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模化养猪的疫病控制

2024-06-03

规模化养猪的疫病控制(精选8篇)

规模化养猪的疫病控制 篇1

规模化养猪场由于猪的饲养量较多, 猪群的密度相对较大, 另外由于发展生猪生产的需要, 不断的更新品种和猪原的补栏, 常常需要引进一些种猪和购入一部分仔猪补栏, 这样极有可能导致一些接触性传染病发生机率增高, 严重的影响和制约规模化养猪场的生产发展。因此, 规模化养猪场建立切实有效的疫病预防和控制措施, 防止发生重大传染病是十分重要的。

1 采取严格的隔离措施防止病原传入

为了确保规模化养猪场所饲养的生猪安全生产, 防止重大传染病的传入, 需要更新品种引进种猪、补栏外购仔猪时, 必须认真调查了解当地疫情, 掌握疫情情况, 严格由非疫区引种和购入仔猪, 要经当地兽医检疫机构检疫确认健康, 出具动物检疫合格证明后方可引进和购入, 再经本场兽医验证检疫后, 在隔离舍隔离观察15 d确认健康后方可混舍或混群饲养。

2 采取严格的消毒措施消灭传染源

消毒是为了消灭猪场场区和猪舍内的病原微生物, 使场区内和猪舍内始终保持无病原微生物污染的环境, 让猪舍内达到无疫可染、无病可传的目的。所以, 规模化养猪场在未发生传染病情况下, 也不要放松警惕, 也要经常进行消毒灭源工作, 每年春、秋必须要进行2次大型季节性预防消毒, 每1~2周必须进行1次带猪消毒。采取“全进全出”的饲养方式的猪舍, 应在猪入栏前和出栏后进行2次彻底消毒, 生猪入栏后每隔7 d进行1次消毒。产房在母猪产仔前进行2次消毒, 产仔高峰时进行多次, 产仔结束后要进行严格彻底消毒。

猪场发生疫病时, 猪舍内要加强临时性消毒, 根据疫情发生情况, 可以每天进行1次带猪消毒, 对病猪及其分泌物、污染的场地进行及时消毒。当疫情扑灭后和疫区解除封锁前必须认真进行终末消毒。规模化养猪场日常应采取下列具体消毒措施。

大门:规模化养猪场大门入口必须设立消毒池, 消毒池的长宽由大门的大小而定, 消毒池内铺垫稻草, 消毒药一般采用20%的火碱, 每周更换1次, 以经常保持消毒药的有效浓度, 对进出车辆和人员进行消毒。猪舍的出入口必须设有消毒槽, 槽内设置浸有消毒液的麻袋片。

猪舍:采用“全进全出”饲养方式的猪舍, 进猪前对空猪舍先消除舍内粪便及垫草, 运出后进行无害化处理。用高压水龙头彻底冲洗猪舍的顶棚、墙壁、门窗、地面及其它设施, 直至冲洗干净为止, 待舍内干燥后用福尔马林、高锰酸钾熏蒸24 h, 然后开窗开门通风。对种猪舍和后备种猪舍可采用带猪消毒方式, 用过氧乙酸、百毒杀等消毒药喷洒消毒。

用具:对饲槽、饮水器、运料车及其用具每天进行1次洗刷, 定期用含氯消毒药、新洁尔灭等消毒药进行消毒。

运动场:运动场如果是水泥地面的, 首先用清水彻底冲刷, 然后再用消毒药进行喷洒消毒。如果运动场是泥土地面的, 可将地面深翻30 cm左右, 同时撒上新鲜生石灰 (每平方米用0.5 kg) , 然后浇水湿润压平、压实。

粪便、污水:粪便常用消毒方法一般有两种, 一种是采取发酵池法, 适用于稀薄粪便的发酵。另一种是堆粪法, 适用于干粪便的处理, 比较常用的是发酵池法;污水处理方法包括沉淀法、过滤法及化学药物处理法, 比较简便实用的是化学药物处理法, 就是设一个污水池, 将舍内的污水引入污水池, 再加入2~5 g/L漂白粉进行处理。

3 采取严格的疫苗免疫措施, 增强群体的抗病力

预防免疫接种是防止猪传染病发生的主要措施之一。因此, 对于规模化养猪场的预防免疫接种必须做到四个保证, 一是保证疫苗免疫时间, 必须按时进行疫苗免疫注射;二是保证疫苗免疫项目, 应免疫的病种必须全免;三是保证疫苗免疫密度, 做到不漏栏、不漏头、不漏针, 应免的各种疫苗免疫密度必须达到100%;四是保证疫苗免疫质量, 达到疫苗稀释方法正确、疫苗注射部位准确、疫苗注射剂量精确。同时, 规模化养猪场对于猪的一些重大传染病更要严格按着动物防疫规程进行及时免疫接种, 如猪高致病性蓝耳病、口蹄疫、猪瘟、猪丹毒、猪肺疫、猪链球菌病、伪狂犬病、细小病毒等重大疫病。种猪和后备种猪每年春天3月、秋天的9月份必须各进行1次疫苗免疫注射;育肥猪和仔猪也必须按时进行重点疫病的疫苗免疫接种, 达到应免的必免、应防的必防。对于有些猪的疫病, 如仔猪黄白痢、仔猪红痢、猪传染性胃肠炎、气喘病、猪传染性胸膜炎、水肿病等, 应根据本地区疫病流行情况和本地的实际情况, 有选择地进行疫苗免疫接种。最后是规模化养猪场一些重大疫病疫苗免疫接种1个月后, 应由当地兽医防疫机构进行免疫抗体监测, 经过疫苗免疫抗体监测达不到免疫抗体合格标准的, 要及时进行疫苗补免补注。

规模化养猪的疫病控制 篇2

把温度和相对湿度结合起来计算热应激指数(HSI),根据热应激指数将温、湿度范围划分成三个区:警戒区、危险区和紧急区。

由于不同动物以及人类对温度和湿度的耐受能力各不相同,因此本热应激表只适用于猪。

比如,与猪相对湿度下可耐受的温度要高得多。猪没有汗腺。随着温度升高,环境与动物体表的温差缩小,这时候必须通过蒸发方式才能有效散热。

猪的热应激表

热应激指数分区

下面针对各区的热应激指数列出了推荐的管理措施。警戒区

准备采取必要的降温措施;加强通风;打开冷风扇(如果有的话); 观察动物的行为,看有没有应激的征兆,如:喘气或张开口腔;保证充足的饮水。危险区

向动物身上撒水或喷雾(这一过程中应保证足够的通风);打开蒸发式散热板,开启隧道式通风(如果有的话);可能的话,向动物吹风,风速为4.5~5.4公里/小时;定期冲水;密切观察动物的状况。紧急区

避免猪只运输;除采取上述针对危险区的措施之外,最热的时间段还应停止供料;在光照可调的猪舍里,还要降低光照以便降低猪群活动,从而降低体热。

夏季养猪外降温与内降温效果比较

外降温是降低猪体环境的温度,内降温是降低猪体的温度;相比二者效果,内降温的效果比外降温要好。

原因是因为内降温可以使体内多余的热量释放出去。对猪来说,内降温的办法有两个:一是通过采食或饮水,降温的饲料和饮水变成高温的粪尿,会带走大量热量;让猪多喝水除了降低水温外,还要注意夏季饲料中的食盐浓度要加大。二是通过吸进干燥的空气,变成湿润的空气,通过体内水分蒸发带走体热,这一点是我们最容易忽视的,也是非常重要的地方。这里需要注意的是吸入与呼出气体中水蒸气的浓度差,如果吸入与呼出的气体中水蒸气浓度一样,那就没有降温的作用;而如果二者浓度差很大,那降温效果就会很好;保证让猪吸进干燥的空气是内降温的重要条件,所以我们经常会遇到气温很高到但湿度小时,母猪不会热死;而气温并不是很高,但湿度很大时母猪会热死;主要的原因是降温不起作用的缘故。

畜牧场消毒中常见的误区

一、消毒不彻底

一般情况下畜牧场的消毒方法有3种,即带畜(喷雾)消毒、饮水消毒和环境消毒。这3种消毒方法可分别切断不同病源的传播途径,相互不能代替。

带畜消毒:可杀灭空气中、畜体表面、地面及屋顶墙壁等处的病原体,对预防呼吸道疾病及控制飞沫、气流传播疾病有重要意义,还具有降低舍内氨气浓度和防暑降温的作用;常见的误区是根据畜体或设备的表面是否可见消毒液判定消毒操作的成败,而不是根据雾滴在舍内的悬浮时间,所选择消毒药杀灭病毒、细菌的有效时间来判定。

饮水消毒:可杀灭畜禽饮用水中的病原体并净化肠道,对预防消化道病有积极意义;常见误区是为了保证畜群没有腹泻,持续饮用消毒药,对消毒药饮水时的酸碱度很好的关注,以致于伤害到动物体内正常的微生物群。一般情况下,偏酸性环境对动物的生长发育及饲料的消化吸收有积极作用。

环境消毒:包括对畜牧场地面、门口过道及运输车等的消毒;常见的误区是不能正确地更换消毒药,出现酸碱中和的问题;冬季时伺未能考虑环境温度对消毒药消毒效果的影响因素而随意更换消毒药。

二、消毒液选择不当

选择消毒药时不是针对畜牧场面临问题的目标病原,而是过多地考虑成本因素,选择一些炒作概念、同药异名、价格低廉的消毒药。

三、忽视了影响消毒的因素

选择消毒药时未考虑消毒药对环境温度、相对湿度、有机物污染程度的要求,在寒冷的冬季选择了低温下无或很低消毒作用的火碱,在干燥、低温条件下使用福尔马林熏蒸消毒等错误做法,不可能获得消毒效果的。

温度:一般情况下,消毒液温度高,消毒效果可加大。实验证明,消毒液温度每提高10 ~12 摄氏度。杀菌效力增加1倍。另外,在熏蒸消毒时,需将舍温提高到20摄氏度以上,才有较好的效果,否则效果不佳。

湿度:很多消毒措施(气体消毒)对湿度的要求较高,如熏蒸消毒时需将舍内湿度提高到60 %~70 %,才有效果;生石灰单独用于消毒是无效的,需洒上水或制成石灰乳等。

污物或残料:灰尘、残料(如蛋白质)等都会影响消毒效果,尤其在进雏前消毒育雏用具时,一定要先清洗再消毒,不能清洗消毒一步完成,否则污物或残料会严重影响消毒效果,使消毒不彻底。

四、消毒液的浓度和剂量不准确

消毒液浓度并不是越高越好。浓度过高一是浪费,二会腐蚀设备,三还可能对畜群造成危害。另外,有些消毒药浓度过高反而会使消毒效果下降。消毒液用量方面,在喷雾消毒时按每立方米空间30毫升为宜,太大会导致舍内过湿,用量小又达不到消毒效果。

养殖户使用石灰消毒的误区

养猪专业户都知道,石灰价格低廉,容易购买,而且没有不良气味,具有消毒力强的特点,是无污染的消毒药。但是我们发现,有不少养猪户由于使用方法不当,没有达到消毒杀菌的目的。下面我们就和您说一说猪场石灰消毒中应该避免哪些误区:

第一个误区是:有的专业户为了图省事,一次购进许多生石灰,一次用不完,以后继续作消毒用。

生石灰的化学名称叫做氧化钙,加入水后就生成疏松的熟石灰,也叫做氢氧化钙,只有这种离解出的氢氧根离子才具有杀菌作用。如果熟石灰放时间久了,就会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起化学反应,生成了没有氢氧根离子的碳酸钙,这样就完全丧失了杀菌消毒的作用。因此用石灰作消毒药物时,应该现买现用,剩余的以后就不能再作消毒药用了。

第二个误区是:有的专业户在圈舍入口处不设置消毒室,而是撒上一层熟石灰,让进出的人员践踏而过。

事实上,如果是撒上一层新鲜的熟石灰,进出人员践踏上后,会起到一定的消毒效果。但是有许多养猪专业户不经常换新鲜的熟石灰,再加上衣服、工具等不消毒,仍然会把病菌、病毒带入厩舍内。正确的方法应该是在厩舍入口处设置消毒室、消毒池,池内放上消毒药物,并且要经常更换。进出入人员要换鞋、换衣、洗手、使用的工具也要经常消毒。

第三个误区是:有的专业户将熟石灰粉直接撒在厩舍内的地面上。

在猪厩舍的地面上撒上一层熟石灰粉,很容易将猪的跨爪及皮肤灼伤,猪吃了落在地上的食物后,也容易灼伤口腔及消化道。另外在撒石灰粉时会造成石灰粉尘大量飞扬,使猪吸入呼吸道内,引起咳嗽。打喷嚏等症状。正确的方法是:等到厩舍内的猪出栏以后,再把墙壁和地面清理干净。方法是:用新买的生石灰加水配制成20%的石灰乳,涂刷猪舍的墙壁或地面,特别是墙角、缝隙,一定要涂刷到,不留死角。这样既可以消毒灭菌,又可以覆盖被污染的墙壁,而且还达到了美观的作用。

规律的消毒程序让消毒不只是心理安慰

编者按:

猪场消毒是老生常谈的话题,但凡是猪场,都知道消毒这么回事,但是有些猪场消毒不那么规律,这就给病原体钻了空子,造成猪场的生产不稳定,猪场平时一定要规律消毒,有猪生病就要彻底消毒。消毒之前一定要彻底打扫卫生,否则消毒就变成心理安慰不起作用。

1、进场消毒

(1)在大门入口处设消毒池,消毒药物用2%烧碱,消毒对象主要是车辆的轮胎。注意:车身消毒最易忽视。

(2)进入场区的消毒:在猪场正门的出入口处,要建消毒房,内设6根紫外线灯管(四个墙角各安装一个,房顶吊两个)。消毒盆和消毒池。进场人员必须在此换鞋、更衣。要用紫外线灯照射15分钟,之后在消毒盆内用来苏地消毒液洗手,然后再从盛有5%苛性钠溶液的消毒池中越过进入。

(3)参观人员和领导:参观人员和领导在进入生产区之前,必须经过在消毒间用紫外灯消毒15分钟,或更换工作衣、帽,有条件的地方最好淋浴换衣,并按指定的路线参观。

2、猪舍消毒

根据猪场生产特点必须对各类猪舍实行“全进全出”的消毒方法。即每批猪转出后至下批猪转入该舍前,应将前批猪留下的粪尿、剩料、饮水、污物等,全部清理干净或者添加些新鲜垫料与猪儿乐益生菌发酵好垫料迎接下批猪的到来,没有用发酵床的养猪场可以随后用清水彻底冲洗地面、猪床、走道、饲槽、围栏、用具、下水道等处,待晾干后再用高压消毒机用2%苛性钠溶液进行严格冲洗,5天后方可转进下批猪只。

对受污染特别严重的猪舍,用高压水彻底冲洗顶棚、墙壁、地面及栏架,直到洗涤液透明清澈为止,然后按其容积14g/m3高锰酸钾和28ml福尔马林混合,进行密闭熏蒸36-48小时。

3、场区的消毒

整个场区每半个月要用2%-3%的苛性钠溶液或者大蒜汁和白醋喷洒消毒一次,不留死角;各栋舍内走道每5—7天用3%苛性钠溶液喷洒消毒一次。必要时可增加消毒次数或用1:800的消毒威或者百部溶液带猪消毒。

4、饲养管理用具消毒

饲槽及其他用具需每天洗刷,定期用0.1%新洁尔灭消毒,或饮水用1:2000消毒威消毒。

5、走廊过道及运动场消毒

定期用2%烧碱或1:300消毒威或菌毒灭消毒。

6、猪体消毒

用0.1%新洁尔灭或者猪儿乐,2%-3%来苏尔或0.5%过氧乙酸或1:2000消毒威等进行喷雾消毒。

7、产房消毒

地面和设施用水冲洗干净,干燥后用福尔马林熏蒸2小时,再用烧碱或菌毒灭等消毒一次,事毕,用干净水冲去残药,最后用10%石灰乳刷地面和墙壁。母猪进入产房前全身洗刷干净,再用0.1%新洁尔灭消毒全身后进入产房。母猪分娩前用0.1%高锰酸钾消毒乳房和阴部,分娩完毕,再用消毒药抹拭乳房、阴部和后躯,清理胎衣和产房。

看好猪场的大门减少疾病传播

编者按:

猪场大门不仅关乎财产安全,与疾病的传播更是密不可分,多种情况下疾病是从大门进入猪场的,因此我们从以下几点来做,看好猪场的大门,把能杜绝的传染途径切断。

1、外来人员来场办事、探亲访友等,一律不准进入生产猪舍。

2、谢绝参观和串户。确需进猪舍的,必须在消毒房内经更衣、换鞋洗手、消毒后方能进入。

3、外来车辆一律不准进场;饲养员的自行车也应放在门口存车处,不准进生产区。

4、已出场的猪不准拉回。

5、猪场从外引入的种猪,要先在隔离舍中饲养。观察一个月以上,确认健康并经过预防注射后方能转入生产区。

6、饲养员不准出场,确需出场者要经过严格消毒。更衣后方能回场内。

对于猪场要保持安静的深刻体会

猪场一定要保持安静才有利于猪的生长,对于这一点,我也是不久前才深刻体会到的。那段时间猪场旁边有耕田机耕地的时候,猪受惊吵闹不睡觉,生长明显变慢。

后来我仔细观察发现,猪吃饱后睡下以后,如果有人经过猪栏或者附近有刺耳的声音发出,就会将猪惊醒,惊醒后的猪变得兴奋(一兴奋就满圈跑,发出密集的“唿唿”声),其后要经过一个多小时,才会再次进入睡眠。

猪生长就象人一样,大部分都是在睡眠中进行的。中大猪按一头一天长一斤半多肉,一天一般睡16小时以上,合一小时长一两肉吧。就相当于被吵闹一下,一头猪少一两肉,一个一百头的圈,在睡眠时被惊吓一下,呵呵,损失多少,自己算吧。特别是有病猪需要打针的时候,病猪的惊叫声最容易吓到其他的猪让它们兴奋的。合理安排打针的时间,也是个学问呀。

当有事情要进入猪圈时,动作一定要轻、慢,先让某些猪看见你,适应你的存在,再慢慢的去做事情,切忌动作快,你动作一快,猪群就很容易兴奋。一兴奋少睡觉不说,还消耗吃下的饲料能量。一天两天没什么,几个月下来,相当于每头猪至少浪费了好几十斤饲料呀。

既增加收入又环保的猪粪解决方法

猪粪对于一些养猪大户来说,已经成了很头痛的事情,有的还被环保局找去谈话要求整改。猪粪污染在偏僻的地方也许不那么严重,但在一些很注重环保的地方,猪粪处理不当是个很麻烦的事情。

我在这里是想告诉大家,如何利用猪粪增加养猪收入,同时解决环保问题。出售也许是最简单的办法(出售给种植户)。如果你将一吨猪粪(干)用来养殖蚯蚓,可以养20公斤左右的蚯蚓。按2.5元一斤算,价值在100元左右(市场上蚯蚓的价格要比这个价格高很多),还可以得到蚯蚓粪700多公斤,算100元一吨,你也有70元的收入。

本文作者的其他文章:利用菌康做饲料。如果想进一步与本文作者取得联系,请进这里。编辑点评

感谢网友“浪漫春风”对我们提供的信息。用猪粪养殖蚯蚓也许很多人都想到了,只是由于工作量增大或者蚯蚓本身的销路不好找而搁置,无论如何这也算是有效利用养猪副产品增加收入的一种方法。其他网友对猪粪的处置五花八门,请来这里说一说你对猪粪是如何处理的,有没有增加你的收入。

对养猪“养”字的思考

词典中喂的字义是给动物吃东西,养的字义是抚育,供给生活用品,生育,教育和培训,使身心得到滋润和休息,保护给补。饲养的字义是对动物的喂养和照料。能听懂看懂汉字的肯定知道养和喂是两种不同境界,那喂猪和养猪就不是一个意思了。

中国人爱说无猪不成家,同样来源于家字。放眼当前很多跟猪打交道的人,他们不是在养猪而是还处于喂猪阶段。真正赚钱的猪是养出来的,而不是喂出来的。

有人曾生动形象描绘中国解放初期的喂猪状况是:一根绳,满地跑,土墙圈,粪水澡,冬天雪,夏天浇,喂头猪,一年高,这就是喂猪阶段的真实写照。

虽然经历了一九五九年毛泽东同志《关于养猪业发展一封信》,以及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国家实施菜蓝子工程,再到九十年代涌现出一大批养殖专业户和养殖场,生猪生产快速提高。现在有少数人已经达到了:铁饭碗,钢丝床,小包间,保温墙,自来水,全价粮的养猪境界,但目前还有许许多多人仍处于喂猪阶段。

先看看猪住的环境:母猪舍地面过分粗糙或光滑、猪舍低矮阴暗潮湿终年不见阳光、猪舍房顶薄冬不保暖夏不降温、种猪坐水牢更无运动场、饮水不足水压不足饮水管过细或堵塞,如果咱人那天在猪舍呆半个小时,保证你比兔子还溜得快。

再看看猪吃的如何?再看猪遭的啥罪?许多人恨不得一夜间把世界上所有的疫苗都打在猪身上,随便找头母猪摸摸耳根背后,巴掌大的地方处处是针眼是硬块,还有不少断掉的针头在皮肉里。越是免疫猪的抵抗力越低,据说二00八年国内的猪瘟发病率比二00七年上升30%以上。至于山寨版的脾淋苗再加所谓的高致病性蓝耳苗,确实让人吃不下睡不着提心吊胆过日子。

时下的猪吃的不是饲料而是药料。我在一场上千人参加的养猪会上,问过早晨在饭里有没有加药的问题,先是鸦雀无声后是哄堂大笑。不知受那些教授砖家的忽悠,很多人隔三差五就往猪饲料饮水中加药,美名给猪保健。结果保出一大批超级细菌,如给病原菌穿上防弹衣,让你束手无策,让你富了疫苗兽药厂家商贩,让本来就惨的中国喂猪人吃了猪苦胆又吃黄连接而连三的受苦。

还有部份国內养猪业的汉奸,勾结洋鬼子在猪饲料里加血浆粉、血红蛋白粉、肠系膜粉等同源性原料。这是从二00六年到如今,造成全国上下一片蓝(蓝耳病),下一片红(附红细胞体),一片圆(圆环病毒)的根源所在。

还有很多喜欢自己配料的养殖户,90%的没有原料检测设备和脱霉技术,买原料(如玉米)只能是一看二咬三闻,殊不知目前全世界的谷物有25%以上受霉菌毒素污染。咱中国的猪饲料原料污染率高达80%以上,特别是因田间霉菌污染,隐藏在籽实之中,外观正常的有80%的玉米霉菌毒素超标。迄今为止,已经分离和鉴定出来的霉菌毒素有300多种,对动物产生危害的,最多最常见的有20多种。猪霉菌毒素中毒高于任何一种疾病,霉菌毒素已经成为很多疾病的“始作俑者”。难怪有人戏称当今有三分之一的猪是病死的、三分之一的猪是治死的、还有三分之一的猪是吓死的。

仅从字面上讲,养猪就要给猪抚育教育培训,还要让猪身心得到保护滋润和休息。就从眼下实际猪吃的住的状况来看,能让公母大小猪猪们得到休息保护和滋润吗?

当然,有的人说的当今猪病是人养出来的就更没有道理。如果会养猪,猪就少生不生病。应该说猪病是人喂出来的。所以,当今只能算是喂猪的时代喂猪的人!

养猪容易出问题的地方——塑料大棚

塑料大棚是农户养猪常用的方式,它的优点是投资少,既能保温,又能挡风;但使用不当,也起不到应有的效果。许多养猪户就是因为塑料大棚使用不当带来了问题。

一、塑料大棚常见问题

1、昼夜温差大:与封闭式猪舍相比,塑料大棚的保温性能要差得多,特别是冬季晚上,温度会降到很低,使得昼夜温差相当大,体重小的猪往往不能承受这样大的温差而发病,体重大些的猪尽管没表现病态,但生长速度明显减慢,饲料利用率明显降低。

2、湿度大:这是因为塑料布是不透水的,晚上封严时,舍内的水汽无法排出,在天冷时会在棚顶上结一层冰或霜,第二天气温回升时,这些冰或霜再次化成水,掉到猪舍地面,这样循环往复,舍内一直非常潮湿。

二、应对措施

1、气温低时加盖草帘:这是参考温室种植的做法,白天时靠太阳光取暖,到晚上时,用草帘将塑料布盖住,大大增加保温性能。这里,我们也遇到过一些问题,就是猪舍已经建好,而且上面的结构无法上人,那就无法解决每天揭盖草帘。针对这个问题,下面的办法可以解决这个问题:就是在屋顶上安装一系列固定的滑轮,将滑轮与屋顶固定好,滑轮的高度高于卷起的草帘,这样人每天在下面就可以揭放草帘。请看下面的图:

2、留通风换气孔:也就是给大棚留一个可以通气的孔,这个孔最好留在屋顶,在屋檐和棚架之间留十公分左右的缝隙,白天草帘卷起可以通风,到晚上草帘放下时仍然可以通风,但由于上面仍然盖着草帘,保温性能仍然很好。如果遇到大风天气,也可以在白天把草帘稍放下一部分,盖住通风口;看这个图,也就是把草帘放一些到这个部位,就能把风挡住了。

3、设排水沟,便于污水排除;

坡度加大,便于水流到舍外;这是排水沟的情况,如果在猪舍的一方,安装一个大桶,下方安装一个粗水管,需要冲沟时,把水管打开,很急的水冲下,水沟内的污水很快被冲走,这对于供排水方便的大棚非常实用。

上面是在墙上固定或用铁架架起一个大水桶,下面留一个出水的粗水管。最简便的方式是用一个汽油桶,在上面焊接一个铁管,管上套一根软水管,平时吊起,用时取下即可。每天冲洗一遍,舍内的空气就会清新得多。

4、双层塑料膜,霜在上层,漏下时却用下层接住,不至于到处滴水。另外加了一层膜,还会增加保温性能,对于不便于使用草帘的猪舍可起到一劳永逸的作用。里层塑料布因为舍内风小,不需要太结实,用铁管或生产竹竿做支架都可以,所以成本也不高。如果猪舍没有了潮气,也就不需要过多的通风;因为塑料大棚的空间足够大,一般不会出现空气不足现象。

5、过道撒白灰,可以吸潮,又起到了消毒的作用。为什么不在圈里撒白灰?因为在圈里撒,白灰会把猪皮肤烧坏。我们曾经使用过,把猪的皮肤烧得一片片红,卖肥猪时人家都不要。

6、棚内生火炉。这是解决低温和潮湿的好办法,不足之处是要增加成本;而且大棚内安装火炉,会造成舍内空气质量下降,特别要严防煤气中毒。因为,大棚内封闭更严实,有了煤气是走不出去的。

你见过这种通风方式吗——地道 我的育肥场土质好,我在地下挖60米的地道,地表土层5.5米厚(从60米外12米高的半堰头上挖进的),地道宽1.2米、高1.5米,2010年1月10-13日晚上室外温度在-10度以下,我的猪舍夜晚照常通风,进风口的温度是8.5度,风口一米处的温度是14度,两米处的温度是18度。加上猪的体温、炉温(非常省煤),猪舍温度一直保持在20度左右。

——河北涉县

编后感:

本文作者也真是有心,也不知道当初是怎么想起这个主意的。估计挖这个地道不容易,有跟他一样做法的吗?作者要求跟你分享他的经验呢,来这里交流吧。

猪场中化学消毒剂的成分及机理分析

核心提示消毒工作室各养猪专业户皆知的问题,但是,由于许多养殖户没用应有的化学知识,对猪场中使用的化学消毒剂成分及作用机理无充分认识,导致未正确掌握消毒剂的使用方法,表面上看着消了毒,事实上并没有达到消毒的目的。因此,本文结合化学的专业知识以及浅易的语言对猪场中主要化学消毒剂的成分及作用机理进行分析,以方便养猪专业户,使其对猪场主要化学消毒剂有清楚的认识,从而正确使用化学消毒剂,达到预期消毒效果。猪场消毒时猪场防疫的一个重要环节,猪场常用的化学消毒剂按用途主要分为三类: 1、5%碘酒和碘甘油,用于猪手术部位和注射部位的消毒。主要成分的化学式:I2,C2H5OH和Iodine Glycerol。本化学消毒剂为混合物,为棕红色的糖浆状液体,有碘的特臭味,可通过加水溶解碘化钾,搅拌后,再加甘油使成为1000ml,搅拌均匀得到。苯化学消毒剂每毫升含主要成分碘10毫克,辅料为:碘化钾、甘油、水。养殖户正确使用方法:当刚生下来的小猪仔剪牙断尾后,在断尾处的手术部位涂上本消毒液防止细菌感染。

2、生石灰,用于猪舍、栏杆和地面的消毒。俗名:石灰化学名:氧化钙(CaO),calciumoxide.分子量:56.08;其外形为白色(或灰色、棕色)无定形,在空气中吸收水和二氧化碳。通常将氧化钙1000克加水350毫升,生成消石灰粉末,可散布于阴湿的地面(猪场大门外)、猪粪粪池周围和水沟处消毒。当猪患腹泻时,在给患腹泻的病猪喂干湿料的同时,让它大量饮用3%的生石灰水,一般两天就可治愈。

3、过氧乙酸,俗称过醋酸,0.1%溶液用于喷洒猪舍、地面、食槽、水槽、环境等消毒。本品是一种强氧化剂,分子式:CH3COOH,英文名称为peroxyacetic acid.分子量为76.05,为无色油强烈刺激性气味,可以喷雾和涂抹,用于带猪消毒、喷在猪身上,不会一起腐蚀和中毒,一般为18%~20%溶液,按比例配成0.1%,先用现配,配制后,应尽快用完,不能过夜。

以上用途不同的三类化学消毒剂有的是对细胞膜的作用导致膜的通透性增加,胞内物质泄漏,呼吸链被破坏等。有的能直接改变、破坏蛋白质和核酸的结构和功能从而引起消毒的作用。

通过研究猪场中三种余姚化学消毒剂的有关性质,我相信,借此有利于提高养殖户对化学消毒剂的认识,从而正确使用化学消毒剂,使猪场效益增加。

产房光照水平对母猪和仔猪的影响

产房光照水平我们知道,产房温度需要在仔猪和母猪之间是存在很大区别的,但是光照需要在工作人员和母猪之间有没有区别?BPEX(英国养猪委员会)的知识交流公告牌给出了答案。

我们知道,产房温度需要在仔猪和母猪之间是存在很大区别的,但是光照需要在工作人员和母猪之间有没有区别?

Defra(英国环境食品与乡村事务部)规定,无自然光的密闭式猪舍当中补充照明强度至少要达到40勒克斯,照明时间至少每天8小时。然而,在40勒克斯的照度下,工作人员无法观察到猪只的细节,从而无法实现优秀的产房管理。那么实现工作人员的最佳工作效率需要什么水平的光照,母猪需要什么水平的光照,通过调整光照能不能改善您的生产力? 母猪的需要

研究显示,在非常明亮的、400-500勒克斯、每天16小时光照(8小时黑暗)的环境下,仔猪断奶体重要高于照度较低的环境,这是因为高光照使得仔猪的哺乳频率和母猪的泌乳量均有提高。

此外,在干奶母猪和泌乳母猪当中进行的研究显示,与长光照(250勒克斯,每天16小时光照,8小时黑暗)的情况相比,短光照(250勒克斯,每天8小时光照,16小时黑暗)情况下母猪体内皮质醇的水平更高,皮质醇可衡量应激水平。

然而,散养的母猪在围产期会寻找黑暗的区域来筑巢和分娩。因此,或许有必要考虑在产房中所有母猪都已分娩之后再增加光照的强度和时间。研究显示,在分娩之后增加光照强度和时间可促进仔猪哺乳和母猪泌乳,从而提高断奶体重。

工作人员的需要

饲养人员需要的照度水平(勒克斯)取决于具体的工作、所需观察的细节,以及具体猪舍的危害和风险情况。一般来说,要求照度最低要达到200勒克斯,平均在250至450勒克斯之间。需要观察的细节越多,照度要求就越高。

为了提高生产力,今天就对你的猪舍照度(勒克斯)进行测量。光照方面的小窍门

安装定时开关:这样可以节省能源,又能节省人工,否则还要有人每天记住开灯关灯。检查猪舍的灯泡,看看能否在不影响光照资源的前提下节省能源。将墙壁刷白以便增加反射。

夏秋季节火碱消毒三注意

夏秋是各种病原微生物生长发育和大量繁殖的时候。在畜禽的饲养过程中,要特别注意对圈舍、用具、场地的消毒工作,否则,很容易发生各种传染病。火碱是一种消毒效果很好的药物。其2%至4%的溶液,可杀死繁殖型细菌和病毒;10%的溶液,24小时可杀死结核杆菌;30%的溶液,10分钟可杀死炭疽芽胞。因此,火碱常用于鸡白痢、鸡瘟、鸭瘟、禽霍乱、猪丹毒、猪瘟、牛流感、结核病、布氏杆菌病、口蹄疫等传染病的消毒。一般用2%至4%的溶液消毒畜牧场、肉联厂等地面、畜舍、木制用具、运畜禽车辆等。

其溶液加热后使用,可提高消毒效果。加入10%的食盐,可增强杀灭芽胞的效力。火碱消毒效果虽好,但如果使用不科学,也会出现问题。为此,现将应注意事项介绍如下:

(一)火碱对皮肤和器官有灼伤作用,不可用作畜体消毒,消毒时应将畜禽赶出舍外。进行消毒操作的人员,要注意防护,以免灼伤。

(二)火碱对纺织品、铝制品有腐蚀作用,此类用品不可用本药消毒。

(三)运输畜禽的汽车、船只用火碱溶液消毒时,消毒后6至12小时,应用清水将消毒液彻底冲洗掉,以免受到腐蚀和损坏。

猪场要切实做好猪瘟的净化

猪瘟给我国养猪业带来巨大经济损失,据报道我国因该病死亡的猪只占三分之一以上。猪瘟也是引发猪高热病的罪魁祸首之一,猪感染蓝耳病之后往往继发猪瘟感染。规模化猪场为降低猪瘟带来的经济损失,要加强针对猪瘟的防控,切实做好猪瘟净化工作具体建议如下:

1、疫苗防制猪瘟

近年来典型猪瘟已经比较少见,非典型猪瘟呈蔓延和扩散的趋势。长期以来接种疫苗是综合防治猪瘟的有效措施,但是由于各猪场母猪群、仔猪母源抗体水平,免疫程序和免疫剂量等的不同,常导致免疫失败。我国猪瘟疫苗的免疫通常以能防止临床感染为标准,应用这一标准进行免疫,常有部分猪抗体水平达不到防治亚临床感染的水平,这部分猪感染强毒后常引起亚临床感染和持续性感染等,由于病情比较缓和往往容易被忽略,给猪场带来巨大的隐形损失。一旦猪瘟病毒发生毒力返强,不排除有猪瘟爆发的可能。目前针对猪瘟的疫苗有三种:普通细胞苗、高效细胞苗/组织苗,脾淋苗,脾淋苗临床效果较好。

2、抗体水平检测

全面监测猪瘟抗原、抗体水平,猪场可采血样送九鼎养猪服务中心诊断实验室做相关检测。阻断率低于30%说明血清中没有特异性猪瘟抗体,属于易感猪群,一旦接触猪瘟病毒极有可能感染发病;阻断率介于30%-40%之间判为可疑病例,需要过段时间采血重新测定;猪瘟抗体阻断率大于40%判为阳性,说明有血清中特异的猪瘟抗体;猪瘟抗体阻断率大于50%判定为免疫合格,说明血清中特异性猪瘟抗体水平可以有效抵抗猪瘟病毒感染。猪场要完全控制猪瘟,就需要不断淘汰猪瘟阳性猪,这样猪场才能逐步净化,得到控制。

3、猪瘟净化具体方案

①种公猪、后备母猪检测方案

种公猪和后备母猪是整个猪场生产线的源头,其健康状况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整个猪场猪群的健康状况。因此种公猪和后备母猪的猪瘟净化是猪场猪瘟净化工作的重中之重。

针对种公猪和后备母猪要求全群检测猪瘟抗原,抗原全阴性者判定为合格,阳性者表示感染猪瘟建议淘汰。另外全群检测猪瘟抗体,免疫不合格者补免猪瘟疫苗6-8周后采血重新测,仍然为阴性无抗体反应猪,建议淘汰。理想的免疫状态是抗体阳性率100%,合格率90%。

②怀孕母猪检测方案

如果说后备母猪是猪场的后备生产力,那么怀孕母猪就是猪场的直接生产力,其健康状况直接关系到所产仔猪的健康与否。因此我们建议怀孕母猪全群检测猪瘟抗原,要求抗原检测全阴性,阳性者坚决淘汰,否则产出持续性感染猪,潜在的损失更大。怀孕早期猪瘟抗体检测不合格者,可以补免苗,怀孕后期不建议补免疫苗,可以在小猪出生时施行超前免疫。

③仔猪检测方案

仔猪随机采样30头,通常30头样本数可以很好代表整个仔猪群的猪瘟抗体水平。根据检测结果决定是否全群补免疫苗,确定最佳免疫时间。

养猪场要有效防控猪瘟,除要加强日常饲养管理动物保健提高猪只自身抵抗力外,还要对猪群抗体水平实行定期监控,保证猪群有较高抗体水平,有足够的免疫力抵抗猪瘟。九鼎集团养猪服务中心可以每季度为您的猪群定期检测,提供针对性免疫指导,做到真正的未雨绸缪。

天气骤变,养猪人做好准备

核心提示:

中央气象台17日06时发布天气预报称,未来三天,西南、江汉、江淮地区多阴雨天气,北方地区将受冷空气影响,局部地区降温达8℃,请养猪人做好防寒保温工作。

中央气象台17日06时发布天气预报称,未来三天,西南、江汉、江淮地区多阴雨天气,北方地区将受冷空气影响,局部地区降温达8℃。

受冷暖空气共同影响,未来三天,新疆北部和西部、青藏高原东部、西北地区东部、内蒙古中东部、东北大部、黄淮大部、江淮、江汉、华南大部、江南大部以及西南地区大部等地有小到中雨或阵雨,其中,西藏南部、云南西部、陕西东南部、四川东部、重庆北部、河南西部、湖北东部等地的部分地区有大雨或者暴雨,上述部分地区伴有雷雨大风等强对流天气。

17日,受弱冷空气影响,内蒙古东部、东北地区等地的部分地区将有4~6度的降温,同时伴有4~5级偏北或者偏南风。17日起,另一股冷空气将自西向东开始影响新疆、西北地区、内蒙古大部、华北、东北地区,上述部分地区将依次有4~8度的降温,同时伴有4~6级偏北或者偏南风。

有阴雨天气的地区注意猪舍防雨、防潮、保温工作,同时注意饲料的储藏,预防霉变。有暴雨天气的地区重点检查猪舍防雨措施及调整运输的计划,保温同时注意通风除湿。

出现降温和大风天气的地区重点做好保温工作,尤其是东北地区,基本上已接近冬季。近期气候多变,着重预防仔猪腹泻和中大猪感冒,主要是猪舍的防寒保暖工作要做好。

如何进行猪场湿度的控制?

首先要明确,潮湿不等于湿度,因为湿度只代表空气中水的含量,而潮湿除了空气外,更多的是地面和墙壁。

在所有的环境因素中,有温度、湿度、空气质量、密度等,一直没有人把潮湿列入,所以一般不被人们重视。

就因为不被重视,才会出现许多不该出现的问题。如果你遇到夏季产房仔猪腹泻不止,你可以从潮湿上考虑;如果遇到新转入猪群腹泻或其它不适,也可以从潮湿上考虑。

一、潮湿引发疾病的原因

潮湿为什么会引发疾病,主要还是和温度有关系。

比如夏季哺乳舍仔猪容易腹泻,往往是因为猪舍潮湿,这个潮湿不但是空气潮湿,更严重的是地面潮湿和保温箱内潮湿。地面潮湿,则在干燥过程中,需要吸收空气中的热量,使周围环境温度降低,首先变化的就是距地面只有25-30cm的网床,而这正是仔猪躺卧和活动的地方;如果保温箱内潮湿,则直接影响与之相接触的仔猪;这样,看似空气中温度不低,但仔猪所感受的有效温度则不足,因温度不适造成仔猪消化机能降低,消化道抗病力减弱,从而引发疾病。

如果猪由干燥环境进入潮湿环境,也会出现明显的不适应,这一现象常出现在猪的转群过程中。因为现在多是全进全出饲养模式,每次猪转走后,都要经过彻底的清理消毒,如果猪群周转比较紧,往往出现猪舍尚未干燥时就需要将猪转入,尽管网床干了,但地面墙壁仍没有干燥;温度不足时,猪会受冷,温度高时,又会出现湿度过大;再加上转群其它的应激,猪群发病的可能性非常大。

二、潮湿的产生

谁都知道潮湿的产生是水,夏季产房潮湿,往往与天热时母猪玩水有关,也与饲养员为降温冲洗地面过频有关。因高温问题一直没有更好的办法,所以使产房一直处于潮湿环境中。冬季产房湿度大,往往是由于封闭过严,舍内水汽无法排出,遇到较冷的墙壁和屋顶,再次结成水流到地面,这样循环往复,使舍内一直处于潮湿状态;这种现象在寒冷地区经常出现。

空猪舍潮湿,是因为冲洗消毒的缘故;许多人重视消毒,在冲洗干净后一次又一次消毒,使猪舍无法干燥;如果猪舍急用,只能进入潮湿的环境中了。

三、潮湿的控制

解决潮湿问题的办法可以从下面几个方面考虑:

1、加大通风:只有通风才可以把舍内水汽排出,通风是最好的办法;但如何通风,则根据不同猪舍的条件采取相应措施,以下是几种加大通风的措施:

(1)抬高产床:使仔猪远离潮湿的地面,潮湿的影响会小得多;

(2)增大窗户面积:使舍内与舍外通风量增加;

(3)加开地窗:相对于上面窗户通风,地窗效果更明显,因为通过地窗的风直接吹到地面,更容易使水分蒸发;

(4)使用风扇:风扇可使空气流动加强;这一办法在空舍使用时效果非常好,我们曾在保育舍无法干燥时,使用大风扇昼夜吹风,很快使保育舍变干燥;

2、有节制用水:在对潮湿敏感的猪舍(如产房、保育前阶段),应控制用水,特别是尽可能减少地面积水。

3、地面铺撒生石灰:舍内地面铺撒生石灰,可利用生石灰的吸湿特性,使舍内局部空气变干燥;另外,生石灰还有消毒功能。有人提出生石灰吸湿时会散放热量,会使舍内温度升高;本人认为不必考虑,因为第一生石灰吸湿时散发的热量很少,对舍内温度影响不大,同时相对于高湿的危害,即使舍温略有升高也还是利大于弊。

4、烤干铺板:在舍内大环境不易控制的情况下,单纯给仔猪提供局部小气候也有不错的效果,方法是经常将仔猪铺设的木垫板用火炉烤干,或者给出生前几天的小猪铺干燥的布或地毯等物,这样使小猪避免在潮湿的铺板上躺卧,对预防小猪腹泻也有一定效果。

5、低温水管:低温水管也有吸潮的功能,如果低于20℃的水管通过潮湿的猪舍,舍内的水蒸汽会变为水珠,从水管上流下; 如果舍内多设几趟水管,同时设置排水设施,也会使舍内湿度降低。

6、其它:降湿的方法还有很多,舍内升火炉可以降湿,舍内用空调可以降湿,舍内加大通风量也可以降湿,控制冲洗地面次数和防止水管漏水也可以降低湿度等,猪场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灵活采用。

上面只是介绍了降低湿度的办法,但办法能否落实到位变成效果,则需要手段;一个猪场的措施值得借鉴:他们只是明确了,如果在产房发现不该有水的地方有水,要处以罚款;这个看似不合情理的措施却起到了非常好的效果;这样,水管漏水时,饲养员会主动去维修;他们自行改变了母猪饮水器的方向(饮水器侧向,舌头向下,溅水距离明显缩短);不再冲圈,产床下脏时多用刮板清理;发现有积水,会马上用拖布擦干。做到这样,产房怎么还会潮湿呢?

所以我认为,道理很重要,方法更重要,而比方法更重要的是执行;消除职工的惰性,是解决猪场问题最好的方法。

猪场夏季降温容易忽视的细节问题

夏季高温对养猪的危害是相当大的,公猪精液质量变差,母猪死胎和弱仔数量增多,仔猪断奶体重降低等,都会使养猪者遭受非常大的损失;上面的危害每一个养猪人都明白,但在生产中却容易忽视一些细节问题,使得采用的一些措施效果不理想。本文就生产中容易忽视的细节问题进行讨论。

1、水流速度与温度

猪在高温时对水的需要量大,但猪又有一个懒惰的毛病,所以,猪必须在每次饮水时喝进足够多的水。比如一头哺乳母猪每天要消耗30~50升水,要在短时间内喝进这样多的水,就应该保持每分钟1.5~2.0升的水流速度,否则会出现饮水量不足。提高水流速度的办法,除了使用优质的饮水器外,还要考虑水的压力;如果供水系统的水压不足,可考虑在温度高的时间段内使用加压泵,以确保母猪能喝进足够的水。

另外,水的温度对母猪的降温也有很大影响,低温的水可以降低消化道的温度,可以促使猪喝进更多的水。保证在高温时段供应凉水对猪也是很重要的。因为上水管道在进入猪舍前一般都在地面下,一般温度都不高,但由于舍内气温高,如果水不流动,温度会很快上升。保持水低温的办法有两个选择,一是水管用隔热材料包裹,二是经常保持水的流动;水源充足的猪场可选择后者,水源不充足的猪场可考虑前者,最简单的办法是在水管外面再套一层塑料管,这样的投资既少,也容易操作。

2、小猪保温箱的作用

小猪保温箱对于哺乳仔猪成活率的提高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但在高温季节,保温箱的作用到底多大,却是需要考虑的;如果注意观察,夏季有许多小猪并不在保温箱中,而是不论白天还是夜间都在保温箱外躺卧,保温箱成了摆设;但保温箱的存在,却成了影响舍内通风的屏障,对怕热的母猪十分不利。另外,由于小猪不进保温箱,而保温箱却同样占据着相当大的面积,使箱外的区域变小,经常出现母猪压小猪的现象。

针对这种情况,在高温季节,把保温箱撤掉,仅留下铺板,或者在靠近栏杆角上设一个挡风的装置,小猪在这样的区域远胜于保温箱中,既节省了网床面积,也解决了小猪保温的问题。(高温季节的夜间,舍内温度也能达到25℃左右,再加上铺板的保温功能,完全可以使小猪处于合适的温度区域。)

3、风扇的使用

我们都知道风速对猪体散热的效果是相当不错的,效果好的前题是风必须吹到猪身上;我们经常看到给猪使用了风扇,但猪仍然大口喘气,原因是风并没有吹到猪身上;这种情况在使用吊扇时经常遇到,特别是定位栏内的哺乳母猪,除非一头母猪上方安装一台吊扇,几头母猪共用一台吊扇的效果是相当差的。考虑到产房中小猪怕冷,哺乳母猪的风扇最好是固定位置,既能吹到母猪,但还不能吹到仔猪。

温度特别高的时段,风扇对公猪的降温效果是很差的,因为公猪睾丸需要的温度比身体要低2℃~3℃,也就是说猪体尚能承受的温度,睾丸内的精子已经承受不了,所以经常会看到公猪一切正常,但采出的精子活力很差;所以,温度高的时间,公猪采用风扇降温的效果是很差的,必须考虑降低环境温度,或者局部降低睾丸温度的办法。

对怀孕母猪,特别是位于定位栏的母猪,因为密度太大,猪体周围自然会形成一个高温区域,所以我们会观察到中午给定位栏母猪水洗时会出现热气腾腾的场面,也就是说猪体周围的温度要远高于猪舍平均温度,这时使用风扇将猪体周围的热气带走,对猪的降温效果是非常好的;在猪舍一端安装一台大风扇,在另一端开设进风口,使舍内形成穿堂风,如果再结合滴水降温,对怀孕母猪的降温效果非常好。

4、外降温与内降温

外降温是降低猪体环境的温度,内降温是降低猪体的温度;相比二者效果,内降温的效果比外降温要好,原因是因为内降温可以使体内多余的热量释放出去。对猪来说,内降温的办法有两个,一是通过采食或饮水,低温的饲料和饮水变成高温的粪尿,会带走大量热量;让猪多喝水除了降低水温外,还要注意夏季饲料中的食盐浓度要加大。内降温的第二个办法是通过吸进干燥的空气,变成湿润的空气,通过体内水分蒸发带走体热,这一点是我们最容易忽视的,也是非常重要的地方。这里需要注意的是吸入与呼出气体中水蒸汽的浓度差,如果吸入与呼出的气体中水蒸汽浓度一样,那就没有降温作用;而如果二者浓度差很大,那降温效果就会很好;保证让猪吸进干燥的空气是内降温的重要条件,所以我们经常会遇到气温很高但湿度小时,母猪不会热死;而气温并不是很高,但湿度很大时母猪会热死;最主要的原因是内降温不起作用的缘故。

5、水降温带来的潮湿

前面说了内降温时需要干燥的空气,这里就出现了一个矛盾,因为给猪降温经常会使用水;我认为,干燥的环境更胜于大量的用水。针对不同的猪舍,所采用的措施也是有区别的,在哺乳猪舍,不论气温多高,都尽量不使用水降温,特别是地面冲洗;因为地面冲洗会暂时降低猪舍温度,但因为湿度大而降低猪内降温的效果却是长时间的,因为水不会很快蒸发掉,猪舍就会长时间保持高湿度状态;另外,哺乳仔猪是最怕潮湿的,潮湿会增大仔猪腹泻发生的可能。

采用水降温时,要避开哺乳猪舍和保育猪舍;在其他猪舍使用时,最好结合通风降温,因为水降温是水分蒸发时吸走了空气中的热量,通风可以将舍内产生的水蒸汽带走,这样会增加水分蒸发的数量,降温效果更好。

夏季猪场消灭蚊蝇措施

蚊子和苍蝇虽不属于寄生虫病的范围,但它们所造成的危害比任何一种寄生虫病都严重,所以也把它们按寄生虫对待:蚊子是乙脑和附红细胞体的主要传播媒介,而苍蝇则是消化道病的主要传播媒介,蚊蝇控制不住,疾病发生不断。

猪场苍蝇和蚊子的数量日益增多,如何有效解决它们所造成的危害已成为许多猪场老板感觉头痛的一件大事,尽管采取了一些方法和措施,但大多无济于事,收效甚微。以下介绍一些猪场有效解决苍蝇和蚊子的具体办法,供猪场老板参考:

一、苍蝇的消灭

消灭苍蝇的办法很多,通常的办法是在猪舍内喷洒驱蝇或者杀蝇的药物,但仅这些办法很难从根本上解决苍蝇问题。要想完全彻底的根除苍蝇,一定要消除苍蝇的生产和繁殖场所。只有采取多种办法相结合,才能有效控制苍蝇的滋生与危害。

1、猪场联合起来,同时进行灭蝇。

2、饲料中添加有效药物

蝇诺亭是一种高效抑制和杀灭蝇蛆幼虫的预混剂,其主要成分是环丙氨嗪,一种高效的昆虫生长调节剂,它对双翅目昆虫幼虫体有很强的杀灭作用,尤其对在粪便中繁殖的几种常见的苍蝇幼虫,有很好的抑制和杀灭作用,用于控制动物圈舍内蝇蛆幼虫的繁殖,杀灭粪池内蝇蛆。在蝇害期间每吨配合饲料中添加蝇诺亭1000克,可以使苍蝇在成虫以前被消灭,这一办法在很多猪场都有很好效果。

3、解决苍蝇繁殖场所

粪便是苍蝇的主要繁殖场所,猪场应每天将产出的粪便收集到化粪池或者专用储粪坑,定期用塑料布密封发酵,靠密封将苍蝇虫卵或幼虫闷死在塑料布中。注意用塑料布盖时,必须盖严,如果塑料布有洞,需要用土或其他东西堵严,不能有漏气的地方。

4、切实搞好猪舍内环境卫生

栏舍内猪的粪便和撒落的饲料仍是苍蝇繁殖的重要场所,舍内的环境卫生同样重要,且每天必须坚持做好,定期检查猪舍撒料现象,并且及时的彻底清理解决,也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减少苍蝇的数量。

二、蚊虫的防护与消灭

1、阻挡隔离

在窗户上钉窗纱,可以有效阻挡蚊子的进入,但由于窗纱比较密集,会严重影响舍内外通风,如果采用大蚊帐,将整个猪舍包起来,内外通气范围加大,通风效果要好得多这一办法在小型猪场比较实用,如果在舍内装上机械通风设施,这个措施就比较实用。

2、灭蚊设备

在猪舍内外设置多个灭蚊灯具,也可把蚊子吸引进来并通过药物杀死。一些猪场采用蚊香驱蚊也是切实可行的好办法。

3、药物灭虫

在蚊子产卵繁殖的场所投放杀虫药物,也是控制蚊虫的有效办法。死水是蚊子产虫卵的重要场所,只要每周对猪场内有死水的地方,如排水沟、积存的雨水等处放置杀虫药,蚊子的虫卵大部分在成虫前就会被杀死,这样就可以大大减少猪舍内的蚊子数量。

4、环境卫生

猪场内外环境卫生相当重要,污物堆放场所和杂草往往是蚊子栖息最多的地方,清除猪场周边和猪场里面的杂草,蚊子也就没有了藏身的地方,经常性的消除各种杂草,集中处理污物,会使蚊子无处藏身,也是减少蚊子的有效办法。

防蚊灭蝇的方法很多,猪场不控制好蚊蝇数量肯定是不行的,对猪场疾病的防控会增加很大的难度与风险,各猪场应根据本场的实际情况灵活选用一些既经济又实用的办法,采用一些切实可行的综合控制措施,切实把蚊蝇的危害降低到最小程度。

猪舍保暖同时也要注意通风

核心提示:

冬季猪舍保暖增温必然会导致一定程度的封闭,封闭以后舍内的氨气和其他有害气体会不可避免的增多,水管漏水和粪尿造成的潮湿也相对增加,这对猪的健康生活造成了威胁,也滋生了疾病,因此保暖的同时也应该增加通风和消毒。

冬季圈舍需要增温保暖而处于一个相对封闭的环境中,会使室内的一氧化碳、二氧化碳及可吸入颗粒物含量都大大增加。这些有害物质会导致猪体呼吸系统的刺激性伤害和免疫力的下降,增加了呼吸道疾病的机会,也会使已有的疾病症状加重。此外,冬季舍内空气过于干燥,飘浮在空气中的细菌和病毒,吸附于机体的机率也大大增加了,容易造成微生物、病菌的大量繁殖,从而导致生猪罹患多种疾病,所以养猪圈舍适时通风和消毒显得很重要。冬季养猪圈舍通风消毒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点: 适时通风。在中午温度相对较高时,将窗户开一个小缝隙通风一小时。据调查,在空气不流通的室内,空气中的病毒细菌飞沫可飘浮30多个小时。如果常开门窗换气,则污浊空气可随时飘走,而且室内也得到充足的光线,多种病毒、病菌也难以滋生与繁殖。定期消毒。定期对舍内进行消毒,使生猪保持健康生长。消毒药物要轮换使用,用量要根据说明而定,不要擅自加大剂量。消毒前一定要彻底的清扫,消毒时要使地面像下了一层毛毛雨一样,不能太湿(猪容易腹泻)也不能太干(起不到消毒的作用),每个角落都要消毒到。消毒时要让喷头在猪的上方使药液慢慢落下,不要对着猪消毒。预防结冰。冬季舍外的消毒显得很困难,特别是在进入场区和猪舍的通道时设立的消毒池,冬季可能会出现结冰的现象。对于这种情况可以在消毒液中撒一些盐,这样就不会结冰了。还要注意勤换消毒池内的消毒液,防止过期药效降低或失效。

生猪养殖应关注“实感温度”环境

温度对于猪来说是重要的环境因子,不同类别与不同阶段的生猪是否处于适温环境中,对猪的生产性能是否能正常发挥密切相关。一般来说,人们大都关注“空气温度”对猪的影响,并常以舍内温度表来判断猪群是否处于适温区。实事上,在许多状况下,“空气温度”并不能真实反映该温度环境是否满足猪的生理需求。近年来,一些人提出了“有效温度”(又称实感温度或腹感温度)的概念,其是指猪只在其生活的圈栏内其体肤所实际感受到的温度。为直观起见,笔者在此应用“实感温度”的提法。

我们知道,仔猪喜伏卧,种猪、中大猪喜侧卧。猪只除了采食、饮水、排泄和一定的活动外,一天中70%以上的时间以躺卧休息为主。显然休息区温度环境,尤其是地坪温度环境就成为生猪首先需要调控的“温度环境”。据资料显示,和空气温度比较,在地坪潮湿状态下,冬春季猪只的实感温度下降9℃以上,夏季实感温度上升3℃以上。所以,实感温度更能反映猪只的真实感受,而非人站立在猪舍内的温度感受。这也可以解释为什么在哺乳仔猪阶段,采用红外灯照射保温配合地坪保温措施(如地坪水暖保温、电热板保温、垫草保温等),要比单纯的红外灯照射保温效果好。

笔者在实践中观察到,哺乳仔猪采用水暖地坪保温技术,仔猪出生5天后可不再用红外灯,其保温箱内地板的水暖供温足以满足仔猪对实感温度的需求。该技术更可为断奶后的仔猪提供舒适的实感温度,为猪只创造一个良好的福利性的生活环境。与用电源供能加热空气的保温方式比较,节约能耗60%以上。

在栏面干燥的环境下,实感温度的测定,推荐在猪卧下后超过其腹中部上方约5厘米处测得。关于不同类别不同阶段猪群的实感适温区温度,笔者根据近5年多来的实践与观察建议如下:公猪12℃-22℃,妊娠母猪15℃-23℃,哺乳母猪16℃-22℃;仔猪出生3天33℃-34℃,16-21天(断奶)29℃-30℃,断奶后5天29℃-31℃,断奶后16-25天23℃-25℃,46-100天(出栏)15℃-22℃。可见,仔猪尤其是初生仔猪和刚断奶仔猪需要较高的实感温度,而过高的实感温度(如夏季)将会对种猪、中大猪产生不利影响。

笔者在山东省东平县一些规模化养猪场的产仔房、保育舍进行水暖保温技术指导时,曾遇到部分养殖户想尝试在限位妊娠栏、产床母猪限位区及中大猪舍也实施地坪水暖保温,笔者认为,这些猪群环境管理重要的是保持地坪(床面)干燥、防滑、起卧自如、空气流动良好、防热应激等,从目前掌握的情况来看,在南方地区采用额外的地坪加温措施似无必要,在北方寒冷季节可否采用地坪水暖保温则值得探讨。

温度是养猪户要考虑的重要环境因子,建立“实感温度”的观念,有助于生产者采取更科学、有效的手段来实施保温措施。养殖户如果创造舒适的“实感温度”环境,同时兼顾将地坪干燥、空气质量、栏圈卫生等环境调控到位,加之供给营养均衡的饲料、采取科学的场内外安全防范策略、实施程序合理且体现生猪福利的操作管理等,那么生猪养殖将变得更加高效,能为养殖户带来更好的效益。

天冷了,你的猪有没有受冻? 核心提示:

今天北京迎来了今冬的第一场雪,做在还没开暖气的房间,身上穿着厚厚的衣服还是觉得冷,登上论坛发现竟然有“猪友”忘记给猪扣大棚,真是让我替这些猪难过,另外也谴责一把主人。那么,在这寒冷的季节,猪舍的保暖措施做到位了吗?

请养猪的朋友们注意以下几点: 猪舍没有做好保暖措施的,赶紧把工作做到位。已经做好保暖措施的,请认真检查猪舍水管是否漏水,是否有能进贼风的地方。3 往年的保暖效果好吗?需不需要改进? 4 猪的能量饲料应适当提高。保暖要注意通风,预防有害气体对猪呼吸道的刺激。

猪舍气体、尘埃、微生物对猪的不利影响

核心提示:

猪舍内对猪的健康有不良影响的气体统称为有害气体,猪舍有害气体通常包括氨(NH3)、硫化氢(H2S)、二氧化碳(CO2)、一氧化碳(CO)等,主要是由猪只呼吸产生、或由粪尿腐败分解而产生。冬季为了保暖,对猪舍采取一些封闭措施,这些措施或多或少影响到猪舍的通风,有害气体相对多了起来,对猪的极为不利,希望引起广大养猪户的注意。

一、有害气体对猪的影响

氨气为无色、易挥发、具有刺激生气味的气体,比空气轻,易溶于水。氨气常易溶解在猪只呼吸道粘膜和眼结膜上,使粘膜充血、水肿,引起 结膜炎、支气管炎、肺炎、肺水肿;氨亦可通过肺泡进入血液,低浓度氨气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可使呼吸和血管中枢兴奋,高浓度氨气可引起中枢神经麻痹、肝中毒和心肌损伤等。低浓度氨气长期作用于猪,可导致猪的抵抗力降低,发病率和死亡率升高,生产力下降。带仔母猪舍氨气浓度要求不超过15 mg/m3,其余猪舍要求不超过20 mg/m3。

硫化氢为无色、易挥发,具有恶臭的气味,易溶于水,比空气重,越接近地面浓度更高。硫化氢易溶附呼吸道粘膜和眼结膜上,并与钠离子结合成硫化钠,对粘膜产生强烈刺激,引起眼炎和呼吸道炎症。处于高浓度硫化氢 的猪舍中,猪只畏光、眼流泪,发生结膜炎、角膜溃疡,咽部灼伤,咳嗽,支气管 炎、气管炎发病率很高,严重时引起中毒性肺炎、肺水肿等。长期处于低浓度硫化 氢环境中,猪的体质变弱、抵抗力下降,增重缓慢。硫化氢浓度为30 mg/m3时,猪变得怕光、丧失食欲、神经质,高于80 mg/m3,可引起呕吐、恶心、腹泻等。猪舍中硫化氢含量不得超过10 mg/m3。

二氧化碳为无色、无臭、略带酸味的气体。二氧化碳无毒,但舍内二氧化碳含量过高,氧气含量相对不足,会使猪只出现慢性缺氧,精神萎靡、食欲下降、增重缓慢、体质虚弱,易感染慢性传染病。猪舍内二氧化碳含量要求不超过0.15%~0.2%。

一氧化碳是无色、无味气体,难溶于水,在用火炉采暖的猪舍,常因煤炭燃烧不充分而产生。一氧化碳极易与血液中运输氧气的血红蛋白结合,它与血红蛋白的结合力比氧气和血红蛋白的结合力高200~300倍。一氧化碳较多地吸人体内后,可使机体缺氧,引起呼吸、循环和神经系统病变,导致中毒。

妊娠后期母猪、带仔母猪、哺乳仔猪和断奶仔猪舍一氧化碳不得超过5 mg/m3,种公猪、空怀和妊娠前期母猪、育成猪舍一氧化碳不得超过15 mg/m3,育肥猪舍不得超过20 mg/m3。以上值均为一次允许最高浓度。

以上有害气体在浓度较低时,不会对猪只引起明显的外观不良症状,但长期处于含有低浓度有害气体的环境中,猪的体质变差、抵抗力降低,发病率和死亡率升高,同时采食量和增重降低,引起慢性中毒。这种影响不易觉察,常使生产蒙受损失,应予以足够重视。

生产中,冬季不能单纯追求保温而关严门窗,必须保证适量的通风换气,使有害气体及时排出。氨和硫化氢易溶于水,在潮湿的猪舍,氨和硫化氢常吸附在潮湿的 地面、墙壁和顶棚上,舍内温度升高时又挥发出来,很难通过通风而排出,因此,猪舍内做好防潮和保暖可以适当减少舍内有害气体含量。此外,垫草具有较强的吸收有害气体的能力,猪床铺设垫草也可减少有害气体。

二、尘埃和微生物对猪的影响

猪舍内的尘埃和微生物少部分由舍外空气带入,大部分则来自饲养管理过程,如猪的采食、活动、排泄、清扫地面、换垫草、分发饲料、清粪、猪只咳嗽、呜叫等。1 尘埃

猪舍尘埃主要包括尘土、皮屑、饲料和垫草粉粒等。尘埃数量可用单位体积空气中尘埃的重量或数量来表示,一般情况下,舍内含尘量在103~106 个/m3之间,翻动垫草可使灰尘量增大十倍,不同类型、不同卫生状况的猪舍其含尘量差异也较大。

尘埃本身对猪有刺激性和毒性,同时还因它上面吸附有细菌、有毒有害气体等而加剧了对猪的危害程度。尘埃降落在猪体表,可与皮脂腺分泌物、皮屑、微生物等混合,刺激皮肤发痒,继而发炎。尘埃还可堵塞皮脂腺,使皮肤干燥,易破损,抵抗 力下降,尘埃落入眼睛可引起结膜炎和其它眼病,被吸入呼吸道,则对鼻腔粘膜、气管、支气管产生刺激作用,导致呼吸道炎症,小粒尘埃还可进入肺部,引起肺炎。

母猪舍尘埃含量,带仔母猪和哺乳仔猪舍昼夜平均不得大于1.0 mg/m3,育肥猪舍不 得大于3.0 mg/m3,其它猪舍不得高于1.5 mg/m3。2 微生物

大气空气因较干燥,缺乏营养物质,太阳辐射的紫外线又有杀菌作用,对微生物的生存不利。但空气中飘浮着许多灰尘,微生物可附着其上面生存。空气中微生物含量一般春夏季比秋冬季高,雨雪天比刮风时少。猪舍内空气中尘埃多,阳光紫外线弱,微生物来源多,因此舍内空气微生物含量远比大气高,不同猪舍微生物含量因其通风换气状况、舍内猪的种类、密度等的不同而变异较大,如肥猪舍有细菌3~5× 105 个/m3,通风不良时可达106个/m3,带仔母猪舍可有4~7× 105 个/m3。

空气中微生物类群是不固定的,一般情况下大多为腐生菌,还有球菌霉菌、放线菌、酵母菌等等,在有疫病流行的地区,空气中还会有病原微生物。空气中病原微生物可附在尘埃上进行传播,称为灰尘传染;也可附着在猪只喷出的飞沫上传播,称为飞沫传染,猪只打喷嚏、咳嗽、鸣叫时可喷出大量飞沫,多种病原菌可存在其中,引起病原菌传播。通过尘埃传播的病原体,一般对外界环境条件抵抗力较强,如结核菌、链球菌、绿脓球菌、葡萄球菌、丹毒和破伤风杆菌、炭疽芽胞、气肿疽梭菌等,猪的炭疽病就是通过尘埃传播的。通过飞沫传播的,主要是呼吸道传染病,如气喘病、流行性感冒等。

要减少猪舍空气中的尘埃和微生物,必须在建场时就合理设计,正确选择场址,合理布局场区,防止和杜绝传染病侵入;舍内应及时清除粪污和清扫圈舍,合理组织通风,定期消毒等。

编者有话说:

氨气是大家都知道的对猪有害的气体,人闻了觉得刺鼻的不得了,可是我们有时候就是不改善这种环境,可能心里觉得,你一猪要享受多高的待遇呀?猪不会说话,不能反抗,要是会说早告诉你了,也肯定不在猪圈呆了。所以我们要想办法解决这个问题,让猪生活在温暖、干燥、空气清新的环境了,这样才会少生病。

关于换气,冬季换气口一般开在高处,顶部,或是较高的窗户,冷空气从上面下来,先与热空气交换一下,受热以后到达底部,猪呼吸到的空气就相对不那么冷。

关于猪舍空气,“氨气浓度不超过15 mg/m3 ”可能对大家意义不大,很少有人专门测量浓度,但是你自己有鼻子会闻,至少得让你自己感到不会呛鼻子吧,你要是因为气味不愿呆在猪舍,还让猪呆在那儿,不是欺负猪不会反抗吗?

“此外,垫草具有较强的吸收有害气体的能力,猪床铺设垫草也可减少有害气体。”这个本人不清楚,你们谁知道吗?

关于猪舍中尘埃多的问题,它的确是一个问题,没有人敢保证,猪的生病因素里一定没有尘埃的贡献,所以还是要引起重视的,不怕一万就怕万一,要把一切致病原能减少的尽量减少。我觉得常打扫卫生,保持一个相对湿度,应该可以减少尘埃。但是,怎样的一个相对湿度较合适呢?具体数字我倒是知道,但是估计大家都不怎么用湿度计,看看这个问题怎么用感官来解决?当然又湿度计测量还是准确一些。

关于微生物的问题,我在论坛里已说过,一定数量的微生物是有益的,但是要隔一段时间消毒一次,减少一下激增的数量,使之始终保持在对猪生长有益的范围内。多长时间消毒一次,根据自己猪场需要来定。如果本猪场或周围猪场基本上没有病或很少病时,消毒次数要少一些。如果本场猪总是生病,或周围有较大的疫情时,可适当增加消毒次数。当然所有这些是在勤打扫卫生的前提下。不打扫卫生,总消毒简直就是„„

猪场应用热应激表

把温度和相对湿度结合起来计算热应激指数(HSI),根据热应激指数将温、湿度范围划分成三个区:警戒区、危险区和紧急区。

由于不同动物以及人类对温度和湿度的耐受能力各不相同,因此本热应激表只适用于猪。

比如,与猪相对湿度下可耐受的温度要高得多。猪没有汗腺。随着温度升高,环境与动物体表的温差缩小,这时候必须通过蒸发方式才能有效散热。

猪的热应激表

热应激指数分区

下面针对各区的热应激指数列出了推荐的管理措施。警戒区

准备采取必要的降温措施;加强通风;打开冷风扇(如果有的话); 观察动物的行为,看有没有应激的征兆,如:喘气或张开口腔;保证充足的饮水。危险区

向动物身上撒水或喷雾(这一过程中应保证足够的通风);打开蒸发式散热板,开启隧道式通风(如果有的话);可能的话,向动物吹风,风速为4.5~5.4公里/小时;定期冲水;密切观察动物的状况。紧急区

避免猪只运输;除采取上述针对危险区的措施之外,最热的时间段还应停止供料;在光照可调的猪舍里,还要降低光照以便降低猪群活动,从而降低体热。

夏季养猪外降温与内降温效果比较

外降温是降低猪体环境的温度,内降温是降低猪体的温度;相比二者效果,内降温的效果比外降温要好。

原因是因为内降温可以使体内多余的热量释放出去。对猪来说,内降温的办法有两个:一是通过采食或饮水,降温的饲料和饮水变成高温的粪尿,会带走大量热量;让猪多喝水除了降低水温外,还要注意夏季饲料中的食盐浓度要加大。二是通过吸进干燥的空气,变成湿润的空气,通过体内水分蒸发带走体热,这一点是我们最容易忽视的,也是非常重要的地方。这里需要注意的是吸入与呼出气体中水蒸气的浓度差,如果吸入与呼出的气体中水蒸气浓度一样,那就没有降温的作用;而如果二者浓度差很大,那降温效果就会很好;保证让猪吸进干燥的空气是内降温的重要条件,所以我们经常会遇到气温很高到但湿度小时,母猪不会热死;而气温并不是很高,但湿度很大时母猪会热死;主要的原因是降温不起作用的缘故。

畜牧场消毒中常见的误区

一、消毒不彻底

一般情况下畜牧场的消毒方法有3种,即带畜(喷雾)消毒、饮水消毒和环境消毒。这3种消毒方法可分别切断不同病源的传播途径,相互不能代替。

带畜消毒:可杀灭空气中、畜体表面、地面及屋顶墙壁等处的病原体,对预防呼吸道疾病及控制飞沫、气流传播疾病有重要意义,还具有降低舍内氨气浓度和防暑降温的作用;常见的误区是根据畜体或设备的表面是否可见消毒液判定消毒操作的成败,而不是根据雾滴在舍内的悬浮时间,所选择消毒药杀灭病毒、细菌的有效时间来判定。

饮水消毒:可杀灭畜禽饮用水中的病原体并净化肠道,对预防消化道病有积极意义;常见误区是为了保证畜群没有腹泻,持续饮用消毒药,对消毒药饮水时的酸碱度很好的关注,以致于伤害到动物体内正常的微生物群。一般情况下,偏酸性环境对动物的生长发育及饲料的消化吸收有积极作用。

环境消毒:包括对畜牧场地面、门口过道及运输车等的消毒;常见的误区是不能正确地更换消毒药,出现酸碱中和的问题;冬季时伺未能考虑环境温度对消毒药消毒效果的影响因素而随意更换消毒药。

二、消毒液选择不当

选择消毒药时不是针对畜牧场面临问题的目标病原,而是过多地考虑成本因素,选择一些炒作概念、同药异名、价格低廉的消毒药。

三、忽视了影响消毒的因素

选择消毒药时未考虑消毒药对环境温度、相对湿度、有机物污染程度的要求,在寒冷的冬季选择了低温下无或很低消毒作用的火碱,在干燥、低温条件下使用福尔马林熏蒸消毒等错误做法,不可能获得消毒效果的。

温度:一般情况下,消毒液温度高,消毒效果可加大。实验证明,消毒液温度每提高10 ~12 摄氏度。杀菌效力增加1倍。另外,在熏蒸消毒时,需将舍温提高到20摄氏度以上,才有较好的效果,否则效果不佳。

湿度:很多消毒措施(气体消毒)对湿度的要求较高,如熏蒸消毒时需将舍内湿度提高到60 %~70 %,才有效果;生石灰单独用于消毒是无效的,需洒上水或制成石灰乳等。

污物或残料:灰尘、残料(如蛋白质)等都会影响消毒效果,尤其在进雏前消毒育雏用具时,一定要先清洗再消毒,不能清洗消毒一步完成,否则污物或残料会严重影响消毒效果,使消毒不彻底。

四、消毒液的浓度和剂量不准确

规模化养猪的疫病控制 篇3

1.1 病原体多重感染较为普遍

在临床上, 猪病以病原体的多重感染或混合感染为主要流行形式, 猪群发病往往不是以单一病原体所致, 而是以两种或多种病原体相互协同作用所造成的。常常导致猪群的高发病率和高死亡率, 危害极其严重, 而且控制难度加大。在多重感染中, 有病毒性混合感染, 也有细菌性混合感染, 还有病毒与细菌性混合感染。在病毒的混合感染中, 以猪繁殖和呼吸综合征病毒、猪圆环病毒2型、伪狂犬病病毒、猪瘟病毒之间的多重感染较为严重, 最常见的有:猪繁殖与呼吸征病毒+圆环病毒、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伪狂犬病毒、圆环病毒+伪狂犬病毒的二重感染;还有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圆环病毒十伪狂犬病毒之间的三重感染。尤其是感染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圆环病毒的猪群随时会并发或继发各种疾病。

1.2 继发感染

继发感染主要在呼吸道疾病中表现最为明显, 感染猪繁殖与呼吸道综合征病毒、圆环病毒的猪群容易继发链球菌病、附红细胞体病、仔猪副伤寒、猪巴氏杆菌病、副猪嗜血杆菌病、传染性胸膜肺炎。

1.3 突出的是呼吸道疾病

从母猪、哺乳仔猪、培育仔猪到育肥猪各个阶段都存在呼吸道疾病问题, 临床上表现为:结膜炎、眼睛分泌物增多、发热、食欲下降或废绝、呼吸困难、喘气、咳嗽、腹式呼吸、生长缓慢、消瘦直至死亡;剖检后大多数在肺部可见各种不同类型的病理变化, 包括肺脏肉变、淤血、充血、水肿、间质性肺炎、肝变、脓肿、纤维素性肺炎、胸膜炎、心包炎、胸腔积水等。

1.4 繁殖障碍疾病轻不消除

规模化养猪场呼吸道疾病比较突出, 而掩盖了繁殖障碍疾病, 事实上, 因繁殖障碍引起的经济损失一点也没有减轻, 引起猪繁殖幛碍的疫病有:繁殖与呼吸综合征、2型圆环病毒感染、伪狂犬病、猪瘟、细小病毒病、乙型脑炎、猪流感、附红细胞体病等, 其中以猪繁殖障碍与呼吸综合征、猪圆环病毒、附红细胞体引起的繁殖障碍最为普遍和严重。特别是PRRS和PCV-2双重感染引起的流产、死胎等问题, 对初产母猪的危害最大, 可造成三分之二以上的母猪发生流产和死胎。

1.5 免疫抑制性疫病危害加重

引起猪免疫抑制的原因很多, 其中繁殖与呼吸综合征和圆环病毒感染是公认的两大免疫抑制性疾病, 它们除造成养猪生产的直接危害外, 更重要的是它们直接侵害猪的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 造成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抑制, 使机体的抗病力大大减弱, 整体健康水平下降, 这也是近年来疫病越来越多, 复杂程度加剧, 猪越来越难养的根本原因。

2 规模化养猪疫病控制与对策

面对规模化养猪生产中存在的众多疫病问题, 为最大限度地控制好疫病, 作者认为采取以下控制与对策。

2.1 摸清猪场疫病种类和流行情况

面对规模化猪场疫病的复杂局面, 首先要理清头绪, 依据疫病发生和流行特点, 结合临床发病情况, 并借助实验诊断, 进行病原分离检测, 对感染和发病猪群进行准确诊断, 从而摸清猪场疫病的种类和流行规律。这是预防和控制猪场疫病的基础。

2.2 改变疫病控制传统观念, 克服技术上的误区

由于受传统观念的支配, 在一些技术上己存在误区。长期以来, 一部分人员认为将疾病控制看成是兽医的事情, 似乎与饲养管理和环境控制关系不大, 而过分地依赖疫苗和药物;在生产上因饲养管理不良、卫生条件太差而导致许多疾病发生的现象屡见不鲜, 特别是存在免疫抑制性疫病感染的猪群, 由于机体抵抗能力降低, 在饲养管理上应更加精细, 尽量消除环境应激因素。当然, 接种疫苗也是控制疫病的有效手段, 疫苗效力的充分发挥也需要良好的饲养管理和卫生条件作为保障, 必须要与饲养管理有机配合起来, 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加之, 许多细菌性疾病大多是病毒性疾病的继发感染, 采用药物治疗往往收效甚微, 甚至无效, 所以, 在疫病控制方面应从治疗性用药转向预防性用药。

2.3 加强饲养管理, 使用全价饲料, 做到全进全出

如果猪群受到感染, 使猪群的整体健康水平下降, 一旦饲养管理不善或应激因素发生, 猪群就会发病。因此要让猪在一个舒适的环境中生长, 用高品质的饲料, 保证充足的营养, 以增强猪群抵抗环境应激和疾病的能力。同时, 全进全出养殖也是控制疫病特别是一些呼吸道疾病的有效手段。

2.4 建立完善的生物安全体系

有许多猪病并非是由传染性病原微生物引起的, 而是由于不良环境、不良技术操作方法、品质低劣的饲料等因素所致, 这些不良因素, 使本来健康的猪群受到攻击与破坏, 病原微生物乘虚而入引发疾病。因此, 要完善猪场生物安全的几个控制体系, 一是免疫预防控制体系, 是控制重大烈性传染病的最主要的措施;二是饲料安全控制体系, 防止使用饲料霉变、霉菌污染;三是环境安全控制体系, 建造高标准的圈舍和排污处理设施, 提供优良的环境;四是有害生物控制体系, 防止如苍蝇、蚊子、老鼠等造成危害。

2.5 合理使用疫苗, 做好免疫接种

针对疫病的现状, 对主要疫病采取合理的免疫程序重点控制, 特别是一些细菌性呼吸道疾病, 有时由于血清型不对, 疫苗免疫效果不好, 则可利用病料分离细菌, 用分离的细菌生产“自家疫苗”进行免疫接种, 也是相当有效的解决方法。

2.6 建立合理的药物预防方案

应针对猪场所存在的疾病种类和发生阶段, 从预防保健角度在哺乳仔猪、培育猪、育肥猪和母猪四个阶段, 选择性地使用药物预防猪疫病。

2.7 建立完善的疫病和免疫效果监测方案

对猪群的带菌情况应进行定期监测, 以掌握疫病动态, 对发病猪进行确诊, 及时掌握疫病的发生种类;同时还应对疫苗的免疫效果实施定期检测, 为免疫程序的调整提供依据。

防疫知识

带猪消毒不宜使用碱性或强碱性的消毒剂

由于猪皮肤呈弱酸性, 在带猪消毒时, 如果选择碱性或强碱性的消毒剂必会对猪只产生很大的应激反应, 一般的带猪消毒的话, 常用的药物有0.2%~0.3%过氧乙酸, 每立方米空间用药20~40 mL;也可用0.2%的次氯酸钠溶液, 为了减少对工作人员的刺激, 在消毒时建议佩戴口罩。总之, 要选择杀菌广谱、刺激性小的消毒水, 浓度尽量按照厂家推荐的浓度使用。

摘要:近年来, 猪疫病的发生和流行对规模化养猪生产的危害日趋严重, 控制难度越来越大, 给猪病综合防制方面提出了更高、更严格的要求。以马灌镇辖区内的部分规模化养猪场为对象, 针对生猪养殖过程中出现的疫病情况, 经过临床观察、病理解剖、采样送检诊断等方式, 结合流行病学调查、临床治疗等情况分析总结, 取得的有部分推广价值的临床猪病防治经验, 可以直接帮助和指导养猪专业户的生产。

关键词:养猪,疫病,控制,对策

参考文献

[1]史秋梅, 吴建华, 杨宗泽主编.猪病诊治大全.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 2009.

[2]张泉鑫主编.北京:猪病中西医综合防治大全.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 2000.

[3]白文彬, 于康震主编.动物传染病诊断学.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 2011.

规模化养猪场的疫病防治体系建设 篇4

1 疫病防治体系在规模化养猪场中的重要性

疫病防治体系对畜牧业的健康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动物疫病防治体系效果在一定程度上也会直接影响人类的健康和安全。如果动物疫病防治体系不能合理发挥作用就会很难提高畜产品的竞争力, 进而难以发挥畜牧业的发展潜力, 导致畜牧业成为一个大产业的目标就不可能实现。提高动物疫病防治体系工作质量是保证畜牧业稳定发展的重要工作, 要下决心加大投入, 不断完善制度, 建设疫病防治体系以增强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以规模化养猪场的疫病防治体系建设为例, 疫病防治体系是控制规模化养猪场中疫病发生的重要措施, 分析养猪场内疫病发生的原因, 可以发现疫病的发生与畜禽场址的选择、圈舍条件以及饲料、饮水等环节有着直接的联系, 因此, 规模化养猪场疫病防控体系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 需要从动物疾病预防和控制系统建设等方面考虑, 加强动物疾病的预防和控制工作。

2 加快规模化养猪场的动物疫病防治体系建设

为了进一步提高规模化养猪场疫病预防与控制工作力度, 必须坚持预防为主, 防检结合的原则, 重视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 加强屠宰检疫和动物产品的检疫, 严格按照规定操作, 确保检疫质量。同时要高度重视养猪场疫病防控工作, 及时做好疫病预防和控制计划, 同时要加强动物疫病监测基础设施建设, 提高系统化预防和控制水平, 并完善兽药管理条例、监督体系和质量标准, 确保动物产品安全和健康, 具体而言, 建议采取以下几项措施。

2.1 加强养猪场疫病防治基础设施建设

由于规模化养猪场防疫工作涉及面广, 系统性、科学性和时效性比较强, 要不断探讨养猪场疾病预防的新机制, 开展动物防疫技术指导和服务工作。动物防疫工作必须高度重视, 加强养猪场疫病防治基础设施建设要不断加快养猪场疾病中心的建设, 不断提高重大动物疫病监测预警支持系统, 做好动物防疫、检疫监督的物资保障。同时要不断提高重大动物疫病监测预警水平, 加强动物疫病的预防和控制, 根据养猪场动物疫病发病状况和特点, 把握动物疫病预防控制关键环节, 重视动物防疫、检疫制度和执法体系建设, 进一步落实动物防疫监督责任和技术服务, 完善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体系, 加强疾病诊断的层次, 提高疫情监测的手段, 巩固和完善疫情监测和报告系统。

2.2 增加养猪场防疫经费投入

因为规模化养猪场发生疫病的风险较大, 为了更好提高规模化养猪场的防疫工作和确保畜牧业的发展, 要将基础设施建设、防疫监督体系和动物疾病控制系统纳入政府财政预算, 才能更好为确保重大动物疾病提供经费资金。加快建立规模化养猪场防疫经费投入机制, 针对畜牧业疫病风险较大的现状, 提高动物疫病防治投入是确保畜牧业稳定发展的重要保障, 故而各级政府应该将动物疫病控制体系、防疫监督体系和疫情监测体系等动物疫病监测基础设施建设内容列入财政预算之中, 切实确保规模化养殖业重大动物疫病的强制免疫及疫情应急处理资金的投入。加强规模化养猪场疫病防控体系建设要按照动物防疫工作责任制和区域管理要求, 不断完善规模化动物疫病防治规划和控制措施, 尽快确保预防和控制措施的实施, 建立起符合具体现状的稳定防治经费制度, 进而形成重大动物疫病应急机制, 严格落实动物疫情报告制度, 认真做好疫情监测和强制免疫。

2.3 完善重大疫情应急机制建设

为了保证在规模化养猪场中的疫病防控工作, 必须落实动物防疫体系的工作责任, 建立重大疫情应急机制建设, 确保动物疾病预防和治疗机构可以在紧急情况发生时, 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 并且要依法制定预防方案, 完善应急预案, 建立重大动物疫病应急系统。以规模化养猪场为例, 疫病预防与控制系统主要分为两部分, 一方面要不断健全和完善动物防疫体系, 加强动物防疫监督和兽药监管系统以及重大动物疫病控制体系建设, 另一方面要不断提高动物防疫技术和兽药生产水平, 加强动物疫病监测预警, 对动物疾病做到准确诊断和预防。切实有效地完善基础设施建设, 提高动物产品和动物疫病防控综合水平, 尤其是掌握口蹄疫、高致病性禽流感等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另外, 加强规模化养猪场重大疫情应急机制建设, 还需要严格落实动物防疫责任制, 建立和完善各级防治重大动物疫病指挥部, 制定动物疫病预防措施计划, 形成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应急指挥系统, 加强重点疾病监测, 严格执行疫情报告制度, 认真落实畜产品安全生产保障体系, 确保不出现重大动物疫情, 提高疾病应急监测和预警能力, 进而减少灾害损失。

3 结语

规模养猪场的疫病防控措施 篇5

1 严格卫生预防措施, 保障猪群安全生产

1.1 严格门卫管理, 防止病原微生物传播

门卫管理是养猪场的重要岗位, 猪场的生产区和生活区的大门口都要设立消毒池, 同时要有消毒室, 不许闲杂人员、车辆和各种动物随意出入, 进入猪场的人员和车辆必须经过严格消毒, 防止病原微生物传播。

1.2 做好卫生消毒

要定期做好垃圾、粪便清理及处理工作, 做到定期消毒, 杀灭病原微生物, 使传染源无可乘之机, 从而控制疫病的流行。

1.3 把好引种检疫关口

猪传染病发生的原因很多, 但引种不检疫常常引起疫病传播, 在生产中最为常见。从外地引进种猪 (仔猪) 时一定要慎重, 要严格履行检疫程序。特别是有些规定疫病必须血清学检测呈阴性反应, 以控制传染病的传播和蔓延, 杜绝猪场疫病的发生。

2 制定科学有效的免疫制度, 保障猪只安全

2.1 制定适用于当地的免疫程序

必须根据当地的疫病发生情况, 聘请当地的兽医人员制定适合于当地的免疫程序, 切不可胡拉乱套, 搬用外地免疫程序来进行免疫。防疫病种可根据当地猪病发生的实际而制定。

2.2 规范免疫操作, 确保免疫质量, 避免免疫失败

一要选购合格厂家的疫苗, 免疫时要看疫苗批号、生产日期、有效期、是否按要求条件保存, 坚决不能使用过期或保存不当的疫苗。二要选择最佳的免疫时间。三要选择正确的免疫方法, 皮下注射或肌肉注射一定要按量足额注射, 防止因怕免疫反应而减少注射剂量的错误做法。四在免疫注射过程中一定要严格消毒, 做到一猪一个针头, 防止因消毒不严引起免疫失败或疫病的传播。

3 定期开展猪场疫病监测, 随时掌握猪群健康状态

3.1 定期开展抗原检测

对检出的阳性病猪坚决扑杀, 以净化猪场, 防止疫病流行和发生。

3.2 定期开展抗体监测

抗体水平的高低是疫病预防预警的充分反映, 重点检测猪的口蹄疫、猪瘟、猪蓝耳病及伪狂犬病等一、二类传染病, 如果抗体监测达不到国家要求的标准, 就应及时免疫补针。通过免疫抗体监测了解猪群的健康状况和疾病的感染情况, 从而保证猪群健康。

4 扑灭疫情, 净化场区, 切断传染源和传播途径

(1) 猪场如果发生传染病, 尤其是急性烈性传染病, 一旦发现要迅速采取针对性的措施, 兽医人员要经常仔细观察猪场的猪群健康情况, 发现异常立即采取有效措施。若为重大动物疫病, 接到扑杀命令时, 立即扑杀, 做好无害化处理, 绝不姑息迁就。

(2) 发生传染病后除对猪只采取必要的措施外, 还应紧急对猪舍, 同时对饲槽、饲具、垫料、粪便、场地等都采取措施, 做到严格消毒, 净化环境, 切断疫源和传播途径。

5 建立科学规范的饲养制度, 筑牢猪群健康防护屏障

(1) 定时定量定期饲喂, 是保证猪只健康维持正常生长发育的基本条件。作为规模养殖场, 饲料品种应相对固定, 减少饲料品种的随意更换。

(2) 建立严格的饲养程序, 保证猪只饮水, 饲养人员要善待猪只, 禁止鞭打等粗暴的虐待行为。

规模化养猪场疫病综合防控措施 篇6

关键词:规模化养猪场,疫病,综合防控措施

疫病的发生和流行通常是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动物相互作用的结果, 因此采取单一措施难以有效地预防、控制和消灭疫病, 工作重心应当放在控制病原体上, 并且将工作重点放在控制继发感染方面, 从病原控制、科学免疫、卫生管理、饲养管理等多方面进行猪群疫病的防控。

1 病原体控制

1.1 坚持自繁自养, 慎重引种

在猪群疫病的病原体控制方面, 最根本最有效的方法就是自繁自养。引种要慎重, 如需引种时, 务必选择非疫区种质好和生物安全措施落实有力的种猪场作为引种对象[1];引入猪种不能直接与猪群混养, 应当隔离饲养1个月的时间, 并检测是否带有疫病情况, 待检疫合格后方可入栏混养。

1.2 规范处置病死猪

病死猪是携带病菌的猪只, 在生产中一定要就地处理, 防止病猪把病菌传染给其他猪或者传播到猪场外[2]。对于病死猪应当由专人进行深埋处理, 深埋深度不得浅于1.5 m, 并在上面覆盖厚于0.5 m的土, 并使用生石灰进行覆盖消毒。处理病死猪的器具应当及时清洗消毒, 处理病死猪的人员应当更衣洗漱后方可进入猪场。

2 保持猪场环境卫生

2.1 加强猪场周围环境卫生保持, 及时进行清理消毒

正常情况下, 每个月应当对猪场周围的道路、水沟等进行彻底清扫、消毒1次, 消毒药液常用2%烧碱或0.5%过氧乙酸, 为了确保消毒效果, 应注意消毒药的浓度和喷洒湿度。

2.2 加强猪栏内卫生保持, 定期进行消毒处理

由于猪栏是猪群日常活动的场所, 其卫生情况将直接影响猪群的生长发育及疫病的发生, 因此务必每天清扫1次, 将猪粪等排泄物清理干净, 并保持猪栏内通风干燥;应当每周进行带猪消毒2次, 常用的消毒药液为0.1%新洁尔灭消毒液, 消毒药液应坚持现用现配的原则, 并注意药液的浓度及湿度, 确保消毒的有效性;如在疫病流行期间, 应当适当加大消毒液的浓度, 以及加大消毒的频率;待一批猪群出栏后, 应当对猪栏彻底清扫1次, 并彻底消毒1次, 并保持空圈5~7 d, 方可进猪[3]。为了严格控制猪场内的卫生环境, 应当对出入猪场的车辆、人员进行必要的消毒处理。

3 建立科学合理的饲养模式, 进行精细化饲养

一是严格执行“全进全出”制度, 无论是分娩舍、保育舍, 还是育肥舍都应严格遵循。并应严格做到一批猪群出栏后, 空圈1周后方可进猪。二是供给优质全价的饲料, 提高猪的抵抗力。对于猪群饲料方面, 应当确保饲料新鲜、无霉变、营养全面, 并为猪群提供充足的清洁饮水。三是加强猪舍通风和保温, 保持舍内空气的新鲜度。夏天防暑降温、冬天防寒保温, 避免早晚温差过大。尽量减少因炎热 (寒冷) 引起猪体应激的危害。四是合理分群, 调整饲养密度, 尽量减少猪群断奶、转群、注射疫苗产生的应激, 力争为猪群的生长发育创造出一个舒适、卫生、干燥的环境。五是猪场每年应定期驱虫。蚊虫过多将对猪群的睡眠、饮食等造成影响, 从而影响猪群的生长发育, 蚊虫过多同时将为各种疫病的滋生创造条件, 因此应当定期驱虫和进行灭蝇灭蚊灭鼠工作。六是密切关注猪群的健康状态, 务必每天对其进行健康检查, 一旦发现病猪个体, 立刻将病猪隔离观察, 并及时进行治疗;对于那些无治疗价值的病猪应尽早淘汰, 确保进行无害化处理。

4 进行科学合理免疫, 防患于未然

4.1 建立完善的免疫管理体系, 完善免疫流程

根据科学的防疫方法, 根据不同的时节、环境、饲养水平以及猪群生长情况等, 制定科学合理的免疫计划, 定期进行免疫处理, 实现有效预防猪瘟、猪气喘病、伪狂犬病、口蹄疫等疫病的目的, 提高猪群的免疫能力[4]。此外, 为了确保疫苗的有效性, 应当注意疫苗运输、保存以及使用过程中温湿度控制, 合理科学的操作才能保障疫苗的效果。

4.2 加强猪群抗体监测

待猪群进行疫苗注射过后, 应当每年对免疫效果进行跟踪监测, 确保疫苗的有效性, 及时准确地掌握猪群当前的免疫抗体水平, 以便充分做好疫病防御的准备工作, 降低疫病发生概率。

5 及时诊断治疗, 防止继发感染

建议广大养殖场一旦发现有疫病出现, 立刻隔离染病个体, 并及时诊断治疗, 以免相互交叉传染, 造成经济损失。必须清楚掌握本场疾病流行规律, 提前使用药物预防, 在呼吸道疫病频发的秋季, 建议在饲料中添加抗呼吸道病药物;由于冬季易引发猪群腹泻, 可以在猪舍潮湿时添加抗腹泻药物进行提前预防。发现病猪及时隔离治疗, 有条件的可做药敏试验, 选择高敏药物进行治疗。

参考文献

[1]王永东.规模化猪场疫病综合防控措施[J].畜牧与饲料科学, 2013 (4) :64-65.

[2]袁满娇.规模化猪场发病的原因及综合防控措施[J].湖南畜牧兽医, 2014 (5) :21-23.

[3]李凤龙, 高明琴, 袁兴武, 等.规糢化养猪场疫病的综合防控措施[J].上海畜牧兽医通讯, 2013 (5) :57.

中小规模养猪场的疫病防控措施 篇7

1中小型养猪场疫病防控容易忽视的问题

(1) 饲料营养不全面。在生猪养殖过程中, 营养全面可以提高生猪的免疫力, 增强生猪的体质。但是在中小型养猪场中, 受利益的驱使, 常常使用廉价饲料, 饲料缺少某些营养成分, 造成生猪营养不良、抵抗力下降, 容易感染疫病。

(2) 生物安全体系构建不到位。中小型养猪场因为规模不大, 不重视生物安全体系的建设。例如不良的引种可以诱发新的疫病;养猪场消毒措施不好, 不能定期优化环境, 使得疫病交叉感染;猪场的结构不合理, 生产程序不科学, 导致传染病的发生。

(3) 轻预防、重治疗的思想严重。很多养猪场只有在疾病发生的时候才采取措施紧急预防, 采取各种手段进行治疗, 不仅浪费财力、物力, 而且还会给养殖场留下安全隐患, 阻碍疫病防控工作的顺利开展。

(4) 疫病监控体系不健全。中小型养猪场因为资金和技术有限, 常忽视对疫病的监控, 没有科学的疫病防治体系, 不能及时发现各种疫病因子, 对出现的疫病不能及时有效地进行治疗。

2疫病防控措施

(1) 建立健全猪场生物安全体系。构建生物管理安全体系可以有效降低疫病发生的概率。猪场内应设有与生产规模相适应的消毒设施、废弃物无害化处理设施、兽医室及相应的检验诊断等仪器设备。保持适宜的饲养密度, 合适的温湿度, 良好的通风采光条件, 经常打扫环境卫生, 保持舍内干燥、清洁、无臭味, 营造有利于猪群健康和生长发育的环境, 提高生猪的抗病力。坚持自繁自养的原则, 减少生猪外源性感染的机会。

(2) 确保饲料营养全面。在养殖生产中最好采用质量优良的全价配合饲料, 满足猪生长发育和正常生命活动的需求, 增强猪的健康水平。尤其是要注意在日粮中添加微量元素、维生素和必需氨基酸等, 增强猪的免疫力。严禁饲喂发霉、变质的饲料, 以免使猪的免疫力下降。严把饲料质量关, 保证成品新鲜。

(3) 加强免疫检测, 建立科学的免疫程序。猪场应该制定科学的疫病监测方案, 定期对猪群进行血清抗体监测, 及时掌握猪群的血清抗体效价, 并以此为根据进行适时补种。猪场定期免疫检测的疫病有猪瘟、口蹄疫、猪蓝耳病、猪圆环病毒病、猪丹毒及猪肺疫等。

猪场要强化“预防为主, 防重于治”的理念。根据疫病流行特点和当地猪群的发病规律制定适合本场的疫病免疫制度, 规范预防免疫操作程序, 避免因漏种或者操作失误引起免疫失败。每栋猪舍要有固定的饲养员和清洁工, 不同猪舍的工作人员不要随便来往, 生产用具也不要交叉使用, 避免交叉感染。

(4) 做好病死猪的无害化处理。严格按照《病害动物和病害动物产品生物安全处理规程》的要求对病死猪进行无害化处理, 防止污染环境或造成疾病的传播。对病死猪的处理要有专人负责, 严格管理, 同时也要严防病死猪被偷盗的现象发生。处理完后要对用具进行清洗、清毒, 工作人员更衣后才能进入猪场。

(5) 加强饲养管理工作。科学化的饲养管理对养猪场非常重要。要根据猪的品种、年龄、生长情况等对饲养环境进行优化, 让猪有一个舒适、清洁、安全的生活环境。夏季要防暑降温, 冬天要保温取暖, 保持合理的饲养密度, 注意通风换气, 保持猪舍内空气清新。尤其是夏天, 气温高, 蚊虫滋生, 要注意环境卫生, 做好防蚊灭蝇工作, 防止病原菌的滋生和繁衍。尽量减少各种应激对猪群的影响, 如在拥挤、潮湿、空气污浊、惊吓、转群、换料、营养缺乏等情况下, 机体的抵抗力就会降低, 容易感染疫病。在猪舍内操作时动作要轻, 每天饲喂、清扫等工作应按时进行。

(6) 做好动物保健工作。根据生猪的不同生长阶段和当地疫病的流行规律, 有针对性地配制药物添加剂预防疾病, 提高猪群的抗病力。例如由杨汉春教授提出的仔猪的四针保健法, 可以有效提高仔猪的成活率, 临床效果较好。可以在母猪饲料中加入适量的抗菌药物以防疫病的发生。预防药物要定期更换, 以防病菌产生抗药性。

摘要:笔者根据宜宾市中小型养猪场的具体情况和存在的问题, 详细分析了疫病的防控措施, 以供读者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中小型养猪场,疫病,防控措施,保健

参考文献

[1]李超.中小规模养猪场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 2011 (13) .

规模化养猪的疫病控制 篇8

问卷调查作为一种数据收集手段, 可用于多种类型的临床和流行病学研究。本研究对云南省30家规模化养猪场2013年使用疫苗的种类、疫苗效果、疫病流行情况、免疫程序、疫病严重程度、存在问题及需要的帮助、影响效益因素等方面进行了问卷调查。以期为促进云南省生猪养殖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参考。

1 问卷设计与方法

1.1 问卷设计

按问卷调查表设计原则[2,3], 从调查对象所属地区、启用时间、使用疫苗种类、疫苗效果、2013年发病情况、免疫程序、疫病严重程度排序、存在问题及需要的帮助、影响效益因素等方面进行资料收集。

1.2 实施调查

2014年3月, “云南省地区规模化猪场疫病防控联盟第一届高峰论坛会”在昆明召开, 调查员对参会的22家猪场负责人进行了问卷调查, 经过整理得到20份有效问卷。此外, 到猪场进行实地调查得到有效问卷10份, 共计完成30份。

1.3 数据分析

收集、整理调查表, 录入电脑后, 按不同地区、不同时间以及不同猪场特征分组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调查对象分布

本次问卷调查涉及30个猪场, 来自昆明、玉溪、临沧、红河、大理、曲靖、普洱7个地区, 涵盖了云南养猪业较为发达的区域。从规模来看, 饲养数量在500~1 000头的有4家, 1 000~2 000头的和2 000~5 000头的各10家, 5 000头以上规模的有6家 (表1) 。

2.2 疫苗使用情况

统计结果《2013年国家动物疫病强制免疫计划》中要求强免的蓝耳病、口蹄疫和猪瘟三种疫苗使用率最高, 分别为80.0% (24/30) , 93.3% (28/30) 和90.0% (27/30) 。应注意的是, 国家强免高致病性蓝耳病应高于80.0%, 本次调查的是普通蓝耳病的疫苗使用情况。圆环病毒疫苗、胃-流二联苗的使用率分别为16.7% (5/30) 和70.0% (21/30) 。

2.3 2013年发病情况

对30家猪场2013年发生的疾病种类和场群发病率进行统计, 结果蓝耳病场群发病率为33.3% (10/30) , W病为26.7% (8/30) , 猪瘟为20.0% (6/30) , 圆环病毒为30.0% (9/30) , 腹泻性疾病为50.0% (15/30) , 副猪嗜血杆菌病为26.7% (8/30) , 猪流行性乙型脑炎为10.0% (3/30) , 猪伪狂犬病为6.7% (2/30) 。

2.4 疫病所造成损失的严重程度

按危害严重、一般和无该病流行三个层次, 对可能造成猪场经济损失的猪瘟等6种猪场常见的疫病进行的调查。认为影响严重的排序中, 流行性腹泻排第一, 占23.3% (7/30) , 其次是副猪嗜血杆菌病和圆环病毒感染, 占16.7% (5/30) , 蓝耳病和W病并列第三, 占13.3% (4/30) 。认为影响一般的排序中, 流行性腹泻仍然排第一 (26.7%) , 蓝耳病次之 (20.0%) , 副猪嗜血杆菌病、W病和圆环病毒感染并列第三 (13.3%) 。半数以上 (50.0%~90.0%) 猪场称没有这些病的流行 (表2) 。表明不同猪场流行的疾病类型、严重程度有差异。

2.5 存在问题

对养殖业存在的限制养猪业发展的主要因素及养殖户需要的帮助的调查结果显示, 多数受访对象认为市场因素是养殖业存在最大的问题, 占83.3% (25/30) , 其次是疫病流行, 占36.7% (11/30) , 第三是饲养管理技术, 占16.7% (5/30) , 另有6.7% (2/30) 的场认为猪场设施需要进一步改进。有93.3% (28/30) 的猪场认为市场不稳定, 很希望有政府的相关调控政策。有83.3% (25/30) 的猪场希望得到政府的扶持。

2.6 影响效益因素

在可能影响猪场效益的市场、生产管理、疫病防控、饲料药品成本和国家政策等因素中, 有93.3% (28/30) 的猪场认为市场因素有影响, 其中73.3%的猪场认为有一定影响, 20.0% (6/30) 的猪场认为会严重影响效益。80.0% (24/30) 的猪场认为疫病防控也是影响效益的主要因素。此外, 56.0% (17/30) 的猪场认为生产管理会影响效益, 33.3% (10/30) 的猪场认为饲料、药品成本会影响效益, 10.0% (3/30) 的猪场认为国家政策也会对效益产生影响 (表3) 。

3 讨论

本次调查结果表明, 2013年规模化猪场流行较为严重的疾病是腹泻。发病仔猪表现为水样腹泻, 主要发生在春季, 以3~10日龄内的哺乳仔猪高发, 几乎整窝发病和整窝死亡, 发病率、病死率可高达100%;其他阶段的猪和母猪也有发病, 但症状轻。发病猪场疫情可持续1月以上, 造成数千头仔猪死亡, 经济损失巨大。除腹泻性疾病外, 猪瘟、圆环病毒病、蓝耳病、副猪嗜血杆菌病等也有不同程度流行, 各场间疾病流行的种类、严重程度差异较大。

多数猪场对市场风险表现出担忧。市场波动的规律难以把握, 而养殖行业投入太大, 生产周期长, 涉及面广。应对市场风险, 政府的角色很重要。我国政府已经实施的猪肉收储措施, 通过适时增加收储规模、支持大型加工企业增加商业储备, 可有效维护生猪和猪肉市场的有效运行, 防止猪肉市场价格大起大落[4]。此外, 积极推进规模化养殖也是抵御市场风险、减少疫病防控成本的有效途径。结合本省实际, 组织散养户转变生产方式, 通过小区及合作社等形式, 逐渐向规模化养殖模式过渡[5]。

在对猪场实地调查中发现, 部分养殖场的疫病防控设施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各养殖场均制订有疫病防控制度, 但却没有得到很好的落实。如领导或外来人员参观养殖场时, 防护服、水靴、进场消毒均严格执行, 而养殖场工作人员却随意进出养殖场, 且不采取任何消毒措施, 这种现象在养殖场普遍存在。许多养殖场疫病防控设施缺乏, 环境卫生条件极差, 场内污水横流、粪污遍地, 病、死猪和胎衣随意丢弃, 夏季蚊蝇乱飞, 臭气熏天, 环境条件十分恶劣。因此, 严格落实疫病防控制度, 是保证养殖场安全最关键的环节[6]。

由于生产经验还不足、相应的设备设施不完善等原因, 新启动的猪场往往希望得到更多的技术支持。针对这一问题, 相关部门应有意识地从饲养管理、设备使用、疫病防控等方面加大对新猪场的帮扶力度。

摘要:为了解云南省规模化养猪场疫病流行情况, 分析疫病发生的特点和规律, 本研究对云南省30家规模化养猪场2013年使用疫苗的种类、疫病流行情况、疫病严重程度、存在问题及需要的帮助、影响效益因素等方面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表明, 按场群发病率, 猪场最常见的疾病依次为腹泻、蓝耳病、猪瘟、圆环病毒、副猪嗜血杆菌、乙型脑炎和伪狂犬病。各场间疾病流行的种类、严重程度差异较大。在可能影响猪场效益的各因素中, 依次为市场因素、疫病流行、饲养管理水平、饲料药品成本和国家政策。研究结果为猪场科学饲养、合理制定免疫预防计划提供依据, 促进养猪业平稳、健康发展提供数据参考。

关键词:问卷调查,规模化猪场,疫病防控

参考文献

[1]吉哲鹏.云南:年调出省外生猪超千万头产业区域优势凸显[J].农村经济与科技:农业产业化, 2013 (10) :53.

[2]IAN DOHOO, WAYNE MARTIN, HENRIK STRYHN.Canada:Veterinary Epidemiologic Research (2nd edition) [M].2009, 53-63.

[3]张海平, 刘巍申.兽医流行病学调查问卷设计[J].中国畜牧兽医文摘, 2013 (9) :6.

[4]商务部:冻猪肉收储措施实施生猪价格跌幅缩小[J].河南畜牧兽医, 2013, 34 (6) :47.

[5]邓祎频, 马国际, 贾永宏, 等.规模化养猪场疫病防控存在问题的思考[J].畜牧兽医杂志, 2012 (4) :56-60.

上一篇:外来务工孩子下一篇:激光三角测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