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鸡品种

2024-08-13

肉鸡品种(精选4篇)

肉鸡品种 篇1

1 品种特性

1.1 产地及环境

三黄肉鸡多为我国江苏、广东等家禽育种公司培育的三系配套杂交鸡。

1.2 地理分布

三黄肉鸡在全国各地均有分布。

1.3 品种特征

三黄肉鸡其特点为羽色黄、皮肤黄、脚趾黄, 故称“三黄鸡”。该鸡的肉质细嫩, 肉味鲜美, 适合优质肉鸡生产。

1.4 品种性能

三黄肉鸡的商品代生产性能:70日龄出栏, 体重可达1.5kg以上, 饲料转化比2.5︰1.0, 成活率可达97%以上。

1.5 生长发育特点

三黄鸡的生长发育除遵循肉鸡生长的一般规律外, 有其生长的特点。

⑴三黄鸡的生长速度相对较慢。快大型三黄鸡90日龄青年母鸡体重约1.75kg, 只是肉用仔鸡生长速度的50%, 其他类型的三黄鸡生长速度就更慢了。

⑵三黄鸡对饲料的营养要求有较强的适应能力。在低蛋白 (粗蛋白质19%) 、低能量 (11.30兆焦耳) 的营养水平下, 0-5周龄仍正常生长, 不会出现营养缺乏症。中、快大型三黄鸡的生长前期和中期则适宜高能、高蛋白的营养水平。地方品种较耐粗饲。

⑶生长后期对脂肪的利用能力强。由于人们对三黄鸡的肉质要求富含脂肪, 通过长期的选育, 形成了三黄鸡后期利用能力强的特点。例如清远麻鸡青年母鸡经15天肥育可增重250g, 三黄胡须鸡可增重350-400g。

⑷羽毛生长丰满。羽毛生长与体重增加相互影响。一般情况, 三黄鸡所采食的营养先满足羽毛增长的需要。有经验的鸡农都知道, 如果三黄鸡群中羽毛生长迟缓者, 其体重增长快;如果营养缺乏, 鸡只的羽毛生长虽正常, 但体重增长很慢。另外, 三黄鸡生长到80-100日龄时会出现一次换羽现象, 换羽后体重会有较大的增长。

⑸中型、快大型三黄鸡的生长速度、饲料利用能力和肉质等方面的生理特性是介乎于地方品种和肉用仔鸡之间, 也有人称为“仿土鸡”, 但对于营养的要求则接近于肉用仔鸡。所以, 这两类型三黄鸡的生长前期和中期的营养需要, 一般参照肉用仔鸡的营养水平配给, 而生长后期 (肥育阶段) 则宜采用高能量含动物脂肪的饲料。

⑹性成熟早。地方品种公鸡在30多日龄时已出现啼鸣, 母鸡在100多日龄就初产, 其他育成的三黄鸡品种公鸡在50-70日龄时冠已红润, 会啼叫。这与南方亚热带的自然条件和人们对三黄鸡需要冠红 (俗称起冠) 的长期选择分不开。

⑺公母鸡的生长一般在4周龄后出现较明显的差异。所以三黄鸡肉鸡从1日龄就应分开公母雏进行饲养。

⑻有些品种三黄鸡的生长出现比较明显的阶段性, 如石岐杂鸡和粤黄鸡, 8周龄前生长比较缓慢, 而后期增长比较迅速。

⑼由于三黄鸡含有培育的标准品种的血液成分较少, 鸡的自然生理属性较明显, 例如鸡群活动量大、公鸡喜斗架、易发生啄癖、就巢性强等等。

(10) 抗病力和耐受力较外来品种强。

2 育雏方式

三黄肉鸡育雏的方式大致可分为地面育雏 (或称平面育雏) 和层笼育雏 (或称立体育雏) 两大类:

2.1 地面育雏

地面育雏即平面育雏, 因保温设施不同, 可分为保温伞育雏、网上育雏、红外线灯育雏和远红外育雏等等, 要根据当地的环境条件进地选择。育雏时, 视热能的来源因地制宜, 就地取材, 这样既方便, 又可减少成本。有些地方还有应用坑道育雏的, 效果也很好。保温伞育雏因伞内有自动调节温度的装置, 管理方便, 育雏效果很好。红外线灯光育雏简便易行, 而且比较安全。但此法育雏与室温有很大关系, 要根据室温调节红外线灯泡离地面的高度, 室温愈低, 红外线灯泡离地愈近, 但不应低于30cm。最好在红外线灯泡育雏的范围, 用塑料薄膜围盖, 以保持温度。在一般情况下, 每盏红外线灯泡可育雏鸡80羽左右。网上育雏与平笼育雏差不多, 主要是将雏鸡离地进行网养或笼养。由于雏鸡不接触地面, 不易受到地面的污染而患病, 加之干燥, 投资较少, 育雏效果比较理想, 为很多养鸡场和专业户乐于采用。

2.2 层笼育雏

层笼育雏即立体育雏。它占用面积少, 能充分发挥空间的作用, 可大幅度增加饲养量。育雏集中, 可充分利用热源, 比较经济, 耗能较少, 工效提高, 育雏成活率较高。总之, 在育雏前先要决定育雏方式, 根据不同的育雏方式准备好一切育雏设施, 方可入雏饲养。

3 环境条件

在育雏期间必须满足雏鸡对温度、湿度、空气、光照、营养、卫生等条件的需要, 为雏鸡的生长发育创造良好的环境条件。

3.1 温度

温度与幼雏的体温调节、运动、采食、饮水以及饲料的消化吸收等有关。因此, 温度是育雏的首要条件, 必须掌握合适。如育雏的温度过低则雏鸡因畏冷而密集, 影响采食和运动, 严重时则拥挤互压致死, 有的发生感冒、下痢以致死亡。温度过高, 则影响雏鸡的正常代谢, 食欲减退, 体质较弱, 发育缓慢, 也容易感冒或感染呼吸道疾病以及引起啄癖等。育雏时采用的温度应随着育雏的季节、育雏器种类、肉鸡的品种等略有差异。平养时以伞形育雏器为例, 在1-2天温度稍高, 可采用35℃ (温度计应挂在育雏器边缘, 距垫料5cm, 相当于雏鸡背高位置) 。温度随雏鸡日龄增加而渐减, 可按每周降3℃进行调节, 直至伞温与室温相同时即可停止给温。室温在最初一周中保持24℃, 以后降到21-18℃。测定室温的温度计应挂在距离育雏器较远的墙上, 离地面高1m处。这样育雏伞下面的温度较高, 而室温梢低, 使育雏室地面的温度有高、中、低三种差别, 雏鸡可以按照自身的需要选择其适温带。夜间外界温度低, 雏鸡歇息不动, 育雏器温度应比白天高l℃。

上述温度范围应根据气候、房舍建筑和雏鸡的不同品种、健康状况来调整。通常是外界气温低时稍高些, 热时低些;弱雏高些, 健雏低些。但合适的温度应根据雏鸡的动态来确定。温度正常时, 雏鸡精神活泼, 食欲良好, 饮水适度, 羽毛光洁整齐, 夜晚雏鸡均匀散布在育雏器的周围, 温度低时, 雏鸡密集在一起, 或靠近热源, 发出尖叫声;温度高时, 雏鸡远离热源, 张口喘气, 饮水增加。

3.2 湿度

雏鸡从相对湿度为70%的出雏器孵出, 如随即转入干燥的育雏室中, 雏鸡体内水分随着呼吸而大量散发, 则腹中剩余蛋黄吸收不良。饮水过多, 易发生下痢, 脚趾干瘪, 羽毛生长也慢。因此, 在天气干燥的地区和季节, 在育雏头10天可用水盘供湿, 使室内保持相对湿度60%-65%。10日龄后由于雏鸡体重增加, 呼吸量与排粪量也随之增加, 育雏室内容易潮湿, 特别是垫料含水量增加, 使室内的湿度增大。过高的湿度, 易使垫料发生霉菌, 引起雏鸡消化不良、下痢、球虫病等疾病。因此, 要注意通风, 勤换垫料, 调整室内湿度, 保持相对湿度在60%左右。在我国南方因全年的相对湿度都高于60%, 不会出现湿度过低, 而易出现湿度过高。

3.3 通风

通风的目的是排出室内的污浊空气, 换进新鲜空气, 并调节舍内的温度和湿度。雏鸡体温高, 呼吸快, 代谢机能旺盛, 呼吸时单位体重排出的二氧化碳约比大家畜高出二倍以上。此外, 鸡排出的粪便含有大约20%-25%尚未被利用的物质, 其中包括含硫蛋白质。粪便和垫料在微生物、温度与水分的作用下, 将分解产生大量的有害气体-氨和硫化氢。如果这些有害气体在室内的浓度过高时, 将严重影响雏鸡的健康, 特别容易诱发呼吸道疾病, 以致造成死亡。开放育雏舍的通气主要靠开闭窗户, 利用自然通风来解决。在冬季和早春, 为使育雏舍保持一定的温度, 应安装纱布气窗, 以保证通风换气。

密闭式育雏舍的通气主要采用动力换气法, 对通气量的要求是:冬季0.03-0.06m3/分钟/只、夏季0.12m3/分钟/只。以人进入舍内无闷气感觉以及不刺激鼻眼为适宜。此外, 舍内应杜绝让风直接吹到鸡体上, 以免雏鸡受凉感冒。

3.4 光照

肉用鸡的光照目的主要是给予足够的采食时间, 它与种用鸡的光照有很大的区别。目前大多数肉鸡场都采取在头3天给予24小时光照, 3天以后给予23小时光照 (包括自然光照和人工光照) 、1小时黑暗的办法。这1小时的黑暗, 目的在于让小鸡熟识黑暗环境, 以免在停电时发生意外。在密闭式鸡舍, 也有采用照明1-2小时, 然后黑暗2-4小时的循环间歇照明方法。这种方法对节省电能和提高饲料效率都有一定的作用。

近年来, 除第1-2周外采用弱光照明, 在肉鸡生产中取得明显效果。一般在2周龄内的光照强度, 以每15m2悬挂一个40W的灯泡为宜, 2周龄以后每15m2悬挂一个15W的灯泡就能满足要求。光照过强不仅浪费电源, 而且对鸡也没有什么好处, 会使雏鸡产生啄癖。

3.5 饲养密度

饲养密度是指育雏舍内每平方米所容纳的雏鸡数。饲养密度对于雏鸡的正常生长和发育有很大影响。密度过大, 鸡生长缓慢, 发育不整齐, 易感染疾病和发生恶癖, 死亡数也增加;密度过小, 则鸡舍的利用率低, 经济效益降低。因此要根据鸡舍的构造、通风条件、饲养条件等具体情况而灵活掌握, 一般情况下育雏期的饲养密度为30只/m2左右为宜。

在注意饲养密度的同时, 应考虑鸡群的大小, 每群数量不宜过大。优质黄鸡每群在400-500只为宜。此外, 还应注意根据雏鸡的生长速度供给完善的营养, 对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等尤应特别注意, 还应注意卫生防疫等, 只有这样才能获得良好的养殖效益。

肉鸡品种 篇2

据农业部网站消息, 3月31日, 农业部印发《全国肉鸡遗传改良计划 (2014-2025) 》。到2025年, 我国将力争培育肉鸡新品种40个以上, 自主培育品种商品代市场占有率超过60%。提高引进品种的质量和利用效率, 进一步健全良种扩繁推广体系。

文件指出, 我国黄羽肉鸡育种企业数量多、规模参差不齐, 整体技术力量薄弱, 先进育种技术应用不够, 育种设施设备相对落后, 低水平重复育种现象严重, 生产中特征明显、性能优异、市场份额大的核心品种较少。进入21世纪, 我国白羽肉鸡育种中断, 生产中使用的良种全部从国外引进。长期大量的引种不仅威胁我国肉鸡种业安全, 也给家禽生物安全带来了挑战。为此, 我国将培育黄羽肉鸡新品种, 持续选育已育成品种, 扩大核心品种市场占有率;培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白羽肉鸡新品种。打造一批在国内外有较大影响力的“育 (引) 繁推一体化”肉种鸡企业, 建立国家肉鸡良种扩繁推广基地。

肉鸡品种 篇3

饲料危机促使肉鸡养殖业进入新一轮结构调整

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最近提出, 人类正面临三大危机:能源危机、粮食危机、环境危机。对畜禽养殖业来说, 最直接、影响最大的是由粮食危机带来的饲料危机。在刚过去的10个月时间里, 饲料价格涨幅惊人。以成都双流正大公司生产的蛋小鸡饲料321P为例:07年9月9日为2290元/吨, 08年7月22日为2960元/吨, 上涨了670元, 涨幅近30%, 饲料占养殖总成本的70%, 也因此上涨到85%左右。饲料的高价位已成定局, 随着时间的推移, 一年、五年、十年, 只会越来越高, 已成全行业的共识。

面对高饲料成本危机, 高市场风险危机, 我国的肉鸡养殖业也进入新一轮结构调整, 洗牌时期, 物竞天择, 适者生存, 如何应对危机, 把风险降到最低已成为业界严肃、冷静思考的重要课题。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也是应对危机的最有效途径。下面就肉鸡品种在育种、选择方面提出个人的思考, 借以抛砖引玉, 引发同行争论、交流, 恳望专家、业界朋友赐教。

我国目前的肉鸡品种可大致分为四类:一是进口的快大型白羽肉鸡。以科宝、双A、艾维茵、罗斯308等为代表, 45日龄平均体重可达2.5公斤。这类肉鸡, 饲料转化率最高, 代表着世界肉鸡育种的最高科技水平。遗憾的是, 正在逐步解决温饱的中国人不喜欢这种肉质、口感较差的鸡肉。因此, 消费市场以快餐业、出口为主。冰鲜鸡、活鸡市场接受比例不大, 北方较多, 南方很少, 全国平均约占8%。为满足中国人对优质肉鸡的要求, 国内自主培育了多种优质肉鸡。以广东的三黄鸡、广西的青脚鸡为代表, 发展迅猛, 从南到北, 在不到二十年时间, 遍布全国, 现已占据冰鲜鸡、活鸡市场大约65%的比例。这类鸡饲料转化率差异较大, 一般80日龄体重可达2.5公斤。但因肉质好, 市场价格高。三类是各地的地方品种, 饲料转化率最差, 但因肉质最好, 市场价格最高, 所占比例很小, 约2%。四类是最近十几年, 在争议和非议中, 纯粹从民间逐步发展起来的8.17工程肉杂鸡。大致有二种配法:一是用世界一流的白羽肉种公鸡作父本, 一流的高产量蛋鸡作母本, 子代为白色, 45日龄体重约1.1公斤。白肉杂鸡经屠宰后主要供应冰鲜鸡市场;二是用世界一流的黄羽、麻羽肉种公鸡作父本, 一流有色高产量蛋鸡作母本, 子代为各地活鸡市场受欢迎的仿土鸡。8.17工程肉杂鸡由于配法灵活, 能适应各地各类市场, 且50日龄内料肉比与三黄鸡、青脚鸡相当, 因而发展迅速, 目前所占比例约为25%。

在刚过去的2008年上半年, 我国的肉鸡养殖业, 既承受着供大于求的市场风险, 又承受着高饲料成本风险。由于饲养的品种不同, 承受的风险竞有天壤之别。举两个具有代表性的例子:一个养殖企业, 10万套黄羽肉鸡父母代刚开产, 已投入饲养成本500万元。一个周期内商品苗成本约1.5元/羽, 而当前市场售价为0.5元/羽。平均每天5万羽的产量亏损5万元。如果苗鸡低行情维持100~120天, 亏损达500万元。作为企业决策者, 面临三难境地:立马淘汰种鸡难;种蛋当作商品蛋处理难;继续孵化难。别无他路, 三难之路, 总得一走。走得好, 亏损300万元, 走得不好, 亏损600万元。另一个例子, 一个养殖企业, 10万套8.17工程母鸡刚开产, 已投入饲养成本400万元。一个周期内杂鸡苗成本约0.7元/羽。而市场当前售价为0.3元/羽。企业决策者立马停止孵化, 改卖商品蛋。孵、停两便, 视行情变化而动之。结果是保本, 躲过大难。

面对高市场风险, “8.17”显现出强大的生命力

据笔者调查, 今年上半年, 黄羽肉鸡、青脚鸡养殖企业, 无不深切地感受到来自两方面的巨大压力:一是高饲料成本压力, 二是机动灵活的“8.17”压力。行情刚有好转, “8.17”一轰而上, 行情一旦回落, 立马退市。面对“8.17”挑战, 深感力不从心。

一个活生生的现实摆在业界面前:在高饲料成本和高市场风险下, “8.17”正越来越清楚地显示着强大的生命力。这带给我们业界和育种工作者一个思考问题, 不需要育种经费投入, 不承担育种风险的简单的二元杂交, 生命力来自何方?以笔者之见, 来自两方面。

一方面, 也是最根本的, 来自科技。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父本、母本都来自国际最高育种水平的肉用型、蛋用型鸡。其特点是走捷径、采取拿来主义, 把国际上最新的育种科技成果拿过来, 直接转化为生产力, 即把国际上具有最新遗传进展的肉用型种鸡和高产型蛋鸡拿过来加以杂交组合。这里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母本采用国际一流的有色兼用型蛋鸡, 更适合中国的国情:子代在存活率和饲料转化率方面都大大优于其他高产蛋鸡, 其原因在于远源杂交优势和蛋肉兼用的最大限度的直接利用。四川省民生禽业有限公司 (即原成都市新津民生种鸡场) 引进的兼用型黑鸡品种就是成功的典范。该品种不含白羽基因, 其他高产蛋鸡品种无一例外至少含50%白羽基因, 与完全含白羽基因的白羽肉种公鸡相配。前者具有明显的远源杂交优势。从遗传角度, 保证了子代鸡在抗逆性、成活率上优于其他高产蛋鸡。这已为各地的生产实践所证实。用黑鸡作母体, 客户将获得更高的经济效益, 因而该公司商品苗售价为其他高产蛋鸡苗售价的2倍, 创中国蛋鸡商品苗售价二十多年之最高, 也能为客户接受。

这种杂交组合最大的经济优势在于代表世界最高育种水平的两大类型鸡各自优势的最大限度的直接利用。这就是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充分体现。除没有育种成本和育种风险外, 最大的经济效益、抗风险力在于“蛋、肉兼用”:“蛋”保证了子代鸡苗的低成本, “肉”保证了子代有很好的生长速度和优良的饲料转化率, 而远源杂交保证了子代有很高的成活率。

另一方面“8.17”肉鸡适合中国国情。国情决定市场, 市场决定出路。在冰鲜鸡市场上, 用专家的话说:不管是三黄鸡、青脚鸡、肉杂鸡, 脱了毛都是鸡。肉质差不多、口感差不多, 外观差不多, 老百姓分不了那么多;在活鸡市场上因公鸡配法灵活, 肉杂鸡都接近当地土鸡, 更是受老百姓欢迎。

事实上8.17是中国的老百姓根据中国的国情、中国的市场, 中国老百姓自己的需要, 在肉鸡育种领域的伟大创造, 其本质是把国际最高育种科技成果与中国的国情相结合, 创造出机动灵活地适应中国市场的肉鸡产物。来源于人民, 服务于人民的任何事物是坚不可摧的。这正是8.17有着强大生命力的决定性因素。

目前白肉杂鸡主要分布在安徽、山东、河南三省, 仅山东的一个县, 年孵化量最高可达5个亿, 加上遍布二十多个省区的有色杂鸡苗, 全国每年有8.17肉杂鸡苗50~150个亿, 用作其母本的高产蛋鸡约2~4千万, 如果市场需要, 还可更高。这是一个有着巨大弹性的庞大数字, 弹性的空间, 就是市场的空间, 弹性的大小, 就是市场需求的大小。它随肉鸡市场行情变化而变化。事实上, 8.17游刃市场, 如鱼水中游, 似鸟空中飞, 在人们不知不觉中隐形地动态地平衡着我国肉鸡市场的供求关系。对于其他优质肉鸡, 无疑是一个幽灵般可怕而又无可奈何的市场平衡木。这是为什么?以笔者所见, 四个字:先天决定。首先, 优质肉鸡的育种目标是肉鸡而不是蛋鸡。肉鸡不能当作蛋鸡养的常识决定了肉鸡只能属于肉鸡市场, 只能在肉鸡市场的风浪中沉与浮, 亏与盈。其次, 即便是花很大的代价培育出肉蛋兼用品种, 也很难做到随时随地机动灵活地满足大江南北不同市场的不同需求, 这里的“蛋”也无法达到也不应该达到国际高产蛋鸡的产蛋水平 (如果达到就改变了肉蛋兼用性质) , 因而不具备进入蛋鸡市场的先天条件。简言之, 能够有效规避市场风险, 自由出入肉鸡、蛋鸡两大市场者, 唯8.17是也。

肉鸡品种 篇4

文件指出, 我国黄羽肉鸡育种企业数量多、规模参差不齐, 整体技术力量薄弱, 先进育种技术应用不够, 育种设施设备相对落后, 低水平重复育种现象严重, 生产中特征明显、性能优异、市场份额大的核心品种较少。进入21世纪, 我国白羽肉鸡育种中断, 生产中使用的良种全部从国外引进。长期大量的引种不仅威胁我国肉鸡种业安全, 也给家禽生物安全带来了挑战。

为此, 我国将培育黄羽肉鸡新品种, 持续选育已育成品种, 扩大核心品种市场占有率;培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白羽肉鸡新品种。打造一批在国内外有较大影响力的“育 (引) 繁推一体化”肉种鸡企业, 建立国家肉鸡良种扩繁推广基地。

上一篇:PCCP管下一篇:9S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