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鸡新城疫病防控(共4篇)
肉鸡新城疫病防控 篇1
新城疫是由新城疫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烈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仍然是当前肉鸡饲养管理过程中需要重点关注的疫病之一。
1 流行情况
主要侵害鸡和火鸡,其他禽类和野禽也能感染。病鸡和带毒鸡是主要传染源,不分年龄、品种、性别均可发病。
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以春、秋、冬季多发。鸡舍通风不良氨气浓度高,温度控制不好忽高忽低,饲养密度过大,更容易发生本病并流行。
鸡新城疫在一个鸡群流行时,刚开始多数鸡处于潜伏期中。以后的4~6天内,病死率会呈直线上升,且多表现为急性型。
目前,由于疫苗的作用,我国规模化肉鸡场目前多表现为非典型性,呈散发,并以混合感染出现。病鸡群出现亚临床症状或非典型症状,主要表现为呼吸道症状和神经症状。
2 临床症状
2.1 全身症状
精神沉郁,体温升高,闭眼似睡,翅膀下垂,羽毛逆立(乍毛),缩颈呆立,反应迟钝。
2.2 呼吸系统症状
呼吸困难,有呼噜声,张口、伸颈喘气,咳嗽,甩鼻,喷嚏,怪叫,气管啰音。
2.3 神经系统症状
扭颈、仰颈,常呈仰头观星状姿势,翅膀下垂,跛行甚至瘫痪。
2.4 消化系统症状
食欲减退甚至废绝,先少饮后减少或不饮,倒提病死鸡,可从口中流出酸臭液体。拉稀,排黄绿色稀粪,玷污肛门或羽毛。
3 病理变化
嗉囊积液;腺胃肿大,腺胃乳头肿胀、出血、溃疡;腺胃与食道,腺胃与肌胃交界处出血和溃疡。
十二指肠及小肠黏膜有出血和溃疡,肠道腺体肿大出血,有的形成枣核状坏死。盲肠扁桃体肿胀、出血和溃疡。极易导致腹膜炎。
喉头、气管、支气管上段黏膜充血、水肿出血,气管内有黏液,根据病程长短可出现浆液性、黏液性、脓性、干酪样分泌物。
4 防控措施
4.1 预防
要坚持预防为主的原则。
首先,做好消毒灭源工作,切断病毒入侵途径。
第二,对病鸡实施隔离措施。
第三,制订科学的免疫程序。下列免疫程序可供参考:
对于雏鸡应视其母源抗体水平高低来确定首免日龄,一般应在母源抗体水平低于1:16时进行首免,确定二免、三免日龄时也应在鸡群HI抗体效价衰减到1:16时进行才能获得满意的效果。
在一般的疫区,可以采用下列免疫程序:7日龄用新城疫Ⅳ系+H120点眼、滴鼻,每只1羽份,同时注射新支二联油苗每只1羽份;23日龄用新城疫Ⅳ系或克隆30三倍量饮水;33日龄用克隆30或Ⅳ系4倍量饮水。
在新城疫污染严重的地区,1日龄用新城疫传染性支气管炎二联弱毒疫苗喷雾或滴鼻、点眼;8~10日龄用新城疫弱毒疫苗饮水,新城疫油苗规定剂量颈部皮下注射;14日龄用法氏囊弱毒疫苗饮水;20~25日龄新城疫弱毒疫苗饮水。
4.2 治疗
做到早发现、早确诊、早采取有效措施治疗。
4.2.1 快速确诊
非典型性新城疫,仅凭临床症状难以确诊。对疑似发病鸡群应尽早根据临床症状、流行病理特点、解剖病变和采用实验室诊断方法确诊。
4.2.2 紧急免疫接种
对30日龄内肉鸡,用鸡新城疫Ⅳ系疫苗或克隆-30进行紧急免疫接种,最好采用点眼、滴鼻免疫。紧急接种时,首先接种假定健康鸡群,再接种可疑鸡群,最后接种病鸡群。
4.2.3 标本兼治,控制病情
大多数鸡发病时,肌注高免蛋黄液(同时加入抗菌药物),注射抗病毒药物;也可用干扰素治疗;聚肌胞、黄芪多糖、白介素、清热解毒中药等,对本病有一定控制作用。使用抗生素、解热镇痛、止咳化痰平喘药、糖皮质激素类、维生素等药物,可防止继发感染。
肉鸡新城疫的防控 篇2
1 发病特点
该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 尤以春、秋季多发。各日龄的鸡均能感染, 雏鸡和中雏鸡易感性强、死亡率高。传染源是病鸡和带毒鸡, 传播途径主要是消化道和呼吸道, 因其分泌物和粪便污染饲料、饮水、用具及环境而感染其他鸡。种蛋和鼠类的机械携带, 带毒的麻雀、鸽及野鸟的都可以参与该病的传播。该病发生时常与其他细菌病混合感染而加重病情, 比如支原体、大肠杆菌, 甚至病毒病如禽流感、传染性支气管炎等也可混合感染。即使经过免疫的鸡群仍然会发生该病, 病鸡群出现非典型症状, 主要表现为轻微的呼吸道症状, 低发病率和低死亡率是非典型新城疫的特点。
2 临床症状及剖检变化
最急性型有时无明显症状突然死亡, 急性型病鸡表现为体温升高到43~44℃, 精神萎顿, 羽毛松乱, 翅膀下垂, 缩颈闭目, 昏睡, 冠、肉髯发绀, 嗉囔内液体增多, 呼吸困难, 粪便稀薄, 几日后死亡。亚急性或慢性型症状与急性型相似, 病程较长的病鸡出现神经症状, 如跛行或瘫痪、运动失调、翅膀下垂、转圈和头向后仰, 最终死亡或者耐过。
剖检以消化道出血变化为主要特征, 可见消化道黏膜和浆膜出血, 特别是腺胃乳头和肌胃角质膜下出血, 或腺胃与肌胃交界处出血, 不同肠段黏膜出血呈枣核样。盲肠扁桃体肿大、坏死和出血。嗉囊空虚, 在气管内有灰白色或黄白色黏液, 喉头及气管上段有出血。心外膜和心冠脂肪有出血点。非典型性新城疫多数无上述明显病变, 气管环略有充血和出血现象, 盲肠扁桃体、肠道和泄殖腔出血较为常见[2]。
3 诊断方法
根据该病出现呼吸道及神经症状, 结合消化道黏膜出血、坏死和溃疡为特征的病理变化可初步诊断为新城疫, 确诊要进行病毒分离和鉴定, 如血凝试验 (HA) 、血凝抑制试验 (HI) 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ELISA) 。
4 防制措施
(1) 加强免疫, 提高免疫效果是控制该病的关键。肉鸡在7日龄使用La Sota或Clone-30弱毒苗滴鼻、点眼, 21日龄使用La Sota喷雾免疫。或7日龄ND-Ⅳ系或Clone-30弱毒苗点眼+0.3m LND灭活苗皮下注射, 15日龄La Sota弱毒苗点眼, 或2倍量饮水。有条件的鸡场最好做抗体检测, 根据抗体滴度选择合适的免疫时间[3]。滴鼻点眼的免疫原理是将疫苗滴入鸡的鼻孔或眼结膜内, 刺激上呼吸道黏膜和哈德氏腺, 产生局部抗体, 属于局部黏膜免疫, 需要注意的就是稀释液的用量应根据自己使用的滴瓶和针头先进行试滴实验, 确定每毫升可以滴多少滴, 然后再计算实际使用稀释液的用量。
生产中疫苗质量差, 防疫程序不合理, 疫苗选择、免疫方法和免疫间隔时间不当, 鸡群中存在免疫抑制性疾病、鸡群应激严重、饲料中营养缺乏、过量使用抗病毒药物和环境中存在新城疫强毒等都会影响免疫效果。
(2) 加强消毒, 搞好环境卫生, 减少应激。平时要加强饲养管理和卫生消毒, 注意供给全价的饲料, 减少应激, 提高鸡群的健康水平。最好采取鸡群全进全出和封闭式饲养模式, 严格防疫消毒制度, 杜绝强毒污染和入侵。进出鸡舍的车辆和工作人员必须经严格消毒处理, 同时要防止其他动物, 尤其是鸭、鹅及野生鸟类进入易感鸡群或者混养。
(3) 确认该病后要对鸡群进行无害化处理, 严禁出售。有治疗价值的可在发病早期使用高免血清或卵黄抗体治疗, 能起到一定的控制作用。也可尝试使用Ⅳ系疫苗紧急接种。
总之, 肉鸡养殖由于饲养周期短, 一定要重视疫病的防控工作, 尤其是新城疫等常发、难以控制的疾病, 生产上要做到预防为主, 采取综合防治措施, 才能有效控制疫病的发生。
摘要:新城疫自1926年发现以来, 一直困扰着肉鸡养殖户。此病的控制难度较大, 严重危害养鸡业的发展, 因此养殖者要采取有效措施加强防范。
关键词:肉鸡,新城疫,防控
参考文献
[1]甘孟候.禽病诊断与防治[M]北京: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 2002:17-29.
[2]张双良, 赵学群, 周国栋等.商品肉鸡新城疫临诊特点[J].中国禽业导刊, 2012, 2:47.
肉鸡新城疫病防控 篇3
新城疫病毒是ssRNA病毒,有包膜。病毒颗粒具多形性,有圆形、椭圆形和长杆状等。成熟的病毒粒子直径为100 ~ 400 nm。包膜为双层结构,由宿主细胞外膜的脂类与病毒糖蛋白结合衍生而来[1]。包膜表面有长12 ~ 15 nm的刺突,具有血凝素,能凝集鸡和多种动物的红细胞。同时,病毒进入鸡体后在鸡的血清中能产生抗红细胞凝集素的抗体,抑制血凝现象。目前对新城疫的常规检测方法主要有病毒分离培养、血清学检测以及分子生物学检测等方法。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ELISA) 是用物理方法将抗原抗体吸附在固相载体上进行的免疫酶标记技术,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一种检测方法,尤其适用于大批样本的检测,易于推广和使用,是检测新城疫病毒发展最快的一项技术。RT - PCR技术检测病毒具有快速、灵敏、特异、直观等特性,消除了常规血清学诊断方法中非特异性因素的干扰及敏感性问题,可以直观地从分子生物学水平检测到病毒核酸的存在,已成为临床上检测和诊断疾病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但上述检测方法步骤复杂、耗时较长、试剂仪器昂贵,不能对ND做出实时监测和免疫,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它的广泛使用,因此快速、方便、准确、不需特殊仪器并能在现场使用的检测方法备受基层养禽用户青睐。血凝( HA) 与血凝抑制( HI) 试验因具有操作简单、不需要特殊的仪器等优点,是目前最常用的方法,大多数的鸡场都用HA和HI试验进行抗体监测和ND的诊断。当血凝抑制效价在1∶20以上时,确定被检鸡过去患过新城疫或接种过新城疫疫苗[2]。笔者主要论述了用血凝及血凝抑制试验在鸡新城疫临床诊断中的应用。
1 材料
1. 1 标准阳性血清
鸡新城疫标准阳性血清,由山东农业大学禽病研究所病毒室会馈赠,HI效价为210,冰箱4℃保存。
1.2标准抗原
标准抗原(批号为20130801),购自广东大华农动物保健品股份有限公司青岛分公司,HA效价为29,冰箱4℃保存。
1. 3 SPF种蛋
SPF种蛋购自山东省家禽研究所禽病研究室。
1.4病料
发病鸡只分别来自临沂地区的37 个商品肉鸡场品种为AA+、罗斯308 的白羽肉仔鸡。病料多为养殖场送检及现场采集。发病鸡为3 ~ 36 日龄,临床表现为精神沉郁,食欲不振,饮水量下降,集堆不愿走动,有的鸡流鼻涕、流眼泪,鸡口中流出黏液,最突出的症状是呼吸极度困难,张嘴呼吸,呼吸时有明显的啰音。有的病鸡伴发神经症状,头颈向后扭曲。剖检病死鸡见气管、喉头水肿、充血,气管黏膜增厚、充血,气管内充满大量的黏液。病死鸡全身肌肉出血,肝脏严重出血; 肺部充血,呈现很鲜艳的红色; 心脏肿大、出血,心冠脂肪出血; 肠道淋巴组织有严重的溃疡性炎症,呈枣核样; 腺胃乳头出血,腺胃与肌胃交接处出血。经过临床诊断疑似新城疫[3]。
2 方法
2. 1 病料处理及检测材料的制备
2.1.1病料的采集与处理
在发病鸡场中取病死鸡或活病鸡,用消毒液消毒,剖杀(解)后取肺脏、气管,放入冰箱中反复冻融2~3次[4],然后按5倍体积加入灭菌生理盐水,置研钵中研磨成匀浆状,在净化工作台上取上清液加双抗各1 000 IU/m L,装于1.5 m L离心管中,在高速离心机上以2 000 r/min离心15 min,取上清液即为病料上清液,备用[5]。
2.1.2 1%红细胞悬液制备
用5 m L注射器( 采血前加2% 枸橼酸钠) 对成年健康鸡只进行心脏采血,取10 m L离心管1 支,注入3 m L鸡血,然后加入5 m L的生理盐水,放入离心机以2 000 r/min离心15 min,弃掉血浆和白细胞层,再加生理盐水至8 m L,手持,颠倒混匀,离心,反复洗涤3 次; 弃上清液,用100 ~1 000 μL移液器吸取红细胞0. 1 m L,加10 m L生理盐水配成1% 鸡红细胞悬液。
2.1.3被检血清制备
从发病养殖场中取疑似ND的病鸡,每只鸡心脏采血2 m L,共采集10 份血液样本,放入洁净的试管中静置,取析出的血清4 ℃ 保存备用。
2. 2 鸡胚接种
鸡胚由平邑益客种禽有限公司孵化场孵化。取9 ~ 10 日龄SPF鸡胚,经照蛋均为活胚。在净化工作台内先用5% 碘酊消毒接种部位,再用消毒针锥在接种处用腕力打孔钻透。用1 m L注射器吸取病料上清液0. 2 m L注入尿囊腔。每份样品接种5 枚鸡胚,同时用灭菌生理盐水接种5 枚SPF鸡胚作为阴性对照。接种的SPF鸡胚置孵化器内继续孵化,每日照蛋2 次,弃去24 h内死亡的鸡胚。观察鸡胚发育情况,收集死胚并消毒,置4 ℃冰箱[6]备用。
2. 3 尿囊液的收集
在净化工作台内将死胚用5% 碘酊消毒气室部蛋壳,用镊子破壳,再用眼科镊小心撕去壳膜,并刺破绒毛尿囊膜,将胚体压住后用吸管吸取尿囊液,即为收集到的鸡胚尿囊液。
2. 4 血凝( HA) 试验
将收集的尿囊液用微量法做HA试验。用微量移液器在96 孔微量V型反应板的第1 排12 个孔中各加入50 μL PBS缓冲液; 取50 μL尿囊液于第1 孔中反复吹打混匀,然后从第1 孔中吸出50 μL混合液至第2 孔,依此2 倍递增稀释到第12 孔,每孔都吹打混匀、弃去50 μL; 向每孔加1% 鸡红细胞悬液50 μL,振荡1 min后置于室温下作用30 min,然后将反应板倾斜成45°角,观察并记录结果。在第2 排孔用PBS缓冲液作为阴性对照; 在第3 排孔用鸡新城疫标准阳性血清作为阳性对照。
进行结果判定。 + + + + : 红细胞呈细沙样均匀铺于孔底,即100% 凝集; + + + : 红细胞均匀铺于孔底,边缘不整齐而稍向孔底集中,即75% 凝集; + + :红细胞形成一个环状,四周有凝集块,即50% 凝集;+ : 红细胞于孔底形成一个圆团,边缘不够光滑,四周稍有凝集块,即25% 凝集; - : 红细胞于孔底形成一个圆团,边缘光滑整齐,即无凝集。
2. 5 血凝抑制( HI) 试验
按照HA效价配置4 IU病毒。先用5 ~ 50 μL微量移液器在96 孔微量V型反应板的第4 排12 个孔中各加入50 μL PBS缓冲液; 取50 μL鸡新城疫阳性血清加于第1 孔中,吹打混匀,然后从第1 孔中吸出50 μL混合液至第2 孔,依此2 倍递增稀释到第12 孔,每孔都吹打混匀,弃去50 μL; 向每孔中加入50 μL的4 IU病毒; 振荡1 min,置37 ℃ 电热恒温培养箱中作用10 min; 向每孔加入50 μL的1% 鸡红细胞悬液; 振荡1 min后,置37 ℃电热恒温培养箱中作用30 min,然后判定结果。第5 排设为PBS缓冲液对照孔,作为阴性对照; 第6 排设为分离毒对照孔,作为阳性对照。
3 结果与分析
3. 1 鸡胚接种结果
SPF鸡胚经尿囊腔接种后,除个别鸡胚在24 h内死亡外,其余全部24 h后不超过50 h死亡,死亡后的鸡胚全身出血严重,尤其是头、颈、背部严重出血。
3.2 HA与HI试验结果
结合大量临床病例,对采集的10 份ND疑似病料进行HA和HI试验,方法与结果见表1 ~ 表2。根据血凝效价和血凝抑制效价的判定标准,得出HA试验的血凝效价为107,HI试验的血凝抑制效价为107,而HI抗体水平达到107以上的有4 份( 占40% ) 。说明该地区新城疫发生过程中,有40% 的鸡群能抵抗新城疫,有60% 的鸡群很容易发生新城疫。
3. 3 病毒分离鉴定结果
注: 血凝效价的判定,以出现+ + ( 50% ) 的抗原最高稀释倍数为该抗原的血凝效价,为一个血凝单位; 血凝抑制效价的判定,以出现- ( 完全抑制凝集,即不凝集) 的血清最高稀释倍数为该血清的血凝抑制价。
共检测107 份疑似病料及样本,其中对鸡红细胞有凝集现象的有59 份,占样品总数的55. 14% ; 对鸡红细胞无凝集现象的有41 份,占样品总数的38. 32% ; 判定不清的有7 份,占样品总数的6. 54% ,见表3。
3. 4 RT - PCR验证检测结果
为了验证HA和HI试验检测方法的准确性,采用了RT - PCR检测法对59 份阳性样本进行验证检测,其中有53 份为阳性,阳性检测符合率为89. 83% 。检验结果表明,运用HA和HI试验检测商品肉鸡新城疫病毒结果基本准确。
4 讨论
近年来,有些鸡群出现发病急、死亡率高、呼吸极度困难同时伴有流鼻涕、流眼泪、口流黏液等症状,在病理变化上可见肺部充血、出血,全身脏器出血,这些症状和病理变化容易与禽流感病混淆,在临床上难以鉴别。本试验以降低成本、简便可行、快速准确为出发点,对采集的病料进行实验室病原分离和血清学鉴定,表3 的试验结果表明: 临沂地区37 个商品肉鸡场疑似鸡新城疫鸡群中,55. 14% 的血清有血凝性且能被鸡新城疫标准阳性血清抑制,从而证明引起鸡群发病的病原确实是新城疫病毒[7]。结合鸡胚接种和RT - PCR验证结果,可以确定检测出的59 份样品中89. 83% 为致病性的新城疫病毒感染,说明临沂地区有一半以上的养鸡场感染了新城疫病毒。该地区有必要马上进行紧急免疫接种,以防止新城疫爆发和继续扩散。
本次流行病学调查结果表明,新城疫仍然是危害临沂地区养鸡业的一个重要传染病。虽然临沂地区大部分鸡场免疫过新城疫疫苗,但通过检测不难发现,免疫鸡群的抗体水平并不高,随时面临着新城疫的威胁,这可能与疫苗的保存和使用不当、饲养环境不卫生、厂家生产的疫苗不合格等有很大关系。笔者认为养殖场饲养人员要加强学习,做好疫苗免疫预防工作,搞好环境卫生,实时消毒,兽医主管部门更应该对疫苗生产环节进行严格把关,加强对兽药质量的监督检测。只有大家携手共同努力才能控制新城疫疫病,把损失降到最小。
参考文献
[1]LIU H L,WANG Z L,WU Y G,et al.Molecular epidemiological analysis of Newcastle disease virus isolated in China in 2005[J].J Virol Methods,2007,140(1/2):206-211.
[2]孙高贵,王生雷,李萍.肉鸡新城疫病毒的实验室分离与血清学鉴定[J].畜牧兽医科技信息,2009(3):33-34.
[3]姜宁朋,胡北侠.国内外新城疫相关专利申请现状分析及未来策略[J].中国家禽,2011,33(13):4-9.
[4]赵春青.青岛地区肉种鸡群新城疫流行病学调查与防治研究[D].武汉:华中农业大学,2007.
[5]徐剑.海安地区新城疫的流行病学调查[J].中国畜牧兽医文摘,2013,29(7):96-97.
[6]王非,蒋建一,华炯刚,等.鸡ILV、IBV、NDV和AIV多重RTPCR检测方法的初步建立[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35(4):37-40.
现代肉鸡生产中的疫病防控新技术 篇4
近年来, 尽管禽病学界及生产企业在鸡群健康控制方面做了很多很有深度的工作, 也取得了不少可喜成就, 但仅就生产层面而言, 在高密度集约化饲养背景下仍有很多问题有待解决, 例如:动物实验室测试结果与大田生产重复验证结果之间, 超高密度的免疫程序与波动的生产性能之间, 达到甚至超过理论安全要求的实验室监测数据与动物临床表现症状之间, 高强度、高剂量的药物投放与不对等的治疗效果之间, 往往存在无法解析的非对称性因果关系。因此, 如何让实证意义与理论高度同等重要的兽医禽病学在生产实践中发挥更有成效的功能, 似乎很有必要在现有知识范畴及应用程序基础上作更多有益的探讨。本文主要针对现时肉鸡生产上某些典型的非健康临床指征作生产层面的分析讨论, 并就采取非特异性免疫功能调节措施的效果作客观评价, 与肉鸡养殖业同仁共同探讨高效健康养鸡的可靠途径。
1 当前商品肉鸡生产上存在的主要问题与原因分析
近年来, 肉鸡饲养上的健康问题有日渐复杂之趋势, 主要表现为发病日龄不断提前 (最近又观察到15天龄左右开始发病) 、发病比例及死亡率逐渐升高 (发病鸡群死亡率高达20%~50%不等) 、药物治疗基本无效。发病鸡只往往以呼吸系统感染、消化道感染为始发症状, 主要解剖症状几乎完全一致:气管充血、出血;肺部充血、实变;以小肠为主的消化道弥慢性出血;肾肿大等。
从鸡群临床表现、解剖症状及药物处理结果综合分析, 笔者认为, 绝大多数发病鸡群疑似原发性病毒感染为主, 并发或继发细菌感染及药物中毒可能是造成大量死亡的主要原因, 从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似以垂直传播为主要感染途径。
因此, 商品肉鸡群发生的问题不应以就事论事的方法处理, 而应该从感染的源头--种鸡群上探索解决问题的途径。
2 当前肉用种鸡生产上存在的非健康临床指征与原因分析
尽管种鸡场在疫苗接种、药物处理及日常管理等各方面均已做足功夫, 但种鸡群各项生产性能偏低 (甚至有人怀疑鸡种退化) 、终产品生产成本偏高等问题日渐突出, 临床上各种不正常的指征经常出现, 主要表现有:
2.1 绿色粪便
鸡只排泄绿色粪便, 似乎是个古老而又新颖的话题, 据笔者多年观察结果似有如下特点, 一般情况下, 公鸡 (含育成期后备公鸡) 的绿粪比母鸡 (含育成期后备母鸡) 明显 (公母混养的鸡群需作专门观察记录才可准确鉴别) , 成年鸡比后备鸡明显、老年鸡比青年鸡严重。
以往一般认为, 鸡只排泄绿色粪便与新城疫 (ND) 感染有关, 但面对高水平的抗体检测结果, 大多数生产管理人员, 尤其是南方地区鸡场的技术人员宁愿怀疑寄生虫 (卡氏白细胞虫) 感染, 也不愿意将绿色粪便与病毒感染挂钩。然而, 令人遗憾的是, 几乎没有人按卡氏白细胞虫的标准判断程序去做病理切片鉴定, 而是以阶段性的反复投放磺胺类药物作为解决问题的常规手段, 不但却难以收到满意的结果, 还必须付出产蛋率及活胚率降低的代价。事实上, 寄生虫感染论者亦无法解释经常情况下, 同一组笼的公母鸡中, 只见到公鸡笼下有绿粪, 而母鸡笼下却见不到。
对鸡只排泄绿色粪便, 一般只理解为胆汁分泌与重吸收异常之故, 但几乎没有人去作更深入的机理研究。然而, 对很多鸡场来说, 处于有规律与无规律之间的绿色粪便排泄似乎已成为常态, 无论以何种假设去解释此种现象, 毫无疑问的是, 鸡群排泄绿色粪便的比例及绿粪出现的频率, 与鸡群的综合生产性能下降有直接因果关系。
尽管很少有人将有统计学意义的ND的HI抗体滴度消长情况与鸡群绿色粪便作准确的规律性分析, 但笔者在一些鸡场观察到, 通过饮水或滴鼻作ND弱毒疫苗接种l~2周后, 尽管HI抗体滴度并没有发生统计学意义的数值改变, 但绿色粪便有显著减少或色泽有变淡的趋势。然而, 令人疑惑的是此种感观症状的良性改变只能维持2~3周, 疑似ND感染的症状还是不断地反复出观、鸡群的产蛋率、种蛋表观质量及受精蛋的早期死胚比例等关键性生产指标还是没有得到有效的改善。
2.2 斑点蛋壳
基因决定, 蛋壳腺色素细胞的分泌类型决定蛋壳的色泽。但无论何种颜色的蛋壳, 正常情况下均应呈现均匀一致的色泽。然而, 近年来, 很多鸡场 (无论是蛋鸡还是肉用种鸡群) 却被各种斑点蛋所困扰, 蛋壳斑点的形态特征因鸡的品种/品系及健康状况不同而有所差别, 从细砂状到绿豆般大小不等。此类斑点蛋没有或几乎没有种用价值, 因此, 往往被作菜蛋处理。据笔者多年来的粗放观察发现, 下午两点后产下的蛋, 斑点蛋的比例可高达30%或以上, 由此推论, 产斑点蛋的鸡只其连产性能较差, 这除了与其健康状态有关外, 很难找到更合理的解释。进一步观察发现, 斑点蛋比例较大的鸡群, 其产蛋率、种蛋孵化18天活胚率 (生产上习惯视为受精率, 应作严格区别) 及活胚孵化率等指标亦较差, 其后代的成活率、生长速度及饲料转换率等生产性能指标亦相对较差, 这同样可以进一步说明, 此类鸡群存在一定程度的健康隐患。令人遗憾的是, 现时检测手段仍难找到有说服力的特异性对应指标, 只能笼统地归类为免疫紊乱或免疫抑制状态, 而且, 用现时可用的各种特异性免疫、药物或营养措施, 均难收到任何显著效果。
至于业界经常可见的鸡群开产早期的4~5周时间内, 鸡群产只有蛋壳膜而没有钙质化硬壳的无壳蛋 (多数人习惯称作软壳蛋) 的比例可高达10%~30%, 此种明显与鸡群健康有直接相关的现象, 同样难以找到具有说服力的特异性实验室检测指标。
2.3 早期死胚
在大多数种鸡场, 习惯上把种蛋孵化18天照蛋的活胚率称作受精率, 其实是很不准确的做法, 常令多方产生误导, 笔者曾多次为某些大型企业解决“受精率”低的问题而索出种鸡群存在严重病毒感染的个案。事实上, 大多数生产企业报表统计的“无精蛋”中包含着相当部分的早期死胚, 其中以孵化72小时之内死亡的胚胎占绝大部分。近年来, 笔者在孵化厂检测过难以计数的“无精蛋”, 其中早期死胚占6%~48%不等, 折算为入孵蛋的早期死胚率则相当于0.2%~5.5%不等, 可见差异相当大。
种蛋在孵化过程中的胚胎死亡与多种因素有关, 在孵化条件稳定、饲料营养没有发生意外的情况下, 孵化早期胚胎死亡的增加主要与中毒或病毒感染有关, 前者多见于鸡群用药失误或源于饲料与垫料的霉菌毒素中毒, 后者则可能与任何一种或多种病毒感染有关, 尤其与慢性病毒感染关系密切。在种鸡群死淘率、产蛋率没有发生大幅度变化之前往往没有引起管理人员的关注。从现有实验室检测手段中也难找到与之对应的特异性相关指标。
2.4 消化道感染
生产实践中, 常见某些鸡群开产前后便出现顽固性拉稀 (俗称“水粪”) , 即使长期在饲料中使用大分子多肽类抗生素治疗, (温馨提示:目前国内市场声称对肠炎有效的“益生素”、“抗肽蛋白”之类的“发酵产品”, 无一不是添加不同浓度的此类大分子多肽抗生素或直接使用其发酵残渣而已。) 亦只能相对降低粪便的部分含水量, 无法彻底改善消化道的健康, 一旦停用此类抗生素, 数天之内, “水粪”再现。剖检此类表观健康的鸡只, 绝大多数可见疑似病毒感染特征的小肠弥漫性充血、出血。笔者认为, 业界一直认为归咎于大肠杆菌或梭菌感染的顽固性拉稀现象, 实质问题还是与病毒感染有关, 细菌充其量是共感染的元凶之一。然而, 与上述若干非健康指征相似, 至今为止, 种鸡群的消化道感染问题同样找不到与之对应的实验室检测指标。
除了上述讨论的几种典型的非健康指征外, 鸡群呼吸系统问题的不确定性更多, 病毒与细菌 (霉形体) 共感染的情况更为复杂。
3 解决鸡群健康问题的途径
从鸡场生产层面分析, 导致包括上述讨论的几种典型非健康临床指征在内的鸡群疫病问题的最可能原因有病原感染 (NDV、IBV、AIV-H9、ALV) 、有毒物质中毒 (霉菌毒素、有害金属元素、药物) 以及饲养管理不善 (温、湿度控制失衡、通风不良或过度、其他应激) 。从现实情况看, 除了禽淋巴白血病病毒 (ALV) 感染尚无特异性免疫措施外, 几乎所有可以考虑的特异性免疫方案均已采用, 但鸡群疫病并未因接种了越来越多的疫苗而减少, 恰恰相反, 却有日渐复杂之态势;另方面, 超量抗生素或化学药物的使用, 不但对病毒感染毫无作用, 还会造成严重的中毒后果, 商品肉鸡群发病后往往导致极高的死亡率, 很多情况下与药物中毒有直接关系;而可能存在的霉菌毒素及有害金属元素的中毒问题更无法用常规方法解决。因此, 摆脱既有的思维模式, 从现行处理方案框架外寻求新的解决方案, 可能是解决肉鸡健康难题的有效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