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模化猪场管理流程(精选11篇)
规模化猪场管理流程 篇1
1 后备母猪的管理
后备母猪80千克后必须更换后备母猪饲料且限制其釆食量, 保持每天2千克即可。在第二次发情周期前14天增加到3~3.5千克/天, 并且按1%比例添加大豆油以增加能量的摄入, 能提高排卵量。
现在的纯二元母猪发情征兆不如过去的土杂母猪明显, 原因是由于其营养需求高、饲养环境要求高、长势快、杂交基因多酷似育肥猪的因素, 所以往往会导致发情征兆不明显, 饲养员稍有不经意就会错过配种机会, 所以要想让它们也有明显的发情症状的话最好的办法就是对其催情。正确的催情时间应掌握在五个月过后。
1.1 催情
1.1.1 食物疗法
不定期的饲喂韭菜;红糖或红糖水拌料;在日粮中添加亚硒酸钠VE粉;对于7个月未发情的猪也可用淫羊藿、阳起石煎水后拌料, 连喂7天, 会加快发情速度且无副作用。
1.1.2 公猪诱情
对于出生155天以上的后备母猪, 每栏5~8头, 每周由专人跟踪看护让公猪在过道内与母猪隔栏鼻对鼻借助气味刺激, 能明显提高群体的发情率。
1.1.3 换圈舍催情
把出生210天的后备母猪群每一周轮回换圈舍能明显提高其发情率;对于210天未发过情的每周集中赶到公猪舍内 (公猪舍尽量不清理粪尿) 喂养3~7天, 借助公猪粪尿气味使母猪产生性冲动能明显提高发情率。对于已经发情的猪别急于隔离出来, 因为发情的猪均有爬跨的习惯, 所以让已经发情的猪爬跨未发情猪也可能会激起未发情猪性趣。
1.1.4 跑早操法
对于210天未发过情的母猪且背标超过22毫米, 每天早晨集中在院内运动场快速奔跑直至气喘, 连续一周, 这样能产生热摩擦去除卵巢黄体使其发情。
1.1.5 骑猪法
对于已经发情的猪由配种员先用俩手摁住猪的后臀试探着去坐在其后臀上双脚离地 (因为公猪在自然交配时母猪至少要承受其70%的体重, 所以一个人的体重全压在母猪的后臀上也不会超过公猪70%的体重) , 然后用食指缓慢插入阴户内按摩数分钟待母猪静立后再输精, 这样可明显促使母猪发情旺盛且增加排卵量。
1.1.6 药物疗法
对于225天未发情一次的猪, 第一天肌肉注射氯前列烯醇, 间隔24小时后肌肉注射孕马血清进行催情。
1.2 防疫程序
猪瘟疫苗 (150日龄) ;细小病毒疫苗 (155日龄) ;伪狂犬疫苗 (162日龄) ;链球菌疫苗 (170日龄) ;蓝耳疫苗 (178日龄) ;口蹄疫疫苗 (185日龄) ;细小病毒疫苗 (192日龄) ;链球菌疫苗 (200日龄) 。
1.3 配种程序
采取复配方案, 后备母猪从发情开始到排卵, 时间应为40个小时以后, 所以配种的最佳时间应在发情后36小时左右, 因为60%的母猪发情开始于下午4:00至次日早晨6:00之间;所以所有上午检到的发情母猪, 应考虑它的发情已开始了10个小时, 两次配种应间隔8小时以上;对于二次配种进行的不好并且仍然表现“呆立发情”的经产母猪应进行第三次配种;配种前阴户必须用淡的高锰酸钾水清洁;输精管必须固定、锁紧, 然后在母猪出现“静立”的10分钟内完成输精。
2 怀孕母猪的管理
2.1 前期 (22天前)
因胚胎对热能比较敏感, 为防止胚胎被机体溶解吸收, 应注重配种后22天之内日喂料量的标准, 据报道约有20%~30%的胚胎在妊娠后30天内死亡。配种后高水平热能的饲养通常会引起胚胎死亡率的升高, 因此配种后的母猪的饲料采食量通常维持在每天投喂1.8~2.0千克 (瘦多胖少) 左右, 减少母猪采食过高的热能饲料, 这样能显著提高母猪的产仔率。
2.2 中期 (22~84天)
妊娠中期饲养母猪的潜在目标是要达到适量的体增重、泌乳期间产奶的高营养需要及分娩时目标的背膘厚度 (20~22毫米) , 此时胚胎的“游离性”在整个子宫体内降低, 大部分能正常着床。此时母猪的日采食量要适当增加 (要高于经产母猪) , 每天投喂2.2~2.5千克左右。
2.3 后期 (85~110天)
妊娠后期, 胎儿达到最大发育阶段 (出生重的2/3基本都是怀孕后期生长) , 导致母猪的营养需要也最大, 为防止出生重小及背膘的损失, 必须增加母猪采食量并且更换哺乳期饲料, 每天投喂3.3~3.5千克左右。
2.4 保健方案
由于现在猪舍由过去的半阴半阳过度到的全封闭加之定位栏的使用, 光照时间及运动量必然受到影响, 规模化猪场母猪钙质的相应缺乏已成为通病, 所以建议在母猪饲料内适当添加功能性添加剂亚硒酸钠维生素E粉 (山东、河北、东三省属于缺硒地区) 及乳酸钙添加剂, 以促进卵泡发育、增加排卵量及改善子宫内膜上皮组织有利于胚胎的着床及再次发情配种, 还能有效预防母仔猪白肌病、佝偻病、母猪产后瘫痪等疾病的发生。另外母猪怀孕后期赖氨酸的实际需求量应该在15.3克每天, 要靠饲料中原料的供给不足以达到母猪需要, 所以建议添加营养性添加剂“小肽”, 按0.15%添加。
3 母猪生产前、中、后期的细节性管理措施
3.1 生产前
母猪临产前10天用腐蚀性较小的消毒液进行体表消毒后 (双链季铵盐、碘制剂) 进入产房;产前5天 (怀孕第111天) 每天减料0.25~0.5千克左右, 以防母猪“产后不食症”的发生, 另外每天额外增加青绿饲料 (萝卜、冬瓜、南瓜) 1.5~2千克补充。
附:导致母猪产后不食的原因:
(1) 母猪怀孕后期, 仔猪急剧生长占据腹腔空间, 压迫胃肠道导致消化道性能减慢;
(2) 怀孕后期乳房水肿导致大量水分下沉, 使胃肠道水分相应减少导致粪便干燥排泄慢;
(3) 产程过长使母猪体力损耗过大, 懒动、少喝水致胃肠道渗透压过低导致粪便干燥排泄慢;
(4) 产后母猪血压急剧降低, 造成懒动、运动量小、喝水少致使胃肠道渗透压低导致粪便干燥排泄慢;
(5) 生产中羊水流失过多使整个机体缺水, 导致胃肠道干燥粪便排泄慢;
(6) 仔猪不间断吮吸奶水导致整个有机体水分流失过多导致胃肠道干燥粪便排泄慢;
(7) 水嘴流量 (正常流量:1000毫升/分钟) 慢, 使母猪喝水不足致胃肠道渗透压低不能推动粪便的排泄。
3.2 生产中
用浓度较小的高锰酸钾水缓慢清洗乳房、阴户、后臀部及接生员手臂后等待仔猪出生, 第一步:用干燥的棉纱或棉布擦拭鼻孔及口腔黏液然后到全身;第二步:左右手母食指掐住脐带逐步从轻到重不间断的用力朝仔猪脐部挤压1~2分钟, 尽力将大量脐血输入仔猪体内, 然后用力掐断至距离仔猪腹部10厘米左右后用碘酊止血消毒, 争取达到母源抗体吸收的最大化 (脐血内所含抗体大于初乳3~4倍) ;第三步:等仔猪能站立时即可直接先吮吸母猪奶水, 待全部生产完毕后根据出生重的大小由饲养员专门固定乳头 (最小的仔猪尽量固定前面或中间的) ;绝对保证每头仔猪必须吃足6~8小时以内的奶水 (初乳) , 力争做到母源抗体的完全吸收。
对于初产母猪, 建议临产前24小时肌注“氯前列烯醇注射液”0.2毫克 (因初产猪子宫颈口较紧, 防止难产) , 对于生产时间间隔稍长的母猪, 待产下一两头仔猪后, 可肌注“缩宫素注射液”20~40单位。
3.3 生产后
待胎衣排出六小时后 (6小时内绝不给母猪使用任何抗生素, 因为任何抗生素均能影响母源抗体的有效滴度) 。
第一步:肌注“长效土霉素注射液”300~500万单位;“鱼腥草”20毫升;次/日, 连续注射2~3日 (因为子宫颈口的关闭期为产后36~48小时, 此举除防止产房内病毒细菌的侵袭外, 还可有效防治隐型乳房炎的发生) 。
第二步:取500毫升生理盐水加热至39℃左右后加青霉素400万单位、链霉素300万单位, 用输精管或小号乳胶管消毒后灌注冲洗子宫 (此时母猪的阴道及子宫内膜完全处于水肿状态, 子宫壁光滑无皱褶, 这样能及时把里面的胎盘组织、碎片、胎粪、脐血等秽物冲出体外) , 这样不但大大减少了母猪发生子宫内膜炎的机会, 还能起到催奶作用。
第三步:饲料中添加“益母生化汤 (散) ”拌料饲喂7~10天, 能达到活血化瘀的功效, 有效排除母猪体内毒素, 最终净化母猪奶水防止母体的垂直传播, 有效控制仔猪拉稀。
4 哺乳母猪的细节性管理措施
第一步:母猪产后当天主要以饮水为主, 水中添加口服补液盐最好, 以补充生产中流失的电解质, 精料饲喂0.5千克左右即可 (仔猪体重小, 吃奶量不大) , 然后日喂料量保持循序渐进, 按每天递增0.5千克的数量上升, 到第十天左右达到5千克左右 (视猪只大小及产仔数而定) , 高峰期最多达到6.5千克以内;
第二步:为保证奶水质量 (热能是保证产奶的基础) , 按饲料比例的2%添加大豆油;另外添加0.2%的“小肽” (哺乳期母猪每天需要赖氨酸的正常量为55克左右) , 切记不要完全靠增加豆粕用量来提高蛋白需要, 那样只会导致母猪背标增厚及仔猪的腹泻率机会加大。另外大豆油中的亚油酸还能为其断奶后再发情奠定良好的基础。
5 哺乳母猪科学、合理断奶的基础工作实施方案
母猪科学合理的断奶, 对于再次发情配种能奠定良好的基础。
第一步:为防止母猪发生“继发性乳房炎”, 仔猪断奶当天晚上一定限饲母猪饲料一顿;因为次日没有仔猪吮吸奶水的话会导致奶水积存在乳房里面不流通 (流水不腐) , 久之继而发酵产酸刺激乳腺黏膜肿胀增厚终究形成乳房炎症, 使整个有机体脱水发热延误正常发情。
第二步:给母猪注射长效土霉素注射液300~500万单位 (连续2~3次) , 这样不但能及时消除乳房内轻微的炎症, 同时也有效防治了“隐型附红细胞体病” (60%的断奶母猪存在此病) 的发生;因为本病为继发病, 大部分均表现在猪群体质亚健康时显现。附红细胞体症状表现明显者配合使用“三氮脒注射液”肌肉注射。
6 断奶母猪按期再发情、再配种工作的具体实施方案
仔猪断奶后, 必须给母猪实行短期优饲, 继续饲喂高营养水平的哺乳期母猪料且不减日喂量, 直到发情。目的是及时给母猪补充哺乳期所流失的营养, 只有营养水平平衡了, 母猪才能正常发情及配种。
最好断奶当天开始就不定期跟公猪进行亲密接触, 比如隔栏相望 (相互看到对方) , 或者把母猪赶到公猪圈舍里面暂住, 也可以由饲养员看守让二者进行短时间“交流”。
7 哺乳仔猪减少应激措施工作的具体实施方案
第一步:一定要注意保暖工作。
附:各种猪群最佳适宜温度
哺乳仔猪的最适温度:29℃~33℃;保育仔猪的最适温度:22℃~25℃;哺乳母猪的最适温度:20℃~22℃;妊娠母猪的最适温度范围:18℃~21℃;育肥猪的最适温度:19℃~22℃;种公猪的最适温度范围:17℃~21℃。
第二步:断尾剪牙一定要在生后24~36小时之内 (防应激因素过多影响母源抗体的正常吸收) ;断尾剪牙一定要防止出血, 以防葡萄球菌感染、链球菌感染 (本细菌专门通过伤口感染) , 剪牙时只剪掉上下四个犬牙1/3处即可, 要保证椭圆形, 剪后用碘酊消毒止血;断尾用电热断尾钳烙掉1/2处即可, 同样用碘酊消毒止血。阉割时间最好避开防疫阶段 (出生50日龄左右) , 因为要考虑阉割应激与疫苗应激重叠对猪只危害性的加大。
第三步:牲血素3日龄注射;10日龄再注射2毫升/头。
第四步:为防止仔猪黄白痢的发生, 建议给母猪7、14天各注射长效土霉素注射液或长效头孢类注射液一次;哺乳期间尽可能不要给仔猪注射抗生素止泻药物, 目的是除了减少应激外还要考虑抗生素对小肠绒毛的危害性及肝肾功能的损害 (免疫力及消化能力的保护) 。
8 断奶仔猪减少应激措施工作的具体实施方案
断奶仔猪就是意味着母子分离 (仔猪悲哀, 伤肺) , 另安新家;从液态的奶水过度到固态的饲料, 这无疑对于其胃肠道的吸收转化适应能力是一个极大的挑战。另外还有很多种应激如:
转合群 (打咬争地盘产生愤怒, 伤肝) ;换圈舍 (地面、水嘴高度、料槽) 产生陌生及恐惧感, 伤脾、肾;更换饲养员产生惊吓, 伤肾;换料 (营养浓度) 口味不适, 消化系统的适应过程;换饲喂方法 (饲喂时间、饲喂顿数) , 消化系统的适应过程;防疫、阉割 (均会产生惊吓) 等等。
鉴于以上诸多应激因素的干扰, 稍有不慎就会导致仔猪发生多种疾病。如腹泻病、水肿病、大脑炎、链球菌病、支原体病、副猪嗜血杆菌病等。
第一步:仔猪断奶当天肌肉注射蒽诺沙星及长效土霉素针剂;来苏尔消毒液喷洒猪只全身及保育舍 (统一改变猪只嗅觉防打咬应激) 、仔猪转栏混群时最好选择晚上 (防打咬) 、统一换新栏 (所有猪只都存在陌生恐惧感, 不容易打仗) ;统一空腹合群 (饥饿感加强想吃不想打) ;做到仔猪体重的均匀性 (防止倚强凌弱) 。
第二步:饲料一定要逐步过渡, 饲料中添加酸化剂、小肽、酶制剂等然后添加蒽诺沙星、麻杏石甘散、脱酶剂、大蒜素、干姜、大茴香、陈皮、红糖、白面粉等。能有效预防以上疾病的发生。
9 中猪 (架子猪) 的饲养管理细节
9.1 当今规模化猪场所饲养商品猪模式
(1) 纯三元商品猪 (生长环境、营养条件、应激) ; (2) 全封闭猪舍 (光照) ; (3) 水泥地面 (微量元素———铁) ; (4) 猪舍保持恒温 (季节区分不明显, 猪群易感冒) ; (5) 生长周期短 (身体各个脏腑器官难以发育健全) ; (6) 抗生素的滥用 (非特异性免疫遭破坏) ; (7) 霉菌毒素的危害 (免疫抑制) ; (8) 空气中漂浮的多种病毒细菌的侵袭 (运输猪只车辆散播) 。
9.2 工作重点
除了平时做好特异性免疫工作外, 更应该把非特异性免疫 (非特异性免疫是特异性免疫的基础) 工作作为重点来做。猪的胃肠道吸收转化率正常;营养就会达到均衡;营养均衡猪才会正常生长;猪正常生长才会正常采食;猪正常采食才会身体健壮;猪身体健壮才会抵抗疾病;这就是所谓的非特异性免疫。应把保健重点放在胃肠道上, 定期在饲料中添加中药类“胃肠活” (主要成分:黄芩、青皮、白术等) , 另外就是钙质的补充。
1 0 大猪 (育肥猪) 的饲养管理细节
本阶段饲养员工作重点主要放在细致的观察力上, 主要包括以下因素:喘气 (通过观察急促或平缓来掌握心率) 、粪便性状 (了解胃肠道消化情况) 、尿色 (了解泌尿系统情况) 、精神状况 (沉郁或兴奋) 、采食行为 (快与慢) 、腹围 (膨胀或发瘪) 、体温 (决定热性病或凉性病) 、猪群的行为意识洞察 (实症或虚症) 、天气预报的收看 (及时了解温差) 等。
另外注重油脂的添加 (防止膘情过大影响售价) 。
猪场全体人员除做到以上具体工作外, 技术人员的专业知识还要掌握全面并且过硬。主要包括对猪品种的认识度、定期驱虫、洗胃、健胃、防疫程序、合理保健、药理搭配、病理细析、保健品的合理使用及常见疾病的药物治疗、预混料及浓缩料的合理科学搅拌。
另外猪场技术人员还要多注意收集一些流行性、传染性疾病的发生情况信息, 如近期附近发生烈性传染病时, 一定要及时封锁本场工作人员, 严控人员的流动性, 严格杜绝接待一切外来人员 (参观、访问、学习) , 力争做到大环境清理, 小环境消毒, 场内垃圾焚烧等卫生大扫除工作。及时做到把疾病防控在萌芽状态。
规模化猪场管理流程 篇2
时间:2011-04-11 来源: 作者:
近日在养猪群中甚少发言,目的在于争取更多时间撰写此文。写此文主要基于以下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方面随着近来生猪价格的不断上升,各地规模化猪场及农户的养猪数量不断增多,但多数老板认为猪场管理太难;另一方面,随着国内外信息交流的日益加强,中国养猪业在技术方面已经上升到一定高度,缺乏的是既懂技术又擅长管理的猪场长或管理技术人员。
谈起养猪,大家往往是谈技术,专业的养猪管理谈的很少。本人从养猪管理的角度认为,管好一个猪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建立文化治理
所谓的文化治理,就是在猪场的内部形成独特的文化观念、价值观念、历史传统习惯、作风道德规范和生产观念,并力求他们统一于共同的指导思想和经营哲学。
从生产运作的角度来看猪场生产,它属于工艺专门化运作类型,但从产品的本身来看,它应属于“服务业”的范畴,因为猪场的产品是活体动物。这就要求猪场的工作人员必须具备两个条件:其
一、有较强的责任心(企业价值观的思想体现和行为体现);其
二、技术熟练程度较高;要求猪场的管理人员在猪场的管理中以管人为纲。
从以上两个层面来看传统养猪产业,它的标准化、机械化程度比较低,工人体力劳动大,工人的情绪对工作质量影响比较大,制度约束效力弱,因此在管理上应偏重于文化管理。
1)、通过猪场文化,为员工组建一个健康的价值观
一个人乐意在一家猪场工作,主要因素有两个:首先是感性因素,他能感觉到这家猪场有前途、自己的工作是有价值的、人际关系融洽、工作氛围宽松向上。其次是理性因素,他在这家猪场工作能得到他想要的东西,例如薪酬、培训、福利、个人发展空间等。前者主要靠猪场文化的感召力,来引导员工形成与猪场共同的价值观和追求,而后者则是靠人力资源管理,包括薪酬、考核、任免等制度和机制,让员工感到在这里工作有前途,能够实现自己的个人目标和价值。-IJ=~hBI
2)、通过猪场文化,来协调、弥补制度管理
在猪场封闭的条件下,人轻易产生压抑感,假如再加以规章制度的严格约束性,势必会造成员工情绪低落,工作难以起激情,人员流失率高。Kk#8r+ ,猪场文化的约束是无形的、非正式的、非强制性的、不成文的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在一定的文化氛围中,人们由于合乎特定准则的行为而受到称赞和肯定,从而得到心理上的满足;反之,则会产生失落感或挫折感。它对员工的约束是柔性的,它可以弥补制度治理的“真空”地带,和刚性的制度治理相配合,则可达到刚柔并进、阴阳互补之效。
3)、通过猪场文化,统一员工思想,培养员工完成本职工作的自豪感和对猪场的归属感
猪场流程多,岗位复杂,需要有团队合作精神。有的场虽然建立了比较完善的绩效考核制度,调动了员工在本岗位的积极性,但整体凝聚力不高。如猪只转群时的扯皮现象以及绩效考核所滋生的本位主义。
从管理心理学角度看,能将个体凝聚起来主要靠一种心理力量,而非生物力量。猪场文化正是以大量微妙的方式来沟通猪场内部人们的思想,使员工能在统一的思想指导下,形成为实现共同目标遵守准则的“使命感”。在猪场文化的影响下,能使员工感受到完成本职工作的自豪感和协调合作后对猪场的归属感,进而从根本上消除或削弱本位主义和扯皮现象
4)、通过猪场文化,培养猪场的进取力
员工在一个“人人受到重视、个个受到尊重”的价值观念的指导下的文化氛围中,每个人的工作都会受到肯定,每个人的成绩都会受到领导的肯定,任何心理健康的成员都会得到满足,受到鼓舞,同时为进一步发挥个人才能,会不断地奋斗。
2、推行目标治理,实行绩效考核
把猪场的经营计划分解到各个部门,分解到某个自然时间段,抓住要害指标实施绩效考核,同员工签订目标责任书达成共识,做到目标明确奖罚分明;同时还要以周为单位开生产例会,针对生产存在的问题共同商讨,制定对策并加强员工指导。对指标完成较好的员工要给予肯定并鼓励其总结经验,把成功经验分享给更多的人;对于没有完成指标的个人,要给予指导。这样会使整个猪场所有人员有一个目标感,有一个努力的重点,当员工完全沉浸在工作中时,心中就会产生欣慰感和成就感。
3、注重技术创新,创办学习型猪场
双汇公司近期出现瘦肉精事件,虽然有过之,但他们有句话讲的很好:“企业是船,创新是帆”,养猪单位的创新可以是点也可以是面。要鼓励我们的员工在工作的过程中仔细观察,善于发现问题,并顺着事物的发展规律去解决问题。可以把总赢利的1%设立为年终贡献奖,并作为个人竞争治理工作岗位的重要依据。
在猪场内要建立图书室和资料库,定期组织学习,养成一个学习的氛围。同时还要为员工提供更多的学习和交流的机会,让更多的员工有机会参加一些规模较大的学术交流会,增进对外交流。
4、体会
1)、猪场文化的建立
台湾学者早在上个世纪90年代就提出“猪场能否赢利取决与该场工人技能的熟练程度、责任心”;Cutler,Spicer等在《猪病学》第八版中曾指出“解决断奶前死亡率高的问题的要害在于育仔舍操作人员的工作态度、勤劳精神和操作技能”。综合“态度、操作技能、勤劳”来看,它们符合服务业的特征,因而猪场管理要开展猪场文化。
猪场文化的建立只有与制度建设融合在一起,才不是为了文化而文化,只有两者的融合,才能营造出一种具有向心力和约束力的文化氛围,使员工把个人奋斗目标同企业的发展结合起来。
猪场文化开始于新员工的引入,即在招工时就要选择认同企业文化的员工,在试用期期间要进一步考察该员工是否适应猪场文化。还要选择不适应猪场文化的员工,管理学认为改变一个人的习惯是件很困难的事情。
猪场文化建设是一件长期的坚持不懈的工作,它的建立不是简单的整理几句训词、写几句好听的企业理念、提几句新奇的口号、发自管理人员慷慨激昂的演讲等,而是与员工文化水平的高低、对员工的教育程度、榜样人物的树立、传统教育、管理人员是否从基层做起息息相关。总之要调和薪酬、培训、福利、考核、任免等机制,使其有机的结合起来,在猪场内部形成一种比赚钱更高的境界,让员工时刻关注猪场的情况,忠心耿耿的为猪场工作,以猪场的发展为最大的幸福。
2)、目标管理和绩效考核
签订目标责任书不是多此一举的,它能为猪场管理人员节约更多的精力,为猪场带来更大的效益。
目标设立的原则不在高而在准,即跳一跳够得着,才是目标。有许多猪场的绩效考核方案是一成不变的,笔者认为绩效考核方案应根据季节、猪群的实际情况作适当调整,只有这样才能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
目标管理和绩效考核的一个轻易忽略的地方是对优秀员工先进经验的发掘和继续。
3)、注重技术创新,创办学习型猪场
猪场的工作比较琐碎,平时应多在技术点上下工夫创新提高,形成氛围,终究可达以点带面之效。
浅谈规模化猪场种猪饲养管理 篇3
随着畜牧业结构的调整,种猪的生产已由过去的粗放式散养逐渐向集约化、规模化和现代化方向发展,养猪模式也由传统的作坊式养殖向现代养猪转变,因此,规模化猪场种猪饲养管理显得尤为重要,是猪群保持较高生产水平的保障。
1 种公猪的饲养管理
1.1 种公猪的营养要求
种公猪要保持良好的体况,以免丧失采精配种的能力。种公猪饲料的日喂量要根据其体重的大小进行适当控制,一般日喂量为2.5~3.5kg,饲料中含消化能12.5~13.0MJ/kg,可消化粗蛋白为18%,赖氨酸为0.77%~0.90%,钙0.83%,磷0.66%,各种维生素和微量元素要全面。
1.2 种公猪猪舍
设立专门的公猪舍,采用带运动栏的单栏饲养方式。公猪舍与母猪舍分开一段距离,使公猪较少接触母猪,从而使公猪对母猪的气味更加敏感。猪舍设计要充分考虑到夏季通风和降温需要。
1.3 种公猪的训练和利用
1.3.1 种公猪的训练 随着人工授精技术的广泛应用,调教公猪也是一项较为重要的工作。一般来说,公猪达到220日龄时即可开始调教,最迟也不能晚于245日龄,否则调教的成功率会降低。调教员必须要有耐心,并且掌握一定的技巧,每天训练的时间不应太长,不宜超过15~20min,每周不低于4次。训练时先对性欲旺盛的公猪进行调教,将发情旺盛的母猪赶到假猪台旁边,让被训公猪爬跨,待公猪性欲旺盛时,再引诱公猪爬跨假猪台。一旦爬跨成功,要连续几天对其进行采精,以建立起牢固的条件反射。
1.3.2 种公猪的利用 公猪的采精频率不能太高,12月龄以前每周只能采精1次,12月龄以上每周可采精2~3次。应用于人工采精的公猪一般不要用于自然交配。
1.4 种公猪的管理
要提高种公猪的繁殖能力就应做到合理利用,经常保持营养、运动和配种三者之间的平衡。定期对公猪的精液质量进行检查,以便调整饲粮营养水平及饲养方式。此外,要经常对公猪进行刷拭和免疫注射,定期驱虫,防止繁殖障碍性疾病和肢蹄病的发生。还要做好防暑降温以及保温工作,防止猪只应激反应。
2 种母猪的饲养管理
2.1 初繁母猪的培育
初繁母猪的饲养管理对其种用年限影响很大,初繁母猪的培育应该遵循四个原则,即:建立良好的健康储备;营养供应以母猪达到生理年龄但不超重为准;出生到初情期的生长速度以550~600g/d为宜;刺激后备母猪尽早进入正常的繁殖周期。因此,种母猪的体重从25kg时开始就要对其实施控制生长的措施,以建立良好的健康储备。饲养方式最好是让其自由采食,在营养水平上要保证骨骼的健康生长和完整性,争取在第1胎和第2胎时达到最大的骨骼重。饲料中要有较高的钙、磷、铜、锌、硒和维生素E水平及适宜的钙、磷比(1.2~1.5∶1)。后备母猪150日龄后可以采取诱导发情进入初情期,促进其性成熟。进入后备期的种母猪其饲料中的营养水平应达到消化能12.98MJ/kg,可消化粗蛋白16%~18%,赖氨酸0.85%。当后备母猪体重达到120~130kg(7~8月龄)即背膘厚达到15~18mm时,在第2个或第3个发情期可进行配种,在配种前10~14d增加喂料量(加喂日粮的25%左右)或加喂高能量饲料,以提高排卵数。配种后早期(72h)要限食。初繁母猪第1次泌乳期必须保证其充足的采食,以防止体蛋白和体脂的过度消耗,从而缩短发情间隔。另外,在此期间摄入充足的氨基酸可以防止母猪的营养耗竭。国外有资料表明,尽量控制第1次分娩前体重,有利于促进初繁母猪分娩后尽快恢复发情,一般初繁母猪断奶时体重应不低于150kg。
2.2 断奶母猪饲养管理
断奶母猪在哺乳期管理得当,无疾病,膘情适中,可在断奶后4~7d发情配种。断奶期应喂饲料2.0~3.5kg/d,以便干乳和恢复哺乳期体重损失,饲料中添加高水平的维生素可提高母猪的受胎率和产仔数。实践证明,将断奶母猪4~5头集中1栏,并与公猪相临,有利于促进母猪发情,但要注意防止相互打架咬伤。
2.3 妊娠母猪的饲养管理
在妊娠期要维持母猪膘情,以促进胎儿的生长发育。根据妊娠母猪的饲养要求和胎儿发育的特点分3个关键时期,即妊娠早期、妊娠中期和妊娠后期,并且按照不同时期的生理特点实行阶段性饲养管理。
3 配种管理制度
种猪档案要科学完整,按照科学实用的计划实施配种,及时发现发情母猪。一般来说,母猪的发情可维持2.5d左右,但母猪在发情开始后的12~36h期间即出现静立反射,此时进行输精受胎率较高,通常输精3次,每次间隔8h,每次输精量不少于60mL,精子数不少于50亿个。实践证明,3次输精母猪的产仔数比2次输精母猪的产仔数提高10%~15%。对于发情迟缓的母猪,可采取以下措施促进母猪发情排卵:①诱导发情,将发情公猪赶到母猪栏内,或收集公猪尿液放置母猪栏内,以刺激母猪。②合栏,将几头不发情的母猪集中到运动场内,让其相互咬架。③调整饲料配方,突然改变饲料配方有利于刺激母猪发情。④药物催情,注射激素类药物如PG600催情素1头份或孕马血清5mL。
4 建立科学合理的卫生防疫制度
根据猪场的实际情况和周围的疫情,建立严格的卫生防疫制度,防止疾病的发生和流行。①提高全体员工的安全、质量和防疫意识。②按防疫程序保质保量地进行疫苗注射,尤其是要做好细小病毒病、猪伪狂犬病、猪瘟、猪蓝耳病等引起的繁殖障碍和仔猪腹泻类疾病的免疫。为减少某些疫苗注射后出现不良反应,可在注射前7~10d在饲料中加喂抗应激多维。③加强兽药管理,严禁对妊娠母猪使用可导致溶胎、死胎、流产的药物,尽量减少药物应激。④当妊娠母猪出现流产症状,如不安、厌食、阴户流出黏液、不断努责等现象时,应立即注射黄体酮20mg进行保胎。
5 结论
规模化种猪场场内育种流程 篇4
1 育种目标确定
育种目标就是育种群的种猪通过育种工作要达到“理想”水平, 实现养猪生产与加工的最大经济效益。育种目标性状的确定要遵循以下原则:
1.1 性状应有很大的经济意义
1.2 性状应有足够大的遗传变异
1.3 性状间有较高遗传相关时二者取其一
1.4 性状测定相对简单易行
根据《全国生猪遗传改良计划》、《全国种猪遗传评估方案》和自身育种要求, 确定了总产仔数、达100千克体重日龄和达100千克背膘厚三个性状作为主要目标性状进行种猪选育。
2 核心群组建
核心群种猪是由参加性能测定和选育的优秀个体组成, 对群体遗传改良起核心作用的群体, 是整个群体的育种素材, 核心群的质量关系到整个猪场的生产性能和种猪场的长期发展战略。核心群处于整个繁育体系金字塔的顶尖位置, 核心群的任务就是对纯种群进行严格测定和选育, 并不断取得遗传进展, 带动扩繁群和生产群水平不断提高。所有的育种措施都在育种群实施, 核心群是为整个种猪繁育场提供后备种猪的, 育种核心群的工作成效决定了整个繁育体系的遗传进展和经济效益。
3 种猪登记
种猪登记是指对具有作为种猪潜力的种猪个体进行注册登记, 种猪登记是一切育种工作的基础。
仔猪出生后12小时内必须给仔猪打上标识耳牌。未使用耳牌标识的仔猪, 不得寄入或者寄出到其他的母猪哺乳。标识耳牌已经预先分配好号码, 应根据数字的大小顺序逐头标识种猪, 不漏编, 不跳号编码。
耳牌佩戴于小猪左耳上, 位于耳朵正中心位置, 不得靠近耳朵边缘。给小猪编上耳牌后, 根据《产仔哺乳记录》, 填写信息, 内容包括仔猪耳号、性别、出生重、乳头数、是否有遗传缺陷等。
4 性能测定
性能测定 (performance testing) 是指系统地测定与记录猪只个体生产性能成绩。性能测定是家畜育种中最基本的工作, 没有性能测定, 就无从获得育种所需信息, 家畜育种就变得毫无意义。而如果性能测定不是严格按照科学、系统、规范化规程去实施, 所得到信息的全面性和可靠性就无从保证, 其价值就大打折扣, 进而影响其他育种工作的效率, 有时甚至会对其他育种工作产生误导。
4.1 测定性状
基本性状中, 生长性能性状包括达100千克体重日龄和达100千克体重背膘, 这两个性状是通过实测值校正而得, 繁殖性状是记录总产仔数。这三个性状是必须测定和记录的。另外, 有条件还可以记录辅助性状。
4.1.1 生长性能性状
30~100千克日增重, 饲料转化率。
4.1.2 繁殖性状
产活仔数、21日龄窝重、产仔间隔、初产日龄。
4.1.3 胴体及肉质性状
眼肌面积、肌内脂肪含量、肌肉PH值、肉色、滴水损失、大理石纹。
4.2 测定设备与用具 (见下表)
4.3 生长性能测定性状校正公式
校正日龄=测定日龄-[ (实测体重-100) /CF]
其中:CF= (实测体重/测定日龄) ×1.826040 (公猪) = (实测体重/测定日龄) ×1.714615 (母猪)
按校正公式转换成达100千克体重活体背膘厚:校正背膘厚=实测背膘厚×CF
A和B由下表给出:
猪场应重视性能测定工作的开展, 按照《全国生猪遗传改良计划》要求, 制定猪场的《种猪性能测定方案及操作规程》, 严格按照要求进行测定。纯繁后代每窝至少测定一公两母, 采用先进的设备常年定期进行测定, 不断加大测定量, 优化选留比例, 提高选择强度, 加快遗传进展。公猪的选留比例2%, 母猪的选留比例25%。
5 遗传评估
猪的大部分重要经济性状 (如日增重、瘦肉率、饲料利用率、产仔数等) 都是数量性状, 数量性状的表现受个体的遗传效应和个体所处环境的共同影响。其中只有遗传效应中的育种值 (加性效应) 是能够真实地遗传给下一代的, 也是可以通过选择稳定改进的, 所以育种值的高低是反映个体遗传优劣的关键指标。但是育种值不能直接度量, 需要根据表型值用特定的统计学方法进行估计, 就是我们常说的遗传评估, 来尽可能准确地将遗传上优良的个体选种出来作为种猪。
益生原种猪场根据《全国种猪遗传评估方案》要求, 通过性能测定, 采集生产性能数据, 采用多性状动物模型BLUP (最佳线性无偏预测) 方法对达100千克体重日龄和达100千克背膘和总产仔数三个性状进行育种值估计, 并计算选择指数。
5.1 性状育种值估计模型
达100千克体重日龄或背膘厚观察值=总平均数+场年季性别固定效应+窝随机效应+个体随机遗传效应+随机剩余效应
总产仔数观察值=总平均数+场年季固定效应+个体随机遗传效应+母猪永久环境效应+随机剩余效应
5.2 选择指数
杜洛克和皮特兰:父系指数=100-4.21AGE-17.1BF
其中, AGE达100千克体重日龄的育种值;
BF:背膘厚的育种值;NB:总产仔数的育种值。
其中, 大白和长白猪按母系指数选种, 即采用包括目标体重日龄育种值、背膘厚育种值和总产仔数育种值三个性状的选择指数。杜洛克和皮特兰按父系指数选种, 即采用包括目标日龄育种值、背膘厚育种值两个性状的选择指数。
6 选种和选配
在种猪选留方面, 采用多阶段选留程序, 即在出生、断奶、保育和育成各阶段都进行有计划的选留。数据记录及时准确, 仔猪出生12小时内按规定进行耳牌标识。按要求进行生产性能测定并记录。结测后, 利用多性状BLUP方法进行遗传评估, 估计性状的育种值和计算选择指数, 再进行现场体型外貌综合评定选留。
现场选留时, 根据遗传评估结果, 大白和长白猪按照母系指数, 杜洛克和皮特兰按照父系指数, 制定后备种猪选留计划表, 结合现场综合评定, 包括体型外貌、健康状况和有无遗传缺陷, 同时考虑血统家系, 进行后备种猪选留。要求选留的后备种猪指数超过目前核心群平均水平, 公猪指数在120以上, 母猪指数在110以上。育成结束选留后备猪数量要比需求数量多15%~20%。
理想的种猪体型外貌的基本要求
(1) 肢体粗壮, 前后肢的系部富有弹性, 且前后肢的两脚之间都有足够的宽度。
(2) 体躯较长, 背腰平直, 肌肉丰满度适应。
(3) 腹线平直不下垂, 分布均匀的乳头, 阴户的大小和位置恰当, 外阴发育良好。
(4) 生长发育良好, 符合品种特征。
规模化猪场仔猪饲养管理要点 篇5
规模化猪场仔猪饲养管理要点
由于刚出生的仔猪体质较弱,容易受外界环境的`影响引发各种疾病,继而影响仔猪的肉料比、成活率.因此,必须加强母仔猪的饲养管理工作.
作 者:杨家飞 作者单位:福建省南安市动物卫生监督所,362300刊 名:山东畜牧兽医英文刊名:SHANDONG JOURNAL OF ANIMAL SCIENCE AND VETERINARY MEDICINE年,卷(期):30(2)分类号:S828.4关键词:
规模化猪场管理流程 篇6
种公猪的精细饲养与护理
种公猪的精细饲养
日粮组成,以精料为主,应含消化能12.55兆焦/千克、粗蛋白质13%~14%、钙0.8~1.2%、总磷0.6%、食盐0.3%~0.6%、赖氨酸0.75%。维生素对睾丸的发育和提高精液品质起着重要作用,特别是维生素A、D、E更是公猪不可缺少的营养物质。当日粮中缺乏维生素A时,公猪睾丸容易发生肿胀或萎缩,不能产生精子。缺乏维生素D、维生素E时精液品质便会下降。配合日粮时,必须使其能量供给合理,每日每头饲喂2.5千克~3.0千克,常年保持体质健壮结实,性欲旺盛的配种体况。公猪过肥,性欲会减弱甚至无性欲,造成配种能力下降,这种情况多数由饲料单一,能量饲料过多,而蛋白质、矿物质和维生素饲料不足引起的。公猪过瘦,精液品质差,造成母猪受胎率低,这种情况大多数因精量减少,营养不良或配种过度所致。
种公猪的精细护理
一要单圈饲养,每间猪舍面积为6平方米~7.5平方米,安置在场内安静、向阳和远离母猪舍的地方,这样可以避免因母猪的声、味的刺激而造成精神不安和影响食欲减退等后果。二要经常清扫猪舍和刷拭猪体,保持圈舍和猪体卫生。三要坚持合理运动,提高种公猪的新陈代谢,促进食欲,增强体质健壮。四要坚持定期检查精液品质,以便随时调整营养、运动和配种频率。五要合理使用种公猪,有利于延长其种用年限和充分发挥繁殖能力。
种母猪的精细饲养与护理
母猪的精细饲养
空怀母猪的饲养
母猪经过产子和泌乳,体重一般要减轻20%~30%,母猪在配种前的精细饲养就是要恢复膘情和增强体力,以期达到种用体况。如果母猪在断奶时能保持八成膘情,只要日粮组成合理,应含消化能每千克11兆焦~11.5兆焦、粗蛋白质12%~13%、钙0.8%~1.2%、总磷0.6%、食盐0.3%~0.6%、赖氨酸0.55%,并供足矿物质和维生素饲料,每天每头喂饲混合料2千克~2.3千克,在6天~10天内,一般均可正常发情配种。
从实际出发,根据猪的品种和不同生产时期,可适当调整日粮组成,灵活掌握精细喂饲,以满足母猪对营养的需要。
妊娠母猪的精细饲养
在妊娠115天中,一般采取妊娠前期低水平,日喂饲混合料每头1.8千克,后期比前期要增加喂料量,妊娠后期提高水平,日喂饲量每头2.8千克~3.0千克。初产母猪除了保证胎儿生长发育外,自身还要生长,所以比成年母猪需要增加适量的饲料。冬季在此基础上可增加饲料10%~15%,夏季可降10%,以保持中上等体况为准。为了提高夏天母猪的采食量,可在饲料中添加维生素E、维生素C和碳酸钠,每吨饲料中添加1千克~2千克。总的原则是保持母猪膘情不过肥或过瘦,有利于保持产子为标准。
临产母猪的精细饲养
妊娠母猪110天到产子当天,要喂饲哺乳期的母猪料,并在日粮中适当增加麦麸比例,有利于通便,日喂饲量每头1.5千克~2.0千克。在此期间,喂料过多可导致死胎率上升,喂料过少时,可导致产弱子多,致使出生后几天内的子猪死亡率升高,一般产子前2天~3天,尤其是产子当天的母猪要减少喂料量,这样可控制发生乳房炎和粪尿污染产床。
哺乳期母猪的精细饲养
母猪从产子开始喂饲哺乳期的母猪饲料,在产子当天10小时内不要喂饲,只给充足饮水,冬季可饮温水。子猪出生后在2小时内尽早哺足初乳,并保持乳房清洁卫生。母猪产后第2天~5天,日喂饲量每头1.5千克~2.5千克,6天后根据母猪带子猪数用哺乳期饲养标准,从第10天起逐渐增加喂饲量,直至泌乳高峰(产后25天~30天)停止加料。此期可训练子猪早开食补料,促进快速生长发育,同时,由于母猪大量泌乳的消耗,产后1个月内体重减重最多。为了满足母猪的采食量,每日应喂3次~4次,对泌乳不足或缺乳的母猪,应进行人工催乳。在改进精细饲养的基础上,要适当增喂含蛋白质丰富而又易于消化的饲料、优质青绿饲料和发酵饲料。
母猪的精细护理
妊娠母猪的精细护理
一要在配种头1周,控制好喂料量,防止胚胎的着床失败和死亡,影响产子数。二要在妊娠全程中,保持环境相对安静,减少胚胎早期死亡,应对母猪加强护理。三要以适当合理的运动增强母猪体质,临产前停止运动。四要防止机械流产,并严防拥挤咬架跌倒和突然惊扰。
临产母猪的精细护理
一要在母猪进分娩舍前彻底清洁消毒,对母猪产床、子猪保温箱或地板(活动)、母猪固定架和饮水管等都要彻底清洁消毒。二要在母猪进产房前一周,对冲洗栏进行体表清洗和消毒,然后转入分娩舍准备生产。三要准备好接产用具并做好抢救假死子猪和难产母猪的准备。四要在母猪分娩完毕后,肌注缩宫素20单位~40单位,可促进胎衣和子宫内容物的排出,加快子宫复原,促进泌乳。
泌乳母猪的精细护理
一要保持猪舍环境安静、清洁干燥、舒适温暖,夏防暑,冬防寒,让母猪得到充分休息。二要保持猪舍光线充足,尽量让母猪和子猪多接触阳光,呼吸新鲜空气,以增强体质。三要固定乳头,常检查乳房,如有损伤及时治疗。四要训练母猪养成两侧交替躺卧的习惯,便于乳房发育均匀和子猪吮乳。五要采取子猪早期(21天~28天)断奶,子猪断奶后可在原圈饲养,一周后转群全窝饲养。
建立完善的种猪疫病防控体系
种猪疫病的防控体系,是养好种猪和提高种猪产品的保障,必须采取预防为主的原则,才能保证种猪的健康安全发展。一要制定出完整的免疫程序,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免疫和消毒,实行规范化作业,控制种猪疫病的发生。二要选用正规厂家生产的疫苗,是进口疫苗还是国产疫苗,都必须有批文。三要按说明书要求保存和运输疫苗,有的疫苗在4℃~8℃保存,但有的猪场不注意采用结冰(0℃以下)保存,结果造成疫苗失效。四要确保注射疫苗一个针头一头猪,并每头猪注足剂量,注射过程中如果有疫苗外流,应及时补注。五要有疫苗注射记录,确保每头猪合理免疫和完善记录。六要加强种猪预报预测和检疫检验工作。
规模化猪场兽医工作的管理 篇7
1 猪场兽医的职责
1.1 制定本场的兽医卫生防疫制度和管理办法
1.2 对于不宜继续饲养的病猪及时做出正确判断并按规定处理, 当疑似传染病时, 及时上报上级兽医主管部门。
1.3 负责对全场职工及其家属的防疫宣传教育工作。
1.4 健全防疫档案, 尸体剖检记录, 种猪档案, 并认真填写。
1.5 拟定全年兽医卫生防疫工作计划, 定期总结工作情况.提出合理化建议, 当好场长参谋。
1.6 坚持每天查槽、观察猪群健康情况, 定期进行常见病、多发病监测工作, 发现问题及早处理。
1.7 负责日常防疫、捡疫、消毒、治疗死猪剖检和病猪淘汰等工作 (病死尸体或淘汰病猪按GB16548进行无害化处理, 消毒按GB/T16569进行) 。
1.8 协助畜牧技术人员做好饲养管理、配种、接生及病猪护理工作。
2 兽医工作的管理
2.1 疫苗的采购、运输、保存、稀释的冷链应按规定进行, 变质疫苗、过期疫苗应予废弃。
2.2 所有医疗器械在使用后按规定的方法消毒, 注射疫苗、药物时必须做到注射1头更换一个针头。
2.3 技术人员在使用药物时必须了解其有效成分、用量、使用方法, 按规定的方法使用。所有的药物器械应由专人管理, 完善采购、保管、领用制度, 过期和变质的药物、疫苗应予废弃。
2.4 每日纪录各类猪群中的病情、了解猪群的生产状况, 每周或每月汇总, 加以分析研究。
2.5 定期培训, 提高兽医人员素质。
3 具体要求
3.1 猪场要做到生产区与生活区严格分开, 猪场大门, 生产区入口要建宽于门口、长于车轮1周半的消毒池。大门由专职门卫管理, 负责监督人员、车辆、物质按防疫规定进出生产区, 以及清洗消毒池、更换消毒液等。
3.2 每栋猪舍入口也要建有消毒池, 并设有更衣消毒室。每个消毒池都要经常更换消毒液, 保持药液有效浓度。生产区内实行进料和出粪通道严格分开, 避免交叉感染。
3.3 猪场内要建有兽医技术室、解剖室、药房, 其位置在猪场的下风口。
3.4 进入生产区的人员 (包括饲管人员) 必须在更衣室内更衣、换鞋、洗手。经过消毒池消毒后方可入内工作。
3.5 猪场要定期进行环境大消毒, 并且要做好每年最少2~3次灭鼠和灭蚊、蝇工作, 也要求配备对害虫和啮齿动物等生物防护设施。
3.6 每栋猪舍每天都要清扫。保持圈内外卫生, 水槽、料槽每天刷洗, 保证水、料不受污染, (生产和生活用水应符合NY5027的规定) 防止病从口入。坚持每周带猪消毒1次。
3.7 猪只转群或出售后, 要对原有猪舍进行彻底清扫消毒, 经检查合格后再转进下一批猪。
3.8 产房应设有专供母猪用的淋浴设施。母猪进产房前要洗澡。临产前要用0.1%高锰酸钾对其胸腹下, 尤其在乳房周围及外阴部进行清洗消毒, 仔猪断脐也要严格消毒。
3.9 要定期对猪群进行健康检查, 发现病猪立即采取隔离、治疗措施, 当疑似一类传染病时, 立即上报当地畜牧兽医主管部门。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处理, 把疫情控制在最小的范围内。
3.10 病死猪的处理对患病并已失去治疗价值的猪、残次猪应及时予以淘汰, 其处理应符合GBl6548-1996《畜禽病害肉尸及其产品无害化处理规程》的规定。对死亡猪应进行剖检, 查明其死因, 其尸体应丢弃于尸体坑或装在无破损的袋中运出场外深埋, 对病死猪所在栏舍、剖检场所、运输车辆及道路应严格消毒。
规模化养猪场的管理 篇8
1 防疫和保健相结合
坚持预防为主, 防重于治的原则, 搞好饲养管理、环境卫生、消毒和预防接种等综合性防治措施, 完全能够控制和杜绝传染病的发生。
1.1 防疫
防疫是生命线, 大家都说:“有收无收在于防疫, 收大收小在于管理。”可见防疫对养猪生产的重要性。防疫分为两种:一种是疫苗接种, 另一种是环境卫生。疫苗接种应根据现阶段猪病的流行状况及猪场的环境情况, 选择适宜本场的疫苗, 合理安排免疫接种;猪场的环境卫生包括灭鼠和围墙及环境消毒工作。做好灭鼠和围墙是为了防止野生传染源带来野毒感染猪群, 环境消毒工作是选择多项消毒药, 按消毒日准时消毒。大多数养殖户对消毒的作用认知不够, 对消毒工作的重视程度不够, 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1.2 猪群的保健
根据流行病学、季节转换及生产变化, 在饲料中有选择性地添加一些抗生素类药物, 做好预防保健工作, 从而最大限度地保证猪群健康。
1.2.1 怀孕舍猪群的保健
做好猪体内外寄生虫的驱虫工作, 在大防疫接种前 (春、冬季) , 必须做好母猪的保健工作。例如, 在饲料中添加支源净加金霉素组合或金霉素加土霉素组合或利高霉素加阿膜西林组合或泰乐菌素加阿膜西林组合, 在饲料中添加这些药物一周后, 再用氟苯尼考加磺胺-6-甲氧密啶加TMP组合, 在饲料中加完这些药物一周后, 再接种疫苗, 通过药物保健使猪群处在一个健康状况下, 提高猪群的免疫力, 从而达到防疫接种免疫的目的。
1.2.2 哺乳舍猪群的保健
做好母猪产前产后7d的保健工作, 在饲料中添加抗生素类药物, 如强力霉素加阿莫西林等。
1.2.3保育舍猪群的保健
保育舍的保健工作很重要, 此时小猪正处在一个生长、发育比较快的阶段, 尤其是消化系统发育, 在做好饲养管理、防寒保暖的同时, 还应在饲料中添加些有利于胃肠道生长、发育的酵母类药物及保健药物, 但必须注意的是添加药物应与疫苗的接种时间错开。
1.2.4 生长舍猪群的保健
猪群进入生长舍后, 只要添加一些常规保健药物就可以了。
2 按生长阶段调控营养成分
猪群在不同的生长阶段对营养的需求是不同的, 要提高经济效益, 就必须根据不同的生长阶段提供相应的全价饲料。正在满足猪群生长需求的同时, 根据现地的资源状况, 选择一个成本低和料肉比合适的营养组方, 当然, 饲料营养组方的调整要有一个逐步适应的过渡期。大部分猪场的饲料配方不按照预混合饲料推荐配方执行, 具体表现是 (1) 随意改换玉米、豆粕、麸皮的配比, 导致营养供给与实际需求不匹配; (2) 饲料混合不均匀, 致使饲料中营养成分分布不均衡, 严重影响猪群的生长发育。
2.1 为满足猪群对营养的需求, 首先要保证基础配方与预混合料配合后的营养全价性, 同时要保证基础配方中玉米、豆粕、麸皮的质量, 尽量减少玉米、豆粕、麸皮中的霉菌毒素与及变质, 从而保证营养质量。
2.2 预混料的选择方面, 根据市场上口碑、信誉较好的预混料, 选择适宜本场的预混料。
2.3 为了保证预混料的质量来源, 要随机检测自己猪场各阶段猪只的生长状况。对出现情况及时反馈给预混料商家, 从而达到质量上的保证。
2.4 还必须对预混合饲料的原材料质量加强选择, 饲料原材料的质量对猪群是非常关键。
3 细化管理与生产流程相结合
猪场根据自己生产物的情况, 制定生产管理细节和生产计划, 从而使生产线各岗位、员工能够直观清楚知道自己岗位的生产职能, 从而使生产能够一环扣一环地顺利实施下, 使猪场的生产顺利、效益提高。
3.1 配种、怀孕母猪的管理
3.1.1 喂料
每天喂量应参考《饲料使用制度》, 按母猪的何况量增加或减少。
3.1.2 日龄和体重
后备种猪使用时日龄应有180d, 体重达110~120kg。
3.1.3 配种
首先将断奶4d后的母猪试情或配种, 其次再进行第2~3次配种的母猪、难配的母猪, 复发情的母猪的后备母猪的交配工作。断奶母猪一天配一次, 连续2~3次, 复发情母猪、难配母猪, 后备母猪根据配种员对该母猪的发情鉴定及精液倒流量等因素而多配1~2次。
3.1.4 发情的检查
检查的最好时间是在每天早上喂料之后, 检查时从母猪的后面进行 (应使所有的母猪都站立起来) , 注意母猪的精神状态, 外阴的变化及阴道分泌物, 特别注意配种后第一个情期和第二个情期的母猪有否复发情。流产、子宫阴道炎等疾患的母猪应同时检查, 便于随后进行处理。
3.1.5
计划地申请后备种猪, 参考淘汰标准及时淘汰生产性能差的母猪, 保证下常生产流程的进行。
3.1.6 驱虫和免疫
按免疫规程准时注射各种疫苗。产前驱除体内寄生虫时, 要投发准确的剂量, 切不可马虎估量, 防止发生中毒。
3.2 保育舍的管理
保育舍工作的重点是断奶仔猪的护理 (注意保暖) , 免疫注射、驱虫的栏舍清洁消毒等工作。
3.2.1 配合产房做好仔猪断奶工作, 要以2~3窝仔猪作为一组小心赶进一个栏内, 然后将公母猪分栏, 再按大小均等分栏, 抓仔猪时要小心, 必须做到怀抱, 切不可乱扔。
3.2.2 刚断奶的仔猪要采取“少喂勤加”的方法喂料, 细心护理, 饲料槽放少量料, 将部分料撒在地板上。
3.2.3 对腹泻的仔猪要精心护理, 及时投药, 注意保暖, 避免小猪受冷, 饲料要新鲜。断奶仔猪第一天给饮水少喂料, 必要时加入抗生素。
3.2.4 在断奶仔猪未入栏前, 必须检查保温器和饮水器, 其温度保持在25~30℃左右, 地板干后才可进小猪, 进小猪后可用红外灯保温、通风降温和喷雾降温等方法使舍问保持在25~30℃左右。
3.2.5 随仔猪增长, 栏舍内温度可逐降低至取消加热器。但对仔猪要细心观察, 如果猪群叠堆说明栏舍过冷, 要开用保温器。如猪群分散睡在地板上, 即是栏舍温度高了, 可降低栏舍温度。若个别精神差的可能是病态, 及时治疗。
3.2.6 根据组内的猪群情况, 可在1周或2周内进行一次猪群调整。使每栏猪大小密度保持一致, 但不能随意将不同组的猪调换, 否则会出现免疫空白或漏注某种疫苗。
3.2.7 疫苗注射猪瘟疫苗和口蹄疫疫苗的注射可安排与配种舍同一时间注射, 减少疫苗的浪费。注射疫苗必须按要求进行, 每个栏使用一猪一针头, 严禁“打飞针”。
3.2.8驱虫
(1) 断奶四周的仔猪要驱体内寄生虫, 投药按要求使用, 投药后要留心观察仔猪状况, 若属违反要求规定招致中毒者要追查责任。
(2) 驱除体外寄生虫用2%浓度的敌百液喷洒, 使用时要让敌百虫充分溶解摇匀, 并用叶雾器均匀喷到整个猪体。
3.2.9 每月最后的周六早上清点猪群存栏数。
3.3 生长到育成的管理
(1) 从保育舍转出的小猪, 尽量发原来整栏猪群为基础, 减少重新组合群体打架的应激。
(2) 生长舍的喷雾消毒应每3d进行一次。此顶消毒要使用雾化程度较好的喷雾器, 尽量抬高喷头, 让药注飘逸于空气中, 目的是净化空气中的微生物和尘埃, 减少在高密度饲养情况下外伤感染和呼吸道疾病的发生。
(3) 每次转移猪群后必须将栏清洗干净和消毒后3~5d才可进猪。出售商品猪后栏内往往留下一些个体较小的猪, 并栏时应以多混少的方法, 可喷以1∶300的消毒或农福, 以药物的气味冲淡猪只气味, 减少猪群打架。
(4) 天气炎热时要降温, 有条件的采取喷雾式降温。没有喷雾设备可用水冲洗猪身的方法。
(5) 挑选后的不合格猪及残次淘汰猪统一安排销售。
(6) 每周进行一次全在面的大消毒, 用1∶300消毒灵或农福消毒栏舍, 房顶及墙壁四周。
(7) 每周必须有计划地安排猪群转栏及接进从保育舍转入的猪群。
规模化猪场夏季管理的关键技术 篇9
1 猪群的防暑降温
1.1 做好隔热防护
可根据不同猪场猪舍的建筑结构的实际情况, 在猪舍上方或有外圈的圈舍上方搭建防晒网, 在圈舍旁预先种植藤蔓植物, 提高猪舍的隔热性能。在猪舍周围栽植阔叶树木等以改善圈舍周围小气候, 另外, 还可在猪舍内外墙壁涂刷一层鲜石灰乳, 利用白色反光的作用减少阳光的热辐射, 并兼有良好的消毒作用。
1.2 降低舍内湿度
猪的适宜湿度范围为65%~80%。试验表明, 在气温17℃~25℃, 相对湿度50%~80%的环境下最适合猪生存。猪的生长速度快, 肥育效果好。
猪舍内的湿度过高影响猪的新陈代谢, 还容易引起细菌的孳生, 是引起仔猪黄白痢的主要原因之一, 同时还易诱发链球菌、副猪嗜血杆菌的发生, 还可诱发肌肉、关节方面的疾病。为了防止湿度过高, 首先要减少猪舍内水汽的来源, 少用或不用大量水冲刷猪圈, 保持地面平整, 避免积水。设置通风设备, 经常开启门窗, 以降低室内的湿度。
1.3 加强舍内通风
在高温情况下, 通风换气可缓和高温对猪只的不良影响, 可排除舍内污浊的空气, 改善猪舍的空气环境。有试验表明, 风速由0.1米/秒增至0.3米/秒, 对仔猪来说, 就相当于降温5℃。加强通风有利于有害气体的排出, 高温易产生氨气、硫化氢, 易溶附在呼吸道黏膜和眼结膜上引起结膜炎、鼻炎 (萎缩性鼻炎前驱症状) 、气管炎和肺炎。长期处于低浓度的氨气、硫化氢环境中, 可导致猪体质变弱、抵抗力下降、增重缓慢、发病率上升。
1.4 湿帘和喷雾降温的结合
当环境温度大于体表温度时, 猪体的对流散热消失甚至逆转, 即通过对流从环境中获得热量, 此时加大气流速度, 对猪不利, 而应采用喷淋或滴水的方式在猪身上喷水, 然后加大气流速度, 通过皮肤上的水分蒸发达到帮助猪体散热的目的。在地面和屋顶上喷水, 靠水蒸气吸热而降温, 同时在舍内安装喷雾降温系统, 将水喷成雾状以降低空气的温度, 加以空气流动, 降低室内温度。对分娩舍的母猪要采用滴水降温, 泌乳栏内不宜喷水, 以免溅及仔猪;改用把水滴到颈部的方法, 也可缓解母猪的热紧迫。水滴管口应置于距畜栏前端50厘米正上方30厘米处, 水量每小时2~3升。水滴管的大小、水滴数的多少等应调整至水分不湿前蹄为原则, 若湿至地面则应即刻终止或调整滴量和滴数。保持地面干燥、不可滴水入耳、避免溅湿腹部乳房区, 是采用滴水法的三点基本要求。在产房里, 小猪需要的温度要高, 母猪需要的温度要低, 同时达到这两个要求往往很难, 所以降低温度时, 既要考虑到母猪的需要, 也要考虑到仔的需要。
2 猪场的生物安全
2.1 人员的控制
猪场内人员流动频繁, 且常常被忽视, 应严格控制。只有生产人员与管理人员才允许进入猪场, 所有人员必须住在生活区内。休假人员回场必须经过24小时的隔离, 并经过常规消毒后才准许进入生产区工作。生产区谢绝参观。非猪场人员, 如确实需要进入生产区的, 经批准并经洗澡、全身更衣后方可进入猪舍, 并由场内工作人员引导, 按指定的路线行走, 不得到处走动。
2.2 控制好蚊蝇
勤清扫、冲洗, 清理沟渠积水, 处理好猪粪, 同时要对猪群定期驱虫。每2周用敌百虫或蝇必净喷洒猪舍墙壁、屋顶天花板、沟渠、粪堆等寄生虫孳生地。安装纱网门窗防蚊蝇, 同时全场猪饲粮中添加50PPM (百万分之一) 环丙氨嗪混饲, 连用1个月。
2.3 控制好消毒工作
平常场内道路、舍内通道、值班室、更衣室要每天打扫干净。售猪后立即打扫出猪通道及出猪台、路面等, 并及时彻底消毒。舍内所有垃圾一律远运深埋。坚持全进全出原则, 可预留一定的空舍时间 (至少不低于3天) 。进猪前, 彻底清洗、消毒所用栏舍, 至少空置7天后, 再转进新猪。清洁栏舍可用高压热水或冷水或蒸汽, 同时结合应用洗涤剂, 以便使附在地面的有机物松散开来而被洗净。做好此项工作, 可以杀灭95%以上的有害微生物。冲洗过程中, 尽可能使用高压水流 (21~42千克/厘米) 。进猪后每周带猪消毒1~2次。
2.4 饮用水和饲料的控制
定期检查水质是否有化学污染和病原微生物。严禁用地表水作饮用水和冲洗栏舍。水供应的多少、水质的好坏直接关系到猪的生长和生产效率。饲料必须进行检测, 排除污染物, 不用污染的饲料, 提倡饲用无污染、无霉变饲料和绿色饲料添加剂, 饲料最好新配新用, 使用3日内的饲料为佳。
3 猪群的强化管理
3.1 加强空怀母猪的管理
空怀配种舍主要指标就是提高配种准胎率, 减少热应激的产生, 使舍内温度合理保持在不高于28℃, 通风良好。日粮要多喂青绿多汁饲料, 饲料中添加亚硒酸钠维E粉及多种维生素等。配种时间调整为早晨和晚上, 更有利于受胎。
3.2 加强妊娠母猪的管理
妊娠母猪对高温特别敏感, 特别是中后期的妊娠母猪更怕热, 因此要多关注妊娠舍的温度, 当高于28℃时, 要及时通风, 如超过30℃时, 要配合打开湿帘降温。如还没达到效果, 还可打开喷雾降温装置。从而降低产死胎的比率。
3.3 加强产房母猪的管理
夏季产房的管理是猪群管理的重中之重, 产房内的温度保障, 既要使母猪舒适, 又兼顾仔猪的需求。因此产房内最佳温度也是保持在26℃~28℃较为合适, 湿度以65%为宜, 高温高湿以及温度的忽高忽低都会造成仔猪的腹泻发生或抵抗力下降等。
3.4 加强仔猪的管理
仔猪相对于母猪而言不太怕热, 但仔猪更要多注意空间内的环境卫生与空气质量。炎热的夏季要保持好仔猪舍的通风换气、以及适宜的湿度。同时要多关注好链球菌病、副猪嗜血杆菌病、圆环病毒病、蓝耳病的防控工作。
4 猪群的营养搭配
4.1 提高营养比重
夏季高温可引起猪群的采食量下降, 特别是母猪, 因而要提高日粮的营养比重。特别是能量和氨基酸维生素的水平, 以防因采食量下降而导致营养失衡, 造成夏季母猪繁殖障碍, 肉猪增重减慢、抵抗力下降等现象。可通过使用肽黄金 (主要成分:植物性蛋白小肽、益生菌等) 、血浆蛋白、鱼粉等来提高日粮蛋白质和赖氨酸水平;通过使用脂肪粉、速能 (主要成分:不饱和脂肪酸) 、全脂豆粉来提高日粮能量水平, 来满足夏季猪群正常的营养需求。
4.2 多喂青绿多汁饲料
给母猪多喂青绿多汁饲料, 可以丰富母猪的营养, 同时提高母猪的采食量, 防止便秘等, 如使用红薯藤、苋菜、西瓜等。
5 员工的责任意识
全员做好猪群的巡查记录, 本区饲养员每天要分5个时间段记录, 主管要分3个时间段记录, 技术场长至少要分2个时间段记录, 记录内容包括外环境温度、舍内温度、湿度、卫生情况、通风情况、猪群有无异常情况等。把存在的问题及时反馈给相关人员, 及时解决问题。养猪是细心的工作、需要我们不断的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
6 猪群的防疫保健
6.1 夏季的防疫工作
夏季做好细菌病防疫的同时, 病毒病也不容忽视。建议防疫:猪瘟、伪狂犬是任何时候防疫的基础, 猪瘟免疫:母猪产后10天, 仔猪20日龄、60日龄;伪狂犬免疫:母猪一年普防三次, 仔猪2日龄滴鼻 (HB-98武汉科前) ;链球菌多价免疫:仔猪10日龄;副猪嗜血杆菌免疫:母猪产前35天, 仔猪15日龄;圆环病毒免疫:母猪产前30天, 仔猪15日龄。也要根据地区的差异关注好口蹄疫免疫、蓝耳病免疫、腹泻病免疫 (二联苗) 的应用。
6.2 环境控制
根据母猪怕热、小猪怕冷的客观因素, 产房内要保持温度适宜, 环境干燥。高温高湿会让母猪感到非常不适, 仔猪在高温高湿的环境下会出现严重拉稀。妊娠、空怀母猪以控制在28℃以内为宜, 这样更有利于提高产健仔猪数, 以及空怀母猪的发情准配率。
6.3 增强免疫力
猪在处于应激时免疫力会降低, 在免疫系统受侵害时免疫力也会降低。如果猪场出现圆环病毒和蓝耳病感染, 会引起免疫抑制, 以前所做的免疫效果大大降低, 免疫过的猪发病较常见。所以在猪处于应激时或有上述两种病毒感染时, 应采取相应措施, 改善环境或添加增强免疫力的物质, 以提高免疫力, 防止引起更大的损失, 可以添加黄芪多糖、电解多维、多种氨基酸等。
6.4 药物预防
规模化养猪场的管理误区 篇10
(1) 对抗生素过分依赖, 很多畜禽养殖户误以为抗生素“包治百病”, 还能作为预防性用药, 在养殖过程中经常使用抗生素和激素, 以达到增强畜禽抗病能力, 提高
2 生物安全
很多猪场对消毒认识不够, 认为消毒看不出效果, 消不消一样, 有的在走形式。应该把消毒这个环节重视起来, 它关系到猪场的安全, 消毒是切断外界病原向场内传播和切断猪和猪之间传播的有效的方法之一。
3 饲料
(1) 公猪喂母猪料, 因为公猪料销量少, 有的饲料厂没有公猪料就让公猪吃母猪料, 造成公猪精子活力降低。 (2) 催肥阶段高蛋白, 全然不顾高成本。 (3) 长得超快料越好, 不考虑料肉比。 (4) 饲料湿喂, 夏天可能造成霉菌中毒及蚊蝇增多, 进而加速疾病的传播。冬天饲料温度低, 造成猪只大量消耗体能。 (5) 采取自由采食时, 饲槽底部饲料未吃完又添上新的料, 时间久了底部饲料会发霉变质。
次, 首次注射应加大剂量, 连用2d无明显好转后停一段时间, 不能连续多次用。最后使用钙制剂时, 严禁使用强心苷 (洋地黄类) 防止心跳骤停。
4 药液外漏的处理
规模化种猪场饲养管理程序 篇11
1 后备母猪饲养管理
1.160 kg以前的饲养管理以仔猪料营养水平饲喂, 保持正常的生长与发育, 每月定期解毒、投保健药, 将各栏的弱猪调整在一起, 进行特别饲喂。一日三餐定时定量, 保证充足饮水。
1.260 ~100 kg的饲养管理为保证后备母猪骨骼和生殖系统的发育, 应选用专门的后备母猪料, 用量多少视营养水平而定。每月将过肥母猪调整在一起, 对其控制食量。同样每月定期解毒、投生物脱霉保健药, 以提高猪体免疫功能。一日三餐, 保证充足饮水。
1.36.5 月龄的饲养管理此时后备母猪体重达85 kg左右, 群体开始出现发情。当群体发情比例达1/3 时, 应及时通知技术人员对后备母猪、公猪进行疫苗免疫。注意疫苗免疫前的准备工作和分批次免疫, 先大后小, 每批次30~50头为宜, 并制作好母猪卡, 记录疫苗免疫时间、剂量、厂家和驱虫时间。
2 配种舍猪的饲养管理
2.1 公猪的饲喂管理用专门的公猪料, 2.5 kg/d, 一日三餐。保证一定的活动量, 每两月驱虫一次, 每年进行疫苗免疫两次。制作公猪卡, 每月定期解毒、定期投保健药、定期检查精液质量, 注射疫苗后的公猪一周内不得使用。公猪喂料1 h后可进行配种。
2.2 断奶母猪的饲养管理母猪断奶当天不喂料仅喂水, 第2d用哺乳母猪料或哺乳料加亚硒酸钠VE粉和ADE粉, 以哺乳阶段最大量优饲。保证7 d内断奶母猪95%能成功配种。
2.3 配种每天配种时间应在上午10:00 以前, 下午5:00 以后进行。夏季应提前或延后, 公猪应在喂料1 h后配种。根据生产目的及母猪的品种选择合适的公猪配种。为保证配种成功率和产仔率, 每头母猪配种次数不低于2~3 次, 若仅生产商品猪, 可用不同公猪配同一头母猪, 配种后记录好公猪号、配种时间、预产期及配种次数、是否返情复配。
3 配种后母猪的饲养管理
避免粗暴驱赶配种后的母猪, 按配种时间顺序关入限位栏或大圈中。配种3 d内用妊娠母猪料饲喂, 应比平时少一半, 以利于受精着床。配种后一个月内, 注意防感冒, 严禁注射疫苗、投药、驱虫、饲喂霉变和有毒有害饲料。配种后18~21 d左右, 每天观察是否返情。凡返情母猪须重新配种, 未返情母猪则转入妊娠舍。
4 妊娠舍母猪的饲养管理
进入妊娠舍的母猪, 一猪一卡。卡上记录配种时间、预产期和免疫情况, 按配种时间有序关栏。大圈饲喂, 强弱分栏, 保持圈舍干燥和充足饮水, 使用妊娠母猪料一日三餐, 饲料量应为3~30 d:2 kg/d;30~80 d:1.75 kg/d;80~112 d:2.25 kg/d;112~114 d:饲料减半。产前20 d换为哺乳母猪料, 所定饲料量仅为参考量, 30~60 d母猪应保持6~7 成膘, 80~112 d应保持八成膘。给初产母猪后期加料应适量。妊娠舍人员应经常与产房人员沟通, 确保仔猪初生重量在2.75 kg左右。
5 产房的管理
5.1 产房环境产房应干燥易于保温, 同时必须保持产床、保温箱 (板) 、逗食槽、母猪食槽的清洁, 应尽可能排除使母猪、新生仔猪受伤的隐患。
5.2 免疫转入产房的母猪, 按预产期先后依次关栏, 有利于管理, 产房人员应会同妊娠舍人员核对每头母猪的免疫情况, 对未按免疫程序免疫或疑似免疫失败的母猪应做好记号, 便于有针对性地补免。
5.3 饲喂转入产房的母猪, 应一日三餐饲喂, 保证充足饮水, 临产前两天减料或只喂麸皮水, 产仔当天不喂, 有利于使产后母猪食欲旺盛和防止产后便秘, 夏季产房的母猪应适量喂一些大黄苏打片或芒硝。
5.4 产前准备临产前, 产房人员必须作好产仔前的准备工作, 备好保温设施、接产工具、产房用药品, 当羊水破后, 按《产房接产操作规程》对母猪进行消毒、接产、炎症预防, 以及新生猪的断脐、断齿、断尾、保温工作。
5.5 初生仔猪的护理刚出生7 d内的小猪, 保温箱内温度应在32 ℃左右, 以后每天降1 ℃。初生猪3 d内实行24 h精心护理, 弱小猪固定奶头, 辅助吃奶和保温。
5.6 初生仔猪补铁因母乳中铁相对缺乏, 对初生乳猪补铁是必须做的工作。补铁应深部肌注, 针头不易过粗, 7 d左右对每窝弱仔猪重新补铁一次。
5.7 断奶在断奶前5 d或小猪开始拉白稀粪时, 开始给母猪减料, 减料程度视母猪体况而定, 应使母猪肥而不见膘, 瘦而不见骨为最佳状态, 这有利于小猪尽可能在断奶前多吃料, 当日采食量达到100 g左右时即可断奶。断奶时间最好在傍晚, 断奶小猪留在原圈饲喂3 d以上, 用优质易于消化的开食料分次饲喂, 至少每天六次以上。注意观察断奶小猪的采食情况, 对不吃料的小猪应用开食料调成浆糊状灌服。断奶小猪由于自身调节体温能力差, 应注意保温。
正常情况下断奶后小猪达到6 kg以上可转入保育舍, 若不能达到要求, 应提前将每窝弱猪集中在一起由奶水好的母猪再哺乳一段时间。转保育舍前应空腹。
6 保育舍仔猪的饲养管理
6.1 饲喂转入保育舍的小猪应按大小、公母分栏, 弱猪应放在光线好、饮水低、保温好的圈舍, 转栏小猪不宜立即饮水, 2 h后让小猪自由饮用加有葡萄糖、电解多维的清洁水。在7 d内不应更换饲料, 实行分次饲喂, 若有条件可用湿拌料增加采食量。
6.2 防病在保育阶段的小猪对各种疾病的抵抗力很差, 保育人员应从温度变化、饲料、粪便、饮水、采食等方面精心观察, 做到对疾病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6.3 观察记录转入保育舍的小猪, 应逐渐将开食料换成乳猪料, 换料时间一般要3 d以上, 否则易造成腹泻、水肿等疾病。可以将分次饲喂改为自由采食。当采用自由采食时, 保育人员应观察仔猪是或否吃料、体温是否正常、呼吸是否均匀、粪便是否正常、有无跛行, 每天至少三次以上群体观察, 并作好标记, 以便对症治疗。
【规模化猪场管理流程】推荐阅读:
规模化猪场产房细节管理11-21
规模化养猪场的管理09-23
现代规模化猪场生产管理模式08-24
规模猪场的科学管理09-13
中小规模化猪场10-01
规模化猪场的驱虫10-14
规模化猪场疾病防控05-25
规模化种猪场07-07
规模化猪场健康养殖10-09
规模化猪场的疫病防控0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