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牛疫病的防控措施

2024-05-13

奶牛疫病的防控措施(精选11篇)

奶牛疫病的防控措施 篇1

为了保证望都县奶牛业健康发展,确保动物产品质量安全,县畜牧局加强了对奶牛养殖的监管,从源头加强了对奶牛口蹄疫,布鲁氏菌病,结核杆菌病等疫病的防控工作,取得显著效果。笔者长期从事畜牧工作,现结合本县实际,对奶牛疫病防控措施总结如下。

1奶牛小区要建立完善的防疫制度

(1)奶牛小区要在四周建围墙,大门口应设置车辆消毒池,主大门的侧门设置行人消毒室。消毒池为防渗硬质水泥结构,宽度与大门宽度基本相同,长度为进场大型机动车车轮一周半长深度为20cm以上,并设有排水孔,应修缮遮雨棚。消毒室须装紫外线灯,地面设有消毒垫或设喷淋消毒设施。(2)生产区与其它区要建缓冲带。生产区入口设置消毒池,消毒室。消毒间应开两个门,一侧通向生活管理区,一侧通向生产区,并安装紫外灯管;室内设更衣柜,洗手池,地面有消毒垫,更衣换鞋设施。(3)小区要建立定期消毒制度,在每年的春秋两季对牛舍,周围环境,运动场地面,饲槽水槽进行清洗,消毒。(4)奶牛小区要及时处理,处理原则要符合人畜环境卫生要求。

2奶牛要定期进行预防接种

免疫接种是一项有效的疫病防控措施。兽医要根据牛群具体的健康情况,母畜妊娠情况,环境,气温等因素制定出详细的疫苗接种计划,在此基础上建立起牛群的免疫档案。注射疫苗的间隔时间不宜过短,一般以25d最为适宜。

3规模养牛要坚持自繁自养

规模养牛坚持自繁自养有利于自身的奶牛饲养,又可避免购买奶牛时带进各种传染病。

4新牛的引入要及时检疫

因为新牛能将新的病原直接带进场,如细菌,病毒,寄生虫及皮肤病等。从其他地方引入新牛,一定要了解该牛场的疫病情况,尽可能引一家的种牛,为避免损失,减少损失,预防不测的成功方法就是严格检疫,引入后进行有效的隔离观察。

5奶牛要定期进行驱虫保健

驱虫保健不仅能控制寄生虫病,还可提高免疫效果及经济效益。因此,免疫应选择在驱虫保健后进行。

总之,规模化养牛场疫病防控是一项系统工程,从场地选择、建设布局、设施设备配套、经营管理、人员配置、饲养管理技术、饲养方式方法、疫病防治等,需要采用综合措施,才能收到良好效果。

奶牛疫病的防控措施 篇2

市部分地区暴发了猪链球菌病,前段时间。导致大批生猪死亡,同时人感染链球菌病204例,死亡38人。这一人畜共患疫病,不仅给养殖业带来重大损失,而且对人民群众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构成严重威胁。市既是猪链球菌病以及禽流感等重大动物疫病的老疫区,又是全省的重疫区。年全市6个县(市)69个村共发生猪链球菌病7912头,死亡1186头,曾发生疑似人—猪链球菌病4例。全省10个县(市)发生禽流感疫情,其中我市有3个县(市)发病。其它重大动物疫病也时有发生。全市动物疫病防控形势严峻,任务繁重。因此,各级各相关部门要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坚决克服麻痹、松懈情绪和侥幸心理,全面落实防疫工作责任制,切实增强做好动物疫病防控工作的紧迫感和责任感,确保我市有疫不流行,有病不成灾,确保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和社会稳定。

二、强化防疫检疫。科学防控疫情

三、加强疫情监测。准确掌握动态

要重点加强监测,对发生过猪链球菌病及重大动物疫病的老疫区。提高监测频率。各地要集中力量、集中时间,组织一次拉网式普查,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理。要对散养户、养殖小区、牲畜交易市场和屠宰场等重点部位开展监测和流行病学调查工作,发现可疑情况要一查到底,不留隐患。要进一步强化动物疫情诊断和报告工作,加强疫情管理,发现疫情要按法定程序报告,严禁滥报、瞒报、谎报和阻碍他人报告疫情。

四、规范处置程序。防止人群感染

要严格按照动物疫病应急防治技术规范的要求,一旦发生疫情。由县级以上兽医行政主管部门迅速划定疫点、疫区、受威胁区,同时报请县级人民政府对疫区实行封锁。对病畜作不放血扑杀并进行无害化处理;对病死畜禽及排泄物,可能被污染的饲料、污水等按规定进行无害化处理;对可能被污染的物品、交通工具、用具、畜舍进行严格彻底消毒,限制人、畜、车辆进出和动物、动物产品及可能受污染的物品运出;对疫区、受威胁区所有易感动物进行紧急免疫接种。要严禁屠宰、加工和食用病、死畜禽肉。各级动物防疫监督机构要加强对检疫人员和屠工的管理,对发现销售和私自屠宰病、死畜禽而出具检疫证明的检疫人员,要从严处理,并追究相关领导的责任。各地要严厉打击屠宰、加工病、死畜禽的不法人员。对动物防疫工作人员以及参与动物疫情处置人员要配备必要的防疫装备,严防人群感染。

五、加强科普宣传。实行群防群控

积极开展防治技术咨询、技术交流和培训活动。要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宣传活动,猪链球菌病及重大动物疫病可防可控。各地要组织专家深入老疫区和疫病高发地区。重点宣传防治动物疫病的科普知识,宣传兽医工作对保证公共卫生安全的重要性,把防治知识、方法告诉基层同志及广大农民群众,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自我保护意识,使他对病死畜禽自觉做到不宰杀、不出售、不食用、不转运。要正确引导新闻舆论,消除群众的恐慌心理,防止媒体炒作。

六、落实防控资金。保障措施到位

按照财政部、农业部〔〕77号和省财政厅、农业厅〔〕1号文件的规定,各级政府要切实保证防治重大突发疫情必要的防控资金。落实重大动物疫病防治配套经费,并列入财政预算。当前特别紧急的情况下,各级政府要拿出一定的应急资金,用于应急物资的储备和疫情监测,保障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的顺利进行。

七、建立长效机制。提高防控能力

八、强化工作职责。搞好部门配合任务艰巨。各级政府一定要认真部署,畜禽疫病防控工作涉及面广。严加防范。各有关部门要在同级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密切配合,切实履行各自的职责,共同做好各项防控工作。畜牧兽医部门要认真做好疫病监测、免疫接种以及检疫、扑杀、消毒和病害产品的无害化处理等工作。财政部门要按有关政策规定,保证防疫等经费及时、足额到位,并加强对防疫经费的管理和监督。卫生部门要加强与畜牧部门的联系和信息沟通,做好人畜共患病发生情况的监测和治疗工作。公安(武警)部门要协助做好疫区封锁、强制扑杀以及疫区安全保卫和社会治安管理工作。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要加强牲畜交易市场的监督管理,规范经营行为。交通部门要加强运输管理,严禁车辆到疫区(点)运载动物及其产品,协助做好动物防疫公路检查站的建设和管理工作。商务部门要加强牲畜屠宰监管,严禁非法屠宰、加工、经营病死牲畜及其产品,维护市场秩序。新闻宣传部门要加强对各种媒体的管理和引导,按照客观、准确、及时的原则,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

奶牛疫病的防控措施 篇3

【关键词】动物疫病;防疫工作;存在的问题;防控措施

随着养殖业的规模化、集约化程度的不断提高,疫病防控问题已显得越来越突出。为有效防控规模养殖业的各种疫病,笔者认为必须认真抓好以下几个环节。

1.动物防疫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①养殖条件差。养殖条件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动物的健康状况和抵抗疾病的能力。由于主客观因素的影响,大多数养殖户存在养殖条件差,养殖技术落后,生物污染严重等情况,给各种病原微生物的滋生提供了条件。②不按规定程序进行免疫。很多养殖户文化水平低,很难做到对养殖动物进行科学的程序化的免疫接种。③不能正确保存和使用疫苗。在各乡镇特别是山区,由于物质条件差以及具体防疫人员综合业务能力达不到要求,疫苗保管和使用不到位的现象时有发生,致使免疫失败。④工作人员综合素质差。部分乡镇特别是山区基层畜牧兽医单位业务人员缺乏,畜牧技术人员业务素质参差不齐,对先进的畜牧生产技术推广不到位,对养殖户畜牧兽医实用技术培训不够,缺乏宏观畜牧生产技术指导和调控能力;兽医执法人员对相关法律条文、检疫防疫知识理解不透彻、掌握不牢固,致使各个环节监管不到位,没有真正收到“以检促防、防监结合”的综合防控效果。⑤法律法规宣传不到位。《动物防疫法》、《动物疫情报告管理办法》、《病死及死因不明动物处置办法》、《畜禽标识和养殖档案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学习宣传不到位,因而对动物疫病防控工作的重要性不够重视。⑥动物卫生监督工作不到位。由于受物质条件的限制,很多乡镇使用的仪器设备落后或不全,有的地方甚至没有。这就导致动物卫生监督工作在各乡镇有的执行不严,有的甚至流于形式,有的甚至未开展,因而使疫病的传播有了可乘之机。

2.动物疫病的防控措施

首先,免疫接种。①确保疫苗质量。要选用正规厂家生产的疫苗。疫苗必须有批准文号,注意有效期。疫苗必须按严格要求保存。②必须严格按照疫苗说明书使用。注意接种剂量和接种途径。③注意母源抗体的影响,不可过早给仔畜(禽)接种疫苗。对病畜、怀孕母畜应谨慎注射。④注意在接种疫苗前几天和注射后几天停用抗生素,要补充电解多维等,以防应激。⑤注意接种疫苗的器具的消毒。其次,生物安全。①养殖场应建在地势高燥、排水方便、水源充足,水质良好,交通和供电方便,离公路、河道、村镇、工厂500米以外的上风向处,尤其应远离其他养殖场、屠宰场、畜产品加工厂。②场内的布局和要求。生产区和饲料加工区、行政管理区、生活区必须严格分开。③养殖户要进行科学的饲养管理。养殖场必须使用全价饲料,防止饲料霉变,并且要定期驱虫。④养殖场大门、生产区入口,要建造水泥消毒池(加入适当消毒液),畜禽舍入口建消毒池,生产区门口必须建更衣室、消毒池和消毒室。养殖场谢绝参观,外来人员不得进场。经常保持舍内通风良好,每天打扫卫生保持清洁;饲槽、饮水器每天洗刷;作好定期消毒。⑤对养殖畜禽一定要实行“全进全出”的饲养措施。每批畜禽在转移调走之后,要对禽舍进行消毒处理。引种时一定要首先了解种畜产地疫情状况,种畜的健康状况以及免疫状况。注意种畜引入后至少须隔离1个月,确保健康后方可人群。⑥在养殖场内发现患病畜禽时,应立即送隔离室进行严格的临床检查和病理检查,以便及早确诊,集中烧毁或深埋,不能乱扔或食用。其三,药物控制。①要坚持治疗为辅的原则。需要治疗时,在治疗过程中,要做到合理用药,科学用药,只能使用通过认证的兽药和饲料厂生产的产品,尽量使用高效、低毒、无公害、无残留的“绿色兽药”。②治疗用药要在兽医人员指导下规范使用,不得私自用药。用药必须有兽医的处方,处方上的每种药必须标明休药期,饲养过程的用药必须有详细的记录。③要了解兽药的常识,要选择成本低、效果好、副作用小的兽药,选择正规和信誉度较好的兽药生产单位的产品,了解兽药的有效成分、作用、用途和注意事项,认识掌握畜禽病情、病因,准确用药。④要对免疫情况、用药情况及饲养管理情况进行详细登记,必须按照兽药的使用对象、使用期限、使用剂量以及休药期等规定严格使用兽药。遵守用药规定,及时停药。必须填写“用药登记”,其内容至少包括用药名称、用药方式、剂量、停药日期,并将处方保留5年作证据。⑤饲养畜禽过程中严格用药管理,要严格执行国家有关饲料、兽药管理的规定,严禁在饲养过程中使用国家明令禁止、国际卫生组织禁止使用的所有药物,如:已烯雌酚、盐酸克伦特罗和氯霉素等,不得将人畜共用的抗菌药物作饲料添加剂使用,宰前按规定停药。对允许使用的药物要按要求使用,并严格遵守休药期的规定。⑥在饲养畜禽的整个过程中,要定期对水样、饲料、粪便、血样及有关样品进行药物残留监测,及时掌握用药情况,以便正确采取措施,控制药物残留。其四,加强业务学习。随着禽流感、猪流感等疫病的暴发、蔓延,使得国内各地区动物疫病综合防控任务十分严峻。这就要求畜牧兽医从业人员加强业务学习,牢固掌握专业知识,熟练操作技能,不断积累处理突发畜牧兽医事件的经验,以适应当前形势的需要。其五,加大法律法规宣传力度。加大法律法规宣传力度,可以印制宣传告示、宣传资料,张贴于交通要道、场、镇牲畜交易场所等显眼处;并采取电视、宣传车、讲座等形式进行大张旗鼓的宣传,使广大干部群众透彻了解相关法律法规,为动物疫病防控工作的顺利实施奠定坚实的基础。最后,继续健全基层畜牧兽医机构。继续推行兽医体制改革,健全基层畜牧兽医卫生机构,尤其是组建村级防疫员,并且强化工作人员兽医执法能力和宏观指导畜牧生产的能力。

3.结语

奶牛疫病的防控措施 篇4

1 认真做好奶牛疫病预防、检疫、监测及淘汰处理工作

奶牛疫病防控工作的好坏, 事关动物源性食品质量和人体健康的大事。业务部门要严格按照《动物防疫法》及有关规定, 指导和督促奶牛养殖场 (户) 定期进行预防接种、检疫和免疫抗体监测, 在春、秋两季对全部奶牛进行奶牛结核病检疫, 使用提纯结核菌素进行皮下注射, 判定为“阳性”病牛, 经复检无误后, 在动物卫生部门监督下进行扑杀并无害化处理。奶牛布氏杆菌病的检疫, 即在春、秋两季对全部奶牛抽取奶牛血样, 如发现阳性病牛, 及时处理。奶牛全部实行《奶牛健康档案》管理和免疫标识制度。加强对奶牛饲养过程中的用药监管, 做好用药记录, 确保符合休药期等用药管理规定;严格奶牛调运的检疫监管工作, 切实按照《种畜禽调运检疫技术规范》等规定, 严格奶牛产地检疫和运输监管;组织对奶牛养殖场 (养殖小区) 动物防疫条件合格证和健康证发放情况进行一次认真清理整顿, 健康证必须是一畜一证。

2 与卫生部门积极配合, 认真作好饲养人员的健康检查工作

农牧部门要和卫生部门取得联系, 协调好关系, 互通信息, 要积极主动地把畜间结核、布病发病情况和流行病调查情况向卫生部门报告和反映, 做到信息资源共享, 疫病共防。同时在卫生部门的配合下, 对各养殖场 (养殖小区) 的饲养人员进行定期体检, 并办理健康证, 对饲养人员的生活区定期消毒, 并作好消毒记录。对饲料存放区要严格清理整顿, 消除无鼠害等影响饲料品质的因素, 避免饲料污染。确保无人畜共患病传染病由人直接传染给奶牛, 达到《动物防疫法》规定的条件要求。

3 强化日常监督管理工作

认真组织奶牛养殖场 (养殖小区) 做好养殖档案、奶牛个体档案的建立工作, 进一步做好奶牛二维码耳标佩戴工作, 指导奶牛养殖场 (养殖小区) 全面、准确地记录有关信息和内容, 提高养殖生产过程的透明度, 保证监管到位, 有条件的奶牛养殖场 (养殖小区) 要逐步建立电子档案管理系统。要把对奶牛养殖场所的监管工作作为当年动物卫生监督执法规范年活动的一项重要任务来抓。动物卫生监督所要严格做好奶牛养殖场 (养殖小区) 和奶牛养殖户的日常监管工作, 做好监管记录, 发现问题要及时处理。

4 加强督促检查确保防控取得实效

切实做好奶牛疫病防控工作, 加强组织领导, 周密部署, 精心组织, 抓好落实。动物卫生监督所要定期开展督促检查工作, 对发现的问题, 要及时予以纠正和查处。要加强宣传, 增强奶牛养殖者疫病防控的意识。要加强与有关单位的协调和管理, 农牧主管部门要把奶牛疫病防控工作作为年终考核的重要内容, 确保奶牛疫病防控工作取得实效。

5 建立完善的卫生消毒制度, 降低环境污染

奶牛小区的大门口应设外来人员更衣室和紫外线灯等消毒设备, 还要建车辆消毒池, 人行过道、消毒池, 生产区与其他区要建缓冲带, 生产区的出入口设消毒池、员工更衣室、紫外线灯和洗涤容器。定期对牛舍、周围环境、运动场地面、饲槽、水槽等进行消毒处理, 并做好消毒记录。

6 开展技术培训和宣传工作

奶牛疫病的防控措施 篇5

二是做好强制免疫和及时补免工作。坚持做到“五统一”,即“统一组织、统一时间、统一免疫程序、统一操作规程、统一免疫标识”;坚决做到“四不漏”,即“村不漏组、组不漏户、户不漏畜、畜不漏针”,力争做到规模养禽场和散养户应免尽免,不留空档和死角,确保免疫密度和质量。

三是切实加强动物卫生监督工作。乡动物防疫检疫员加强对产地和运输环节的检疫巡查,加大对屠宰场和交易市场的监管,严禁未检疫及不合格产品上市。

奶牛冬痢的防控措施 篇6

一、流行特点与临床症状

本病主要通过被污染的饲料、饮水、唾液、粪便和兽医、配种员消毒不严的操作行为等传播。成年牛发病率高,育成牛发病率次之,犊牛发病率较低。发病期间,奶牛的产奶量急剧下降。用染病牛群的剩料喂犊牛后,犊牛也会迅速出现腹泻,但停料后症状逐渐消失。天气寒冷、气温骤变、奶牛受寒感冒使机体抵抗力下降,以及草料突然改变、饲喂发霉变质和冰冻饲料等应激因素,皆可诱发本病。

本病症状类似胃肠炎,具有传染性,但发生突然,病牛呈现腹泻症状,排出水样稀粪,内含大量小气泡和鲜红色血丝或血凝块,具有腥臭气味,严重的呈喷射状排出棕红色水样稀粪,并伴有脱水症状。高产牛发病率高,症状较明显。

发病初期,病牛的呼吸、体温、脉搏均正常,胃肠的蠕动音增强。个别重症牛精神沉郁,眼无光,眼窝凹陷,腹部紧缩,被毛逆立,体温下降,呼吸急促,心跳加快,衰弱或卧地不起,但很少出现死亡。病程在大群牛中通常为3~14天,在散养牛中通常为1~3天。奶牛抵抗力下降,呈严重脱水状态,产奶量下降10%~90%。腹泻得到控制后,产奶量能很快回升。

二、鉴别诊断

目前,尚无特别的检查方法对本病作出确切诊断,臨床仍通过排除法来诊断。诊断时,要注意与以下几种疾病相鉴别:

1. 球虫病。球虫病主要侵害2岁以内的牛,成年牛常呈隐性感染,成为带虫者,通常在夏季(6~9月份)发病。患牛排粪时努责强烈,粪中可查到大量卵囊,常继发肺炎症状。

2. 沙门氏菌病。沙门氏菌病主要侵害10~40日龄的犊牛。急性者出现发热、败血症症状,死亡快;轻缓者常有肺炎、关节炎症状。成年牛感染后常呈隐性感染,可能引起流产,其他无异常。

3. 真胃溃疡。无季节性,散发,临床症状以粪中混有松馏样的物质(血凝块)、贫血、虚脱和死亡快为特征。

4. 病毒性腹泻(黏膜病)。患病毒性腹泻的病牛,体温升高至41℃,唇、腭、齿龈、口腔黏膜上皮出现浅表性烂斑,流涎,并有蹄冠炎、趾间坏死和糜烂、跛行,妊娠牛患病后出现流产。

三、综合防控措施

1. 紧急药物预防。当出现第一头疑似病例时,在所有牛的精饲料中拌入环丙沙星或氟哌酸进行饲喂,每头每次用20~25克,每天喂2次,连用3天。应排除饲料方面引起的应激,如配方的改变、饲料变质等。在找到可疑的因素后要进一步的证实和改正,并尽可能寻找到更多可疑因素。

2. 隔离消毒。将感染牛隔离,并最大限度地限制人员流动。遇到其他不明疫情时应求助于相关技术部门。增加牛舍消毒次数,包括牛床、牛舍以及牛饮用水消毒、剩余料的处理等,保持牛舍、牛床干净。

3. 用防腐消毒剂消除肠道炎症。常用药物有痢特灵3克或磺胺脒、碳酸氢钠各50克,给患牛一次服用;鱼石脂30~50克加水一次灌服;氟苯尼考2~2.5克一次肌肉注射,每天2次。另配以止血药物,如止血敏、安络血、维生素K3等,肌肉注射,每天注射2~3次。

4. 保护胃肠黏膜。灌服收敛剂,如用木炭末150克、次碳酸铋0.5~0.6克内服。对腹泻不止的牛,应用涩肠止泻剂如矽炭银0.5~1克内服。

5. 尽早补液,维持电解质平衡。对脱水严重的病牛,用葡萄糖生理盐水2500~4000毫升、维生素C100毫升、1.1%氯化钾150毫升,一次静脉注射。在补充等渗电解质溶液时,对高产奶牛还可同时静脉注射10%葡萄糖酸钙500毫升,可解除低钙血症,又可促进瘤胃蠕动,增进食欲。

6. 对危重病牛可采用输血疗法。对因失血造成贫血的病牛,或病程较长,衰弱、卧地不食的牛,采健康奶牛的血2000毫升,以10%氯化钙溶液200毫升为抗凝剂。将血液和抗凝剂充分混合。采血后立即给受血牛输注,输血速度与正常输液速度基本相同,即每分钟50毫升左右。

7. 中药疗法。取黄连50克,黄檗50克,黄芪40克,苦参40克,陈皮50克,苍术40克,木通30克,郁金30克,三颗针30克,共研为末,开水冲调,候温灌服病牛。每天服1剂,连服2~3剂。

8. 加强饲养管理,饲喂奶牛全价混合日粮,多补充维生素提高机体免疫力,注意牛群防寒保暖,及时清除粪便及污染物,防止病原的传播。

奶牛养殖小区疫病的综合防控措施 篇7

1 建立完善的消毒制度

(1) 根据生产实际, 制定消毒计划和程序, 确定消毒剂种类及其使用浓度、方法, 明确消毒工作的管理者和执行人, 落实消毒工作责任。

(2) 按奶牛小区的饲养规模, 在四周建设围墙 (网、栏) , 大门口设置外来人员更衣室和紫外线灯等消毒设备, 以及车辆、人行过道消毒池, 消毒池每周更换一次消毒液。生产区与其他区要建缓冲带, 生产区的出入口设消毒池、员工更衣室、紫外线灯和洗涤容器。定期对圈舍、道路、环境进行消毒, 必要时带畜 (禽) 消毒。

(3) 加强环境卫生整治, 及时无害化处理粪尿, 消灭老鼠, 割除杂草、填干水坑, 以防蚊、蝇滋生, 消灭疫病传播媒介, 防止污染环境。

2 严格执行预防免疫接种和检疫制度

(1) 奶牛小区要在当地动物防疫部门指导下, 根据各种传染病的发病季节, 做好相应的免疫接种计划, 每年必须进行3~4次口蹄疫免疫注射, 并随时进行补免。

(2) 小区奶牛在春秋两季进行两次结核、布病疫病检测。对检出的阳性奶牛, 经复检无误后, 在动物卫生监督机构监督下进行无害化扑杀处理。

(3) 小区奶牛要实行《奶牛健康证》管理和免疫标识制度, 通过对奶牛佩戴耳标, 实现“一牛一标一号”, 建立养殖档案, 详细记录奶牛免疫、饲养和用药等情况, 及时掌握和监控牛群疾病情况, 为小区原奶卫生安全追溯制度奠定良好的基础。

(4) 严格执行调入、调出检疫制度。严禁随意调入、调出未经检疫的奶牛。跨省调入奶牛应报告当地动物防疫监督机构, 并经省级动物防疫监督机构审核、批准后方可调运。拟调运的奶牛必须经调出地产地检疫临床健康, 口蹄疫免疫在有效保护期内, 结核、布病检疫阴性。

3 实行封闭式管理, 坚持自繁自养

小区要实行封闭式管理, 谢绝外人参观访问, 坚持自繁自养。这样既有利于自身的奶牛繁育改良和饲养, 又可避免购买奶牛时带进各种传染病。如果必须引进奶牛时, 一定要从非疫区引进, 选派兽医专业技术人员到产地与动物卫生监督机构联合对牛只进行逐头检疫, 证明无传染病后才可引进。购进后, 应隔离饲养2个月, 经检疫无病后方可进入小区饲养。

4 加强饲养管理, 定期进行牛群健康普查

(1) 奶牛养殖小区每年应定期对奶牛进行1~2次健康检查 (包括酮病、骨营养不良病) , 了解奶牛群代谢状况, 定期邀请当地动物防疫部门对牛只抗体水平进行监测, 及时掌握免疫接种效果, 为科学制定防疫、检疫程序提供依据。

(2) 加强饲养管理, 根据奶牛生产情况, 合理分群管理, 及时调整饲草、饲料, 抓好疾病预防工作。

(3) 要做好牛舍间空隙地的绿化, 注意保持舍内通风换气, 做好冬季防寒保温和夏季防暑降温工作。注意运动场地的保养, 要充足供应饮水和补饲矿物质。

(4) 要做好牛体自身卫生工作。应经常刷拭牛体, 保持牛体清洁。奶牛的乳房毛可能沾有大量的污物和细菌, 很容易污染牛奶和乳头, 其污染物是奶牛患乳房炎的潜在威胁。

(5) 要注意奶牛的蹄部保护。及时清除地面的碎石、铁丝等坚硬异物, 保持牛床、运动场及蹄部的清洁干净, 每年春秋两季各进行1~2次的检蹄、修蹄和护蹄工作。

5实行有针对性的药物预防制度

(1) 对一些细菌引起的疾病, 应及时采用针对性强的抗生素进行治疗。如奶牛乳房炎, 可先用50℃左右水浸泡的毛巾洗净乳房及乳头, 进行按摩。再用0.1%高锰酸钾液擦净乳房和乳头;挤完奶后, 用0.5%碘附溶液或0.15%~1.00%洗必泰溶液清洗乳房和乳头。对患病牛, 除积极治疗外, 还要注意反复挤净乳汁, 每天挤4~6次有利于其痊愈。

(2) 定期驱虫, 预防寄生虫疾病, 如奶牛焦虫病, 在蜱繁殖季节, 可采取贝尼尔 (血虫净) 每1 kg体重5~7 mL, 用水配成7%溶液, 臀部肌肉注射。

(3) 泌乳牛在正常情况下禁止使用任何药物 (尤其是抗生素) 和违禁添加剂, 必须用药时, 药残期的牛奶禁止作为商品牛奶出售。

(4) 对高产奶牛易发生的缺钙、产后瘫痪等病症, 可在产前静脉注射葡萄糖酸钙进行预防。

总体上, 小区存栏奶牛的主要疾病年发病率应控制在8%~10%以下, 死亡率应在2%~3%以下

6建立健全养殖档案管理制度

奶牛疫病的防控措施 篇8

1综合防控技术措施的组装

组装的奶牛重大疫病综合防控技术措施主要有:修建利于重大疫病综合防控的标准化规模养殖场;饲养抗病力强的优良品种;加强管理增强营养, 提高奶牛自身免疫力;建立引种报检隔离制度, 健全卫生消毒制度, 拒病于外;强化基础免疫, 加强免疫抗体监测, 构建重大疫病监测预警预报体系, 建立坚实的免疫屏障。

2综合防控技术措施内容

2.1利于重大疫病防控的标准化奶牛场建设

标准化规模奶牛场在建造时要考虑经济政策因素、土地资源因素、地理环境因素、交通通讯因素、市场流通消费因素等诸多因素, 但最为关键是一条是:建场选址必须符合农业部《动物防疫条件审查办法》, 并以此为建场选址的前置条件, 配备兽医诊疗室和专业兽医人员, 配齐消毒设备设施及治疗隔离圈。

2.2饲养抗病力强的优良品种

荷斯坦牛全称为荷斯坦一弗里生牛, 是Holstein-Friesian的音译名称, 以前称荷兰牛, 因毛色为黑白相间的花块, 又称黑白花 (奶) 牛, 所有的荷斯坦牛主要有乳用和乳肉兼用两个类型。美国、加拿大、日本等国的属于乳用型, 欧洲国家如德国、法国、丹麦、俄罗斯等国的多属于兼用型。荷斯坦牛以产奶量高、适应性广、抗病力强而著称。风土驯化能力强。耐寒, 但耐热性较差。对饲料条件要求较高。乳用型荷斯坦牛对热带、亚热带的气候条件适应能力较差, 而炎热地区的荷斯坦牛能较好地适应热带、亚热带地区夏季的气候。

2.3加强管理增强营养

奶牛实行分阶段饲养管理, 分为犊牛饲养管理、育成牛饲养管理、成年牛饲养管理、泌乳牛饲养管理及特殊管理。

2.3.1犊牛饲养管理要点。 (1) 清除黏液。犊牛出生后, 应首先清除口及鼻孔的黏液, 其次是擦净体躯上的黏液。 (2) 断脐带。距犊牛腹部10~20 cm处用消毒剪刀剪断脐带, 挤出脐带中的黏液, 并用碘酒充分消毒。 (3) 早吃初乳。犊牛在出生后1 h内要吃到初乳。 (4) 犊牛早期断奶, 节约大量全乳, 满足市场需要。 (5) 疫病预防:出生头几周主要是肺炎和下痢, 注意保暖和饲槽的清洁。 (6) 刷试、称重、标识管理, 去角, 运动与放牧。

2.3.2育成牛的饲养管理要点。 (1) 断奶到12月龄需喂大量的青粗料, 喂给适量的精料; (2) 12月龄至初次配种吃足够的优质粗料; (3) 育成母牛受胎至第一次产犊给予优良的粗料, 不宜过肥; (4) 育成母牛的初次配种要根据年龄和发育情况而定; (5) 受胎后的母牛要通过刷洗、按摩养成温顺习性;按摩清洗乳房, 促进乳腺发育, 提高产乳量。

2.3.3成年牛的饲养管理要点。 (1) 妊娠母牛的饲养管理:母牛饲养必须恰当。 (2) 干乳期的饲养管理:前期, 满足营养前提尽早停止泌乳活动, 注意卫生管理, 加强运动;干乳后期, 母牛健壮不过肥, 适量喂精料。 (3) 分娩前后的管理:产前的产房要消毒防滑;产后补水供应优质青粗料, 热敷和按摩乳房。

%、IU/kg、mg/kg

2.3.4泌乳牛饲养管理要点。 (1) 泌乳早期:使母牛能安全大量采食, 尽早满足泌乳需要, 尽可能少消耗体内积贮。 (2) 泌乳后期:按体重和泌乳量进行饲养, 注意饲粮配合和适口性, 注意青绿饲料的质量, 保持母牛食欲旺盛和健康, 争取奶量平稳下降。

2.3.5奶牛特殊管理要点。 (1) 挤奶步骤:挤奶前对挤奶过程的全部用具及设备均需洗净、消毒并集中一处备用。 (2) 挤奶母牛准备:洗净乳房及乳头上的污物, 检查各乳区最初挤出的奶是否正常。 (3) 挤奶:套上乳杯, 开始挤奶;挤净各乳区的奶后, 除去乳杯, 消毒乳头; (4) 挤奶次数:有研究结果认为, 每天由两次挤奶改为3次挤奶, 产奶量一般要增加20%左右。

2.4增强营养

提供营养均衡优质的饲料是提高奶牛自身免疫力的重要手段。奶牛各阶段营养指标如表1。

2.5建立引种报检隔离制度

主要内容: (1) 制定引种计划; (2) 做好引种前的准备; (3) 引种报检制度; (4) 引种场的选择; (5) 报告登记和凭证运输; (6) 种畜禽的挑选; (7) 减少运输应激; (8) 规范处理病死畜禽; (9) 做好引进畜禽的饲养管理; (10) 建立隔离制度, 奶牛运回后, 隔离至少3个月, 隔离饲养期间, 动物防疫监督机构要派专人进行观察、检疫, 确认为健康后方可合群饲养。

2.6卫生消毒制度

主要内容如下。

2.6.1生产区出入口设置消毒池, 池内保持有效消毒液。

2.6.2外来人员未经允许不得随意进入生产区。

2.6.3奶牛场新员工上岗前必须进行一次健康检查, 经检查无结核病与其他传染病后方可上岗。

2.6.4奶牛场员工每年必须进行一次健康检查, 如患有传染病应及时离场治疗, 治疗、恢复期不得进入生产区。

2.6.5牛舍每天至少清扫1次, 每天至少消毒1次, 每月至少大消毒1次。

2.6.6牛群定期进行结核病、布鲁氏菌病监测, 一经确认为阳性立即实施扑杀净化措施。

2.6.7牛群春秋两季进行驱虫工作。

2.6.8病牛舍、产房、犊牛舍及隔离牛舍每天至少进行1次清扫和1次消毒。

2.6.9牛场内严禁屠宰。兽医进行尸体剖解地点应与生产区至少相隔50m, 剖解后的尸体及使用器械进行无害化处理。

2.6.10当奶牛场发生疑似传染病时, 及时采取隔离措施, 同时向业务主管部门报告, 并尽快加以确诊、治疗。

2.6.11外来奶牛应持有法定单位的健康检疫说明, 并经隔离观察和检疫, 确认无传染病时, 方可并群饲养。

2.6.12场内不准饲养其他畜禽, 禁止将市购活畜禽及其产品带入场区。

2.6.13不得使用违禁药物, 严格执行休药期制度。

2.7构建构建重大疫病监测预警预报体系

2.7.1建设内容。 (1) 开展流行病学调查, 及时评估疫病的发生与流行态势。动物疫病流行病学调查可分为定点调查、紧急调查和专项调查三类, 实行定点监测调查点与非定点监测调查点相结合的调查方式。通过对调查数据综合分析, 结合市场流通情况、地形地貌特征、防疫水平等因素, 为宏观和科学分析评估、预警动物疫情、制定防控策略提供依据。 (2) 适时开展重大动物疫病免疫效果的监测, 对建立的免疫屏障有效性进行评估。每年“春秋”两防时集中进行重大动物疫病免疫抗体监测, 平时不定期对规模养殖户、散养户、畜禽交易市场开展免疫抗体监测, 根据监测结果, 评估免疫屏障有效性。 (3) 开展病原学监测, 及时评估疫病的感染风险。采集发病动物胎儿、器官、组织、咽泄拭子及粪等病料送四川省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进行病原学检测, 根据检测结果结合流行病学调查情况, 及时评估疫病的感染风险。 (4) 监测三聚氰胺、黄曲霉毒素M1、硝基呋喃类、盐酸克仑特罗、沙丁胺醇等。

如何做好奶牛疫病的防控 篇9

关键词:奶制品,质量安全,奶牛,疫病防治

近日,随着扶农惠农政策的开展,奶牛养殖业得到蓬勃的发展,成为农民稳定的经济来源,甚至成为某些地区脱贫致富的支柱产业。但是,由于养殖户缺乏经验,没有技术人员的指导,防病意识薄弱等,导致奶牛疫病频发,不仅给农民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也会给饮用者的身体健康带来极大隐患,不利于奶牛养殖的可持续发展。因此,采取有效措施控制奶牛疫病的发生率,促进养殖业健康发展,对乳制品安全生产和人民的健康具有积极意义。

1我国目前奶牛疫病防治工作现状

1.1养殖户防治疫病的意识薄弱很多养殖户并没有专业养殖的经验,也没有请专职兽医,完全是凭自己的常识和书本上浅显的知识进行养殖,对防病预病方面更是缺乏技术上的指导。养殖户在思想上并不重视疫病防治,忽视日常的消毒工作,对圈舍、用具的消毒不够严格,牛舍环境卫生差,容易导致细菌污染,一旦出现疫情,会给养殖户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

1.2奶牛免疫接种工作不到位奶牛饲养需要按照科学的免疫程序给动物接种疫苗,预防口蹄疫、牛出败、牛气肿的疫苗按规定是要强制接种的,副结核、布氏杆菌和伪狂犬病是选择性接种的。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江苏苏中地区能够完全达到疫苗接种项目和标准的养殖户已达到80%以上,其它部分地区存在着卫生条件差,疫苗质量不合格、防疫制度不完善等情况,使奶牛病死率高。

2奶牛疫病的预防措施

2.1建立完善的奶牛疫病防制体系我国应以法律的手段对奶牛疫病进行防治,必要时要强制执行疫苗接种工作。根据《动物防疫法》的相关规定,防疫部门要对辖区内的奶牛养殖场进行登记,建立档案,严格规范市场流通渠道,打击违反《动物防疫法》的非法贩卖病牛的行为,按时进行检疫工作,对拒检养殖户依法进行制裁。大型牛奶场、乳制品加工厂都应配合动物防疫监管部门进行奶牛疫病疫苗的接种。对于小的养殖户,更要积极响应政府和动物防疫监管部门的号召,按照规定给奶牛接种疫苗,提高法律意识。对于奶牛疫病防制体系,要以预防为主,防患于未然,对养殖密集区,更要提高重视程度,采用优质疫苗,规范技术操作,实现无菌化处理,全方位、多角度的保障免疫效果。

2.2积极开展防疫技术培训和宣传工作为了提高养殖户的防疫意识,提高专业素质和养殖技能,防疫中心和兽医站可以适时举办奶牛防疫工作的宣传活动,对奶牛养殖人员进行定期的培训。培训的主要内容要针对奶牛疫病的发病特点、病因、趋势和预防等方面,对于常见病如口蹄疫、结核病、布氏杆菌病以及寄生虫等要给予详细的讲解,使养殖户了解到疫病的危害,从而提高防患意识。

2.3对病牛进行无害化处理对病牛、死牛要及时做无害化处理,达到彻底净化的作用,防止其疫病传染给其他牛群。一旦出现疫情,要及时做好卫生消毒工作,保证没有被感染的牛群的健康,建立专门的消毒池,定期对牛舍、饲养槽、水槽和活动场地进行清理和消毒。其次,要对养殖区进行科学规划,实施封闭式管理,对于奶牛的生活区、管理区和生产区进行净化,配备专业的消毒间和隔离设备,定期对牛粪、生活垃圾进行无害化处理。

3总结

奶牛疫病的防控措施 篇10

1 奶牛场场址的选择

奶牛场要建在地势高、干燥、背风向阳、空气流通、土地坚实、地下水位低、便于排水并且有斜坡的开阔平坦方位,最好是沙壤土地。奶牛场应水源充足,水质良好,能保证生活生产用水。牛场的位置与居民生活区、生活饮用水源地、学校、医院等公共场所的距离应符合规定标准。一般应在居民点的下风头,距村镇居民区、饮用水源地、集贸市场等场地500 m以上。水质符合《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的规定,交通便利,供电方便,要求距主要交通干线500 m以上。远离工矿、加工企业,特别是化工类企业,远离噪音。

2 奶牛场场区规划的要求

应本着因地制宜、科学饲养、环保高效的原则,合理布局,统筹安排。场地建筑物的配置应做到紧凑整齐,提高土地利用率,节约用地,不占或少占耕地。生产区封闭隔离,工程设计和工艺流程符合动物防疫要求。奶牛场总体可分为生产区、生产辅助区、生活管理区和粪尿污水处理区、病畜管理区等,要求布局合理分区管理严格分设净道与污道雨污严格分开,便于防疫消毒灭源等。

生活管理区应设在场区的上风向位置,靠近大门,和生产区要保证50 m以上距离并严格分开,外来人员只能在生活管理区活动,场外运输车辆、牲畜严禁进入生产区。

生产区应设在场区的较下风向位置,以便控制场外人员和车辆进入生产区,有完善的动物防疫制度和为其服务的动物防疫技术人员。大门口设立门卫传达室、消毒室、更衣室和车辆消毒池,车辆消毒池要求与门同宽,长4 m、深0.3 m以上。严禁非生产人员出入场内,出入人员和车辆必须经消毒室或消毒池进行严格消毒。

生产区奶牛舍要合理布局,分阶段分群饲养。可按泌乳牛群、干乳牛群、产房、犊牛舍、育成前期牛舍、育成后期牛舍顺序排列,各牛舍之间要保持适当距离,布局整齐,以便防疫和防火安全。

生产辅助区包括草料库、青贮设施等,草料库设在生产区下风向地势较高处,与其他建筑物保持60m安全防火距离,有防鼠、防火设施。兼顾由场外运入,再运到牛舍2个环节。

粪尿污水处理、病畜管理区应设在生产区最下风向地势低处,与生产区保持300 m防疫卫生间距。有相应的污水、污物、病死动物、染疫动物产品的无害化处理设施设备和清洗消毒设施设备。病牛区应隔离饲养,单独通道,便于消毒、污物处理等。可配套设置沼气池等设施既处理粪便、污物,既利用沼气又节约能源

3 牛舍建筑的要求

奶牛舍最适合的温度是10~18℃,温度低于0℃或高于24℃,对奶牛有一定影响,尤其是高温高湿的环境,对产奶量影响较大。应采用半开放式牛舍,设有顶棚,四面敞开或座北朝南、前面敞开。奶牛舍可设计为单列式或双列式,单列式牛舍一般跨度为5.5~6.0 m,双列式牛舍一般跨度为11.2~12 m,双列式中间通道宽1.5~1.8 m。牛床应做成斜面,一般坡度为1%~1.5%,成年牛的牛床长1.8~2.0 m,宽1.2~1.3 m,床下坡面设有排粪沟。牛床前设有固定的水泥饲槽和颈枷,饲槽宽0.5 m,深0.25~0.3 m。每栋牛舍的前面或后面,要有运动场,在场内设有饮水池,同时有凉棚、盐槽,运动场面积不小于每头牛20~25 m2。

4 奶牛场的卫生防疫要求

在牛场生产中应坚持以防为主的方针,制定有隔离措施和传染病控制措施,有预防、治疗奶牛常见疾病规程,有传染病发生应急预案,有效防止和消灭奶牛疫(疾)病,提高养牛的经济效益。

4.1 奶牛场的日常预防措施

生产区与生活区严格分开。生产区门口应设置消毒池和消毒室(内设紫外线灯等消毒设施),消毒池内应常年保持足够量的2%~4%氢氧化钠溶液或其他有效消毒药。严格控制非生产人员进入生产区,必须进入时应更换工作服及鞋帽,经消毒室消毒后方可进入。

按免疫计划实施免疫接种。每年春、秋季各进行1次结核病、布氏杆菌病等动物疫病的检疫检测和健康检查,符合国务院兽医主管部门规定的健康标准。

每年春、秋各进行1次疥癣等体表寄生虫病的检查梨形虫病流行区要定期检查并做好灭蜱工作定期驱虫。新引进的奶牛必须持有法定的检疫合格证明,并严格执行隔离检疫制度,确认健康后方可入群。饲养人员每年应进行1次健康体检,如发现患有人、畜共患传染病者,应及时调离,以防人、牛交叉感染。

4.2 发生疫情时的紧急防制措施

早发现、早诊断、早报告疫情,迅速隔离病牛。当发生危害严重的传染病时,应及时划定疫区,封锁、隔离、扑杀病牛,建立封锁带,出入人员和车辆要严格消毒,同时严格实施环境、栏舍、污物消毒和污水、污物、病死动物、染疫动物产品的无害化处理。当发生牛流行热、梨形虫病等一般动物疫病时,对病牛及隔离区内的牛只实行合理的综合防制措施,包括疫苗的紧急接种、抗生素治疗、特异性疗法、化学疗法、增强体质和生理机能的辅助疗法等。当检疫牛只的时候,检出结核病、布氏杆菌病等慢性或隐形长期带菌(毒)疾(疫)病,应及时淘汰病牛。

4.3 普通病的防治

抓好以奶牛不孕症、乳房炎、蹄病3大病为主的普通病防治工作。分别制定保健、防治计划或防治规程,预防与治疗相结合。及时处置可能引起这3大病的诱因。采取及时治疗子宫疾病,做好干奶处理,修蹄浴蹄等措施有效防治不孕症、乳房炎、蹄病这3大疾病的发生。一旦发病及时治疗(含所有普通病)。

4.4 建立养殖用药档案

猪场疫病的防控措施 篇11

1 目前一些养猪场存在的问题

目前, 有相当数量的养猪场由于资金和场地的限制, 猪舍十分简陋, 缺少一定的设施, 而且离居民区较近, 这对于疾病的防控十分不利。

在防疫方面, 虽然大多数的饲养者都能认识到传染病是饲养畜禽的大敌, 不搞好防疫就会给自己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因此畜主都十分重视动物疫病的防治工作, 整个养殖过程中, 都能积极主动地购买疫苗及消毒药进行防疫和消毒工作。初具规模的养猪户一般也只听有养殖经验的养猪户的安排, 照搬别人的做法, 就出现了很多问题。造成养殖户对免疫十分重视, 但对免疫监测不重视, 认识不到位。

所以, 对免疫后的猪只基本不进行免疫监测。其实免疫监测是检验免疫质量的最直观最有效的方法, 只有监测合格后, 接种才能成功。常见到有的养猪户疫苗没少用, 经常消毒, 但像猪蓝耳病等重大疫病仍时有发生, 原因就在于没有进行免疫监测。

小型养殖场户的免疫程序大都是从兽药经营户那里听来的, 没有统一、合理的免疫程序。

疫苗的来源较杂, 有从兽药饲料门市购买的, 也有买雏鸡、仔猪时从供种厂家带来的。这样的疫苗供应存在着较多问题。疫苗是否来自国家定点生产厂家, 疫苗的运输、保存是否按要求冷藏保存与运输都不清楚。

部分养猪场当猪只发病时滥用抗生素及违禁药物, 使动物产品的药物残留超标, 严重危害消费者的健康。还有部分养猪户为了增加自己的养殖效益, 提高畜产品价钱, 将消费者的身体健康、国家法律抛在脑后, 在饲养过程中使用国家法律明令禁止的药品, 如“瘦肉精” (盐酸克伦特罗) 的添加, 严重危害消费者的身心健康。

2 防治措施

2.1 重视环境

养猪场环境条件是决定养猪业经济效益的重要因素, 必须高度重视养猪场的环境。首先是猪场的选址要合理, 应建在背风、向阳、地势高燥、开阔的地方, 忌低洼潮湿之地;应远离其他养殖场, 或是有污染的工厂等;应弃旧建新场, 保证水源干净充足。最好有天然的保护屏障, 自然阻隔与外界的联系。其次是猪场的布局要合理, 母猪舍、育成舍应在上风向, 隔离舍和处理室应在下风向, 粪污处理宜在下风向;要用沼气池或生物链对养殖废物废水进行无害化处理, 粪污处理通道与饲养通道分开;猪舍间距至少在5m以上, 可以绿化隔离。为防止滋生蚊蝇, 场内不要留大水池, 地势尽量保持平整, 排污沟要加盖水泥盖板。

2.2 严格消毒

因为消毒剂的消毒效果, 受到有机物、酸碱度、温度、浓度和作用时间等影响, 所以应按消毒规程进行。紫外灯消毒的效果受到紫外灯的强度、距离、室温、照射时间等因素的制约, 当前有些猪场达不到此要求, 起不到应有的消毒效果。有些消毒剂对人畜有副作用, 对环境会造成二次污染。因此, 每个猪场要购置多种消毒剂, 不同的消毒对象使用不同的消毒剂。猪场消毒的次数并非越多越好, 要合理消毒。在猪场进出口的消毒工作中常见到一些疏忽之处, 表现在重视了前门的消毒, 忽视了后门的消毒;重视了脚、鞋的消毒, 忽视了手的消毒;重视外来人的消毒, 忽视了本场人的消毒;重视了人的消毒, 忽视了物、钱币等的消毒。此外, 忽视了舍内空气和猪体的消毒等。

2.3 长远规划

集约化养猪场要有长远的发展规划, 有计划地分期完成扩大生产任务和各项防疫措施。要特别注意兽医防疫体系不能有间断, 防疫措施不能有断层。因此, 管理人员、主管兽医应相对稳定, 不能随意更换或新旧人员衔接不上, 新进人员必须经过一定时间的场内培训和实习, 保证防疫制度和措施始终连续一致。

2.4 计划免疫

制定免疫制度时, 既要充分考虑品种特点、疫苗特性, 又要结合本地疫情和本场实际, 选择最合适有效的免疫途径, 最可靠的免疫程序, 最安全的免疫剂量。对新场应考虑猪只原场发病种类, 对旧场要结合历史发病情况, 制定切实可行且有效的免疫程序, 确定免疫剂量。如果有条件, 可以对某些疾病作抗体监测。制定免疫程序时, 必须包括疫苗的种类、用量、用法、被接种猪的日龄、次数、间隔时间等。接种时, 还应确保疫苗质量。同时操作必须规范, 由专职技术员操作, 以免剂量不够或过多, 或是产生漏种等, 达不到免疫效果。

2.5 健康检测

健康检测就是通过对健康群体进行综合检查, 找出各种隐患和携带病原体的个体, 然后有针对性地调整全场猪群的饲养管理制度和免疫预防措施。目前, 养猪场健康检测的工作重点, 主要是集中解决一些繁殖障碍性疾病、多病因性疾病和隐性感染性疾病。

2.6 群体保健

上一篇:信息技术高职教师下一篇:作文教学的一点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