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鸡腺胃炎防治(共7篇)
肉鸡腺胃炎防治 篇1
肉鸡腺胃炎指发生于商品肉鸡的以临床采食量降低、消化不良,剖检主要病变为肌胃角质层靡烂、腺胃肿大为特征的疾病。
1 病原
本病的病原较多,有报道称,在腺胃病变中观察及分离到的病毒有多种,如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呼肠孤病毒、网内病毒等。还有饲料原料因素引发的。
2 流行特点
(1)腺胃炎可发生于不同品种的蛋鸡和肉鸡,以蛋雏鸡、肉雏鸡和青年鸡多发,其次为肉用公鸡和杂交肉鸡。(2)该病流行较广,发病地区发病率一般为7%~28%,死亡率一般为30%~50%。最早发病日龄见于5~7日龄,7~15日龄症状表现明显,25日龄以后鸡发病率有明显的下降,产蛋鸡也可发病,病程10~15d,长者可达35d,发病后5~8d为死亡高峰。
3 主要病因或诱因
(1)鸡痘尤其是眼型鸡痘(以瞎眼为特征的),是腺胃炎发病很重要的病因。2012年8月底至11月底,是鸡痘发病严重季节,腺胃炎发病也非常严重,很多鸡群都是先发生了鸡痘,后又继发腺胃炎,造成很高的死亡率,并且药物治疗无效。(2)饲料营养不良。饲料粗纤维含量高或营养缺乏如维生素、蛋白等,鸡群易发生腺胃炎。(3)不明原因的眼炎。如传染性支气管炎(IBV)、传染性喉气管炎(ILTV)、各种细菌、维生素A缺乏或通风不良引起的眼炎,都会导致腺胃炎的发病。(4)一些垂直传播的病原或污染了特殊病原的马立克氏病疫苗,很可能是该病发生的主要病原。如鸡网状内皮增生症(REV)、鸡贫血因子(CAV)等。
4 临床症状
病禽羽毛蓬乱,缩头垂尾,呆立,无精神,翅膀下垂;粪便中有消化不完全的饲料或兼有细条样、颗粒状粪便;吃喝影响不大,但病禽的生长发育迟缓或停滞,体重增重停止或逐渐下降,群体与标准日龄值相差甚远,有的病禽体重仅为正常家禽的50%~80%或更少,大
5 病理变化
(1)病鸡呈现消瘦,肌肉苍白,腺胃、法氏囊萎缩,嗉囊扩张,内有黑褐色米汤样物。(2)肌胃内径变粗,长度缩短,外观有明显红、白相间的凝固性坏死灶或坏死斑,腺胃、肌胃连接处呈不同程度的糜烂、溃疡、肌肉壁肿胀。(3)病鸡腺胃具有特征性。病鸡腺胃肿大如球,呈乳白色,仔细观察可见灰白色格状外观。腺胃腺体呈不规则突出、变形、肿大、轻轻挤压可挤出乳状液体。(4)切开腺胃可见腺胃壁增厚,水肿,轻轻一按可流出浆液性液体。乳头肿胀出血,乳头界限融合,没界限可分。肌胃萎缩,胸腺、脾脏严重萎缩。肠道表现出粘膜脱离,出血症状。(5)临床中可见肝肾综合症及法氏囊损伤等其他并发症。
6 防治措施
(1)严格执行卫生和消毒措施,针对主要病原进行相应的免疫接种,有助于将该病发病率控制在最低。(2)控制日粮中各种霉菌、真菌及其毒素对鸡群造成的各种危害,此外日粮中的生物源性氨基酸,包括组胺、组氨酸、尸胺等的控制也是降低鸡腺胃炎发生的有效措施。
肉鸡腺胃炎防治 篇2
1 发病流行情况
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 但以季节更替时发病率较高, 尤以秋转冬时流行严重, 发病日龄不定, 最早日龄可见于5日龄, 20~30日龄多发, 发病率达60%~80%, 死亡率在1%~3%。本病虽然死亡率不高, 但如果拖延治疗, 则鸡群会出现生长抑制。该病的发生有比较大的局限性, 即发病多集中在一个地理区域, 发病鸡群大多来源于同一个种鸡场或同一品系的鸡种。
2 发病主要病因
2.1 传染性因素
禽呼肠孤病毒是诱发腺胃炎的重要原因, 该病毒对热有抵抗力, 对环境抵抗力强, 能耐受60℃8~10 h, 37℃15~16周, 22℃48~51周, 4℃3年以上;该病毒血清型较多, 可分为11个血清型。该病毒可水平传播亦可经卵垂直传播。另外, 一些垂直传播的病原可能也是该病的诱因, 如网状内皮增生症、鸡贫血因子、马立克等都能引起本病的发生。
2.2 饲料因素
饲料营养不良也能引起本病的发生。如饲料粗纤维含量高或营养缺乏, 易发生鸡群腺胃炎。霉菌霉变也能使肌胃、腺胃肿大, 黏膜增生, 溃疡变厚, 肌胃黏膜出现坏死。
3 临床症状
该病病程比较长, 一般为10~15 d, 长者可达35 d, 发病后5~8 d为死亡高峰, 当有严重继发感染时, 死淘率更高, 恢复后鸡群生长不良。鸡群在发病之前, 一般都生长良好, 一旦发病, 病鸡表现为精神不振、缩头、垂翅、排白色或浅色粪便, 采食量下降, 饲料转化率降低、消化不良、挑食或拒食、生长迟缓。后期拉饲料便或粪便中有未消化的饲料, 粪便类似肠毒综合征的粪便。耐过鸡大小、体重参差不齐。病鸡体重比正常体重下降15%~36%。有些鸡群还表现出严重贫血, 喙、爪颜色变浅。
4 剖检变化
4.1 腺胃壁肿胀呈梭状或呈橄榄状, 严重的呈球状, 腺体呈不规则突出、变形, 轻轻施压可挤出乳状液体, 腺胃乳头水肿呈坚硬样, 用剪刀平刮有锯齿状的阻力、局部呈白色胶样化, 严重者角质膜溃疡、肌胃内膜出血。肌胃和腺胃交界处呈黑色溃疡灶。严重的腺胃乳头消失、出血, 剪开自动外翻。粪便稀薄、颜色变浅, 有饲料便或鱼肠子便。
4.2 肌胃内径变粗, 长度缩短, 呈葫芦嘴或大蒜头状, 外观有明显红、白相间的凝固性坏死灶或斑, 病程长的鸡其腺胃和肌胃萎缩, 肌胃和腺胃连接处呈不同程度的糜烂、溃疡。有的肌肉壁肿胀, 切开时肌肉壁增厚明显、肌胃内容物及内金呈黄色或黑绿色, 内金不易剥离呈龟裂样变化。
4.3 肠道肿胀, 内容物呈黑褐色水样十二指肠、盲肠出现卡他性和出血性炎症, 肝脏、心脏肿大, 质地柔软, 有的病死鸡出现肾肿大, 尿酸盐沉积, 排出粪便多数呈黄色的未消化的饲料。
4.4 病鸡呈现消瘦, 肌肉苍白, 胸腺、法氏囊萎缩, 嗉囊扩张, 内有黑褐色米汤样物。胆囊扩张为暗绿色, 胆汁外溢, 临床中腺胃炎常并发其他症状, 如肝肾综合征、法氏囊损伤, 球虫感染, 继发大肠杆菌等疾病。
5 防治措施
该病因主要是垂直传播, 应加强对种鸡进行相应的免疫接种, 有助于控制本病;同时要控制日粮中各种霉菌、真菌及其毒素对鸡群造成的各种危害。
5.1 增加胃肠动力、增加采食量
维生素可以促进胃肠的蠕动, 增强肝脏的排毒功能, 促进消化腺的分泌, 从而提高采食量、提高饲料转化率, 快速消除料便。
5.2 开胃润肠, 促进吸收功能
激活剂 (孢壁酰二肽) 可快速激活胃肠功能, 激活腺胃上皮细胞, 迅速增强食欲, 提高采食量和抗病能力。
5.3 修复腺胃, 恢复分泌功能
西咪替丁能够明显抑制胃酸分泌, 具有较强的黏膜修复作用, 对于多种原因引起的腺胃溃疡和上消化道出血等有很好的疗效。
5.4 中和胃酸、修复黏膜、促进生长
碱性药物能够中和胃酸、促进黏膜修复, 从而对腺胃、肌胃的溃疡有很好的治疗作用, 同时能直接促进蛋白合成、促进促生长激素的分泌, 从而达到促生长的作用。
5.5 抗病毒、提升免疫力
聚肌胞可提升免疫力、解除免疫抑制、治疗免疫缺陷、抗病毒、诱导T细胞分化成熟、增强细胞因子的生成和B细胞的抗体应答, 并能促进大颗粒淋巴细胞产生IL-2, 增强自然杀伤细胞的活性, 通过快速提升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功能, 达到抗病毒的作用。
5.6 抗菌消炎, 控制继发感染
广谱抗菌药, 对于细菌、支原体等多种病原微生物引起的胃肠道疾病都有很好的治疗作用, 使用阿莫西林和甲硝唑会取得很好的效果。
6 用药体会
肉鸡腺胃炎的诊治 篇3
1 流行特点
本病多发生于不同品种的肉鸡和蛋鸡, 其它家禽均不感染, 不同年龄的鸡均可发病, 但尤以雏鸡, 特别是10日龄左右的鸡, 在换料前后发病率高。一年四季均可发生, 但尤以夏、秋季节最为严重。传染源不确定, 主要诱因是恶劣环境、密度大、转群、接种、换料、维生素缺乏等。在良好饲养管理条件下, 一般不表现临床症状或者发病较轻。该病死亡率低, 只有在转变成肌胃炎, 或者和其它疾病混合感染时才有较高的死亡率, 可达到40%以上。
2 发病情况和临床症状
2012年6月份德惠市夏家店某饲养场饲养的10 000羽肉鸡, 在15日龄, 由一号雏鸡料换成二号生长料3 d后, 全群鸡出现精神振奋, 多数鸡在整个鸡铺上做迂回运动, 鸡铺变成了竞技比赛的运动场, 来回跑动30 min左右开始休息, 几分钟后又继续跑动, 如此往复循环;少数鸡满鸡铺乱飞, 有的鸡飞到地上, 造成满地是鸡, 真的是“飞鸡”;病鸡嘴黄喙尖, 羽毛蓬松, 翅膀下垂, 尾上翘, 采食下降, 饮水略有增加, 生长迟缓或停滞, 体重不增, 甚至下降, 鸡体苍白, 极度消瘦, 饲料转化率低, 粪便稀黄不成形, 其中含有黄色未消化的饲料颗粒, 鸡只大小不一, 均匀度极差, 体重明显低于健康鸡群, 个别鸡伴有轻微的呼吸道症状。
3 剖检变化
肌肉可视粘膜苍白;胸腺、脾脏及法氏囊等免疫器官严重萎缩;最显著且最具有特征性的病理变化是病鸡腺胃极度肿大, 外观呈“乒乓球”状, 切开后自动外翻, 腺胃壁增厚, 腺胃乳头水肿、溃疡, 水肿严重的腺胃乳头消失, 指压可流出浆液性液体, 个别病鸡腺胃乳头出血, 特别是在腺胃和肌胃交界处尤为明显;肌胃萎缩, 内容物呈黄色、绿色、黑色等, 气味酸臭, 鸡胃粘膜有白色或黑色溃疡灶, 严重者和肌胃壁粘连在一起, 很难剥离, 肌胃壁有黑色溃疡灶;肠壁菲薄无物, 肠粘膜脱落, 有不同程度的出血性炎性灶, 肠管充盈, 内有气泡或未消化的黄色饲料颗粒;胆囊充盈, 盲肠肿大, 心脏、肾脏无明显变化。
4 诊断
根据该病的流行特点、临床症状和剖检变化可做出初步诊断, 该病为传染性腺胃炎。
5 治疗方案
5.1上午, 干扰素20 000羽份饮水2 h, 连用3 d。
5.2下午, 青霉素G钾 (人用药物) 160万单位, 每公斤体重2~4万单位;西咪替丁每只鸡0.02 g;病毒唑1 g兑水7.5 kg;链霉素每只鸡1~3万单位, 几种药按用量加在一起饮水2 h, 连用4 d。
同时, 使用含有六神曲、山楂、麦芽、鸡内金等成分的中草药配合制霉菌素拌料, 连用1周。
6 治愈情况
一周后, 采食量正常, 疾病基本得到控制。
7 防治措施
加强饲养管理, 降低饲养密度;加强通风, 保持适宜的温度、湿度;加强环境消毒, 搞好防疫卫生;经常在饲料中添加一些黄芪多糖、多种维生素、抗病毒中草药等一些提高鸡只抵抗力的药物, 以提高机体本身的自我调节能力, 维持机体内环境相对稳定, 减少防疫、转群、惊吓、突然更换饲料时给鸡群造成的应激反应。
肉鸡腺胃炎之我见 篇4
1 发病原因
本病以幼龄鸡多发, 发病后1周左右为死亡高峰, 病程较长 (10~15 d) 。传染性因素如鸡痘, 网状内皮细胞增生症, 传染性贫血, 淋巴白血病、马立克氏病、白色念珠菌、幽门螺旋杆菌等可诱发本病;非传染性因素如饲料中粗纤维低, 含有生物胺、霉菌及霉菌毒素, 可消化氨基酸水平低, 维生素缺乏, 饲养管理差等都可成为本病的诱因。
2 霉菌
新湿玉米胚芽中含有霉菌, 老玉米少见;湿玉米胚芽中的霉菌会导致肌胃溃疡, 腺胃肿胀, 出现很难治愈的腹泻, 这种情况养殖户容易忽略, 给肉食鸡喂湿玉米会拉稀, 大家通常认为是湿玉米水分大造成的, 表面看有道理, 其实就是因为湿玉米的胚芽里有霉菌。
刚出壳的雏鸡发生肌胃炎, 近两年在孵化场剖检刚出壳的雏鸡发现在雏鸡肌胃粘膜上有溃疡病变。这样的鸡雏随着饲养管理肌胃角质层出现裂纹和溃疡, 腺胃肿胀, 肠壁发脆, 肠绒毛萎缩, 影响肠道的吸收功能, 鸡冠、鸡爪、鸡喙颜色苍白。同时霉菌毒素对血管壁造成损伤, 使血压升高, 增加了心脏的负担, 出现临床上常见的雏鸡腹水, 或在雏鸡皮下出现胶冻样水肿。而出现这样病变的原因, 基本上是由于种鸡感染霉菌或种鸡舍及孵化室感染霉菌所致。
3 控制霉菌的方法
饲料厂采购原料要做好霉菌的检测, 尤其注意玉米蛋白粉和DDGS;做好饲料存放, 防止受潮发霉;向饲料中添加霉菌毒素吸附剂;饮水添加维生素C、维生素B2等维生素;使用防霉剂时必须增加多维的用量。
肉食鸡发生腺胃炎的症状为精神沉郁, 呆立, 饮食欲下降, 细长条样粪便, 生长迟缓。病理变化主要为腺胃肿大如乒乓球状, 胃壁增厚、水肿, 剪开自动外翻, 挤压流出大量液体, 有的腺胃变软变长, 呈灰白色, 挤压可流出脓性分泌物;胸腺、法氏囊及脾脏萎缩;肠道粘膜脱落和出血;有时出现肾脏和输尿管肿大、尿酸盐沉积。
肉食鸡腺胃炎的发病机理给诊断和治疗提供了科学的依据, 腺胃发生病变, 胃酸和胃蛋白酶的分泌量就会减少。胃酸分泌下降使原本分泌减少的胃蛋白酶活性降低。胃蛋白酶活性减低, 就会影响食物的消化;胃酸还是肉鸡消化道内最主要的一个杀菌物质, 胃酸分泌减少, 杀菌能力也降低, 此时以大肠杆菌为首的细菌极易侵入机体引起发病。而肝脏发生病变会导致胆汁分泌量减少, 而使肉鸡对脂肪和脂溶性维生素的吸收减少, 发生机体消瘦, 维生素缺乏症。这也解释了临床上发生腺胃炎的肉鸡为什么会出现轻微的呼吸道症状, 嘴尖细, 脚爪细长银白色, 肌肉苍白等症状。
4 治疗需注意的问题和有效措施
4.1
临床上常见在治疗腺胃炎的时候, 用“西咪替丁”、“雷尼替丁”、“法莫替丁”等, 这些药物的作用是使胃酸分泌减少, 治疗消化性溃疡。而在腺胃炎初期, 腺胃没有糜烂、肌胃没有溃疡时, 由于腺胃受损, 胃酸和胃蛋白酶分泌减少, 此时体内需要胃酸来激活有限的胃蛋白酶, 需要胃酸控制有害菌的繁殖, 所以此时应该给机体补酸 (如消食平胃散、B族维生素、健鸡散、干酵母等) , 而不是抑制胃酸的分泌, 如果此时使用抗组胺药物如“西咪替丁”、“雷尼替丁”、“法莫替丁”等, 其结果会适得其反, 导致治疗效果不理想, 拖延了疾病, 延误了治疗的最佳时机。只有发现肌胃溃疡和腺胃糜烂以及大群发病时, 为防止胃酸分泌刺激溃疡糜烂的伤口导致机体疼痛加剧、拒绝采食, 而停止一切酸性药物, 此时虽然机体也同样需要胃酸来起作用, 但是也必须使用抗组胺类药物来抑制胃酸的分泌, 帮助糜烂和溃疡尽快康复, 其实这是两害相权取其轻, 不得已而为之的做法。还有就是要注意个体和群体的关系, 只有当大群发病才可以使用抗组胺药物, 否则效果也不理想, 而当鸡群发病率很低同时个体又很严重的情况, 我们选择中和胃酸的方法, 如使用碳酸氢钠等, 而不选择使用抗组胺药物。
4.2
使用扶正解毒散等抗病毒中药来抑制病毒复制, 而抗病毒西药对引发腺胃炎的病毒无抑制作用, 而且对肝脏的损伤很大。
4.3
使用一些健鸡散, 酵母, 干酵母、消化酶等来帮助消化和吸收。
4.4
使用微生态制剂控制肠道内有害菌的繁殖, 抗生素或进入血液或很快排出体外, 只能维持一段时间, 效果不理想。微生态制剂能长期在肠道中生存, 起到抑制有害菌, 调节肠道菌群平衡的作用。另外, 抗生素还会加重肝肾负担, 所以不推荐使用抗生素, 推荐添加益生素, 从发病初期开始添加直至疾病康复。
4.5
由于营养物质的吸收, 尤其是脂溶性维生素的吸收发生问题, 所以要补充易吸收的维生素和微量元素。
4.6
为防止鸡群后期发生新城疫, 建议腺胃炎常发地区和常发期间, 在第7日龄免疫时注射新城疫油苗, 新城疫油苗不是免疫之后就一定不发生新城疫, 而是少发生或不发生, 即使发生了新城疫, 发病率和死亡率也要比没有免疫新城疫油苗的鸡群低, 同时也有充足的时间治疗。
4.7
根据临床上腺胃炎常发日龄, 在5~13 d, 22~26 d, 30~35 d这三个时间段进行预防。
5 治疗措施
5.1
在腺胃炎初期, 腺胃没有糜烂、肌胃没有溃疡时不建议使用抗组胺药物如“西咪替丁”、“雷尼替丁”、“法莫替丁”等, 建议使用消食平胃散、健鸡散、B族维生素、干酵母等药物。此时治疗腺胃炎的方案为:消食平胃散+扶正解毒散+益生素+维生素。
5.2
当发现肌胃溃疡和腺胃糜烂时, 为防止胃酸分泌刺激溃疡糜烂的伤口导致机体疼痛加剧、拒绝采食, 而停止一切酸性药物 (如消食平胃散、B族维生素、健鸡散、干酵母等) , 此时建议使用西咪替丁等抗组胺类药物, 帮助糜烂和溃疡尽快康复。此时治疗腺胃炎的方案为:如意+扶正解毒散+益生素+维生素。
5.3
在霉菌易发季节, 要考虑霉菌因素: (1日龄检查雏鸡肌胃)
如果是饲料问题, 换料是解决问题的根本, 也可以在饲料中添加脱霉剂等。
饲料中添加牛至油, 250 g/t饲料;肉鸡治疗使用时每1 000只鸡500 g牛至油, 连续使用7 d。推荐使用“重磅出鸡”。
饮水中添加氟孢嘧啶, 剂量为每千只鸡1~3 g/d。
饮水中添加硫酸铜, 使用量按照大鸡1g兑2 kg水, 中鸡1g兑2.5 kg水, 小鸡1 g兑3 kg水使用, 4~6 h的饮水量。
饲料中添加制霉菌素 (200 ppm) 。
肉鸡腺胃炎的病因分析及治疗 篇5
1 临床症状
病鸡精神不振, 羽毛松乱, 无光泽, 缩颈闭眼嗜眠, 机体消瘦, 部分鸡下痢, 排灰白色或黄绿色粪便。典型病状是采食量下降, 与正常采食量相差50%, 粪便带有大量未消化的玉米颗粒, 粪便含水量增多。
2 剖检变化
解剖可见腺胃肿胀、充血出血;乳头水肿、基部呈粉红色, 周边出血;指压有暗灰色液体流出;后期乳头溃疡、凹陷、消失。肌胃瘪缩, 肌肉松弛。肠道黏膜脱落并充满未消化的饲料, 后期肠道空虚。胸腺、胰腺、法氏囊严重萎缩, 部分病鸡肾肿大、贫血, 有尿酸盐。有细菌病继发感染时, 肝肿大、有坏死点。
3 病因分析
3.1 病毒诱发腺胃炎
新城疫、鸡痘、支气管炎等病毒是诱发腺胃炎的重要原因。
3.2 病原微生物诱发腺胃炎
致病性大肠杆菌、支原体、真菌, 都会导致腺胃炎的发生。但大多数与病毒混合发生。
3.3 其他诱因
3.3.1 饲料中的有害因素
日粮中所含的生物胺, 日粮原料如受细菌分解的鱼粉、豆粕、维生素预混料、脂肪、禽肉粉和肉骨粉等含有高水平的生物胺, 这些生物胺对机体有毒害作用。
3.3.2 饲料营养成份
饲料营养不平衡, 蛋白低、维生素缺乏等都是该病的诱因。
3.3.3 霉菌毒素
镰孢霉菌产生的T2毒素具有腐蚀性, 可造成腺胃、肌胃和羽毛上皮黏膜坏死;桔霉素是一种肾毒素, 能使肌胃出现裂痕;卵孢毒素也能使肌胃、腺胃相连接的峡部环状面变大、坏死, 黏膜被假膜性渗出物覆盖;圆弧酸可造成腺胃、肌胃、肝脏和脾脏损伤, 腺胃肿大, 黏膜增生, 溃疡变厚, 肌胃黏膜出现坏死。
4 防治措施及用药体会
4.1 防治措施
针对主要病原进行相应的免疫接种, 有助于将该病发病率控制在最低。同时要控制日粮中各种霉菌、真菌及其毒素对鸡群造成的各种危害, 此外日粮中的生物源性氨基酸, 包括组胺、组氨酸、尸胺等的控制也是降低鸡腺胃炎发生的有效措施。
4.2 用药体会
4.2.1 增加胃肠动力增加采食量
复合B族维生素可以促进胃肠的蠕动, 增强肝脏的排毒功能, 促进消化腺的分泌, 从而提高采食量、提高饲料转化率, 快速消除料便。
4.2.2 开胃润肠促进吸收
功能激活剂可快速激活胃肠功能, 激活腺胃上皮细胞, 迅速增强食欲, 提高采食量和抗病能力。
4.2.3 修复腺胃的溃疡灶恢复分泌功能
西咪替丁能够明显抑制胃酸分泌, 具有较强的黏膜修复作用, 对于多种原因引起的腺胃溃疡和上消化道出血等有很好的疗效。
4.2.4 中和胃酸修复黏膜促进生长
硫氰酸红霉素能够中和胃酸、促进黏膜修复, 从而对腺胃、肌胃的溃疡有很好的治疗作用, 同时能直接促进蛋白合成、促进促生长激素的分泌, 从而达到促生长的作用。
4.2.5 抗病毒提升免疫力
胸腺肽可提升免疫力、解除免疫抑制、治疗免疫缺陷、抗病毒、诱导T细胞分化成熟、增强细胞因子的生成和B细胞的抗体应答, 并能促进大颗粒淋巴细胞产生IL-2, 增强自然杀伤细胞的活性, 通过快速提升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功能, 达到抗病毒的作用。
4.2.6 消炎杀菌控制继发感染
浅谈肉鸡腺胃炎的流行及预防 篇6
1 发病原因特点
病毒分离可以分离到变异的冠状病毒, 因此, 也有腺胃型传支的说法, 并且在病变组织中还分离出其它的病原微生物。
(1) 肉鸡传染性腺胃炎主要感染25~30日龄的雏鸡, 偶见于10~15日龄雏鸡也有发病, 但鸡群在发病前一段都生长良好。
(2) 病程长, 大约为10~15d, 发病率可高达30~50%, 死亡率也高, 发病后5~8d为死亡高峰, 少部分耐过的鸡生长发育不良, 体重离散度大。
(3) 该病因复杂, 病原可能是垂直传播。
(4) 本病是由一种或几种传染性病原微生物及非传染性因素引起的综合症;消化道和分泌器官是这些致病因子的靶器官。
(5) 发病诱因也可能是饲料中粗纤维低, 日粮所含的生物胺 (组胺、尸胺、组氨酸) , 日粮原料如堆积的鱼粉、玉米、豆粕、维生素预混料、脂肪、禽肉粉和肉骨粉等含有高水平的生物胺, 这些生物胺对机体有毒害作用。
(6) 饲料营养不平衡, 蛋白低, 维生素缺乏等都是该病发病的诱因。
(7) 霉菌毒素、镰孢霉菌产生的T2毒素具有腐蚀性, 可造成腺胃、肌胃和羽毛上皮粘膜坏死;洁霉素是一种肾毒素, 能使肌胃出现裂痕;卵孢霉素也能使肌胃、腺胃相连接的峡部环状面变大、坏死, 粘膜被假膜性渗出物覆盖。
(8) 鸡痘, 尤其是眼型鸡痘是发病的重要原因, 不明原因的眼炎, 如传支、传喉、各种细菌、VA缺乏和通风不良引起眼炎也会导致本病的发生。
2 临床症状
病鸡精神不振, 呆立缩颈, 翅膀下垂, 羽毛松乱, 食欲饮水降低甚至废绝, 鸡体消瘦, 可视粘膜苍白, 冠髯苍白, 腹泻排棕红色乃至黑色稀便, 生长不良, 很快脱水消瘦死亡;鸡群整齐度下降, 大小参差不齐, 发病鸡的体重仅为同批正常鸡的1/3~1/2;大部分鸡表现咳嗽、甩头等呼吸道症状, 肿眼、结膜潮红, 羞明流泪;在发病初期粪便基本正常, 后期拉黄绿色稀便;羽毛不整, 无光泽, 颜面消瘦, 鸡群每天均有发病和死亡的现象。
3 剖检变化
病鸡呈现消瘦, 肌肉苍白, 嗉囊扩张, 内有黑褐色米汤样物, 眼观腺胃明显肿大, 呈球形, 长度缩短, 外观有红、白相间的凝固性坏死或坏死斑, 体积可达原来的1~2倍, 质地较硬;胃壁明显增厚、水肿, 呈外翻状;乳头水肿、充血、出血, 乳头凹陷消失, 周边出血坏死或溃疡, 乳头界限融合;乳头流出桨性脓样分泌物;胸腺、法氏囊、脾脏萎缩, 肾脏轻微肿胀, 有尿酸盐沉积;后期耐过的鸡, 腺胃出血症状消失, 乳头凹陷、肌胃明显缩小, 内壁深绿色, 肠道变细无内容物, 粘膜脱落, 有出血症状。
4 发病原因分析
(1) 鸡痘, 尤其是眼型痘, 是腺胃炎发病很重要的诱因。鸡痘发病严重季节, 腺胃炎发病也非常严重, 很多鸡群都是先以发生鸡痘, 后又继发胃炎, 造成很高的死亡率。
(2) 一些垂直传播的病原或污染了特殊病原的马立克氏病疫苗, 很可能是该病发生的主要原因, 如鸡网状内皮增生症病毒等。
(3) 接种传染性喉气管炎疫苗会加重病情, 造成鸡群死亡率增高。
(4) 高温、高湿炎热、雨连绵的夏秋季节, 严禁饲喂发霉变质的饲料, 在饲料中适当添加制霉的添加剂。
5 防治对策
鸡群发病后没有有效的治疗方案, 只有淘汰消瘦的病鸡, 余下鸡采用下列治疗方法, 可明显减少死亡, 治愈后的鸡群生长不良, 亦无太大的治疗价值。
5.1 治疗方法
其治疗原则是早发现、早治疗, 若发病时间较长则是失去最佳的治疗时机, 得不偿失, 发现鸡只采食慢、拉饲料便久治不愈又无较高的死亡率时马上使用腺胃舒、霉素必治, 能有效控制本病的发生, 腺胃舒以复含VB、西味替丁、头孢菌素、多肽为主要成分, 具有提高采食、修复受损的消化道粘膜、抗菌消炎, 提高机体免疫力的作用;霉素必治对症治疗, 吸附排出毒素、保肝解毒作用。使用本方案治疗腺胃炎标本兼治, 能够降低死淘率, 恢复大群鸡生产性能。饲料中添加多种维生素, 饮用水加重症急救液或黄芪多糖VC可溶性粉, 为防止继发感染, 可以配合相应的治疗。
5.2 防治措施
(1) 搞好饲养管理, 降低饲养密度, 加强鸡群的卫生消毒, 保证温度, 合理通风。
(2) 严格控制和检测种鸡垂直传染的疫病, 对种鸡要净化鸡网状内皮增生症等重要垂直传染病。
一例肉鸡腺胃炎与肠炎混感的诊治 篇7
1 发病情况
养殖户高某饲养22000只肉鸡, 进雏后就发现鸡雏不欢楞, 整体生长缓慢, 从7日龄开始就陆续出现打蔫和陆续死亡, 到15日龄已死亡3000只。
2 临床症状
病鸡精神沉郁、羽毛逆立、食欲减退, 病鸡逐渐消瘦, 衰弱死亡;多数病鸡排白绿色稀便, 粪便中有未消化的饲料颗粒和气泡, 个别鸡雏排西红柿样粪便。
3 剖检变化
共剖检5只病死鸡, 主要变化为腺胃与肌胃交界处狭长, 腺胃疲软, 腺胃乳头萎缩, 个别鸡从腺胃浆膜处可见白色坏死区;肠壁水肿、易断、肠腔内充满液体, 肠腔粗细不均, 严重病例肠腔出现扭转, 十二指肠和空肠的肠腔内有白色迷糊样内容物, 回肠肠腔内有较粘稠的桔黄色内容物。
4 实验室诊断
4.1 取心血和肝脏切面, 涂片, 革兰氏染色, 可见两端钝圆的革兰氏阳性大杆菌。
4.2 取心血和肝脏内容物接种血琼脂培养基, 可见双溶血环;接种牛乳培养基出现暴烈发酵现象。
经发病情况、临床症状、剖检变化和实验室诊断, 初步确定为腺胃炎与产气荚膜梭菌性肠炎混合感染。
5 治疗
5.1 用健胃散 (主要成分为山楂、神曲和麦芽) , 0.5g/L水20%地美硝唑预混剂, 1g/L水, 两种药物分别在上午与下午投服, 连续使用5d。
5.2 饲料中加入脱霉剂, 0.5g/kg饲料, 连用7d。
采用上述措施后, 3d停止死亡, 7d后鸡群康复。
6 预防
6.1 饲料因素
饲料因素是导致肉鸡发生胃肠炎的最主要原因, 有鱼粉等动物性蛋白成分的饲料要避免过度加热, 防止产生坏死因子损伤胃肠道。玉米和豆粕等主要原料使用前要经过烘干防止微生物发酵蛋白质产生生物胺。饲料贮存场所要防雨防虫、防霉变, 在夏季高温多雨季节, 可以在饲料中添加预防剂量的脱霉剂, 能有效减少霉菌毒素的影响。此外, 饲料厂家为了促进动物生长和抑制细菌, 常常在饲料中添加硫酸铜等物质, 如果添加剂量过大的话, 不但可以造成消化道糜烂, 而且会损害肝脏与肾脏。
6.2 传染性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