料
1)选择合适的饲料厂,其原料不能含有严重的污染源; 2)谨慎使用动物制品(如:肉骨粉,)
3)所购饲料必须先放仓库中干燥消毒一周后方可使用; 三. 降低动物的易感性
1. 进行适当的免疫接种,定期(至少2次/年)进行免疫监测(口蹄疫,猪瘟,伪狂犬);生产数据分析;屠宰监测; 2. 有病猪不能进行免疫接种,必须等动物康复后在进行; 3. 使用足够的免疫剂量,(细菌苗使用时不能使用抗生素类药);
4. 根据猪的营养需求喂给合适的饲料和饮水;
5. 提供适宜的环境(包括:温度,湿度,饲养密度,空气质量);
6. 病猪应及时隔离,及时治疗并使用充足的药物剂量; 7. 当环境突然变化时应在饲料中添加适量的抗应激药; 8. 严格执行PIC的隔离与适应程序;
9. 能局部给药的不必使用全群给药,药物剂量不能随意改变; 10.一栋猪舍内不能饲养年龄相差很大的猪; 11.善待猪只;
猪场生物安全措施浅析 篇2
1 科学选址与合理布局
1.1 选址
猪场的选址应尽量远离开居民生活区、交通主干道、生活饮用水水源地等500m以上,远离其他养猪场、屠宰加工场、畜产品交易点至少1000m以上,无养猪史,水、电、路三通。最好有山坡、树林、湖泊等天然屏障隔离,同时考虑能与种植业或果园结合,充分消纳养猪产生的污水、粪便。
1.2 猪场布局
猪场四周要建有围墙,最好用砖砌,高度2.5m。围墙内分3个区,即生活区、生产区和生产辅助区,各区域有一定距离的缓冲防疫带;布局顺序由上风向到下风向,分别为生活区→生产辅助区→生产区,生产区内通道应净道、污道分开,防止交叉感染,并实行雨污分流。同时堆粪区、无害化处理设施、污水收集池应设在常年主方向的下风向。
1.3 猪舍布局
根据场地实际情况进行合理布局,布局顺序由上风向到下风向,比较理想的为配种怀孕舍、分娩舍、保育舍、肥育舍,其间至少相距500 m。如条件限制,可分为3个区域:母猪区、保育区和肥育区,其中保育区应与母猪区和肥育区(大猪区)至少相距50m以上,可有效地预防仔猪受感染。
2 人流、物流、猪只等控制措施
2.1 人流控制
第一谢绝外来参观生产区,如需进入生产区,需洗澡、更衣后方可进入猪舍,并由场内饲养人员引导,按指定的路线行走,不得到处走动。第二外来办事人员进场办事,须经过消毒,且只能在生活区办公室内办理业务。第三禁止猪场内饲养员、管理人员到其他养猪场走动。第四禁止本场内技术人员到其他养猪场进行诊疗等服务。
2.2 物流控制
禁止携带任何与猪有关的产品进入养猪场,如:鲜猪肉、卤猪肉、猪肉罐头等。生活区内不穿生产区的衣、裤、鞋、袜等衣着用品,离开生产区时,必须沐浴、更衣、消毒。所有外来车辆需经过严格消毒方可进入生活区、生产辅助区,包括装载生猪车辆也不能进入生产区,只能停放在养猪场围墙外装猪台处,或用场内专用运猪车,把猪运到装猪台。
2.3 猪只的控制
2.3.1 场内猪只流动控制
母猪只能在分娩舍和怀孕舍之间相互流动。肥育猪流动方向:断奶仔猪→保育舍→育肥舍→出售,不可逆向流动。
2.3.2 引进猪只的控制
引进种猪时,须在隔离舍隔离观察30~60d,经临床检查健康或实验室检测结果为阴性,饲喂本场老年猪的粪便,或用老年猪隔栏饲养,以便让引进的猪逐步适应本场的病原微生物,待适应后,方可与本场猪群一同饲养。
2.3.3 病猪的控制
每栋猪舍应预留病弱猪栏,一旦发现病猪立即转到病弱栏内。经2d治疗未见好转的,转入病猪隔离舍治疗。一旦出现猪只死亡,不可任意乱丢,应采取深埋或焚烧或丢入化尸池中进行无害化处理。
2.4 其他控制
禁止狗和猫在猪场内四处走动,全场常年定期灭老鼠和灭蚊蝇。同时采取防鸟网等措施,控制野鸟进入猪舍。养猪场内禁止混养鸭子及偶蹄兽等动物,防止携带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病毒或口蹄疫病毒。定期检查自来水或深井水水质是否有化学污染和病原微生物,确保饮用水质量。注意饲料及原料质量,特别应注意饲料的霉变现象,防止黄曲霉中毒引起免疫抑制性疾病的发生。
3 消毒
消毒是杀灭或清除存活在猪场内外环境及猪体表病原体的有效办法,可有效切断病原的传播,减少疫病的发生,因此消毒中应注意以下几方面:
3.1 车辆消毒
在养猪场生活区、生产区门口设立消毒池,对进出猪场车辆的车轮进行消毒,特别应重点关注拉粪、拉猪的车辆的消毒。消毒液每3天更换1次。
3.2 猪舍消毒
有效的清洁会大大提高消毒效果,因此,清洗猪舍时可用高压热水或冷水或蒸汽进行冲洗,同时使用洗衣粉等洗涤剂,使附在地面的有机物容易松开,便于洗净;再使用消毒剂进行彻底消毒,干燥后,进行熏蒸消毒,空置7d后再转进新猪。
3.3 带猪消毒
进猪后每周带猪消毒1~2次。使用消毒剂要注意控制温度,不能用50℃以上的热水或低于l7℃的冷水稀释消毒剂,以免降低消毒效果。同时应交替使用高效、低毒、无残留的消毒剂进行带猪消毒。使用的喷雾器最好为电动或机动,压力为0.2~0.3kg/cm2,使用时应将喷雾器喷头高举空中,喷嘴向上喷出雾粒,雾粒可在空中缓缓下降,除与空气中的病原微生物接触外,还可与空气中尘埃结合,起到杀菌、除尘、净化空气,减少臭味的作用,在夏季并有降温的作用。
3.4 环境消毒
平时场内道路、舍内通道、值班室、更衣室要每天打扫干净。售猪后立即打扫出猪通道及出猪台、路面等,并及时彻底消毒。舍内所有垃圾一律焚烧或深埋处理。
3.5 用具消毒
料槽每周消毒1~2次,料车、笤帚等用具在使用前后进行浸泡或喷洒消毒。对金属饲喂用具等,可采取火焰消毒法。
4 猪群免疫接种
根据本地区、本场传染病流行情况,科学制定常规免疫程序,并定期掌握猪瘟、高致病性猪蓝耳病、伪狂犬等重点疫病的免疫抗体情况,再适时调整免疫程序。
5 猪病治疗及预防保健
猪只发生疫病时,应综合诊断是原发性还是继发性感染,并进行药敏实验,选择有效药物进行治疗。根据发病季节和猪场疫病不同的发展阶段,分别对母猪、仔猪、育肥猪制定合理的保健方案,有选择性地使用不同的药物,尽量少用抗生素,不使用促生长的激素类添加剂。特别是对待出售的肥猪,应执行休药期规定,控制药物残留。同时药物的使用剂量控制在安全用量范围内,并做好用药记录。
6 管理措施
(1)每栋猪舍坚持全进全出原则,可预留一定的空舍时间,至少不低于3d。
(2)不同品种、年龄、批次的猪只禁止混养,合理安排饲养密度。
(3)有通风、温度控制设施,防止因通风不良、潮湿、炎热、寒冷及栏舍肮脏等应激因素,损害猪体的免疫系统,从而降低对疫病的抵抗能力。
(4)免疫剩余疫苗或疫苗瓶不可随意丢垃圾,应采取深埋或焚烧等无害化处理措施。
猪场生物安全措施浅析 篇3
【摘要】 随着农业转基因生物技术的迅速发展,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问题越来越受人们的关注。文章针对这一实际情况,介绍了我国在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方面的政策保障,并提出了加强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工作的对策措施,如正确引导,提高认识,做好农业转基因生物的安全管理工作;加强领导,建立反馈机制,确保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组织开展各项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的法规宣传和科普活动,营造良好工作氛围等,以促进生物技术产业健康发展。
【关键词】 农业转基因生物 安全管理 政策保障 对策措施 宣传
像任何一种新技术刚刚出现一样,农业转基因生物技术在给社会带来巨大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同时,也带来了一些问题,如转基因安全问题。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是指防范农业转基因生物对人类、动植物、微生物和生态环境构成的危险或潜在的风险[1]。随着农业转基因生物技术的迅速发展及其应用的不断扩展,农业转基因生物的安全问题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因此,加强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做好宣传工作,提高认识,对于保障人体健康和动植物、微生物的安全,保护生态环境,都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1.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发展的政策保障
为了加强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保障人体健康和动植物、微生物安全,保护生态环境,促进农业转基因生物技术研究,2001年5月9日,国务院第38次常务会议通过了《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条例》,农业部根据该条例,颁布了《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评价管理办法》、《农业转基因生物进口安全管理办法》、《农业转基因生物标识管理办法》、《农业转基因生物加工审批办法》,对实施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评价、进口、标识、加工安全管理等制度作出了详细规定[2]。2009年2月20日,为切实加强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监管工作,促进农业转基因生物技术研究和产业健康发展,农业部又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转基因生物安全监管工作的通知》。这些政策的实施,既提高了科学的审批水平,保障了农业转基因生物的安全,又把握了生物技术产业发展趋势,促进了生物技术产业健康发展。
2.加强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工作的对策措施
2.1 正确引导,提高认识,做好农业转基因生物的安全管理工作
农业转基因技术具有巨大的开发潜力和良好的发展趋势,它不但是现代农业生物技术的核心,而且是目前农业科技领域最具活力的技术。运用农业转基因技术不但可以大幅度提高粮食产量,缓解食品短缺,而且还能增强农作物的抗性、提高农产品品质、改善生态环境等。如将抗草甘膦的基因转入大豆,使大豆对这种除草剂产生抗性,从而大大简化了控制大豆杂草的措施[3]。然而,值得注意的是,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虽是一个科学问题,但稍有不慎,很容易引发社会、政治和经济等问题。因此,在开展科普宣传或新闻报道时,要注重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的客观性、科学性和知识性,以正确的舆论引导,普及相关科学知识,提高公众对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的认识,保障农业转基因生物正常有序地开发、生产、应用[4]。
2.2 加强领导,建立反馈机制,确保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
加强农业转基因生物的安全管理是当前形势的迫切需要,各级人民政府和农业行政主管部门一定要高度重视,切实加强领导,将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工作列入议事日程,强化责任意识,建立健全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度,将责任落实到单位,具体到人头,确保农业转基因安全管理工作落到实处。各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要建立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信息反馈制度,成立专门的信息反馈联络小组。这个联络小组除定期向相应管理部门报告农业转基因生物生产、加工、安全管理和产品流向方面的情况外,还要及时将有关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监督检查和标识审查认可以及安全执法情况报到主管领导[5]。此外,要加强对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问题的调查研究,按照属地管理的原则,清楚掌握本地区、本单位转基因生物的研发、试验、生产、加工、标识、经营和植物品种权的情况,建立健全监管档案。
2.3 组织开展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的法规宣传和科普活动,营造良好工作氛围
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工作是一项全新的、政策性、技术性很强的系统工作,要加大对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工作的宣传,普及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常识。各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要根据本区域农业转基因生物技术研究与应用的实际情况和管理需要,有计划、有步骤、有重点地组织相关管理人员或科研人员深入学习农业转基因生物技术和生物安全的科学知识以及安全管理的相关法规和文件,进一步提高农业转基因生物行政管理者、研发者、经营者的安全意识、法律意识和依法从事相关活动的自觉性。同时,还要定期举办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方面的法律法规知识竞赛和考试,以强化农业转基因生物行政管理者、研发者、经营者的法律法规基础知识,对于表现出色、成绩优异的人员要给予精神和物质方面奖励。此外,还要充分利用报纸、电视、广播、网络等新闻媒体,加大对农业转基因生物法规、管理制度和科普常识的宣传力度,加强正面引导,注重实效,在全社会形成遵守法规、崇尚科学的良好风尚,为转基因生物发展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6]。此外,还可以依据各地的实际情况,通过编制和发放科普材料,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科普活动等,提高广大消费者的科学认知水平。例如,通过向消费者发放宣传材料并向消费者展示标识转基因的大豆色拉油、菜籽色拉油、豆奶粉等产品的实物展示法,使广大消费者对转基因食品有深层次的了解,提高消费者对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的认识。
2.4 严格执法,强化对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的管理
(1)建立执法队伍,强化监督管理。根据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工作对执法队伍、监管机构、人员素质的要求,围绕《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条例》及其配套规章,以及相关法律法规等,建立一支业务素质高、执法严格的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行政执法队伍,做好农业转基因生物标识管理和执法监督工作,定期或不定期地对本行政区域内从事农业转基因生物研究、中间试验、环境释放、生产性试验以及安全证书使用情况、流通领域农业转基因生物标识的申请和使用情况、从事农业转基因生物生产、经营单位和个人的生产经营活动情况等进行检查[7-8],对违反《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条例》规定的行为,特别是生产、经营和应用中的突出问题,要依法予以严厉查处。
(2)建立健全转基因生物安全监督管理体系。一方面,农业行政主管部门要建立协调、统一的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监督管理和监督执法体系和有效的安全监管机制,确定专职或兼职工作人员,不断增强安全监管能力,加大监管力度[9-10]。另一方面,农业转基因生物的研发单位要建立自我监管体系,制定安全措施。研发单位必须克服重研发、轻安全评价的思想,提高依法研究开发的自觉性和主动性,落实好与安全等级相适应的各项安全措施,将严格的安全评价试验和技术检测贯穿于研发工作全过程,将各环节的管理职责明确到人、落实到位,防患于未然。
【参考文献】
[1] 天津市人民政府. 天津市关于贯彻落实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条例的意见[EB/OL]. (2005—05—6) [2009—07—20]. http://www.agri.gov.cn/zcfg/dffg/t20060124—542366.htm.
[2] 内蒙古自治区农牧业厅.关于进一步加强我区农牧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工作的通知[EB/OL]. (2009-03-02)[2009-06-20].http://nc.mofcom.gov.cn/news/P1P15I11465221.html.
[3] 葛晶,陈连军. 关于农业有害生物防控的经济学分析与思考[J].农业科技管理,2009(3):41—43.
[4] 陈超,展进涛,廖西元. 国外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分析及其启示[J]. 中国科技论坛, 2007(9):27-28.
[5] 农业部 . 关于贯彻执行《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条例》及配套规章的通知[EB/OL]. (2002—03—14) [2009—07—20]. http://law.laweach.com/rule—48642—3.html.
[6] 廊坊市农业局. 廊坊市农业局关于开展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法规宣传与科普活动的通知[EB/OL]. (2006-07-17)[2009-07-10]. http://www.lf.heagri.gov.cn/langf/inc/detail.jspid=45134.
[7] 李飞武,刘信,张明等. 国外转基因生物安全检测机构发展现状及趋势[J].农业科技管理,2009(3):33—36.
[8] 刘信,宋贵文,沈平等. 国外转基因植物检测技术及其标准化研究综述[J].农业科技管理,2007(4):2—5.
[9] 马春艳,冯中朝.我国农业生物技术产业存在的问题及出路[J].农业科技管理,2006(6):52—54.
[10] 王明远. 转基因生物安全监管模式及我国转基因生物安全立法研究[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农业科学版), 2007(2):16—17.
猪场生物安全措施浅析 篇4
【摘要】微生物检验实验室最常见的潜在感染因素有,化学感染、生物感染、物理感染以及检验人员的主观因素等。本文主要对微生物检验人员的生物安全防范措施进行分析,以控制、预防感染为主要目的。
【关键词】微生物;检验人员;生物安全;防范措施 前言
对微生物进行检验的过程中,均有可能出现出现意外事故,而出现意外事故的主要原因为检验人员的安全防护意识相对较差,加上实验室的管理制度较为落后,以及实验室的消毒与清洁工作不到位等。出现的意外事故会对检验人员的生命安全产生较大的威胁,并且会对生物安全的防护工作产生较大的影响。因此,制定安全、有效的防护措施,能够对于微生物检验人员的人身安全有一定的保护,并且具有一定的重要性。1.微生物实验室潜在的危险因素
在实验室获得性感染中,立克次体所占的比例最小,其次到病毒感染,细菌感染所占的比例最高。在细菌感染中衣原体感染的致死率相对较高,在病毒感染中肝炎病毒与委内瑞拉脑炎病毒的致死率相对较高。而哪些因素在实验室感染中有一定的作用?
主观因素:实验室的工作量相对较大、检验的时间相对紧迫以及相关管理制度的不健全等,从而导致检验人员的对实验室潜在的安全隐患认识相对浅薄,无菌操作的意识较为薄弱,并且自我保护意识相对较弱。检验人员在实际工作的过程中经常不按照相关工作流程来进行工作,在进行微生物检验的过程中经常出现不戴口罩、工作帽,不及时对手部进行进行清洗和消毒等情况。除此之外,还会出现部分检验人员戴着污染手套接听电话、饮水、吸烟、进食或者是穿着工作服进入员工休息室等现象。
生物原因:大部分的微生物实验室的设计并不科学,室内的通风效果相对较差,而在对微生物标本进行离心过程中,出现的标本外溢以及产生的气溶胶会对工作台、室内空气以及实验室地面产生较大的污染。而检验员经常接触的标本均为肝炎、呼吸疾病等,该种标本在离心的过程中会对空气的质量产生较大的影响。2.安全防护措施
2.1安全防护知识教育与宣传
我国的医疗教育与管理模式相对落后、安全防护意识薄弱等因素,会给我国医疗事业以及科研事业产生一定的不良影响。为提升微生物检验人员的人身安全,增强检验人员的安全防护意识以及安全防护意识具有一定的重要性,因此,医院管理人员需要组织院内微生物实验室检验人员进行安全知识学习,让检验人员能够在提升自身技能知识的同时,重视人身安全保护。
除此之外,提升生物安全防范意识,一方面能够让检验人员了解到微生物对人体产生的危害,另一方面能够对检验人员的生命安全起到一定的保障作用。检验人员在工作的过程中应该自觉遵守工作的相关制度,并且需要做好生物安全防范措施以及意外事故的处理方法,不断在工作中提升对安全生产的重视程度,以确保自身的安全以及实验室的安全。2.2建立健全相应管理制度与操作规范
建立健全相应的管理制度与操作规范,在一定程度上能够避免检验人员遭受危险生物的侵害,让检验人员的人身安全得到一定的保障。建立健全微生物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一方面能够让检验人员在实际工作的过程中严格按照相应的规章制度来进行实验与生产,能够最大限度地保护检验人员的人身安全。如此一来,不但能够规范检验的工作流程,而且能够保证检验人员的人生安全,让检验人员能够全身心投入工作。因此,建立健全相应的管理制度以操作规范能够保障检验人员的生命安全,降低安全隐患的发生概率。2.3做好实验室的消毒与清洁工作
实验室的消毒与清洁工作对生物安全具有一定的保障作用,只有真正做到全面的消毒与清洁,才能够为检验人员提供安全的工作环境。检验人员在对实验室进行消毒与清洁的过程中,一定要做到先消毒后清洁,避免检验人员在次日的工作中触摸或者接触到被细菌沾染的物品,导致检验得出的结果受到影响,这些遗留的细菌极有可能对检验人员进行侵害。因此,必须对实验室进行严格地消毒与清洁,避免对检验人员产生不必要的伤害。2.4废物处理
工作人员需要采用相应的措施,对实验室内产生的废物进行相应的处理。在对实验室废物进行处理的过程中,管理人员需要进行实时监督,防止实验废物出现泄露、流失以及扩散等情况。因此,管理人员需要对专门对实验室废物进行收集、运输以及处理等工作的负责人进行相应的培训,加强工作人员的工作责任心。3.小结
采取有效且积极的个人防护措施在一定程度上能够降低实验室检验人员在实验室内遭受细菌侵害的概率,并且能够确保检验工作的顺利进行,能够提升整个部门的工作安全性。就目前而言,大部分微生物检验人员的安全防范意识较为薄弱,导致实验室的安全事故时有发生,对检验人员的生命安全产生较大的影响和威胁,因此,采用有效的安全防护措施具有一定的作用和意义。在对微生物检验人员进行安全防护的过程中,需要对工作人员进行安全知识教育与宣传,让检验人员能够明白安全工作的重要性,让其能够在实际工作的过程中提高警惕,提升对实验室的安全生产的重视程度,降低安全事故的发生概率,以保证检验人员的人身安全。【参考文献】
猪场生物安全措施浅析 篇5
摘 要:生物安全问题已经受到普遍关注,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科研人员从事接触病原微生物的工作,这些实验室的生物安全问题不容忽视。因此,加强建设生物安全实验室具有相当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生物安全实验室 P3/P4实验室 生物安全
生物安全问题正日益趋向全球化,并引起各国政府的高度重视,同时也受到了业内专家甚至普通百姓的深切关注.随着科技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科研人员从事接触病原微生物的工作,这些实验室的生物安全问题是不容忽视的.特别是国内非典型性肺炎和高致病性禽流感的暴发、国际上恐怖分子利用大规模杀伤性生物战剂的潜在威胁、外来生物入侵、环境恶化、生态失衡等一系列事件,均已对人们的生存空间、国家安全、社会稳定构成了极大的威胁。因此加强生物安全实验室的建设及管理十分重要。
一、关于生物安全实验室的一些问题 1.生物安全实验室的概念
生物安全实验室是指具有一级防护设施的、可实现二级防护的生物实验室。它由主实验室、其他实验室和辅助用房组成。
主实验室是生物安全柜或动物隔离器所在的房间,或工作人员需穿正压防护服工作的实验室,是生物安全实验室中污染风险最严重的区域。其他实验室是用来进行辅助实验,没有安全柜或动物隔离器,工作人员不需穿正压防护服工作的一般实验室。
辅助用房是指缓冲室,更衣室,洗浴室等房间。2.生物安全实验室的分类 目前,在生物安全实验室的建设和使用管理方面,美国和西欧等发达国家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具有丰富的经验。美国国立卫生研究所和美国疾病控制中心实验室按照生物安全级别标准,对生物安全实验室进行了分级。相关具体内容见表1。
3.P3/P4实验室工作原理
在P3、P4实验室众多的安全措施中,最主要的措施还是一级屏障和二级屏障。
一级屏障为生物安全柜和实验服(或正压防护服),二级屏障主要为实验室气流控制及灭菌设施。
生物安全柜是生物安全实验室中极为重要的设备,其主要原理是使安全柜内保持负压,气流只能从外部进入安全柜,使柜内的病源微生物不能逸出.从而保护工作者:同时其循环风和排风经过高效过~ r(HEPA)过滤,叉能保护产品和环境。P3、P4实验室是实现生物安全的有力保障,但除了上述硬件设施外,更为关键的是必须要严格遵守实验室的安全操作规程,才能真正发挥P3、P4实验室的功能,达到生产安全的效果。
二、加强建设生物安全实验室的重要性
随着科技的发展,微生物学与免疫学等科研活动必然要接触到病原微生物等一些有害生物因子。实验用的动物鼠、兔等可能携带有出血热病毒及鼠疫等高致病菌;鸡可能携带有禽流感病毒;接触未知病人血清可能传染乙型肝炎病毒等生物危险因素。建设生物安全实验室是在进行病原微生物实验活动中保护实验人员和公众健康的需要,也是培养医学人才,树立科学防范观念的需要。1.环境保护和生物安全的需要
在病原体研究方面,由于种种原因,实验室获得性感染事件时有发生。根据有关资料报道,截至1976年共发生实验室获得性感染事件3000多例。在病原体研究实验中,工作人员的发病率比普通人群高5-7倍。病原体逃逸出设施造成他人和动物感染的事例也有报道。生物安全实验室,特别是三级、四级生物安全实验室,研究对象都是对个人和环境有高度危害性的致病微生物,必须采取可靠的措施防止这些致病微生物对室内和室外环境的污染。2.生物技术产业化的需要
生物技术的产业化首先是从医药行业开始的。自1981年第一种单抗诊断试剂和1982年第一个基因工程药物——重组人胰岛素在美国获准生产销售以来,以基因工程药物为主的各种生物技术产品的广泛应用在全球形成了生物技术产业的飞速发展。现代生物技术研究最多、发展最快的是治疗药物。目前,美国大约1300家生物技术公司的70%以上、欧洲生物技术公司的50%以上,都在从事医学生物制品的研究开发,主要是用于治疗癌症、心脑血管疾病、艾滋病、遗传病等各种重大疾病而用常规方法又难于获得的药物。全球生物技术药品市场销售额年均保持12%的增长速度,已由1996年的150亿美元上升到2000年的300亿美元。而这些生物制品的研发都离不开生物安全实验室。3.传染病的预防与控制的需要
随着世界环境的新变化,近二、三十年,不但一些曾被控制的传染病有死灰复燃之势,而且不断有新传染病出现。据不完全统计,全球发现的32种新传染病有一半以上已经在我国出现。2002年11月中旬在广东开始出现的“传染性非典型肺炎”(SARS)就是不能忘记的一例。有些新出现的传染病,如埃博拉出血热、马尔堡出血热、拉沙热等都是目前无法治疗的烈性传染病,一旦传入后果不堪设想。因此,我们必须加强生物防护能力的建设,提高实验室研究能力。4.动物防疫的需要 面临新的国际政治、经济和军事环境,生物威胁已经不仅局限于生物(战)恐怖,还包括生物事故、生物灾难、新发传染病、动物疫病,对国家安全、社会稳定、人民健康、经济发展带来巨大威胁。2001年欧洲再度暴发的疯牛病、口蹄疫和2004
年亚洲高致病禽流感震动了世界,造成严重经济损失。目前畜牧业已成为我国农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产值占农业总收入比重已超过30%。但我国动物防疫形势不容乐观,动物疫病每年造成200亿元的直接损失和300亿元的间接损失,成为畜牧业发展的瓶颈。更为严重的是,已有的和新发的人畜共患病一旦传播给人造成流行,后果更不堪设想。
因此,加快构建符合中国实际的、与国际接轨的、满足生物安全要求的兽医生物安全实验室体系。强化生物安全管理能力,提高生物安全管理水平,增强对动物防疫工作,特别是对重大动物疫病防控的技术支撑能力,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三、建设生物安全实验室的相关措施 生物安全试验室的核心是安全。1.人身安全
(1)通过生物安全柜来实现
所谓生物安全柜,是指为了保障操作人员及其周围人员的安全而设立的防御装置。它是操作区域内的第一道防御设施,能隔离处理危险微生物时产生的污染气溶胶。它共有3个级别,Ⅰ级、Ⅱ级和Ⅲ级。
最常用的是Ⅱ级安全柜。Ⅱ级安全柜又分为A,B两种,见表5。
表5中的正压污染区是指被污染的风机正压区,在正压作用下污染区的病原体可能从缝隙泄漏出来,见图3.图3a的斜线部分即正压污染区,图3b中因污染为高效过滤器所阻,进不了风机正压段,所以无正压污染区。
所以,有正压污染区的安全柜不如没有正压污染区的安全柜安全。
Ⅲ级安全柜级别最高,可以在其中进行具有最高危险性的操作。操作人员通过设于完全密闭的负压柜体上的长橡胶手套操作。(2)尽量用全新风
3级生物安全实验室进行非动物试验的,可以用循环风系统,比例为30%~50%,但与化学溶媒、放射性物质有关的实验,则应用全新风。
2.环境安全
(1)排风必须经过除菌灭菌处理
①2、3级生物安全实验室的排风口处必须设B类及以上的高效过滤器; ②4级生物安全实验室需在排风口处设两道B类及以上高效过滤器;
③人员退出时要经过淋浴、药浴或化学冲淋,各种废水要经过灭菌处理,3级实
验室的废水要经化学灭菌,3级的要经高温灭菌才能排放。④如有火灾,应允许烧光。但火灾应不致蔓延到污染区之外。3.废弃物安全
特别是3、4级生物安全实验室的培养物、储存物、垃圾以及其他废弃物的处理必须以安全为目的,首先应就地消毒,不能就地消毒的,必须置于坚固、防漏和有盖的容器中,密封后运出实验室。4.平面设计时应严格分区
(1)对建有2~4级生物安全实验室的建筑应划分污染区、半污染区和清洁区。3、4级生物安全实验室应按以下原则划区: ①主实验室至内更衣室(含)为污染区
②内更衣室之外至隔离走廊外侧的缓冲室(外缓冲室,含)为半污染区 ③外缓冲室之外的地区为清洁区
(2)3级生物安全实验室应设一侧隔离的隔离走廊,4级生物安全实验室应设环形隔离走廊。
(3)条件允许时设污物走廊。5.建筑结构应特殊加强
按国外资料,生物安全实验室应能抗8级地震,3级生物安全实验室的建筑结构安全等级宜不低于1级,4级生物安全实验室的建筑结构安全等级应不低于1级,它们的抗震能力均应按甲类建筑设计。
为此,3级实验室宜用单层结构,而4级则必须如此(不包括技术夹层和地下室)。3,4级实验室的主体应是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隔断至少应达到上层现浇楼板。
6.污染控制设计
污染控制设计动态隔离是核心,排风措施是重点,强调就地消毒,重视洁污分流,防止意外扩散,进行适度洁净处理。(1)动态隔离
在实验室关门状态下,只要几Pa的负压,就可以保证室内污染物不向外泄漏!而在开门状态下,随着人的走动,容易引起气溶胶的交叉传播。因此,在开门状态下需有向内的气流以阻止污染物的传播。
为了防止室内气流扰动外流,要求:
室内气流应能顺利地由“清洁”空间向“污染“空间流动,所以要求采用上送下排和单侧排风的方式;必须保证在开门条件下气流从清洁区向污染区流动!所以要求污染区应设在最里端或最核心部位;送风口以下气流速度不能太大,以免在开门时把室内空气吹到室外去,因此,风口以下0.5cm处气流速度不应大于0.4m/s。这也就要求在生物安全柜操作面或其他有气溶胶存在的操作地点的上方附近不得设送风口;回风口要低于工作面,一般应不高于地面0.5cm,以保证回风气流不在工作面上流过。(2)排风
排风机必须设备用;排风管道应采用负压管道,用不锈钢或塑料管材焊接而成;排风过滤器要能检漏;实验室排风与实验室送风、安全柜排风应有必要的联锁控制;能保证室内负压永远低于安全柜内负压;排风不应采用高速排放方案。(3)排水和废弃物消毒
3,4级主实验室内不设洗手池(缓冲室内可设);主实验室内不得设地漏;半污染区和污染区不设排水管;收集废水的灭菌槽应设于地下;排水管应明装,便于检查维修。
废水的灭菌处理要求为:所有废水先就地集中收集至特种灭菌槽;3级实验室的废水经化学灭菌,4级实验室的废水经高温灭菌;灭菌后的污水排至室外管网进入污水池,再经生化处理合格后排入城市下水道;排水管上的放气口前必须安装高效过滤器。(4)人流路线
生物安全实验室进入路线上一般不设淋浴室。退出路线上如工艺有要求则可设淋浴室。4级生物安全实验室退出路线上应设药浴和化学淋浴冲洗室。退出者必须在药浴前的内更衣室脱去实验室中的穿戴放入消毒器消毒,方可将其放入密封袋中带出或传出。
穿正压防护工作服者也要直接进入化学淋浴室冲洗,化学冲洗后再用水冲洗方可脱下穿戴放入密封袋中带出或传出。
7.建立建立P3/P4生物安全实验室所需的设备的特殊要求
(1)二级、三级生物安全柜,须有外排系统,要求外排空气经过彻底有效过滤后排入大气,系统配备HEPA过滤器,保证工作区的最小污染。
(2)离心设备,要求应该带有防气溶胶的密封盖或在安全罩里操作。确保离心操作的高度安全。(3)高压灭菌锅,最好有低水位报警装置,应为不锈钢材质,易于消毒及清洗。最重要的是当压力上升时有自动硅条封门,更加安全。(4)超低温冰箱,最好能有内置的机械手实现把样本从自动开启的小门放到指定位置,或从指定位置取样本等操作,同时,样本的身份也被机械手所配的条码阅读器所识别,从而实现操作的可追踪性。并由计算机自动编码,识别位置及保存信息,实现全自动操作,最大限度地避免人为失误。
(5)冻干设备,要求所有接口密闭良好,全不锈钢无缝材质,易于消毒,经久耐用。
(6)其它常规设备如匀浆器、混匀器、搅拌器、超声破碎仪、组织研磨器和微量加样器等,都需要根据生物安全实验室的要求进行定期消毒清洗,因此除了性能稳定,防泄漏,易于消毒和清洗是主要的考查指标。8.重视和加强实验室管理的软件建设
实验室具备相当的硬件设施,同时也应加强实验室的运行机制、管理措施等软件建设。加强软件建设,一是要建立内部监督机制,成立相应得生物安全管理委员会,加强事故的预防、报告和处理,督促各项安全措施和制度的执行;二是要健全制度,强化岗位安全教育和培训,对安全措施要具体化、文字化;三是坚持规范操作,尽量避免人为意外事故或违规操作而造成感染事件发生;四是要统一认识,不断提高相关水平及知识更新。要切实加强实验室生物安全知识与操作的培训。
目前我国虽建立部分生物安全实验室,但其标准化程度还不够。只有认识到其重要性,对其制定规范化建设和管理,才能使生物安全实验室发挥到最大作用,使工作人员的健康得到保障,使科研事业进展更顺利。
【参考文献】
1.李新华 郑育良 中国家禽 2004年 第26卷第21期
2.王宏伟 刘伟 中国兽医生物安全实验室的建设与管理 3.张永江 动物生物安全实验室的建设
4.于伟光 长春中医学院学报 2005年12月 第21卷第4期
5.王清勤 许钟麟 张益昭 建筑科学 2003年8月 第19卷第4期 6.王秋娣 中国医学装备2006年2月第3卷第2期
猪场生物安全体系的构建 篇6
1 猪场选址和布局
(1)猪场的选址。拟建猪场或在建猪场应远离交通要道(如公路、国道)、饲养场、屠宰场、食品加工厂、工厂、居民区、水源保护地、学校、幼儿园和医院等场所,应处于当地常年主导风向的上风向。确保交通方便,电源稳定,水源充足,水质符合国家规定的生活饮用水标准,环境卫生条件良好,无污浊水及其他污染源。
(2)合理分区。猪场的生产区和行政管理区、生活区必须严格分开。生产区包括养猪核心区、出猪台、剖检室、病猪隔离舍、引进种猪隔离舍、兽医室、流水线走廊和污水处理区等。非生产区包括办公室、食堂和宿舍等。非生产区工作人员及车辆一般严禁进入生产区,确有需要者必须经场长或兽医主管部门批准并经消毒后,在场内人员陪同下方可进入,而且只能在特定范围内活动。
2 保证猪只的生物安全
新引进猪是猪场最大的风险源头,但是为了改善猪场公母猪的繁殖性能,提高猪场的产能效益,因此很多时候风险再大也必须引种。如何规避外来病源的危险,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1)隔离。种猪到达目的地后,立即对卸猪台、车辆、猪体及卸车周围地面进行消毒,然后将种猪卸下,用刺激性小的消毒药对猪的体表及运输用具进行彻底消毒,用清水冲洗干净后进入隔离舍。
(2)观察。隔离时长30天到3个月,具体时长根据猪场自身需要而定,也就是由疾病的凸显时间和检测时间而定。前30天认真观察种猪的静态、食态及动态,30天以后进行猪瘟疫苗和原有猪群免疫接种的其他疫苗接种。确认为无病健康猪,经冲洗并彻底消毒后方可进入生产线。
(3)具体做法。猪群进入隔离舍21天之内,每天都要安排专职人员观察疾病变化,因为绝大多数情况下传染性疾病在21天都会凸显,21天后引进猪群进入检测期,抽检猪只是否患有传染性疾病,传染性疾病隔离期满后对种猪进行彻底消毒,随后转入生产场区。
3 车辆的生物安全
(1)牲畜运输车辆。感染猪只会污染车辆,猪只的排泄物和呕吐物粘连在运输车辆的板面和墙壁上,很难清洗干净,因此美国猪场会采用“清洗→消毒→干燥→烧烤”等方式对污染车辆进行清洗,具体操作方法如下:对车辆采取高温清洗和高温干燥,一般通过清洗剂和水进行高压冲洗,清洗完后会安排另外一个人用螺丝刀在运输车辆各个层面和死角进行彻底检查;清洗干净后喷洒增效消毒剂,在20℃环境用AHP(美国消毒剂)泡沫消毒30分钟(比例1∶16或1∶32),如果温度太低,可以用AHP(美国消毒剂)泡沫消毒40分钟(比例1∶32),环境温度越高,消毒的速度越快。消毒药配置成使用液后,现配现用,存放的时间越长消毒灭菌效力减弱甚至消失;静置运输车辆直到干燥;高温消毒,粪便中的病毒(如PEDV)在71℃持续加热10分钟或者在20℃的环境中放置1周均可被杀死,当然这一点可能会缩短车辆的使用寿命。
(2)料车。料车进出场携带污染源(有可能之前运送饲料去了其他猪场),所有料车进出场都必须喷雾消毒,效果要达到在车辆表面挂水珠的程度。尽管如此,这种方法并不能保证消毒药覆盖所有地方,所以料车要放置在远离猪场的地方。
(3)私家车、服务车辆也必须做好消毒工作,特别是本场运输病死猪的车辆,必须彻底清洗消毒。
4 物料供应的生物安全
猪场物料即生活用品、办公用品、劳保用品、兽药疫苗和部分其他材料等,物料输送到猪场后要放在门口消毒间进行消毒,具体消毒方式有如下3种。
(1)臭氧消毒。接触时间越长,渗透后作用时间越强,一般以2小时为准。
(2)雾化消毒剂。需要直接接触物料,但是不能覆盖所有地方。
(3)紫外线光消毒。室内四周墙壁设计成反光的镜面,反射紫外线光,照射时间为30分钟。
5 人员的生物安全
猪场员工进入生产区必须经更衣室更衣、换鞋,脚踏消毒池,手浸消毒盆,并经紫外灯照射后方可进入生产线。外来人员不能与猪只进行接触,需隔离24~72小时后沐浴更衣后方能进场,并要严格遵守净区和脏区的界限。
6 小结
浅析提高初中生物教学质量的措施 篇7
一、明确目标,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产生于认识和需要,是人们力求认识某种事物的心理倾向,也是参与学习的强大力量,夸美纽斯曾说:“不了解其用途的知识,对学生来说无异于来自其他世界的怪物,学生会毫不关心它的存在,更不会产生掌握它的需求”。
二、认真钻研课程标准和分析教材
钻研课程标准和分析教材两者既有密切联系而又有区别,它们是生物学教师进行生物学教育的基础,教师的一切教育教学行为,均是由此而生的,因而学会并运用好它,是生物学教师基本之一。
课程标准是国家教育行政部门颁布的国家标准,是国家对生物学教育教学要求的基础水平线,是衡量教育教学效果的标准依据。在课程标准中,展示了具体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要点,指明在这些基础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作了不同层次的要求,在研究时,必须“钻进去”,既要反复体会,从总体上有个完整的、系统的认识。
在初步概括地认识了课程标准中关于生物学科各部门内容各开设在哪个年级,各应讲授哪些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以及生物学科关于能力培养的要求;生物学教育教学应进行的思想教育要求与内在因素等之后,就应该对课程标准本文的内容一部分一部分研究;
1. 一个单元一单元细细体味,并记下感觉到存在的问题和看法。
2. 结合教材一部分一部分钻研,这时就会将前一段钻研体会落到实处。
3. 在每一个单元内对内容要点、教育教学要求、实验内容和目的要求仔細推敲。
三、教育教学的全面、整体与重点的结合性
生物学教育教学过程必须做到对教材既全面而又有重点的进行,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对教材在备课时进行一番分析,具体地一点一滴来分析才成。必须要符合教育教学目的与教学目标。
1. 教学中真正领会教材实质的要求。
2. 生物学教育教学必须依教材而行事。教师在备课过程中,必须解决好按教材传授和学生接受教材内容的矛盾,因而就必然出现熟悉教材、了解教材、领会教材和驾驶教材的分析教材过程。
3. 分析教材是避免“照本宣科”的需要;分析教材可以使教师心中有全局;分析教材可以较好地掌握重点和难点。
4. 分析教材的方法和途径;
从总体上分析教材体系结构,任何一部分教材均有一定的知识结构,均自有其完整独立的一面。从总体上剖析后,才可较好地认识这一部分教材在中学生物学科中的位置,才可较好地对单元教材和课时教材进行分析。新知识是在学生已知的基础上出现的。
从内容上分析教材内在的逻辑系统性,分析教材时,要明确教材内容逻辑结构方面的联系和认识过程上的联系,因为它反映了知识体系的构成。教师掌握了教材的逻辑系统性,在教学时,就不会被那么多的名词、术语和众多概念所困扰,而是通过分析,整理出主导和枝节了。
从优化知识结构上分析教材的重点和难点;教材重点是在分析教材过程中,认清知识体系的主导成分后,才确定下来的。处理好重点教材是对一堂课知识结构的优化,做好这一点对生物学教育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会起到较好的作用。关于“难点”一般是指多数学生理解有困难的某些基础知识。生物学科教材中的难点是多种多样的;有的因为看不见、摸不着,难以形成真实的生物生命表象,如:菌类、原生动物、细胞结构和功能;有的是事实材料多而杂,难于记忆,如解剖学上的名词术语;有的由于概念抽象、原理复杂深奥,学生缺乏相应的知识准备,难于理解,或教师一时难于采取适当教学手段表达,在分析时,要找出“难”的关键外,采取相应措施,设法突破。突破的方法一般按照教育教学原理和学生的心理状态加以解决,即多采取分散难点的方法,使难变为不难;或先扫清障碍,采取适当手段集中解决难点,以保证重点教材的顺利学习。如将理论问题具体化,分出层次,由浅入深,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或形象化使抽象内容更接近学生实际等。
从知道生产生活上分析教材中联系实际的因素,中学生物学教育教学中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是十分重要的问题,这是众所周知的。因它可以加深学生对生物学知识的理解;它可以启发学生注意生物学知识与周围各种事物的联系,有利于学习迁移;它可以加深对社会主义祖国科学技术成就的认识;它是培养学生一般能力和生物学能力的重要途径。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是生物学教育教学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是学校对学生进行全面的思想教育的一个方面。从辩证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出发,去认识教材、分析教材。
四、需要关爱学生、尊重学生,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对事业的热爱,其中也包含对学生的热爱。关爱学生,使学生敞开心灵,有了爱心,就找到了打开学生心灵的钥匙,实现真正的心灵沟通,以心换心、以情换情,也才能在师生的互相解读中产生共鸣,这样,学生才能爱老师,才喜欢你所教的学科,为学生学习学科知识打下基础。
猪场生物安全措施浅析 篇8
关键词:生物防火林带 重要性 建设措施
中图分类号:S7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3)04(c)-0129-01
营造生物防火林带是森林防火基础设施中的一项重要而有效的绿色生物防火工程,也是森林防火工作的治本措施。为更好地保护好森林资源,充分发挥生物防火林带的作用,利用森林植物(乔、灌、草等植物)之间的抗火性与耐火性的差异,以含水量高的树种组成防火林带来阻隔林火的蔓延,防止易燃森林植物的燃烧,减少火灾的损失,提高森林综合防火效益,达到保护森林资源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目的,不失为务实而又高效的防火办法,也是今后森林防火工作的发展方向。
1 紫金县林业现状
紫金县共有林业用地面积282575.7公顷,有林地2263249.3公顷,灌木林地611.2公顷,疏林地2033.9公顷,未成林地18253.7公顷,无林地12912.2公頃;森林覆盖率为74.93%,林木绿化率为75.53%。自2005年以来,紫金县不断加大林业生态建设的投入,特别是营造林工程建设投入逐年增加,对提高本县林业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其中,营造生物防火林带长度已超过450多公里(折面积8千多亩),虽然经过多年的努力,生物防火林带工程建设取得了初步成效,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但占全县林业用地面积的比例极少,仅为0.2%,对森林生物防火起到的作用甚微,且建设水平也相对较低,与发达地区相比,差距较大。
2 营造生物防火林带的重要性
2.1 增强生物防火效能,减少森林火灾损失
在保护森林资源的同时也使林内可燃、易燃物质大大增加,再加上随着产业结构调整、森林放活经营及公休假期的增多,人们进入林区进行生产经营或度假活动也越来越频繁,随之而来的灾害性火源成倍增加,火灾系数不断加大,火灾隐患日趋加重。因此,营造生物防火林带,在森林的山脊、山背、鞍部、沟谷、林缘、山脚及神庙坟地等人为活动多的地点,建立阻隔带,将连片的森林分隔成若干小区,一旦发生火情,可将山火有效控制在隔离林带内,起到阻隔山火蔓延、切断火源的作用,实现绿色防火,减少由森林火灾带来的损失和危害,并长期发挥防火效益,使森林资源得到有效保护。
2.2 提高经济效益,有利引导全民参与造林
防火林带阻隔了林火燃烧的同时,节省了防火、扑火投入,间接提高了经济效益。其次,营造以木荷、火力楠、山杜英等阔叶树的生物防火林带,不仅易栽植,生长好,且材质优良,木材倍受家具制作公司等相关部门选购;营造以杨梅、枇杷、板栗、山栀子、油茶等经济林果防火树种的林带,既能增加农民收入,又能引导农民积极参与保护和投身生物防火林带的建设,营造全民共同参与造林和提高防火意识的氛围。
2.3 提高森林质量,提升生态和社会效益
营造生物防火林带主要以乡土阔叶防火树种为主,特别是针对本县以针叶林(含针叶为主的混交林)为主的实际情况,既有利改变原有单一的林分现状,增加森林面积,又有利优化林种结构,抑制森林病虫害的发生,从而提高森林质量,增强森林生态效益。其次,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完成后,在明晰权属界线的山脊、沟谷等处,营造生物防火林带,构建绿色防火屏障,不但稳定了山林权属,还可减少了火灾和山林纠纷的发生,对维护林区社会治安稳定,促进社会和经济发展起到一定的作用。
3 营造生物防火林带的措施探索
3.1 强化宣传,力促发展
利用电视、报纸等各种新闻媒体,广泛深入宣传生物防火林带特有的防火效能和多种效益,特别是镇、村两级,转变林农和林业经营者“各人自挡门前雪,哪管他人瓦上霜”的消极态度,提高广大林区群众和各级领导干部对营造生物防火林带重要性、必要性的认识,使营造生物防火林带成为林区干部群众的自觉行动,并引导群众自发组建森林管护、防火等协会。另外,鼓励多种投资形式参与生物防火林带工程建设,按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确保投资者权益,从而促进生物防火林带工程的建设。
3.2 科技支撑,提升效益
随着社会发展,森林火源点多面广,火灾隐患日趋加重,管理难度增大,从近年来发生的山火情况分析,本县森林火灾大多数是从林缘、山脚、田边或拜神祭祀引起的。因此,规划生物防火林带,应严格执行生物防火林带设计规定和建设标准,做到计划设计、计划施工、标准验收,促进生物防火林带工程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其次,以林业科技推广站、各级林业学会和林业科研机构为主体,在生物防火林带建设方面开展多种形式多渠道的科技咨询和实用技术推广;加强防火树种的选优、繁育以及防火树种优化配置和提高抗火性能研究,大力推广生物防火林带营造适用技术,做到因地制宜,合理布局,同时兼顾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形成多层次、多林种、多树种配置方式。如山脊、山背、沟谷等地带,特别是山脊线易形成强大反向内吸气流而阻止林火的蔓延,优先考虑木荷、山杜英、火力楠等防火大乔木,下层则种植山栀子等灌木,以加速森林郁闭;在林地边缘、山脚等地带,则考虑杨梅、枇杷、油茶等有经济效益的防火树种。这样,不仅能起到防火作用,提升森林效益,达到保护森林资源和人民群众生命安全的目的,还增加林地产值,带动农民增收致富。
3.3 加强管理,提高质量
各级林业主管部门应把生物防火林带工程建设摆上重要议事日程,纳入林业重点工程和森林防火发展规划,并加强技术指导,严格把好规划、备耕、种苗、种植、抚育等环节,特别是加强抚育管理,能为促进苗木生长提供有利条件,做到营造一段,成功一段,尽快发挥防火作用,以确保生物防火林带工程质量。其次,镇、村两级应积极配合做好生物防火林带日常管护工作,对出现乱占、毁坏生物防火林带的行为,应及时制止,减少因农事活动而受到人为破坏。
4 结语
生物防火林带对于维护绿化成果起到了重要作用。在新的形势下,要搞好生物防火林带建设,必须加强宣传,提高认识,建立技术标准和管理制度,把以生物防火林带为主体的林火阻隔网络体系建设贯穿于营林生产的全过程,通过采取一系列切实有力的措施,全面推进生物防火林带工程建设,使生物防火林带建设由此步入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绿色防火取得突破性进展。
参考文献
[1]胡丽萍,张保东.木荷生物防火林带营造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11(24):246-246.
[2]谢享金.生物防火林带营建工作探析[J].民营科技,2012(11):145-146.
猪场冬季安全生产的综合措施 篇9
1 冬季猪场常见的问题
1.1 仔猪哺乳期成活率低,保育仔猪死淘率高。
1.2 育肥猪生长速度缓慢,饲料转化率低。
1.3 生产母猪膘情差,体况下降,常处在“亚健康”状况。
1.4 呼吸系统、消化系统疾病困扰,猪场医药费居高不下。
针对以上问题, 猪场冬季应在以下几方面加强管理:
2 冬季确保适宜的环境温度,减少冷应激对猪的影响
2.1 冷应激对初生仔猪与哺乳仔猪的影响
冷应激状态下,仔猪较少吮乳或不吃乳,血管收缩、猪毛竖立、肌肉颤抖,甚至死亡。因吃不到足量的初乳,得不到母源抗体的保护,自身又缺乏抗原,易感染疾病。特别是易发生腹泻等消化道疾病,如大肠杆菌病的发生率提高, 诱发传染性胃肠炎。体温严重降低还会使仔猪变得迟钝、活力差,易被母猪压死。因此,应在仔猪出生后把卧位温度控制到32.0~36.0℃,并且要求恒温。同时,该栏舍应保持干燥、无贼风。可通过观察仔猪的睡姿来判断温度是否合适。
2.2 低温对生长育肥猪的影响
猪受到冷应激后,被毛竖立,相互拥挤而卧,活动减少,行为迟缓,在窝内排粪便尿的次数明显增加,增加了传染疾病的机率。同时采食量增加以维持体温,但饲料转化率降低,增加了养殖成本。
2.3 低温对妊娠母猪的影响
妊娠母猪在受到严重冷应激后,会不同程度出现“低温症”(体温低于38℃)和“肠便秘”。便秘的原因是因环境温度过低,胃肠蠕动缓慢,功能紊乱所致。低温症是由于母猪为抵御寒冷,全身血管收缩,血液循环速度降低而引起。妊娠母猪在长时间冷应激下,可能导致自发性流产和膘情过痩,体况下降,抗病能力差,诱发疾病。
2.4 冷应激对种公猪的影响
在轻微的冷应激环境下,公猪的繁殖性能一般不会降低,但公猪在恶劣的饲养条件下,如露天的圈舍饲养,严重的冷应激会使公猪发生睾丸冻伤,繁殖能力下降或丧失。同时冷应激会使公猪体况下降,降低精液数量和精子质量,影响配种率。
2.5 控制环境,确保适宜的温湿度
尽量小单元式饲养,特别是产房和保育猪舍,有利于小环境的控制。猪舍建筑最好采用隔热性能良好的材料,如空心墙壁内加珍珠岩,猪舍泡沫板吊顶等,冬季保温,夏季阴凉。根据不同阶段猪对温度的要求,可采取针对性的温控措施,产房局部增温(仔猪卧位)与整舍加温相结合的方法,以满足母仔的不同温度需要。保育猪、生长育肥猪采取整舍加温,实践表明“热风炉”增温效果不错。热风炉在提高猪舍温度的同时,可以增加新鲜空气,促进封闭猪舍内的空气流通,改善空气质量,减少呼吸道疾病的发生率。在控制温度的同时,相对湿度控制在60%~75%。
3 确保均衡的饲粮营养水平,保证猪群对营养的需求
3.1 调整饲料配方、强化冬季营养管理
冬季猪只为御寒会消耗大量的能量,应适时调整配方中能量的水平。可在原来饲料能量水平的基础上提高10%左右,大猪低点,小猪高点。小猪可添加油脂类高的高能饲料,大猪可加玉米等普通能量饲料。
3.2 冬季饲料中适当使用小肽含量较多的原料
小肽的主要作用是抗应激、增强猪的免疫应答能力,减少发病。
3.3 保持饲料稳定的高能和品质
不能饲喂腐烂、变质、发霉、有毒、冰冻和污染的饲料,防止病从口入。
3.4 增加喂料次数
增加喂料次数的目的是相对增加采食量,以填补由于温度低造成的猪体内脂肪、肌肉代谢产热造成的体重亏空。冬季夜晚较长,可在晚上增加一次喂料。
4 做好冬季防疫灭病是确保安全生产的关键环节
4.1 认真做好消毒灭源工作
4.1.1 做好消毒工作。即做好门卫消毒、进生产区消毒、进猪舍消毒、日常消毒、及时消毒和定期舍内喷雾消毒等工作, 对进场人员、车辆、生产工具、器具、圈舍和舍内空间, 排污道、走道、及场区道路、装猪台、仓库、住室及生产区人员的工作服等处进行严格的消毒。
4.1.2 对病猪、弱猪做到第一时间隔离、护理、治疗,措施要果断、迅速,不能留下隐患。
4.1.3 建立较好的病猪隔离舍,使病猪尽快康复,但康复猪只不能再回原圈舍。
4.2 按既定防疫、驱虫程序做好猪只的保健工作
4.2.1做好口蹄疫、猪瘟、蓝耳病、喘气病、流感、传染性胸膜肺炎等的免疫工作, 免疫注射时, 认真做到一头猪一个针头。
4.2.2定期做好抗体检测工作, 检查免疫效果, 掌握猪病发展动态。
4.2.3及时了解社会疫情动态, 密切关注疫病的流行趋势, 做好防范工作。
4.2.4做好驱虫保健工作。
4.2.5做好药物保健工作, 定期开展药敏试验, 筛选敏感药物, 防止抗药性的发生。
【猪场生物安全措施浅析】推荐阅读:
规模化猪场的生物安全措施概论07-09
加强猪场生物安全管理12-19
猪场疫病防控措施10-19
夏季猪场的防暑措施10-18
猪场寄生虫的防控措施11-03
规模化猪场污染治理措施05-15
1养猪场中的恶臭及其控制措施07-16
实验室生物安全措施论文05-29
养殖场生物安全管理措施范文0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