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模化猪场健康养殖

2024-10-09

规模化猪场健康养殖(精选8篇)

规模化猪场健康养殖 篇1

健康养殖是以安全、优质、高效、无公害为主要内涵的可持续发展的养殖业, 通过给养殖动物提供良好的、有利于生长繁殖的立体生态条件, 生产安全优质营养的动物产品, 达到保护动物健康, 保护人类健康, 保护生态环境的目的。2007年在西昌市开展生猪标准化养殖场 (户) 建设和现代农业生猪生产项目以来, 实施生猪标准化健康养殖技术, 通过采用猪-沼-果 (粮、蔬、林) 现代生态循环健康养殖模式, 将处理后的排泻物作为作物的肥料, 实现牧农林协调发展、畜禽排泄物综合利用、养猪污染达到零排放, 使生猪养殖向规范化和健康化方向发展。其技术仅供参考。

1 选择环境良好的饲养场址

环境对猪的健康和生产性能的影响极大, 因此要为猪群创造一个良好的生态环境, 使猪生活愉悦、无应激, 猪场应建在地势高燥、排水良好、背风向阳, 易于组织防疫的地方, 生产、生活、管理三区相对独立, 场址选择在居民区常年主导风的下风或侧风向处, 建议选择在果园 (石榴、桃树、梨树) 、林地, 荒山荒坡、滩涂地建造, 与不占用良田为宜。场址距离工厂、交通主干道、屠宰场等污染源3 km以上, 距离城镇居民区、公共场所、铁路等1 km以上。猪场设计合理, 坐北朝南方位, 猪场总占地面积按年出栏1头育肥猪不超过2.0~5.0 m2计算。

2 猪舍建造科学规范

猪舍建成双列式为宜, 宽8~10 m、房檐高2.5~3.0 m;窗户距离地面0.8~1.2 m, 间隔3~4 m安装 (1.2×1.6) m2的窗子。舍门设双开门, 猪舍外门一般高2.0~2.4 m, 宽1.2~1.5 m, 门外设坡道, 一律向外开启。入舍门口设置长1 m×1 m的消毒池1个。净道 (过道) (1.0×1.5) m2, 污道 (0.8×1.2) m2, 净道、污道分开互不交叉, 雨水、污水分离。猪舍间距至少10 m以上, 具备植物隔离带。猪场周围有围墙或防疫沟, 并建有绿化隔离带。建造沼气池, 实现粪污达到无害化、减量化。舍内通风透气, 冬暖夏凉, 空气中有毒有害气体含量符合无公害畜禽生产要求, 实施“全进全出制”的饲养工艺。

3 具备生猪生产设施

妊娠母猪用单体限位栏, 限位栏可以限制母猪转身和后退, 采用金属结构, 长2.0~2.3 m, 宽0.6~0.65 m, 高0.9~1.2m。产仔母猪用产仔栏, 产仔栏下部设杆状或耙齿状, 使母猪躺下时不会压住仔猪。产仔栏长2.0~2.2 m, 宽0.6 m, 高1.0~1.1 m;断奶仔猪用保栏, 保育栏提倡原窝饲养, 每栏养猪8~10头, 长2.0~2.2 m, 宽1.8~2.0 m, 高0.8~1.0 m, 隔条间距80~100 mm, 配采食槽和饮水器。

4 饲养、引进优良品种

采用自繁自养方式养猪, 品种要选择具有生长快, 耗料省、瘦肉率高, 市场竞争力强的PIC猪、DLY猪、LY、YL杂交仔猪, 三元杂交仔猪。若需要引进种猪时, 必须从具有《种畜禽生产经营许可证》和《动物防疫合格证》的种猪场引进。若要购买仔猪, 应从达到无公害标准的猪场购进。

5 供给优质全价饲料

根据生猪不同生长时期和生理阶段的营养需求, 供给不同的配合饲料。建议仔猪饲喂希望、正大、普瑞纳等正规厂家生产的猪无公害系列品牌饲料, 而商品育肥猪用浓缩饲料、预混料严格按照说明书配制自有粮食作物饲喂。要保持粮食作物的多样性, 不同饲料各有营养特点, 多样性才能起到互补作用, 使营养平衡, 全面得到满足, 并提高饲料转化效率, 减少氮、磷等某些重金属的排放, 降低环境污染。

6 良好的饲养管理

传染病患者不得从事养猪工作, 场内兽医人员不准对外诊疗猪及其他动物的疾病, 猪场配种人员不准对外开展配种工作。饲料每次添加量要适当, 少喂勤添, 防止饲料污染腐败。转群时, 按体重大小强弱分群, 分别进行饲养, 饲养密度要适宜。每天打扫猪舍卫生, 保持料槽、水槽用具干净, 地面清洁。定期投放灭鼠药, 及时收集死鼠和残余鼠药, 并做无害化处理。选择高效、安全的抗寄生虫药进行寄生虫控制。环境清洁卫生, 防暑降温, 防寒保暖, 保持栏舍干燥和生猪安静。不使用未经无害化处理的泔水、变质、发霉、生虫或污染的饲料。

7 合理安全的防疫措施

口蹄疫、猪瘟、猪蓝耳病等重大疫病除实行春秋两季普打、平时补打外, 还要根据当地情况建立合理的免疫程序, 并作好免疫登记。使用的疫苗应符合“兽用生物制品质量标准的要求。建议使用国家兽药典收载的兽用中药材、中药成方制剂。严格掌握兽药的用法、用量和休药期, 禁止使用未经农业部批准或已被淘汰的兽药。禁止在饲料和饮水中添加兴奋剂 (瘦肉精) 、镇静剂、激素类、砷制剂。使用含有抗生素的添加剂时, 在育肥猪出栏前, 按使用规定执行休药期。不饮用有害物质和细菌超标及被污染的水源。

8 有效的卫生消毒措施

工作人员进入生产区净道和猪舍要经过更衣、紫外线消毒。严格控制外来人员, 必须进入生产区时, 要洗澡、更衣、换鞋、消毒后方可进入, 并按指定路线行走。要选择对人和猪安全、没有残留毒性、不破坏设备、不会在猪体内产生有害积累的广谱、高效、低毒的消毒剂。猪舍周围环境每1~2周消毒1次。场周围及场内污水池、排粪坑、下水道出口, 每半月或1月消毒1次。在大门口, 猪舍入口处的消毒池液要定期更换。每批猪调出后, 彻底清洗干净圈舍、设施及周围环境, 并采用喷雾或熏蒸方式进行消毒。

9 具备完备的无害化处理设施

建立无害化处理设施和病猪隔离区。对可疑病猪、染疫猪尸体要采取密闭的方法转移, 并按无害化方法进行处理, 对污染区域进行严格消毒。推行“猪-沼-果 (粮、蔬、林) ”等生态健康养殖模式, 采用尿液进入沼气池, 粪便干清工艺, 粪便通过堆积自然发酵处理后作为作物有机肥, 达到就地吸收、转化, 降低污染, 净化环境。

规模化猪场健康养殖 篇2

当前通过遗传育种手段,猪的生产性能已经得到很大提高,与此同时,猪的体质、抗逆性等也相对有所下降,对营养、饲养、管理等各种环境条件变化更加敏感。随着养猪集约化程度的不断提高,与此相关的疫情也变得更加复杂,稍有疏忽,疫情就很可能在猪群中迅速传播开,会造成经济损失,猪只发育生长缓慢,饲料利用率降低,药物、人力等方面的损失也十分巨大,并还会给猪场留下病根,成为后患。因此,我们应采取各种主动措、提高猪群健康水平、减少或避免各种疾病的侵袭,生产优质猪肉。

猪群的健康监测

在整个养猪生产过程中,猪群随时都可能发生传染病,一旦发生,规模越大,损失越惨重。因此,做好猪群的健康检测工作,及时发现亚临床症状,早期控制疫情,把传染病消灭在萌芽状态是非常重要的。主要的监测方法有如下几种:

(一)观察猪群 饲养员对自己所养猪只要随时观察,如发现异常,及时向兽医或技术员汇报。猪场技术员和兽医每日至少巡视猪群2-3遍,并经常与饲养员取得联系,互通信息,以掌握猪群动态。不管是饲养员还是技术人员,观察猪群要认真、细致,掌握好观察技术、观察时机和方法。生产上可采用“三看”,即“平时看精神,喂饲看食欲,清扫看粪便。”并应考虑猪的年龄、性别、生理阶段,季节,温度,空气等,有重点、有目的地观察。对观察中发现的不正常情况,应及时分析,查明原因,尽早采取措施加以解决。如属一般疾病,应采用对症治疗或淘汰,如是烈性传染病,则应立即捕杀,妥善处理尸体,并采取紧急消毒、紧急免疫接种等措施,防止其蔓延扩散。

对异常猪只及时淘汰,可提高生产水平,减少耗料和用药,更有利于维护全群的安全,因为这些猪往往对传染病易感或是带菌带毒,是危险的传染源或潜在的传染源。

(二)测量统计 特定的品种或杂交组合,要求特定的饲养管理水平,并同时表现特定的生产水平。通过测量统计,便可了解饲养管理水平是否适宜,猪群的健康是否在最佳状态。低劣的饲养管理,发挥不出猪的最大遗传潜力,同时也降低了猪的健康水平。猪所表现的生产力水平的高低是反应饲养管理好坏和健康状况的晴雨表,例如,猪的受胎率低、产仔数少,往往与配种技术不佳、饲养管理不当和某些疾病有关; 出生重低与母猪怀孕期营养不良有关;21天窝重小、整齐度差与母乳不足、补料过晚或不当、环境不良或受到疾病侵袭有关;肉猪日增重低、饲料报酬差有可能是猪群潜藏某些慢性疾病或饲养管理不当。

(三)病猪剖检 通过对病猪的剖检,观察各器官组织有无病变或病变的种类、程度等,了解猪病的种类及严重程度。

(四)屠宰厂检查 在屠宰厂检查屠宰猪只各器官组织有无异常或病变,了解有无某种传染病及严重程度。

规模化猪场保育猪养殖技术 篇3

1加强保育猪养殖技术的重要性

仔猪在保育阶段能否健康成长, 对日后仔猪的成长和肥育阶段十分重要, 是生猪养殖承上启下环节。对生猪的养殖来说, 生猪的保育工作是十分困难的, 主要是因为以下三点:一是处在生长发育阶段的仔猪, 它的消化系统和免疫系统生长发育需要很多的营养物质, 在养殖过程中需要面对两大矛盾, 有限的消化能力和固体饲料采食的矛盾以及高发病源和频繁的免疫注射的矛盾。 二是养殖阶段的仔猪, 规模化的养猪场都采用一次断奶法, 在断奶时期仔猪要独立生活, 独立采食, 脱离对母猪依赖性, 这就叫做仔猪的断奶应激反应。三是养殖方式和环境的变化会使仔猪受到刺激, 饲料从保育饲料到小猪饲料, 采食的方式从多餐制变成自由采食, 生长环境从厂房到保育舍, 这个阶段容易造成仔猪不适应以及应激反应。因此在规模化的养猪场, 要格外注意保育猪的养殖和管理, 根据保育猪生长特点给它创造合适条件[1]。

2饲料管理

2.1加强饲料的质量把关

在养猪生产的工作中饲料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其中危害最大的就是霉菌毒素的污染问题, 猪吃了这样的饲料会导致免疫力和繁殖能力下降。保育猪阶段, 仔猪处于生长发育阶段, 机体功能不成熟, 对其造成的伤害更加大。因此, 饲料入库要加强质量把关, 防止喂食仔猪被污染的饲料。

2.2保育猪营养

营养供给决定保育猪增重, 随着营养摄入量增加, 日增重也会增加, 饲料转化率明显改善。 其中保育猪蛋白质供应量和饲料能量多少有关。 因此在饲料选择上面, 首先考虑的就是能量, 不可以只强调蛋白质[2]。

2.3发酵床技术的应用

2.3.1发酵床的制作方法

准备大小合适的垫料, 垫料方案主要有两种, 方案一:25% 的稻壳、30% 的锯末、20% 的花生壳、 25% 的蘑菇培养料、0.3% 的粗盐另加适量菌株; 方案二:50% 的玉米秸、40% 的锯末、10% 的软土、 0.3% 的粗盐另加适量菌株。配置好垫料后, 充分把垫料搅拌、打堆, 用塑料布覆盖, 进入发酵期, 室温控制在20 ~ 25 ℃, 夏季发酵3 d左右, 冬季时间加长, 在5 d左右, 原料散发出酒曲香味说明发酵成功。

2.3.2发酵床管理方法

猪的踩踏会使发酵床变硬, 需要把床面翻松, 翻动深度在25 cm左右, 冬季比夏季翻动次数要多。经常检查垫料水分含量, 含量在38% ~ 40% 最为合适, 用手攥紧垫料, 如果没有水流出但有潮湿感, 说明湿度合格。如果含水量不足, 需要对发酵床喷洒少量的水, 2 ~ 3 d清理一次粪便。 保育猪在保温床中合理密度是0.8 ~ 1.3头/m2。 冬季加强保温防风工作, 夏季应保持通风, 做好降暑工作[3]。

3疾病控制

3.1免疫工作

牢固的树立预防为主思想, 建立保育猪的免疫工作机制, 加强保育猪接种育苗工作的管理, 疫苗质量要保证。参照常见疫情流行时间, 根据抗体的生长规律制定免疫计划。

3.2疾病防控

不同时期, 生猪发病情况有一定规律可循, 掌握规律做到提前预防是生猪养殖的关键。

4猪群管理

4.1保持通风

猪群大的环境需要通风, 小的环境需要保温。 根据每个时段的温度变化, 进行通风保温, 这对猪群管理很重要, 尤其是在猪群密度比较大的时候。

保育室进猪前要保持温度26 ~ 28 ℃, 事先就要开启保温灯来预热, 之后每周1 ~ 2 ℃来降温, 降至20 ℃左右, 保证猪舍可以密封。体质差的猪群要加一个保温灯, 下雨天气温降低时要注意保温。

4.2进猪及分群

分群最好方法是一栏一窝, 维持原窝。养殖场由于规模人力方面限制, 可以一栏10头或20头, 最多不可以超过25头。每栏保育猪过多的话, 会增加小猪疾病爆发率和争斗几率。采用网床培育的话密度应该在0.26 ~ 0.35 m2/ 头范围之内, 采用地面培育的话其密度要适当减少, 根据生产的情况以及天气状况来调整猪群密度。分群时, 分群标准可以是性别, 可以是保育猪体重。根据 “拆多不拆少”、“夜做昼不做”、“留弱不留强”的基本原则进行分栏。

4.3进猪之后前三天的管理

猪栏进猪前3天要重视观察管理, 注意仔猪是不是因为转群而出现应激反应, 要通风, 注意有没有出现仔猪不吃料以及生病的情况, 帮助它们渡过转群关。

5结语

规模化养猪场当中, 保育猪养殖工作有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对于企业发展至关重要。其中饲料、环境、病害、仔猪应激反应等对保育猪养殖工作的影响巨大。规模化养猪场的工作人员应端正工作态度, 认真踏实, 结合实际情况, 搞好保育猪养殖工作。以预防为主、养护结合原则, 加强保育猪饲料管理, 杜绝保育猪吃到污染以及不合格的饲料, 增强猪群管理, 用科学方法保证保育猪渡过分栏期。

参考文献

[1]张立明.浅析猪鸡养殖形势[J].中国畜牧兽医文摘, 2012 (04) :43.

[2]朱立达.野猪养殖技术[J].中国畜牧兽医文摘, 2012 (04) :84.

规模养殖猪场药物使用建议 篇4

近几年我国在规模猪场养殖方面取得了快速的发展,但规模猪场养殖中对于这种药物的使用仍然存在不合理的现象。通过对一部分规模养猪场的了解发现,药物使用不合理的现象,借此机会提醒规模猪场的养殖户们。目前突出问题为用药不科学不合理,表现如下:

1.1 搭配不合理

目前规模猪场养殖户经常会同时使用多种抗生素,不根据猪的病情、疾病以及诊断情况选择最合适的药物。养殖户们主要是抱着一种侥幸心理,认为多种抗生素同时使用可以极大的提升药物的疗效。有一些药物同时使用疗效确实可以提升,但很多药物在同时使用的时会出现拮抗作用。因此,养殖户在同时使用多种抗生素时需要提前做药敏性的试验[1]。

1.2 使用方法不科学

养殖户经常会滥用消毒药,即一直选用一种消毒药进行消毒会引起病毒产生一定的耐药性。

1.3 药物的剂量使用不科学

药剂量掌握不合理主要表现在养殖户们对于疫苗的使用。因为养殖场的规模在不断扩大,因此,工作量相对来说比较大,主要表现在滴眼和针剂的使用上。为了方便,养殖户通常会选择通过口服的方式进行服用,导致剂量不准。疗程短的起不到良好的作用,疗程长的可能会引起药物的中毒或者浪费,给规模猪场养殖带来一定的经济损失。

1.4 滥用保健品

养殖户有时候会过度相信保健品,将其作为药品使用。

2 科学使用兽药应该遵循以下几原则

2.1 经济性

选择药物之前应做精打细算,考虑到其经济效益,做到货比三家,最后选择物美价廉的药品[2]。

2.2 高效性

选择药物时一定要考虑到药物的效用,而所谓的药物效用就应该是公开和明确的。选择药物不能单纯的依据批号而选择,更多的应该考虑到药物的实际药性。

2.3 安全性

对于兽用药物考虑到每种药物会在猪体内的残留。对于一些新的药物其使用时间不能太长,而疗效与不良反应遵循说明书。

2.4 适当性

科学用药应该具有适当性原则。

2.4.1 药物要适当

根据猪机体与疾病的情况权衡每种药物的利弊。在同类药物的选择中应该严格遵循最适原则,保证药物的药性与动力可以满足疾病治疗即可。同时还需要注意药物和机体的相互作用,避免不良药性反应。

2.4.2 剂量合适

在规模化的猪场养殖中需要对药剂量把握科学准确。药剂量过小会造成无效,药剂量过大会产生一定的毒副作用。需要注意,药剂也需要依据猪的体重而有所选择。

2.4.3 给药时间合适

给药时间应该遵循药物的动力学。依据药物在猪体内产生的作用与规律,对给药时间与间隔应该准确把握[3]。

2.4.4 选择合适的给药途径

养殖户应该依据用药目的、猪的体质以及药物的性质等因素选择合适的给药途径。口服是一种常用的给药方式,既方便又经济,要严格控制给药剂量。

3 结论

养猪中不可避免的会遇到药物的使用,而科学合理使用药物是挽救猪的一种有效的措施,更是养殖场发展的关键。除了用药合理之外,养殖户还需要改善规模猪养殖场的防疫与消毒,真正落实防疫制度。完善规模养猪场的设备与装置,推行规范化生产。对于药品的购进需要进行实时监控与记录,建立一个完整规范的生产记录与档案数据库。对于规模猪场养殖应该增加猪个体抵抗能力,创建一个完善的管理制度,尽可能的避免一些有害致病菌的侵入。

摘要:规模猪场科学合理的使用药物,既可避免浪费,又避免产生抗药性,是现代生产的需要。一定要对药物的使用时间、药物的使用量、每种药物的最佳配比以及药物的休眠期等方面进行管理。养殖户还需要改善规模猪养殖场的防疫与消毒,真正落实防疫的制度。

关键词:规模猪场,养殖,药物使用,建议

参考文献

[1]王俊红.山东省猪源致病性性沙门氏菌的分离鉴定与耐药性分析[D].山东农业大学,2008:11.

[2]杨鑫.细菌氯霉素类药物耐药基因三重PCR检测试剂盒研究与应用[D].四川农业大学,2008:58.

规模化猪场健康养殖 篇5

关键词:规模化猪场,母猪群,种猪引进,饲养管理,疫病控制

猪场母猪群的健康直接决定着整个猪群的健康, 规模化猪场只有不断提高母猪的健康状况, 才能使母猪的性能得到最有效地表达, 从而提高生产率和盈利水平, 同时也为生产安全健康食品提供基础。健康高产的母猪群可以增加猪场的年出栏量, 有效降低猪只的生产成本。因此, 建立健康的高产母猪群是猪场实现最终效益的关键所在。但健康高产母猪群的建立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为此, 笔者从种猪的引进、后备母猪的饲养管理、猪场疫病的防治等方面进行分析, 就建立健康高产的母猪群提出一些建议。

1 种猪引进

为了让母猪群保持强劲的生产力, 生产者一般按照计划更新母猪群。商品猪场母猪群年更新率为30%左右, 通常采取2种方法补充后备猪, 一是从其他猪场引入, 二是本场选留。大多数猪场采用外场引入优秀种猪更新原有的母猪群。引种前需做如下准备工作。

1.1 制定引种计划

规模化猪场应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 根据种猪群更新计划, 确定所需品种和数量, 有选择性地购进与猪群健康状况相同的优良后备母猪, 原则上一个商品猪场应选择单一的种猪场引进后备母猪, 避免不同猪场发生疫病的风险。

1.2 了解疫病情况

了解引进猪场的猪病流行情况及种猪的健康状况。必须从没有危害严重的疫病流行地区的种猪场引进健康后备猪, 同时要了解引进种猪场的猪病免疫程序及其防治措施。

1.3 隔离消毒

种猪场应建有隔离舍, 要求隔离舍距离生产区300 m以上, 在种猪引进前30 d (至少7 d) 应选择质量好的消毒剂对隔离栏舍及其用具进行严格消毒。种猪到场后必须在隔离舍隔离饲养30~45 d, 严格检疫, 必须进行采血检测, 确认没有细菌性感染阳性和病毒野毒感染, 并检测猪瘟、口蹄疫等抗体情况[1]。种猪到场1周后, 应按照本场的免疫程序接种猪瘟、口蹄疫、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等各种疫苗。

2 后备母猪的饲养管理

要求成功培育后备母猪, 更新繁殖母猪群, 提高繁殖母猪效率。后备母猪所用饲料应根据其不同生长发育阶段进行配合, 要求原料品种多样化, 保证营养全面, 注意能量和蛋白质的比例, 特别是矿物质、维生素和必须氨基酸的补充。饲喂哺乳料时, 一般采用限量喂食的方法, 以控制其体重增长, 保证各器官能充分发育。

2.1 后备母猪的饲养

2.1.1 日粮配制。

后备母猪的营养除了需要一定能量外, 重点是对蛋白质和矿物质元素的需要, 主要是钙和磷的需要[2]。此外, 充足而全面的维生素和微量元素营养也是保持其旺盛的代谢活动和正常生理机能所必须。否则容易导致后备母猪过瘦、过肥, 骨骼发育不充分, 肢蹄发育不健全, 不能达到培育要求。配合饲料要多样, 至少要5种以上原料。适口性要好, 营养均衡, 一般采用全价料。用后备母猪专用料, 而不能用育肥料。应让后备母猪有一定的体脂贮备, 从而提高繁殖力, 延长繁殖寿命。

2.1.2 饲喂要点。

后备母猪要按体重、膘情分阶段饲养管理。后备母猪5月龄 (体重约70 kg) 前让其自由采食, 以保证其能量需求。6月龄后适当限制饲养, 限饲要根据母猪膘情而定, 切不可盲目限饲。对个别过肥或过瘦的猪只要看猪的膘情适当限饲或加料。适当增加青粗饲料, 促进猪的食欲, 改善消化。

2.2 后备母猪的管理

2.2.1 温度。

温度对母猪的生产力有很大影响, 冬春寒冷季节要求饲养员早晚关好门窗, 并在舍内配置供暖设备进行保温。夏季注意防暑降温, 要保持舍内空气新鲜与流通, 特别注意通风与温度的协调。

2.2.2 湿度。

一般以60%~80%为宜, 忌高湿。夏季有水帘工作, 湿度较大, 春、秋、冬季应做好猪舍的清洗工作。

2.2.3 通风。

冬季在通风的同时注意保温, 采取横向通风, 屋顶进风。夏季采取纵向通风, 结合湿帘开启, 降温防暑。

2.2.4 光照。

光照的时间和强度可以影响母猪的繁殖性能、生长发育和抗病力。白天室内光照应该以让猪能看清楚为准[3]。一般在每3~4头母猪的躺卧区上方1.5 m处设置1个60 W荧光灯即可。应尽可能地使用日光 (结合运动进行) , 当需要时才用人工光照 (冬季日短夜长以及封闭式猪舍) 。

2.2.5 饮水。

随时保证供应清洁新鲜的饮水, 每头猪每天应给水12~18 L (平均15 L) , 酸碱度则控制在6.0~8.0为好。饮水器应定位于活动和排粪区域, 以保证睡卧区域的干燥。

2.2.6 适当运动。

为促进代谢, 强健体质, 提高抗病力, 促使猪体发育匀称 (特别是增强四肢的灵活性和坚实性) , 防止过肥、肢蹄软弱, 以及保证旺盛性欲, 应安排配种前的后备母猪适当运动。运动场地要清洁卫生, 注意保护肢蹄损伤。

2.2.7 建立档案。

建立后备母猪档案资料, 以便适合防疫、采血检测以及以后阶段的生产管理工作。

2.2.8 报表管理。

生产报表能够及时详细反应日常工作情况、猪只信息、生产耗用情况, 应详细填写, 并妥善保管。后备母猪常用报表包括日报表、后备母猪查情表、猪舍温度记录表、消毒记录表、疫苗注射表、猪只治疗记录表、水电记录表、猪只档案表、猪只转移死淘记录等。

2.3 后备母猪的发情管理

2.3.1 后备母猪的发情特点。

后备母猪初次发情症状不明显且无规律, 且持续时间长。发情周期一般为18~25 d, 平均21d, 后备母猪中, 第1、2次发情间隔短的有15 d。持续期2~3 d, 有的在7 d还有初次发情。发情表现:耳朵直立, 眼神呆滞。急躁不安, 食欲减退或不食;阴门红肿, 阴道内流出透明稀薄白色的水样黏液, 喜欢爬跨其他母猪;后期初现静立反射。

2.3.2发情检测与记录。

后备母猪生长到80 kg (5.5月龄左右) 以上时开始出现第1次发情症状, 症状一般不明显, 尤其大群饲养时更不容易发现, 应及时发现发情母猪, 可采用公猪试情的方法, 以准确确定母猪的初次发情时间[4]。做好发情日期记录, 并预算下个发情期。根据这些基础数据可以确定后备母猪的去留问题, 同时也可以确定后备母猪疫苗的免疫、催情补饲及初配时间。

2.3.3 发情控制。

在对后备母猪发情检测 (每天赶2只不同公猪查情2次, 时间为8:00、14:00) 、记录的同时, 对后备母猪进行早期诱情, 促进后备母猪初情期的提早到来。在后备母猪体况适宜且到达一定的年龄后, 初情期越早越好。诱情在160日龄时开始, 最好的办法是公猪单独饲喂, 待需要诱情时将公猪赶到母猪栏内诱情。

2.3.4 适时配种。

最理想的是使年龄和体重同时达到初配要求标准。实践表明, 当后备母猪的初配日龄在210~230 d时, 产仔数等各种生产性能较为理想。一般在初配日龄>210d, 初配体重>120 kg, 背膘厚18~20 mm, 第2或第3次发情时进行配种。配种的有效时期是在静立发情开始后大约24h, 在12~26 h之间。第1次配种应当在开始静立发情被检出之后12~16 h完成, 过12~14 h再进行第2次配种。

3 猪只疫病控制

种猪疫病防控体系是养好种猪和提高种猪产品质量、生产率的保障, 必须采取预防为主的原则, 才能保证猪场的健康安全发展。

3.1 环境卫生与消毒

尽可能杀灭环境中的病原体, 切断传播途径, 防止传染病的发生和蔓延。对猪的活动场所, 即猪栏与运动场, 必须坚持每天清扫2次, 定期1~2周带猪消毒1次。母猪产仔前, 要严格消毒产房。每次出猪后应对猪栏舍进行彻底的清扫、冲洗和2次消毒, 隔3~5 d才可进猪。猪场周围场地, 包括道路、排污沟、空地等, 应定期进行大扫除, 原则上不留粪、尿、污物、污水, 道路必须经济消毒、保持清洁。

3.2 合理的免疫计划

根据本场和周围地区的疫情情况, 选择合适的疫苗种类和免疫接种方法, 制定科学的免疫计划。主要免疫疾病有蓝耳病、伪狂犬、细小病毒病、猪瘟、乙脑和口蹄疫等。一是在配种前35 d, 进行猪瘟、猪丹毒、猪肺疫疫苗肌肉注射。二是在配种前30 d, 用猪传染性胸膜肺炎疫苗肌肉注射。三是在配种前15 d (4、5月) , 用乙型脑炎弱毒疫苗接种1次。四是在配种前7 d, 用蓝耳病、猪细小病毒、伪狂犬疫苗免疫, 首免皮下或肌肉注射2 mL/头, 间隔20 d加强免疫1次, 以后每6个月免疫1次。

3.3 动物疫病检测

3.3.1 猪群的健康监测。

饲养员要随时观察所养的猪只, 发现异常及时与兽医联系。生产上可采用“三看”, 即“平时看精神, 喂饲看食欲, 清扫看粪便”, 发现不正常情况, 及时分析查明原因, 尽早采取措施加以处置。

3.3.2 免疫抗体的检测。

怀孕母猪接种疫苗后, 仔猪通过吃初乳获得母源抗体。可通过检测仔猪的母源抗体量, 了解仔猪的免疫状态, 同时作为仔猪再次接种疫苗的依据。另外, 还可用检测技术来检查抗原和鉴别、诊断疫病, 淘汰反应阳性猪, 净化猪群。

参考文献

[1]张利平, 张立华.控制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的措施[J].畜牧与饲料科学, 2008 (5) :51-52.

[2]唐汉林, 付昌寿, 韩贤文.母猪群管理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 2009 (6) :205.

[3]王晓阳, 张均正, 邢刚.规模猪场的猪舍设备及母猪群管理[J].浙江畜牧兽医, 2006, 31 (6) :14-15.

中兽药与畜禽规模化健康养殖 篇6

由于中兽药对某些类型疾病具有独特疗效及食品安全危害小,并且其天然性、无残留性和无抗药性是化学合成类药物无法比拟的,是生产“无抗畜禽产品”的一大出路,更是发展绿色健康养殖的必然趋势。中兽药的复合功能作用能达到标本兼治、防止疾病复发的目的,促进畜禽健康生长。当前畜禽养殖中疫病流行特点多呈现非典型病毒病、细菌病、混合感染及由此造成的继发感染等复杂疫情,在西药无法治本的境遇下可以充分发挥中兽药的明显优势。特别是针对畜禽疾病中某些病毒性传染病,中兽医药具有多方位调节和治疗作用,可提高动物机体的免疫力和抗应激能力。

1 中兽药的分类

一是具有抗菌消炎作用的中药,如夏枯草、鱼腥草、金银花、黄柏、黄芩、穿心莲、龙胆草、黄莲、板蓝根等;二是具有促进动物生长的中药,主要为消食健脾类,如山楂、麦芽、陈皮等;三是具有抗病毒类作用的中药,主要是其提取物,如黄芪多糖、茯苓多糖等;四是具有驱虫类作用的中药,如槟榔、两色鳞毛蕨等。

2 中兽药在畜牧业中的应用

李笑春等[1]对肉鸡饲喂复方中草药饲料添加剂,结果表明:中草药组与杆菌肽锌组相比,各项生产性能指标差异不显著(P>0.05),说明中草药具有促进生长、提高采食量和防治疾病的作用,可在肉鸡日粮中替代杆菌肽锌。黄达军[2]对断奶仔猪饲喂复合中草药多糖,结果表明:日粮中添加中草药复合多糖能显著提高断奶仔猪的采食量、平均日增重,降低料肉比,试验组腹泻率明显低于抗生素组(P<0.05)。表明在断奶仔猪日粮中添加0.1%复合中草药多糖能有效提高断奶仔猪的生产性能,降低仔猪的腹泻率。尹立强[3]对小尾寒羊饲喂中草药添加剂,分别按0.5%、1.0%、1.5%、2.0%添加到小尾寒羊的精料中,结果表明:0.5%、1.0%、1.5%、2.0%剂量的中草药添加组的饲料转化率、养分消化率均高于对照组。其中,1.5%的添加量效果最好,饲料转化率和养分消化率同对照组均差异显著(P<0.05)。王力生等[4]对奶牛饲喂中草药添加剂,饲养70 d,结果表明:试验组产奶量分别比对照组提高1.88 kg和1.22 kg(P<0.01),奶牛每头日净增效益分别为1.76元和1.44元,经济效益显著;乳蛋白率和乳脂率试验组与对照组差异不明显(P>0.05)。

利用天然中草药给动物进行保健、治病,在我国具有悠久历史,积累了丰富经验,发展成为我国独具特色的中兽医药学,并被部分高校纳入招生专业之列。中草药是天然物,有着天然物的各种优点,最重要的是“药食同源”,在达到治疗疾病的同时,亦为动物补充营养。有研究表明,通过饲喂添加中草药饲料的动物,其肠道菌群组成及数量发生巨大变化,其中有益菌类总体数量增加,大部分条件性致病菌数量减少。而且中草药添加剂在畜禽体内发挥有效作用后可被分解,没有毒害与残留,不产生抗药性。诸多研究亦表明,中兽医药的复合功能,具有抗生素无可比拟的优越性,可以逐步替代抗生素应用到畜禽养殖中,使畜禽规模化养殖朝着健康可持续道路发展。

3 发展中兽药存在问题

3.1 中兽医药研究开发积极性不高

目前,生产人用药和兽用药的利润相差较大,导致兽用药企业生产积极性不高,企业也无力投入资金研发新兽用药产品。同时,中兽医药研究单位较少,难以形成良好的科研氛围,更谈不上持续创新力。

3.2 中兽医药的推广应用不够

一是各级畜牧兽医机构对传统中兽医药认识不足,不能科学认识中兽医药亦可在现代畜禽养殖中发挥巨大优势,养殖户在生产中过分依赖抗生素,不能深刻认识到健康养殖的重要性。二是天然中草药还没有列入农业部饲料添加剂品种目录里,这导致各级畜牧推广部门对中兽医药推广缺乏政策支持。三是中兽医药的利用非常有限,不仅种类较少、总量小、应用范围较窄,且处于无序发展状态,从而推广价值欠缺。

3.3 中兽医药的使用效果缺乏科学评价体系

目前对中兽医药药效的评价主要还采用西药的评定办法,缺乏科学的、客观的评定标准,不利于科学评判中兽医药疗效。中兽医药对疾病防治效果,是其中多种成分的相互协同与促进作用,其复合性功能也是造成评定标准难以制定的一大难题。

3.4 有关中兽医药立法欠缺、应用规范性不强

由于相关立法的欠缺,实践中存在诸多制约推广应用的因素。传统中兽医药的普及应用必须要有法可依,否则容易导致盲目甚至是畸形发展。

4 发展对策

发展中兽医药是满足国内外市场对畜禽产品有关质量安全的需要,是实现消费者与养殖者双赢的需要,是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的需要,更是推动养殖业朝着绿色、生态、健康养殖模式发展的正确道路。

4.1 加强中兽医药的研发力度

各有关中兽药科研单位要加强与有关大学的科研合作,不断加大对中兽药的开发研究,研发更多品种的药品,以满足市场需求。充分采用现代生物技术手段,强化中兽医药的机理机制研究,同时加强中兽医药的毒理性安全研究,确保中兽医药质量安全。有研究证实,在疾病防控中,通过中药制剂与细胞因子制剂联合使用,可极大地发挥药物间的协同与促进作用,从而有效地提高疫病防治效果。应加强中兽医药作用机理机制研究,开发更多复方产品,扩大其应用范围,逐步替代抗生素,推进畜牧业健康养殖,打造人、畜与生态环境和谐共处局面。

4.2 切实加强中兽医药在养殖业中的推广应用

各级畜牧兽医机构及技术推广单位应加强中兽医药在养殖业中的应用培训和技术推广,指导养殖户合理利用中兽医药防控动物疫病,调理动物的健康状态,逐步减少化学药物添加剂的使用。

4.3 加大产业扶持力度

中兽医药是我国传统医药瑰宝之一。我们应继承与发扬民族传统中兽医药产业,加大资金投入与政策倾斜,扶持产业更好更快发展。

4.4 加强立法与监管,规范抗生素的使用

国务院曾发布《关于扶持和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的若干意见》,中兽医药也要有相关的政策。加强中兽医药有关立法,加强养殖场有关抗生素的使用监督,引导养殖场合理应用中兽医药,减少抗生素类药物使用,保护动物健康,促进畜禽健康养殖。

摘要:中兽药具有杀菌、增强机体免疫力、促进营养物质消化吸收及饲用后无残留、无耐药性等优点,可提高饲料利用率、预防和治疗动物疾病,提高畜禽产品质量,减少养殖过程中抗生素的使用,对于保障畜禽产品质量安全、促进畜禽健康养殖有着重要意义。

关键词:中兽药,健康养殖,规模化,畜禽产品安全

参考文献

[1]李笑春,黄建国.复方中草药饲料添加剂对肉鸡生产性能的影响[J].饲料广角,2011(6):27~28.

[2]黄达军.复合中草药多糖对断奶仔猪生产性能的影响[J].畜禽业,2013(3):32~34.

[3]尹立强.中草药添加剂对小尾寒羊饲料转化率及养分消化率的影响[J].饲料广角,2009(21):22~24.

浅谈规模健康养殖 篇7

1 规模健康养殖内涵

1.1 规模

规模是指数量多少的问题, 是指从事畜牧业生产的业主按照大生产的格局适当集中土地、机械、资金、劳力等生产要素, 形成较大的经营规模和生产规模, 为社会提供较大批量的畜禽产品, 产生较高的经济效益或者是畜牧业在较大范围的整体性地发展, 使畜牧产业形成较大的规模, 并达到相当的规模经营效益。

1.2 健康

健康则含义广泛, 内容丰富。一是发展理念要科学,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创新发展思路, 实现畜牧业生产的发展要与农业生产相结合, 形成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 达到农牧结合、互相促进、共同发展的目的。二是养殖企业和养殖场要按照标准化生产要求进行建设和生产, 在养殖场的规划建设、饲养管理、粪污处理、防疫卫生等方面都要符合有关标准和要求, 推进畜牧业生产的标准化。三是指从畜牧业发展与生态环境、自然环境的关系来说, 畜牧业的发展不能破坏生态环境、污染周围环境, 要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 走畜牧发展、生态良好、畜牧业和生态环境建设双赢的可持续发展道路。四是指产品要符合卫生检疫和畜产品安全质量标准, 确保畜产品质量安全。

2 如何开展规模健康养殖

2.1 抓科学发展, 在畜牧业生产发展上实现率先突破

提高畜牧业的综合生产能力, 不仅是建设现代农业的迫切要求, 也是实现畜牧率先突破的客观要求。从国际畜牧业发达国家的发展经验看, 农业生产发展到一定水平之后, 由于受到土地资源和科技水平的制约, 再要实现大幅度增长十分困难。而畜牧业是种植业的延伸, 是连接种植业和加工业的中轴环节, 通过大力发展畜牧业, 不仅能够带动大农业的产业升级, 优化农业经济结构, 而且能促进农业生产走上农牧业紧密结合, 各产业协调发展的循环经济轨道。世界上畜牧业发达国家都是农牧结合, 以牧为主的国家, 畜牧业产值占农业产值的比重均达60%以上, 可以说不解决畜牧发展问题, 就不可能解决农业发展问题。

2.2 抓规模养殖, 在畜牧业生产方式转变上实现根本性变革

近年来, 虽然规模养殖户比例逐步增加, 但我国畜牧业生产主要依赖千家万户分散饲养, 70~80%的禽、蛋、生猪是千家万户和小企业生产的, 国内10万只鸡以上的规模化、现代化养鸡生产企业还不到50家。在受到效益下滑和疫情影响时, 大量散养户缩减养殖规模, 甚至弃养, 造成畜牧业生产和市场的波动。传统畜牧业生产方式, 由于生产分散, 饲养管理生产水平低, 科技应用普及率不高, 产业化水平低, 农民养殖效益不高, 抗御市场波动风险的能力不强。因此, 要转变传统的畜牧业生产方式, 必须大力推进养殖小区和规模养殖场建设, 发展标准化养殖, 提高规模化比例。只有提高规模化水平, 才能提高畜牧业生产水平, 才能提高抗风险能力, 使畜牧生产保持健康稳定发展。

实现畜牧业生产方式的转变不仅关系到畜牧业生产的持续稳定增长, 而且关系到畜产品的有效供给, 关系到社会主义新农村和现代畜牧业建设。转变粗放、落后的畜牧业生产方式, 大力发展标准化、规模化的现代畜牧业是当前的一项紧迫任务, 也是今后发展的一个长期过程。建设现代畜牧业要求我们要按照现代畜牧业的生产方式指导和组织畜牧业走集约化生产、产业化经营的道路。要求我们积极推广标准化养殖小区、规模养殖场和家庭适度规模经营的规模养殖模式, 扶持和引导畜牧业生产企业, 积极鼓励农民养殖户发展合作制、股份制经营, 增强养殖企业的组织化程度, 提高抗御市场风险的能力。

2.3 推广生态养殖, 走“低碳经济”之路

生态养殖能够促进农业的生态化发展, 实现挖潜降耗、降低污染的目的, 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温室气体的排放, 对保护生态环境十分有益。生态养殖目前推广的模式有:

⑴发酵床养殖技术。基本模式是在猪舍内设置90~100cm深的发酵床, 以锯末和农作物秸秆为垫料原料, 在垫料上接种芽孢杆菌等多种复合有益微生物, 猪粪尿直接排泄到发酵床上, 利用猪拱掘习性, 加上人工辅助翻耙, 使猪粪尿和垫料充分混合, 通过有益微生物菌落的发酵, 猪粪尿的有机质得到充分的分解和转化。这种养猪新技术能够大大缓解传统规模养殖带来的环境污染和质量安全等问题, 并有显著的节能增效等特点。

把握重点环节推进规模健康养殖 篇8

健康养殖的概念和对健康养殖的理解, 笔者认为应涵盖人和动物的健康, 其含义应包括四个层次:一是饲养过程中动物的健康。要求饲养环境、圈舍设计以及养殖设施、设备和饲养管理规程等符合动物的生活习性, 有利于动物健康生长与繁殖;二是饲养过程中饲养员和工人的健康。要提供一个舒适的生活和工作环境, 养殖设施及管理过程不危害员工身心健康;三是饲养过程中的环境健康。要求养殖场搞好环境控制, 不污染外环境, 同时外环境也不能污染养殖场;四是养殖产生的产品对消费者的健康。要求养殖过程不污染产品, 出栏动物无疫病、无药物残留, 对消费者健康没有危害。要达到规模健康养殖的四层含义, 养殖场必须抓好以下几个环节。

1. 抓好引种环节

畜禽规模养殖, 在引种上必须到具有《种畜禽生产经营许可证》的种畜禽场引种, 种畜禽场的种畜禽系谱、档案资料、证照齐全、来源清楚。同时还要了解引种地区畜禽疫病流行情况, 并要求种畜禽场提供主要疫病免疫后有效期内免疫抗体水平情况。承运前, 必须有畜禽检疫部门出具的有效检疫证明, 以确保所引畜禽健康, 安全可靠。购买供饲养的商品代, 也要到各类证照档案齐全的正规生产场购买。必须要求销售方提供相关的畜禽检疫、免疫情况证明, 畜禽免疫标识齐全。有条件的养殖场最好坚持自繁自养, 要从源头上做好基础工作, 确保畜禽达到健康养殖。

2. 强化免疫环节

免疫是有效控制动物疫病的重要环节, 是确保畜禽健康养殖的关键, 特别是规模养殖场, 必须根据畜禽养殖数量和规模, 制定好免疫程序, 包括规定的强制免疫病种和非强制免疫病, 做好畜禽免疫档案登记。制定畜禽免疫程序应把握以下原则: (1) 当地畜禽疫病流行情况及特点; (2) 母源抗体水平情况; (3) 畜禽健康状况及生产能力状况; (4) 疫苗的种类及各种疫苗间相互干扰的作用; (5) 疫苗接种的方法和途经; (6) 上次与本次免疫接种的间隔时间。

特别还要注意防止随意从非经营渠道购买使用兽用生物制品, 以确保畜禽免疫效果。要做好畜禽免疫后的免疫抗体水平监测, 以便随时掌握畜禽免疫抗体水平情况, 做到心中有数。

3. 严把投入品使用环节

畜牧投入品的安全是畜禽规模养殖的重中之重, 没有畜牧投入品的质量安全, 要实现健康养殖就没有保证。

(1) 兽药使用必须掌握好剂量畜禽养殖场不得超过规定的剂量要求, 有效控制兽药使用过量药物残留对畜禽及其产品质量的影响。

(2) 兽药使用要严格按照法规规定畜禽养殖场要做到“五个”禁止: (1) 禁止使用假劣兽药; (2) 禁止在饲料和动物饮用水中添加激素类药品; (3) 禁止将原料药直接添加到饲料及动物饮水中或者直接饲喂动物; (4) 禁止将人用药品用于动物; (5) 禁止使用农业部规定的违禁药物。

(3) 严格执行用药期和休药期规定在畜禽饲养和出栏时, 要确保畜禽在休药期内不被用于食品消费。

(4) 建好畜禽养殖档案对养殖场畜禽养殖品种、数量、繁殖情况、标识情况以及来源、进出厂日期;畜禽免疫、消毒、饲料兽药等使用情况;畜禽的发病、死亡和无害化处理情况都要进行详细登记, 为科学饲养和管理提供可靠的依据。

4. 加强环境控制环节

畜禽粪便和兽用医疗垃圾以及病死动物的处理是规模养殖场重要的污染源, 往往导致大量病原微生物的孳生及病原体的扩散, 从而使疫病发生率上升。畜禽污染处理是畜禽健康养殖十分重要的一环。解决污染的方法:

(1) 对于畜禽规模养殖场必须建有对畜禽粪便、废水和其他固体废弃物进行综合利用的化粪池、沉淀池等设施, 圈舍内设有排污的通道和设施。

(2) 对于养殖规模较小的养殖场要结合新农村建设、实行“三改”, 有效解决畜禽粪便的污染。对于无“三改”条件的养殖户应有与养殖规模相适应的粪便堆积处, 以便对畜禽粪便进行堆积发酵, 以杀灭粪便中的细菌、病毒、寄生虫卵及其他病原体, 以保持良好的卫生环境。对于兽用医疗垃圾和病死动物, 要按照《病害动物和病害动物产品生物安全处理规程》 (GB16548-2006) 规定处理。

5. 严把消毒驱虫环节

消毒是有效预防畜禽疫病的重要途径, 消毒的目的是用各种生物、物理、化学等消毒方法将传染源病原体杀死, 切断传播途径, 防止病原体入侵养殖场。因此、现代畜禽养殖场越来越重视环境消毒。

(1) 抓好本场外环境的消毒在外环境的消毒上, 除设立消毒池外, 同时要抓好车辆、人员的消毒。一般常用不易挥发分解、消毒力强、耐有机物、杀菌广谱等特点的药物, 例如来苏儿、碘溶液等。

(2) 抓好场内环境的消毒圈舍是畜禽赖以生存、生长和生产的场所, 如果病源体污染了圈舍, 健康畜禽就会受到威胁, 并有引发疫病的危险。因此, 畜禽舍内环境的消毒特别重要, 对畜禽圈舍定期进行消毒, 同批畜禽调出后最好用密闭熏蒸或火焰消毒进行彻底消毒清理。消毒液要定期更换, 交叉使用, 确保消毒质量和消毒效果。

上一篇:万科的公司治理溢价下一篇:公众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