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模健康养殖

2024-08-24

规模健康养殖(精选12篇)

规模健康养殖 篇1

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关于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 ([2007]01号文件) 中明确提出, 要发展健康养殖业。文件强调:健康养殖业直接关系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 要转变养殖观念, 调整养殖方式, 做大做强畜牧产业。然而, 什么是规模健康养殖?如何开展规模健康养殖?本文简要论述如下:

1 规模健康养殖内涵

1.1 规模

规模是指数量多少的问题, 是指从事畜牧业生产的业主按照大生产的格局适当集中土地、机械、资金、劳力等生产要素, 形成较大的经营规模和生产规模, 为社会提供较大批量的畜禽产品, 产生较高的经济效益或者是畜牧业在较大范围的整体性地发展, 使畜牧产业形成较大的规模, 并达到相当的规模经营效益。

1.2 健康

健康则含义广泛, 内容丰富。一是发展理念要科学,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创新发展思路, 实现畜牧业生产的发展要与农业生产相结合, 形成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 达到农牧结合、互相促进、共同发展的目的。二是养殖企业和养殖场要按照标准化生产要求进行建设和生产, 在养殖场的规划建设、饲养管理、粪污处理、防疫卫生等方面都要符合有关标准和要求, 推进畜牧业生产的标准化。三是指从畜牧业发展与生态环境、自然环境的关系来说, 畜牧业的发展不能破坏生态环境、污染周围环境, 要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 走畜牧发展、生态良好、畜牧业和生态环境建设双赢的可持续发展道路。四是指产品要符合卫生检疫和畜产品安全质量标准, 确保畜产品质量安全。

2 如何开展规模健康养殖

2.1 抓科学发展, 在畜牧业生产发展上实现率先突破

提高畜牧业的综合生产能力, 不仅是建设现代农业的迫切要求, 也是实现畜牧率先突破的客观要求。从国际畜牧业发达国家的发展经验看, 农业生产发展到一定水平之后, 由于受到土地资源和科技水平的制约, 再要实现大幅度增长十分困难。而畜牧业是种植业的延伸, 是连接种植业和加工业的中轴环节, 通过大力发展畜牧业, 不仅能够带动大农业的产业升级, 优化农业经济结构, 而且能促进农业生产走上农牧业紧密结合, 各产业协调发展的循环经济轨道。世界上畜牧业发达国家都是农牧结合, 以牧为主的国家, 畜牧业产值占农业产值的比重均达60%以上, 可以说不解决畜牧发展问题, 就不可能解决农业发展问题。

2.2 抓规模养殖, 在畜牧业生产方式转变上实现根本性变革

近年来, 虽然规模养殖户比例逐步增加, 但我国畜牧业生产主要依赖千家万户分散饲养, 70~80%的禽、蛋、生猪是千家万户和小企业生产的, 国内10万只鸡以上的规模化、现代化养鸡生产企业还不到50家。在受到效益下滑和疫情影响时, 大量散养户缩减养殖规模, 甚至弃养, 造成畜牧业生产和市场的波动。传统畜牧业生产方式, 由于生产分散, 饲养管理生产水平低, 科技应用普及率不高, 产业化水平低, 农民养殖效益不高, 抗御市场波动风险的能力不强。因此, 要转变传统的畜牧业生产方式, 必须大力推进养殖小区和规模养殖场建设, 发展标准化养殖, 提高规模化比例。只有提高规模化水平, 才能提高畜牧业生产水平, 才能提高抗风险能力, 使畜牧生产保持健康稳定发展。

实现畜牧业生产方式的转变不仅关系到畜牧业生产的持续稳定增长, 而且关系到畜产品的有效供给, 关系到社会主义新农村和现代畜牧业建设。转变粗放、落后的畜牧业生产方式, 大力发展标准化、规模化的现代畜牧业是当前的一项紧迫任务, 也是今后发展的一个长期过程。建设现代畜牧业要求我们要按照现代畜牧业的生产方式指导和组织畜牧业走集约化生产、产业化经营的道路。要求我们积极推广标准化养殖小区、规模养殖场和家庭适度规模经营的规模养殖模式, 扶持和引导畜牧业生产企业, 积极鼓励农民养殖户发展合作制、股份制经营, 增强养殖企业的组织化程度, 提高抗御市场风险的能力。

2.3 推广生态养殖, 走“低碳经济”之路

生态养殖能够促进农业的生态化发展, 实现挖潜降耗、降低污染的目的, 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温室气体的排放, 对保护生态环境十分有益。生态养殖目前推广的模式有:

⑴发酵床养殖技术。基本模式是在猪舍内设置90~100cm深的发酵床, 以锯末和农作物秸秆为垫料原料, 在垫料上接种芽孢杆菌等多种复合有益微生物, 猪粪尿直接排泄到发酵床上, 利用猪拱掘习性, 加上人工辅助翻耙, 使猪粪尿和垫料充分混合, 通过有益微生物菌落的发酵, 猪粪尿的有机质得到充分的分解和转化。这种养猪新技术能够大大缓解传统规模养殖带来的环境污染和质量安全等问题, 并有显著的节能增效等特点。

⑵立体养殖。立体养殖构成方式不一, 具体应用到养猪业上, 可根据猪与其他畜禽在食物链中的位置关系灵活确定, “鸡—猪—蝇蛆—鸡、猪”养殖链, 就是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养殖模式。在这种立体养殖链中, 鸡粪可以用来喂猪, 猪粪养蝇蛆后肥田, 蝇蛆含蛋白质高达62%, 加工制粉后喂鸡或猪, 饲养效果与豆饼相同, 更重要的是蝇蛆中含有甲壳素和抗菌肽, 可以大幅度的提高猪、鸡的抗病能力。采用这种立体养殖模式, 既节省了饲料粮和日常药物投入, 又是猪粪鸡粪进行了无害化处理, 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十分显著。根据养殖环境特点和动物之间的相互联系, 可以设计多种模式, 达到“减排”的根本目的。

规模健康养殖 篇2

大力加强对养殖场、贩运人员的监管;

提高动物卫生监督执法业务能力,健全动物卫生监督机构队伍,强化检疫监督手段,确保“有机构履职、有人员负责、有能力干事”。

加强应急处置,一旦出现问题,要有力有序有效有度应对,切实把问题解决在点上。

全力做好我县动物卫生监督工作,力保人民群众消费安全。检查从六个方面进行。

一是认真检查养殖场兽药、饲料及饲料添加剂等生产投入品使用情况,并对饲料间、兽药房进行了实地查看;

二是仔细查看兽用生物制品标签、生产厂家、日期以及储备、使用备案情况;

三是细致查阅养殖档案;

四是检查产地检疫申报、检疫推进情况; 五是现场查看规模场的消毒设施、设备运转情况; 六是详细了解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理措施; 找出了部分养殖场在生成、防疫、检疫申报等方面的不足,并提出了详细的整改意见和措施,为确保动物产品质量安全夯实了基础。

畜禽养殖场为什么要建立养殖档案和加施畜禽标识?养殖档案内容包括哪些?哪些动物要佩戴率领标识?

《动物防疫法》第十四条规定“经强制免疫的动物,应当按照国务院兽医主管部门的规定建立免疫档案,加施率领标识,实施可追溯管理”。《畜牧法》第四十一条规定“畜禽养殖场应当建立养殖档案”。养殖档案的建立和率领标识的加施是保证强制免疫计划的落实,有利于可追溯管理和动物疫病的风险评估和疫情控制,准确掌握动物群体和个体的免疫、监测和移动状况。有利于落实畜产品安全责任追究制度。

养殖档案应载明率领的品种、数量、繁殖记录、标识情况、出栏入栏记录、检疫、免疫、监测情况、消毒记录、兽药使用记录、饲料使用记录、诊疗记录、无害化处理记录等内容。目前主要在猪、牛、羊上佩戴率领标识。

坚持严格执法监管和推进标准化生产两手抓、“产出来”和“管出来”两手硬,用最严谨的标准、最严格的监管、最严厉的处罚、最严肃的问责,努力确保不发生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切实维护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

实行从养殖到屠宰全链条动物卫生风险控制。

为确保养殖业安全、动物产品安全、公共卫生安全和生态环境安全,实现农业农村经济工作稳中求进、贡献。

蛋鸭规模养殖技术 篇3

1.圈养鸭的分群及适宜的饲养密度每个鸭群以500只左右为宜。分群时尽量做到品种一致,日龄相同,大小一致。青年鸭的饲养密度随鸭龄、季节和气温的不同而变化,一般可按以下标准掌握:4~10周龄,每平方米12~20只;11~20周龄,每平方米8~12只。

2.圈养青年鸭的管理⑴适当加强运动,促进骨骼和肌肉发育,防止过肥。每天定时赶鸭在舍内做转圈运动,每次5~10分钟,每天2~4次。⑵多与鸭群接触,提高鸭子胆量,防止惊群。⑶舍内通宵点灯,弱光照明。⑷做好传染病预防工作,青年鸭阶段主要预防鸭瘟和禽霍乱。

3.开产前后产蛋鸭的饲养蛋鸭大都在150日龄开产,200日龄达产蛋高峰。这个时期饲养管理的目标是尽快把产蛋率推向高峰。应根据产蛋率上升的趋势不断提高营养水平,增加日粮的营养浓度和适当增加饲喂餐数,增加采食量,以满足产蛋的营养需要。鸭的日平均光照不少于14小时,光照应从短到长逐渐增加,直至每昼夜光照16小时。本阶段饲养管理是否恰当,从以下三方面观察:⑴看蛋重的增加趋势。增重势头快,说明养得好。⑵看产蛋率上升的趋势。最迟到200日龄时,产蛋率应达到90%左右。⑶看体重变化。体重维持开产时的体重,说明饲养管理得当。

4.维持鸭的产蛋高峰期鸭进入产蛋高峰期后,体能消耗较大,健康状况不如产蛋初期和前期。这时如果营养满足不了需要,产蛋量就会下降,甚至换毛,这是饲养难度较大的阶段。为了维持产蛋高峰,必须注意以下问题:营养上保证满足产蛋的需要,饲料的营养浓度比上阶段略有提高,适当增加蛋白质、维生素和钙的喂量;每日光照数稳定在16小时,不可改变;日常操作程序要保持稳定,室温最好保持在13~20℃。本阶段饲养管理恰当与否,主要看产蛋率是否稳定在高峰期的标准。日常管理工作中,细心观察以下内容:⑴蛋壳质量。好的蛋壳应该光滑、厚实、有光泽。⑵产蛋时间。正常产蛋时间为深夜1~2时,⑶鸭群的精神状态。产蛋率高的健康鸭精力充沛,下水后潜水时间长,上岸后羽毛光滑不湿。发现异常要查明原因,对症处理。

把握重点环节推进规模健康养殖 篇4

健康养殖的概念和对健康养殖的理解, 笔者认为应涵盖人和动物的健康, 其含义应包括四个层次:一是饲养过程中动物的健康。要求饲养环境、圈舍设计以及养殖设施、设备和饲养管理规程等符合动物的生活习性, 有利于动物健康生长与繁殖;二是饲养过程中饲养员和工人的健康。要提供一个舒适的生活和工作环境, 养殖设施及管理过程不危害员工身心健康;三是饲养过程中的环境健康。要求养殖场搞好环境控制, 不污染外环境, 同时外环境也不能污染养殖场;四是养殖产生的产品对消费者的健康。要求养殖过程不污染产品, 出栏动物无疫病、无药物残留, 对消费者健康没有危害。要达到规模健康养殖的四层含义, 养殖场必须抓好以下几个环节。

1. 抓好引种环节

畜禽规模养殖, 在引种上必须到具有《种畜禽生产经营许可证》的种畜禽场引种, 种畜禽场的种畜禽系谱、档案资料、证照齐全、来源清楚。同时还要了解引种地区畜禽疫病流行情况, 并要求种畜禽场提供主要疫病免疫后有效期内免疫抗体水平情况。承运前, 必须有畜禽检疫部门出具的有效检疫证明, 以确保所引畜禽健康, 安全可靠。购买供饲养的商品代, 也要到各类证照档案齐全的正规生产场购买。必须要求销售方提供相关的畜禽检疫、免疫情况证明, 畜禽免疫标识齐全。有条件的养殖场最好坚持自繁自养, 要从源头上做好基础工作, 确保畜禽达到健康养殖。

2. 强化免疫环节

免疫是有效控制动物疫病的重要环节, 是确保畜禽健康养殖的关键, 特别是规模养殖场, 必须根据畜禽养殖数量和规模, 制定好免疫程序, 包括规定的强制免疫病种和非强制免疫病, 做好畜禽免疫档案登记。制定畜禽免疫程序应把握以下原则: (1) 当地畜禽疫病流行情况及特点; (2) 母源抗体水平情况; (3) 畜禽健康状况及生产能力状况; (4) 疫苗的种类及各种疫苗间相互干扰的作用; (5) 疫苗接种的方法和途经; (6) 上次与本次免疫接种的间隔时间。

特别还要注意防止随意从非经营渠道购买使用兽用生物制品, 以确保畜禽免疫效果。要做好畜禽免疫后的免疫抗体水平监测, 以便随时掌握畜禽免疫抗体水平情况, 做到心中有数。

3. 严把投入品使用环节

畜牧投入品的安全是畜禽规模养殖的重中之重, 没有畜牧投入品的质量安全, 要实现健康养殖就没有保证。

(1) 兽药使用必须掌握好剂量畜禽养殖场不得超过规定的剂量要求, 有效控制兽药使用过量药物残留对畜禽及其产品质量的影响。

(2) 兽药使用要严格按照法规规定畜禽养殖场要做到“五个”禁止: (1) 禁止使用假劣兽药; (2) 禁止在饲料和动物饮用水中添加激素类药品; (3) 禁止将原料药直接添加到饲料及动物饮水中或者直接饲喂动物; (4) 禁止将人用药品用于动物; (5) 禁止使用农业部规定的违禁药物。

(3) 严格执行用药期和休药期规定在畜禽饲养和出栏时, 要确保畜禽在休药期内不被用于食品消费。

(4) 建好畜禽养殖档案对养殖场畜禽养殖品种、数量、繁殖情况、标识情况以及来源、进出厂日期;畜禽免疫、消毒、饲料兽药等使用情况;畜禽的发病、死亡和无害化处理情况都要进行详细登记, 为科学饲养和管理提供可靠的依据。

4. 加强环境控制环节

畜禽粪便和兽用医疗垃圾以及病死动物的处理是规模养殖场重要的污染源, 往往导致大量病原微生物的孳生及病原体的扩散, 从而使疫病发生率上升。畜禽污染处理是畜禽健康养殖十分重要的一环。解决污染的方法:

(1) 对于畜禽规模养殖场必须建有对畜禽粪便、废水和其他固体废弃物进行综合利用的化粪池、沉淀池等设施, 圈舍内设有排污的通道和设施。

(2) 对于养殖规模较小的养殖场要结合新农村建设、实行“三改”, 有效解决畜禽粪便的污染。对于无“三改”条件的养殖户应有与养殖规模相适应的粪便堆积处, 以便对畜禽粪便进行堆积发酵, 以杀灭粪便中的细菌、病毒、寄生虫卵及其他病原体, 以保持良好的卫生环境。对于兽用医疗垃圾和病死动物, 要按照《病害动物和病害动物产品生物安全处理规程》 (GB16548-2006) 规定处理。

5. 严把消毒驱虫环节

消毒是有效预防畜禽疫病的重要途径, 消毒的目的是用各种生物、物理、化学等消毒方法将传染源病原体杀死, 切断传播途径, 防止病原体入侵养殖场。因此、现代畜禽养殖场越来越重视环境消毒。

(1) 抓好本场外环境的消毒在外环境的消毒上, 除设立消毒池外, 同时要抓好车辆、人员的消毒。一般常用不易挥发分解、消毒力强、耐有机物、杀菌广谱等特点的药物, 例如来苏儿、碘溶液等。

(2) 抓好场内环境的消毒圈舍是畜禽赖以生存、生长和生产的场所, 如果病源体污染了圈舍, 健康畜禽就会受到威胁, 并有引发疫病的危险。因此, 畜禽舍内环境的消毒特别重要, 对畜禽圈舍定期进行消毒, 同批畜禽调出后最好用密闭熏蒸或火焰消毒进行彻底消毒清理。消毒液要定期更换, 交叉使用, 确保消毒质量和消毒效果。

规模健康养殖 篇5

第一条 为规范我区畜禽规模养殖场(户)养殖行为,强化畜禽养殖过程监管,推行科学养殖行为,促进我区畜牧业健康发展,确保全区不发生重大动物疫情,确保畜禽及其产品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兽药管理条例》、《××省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条例》及农业部重大动物疫病防治技术规范相关规定,结合我区畜牧生产发展实际,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在屯溪区境内从事畜禽养殖的规模养殖场(户)养殖行为的规范监管。

第三条 本办法所称畜禽规模养殖,是指生猪存栏量达50头以上、家禽存栏达500羽以上、牛存栏20头以上、羊存栏40只以上及多畜禽兼养分别达以上标准的的养殖场(户)。

第四条 本办法所称畜禽规模养殖场(户)养殖行为,包括新建(扩建)规模养殖场(户)申办及备案;出售畜禽及其产品报检;畜禽生产过程中强制免疫、消毒、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兽药饲料使用及养殖档案。

第五条 屯溪区人民政府成立由区政府分管领导、各镇人民政府及区农业委、区财政局、屯溪工商分局、屯溪公安分局等单位负责人组成的防治重大动物疫病指挥部,负责组织实施全区动物防疫工作。区防治重大动物疫病指挥部办公室设在区农业委,具体工作由区畜牧兽医局负责。

第六条 各镇成立相应的防治重大动物疫病领导组,负责辖区内动物防疫工作的组织实施。各镇领导组下设办公室,具体负责辖区内动物防疫日常工作。

第七条 区农业委负责全区范围内的畜禽规模养殖场(户)养殖行为的监管,具体工作由区畜牧兽医局负责;各镇兽医站负责对本辖区内畜禽规模养殖场(户)养殖行为的监管,具体工作由兽医站负责。

第二章 养殖场设立

第八条 新建(扩建)畜禽养殖场(户)的应向镇兽医站提出《动物防疫合格证》申请,并附具相关材料,各镇兽医站在接到申请后应于3日内报区畜牧兽医局审批。

第九条 已建的畜禽规模养殖场尚未申办《动物防疫合格证》的应向镇兽医站提出《动物防疫合格证》申请,并附具相关材料,各镇兽医站在接到申请后应于3日内报区畜牧兽医局审批。

第十条 区畜牧兽医局在接受申请后应及时依据申请材料进行现场审核,审核合格的发放《动物防疫合格证》,不合格的,应当通知申请人并说明理由。

第十一条 新建(扩建)申请场(户)取得《动物防疫合格证》后方可立项建设,已建养殖场(户)取得《动物防疫合格证》后方可继续从事畜禽养殖。

第十二条 申请《动物防疫合格证》应递交以下材料:

1.行政许可申请书;

2.畜禽养殖场基本情况登记表;

3.畜禽养殖场设计说明

4.法人代表或负责人身份证明(原件及复印件);

5.专职防疫人员的身份证(附具当地村委会证明);

6.免疫制度、消毒制度、重大疫情上报制度、检疫报检制度、无害化处理制度(含符合动物防疫条件的病死动物、染疫动物及产品掩埋地点);

第十三条《动物防疫合格证》有效期为一年,畜禽规模养殖场(户)主应在有效期满30日前申请办理核发新证手续。领取《动物防疫合格证》的单位和个人变更发证审查时有关项目的,应当进行变更申请,重新申领《动物防疫合格证》。

第十四条 畜禽养殖场的选址应与居民生活区、生活饮用水源地、学校、医院等公共场所保持适当的距离。对病死动物、染疫动物及产品必须及时做好无害化处理,防止环境污染。主动接受区农业委的指导,建立完善生产、防疫、消毒、台帐登记、疫情报告等制度。

第十五条 规模养殖场(户)必须及时到所属镇防治重大动物疫病办公室对畜禽存栏、品种等变更情况进行备案,并自觉接受区农业委和镇兽医站及对口联系人员的监督管理。

第三章 养殖行为

第十六条 凡符合本办法规定的畜禽规模养殖场(户),对所有存栏畜禽必须按照动物防疫的要求,建好畜禽圈舍,实行圈养,坚决杜绝放养的养殖方式。

第十七条 屯溪区人民政府对严重危害养殖业生产和人体健康的牲畜口蹄疫、生猪高致病性蓝耳病、猪瘟、家禽高致病性禽流感等动物疫病实施强制免疫,强制免疫工作由具备防疫员资格证的村级防疫员操作实施。

第十八条 在强制免疫工作中实行养殖场(户)和对口村级防疫员双向监督制,各养殖场(户)必须积极主动配合村级防疫员做好各类疫苗免疫注射、耳标佩戴、免疫证发放、免疫登记工作,确保免疫效果。

第十九条 养殖场(户)必须自觉接受区农业委的血清抗体检测,并按照区农业委的要求,对抗体检测不合格的畜禽主动做好疫苗的补免或增免。

第二十条 规模畜禽养殖场(户)出售或者运输动物及其产品前,应当向区畜牧兽医局申报检疫。

第二十一条 畜禽规模养殖

场(户)应当加强畜禽卫生管理,对畜禽饲养场所、器具定期清洗、消毒,对畜禽粪便、废水及其他废弃物应及时清运或进行无害化处理,保证畜禽饲养场所的环境卫生符合国家规定的标准。

第二

十二条 畜禽规模养殖场(户)发生病死畜禽要及时向当地镇人民政府报告,严格按照病死畜禽“四不一处理”规定(即不宰杀、不销售、不食用、不转运)对病死畜禽进行无害化处理。

第二十三条 畜禽规模养殖场(户)兽药、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等投入品的使用应当符合《兽药管理条例》、《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管理条例》等规定,严格禁止下列行为:

(一)使用盐酸克伦特罗(瘦肉精)、氯霉素等食品动物禁用的药品及其他化合物;

(二)超限量使用兽药、饲料添加剂或违反畜禽休药期用药;

(三)使用危害人体健康或者在畜禽体内产生有害残留的清洗、消毒物品;

(四)国家规定的其他禁止行为。

第二十四条 畜禽饲养场应当建立畜禽饲养档案,如实记载兽药、饲料和饲料添加剂使用、强制免疫、消毒等饲养管理及疫病防治情况。

第二十五条 畜禽饲养场发生重大动物疫情的应及时采取措施对存栏畜禽予以控制隔离,防止疫情扩散,并及时按照要求向所属镇防治重大动物疫病领导组报告,镇防治重大动物疫病领导组在接报后应及时报告区防治重大动物疫病指挥部,发生疫情的养殖场应积极配合区农业委做好疫情处置。

第四章 罚 则

第二十六条 违反本办法相关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区畜牧兽医局将不予发放《动物防疫合格证》:

(一)对饲养的畜禽拒绝村级防疫员按照动物疫病的强制免疫计划实施免疫,对经抗体检测不合格同群畜禽在接到通知后未及时进行补免或增免的;

(二)对畜禽饲养场所、器具未定期清洗、消毒,对畜禽粪便、废水及其他废弃物不及时清运或进行无害化处理的;

(三)出售畜禽及其产品未及时报检,对病死畜禽不执行“四不一处理”规定,乱甩乱扔病死畜禽以及经不正常渠道予以出售的;

(四)违反本办法第十四条规定的;

(五)违反本办法第十八条规定的;

(六)未按照要求建立健全养殖档案或养殖档案不规范的;

第二十七条 对未申请取得《动物防疫合格证》或审查未获通过的畜禽规模养殖场(户)未重新申办的,由区畜牧兽医局责令改正,处一千元以上一万元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处一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罚款。

第二十八条 发生重大动物疫情的养殖场(户),半年内禁止在原养殖场(户)所进行畜禽养殖。

第二十九条 对因拒绝村级防疫员按照动物疫病的强制免疫计划实施免疫或对经抗体检测不合格不及时进行补免或增免的,由区畜牧兽医局责令改正,给予警告;拒不改正的,由区畜牧兽医局代作处理,所需处理费用由违法行为人承担。

第三十条 对拒绝强制免疫引起重大动物疫情的养殖场(户),区畜牧兽医局将按照农业部重大动物疫病防治技术规范对存栏畜禽予以扑杀,对拒绝强制免疫造成疫情扩散或引发人感染疫情的将移交司法部门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第五章 附 则

第三十一条 本办法由屯溪区农业委负责解释。

规模化养殖肉牛效益高 篇6

★市场前景

当前我国肉牛养殖业呈快速发展势头,牛肉价格将在较长一段时间内保持稳定。分析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国内市场需求空间大。目前,我国人均牛肉消费量远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的50%。二是随着牛肉质量提高和市场营销网络健全,我国牛肉出口潜力增大。三是在人工成本增加、饲料价格上涨、肉牛供应偏紧等因素影响下,肉牛价格必将维持在较高价位,养牛效益也终会与肉牛养殖周期长、高投入的特点成正比,实现稳步提高。专家预测,未来10年,牛肉需求将大于供给,价格难以回落,养牛是一条致富好门路。

★收益分析

◆投入

人工养殖肉牛,需要投入的成本主要包括购买牛犊、饲料、防疫、牛棚、人工管理等几个方面。以下按一个养殖100头肉牛规模的养殖场来计算。

牛犊 按14元/公斤市场价格,1头体重150公斤左右的改良肉牛公牛牛犊需投资2100元左右,100头牛犊购买成本为21万元。

饲料 每头牛精细料每月需120公斤左右,大约需要150元;每月平均需草150公斤,需要50元。按饲养半年来计算,每头牛饲草加精细料成本约1200元,100头牛共需成本12万元。

防疫 每头牛每月按30元防疫费、饲养半年来算,共计成本1.8万元。

牛棚 建一栋可以饲养100头牛的600平方米左右的简易牛舍,约需3万元。

其他 如人工成本,按每人每月工资2000元,以2人计,饲养半年总计人工工资2.4万元;运输、检疫等费用每头牛约100元,共需1万元。

投入总计 养殖100头肉牛总成本需要41.2万元,每头肉牛平均养殖成本4120元。

◆产出

每头肉牛到出栏,按体重500公斤、市场收购价20元/公斤计算,每头牛可卖到1万元左右,一个100头肉牛的养殖场,销售收入可达100万元。

◆收益

除去成本41.2万元,一个100头肉牛的养殖场可以净得利润58.8万元,实际上当前肉牛市场收购价格一般高于20元/公斤,养殖净收益要超过以上数值。

★行家建议

1.合理选址建牛场。牛场应选择交通、水、电方便的城镇郊外,可以节约运输和建设成本。一般以距离交通主干道300~500米,地势比较高,有一定坡度的山地较好。场地大小要根据养殖规模确定,留一定的发展空间。

2.建好牛舍。牛舍的修建应以科学、实用为原则,使牛能生活在冬暖夏凉的环境中。舍内牛床位密度适中,育肥牛舍以每头4~5平方米为宜,且供水、供料操作方便,易于清洁。

3.选用杂交优良品种。应选择体格高大、肌肉发达、脂肪少、生长快的专门肉用品种或兼用品种。比较适合北方的品种主要有西门塔尔、夏洛来、利木赞等,适合南方的品种主要有西门塔尔、利木赞、肉用短角牛、澳洲楼来牛等。

4.做好养殖管理工作。搞好卫生,保持清洁的畜舍卫生,要拴系定槽,限制运动,减少能量消耗。冬季要做好舍内保温,夏季要通风良好,保持合适的温度、湿度。

5.做好防疫保健工作。虽然肉牛疫病较少,但防疫工作仍不可忽略,要按计划进行疫病预防和保健,确保牛体健康。如果发现牛体异常,必须及时处理。要定期驱除牛体内外寄生虫,直线育肥的应在断奶时、10月龄、13月龄各驱虫1次,架子牛要在育肥前进行1次药物驱虫。

6.及时出栏。直线育肥时,体重达到500~550公斤,架子牛育肥3~4月可以出售。要根据市场行情变化,可以分小批出栏,提高经济效益。

★风险提示

根据市场需求,今后肉牛产业发展应树立优质优价经营理念,靠高档产品赢取高额回报。因此,要进行绿色养殖。要采取科学饲养方法,使用绿色养殖饲料。同时为了降低养殖成本,可以开展部分自繁自养。要学会研究市场,适时出栏,最好能与加工企业挂钩,以免除不少后顾之忧。

(山东 马波)

规模健康养殖 篇7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在定西市的安定、陇西、岷县和临洮4县区内各选择5个规模羊场 (大型企业或小区) , 共计20个, 对其健康养殖相关因子进行调查。

1.2 调查方式

由定西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统一组织协调、规划设计、汇总分析。各县区疫控中心对辖区内的养殖场按统一要求开展具体调查工作。对选定的养殖场, 通过查阅资料 (养殖档案、疫情报告、年度总结、财务报表等) 、现场查看 (场址选择、基础设施、兽药饲料、健康检查、病例诊疗等) 、座谈研讨、走访调查等形式, 围绕健康养殖因子的相关规范和标准要求, 百分制量化打分, 评定各因子的质量等级。

1.3 调查研究内容

1.3.1 环境调控

以场址选择、规划布局、圈舍建造、设施设备配套和饲养密度五个方面进行调查。

1.3.2 饲养管理

以饲养管理涉及的制度规程、养殖档案、养殖技术、专技人员、生产经营模式为内容进行调研评估, 汇总分析结果。

1.3.3 疾病防控

从养殖场疾病防控的技术、制度、物资保障和质量监督、免疫、消毒等10个方面对疾病防控工作进行综合评估调查, 并进行汇总分析。

1.3.4 生产经营

重点调查养殖场与经济效益直接相关的生产经营的具体模式, 全市羊场的生产经营模式主要有三类, 即“四位一体”的生态经济循环养殖经营模式、适度规模的家庭养殖模式、延伸产业链条经营模式。一般来讲, 三种经营模式融合度越高, 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越显著, 健康养殖成效越突出。

1.3.5 羊病危害

针对羊场常发疾病调查统计发病率、死亡率以及防治疾病所产生的防治费用。羊疾病按普通病、传染病和寄生虫病进行分类。普通病依内科、外科、产科细化调查。

对羊场年内饲养的幼畜、育成畜、基础母畜、种公畜, 按照普通病、传染病和寄生虫病的分别方法开展羊疾病的调查, 统计场内不同阶段羊的发病、死亡情况, 统计防治费用, 计算出只均防治费、死亡损失和只均经济损失, 量化评定疾病造成的危害程度。

2 调查结果与分析

2.1 健康养殖因子分值量化评定统计结果 (见表1)

表1可见, 健康养殖因子综合评估规模羊场得分率为50.13%, 各因子得分由高到低依次为:环境调控、疾病防控、经营模式、品种改良、饲养管理。各因子的得分率都很低, 且差距较大, 具有很大的提升优化空间。饲养管理的得分最低, 意味着存在的问题最大。

2.1.1 环境调控情况调查结果

规模羊场环境调控评定得分率为68.16%。具体分项中, 存在问题最多的是设施配套, 主要表现在自动饮水设施、饲草料运送设施、圈舍温控及防蝇设备、场内监控设施、粪便及病尸无害化处理设施缺乏, 饲槽及羔羊补饲槽设置不尽合理, 羊场缺乏足够面积和运动场, 场址距公路、居民区太近等。

2.1.2 品种改良调查结果

常温人工授精技术普及面较小, 多数羊场以本交为主, 开展二元、三元经济杂交的数量依然有限;以小尾寒羊占比最大, 虽发挥了多胎高产的优良性能, 但其肉质、屠宰率等方面的局限性持续影响着经营效益。

2.1.3 饲养管理调查结果

饲养管理因子是健康养殖因子中评定结果最差的一项。主要表现在规章制度、技术规程的制定与落实严重缺位, 养殖技术极度缺乏等方面。养殖技术十分落后, 突出表现在:一是饲草料的加工、调制、配合使用不到位, 存在着饲草料存量不足、种类单一、质量较差、草料比不合理、精料配合不当、营养不全、饲草料的贮存管理不尽科学等严重问题;二是加工调制饲草料的生物技术应用不够, 青贮、氨化、微化和熟化的量和面不足;三是阶段性分群饲养不到位, 阶段性全价日粮调制不到位, 随意调配日粮的现象严重。

2.1.4 疾病防控调查结果

规模羊场突出表现在技术保障、程序化免疫、疫病监测、药物保健和无害化处理等方面。技术人员缺乏, 疾病防控技术措施不能到位。在疾病诊疗、预防中滥用抗生素、没有执行休药期、违禁使用饲料添加剂等造成兽药残留、有害物质超标的现象时有发生。同期发情、人工授精未能开展, 致使羊只生产无序, 难以开展程序化免疫, 整体免疫效果难以保障。受饲养管理的影响, 羊只的体质状况欠佳, 抗病力不足, 疾病发生的风险较大。无害化处理因物资、技术的缺乏难以开展, 更是增加了疫病发生的概率。

2.1.5 经营模式调查结果

经营模式的优化程度也是增加养殖经济效益的关键因素。当前, 羊的养殖经营模式大体有三类, 即适度规模的家庭养殖模式、延伸产业链条养殖模式和生态循环经济养殖模式。适度规模的家庭养殖存在着盲目扩群、基建费用过高而无力饲养原定规模, 圈舍闲置等现象;延伸产业链条养殖与目前的经营现状差距较大。生态循环经济模式在全市都有推广应用, 推广力度不够, 与前两者的衔接不够紧密, 体现为养殖经营经济效益低下。

2.2 规模羊场疾病发生情况统计结果 (见表2)

由表2可见, 规模羊场的疾病存在着阶段性差异, 疾病对羔羊的危害程度最大, 羔羊、基础母羊和种公羊的发病率分别为28.20%、21.77%和16.19%, 死亡率分别为9.11%、8.74%和5.71%, 疾病造成的只均经济损失分别为49.92元、128.12元和128.46元。全年规模羊场总体发病率为28.79%, 死亡率为9.73%, 只均防治费为11.48元, 因疾病造成的只均经济损失为63.79元。

2.3 健康养殖因子评估结果与疾病发生情况调查结果的关系

在调查羊场中依调查结果选择评估分值较低的规模场3个、评估分值较高的规模场3个, 对应统计各场的疾病发生情况, 对比观察二者的关系 (见表3) 。

健康养殖因子的综合评定结果代表着健康养殖的水平。由表3可以看出, 调查的规模羊场健康养殖因子平均得分率高分场较低分场相差33.75%, 疾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分别下降了18.78%和7.92%, 只均防治费和只均经济损失分别降低了13.44元和67.13元。健康养殖因子综合评定的得分结果与养殖场疾病的发生和危害程度直接关联。综合评定得分越高, 场内的发病死亡越少, 只均防治费用越低, 疾病造成的只均经济损失越低, 疾病的危害程度越小。

3 结论与对策

3.1 羊健康养殖的建立已具雏形, 政策环境保障有力

调查显示, 各县区都已建立程度不一的健康养羊场, 而且依不同的健康程度展示着不同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健康养羊场的示范创建已具雏形, 发展势头强劲。

注:死亡损失羔羊按400元/只、基础母羊按1200元/只、种公羊按2000元/只计算;只均经济损失=死亡损失/ (饲养量-死亡数) +只均防治费。

3.2 羊健康养殖水平较低, 蕴藏着巨大潜力, 发展前景看好

羊健康养殖因子综合评估调查结果显示, 五大关联因子都存在着诸多严重的不足和问题, 这些不足和问题的完善解决, 技术的集成配套, 都将给养殖经营带来相当可观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问题越多, 潜力越大, 动力越足, 发展前景更加可观。

3.3 开展技术研究, 强化技术措施, 提升健康养殖水平

3.3.1 围绕动物福利, 优化养殖环境

羊在规模化生活环境中, 生态失调导致的生理失调现象极为常见。舍饲养殖, 羊禁锢于拥挤狭小的畜舍, 与自然界隔绝, 缺乏运动和游憩的场所, 这种生活条件不可避免地对羊的行为和习性产生深刻影响, 从而使各种生态失调疾病增多, 表现为疲惫、呆滞、互相撕咬、同类残食等, 终致繁殖率下降, 产量减少, 产科疾病、营养代谢疾病多发, 生长发育受滞, 寿龄缩短, 经济效益低下。因此, 发展羊舍饲养殖时, 一定要根据羊生物学特性, 进一步调整优化养殖生产环境, 在进行养殖选址、圈舍建造时, 应充分考虑羊的特性需求, 尽量消除应激隐患, 全力提供符合其自然生活习性的空间环境。

3.3.2 围绕养殖动物种类、经济用途和生理阶段, 强化饲养管理措施, 提供全价营养饲料, 提升养殖效益

饲养管理中未能全面考虑羊阶段性生理需求, 分群饲养、断奶补饲不能及时到位, 营养条件不能满足高产要求时, 极易引起营养代谢疾病。因饲养管理不当或养殖技术缺乏造成的羊中毒性疾病也十分常见 (如青贮玉米秸导致瘤胃酸中毒、霉变饲料中毒) 。因此, 加强饲养管理, 根据饲养动物的种类、用途和生理阶段, 配置全价营养日粮, 对提升养殖效益具有非常重大的作用。

3.3.3 围绕健康安全, 强化疫病监测与产品质量安全监管

全市羊场疾病防控程序化免疫、药物保健、疫病监测及质量安全监管等技术措施仍然存在着许多不到位之处。根据疫情形势, 结合养殖场实际, 羊场应制定疫病监测计划, 建立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相关规章制度, 落实监测监管的“双轨”责任管理机制, 靠实工作责任, 强化监测技术指导培训, 进一步健全完善疫病监测与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 真正实现以过程安全保障产品安全。

3.3.4 围绕生态环保, 推动粪污、医疗废弃物、病尸等无害化处理常态化

加大对养殖环保设施配套投入, 在场区种植除尘、增氧、降污、杀菌的花草树木, 规范无害化处理场所的布局规划, 配套无害化处理的收集箱、暂存室、焚烧炉、填埋坑设施设备, 加强技术培训与指导, 应用生物热处理、高温物理处理、化学药物处理等技术对粪污、医疗废弃物及病尸的无害化处理, 尽力消除养殖对生态环境造成的污染。

3.3.5 围绕综合效益, 开展经济杂交, 集成经营模式, 创建健康养殖理想模型

养殖品种对养殖产出效益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利用萨福克、特克赛尔、杜泊、无角陶塞特等国外优质肉用种公羊与当地小尾寒羊进行经济杂交, 开展肉羊的经济杂交生产, 提升养殖效益是肉羊养殖场提升养殖效益的关键。此外, 进一步强化生产经营模式的集成配套, 是羊健康养殖综合效益潜能挖掘的重要举措, 规模养殖场要综合评估规模养殖的人力、物力、财力, 确定适度养殖规模, 谋划延伸链条和生态经济循环的具体发展策略, 努力提升生产经营的综合效益。

3.4 规范技术操作, 依法依规经营, 保障健康安全

建立健全养殖场生产管理制度、投入品使用制度、免疫制度、驱虫制度、消毒制度、无害化处理制度等各项管理制度, 制定科学合理的免疫、消毒、无害化处理程序, 并保持详实的生产记录与档案管理记录。同时, 宣传引导养殖业主认真贯彻落实《动物防疫法》及相关法律法规, 落实动物防疫工作的养殖场业主的主体责任和行政业务部门的监管责任, 依法开展规范经营, 依法开展动物防疫, 依法开展产品质量安全生产, 确保羊健康养殖场的健康安全。

摘要:针对安定区的规模羊场, 调查了健康养殖中环境调控、品种选择、饲养管理、疾病防控和经营模式等五大关联因子的现状以及对养殖效益的影响程度, 并提出具体的应对策略。

规模健康养殖 篇8

1 选择环境良好的饲养场址

环境对猪的健康和生产性能的影响极大, 因此要为猪群创造一个良好的生态环境, 使猪生活愉悦、无应激, 猪场应建在地势高燥、排水良好、背风向阳, 易于组织防疫的地方, 生产、生活、管理三区相对独立, 场址选择在居民区常年主导风的下风或侧风向处, 建议选择在果园 (石榴、桃树、梨树) 、林地, 荒山荒坡、滩涂地建造, 与不占用良田为宜。场址距离工厂、交通主干道、屠宰场等污染源3 km以上, 距离城镇居民区、公共场所、铁路等1 km以上。猪场设计合理, 坐北朝南方位, 猪场总占地面积按年出栏1头育肥猪不超过2.0~5.0 m2计算。

2 猪舍建造科学规范

猪舍建成双列式为宜, 宽8~10 m、房檐高2.5~3.0 m;窗户距离地面0.8~1.2 m, 间隔3~4 m安装 (1.2×1.6) m2的窗子。舍门设双开门, 猪舍外门一般高2.0~2.4 m, 宽1.2~1.5 m, 门外设坡道, 一律向外开启。入舍门口设置长1 m×1 m的消毒池1个。净道 (过道) (1.0×1.5) m2, 污道 (0.8×1.2) m2, 净道、污道分开互不交叉, 雨水、污水分离。猪舍间距至少10 m以上, 具备植物隔离带。猪场周围有围墙或防疫沟, 并建有绿化隔离带。建造沼气池, 实现粪污达到无害化、减量化。舍内通风透气, 冬暖夏凉, 空气中有毒有害气体含量符合无公害畜禽生产要求, 实施“全进全出制”的饲养工艺。

3 具备生猪生产设施

妊娠母猪用单体限位栏, 限位栏可以限制母猪转身和后退, 采用金属结构, 长2.0~2.3 m, 宽0.6~0.65 m, 高0.9~1.2m。产仔母猪用产仔栏, 产仔栏下部设杆状或耙齿状, 使母猪躺下时不会压住仔猪。产仔栏长2.0~2.2 m, 宽0.6 m, 高1.0~1.1 m;断奶仔猪用保栏, 保育栏提倡原窝饲养, 每栏养猪8~10头, 长2.0~2.2 m, 宽1.8~2.0 m, 高0.8~1.0 m, 隔条间距80~100 mm, 配采食槽和饮水器。

4 饲养、引进优良品种

采用自繁自养方式养猪, 品种要选择具有生长快, 耗料省、瘦肉率高, 市场竞争力强的PIC猪、DLY猪、LY、YL杂交仔猪, 三元杂交仔猪。若需要引进种猪时, 必须从具有《种畜禽生产经营许可证》和《动物防疫合格证》的种猪场引进。若要购买仔猪, 应从达到无公害标准的猪场购进。

5 供给优质全价饲料

根据生猪不同生长时期和生理阶段的营养需求, 供给不同的配合饲料。建议仔猪饲喂希望、正大、普瑞纳等正规厂家生产的猪无公害系列品牌饲料, 而商品育肥猪用浓缩饲料、预混料严格按照说明书配制自有粮食作物饲喂。要保持粮食作物的多样性, 不同饲料各有营养特点, 多样性才能起到互补作用, 使营养平衡, 全面得到满足, 并提高饲料转化效率, 减少氮、磷等某些重金属的排放, 降低环境污染。

6 良好的饲养管理

传染病患者不得从事养猪工作, 场内兽医人员不准对外诊疗猪及其他动物的疾病, 猪场配种人员不准对外开展配种工作。饲料每次添加量要适当, 少喂勤添, 防止饲料污染腐败。转群时, 按体重大小强弱分群, 分别进行饲养, 饲养密度要适宜。每天打扫猪舍卫生, 保持料槽、水槽用具干净, 地面清洁。定期投放灭鼠药, 及时收集死鼠和残余鼠药, 并做无害化处理。选择高效、安全的抗寄生虫药进行寄生虫控制。环境清洁卫生, 防暑降温, 防寒保暖, 保持栏舍干燥和生猪安静。不使用未经无害化处理的泔水、变质、发霉、生虫或污染的饲料。

7 合理安全的防疫措施

口蹄疫、猪瘟、猪蓝耳病等重大疫病除实行春秋两季普打、平时补打外, 还要根据当地情况建立合理的免疫程序, 并作好免疫登记。使用的疫苗应符合“兽用生物制品质量标准的要求。建议使用国家兽药典收载的兽用中药材、中药成方制剂。严格掌握兽药的用法、用量和休药期, 禁止使用未经农业部批准或已被淘汰的兽药。禁止在饲料和饮水中添加兴奋剂 (瘦肉精) 、镇静剂、激素类、砷制剂。使用含有抗生素的添加剂时, 在育肥猪出栏前, 按使用规定执行休药期。不饮用有害物质和细菌超标及被污染的水源。

8 有效的卫生消毒措施

工作人员进入生产区净道和猪舍要经过更衣、紫外线消毒。严格控制外来人员, 必须进入生产区时, 要洗澡、更衣、换鞋、消毒后方可进入, 并按指定路线行走。要选择对人和猪安全、没有残留毒性、不破坏设备、不会在猪体内产生有害积累的广谱、高效、低毒的消毒剂。猪舍周围环境每1~2周消毒1次。场周围及场内污水池、排粪坑、下水道出口, 每半月或1月消毒1次。在大门口, 猪舍入口处的消毒池液要定期更换。每批猪调出后, 彻底清洗干净圈舍、设施及周围环境, 并采用喷雾或熏蒸方式进行消毒。

9 具备完备的无害化处理设施

规模健康养殖 篇9

关键词:适度规模,生态健康养殖技术,效益

海安是蛋鸡养殖大县, 素有禽蛋之乡美称, 但传统养殖模式中存在的鸡场建设不规范、饲养品种复杂、粪污处理与利用率低、 产品质量安全存在隐患、生物安全体系不健全等问题, 与现代蛋鸡产业发展的矛盾日益突出。

适度规模蛋鸡场即中等规模蛋鸡场, 通常有1~2 个劳动力, 正常在栏鸡2 000 只以上, 10 000 只以下, 机械设备少, 多为人工饲养, 有一定的资金积累, 有2 246 家, 占全县鸡场的49%, 在禽业生产中仍占主导地位。

海安县通过适度规模蛋鸡场生态健康养殖技术推广, 提升了蛋鸡产业发展水平和经济、社会、生态效益, 实现了蛋鸡产业转型升级。

1推广标准化蛋鸡场建设

1.1 鸡场的选址

海安县饲养蛋鸡规模由小到大, 初期养殖户大多数依靠居住地建鸡舍, 随意性大, 鸡饲养环境的恶化和农民环保意识的弱化, 不能适应现代化养殖的发展, 严重制约了养鸡业的可持续发展。雅周镇富雅等多家禽蛋合作社对所属的鸡场进行升级改造, 选址符合政府规划和动物防疫要求, 新鸡场远离主要交通干线、居民区, 远离其他畜禽场、屠宰及加工厂和垃圾站等。地势高燥, 交通便利, 场区地势较高, 采光充足, 排水良好, 周围有绿化隔离带。目前, 经过生态健康养殖技术推广, 有1 546家中等鸡场转型升级, 达到生态养殖要求, 占全县规模场的68%。

1.2 鸡舍的建设

推广前的鸡舍为简易棚舍, 低矮, 透光、通风差, 无功能区区分, 无净污道, 外来人员随意进出。

推广后, 将原有鸡舍进行改建或扩建, 使新鸡舍墙体为砖混结构, 屋面为双层隔热保温板彩钢夹芯板, 屋檐高度3 m左右, 铝合金门窗, 鸡舍一般东西走向, 相邻栋舍之间距离5~8 m。鸡舍长度为60~120 m, 跨度由鸡笼和走道宽度确定;按照生态健康养殖的设计要求, 养殖场分为生活区、管理区、生产区和隔离区, 区域之间严格分开, 不同区之间设立了门以及配套的门卫室、消毒池、消毒淋浴更衣室。各功能区之间有防疫隔离绿化带或墙。生产区主要包括育雏舍、育成舍和蛋鸡舍, 鸡舍间距满足日照、通风、防火和防疫等的要求。设有专门饲料库房, 利于配料和喂料。场区内的道路分别设立了不交叉的净道和污道, 前者用于运送饲料、产品及生产联系, 隔离带, 选择适合当地生长、对人禽无害的花草、树木进行场区绿化, 用于鸡舍的遮荫和净化空气等。鸡舍四周铺设3 m宽的水泥道路, 便于消毒。鸡舍两侧山墙上方通风口安装镀锌铁丝网, 便于灭鼠防鸟。设置科学的消毒池, 其中, 养殖场车辆消毒池, 设于鸡场入口处, 规格为4 m (长) ×3 m (宽) ×20 cm (高) , 底部要坚固, 用石籽水泥铺底, 厚度不低于20 cm, 两边稍斜;鸡舍门口踏脚消毒池, 设于鸡场入口处, 规格为50 cm×30 cm×3 cm (深) 。

应用后的新鸡舍功能完备、操作合理, 利于防疫和可持续发展, 结构坚固、经久耐用, 节约能源、降低成本, 便于舍内各项环境指标自动控制 (料、水、光、温、风、空间和卫生) 和长远发展。

1.3 饲养设备的应用

养殖设备包括梯式或重叠式鸡笼、喂料机、负压通风湿帘装置、鸡粪清理设备、设备控制系统和饲料粉碎、拌料机, 有了先进的设备, 才能有效的控制鸡舍的内环境。 富雅禽蛋专业合作社陈志坚示范场养殖场在实施前鸡笼使用多年, 年饲养5 000 只, 简易饲料粉碎机, 2 个劳动力, 人工拌料、人工饲喂, 劳动强度大。 2012 年新建60 m×12 m的鸡舍1 幢, 南北走向, 安装三列梯式蛋鸡笼, 高三层, 每格笼饲养北农大3 号蛋鸡4 只, 可饲养11 500 羽蛋鸡;实行全进全出和分区饲养制度;鸡笼上方安装自动喂料机, 乳头自动饮水, 鸡笼下设粪槽, 槽内安装刮粪机。通过控制系统每天自动喂料两次, 刮粪机每天清理一次。 通过设备控制系统, 控制鸡舍温度、湿度、通风、光照等, 在夏天35℃高温时, 系统进行负压通风、 湿帘降温, 舍内温度可控制在30℃左右;良好的屋面保温设备, 冬天舍内温度也18℃以上。 采用机械化、自动化控制系统, 提高蛋鸡的产蛋率、降低了劳动强度, 提供蛋鸡舒适的环境, 减少疾病的发生, 减少饲料的浪费。

2推广优良品种蛋鸡

选择良种是养殖的关键。 根据当地养殖环境条件、 生产经营和市场需求, 推广海兰、 北农大3 号鸡等高产鸡。雏鸡主要来自江苏天成集团、南通苏鹏禽业有限公司等种鸡场, 其所提供的雏鸡体格健壮、均匀度好, 无弱、残鸡;不携带鸡毒支原体、鸡滑液囊支原体、鸡白痢沙门菌、鸡伤寒沙门菌、鸡肠炎沙门菌和禽淋巴白血病病毒等病原体, 有较强的母源抗体。

3优质投入品的推广

饲料是饲养好蛋鸡的关键, 大多数养殖户玉米、豆粕、添加剂等进行自配, 有些养殖户贪图价格低, 购买劣质的原料, 仓储条件差, 生霉的玉米、豆粕也依旧粉碎喂鸡, 达不到全价日粮标准, 导致蛋鸡产蛋率低、发病率、死亡率高, 成本大。 通过推广应用, 饲养户都认识到使用全价日粮的重要性, 一些农户安装粉碎拌和一体机, 使用中牧华罗、天成预混料, 自配全价料, 一些农户直接使用天成、 正大等集团生产的全价颗粒料。 富雅禽蛋专业合作社年消耗中牧华罗等预混料130 t、天成全价料5 120 t。

推广使用微生态制剂预防常见病, 微生态制剂以其无毒副作用、无耐药性、无残留、成本低、效果显著、不污染环境等特点, 它不仅能促进动物胃肠道正常微生物区系的建立, 增强畜禽免疫力, 减少疾病的发生, 促进生长, 提高畜禽日增重, 改善畜产品的质量, 还能产生多种氨基酸、维生素及一些未知促生物质, 还能刺激肠道内免疫功能, 及时杀死入侵病菌, 又能减少氨及其它腐败物质的产生, 阻碍有害物质及废物的吸收, 推广使用肽乐健等微生态制剂后, 大多数鸡场大肠杆菌病等常见病发病率明显下降, 从而减少了药物残留。

4疫病的防控

4.1 重大动物疫病的免疫

强调以防为主的理念, 善始善终, 抓好免疫, 构建养鸡场的生物安全屏障。 结合当地疫情, 重点抓好重大动物疫病的免疫, 加强对高致病性禽流感、鸡新城疫等的防控。 鸡新城疫7~10 日龄前冻干苗饮水首免, 20~22 日龄采用灭活苗注射, 60 日龄I系冻干苗注射, 120 日龄灭活苗注射, 开产后每60 d冻干苗4~5 倍量饮水加强免疫, 保证每群鸡均在有效保护期内。 高致病性禽流感免疫开产前不少于3 次, 首免与二免的间隔时间不超过28 d, 开产后4~5 个月加免一次。 各站建立规模场免疫电子档案, 监管员掌握各鸡场的免疫情况。 县站每季度进行高致病性禽流感、鸡新城疫的抗体检测, 跟踪免疫, 对抗体水平低的鸡群及时补免。

4.2 消毒工作

推广前, 很多养殖户不重视消毒。 场门口、 鸡舍门口无消毒池, 人员随意出入, 从不带鸡消毒, 消毒药使用不规范等。 应用后强调把消灭传染源作为养鸡场的重点工作。 主要加强鸡场工作人员管理, 工作人员要严格消毒, 进出鸡场都更衣、沐浴;谢绝外来人员进入鸡场。鸡场中用具, 如运料车、运蛋车、笤帚、铁锹等, 这些用具除要作定期消毒外, 车辆进出要消毒, 也不宜借用其他养殖场的车辆和用具, 如要借用, 则借用前后应严格消毒。鸡场每周对环境消毒1 次, 可选用碘制剂、有机氯制剂的消毒药, 以杀灭环境中病原微生物, 切断传播途径, 控制传染病的发生和流行。

5鸡场废弃物的处理

鸡场的主要废弃物及污染有鸡粪、污水、病死鸡、过期兽药和疫苗等。强调要严格按照 《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病害动物、病害动物产品生物安全处理规程》 等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进行废弃物、 病死禽的无害化处理, 并在动物防疫监督机构的监督下进行, 防止动物疫病传播。对污染的饲料、 排泄物和杂物等堆积发酵、焚烧、深埋处理。 做好无害化处理记录, 由处理人和负责人共同签字, 并对处理结果负责。

5.1 粪污的处理

禽粪便中常常含有一些病原微生物和寄生虫卵, 如果不进行消毒处理, 容易造成污染和传播疾病。 一些危险的传染病病禽的粪便 (如禽流感、新城疫) 通过焚烧处理。需要消毒的粪便量较少时, 用含有2%~5%的有效氯的漂白粉溶液、20%石灰乳等, 将污染的粪便与漂白粉或新鲜的生石灰混合, 然后深埋于地下, 埋的深度应达2 m左右。 非芽孢病原微生物污染的粪便通过堆粪或发酵池处理。

5.2 尸体的处理

养禽场死亡的禽只尸体, 由于含有较多的病原微生物, 容易分解腐败, 散发恶臭, 污染环境。 因此, 必须及时地妥善处理病死禽尸体。 在处理尸体时, 必须将病禽的排泄物、各种废弃物等一并进行处理, 以免造成环境污染。高致病性禽流感、 新城疫为我国规定的一类疫病, 感染这两类疫病的禽只及同群禽必须扑杀焚烧处理。 一般非正常死亡的禽只尸体采用高温或发酵等处理方法。

5.3 其它废弃物处理

生活污水、饲料残渣或霉变饲料、环境垃圾等也要严格处理。 生活污水直接排放入污水处理池。 被病原体污染的污水, 用沉淀法、过滤法、化学药品处理法等进行消毒。饲料残渣、霉变饲料同粪便混合处理。 环境垃圾通过焚烧、深埋等方法处理。

6粪肥的综合利用

推广前多数养殖场对鸡粪不加处理或稍加处理。 刮完的鸡粪直接排出鸡舍外进行晾晒, 或直接拉到农田进行施肥, 粪肥的利用率有限。现将粪肥的综合处理和利用作为一个重点来抓, 具体推广以下几种方法。

6.1 蓄粪 (沼气) 池建设

市县级养殖场建设有与饲养规模相匹配的蓄粪 (沼气) 池。 2012-2014年共建20~40 m3蓄粪池832 个, 10~20 m3沼气池532 个, 解决养殖户在不需肥料季节, 进行粪肥贮存, 沼气用于生活, 防止乱堆乱放, 影响生产、生活环境和动物防疫工作。

6.2 种养结合

富雅禽蛋专业合作社成员及周边养殖户将鸡粪堆积发酵后提供给海安县雅周农业现代园, 用于栽桑养蚕, 果木园林、蔬菜施肥, 年消纳鸡粪4 000 t。

6.3 生产有机肥

对养殖户仍不能处理的粪便, 通过市场化运作, 养殖户直接将鸡粪卖给有机肥厂, 为有机肥加工生产提供原料, 海安绿园有机肥厂年消耗鸡粪2 000 t, 从源头控制畜禽养殖污染, 解决一家一户不能解决鸡粪处理利用的难题, 同时养殖户也增加了收入。

7技术规范制定

7.1 规范建设

鸡场的新建、 改造升级必须符合《动物防疫法》和动物防疫条件合格证的要求, 制定了选址、鸡舍建设、设备的安装等技术规范。

7.2 规范免疫

包括免疫程序、 疫苗的保管和运输、接种前的检查、接种操作和注意事项等。

7.3 规范消毒

主要包括消毒卫生制度、 消毒药物的选择、消毒的方法、药物的浓度、间隔的时间和注意事项等。

7.4 规范无害化处理

包括病死家禽、 废弃物和粪便的处理。

8效益分析

适度规模蛋鸡场生态健康养殖技术以提高蛋鸡成活率和产蛋量, 降低饲料消耗, 降低劳动强度, 增加养殖收入、社会和生态效益。

8.1 经济效益

通过良种选择、 标准化蛋鸡场建设技术、优质投入使用、鸡粪综合利用的技术推广, 大量的养殖户改造升级, 饲养规模不断扩大, 中等规模蛋鸡场蛋鸡实施前存栏850 万只上升到1 200 万。 推广前淘汰时的死亡率在10%左右, 现通过鸡舍环境控制、生物安全控制降低3 个百分点。 运用现代化的饲养设备, 提供舒适的环境, 饲喂全价日粮, 满足鸡只的营养要求, 延长产蛋高峰, 90%以上产蛋率平均维持180 d左右, 多产10 枚蛋, 每天减少饲料消耗1 g。通过种养结合和有机肥生产, 每只鸡增加收入1.1 元, 只均效益提高4~5 元。

8.2 社会效益

规模健康养殖 篇10

1 养殖区概况

福建省连江县岗屿养殖区地处福建省沿海的罗源湾腹部,因具备气候温和、日照充分、风小浪平、水流通畅、水质优良等优点为当地开展海水网箱养殖业提供了优越的天然条件。岗屿养殖区从1989年起开展以大黄鱼为主的海水网箱养殖业并迅速达到较大的养殖规模,网箱数量一度达到4.3万箱,并于1997年被福建省海洋与渔业厅首批列入大黄鱼产业化养殖基地,成为福建省最主要的海水网箱养殖基地之一。

2 病害暴发情况

2007年10月,福建省连江县岗屿海水网箱养殖区气温异常、水温上升,继而大规模暴发养殖鱼类“白点病”,导致岗屿养殖区4.3万箱各种规格的养殖鱼类均受到不同程度感染、死亡率高达80%以上,50多吨养殖鱼类死亡,488家养殖户受灾,直接经济损失高达2亿余元。病情的暴发对当地鱼市交易造成严重影响,鱼价急剧下跌,使原本遭受“白点病”灾害的渔民生产生活进一步陷入困境。

3 采取应对措施

病害暴发后,为维护渔区经济社会安定稳定,福建省地方各级政府和海洋与渔业行政主管部门紧急采取应对措施。一是请求农业部派出专家,对岗屿海水网箱养殖区大规模暴发“白点病”进行调查。二是由县政府成立五个工作组,对受灾渔民的灾后生产生活作出妥善安排。三是由县镇两级政府拔出专项资金用于救灾,包括对488家受灾养殖户每户补助1 200元、对309家相对困难户每户补助3 000元并纳入低保范围、对67家特困户除了给予上述补助和享受低保外还给予适当补助、对在公立学校就读的受灾户子女免除2007—2008学年学杂费、安排500万元资金主要用于苗种补贴的灾后恢复生产等。四是镇政府组织干部打捞死鱼深埋以避免二次污染、购买大量药物投入防治,包括紧急采购防治药物鱼康王“蓝、白片”和生石灰等快速送到发病养殖区,分发给养殖户;五是加速疏散密集网箱,组织省、市、县各级渔业行政主管部门的水产技术人员深入到发病养殖区一线,指导养殖户疏散密集网箱、保证水流畅通、改善水质。

4 病害原因分析

聘请的农业部以及福建省有关专家,对造成岗屿海水网箱养殖区大规模暴发鱼类“白点病”灾害的原因进行调查分析,得出结论包括五点。一是养殖区网箱排列过于密集,水流交换差。二是养殖区底质老化,部分区域水体太浅。三是养殖区水质污染严重,包括养殖自身污染、工业污染、农业污染和生活污染。四是养殖区海水中特别是底泥中存在大量“小瓜虫”包囊;五是当时的水温适合“小瓜虫”大量迅速繁殖等。

福建省地方各级病害专家、水质监测人员、水产技术人员,通过深入发病养殖区调查、会诊、指导病害防治工作,结合当时实际情况认为:此次发病的主要原因,一是9月份以后福建省连续遭受台风袭击,风大浪急,将岗屿网箱养殖区的底层沉积物搅起,水体中有机质含量处于高水平状态,同时养殖区底泥上涌使得大量“小瓜虫”胞囊上升到海水上层,而该养殖区水温当时一直保持在病原体的适宜温度范围,造成病原体大量快速繁殖引发疾病。二是养殖户缺乏科学养殖知识,防病意识差,养殖海区网箱布局过密、水流不够通畅、水质不断恶化,导致发病后互相传染、迅速蔓延。

5 健康养殖建议

5.1 加强宣传,提升认识

加大宣传教育力度,提升广大渔民养殖户对海水网箱健康养殖的认识水平。沿海各级政府和海洋与渔业行政主管部门应该通过广播、电视、报刊、网络、手机等媒体大力宣传海水网箱健康养殖的必要性,通过专家讲座、科技入户、印发宣传册、问卷调查、论文评选等方式,形式多样地开展好宣传活动。沿海各级政府和海洋与渔业行政主管部门均要担负起相应的宣传责任,并列入各自的工作规划,认真开展好此项宣传工作,为全社会共同提高对海水网箱健康养殖的认识奠定坚实的基础。

5.2 健全制度,全面落实。

建立健全海水网箱健康养殖的规划制度、预警制度、检查制度并全面落实。沿海各级政府和海洋与渔业行政主管部门要组织专家建立健全海水网箱健康养殖的规划制度,充分评估、论证地方海水网箱健康养殖的可行性、安全性,避免盲目性养殖,确保网箱布局、污染排放、品种搭配、治疗用药合理。各级科研部门应加强建立海水网箱健康养殖预警制度,重点加强对海水网箱养殖鱼类常见病害的生物学特征、监测技术、防治方法等方面的科技攻关力度,建立健全病原体数据库,为病害防治提供科学依据;各级海洋与渔业行政主管部门应该进一步完善检查制度,增强对海水网箱健康养殖过程检查的可操作性、可控制性。

5.3 强化监督,巩固成效。

金蝉规模化养殖采收新方法 篇11

1. 现有采收方法

①方法一。在树干上(一般在0.8米以下)围1圈塑料条,阻挡金蝉爬上树枝蜕变,将其集中在树干上人工采收。此方法需要在夜间围着每棵树仔细查看、反复采收,必须有手电筒照明,不仅电池用量大,用工也很多,且漏采严重,采收成本很高。

②方法二。在树的底部围1圈塑料条,并在树底部埋1带诱导口的收集器,迫使金蝉围树转圈后落入收集器。此方法因金蝉出土爬寻时间长,采收效率很低。

2. 规模化养殖采收新方法

①自动金蝉诱捕器的制作原理。经过长时间观察发现,金蝉出土后,会本能地寻找树木向高处攀爬,但其视力很差,很难锁定攀爬目标,一般都是盲目爬寻,一处攀爬不能进行后便急忙另寻目标,如长时间找不到合适蜕变条件,有的金蝉就会裂口或出壳蜕变。我们设计的自动金蝉诱捕器,主要由储桶、连接片、诱道、诱条组成(见示意图),诱捕器通过连接片与树体固定,树底部围有阻挡金蝉上树的围条,使金蝉不能爬树蜕变,部分经诱道落入储盆,大部分很快爬上诱条后自动收于储桶内。

②自动金蝉诱捕器的制作方法。利用废弃的圆形塑料桶(直径150毫米,高度90毫米),在塑料桶上部剪开1个50毫米×70毫米的缺口。在缺口处安装1个簸箕形坡道,形状和室内风斗相同(见示意图)。用塑料薄片剪成宽3毫米、长10毫米、一头宽一头窄的长条,并在长条上剪出锯齿状,围绕圆形塑料桶上口固定,每个桶固定15条以上。

③自动金蝉诱捕器的优势。这种诱捕器改夜间采集为白天收集,对雇工人员要求低、人员好雇,采集所用人工为现有方法的1/10,可节省大批人力和夜间照明灯具;由于设计了较多的攀爬诱捕条,诱捕率高;能在最短时间内诱捕到金蝉,防止了金蝉出土后爬寻时间太长而发生裂口或蜕变,金蝉采收质量好;实用性强,安装1次可在全部采收期自动诱捕,方便牢固,而且可以多年反复使用。

规模养殖是方向 篇12

发展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转变畜牧业发展方式,是建设现代畜牧业的必然选择和方向,也是这些年全省各级农牧部门全力以赴推进的一项重要工作,我们每年都召开专门会议进行安排部署,统筹协调推进,取得了明显成效。

转变畜牧业生产方式,规模化是基础,近年来,我们一直抓住规模化养殖不放松,进行了持续不断的推动。一是召开会议示范推广。2005年省政府在景泰县召开了第一次“转变畜牧业生产方式现场会”,提出了大力发展规模养殖场和养殖小区,加快转变畜牧饲养方式、生产方式、经营方式和发展方式的具体部署,并确定了目标任务,此后,省上每年都召开一次现场会议进行总结安排,各地认真贯彻落实省政府总体部署,按照政府引导、政策扶持、科学规划、统一标准、创新机制、规范管理的原则和“五统一分”(统一规划设计、统一圈舍建设、统一技术服务、统一疫病防治、统一管理、分户经营)的要求,积极探索发展规模养殖场和养殖小区的有效形式,从养殖场、养殖小区、养殖大户三个层次上分类推进规模养殖发展,总结推广了“企业带动型”、“政府带动型”、“能人牵头农户入股型”等多种养殖场(小区)建设形式。全省规模养殖场(小区)由2005年的888个发展到目前的6392个,生猪、蛋鸡规模养殖比重分别达到61%和90%,肉牛达到30%,农区肉羊规模养殖比重达到38%,培育了猪禽养殖“正大模式”、肉牛养殖“康美模式”、肉羊养殖“中天模式”等一批示范典型。二是出台政策大力扶持。省政府办公厅先后出台了《关于加快推进畜牧业生产方式转变的意见》、《养殖场养殖小区建设规范暨备案管理办法》等文件,确定了各地政府、省直有关部门在发展养殖场(小区)、推进畜牧生产方式转变中的职责,明确了标准化养殖场(小区)应具备的数量要求、建设形式、设施设备条件和管理方式。各地出台了财政补贴、银行贷款、建设用地、技术培训等一系列配套扶持政策,充分调动了养殖企业和养殖大户发展标准化养殖场(小区)的积极性,农牧部门适时开展了养殖场(小区)备案登记工作。截至2011年底,全省14个市州、77个县(区)备案登记养殖场3272个,饲养各类畜禽1524万头只;64个县(区)备案登记养殖小区1615个,饲养各类畜禽943万头只,为示范带动畜禽养殖规范化生产、提高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三是加大投入强化支撑。2005年省级财政安排500万元养殖小区专线资金,最近几年通过我们不断的争取,越来越多的资金投向了标准化养殖场(小区)建设。2011年国家安排我省2700万元生猪标准化养殖小区项目、1000万元奶牛标准化养殖小区项目、700万元肉羊标准化养殖小区项目、1400万元畜牧“菜篮子”项目、1.8亿元现代农业畜牧发展资金项目,省级财政安排近4000万元的牛羊产业大县标准化养殖小区资金,全省用于标准化养殖场(小区)建设的资金总计2亿多元,是2005年的40多倍,这些项目和资金为引导带动社会各界发展标准化养殖场(小区)发挥了重要作用。

上一篇:疗效显著下一篇:市级分公司高层管理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