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模化猪场的驱虫

2024-10-14

规模化猪场的驱虫(共9篇)

规模化猪场的驱虫 篇1

猪寄生虫病是猪三大类疾病 (传染病、寄生虫病、普通病) 之一, 与传染病相比, 寄生虫病的症状及危害都是渐进的、缓慢的, 由此造成了很多规模化猪场对该病的忽视, 但是, 据有关数据显示, 寄生虫感染可使育肥猪生长速度下降8%~15%, 饲料利用率下降13%~25%, 对经济效益影响极大。而且寄生虫感染还会造成猪只出现呼吸道或消化道疾病, 在临床上往往出现误诊, 而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所以说, 做好驱虫工作至关重要。这样不仅可以提高猪群生长速度而且使饲料报酬率增加。在实际生产中应采用正确的驱虫方法, 才能获得较好的驱虫效果。

1 驱虫时间要合适

仔猪在42~56日龄时进行第一次驱虫, 可连用5~7天。由于疥螨从虫卵到幼虫的发育时间约为12天, 用药后可将成虫、幼虫和若虫杀死, 但虫卵没死, 药效过后虫卵孵化出的幼虫发育成若虫或成虫, 就会造成再次感染。因此应在第一次用药结束后的7~10天, 再投药1次, 连用5~7天, 将由虫卵孵化发育的幼虫杀灭, 才能彻底解决疥螨问题。早期驱虫可以明显提高仔猪的生长速度和饲料报酬率。

仔猪感染寄生虫的主要来源为母猪以及其接触的环境, 在母猪产前驱虫, 切断母猪和仔猪间的寄生虫传播环节, 对整个猪场寄生虫的成功控制极为关键。怀孕母猪可在产前2周进行驱虫, 让猪自由采食, 连用5~7天。在一般情况下, 可以在母猪饲料中同时使用安全性能较高的驱虫药物和抗生素进行驱虫和疾病预防。

在潮湿天气 (如春、夏季) 比较容易发生疥螨病, 应提前加以预防, 生长育成猪也应该驱虫, 可在4月龄时, 按上述要求重复驱虫1次。

种公猪在每年2、6、10月分别使用广谱驱虫剂进行驱虫。引进种猪时及后备猪转入生产区前应进行驱虫。

2 驱虫药物的选择

目前市场上的驱虫药物种类很多, 要如何选用呢?有些高效的驱虫药物, 不但对寄生虫成虫, 对寄生虫幼虫都有驱杀作用, 而且对寄生虫虫卵的孵化有抑制作用。所以要尽量选择这样的驱虫药, 具有广谱、高效、安全且可同时驱除猪体内外寄生虫的驱虫药物。如单纯的伊维菌素、阿维菌素对驱除疥螨等寄生虫效果较好, 但对在猪体内移行期的蛔虫幼虫、鞭虫等效果较差;阿笨达唑、芬苯达唑、丙硫苯咪唑等对线虫、吸虫、鞭虫、球虫及其移行期的幼虫、绦虫都有较强的驱杀作用, 对虫卵有极强的抑制孵化或杀灭作用。要注意驱虫药物的保质期, 药物要放在阴凉通风处保存, 防止日光照射。

在使用驱虫药时, 必须注意剂量, 对某些具有毒性的驱虫药, 不能过量, 以免中毒。怀孕母猪和仔猪避免使用阿维菌素、敌百虫、左旋咪唑等毒性较大的驱虫药;中大猪使用这类药物, 必须事先准备好肾上腺素、阿托品等特效解球药以备急用。生猪屠宰前3周内不得使用药物进行驱虫。

3 驱虫方法

拌料法:可将驱虫药物拌在料中饲喂, 喂驱虫药前, 让猪停饲一顿, 然后将药物与饲料拌匀, 一次让猪吃完, 若猪不吃, 可在饲料中加入少量盐水或糖精, 以增强适口性。

皮下注射:如阿维菌素 (或伊维菌素) 一般采用皮下注射, 皮下注射的部位通常选择皮肤较薄、皮下组织疏松而血管较少的部位, 如颈部或股内侧皮下为较佳的部位。用70%酒精棉球消毒后, 以左手的拇指、食指和中指将皮肤轻轻捏起, 形成一个皱褶, 右手将注射器针头刺入皱褶处皮下, 深约1.5~2厘米, 药液注完后, 用酒精棉球按住进针部皮肤, 拔出针头, 轻轻按压进针部皮肤即成。

4 驱虫应注意的问题

4.1 保持栏舍卫生

保持猪场周边环境卫生, 清理垃圾粪便死角, 清洁消毒工具和设施。清理焚烧场内及周边一个冬季沉淀下来的垃圾废物。清洁饲槽、水槽, 消毒工具和设施, 对猪场用具清洗后用3%~5%的来苏儿水消毒, 然后用水冲洗;在天气晴朗日子, 将舍内可移动的工具和设施搬到室外空旷地带, 先清洗干净, 放在阳光充足的地方晒晒, 利用阳光中的紫外线照射消毒。

4.2 保持猪场环境

保持猪舍温暖、干燥、通风、清洁, 抓住有利时机对猪圈舍进行消毒, 消除病原体生存环境, 这是春季养猪的第一要务。猪喜欢干燥的环境, 尤其是小猪的体温调节机能尚未发育完善, 体表沉积脂肪少, 抗寒能力较差, 不能适应忽晴忽阴、昼夜温差较大的气候环境, 春季正是猪病的多发时期。所以, 要注意保持猪舍的温度, 及时堵塞门窗和墙壁漏洞, 挂好门帘, 创造一个有利于猪只生长发育的小环境。选择晴朗温和的天气对栏舍进行彻底清扫, 再用20%~30%石灰乳或20%草木灰或2%~3%火碱溶液等对圈舍地面、墙壁及周围环境喷洒或涂刷消毒。

4.3 加强营养调控, 保证饲料营养

春季也是青绿饲料较缺乏的季节, 加之漫长的冬季猪舍阳光不足、空气不流通, 饲料相对单纯, 猪群容易患维生素缺乏症。此时除按营养标准供给全价料满足猪的营养需求外, 还要根据猪群的生产特点, 有目的的选择与添加一些维生素和微量元素, 保证猪只安全度过春季的困难时期。

通过这些有效的措施, 及时做好驱虫工作。这样不仅可以提高猪群生长速度而且使饲料报酬率增加, 更有利于猪场的盈利。

规模化猪场圆环病毒病的防控 篇2

关键词:猪;圆环病毒病;危害;防控

中图分类号:S858.28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432(2012)-09-0242-2

1 猪圆环病毒病的危害

1.1 PCV2感染所致疾病

1.1.1 仔猪断奶后多系统衰竭综合征(PMWS) 主要影响6~10周龄的猪,很少影响哺乳的猪,一般于断奶后2~3d或l周开始发病。病死率约为8%~35%。由于细菌、病毒的二重感染,常常使PMWS的症状复杂化、严重化,造成保育仔猪群极大的经济损失。

1.1.2 猪皮炎与肾病综合征(PDNS) 主要发生于保育猪和生长育肥猪,可单独发病,也可与PMWS同时发生。PDNS的发生原因主要是由免疫反应介导的损害皮肤和肾脏的血管疾病。

1.1.3 呼吸道疾病 PCV2常与PRRSV、支原体、副猪嗜血秆菌、链球菌、传染性胸膜肺炎放线秆菌、附红细胞体等呼吸道病原体协同作用,造成严重的呼吸道疾病。一旦发病,药物的临床治疗效果均不佳。

1.1.4 肠炎 PCV2感染可以造成哺乳仔猪、仔培猪和育肥猪的腹泻,临床上此类病例很多,药物治疗往往效果不好。

1.1.5 母猪繁殖障碍 PCV2感染可导致母猪出现繁殖障碍,感染猪群的临床表现主要有流产、早产,产死胎、木乃伊胎,产弱仔和仔猪断奶前死亡率升高。同时,PCV2常与PRRSV混合感染引起母猪繁殖障碍,这种情况危害性更大,应引起重视。

1.1.6 先天性震颤 在仔猪出生后第1周,可因严重的震颤不能吃奶而死亡,活过1周的仔猪可以存活下来,多数在3周时间恢复。震颤为双侧,主要影响骨骼和肌肉,当卧下或睡觉时震颤消失,外界刺激可引发或加重震颤,如声音或温度刺激;有的在整个生长和发育期间都不断发生震颤。病因主要是母猪在怀孕阶段感染了病毒。

1.2 剖检病变

患猪消瘦,贫血,皮肤苍白,黄疽(有20%的病猪出现黄疸的现象)。部分猪全身弥补斑点状出血及坏死灶。解剖后,肺出现间质性肺炎,并有暗红色实变;淋巴结异常肿大,切面为均匀的灰白色;肝脏发暗,呈不同程度的花斑状外观,萎缩,肝小叶间结缔组织增生;胆囊表面有坏死灶;肾脏出现水肿,苍白,被膜下有白色米粒大小的坏死灶;脾脏轻度肿大,质地如肉;胰、小肠和结肠也常有肿大及坏死病变。另外,仔猪断奶后多系统衰竭综合征的特征病变:患猪全身淋巴结肿大。大体解剖可见肺斑点状出血、胃溃疡。猪皮炎与肾炎综合征(PDNS)的特征病变:特征性的显微损害为全身性坏死性脉管炎和纤维蛋白坏死性肾小球肾炎。大体解剖可见肾肿大、皮质苍白,有大量红色点状出血斑;脾脏肿大,出现梗死;腹股沟淋巴结肿大出血,关节及肠道出血。猪只在繁殖障碍的特征病变:病理损害为肝脏慢性淤血,心肌肥大,严重的非化脓性、纤维素性或坏死性心肌炎。

1.3 PCV2感染可导致猪群的免疫抑制

已有的研究表明,PCV2具有免疫抑制特性。PCV2感染猪的淋巴细胞可使循环B细胞和T细胞的数量下降,淋巴器官中的T、B淋巴细胞数量减少,淋巴组织中巨噬细胞浸润,外周血和淋巴组织中的巨噬细胞/单核细胞数量升高,因此PCV2感染猪群由于免疫功能下降,使猪群对其他病原体的抵抗能力大大降低。因此,PCV2感染的潜在危害很大。存在PCV2感染的猪群,可表现为猪群的健康水平下降,免疫功能受到抑制,对疾病的抵抗力下降,易继发或并发其他细菌性或病毒性疾病。

2 猪圆环病毒病的控制措施

本病无有效治疗方法,应尽做好防疫措施,避免感染此病毒。由PCV2感染引起的免疫抑制對养猪生产潜在的危害很大,控制猪圆环病毒病总的原则应采取综合性的预防和控制措施,最大限度地降低其造成的危害和经济损失。

2.1 加强营养

由于PCV2感染可以导致猪群的免疫功能下降,因此营养是影响PMWS、呼吸道疾病、繁殖障碍等疾病发生的一个重要因素。通过加强营养以提高猪群对其他病原微生物的抵抗力,从而降低继发感染的发生率和由此造成的损失。主要可采取如下措施:①适当添加免疫增强因子,如微生态制剂、特定功能性氨基酸、黄芪多糖原粉等;②把控好原料关,避免使用发霉、变质的原料;③注意营养平衡、氨基酸之间的平衡、蛋白质之间的平衡等。

2.2 控制好饲养环境

2.2.1 加强室内环境卫生与消毒工作 将消毒卫生工作贯穿于养猪生产的各个环节。最大限度地降低猪场内污染的病原微生物,减少或杜绝猪群细菌性和病毒性继发感染的机率。由于PCV2对一般的消毒剂抵抗力强,因此在消毒剂的选择上应考虑使用敏感的消毒药。

2.2.2 加强室内温湿度的控制 温湿度控制可参照1进行。

2.2.3 做好室内通风 作好猪舍的通风、换气,改善猪舍的空气质量,降气浓度;保持猪舍干燥,降低猪群的饲养密度。

2.3 加强管理

2.3.1 执行全进全出制度 规模化猪场应彻底实现养猪生产各阶段的全进全出至少要做到产房和保育舍的全进全出。避免将不同年龄的猪混群饲养,从而减少和降低猪群之间PCV2的接触感染机会,尽可能地降低猪群的感染率。

2.3.2 接种猪圆环病毒疫苗 发病猪场可用猪圆环病毒疫苗给后备母猪、生产母猪及仔猪进行接种。接种疫苗后通过ELISA试剂盒进行抗体检测,以调整免疫程序及对疫苗优劣进行选择。

2.3.3 作好其他疫病的免疫接种 在PCV2感染猪场应作好猪瘟、猪伪狂犬病和猪气喘病的控制,尤其是应尽最大努力把猪瘟控制好,否则会造成猪群的高死亡率。此外,由于PMWS最易发生于断奶后的仔培猪,因此建议猪场在保育阶段减少疫苗的使用,尽量做到在这一阶段不用疫苗,将其他疫苗提早在哺乳阶段或转群后使用。

2.4 做好药物防治工作

2.4.1 采用抗菌药物,减少继发感染 适当使用药物控制猪群的细菌性继发感染。PCV2感染的危害更多地体现在感染猪群的继发感染或合并感染。PCV2感染猪群由于免疫功能的损害,易引起一些细菌性的继发感染,因此建议断奶仔猪每吨饲料中添加阿莫西林150g、强力霉素150g,连续15天;母猪产前一周、产后一周,每顿饲料添加150g阿莫西林、2.5kg、15%金霉素、1.2kg利高霉素进行治疗,同时应用促进肾脏排泄和缓解类药物进行肾脏的回复治疗;采用黄芪多糖注射液并配合维生素B1+B12+Vc肌肉注射;选用新型的抗病毒剂如干扰素、白细胞介导素、免疫球蛋白、转移因子等进行治疗。

2.4.2 进行药物治疗 ①高热蓝毒康A+B配合黄芪多糖注射液,每天2次,连用5d;②青、链霉素+板蓝根注射液+地塞米松注射液,每天3次,连续5d。

2.4.3 肌注猪白细胞干扰素,每日1次,连用3~5d,同时配合中草药抗病毒制剂

猪圆环病毒病潜在危害很大,但只要采取合理的综合性防控措施,加强饲养管理,就可以最大限度地降低其危害。

网络出版时间:2012-11-12 13:26:52

猪场的驱虫方法 篇3

悬挂苦楝树叶。将苦楝树叶扎成小把,浸泡适量柴油(按柴油与水3:7的比例),通常4~6m2的猪舍悬挂2~3把,其中一把悬挂在猪舍门口,每3~5天更换一次,驱蚊效果良好。

喂服维生素B1。每头猪每次喂服维生素B130~40mg,隔3天服用1次。维生素B1经体内代谢后产生一种令蚊虫不敢接近的特殊气味,从而使猪免受蚊虫叮咬。

安装红色灯泡。红色光对蚊虫具有驱避作用。在猪舍距地面1m左右处安装一只20~30W的红色灯泡,蚊虫便不敢靠近。

规模化猪场的驱虫 篇4

后备母猪是指从出生到初情启动的一个特殊生理阶段,又称繁殖的准备期。

后备母猪是猪场的未来,其培育期的生长管理和疾病控制对其生产潜能的发挥,甚至对其终生生产性能的表现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更决定着养殖场的经济效益。后备母猪第一次配种时的身体状态会显著影响其终生的生产性能。有研究显示,青年母猪第一次配种时体重为125-145kg,P2值为18-20mm时,其5个胎次的生产性能可以达到最佳,在5个胎次中,差异可达9头仔猪,相当于多产1胎。另外,挑选时青年母猪的背膘厚度越小,4胎后成活率就越差。因此,在配种前,青年母猪必须完全成熟,即体型合适,同时体内有足够的瘦肉和脂肪沉积。可见后备母猪阶段的培育和健康管理在生产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我们在生产中必须高度重视。

2、当前后备母猪存在的问题

后备母猪主要突出的问题包括:不使用专门的后备母猪料,而选择育肥猪料;生长速度慢,正常年龄达不到正常体重;过瘦或过肥不符合种用体况;被毛粗糙,肢体不健壮,蹄裂;适配年龄不发情或发情配不上种;外阴经常红肿、水肿,发情不规律;屡配不孕或早期流产。

3、解决对策

3.1 正确选留后备母猪

优良母猪应该具备产仔率高、泌乳性能好、体型好等特点,因此,在选留后备母猪时需重点考虑三个时期:第一个时期在断奶后,选择有效乳头7对以上且排列整齐、肚脐以前有3对以上的仔猪;第二时期为体重达到35-40公斤时,四肢强壮、体格匀称;第三时期在配种前后,性情不温和、挑食、有肢蹄疾患、不发情、屡配不孕者不作为留种对象。由此可见,选择符合品种特征,骨架结构好、体长、腹深,外阴大小适中,后躯较丰满的后备母猪作为种用,以保证后代具有较高的遗传力。

3.2 强化饲养流程

后备母猪整个生长阶段分为生长期、培育期、诱情期和适配期。

(1)生长期(出生-60kg)

采取自由采食,以促进身体生长发育。

(2)培育期(60kg-90kg)

实行限饲(2.3-2.8kg/日),湖南百宜集团技术总监陈文斌博士特别强调.此阶段必须饲喂专门的后备母猪料,因为后备母猪需要特别加强免疫营养和生殖营养的补充,饲料中要有较高水平的微量矿物元素、维生素和理想的氨基酸水平,特别是钙、磷、维生素A、C、E、叶酸、生物素等,而中大猪料是高能低磷、高抗菌药物和促生长剂,低微量元素、矿物质、维生素和氨基酸的饲料,不能满足后备母猪对特殊营养物质的需求,饲喂后造成后备母猪缺磷而导致母猪发情延迟、配种困难和后肢瘫痪。

(3)诱情期(90kg-配种前2周)

采取限饲(2.3-2.8kg/日),但要满足钙磷的需要,可提高钙磷15%或添加植酸酶。将达90kg的后备母猪从培育栏挑选出放到催情栏,用性欲好的公猪每天调情二次,每次15分钟。

(4)适配期(配种前两周)

从催情栏挑选出放到优饲栏。催情优饲:配种前催情补饲11-14天,每天增加0.45-0.9kg左右哺乳料,排卵数增加2.23个。

3.3 重视精细化饲养管理

后备母猪的精细化饲养管理包括免疫程序的制定、个性化保健方案、清洁消毒方案和人工授精方案、适度运动方案、公猪诱情方案、发情观察记录方案、建立完整的后备母猪档案等。

(1)公猪诱情方案

用唾液多、性欲好、腥味重的年轻公猪做调情公猪,每天2次(上下午)把调情公猪赶进后备母猪舍,让公猪与后备母猪进行身体接触,每次20分钟。记住:必须有人在场看着,不能让公猪偷配。

(2)发情观察记录方案

做好第一次发情记录很重要,后备母猪第一次发情不配种,因为许多后备母猪初情期不排卵或排卵少,建议第三次发情配种,排卵数多,产仔数多。

(3)建立完整的后备母猪档案

需要记录的信息包括:品种来源类别、母猪编号、日龄、不同时期的体重、免疫状况、发情配种时间、与配公猪(精液)编号、配种次数或输精量、预产期及实产期、产仔数、初生重、断奶仔猪数、断奶窝重等。

3.4 加强后备母猪的环境控制

夏季高温使母猪排卵数减少、发情不明显或延后发情;抑制黄体的生成和孕酮减少,导致胎儿死亡或发生流产,给生产带来巨大的损失。因此,夏季温度高于27℃需采取防暑降温措施,种猪舍的机械强制通风设备(例如水帘降温系统)可明显降低温度、湿度。同时,也能加快猪舍内的空气的流通和改善空气质量,这一点非常重要。

3.5 优化原料选择与营养设计

后备母猪日粮中玉米赤霉烯酮(F-2毒素)含量超标会造成母猪出现假发情、不发情等情况。因此,养殖户不能检测玉米中霉菌毒素的含量,就应选择全价配合饲料,以减少霉菌毒素带来更大的损失。

著名种猪营养专家、中国母猪营养第一人、母猪系统营养理论主要创立者,四川农业大学动物营养研究所所长吴德教授认为,后备母猪营养关键技术中应该解决的关键问题是初情期正常启动:卵巢和子宫健康、卵母细胞质量好,卵母细胞质量好的话受胎率就高、骨骼发育健全。只有将这些问题解决好了,母猪的配种率,受胎率就会提高,生产力就会提高。因此,确定合适的营养水平显得尤为重要。

(1)能量

能量水平通过影响后备母猪的卵巢功能和内分泌激素的分泌影响其初情期的启动,因此,后备母猪摄入的能量水平十分关键。吴德教授推荐日粮中能量水平:20-50kg:14.23兆焦/千克;50kg-配种:13.38兆焦,千克。

(2)蛋白

日粮中适宜的蛋白水平对于促进后备母猪的生长发育和性成熟、降低饲养成本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日粮中合适的蛋白水平:20-50kg:18%;50kg-配种:17%;赖氨酸水平:20-50kg:0.9%;50kg-配种:0.8%

(3)维生素和微量元素

生物素对维持后备母猪皮肤和蹄子的完整性很重要,缺乏会导致皮炎、脱发、裂蹄和足部病变。添加量一般是0.3-0.4mg/kg,但需要时可以提高到1.0mg/kg(如动物存在足部或繁殖问题)。维生素A10000(IU/千克)、维生素D2000 (IU/千克)、维生素E90 (IU/千克)、叶酸3.5(毫克/千克)、生物素0.4(毫克,千克)。因腿病而淘汰母猪是猪场常见的问题,所以保证母猪的腿骨得到充分的骨化(硬化)非常重要。这就要求母猪必须采食足够量的钙和磷。一般钙在0.9%-1%、磷0.7-0.8%。铁150mg/kg、铜15mg/kg、锌150mg/kg、锰20mg/kg、碘0.28mg/kg、硒0.35mg/kg.

4、小结

综上所述,后备母猪是猪场的未来,后备母猪阶段的培育和健康管理在生产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所以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关注后备母猪的高效品种选择,因为它是猪场效益的基石;关注后备母猪的科学防疫监控,因为它是猪场存在的前提;关注后备母猪的精细饲养管理,因为它是猪场发展的基础;关注后备母猪的系统营养投入,因为它是猪场赢利的催化剂!

猪场常见驱虫药物的种类与使用 篇5

1 有机磷酸酯类

为低毒有机磷化合物, 常用作杀虫药和驱虫药, 代表品为敌百虫。敌百虫为广谱驱虫药, 对多种消化道线虫, 如猪蛔虫等有效, 外用可杀灭体外寄生虫, 如虱、蚤等。敌百虫的毒性较大, 安全使用范围窄, 妊娠猪和患胃肠炎病的猪禁用, 不能与碱性药物配合使用, 否则会增加其毒性。

2 脒类化合物

为接触性外用广谱杀虫药, 目前使用最多的是双甲咪。双甲咪为广谱杀螨剂, 对虱、蜱、蝇等亦有杀灭作用, 且能影响虫卵活力, 具有具有触杀、拒食、驱避作用, 也有一定的内吸、熏蒸作用。外用时, 可做喷洒、药浴等。使用时配成0.05%溶液, 常用于猪体及畜舍地面和墙壁等处。

3 咪唑丙噻唑类

兽医临床上应用最多的是左旋咪唑, 属广谱、高效、低毒的驱线虫药, 对猪蛔虫、食道口线虫有良好的驱除效果, 但对毛首线虫效果不稳定, 对猪疥螨和原虫类无效。使用时注意左旋咪唑可引起肝功能变化, 患肝病猪禁用本品。

4 咪唑丙噻唑类

属于广谱、高效、低毒的驱虫药, 兽医临床使用最广的是阿苯达唑 (又名丙硫苯咪唑、抗蠕敏) 。此类药物对许多线虫、吸虫和绦虫均有驱除效果, 但对猪疥螨和原虫类无效。该要有致畸的可能性, 应避免大量连续使用。

5 大环内酯类

养猪场三维立体驱虫方式 篇6

根据寄生虫的生活特征, 制定三维立体驱虫方式, 不妨一试。

1口服+注射

在驱虫过程中, 很多养殖场入了一个误区, 每半年驱虫1~2次, 驱虫的时候发现死的寄生虫才算有效, 其实这时候寄生虫已经给猪场造成了很大的危害。以蛔虫为例, 蛔虫虫卵在外界发育35 d左右即成为感染性虫卵, 被猪吞食后幼虫会钻过肠壁随着血液进入肝脏, 完成蜕皮的幼虫会在肝脏造成乳斑肝;幼虫通过心脏进入肺脏, 造成蛔虫性肺炎———这也是很多猪出现被毛焦燥、持续性咳嗽的根本原因。有的幼虫会进入支气管继续随着痰液经咽喉, 被猪吞咽后经食道和胃进入肠道, 这时的蛔虫成虫才是在粪便中看到的虫体。所以说, 当在猪的粪便中发现虫体时, 寄生虫已经在猪体内生长了5~10周, 已经给生猪健康带来了很大伤害。

而采用口服 (或注射) 的给药方式保持猪体内的血药浓度, 在蛔虫幼虫刚开始吸食血液的时候, 血液的药物浓度就可以将其杀死, 把寄生虫给猪造成的伤害降到最低。建议猪场最好每3个月驱虫1次, 这样能覆盖蛔虫的整个生活史, 有效地控制寄生虫。

2体外喷淋

体外喷淋是针对于蜱、疥螨等体外寄生虫采取的有效措施, 同时, 圈舍的栏杆、墙缝都会有螨虫的存在, 该方法对其同样有效。喷雾驱虫前应先将猪体表冲洗干净, 待猪体表干燥后才能进行。喷雾时要均匀、全面, 尤其是确保下腹部、肷部等较隐蔽的部位接触到药液。

3环境消毒

驱虫后必须对猪舍进行严格的冲洗消毒, 以有效地切断寄生虫的传播途径, 同时提供猪群不同阶段的营养需要量, 提高猪群机体的抵抗力。为保证驱虫效果, 应将驱虫后的粪便清扫干净堆积起来进行发酵, 利用产生的生物热杀死虫卵和幼虫。

过冬前养猪场要定期驱虫 篇7

1药物选择

应选择高效、安全、广谱、副作用小的抗寄生虫药, 伊维菌素和阿维菌素的各种制剂为首选药物。

2驱虫模式

北方规模羊场的驱虫工作探析 篇8

1 寄生虫病的概念

寄生虫病是羊的3大疾病 (传染病、寄生虫病和普通病) 之一, 主要寄生于羊的体表、消化道或内脏器官。寄生虫吸取羊的血液和其他营养, 造成羊只贫血、消瘦、营养不良、内脏机能受损、生产性能下降, 严重者可导致死亡。某些寄生虫病所造成的经济损失, 并不亚于传染病, 对养羊业构成严重威胁。

2 北方地区规模羊场常见的羊只寄生虫

2.1 肠道线虫

寄生于羊消化道线虫种类多, 常见的3~5种, 一般10多种。当羊体内寄生虫种类少, 虫数不多, 膘力在中等以上时, 羊表现临床症状不明显, 当种类数量增多时, 临床症状才明显。

主要症状为:病羊食欲不振, 消化不良, 拉稀, 便秘, 粪便带血, 顽固性或周期性拉稀, 羔羊、幼羊生长缓慢, 被毛干枯, 不光亮, 成年羊消瘦, 肥育困难, 母羊少孕或不孕。若饲养管理差的情况下, 病势加重, 极度衰弱, 贫血、颌下、胸腹部水肿, 最终卧地死亡。尸检, 可见消化道各部有大量虫体。

2.2 羊球虫病

由艾美球虫寄生在小肠粘膜上皮引起发病, 1岁内羔羊症状明显。

主要症状为:以粪便带血、恶臭为特征。食欲废绝, 饮欲上升, 可视粘膜苍白。体温先上升后下降, 主要特征是急剧下痢, 羊肚胀, 耐过羊可产生免疫性。

2.3 棘球蚴病

由棘球蚴虫期引起发病, 成虫常呈白色或黄色、长、扁平形寄生于猫、鸡、牛、羊等畜禽内, 随粪便排出虫卵污染水草而感染。

主要症状为:发病初期和病轻者无明显症状, 严重者被毛逆立, 常脱毛, 消瘦、贫血、呼吸困难;肺部感染时, 咳嗽, 咳后往往卧地不起;肝感染时, 消化不良。

2.4 羊鼻蝇蛆病

羊鼻蝇蛆病是由羊鼻蜗牛幼虫寄生在羊的鼻腔及附近腔窦内, 并引起慢性鼻炎的一种寄生虫病。它的传播主要是通过雌性鼻蝇突然将幼虫产在羊鼻孔内或鼻孔周围, 幼虫逐渐爬入额窦或鼻窦内, 在其内生长, 造成炎症而致病。羊鼻蝇主要危害绵羊, 对山羊危害较轻。病羊表现为精神不安, 体质消瘦, 甚至发生死亡。

主要症状为:羊鼻蝇幼虫进入羊鼻腔、额窦及鼻窦后, 在其移行过程中, 由于体表小刺和口前钩损伤粘膜引起鼻炎, 可见羊流出多量鼻液, 鼻液初为浆液性, 后为粘液性和脓性, 有时混有血液;当大量鼻漏干涸在鼻周围形成硬痂时, 使羊发生呼吸困难。此外, 可见病羊表现不安, 打喷嚏, 时常摇头, 摩鼻, 眼睑浮肿, 流泪, 食欲减退, 日渐消瘦。症状表现可因幼虫在鼻腔内的发育期不同而持续数月。通常感染不久呈急性表现, 以后逐渐好转, 到幼虫寄生的晚期, 则疾病表现更为剧烈。有时, 当个别幼虫进入颅腔损伤的脑膜或因鼻窦发炎而波及脑膜时, 可引起神经症状, 病羊表现为运动失调, 头弯向一侧或发生麻痹;最后病羊食欲废绝, 因极度衰竭而死亡。

2.5 羊肝片吸虫病

羊肝片吸虫病又名羊肝蛭病, 它是肝片吸虫、大片吸虫寄生于牛、羊等反刍动物的肝脏、胆管内, 引起慢性或急性肝炎、胆管炎, 同时伴发全身中毒现象及营养障碍等病症的寄生虫病, 危害相当严重, 尤其可引起幼畜和绵羊的大批死亡。

主要症状为:急性型:多因短期感染大量囊蚴所致。病羊初期发热, 不食, 精神不振, 衰老易疲劳, 排粘液性血便, 全身颤抖, 严重者多在几天内死亡。慢性型:主要表现消瘦, 贫血, 粘膜苍白或黄染, 食欲不振, 异嗜, 被毛粗乱无光, 步行缓慢。在眼睑、颌下、胸腹下出现水肿, 便秘与下痢交替发生, 最后因极度衰竭而死亡。

2.6 羊螨病

羊螨病是由疥螨和痒螨寄生在体表而引起的慢性寄生性皮肤病。螨病又叫疥癣、疥虫病, 短期内可在羊群中传播蔓延, 危害严重。通过接触传播或通过被螨及其卵所污染的厩舍。用具所间接接触引起感染。主要发生于冬季、秋末和春初。

主要症状为:可见病羊不断在围墙、栏柱等外磨擦, 由于磨擦和啃咬, 患部皮肤出现丘疹, 结节、水疱甚至脓疱, 以后形成闸皮和龟裂。绵羊患疥螨病时, 因病变主要在头部。患部皮肤如干涸的石灰, 故有“石灰头”之称。羊患痒螨病时, 可见患部有大片被毛脱落。

2.7 绦虫病

绦虫病是寄生于绵羊、山羊小肠上的绦虫引起的疾病, 以莫尼茨绦虫危害最为严重, 特别是羔羊感染时, 不仅影响生长发育, 甚至可引起死亡。

主要症状为:食欲下降, 饮欲上升, 贫血, 拉稀, 粪便常有白色节片, 有时出现痉挛或回旋运动或头部后仰。病末期, 常因衰弱而卧地不起, 多将头折向后方, 常作咀嚼运动, 口周围有许多泡沫, 然后死亡。羔羊受害最为严重。

3 控制寄生虫病的措施

羊寄生虫病的防治和传染病一样, 也应采取“预防为主”、“防重于治”和“防治结合”的方针。在制订措施时, 要紧紧抓住造成寄生虫病发生和流行的3个环节。

3.1 控制和消灭传播来源

及时治疗病羊, 驱除和杀灭羊体内外的寄生虫。根据寄生虫的生活史, 定期有计划地进行预防性驱虫, 防止病原体扩散。对有些保虫宿主、贮藏宿主, 也要采用有效的防治措施。

3.2 切断传播途径

要搞好羊舍 (圈) 场地和牧地的环境卫生, 科学处理粪便 (如采用堆积发酵的方法杀死虫卵) 。消灭吸血的蚊、蝇、蠓等昆虫。尽量减少作为寄生虫中间宿主的动物和羊群, 定期给不得不接触的中间宿主驱虫。如定期对牧羊犬驱虫, 以减少羊的脑包虫病。

3.3 保护易感动物

搞好羊只饲养管理, 提高机体的抗病能力。喷洒杀虫药消灭蚊蝇等传播寄生虫病的媒介, 或在羊舍内装防昆虫纱窗等。亦可采用寄生虫苗进行人工接种, 达到免疫的目的。如果羊只感染了某种寄生虫病, 则要及时采取特效药物进行驱虫和对症治疗, 并防止病原扩散。

4 羊只驱虫的方法及选用药品

驱虫时机根据寄生虫病季节动态调查确定, 一般每年对全群羊进行春、秋两季驱虫。春季在3~4月份, 防止春季寄生虫高潮出现;秋季在9~10月份再普遍驱虫1次, 以利于羊的抓膘和安全越冬。在寄生虫病严重的地区, 可在夏季6~7月份增加1次驱虫。

驱虫方法有3种, 分体内驱虫、体外驱虫及体内外驱虫。体内驱虫主要是通过口服或肌注药物驱除羊体内的胃肠道蠕虫 (线虫、绦虫及吸虫) ;体外驱虫法主要是通过涂擦药物及注射药物的方法来防治体表的螨、蜱、虱等;体内外驱虫法主要是利用肌注药物后防治体内外寄生虫, 是目前最常用的驱虫方法。

4.1 体内寄生虫的驱除

4.1.1 敌百虫

敌百虫是国内广泛应用的广谱驱虫药, 不仅对线虫有效, 对某些吸虫也有效。作为外用为杀虫药, 可用于杀灭蝇蛆、蜻、蜂、虱、蚤等。内服, 驱虫配成2~3%%水溶液灌服, 剂量为, 绵羊0.07~0.1g/kg体重, 山羊0.05~0.07g/kg体重, 治疗羊鼻蝇蛆病, 按绵羊0.1g/kg体重, 颈部皮下注射。外用, 1~2%水溶液, 局部涂擦或喷洒, 可防治蜂、蜻、虱等, 杀灭蚊、蝇、朦等外寄生虫, 可用0.1~0.5%溶液喷洒环境。

4.1.2 丙硫咪唑

对羊群常见胃肠道线虫、肺线虫、肝片吸虫和绦虫均有效。预防性驱虫, 10~15mg/kg体重, 1次口服, 对吸虫、绦虫、线虫都有驱杀作用。胃肠道线虫的驱除, 10~20mg/kg体重, 1次口服。绦虫的驱除, 10~16mg/kg体重, 1次口服。

4.1.3 伊维菌素

用于驱除羊多种线虫和体外寄生虫, 对成虫、幼虫均有高效;毒性和副作用很小。预防和治疗均按0.2mg/kg体重, 内服或皮下注射, 必要时间隔7~10d, 再用药1次。

4.1.4 左旋咪唑

主要用于畜禽的消化道线虫病。内服、混饲、皮下或肌内注射等给药均可, 不同给药途径的驱虫效果相同。内服8~10mg/kg体重, 溶入水中灌服或者混入饲料中喂服;皮下或肌肉注射, 8~10mg/kg体重, 配成5%的注射液。

4.2 体外寄生虫的驱除

当羊体局部出现疥癣等皮肤病时, 可采用局部涂抹法治疗;但当羊体普遍发生疥癣病或用于预防疥螨病时, 可采用药浴法。

羊药浴的方法:药浴可在剪毛后7~10d内选择晴朗无风天气, 选用高效、低毒的药物, 并稀释到合理的浓度, 常用的药浴液有:0.1~0.2%的杀虫脒水溶液, 或1%的敌百虫水溶液, 或0.05%的辛硫磷溶液, 或按每千克水含80~200mg速灭菊酯的水溶液。药浴液温度保持在30℃左右。规模羊场可建药浴池, 药浴池长10~15m, 深80~100cm, 底宽30~60cm, 上宽60~100cm, 要临近水源, 以利排放水。浴前让羊停食8h, 给以充足饮水;药浴应先对少数羊进行试浴, 如无不良现象发生时, 再大批进行药浴。浴时先浴健康羊, 后浴病羊;每只羊的药浴时间大约为1~2min。药浴时, 头部常露出水面, 须有专人用木棍把羊头按入药液中2~3次, 充分洗浴头部。浴后将羊赶至6~8h后方可喂料, 羊毛干后才可放牧。药浴的当天, 可对羊舍进行彻底、全面的消毒。要特别注意3月龄以下的羔羊及怀孕2个月以下的母羊不可药浴。

4.3 体内外驱虫法

体内外驱虫法主要是利用肌注药物后防治体内外寄生虫, 使用伊维菌素注射液 (每千克体重0.2kg, 皮下注射) 。

5 羊只驱虫应注意的问题

(1) 驱虫必须是健康羊只, 对于病羊要治愈后再驱虫, 严格药品剂量使用, 不可随意加大给药量。

(2) 驱虫时先做小群试验, 无不良反应后方可进行大群驱虫。

(3) 妊娠母羊可安排在产前1个月、产后1个月各驱虫1次, 不仅能驱除母羊体内外寄生虫, 而且有利于哺乳, 并减少寄生虫对幼羔的感染。剂量按正常剂量的2/3给药。

规模化猪场猪肺疫的综合防治 篇9

多杀性巴氏杆菌呈短杆状或球杆状,两端钝圆,为革兰氏阴性菌,瑞氏、姬姆萨或美蓝染色后可见两极深染。本菌对物理和化学因素的抵抗力较弱,普通消毒剂对本菌都有良好的杀灭作用。猪肺疫一般是由非产毒素多杀性巴氏杆菌引起,而产毒素多杀性巴氏杆菌是猪传染性萎缩性鼻炎的主要病原菌之一。

猪肺疫发生一般无明显的季节性,但以冷热交替、气候剧变时多发。本病一般为散发性,有时呈地方性流行。病猪、带菌猪及其他感染动物是本病的传染源。本病主要经消化道和呼吸道传播,吸血昆虫作为媒介也可传播本病,也可经皮肤、黏膜的伤口发生感染。当健康带菌猪因劳累、感冒、长途运输等引起应激时,抵抗力下降,也可发生内源性感染。不同日龄猪均可感染本病,但以小猪、中猪常见,且本病通常与猪伪狂犬病、猪瘟、猪传染性胸膜肺炎、猪气喘病等发生混合感染或继发感染。

2 临诊症状

猪肺疫潜伏期一般为1~5 d,临床上一般分为最急性型、急性型及慢性型。

最急性型:俗称“锁喉风”, 发病突然,死亡迅速,病程1~2 d,死亡率100%。病程稍长、临诊症状明显的病例出现体温升高(41~42℃),食欲废绝,卧地不起,呼吸困难、心跳加快、全身衰弱等症状。病猪颈下咽喉部发热、红肿、坚硬,严重者可向上延伸到达耳根,向后可达前胸。病猪呼吸困难,常呈犬坐姿势,口鼻流出泡沫,可视黏膜发绀,腹侧、耳根和四肢内侧皮肤出现红斑。

急性型:是本病最主要的常见症型。除具有常见的败血症症状还有明显的急性胸膜肺炎。常体温升高,初期多发生痉挛性干咳,常流黏稠鼻液,有时还不同程度的混有血液,呼吸困难;后期多呈湿性咳嗽,胸部触诊疼痛反应敏感,听诊会出现啰音或摩擦音。随病情发展,呼吸困难越来越严重,呈犬坐姿势,可视黏膜蓝紫。病情初期便秘,后转为腹泻。皮肤有淤血和小出血点,末期会出现心跳加快、心脏衰竭。病猪极度消瘦无力,多因卧地窒息而死。病程为5~8 d,未死亡的则转为慢性。

慢性型的主要特点是:呈慢性肺炎及慢性胃炎症状。会出现持续咳嗽及呼吸困难等呼吸道症状;部分病猪表现为痂样湿疹,关节出现肿胀。常伴有腹泻,若治疗不当最后衰竭死亡。

3 鉴别诊断

本病要注意与和传染性胸膜肺炎、喘气病、副猪嗜血杆菌病等的鉴别诊断。与传染性胸膜肺炎鉴别点是,肺疫咽喉部及皮下症状较突出而胸膜肺炎的病变主要体现在肺和胸腔部,并且有比较典型的纤维素性胸膜炎。同喘气病的鉴别点是喘气病变仅局限在肺脏的尖叶、心叶、中间叶和隔叶的前部。病变部界限分明且左右肺常常呈对称发展。病肺常呈肉样或虾肉样,无弹性。支气管淋巴结肿大多汁,呈黄白色。喉部、气管内常充满黏液,有时混有脓液或血液。

与副猪嗜血杆菌病的鉴别点是该病常是多系统发生病变,常发生浆膜炎、脑膜炎等,且多是保育猪易感。

4 预防措施

首先,要注意饲养管理,消除可能降低猪群抵抗力的各种应激因素。使用配合饲料,保证猪群的营养水平,以增强猪群非特异性抵抗力,减少内源性感染情况的发生。做好猪舍环境的定期消毒,保证猪舍通风良好,饲养密度适宜,采光性好。当天气突变或猪群经过长途运输后,可在饲料中加入适当药物进行预防。

其次,应尽可能避免病原菌的侵入。实行封闭式生产,坚持自繁自养,防止引进传染源。必须引种时,引种应来自非疫区,并做好产地检疫工作,实施严格的检疫隔离,确定为健康猪时方能引种。建立新猪场,严禁从多个不同猪场同时引种,并应严格执行防疫制度,防止病原菌的带入和传播。入圈前,圈舍应进行彻底消毒,新引进的猪应隔离观察1个月,确定健康后再混群饲养。

进行免疫接种,是预防猪肺疫的重要措施。免疫接种的疫苗有猪肺疫灭活苗、猪肺疫弱毒苗、猪丹毒-猪肺疫二联灭活苗、猪瘟-猪丹毒-猪肺疫三联灭活苗,这4种疫苗免疫期均在6个月以上,因此可选定春秋两季各进行一次免疫接种。猪场要对猪群坚持进行定期免疫接种,并形成制度,可有效预防本病的发生。

5 治疗措施

猪群发生本病时,应尽早将患病猪隔离,及早确诊,及时治疗。对于同群的假定健康猪隔离观察,可用高免血清、磺胺类药物或抗生素做紧急预防。病死猪、病猪饲料、粪便、垫料等应做无害化处理,并严格消毒畜舍和用具,防止疫病扩散,感染其他健康猪。患病猪初期用高免血清,可收到良好的效果,用青霉素、链霉素、喹诺酮类、磺胺类药物等进行治疗也有一定效果。如将抗生素和高免血清联合使用,则疗效更佳。需要注意的是多杀性巴氏杆菌易产生耐药性,使用抗生素治疗时,可交叉使用抗生素或抗生素与磺胺类药物联用。单纯性巴氏杆菌感染治疗相对容易,较为困难的是对该病混合感染气喘病和圆环病毒病的治疗。本文就三种病的混合感染给出一个治疗方案,分享给同行业者:

上一篇:薄壁圆筒下一篇:脱细胞异体真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