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规模化

2024-06-30

农业规模化(精选12篇)

农业规模化 篇1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各个方面都积极推进改革,农业领域通过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有效的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释放了重大的政策红利,使得改革带来了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经过30多年的发展,农业分散化、小规模化的经营不再释放出经济效应,相反的这些问题逐渐成为经济和社会改革中重要阻碍,严重影响了农业改革的进一步推进,不利于各种社会经济政治问题的化解。由此,有关于现有农业发展模式的改善声音越发强烈,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如何更好的推进改革事业的发展。

随着现代农业的发展,城市化的进程加深,人们越发追求更大的经济效益,更多的人口、资源和环境的支持,对于农业适度规模的需要越发强烈,原因在于只有能够达到一定的规模,才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发挥农业的效益,才能够使用农业的机械和现代化的耕作手段,由此,产生的人们对于现代农业发展中的各种问题和各种关注热度越发强烈。

1 农业适度规模化经营中的问题

适度规模经营是农业现代化改革的基础和主要方向,但是具体在执行中农业现代化改革还面临着诸多的不确定性,推进农业现代化改革、逐渐改善农业发展的实际情况,需要了解农业适度规模经营中存在的问题,并在梳理问题的基础上,提出针对性的化解办法。

1.1 适度规模的农地流转还存在难度

尽管当前农地种植和养殖的效益低、农民从小规模生产中获取收益小、并且一些地方还存在着种田难、无人种地的问题,应该说农村土地流转的基础和要素是成熟的,但事实上农地流转并不像想象的那么顺利,农地流转还有实际的困难。特别是在我国农地这种社保功能还存在情况下,土地不仅仅是一种生产资料,更被看成是一种私有的保障财产,这种认识使得依赖土地的相关功能十分盛行,农民宁可将土地作为一种财产进行保留,都不愿意将土地进行流转。同时,在实际的过程中流转土地导致了土地机能破坏、土地中出现一些连锁反应的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都严重限制了农地规模的流转。

1.2 缺乏高素质的规模化经营主体

农民是农业问题解决的重要主体,对于化解农民问题至关重要,但是农业的问题仅仅依靠农民是不切实际的,不能够解决面对的实际困难,因此,要想化解农业的问题,更多的还必须有高素质的规模化经营主体的参与。国家至2006年开始推进合作社的建设,但是多来年国家对于合作社的投入逐年增强、对于龙头企业的扶持力度逐年增大,但是真正符合市场需求的合作社却显得少之又少、农业龙头企业却十分有限,更好的做好规模化经营需要更多的龙头企业和符合市场需要的合作社的参与,这些组织要做大做强,更多的还应该需要有高素质的人才参与到规模化的经营中。

1.3 缺少适应市场的规模化组织形式

农业的规模化发展更多还需要市场力量的参与,没有市场的力量、没有市场的参与农业规模化建设是难以有好的成效的。适度规模的目的应该是获得更大的经济效益,更多的为农民增收而做准备,但是现有的模式中农业适度规模的经营存在的问题是为规模化经营和规模化经营,这样不利于长远发展。当前各地都在积极推进农业规模化的组织形式,但是这种规模化组织的展开还是存在着一定的问题,也就是缺乏规模化的市场组织,因为这些组织能够经得起市场的检验、能够适应市场的要求,就能够获得进步,才能够获得生存。而现有的模式中,这些组织形式和机构还未能够担当起适应市场的需要,自然发展的动力不足,发展的潜力受到一定的影响,不利于长远发展。

2 更好推进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的对策建议

农业的适度规模经营还是应该为了农户的利益服务,以农户的需要为准则,尽可能的做到协调不同组织形式,不同组织机构之间的矛盾和问题,从而为农业的适度规模经营提供一定的对策建议,具体做到:

2.1 着力推进农地规模化流转

尽管当前农业规模化发展中还存在着规模化发展的客观矛盾,但是农地的规模化流转是一个大势所趋,目前农地规模化流转经营中的(下转第32页)确存在着一些实际的问题和难题,但是还需要推进农地的规模化流转工作的开展。首先,做好农地规模化流转模式,农地规模化流转存在一定模式,合理的利用这种模式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保护农民的利益、也能够尽可能的协调各种组织和机构的功能;其次,尽可能的协调各方的利益,农地流转过程中还存在着各种利益的冲突,协调各方面的利益冲突,能够有助于化解各个主体的矛盾,从而有利于实现规模化经营。当然,还需要协调各个方面的努力,健全相关的体制和机制,从而形成一套相对健全的农业规模化体系。

2.2 着力引进高素质的经营人才

从一定的视角来看,农业的未来发展更多的还是需要高素质的经营人才的引进。没有高素质的经营人才,会缺乏相对的活力,也难以想到合理的解决办法。现代的经营主体当中,特别是农业龙头企业、农业的经营性人才,这样的背景下,如果没有合适的经营性人才,缺乏战略性的眼光,缺乏对于合作社的方向性的把握,没有良好的方向,没有适合的经营性手段,农业的发展也会面临实际问题。由此,需要着力引进高素质的经营人才,丰富农业经营中的人才要素,从而在一定程度上丰富农业发展经营性基础。

2.3 探索规模化的创造市场效益模式

规模化的目的还是需要发挥规模效应,让更多的产品或者产能获得相应的收益,能够适应市场需要的模式才能够更好的获取广大的群体喜欢。所以规模化的发展不应该只有一种规模化的趋势,更应该有规模化带来的效应。尽管目前在不断推进市场的规模化发展,探索相应的规模效应,但是实际看来,这种规模的优势并不明显,规模所产生的整体实力和整体的能力并没有有效发挥。能够催动规模化发展的最终力量还应该是市场化的方向,为此,推进更适应市场规模化的模式探讨,掌握更能够获取市场价值的规模化方向,能够更好的促进规模化,从而推动整体的进步。

当然,推动规模化发展的趋势是明确的,但是道路一定是曲折的,其中肯定面临着各式各样的实际问题和难题,需要在推动规模化发展过程中逐渐改善发展模式,改进发展方式,从而有效推动规模化发展,发挥规模效应。

结束语

适度规模经营是未来发展的方向,推动适度规模经营既有利于农业的发展,也是一种导向。当前适度规模经营中存在着的土地流转方面的问题、存在着人才不足的问题、存在着具体难以化解的问题等等,但是这些问题的存在,从另一个角度说,这些都是改革过程中存在着的具体矛盾,随着这些问题逐渐深入研究,人们推动适度规模发展的动力和方式将会更加明晰,也更能够推动现代农业的发展,希望通过强化人才的引进、强化制度的设定等方面的努力,能够为规模化的经营提供一定的借鉴意义,从而更好的化解农地流转中存在的问题和矛盾。

摘要:农业适度规模化经营是未来农业发展的方向,也是提高农民收入的必然举措。农业的发展,农村中各种问题的解决都需要有适度规模作为保障,只有不断的推进适度规模经营,才有可能更好的与城市化结合,才能够推进现代农业的发展。以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研究对象,从农业适度规模化经营的问题出发,探讨推进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的办法,期盼能够提出有借鉴意义的对策。

关键词:农业适度规模化,农民收入提高,现代农业

参考文献

[1]张瑞霞,郝庆禄.冀南地区特色农业适度规模化调查及对策研究[J].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16,(01):192-195+217.

[2]赵佩.湖南省农业适度规模化经营问题探析[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5,(11):33-35.

[3]李美羽,王成敏.河北省培育农产品品牌的实现途径[J].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14,(06):150-158.

[4]张瑞红.河南省农业适度规模化经营研究[J].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04):101-104.

[5]张益丰,刘东.谁能成为现代化农业建设的中坚力量——论适度规模化农业生产与保障机制的实施[J].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12,(11):56-62+67.

农业规模化 篇2

周顺增

现代农业的本质是集约农业,要求生产资料、科学技术、金融资本、农业装备的集中使用和有效管理,藉以提高农业综合效益。近年来,唐海县抢抓曹妃甸港区建设机遇,以打造临港城市农副产品供应基地为目标,以四个集中”即农村人口向城镇集中、土地向种养大户(农业公司)集中、项目向园区集中、农村劳动力向二三产业集中为总揽,大力推进规模化经营、集约化生产进程,积极向规模化要效益,向专业化要产出,促进农业发展方式转变,促进农业增效、农工增收。

一、加快土地流转,推动农业规模化经营。充分发挥国有土地“统”的优势,以县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和各场镇农业公司为平台,加速土地经营权流转,2010年土地流转面积8万亩,流转率达到30%,位于全市乃至全省前列。彻底打破一家一户分散经营的小生产观念,让更多土地(资源)向规模经营户和农业公司、专业合作组织集中,培育优势产业基地。目前,全县有100亩以上的种养殖户510户,200亩以上的种养殖户175户,500亩以上的规模种养殖户67户,1000亩以上的种养殖大户36户,其中有龙头带基地、园区加农户、科技种养加、全程机械化、休闲农家游、农机服务类等十余种基地建设类型,有力促进了农业产业化进程。

二、实施科技管理,推动农业规模化经营。按照“区域设置、综合建站,科技引领、辐射带动”的原则,在全县建成了一、四、八、十、十一农场五个基层区域农技推广站,每个推广站下设农业站、林业站、水产站、农机站、新能源站、土地流转站和农产品质量检测站7个专业分站,区域农技推广站建设位于全省前列。我县与河北省农科院合作建设的滨海现代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基地,面向曹妃甸港区建设需要,大力实施科技攻关,现已培育出耐盐碱苗木、蔬菜、耐旱作物以及水稻优新品种四大类、50余个,通过积极示范推广,达到了一个品种成方

连片经营,一种养殖模式千亩以上示范,全县水稻优新品种覆盖率达到70%。今年农业部对我县国家级水稻高产创建万亩示范片组织验收,平均亩产达720.52公斤,超额完成国家水稻高产创建万亩示范田700公斤/亩产量指标。

三、培育龙头企业,推动农业规模化经营。在巩固唐丰米业、三旺食品、京东鸡场等龙头企业基础的同时,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积极引进一批外向型农业龙头企业建设,狠抓国际绿色农产品加工生产基地、万亩有机水稻生产加工基地、农业高科技生态园区、唐山红日畜牧养殖加工等一批新上项目规划开发,以龙头带动基地建设,现已培育出千亩以上的优质稻米种植基地11个,年存栏500头以上的生猪养殖园区42个,年存栏万只以上的蛋鸡养殖园区19个。特别是顺应曹妃甸发展大势,积极引导设施农业纵深发展,九农场依托场内果菜批发市场,带动棚菜种植达10000亩左右,农工年人均增收8000元;唐海镇立足城郊优势,按照政府引导、社会参与,工业化管理、市场化运作的原则,吸纳民间资本6000多万元,吸引种植大户建设千亩设施棚菜种植项目,推动循环农业示范园区建设,园区内智能温室、日光温室、生态餐馆、千方沼气示范区、休闲垂钓区、新型猪场示范区、污水处理示范区、农技培训中心以及花卉交易市场、蔬菜批发市场等功能区全部投入使用后,将以公司加专业合作组织的经营管理机制,建设龙头,带动基地,创建品牌,培育产业。

四、加强农业装备,推动农业规模化经营。围绕提高农业物质装备水平,我县每年都要投资数千万元实施农田水利基本建设,都要争取上级资金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开发,尤其是抓好水稻规模化经营、高效旱作农业发展区内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土地利用率和产出率。近两年来,我县抓住国家加大农机购置补贴的政策机遇,广泛宣传,因势利导,掀起农机购置热潮。全县现有各类农机具2.7万台,累计购置插秧机223台,联合收割机33台,通过落实农机购置补贴,近两年争取市以上补贴资金1100万元,拉动农工投资4000余万元。四农场、唐海

镇两个场镇实现了水稻全程机械化,全县机械化综合作业率达到60%,机收割达到80%以上,处于全国领先水平。

设施农业规模化发展之我见 篇3

从国外设施农业发展看,设施农业装备技术逐步标准化、大型化,作业机械化,环境监控系统自动化、智能化,农业生产工厂化成为发展的趋势。毋庸置疑,规模化是其必然前提。规模化发展设施农业,一般都是当年投资、当年见效。以拱棚和日光温室蔬菜为例,大多经营者一年内可收回建棚时的一次性投资。那么,我们应从哪些方面探索设施农业的规模化发展呢?

1.集中土地,典型引路。发展规模设施农业,土地相对集中是必要的条件。这就需要对分散于各个农户的承包土地进行适当调整,或者对一些地块进行合理流转。调整或者流转土地关系到广大农户的切身利益,不可操之过急、简单行事。从山东省寿光县、陕西省华县等设施农业发展较好地区的经验来看,他们在发展规模设施农业过程中,都有一个宣传群众、发动群众、典型引路的过程,为土地集中创造了条件。

2.政策鼓励,强力推动。进一步增强政府职能部门在设施农业种植、销售全过程中的服务意识,以合理优化配置菜区土地资源为总揽,以保护生态环境为准点,以市场为导向,以增加综合效益为目标,强化基础设施建设,加强质量安全监管,加大销售市场信息服务,完善农业保险,增强农民抵御风险能力。从目前情况看,很多地区在发展设施农业时还存在资源配置不合理、基础设施建设不配套、标准化体系不健全、市场信息不对称等问题。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有很多,但要想从根本上解决这些问题,笔者认为关键在于政府职能部门要进一步增强服务意识,引导农民生产组织化、规模化、信息化。尤其是农业部门,要进一步改进服务手段,强化服务措施,整合科技支撑力量,搞好各类技能性服务,积极参与产前、产中、产后的各项服务工作,帮助农民规避自然风险、品质风险、投资风险、市场风险等的影响。规模设施农业,起点较高,群众往往有些风险顾虑。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资金环境、生产环境、销售环境,是启动产业发展的助推器。山东寿光之所以成为闻名全国的规模设施农业典型,首先在于发展之初采取了行政推促的办法,扩大了蔬菜规模;其次是找准了发展的切入点,连续成功举办世界蔬菜博览会,这无疑对产业发展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陕西华县从2005年开始由政府投入巨额资金改造蔬菜产区的路、水、电等基础设施,使设施蔬菜面积和加工数量迅速增加。同时,设施农业需要现代农业科技作支撑,规模设施农业只有依靠技术才能实现优质丰产高效之目的,政府應积极主导技术服务,注重发挥乡土人才的示范引导作用,形成学科技、用科技、靠科技致富的浓厚氛围。

3.因地制宜,合理布局。设施农业类型很多,单就设施蔬菜而言,就有现代化温室、日光温室、大拱棚、中小拱棚等。发展规模设施农业应该因地制宜、合理布局,宜温室则温室,宜大棚则大棚。日光温室虽然在完善程度上无法与国外现代化温室相比较,但其造价低廉,且经济效益显著,容易在短时间内形成较大规模,是符合我国国情的设施类型之一。日光温室可作春早熟栽培,也可作秋延后栽培,还可作越冬一大茬栽培,但建造成本越高,而且盲目上马未必就能产出预期效益。因此,我们在发展规模日光温室产业时,应在注意采光好、保温好、安全性好的前提下,尽可能减少建棚投资。大拱棚主要作春早熟、秋延后栽培,一般冬季不能生产喜温果菜类,建造成本主要因不同拱架材料而造价不同,也因不同覆盖层数和利用季节有所差异。

规模化经营设施农业有很多风险和障碍,从农业技术的角度来讲,笔者认为主要有如下问题需要注意:

1.加强设施建设,规避气象灾害。近年来,全球极端天气增多,中国的很多地区在冬季都曾遭遇多年不遇的持续性降雪与大雪,导致一些温室大棚出现坍塌,一些设施内种植的蔬菜或饲养的动物受到较大危害。通过灾后调查得知,这些设施多数比较简陋或者结构不够合理。影响设施农业效益的首要因素是设施水平,笔者认为设施水平首先体现在棚体建设上。以蔬菜日光温室为例,棚体建设应注意棚内面积不可过大,跨度与高度的比例在适宜范围之内,拱架材料要坚固耐用,后屋面的厚度与防水处理要合理。在加强棚体建设的基础上,逐步提高棚内外设备水平。在荷兰、以色列、美国、日本等设施农业发达国家,设施农业设备已经发展到较高水平,这些设施设备小型、轻便、多功能、高性能,涵盖了耕作、播种育苗、灌溉施肥、自动嫁接等生产过程,普遍实现了播种、育苗、定植、管理、收获、包装、运输等作业的机械化,自动化程度也达到较高水平。

2.加强科技培训,规避病虫危害。随着城市的扩展,传统的菜区正呈现慢慢消失和萎缩的趋势,所以不少规模化的设施农业基地均远离城市,农民新型种植经验不足,文化科技素质偏低,市场分析能力较差,因此在生产过程中遇到气候变化、轮作倒茬、品种选择、病虫防治、灾害、价格起伏等问题时,往往无所适从、束手无策,最终导致蔬菜难以如期上市、品质下降、产量不高、效益不好。有些设施基地,起初聘有技术人员,种植尚可成功,技术人员一旦撤走,遇到以前未种植过的蔬菜种类和未发生过的病虫害,菜农便不知所措。从寿光、华县等地的成功经验来看,加强农民科技培训是规避病虫危害、保证规模设施农业持续与健康发展的根本措施。

3.加强合作组织建设,规避市场风险。市场是一只无形的手,牵动和制约着设施农业的每一根神经。这只手可以通过经济合作组织服务于规模设施农业,通过协会把广大农民有效地组织起来,研究分析市场走势,引进推进优良品种,提供技术服务,可以共同抵御市场风险,最大限度地确保农民增收,同时也便于为客商提供优质服务,确保农民、中介、客商等合理利益诉求的得以实现。

4.加强拓展农产品深加工业。大力拓展蔬菜深加工业,不仅可以延长农产品的产业链条,而且还可以提升农产品的附加值,从根本上提高农业生产的经济效益。当前,不少地区的蔬菜、水果等产业主要还是以销售初级产品为主,当地从事果蔬加工、配送等高附加值的企业数量少、规模小,亟待有关部门在政策、资金、土地、技术等层面予以引导和支持。

5.加强对农产品产销全过程的监管。要继续引导、培育和壮大多种蔬菜市场主体,健全蔬菜产销市场准入制度,鼓励和规范各类符合资质的市场主体积极从事产销活动,引入公平公开地竞争机制。职能部门要积极强化市场监管和服务功能,加强对产品产销市场的监管执法,规范其经营行为,严厉打击掺杂使假、坑农害农、强买强卖等不法行为。全面推进质量跟踪制度、质量合格检验证明制度和质量承诺制度,加大农产品安全监管员队伍建设,做好田间档案记录管理、定期或不定期蔬菜质量抽查监督等工作,确保农产品安全。(作者单位:1.扶沟县种子技术服务站; 2.扶沟县包屯镇农业服务中心)

农业规模化 篇4

土地规模化即通过土地适当集中而形成的规模化。自2008年召开中共十七届三中全会以来, 农村土地流转比例逐年递增, 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也开始形成并逐渐成熟, 主要包括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和农业企业。截至2015年6月底, 全国家庭承包经营耕地流转面积2 867万公顷, 占全国耕地面积的32.3%, 其中转包和出租占80.4%;转出农户6 542.1万户, 占家庭承包农户总数的28.4%。在此基础上形成的经营面积在3.3公顷以上的专业大户超过341万户, 家庭农场超过87万家, 依法登记的农民合作社有140万家, 龙头企业超过12万家。这些新型经营主体的土地利用效率明显高于小规模农户, 是农产品供给和新技术采纳的主体, 也是农业现代化的主体。

但我们也应看到, 这428万家专业大户和家庭农场在我国2亿个农户总体中只占微不足道的比例, 目前仍有2/3的土地由分散的小农户在耕作。如果把这些小规模农户排斥在外, 中国的农业现代化是无法实现的。而人口和土地资源的现实又决定了土地流转的上限很快就会到来。由此可见, 如何为小规模农户提供全方位的农业社会化服务, 通过服务把他们也纳入现代农业的轨道, 正是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的核心。基于此, 各种各样为农户提供社会化服务的主体逐渐产生并发育成熟, 共同构成了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这些主体有农民专业合作社、专业服务公司、专业技术协会、农民经纪人、龙头企业, 也有近年来在改革中不断强化为农服务的供销合作社系统。通过服务, 使小农户在不转让土地经营权的前提下实现经营的规模化, 我们称之为服务规模化, 其中比较成熟的是山东省等地供销合作社正着力推行的土地托管。

所谓土地托管, 是指外出打工的农民把全部或部分农业生产环节委托给新型农业服务主体, 后者收取一定费用并保证劳动质量的农业社会化服务形式。在山东省, 承接土地托管的新型农业服务主体主要是由基层供销社、村“两委”、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企业、农村信用社等联合组成的“为农服务中心”。这样的“中心”把供销社的服务优势、村“两委”的组织优势、合作社和企业的经营优势、信用社的资金优势有机联合在一起, 购置各种农业机械, 共同开展农业社会化服务, 实现多方共赢。土地托管分“全托管”和“半托管”两种方式, 前者类似于土地流转, 也可以入股的方式参与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经营活动;后者是一种“菜单式”托管, 围绕代耕代种、统一浇水和病虫害防治、统一收获等环节提供社会化服务, 服务中心根据不同的服务收取相应费用。

从山东省的实践来看, 土地托管对小规模农户和专业大户、家庭农场等新型经营主体都是有效的。通过实施土地托管, 粮食作物每667平方米可增产20%~30%, 增效600~800元, 经济作物可增效千元以上。土地托管兼顾了一批不愿意流转土地同时种地积极性又不高的农民, 是在农民大量外出打工和新型经营主体大量出现的新形势下应运而生的一种农业社会化服务形式。当然, 这里的“为农服务中心”也是一种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农业规模化 篇5

“十一”长假回豫东老家,驾车没有走高速,而是走乡间公路,借机沿途体验风俗民情。沿106国道行驶,路上有许多村民晒粮,车辆需谨慎通过,但有些地方沿途晒粮就直接造成堵车。车行到杞县邢口镇就堵车了半天。当时正值农忙,集镇的公路上晾晒着农民刚收下来的玉米,有些农民还在公路上用机器直接把玉米棒打成玉米籽,106国道邢口镇路段俨然成了玉米加工厂。集镇公路栅栏一侧的行人道不够农民晒粮使用,农民又把粮食晾晒到公路栅栏中间的行车道上,由此造成交通堵车,许多车辆被困在一起。车辆周边虽然有路,但路面上晾晒有刚掰下的玉米棒,无法在上面通行,或者路面上摊放有刚打下了的玉米籽,但周边有酒瓶、石头、木头摆摆放在周围,车辆也无法在上面通行。

我在豫东一个县城里呆了几天,晚上走出城镇,到乡间转转,会看到周围农田里燃烧有熊熊火焰,农民趁天黑把自己地里的秸秆燃着了。由于白天政府对于秸秆执法的缘故,农民有时不敢明目张胆地燃烧秸秆,就偷偷摸摸地在晚上燃烧秸秆。因此一到晚上,整个县都陷入了烟雾缭绕的境况,“狼烟”四起,火光冲天,呛得人眼泪直流。

公路晒粮、秸秆焚烧的害处自不待说,公路晒粮除影响交通外,柏油路中的沥青含有苯并芘等有毒物质,很容易污染到公路上晾晒的粮食。秸秆焚烧污染空气,造成土壤结块,农

民怕焚烧秸秆带来的处罚,就采取了把秸秆堆放到河沟中,这样也容易造成水质污染、河道堵塞。政府对公路晒粮和秸秆焚烧禁止的同时,还需要从农民的现实利益考虑来解决农村晒粮难以及秸秆回收难以处理的问题。

就农村晒粮问题来讲,面对当前土地的集约化经营,农村难有专门的粮食晾晒场地了。农民为了节省成本,就近利用公路晒粮,把晾晒粮食的成本外部化,公路的行人车辆为此支付了成本。农民可以使用干燥机直接干燥粮食,就不需要拿到路上晾晒了,但农民小规模的经营难以支付干燥机的成本。由此从农业规模化考虑,以规模效益来支付干燥机的成本。而对于粮食收割后地里存有的秸秆问题,可以考虑把秸秆充分利用起来,比如可以把秸秆压缩成颗粒,制作成生物燃料,用来当作农民的生活燃料或作为农村集体供热的燃料。每家每户拥有秸秆压块制颗机是不现实的,为提高机械的使用率,使设备成本内部化,还需要以规模化的农业经营作为保证,在规模经营基础上进行产业化、专业化经营。现代农业的发展需要推行机械化,而机械化的实现需要农业规模化经营。

此外,从法律视角考虑,对于公路晒粮和秸秆焚烧的处罚,由于农民数量众多,政府执法疲于应对,与农民玩起了猫捉老鼠的游戏。由于人力财力的限制,政府难以应对众多的公路晒粮、秸秆焚烧问题,对于农民夜晚焚烧秸秆的情况更是

难以监管。农民数量的众多,土地的分散经营,都使政府难以寻找到真正的处罚主体。而以农业的规模化经营来讲,从事农业的农民数量减少,政府很容易找到焚烧秸秆的主体,从而可以有针对性对公路晒粮、秸秆焚烧的相关人进行处罚。

无论从农业机械推广还是法律的处罚角度来讲,农业都需要规模化经营。而具体的农业规模化经营的手段有多种形式,在保障农民土地承包权的基础上,解决农民对社会保障的依附问题,推行土地流转,公司、农民专业合作社都可以成为农业规模化经营的主体,此外也可以对现有村集体经济改革,发挥村集体经济组织的“统”的作用。公司经营农民的承包地,就需要对农民进行安置,保障他们土地承包的基本权益。农民专业合作社经营土地,就需要重新认识合作制这一经营形式的非营利性,农民专业合作社需要回归到为成员服务的根本目的。此外整个社会还需营造合作文化,以合作文化来支撑中国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以营造农民合作心理来推动农民专业合作社内部成员的合作。农民专业合作社是一个理想制度,但中国目前文化难以支撑合作社的发展。对于传统集体经济组织的改造,可以借鉴浙江省的做法,使村集体经济从村委会行政职能里分出来,以村经济合作社这一企业法人来从事农村里的经济运营,推动农业的规模化经营。当然在市场经济环境里,村经济合作社需要竞争者,公

司、农民专业合作社和村经济合作社都是具有平等地位的企业法人,都是市场经济的参与主体。

“十一”假期结束,我从豫东老家取道漯河回来,仍走乡村公路。我注意到公路两边悬挂有许多“谁烧罚谁,烧谁罚谁”、“点一把火,罚3000元,拘留10天”的禁止公路晒粮、秸秆焚烧的条幅标语。道路上还不时见有一些政府执法车辆,车上扯着禁烧、禁晒的条幅,车顶上还安装有高音喇叭进行广播宣传。每年六月夏收、十月秋收季节,找地方晒粮和如何处理秸秆就成了农民的心病,而如何防范公路晒粮和秸秆焚烧成了政府的主要工作。我们可以从秸秆综合利用、粮食直接干燥等方面来解决农民粮食晾晒、秸秆处理的问题,而农业的规模化所带来的成本节省能够实现秸秆综合利用和粮食直接干燥,农民规模化经营所带来的农民主体的减少、土地经营主体的明确,使政府主管部门能够对公路晒粮和秸秆焚烧更好地监管。当然农业规模化经营过程中,不应减少政府对农村公共物品和服务供给的责任,而应使政府在农业规模化经营的基础上所提供的公共物品和服务分布更加均衡,供给更有效率。

农业规模化 篇6

一、促进土地规模经营是加快农业机械化的前提

农村土地实行联产承包分田到户以来,地块不连片,一家一户经营,大型机械作业受阻,逐步出现了大型机械搁浅,小型机械装备在农业生产中起了主导作用,发展较快。实践证明,常此以往,土地分散经营只靠小型机械作业带来的问题较多,导致作物种植重、迎茬问题严重,小型机械深松不到位,机械作业综合性不强,致使耕暄达不到标准,多年形成犁底层,留不住雨水,起用不了地下水,达不到蓄水保墒的作用,直接影响先进的农业科技技术措施的实施,影响大中型先进农业机械化田间作业程度,使国家投入大中型农业机械的补贴和农民购买农机的投入利用率大大降低,没有用武之地,严重影响了我国农业现代化进程,影响了粮食产量的提高,保证不了国家对粮食的需要,影响农民加快致富的步伐。连片种植扩大土地经营规模能够推动大型机械设备的应用,同时也能促进先进农业技术的应用。

二、发展小型农机正在向发展大型农机逐步转变

从生产力发展的角度看,小型农机主要是起到了代替人畜力的作用,远远满足不了生产发展和农业技术进步的需要。今后我国农业的发展主要靠提高单位面积生产力,除了采用优良品种外,利用农业机械为载体推广农业新技术是重要的途径,从提高综合生产能力的技术要求看,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主要推广提高土壤生产力的技术,如深松、免耕、秸秆还田等;先进栽培技术,如精少量播种、化肥深施、植保等复式作业;旱作节水技术,如覆膜保水和灌溉,秸秆覆盖等;高效收获技术,如割晒、收割、脱粒、烘干等联合作业。从对农机的要求看,第一,这些技术只有以农业机械为载体才能实现,必须通过机械的动力,精确度和速度才能达到。第二,必须使用大型农机具,现代农业技术要求具有一定规模的复合立体作业,绝非是小型农机具所能胜任的。第三,高性能农机的优越性和重要性日益突出,以往因其价格较高而很少考虑它的推广应用,现在人们已经越来越理解它有效实现农艺技术的毫性能、它的性比价、它的综合效益大大优于性能较差的农机。可见,当前发展大中型农机的要求和趋势十分明显。

三、鼓励扶持农机专业户快速发展,规范引导农机专业服务组织健康发展

从当前农村的实际情况看,农机服务的主题还应是农机专业户。目前我国农村的机械化水平还是比较低的,耕、种、收三项作业平均机械化水平还比较低,大多数农村的大中型农机规模化作业服务的比重也很低,而家家户户小农机分散作业的状况必将逐步过渡到大农机规模化服务的方式。因此,当前应重点扶持农机专业户发展,采取鼓励措施,培植農机大户,加快推进集约化作业的农机服务模式。随着农机专业户有了一定的发展,农机专业服务组织也随之应运而生,当前农机发展路径展现得十分清楚,农机专业服务组织的发展比较快,它是农机户之间的社团组织,为农机户提供维修、信息、市场等方面的服务平台,农机专业服务组织的发展呈现出崭新面貌,正在转向企业化规模经营和管理,服务质量和水平正在逐步提高,将逐步形成农机服务的高级发展模式。

四、农机跨区作业解决了小规模农机户与发展大中型农业机械之间的矛盾

近年来,跨区作业的模式在全国范围内得到有效开展,参加跨区作业的农业机械逐年增加,组织管理逐年规范化。农机跨区作业的范围由大豆和小麦向玉米、水稻等作物延伸,作业规模在全国范围内迅速扩大。农机跨区作业已成为我国农机社会化服务的主要模式,解决了小规模农机户与发展大中型农业机械之间的矛盾。通过市场机制,使高投入的大型农业机械在分散经营一家一户的土地上实现了高产出,他在生产方式上实现了规模化经营,开辟了我国小规模农业使用大型农业机械进行规模化、集约化、现代化的现实道路,成为我国农机化发展的重要途径。

论农业机械化与土地规模化的关系 篇7

1 农业机械化与土地规模化之间的关系

( 1) 土地规模化是农业机械化发展的前置因素, 农业机械化是土地规模化发展的必要手段。使用农机型号的大小往往由土地经营的规模决定, 大型农机的应用能有效降低土地单位面积的作业成本。只有土地形成规模, 才能更好地应用大中型农业机械, 促进机械化发展, 进而促进农业生产率的提高。而要想实现土地规模化的经营, 必然要依靠农业的机械化。目前, 农村劳动力向城镇大量地转移, 为实现土地规模化提出了可行性, 为农业机械化创造了机遇, 提供了发展空间。

( 2) 农业机械化是应对农产品激烈竞争的需要, 是土地规模化的最终目标。农业机械化可有效地应对农产品的激烈竞争, 提高农产品的竞争力。我国传统的农作物生产效率较低、种植成本偏高, 在国际的竞争中处于不利的地位。只有通过土地经营的规模化, 优化配置农业的机械化, 通过科学的育种、栽培、施肥、田间管理、干燥和仓储, 才能有效地提高农业生产力、降低生产成本, 提升农产品产量, 才能更好地取得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加强国际竞争力。

2 现有土地经营规模与农机化发展间存在的问题

( 1) 土地的社会保障功能需要进一步加强。目前, 农村的各项社会保障制度还不完善, 土地承载着农民最基本的生活保障, 在没有其他稳定收入的时候, 农业生产收益是他们的主要经济来源和生存基础, 土地是大部分农民最基本的收入来源和保障。因此, 土地的社会保障功能对土地流转形成了明显制约, 需要政府进一步加强土地的社会保障功能。

( 2) 土地流转中存在不规范的操作和不完善的制度因素。建立完善和规范的制度保障是土地流转中必不可少的有效措施。目前农村土地的流转主要靠人际关系和个人诚信的维系, 普遍存在手续不规范现象, 没有签署正规的书面合同。在流转双方产生利益冲突时, 很难妥善解决问题, 从而影响了土地的正常流转, 制约了经营的规模化。

3 土地规模化促进农业机械化进一步发展的建议

( 1) 加大宣传力度, 转变传统务农观念。在土地流转过程中, 要加大宣传倡导力度, 使农户转变观念, 通过各种方式, 让农民感受到土地流转带来的切实好处。要保证土地的农业经营用途, 要坚持土地的集体所有权、农户承包权、经营者使用权分离, 从而消除农民的顾虑。通过土地流转长期的稳定收益, 激发农民参与土地流转的热情, 提高农民对土地流转的主动性, 促进农民积极参与到土地规模化经营中来。

( 2) 搭建公共平台, 完善土地流转服务。我国农村土地流转市场的管理制度和方法还不成熟, 各级政府要做好服务, 因地制宜, 民主决策。为了实现高效、有序的土地流转市场格局, 要搭建一个科学的土地流转服务平台, 为流转双方提供公平、稳妥、有效的交易依据。政府应在宏观上调控, 完善土地的产权登记制度, 制订科学的农地资产评估体系, 确保土地价值评估的合理性, 保证土地流转双方的利益。

( 3) 制定惠农政策, 加强政府经济扶持。仅靠农户的个人资金积累, 农业机械化很难快速有效地完成, 国家应出台相关政策, 在经济上扶持农业机械化的推广, 使土地流转的效益得到提高, 从而推动土地的规模化经营。各级政府部门应根据当地情况制定适当的惠民政策, 调动农民的积极性, 使农机装备结构得到调整优化, 提高农机装备的整体水平, 促进土地规模化。

总之, 土地的适度规模化经营是提高农机的使用水平, 促进农机化发展, 促使农业生产率提高的重要因素, 规模的农机化生产与土地经营的规模化是相辅相成的。农机化的规模生产为土地规模的经营提供保障, 土地的规模经营为农机化的规模发展提供平台, 进行合理有序的土地流转是实现土地规模经营的有效途径。因此, 扩大土地的经营规模, 促进土地的有序流转, 组织农机的高效运用, 保证农业生产的正常运转, 才能保证农业经济效益的大幅提升, 更好地建设现代农业。

摘要:随着国家经济结构的逐渐调整, 农业和农村经济面临着很大的挑战, 在土地分散的现状下, 大中型农机的应用较低, 制约了农业机械化水平的提升。只有加快推进土地规模化经营的步伐, 发展与农业生产相适应的农机化经营规模和水平, 才能提高农业生产力, 更好地促进农业机械化的良性发展。

农业规模化 篇8

1 推动农业规模化经营的历程

过去, 我国通过土地使用权流转的形式, 力图推进土地的规模化经营, 以提高大宗农产品的生产能力, 以应对经济全球化的挑战, 但在土地使用权流转中存在一些难于解决的问题。

1) 土地使用权流转后农民心里不踏实。农民祖祖辈辈赖以生存的土地转给别人使用, 会不会丢掉这个根基, 特别是进城务工还没有站稳脚跟的农民, 对土地流转总是忧心忡忡。

2) 土地流转给别人, 别人只管使用, 不管培肥地力, 致使土壤肥力下降, 过多施用化肥、农药等, 归还时化学成分残留于土壤, 不利于优质农产品生产。

3) 土地在流转使用期内, 有的逐渐改变了用途, 附着了非农产物, 影响食品供给安全。

2 农机作业服务队承包规模化作业的特点与作用

1) 农机承包作业农民易于接受。农机承包作业不改变土地的经营权、承包权。我国土地权属包括所有权、经营权、承包权, 根据有关法律条文, 我国的农村土地的所有权属于村集体, 农民享有农村土地的经营权、承包权。土地流转, 在流转期间, 土地的所有权归村集体权属没有改变, 而土地的经营权、承包权随土地一起流转出去。而农机承包作业, 不改变任何权属关系, 所以既能实现土地的规模化生产, 又没有改变土地的权属关系, 农民依然是经营主体, 土地使用权的主宰者, 心里踏实。

2) 农机承包作业不改变农村土地的物质生产和社会保障功能。农机承包作业与土地使用权流转相比, 农机承包作业不改变土地的农业生产用途, 有利于保护耕地, 农民依然决定着种植的品种和规模, 但通过机械化大生产, 提高了作业质量和作业效率, 降低了作业成本, 农民花钱购买农机作业服务, 收获的农产品仍然归农户所有, 这样保障了农户的粮食自给, 而且具有长期的稳定性, 预防国际粮食市场的波动和冲击。

3) 农机承包作业统筹城乡发展。我国的城镇化和工业化的迅猛发展, 吸纳了数以亿计的农民工进城, 随着农村青壮年的转移和农民的市民化, 农村逐渐剩下一些老、幼、弱、病、残的留守农民, 成了“空心村”, 进城的农民难于做到城、乡两头兼顾, 出现了土地无人耕种的撂荒现象, 广大农民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 将土地的主要生产环节包给农机作业服务队, 家中留守人员只用承担管理就行。这样既能实现农业规模生产和充分利于土地, 又能让外出打工的农民安心工作。

4) 农机承包作业推进现代农业发展。在一家一户的小规模经营中, 农民为了提高劳动生产率, 在农机购置补贴的推动下, 也购买和使用一些常用的农机具, 但是闲时多用时少, 利用率低下。这样一来, 不但投入资金较大, 而且还要有人操作, 同时农业生产还需要懂得农作物的选种育苗技术、耕种栽培技术、中耕管理技术、病虫害防治技术、收获技术等等, 农机承包作业可以将所有生产环节交给作业服务队, 提高了农业生产的规模化、机械化、专业化和标准化水平。

3 大力扶持农机承包作业服务, 提高农业规模化生产水平

1) 规模经营解决了农业生产小、散、弱的问题, 解决了农业科技推广难度大的问题, 解决了种植品种杂难于面对市场的问题, 解决了农产品质量难于控制的问题。但在推进农业规模化经营的过程中, 不可小视的暴露出了“三农”问题, 成为现代农业发展的羁绊。农机承包作业能有效的回避土地经营中的权属等突出问题, 实现作业的规模化。

农业规模化 篇9

一、山东省农业用地规模化经营的现状及原因分析

1. 真正意义上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较少,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规范性差

山东省部分家庭农场和专业大户已经具备了作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主要特征, 以本省的“家庭农场”为例, 它具备了家庭农场的几个特征:以家庭为单位且其家庭成员为主要劳动力、以农业收入为主要收入来源、在忙季雇用部分劳动力等等, 可以称之为家庭农场的“雏形”, 但因为无论农户本身还是相关的行政主管部门对家庭农场的理解不同、政策的不完善, 造成了并没有相应的登记、准入制度, 承包户没有国家统一印制的承包经营权证书,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并未对其登记注册, 确认土地承包经营权。专业大户也出现上述情况, 因为没有较为规范的审批、准入制度, 造成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不规范性, 农户的切身利益难以得到有效的保障, 部分承包户没有签订书面承包合同, 农户之间的权利和义务关系模糊, 产生利益纠纷时, 难以有效、公正地解决。

2.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发包程序不规范, 农户对土地规模化经营的知晓度差

山东省土地承包合同的发包方绝大多数是“村委会 (村委会组成人员) ”, 这就造成了村集体的土地对农户承包的过程中, 只有村中的个别“高层”代表村集体行使发包权, 造成了农户对规模化经营消息的闭塞, 对土地规模化经营的相关信息不甚了解, 难以在广大农户中实施农业用地的规模化经营。《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法》第十八条第三款规定:承包方案应当按照本法第十二条的规定, 依法经本集体经济组织成员的村民会议三分之二以上成员或者三分之二以上村民代表的同意。应当按照《土地承包经营法》中的规定通过承包方案。

3. 农户的邻里意识严重, 大多数农户的土地承包经营权在本村流转, 较少跨村流转

大多数农户都是通过邻里关系、亲戚关系介绍而流转其土地承包经营权的, 较少向“生人”流转, 且大多数仅限于本村集体内部, 农户的信息网过于狭窄。土地规模化经营应是市场性的, 不应局限在农村的“熟人”社会, 政府相关部门缺乏土地规模化经营的宣传力度, 农业用地规模化经营的市场没有打开。对于土地承包经营权的跨村流转更是缺乏相应的保障机制, 且各个行政村没有统一的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流转程序, 跨村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使农户对自己的利益缺乏安全感。

4. 规范的土地流转中介机构和完善的农业用地的流转市场尚未建立

农户自身的文化素质不高, 造成了对农业用地流转的市场方向把握不准, 对市场比较迷茫, 难以让农业用地的效益发挥到最大。村干部、有威望的种田能手充当了事实上的“流转中介机构”, 并没有形成与市场相对应的流转机制, 不能很好地引导土地流转的方向, 选择切合市场需求的流转渠道。且土地流转中介机构没有形成完整的体系, 比较分散。国家亦没有关于土地流转中介机构统一的规范的法律、法规。

二、山东省推行农业用地扩充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对策和建议

1. 完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审批、准入机制, 规范相应的准入手续

我国《土地承包经营法》第二十三条规定: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向承包方颁发土地承包经营权证或者林权证等证书, 并登记造册, 确认土地承包经营权。颁发土地承包经营权证或者林权证等证书, 除按规定收取证书工本费外, 不得收取其他费用。国家颁发土地承包经营权证书是对土地承包经营权人的权利的认可, 亦是对其合法权益的保护, 既有效地保护了农户的合法权益又避免了不必要的利益纠纷、规范了市场秩序, 有利于提高市场的运作效率。

2. 完善相应的法律法规, 确认土地的承包经营权, 使农业用地有序流转

我国《物权法》第一百二十七条规定:土地承包经营权自土地承包经营权合同生效时设立。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向土地承包经营权人发放土地承包经营权证、林权证、草原使用权证, 并登记造册, 确认土地承包经营权。而第一百二十九条规定:土地承包经营权人将土地承包经营权互换、转让, 当事人要求登记的, 应当向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申请土地承包经营权变更登记;未经登记, 不得对抗善意第三人。从中看出, 《物权法》没有规定土地承包经营权登记造册后可以对抗善意第三人, 据此, 土地承包经营权即便经有关机关登记造册后也不可以对抗“善意第三人”, 造成了现实中的不便, 容易使土地承包经营权人的合法权益受到损害。应完善立法, 确保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合法、有序地流转。

3. 完善土地市场价格机制, 切实维护农户的合法权益

农户把自己的土地流转出去之后的收益, 还不如自己经营的收益高, 造成了农户主观上不愿流转自己的土地, 且也没有规范的土地市场价格机制, 农业农地流转中, 往往农户处于劣势的地位, 其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政府应适当增加对原土地承包经营权人的财政补贴, 建立并完善土地市场价格机制, 激发农户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的积极性。

4. 完善农业土地经营主体, 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

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提出的“发展农民专业合作和股份合作, 培育新型经营主体, 发展多种形式规模经营, 构建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社会化相结合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 农民专业合作社是双层经营体制中统一经营的主要提当者, 是创新农业经营体制机制、加快转变农业经营方式的主要推动者, 是提高组织化程度、发展现代农业、推进适度规模经营、提供专业化社会化服务的主要组织者, 是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载体, 是农业先进生产力及与之相适应的农村生有机结合体。在农业用地规模化经营过程中, 优化的农专业合作组织发挥支撑和推动作用。

三、结语

山东省建立并推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关键在于确保农业用地的有序流转, 当前在农村的土地规模化经营的情况不容乐观。对此, 应做到, 其一, 完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审批、准入手续;其二, 完善相应的法律法规, 明确土地承包经营权, 实现农业用地有序流转;其三, 适当增加对原土地承包经营权人的补贴, 完善土地市场价格机制, 维护农户的合法权益;其四, 政府主管部门应建立并完善流转中介机构, 规范土地流转市场, 确保农业用地规模化经营在法律框架内健康发展。

摘要:当前, 山东省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存在的形式, 主要是村集体经济组织。山东省农业用地规模化经营存在的主要问题:真正意义上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较少,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规范性差;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发包程序不规范, 规范的流转中介机构和完善的农业用地的流转市场尚未建立等。对此, 应完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审批、准入机制, 规范准入手续;完善相应的法律法规, 确认土地的承包经营权, 使农业用地有序流转;政府适当增加对原土地承包经营权人的补贴, 建立并完善土地市场价格机制, 切实维护农户的合法权益;政府行政主管部门应建立土地流转中介机构, 规范土地流转市场, 保证土地流转有序进行。

关键词:山东省,规模化经营,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承包经营权

参考文献

[1]胡吕银.论集体土地所有权的法律重构[D].武汉:武汉大学, 1982.

[2]孟勤国, 董营.中国物权法的理论探索[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 2004.

[3]蒋晓玲, 李慧英, 张建.农村土地使用权流转法律问题研究[M].北京:法律出版社, 2011.

[4]李凤梅.中国城市化进程中农地保护法律制度研究[M].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 2011.

农业规模化 篇10

一、磴口县农业规模化经营的主要模式及现状

1. 龙头企业带动型。

近几年,磴口县陆续引进、培育了一批大中型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如泰顺、中粮、上海佳格、蒙牛、食为天等。以龙头企业为依托,实行“公司+基地+农户,公司+合作经济组织+农户,公司+协会+农户”模式,发展规模经营。如中粮公司,为寻求稳定的原料供应基地,与沙金苏木巴音毛道嘎查合作,通过村集体返租倒包农民土地,租赁集体土地达到5000亩,实行现代化作业,规模化经营。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成功入驻及周边地区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拉动,明显优化了磴口县农作物产品结构和畜禽品种结构,形成了一批新的品牌产品。

2. 种养大户或能手带动型。

一是养殖大户带动型,近几年,奶牛养殖户迅速发展,有的养殖户突破家庭养殖模式,出现家族或雇工养殖模式,有的还转包了其他农户的耕地以扩大养殖规模。这种模式稳定发展、覆盖和带动的农户最多。二是以三盛公水利枢纽等名胜景区为依托,以黄河鲤鱼为品牌,使磴口县渔业养殖户迅速发展。磴口县境内共有内陆水域6.2万亩,经营千亩水域以上养殖户6户,而且养殖户的规模化经营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三是种植大户带动型,种植户的规模化发展,充分体现了磴口县沙区面积广大,河滩湿地资源丰富的特点。如沙金苏木巴音温都尔嘎查农民刘耀宗,全家5口人,拥有耕地800多亩,年纯收入达到50多万元。除此外磴口县还有19家企业入驻乌兰布和沙漠,1000亩土地以上河滩湿地规模经营农户5户。

3. 专业协会、专业合作社带动型。

位于补隆淖办事处的磴口县蜜瓜产业协会,以“协会+农户”“协会+经纪人+农户”为主要发展模式,由协会派技术员负责全程技术服务,指导农户按照生产技术规程进行统一操作。2009年,华莱士规模化经营面积达到5000亩,亩均纯收入2000元以上。像这样以协会带动农户进行规模化经营的还有制种玉米和番茄协会,规模经营面积达到40000亩。

4. 特色产业集聚型。

在利好农业政策的支持下,磴口县温室产业得以迅速发展,特别是在城郊地带和110国道沿线一带,规模化经营面积达800亩。在经营规模上以隆盛合镇协成村百亩温室群为代表,按照“集中连片,突出特色,优质高效,规模经营”的发展思路,建成磴口县高效温室规模化经营基地。在种植品种上以温室华莱士最为著名,其经济效益可达12000元/亩以上,较好的可达40000万元/亩。

二、磴口县促进农业规模化经营的主要做法

1. 稳定农牧区。一是狠抓农牧区土地(草场)承包合同管理工作,力争使承包合同到户率达到95%以上,使磴口县90%的耕地纳入承包合同管理。使农牧区基本经营制度得到进一步完善,使农村牧区得到进一步稳定;同时为农牧区土地(草场)流转,规模化经营做好前期和准备工作。二是组建县、乡两级土地流转服务机构,搭建土地流转服务平台,及时化解土地流转纠纷,保障土地流转顺利进行,促进农牧区土地规模化经营。

2. 搞活沙区。磴口县地处乌兰布和沙漠东缘,可开发利用的沙地面积426.9万亩,黄河水穿沙而过,水资源丰富,非常适宜梭梭、肉苁蓉等沙生植物的生长,适宜规模化开发、经营。在宜开发沙区以政府政策引导为主,进行高起点规划设计,打造规模化、现代农业新区。以出台优惠政策,把引入大企业,引进大项目作为重中之重。目前已有19家企业进入乌兰布和沙漠,进行开发创业。

3. 大力培育、培养农村专业合作社、专业协会、流通大户等服务组织,提高服务能力,打造流通领域的规模化农业企业。

三、农业规模化经营存在的主要问题

1. 农业规模化经营领域问题。

目前在磴口县农区,依然是地少人多,农村劳动力绝对剩余的情况,农业的发展还处在政策倾斜和补贴时代,还不适宜于土地规模化经营,要促进农业规模化经营,就得在经营方式上拓宽思路,创新实践。规模经营应以整体经济效益的提高,农村社会稳定为目标。如组建农村科技服务组织、流通服务组织并提高其规模化、组织化程度,进行规模化经营。其次在大农业上做足文章,特别要努力培养占地面积少,经济效益高的规模养殖业,渔业等。三是因地制宜发展沙产业,引进有实力的大企业进行开发、经营。只要思想不僵化,形式多样化,大胆创新,磴口县多领域,深层次的农业规模经营一定会实现。

2. 农业规模化经营与劳动力问题,从磴口县整体情况看,有农区人口5万人,劳动力2.

9万人,农区约有耕地25万亩,在村劳均耕地约14亩。根据调查统计和测算,目前劳均耕作25~35亩土地是正常水平,农村劳动力除季节性剩余外,绝对剩余8000~10000人。因此,如果在农村实行规模化经营,还会产生更多剩余劳动力。必须高度重视这一问题,认真解决这一问题。核心是就业和转移,重点是目前收入水平不降低,方向是大力发展县域工业(包括引进工业)和二、三产业及小集镇建设,保证农业规模化经营和大多数农民收入水平同步提高。

3. 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民专业协会数量较少,组织化程度需要进一步提高。

目前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民专业协会总数为14个,发展处于起步阶段,成长中还有这样那样的不足,专业组织化程度较低,服务能力,服务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急需政策的规范、引导。经营管理人员绝大多数是种养大户、流通大户出身,又是典型的土生土长的农民企业家。从农村致富带头人、农民企业家到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民专业协会的领路人,在思想上有差距、在认识上有待提高。

4. 农业企业周期长,前期投入高,效益低,发展缺乏有力的金融支持。

由于农业企业固定资产总量少,在金融部门信任度较低,获取金融机构贷款的总量比较小。因此,本土农业企业发展举步维艰,引进的也是实力雄厚的大型企业。

5. 扶持资金不到位。

磴口县属典型的农业大县,财政穷县,财政实力较为薄弱,政府自身没有能力对集体土地流转、规模种养大户、专业合作社、农业龙头企业进行扶持、帮助。另外,虽然各上级财政支农资金逐年增加,但对引领农业规模化经营趋向的土地流转、专业合作社等起不到实质性作用,达不到扶持效果。

四、促进农业规模化经营、提高集约化水平的建议

1. 站在全县大农业角度,全力做好农业规模化经营工作。

磴口县农区有耕地约25万亩,可开发沙区426.9万亩,可养殖水面约3万亩。要认真贯彻落实党在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在农业结构调整、农村劳动力就业和输出上下功夫,在提高农业科学技术含量,农业劳动生产率上加大投入,大量引进大企业以消化吸收剩余劳动力。农、林、牧及相关行业要围绕本职工作,组建各自的科技专家服务组,大力推进科技人员下乡入户,把先进实用技术和各种有用的信息及时送到农民手中,增强其科技致富能力,使磴口县农业规模做到最大,经济效益提到最高。

2. 大力培养农民专业合作社、专业协会经营管理人员和新型农民。

要围绕发展农业规模化经营,针对农民专业合作社、专业协会经营管理人员和农民的需要,认真开展实用技术和创业培训,提高他们的农业科技和经营管理知识,增强他们发展农业规模化的实际能力。

3. 因地制宜,因势利导,确定经营模式。

引导和鼓励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专业农户参与规模化经营,多样化发展。

4. 加大对农业龙头企业的扶持力度,做大做强产业经济。

建议进一步加大对龙头企业的扶持力度,以推进农业规模化经营,提高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不但用优惠的政策引进企业,还要用优势的资源扶持企业,更加优惠的政策支持企业,使进来的企业有前途,农业有发展,规模化经营有保障。

5. 强化苏木(镇)、办事处农业服务中心的服务职能。

农业规模化 篇11

【关键词】农业集约化经营和规模化发展;存在问题和原因;工作建议

一、引言

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构建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社会化相结合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这是在近年来,农民合作社、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家庭农场和专业大户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得到较快发展的背景下提出的新要求,也给信贷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出了更多的要求。

二、客观分析在集约经营和规模化发展过程中金融机构对各类主体加强服务存在的问题和原因

1.现行的农村土地承包关系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农业集约经营和规模化发展

一是相当多农民小农意识强烈,对农业集约化认知程度不高,抱着小富则安的心态,只顾眼前利益,从内心深处不愿意将“自己”的土地拿出来参与集约化经营。二是由于农村土地承包经营带来的土地高度分散,资源配置低下而导致农村集约经营效率降低,金融机构在支持服务过程中考虑到此类贷款的风险较大,加之土地确权登记、流转等环节制度还不完善,因此不能有效满足其信贷需求。

2.政府扶持等外部因素,对农业集约化发展也有一定的制约

(1)农业缺乏有力的资金支持。一是由于农业贷款普遍存在抵押缺失,风险大难以把控等特点,向金融机构获取贷款支持的难度较大。二是政府在农业生产、销售等环节的投入和政策扶持相对有限,不能充分调动生产、经营的积极性,难以形成集约化和规模化发展。

(2)外部监管政策和财税扶持政策不完善,不利于调动农业贷款积极性。受客观条件的影响,农村合作金融机构服务“三农”具有一定的政策性,承担着政策性银行的职能,但目前不良贷款、资本等监管指标均执行商业银行的监管标准;财政税收扶持政策覆盖面较低、激励力度不大,不利于调动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发放农业贷款的积极性。

3.由于各类经营主体受自身因素制约,难以实现集约化和规模化发展

(1)龙头企业经营规模偏小,带动能力不强。从全省来看,农业规模化龙头企业总体规模不大,大部分企业规模偏小、市场竞争力弱。而农产品的深加工和产业链条延伸方面不足,目前多数龙头企业的产品属初级产品,并且占较大比重,精深加工和知名品牌相对较少,产品市场竞争力较弱。产品普遍存在科技含量低、市场占有率低的现象,龙头企业盈利能力弱,行业带动能力普遍不强。

(2)农业专业合作社组织化程度不高。虽然农业专业合作社取得较快发展,但仍然存在不足。一是規模小。二是合作社运作不够规范,财务制度缺失。三是合作社自身基础薄弱,经营还是停留在对农产品简单地生产和销售上,很难形成农业产业规模化经营。因此,导致其经营风险较大,在无有效抵押的情况下,难以从金融机构融资。

(3)家庭农场规模难以扩大。一是由于缺少相应扶持政策,土地流转难以形成规模。二是由于缺乏抵押担保,融资难成为扩大生产的瓶颈。如一些家庭农场想扩大规模,但却遭遇了融资难题,使得规模化经营难以实现。

4.农业产业自身风险特点不利于农业集约化和规模化发展

(1)农村信用环境建设亟待完善。由于农业产业的稳定性差,农户文化水平相对较低,信用环境建设也需要一定的时间。如一些地区农户信用观念淡簿,在地震之后把小额信用贷款与政府扶贫救济款相混淆,偿债意识不强,挫伤了农村信用社发放农业贷款的积极性。

(2)农业贷款风险制约较大。农村合作金融机构信贷资产大多服务于“三农”,农业产业是弱势产业,受自然条件影响大,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弱,属于高风险、低效益产业,这决定了农村合作金融机构投入农业产业的资金风险较大。

三、对顺应集约经营和规模化发展趋势更好开展金融服务工作建议

1.建议由政府相关部门搭建政银企信息交流平台和机制

建议政府相关部门定期组织涉农中小企业和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及其他金融机构参加的政银企座谈交流会,搭建信息平台和定期交流机制,一方面可以解决信息不对称的问题;另一方面也可以大大的提高农村金融机构支持地方经济的效能。

2.健全保障机制,构筑农业贷款风险防范屏障

目前,农村金融服务中存在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贷款的“两难”,农村中小企业普遍缺乏符合法律规定可供抵押的财产,建议由市、县政府财政出资组建融资性担保机构,解决农民贷款担保难题,为金融业分担信贷风险;同时,扩大地方财政贷款贴息范围,对贫困农户、成长型涉农企业的贷款利息进行补贴。

3.建议进一步完善信用环境建设

经过多年努力,在信用环境建设方面虽然取得一定的成果,但系统性建设还需要进一步完善。建议政府相关部门继续严厉打击逃废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债务的各种违法犯罪行为,帮助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及时化解贷款风险,不断完善农村信用环境建设。

4.健全政策扶持体系

财政政策上,建议对县级机构农业贷款全部减免所得税,并扩大免征营业税的农户小额贷款的额度。建立农业贷款风险补偿基金,对形成的不良贷款给予一定补偿;货币政策上,进一步降低对农村合作合作金融机构的存款准备金率;监管政策上,监管部门应该出台针对涉农贷款的监管政策,降低其风险权重,降低对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的监管标准,提高对农业贷款不良率的容忍度,增强农村合作金融机构支农服务的可持续性。

参考文献:

[1]张时玲. 我国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困境与出路[J].农村研究,2008(08):75-79.

[2]刘晓英,南灵. 明晰农地产权改革征地补偿[J].农村研究,2005(01):30-32.

[3] 对丹徒区新农村建设中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的几点思考.江苏省土地学会2007年度土地学术年会会议论文. 2007

农业规模化 篇12

丛书获2015 年全国出版基金项目, 包括7 个分册, 分别是《生猪规模化健康养殖彩色图册》《肉牛规模化健康养殖彩色图册》《肉鸡规模化健康养殖彩色图册》《蛋鸡规模化健康养殖彩色图册》《山羊规模化健康养殖彩色图册》《肉鸭规模化健康养殖彩色图册》《肉兔规模化健康养殖彩色图册》。

丛书以通俗易懂的文字、直观实用的图片, 突出了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主题, 系统介绍了畜禽良种化、养殖设施化、生产规范化、防疫制度化、粪污无害化等标准化规模养殖关键技术。农业部副部长于康震为丛书作序。

于康震指出, 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 畜牧业发展的内外部环境发生了深刻变化。传统一家一户分散饲养逐步退出, 为发展规模化、集约化生产创造了有利时机;城乡居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人口持续增加, 城镇化步伐加快, 畜产品消费升级, 为规模养殖发展带来了增长空间;国家经济实力不断增强, 政策支持力度进一步加大, 社会资本投入畜牧业的势头加快, 标准化规模养殖发展的物质基础更加牢固。这些趋势性变化为畜禽养殖规模提升创造了有利条件。但也要看到, 畜产品结构性阶段性供应不足、质量安全基础不牢, 畜禽养殖比较效益下降、竞争力不强, 畜牧业资源利用效率不高、生态环保压力加大等问题仍然突出, 推进标准化规模养殖, 加快畜牧业转型升级的任务艰巨而紧迫。我们必须坚持不懈、坚定不移地大力发展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 推动畜牧业发展由数量增长为主真正转变为数量质量效益并重、由依靠资源和物质投入为主真正转变为依靠科技进步和劳动者素质提高的轨道上来。

上一篇:市场稳定下一篇:治疗达标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