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标准化养殖规模图册

2024-06-13

猪标准化养殖规模图册(共11篇)

猪标准化养殖规模图册 篇1

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概念

一、畜禽标准化生产:就是在规模养殖场场址布局、栏舍建设、生产设施配备、良种选择、投入品使用、卫生防疫、粪污处理等方面严格执行法律法规和相关标准的规定,并按程序组织生产的过程。主要内容有:

1、畜禽良种化。因地制宜,选用高产优质高效畜禽良种,品种来源清楚、检疫合格,实现畜禽品种良种化。

2、养殖设施化。养殖场选址布局科学合理,符合防疫要求,畜禽圈舍、饲养和环境控制等生产设施设备满足标准化生产需要,实现养殖设施化。

3、生产规范化。落实畜禽养殖场和小区备案制度,制定并实施科学规范的畜禽饲养管理规程,配备与饲养规模相适应的畜牧兽医技术人员,配制和使用安全高效饲料,严格遵守饲料、饲料添加剂和兽药使用有关规定,生产过程实行信息化动态管理。

4、防疫制度化。防疫设施完善,防疫制度健全,加强动物防疫条件审查,科学实施畜禽疫病综合防控措施,有效防止重大动物疫病发生,对病死畜禽实行无害化处理。

5、粪污无害化。畜禽粪污处理方法得当,设施齐全且运转正常,达到相关排放标准,实现粪污处理无害化或资源化利用。

6、监管常态化。依照《畜牧法》《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管理条例》《兽药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对饲料、饲料添加剂和兽药等投入品使用,畜禽养殖档案建立和畜禽标识使用实施有效监管,从源头上保障畜产品质量安全,实现监管常态化。

二、标准化规模养殖示范场基本要求

参与创建的规模养殖场生产经营活动必须遵守畜牧法、动物防疫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具备养殖场备案登记手续和动物防疫条件合格证,养殖档案完整,两年内无重大动物疫病发生,且无非法添加物使用记录;种畜禽场须具备《种畜禽生产经营许可证》。

1、生猪:能繁母猪存栏300头以上,育肥猪年出栏5000头以上(含5000头,下同)。

2、奶牛:存栏奶牛200头以上。配套挤奶站有《生鲜乳收购许可证》,运送生鲜乳车辆有《生鲜乳准运证明》。

3、蛋鸡:产蛋鸡养殖规模(笼位)在1万只以上。

4、肉鸡:年出栏量不低于10万只,单栋饲养量不低于5000只。

5、肉牛:年出栏量在500头以上。

6、肉羊:农区年出栏肉羊500只育肥场或存栏能繁母羊达100只以上的养殖场;牧区年出栏肉羊1000只育肥场或存栏能繁母羊250只以上的养殖场。

三、推动标准化规模养殖场的产业化经营。标准化规模养殖场与产业化经营相结合,才能实现生产与市场的对接。要发挥龙头企业的市场竞争优势和示范带动能力,鼓励龙头企业建设标准化生产基地,采取“公司+规模养殖场或养殖专业户”等形式发展标准化生产。积极扶持畜牧业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和行业协会的发展,充分发挥其在技术推广、行业自律、维权保障、市场开拓方面的作用,实现规模养殖场与市场的有效对接。各行业主管部门要加强信息引导和服务,鼓励产区和销区之间建立产销合作机制,签订长期稳定的畜产品购销协议,鼓励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大型批发市场、超市与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建立长期稳定的产销合作关系,并推动标准化规模养殖场上市畜产品的品牌创建,努力实现生产上水平、产品有出路、效益有保障。

四、正确处理好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关系。养殖污染治理要突出减量化、无害化和资源化的原则,结合实际采取不同处理工艺对养殖场实行干清粪、雨污分流改造,从源头上减少污水产量。要按照生态农业理念统一规划,以综合利用为主,推广种养结合生态模式,实现粪污资源化利用,发展循环农业;对于养殖集中区,可规划建设畜禽粪便处理中心(厂),生产有机肥料,或采取工业化处理达标排放。

总之,推动畜禽标准化养殖是实现现代畜牧业发展的前提条件,要以农牧结合、适度规模为基础,以标准化生产为核心,以畜禽养殖标准化示范创建为载体,以畜产品加工增值销售为纽带,实现畜产品供需基本平衡,生产力水平明显提高,养殖效益稳定增加,畜产品质量安全可靠,资源开发利用适度,生态环境友好和谐的综合目标,养殖场污染物达标排放或资源化利用,重大动物疫病防控能力显著增强,畜产品质量安全明显提升。充分发挥好标准化示范场在标准化生产、动物防疫条件管理、安全高效饲料推广、畜禽粪污处理和产业经营方面的示范带动作用,加快发展现代畜牧业。

猪标准化养殖规模图册 篇2

1. 洋猪肉抢滩中国市场

进口猪肉从来没像2011年这样受人关注。公开资料显示, 2011年1月—9月, 中国进口猪肉及其副产品同比增长达44.6%, 9月份从美国进口的数量则创下10年来的新高。据上海海关统计, 2011年前11个月, 上海关区累计进口猪肉9.9万t, 价值2亿美元, 比2010年同期分别激增2.5倍和6.4倍。据中国农科院农业经济与发展研究所的统计数据, 2011年前9个月中国进口肉已经达到87万t, 全年猪肉进口预计可能突破100万t, 相当于2010年全国猪肉消费量的2%。

与此同时, 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 11月份, 全国居民消费价格 (CPI) 总水平同比上涨4.2%, 其中, 猪肉价格同比上涨26.5%, 但环比下降5.3%, 比10月份的环比降幅扩大3.5%。猪肉价格出现下降趋势与洋猪肉的大举登陆是否相关?市场对比研究表明, 进口猪肉的价格大多比国内猪肉便宜。目前美国的普通猪肉价格在2美元/kg左右, 折合人民币14元/kg左右, 比国内28元/kg左右的价格便宜了一半。

在中国对外经济贸易大学WTO研究院院长张汉林看来, 进口猪肉肉价与国内市场倒挂是个有趣的问题。他认为, 美国人通常不食猪蹄、猪头、猪下水等, 相比中国市场, 美国的猪肉综合价格可能会很低。中国进口整猪后会进行分拆再卖, 综合卖价肯定比较高, 最多可达40%以上。但实际情况却是美国猪肉运来中国, 即便加上运输、冷藏等成本, 仍要比本地猪肉便宜一到两成。

2. 进口猪肉为什么这么便宜

以美国为例, 国外的生猪养殖规模效应较为明显。山东省畜牧协会生猪产销分会常务副秘书长周开锋认为, 美国有非常具体的养殖办法, 对于两个养猪场之间的间隔问题都有明确的规定, 能保证生猪养殖环节的规范、有序。此外, 国外生猪的疾病防控及成活率较高。有数据显示, 中国一般猪场一头母猪每年繁育的仔猪成活并且安全长大出栏的数量约为12头, 美国则可以达到18头。

同时, 饲料成本也是中美养猪成本差距悬殊的重要因素。以豆粕为例, 中国的豆粕主要依赖美国进口, 美国的价格优势明显。

3. 便宜的洋猪肉会不会对国内消费市场造成冲击

中国畜牧业协会猪业分会的顾立伟表示, 尽管进口猪肉的量占我国猪肉总体消费量的比例不是很大, 但对市场信心有比较大的影响。

从历史经验推算, 肉类供应如果增加1%, 价格就要下跌约7%, 增加2%, 价格就要下跌14%, 即使保守一点, 这一比例也将达10%。业内专家估算, 如果进口量达150万t甚至200万t, 对我国猪肉价格的影响将进一步显现。

二、观点分析

1. 生猪养殖迎来规模化时代

老话说“猪粮安天下”。而猪肉价格的涨涨跌跌尤其让人深思, 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价格体系如此脆弱?国外经验表明:当规模化养殖占到市场的80%以上, 猪肉价格就会趋于稳定, 产业风险也将可控。作为调控“猪周期”的重要手段, 规模化、标准化养猪将成为稳定猪肉价格的有力探索。

2. 散户加速退场规模化时代初现端倪

数据显示, 山东省70%以上的生猪都来自年出栏50头以上的养猪场 (户) , 其中年出栏50~300头的养猪场 (户) 最多, 占到了50%。而来自山东省畜牧兽医信息中心的数据显示, 2011年上半年散户退出较快, 约退出20%。在8月份生猪市场盈利空间仍较大的情况下, 散户补栏积极性也并不高。实际上, 近年来猪肉价格的大幅波动与大量散养农户的无序、盲目参与生猪养殖有一定的关联。自2001年以来, 我国的猪肉价格呈现3~4年的周期性波动规律, 尤其是自2007年以来, 猪肉价格的波动幅度更为剧烈。而以市场为导向的生猪养殖, 在市场价格高涨之时, 往往引致大量的社会资本进入生猪养殖, 散养农户往往扩大养殖数量, 进而造成生猪生产供应量的增加;而一旦价格大跌, 出现养殖亏损, 散养农户则往往选择退出生猪养殖, 造成来年生猪供应紧张, 价格大涨。

数据显示, 我国70%以上的生猪是由散养户供应的, 而在美国, 排名前20位企业的生猪养殖量就占到了总供应量的70%以上。发达国家在订单农业的保障下, 其猪肉产量相对很平稳, 意大利三年之间的产量波动仅3万t, 平均每年只波动1万t, 波动幅度仅为0.4%, 价格也相对稳定。

此外, 随着土地、人工、饲养物资成本及服务费用等生猪养殖成本的大幅上扬, 不仅加大了散养户的成本压力, 更加大其资金投资成本。近年来, 占生猪养殖成本比例达90%以上的饲养物资成本及服务费用的大幅上涨。有专家认为, 过度分散的生猪散养, 使得控制生猪疫病的难度加大, 扩大了疫病传染扩散的可能性及扩散范围, 进而影响到生猪的产量和价格。

生猪养殖行业“十二五”发展规划明确提出了要将年出栏量500头以上的生猪规模化养殖比例提高到50%以上。业内专家认为, 发展规模化、集约化的生猪养殖, 可以为猪肉的生产和供应提供更为稳定的产量, 有利于猪肉价格的稳定。同时, 可以更有效地控制生猪养殖的疫病, 减少因疫病引发的生猪供应及猪肉价格的剧烈波动, 更便于控制食品安全。

3. 利润率高资本竞相“吃猪肉”

我国生猪产业大部分为小规模分散养殖, 进入门槛低, 自身拥有大规模养殖场的肉禽加工企业也很少, 给有意图打造生猪产业链的企业预留了很大空间。因此, 在传统行业中, 生猪产业可谓“最后一块肥肉”, 产业资本和金融资本对生猪产业的关注一直热度不减。随着猪肉价格的上涨, 在联想之前, 网易、中粮、四川新希望等公司等相继介入, 宣布养猪。而早在2008年夏天, 高盛、德意志银行就纷纷介入中国养猪业。

事实上, 资本青睐养猪, 更重要的原因是生猪养殖仍维持在较高的盈利水平。

截至12月初, 全国出栏肉猪均价反弹至16.48元/kg, 同比涨幅达21.8%。而随着猪肉价格、出栏肉猪价格等价格的回落, 或是同比涨幅的放缓, 以及包括玉米、豆粕等养猪饲料的价格回落, 全国猪料比价为5.76∶1, 猪粮比价为7.56∶1, 同比上涨12.0%和10.6%。一方面是猪肉价格仍维持在高位, 另一方面是生猪饲养成本的下降, 使得生猪养殖的盈利水平维持在历史较好水平。数据显示, 当前在今年8、9月份生猪价格再创新高的情况下, 头均盈利可高达600~800元, 即便现在猪肉价格有所下滑, 头均盈利仍可高达近470元, 这是历史上少有的“好行情”。

三、政策措施

1. 大力扶持生猪生产

一是扶持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十二五”期间, 每年继续安排中央投资25亿元支持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场 (小区) 建设, 并视情况适当增加投资。

二是完善生猪饲养补贴制度。各地要继续按照每头每年100元的标准, 对能繁母猪发放饲养补贴, 中央财政对中西部地区给予60%的补助, 对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和中央直属垦区补助100%。

三是扩大对生猪调出大县的支持。继续实施生猪调出大县 (农场) 奖励政策, 将奖励范围由目前的421个县增加到500个县, 调动地方政府发展标准化规模养殖的积极性。

2. 切实加强生猪疫病公共防控体系建设

一是实行免费强制免疫。所需疫苗经费由中央财政和地方财政共同负担, 中央财政给予适当补助。

二是完善生猪防疫扑杀和无害化处理政策。提高因防疫需要而扑杀的生猪补助标准, 由目前的每头600元提高到800元。国家加大对病死猪无害化处理的支持力度, 对屠宰环节病害猪损失补贴由每头500元提高到800元;对标准化规模养殖场 (小区) 养殖环节病死猪无害化处理费用给予每头80元的补助, 由中央和地方财政按照生猪扑杀现行比例分担。

3. 进一步强化信贷和保险对生猪生产的支持

一是保障生猪生产必要的资金投入。各级财政要加大支持力度, 在县级建立和完善担保贷款体系。加快推进农村信用担保体系建设, 为标准化养殖场 (小区) 提供信用担保服务。

二是落实好能繁母猪保险政策。按照现行规定, 继续落实好能繁母猪保险保费补贴政策。建立更加严格的保险与耳标识别、生猪防疫和无害化处理联动机制, 提高能繁母猪保险覆盖面。

广东猪禽规模养殖的格局分析 篇3

关键词:规模;猪禽;格局

中图分类号:F326.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2697(2015)03-0046-06

一、研究背景、数据和方法

广东作为全国15个畜禽主产省之一,2013年肉猪出栏3744.79万头,排在四川、湖南、河南、山东、湖北之后,位居全国第六位;家禽出栏10.4亿只,位居全国第二位。广东畜牧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一方面生产格局发生了重大改变。由只有国营、集体的畜牧业体制转向以国有、集体养殖场为龙头,农户规模饲养为主体,专业户、联合体、股份制等多种经济成份并存的畜牧业生产新格局[1]。据统计,2013年全省畜牧业类省级重点农业龙头企业119家,占大农业总数26%,与上一年比增加了39家;全国畜禽标准化示范场168家,比上一年增加16家(其中生猪11家);年出栏生猪500头以上的养殖场达1.4万家[2];另一方面生产总量进入到以追求质量效益、提高经济整体素质和可持续发展为主要特征的稳定增长阶段[2]。但地区畜牧发展差距也日益显著,生猪和家禽规模养殖向粤西和粤北集中的趋势凸显。近年来,广东畜禽区域发展格局差异受到高度关注,如何妥善解决畜禽区域发展差异,实现畜牧业可持续发展是当前广东畜牧业生产面临的重大课题之一。基于此,对广东畜禽区域格局差异的研究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本文以主要畜禽监测调查中的规模养殖农户和企业为研究对象。根据规模养殖含义及标准(猪存栏550头及以上,禽存栏20000只及以上),以2013年主要畜禽监测调查的分市数据和2013年广东统计年鉴分市数据为研究数据。先描述性分析规模户、企业的数量分布特点,然后对分市猪禽规模户、企业的出栏量采用密度比例、区位商[3]等静态方法和指标来分析目前广东猪禽规模养殖的格局特点。

二、广东猪禽规模养殖的格局分析

使用SPSS软件对分市的生猪、家禽规模户和企业数量进行描述性分析[4],并使用Z标准化得分统计量来反映全省规模户、企业数量的结构特点。Z标准化得分统计量的含义是某一数据与其平均数的距离以标准差为单位的测量值,大于零的数值表示该市的规模户数量比平均值要多,小于零的值表示该市的规模户数量比平均值少,如广州市的家禽标准化得分是2.11121,即表示该市家禽规模户数量比平均值要高2个标准差。对这个统计量进行排序,可以比较直观地反映了各市的规模化水平。

(一)规模养殖区域分布特点

1.规模养殖户

特点一:生猪规模户分市结构分布很不均衡,主要集中在粤西、粤北的6个市,生猪规模户数高于全省平均值的从高到低依次是茂名、肇庆、湛江、清远、江门和韶关;家禽规模户分布相对均衡,主要集中在粤西和珠三角地区的8个市,家禽规模户数高于全省平均值的依次是江门、广州、茂名、佛山、云浮、肇庆、清远和湛江(见表1)。

特点二:生猪规模户数最少的市只有1户,最多的市有775户,20个市平均有220.6户,标准差是240.313,结构很不均衡,生猪数据的偏度是1.329,峰度为0.524。家禽规模户最少的市也只有1户,最多的市有215户,21个市平均有58.67户,标准差是59.839,结构相对均衡,家禽数据的偏度是1.310,峰度为1.391。

2.养殖企业

特点一:生猪企业分市结构分布较为均衡,分布在9个市,生猪企业数量高于全省平均值的依次是广州、韶关、梅州、湛江、茂名、潮州、河源、清远和江门;家禽企业分布则较为集中,分布在4个市,家禽企业高于全省平均值的只有广州、湛江、清远和云浮(见表2)。

特点二:生猪企业数量最少的市只有1个,最多的市有207个,21个市平均有71.38个,标准差是59.622,生猪数据的偏度是0.912,峰度为0.036。家禽企业最少的市只有3个,最多的市有231个,21个市平均有31.19个,标准差是48.940,家禽数据的偏度是3.752,峰度为15.351,分布更为不均。

(二)产出水平的格局特点

为了反映各市猪禽规模养殖的土地产出水平,根据密度比例指标[3]构造出畜牧出栏密度比例指标,其定义为各市某品种出栏量密度(出栏量与土地面积之比)和全省某品种出栏量密度平均值之比。现分别计算各市猪、禽规模户、企业出栏量密度与广东猪、禽规模户、企业出栏量密度平均值之比,反映各市产出水平与全省平均水平的差异。分市生猪、家禽规模户、企业的出栏密度比例表如下(见表3)。

注:密度比例指标取值以1为标准,区域的密度比例越接近1,说明该区域某品种产出水平与全省平均水平差距越小;区域的密度比例越大于1,说明该区域某品种产出水平高于平均水平;反之,则低于平均水平。

(三)专业化水平的格局特点

区位商是指一个地区某种产业或产品生产在全国(全省)的产业或产品生产中所占的比重与该地区某项指标(产品、产业、人口等)占全国(全省)该项指标比重之比。它是建立在区域比较优势理论基础上,由哈盖特首先提出并运用于区域分析中。它可以反映一个地区的某产品生产的专业化水平,可用来衡量某产业在一个地区的规模聚集程度及其在高一层次区域中的集聚规模优势程度[3]。

依据区位商的一般定义,本文构造出生猪、家禽规模户和生猪、家禽企业的养殖区位商。比如,分市生猪规模养殖区位商=(某市生猪规模出栏量占全省生猪规模出栏量之比)/(该市常住人口占全省常住人口之比),其它品种类推。21个地级以上市的生猪、家禽规模户、企业养殖的区位商计算结果如下(见表4)。

nlc202309040824

数据来源:2013年国家统计局广东调查总队主要畜禽监测调查数据和《广东统计年鉴》(2013)。某地区的某产业区位商小于等于1,则认为该产业是该地区的自给性部门,反之,区位商大于1,可以认为该产业是该地区的专业化部门,且值越大,专业化水平越高。

接下来,通过比较各市的差异来反映广东规模养殖猪禽的专业化水平格局。广东生猪规模户养殖仍处自给性的市有广州、深圳、汕头、汕尾、东莞、中山、潮州,其它市的生猪规模户养殖已成为专业化部门;家禽规模养殖成为专业化部门的市只有云浮和江门;生猪企业养殖仍处自给性的市有广州、深圳、汕头、佛山、东莞、中山;家禽企业养殖达到专业化的市只有韶关。考虑广东畜牧业“公司+农户”的养殖模式较为普遍,我们需要将企业和规模户结合起来看才能更加全面反映当地整体规模养殖水平的高低。生猪企业和规模户的区位商同时大于1的市有韶关、珠海、江门、湛江、茂名、肇庆、惠州、梅州、河源、阳江、清远、揭阳、云浮13个市,占全省三分之二,发展最好的是肇庆。家禽企业和规模户的区位商同时大于1的没有,两者之和大于2的有韶关、江门和云浮,其中发展最好的是云浮。这说明广东生猪规模养殖的专业化水平普遍较高,家禽规模养殖的专业化水平普遍较低。

三、猪禽规模养殖格局的成因分析

为了进一步分析猪禽规模养殖目前格局的形成原因,我们使用地理联系率这个指标。地理联系率定义为:G=100-0.5∑|Si- Pi|,式中,Si为i地区第1要素(如生猪规模户出栏量)占全省的百分比;Pi为i地区第2要素(如常住人口数)占全省的百分比。地理联系率高,说明省内两要素分布比较一致,即经济的空间集中度低,反之则说明地理分布差异大,经济的空间集中度较高[5]。地理联系率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人口与工农业总产值、国民收入与人口、农业就业人数与农业产值的地理联系情况。

(一)人口密度因素

根据2013年调查数据和广东统计年鉴数据测算,各市生猪、家禽规模户出栏和生猪、家禽单位出栏与常住人口的地理联系率依次是:55.62%、65.18%和68.28%、63.23%。地理联系率都不高,说明它们与常住人口之间的地理分布差异较大,生猪、家禽规模户、单位的空间集中度较高且和人口分布较多的地方互斥。人口密度大市深圳、东莞、汕头、佛山、广州、中山等猪禽养殖规模都不大(见表5)。

(二)产值因素

各市生猪、家禽规模户出栏和生猪、家禽单位出栏与牧业产值的地理联系率依次是:78.21%、74.42%和72.75%、64.03%。地理联系率总体较高,说明它们与牧业产值之间的地理分布差异较小,也就是说生猪、家禽规模户和企业的地理分布一定程度上受到牧业产值的地理分布影响。从地理联系率这个指标,可以说明目前猪禽规模养殖的格局形成与牧业占当地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有关,即和区域产业政策及结构有关。云浮、梅州、茂名、肇庆、清远、阳江、湛江和河源的牧业占当地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最大,珠三角地区的比重比较小,这与当地畜牧业生产水平相吻合(见表6)。

(三)政策因素

一是大力推进标准化规模养殖发展。根据畜牧部门的划分标准,广东生猪规模养殖比例82%,肉鸡规模养殖比例79%[6]。二是实施畜禽良种工程。广东省获得国家畜禽新品种配套系24个,现有国家和省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名录的品种9个和17个,原种和祖代种畜禽场85家,国家生猪核心育种场7家[6]。三是多种繁育体系的建立,大大提高了良种覆盖面。先后制订了《广东省猪的营养需要量》、《肉鸡营养需要量》、《种鸡和蛋鸡营养需要量》标准等[2]。四是进一步优化畜牧业产业结构。制订了《广东草地畜牧业发展规划》,积极争取政策扶持并组织实施,以推动草地畜牧业发展[6]。五是各地积极培育畜牧产业化组织,较早实践畜牧产业化经营,按照资源和市场需求情况,实行区域养殖,建立区域支柱产业,通过大力发展“龙头”企业,采取“市场牵龙头—龙头带基地—基地连农户”的发展模式,朝着专业化生产基地和产供销、牧工技贸一体化方向发展[2]。

四、未来广东畜牧业生产区域发展趋势

未来广东畜牧业如何发展呢?笔者通过将区位商和密度比例相结合,同时考虑专业化水平和土地产出水平来划分区域发展类型。将区位商大于1且密度比例大于1的地区定义为优势控制区(标记为2),即该畜牧品种发展达到专业化但可能超出土地产出能力的区域;区位商小于1且密度比例大于1的地区定义为劣势控制区(标记为4),即该畜牧品种发展没达到专业化但可能超出土地产出能力;区位商大于1且密度比例小于1的地区定义为优势发展区(标记为1),即该畜牧品种发展达到专业化且有土地产出潜力;区位商小于1且密度比例小于1的地区定义为劣势发展区(标记为3),即该畜牧品种发展没达到专业化但有土地产出潜力。按上述区域发展标记编制生猪、家禽规模户、企业的区域发展类型表如下(见表7)。

数据来源:2013年国家统计局广东调查总队主要畜禽监测调查数据。1表示优势发展区域,2表示优势控制区域,3表示劣势发展区域,4表示劣势控制区域。

各地可以参考上表中标记的1-4类发展区域制定本地的发展侧重点,但因为区域发展类型表只是根据猪禽规模养殖出栏量、土地面积、人口数量三个因素绘制的,有其局限性,在现实制定发展政策中要注意考虑规模以下的猪禽养殖量分布、地形、水源、气候等实际情况,通过生产结构调整,发挥各地的资源优势、区域优势和产业优势,坚持“区域经济特色化,特色经济规模化、规模经济产业化”,稳定生猪和家禽数量 ,使畜牧业结构实现协调发展,并满足社会不断增长需求[7]。

五、广东规模养殖猪禽的存在问题

虽然广东规模化、产业化经营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生猪、家禽的经营水平也在不断提高,但各市的猪禽规模养殖还不均衡。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畜产品买方市场的形成,进一步加快规模化、产业化的进程依然面临很多难题。

nlc202309040824

一是银行融资难,资金投入不足严重制约规模养殖发展。一方面,当前金融信贷门槛高、程序多、额度小、用款周期短等问题一直未得到很好解决;另一方面,受多种因素影响,规模养殖建设成本、生产成本明显增加,行情好时规模养殖户扩大再生产的意愿虽然强烈却苦于资金不足而不能实现,行情差时就更缺少资金投入再生产。

二是随着养殖规模扩大,环保压力逐渐增强,畜牧业用地批准愈发困难。规模养殖是畜牧业发展的主要力量,决定了养殖业整体水平,建设规模养殖场,必须有一定的土地基础。引进大型畜产品生产加工项目,也需要土地作支撑。但在实际工作中,环保等问题造成土地需求问题难于解决,新建、扩建养殖项目十分困难。

三是疫病防控难度大,持续困扰畜牧业发展。从疾病角度看,当前养殖环境不容乐观,表现为老病未除、新病不断、混合感染或继发感染严重。近两年,H7N9流感疫病造成广东家禽市场销量骤减,出售价格暴跌,家禽出栏数量大幅减少,库存积压严重,种禽种苗滞销,养殖户积极性严重受挫。

六、关于稳定猪禽养殖规模格局的建议

(一)建立畜牧业保险和借贷信用制度,增强行业融资能力,促进畜牧业生产的稳定。畜牧业养殖之所以融资难,一是行业风险较高,二是资金周转期长,三是借贷人信用难审核。为了稳定市场行情和人民的生活,防范行业风险,可以充分发挥保险的风险保障、融资增信、损失补偿等功能,让养殖户有底气有能力从亏损中走出来。全省应建立借贷信用登记制度,根据借贷人的信用,给予不同的信用额度、贷款期和利率。行情不好的时候可以分期偿还利息,适当延长贷款期或增加再贷款额度。

(二)制定规模养殖用地注册办法,合理规划养殖区域,完善环保和产销的监管措施。畜牧和环保部门对不同环保要求的区域采取分类管理措施,对达到一定规模需要环保部门审批的养殖企业或农户采用规模养殖用地注册管理办法。产业政策应以长远稳定发展为主,注意疏通引导,对不符合环保要求的养殖企业应要求限期整改,否则逐年减少。同时因地制宜,划定适宜养殖区域,保障当地规模畜禽养殖的合理需要,尽可能地减轻规模畜禽养殖对环境的负面影响,实现良性的生态循环。规模养殖的具体区域规划需要从下面几个方面考虑:一是区域人口密度和规模户、单位个数、规模的协调;二是区域人均食品消费量、消费支出水平和规模户、单位出栏量的匹配;三是区域规模化生产水平和牧业中间消耗、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人工的关系;四是区域自然环境、产业政策等因素的影响。

(三)通过入股方式实现畜牧业服务、生产、加工、销售的一体化,共同承担利益与风险,提高广东畜牧业的整体竞争力。畜牧业作为农林牧渔业中的一个产业部门,相对于其他部门而言,其投入产出率较高(2013年牧业投入产出率为54.6%、农业为30.2%、林业为25.5%、渔业为40.2%),但农民在市场竞争中却处于不利地位,难于分享到市场交易利益,加工增值和销售环节的利润流归了贸易部门。而在每一次农产品的价格波动过程中,特别是疫情爆发的时候,首当其冲的最大受害者总是农民。可以通过强化政府在畜牧业产业化过程中的 “引导、支持、规划保护、协调”等宏观调控手段[8]来发展规模化、产业化经营,提高畜牧业的规模效益,延长产业链条,使畜牧业的产前、产中和产后环节连接成完整的产业链条,并通过入股分摊产业链利益和风险的方式,实行服务、生产、加工、销售一体化经营,进行专业化、社会化大生产,发挥组织协同和产业协同效应,从而提高畜产品的科技含量,大大提高畜牧业的比较利益,增强广东畜牧业的市场竞争力。

参考文献:

[1]罗建民.发展中的广东畜牧业[J].南方农村,1998(6):24-27.

[2]广东农村统计年鉴编辑委员会.广东农村统计年鉴——

2014[Z].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4:277-279.

[3]邱东.国民经济统计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

289-290.

[4]张文彤,钟云飞.IBM SPSS数据分析与挖掘实战案例精粹[M].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3.

[5]侯景新,尹卫红.区域经济分析方法[M].北京:商务印书馆,

2004:291-292.

[6]广东省统计局,国家统计局广东调查总队.广东统计年鉴——

2014[Z].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4.

[7]柳谷春.荆州市畜牧业生产结构现状分析及调整对策研

究[D].荆州:长江大学,2012.

[8]刘红斌.广东畜牧业产业化问题刍议[J].企业经济,2003(9):

92-95.

(责任编辑:石大立)

蛋鸡标准化规模养殖场改造项目 篇4

申报单位:金州区四道河子养鸡场

通讯地址:金州区三十里堡镇四道河子村

邮政编码:116103

法人代表: 袁执金

联系电话:87372468

联 系 人: 董治山

联系电话:***

编制日期: 2009年8月6日

一、简介

三十里堡四道河子养鸡场位于大连市金州区三十里堡镇四道河子村,始建于1983年,占地30000平方米,建筑面积20000平方米,累计总投资750万元,现有存栏55000只鸡。

二、项目建设计划

1、厂房维修和设备更新

2、建污物粪便无害化处理池

三、项目建设内容

1、旧禽舍翻新、鸡笼更换、饮水器、料槽、清粪机更新

2、新建污物粪便无害化处理池

四、项目预期目标及效益分析

禽舍维修、养鸡设备更新能提高原固定资产的利用率,减少再投资,新建无害化处理池对污物和粪便能够达到无害化处理,净化环境。

五、实施步骤及时间进度

2009年6月末前对鸡舍整体维修,并更换了自动饮水器,自动清粪机、料槽及鸡笼。

2009年10月末前修建900立方米无害化处理池2处。

六、技术措施和组织保障

本次鸡场改造主要以科学化和技术化手段进行改造,我们聘请专业人员是对老场区进行重新布置,请专业人员对老设备进行维修,从而保证鸡场各项设备正常使用,促进生产,健康发展。

七、项目资金预算

旧畜舍翻新20万元,自动饮水器10万元,无害化处理池30万元。

合计总投入72万元。

12万元,自动清粪机

四道河子养鸡场

单位:金州区四道河子养鸡场地址:金州区三十里堡镇四道河子村邮政编码:116103

编制日期: 2009年05月04日

四道河子养鸡场

三十里堡四道河子养鸡场位于大连市金州区三十里堡镇四道河子村,交通十分便利。

四道河子养鸡场始建于1983年,现有大型电孵化设备22组,每组可孵化1.68万羽,年产鸡雏300万羽。并自建有肉鸡种鸡场3个,育雏场1个,总占地30000平方米,建筑面积20000平方米,现有存栏种鸡55000只。我场现有职工75名,人均年收入24000元。

猪标准化养殖规模图册 篇5

根据省、市发改委、市畜牧局《关于申报生猪良种繁育体系和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小区)建设项目的通知》精神和县区发改局、畜牧局要求编报实施方案。

二、养猪场基本情况

包括场名、场址、占地面积、职工人数、总资产、总负债情况,XX年6月底盈利情况、猪舍面积、存、出栏数量,其中能繁母猪数量,存在问题等。

三、项目建设内容及规模

(一)改扩建内容:如栏圈、沼气池、污水沉淀池、饲料加工间、防疫消毒室、输排水管道等,写明建筑面积、结构及造价等。(含规划设计平面图)

(二)仪器设备购置:如防疫、消毒、配种及病死畜处理设备,饲料加工及运送设备,水、电、暖改造及配套设施等。

(三)建筑设计、安装等

(四)其他

四、投资估算

(一)建筑安装费用(明细)

(二)仪器设备购置费用(明细)

(三)其它费用

(四)投资规模,其中:申请补助资金、自筹资金

五、项目建设期限

项目建设截止XX年底

六、项目达到的规模及预期效益

七、项目建设单位电话、传真、邮箱等联系方式

猪标准化养殖规模图册 篇6

受市场价格波动、致病性禽流感疫情的影响,许多地方的散养禽畜牧业市场行情波动频繁,导致农民收入时涨时跌,致富受阻,发展受困。还要不要养鸡?怎样养殖才能增收?怎样将损失减至最低?笔者认为,应该从源头抓起,对畜禽养殖业进行标准化规模化养殖。

每次出现疫情,畜禽养殖业便遭受一次抵制,一些食客也戒口不吃禽畜或少吃禽畜;每次出现价格波动,农民便心惊胆战;这不但直接影响到养殖业的发展和农民的收入,还给正在发展壮大的乡镇畜禽业一个措手不及。早在2005年,国务院就对家禽业发展扶持政策进行了研究部署,提到要逐步推行家禽业由分散饲养、畜禽混养方式向规模化、标准化饲养方式转变。但是,受传统的养殖方式和观念的影响,目前,大部分地区的家禽饲养方式仍以散养为主,对标准化规模养殖认识不足,无法适应现代畜禽养殖业发展的要求。因此,必须抓住关键环节,大力宣传引导,把加快推进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作为化解现代畜禽养殖业发展瓶颈的切入点和主要抓手,作为农民增收致富的新思路。

所谓的标准化规模化养殖就是形成以饲养小区为载体,通过标准化养殖,使分散的家庭养殖向集约化、规模化转变。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是稳定畜禽产品供给的重要保障。解决好肉、蛋、奶消费问题,保障稳定供应,是畜禽牧业发展的头等大事。标准

1化规模养殖场户大都投入大、抗市场风险能力强,与一哄而上、一哄而下的分散养殖相比,具有明显的稳定性。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是提升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的根本手段。实行标准化规模饲养,通过改善基础设施条件,统一饲养规程,建立健全畜禽养殖档案,推行标准化生产和先进饲养管理技术,可以从源头对产品质量安全进行控制,是提高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的有效保障。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是抵御疾病风险的关键措施。实践证明,重大动物疾病防控的难点和重点在散养农户。标准化规模养殖,改变了人畜混居、畜禽混养的饲养方式,增强了疫病防控的自觉性和责任意识,有效提升了畜禽重大疫病防控能力。

猪标准化养殖规模图册 篇7

1 流行特点

1.1 血清型多, 不同地区流行的血清型有差异

胸膜肺炎放线杆菌是带荚膜的革兰氏阴性杆菌, 具有典型的球杆状。依据对NAD (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 的依赖性, 胸膜肺炎放线杆菌分为2个生物变种, 生物变种1表现为对NAD的依赖性, 分为12个血清型, 即1~12, 其中5型又分为5a和5b;生物变种2表现为对NAD的不依赖性, 分为2个血清型, 即13和14。从我国分离的胸膜肺炎放线杆菌的血清型来看, 不同的地区有所差异, 福建与海南主要流行血清1、7型, 湖南与湖北主要流行血清3、7、10型, 甘肃、宁夏与青海主要流行血清2、3、7型, 陕西主要流行血清3、7型。当前, 我国流行的血清型以7型为主, 占总数的80%以上, 其次为3、4、2、5、8和10型等。同一猪群可同时感染几种血清型, 各主要血清型间缺乏交叉免疫性, 从而给本病的诊断及防治带来一定困难。

1.2 无明显的季节性, 但晚秋冬春寒冷季节及气候多变时多发

东北地区发病多见于10月份至翌年5月, 华中地区的发病季节为10月至次年3月, 气候寒冷和多变会加重本病的发生。

1.3 仔猪和生长育成猪感染率和发病率最高

各种品种、各种日龄的猪都有易感性, 以3月龄以内的仔猪尤其是6~10周龄的断奶保育猪及生长育成猪最易感。生产中以6周龄至5月龄断奶后的仔猪和育肥猪发病率最高, 通常在50%以上。

1.4 混合感染多见

患呼吸系统疾病时, 容易发生继发感染或混合感染。据近年来实验室调查表明, 只有30%的猪传染性胸膜肺炎病例没有伴随其他病原混合感染, 70%的病例经常与蓝耳病病毒、猪伪狂病病毒、Ⅱ型圆环病毒、副猪嗜血杆菌、肺炎支原体、多杀性巴氏杆菌、支气管败血波氏杆菌、链球菌等病原混合感染, 加深胸膜肺炎的发展, 使发病率和死亡率明显升高, 造成巨大损失。

1.5 该病的发生与各种应激因素有关

饲养环境突变、密度过大、恶劣的气候条件、气温骤变、通风不良、氨气过浓、闷热潮湿、卫生条件差、饲养管理不善、饲料更换突然和长途运输等应激因素均可诱发该病。

2 综合防控

2.1 免疫接种

疫苗是控制猪胸膜肺炎放线杆菌感染的有效手段, 但由于胸膜肺炎放有效的交叉保护, 采用传统的灭活苗预防该病难度很大。华中农业大学研制出APP 1、7两种血清型加上地方流行菌株的多价灭活苗, 免疫后对猪的保护率达85%以上, 有效免疫持续半年以上, 在规模化养猪场应用效果显著。同时, 华中农业大学根据各养殖场 (户) 的要求制的自家苗或组织苗, 配合药物, 能很好地控制该病, 对于血清型不明的养殖场 (户) 尤为有效。新生仔猪于2月龄首免, 2周后再加强免疫1次, 每次每头肌注2 ml;怀孕母猪产前1个月免疫1次, 每头肌注2 ml;种公猪每年免疫2次, 每次每头肌注2 ml;引入种猪时在隔离期或6月龄时免疫1次, 隔3周后再加强免疫1次, 每次每头2 ml。

2.2 药物治疗

规模化养猪场要根据药敏试验来制定药物治疗方案。猪胸膜肺炎放线杆菌对头孢噻夫、地米考星、氟甲砜霉素、先锋霉素、环丙沙星、单诺沙星、恩诺沙星、四环素、氯霉素、庆大霉素、卡那霉素等较敏感。对有明显临床症状的发病猪, 可用首选药物进行口服和注射同时给药, 具有良好的效果;对未发病猪群在饲料或饮水中添加给药, 先用治疗剂量给药数天后, 改用预防量给药数周或数月可控制此病的发作。

2.3 做好其他疫病的免疫接种

针对该病与其他疫病混合感染的情况, 在防控该病的喘气病及猪肺疫等疫病的免疫接种和预防工作, 特别是对引发呼吸道综合征的一些主要免疫抑制性疫病的控制, 以减轻这些病原体对肺脏的侵害和对免疫器官防御功能的破坏, 从而提高猪群对呼吸道病原体感染的抵抗力, 有利于防止该病的发生。

2.4 平时的防控措施

2.4.1 加强科学饲养管理

猪舍要做到冬暖夏凉, 清洁卫生;每天要做好通风换气, 降低各种有害气体的含量, 保持舍内空气清新;尽可能减少各种应激因素的影响, 防止饲养环境突变、饲养密度过大、饲料更换突然, 控制好各种诱发因素, 以防止该病的发生。尽量减少引种次数, 坚持自繁自养;在引进猪群时, 要严格检疫;采取封闭式管理和全进全出制度;建立完善的疫病检测制度。

2.4.2 加强生物安全

本病病原菌对许多常用消毒剂均敏感, 要搞好消毒灭源工作, 定期消毒, 减少环境中病原菌数量, 减少病原微生物从母猪到仔猪的传播。

3 小结

猪标准化养殖规模图册 篇8

2010年国家投入30亿元资金,支持生猪和奶牛标准化畜禽养殖场(小区)建设和改造;投入5亿元专项资金,采取“以奖代补”方式对达到标准的养殖场(户)予以扶持。农业部已公布第一批畜禽标准化示范场1276个,并要求各地尽快为畜禽标准化示范场颁发标牌。

力争到“十二五”末期,全国主要畜禽规模养殖比重在现有基础上再提高10~15个百分点,其中达到标准化的养殖场占规模养殖场总量的50%,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场生产水平进一步提高,排泄物基本实现达标排放或资源化利用,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明显提升。 (北京 何红卫)

广东农村计生户每人月奖50元以上

经广东省政府同意,广东省人口计生委前不久出台了《广东省农村计划生育节育奖励办法》。

该《办法》规定:对本省农村户籍居民中只生育(含依法收养)一个子女、纯生二女或婚后未生育且一方落实绝育措施的已婚夫妇,自落实绝育措施当月起,由其户籍所在地政府予以奖励。奖励金按每人每月不低于50元的标准发放。

这项奖励至男性年满60周岁、女性年满55周岁止,以实现与2004年出台的《广东省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奖励办法》(对男满60周岁、女满55周岁的农村只生育一个子女、纯二女和婚后未生育的夫妇,给予每人每月至少80元的奖励)的无缝对接。“节育奖”让实行计划生育的群众享受政府奖励金提前实现,将计生奖励由“期货”变成“现货”,增强了奖励政策的实惠性和感召力。 (广东 陈枫)

马铃薯新品种“陇薯8号”在甘肃问世

甘肃省农科院马铃薯研究所(邮编: 730070,电话: 0931-7614674)选育的马铃薯新品种“陇薯8号”,前不久通过了甘肃省品种审定。

该品种出苗至成熟116天左右,薯块椭圆形,淡黄皮、淡黄肉,结薯集中,单株结薯5~6个,商品薯率80%以上。薯块含干物质31.6%,淀粉含量22.9%~27.3%,粗蛋白含量3.0%,维生素C含量13.3毫克/100克,还原糖含量0.2%。抗晚疫病。平均667平方米(1亩)产量达1895.2公斤。 (甘肃 王成国)

宁夏1300名粮食经纪人

搅热市场

目前宁夏回族自治区农村市场上活跃着1300多名粮食经纪人,他们一手拉农户,一手牵市场,每年粮食购销量高达90万吨,成为粮食收购的中坚力量,实现了市场、农户、经纪人三赢。

自治区粮食部门在注重发挥粮食经纪人作用的同时,相继在银川、吴忠等市启动粮食经纪人管理试点工作,通过建立粮食经纪人的组织管理体系,提高人员队伍的组织化程度,全区已有近800名粮食经纪人加入粮食协会或粮食经纪人协会、粮食经纪人服务社(部)。 (宁夏 陈军)

河南选育成功大豆新品种

“周豆19号”

河南省周口市农科院(邮编:466001,电话: 0394-8583804)选育的大豆新品种“周豆19号”,前不久通过了河南省品种审定。

猪标准化养殖规模图册 篇9

农牧发[2010]6号(2010-06-23)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畜牧兽医(农业、农牧)局(厅、委、办),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畜牧兽医局:

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是现代畜牧业发展的必由之路。为深入贯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关于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中央1号文件关于加快畜禽养殖标准化、规模化的精神,进一步发挥标准化规模养殖在规范畜牧业生产、保障畜产品有效供给、提升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中的重要作用,推进畜牧业生产方式尽快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促进现代畜牧业持续健康平稳发展,现提出以下意见:

一、加快推进标准化规模养殖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近年来,我国畜牧业取得长足发展,肉类、禽蛋产量连续多年稳居世界第一,畜牧业产值约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达36%。畜牧业发展对于保障畜产品有效供给、促进农民增收作出了重要贡献。当前,我国畜牧业正处于向现代畜牧业转型的关键时期,各种矛盾和问题凸显:生产方式落后,畜产品质量存在安全隐患,疫病防控形势依然严峻,大宗畜产品市场波动加剧,低水平规模饲养带来的环境污染日趋加重。这些问题的存在,已不能适应全社会对于畜产品有效供给和质量安全、公共卫生安全以及生态环境安全的要求,成为制约现代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的瓶颈。

发展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是加快生产方式转变,建设现代畜牧业的重要内容。这几年来,在中央生猪、奶牛标准化规模养殖等扶持政策的推动下,各地标准化规模养殖加快发展,生猪和蛋鸡规模化比重分别达60%和76.9%,已成为畜产品市场有效供给的重要来源。加快推进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有利于增强畜牧业综合生产能力,保障畜产品供给安全;有利于提高生产效率和生产水平,增加农民收入;有利于从源头对产品质量安全进行控制,提升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有利于有效提升疫病防控能力,降低疫病风险,确保人畜安全;有利于加快牧区生产方式转变,维护国家生态安全;有利于畜禽粪污的集中有效处理和资源化利用,实现畜牧业与环境的协调发展。

当前,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仍然面临规模养殖比重低、标准化水平不高、粪污处理压力大等问题的挑战。因此,当务之急必须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加快畜牧业生产方式转变,继续深入推进标准化规模养殖,以规模化带动标准化,以标准化提升规模化,逐步形成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发展新格局。各级畜牧兽医主管部门要切实增强加快推进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加大工作力度,创新工作举措,全力推进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加快发展。

二、指导思想与目标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推进标准化规模养殖的指导思想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加大政策引导和扶持力度,以农牧结合、适度规模为基础,以标准化生产为核心,以畜禽养殖标准化示范创建为载体,创新体制机制,努力实现畜产品供需基本平衡、生产水平明显提高、养殖效益稳定增加、畜产品质量安全可靠、资源开发利用适度、生态环境友好和谐的综合目标,推动现代畜牧业又好又快发展。

力争到2015年,全国畜禽规模养殖比重在现有基础上再提高10-15个百分点,其中标准化规模养殖比重占规模养殖场的50%,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场的排泄物实现达标排放或资源化利用,重大动物疫病防控能力显著增强,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明显提升。

三、加强标准化规模养殖的规划布局

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必须认真谋划、扎实推进。要把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建设规划,列入畜牧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统筹考虑,同时兼顾与全国生猪、奶牛、肉牛和肉羊优势区域布局规划相结合,与当地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计划、与种植业布局规划相衔接。

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农区要把种养结合、适度规模养殖作为主推方向,牧区要大力推进现代生态型家庭牧场建设。各地要从实际出发,根据不同区域特点,综合考虑当地饲草料资源条件、土地粪污消纳能力、经济发展水平等因素,认真理清发展思路,明确发展目标,发挥比较优势,形成各具特色的标准化规模生产格局。要按照国土资

源部、农业部《关于促进规模化畜禽养殖用地政策的通知》(国土资发[2007]220号)要求,确保规模养殖用地;按照《草原法》有关规定,把人工饲草料用地纳入草原建设保护利用规划,确保牧区现代生态型家庭牧场人工饲草料用地。

四、大力推行畜禽标准化生产

畜禽标准化生产,就是在场址布局、栏舍建设、生产设施配备、良种选择、投入品使用、卫生防疫、粪污处理等方面严格执行法律法规和相关标准的规定,并按程序组织生产的过程。各地畜牧兽医主管部门要围绕重点环节,着力于标准的制修订、实施与推广,达到“六化”,即:畜禽良种化,养殖设施化,生产规范化,防疫制度化,粪污处理无害化和监管常态化。要因地制宜,选用高产优质高效畜禽良种,品种来源清楚、检疫合格,实现畜禽品种良种化;养殖场选址布局应科学合理,符合防疫要求,畜禽圈舍、饲养与环境控制设备等生产设施设备满足标准化生产的需要,实现养殖设施化;落实畜禽养殖场和小区备案制度,制定并实施科学规范的畜禽饲养管理规程,配制和使用安全高效饲料,严格遵守饲料、饲料添加剂和兽药使用有关规定,实现生产规范化;完善防疫设施,健全防疫制度,加强动物防疫条件审查,有效防止重大动物疫病发生,实现防疫制度化;畜禽粪污处理方法得当,设施齐全且运转正常,达到相关排放标准,实现粪污处理无害化或资源化利用;依照《畜牧法》《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管理条例》《兽药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对饲料、饲料添加剂和兽药等投入品使用,畜禽养殖档案建立和畜禽标识使用实施有效监管,从源头上保障畜产品质量安全,实现监管常态化。各地要建立健全畜禽标准化生产体系,加强关键技术培训与指导,加快相关标准的推广应用步伐,着力提升畜禽标准化生产水平。

五、推进标准化规模养殖的产业化经营

标准化规模养殖与产业化经营相结合,才能实现生产与市场的对接,产业上下游才能贯通,畜牧业稳定发展的基础才更加牢固。近年来,产业化龙头企业和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在发展标准化规模养殖方面取得了不少成功的经验。要继续发挥龙头企业的市场竞争优势和示范带动能力,鼓励龙头企业建设标准化生产基地,开展生物安全隔

离区建设,采取“公司+农户”等形式发展标准化生产。积极扶持畜牧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和行业协会的发展,充分发挥其在技术推广、行业自律、维权保障、市场开拓方面的作用,实现规模养殖场与市场的有效对接。各地畜牧兽医主管部门要加强信息引导和服务,鼓励产区和销区之间建立产销合作机制,签订长期稳定的畜产品购销协议;鼓励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大型批发市场、超市与标准化规模养殖场户建立长期稳定的产销合作关系,并推动标准化规模养殖场上市畜产品的品牌创建,努力实现生产上水平、产品有出路、效益有保障。

六、突出抓好畜禽养殖污染的无害化处理

近年来,我国畜牧业发展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日益显现,一些地方畜禽养殖污染势头加剧。2007年畜禽粪污化学需氧量(COD)排放量达到1268.3万吨,占全国COD总排放量的41.9%。各地要坚持一手抓畜牧业发展,一手抓畜禽养殖污染防治,正确处理好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关系。

抓紧出台畜禽养殖废弃物综合防治规划,突出减量化、无害化和资源化的原则,把畜禽养殖废弃物防治作为标准化规模养殖的重要内容,总结推广养殖废弃物综合防治和资源化利用的有效模式。要结合各地实际情况,采取不同处理工艺,对养殖场实施干清粪、雨污分流改造,从源头上减少污水产生量;对于具备粪污消纳能力的畜禽养殖区域,按照生态农业理念统一筹划,以综合利用为主,推广种养结合生态模式,实现粪污资源化利用,发展循环农业;对于畜禽规模养殖相对集中的地区,可规划建设畜禽粪便处理中心(厂),生产有机肥料,变废为宝;对于粪污量大而周边耕地面积少,土地消纳能力有限的畜禽养殖场,采取工业化处理实现达标排放。各地在抓好畜禽粪污治理的同时,要按有关规定做好病死动物的无害化处理。

七、积极开展畜禽养殖标准化示范创建活动

典型引路、示范带动是加快推进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的有效途径。2010年起,我部将启动实施畜禽养殖标准化示范创建活动,以生猪、奶牛、蛋鸡、肉鸡、肉牛和肉羊为重点,在主产区试点基础上逐步扩大至全国,通过政策扶持、宣传培训、技术引

导、示范带动,发挥标准化示范场在标准化生产、动物防疫条件管理、安全高效饲料推广、畜禽粪污处理和产业化经营等方面的示范带动作用,全面推进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进程。各有关省区要按照要求认真组织实施本地区的示范创建工作,科学制定实施方案,细化分解工作任务,加强宣传发动,积极营造广泛参与的良好氛围;成立创建专家组,加强对参与创建单位的技术培训与指导,帮助解决创建过程中遇到的技术难题;切实组织好评审验收工作,确保创建活动公正、公平、公开,验收达标的养殖场授予“农业部生猪(或奶牛、蛋鸡、肉鸡、肉牛、肉羊)标准化示范场”称号。各地要加强对标准化示范场的监督管理与指导,及时总结经验,确保创建成效。同时有条件的地区可结合本地实际,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示范推广。

八、切实加强推进标准化规模养殖的组织领导

发展标准化规模养殖是加快畜牧业生产方式转变的根本抓手。各级畜牧兽医主管部门要进一步提高认识,统一思想,切实把发展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建设现代畜牧业的重中之重,明确责任,强化措施,做到发展有思路、建设有重点、考核有指标。国家扶持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的政策资金优先向示范场倾斜。各地要落实好生猪、奶牛标准规模养殖场(小区)建设和大中型沼气建设等项目,积极争取地方政府政策和资金支持,加强对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小区)基础设施建设,扶持大中型畜禽养殖企业利用沼气等方式进行粪污处理,提高畜禽粪污集约化处理和利用能力。要充分利用各种新闻媒体,大力宣传标准化规模养殖的重要意义,推广各地发展标准化规模养殖的成功经验,普及标准化生产知识,增强广大养殖场户的标准化意识。发挥畜牧兽医技术支撑机构、科研院所、产业技术体系和行业协会的技术优势,广泛开展标准化生产培训与指导,提高畜禽标准化生产水平。

猪标准化养殖规模图册 篇10

四川省畜禽养殖场、养殖小区规模标准和备案程序规定

文件编号:川畜食函[2007]52号)

1四川省畜禽养殖场、养殖小区规模标准和备案程序规定

(七)档案材料

养殖场、养殖小区应建立养殖档案,载明以下内容:

1、畜禽的品种、数量、繁殖记录、标识情况、来源和进出场日期;

2、饲料、饮料添加剂、兽药等投入品的名称、产地、规格、批号、批准文号、使用对象、时间和用量;

3、检疫、免疫、消毒情况;

4、畜禽发病、死亡和无害化处理情况;

猪标准化养殖规模图册 篇11

一、选址适宜, 布局合理

(一) 养殖场 (小区) 选址位于法律法规明确规定的禁养区以外, 通风良好, 给排水相对方便。

(二) 距主要交通干线和居民区的距离满足防疫要求, 有供电稳定的电源。

(三) 在总体布局上做到生产区与生活区分开, 净道污道分开, 正常猪与病猪分开, 种猪与商品猪分开。

二、设施完善, 设备配套

(一) 圈舍朝向、规格合乎标准化要求, 饲养密度合理。

(二) 有猪栏、食槽、自动饮水装置、通风系统、降温和采暖设施设备。

(三) 大门口有车辆消毒池、人员消毒室和高压喷枪等消毒设施;有兽医室、常规防疫检测设备。

(四) 有污水排放、粪便堆放及无害化处理设施。

三、防疫严格, 管理规范

(一) 有生产管理制度、防疫消毒制度、档案管理制度和科学合理的饲养管理操作规程。

(二) 养殖场从业人员无人畜共患传染病。

(三) 建立规范的档案和生产记录, 内容包括猪的品种、来源和数量、繁殖情况、生产性能、饲料来源及消耗情况、淘汰情况、发病用药情况、疫苗免疫种类及免疫时间、死亡率及死亡原因、无害化处理情况、生猪销售记录等, 记录资料应保存2年以上。

(四) 小区内部应尽量推行自繁自养、单栋全进全出的生产模式, 其品种应大体一致, 外购种猪应从有《种畜禽经营许可证》的种猪场进。

(五) 仔猪、育肥猪销售出场时有动检部门出具的检疫证明, 病死猪能够使用锅炉焚烧或深埋处理。

四、废污利用, 排放达标

(一) 养猪场污水和粪便应进行集中处理, 其处理能力、有机负荷和处理效率应根据建场规模计算和设计, 处理后应符合GB 18596规定。

(二) 猪场粪污无害化处理工艺应根据养殖规模、清粪方式和当地自然地理条件, 选择达标排放技术模式或综合利用技术模式。宜采用沼气工程对粪污进行无害化处理, 经济发达、土地紧张、没有足够的农田消纳粪污的地区宜采用达标排放技术模式;具备可利用污水的地区宜采用综合利用技术模式。

上一篇:全球眼维护经验手册下一篇:通货膨胀的成因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