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模化种猪场

2024-07-07

规模化种猪场(共12篇)

规模化种猪场 篇1

随着规模化种猪场对种猪生产性能的不断追求, 人们对猪的育种工作也越来越重视, 如何做好猪场的育种工作, 是一线技术人员不断探索的问题, 以下简单介绍一下规模化种猪场场内育种工作流程。

1 育种目标确定

育种目标就是育种群的种猪通过育种工作要达到“理想”水平, 实现养猪生产与加工的最大经济效益。育种目标性状的确定要遵循以下原则:

1.1 性状应有很大的经济意义

1.2 性状应有足够大的遗传变异

1.3 性状间有较高遗传相关时二者取其一

1.4 性状测定相对简单易行

根据《全国生猪遗传改良计划》、《全国种猪遗传评估方案》和自身育种要求, 确定了总产仔数、达100千克体重日龄和达100千克背膘厚三个性状作为主要目标性状进行种猪选育。

2 核心群组建

核心群种猪是由参加性能测定和选育的优秀个体组成, 对群体遗传改良起核心作用的群体, 是整个群体的育种素材, 核心群的质量关系到整个猪场的生产性能和种猪场的长期发展战略。核心群处于整个繁育体系金字塔的顶尖位置, 核心群的任务就是对纯种群进行严格测定和选育, 并不断取得遗传进展, 带动扩繁群和生产群水平不断提高。所有的育种措施都在育种群实施, 核心群是为整个种猪繁育场提供后备种猪的, 育种核心群的工作成效决定了整个繁育体系的遗传进展和经济效益。

3 种猪登记

种猪登记是指对具有作为种猪潜力的种猪个体进行注册登记, 种猪登记是一切育种工作的基础。

仔猪出生后12小时内必须给仔猪打上标识耳牌。未使用耳牌标识的仔猪, 不得寄入或者寄出到其他的母猪哺乳。标识耳牌已经预先分配好号码, 应根据数字的大小顺序逐头标识种猪, 不漏编, 不跳号编码。

耳牌佩戴于小猪左耳上, 位于耳朵正中心位置, 不得靠近耳朵边缘。给小猪编上耳牌后, 根据《产仔哺乳记录》, 填写信息, 内容包括仔猪耳号、性别、出生重、乳头数、是否有遗传缺陷等。

4 性能测定

性能测定 (performance testing) 是指系统地测定与记录猪只个体生产性能成绩。性能测定是家畜育种中最基本的工作, 没有性能测定, 就无从获得育种所需信息, 家畜育种就变得毫无意义。而如果性能测定不是严格按照科学、系统、规范化规程去实施, 所得到信息的全面性和可靠性就无从保证, 其价值就大打折扣, 进而影响其他育种工作的效率, 有时甚至会对其他育种工作产生误导。

4.1 测定性状

基本性状中, 生长性能性状包括达100千克体重日龄和达100千克体重背膘, 这两个性状是通过实测值校正而得, 繁殖性状是记录总产仔数。这三个性状是必须测定和记录的。另外, 有条件还可以记录辅助性状。

4.1.1 生长性能性状

30~100千克日增重, 饲料转化率。

4.1.2 繁殖性状

产活仔数、21日龄窝重、产仔间隔、初产日龄。

4.1.3 胴体及肉质性状

眼肌面积、肌内脂肪含量、肌肉PH值、肉色、滴水损失、大理石纹。

4.2 测定设备与用具 (见下表)

4.3 生长性能测定性状校正公式

校正日龄=测定日龄-[ (实测体重-100) /CF]

其中:CF= (实测体重/测定日龄) ×1.826040 (公猪) = (实测体重/测定日龄) ×1.714615 (母猪)

按校正公式转换成达100千克体重活体背膘厚:校正背膘厚=实测背膘厚×CF

A和B由下表给出:

猪场应重视性能测定工作的开展, 按照《全国生猪遗传改良计划》要求, 制定猪场的《种猪性能测定方案及操作规程》, 严格按照要求进行测定。纯繁后代每窝至少测定一公两母, 采用先进的设备常年定期进行测定, 不断加大测定量, 优化选留比例, 提高选择强度, 加快遗传进展。公猪的选留比例2%, 母猪的选留比例25%。

5 遗传评估

猪的大部分重要经济性状 (如日增重、瘦肉率、饲料利用率、产仔数等) 都是数量性状, 数量性状的表现受个体的遗传效应和个体所处环境的共同影响。其中只有遗传效应中的育种值 (加性效应) 是能够真实地遗传给下一代的, 也是可以通过选择稳定改进的, 所以育种值的高低是反映个体遗传优劣的关键指标。但是育种值不能直接度量, 需要根据表型值用特定的统计学方法进行估计, 就是我们常说的遗传评估, 来尽可能准确地将遗传上优良的个体选种出来作为种猪。

益生原种猪场根据《全国种猪遗传评估方案》要求, 通过性能测定, 采集生产性能数据, 采用多性状动物模型BLUP (最佳线性无偏预测) 方法对达100千克体重日龄和达100千克背膘和总产仔数三个性状进行育种值估计, 并计算选择指数。

5.1 性状育种值估计模型

达100千克体重日龄或背膘厚观察值=总平均数+场年季性别固定效应+窝随机效应+个体随机遗传效应+随机剩余效应

总产仔数观察值=总平均数+场年季固定效应+个体随机遗传效应+母猪永久环境效应+随机剩余效应

5.2 选择指数

杜洛克和皮特兰:父系指数=100-4.21AGE-17.1BF

其中, AGE达100千克体重日龄的育种值;

BF:背膘厚的育种值;NB:总产仔数的育种值。

其中, 大白和长白猪按母系指数选种, 即采用包括目标体重日龄育种值、背膘厚育种值和总产仔数育种值三个性状的选择指数。杜洛克和皮特兰按父系指数选种, 即采用包括目标日龄育种值、背膘厚育种值两个性状的选择指数。

6 选种和选配

在种猪选留方面, 采用多阶段选留程序, 即在出生、断奶、保育和育成各阶段都进行有计划的选留。数据记录及时准确, 仔猪出生12小时内按规定进行耳牌标识。按要求进行生产性能测定并记录。结测后, 利用多性状BLUP方法进行遗传评估, 估计性状的育种值和计算选择指数, 再进行现场体型外貌综合评定选留。

现场选留时, 根据遗传评估结果, 大白和长白猪按照母系指数, 杜洛克和皮特兰按照父系指数, 制定后备种猪选留计划表, 结合现场综合评定, 包括体型外貌、健康状况和有无遗传缺陷, 同时考虑血统家系, 进行后备种猪选留。要求选留的后备种猪指数超过目前核心群平均水平, 公猪指数在120以上, 母猪指数在110以上。育成结束选留后备猪数量要比需求数量多15%~20%。

理想的种猪体型外貌的基本要求

(1) 肢体粗壮, 前后肢的系部富有弹性, 且前后肢的两脚之间都有足够的宽度。

(2) 体躯较长, 背腰平直, 肌肉丰满度适应。

(3) 腹线平直不下垂, 分布均匀的乳头, 阴户的大小和位置恰当, 外阴发育良好。

(4) 生长发育良好, 符合品种特征。

益生原种猪场在种猪选配方面, 充分利用自身和海波尔提供的遗传评估结果, 参考性状育种值和选择指数, 以同质选配为主, 异质选配为辅, 制定选配计划表, 避免近交, 控制近交系数, 做好每个家系公猪的年度配种数量计划, 对优秀公猪可适量多配, 同时有意识的保留一定的血统、家系数量, 限制种公猪在核心群母猪群中的最高配种比率, 育种技术员随时跟踪计划的实施情况。

规模化种猪场 篇2

一.服务对象:母猪存栏200头以上的自繁自养规模猪场。二.服务手段:派驻技术人员执行标准化操作方案和免疫

管理规范 猪场稳定 保健计划、营养套餐、管理方案。

从而提高猪场生产效率

标准化养殖 三.服务目的:达到猪场稳定、管理规范、标准化养殖,四.服务方案

1.技术专家带领1-2名技术人员进驻猪场,通过一个10-15天左右的时间对猪场进行调查摸底,具体事项有:(1)进行抗体检测、疫苗质量检测(每季度进行一次),评估猪群健康水平。

(2)对配种21天后的母猪进行B超检测(每月1-2次)(3)调查公猪的性能:精液质量、体况

(4)调查母猪的生产性能:胎次、膘情、配种率、分娩率、母猪非生产时间、窝产仔个数、均匀度、初生重、断奶重、产房存活率......(5)了解保育猪生产状况:成活率、生长速度(6)了解育肥猪的生产状况:成活率、生长速度(7)了解猪场免疫程序、消毒计划、保健程序(8)了解猪场的报表制度

(9)了解猪场卫生状况、硬件设施状况

(10)观察饲养员的工作状况以及了解饲养员的需求 2.根据调查摸底情况以及健康评估报告,制定出整改措施和方案(要征得猪场老板同意)、制定出适合猪场的岗位操作规程。

3.驻场场长和技术人员根据《公司规模猪场操作手册》以及技术专家制定的改善方案来落实各项措施和建立报表制度。4.技术专家或场长每月对饲养员进行至少两次的培训 5.场长每周召集全场员工开周总结会议,总结本周工作做好下周工作计划。

6.技术专家每月至少驻场5天,督促技术人员是否按照公司制定的标准化操作手册和流程来执行,并填写巡视检查表上交猪场和公司。

7.每月召开由老板参加的生产检讨会,检讨上月生产成绩、追踪分阶段目标及问题整改的执行情况。

8.猪场每月将技术员评估表和生产月报经猪场老板签字确认后上交公司。

9.猪场老板对技术人员不满意可要求公司及时调换。

五、猪场配合部分:

1、协调好猪场人员关系。

2、公司技术人员全身心负责猪场技术和管理工作,原则上不承担饲养员的体力活。

3、猪场安装宽带、打印机、适当的住宿和就餐条件。

4、配合公司对驻场技术人员进行考核。

5、驻场技术人员每月轮休2天、参加公司会议及培训3天。

6、做好后勤保障:药品疫苗以及器械的采购、饲料的采购、硬件的完善。

规模化猪场的保健用药方案 篇3

【关键词】养猪;规模化猪场;保健用药

近些年来,我市养殖行业的发展势头良好,许多养殖专业户升级成为规模化猪场,这给畜牧业的发展带来了新的生力军,但问题也随之而来。例如:很多猪舍建设标准过低,未达到标准化养殖的要求;饲养水平落后,没有执行严格的防疫流程等,这些问题给很多养殖场带来了经济损失。此外,由于管理水平低下而造成的高死亡率也困扰着很多养殖场主。要解决这些生产中存在的问题,除了要提高新技术的应用和做好基础免疫之外,还要制定一套适合生产实际的药物保健方案。当前,猪传染性疫病种类不断增多、新病不断出现,多病原多重感染或混合感染加重,为了提高猪场养殖的利润,应制定合理的猪场保健方案。

1 保健用药原则

(1)选用无毒副作用或是毒副作用小的、无耐药性、无药残的药物。

(2)选用能调节动物机体免疫功能、增强免疫力的药物;能调理动物机体内各器官机能活动、保持平衡、解除免疫抑制的药物;能有效激活细胞再生系统的药物。

(3)选用具有抵抗病毒、细菌、衣原体、支原体、螺旋体、真菌以及抗应激的药物。

(4)选用具有中和与清除机体内毒素功能的药物。

(5)选用质量有保障、科技含量高的药物。

(6)选用具有独特配方的中草药。

2 规模化猪场各类猪群的保健方案

2.1 仔猪的保健方案

(1)产后第3d进行补铁,每头注射铁制剂1ml,同时注射龙米先(长效土霉素注射液),每头0.5ml,分别注射。

(2)产后第7d,注射龙米先,每头0.5ml。

(3)产后第21d,每头注射铁制剂1ml,同时注射龙米先,每头1ml。

(4)断奶前后,每吨料用威氟特500g+银翘散1000g+奥来可1000g,连用7d,以抗病毒、抗应激和减少腹泻。

(5)断奶后15d,用威远金伊维驱虫1次,连用7d。

(6)断奶后30d,每吨料用银翘散1000g+威普建500g+妙立素125g,连用7d,以防止伪狂犬、圆环病毒、蓝耳病、副嗜血杆菌、支原体、链球菌等疾病的发生。

2.2 种猪的保健方案

2.2.1 后备种猪

(1)每吨料用银翘散1000g+妙立素125g+莫维欣300g,在配种前3d使用,以抑制病毒复制和增强母猪免疫力,连用7d。

(2)在配種前14d,用威远金伊维驱虫1次,连用7d。

2.2.2 妊娠母猪、种公猪

(1)每吨料用银翘散1000g+妙立素125g+莫维欣500g,或用威普建500g+奥来可1000g,每个月1次,两种方案交替使用,每次1周,以清除种猪体内病原、净化猪场疾病和预防各种疾病通过胎盘传给胎儿。

(2)在产仔前14d,用威远金伊维驱虫1次,连用7d。

(3)在产前1d和产仔后分别注射龙米先10~20ml,使用时在颈的两边分点注射10ml,以防止仔猪拉黄白痢,防止母猪发生子宫内膜炎,促进胎衣的排除。

2.2.3 哺乳母猪

每吨料用银翘散1000g+妙立素125g+莫维欣300g+奥来可500g,在产仔前后各用5d,以提高母猪体质,预防仔猪腹泻,保证下一次正常发情。

3 育肥猪保健方案

猪只长到30~40kg时,用威远金伊维驱虫1次,连用7d;75kg至出栏期间喂奥来可,这样可以提前出栏,提高料肉比(每吨料用1kg奥来可+10kg葡萄糖粉)。每个月每吨料用银翘散1000g+妙立素125g,或中威氟特500g+奥来可1000g,连用7d。

规模化种猪场饲养管理程序 篇4

1 后备母猪饲养管理

1.160 kg以前的饲养管理以仔猪料营养水平饲喂, 保持正常的生长与发育, 每月定期解毒、投保健药, 将各栏的弱猪调整在一起, 进行特别饲喂。一日三餐定时定量, 保证充足饮水。

1.260 ~100 kg的饲养管理为保证后备母猪骨骼和生殖系统的发育, 应选用专门的后备母猪料, 用量多少视营养水平而定。每月将过肥母猪调整在一起, 对其控制食量。同样每月定期解毒、投生物脱霉保健药, 以提高猪体免疫功能。一日三餐, 保证充足饮水。

1.36.5 月龄的饲养管理此时后备母猪体重达85 kg左右, 群体开始出现发情。当群体发情比例达1/3 时, 应及时通知技术人员对后备母猪、公猪进行疫苗免疫。注意疫苗免疫前的准备工作和分批次免疫, 先大后小, 每批次30~50头为宜, 并制作好母猪卡, 记录疫苗免疫时间、剂量、厂家和驱虫时间。

2 配种舍猪的饲养管理

2.1 公猪的饲喂管理用专门的公猪料, 2.5 kg/d, 一日三餐。保证一定的活动量, 每两月驱虫一次, 每年进行疫苗免疫两次。制作公猪卡, 每月定期解毒、定期投保健药、定期检查精液质量, 注射疫苗后的公猪一周内不得使用。公猪喂料1 h后可进行配种。

2.2 断奶母猪的饲养管理母猪断奶当天不喂料仅喂水, 第2d用哺乳母猪料或哺乳料加亚硒酸钠VE粉和ADE粉, 以哺乳阶段最大量优饲。保证7 d内断奶母猪95%能成功配种。

2.3 配种每天配种时间应在上午10:00 以前, 下午5:00 以后进行。夏季应提前或延后, 公猪应在喂料1 h后配种。根据生产目的及母猪的品种选择合适的公猪配种。为保证配种成功率和产仔率, 每头母猪配种次数不低于2~3 次, 若仅生产商品猪, 可用不同公猪配同一头母猪, 配种后记录好公猪号、配种时间、预产期及配种次数、是否返情复配。

3 配种后母猪的饲养管理

避免粗暴驱赶配种后的母猪, 按配种时间顺序关入限位栏或大圈中。配种3 d内用妊娠母猪料饲喂, 应比平时少一半, 以利于受精着床。配种后一个月内, 注意防感冒, 严禁注射疫苗、投药、驱虫、饲喂霉变和有毒有害饲料。配种后18~21 d左右, 每天观察是否返情。凡返情母猪须重新配种, 未返情母猪则转入妊娠舍。

4 妊娠舍母猪的饲养管理

进入妊娠舍的母猪, 一猪一卡。卡上记录配种时间、预产期和免疫情况, 按配种时间有序关栏。大圈饲喂, 强弱分栏, 保持圈舍干燥和充足饮水, 使用妊娠母猪料一日三餐, 饲料量应为3~30 d:2 kg/d;30~80 d:1.75 kg/d;80~112 d:2.25 kg/d;112~114 d:饲料减半。产前20 d换为哺乳母猪料, 所定饲料量仅为参考量, 30~60 d母猪应保持6~7 成膘, 80~112 d应保持八成膘。给初产母猪后期加料应适量。妊娠舍人员应经常与产房人员沟通, 确保仔猪初生重量在2.75 kg左右。

5 产房的管理

5.1 产房环境产房应干燥易于保温, 同时必须保持产床、保温箱 (板) 、逗食槽、母猪食槽的清洁, 应尽可能排除使母猪、新生仔猪受伤的隐患。

5.2 免疫转入产房的母猪, 按预产期先后依次关栏, 有利于管理, 产房人员应会同妊娠舍人员核对每头母猪的免疫情况, 对未按免疫程序免疫或疑似免疫失败的母猪应做好记号, 便于有针对性地补免。

5.3 饲喂转入产房的母猪, 应一日三餐饲喂, 保证充足饮水, 临产前两天减料或只喂麸皮水, 产仔当天不喂, 有利于使产后母猪食欲旺盛和防止产后便秘, 夏季产房的母猪应适量喂一些大黄苏打片或芒硝。

5.4 产前准备临产前, 产房人员必须作好产仔前的准备工作, 备好保温设施、接产工具、产房用药品, 当羊水破后, 按《产房接产操作规程》对母猪进行消毒、接产、炎症预防, 以及新生猪的断脐、断齿、断尾、保温工作。

5.5 初生仔猪的护理刚出生7 d内的小猪, 保温箱内温度应在32 ℃左右, 以后每天降1 ℃。初生猪3 d内实行24 h精心护理, 弱小猪固定奶头, 辅助吃奶和保温。

5.6 初生仔猪补铁因母乳中铁相对缺乏, 对初生乳猪补铁是必须做的工作。补铁应深部肌注, 针头不易过粗, 7 d左右对每窝弱仔猪重新补铁一次。

5.7 断奶在断奶前5 d或小猪开始拉白稀粪时, 开始给母猪减料, 减料程度视母猪体况而定, 应使母猪肥而不见膘, 瘦而不见骨为最佳状态, 这有利于小猪尽可能在断奶前多吃料, 当日采食量达到100 g左右时即可断奶。断奶时间最好在傍晚, 断奶小猪留在原圈饲喂3 d以上, 用优质易于消化的开食料分次饲喂, 至少每天六次以上。注意观察断奶小猪的采食情况, 对不吃料的小猪应用开食料调成浆糊状灌服。断奶小猪由于自身调节体温能力差, 应注意保温。

正常情况下断奶后小猪达到6 kg以上可转入保育舍, 若不能达到要求, 应提前将每窝弱猪集中在一起由奶水好的母猪再哺乳一段时间。转保育舍前应空腹。

6 保育舍仔猪的饲养管理

6.1 饲喂转入保育舍的小猪应按大小、公母分栏, 弱猪应放在光线好、饮水低、保温好的圈舍, 转栏小猪不宜立即饮水, 2 h后让小猪自由饮用加有葡萄糖、电解多维的清洁水。在7 d内不应更换饲料, 实行分次饲喂, 若有条件可用湿拌料增加采食量。

6.2 防病在保育阶段的小猪对各种疾病的抵抗力很差, 保育人员应从温度变化、饲料、粪便、饮水、采食等方面精心观察, 做到对疾病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6.3 观察记录转入保育舍的小猪, 应逐渐将开食料换成乳猪料, 换料时间一般要3 d以上, 否则易造成腹泻、水肿等疾病。可以将分次饲喂改为自由采食。当采用自由采食时, 保育人员应观察仔猪是或否吃料、体温是否正常、呼吸是否均匀、粪便是否正常、有无跛行, 每天至少三次以上群体观察, 并作好标记, 以便对症治疗。

规模化猪场建议免疫程序 篇5

一、后备种猪的免疫 1、140日龄免疫猪瘟脾淋苗2头份; 2、150日龄免疫蓝耳圆环二联苗或蓝耳蜂胶苗4ml/头; 3、160日龄免疫伪狂犬苗(进口)1头份/头,2周后加强一次; 4、180日龄免疫乙脑,细小病毒苗,分别免疫2头份;

5、产前可根据现场情况决定进行链球菌多价苗、口蹄疫、大肠杆菌苗接种;

二、经产种猪的免疫(包括公猪)

1、每4个月全群种猪接种伪狂犬苗(进口)1头份/头;

2、每4个月全群种猪接种猪瘟脾淋苗2头份/头;

3、每6个月接种蓝耳圆环二联苗或蓝耳蜂胶苗4ml/头;

4、每4个月接种口蹄疫疫苗。产前1个月种猪禁止接种,分娩后补种;

5、每6个月接种链球菌多价苗和肺疫苗;

6、每年3—4月份接种乙脑,细小苗;

7、每年10月份,全群猪接种传染性胃肠炎与流行性腹泻二联苗,产前15天种猪加强免疫一次,从而小猪得到足够母源抗体;

三、仔猪的免疫 1、1日龄伪狂犬苗(哈兽)滴鼻1头份; 2、7—10日龄蓝耳圆环二联苗(南农高科)或蓝耳蜂胶苗(沈氏)2ml/头 3、18—25日龄猪瘟脾淋苗1头份/头,链球多价蜂胶苗2ml/头; 4、40—55日龄伪狂犬蜂胶苗2ml/头; 5、55—60日龄猪瘟脾淋苗1头份/头; 6、60—70日龄口蹄疫苗2ml/头;

8、建议:定期抽血进行检测以建立更科学的免疫程序。

四、猪群的药物预防保健方案

1、种猪群的保健:

(1)、预防呼吸道、附红体、弓形体病的预防(每三个月投7天),1吨料添加枝原净125g+附红净1kg+呼泻净350g(2)、预防呼吸道、腹泻、魏氏梭菌、裂蹄无力等的预防(每三个月投7天),1吨料添加氟奇霉素500g+钙能20k+回肠康1kg

(3)每3—4个月对全群猪应用高效、安全、方便的驱虫药“依诺芬”(成份是芬苯达唑+依维菌素)拌料投喂,1kg/吨料连喂7天。有效驱除蛔虫、肾线虫、肺丝虫、绦虫、肠胃原虫、蚧螨等,提高营养转化率和抗病能力。

2、仔猪与母猪的保健:

(1)1—3日龄小猪打铁针“金血康”2ml/头,或应用特补拌成糊浆涂在母猪乳头上,4—5天开始诱食,从而有效防治贫血,避免断奶时不吃料引起的应激死亡;

(2)应用“氟美尼”(30%氟甲砜霉素)对小猪进行三针保健,即3天0.5ml、7天0.5ml、21天1ml,有效防治小猪副猪嗜血杆菌病、链球菌病、黄白痢、胸膜肺炎,从而提高断奶成活率和均匀度。(3)断奶小猪和中猪的保健,连续拌料7—10天,1吨料添加氟奇霉素500g或枝原净125g+强力美400g+绿毒抗1kg(黄芪多糖)+多康1kg。(4)母猪产前7天至产后15天的保健:1吨料添加量,喜牧产康5kg+阿莫西林300g+枝原净100g或氟奇霉素500g或利高-44。有效预防母猪子宫炎、乳房炎、无乳综合症、提高仔猪初生重和成活率,减少难产,母猪断奶后能正常发情,提高母猪排卵数和受胎率。

五、常见猪病的治疗方法

1、猪附红细胞体病

(1)拌料连喂10天,1吨料添加量,附红净1kg+呼必肽500g或强力美400g+vc银翘散500g(2)打针:a、益附清+清瘟百毒灭b、金奇+血虫急救针c、弓红链灭+热毒败,名品

2、流感继发猪瘟、肺疫

(1)拌料连喂7天,1吨料添加量,绿毒抗1kg或力加健1kg+强力美400g+三环癸胺400g或感康素2kg+氟苯尼500g

(2)紧急接种:猪瘟脾淋苗2头份/头+多毒抗+转移因子或金至尊

(3)打针:a、普泰+热毒平+头孢西林b、复方金刚烷胺+金至尊,抚他林c、芪抗+泰妙林,速效感冒+金牌克毒

3、传染性胃肠炎与流行性腹泻

(1)拌料内服5—7天,1吨料添加量,痢绝(四黄散)1kg或连黄杀菌散1kg+绿肠舒1kg+吉泰肥1kg+爱猪强1kg

(2)应用“宝维碘”1:300饮水消毒+三环癸胺(3)打针:a、新奇+瘟可康b、胺普霉素+宝痢康

4、猪肾炎、皮炎综合症(圆环病毒)

(1)拌料内服7—10天,1吨料添加量,绿毒抗或力加健或圆蓝康1kg+氟奇霉素500g+vc银翘散500g(2)接种蓝耳蜂胶苗或圆环病毒二联苗(3)打针:芪抗+泰妙林,复方金刚烷胺+金至尊

5、副猪嗜血杆菌病

(1)拌料内服7天,1吨料添加量,氟奇霉素500g+阿莫西林400g或吉泰肥1kg(2)打针:a、抚他林+芪抗,名品b、氟美尼,泰能+头孢西林

6、传染性萎缩性鼻炎(1)全群种猪接种克伟。

(2)拌料内服:a、克拉膜+强力美b、呼必肽+阿莫西林c、氟奇霉素+安泰来

7、猪弓形体与球虫病(1)拌料:呼泻净+多康

(2)内服“妥诺球”1ml/头,一次可终生免疫。(3)打针:磺胺类药如长磺菌克

8、猪魏氏梭菌病(急性肚胀死亡)

(1)每年秋冬季时,应用回肠康+氟奇霉素+胃动力散,拌料内服。

(2)一旦出现,则打阿奇治。

9、猪支原体病

(1)应用枝原净+强力美+喉丹散拌料内服。(2)打针:a、泰能+泰猛b、喘毒素+绿喘平,抚他林。

10、猪蓝耳病

(1)紧急接种蓝耳蜂胶苗3ml/头。

(2)应用绿毒抗或力加健或圆蓝断奶宝或呼毒圆蓝康+氟奇霉素+vc银翘散+晶康宝

(3)打针:a、芪抗+泰妙林,排疫肽b、泰猛+热毒败,名品c、圆环蓝毒灭+头孢西林。

11、母猪子宫炎的治疗

(1)、拌料:喜牧产康+阿莫西林

(2)打针:炎沙(长效土霉素)30ml/头,名品(3)应用“宝维碘”(聚维酮碘)1:100冲洗子宫。

12、仔猪黄白痢防治

(1)1—3日龄小猪应用南农高科微生态剂“聚力宝”内服一次1头份,具有防病促生长,提高免疫力作用。

(2)一旦发生,则口服“痢必妥”1ml/次,连用2—3次。

13、应激性流产的防治(如热、冷应激,或疾病引

起)

(1)拌料内服:喜牧孕宝+爱猪强。能提高孕酮的分泌,达到保胎的作用。

14、母猪黄曲霉素引起的不发情或反情

规模化养猪场健康养殖技术 篇6

一、场址选择和建筑规划要合理

1. 场址要选地势较高、背风向阳、水源充足、水质良好、交通方便的地方,距离主要交通干线、公共场所、居民区、城镇、学校5千米以上,并且远离医院、畜产品加工厂、垃圾和污水处理场等场所。

2. 规模养猪场建筑布局应符合卫生防疫的要求,严格执行生产区与生活区、行政区相隔离的原则。人员、动物和物资运转应采取单向流动,进料和出粪道要严格分开,防止交叉污染和疫病传播。在布局上分为办公区、生产区、生活区和饲料加工仓储区,根据防疫需求要建消毒室、兽医室、隔离舍、病死猪无害化处理间等。病猪隔离舍、粪便处理场所和病死猪处理间应建在办公区、生产区、生活区的下风向,并间隔一定的距离。猪场周围应有围墙或其他有效隔离屏障。

二、搞好场内消毒和环境卫生

1. 建立严格的人员、车辆消毒制度。猪场大门和生产区大门的入口处要设立人员消毒间和车辆强制消毒池。人员必须通过脚踏消毒池和紫外线照射消毒室(或通道)进入猪场。车辆必须用表面活性剂消毒液进行喷雾消毒,再经过车辆消毒池进入猪场。消毒液选用2%~5%漂白粉澄清溶液或2%~4%氢氧化钠溶液,并定期更换。

2. 工作人员应身体健康,无人畜共患病。工作人员进猪舍前要更换干净的工作服和工作鞋,猪舍门口设消毒池或消毒盆以消毒工作人员鞋底。工作服和鞋穿出猪舍外要定点存放,工作服每周要消毒1次。非生产人员不得擅自进入生产区。

3. 搞好猪舍内外环境卫生,猪舍内地面、运动场、料槽和人行通道必须随时保持清洁,猪舍内的粪尿应及时清理,每天都要清除食槽中的剩料和清洗料槽、饮水设施。猪舍及其周围环境消毒选用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兽药典》规定的高效、低毒和低残留消毒剂。猪舍每15天消毒1次,周围环境每季度彻底消毒1次。

4. 选用菊酯类杀虫剂和抗凝血类杀鼠剂进行灭虫、灭鼠,防止鸟和鼠进入猪圈舍。要注意将灭鼠、灭蝇诱饵投放在猪群接触不到的地方。灭虫、灭鼠每季度进行1次。

三、对粪尿和污水进行无害化处理

1. 规模化养猪场应建造沼气池,将粪尿和冲洗圈舍的污水排入密封的沼气池中发酵处理。沼气可做燃料,沼液和沼渣可做肥料。

2. 设置粪便堆积处理场,将干猪粪集中进行堆积发酵处理。堆积发酵可杀灭各种细菌、病毒、寄生虫、虫卵等,堆肥腐熟后可做生物肥料。

3. 进行雨污分离,雨水可直接从沟渠排走,生产和生活污水(尿液和冲洗水)排放进入污水处理池、化粪池或沼气池,粪污经过沉淀、发酵和除臭后可灌溉农田。

四、建立科学的防疫制度

1. 坚持自繁自养,尽量不从外地调入猪只,确需引种时,要进行疫情调查,了解种猪免疫情况。引入种猪后,要先在隔离场饲养,隔离观察15天,确定健康无病、补注有关疫苗后方可进入生产区饲养。

2. 根据当地防疫部门的部署和本地区猪群的主要传染病流行情况,制定猪场的预防免疫计划,定期进行防疫注射。对20~30日龄的仔猪,可用猪瘟、猪肺疫、猪丹毒三联苗和仔猪副伤寒疫苗免疫接种,60日龄时加强免疫。对后备猪、种公猪、种母猪和商品猪每半年用猪瘟、猪肺疫、猪丹毒三联苗和猪蓝耳病、猪口蹄疫苗免疫1次,妊娠母猪不宜进行免疫接种。针对当地疫情状况,还要对猪伪狂犬病、链球菌病、大肠杆菌病等进行免疫注射。

3. 每年春、秋两季对全场猪群进行驱虫,断奶后6月龄内的仔猪驱虫两次,种母猪在配种前10天驱虫1次,妊娠期不宜进行驱虫。

五、迅速扑灭疫病

1. 当猪场发生传染病或疑似传染病时,必须对病猪进行隔离观察,尽快确诊。病因不明或剖检不能确诊时,应将病料送交县级以上动物防疫部门检验诊断。

2. 确诊为传染病时,应尽快采取紧急措施,对全场猪只进行仔细检查,病猪和可疑猪只应立即隔离、观察和治疗,防止疾病蔓延,同时对全场进行紧急消毒,对尚未发病的猪只和其他受威胁的猪群要紧急预防接种或进行药物预防并密切观察。对普通传染病应进行治疗、补注疫苗。对重大传染病,要根据传染病的种类,划定疫区进行封锁。

规模化种猪场 篇7

某猪场2010年有海波尔、LY母猪共计400头左右,猪场有三个分场,其中两个种猪场、一个育肥场。猪场2002年建场后生产较为正常,从2009年8月22号母猪开始发病(其他猪群未发病),患猪发烧,体温达41~42℃,有黑眼圈,眼浑浊、有分泌物,流泪,少数出现血尿,后期,少数猪尿呈茶色。此次发病共死亡怀孕母猪9头、流产70窝,其中重胎期的有30窝,到11月份后窝平死胎达3头。2010年1至6月场内生产趋于平稳,但从8月份后配种的母猪突然大量出现返情,返情率达45%以上(该猪场的配种率很高,一直很稳定),而7月至9月保育猪的死亡率达17%、产房仔猪死亡率达18%,生长缓慢的保育猪达40%。

2 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2.1 保育猪在40~50日龄发病,出现发烧,皮肤发红等症状,少数猪出现神经症状。

2.2 断奶仔猪、保育猪的存活率低,生长缓慢的保育猪达40%。

2.3 高死胎率,窝平死胎达1.89头,严重的窝平死胎达2.18头。

2.4 母猪场母猪出现流产(主要是配种后30~40 d流产和产前一个月流产)。

2.5 高返情率,返情率达45%。

2.6 流产死胎脐部出血,胸腔、腹腔充满渗出液,渗出液不凝固,呈黑红色。

结论:根据以上症状初步分析为蓝耳病的典型表现。返情率增加的原因是多方面,但主要是蓝耳病造成的繁殖障碍引起的。生长缓慢的保育猪达40%,这主要因断奶仔猪、保育猪蓝耳病激发圆环病毒病,特别是断奶仔猪多系统消耗综合征造成的。经对病原鉴定检验(RT-PCR、PCR、细菌分离和PCR),确诊此例为蓝耳病毒感染。

3 综合防控

3.1 封场,人员不得随意进出猪场;病猪舍饲养员禁到其他猪舍;尽快隔离病猪,及时进行治疗及大群预防;加强消毒,圈舍用劲碘、青净农场轮换消毒,隔天一次,舍外环境用3%烧碱溶液隔2 d消毒一次(将环境彻底打扫干净后再消毒)。

3.2 14~18日龄仔猪同时注射蓝耳病弱毒疫苗和圆环病毒病灭活苗各1头份(一边一针)。

3.3母猪产后14 d(与仔猪同时)注射“蓝克清”1头份,产前45 d注射“圆克清”1头份,隔3周再注射一次“圆克清”。

3.4 两个种猪场的蓝耳病感染猪(断奶后发烧、出现神经症状、皮肤发红、耳边发紫的)111头、隐性感染猪(临床症状不明显的)72头及假定健康猪42头在2010年10月2日和10月5日普注蓝耳弱毒疫苗(蓝克清),在10月17~18日对断奶(40~50日龄)猪813头普注蓝克清,在10月10日对14日龄仔猪154头同时注射“蓝克清”和“圆克清”各1头份(一边一针)。注射后蓝耳病感染严重的111头猪死亡63头,死亡率56.76%,隐性感染猪72头死亡11头,死亡率15.28%,假定健康猪42头死亡3头,死亡率7.14%,14日龄仔猪154头,死亡12头死亡率7.79%。

3.5 加强仔猪免疫。对初生仔猪实行母乳前超免1头份猪瘟疫苗,1日龄伪狂犬疫苗滴鼻1头份(每个鼻孔0.5头份),7日龄和21日龄分别注射喘气疫苗1头份。

3.6 针对母猪流产、高死胎率、高返情率的症状,建议做好母猪配种前后的保健和免疫。

3.6.1 加强蓝耳病的防疫,在母猪断奶前或配种前加注一次蓝克清,1.5头/份。

3.6.2 每1 t饲料中添加氟诺米(种猪型)250 g+产科型倍克林500 g+强生灵200 g(产科型倍克林在产前、产后各用一周,其他药物连续饲喂28 d)。

3.7 弱保育猪在保健料中添加民生速补维他(每200 g教槽料加1 kg),

3.8 针对性强的保健程序可配合免疫程序达到控制疫病的目的。

要使猪场保持正常生产,除严格按照免疫程序做好免疫外,更重要的是要配合免疫程序做好保健和防应激工作,可在每次转群、断奶、注射蓝耳病疫苗前,做5~7 d抗应激保健。

3.8.1 断奶仔猪转群7 d的保健,每1 t饲料加福宁精品400 g+氟诺米(呼吸型)400 g+小苏打200 g+强生灵1 000 g连续饲喂7 d。

3.8.2 保育猪转群7 d保健,每1 t饲料加福宁精品400 g+强力美400 g+小苏打200 g+爱猪强S 1 000 g+瘟克舒1 000 g,连续饲喂7 d。

3.9 使用优质玉米原料饲喂,应用质量有保证的霉菌吸附剂。

4 效果

4.1 通过综合防控,猪场取得了初步防治成效

4.1.1 种猪一场从10月10日开始按照新的免疫程序注射蓝克清和圆克清后,基本控制了保育猪的死亡情况(11月死亡的45头保育猪都未注射圆克清),11月份产房死亡的139头猪中,有70头属上月产仔三舍断奶后未转走,由于其日龄超过,未注射蓝克清和圆克清,实际产房死亡猪69头。

4.1.2 种猪二场11月份保育猪死亡增加是因为对蓝耳病隐性感染猪普注后激发其加速死亡。种猪二场在仔猪14日龄注射蓝克清和圆克清后,除个别弱仔外,基本未出现死亡。注射之前有白痢现象的14日龄猪,注射蓝克清和圆克清后拉白痢和黄痢的现象基本消失。

4.1.3 种猪一场10月转出保育猪312头,11月转出保育猪591头;种猪二场10月份转出保育猪688头,11月份转出保育猪812头。育肥场育肥猪10月份死亡115头,11月份死亡61头。

这些数据说明:在控制猪场产房仔猪和保育猪死亡率、弱仔率中,蓝克清和圆克清起了作用。

4.2 2011年1~4月种猪一场生产情况

4.2.1 2011年1~2月保育猪存活率低的原因是冬季寒冷,猪场注重保温,忽略了空气流通而引发死亡。产房低劣的空气质量导致猪支气管与肺泡组织发生炎性充血与水肿,而病原微生物在此积聚,造成转入保育舍的保育猪抵抗力严重降低。大部分保育猪发病症状是有蓝眼眶,不同程度的呼吸加快。实质器官和免疫系统受损是保育猪成活率低的原因之一。

4.2.2 2010年11月底,针对母猪流产、返情高的情况采取措施后,次年元月母猪的生产基本恢复正常。

4.2.3 针对母猪高死胎率所采取的配种前加注一次蓝克清以及加强配种前后的保健后,死胎率高的现象基本得到控制。

4.2.4 该猪场通过利用蓝克清、圆克清对母猪、仔猪同时用药,并配合有针对性的保健措施,猪场的整体生产情况有了大幅好转,4月份产房仔猪存活率达94.8%、保育猪存活率达97.3%。

5 体会

5.1 如猪群正处于蓝耳病发病高峰期,应在确诊猪只无猪瘟后再普注蓝克清。

5.2 普注蓝克清时,应对猪群进行一次有针对性的保健。

5.3 要防控猪蓝耳病、圆环病毒病,首先要做好猪瘟、口蹄疫、猪喘气病、猪伪狂犬病、细小病毒病等免疫的疫病工作。

规模化种猪场 篇8

1 材料与方法

1.1 抽样

选择南平市6个规模化种猪场(分别记为A、B、C、D、E和F场)进行调查,其中有3个场饲养管理水平较高,另3个场相对差些,根据各猪场的历史生产记录,以母猪子宫内膜炎的临床症状作为诊断子宫内膜炎的主要依据。

1.2 调查内容

1.2.1 生产管理情况

对6个规模化种猪场生产管理、人员流动、技术人员的技术水平、饲养管理水平、种猪的营养、种猪品种、猪场选址、场舍建筑、环境卫生、产房卫生及种猪免疫程序等基本情况进行调查。

1.2.2 母猪子宫内膜炎发病情况

对6个规模化种猪场2006-2007年的生产记录进行调查分析,统计不同月份、年份、胎次母猪子宫内膜炎的的发病情况。按以下公式计算母猪子宫内膜炎的发病率:母猪子宫内膜炎的发病率(%)=患子宫内膜炎母猪头数/发情配种的母猪头数×100%。

2 结果

2.1 被调查种猪场的生产管理情况

6个种猪场均采取集约化饲养方式,场址均在较偏僻的地区,环境绿化较好,产房较清洁;均饲喂母猪专用饲料,自由饮水;有兽医室和人工授精室,消毒设备完好,记录资料齐全;均采取人工授精方式对发情母猪进行配种。但6个种猪场中有3个场(A、B、C场)的生产管理情况较好,生产技术力量较强,人员流动相对较小,饲养规模也较大,日常兽医卫生管理制度健全,猪瘟、猪伪狂犬病、猪流行性乙型脑炎等繁殖障碍疾病的免疫工作做得较好;而另外3个场(D、E、F场)的生产管理水平和条件相对较差。

2.2 被调查种猪场母猪子宫内膜炎的发病情况

A、B、C、D、E和F 6个种猪场2006年和2007年母猪子宫内膜炎的平均发病率分别为18.8%、18.2%、19.1%、27.2%、30.2%和28.4%,见表1。E场母猪子宫内膜炎的发病率最高,达30.2%,B场发病率最低,仅18.2%。A、B、C 3个场母猪子宫内膜炎发病率相对低些,平均发病率为18.7%,而D、E、F 3个场发病率相对高些,平均发病率为28.6%。2年间6个种猪场母猪子宫内膜炎的总平均发病率为23.6%。经两个样本百分数差异显著性检验表明,管理好的A、B、C 3个种猪场和管理差的D、E、F 3个种猪场组内差异均不显著(P>0.05),而管理好和管理差的种猪场之间母猪子宫内膜炎发病率存在显著差异(P<0.05)。

注:括号内数量为各场进行统计的发情配种的母猪头数。

2.3 母猪子宫内膜炎发病率与季节的关系

2006年6个规模化种猪场母猪子宫内膜炎发病率按月份整理统计,结果见表2。全年中以7~10月份发病率较高,经两个样本百分数差异显著性检验,4个月的平均发病率显著高于其他月份的平均发病率(P<0.05)。月份间发病率分布的总体趋势是,1~4月份逐渐下降,4月份最低,5月份开始又呈上升趋势,7~10月份发病率达全年较高水平,11~12月份有所回落。说明母猪子宫内膜炎的发病率有一定的季节性变化,以夏季高温季节发病率高,冬季寒冷季节发病率也相对高些。

2.4母猪子宫内膜炎的发病率与胎次之间的关系

将6个规模化种猪场2006年患子宫内膜炎的587头母猪按胎次进行统计,结果见表3。管理好的3个场1~5胎次母猪子宫内膜炎平均发病率分别为14%、17.1%、18.9%、20.5%、21.3%;而管理差的3个场1~5胎次母猪子宫内膜炎平均发病率分别为18.8%、23.8%、26.6%、29.6%、30.2%。各场不同胎次母猪子宫内膜炎的发病率随胎次的增加呈逐渐上升的趋势,而且1~2胎次的发病率上升速度快。经两个样本百分数差异显著性检验,1胎次和2胎次间的发病率均差异显著(P<0.05)。2胎次以后母猪子宫内膜炎的发病率上升较慢,经两个样本百分数差异显著性检验,2胎次以上临近胎次的发病率差异不显著(P>0.05)。分析结果表明母猪子宫内膜炎的发病与胎次间具有一定的关系,随胎次的增加母猪子宫内膜炎的发病率存在上升趋势。另外,管理好的猪场母猪胎次间子宫内膜炎发病率上升相对缓和。

%

2.5母猪子宫内膜炎对情期受胎情况的影响

从6个种猪场的调查情况来看,因患子宫内膜炎而导致母猪受胎推迟的情况比较常见,但由于这方面的数据比较复杂,没能得到准确的数据。

3 讨论

3.1 母猪子宫内膜炎的发病率与生产管理的关系

调查结果显示,生产管理水平接近的场间母猪子宫内膜炎的发病率差异不显著(P>0.05),而生产管理水平差异比较大的场间该病的发病率差异显著(P<0.05),发病率的差异与各种猪场间的饲养管理水平、日常兽医卫生制度、免疫程序设置、技术人员的业务水平及技术人员的流动等多方面因素有关。国内母猪子宫内膜炎的发病率很高,为20%左右,有的猪场高达40%,甚至更高[3,6,7]。李助南[3]对江汉油田某种猪场600头母猪的调查统计,母猪子宫内膜炎的发病率达33.5%。祈德林[4]对云南某养殖场412头种母猪的观察研究,不同程度发生子宫内膜炎的有327头,发病率79.13%。本文调查的母猪子宫内膜炎平均发病率为23.6%,与上述报道有所差别,但也属正常,因为母猪子宫内膜炎的发病率与猪场的饲养管理密切相关。

%

3.2 母猪子宫内膜炎的发病率与季节的关系

虽然有文献报道母猪子宫内膜炎的发病与季节无关[8],但也有与季节有关的报道[5]。本文调查发现该病高发季节为7~10月份的高温季节,这可能与猪场所处的地理位置及饲养管理条件有关;另外,冬季温度较低时,该病的发病率也相对高些。应根据当地母猪子宫内膜炎随季节发病的规律,在高发季节来临前,提前做好预防工作,控制母猪配种与妊娠,使母猪分娩避开疾病高发季节。

3.3 母猪子宫内膜炎的发病率与胎次之间的关系

关于母猪子宫内膜炎与胎次关系的报道不多,但对母牛子宫内膜炎与胎次之间的关系研究较多。吴明楼等[9]报道,头胎次母牛子宫内膜炎的发病率最低,其次是5胎次以上的母牛,2~4胎次母牛的发病率较高,与其他各胎次母牛间比较,均差异显著(P<0.05);刘建礼[10]研究发现头胎次母牛一般比2~4胎次母牛更易发生子宫内膜炎,随着年龄增长发病率逐渐升高,7~10岁和10岁以上母牛发生子宫内膜炎的几率分别为年轻牛的1.58倍和2.49倍;谷新利等[11]报道,1胎次母牛子宫内膜炎发病率占不孕牛的57.0%(81/142),3~6胎次母牛占不孕牛的65%~72%。相关报道数据、结果不一致与种牛场人工授精过程中消毒严格程度、母牛营养状况、个体抗病力大小等均有关。母牛子宫内膜炎与胎次之间的关系是否等同于母猪子宫内膜炎与母猪胎次之间的关系呢?从理论上来说,猪和牛虽然属于不同的动物种类,但是子宫内膜炎形成的机理相似,因而,母猪子宫内膜炎与胎次之间大概也存在某种必然关系,调查结果也支持了这种必然关系。当然,要得出这样的结论还需要更多的研究来验证。

3.4 母猪子宫内膜炎对情期受胎情况的影响

正常情况下子宫内是一个相对无菌的环境。母猪子宫内膜炎的发生,主要是由于病原微生物侵入子宫黏膜表层或深层,引起子宫黏膜黏液性和化脓性炎症过程,炎症的发生导致子宫复旧时间延长[12],使受精卵在子宫壁着床的环境受到破坏,胚胎不能着床,同时炎性渗出物还可以改变子宫内环境的酸碱度,不利于精子和卵子的生存与受精,从而严重影响母猪受孕,使情期受胎率下降。有的母猪虽经治疗能够怀孕,但产后发情时间推迟,产仔间隔延长,严重的造成长期不孕,甚至提前淘汰,使母猪养殖的生产效益下降。

另外,有研究报道母猪子宫内膜炎的发病率与母猪品种有关,纯种母猪的发病率要高于杂种母猪[5],从而提示在防治该病时要把母猪品种的因素考虑在内。

3.5 南平市规模化猪场子宫内膜炎发病规律

综合南平市6个规模化种猪场的调查情况,母猪子宫内膜炎的发病率较高,平均高达22.1%,对生产的影响较大。母猪子宫内膜炎的发病率与不同的胎次、季节和不同猪场的生产管理有明显的关系。发病率随胎次增加呈逐渐上升的趋势,1胎次至2胎次母猪的发病率上升迅速,2胎次后发病率上升较慢;母猪子宫内膜炎发病率有一定的季节性变化,以夏季高温季节发病率高,冬季寒冷季节发病率也相对较高。同时,发病率与饲养管理水平有较大关系,饲养管理水平高发病率相对低些,反之,饲养管理水平低则发病率稍高,存在较大的差异。

摘要:通过对福建省南平市6个规模化种猪场母猪子宫内膜炎的调查研究发现,母猪子宫内膜炎的发病率较高,平均高达23.6%,对生产的影响较大。发病率与不同的胎次、季节有明显的关系,同时与不同猪场的饲养生产管理水平有较大关系。饲养生产管理水平高,发病率相对低些,反之则发病率稍高,存在较大的差异。

关键词:规模化种猪场,母猪子宫内膜炎,发病率

参考文献

[1]Karbe E.Mycoplasma-mastitis and endometritis in cattle and swine[J].Schweiz Arch Tierheilkd,1967,109:594-600.

[2]MacLachlan N J,Dial G D.An epizootic of endometritis in gilts[J].Vet Pathol,1987,24:92-94.

[3]李助南,龚大春,程泽信.不同药物治疗母猪子宫内膜炎的效果比较[J].湖北畜牧兽医,2005(2):30-32.

[4]祁德林.种母猪子宫内膜炎的病因与防治[J].云南畜牧兽医,2004(3):41.

[5]王祖昆.母猪子宫内膜炎发病规律与防治新药物研究[J].当代畜牧,2004(4):11-13.

[6]宋晓平,王建辰.家畜子宫内膜炎的中草药治疗综述[J].中兽医学杂志,2001(1):33-36.

[7]苏军.母猪子宫内膜炎的发生原因与治疗[J].今日畜牧兽医,2008(1):30-31.

[8]汪传辉,周春彬,汪兆强.母猪子宫内膜炎的综合防治[J].上海畜牧兽医通讯,2003,2:46.

[9]吴明楼,刘士喜,苏辉,等.奶牛子宫内膜炎分泌物病原菌和病理学探讨[J].安徽农业科学,2003(2):106-107.

[10]刘建礼.新型促孕灌注治疗奶牛子宫内膜炎的研究[D].南京:南京农业大学,1999.

[11]谷新利,李跃民,刘四国,等.奶牛子宫内膜炎发病原因调查[J].甘肃畜牧兽医,1992(3):3-5.

规模化种猪场 篇9

1 舒适的生存环境是种猪保健的前提

动物只有在适合自己生存的环境中才能健康的生长。因此, 在养猪生产过程中, 良好而舒适的生存环境是保证种猪健康生产的前提。这就要求一些规模化猪场在种猪场选址和布局规划过程中, 要率先考虑到如何为种猪群提供一个更为舒适的生存环境, 也就是要确保猪舍的空气质量, 便于通风、保暖、降温、降湿和阻止病原微生物的传播。但在生产实践中一些中小型的规模化养猪场往往难于协调温度、湿度、通风的关系, 常常导致种猪群不健康。众所周知, 哺乳母猪的适宜温度15~24℃, 哺乳仔猪的适宜温度为28~32℃, 而在北方严寒的冬季, 气温常常下降到-20℃左右, 许多中小型规模化养猪场为了提高种猪舍温度, 往往采取封闭门窗, 减少种猪群的散热, 但同时也使种猪舍内的空气变的污秽, 如尘埃和NH3、H2S等有害气体的浓度增加, 潮湿度增大, 刺激种猪的呼吸道, 引起种猪群发生呼吸道疾病, 从而使新生哺乳仔猪在出生后不久就引发呼吸道疾病, 使猪场的经济效益蒙受损失。因此, 要想提高猪群的经济效益, 就要从改善种猪群生存环境入手, 使猪群生活在一个舒适、安静、干燥、卫生的环境中, 而不是一味进行药物治疗。正确的做法是采取加热等提高室温的措施如保温箱、热风炉等;同时适当打开窗户通气, 降低猪舍湿度和NH3浓度, 保持空气新鲜。冬季通气气流速度0.1~0.2m/s, 有利于浊气排出, 夏秋季节则最大限度地打开窗户, 加强通风, 降温降湿。总之, 种猪舍环境以人在里面没有闷热、刺鼻及其它不良感觉为宜。

2 科学而有效的饲养管理是种猪保健的基础

饲料是种猪生长、繁育过程中营养物质的主要来源。只有满足种猪在生长、繁育期的营养需求, 才能为规模化猪场长期健康稳步发展打下坚实基础。种猪在不同的发育阶段对营养物质的需求是不同的, 要根据种猪不同阶段的营养需求合理地配制营养平衡的全价日粮。如饲料中缺乏某种氨基酸、维生素或矿物质时, 猪体的免疫功能会降低;而炎热的夏季饲料中的维生素极易被氧化, 猪场应额外在各阶段饲料中添加富含维生素A、D、E、C等成分的多种维生素制剂, 提高猪群抵抗力和抗应激能力。此外, 在配制种猪日粮过程中, 要确保种猪日粮中各原料成份质量新鲜, 无发霉变质、无污染及超过保质期的饲料原料, 否则将造成严重后果, 如黄曲霉毒素、玉米赤霉烯酮、呕吐毒素等中毒, 适口性降低, 泌乳量减少, 精液品质的下降等, 严重时甚至引起死亡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

种猪的日常管理很重要, 每天要细心观察种猪的行为表现, 采食和饮水状况。一般情况下, 哺乳母猪采用自由采食, 而种公猪、待配母猪及妊娠母猪采用定时、定量的限制饲喂。同时也要做好母猪的发情、返情、配种及分娩记录, 发现问题及时处理或上报, 确保问题处理在萌芽状态, 保证种猪群的健康。

3 建立合理的卫生防疫制度是种猪保健的核心

种猪发病的必要条件是环境中的病原微生物达到一定量, 机体的防御机能降至一定程度, 不足以抵抗病原微生物的感染。目前一些规模化猪场由于集约化生产, 高密度的饲养方式给疫病传播创造了极有利条件, 为了彻底消灭疫病, 保证种猪群的正常生产, 必须做好清洁、消毒工作及制定合理的疫苗接种计划。消毒就是通过物理和化学的方法, 降低环境中的病原微生物的数量, 减轻外界病原微生物对种猪群的感染力的有效方法之一;免疫接种就是激发动物机体产生特异性抵抗力, 使易咸动物转变为非易感动物。消毒工作必须彻底清洗后再进行喷洒消毒药物, 因为许多药物的消毒效果受有机物的影响比较大, 导致消毒剂消毒效果降低。一般要求种猪舍每天用水清洗2次, 把猪舍地面及间墙的粪垢, 全面彻底清洗干净然后消毒。消毒时应注意卫生死角和食槽、保温箱等容易忽略的器具。正常情况下, 规模化猪场每周消毒1次, 冬天封闭期和特殊情况每周消毒2~3次。在每批种猪全部转出后, 猪栏、高床先经过严格清洗, 再用高效消毒剂严格消毒。消毒药可选用品牌知名度高、有实力、信誉好的厂家生产的高效、刺激性较小新型消毒剂, 消毒后要空置5~7d再进猪。

对于规模化猪场, 由于种猪的引进频繁, 一些严重危害种猪群健康的传染性病也会随之而来。如乙脑、猪繁殖和呼吸综合症 (蓝耳病) 、伪狂犬病、细小病毒病、圆环病毒病、萎缩性鼻炎、气喘病等传染病时有发生。为了确保种猪群健康, 最有效的措施就是强化疫苗接种, 最大限度控制传染病的发生。规模化猪场应根据本场的具体疫情, 综合考虑母源抗体、发病日龄、发病季节等因素, 积极开展乙脑、猪繁殖和呼吸综合症 (蓝耳病) 、伪狂犬病、细小病毒病、圆环病毒病、猪瘟、口蹄疫等疫病抗体水平的免疫监测, 以确定最佳免疫时间, 从而制定适合本场的完整免疫程序。并执行过程中定期采血监测各种疫病抗体的消长情况, 当结果不符合要求时, 应及时补打疫苗并调整免疫程序。一般是每半年对全场所有种公、母猪定期采血进行全面的疫病普查和抗体水平检测, 发现问题及时处理或淘汰。使疫情及时得以控制, 从而确保了种猪群的健康。

4 制定科学合理的药物保健程序是种猪保健的关键

有病用药是治疗, 无病用药是保健。药物保健主要是针对细菌性疾病、病毒性疾病、寄生虫病三方面的控制, 但规模化猪场一般还是从细菌性疾病、寄生虫两个方面着手, 而对于病毒性疾病通过药物保健一是效果不佳, 二是成本太大, 三是猪只发病死亡主要是通过继发细菌性感染所致, 所以病毒性疾病通过接种疫苗进行控制为好。近几年来猪群单纯感染的疾病越来越少, 许多规模化猪场在发生疾病时大多是混合感染、继发感染或形成综合征, 病情复杂, 此时再使用药物治疗效果往往不理想, 甚至无效。因此, 规模化猪场应结合自身实际情况, 制定适合本场的药物保健程序。规模化猪场的药物保健应从源头抓起, 做好种猪的病原净化工作, 主要是根据不同季节气候变化的特点, 在饲料或饮水中有针对性的对一些常发和季节性疾病添加预防性药物, 以减少细菌性疫病或寄生虫病的感染机会。目前对于种猪群而言, 对其影响较为严重疾病主要是一些呼吸道疾病及免疫抑制性疾病。种猪群中一旦存在免疫抑制疾病, 可以损害种猪免疫系统, 使种猪群的抗感染力降低, 易感染各种其它传染病, 进而使新生哺乳仔猪发病率、死亡率增加, 猪场的经济效益受到损失。而有效的预防性投药, 可以控制疾病的继发感染, 阻止疾病的流行。如母猪分娩前和断奶仔猪转入保育舍后应驱虫;母猪产仔后发生产后热, 新生哺乳仔猪发生黄、白痢等, 可于日粮中加入母子健, 从产前7d使用至产后7d或拌入黄芪多糖、电解多维等药物预防, 效果十分明显。但应注意规模化猪场在进行药物预防时必须考虑联合用药, 以及经常更换不同高敏药物才行, 这与药物的选用有很大关联, 同时还必须注意配伍禁忌。

总之, 单纯强调防重于治已成历史, 各种病毒性疫病绝不是靠药物预防能控制的, 规模化猪场应从单纯“防”的概念提升到“保健”上来, 从源头抓起, 通过建立种猪保健体系, 增强种猪群免疫系统功能是目前规模化猪场控制各种疫病发生, 提高规模化猪场经济效益的的有利保障。

参考文献

[1]王永康.猪群保健和目标管理[J].国外畜牧学.猪与禽, 1996, (03) :26.

[2]冯春霞, 主编.家畜环境卫生学[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 2001:26-31.

[3]李社成.浅谈规模化猪场的经营管理[J].农业新技术.今日养猪业, 2004, (01) :19-21.

[4]蔡宝祥.家畜传染病学[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 2001:19-30.

规模化种猪场 篇10

1 猪场用药常见误区

1.1 不明病因用药

猪病防治中应避免无指征或指征不强情况下使用抗菌药, 任何一种药物都有其特定的抗病原作用, 只有对症用药, 才能起到“防患于未然”的作用。

案例:

安徽1200头猪场, 50~60日仔猪发病, 皮肤发红、高热稽留。药店老板诊断为猪附红细胞体病, 青霉素、长效土霉素, 猪肌肉注射, 连续3天, 花费5000多元, 猪死亡增加。兽医专家诊断为猪弓形虫体病, 用磺胺类药治疗, 绝大多数猪痊愈。

疾病要根据患病猪临床诊断、病理学诊断、细菌学诊断, 然后, 根据药敏试验选择高敏药物。

注意:药敏试验只是体外抗菌活性试验, 药物的作用取决于作用部位的浓度, 浓度与药品的生物利用率、分布容积等有关。如阿莫西林与氨苄西林的药敏试验几乎相当, 但前者生物利用率比后者高一倍, 全身感染时阿莫西林效果远远强于氨苄西林, 胃肠道感染时氨苄西林效果远远强于阿莫西林。

1.2 给药途径不对

原料药适口性和水溶性较差, 原料混饲时采食下降, 用原料饮水给药, 导致药物沉淀在水槽下方, 上层药含量少, 达不到药量, 容易耐药, 下层药含量高, 极易引起中毒。

氨基糖苷类 (包括庆大霉素、新霉素、卡那霉素) , 黏菌素 (硫酸粘杆菌素) 、磺胺脒口服基本不吸收, 通过拌料或饮水来治疗全身感染基本无效。

五年前, 注射剂占市场份额近70%, 粉散剂占近30%, 目前, 注射剂占市场份额近30%, 粉散剂占近70%。这主要因为“预防重于治疗”广泛被认可, 并且同等药物注射剂价格远高粉散剂, 另外注射产生应激。

1.3 给药间隔时间和次数不对

猪场经常出现的错误:明确一天给药两次的药品, 往往白天间隔6~7小时, 晚间间隔过长 (17~18小时) , 这样将让药物浓度长时间处于低于最低抑菌或杀菌浓度的水平, 保健或治疗效果不佳, 并且容易产生耐药性。

1.4 不清楚药物适应的范围

猪场应根据药物特点, 合理选用药物, 如支原体引起的猪喘气病应用青霉素、链霉素、磺胺类药物无效, 应使用大环内酯类 (牧乐星、泰乐菌素、吉他霉素等) 和泰妙菌素、林可霉素等。治疗弓形体感染, 首选磺胺嘧啶钠+青霉素G, 但不能混合注射。沙门氏菌感染首选氟苯尼考。猪密螺旋体引起的猪痢疾, 首选痢菌净、喹烯酮。

1.5 药物使用剂量不准确

当药量过小时, 体内药物浓度不够, 效果差, 容易产生耐药菌株;当药量过大时, 药物的毒副作用加大, 动物体正常菌群被破坏, 微生态平衡失调, 使潜伏在体内的大肠杆菌、沙门氏菌大量繁殖, 引起内源性感染, 外源性微生物顺利进入, 发生外源性感染, 所以临床用药不可随意加大使用剂量, 只要达到最低杀菌或抑菌浓度即可。临床用药重要是必须保持微生态平衡, 防止不该流失的菌群流失。

原则:“首次使用应加倍, 这是突击量的原则”, 为了集中优势兵力给病原体以决定性打击, 以后根据病情减量或按常规治疗量。

1.6 不合理配伍用药

配伍禁忌有三种:理化性质禁忌, 如磺胺嘧啶钠与葡萄糖注射液混合, 便可见液体中有微细的结晶析出, 这是因为强碱性的磺胺嘧啶钠在PH较低的溶液中析出的结果。药物动力学禁忌, 泰妙菌素与聚醚类抗球虫药马杜霉素、盐霉素等联合用药, 将竞争在排泄器官肝脏的代谢, 致使聚醚类球虫药在肝脏里蓄积引起中毒死亡。青霉素不能与沙星类、四环素、大环内酯类联用, 由于后三者使细菌蛋白质合成迅速受到抑制, 细菌进入静止状态, 停止生长繁殖, 青霉素便不能发挥抑制细菌细胞壁合成的作用。

案例:玉林某大型猪场, 主要保健方案为青霉素+替米考星。误区:青霉素见水分解失效, 替米考星毒性较大 (安全谱窄) 和味苦, 药效典型配伍禁忌。危害:成本加大, 代谢产物容易引发耐药因子产生, 青霉素破坏了集体菌群平衡, 联合用药不能与混合用药混同, 该产品在欧美主要用于牛乳房炎和牛肺炎。

正确的方法:牢记配伍禁忌, 最好配备《药物配伍禁忌表》, 避免三种以上抗菌药连用, 避免同类抗生素或有相同毒副作用药物联用, 作用机理相同的抗生素不可联用。

1.7 不了解药物成分重复使用

同药品、不同厂家的产品商品名不同, 使用者不了解或没有仔细阅读产品说明, 防治疾病时重复使用了不同商品名的同一成分药物, 致使猪只中毒。

1.8 喜欢用复方药, 导致菌群失衡

危害:造成耐药性快速形成以及菌群失衡, 模糊了历史用药状况, 将增加诊断的难度, 还可能使养殖户重复使用复方药品里的其他成分药品, 导致中毒。

1.9 不遵守药物休药期, 盲目添加药物, 造成药物残留

药物停用时间为5个药物半衰期时间, 药物在体内, 消除率达到95%以上。

1.1 0 不按疗程给药, 频繁换药

不按照规定的疗程给药, 极容易导致疾病复发或诱导细菌产生耐药性, 给以后的治疗带来更大的困难。“对细菌性传染病一定要有足够的疗程, 直至彻底杀灭病原体”。一般性感染疾病, 杀菌药一般以3~4日为一疗程, 最短为2~3日, 但最长也不要超过7日, 连续3日正规用药, 无效方可换药, 这是换药的原则!

1.1 1 标本不兼治

对一些表现严重症状的疾病要先治本, 给对因治疗赢得时间。我国猪病防治用药:疫苗>预防药>消毒药>治疗药, 万头猪场每月药费:2.5万元, 其中疫苗:8000元 (占32%) , 预防药:7000元 (占28%) , 消毒药:6000元 (占24%) , 治疗药:4000元 (占16%) , 每头上市肥猪总摊药费约为30元, 年总药费30万元。

2 当前养猪场几种主要呼吸道疾病及防治

2.1 猪呼吸与繁殖障碍综合征

2.1.1 症状

发病猪场死胎数增加, 初生幼猪的死亡率高。症状常见于2~5周龄仔猪, 初期症状与流行性感冒颇相似, 开始有一小群猪只出现眼肿, 精神不掁, 全身怠倦及呼吸道临床症状, 病情持续几天。没有流产的母猪则产下许多死胎, 或产下大小不均的木乃伊胎儿, 亦可能产下非常衰弱的幼猪, 并且生下不久就夭折。产下的乳猪显得精神不振, 哺乳时快速腹式呼吸。

断奶前仔猪死亡率高达30%~50%, 在断奶仔猪常见呼吸困难, 生长迟缓及死亡。肥育期临床症状则较轻微, 发病猪场本病流行期为1~3月。

2.1.2 治疗与控制

迄今本病尚无特效疗法, 使用免疫增效剂可提高免疫力。使用有针对性抗菌剂有利于控制二次细菌感染。猪场应制定疫苗接种计划, 按计划接种疫苗, 加强饲养管理及消毒。

PRRS病毒可造成死胎、木乃伊胎、第三期流产, 以及断奶前死亡率升高。还会造成生长猪的呼吸道症状以及免疫下降, 使断奶和生长阶段更易发生其他疾病。每个猪场都要尽最大的可能做好生物安全工作, 防止蓝耳病感染的发生。

2.1.3 高致病性蓝耳病症状

后备母猪倦怠、厌食、发热;4~5月龄猪表现倦怠、发热, 因鼻腔腺体感染导致的脓性鼻涕, 因鼻腔腺体感染导致的流鼻涕, 胃部严重的卡它性炎症, 严重的胃溃疡, 黑色中带血红色的粪便是其主要表现形式, 肝脏有明显肿大梗死, 在肝脏内复制, 形成坏死灶, 心肌细胞感染, 形成水肿, 严重的胸腔积水, 肠道变薄并有明显的出血, 肠内严重出血, 肾盂水肿, 肾脏有明显的不规则的弥漫性的出血, 皮肤变红, 皮下有水肿液析出, 病猪关节水肿与副猪嗜血杆菌混合感染, 病猪腹水, 脾脏增生变长, 肺脏切面有水肿液析出, 脏外观正常但剖开时见两肾的肾盞与肾乳突均呈暗红色与轻微水肿。

2.1.4 解决之道

执行科学合理的免疫程序, 使用血清型号相似的疫苗进行免疫;尽量解除猪的各种免疫抑制因素的影响;认真严格的控制高致病蓝耳;使用从本猪场分离提纯的自家疫苗;合理的药物保健, 预防细菌性疾病的继发感染;加强消毒和蚊虫等日常管理控制, 尽可能的切断传播途径。

2.2 猪圆环病毒 (PCV2)

防制对策:减少应激;提高免疫力。

2.3 猪传染性胸膜肺炎

本病遍布世界各养猪发达地区, 近年来流行日趋严重。在临床和剖检中表现肺炎和胸膜炎的特征症状和病变。防治措施:

2.3.1 改善饲养管理

采用“全进全出”、“彻底消毒、间歇一周”, 可降低发病率。每栏之间用密闭的隔栏可防止飞沫传播, 减少肺炎的发生。饲养密度与本病发病率密切相关, 如密度过大, 可出售一些仔猪和中猪, 可较好地控制本病的发生。防御氨气等有害气体, 保持舍内良好通风, 漏缝式地板下粪沟的粪尿应及时清除。

2.3.2 药物防治

新引进的种猪应隔离饲养并预防性投药;哺乳期的母猪饲料及保育舍最后一周的仔猪饲料添加药物;策略性用药, 结合各场实际情况, 在疾病即将发生时用药, 以发挥药物防治最大作用, 同时辅助于免疫增强剂。间隔用药, 如本场呼吸道病普遍且较为严重, 应以一定的间隔, 短期用药。如5天用药, 10天停药的方式间隔给药, 可降低发病率。

2.3.3 免疫接种, 血清型一致

2.4 副嗜血杆菌病

2.4.1 病原

血清型有15种, 其中5、4、13常见。

2.4.2 临床症状

母猪流产, 公猪跛行。主要的临床症状为咳嗽、呼吸困难、消瘦、跛行和被毛粗乳。剖检常见浆液性和化脓性纤维蛋白渗出物沉积在浆膜包括腹膜, 心包膜, 以及脑膜、腕关节和跗关节。

2.4.3 防治

规模化种猪场 篇11

关键词:规模化猪场:难产;原因;解决方法

在规模化种猪场中,母猪难产是常见的疾病,因母猪难产问题而直接或间接的淘汰率为6%~10%,对种猪场带来的损失很大。在出现难产的时候如果助产不及时或者不当,不仅会引起种母猪的生殖器官疾病,甚至可以引起胎儿或者母子死亡,对于难产不容忽视。

1 引起母猪难产的原因

1.1 母猪产道异常

在临床中常见的骨盆狭窄、骨盆畸形、子宫颈狭窄、子宫颈未开或者开放不全、阴道狭窄、阴门狭窄、子宫扭转等,都可以引起难产。

1.2 胎儿异常

胎儿在生长发育过程中,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造成胎儿活力不足、胎儿畸形或者过大、胎位不正、胎位姿势不正、胎儿气肿或水肿等,都可能导致胎儿难以通过产道,引起难产。

1.3 母猪产力异常

由于妊娠母猪营养不良、疾病、疲劳或者外界因素的干扰,母猪产程过长,老龄母猪体质差等原因,导致产力减弱或者不足。不适时的给予子宫收缩剂,也可能引起产力异常。

2 如何预防母猪难产

2.1 改善种母猪的饲养管理

营养不良的母猪,妊娠后胎儿发育不正常,活力不足,分娩的时候产力较弱。营养过剩,胎儿发育过大,也容易引起难产。母猪运动不足,也容易引起难产。在生产中,要根据母猪的生长发育特点,给予合理的日粮,尤其是微量元素、维生素的量要充足;适当运动,正确选配;分娩的时候要保持安静,防止对母猪产生干扰。

2.2 及时治疗母猪疾病

对于母猪的任何疾病,都要及时治疗,早日恢复健康,保持分娩的时候有充足的产力。特别要注意对阴道和子宫疾病的治疗,以免引起产道狭窄。

2.3 适时进行临产检查

临产检查一般在母猪开始努责到胎囊露出或排出胎水这一时期进行,检查太早难以确定胎位、胎势,过迟可能已经引起难产。当检查没有异常,应该让其自然分娩;如有异常,要及时矫正。

3 常见的母猪难产的解决方法

由于引起难产的因素很多,首先要确定引起难产的原因,然后根据具体情况,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

3.1 单纯性母猪阵缩及努责无力的解决方法

怀孕母猪阵缩、努责次数少且力量微弱,以致于胎儿不能排出。对于此种情况,在母猪子宫颈未充分张开、胎囊没有破时,可以先采取按摩的方法,经过直肠或隔腹壁按摩子宫。在确定子宫颈已开张,且胎儿及产道都没有异常情况的时候,可使用催产素治疗。

3.2 产道性难产

3.2.1 子宫颈狭窄由于子宫颈瘢痕、子宫颈钙化,使得子宫颈开张不全,导致难产。可以用隐忍刀在子宫颈上外方切一小口,用力将子宫颈扩大,使其沿切口撕裂,病情严重的也可以剖腹取胎。

3.2.2 阴门及阴道狭窄多发生在头胎,可以在阴户上侧方将皮肤切一小口,如果扩张还不够大,可以在另外一侧再做相同的切口,然后将胎儿强行拉出。术后将粘膜及皮肤上的切口分别加以缝合。拉出胎儿的时候,阴道后端下壁可能会发生破裂,阴道外脂肪突人阴道腔中。术后要在麻醉的情况下对阴道的破口进行仔细缝合。

3.2.3 骨盆狭窄由于母猪没有达到体成熟就配种,常会引起骨盆狭窄。此种情况,如果胎儿较小,羊水又较多,可以用斜拉胎儿的办法。如果此种方法不行,就要及早剖腹取胎或截胎。

3.3 胎儿性难产

3.3.1 双胎难产母猪的两个胎儿同时锲入骨盆,不能通过,此时常常还伴有胎儿姿势和位置的各种异常。在处理的时候,必须把胎儿的肢体分辨清楚,然后按照“推少拉多、推下拉上”的原则处理。将锲入产道较浅的和压在下方的胎儿露出部系上绳结后推回子宫,牵引出较多和压在上面的胎儿。

3.3.2 胎儿过大在胎儿一肢稍前一肢稍后的情况下,向子宫内灌注油类,轻轻牵拉,将胎儿拉出。如果无效,可以改用剖腹产或者截胎术。

3.3.3 胎儿后肢先出胎儿的后肢先出时,直接用手握住胎儿后肢缓慢拉出,注意不要用力过猛,使胎儿受伤。

3.3.4 头颈先出胎儿的头颈先出,是比较难以解决的问题。在胎儿和产道卡得不太紧的情况下,可以用手抓住胎儿的整个头部,緩慢拉出。中度异常,可以用食指和中指夹住胎儿的头后部,缓慢拉出。重度异常,可以先截除一前肢,在整复后在拉出。

3.3.5 胎位及胎向异常这种情况比较少见,一般多为胎儿横位于产道与子宫处。一般多采用推一次拉一头的办法。用手将横位的胎儿推人子宫内,纠正横位,然后再用手握住胎儿后肢或头部将其缓慢拉出。

3.4 截胎手术

在发生骨盆狭窄、胎儿过大、胎儿姿势异常等而助产兀效时,或者胎儿已经死亡并发生气肿,母猪的体质较好的时候,可以施行截胎手术。截胎手术不是把胎儿截成数块,而是把阻碍排出的部位截断取出,以利于取出整个胎儿。在做截胎术的时候,一定要保护好母猪的子宫,胎儿截断后,要用纱布将骨端包扎好再牵引胎儿。

3.5 剖腹产手术

难产时,对于从产道助产或者截胎效果不好的情况,可以施行剖腹产手术,将胎儿取出来。病理性分娩或者难产、胎儿绝对大、胎儿畸形、子宫颈增生性闭锁、阴道肿胀、子宫破裂或者穿孔等病理情况下,一般实施剖腹产手术。做剖腹产手术要做好器械的消毒、母猪保定和麻醉工作,剖腹产的切口和部位也要根据病情的不同而有所不同。

4 结语

规模化猪场管理流程 篇12

后备母猪80千克后必须更换后备母猪饲料且限制其釆食量, 保持每天2千克即可。在第二次发情周期前14天增加到3~3.5千克/天, 并且按1%比例添加大豆油以增加能量的摄入, 能提高排卵量。

现在的纯二元母猪发情征兆不如过去的土杂母猪明显, 原因是由于其营养需求高、饲养环境要求高、长势快、杂交基因多酷似育肥猪的因素, 所以往往会导致发情征兆不明显, 饲养员稍有不经意就会错过配种机会, 所以要想让它们也有明显的发情症状的话最好的办法就是对其催情。正确的催情时间应掌握在五个月过后。

1.1 催情

1.1.1 食物疗法

不定期的饲喂韭菜;红糖或红糖水拌料;在日粮中添加亚硒酸钠VE粉;对于7个月未发情的猪也可用淫羊藿、阳起石煎水后拌料, 连喂7天, 会加快发情速度且无副作用。

1.1.2 公猪诱情

对于出生155天以上的后备母猪, 每栏5~8头, 每周由专人跟踪看护让公猪在过道内与母猪隔栏鼻对鼻借助气味刺激, 能明显提高群体的发情率。

1.1.3 换圈舍催情

把出生210天的后备母猪群每一周轮回换圈舍能明显提高其发情率;对于210天未发过情的每周集中赶到公猪舍内 (公猪舍尽量不清理粪尿) 喂养3~7天, 借助公猪粪尿气味使母猪产生性冲动能明显提高发情率。对于已经发情的猪别急于隔离出来, 因为发情的猪均有爬跨的习惯, 所以让已经发情的猪爬跨未发情猪也可能会激起未发情猪性趣。

1.1.4 跑早操法

对于210天未发过情的母猪且背标超过22毫米, 每天早晨集中在院内运动场快速奔跑直至气喘, 连续一周, 这样能产生热摩擦去除卵巢黄体使其发情。

1.1.5 骑猪法

对于已经发情的猪由配种员先用俩手摁住猪的后臀试探着去坐在其后臀上双脚离地 (因为公猪在自然交配时母猪至少要承受其70%的体重, 所以一个人的体重全压在母猪的后臀上也不会超过公猪70%的体重) , 然后用食指缓慢插入阴户内按摩数分钟待母猪静立后再输精, 这样可明显促使母猪发情旺盛且增加排卵量。

1.1.6 药物疗法

对于225天未发情一次的猪, 第一天肌肉注射氯前列烯醇, 间隔24小时后肌肉注射孕马血清进行催情。

1.2 防疫程序

猪瘟疫苗 (150日龄) ;细小病毒疫苗 (155日龄) ;伪狂犬疫苗 (162日龄) ;链球菌疫苗 (170日龄) ;蓝耳疫苗 (178日龄) ;口蹄疫疫苗 (185日龄) ;细小病毒疫苗 (192日龄) ;链球菌疫苗 (200日龄) 。

1.3 配种程序

采取复配方案, 后备母猪从发情开始到排卵, 时间应为40个小时以后, 所以配种的最佳时间应在发情后36小时左右, 因为60%的母猪发情开始于下午4:00至次日早晨6:00之间;所以所有上午检到的发情母猪, 应考虑它的发情已开始了10个小时, 两次配种应间隔8小时以上;对于二次配种进行的不好并且仍然表现“呆立发情”的经产母猪应进行第三次配种;配种前阴户必须用淡的高锰酸钾水清洁;输精管必须固定、锁紧, 然后在母猪出现“静立”的10分钟内完成输精。

2 怀孕母猪的管理

2.1 前期 (22天前)

因胚胎对热能比较敏感, 为防止胚胎被机体溶解吸收, 应注重配种后22天之内日喂料量的标准, 据报道约有20%~30%的胚胎在妊娠后30天内死亡。配种后高水平热能的饲养通常会引起胚胎死亡率的升高, 因此配种后的母猪的饲料采食量通常维持在每天投喂1.8~2.0千克 (瘦多胖少) 左右, 减少母猪采食过高的热能饲料, 这样能显著提高母猪的产仔率。

2.2 中期 (22~84天)

妊娠中期饲养母猪的潜在目标是要达到适量的体增重、泌乳期间产奶的高营养需要及分娩时目标的背膘厚度 (20~22毫米) , 此时胚胎的“游离性”在整个子宫体内降低, 大部分能正常着床。此时母猪的日采食量要适当增加 (要高于经产母猪) , 每天投喂2.2~2.5千克左右。

2.3 后期 (85~110天)

妊娠后期, 胎儿达到最大发育阶段 (出生重的2/3基本都是怀孕后期生长) , 导致母猪的营养需要也最大, 为防止出生重小及背膘的损失, 必须增加母猪采食量并且更换哺乳期饲料, 每天投喂3.3~3.5千克左右。

2.4 保健方案

由于现在猪舍由过去的半阴半阳过度到的全封闭加之定位栏的使用, 光照时间及运动量必然受到影响, 规模化猪场母猪钙质的相应缺乏已成为通病, 所以建议在母猪饲料内适当添加功能性添加剂亚硒酸钠维生素E粉 (山东、河北、东三省属于缺硒地区) 及乳酸钙添加剂, 以促进卵泡发育、增加排卵量及改善子宫内膜上皮组织有利于胚胎的着床及再次发情配种, 还能有效预防母仔猪白肌病、佝偻病、母猪产后瘫痪等疾病的发生。另外母猪怀孕后期赖氨酸的实际需求量应该在15.3克每天, 要靠饲料中原料的供给不足以达到母猪需要, 所以建议添加营养性添加剂“小肽”, 按0.15%添加。

3 母猪生产前、中、后期的细节性管理措施

3.1 生产前

母猪临产前10天用腐蚀性较小的消毒液进行体表消毒后 (双链季铵盐、碘制剂) 进入产房;产前5天 (怀孕第111天) 每天减料0.25~0.5千克左右, 以防母猪“产后不食症”的发生, 另外每天额外增加青绿饲料 (萝卜、冬瓜、南瓜) 1.5~2千克补充。

附:导致母猪产后不食的原因:

(1) 母猪怀孕后期, 仔猪急剧生长占据腹腔空间, 压迫胃肠道导致消化道性能减慢;

(2) 怀孕后期乳房水肿导致大量水分下沉, 使胃肠道水分相应减少导致粪便干燥排泄慢;

(3) 产程过长使母猪体力损耗过大, 懒动、少喝水致胃肠道渗透压过低导致粪便干燥排泄慢;

(4) 产后母猪血压急剧降低, 造成懒动、运动量小、喝水少致使胃肠道渗透压低导致粪便干燥排泄慢;

(5) 生产中羊水流失过多使整个机体缺水, 导致胃肠道干燥粪便排泄慢;

(6) 仔猪不间断吮吸奶水导致整个有机体水分流失过多导致胃肠道干燥粪便排泄慢;

(7) 水嘴流量 (正常流量:1000毫升/分钟) 慢, 使母猪喝水不足致胃肠道渗透压低不能推动粪便的排泄。

3.2 生产中

用浓度较小的高锰酸钾水缓慢清洗乳房、阴户、后臀部及接生员手臂后等待仔猪出生, 第一步:用干燥的棉纱或棉布擦拭鼻孔及口腔黏液然后到全身;第二步:左右手母食指掐住脐带逐步从轻到重不间断的用力朝仔猪脐部挤压1~2分钟, 尽力将大量脐血输入仔猪体内, 然后用力掐断至距离仔猪腹部10厘米左右后用碘酊止血消毒, 争取达到母源抗体吸收的最大化 (脐血内所含抗体大于初乳3~4倍) ;第三步:等仔猪能站立时即可直接先吮吸母猪奶水, 待全部生产完毕后根据出生重的大小由饲养员专门固定乳头 (最小的仔猪尽量固定前面或中间的) ;绝对保证每头仔猪必须吃足6~8小时以内的奶水 (初乳) , 力争做到母源抗体的完全吸收。

对于初产母猪, 建议临产前24小时肌注“氯前列烯醇注射液”0.2毫克 (因初产猪子宫颈口较紧, 防止难产) , 对于生产时间间隔稍长的母猪, 待产下一两头仔猪后, 可肌注“缩宫素注射液”20~40单位。

3.3 生产后

待胎衣排出六小时后 (6小时内绝不给母猪使用任何抗生素, 因为任何抗生素均能影响母源抗体的有效滴度) 。

第一步:肌注“长效土霉素注射液”300~500万单位;“鱼腥草”20毫升;次/日, 连续注射2~3日 (因为子宫颈口的关闭期为产后36~48小时, 此举除防止产房内病毒细菌的侵袭外, 还可有效防治隐型乳房炎的发生) 。

第二步:取500毫升生理盐水加热至39℃左右后加青霉素400万单位、链霉素300万单位, 用输精管或小号乳胶管消毒后灌注冲洗子宫 (此时母猪的阴道及子宫内膜完全处于水肿状态, 子宫壁光滑无皱褶, 这样能及时把里面的胎盘组织、碎片、胎粪、脐血等秽物冲出体外) , 这样不但大大减少了母猪发生子宫内膜炎的机会, 还能起到催奶作用。

第三步:饲料中添加“益母生化汤 (散) ”拌料饲喂7~10天, 能达到活血化瘀的功效, 有效排除母猪体内毒素, 最终净化母猪奶水防止母体的垂直传播, 有效控制仔猪拉稀。

4 哺乳母猪的细节性管理措施

第一步:母猪产后当天主要以饮水为主, 水中添加口服补液盐最好, 以补充生产中流失的电解质, 精料饲喂0.5千克左右即可 (仔猪体重小, 吃奶量不大) , 然后日喂料量保持循序渐进, 按每天递增0.5千克的数量上升, 到第十天左右达到5千克左右 (视猪只大小及产仔数而定) , 高峰期最多达到6.5千克以内;

第二步:为保证奶水质量 (热能是保证产奶的基础) , 按饲料比例的2%添加大豆油;另外添加0.2%的“小肽” (哺乳期母猪每天需要赖氨酸的正常量为55克左右) , 切记不要完全靠增加豆粕用量来提高蛋白需要, 那样只会导致母猪背标增厚及仔猪的腹泻率机会加大。另外大豆油中的亚油酸还能为其断奶后再发情奠定良好的基础。

5 哺乳母猪科学、合理断奶的基础工作实施方案

母猪科学合理的断奶, 对于再次发情配种能奠定良好的基础。

第一步:为防止母猪发生“继发性乳房炎”, 仔猪断奶当天晚上一定限饲母猪饲料一顿;因为次日没有仔猪吮吸奶水的话会导致奶水积存在乳房里面不流通 (流水不腐) , 久之继而发酵产酸刺激乳腺黏膜肿胀增厚终究形成乳房炎症, 使整个有机体脱水发热延误正常发情。

第二步:给母猪注射长效土霉素注射液300~500万单位 (连续2~3次) , 这样不但能及时消除乳房内轻微的炎症, 同时也有效防治了“隐型附红细胞体病” (60%的断奶母猪存在此病) 的发生;因为本病为继发病, 大部分均表现在猪群体质亚健康时显现。附红细胞体症状表现明显者配合使用“三氮脒注射液”肌肉注射。

6 断奶母猪按期再发情、再配种工作的具体实施方案

仔猪断奶后, 必须给母猪实行短期优饲, 继续饲喂高营养水平的哺乳期母猪料且不减日喂量, 直到发情。目的是及时给母猪补充哺乳期所流失的营养, 只有营养水平平衡了, 母猪才能正常发情及配种。

最好断奶当天开始就不定期跟公猪进行亲密接触, 比如隔栏相望 (相互看到对方) , 或者把母猪赶到公猪圈舍里面暂住, 也可以由饲养员看守让二者进行短时间“交流”。

7 哺乳仔猪减少应激措施工作的具体实施方案

第一步:一定要注意保暖工作。

附:各种猪群最佳适宜温度

哺乳仔猪的最适温度:29℃~33℃;保育仔猪的最适温度:22℃~25℃;哺乳母猪的最适温度:20℃~22℃;妊娠母猪的最适温度范围:18℃~21℃;育肥猪的最适温度:19℃~22℃;种公猪的最适温度范围:17℃~21℃。

第二步:断尾剪牙一定要在生后24~36小时之内 (防应激因素过多影响母源抗体的正常吸收) ;断尾剪牙一定要防止出血, 以防葡萄球菌感染、链球菌感染 (本细菌专门通过伤口感染) , 剪牙时只剪掉上下四个犬牙1/3处即可, 要保证椭圆形, 剪后用碘酊消毒止血;断尾用电热断尾钳烙掉1/2处即可, 同样用碘酊消毒止血。阉割时间最好避开防疫阶段 (出生50日龄左右) , 因为要考虑阉割应激与疫苗应激重叠对猪只危害性的加大。

第三步:牲血素3日龄注射;10日龄再注射2毫升/头。

第四步:为防止仔猪黄白痢的发生, 建议给母猪7、14天各注射长效土霉素注射液或长效头孢类注射液一次;哺乳期间尽可能不要给仔猪注射抗生素止泻药物, 目的是除了减少应激外还要考虑抗生素对小肠绒毛的危害性及肝肾功能的损害 (免疫力及消化能力的保护) 。

8 断奶仔猪减少应激措施工作的具体实施方案

断奶仔猪就是意味着母子分离 (仔猪悲哀, 伤肺) , 另安新家;从液态的奶水过度到固态的饲料, 这无疑对于其胃肠道的吸收转化适应能力是一个极大的挑战。另外还有很多种应激如:

转合群 (打咬争地盘产生愤怒, 伤肝) ;换圈舍 (地面、水嘴高度、料槽) 产生陌生及恐惧感, 伤脾、肾;更换饲养员产生惊吓, 伤肾;换料 (营养浓度) 口味不适, 消化系统的适应过程;换饲喂方法 (饲喂时间、饲喂顿数) , 消化系统的适应过程;防疫、阉割 (均会产生惊吓) 等等。

鉴于以上诸多应激因素的干扰, 稍有不慎就会导致仔猪发生多种疾病。如腹泻病、水肿病、大脑炎、链球菌病、支原体病、副猪嗜血杆菌病等。

第一步:仔猪断奶当天肌肉注射蒽诺沙星及长效土霉素针剂;来苏尔消毒液喷洒猪只全身及保育舍 (统一改变猪只嗅觉防打咬应激) 、仔猪转栏混群时最好选择晚上 (防打咬) 、统一换新栏 (所有猪只都存在陌生恐惧感, 不容易打仗) ;统一空腹合群 (饥饿感加强想吃不想打) ;做到仔猪体重的均匀性 (防止倚强凌弱) 。

第二步:饲料一定要逐步过渡, 饲料中添加酸化剂、小肽、酶制剂等然后添加蒽诺沙星、麻杏石甘散、脱酶剂、大蒜素、干姜、大茴香、陈皮、红糖、白面粉等。能有效预防以上疾病的发生。

9 中猪 (架子猪) 的饲养管理细节

9.1 当今规模化猪场所饲养商品猪模式

(1) 纯三元商品猪 (生长环境、营养条件、应激) ; (2) 全封闭猪舍 (光照) ; (3) 水泥地面 (微量元素———铁) ; (4) 猪舍保持恒温 (季节区分不明显, 猪群易感冒) ; (5) 生长周期短 (身体各个脏腑器官难以发育健全) ; (6) 抗生素的滥用 (非特异性免疫遭破坏) ; (7) 霉菌毒素的危害 (免疫抑制) ; (8) 空气中漂浮的多种病毒细菌的侵袭 (运输猪只车辆散播) 。

9.2 工作重点

除了平时做好特异性免疫工作外, 更应该把非特异性免疫 (非特异性免疫是特异性免疫的基础) 工作作为重点来做。猪的胃肠道吸收转化率正常;营养就会达到均衡;营养均衡猪才会正常生长;猪正常生长才会正常采食;猪正常采食才会身体健壮;猪身体健壮才会抵抗疾病;这就是所谓的非特异性免疫。应把保健重点放在胃肠道上, 定期在饲料中添加中药类“胃肠活” (主要成分:黄芩、青皮、白术等) , 另外就是钙质的补充。

1 0 大猪 (育肥猪) 的饲养管理细节

本阶段饲养员工作重点主要放在细致的观察力上, 主要包括以下因素:喘气 (通过观察急促或平缓来掌握心率) 、粪便性状 (了解胃肠道消化情况) 、尿色 (了解泌尿系统情况) 、精神状况 (沉郁或兴奋) 、采食行为 (快与慢) 、腹围 (膨胀或发瘪) 、体温 (决定热性病或凉性病) 、猪群的行为意识洞察 (实症或虚症) 、天气预报的收看 (及时了解温差) 等。

另外注重油脂的添加 (防止膘情过大影响售价) 。

猪场全体人员除做到以上具体工作外, 技术人员的专业知识还要掌握全面并且过硬。主要包括对猪品种的认识度、定期驱虫、洗胃、健胃、防疫程序、合理保健、药理搭配、病理细析、保健品的合理使用及常见疾病的药物治疗、预混料及浓缩料的合理科学搅拌。

上一篇:现代化节能下一篇:政府社会性规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