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模化养殖小区

2024-06-24

规模化养殖小区(精选12篇)

规模化养殖小区 篇1

近年来, 我国畜禽规模化养殖迅猛发展, 但日益严重且多变的疫病的危害却日趋加重, 疾病的复杂程度不断加剧, 疾病的控制也越来越难, 严重影响我国规模化养殖业的健康、稳定发展。而结合我国传统的兽医学精髓的整体观念来预防畜禽疾病, 也就是重构动物非特异性主动免疫才是规模化养殖畜禽疾病防治的基本出路。

一、目前规模化畜禽养殖场 (小区) 疾病流行现状

㈠总体抗体水平上不去 当前好多规模化养殖场 (小区) 的疫苗质量及免疫程序都无可挑剔, 但部分群体抗体水平上不去, 时有散发或疑似疫病发生。

㈡温和性病例不断发生 在经过正常免疫的养殖群体中仍有温和性、症状不典型的病例发生, 且治疗效果差, 发病时间长。如温和性猪瘟、变异性禽流感等。

㈢一些地方性流行性病例增加 某些原来不是畜禽烈性传染的地方流行性疫病危害加大, 如相对平衡的附红细胞体、支原体、鸡法氏囊、布氏杆菌病等成了当前养殖场的大敌。

㈣多呈显混合感染病例 在已正常免疫且加用预防治疗性抗生素的群体中仍然发生一些混合性感染病例, 且越来越难控制。

二、畜禽免疫抑制发生的原因及表现

㈠畜禽免疫抑制的诱导因素

1.霉变饲料。畜禽饲喂霉变饲料可毒害和干扰机体免疫系统正常的生理机能, 使其免疫器官损伤、抗体生成减少。

2.滥用化学药物。长期大量不合理的使用抗生素破坏机体体内的菌群平衡, 造成了机体抵抗力下降。

3.营养不良。在饲料中缺乏某些必需的微量元素和氨基酸等导致机体被迫动用自身储备, 使合成抗体不能满足需要, 导致机体发生继发性免疫缺陷。

4.饲料管理不善。圈舍温度过高或过低、通风差、卫生不良等, 都会造成一定的应激反应, 影响机体淋巴细胞活性, 引起明显的免疫抑制。

5.抑制性疾病的发生。如鸡法氏囊炎、猪蓝耳病、支原体肺炎可导致养殖场 (区) 发生群体性免疫抑制, 引起混合感染、继发感染。

㈡免疫抑制的表现

1.鸡的表现特征。可致使长期发生白痢、支气管炎、产蛋率下降、生长缓慢, 甚者可引发鸡瘟、禽流感等烈性病。

2.牛、羊的表现特征。主要为流产、不孕、产奶量下降, 慢性咳嗽、生长发育受阻等。

3.猪的表现特征。多见仔猪发生水肿病、断奶前后发生严重下痢且常规方法不易治愈。生长缓慢、渐进性消瘦, 在经过正常免疫的前提下, 猪瘟、猪蓝耳病、伪狂犬病经常出现, 经常发生典型性副猪嗜血杆菌、链球菌等典型症状。

在规模化养殖场 (小区) 常规兽医手段几乎没有任何效果, 根本无法消除上述症状和表现。重构非特异性主动免疫功能才是畜禽疫病防治的根本出路。

三、重构非特异性主动免疫功能的主要措施

动物机体内感染的病毒在现有条件下几乎没有任何药物可以将其直接杀灭, 而只能由动物本身的免疫细胞及其分泌的抗体清除。这一点在我国传统中医、中兽医学早已有定论, 正如《素问.遗篇.刺法论》所言:“正气内存, 邪不可干”;《养耕集.治牛皮风发表针法》也说到:“世之善为医者, 治病当于未病之先, 不治于即病之时也”。强调未病先治, 就是增强机体的免疫力, 重构动物非特异性主动免疫。

㈠健康的养殖环境 给畜禽创造良好的饲养生活条件, 最大限度的消除应激, 摆脱亚健康给机体造成的免疫功能受损。如提供给新鲜空气, 良好卫生条件, 适宜的温度, 优质全价的饲料等等。

㈡严格的消毒措施 严格执行养殖场 (小区) 检疫、隔离观察、消毒、病死畜的无害化处理制度。

㈢科学的免疫程序 根据当地养殖场区机体的抗体水平, 制定科学的免疫程序, 并认真执行。而不是呆板教条的执行一种免疫程序。

㈣合理使用中草药 平时在饲料中添加一些能解除动物免疫抑制的中草药复方制剂, 以增强机体免疫力、重构和提高畜禽的非特异性主动免疫能力, 提升和增强疫苗的抗体水平。经长期应用证明, 中草药中的人参、党参、黄芪、白术、甘草、当归、川芎、柴胡、金银花、黄连、黄芩、板蓝根、青蒿、苦参、大黄、肉桂等组成的方剂, 对畜禽免疫器官的发育、白细胞、单核巨噬细胞、细胞免疫、体液免疫、细胞因子的产生等具有较强的促进作用。

通过这些行之有效的措施, 使养殖场区畜禽的生物安全防范和自身免疫力不断提升, 增强了机体非特异性主动免疫力对控制疫病的作用, 改变了过去单纯依靠疫苗和抗生素来防治养殖场区疫病的模式, 逐步降低和控制养殖场区疫病发生的风险, 养殖效益更进一步提高。

规模化养殖小区 篇2

——陕西千阳建设标准化奶牛养殖小区示范县情况调查

戴存鉴罗谦让吕淑云张梦楼

近期,千阳县政协组成调查组,通过赴外地考察学习和县内现场视察、座谈讨论相结合的方式,对省级标准化奶牛养殖小区示范县建设情况进行了专题调查。

成效有目共睹

陕西省标准化奶牛养殖小区示范县项目2009年落户千阳后,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通过强力宣传动员、细化实施方案、创新管理机制、加大扶持力度、加强组织领导等一系列措施的落实,取得了明显建设成效。

一是基建任务全面完成。30个养殖规模300头的标准化奶牛小区和八戒、新绿2个千头现代化奶牛养殖场已建成投用,累计建成牛舍123栋,其中19个小区建成单列半开放式牛舍102栋,11个小区建成双列全开放式牛舍21栋;小区青贮窖、挤奶厅、草料房、办公用房、生产道路等基础设施按照设计要求全部建成。

二是公用设备配置到位。高级奶农培训学校、生鲜乳质量第三方检测中心化验室已建成,培训及检测化验设备已购置安装到位。按照突出重点,逐步到位的原则,为小区配套挤奶设备6套、电子地磅20台、铡草机62台、饲料加工机组24套、TMR饲喂机16台、小型装载机15台。县牧草站购置秸秆打捆机4台、青贮玉米收获机1台、青贮饲草裹包机械2套,为全县小区提供配套服务。

三是积极引进国外良种。投资2800万元:其中省级财政补助800万元,市县补助280万元,企业、个户自筹1720万元,从澳大利亚进口的2000头纯种荷斯坦奶牛,已于6月初顺利引进,经过14天隔离饲养后,全部落实到30个标准化奶牛养殖小区和3个千头现代化奶牛场正常饲养。

四是管理制度初步建立。从规范小区运行管理入手,制订了《千阳县标准化奶牛养殖小区管理办法》;从良种、安全、营养等方面入手,制订了统一改良品种、统一防疫、统一青贮、统一饲料、统一机械化挤奶、统一生鲜乳质量检测的“六统一”实施办法;从小区日常管理入手,制订了饲养管理技术规范、防疫制度、挤奶站管理制度等22项管理规范和制度,为小区运行管理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五是规模养殖效益初显。目前鲜奶市场以质论价,价格差异较大,实行小区规模养殖、机械挤奶,鲜奶质量高,价格也就高。如:县内规模最大的绿源千头奶牛养殖场,鲜奶直接售给蒙牛公司,每公斤3.8元,比其他小区均价足足高出

1.3元;再如:县内发展奶牛养殖小区最早的北台村,奶站由村合作社统一经营管理,鲜奶售价也在2.8元左右,比一般散养户高0.3—0.6元,村合作社每年也有10多万元的奶站管理费收入,年底还可为社员进行二次返利。

问题不容忽视

千阳县在标准化奶牛养殖小区示范县建设中,虽然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也遇到了一些亟待解决的困难和问题:

一是分户散养比较效益下降。由于受人工费、饲料价格上涨及生产方式落后等因素的影响,以家庭分户散养为主的传统养殖模式比较效益呈下降趋势。据调查推算,每头奶牛每天的生产成本包括饲料、饲草、劳务、防疫配种等费用需

40元,每公斤鲜奶生产成本接近2元,而收购价只有2.2—2.5元,养殖利润微薄,奶农发展积极性普遍受挫。

二是奶牛养殖小区入住率偏低。目前,由于分户散养比较效益不高,许多青壮年劳力弃牛从工,从事奶牛养殖的都是农村留守妇女和老人。他们受思想观念和认识水平的限制,认为家里小区两头跑不方便,不愿进入小区养殖,导致小区奶牛入住率不高,规模养殖无法形成。据调查已建成的30个养殖小区,奶牛入住率仅为63%。

三是小区运行管理机制不新。新的养殖模式在运行中还缺乏具体的实施办法和管理细则,一些管理制度由于操作性及约束力不足,难以落实到位,奶农感觉在小区与在家养殖没有多大区别;村集体拥有的房屋、土地等固定资产没有参与奶站分红,形成了奶站投资人在收益,而村集体在不断投资欠债的被动局面;一些合作社和村级组织没有真正发挥作用,奶价完全由企业或奶站说了算,奶农成为弱势群体,利益得不到有效保护。

四是龙头企业带动能力不强。县内唯一的加工型龙头企业,由于受资金、技术等因素制约,生产规模偏小,产奶旺季鲜奶加工量还不到全县奶产量的三分之一,大量鲜奶要靠蒙牛、伊利、和氏等县外企业收购。龙头企业加工带动能力不强,导致奶畜产业化发展水平难以提升,对县域经济发展的贡献份额流失严重。

加快发展的建议与对策

为了促进示范县项目建设任务全面落实,尽快把千阳建成农区标准化奶牛养殖小区示范基地和大型乳品企业优质奶源基地,建议如下:

一、大力宣传引导,形成发展共识。发展适度规模的奶牛养殖小区是实现“规模化养殖、集约化经营、标准化生产、科学化管理”和推进奶畜产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的必由之路。这种组织形式至少有三方面的好处:一是可以为市场提供高质量的原料奶,增强企业竞争力。由于饲养环境的改善和实行机械化挤奶,以及搀杂使假无机可乘等原因,小区所提供的原料奶干物质、卫生指标等一般优于散养户。龙头企业也随之可以拥有丰富的优质原料奶,市场竞争力大大增强。二是可以提高劳动生产率和经济效益。在建有机械挤奶厅的小区内,户养奶牛20头左右,1—2个劳动力即可承担,而且劳动强度也大大减轻。由于奶的产量增加、质量提高、生产成本降低,因而入驻奶农所获得的比较效益普遍提高。三是可以产生凝集效应,提高奶农组织化程度。奶牛养殖小区是带有股份合作性质的经济组织,责权利清晰,既调动了农民养殖奶牛的积极性,又发挥了集体经营的优越性,还为乳品加工企业收购鲜奶提供了方便,可以说是经营体制上的一种创新。在小区基础上建立的奶农协会,使农民的组织化程度进一步得到加强。因此,在奶牛养殖小区示范县建设中要继续加大宣传力度,采取算帐对比、示范引导、参观学习、政策激励等行之有效的办法,努力形成龙头企业、广大养殖户和社会各界广泛支持奶牛养殖小区发展的共识。

二、创新运营模式,扩大小区养殖规模。目前,全县30个标准化奶牛养殖小区的硬件设施已全部建成,针对不同投资主体建设的养殖小区,急需探索出相应的生产运营模式和日常管理办法。对由村组、专业合作社筹资建设的17个小区,建议采取合作社模式管理。村组提供场地建设牛舍和挤奶厅;政府补贴、社员集资购买挤奶机械、冷奶槽、发电机组等设备;养牛户自愿申请入住小区;合作社理事会负责日常管理,提供配合饲料、疫病防治、配种、鲜奶收购等系列服务;牛舍租金及水电费等从牛奶购销差价中支付。对由养殖大户(社会自然人)自筹、合伙及企业投资建设的13个小区,建议采取散养户奶牛入股、委托管理等方式经营。这类小区由投资者管理,除自用牛舍外,剩余部分吸收散养户采取入股、托管等形式入住,投资者负责机械挤奶和统一售奶,并靠牛奶差价回收投

资。已建成的奶牛小区还可吸纳社会投资人出资买牛,交给小区经营管理,或出资人委托经营者代为买牛并负责经营,年终根据经营状况按比例分红。同时,建议对以前由企业和个人投资建设的奶站,可推广北台村经验,通过与投资人协商谈判的形式,由村组集体经济组织或养殖户集资购买奶站及其附属设备,政府可适当补贴部分资金,帮助村组和养殖户获得最大的自主经营权。

三、强化协会职能,提高奶农组织化程度。奶农协会是广大奶牛养殖户和养殖企业主自愿联合成立的以自我服务、自我协调、自我监督、自我保护为主的行业性组织,是政府部门引导奶畜产业发展的重要帮手。对外要发挥桥梁纽带作用,建立起广大奶农与龙头企业紧密型的利益联结关系。一方面,要采取有效方式和手段,组织基地奶农通过服务机制、契约机制、股份合作等方式,实现与龙头企业的利益对接,形成分险共担、利益均沾的一体化关系,使示范县率先走出一条真正意义上的市场牵龙头、龙头带基地、基地连奶农、奶农广受益的产业化成功之路。另一方面,要充分发挥各级奶农协会的作用,在市场波动较大的情况下,及时出面与乳品加工企业积极协调,共同应对市场挑战,切实维护奶农利益;在鲜奶价格调整之前,请求政府价格管理部门召开听证会,形成兼顾各方利益的指导性价格,改变目前鲜奶价格由加工企业单方面确定的现状。对内要增强协调服务功能,为广大奶农提供全方位、社会化服务。一方面,要加快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围绕开展社会化服务,搭建良种繁育、后裔牛测定、饲草饲料统一供应三个平台,组建饲草、饲料供应配送中心,积极尝试饲草、饲料专业化生产、社会化服务模式,扩大饲草饲料有效供给;在饲草种植收购、饲料加工配送、产销信息发布、鲜奶质量检测等方面提供一体化、全方位服务;以高级奶农培训学校为依托,加大实用科学技术培训,提高奶农科技素质,加快饲养方式转变。另一方面,要利用好奶牛发展专项基金。采取财政补贴一部分,从乳品加工企业收购的鲜奶差价中提取一部分,作为奶牛发展专项基金,对奶牛政策性保险办理、进口

奶牛意外死亡、鲜奶交售中由于特殊原因造成损失等方面适当进行资金补贴,保护奶农生产积极性。

四、引强联大,实现龙头引领谋发展。搞规模化、标准化养殖离不开龙头企业,只有把龙头企业做大了,奶牛养殖户、养殖场才有效益,才能产生很强的带动力。一要把培育和扶持加工型龙头企业作为奶畜产业发展的关键来抓,加强与蒙牛、伊利、和氏等乳品加工企业的战略合作,着力引进国内外大型企业集团和战略投资者,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和产业优势,兴办一些高科技、高附加值的加工型龙头企业。二要按照产业化经营理念,在协助现有乳品加工企业做好技术改造、产品研发、市场开拓的同时,进行产业整合、资产重组和嫁接,不断壮大企业实力。三要制定优惠政策,吸引县内外经济组织、社会自然人投资兴办奶牛养殖小区和大型养殖场,培育一批以规模化、专业化生产为特征的带动型奶畜养殖基地。四要着力协调好龙头加工企业和养殖场、养殖小区及养殖户之间的利益关系,形成全县上下支持龙头企业做大做强,龙头企业反馈扶持养殖基地,养殖户分享龙头企业利益,带动农户调整种植结构,变对抗性农业为适应性农业,实现促进农民稳定增收和奶畜产业可持续发展的良性循环。

金蝉规模化养殖采收新方法 篇3

1. 现有采收方法

①方法一。在树干上(一般在0.8米以下)围1圈塑料条,阻挡金蝉爬上树枝蜕变,将其集中在树干上人工采收。此方法需要在夜间围着每棵树仔细查看、反复采收,必须有手电筒照明,不仅电池用量大,用工也很多,且漏采严重,采收成本很高。

②方法二。在树的底部围1圈塑料条,并在树底部埋1带诱导口的收集器,迫使金蝉围树转圈后落入收集器。此方法因金蝉出土爬寻时间长,采收效率很低。

2. 规模化养殖采收新方法

①自动金蝉诱捕器的制作原理。经过长时间观察发现,金蝉出土后,会本能地寻找树木向高处攀爬,但其视力很差,很难锁定攀爬目标,一般都是盲目爬寻,一处攀爬不能进行后便急忙另寻目标,如长时间找不到合适蜕变条件,有的金蝉就会裂口或出壳蜕变。我们设计的自动金蝉诱捕器,主要由储桶、连接片、诱道、诱条组成(见示意图),诱捕器通过连接片与树体固定,树底部围有阻挡金蝉上树的围条,使金蝉不能爬树蜕变,部分经诱道落入储盆,大部分很快爬上诱条后自动收于储桶内。

②自动金蝉诱捕器的制作方法。利用废弃的圆形塑料桶(直径150毫米,高度90毫米),在塑料桶上部剪开1个50毫米×70毫米的缺口。在缺口处安装1个簸箕形坡道,形状和室内风斗相同(见示意图)。用塑料薄片剪成宽3毫米、长10毫米、一头宽一头窄的长条,并在长条上剪出锯齿状,围绕圆形塑料桶上口固定,每个桶固定15条以上。

③自动金蝉诱捕器的优势。这种诱捕器改夜间采集为白天收集,对雇工人员要求低、人员好雇,采集所用人工为现有方法的1/10,可节省大批人力和夜间照明灯具;由于设计了较多的攀爬诱捕条,诱捕率高;能在最短时间内诱捕到金蝉,防止了金蝉出土后爬寻时间太长而发生裂口或蜕变,金蝉采收质量好;实用性强,安装1次可在全部采收期自动诱捕,方便牢固,而且可以多年反复使用。

规模化养殖小区 篇4

1 材料与方法

1.1 项目点的选择

奶牛养殖小区和规模化养殖场的界定以资产所有权和经营权为依据。奶牛养殖小区也称奶站, 提供养殖奶牛所需的场地、设备等基础设施及挤奶设备、生活设施, 吸引奶牛养殖户入驻, 奶牛由养殖户饲养和经营, 挤奶设施由养殖小区经营和管理, 二者自行协调, 互惠互利, 相互依存, 统一发展。规模化养殖场自有养殖奶牛所需的场地、设备等基础设施及挤奶设备、生活设施和奶牛, 奶牛饲养、管理和挤奶统一进行经营管理。根据以上特点和产奶牛存栏量、自愿做DHI测定的情况、使用TMR和存栏情况选择奶牛规模化养殖场6家、养殖小区6个进行连续跟踪测定和调查。所选规模化养殖场平均存栏奶牛 (299±185) 头、产奶牛 (248±116) 头, 产奶牛占存栏牛的比例为 (55±4) %。养殖小区平均存栏奶牛 (373±546) 头、产奶牛 (250±247) 头, 产奶牛占存栏牛的比例为 (54±2) %。

1.2 营养物质采食量的测定

于2012年2, 5, 8月份分别测定规模化养殖场和养殖小区产奶牛采食量, 同时记录产奶牛头数。方法是记录产奶牛的总数、喂料总量和剩料总量, 并采集饲料样本和剩料样本。实验室分析饲料和剩料中干物质、粗蛋白质、中性洗涤纤维 (NDF) 、钙、磷含量。根据实验室分析结果计算营养物质采食量, 即每日所采食的某种营养成分的重量 (kg) =饲喂 (精料和粗料) 的重量 (kg) ×饲料中某种营养成分的百分含量 (%) -剩料量 (kg) ×剩料中同种营养成分的百分含量 (%) 。

1.3 产奶量和乳成分的测定

测定采食量的同时统计当天的产奶量, 采集奶样, 测定乳中脂肪、蛋白、乳糖和总固形物含量, 同时统计产奶牛头数, 计算平均产奶量。根据结果, 进一步计算每天4%乳脂校正乳 (4%FCM) 产量。4%FCM= (0.4+15F) M。式中:M为产奶量;F为乳脂率。

1.4 料奶比的计算

料奶比 (FCR) 以每千克干物质转化成4%标准校正乳的效率进行计算。计算公式:FCR=4%FCM/DMI。式中:4%FCM为4%乳脂校正乳量, DMI为干物质采食量。

1.5 奶价和饲料价格

奶价以统计产奶量当月的奶价结算结果折算为4%乳脂校正乳奶价, 折算方法为4%乳脂校正乳奶价= (校正前产奶量/4%乳脂校正乳量) ×结算奶价。饲料价格通过调查当时市场饲料及原料价格, 结合饲料干物质测定结果, 计算每千克饲料有效干物质的价格。饲料价格= (∑饲料价格i/干物质含量i×DMIi) /DMI, i=1, 2, 3, ……, n。

1.6 经济效益分析

以饲料成本占总生产成本的80%计算总生产成本。经济效益采用“产奶收入-总生产成本即产奶收入-饲料成本 (1+25%) ”进行计算。通过回归分析计算经济效益对奶价、饲料价、产奶量、采食量、料奶比的敏感指数, 分析市场、成本和生产在奶牛规模化养殖场和养殖小区经济收益中的作用。通过图示的方法分析奶价、饲料价、产奶量、采食量、料奶比对经济效益动态影响的效应。

2 结果与分析

2.1 采食量和料奶比测定结果 (见表1)

规模化养殖场奶牛干物质采食量显著高于养殖小区 (P≤0.05) , NDF采食量也显著高于养殖小区 (P≤0.05) , 料奶比显著低于养殖小区 (P≤0.05) , 钙采食量极显著低于养殖小区 (P≤0.01) , 粗蛋白和磷采食量差异不显著 (P>0.05) 。

2.2 产量和乳成分测定结果 (见表2)

规模化养殖场奶牛产奶量极显著高于养殖小区 (P≤0.01) , 乳脂率显著高于养殖小区 (P≤0.05) , 乳蛋白含量、乳糖含量及总固形物含量二者差异不显著 (P>0.05) 。同一调查时间, 规模化养殖场和养殖小区产奶量均差异不显著 (P>0.05) 。

2.3 效益分析 (见表3)

规模化养殖场平均奶价极显著高于养殖小区 (P≤0.01) , 换算成4%乳脂校正乳单价二者差异不显著 (P>0.05) 。规模化养殖场产奶牛总收入和效益极显著高于养殖小区 (P≤0.01) , 总成本显著高于养殖小区 (P≤0.05) 。同一调查时间, 规模化养殖场和养殖小区经济效益指标之间差异不显著 (P>0.05) 。

2.4 效益敏感性分析 (见表4)

规模化养殖场经济效益的敏感性指数由大到小分别是饲料价格、4%乳脂校正乳奶价、料奶比、产奶量和干物质采食量。养殖小区经济效益的敏感性指数由大到小分别是饲料价格、4%乳脂校正乳奶价、产奶量、干物质采食量和料奶比。总体来看市场因素 (饲料价格和奶价) 远大于生产因素 (料奶比、产奶量和干物质采食量) 。

注:同列数据肩标大写字母不同表示差异极显著 (P≤0.01) ;小写字母不同表示差异显著 (P≤0.05) , 相同表示差异不显著 (P>0.05) 。

注:同列数据肩标大写字母不同表示差异极显著 (P≤0.01) ;小写字母不同表示差异显著 (P≤0.05) , 相同表示差异不显著 (P>0.05) 。

注:同列数据肩标大写字母不同表示差异极显著 (P≤0.01) ;小写字母不同表示差异显著 (P≤0.05) , 相同表示差异不显著 (P>0.05) 。

2.5 经济效益的动态分析

经济效益的动态分析结果见图1和图2。

规模化养殖场收益率达到平均值时, 各因素变化幅度的临界点牛奶价格降低26.8%, 产奶量下降26.0%, 采食量增加33.1%, 饲料价上涨32.2%。养殖小区收益率达到平均值时, 各因素变化幅度的临界点牛奶价格降低16.7%, 产奶量下降17.6%, 采食增加22.3%, 饲料价上涨17.8%。规模化养殖场收益率达到平均值时, 各因素变化幅度的临界点高于奶牛养殖小区。

2.6 经济效益的盈亏平衡点分析

经济效益的盈亏平衡点分析结果见图3和图4。

规模化养殖场平均每头牛日收入为58.50元, 净收益为15.20元, 产奶量为19.78 kg, 规模化养殖场效益的盈亏平衡点为13.14 kg。养殖小区每头牛日平均收入为52.74元, 净收益为9.26元, 产奶量为18.06 kg, 养殖小区效益的盈亏平衡点为13.78 kg。规模化养殖场每头牛日的净收益比养殖小区高5.94元, 效益的盈亏平衡点比养殖小区低0.64 kg。

3 讨论

规模化养殖场产奶牛的收入和成本都显著高于养殖小区, 最终的效益规模化养殖场也显著高于养殖小区。饲料价格折算为可食干物质价格, 避免了一些奶牛拒食的劣质饲料计入成本, 消除了饲料质量对结果的影响。牛奶价格也采用4%乳脂校正乳的价格, 消除了质量的影响, 使奶价在同一水平上比较, 有较强的可比性, 研究结果可信度高。

规模化养殖场收益率达到平均值时, 各因素变化幅度的临界点高于养殖小区。其中规模化养殖场牛奶价格降低、产奶量下降、采食增加和饲料价上涨的临界点分别比养殖小区高10.1, 8.4, 10.8, 14.4个百分点。规模化养殖场每头牛日的净收益比奶牛养殖小区高5.94元, 效益的盈亏平衡点低0.64 kg。说明规模化养殖场对市场变化的抗风险能力远高于养殖小区。

效益的敏感性因素选用了饲料价格、奶价、产奶量、采食量和料奶比, 其中饲料价格和奶价为市场因素, 产奶量、采食量和料奶比为生产因素。研究结果表明, 规模化养殖场经济效益的敏感性指数由大到小分别是饲料价格、4%乳脂校正乳奶价、料奶比、产奶量和干物质采食量。养殖小区经济效益的敏感性指数由大到小分别是饲料价格、4%乳脂校正乳奶价、产奶量、干物质采食量和料奶比。总体来看市场因素远大于生产因素, 与曹日柬等[5]对我国农户奶牛生产技术效率及影响因素的分析结果一致。该结果提示, 稳定奶源生产的首要因素是稳定市场, 只有稳定的市场才能稳定奶源生产, 才能促进企业积极进行技术革新, 接受和利用新的科学技术, 通过提高生产中的技术含量进行竞争, 否则就会使企业采用短期、甚至非法的手段获取当前利益, 不利于奶业长期和稳定发展。

市场因素中规模化养殖场和养殖小区的效益敏感性一致, 均为饲料价大于奶价, 说明在奶业生产中饲料价格的稳定比奶价的稳定更重要。从整个生产链来讲, 要特别重视饲料的生产和稳定。在生产因素中规模化养殖场和养殖小区的效益敏感性是不同的, 养殖小区的经济效益对产奶量更加敏感, 而规模化养殖场的经济效益对料奶比更加敏感, 说明养殖小区当前在技术方面更重视提高产奶量, 而规模化养殖场中提高料奶比水平对经济效益的影响更大。根据采食量和乳成分的研究结果, 规模化养殖场奶牛NDF采食量高, 钙采食量低, 粗蛋白和磷采食量差异不显著, 这说明规模化养殖场使用了较多的优质粗饲料和较少的精料[6]。乳成分方面, 规模化养殖场乳脂率显著高于养殖小区, 乳蛋白含量、乳糖含量及总固形物含量二者差异不显著, 也是饲料中优质粗饲料较多和精料较少所致。

4 结论

规模化养殖场每头奶牛每天干物质采食量比养殖小区高0.72 kg, 中性洗涤纤维采食量高0.39 kg, 料奶比低0.08, 4%乳脂校正乳产奶量高1.94 kg, 经济效益高5.90元。

规模化养殖场经济效益的敏感性指数由大到小分别是饲料价格、4%乳脂校正乳奶价、料奶比、产奶量和干物质采食量。养殖小区经济效益的敏感性指数由小到大分别是饲料价格、4%乳脂校正乳价格、产奶量、干物质采食量和料奶比。

规模化养殖场收益率达到平均值时, 各因素的临界点奶价降低26.8%, 产奶量下降26.0%, 采食增加33.1%, 饲料价上涨32.2%。养殖小区收益率达到平均值时, 各因素的临界点为奶价下降16.7%, 产奶量下降17.6%, 采食增加22.3%, 饲料价上涨17.8%。规模化养殖场每头牛日效益的盈亏平衡点为13.14 kg, 养殖小区效益的盈亏平衡点为13.78 kg。

摘要:为了探讨规模化养殖场和养殖小区产奶牛生产水平及成本利润的动态变化, 选择奶牛规模化养殖场和养殖小区各6个, 在2, 5, 8月份分别测定产奶牛采食量和产奶量, 计算成本和收益, 进行效益的敏感性分析和动态分析。结果表明:规模化养殖场产奶牛干物质采食量、料奶比、产奶量、乳脂率均显著高于养殖小区 (P≤0.05) ;产奶牛的收入和成本规模化养殖场虽都显著高于养殖小区, 但效益也显著高于养殖小区。动态分析的临界点、牛奶价格、产奶量、采食量和饲料价格规模化养殖场均大于养殖小区。规模化养殖场效益的平衡点低于养殖小区。说明奶牛规模化养殖场的生产水平、收益和市场抗风险能力高于奶牛养殖小区。

关键词:奶牛,规模化养殖场,养殖小区,生产水平,效益,动态分析

参考文献

[1]冯艳秋, 陈慧萍, 聂迎利, 等.2011年全国21省 (区、市) 规模奶牛场生产管理状况调查报告[J].中国乳业, 2012, 126 (6) :2-7.

[2]冯艳秋, 陈慧萍, 彭华, 等.2011年我国奶业主产区奶牛不同养殖模式生产管理状况调查与分析[J].中国乳业, 2012, 122 (2) :2-7.

[3]屈小博.不同规模农户生产技术效率差异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 9 (3) :27-25.

[4]钱贵霞, 郭晓川, 邬建国, 等.中国奶业危机产生的根源及对策分析[J].农村经济问题, 2010 (3) :30-35.

[5]曹日柬, 孙顶强, 谭向勇.农户奶牛生产技术效率及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农村经济, 2005 (10) :42-48.

规模化养殖小区 篇5

(一)免疫制度

1、遵守《动物防疫法》,按市县级兽医主管部门的统一布臵和要求,认真做好口蹄疫、高致病蓝耳病、猪瘟等强制性免疫病种的免疫工作。

2、严格按场内制定的免疫程序做好其它疫病的免疫接种工作,严格免疫操作规程,确保免疫质量。

3、遵守国家关于生物安全方面的规定,使用来自于合法渠道的合法疫苗产品,不使用实验产品或中试产品。

4、在县级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的指导下,根据本场实际,制定科学合理的免疫程序,并严格遵守。

5、建立疫苗出入库制度,严格按照要求贮运疫苗,确保疫苗的有效性。

6、废弃疫苗按照国家规定无害化处理,不乱丢乱弃疫苗及疫苗包袋物。

7、疫苗接种及反应处臵由取得合法资质的兽医进行或在其指导下进行。

8、遵守操作规程、免疫程序接种疫苗并严格消毒,防止带毒或交叉感染。

9、疫苗接种后,按规定佩戴免疫标识,并详细记入免疫档案。

10、免疫接种人员按国家规定作好个人防护。

11、定期对主要病种进行免疫效价监测,及时改进免疫计划,完善免疫程序,使本场的免疫工作更科学更实效。

(二)疫情报告制度

1、义务报告人:驻场(小区)兽医当怀疑发生传染病时应立即向当地动物卫生监督机构或畜牧兽医站报告。

2、临时性措施:(1)将可疑传染病病畜隔离,派人专管和看护。

(2)对病畜停留过的地方和污染的环境、用具进行消毒。(3)病畜死亡时,应将其尸体完整地保存下来。

(4)在法定疫病认定人到来之前,不得随意急宰,病畜的皮、肉、内脏未经兽医检查不许食用。

(5)发生可疑需要封锁的传染病时,禁止畜禽进出养殖场(小区)。

(6)限制人员流动。

3、报告内容:

(1)发病的时间和地点。

(2)发病动物种类和数量、同群动物数量、免疫情况、死亡数量、临床症状、病理变化、诊断情况。

(3)已采取的控制措施。

(4)疫情报告的单位、负责人、报告人及联系方式。

4、报告方式:书面报告或电话报告、紧急情况时应电话报告。

(三)消毒制度

1、养殖场(小区)大门和圈舍门前必须设消毒池,并保证有效的消毒液;场内还应设更衣室、淋浴室、消毒室、病畜隔离舍。

2、养殖场定期不定期进行清扫、冲洗、光照和使用化学药品等多种方法相结合进行消毒。

3、选择高效低毒、人畜无害的消毒药品,消毒药应根据消毒目的、对象选择贮备,对环境、生态及动物有危害的药物不得选择。

4、圈舍每天清扫1至2次,周围环境每周清扫一次,及时清理污物、粪便、剩余饲料等物品,保持圈舍、场地、用具及圈舍周围环境的清洁卫生,对清理的污物、粪便、垫草及饲料残留物应通过生物发酵、焚烧、深埋等进行无害化处理。

5、定期进行消毒灭源工作,一般圈舍和用具一周消毒一次,周围环境一月消毒一次。发病期间做到一天一次消毒。疾病发生后进行彻底消毒。

6、场内工作人员进出场要更换衣服和鞋,场外的衣物鞋帽不得穿入场内,场内使用的外套、衣物不得带出场外,同时定期进行消毒。

7、所有人员进入养殖区必须经过消毒池和消毒室,并对手、鞋消毒。消毒池的药液每周至少更换一次。

8、产房消毒:进入产房前,地面和设备应冲洗干净并严格消毒,母猪全身洗刷干净并消毒后进入产房,分娩前必须严格消毒乳房和阴部,分娩完毕,再用消毒药抹拭乳房、阴部和后躯,及时清洗产房。

9、养殖场实行“干稀分离、雨污分流”排放,干粪实行发酵处理利用,尿污进入沼气池沼化处理利用,防止粪尿污染环境。

(四)无害化处理制度

1、当养殖场的生猪发生疫病死亡时,必须坚持“五不一处理”原则:即不宰杀、不贩运、不买卖、不丢弃、不食用,进行彻底的无害化处理。

2、养殖场必须根据养殖规模在场内下风口修一个无害化处理化尸池。

3、当养殖场发生重大动物疫情时,除对病死生猪进行无害化处理外,还应根据动物防疫主管部门的决定,对同群或染疫的生猪进行扑杀和无害化处理。

4、当养殖场的生猪发生传染病时,一律不允许交易、贩运,就地进行隔离观察和治疗。

5、无害化处理过程必须在驻场兽医和当地动物卫生监督机构的监督下进行,并认真对无害化处理的生猪数量、死因、体重及处理方法、时间等进行详细的记录、记载。

6、无害化处理完后,必须彻底对其圈舍、用具、道路等进行消毒、防止病原传播。

7、在无害化处理过程中及疫病流行期间要注意个人防护,防止人畜共患病传染给人。

(五)畜禽标识制度

1、新出生生猪,在出生后30天内加施畜禽标识;30天内离开饲养地的,在离开饲养地前加施畜禽标识。

2、猪在左耳中部加施畜禽标识,从外地引进的生猪需要再次加施畜禽标识,在右耳中部加施。

3、生猪的标识严重磨损、破损、脱落后,应当及时加施新的标识,并在养殖档案中记录新标识编码。

4、没有加施畜禽标识的,不得运出养殖场。

5、畜禽标识不得重复使用。

(六)养殖档案制度

(一)养殖场(小区)应当建立养殖档案,载明以下内容:

1、生猪的品种、数量、繁殖记录、标识情况、来源和进出场日期;

2、饲料、饲料添加剂等投入品和兽药的来源、名称、使用对象、时间和用量等有关情况;

3、免疫、监测、消毒情况;

4、生猪发病、诊疗、死亡和无害化处理情况;

5、生猪养殖代码;

(二)养殖场(小区)应当依法向市畜牧食品局备案,取得畜禽养殖代码,作为养殖档案编号。

(三)饲养种猪应当建立个体养殖档案,注明标识编码、性别、出生日期、父系和母系品种类型,母本的标识编码等信息。

生猪调运时应当在个体养殖档案上注明调出和调入地,个体养殖档案应当随同调运。

浅析海带的规模化养殖技术 篇6

关键词 海带 规模化 养殖技术

中图分类号:S96 文献标识码:A

0引言

目前,国外海带的自然繁殖还占主要地位,相对落后的人工养殖技术,已远远不能满足经济发展的需要,在我国海带养殖主要分布在东部沿海区域,其中山东、江苏、辽宁、福建等沿省市为主要产出区,但存在养殖区域水深较浅,养殖规模不大、单产产量不高、海带品种良性退化等诸多问题,使海带的产量和品质逐年下滑。为解决以上问题,推动海藻养殖业的良性发展,本文详细介绍了海带规模化养殖和病虫害防治等技术要点,以供同行作为参考。

1养殖技术

1.1海区选择

作为养殖海区的条件必须符合以下几个方面:

底质:海底要平坦最好是泥底或泥沙底,沙底较硬为次之,最差的是稀软泥底。也可以是岩礁底。泥沙底要打橛,岩礁底则要下砣。

水深:要根据养育形式和苗绳长短来确定水的深度。冬季大潮时一般水深在5米以上的海区,都适合筏式养殖技术。

水流、风流:流大、浪小的养殖区比较好。只要安全有保障,水深流大、浪大的海区,也很适合作为养殖区。有冷水团和上升流的海区养殖效果更好。

透明度:透明度较好的养殖海区,才能适合海带生长,相对稳定海区透明度是海区养殖的关键。

营养盐:营养盐含量直接影响海带的生长速度和品质,每立方米含氮量在100毫克以上才能达到要求。

污水情况:污水包括工农业生产污水和生活污水。受污染海区不适合作为养殖海区。

1.2养殖筏架的结构与设置

主要有两大类型的养殖筏架;双式筏架和单式筏架。单式筏架因结构简单,成为我国目前海带养殖的主要筏架。单式筏架由浮绠、橛子(或石砣)、橛缆、浮子、吊绳等部分组成。通过浮子浮力使漂浮于海面,苗绳悬挂在浮绠上。长度大约为筏子身长,用化学纤或植物纤维做成维绳。橛子(或石砣)和橛缆:把筏身固定住,浮绠与橛缆一头相连接,则另一头与海底橛相连。采用与浮绠相同的材料。橛子可以用木料或毛竹做成。石砣可用钢筋水泥构件或石材制成,为缆绳提供浮力的浮子,种类有玻璃球、毛竹筒、聚乙烯泡沫及塑料球等。

1.3养殖工艺流程

选择合适的养殖海区→养殖筏架的合理布局→出库运输海带苗→暂养(垂挂式、平挂式)海带幼苗→拆苗帘→水层调节→施肥→洗刷与安全管理→分苗前的准备工作(准备苗绳、吊绳、坠石、分苗工具等)→分苗(10月底至11月上旬进行分苗,分苗标准距离为10厘米。运苗、剔苗、夹苗、挂苗)→养成方式(垂平轮养、平养、垂养、贝藻间养、一条龙养育)→养成管理(调节光照、合理寄养、切尖、施肥、增加浮力、补缺漏、拉架浮绠等)→收获(海带在3月份长宽厚均已达到成熟即可收获)。

如果养殖海区的含氮量较低,需要施肥才能保证海带的质量。喷肥、泼肥和挂袋是目前比较普遍采用的方法。主要施以氮肥,磷肥作为适量补充。不同季节施肥量有差异。近几年由于富营养化现象比较明显的海区增多,大多数养殖海带不需施肥。

2病害防治

(1)绿烂病

藻体梢部边缘变软、变绿,或出现绿色斑点导致腐烂蔓延,甚至会烂掉整棵海带。防治方法:疏通水流并改善光照。

(2)白烂病

发病症状有两种,一种是许多白色小点先在海带叶片上出现,逐渐烂烂通叶片形成小洞,并向扩展至四周,直到全部烂掉整个海带为止;另一种是先由两边和海带柄变白、发烂,并且逐步蔓延到叶片,病变严重时只剩下整个海带的生产部。防治方法:追施肥料,降低水层,切尖和洗刷等。

(3)点状白烂病

这是一种常见病、突发病,很快的蔓延速度,能在 3至5天内使海带严重腐烂,危害性极大大。防治方法: 使放养密度降低,疏散至水深流大的外区,及时切尖,提早分苗,控制养育水层,适时倒置。

(4)泡烂病

叶片上出现大量的水泡,水泡破裂后,叶片上出现变绿的沉淀浮泥,最终叶片腐烂成大量空洞。防治方法:在大雨来临之前的雨季,可将苗绳水层下降,防止淡水浸害。

(5)卷曲病

在生长部周围发病,表现为两种病状:一是光面的叶缘部分卷曲扭转至中带部,另外一种病症是生长点部位出现“卡腰”。防治方法:避免强光照射,改善受光条件。

(6)柄粗叶卷病

基部粗肿是其典型症状,根系分枝少,根部萎缩,形似鸡爪,呈现多种类型的叶面卷曲,病变到一定程度形似花絮状,就是我们常说的灯笼海带。防治方法:养殖方法合理改进,避免养殖密度过大和施肥管理过差、养殖水层过深等。实行区距、筏距、绳距、苗距加大等4个措施。

(7)黄白边及其它病敌害

叶片边梢发白发黄而影响海带外观及质量。预防措施:调节光照和适量施肥。其它附着生物的敌害及赤潮的防止等,要科学防治。

3结束语

海带的规模化养殖,对我国海洋经济的发展及解决劳动就业问题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尽管我国海带养殖规模排在世界首位,但随着工业和食用的需求量增大,大力发展海带养殖事业显得尤为必要。值得注意的是同一海域养殖也海带也不可超量,防止浮游植物与其争光照和夺营养盐,满足海带生长期间所需要的肥力, 如果浮游植物数量大量减少,将会影响海带的的生长。

规模化养殖小区 篇7

1 畜禽规模化养殖场 (小区) 建设存在的问题

1.1 建设发展无规划

一些乡村发展规模化养殖缺乏总体规划, 养殖场建设用地没有纳入计划, 发展规模化养殖无章可循, 《畜牧法》和各级政府促进畜禽规模化养殖发展相关政策中“畜禽规模养殖场 (区) 用地按农业用地管理”的规定没有得到很好落实, 规模化养殖占地难的现象十分突出, 制约了畜禽规模化养殖的发展。

1.2 建场选址不科学

不少地方的畜禽养殖场建在居民住宅区的房前屋后, 或是选址距离村屯、学校、河道水源地、主要交通要道较近, 不利于疫病防控。

1.3 场区布局不合理

部分畜禽养殖场存在场区布局缺乏科学规划, 生活区、生产区、隔离区、粪污处理区不分离, 圈舍建设标准低, 净、污道不分, 防疫消毒和污水处理设施不健全, 很难为畜禽健康生长营造适宜的环境。

1.4 养殖污染压力大

畜禽规模化养殖带来粪污产生量增加, 一些养殖场缺乏相应的粪污处理设施、粪便露天堆放, 污水井无防渗措施, 给周边环境和地下水源造成不同程度的污染。

1.5 饲养管理不规范

一些养殖场标准化管理意识淡薄, 没有建立或完善各种规章制度, 养殖档案填写不完整, 低水平、高耗能养殖带来经济效益不高。

1.6 产业发展水平低

很多地方畜禽养殖场 (小区) 存在着生产设备、生产技术及生产条件落后, 缺少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 农村各类畜牧专业合作组织培育发展不足, 组织化程度不高, 作用发挥有限, 畜禽养殖存在着无序性, 受市场影响因素较大, 市场行情好时养殖量剧增, 行情低时陡减, 时常出现产品的“短缺”和“过剩”现象, 远远不能适应现代畜牧业发展需要。

1.7 发展资金较短缺

畜禽规模化养殖生产需要较大的投入, 长期以来, 一些养殖企业由于财力有限, 小额农贷额度偏低, 难以对发展规模养殖提供支持, 再生产性投入不多, 产业发展后劲不足。

2 促进畜禽规模化养殖场 (小区) 发展建议

2.1 科学布局规划

一是要制定畜禽养殖总体发展规划。在养殖场 (小区) 建设中, 按照城乡统筹发展规划, 合理划定畜禽养殖的禁养区、限养区。二是要科学选址。规模养殖场选址应地势高, 水源足, 远离污染源, 排污方便, 距居民点、铁路和主要公路500 m以上。三是养殖场区布局要合理。生活区、生产区、粪污处理区分离, 净道、污道分开, 防疫消毒和污水处理设施健全。四是圈舍设计要科学。既要冬暖夏凉, 又要利于通风, 为畜禽健康营造良好的生存环境。

2.2 重视减排环保

规模化畜禽养殖场 (小区) 必须建立与养殖规模相配套的粪污无害化处理设施, 实现养殖生产与粪污排放无害化处理同步进行, 防止造成环境污染。鼓励规模化养殖场、养殖小区开展粪污无害化处理、资源化利用和清洁环保、生态养殖。

2.3 搞好技术服务

牧业部门要充分发挥职能作用, 突出科技兴牧, 加大标准化生产技术推广工作力度, 定期组织开展标准化生产技术培训, 提高养殖者学标准、用标准意识;要紧密结合生产实际和养殖场需求, 送科技入户, 指导养殖场规范化建设, 引导养殖场应用先进技术, 科学饲养管理, 提高养殖水平和经济效益;大力实施良种工程建设, 坚持“引、育、繁”相结合方针, 推广冷配技术, 满足畜牧业发展对良种的需求, 提高畜禽良种覆盖率;加强动物疫病预防控制, 搞好防疫监测预警, 扎实开展计划免疫和消毒灭源工作, 严防重大动物疫病的发生。

2.4 强化组织化建设

在养殖场户集中的村屯积极培育农村养殖专业经济合作社, 提高畜牧业组织化程度, 充分发挥合作社在技术推广、行业自律、维权保障、市场开拓等方面的作用, 引领养殖户走产业化经营之路, 壮大整体实力, 增强规避市场风险能力。

2.5 实行规范管理

养殖场 (小区) 要建立规范的科学管理、标准化生产经营和疫病防控制度, 完善畜禽养殖档案, 详实记录养殖档案中规定的各种内容, 规范畜禽养殖行为。

2.6 加大政策扶持

规模化养殖小区 篇8

一、选址适宜, 布局合理

(一) 养殖场 (小区) 选址位于法律法规明确规定的禁养区以外, 通风良好, 给排水相对方便。

(二) 距主要交通干线和居民区的距离满足防疫要求, 有供电稳定的电源。

(三) 在总体布局上做到生产区与生活区分开, 净道污道分开, 正常猪与病猪分开, 种猪与商品猪分开。

二、设施完善, 设备配套

(一) 圈舍朝向、规格合乎标准化要求, 饲养密度合理。

(二) 有猪栏、食槽、自动饮水装置、通风系统、降温和采暖设施设备。

(三) 大门口有车辆消毒池、人员消毒室和高压喷枪等消毒设施;有兽医室、常规防疫检测设备。

(四) 有污水排放、粪便堆放及无害化处理设施。

三、防疫严格, 管理规范

(一) 有生产管理制度、防疫消毒制度、档案管理制度和科学合理的饲养管理操作规程。

(二) 养殖场从业人员无人畜共患传染病。

(三) 建立规范的档案和生产记录, 内容包括猪的品种、来源和数量、繁殖情况、生产性能、饲料来源及消耗情况、淘汰情况、发病用药情况、疫苗免疫种类及免疫时间、死亡率及死亡原因、无害化处理情况、生猪销售记录等, 记录资料应保存2年以上。

(四) 小区内部应尽量推行自繁自养、单栋全进全出的生产模式, 其品种应大体一致, 外购种猪应从有《种畜禽经营许可证》的种猪场进。

(五) 仔猪、育肥猪销售出场时有动检部门出具的检疫证明, 病死猪能够使用锅炉焚烧或深埋处理。

四、废污利用, 排放达标

(一) 养猪场污水和粪便应进行集中处理, 其处理能力、有机负荷和处理效率应根据建场规模计算和设计, 处理后应符合GB 18596规定。

(二) 猪场粪污无害化处理工艺应根据养殖规模、清粪方式和当地自然地理条件, 选择达标排放技术模式或综合利用技术模式。宜采用沼气工程对粪污进行无害化处理, 经济发达、土地紧张、没有足够的农田消纳粪污的地区宜采用达标排放技术模式;具备可利用污水的地区宜采用综合利用技术模式。

规模化养殖小区 篇9

1 河北省奶牛业发展现状

河北省地处中国东部沿海, 气候属于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 全年平均气温介于-0.5~14.2 ℃之间, 热源充沛, 年日照时数在2 355~3 062 h之间。气候适宜, 坝上及北部山区和渤海沿岸是稳定的多日照区;北部辽阔的坝上草原饲草资源丰富;中南部地势平坦, 土壤肥沃, 盛产粮棉, 秸秆资源丰富;西部山区山地、丘陵、草山、草坡众多, 为河北省的奶业发展提供了丰富的饲草、饲料资源。加之环京津和渤海, 地处南北枢纽, 交通便利, 适宜发展奶业。

河北省奶牛业起步早、基础好、品种优良, 有农业部奶牛良种补贴、万枚胚胎移植工程和省政府“千万吨奶工程实施规划”等政策扶持。自20世纪80年代后期, 随着畜牧业的快速发展, 在养殖条件较好的地区, 通过政府引导、群众自愿, 逐步开展了奶牛养殖小区建设, 旨在通过小区建设整合资源, 形成规模, 开拓市场, 增加收入[1]。通过近几年的建设, 河北省奶牛养殖小区发展已初具规模, 到2009年6月末, 全省奶牛存栏164.9万头, 累计建成奶牛养殖小区 (规模场) 2 150个, 规模养殖比例达到68.8%, 石家庄、衡水两个市规模养殖基本达到了100%。近期, 通过到奶牛生产一线的走访和调研发现, 70%的中小规模养殖小区对此种养殖方式比较认同, 一方面可以有效地整合资金, 减少重复建设, 另一方面通过对散户的整合, 相互学习, 相互激励, 提高养殖人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但仍存在制约养殖小区发展的问题。

2 制约河北省中小规模养殖小区发展的主要问题

2.1 管理不到位

在43.5%的养殖小区中, 散养奶农的奶牛进入小区后仍各自为政, 未达到统一管理、统一防疫[2], 只是由小散变成大散而已, 缺乏统一的利益主体和责任主体, 缺乏既懂经营管理又懂科学技术的专业人才, 不能对养殖小区总体规划进行前瞻性设计, 管理方式粗放, 极易造成疫病的传播、环境的污染。

2.2 资金缺乏

养殖小区新建、改建和扩建时在征地、建设、生产服务设施配套等方面投入较大, 小区建成后在选购优质奶牛、调配优质饲料等方面所需费用可观, 这些前期投入仅靠奶农集资、大户投资是远远不够的。

2.3 料草结构不合理

目前, 由于养殖户普遍受“猪鸡吃饲料粮, 牛羊吃秸秆”的传统观念影响, 导致奶牛吃不到优质饲料, 进而造成原料奶单产不高、质量难以保障, 奶农只有通过增加精料的投入量确保单产和原料奶质量, 这无疑增加了养殖成本和奶牛瘤胃酸中毒的发病率。

2.4 品种、性状结构搭配不合理

各养殖小区奶牛良种化率高低不齐, 低的不到5%, 高的可达80%。一些养殖小区虽吸纳了大批优质高产奶牛, 但奶牛品种主要是成本较低的荷斯坦奶牛与本地牛改良的二代荷斯坦牛, 生产性能只为纯种荷斯坦牛的一半左右。此外, 小区普遍存在牛群结构不合理的问题, 主要表现为成年母牛比例较低, 后备牛比例过大, 导致整体生产水平较低, 经济效益不高。

2.5 制度和技术规范不到位

奶牛养殖产业是资金密集型产业, 自然和市场风险较大, 对饲养技术, 优质牧草供给和发情配种产犊、挤乳、乳品加工和销售等方面提出较高要求, 同时, 产前、产中和产后的服务也要跟上[3]。然而, 目前对一些养殖小区进行管理的部门较多, 而提供服务和指导的部门较少, 专业技术薄弱, 经营管理能力差, 经济效益水平低。

2.6 利益分配不合理

奶牛养殖的主要风险是疫病风险和价格风险, 在原料奶和乳制品交易过程中, 奶站和乳品加工企业享受了乳品在生产、加工和流通过程的最大利益, 规避了乳品的生产风险[4], 而这一部分风险由奶农独自承担, 打消了养殖者的积极性, 降低了对原料奶生产的投入, 导致原料奶品质下降, 良莠不齐。

3 对策和建议

3.1 通过发展新型合作组织形成利益共同体

改变当前养殖方式, 按照“自愿入社, 不参与经营, 获取稳定回报, 到期自愿退社, 退社时领取入社奶牛金”的原则, 形成利益共享、风险分担的利益共同体, 这是促进奶业发展的有效措施。选择养殖基础好、规模相对集中、水平较高的养殖地区, 试点组建集产、加、销于一体的奶业合作社, 通过延伸产业链, 使奶农分享加工和销售过程的利润, 从利益分配机制上解决影响奶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深层次问题, 充分发挥奶农这一最积极生产力的作用。

在实施利益改革的过程中, 也可以先对养殖小区进行利益改造, 发挥奶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然后再分批完成与乳品加工企业的利益改造, 这个过程需要有政府相关部门和奶业协会的支持和引导, 协调各利益关系主体的利润分配。

同时应强化奶协作用, 使其成为奶农、小区经营者、奶站和乳品加工企业的桥梁, 建立信息网络, 定期公布各地奶价和供求信息, 推广奶牛养殖的先进技术, 完善良种繁育体系等社会化服务。

3.2 完善管理制度, 创新管理办法, 规范操作程序, 加强监督管理

在养殖小区向合作社转型的过程中, 政府职能部门应组织相关专业人员进行实地指导、培训, 推动建立包括财务管理, 盈余分配、亏损处理的条款, 疫病的免疫程序等, 完善科学的消毒、防疫、投入品管理、技术人员管理、饲养技术操作规范、生产档案管理、小区检测、报检、无害化处理、运输等多项制度。通过政策引导, 鼓励规模化、标准化养殖, 推广GAP认证, 着力提升养殖环节的素质和能力, 完成产业升级和发展模式的转型。

在此基础上, 尽快建立起完善、有效的监督机制, 由行业协会牵头组织监督机构, 尽可能地独立于政府, 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监督政府对于养殖小区和合作社的扶持和引导行为, 同时又能中立地向社会提供较为公正的相关信息。对于一些不规范的养殖小区, 合作社可以通报或公示, 并积极与银行信贷结合进行惩治。

3.3 加大资金扶持, 在改、扩、建的基础上适度扩大养殖规模

奶牛养殖周期长, 奶农还贷能力差, 一般的短期贷款、短平快项目和扶贫贷款都与养殖发展周期不相适应, 造成养殖小区资金紧缺。建议在县级以上政府机构安排设立专项资金, 用于支持养殖小区或合作社开展信息、培训、产品质量标准与认证、生产基础设施建设、市场营销和技术推广等活动。着眼于促进奶牛养殖可持续发展, 建立现代农村金融制度, 由政府出面同相关金融机构协商, 简化贷款步骤, 放低贷款条件, 并且积极为符合条件的奶农提供信用抵押, 享受农业贷款的低利率政策。把对奶业发展的支持并入农业发展银行业务范围, 并鼓励商业银行为奶业发展提供优惠贷款;鼓励农村信用合作社试行流动资金贷款的信誉担保制度;还可以采取小额贷款和政府贴息的政策, 着力解决资金短缺问题。

3.4 推广优质饲草的种植和加工, 建立经济作物、粮食和饲草三元的农业结构

奶牛的产奶量和原奶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日粮中干物质进食量和粗纤维质量, 特别是干草的品质。健康的草食性动物需要有优质的饲草作保证, 而种植生物产量高和含优质蛋白质的饲草远比利用粮食作物的籽实和秸秆要经济。河北省土地资源丰富, 气候适宜, 是典型的经济作物和粮食混合产区, 但河北省的草产业却是弱势产业。发达国家计算土地产量不是用产出粮食多少计算, 而是用产出多少生物量及蛋白质来计算。为此, 需在政策和资金上大力扶持牧草种子繁育基地, 扶持饲草公司和青贮公司, 对于饲草种植的农户给予补贴, 保证优质牧草的充足供给, 以建立适合河北省发展的经济作物、粮食和饲草三元的农业结构。

3.5 加强良种繁育体系、疫病防治体系等服务体系建设

根据河北省奶牛种源情况, 以良种公牛站和胚胎移植中心为主体, 以高产奶牛育种繁殖基地为纽带, 以奶牛养殖小区为基础, 建立完善的奶牛繁育体系。坚持中央良种补贴资金专款专用, 建立冻精监督、良种登记和奶牛生产性能测定机制, 充分利用各地引进的优质奶牛建立核心群, 建档立卡, 跟踪管理, 计划调剂, 推广“性控精液”配种技术, 加强冻精市场、后备母牛监管力度, 保障良种推广顺利实施。加强良种繁育体系, 定期由政府相关部门组织集中或现场的奶牛生产性能测定服务技术、公牛饲养技术、冷冻精液制备技术等培训和开展体型外貌鉴定、生产性能测定、繁育技术的推广和咨询。

坚持政府引导、专家指导、企业主导的原则, 按照“自主经营、自负盈亏, 有偿和无偿相结合”的运营机制, 有组织地对奶农进行科技培训和饲养环节的技术服务, 采用创新技术服务机制和技术到户方式, 通过现场、上门、电话、网上以及办培训班等形式, 重点培育奶业科技服务中介结构, 鼓励和扶持建立民办公助的奶牛服务组织, 解决技术服务到户难的问题。

借鉴山东等试点省份的官方兽医制度, 开展对奶牛饲养的全程监管监督, 实现执法与服务分离, 权利与责任共存, 从源头及早发现和控制疫病, 监督、检测、控制环境卫生和饲料原料等生产要素, 促进疫病控制和畜产品质量的提高。另外, 应以龙头企业为试点推行HACCP体系, 在官方兽医监督管理下严格执行兽医卫生防疫制度, 严格遵守用药规定和无公害饲养管理准则, 建立药物使用监控体系和用药追溯制度, 从养殖环节确保原料奶的安全。

3.6 强化经营管理意识, 提高专业知识水平

奶农和养殖小区只有变粗放管理为精细管理, 提高产量和质量, 才能平稳地度过这一转型期。通过DHI测试及各类数据采集, 对专业化信息管理进行系统汇总、分析、评估, 为奶农和养殖小区提供最佳方案, 改善生产管理, 让奶农及时了解自家生产情况在同一区域内所处的水平, 为各级政府适时掌控本区域内奶牛生产情况提供有效保证。对奶牛养殖小区或合作社实行精细管理, 通过对各种信息进行分析, 调整整个牛群、牛群组别、个体奶牛的管理, 通过整合、集成、优化奶牛管理技术资源, 提升奶牛公共技术服务能力。

3.7 加大政策支持, 宣传、鼓励饮用乳及乳制品

借鉴国际经验, 加强消费干预, 有针对性地宣传饮奶的好处, 扩大消费者的信赖, 政府可以通过向部分弱势群体, 尤其是贫困家庭儿童免费供应奶粉, 以及调节供应范围和供应频率来平抑市场异常波动, 实现整个行业平稳、健康发展。加强领导和监管, 落实补贴资金, 全面推进“学生饮用奶计划”, 保证学生用奶安全、营养、方便、价廉。在条件适合的县 (市) , 还可以提倡和推广“军营奶”、“老人奶”计划。

参考文献

[1]魏跃明.奶牛养殖在阵痛中优化[J].北方牧业, 2009 (4) :30.

[2]张文秋, 李建国, 刘德全.唐山市奶业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J].中国畜牧杂志, 2009, 45 (6) :14-18.

[3]钟真, 孔祥智.当前我国奶站发展现状的分析——基于对北方四省35家奶站的调研[J].中国奶牛, 2009 (3) :2-8.

规模化养殖小区 篇10

1 大通县规模养殖概况

大通县地处青藏高原和黄土高原过渡地带,青海省东部农业区北部,东邻互助县,南接西宁市,北与门源县为邻,西靠海晏县、刚察县,是一个以农为主,农牧并重的农业大县,全县有20个乡镇289个村民委员会,农作物种植以小麦、青稞、蚕豆、洋芋、油菜为主。截止2010年末,全县存栏牛12.62万头(其中奶牛存栏3.67万头)、羊22.69万只、猪14.13万头、鸡23.05万只;年底累计出栏牛8.68万头、羊17.16万只、猪29.76万头、鸡26.33万只;年肉产量达3.07万吨、奶产量3.5万吨、鲜蛋产量0.18万吨。近几年,县委、县政府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采取政策鼓励、示范推广、典型带动等措施,引导农户由分散的家庭式副业生产向大户养殖、规模化养殖方向发展。目前已建成较大规模养殖场45个,其中生猪300头以上规模养猪场17个、肉牛存栏400头以上规模养殖场13个、奶牛存栏300头以上规模养殖场8个、蛋鸡存栏20000只以上规模养殖场6个、獭兔存栏2000只以上1个、肉驴存栏100头以上规模养殖场1个,规模养殖发展前景乐观。

2 存在的问题

2.1 养殖场(小区)的选址不合理

有的养殖场 (小区) 建在村庄附近,有的养殖场建在学校、医院或工厂附近,有的把养殖场建在水源上游,还有的把养殖场建在距省干道不足50m处,两个养殖场的距离只隔一堵墙等现象非常突出,给疫病的防治和环境保护带来隐患。

2.2 养殖场(小区)场区规划、布局不合理

我县大部分养殖场场区布局不合理, 圈舍修建不标准,各功能区不完善,防疫和粪污处理设施不健全,直接影响了畜禽的健康生长。

2.3 养殖档案不健全

从调查来看,少部分养殖场建立了养殖档案且比较齐全,较详细地记录了生产、免疫、用药、消毒、销售等生产环节中的变动情况。但部分养殖场(小区)未建立养殖档案,还有一部分养殖场虽然建立了养殖档案,也记录了相关信息,但仔细检查则发现内容不实,突击完成,只是为了应付上级检查。

2.4 养殖场各项制度不健全

在规模养殖场的建设中,需要各项制度来约束每个生产环节,使养殖场健康发展。但我县大部分规模养殖场各种制度不健全,甚至没有。还有一部分养殖场虽然各种制度健全,但都束之高阁,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

2.5 养殖场员工素质偏低

养殖场业主的素质普遍较低,对科学知识掌握的不多,尤其对动物养殖科技知识知道的更少,生产中一旦遇到问题就很盲目被动。饲养管理人员的文化层次更是参差不齐,初中、小学文化的居多,甚至文盲的大有人在,在生产中灵活性差、生搬硬套。

3 解决对策

3.1 科学选择养殖场场址

(1)地形地势

养殖场地形要求开阔整齐,地势较高、干燥、平坦、背风向阳、有缓坡。

(2)水源充足

养殖场要求水源充足,水质要好,使用方便。

(3)土壤

土质以砂壤为好。土质松软,透水性强,以防止蹄病的发生。

(4)气象

综和考虑当地的气象因素,如最高温、最低温、湿度、年降雨量、主风向、风力等,选择适宜的地势。

(5)周围环境

养殖场为了便于防疫,必须距离生活饮用水源地500m以上,动物饲养场(养殖小区)之间距离不少于500m,距离动物隔离场所、无害化处理场所3000m以上,距离城镇居民区、公路、铁路等主要交通干线500m以上。交通供电方便,符合兽医卫生要求和环保要求,周围无传染源,无人畜地方病。

3.2 养殖场建筑规划要合理

(1)场内分区

为了便于防疫和安全生产,养殖场一般可分生活区、生产管理区、生产区、隔离区4个功能区。

生活、生产管理区:包括办公室、档案资料室、兽医室、宿舍、饲料房、饲料加工车间、青贮窖、消毒池、更衣消毒室等。应设在养殖场上风头和地势较高的地段,并以隔离墙与生产区分开。

生产区:包括畜舍和生产设施,是养殖场的最主要区域。严禁场外车辆和人员直接进入,也严禁生产区车辆外出。应设在场区地势较低的位置。

隔离区:包括病畜隔离区、粪污处理区。应设在养殖场下风头,地势低处,用隔离墙与生产区分开。粪污处理区应设置尸体无害化处理坑,粪污处理及贮存设施等。

(2)场内道路

为了防止交叉感染,场内应分设净道和污道。净道用于运输饲料和产品等,污道用于运输粪污和病死畜等。

(3)场区绿化

养殖场周围、畜舍之间进行遮阳绿化,可以净化空气,夏天还可防暑降温。

3.3 畜舍建筑布局要合理

生产区各畜舍要求排列整齐、合理,即要利于道路、排水管道、绿化、电线等的布置,又要便于生产和管理工作。猪舍间距一般以南排猪舍檐高3-5倍为宜,左右间距大于5m。由上风向到下风向各类猪舍的顺序为:公猪舍、空怀妊娠母猪舍、哺乳猪舍、保育猪舍、生长育肥猪舍。奶牛场各牛舍之间距离10m以上,按泌乳牛舍、干乳牛舍、产房、犊牛舍、育成牛舍顺序排列。蛋鸡场禽舍之间距离一般为鸡舍高度的3-5倍,按育雏鸡舍、育成鸡舍、产蛋鸡舍顺序排列。羊场前排运动场与后排羊舍间通道为20m。

4 加强科技培训

规模化生态养殖土鸡的疫病防治 篇11

【关键词】土鸡;生态养殖;疫病防治;规模经营

2009年~2012年间,进行当地品种土鸡养殖探索,对养殖疫病防治取得了成功的经验模式。

1 减少环境因素损害

1.1 选择适合的品种

进行土鸡规模化生态养殖时,要根据放养环境实际情况,选择适合当地气候特点的土鸡品种,切不可盲目选择不适合的外地品种土鸡。要经过养殖试验观察结合查阅文献资料,熟知各品种土鸡的习性。合适品种的土鸡适应能力强,在环境中能够充分进行采食活动,正常发育,抗病强,死亡损失小,通常本地品种为最佳选择。

1.2 选择和改造适宜的生态环境

在选择放养场地时要考虑到多种因素,地势坡度和植被情况、有效面积和放养密度、生态资源可利用及再生能力情况,修建安装饲养设施的可行性。同时,对环境加以改造,补充种植树木和牧草、修建合适的补饲饮水设施、构建合适安全的栖息场所、消除环境中不利的隐患因素,以利于土鸡采食饮水、休息躲藏的缓冲环境,减少环境诱因疾病的发生,同时也减少土鸡非疾病因素死亡,明显提高土鸡成活率。

1.3 防鼠防鸟、防自然灾害

在放养之前,对环境进行投放毒饵并标记、挖掘鼠洞清除鼠类,设置围栏防止鸡只丢失,填平坡度较大的沟壑。放养前按标记清理毒饵。放养过程中要时刻观察巡视,特别是雨季防洪,要合理引流和贮水。定期驱赶鹰隼和设置障碍物,便于土鸡躲避猛禽攻击,在候鸟迁徙时期进行驱赶,防止传染性疾病的发生。

1.4 合理的阶段性养殖

土鸡生态养殖中,也并非纯天然生态养殖,要结合先进的养禽理念进行分期分阶段性饲养。初期要进行短期育雏,保证土鸡苗充分发育、个体生长均匀、抗逆性和抗病力强,此过程中同时进行自我采食青饲、虫体的训练。后进入长期放养前也要进行过渡,大大减少非疾病因素的死亡。

2 常规防疫

建立合理的防疫制度,规模经营土鸡野外生态养殖要采用全进全出的饲养方式,养殖中途不得引入新的群体。防疫管理人员定期巡查饲养区域,观察鸡群状态,及时捡出病死鸡诊断并深埋处理,及时捡出死亡候鸟,及时清除栖息场所堆积的粪便,定期对天然水源和人工水源进行消毒,在气候异常变化前后要预防性投药。

在地区发生重大疫情时,要在土鸡晚间栖息时集中紧急接种疫苗。每批鸡出栏后要清理消毒用具、栖息场所。

3 制定适宜的免疫程序

由于土鸡大多数时间是处于野外养殖,一经放养后人为干预减少,鸡只防疫方面难控制,土鸡处于野外,易发传染疾病的可能性增多。因此,各种疫苗接种要提前完成,防疫疫苗种类多,在短短的1个月内,免疫要集中完成和强化。同时,对选留种鸡超剂量免疫,保证母源抗体充足,调节产蛋高峰期,种蛋集中孵化。

商品土鸡免疫程序如下:1日龄,马立克多价疫苗颈部皮下1倍量接种;4日龄,肾传支(W93株)2倍量滴鼻点眼;7日龄,新城疫L系2倍量滴鼻点眼;12日龄,法氏囊弱毒苗4倍饮水;13日龄,再次法氏囊弱毒苗4倍饮水;16日龄,禽多杀性巴氏杆菌病油乳剂灭活疫苗胸部肌肉注射;18日龄,新城疫L系4倍量滴鼻点眼免疫;20日龄,肾传支(W93株)2倍量滴鼻点眼;24日龄,禽流感灭活苗1倍量胸肌注射;28日龄,翅部2倍量刺种禽痘弱毒苗;30日龄~35日龄,新城疫油苗+禽流感H9二联苗胸部皮下注射2倍量(结合放养转群时进行)

种用母鸡在出售前选留,集中进行养殖,免疫程序如下:(1)选留后一个月内完成:新城疫L系4倍量饮水免疫;禽流感H5N1肌肉注射接种;禽霍乱灭活菌肌肉注射。(2)产蛋高峰期前一个月内依次完成:4倍量新城疫灭活苗肌肉注射接种;2倍量禽流感H5N1肌肉注射接种;先后2次间隔15d进行4倍量肾传支H120饮水免疫;禽多杀性巴氏杆菌病油乳剂灭活疫苗2倍量肌肉注射免疫接种。

4 常见寄生虫、传染性疾疾病的防治

4.1 球虫病

野外土鸡养殖中损害最为严重的就是球虫病,易发时期主要在7月~8月高温高湿的雨季,其他时间段很少发生此病。发病通常呈暴发式,传染速度快、发病率高,发病鸡表现排出暗红色或暗黑色血便,严重脱水衰竭站立困难,死亡率高。散养鸡的球虫病多侵害盲肠为主,剖检可见盲肠双侧或单侧肿大,肠腔内充满大量血样物,少数是盲肠和小肠球虫并发感染,表现小肠分段肿胀出血。

诊断本病并不困难,根据流行病学、症状结合剖检即可确诊,治疗时使用磺胺喹恶啉和马杜霉素铵盐饮水,病鸡一经服药很快治愈。本病一经发生,由于分散养殖,死亡鸡只隐藏难发现,发病鸡无法回到固定地点饮水食料,使用投药的方法达不到理想效果。本病以預防为主,定期投药左旋咪唑驱除肠道线虫,在球虫发病高峰季节前至高峰期间定期使用磺胺喹恶啉和马杜霉素铵盐交替饮水,按说明不加量连饮3d,每间隔1周进行一次投药,即可安全度过发病高峰期。

4.2 组织滴虫病

本病多在球虫病高峰后,鸡只接近成熟体重时发生,发病率低,出现零星死亡。外观症状冠髯和皮肤呈紫黑色,个别病鸡排出硫磺色稀便。剖检特征性病变在肝脏和盲肠上,表现肝脏肿大,重度淤血呈暗红色,表面出现豆粒大小的密集重叠、灰白色菊花样坏死灶,盲肠壁肥厚增生,切开时呈现出干酪样灰白色肠芯片。对于组织滴虫病的防治,通常在发现病死鸡后全群使用0.02%浓度的呋喃唑酮溶液自由饮水,连饮5d,即可控制本病,保证2周内不会出现本病。

nlc202309040635

4.3 大肠杆菌病

是由致病性大肠杆菌引起的疾病,大肠杆菌在自然界中普遍存在,散养鸡大肠杆菌感染主要在育雏期和放养前期发生。饲养密度、环境条件是诱发本病的主要因素。散养鸡在育雏和放养前期大肠杆菌病多表现慢性经过,表现肠炎型、气囊炎型、肝周炎、心包炎型、气管炎。散养品种土鸡大肠杆菌病发病率和死亡率明显低于商品用速成养殖肉鸡,但在混合感染其他疾病时死亡率明显增加,治疗难度增大。本病是养禽生产中常见疾病,养殖业者对此病有着深刻的认识,诊断本病并不困难。

由于大肠杆菌极易产生耐药性,防治用药要有所选择,避开常用的抗菌药物,能够明显增加治愈率。通常采用中西药联合应用的方法治疗本病,采用传统三黄加白散中草药煎剂(黄连30g、黄柏25g、黄芩25g、白头翁20g,3次煎液加水稀释后供200只鸡1d饮水),配合环丙沙星、甲砜霉素、磷霉素等抗菌药物,收到明显的效果。

4.4 传染性法氏囊炎

近年来家禽生产中,传染性法氏囊炎发病扩展至整个生长期.由于使用疫苗免疫,生态养殖土鸡往往表现出散发性,表现出非典型症状和病理变化。通常症状轻微者有食欲,严重者表现衰竭,站立困难,严重脱水,排出明亮的奶油样稀便。剖检可见胸肌有程度不同的条纹样出血,髋关节有炎性渗出,法氏囊内特征性出现干酪样物或脓样物,花斑肾和输尿管中尿酸盐沉积,胸腺、脾、盲肠扁桃体有出血性变化。生长后期的土鸡法氏囊有所退化,主要病理变化表现在其他器官。

本病治疗首选清热解毒复方中草药制剂,经过三年的养殖防治试验观察,使用方剂:板蓝根45g、蒲公英20g、大青叶30g,金银花30g、黄芩20g、野菊花15g、藿香10g、芦根15g、枝子10g、玄参15g,3次煎液稀释成60kg水溶液,自由饮用,连饮3d~5d,即可控制。对已经发病鸡强制加倍饮用高浓度药液,多数可治愈康复。

4.5 纤维素性坏死性肠炎

该病是由魏氏梭菌引起的一种传染病。土鸡养殖中多发生在放养期前后阶段。鸡纤维素性坏死性肠炎又称肠毒血症,土鸡多为散发,有一定的死亡率。病死鸡呈脱水状态,初期排出鲜亮的胡萝卜色稀便.剖检病理变化主要集中在肠道,以中、后段较为明显,小肠明显肿大,以小肠后段黏膜出现纤维素渗出和黏膜坏死为特征性病变,肠管内充盈着灰白色或黄白色脓样渗出物。

治疗本病首选阿莫西林饮水,连饮3d~5d。林可霉素和庆大霉素也有明显治疗作用。

4.6 皮膚型禽痘和新城疫疾病

在使用疫苗接种免疫的情况下,皮肤型禽痘发病率不高,土鸡多在养殖中期3月~4月龄偶有发生,以冠髯、翅下皮肤出现密集水泡为主要特征,继而破溃形成结痂,结痂脱落后痊愈,对土鸡无明显影响。在多次新城疫接种和强化情况下,土鸡野外生态养殖期间很少发生新城疫。在养殖后期,由于个别鸡免疫不确切、遗漏或抗体消耗时会出现新城疫疾病。鸡痘和新城疫为病毒性传染病,在治疗上无特效药物,以积极防治为主。

5 环境诱发病

5.1 消化不良

规模化土鸡野外生态养殖,由于气候环境变化频繁,土鸡采食昆虫、草籽、牧草和作物等饲料不固定,日食入粗纤维和不可消化的成份多,胃肠变换适应,一定程度上影响鸡的消化代谢,出现消化不良,鸡粪便稀溏。可定期使用微生态乳酸杆菌制剂、益生素、复合酶等协助消化,调节肠道菌群,促进生长增重。

5.2 真菌性嗉囊炎

土鸡养殖环境中,存在着大量真菌和霉变物质,个别鸡采食后诱发慢性真菌性嗉囊炎。表现为逐进性消瘦,精神不振,嗉囊明显下垂或缩小,手触嗉囊内容物稀软粘稠感,倒提时从口中流出黑褐色腥臭液体。可捕捉病鸡隔离断食,待嗉囊排空后,多次灌入高锰酸钾溶液,或达克宁软膏用盐水稀释后直接注入嗉囊,很快治愈。

6 小结

土鸡地方品种的规模化养殖经营是未来我国养禽必然发展趋势,有效防治疾病是增产增收的保障。通过三年的养殖实践探索,总结了疾病防控要点如下:选择和改选适宜的生态养殖环境,减少不良环境对鸡只的损害;短期内提前完成疫苗接种免疫和强化;严格执行兽医防疫制度,定期巡视检查,及时发现疫情,妥善处理;掌握多种疾病的特点,提前预判用药预防。

参考文献

[1]仇爱华,郭志江.散养家禽防疫工作存在问题及对策[J].中国畜牧兽医文摘,2011(06):130

[2]陈仕平.林下养鸡疾病防治[J].中国畜牧兽医文摘,2011(6):147

[3]刘宏娟.防控野外散养鸡病的措施[J].养殖技术顾问,2011(11):24

[4]张建文,冯敏山等.规模化散养鸡的设施及其管理[J].中国家禽,2006(05):20-24

基金项目

辽宁省教育厅资助科研项目(编号L2011239)

规模化养殖小区 篇12

巍山县自2007年开始实施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场 (小区) 建设项目, 6年来共建成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场20个、养殖小区3个, 投入资金1 095万元, 其中中央财政投入420万元、养殖场自筹投入675万元。通过项目建设, 进一步带动了全县生猪产业发展, 实施效果较为明显:一是生猪产值明显提高。与2007年相比提高了17 939万元达到40 314万元, 占畜牧业总产值的46%;二是母猪存栏增长幅度较大。比2007年增加了1.4万头达到2.76万头, 为历史最高峰;三是生猪生产规模化水平不断加大。全县存栏100头以上养猪大户达到293个, 农村散养型模式逐渐向规模化养殖发展;四是猪种质量得到加强。6年来巍山县共外引LY (DLY) 母猪1 261头, 杜洛克 (长白、约克) 种公猪120头, 猪种质量提高较快;五是科技推广力度加大。根据巍山县实际情况, 建立了县级供精站一个, 日生产合格的猪精液1 500瓶, 在10个乡镇建立了服务网点13个, 年开展猪人工授精配种1万头 (窝) 以上, 受胎率达到95%;六是猪场抵御疫病风险能力提高。通过标准化规模养殖, 自繁自养, 有效提高了猪场的防病抗病能力。

上一篇:大学与社区下一篇:儿童用药安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