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规模化猪场生产管理模式(共12篇)
现代规模化猪场生产管理模式 篇1
现代化规模化猪场生产管理模式
中国是世界上公认的养猪大国,猪存栏量及出栏量均居世界第一,约占全球的一半。但是中国养猪生产方式仍以农村散养为主,生产水平低下,虽是养猪大国,但不是养猪强国或养猪发达国家。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及养猪科技的不断提高,规模化养猪所占比例会逐渐增多,传统的农村散养猪所占比例会逐渐减少,这将是中国养猪业未来的发展趋势,这也是世界上所有养猪发达国家所走过的路。近些年,中国规模化猪场发展迅速,目前基础母猪500头、年出栏一万头以上的猪场约有1200个,但是这些规模化猪场相当一部分(至少三分之一以上)管理混乱、生产水平低、有规模无效益!笔者工作之便,曾走访服务过400余个规模化猪场,对此深有体会。怎样搞好中国的现代化规模化养猪?笔者认为,探索并建立一套规范化的现代化规模化猪场生产管理模式是非常重要的、也更为实用!然后,我们的养猪专家及养猪企业家们最重要的任务就是把这个模式进行复制并不断的加以完善。这比任何的空谈理论都重要。本人在国内外规模化猪场工作20余年,并先后成功地主持创立了广东温氏集团及北京大北农集团创业初期第一个场的规模化猪场生产管理模式(温氏水台7万头商品猪场生产管理模式及唐山大北农2.6万头种猪场生产管理模式),尤其是水台模式非常成功,目前广东温氏的30多个规模化猪场生产管理就是在这个模式的基础上进行复制的,它们的生产成绩及经济效益也是公认的国内一流。唐山大北农2.6万头种猪场生产管理模式是在水台猪场模式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形成的,并已初见成效。截止于目前,已有全国200多个猪场的管理人员来参观学习过,反映很好。现将唐山大北农种猪场生产管理模式介绍给大家,以供规模化猪场管理者参考!不足、不完善之处还望同行专家指教!一. 正规化管理 1. 企业文化管理 一个成功企业的发展离不开企业文化,猪场也如此。我们所依托的大北农文化的核心理念是:科教兴农、争创一流、共同发展。改良猪的品种、共同养猪致富,是我们的宗旨;我们决心把大北农种猪场办成一流的种猪场,把猪场员工培养为一流的养猪人才;公司、员工、客户共同养猪致富并带动广大农民养猪致富;我们有远大的愿景;人是大北农发展唯一资源,培养人才为我们的第一要务;大北农人要认同大北农文化,要有成就自我的使命感;要通过事业感召人,文化凝聚人,工作培养人,机制激励人,纪律规范人,绩效考核人…建立建全高效的管理机制,改变陈旧观念,改变落后的低效的管理机制;造就一批适应现代化养猪的人才;我们的三大法宝是:企业文化、自主创业的管理体系、资智股份化;使员工树立主人翁精神,充分调动生产积极性;用文化管理企业,要有远大的目标,要有科学的方法;造就优秀团队,使员工立志大北农养猪事业,在大北农提供的广阔舞台上成就自我!2. 生产指标绩效管理 建立完善生产激励机制,对生产线员工进行生产指标绩效管理。规模化猪场最适合的的绩效考核奖罚方案应是以车间为单位的生产指标绩效工资方案。规模化猪场每条生产线是以车间为单位组织生产的的,如配种妊娠车间、分娩保育车间、生长育肥车间,每个车间里员工之间的工作是紧密相关的,有时是不可分离的,所以承包到人的方法是不可取的。生产线员工的任务是搞好养猪生产、把生产成绩搞上去,所以对他们也不适合于搞利润指标承包,只适合于搞生产指标奖罚。许多猪场搞利润指标承包或承包到人的方法不是兑现不了,就是影响生产,往往都以失败告终。生产指标绩效工资方案就是在基本工资的基础上增加一个浮动工资即生产指标绩效工资。生产指标也不要过多过细,以免造成结算困难,再说也突出不了重点,比如我们配种妊娠车间生产指标绩效工资方案中指标只有两个:配种分娩率与胎均活产仔。3. 组织架构、岗位定编及责任分工 猪场组织架构要精干明了,岗位定编也要科学合理。一般来说,一个万头规模猪场定编20人,一条万头生产线生产人员定编16人(其中配种妊娠车间4人、分娩保育车间6人、生长育肥车间6人),后勤及管理人员4人。责任分工以层层管理、分工明确、场长负责制为原则。具体工作专人负责;既有分工,又有合作;下级服从上级;重点工作协作进行,重要事情通过场领导班子研究解决。我们要求每个岗位每个员工都有明确的岗位职责。4. 生产例会与技术培训 为了定期检查、总结生产上存在的问题,及时地研究出解决方案;为了有计划地布置下一阶段的工作,使生产有条不紊地进行;为了提高饲养人员、管理人员的技术素质,进而提高全场生产的管理水平,要制定并严格执行周生产例会和技术培训制度。二. 制度化管理 猪场的日常管理工作要制度化,要让制度管人,而不是人管人。要建立建全猪场各项规章制度如:员工守则及奖罚条例、员工休请假考勤制度、会计出纳电脑员岗位责任制度、水电维修工岗位责任制度、机动车司机岗位责任制度、保安员门卫岗位责任制度、仓库管理员岗位责任制度、食堂管理制度、消毒更衣房管理制度等等。三. 流程化管理 由于现代化规模化猪场,其周期性和规律性相当强,生产过程环环相联,因此,要求全场员工对自已所做的工作内容和特点要非常清晰明了,做到每周每日工作事事清。每周工作流程如周二、周五消毒、周三打疫苗等等;每日工作流程如几点喂料、几点治疗病猪、几点搞卫生等等。现代化规模化猪场在建场之前,其生产工艺流程就已经确定。生产线的生产工艺流程至关重要,如哺乳期多少天、保育期多少天、各阶段的转群日龄、全进全出的空栏时间等等都要有节律性,是固定不变的。只有这样,才能保证猪场满负荷均衡生产。1-3万头现代化规模化猪场以周为生产节律(或周期)安排生产是最为适宜的。四. 规程化管理 在猪场的生产管理中,各个生产环节细化的科学的饲养管理技术操作规程 是重中之重,是搞好猪场生产的基础,也是搞好猪病防制工作的基础。饲养管理技术操作规程有:隔离舍操作规程、配种妊娠舍操作规程、人工授精操作规程、分娩舍操作规程、保育舍操作规程、生长育肥舍操作规程等 猪病防制操作规程有:兽医临床技术操作规程、卫生防疫制度、免疫程序、驱虫程序、消毒制度、预防用药及保健程序等。五. 数字化管理 要建立一套完整的科学的生产线报表体系,并用电脑管理软件系统进行统计、汇总及分析。报表的目的不仅仅是统计,更重要的是分析,及时发现生产上存在的问题并及时解决问题。报表是反映猪场生产管理情况的有效手段,是上级领导检查工作的途径之一,也是统计分析、指导生产的依据。因此,认真填写报表是一项严肃的工作,应予以高度的重视。各生产车间要做好各种生产记录,并准确、如实地填写周报表,交到上一级主管,查对核实后,及时送到场办并及时输入电脑。猪场报表有生产报表:种猪配种情况周报表、分娩母猪及产仔情况周报表、断奶母猪及仔猪生产情况周报表、种猪死亡淘汰情况周报表、肉猪转栏情况周报表、肉猪死亡及上市情况周报表、妊检空怀及流产母猪情况周报表、猪群盘点月报表、猪场生产情况周报表、配种妊娠舍周报表、分娩保育舍周报表、生长育肥舍周报表、公猪配种登记月报表(公猪使用频率月报表)、猪舍内饲料进销存周报表、人工授精周报表等; 其他报表:饲料需求计划月报表、药物需求计划月报表、生产工具等物资需求计划月报表、饲料进销存月报表、药物进销存月报表、生产工具等物资进销存月报表、饲料内部领用周报表、药物内部领用周报表、生产工具等物资内部领用周报表、销售计划月报表等。六.信息化管理 规模化猪场的管理者要有掌握并利用市场信息、行业信息、新技术信息的能力。做为养猪企业的管理者,应对本企业自身因素以及企业外各种政策因素、市场信息和竞争环境进行透彻的了解和分析,及时采取相应的对策,力求做到知已知彼,以求百战不殆,为企业调整战略、为顾客提供满意的高质量产品和做好服务提供依据。在信息时代,是反应快的企业吃反应慢的企业,而不是规模大的吃规模小的,提高企业的反应能力和运作效率,才能够成为竞争的真正赢家!在信息时代以前,一个企业的成功模式可能是:规模+技术+管理=成功.但是在信息时代,企业管理不是简单的技术开发、产品生产;而是要能够及时掌握市场形势的变化和消费者的新需求,及时作出相应的反应,适应市场需求。经常参加一些养猪行业会议,积极加入并参与养猪行业的各种组织活动;要走出去,请进来;充分利用现代信息工具如网络等等。作者简介 李俊柱 高级畜牧师 大北农集团养猪技术总监兼种猪事业部总经理 20年大型规模化猪场工作经验 擅长集约化规模化猪场正规化管理。曾工作于日本国板东岛集团猪场、英国PIC中国第二核心猪场、广东华农温氏猪场、唐山大北农种猪场等。在省级以上杂志公开发表过学术论文三十余篇;中国畜牧业协会猪业分会常务理事、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养猪学分会常务理事、中国机械化养猪协会常务理事、河北省养猪协会副会长。
现代规模化猪场生产管理模式 篇2
1 存在的问题
1.1 饲养品种混乱
许多规模猪场老板缺乏经营管理知识, 不懂种猪场、扩繁场和商品猪场的概念。因此, 猪场建好后, 没有按照国家《猪品种 (配套系) 审定标准》引种, 而在市场上随意引种, 导致场内生猪品种混乱, 不利于科学的经营管理。
1.2 没有执行国家规模猪场生产技术规程
我国在1999年就制定了一系列规模猪场建设和生产标准, 2004年又发布了《规模猪场生产技术规范》, 规范规定了自繁自养规模化猪场的高效生产和优质商品猪的饲养管理技术及设施要求。这对规模猪场科学管理十分重要。但很多猪场在生产中没有使用或执行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猪场建设不规范, 生产管理不科学。
1.3 疫病防控能力差
很多规模猪场没有防疫制度, 没有专职防疫员, 没有防疫程序和防疫记录。生猪强制免疫不到位, 没有“防重于治”的意识。治疗费远远大于防疫费, 生猪死亡率极高。同时, 消毒制度不健全, 方法不正确, 导致疫病发生和传播。
1.4 缺乏技术人才
很多规模猪场缺乏专业技术管理人员。从饲养管理到疫病防治, 靠的是有一点养猪经验的“人才”和一些自学成才的“兽医”, 甚至凭“老板”的主观意愿管理猪场。种猪管理无系谱、无档案, 兽医治疗无处方无记载, 没有生产经营管理计划, 更谈不上科学饲养管理。直接影响到猪场的健康发展。
1.5 缺乏市场信息
市场信息对规模猪场十分重要, 关系到规模猪场的经济效益甚至存亡。但很多规模猪场缺乏掌握市场信息的意识和手段, 无法利用相关市场信息服务于企业。
2 解决对策
2.1 建猪场首先要明确引种方向
建场前, 要结合当地实际情况, 确定是建原种猪场、扩繁场还是商品猪场, 然后确定引种方向。引种最好按照国家《猪品种 (配套系) 审定标准》引种, 原种猪场要引纯种祖代种猪作为主要品种;扩繁场要引原种猪和二元母猪作为主要品种;商品猪场要饲养杂交猪比较好, 最好是自繁自养的三元杂交猪。
2.2 科学管理猪场
规模猪场在生产管理中, 应执行国家《规模猪场生产技术规程》 (BT/T 17824.2-2008) , 以利于科学管理猪场。
2.3 高度重视疫病防控
规模猪场最大的风险首先是疫病风险。疫病防控的成败已成为决定规模猪场存亡的重中之重。因此, 要建立严格的防疫制度和消毒制度, 二项制度是疫病防控的前提, 在此基础上, 要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制定防疫程序和消毒程序, 要有专职技术人员负责防疫和消毒工作并作详细记录入技术档案。购买的疫苗和消毒药品要安全有效。使用方法正确无误。
有条件的猪场, 可采用定期母源抗体监测、仔猪防疫前的抗体测定和防疫后的抗体水平测定。以利用科学制定本场的防疫程序。特别提出的是, 严把引种关, 不引进新病源, 对规模猪场的疫病防控更为重要。
在疫病防控上, 除国家要求的强制免疫外, 尽量坚持进行病源监测, 认真地、有依有据有针对性地进行防疫。没有必要盲目地把所有疫苗打个遍。防疫工作要注重安全有效。
2.4 重视和使用技术人才
科学管理猪场是规模猪场取得经济效益和健康发展的保障, 而科技人员 (包括管理人员和生产技术工人) 又是科学管理猪场的关键。因此, 规模猪场一定要有专业技术人员进行管理, 同时要有一大批生产技术工人。一般最少要有两名以上技术管理人员, 一人负责畜牧技术工作, 一名负责兽医技术工作 (特别是防疫和消毒工作) 。专业技术人员要负责业务工作计划、制度的制定, 并制定有效的技术措施保障业务计划的实施和完成。所有业务工作要有记录、记载, 要有业务技术档案。技术人员最好是专业或职业学校毕业的学生。也可以和当地畜牧兽医部门、学会或协会组织签订技术承包协议, 甚至可以和当地畜牧兽医部门、学会或协会组织中的专业技术人员签订技术承包协议, 有条件的还可以和大专院校联合解决技术难题, 以保障规模猪场有技术支撑, 科学管理, 提高养猪经济效益。
2.5 重视市场信息
现代规模化猪场生产管理模式 篇3
一、规模猪场特点及容易产生的问题
与传统生猪养殖相比,规模豬场养猪的主要特点是生猪存栏多,饲养密度大,由此导致生猪养殖环境“三多一少”,即病原体多,有害气体多,散热排湿多,氧气含量少,最终造成发病多。
1. 病原体多,导致生猪发病率高,治愈难度大
每个生猪体内外都携带一定病原体,所携带病原体种类和数量不尽相同;生猪在生长、发育、繁殖过程中必然向环境中排放病原体,生猪存栏越多排放病原体种类和数量就必然多,这样抗病力弱的生猪就会发病,而且由于病原种类多而复杂,难以治愈;同时,生猪患病后向外排毒的数量猛增,又会导致舍内其他猪发病,形成恶性循环。
2. 有害气体多,导致生猪呼吸道疾病发病率高
生猪在其生长、发育、繁殖等各种生命活动中,要排出大量排泄物,其中含有的二氧化碳、氨气、硫化氢等有害气体对生猪健康都有不同程度影响。二氧化碳的危害主要是造成缺氧,引起慢性毒害。氨气的危害,低浓度长期作用下,猪体质变弱,对某些疾病敏感,采食量、日增重、生殖能力都下降;较高浓度时能刺激黏膜,引起黏膜充血、喉头水肿、支气管炎,严重时引起肺水肿、肺出血。硫化氢的危害主要是刺激黏膜,引起眼结膜炎、鼻炎、气管炎,以致发生肺水肿;长期处在低浓度硫化氢的环境中,猪体质变弱,抗病力下降。
3. 散热排湿多,夏季猪舍温度高、湿度大
在猪舍内每头生猪都是一个散热排湿体,单位面积内生猪存栏越多,散热排湿就越多,特别在炎热季节就会造成猪舍温度过高、湿度过大。高温会使种公猪性欲减弱,精液质量下降;能使妊娠母猪受胎下降,胚胎存活率下降,窝重降低等;可引起初生仔猪生活力衰退,死亡率提高;还可使哺乳母猪采食量大大减少,产奶也减少。温度过高,生猪生长缓慢,死亡率增加;过热导致热射病,并诱发附红细胞体病等疾病。湿度过高会使病原体大量繁殖,诱发腹泻等疾病。当舍内环境温度较高时,舍内相对湿度大会妨碍猪的蒸发散热,从而加剧高温的危害。
4. 氧气往往不能满足生猪生长需要
氧气是生猪进行新陈代谢的关键物质,是生猪生命活动的第一需要,是保证生猪生长、发育、繁殖等各种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而规模猪场由于单位面积内生猪存栏多,往往造成猪舍内氧气含量不足,生猪长期处在缺氧的环境下会导致体质下降,生产力降低,处于亚健康状态,对疾病的抵抗力减弱,易感染疾病且难以治愈。
二、加强综合管理,全面解决“三多一少”问题
1. 保持合理的密度,解决空气质量差、猪舍病原多问题
①合理建造猪舍。规模养猪密度要合理,如育肥猪舍,全漏缝猪床0.75米2/头、非漏缝猪床1.0米2/头;保育猪舍,全漏缝猪床0.375米2/头、非漏缝猪床0.5米2/头。猪场必须严格按照生猪养殖密度建造猪舍,面积只能大不能小;否则,密度过大,必然造成空气质量差,生猪发病率高。
②合理确定母猪群数量。各个猪场必须根据本场母猪繁殖情况,合理确定母猪群数量,确保繁殖的保育猪、育肥猪密度控制在上述要求的范围内,并尽量留有一定余地,决不能因产仔过多造成密度过大。若密度过大,应将多余仔猪转移或销售到他处饲养。
③保持繁殖的均衡性。在合理确定母猪群基础上必须按照均衡合理的配种计划搞好母猪繁殖工作,如果繁殖不均衡势必造成产仔高峰出现,导致某个阶段生猪密度大,给疾病控制造成压力;或造成产仔低谷出现,造成某个阶段猪舍闲置。
④严格执行生产工艺。各个猪场猪舍建造面积与类别、技术水平等情况不同,因此,养殖场必须制定符合本场实际的生产工艺。生产工艺一旦确定,就必须严格执行,一定要及时转群、出栏,决不能因任何因素延后转群或出栏,否则,必然造成猪舍不足、相对密度大和发病率上升。特别是在生猪价格不理想时,更应坚持,否则不仅造成亏损严重,还会导致生猪发病率大幅上升。
2. 采取良好的管理模式,解决病原多而复杂问题
①坚持自繁自养。猪场引种有疾病风险,特别是引入商品仔猪时次数频繁,数量较大,渠道较多,管理困难,造成传染病发生的风险更大。因此,规模猪场必须配备健全的种猪猪群,仔猪供应实行自供自给,减少外来猪病传入。种猪必须来自无疫区,经当地检疫部门检验合格后方可引进;凡新引进种猪必须赶入隔离饲养舍单独饲养1个月后进行疫病监测检验,确定无疫后进行驱虫免疫,再让其接触本场猪群病菌,形成主动免疫。
②实行全进全出。不同日龄的生猪对温度、湿度、饲料营养等要求不同,如果将日龄差别较大的生猪放置在同一猪舍饲养,势必造成一部分生猪因环境不适或防疫不当而发病;同时,还可能造成转群、出栏时间过长,甚至造成猪舍不能空置消毒,污染严重,疫情不断。因此,哺乳仔猪、保育猪、育肥猪等必须日龄相近,一次性入舍,同期出栏;出栏后猪舍清空,经过清粪、冲洗、消毒(有条件的进行熏蒸消毒),空置数日后再进行下一轮养殖。
③猪舍(场)适度空置。多数病原微生物只有在生猪或其他动物体内才能大量生存与繁殖,因此,对于发病率高、病原复杂的猪舍最好的方法是冲刷干净后空置一段时间,这样多数病原微生物因失去生存基础而死亡。空置时间越长越好,一般以7~15天为宜,冬季时间长一些,夏季时间短一些。条件好的养猪场可以实行多点布局,设置若干个小型专业场,病情复杂时,全场空置,彻底消除一些病原。
nlc202309041032
④实行分段式管理。不同日龄的生猪对于环境要求和疾病抵抗力强弱不同,因此,应将它们分开饲养,一般分为种猪区、保育猪区、育肥区,猪场规模大一点可以分得更细一些。
3. 加强猪舍日常管理
①做好温度管理。猪舍温度按如下要求控制:1~3日龄36~35℃,4~7日龄35~32℃,2周龄31℃左右,3周龄29℃左右,4周龄28℃左右,5周龄28~27℃,6周龄27~26℃,7周龄26~24℃,8周龄24~22℃;育肥猪16~22℃,种公猪13~19℃,配种和妊娠母猪13~20℃,哺乳母猪18~22℃。温度管理包括降温、升温两方面,降温主要是在炎热季节降低猪舍温度,使其尽量适应生猪各种生理需要,主要是依靠强制通风并借助喷水或水帘等设施进行;升温主要是在寒冷季节提高猪舍温度,主要是借助热源向舍内散热。
②注重通风换气。良好的通风不仅是降低猪舍高温、高湿和有害气体浓度的主要手段,而且是减少病原的有效手段。猪舍参考最低换气量和有害气体浓度最高限量如表1、表2所示:
表2 猪舍内有害气体最高限量
但是冬季通风、保温、排湿是非常矛盾的,通风过小,舍内空气质量达不到要求;通风过大,舍内温度过低。因此,在寒冷季节进行通风换气工作时,首要完善供暖设施,保证暖气供应,保证必要通风不会引发舍温大幅下降;其次应兼顾通风与降温,最好配备气体测定仪和温度计,根据测定结果进行调整,既要保证有害气体低于临界值,又要保证猪舍温度尽量接近适宜温度;有条件的猪场尽可能安装变频风机,通过温度探头自动控制舍内温度与空气质量;再次把握好通风时机,早晨必须及时通风,但应将猪群哄动处于清醒活动状态以防感冒,中午气温升高应加大通风,每天通风3~5次;最后要有良好的通风方式,冬季通风换气的进风口不要过低,要尽量高,出风口尽量低,这样可以让舍外冷空气与舍内热空气经过热交换后比较温和地流动到生猪附近,不至于引发生猪感冒等问题。炎热季节要打开所有通风孔,开启喷水降温设施和风机等,降低猪舍温度和湿度;如果使用降温水帘,则应关闭除降温水帘外的所有进风口,以确保降温效果。
③坚持搞好舍内环境卫生。搞好舍内环境卫生,及时清楚粪尿等杂物是减少舍内病原微生物和有害气体的有效手段,因此必须坚持搞好舍内环境卫生。
4. 搞好场区宏观控制,防止疫情传播
①种猪引进管理。严格控制生猪引进,从场外引进生猪原则上只准引进种猪,不得引进商品猪;种猪必须到无疫区国家批准的正规供种单位引进,引进后先隔离饲养1个月,确定无疫病再合圈饲养。
②活猪出场管理。调运生猪时,生猪装车应由本场职工进行,外来人员不得进入猪舍挑选活猪,装车完毕后进行更衣消毒或紫外线消毒10~15分钟;装猪车辆应在固定的装猪台进行,不准进入生产区内;车辆要严格消毒。
③人员出入场管理。凡进入生产区的人员必须在消毒更衣室内洗澡、更衣,换鞋后才能进入生产区;工作衣、鞋、帽要保持清洁,定期消毒;外来人员必须进场时,按消毒程序严格消毒且在场内人员陪同下方可进入生产区;凡需进入猪舍的人员,必须在生活区隔离1~3天(冬季长一些,夏季可短一些),按程序消毒后入场,进入猪舍时还需要更换衣、帽,洗手、踩脚垫消毒。
④消毒管理。工具、車辆冲洗干净后再消毒,车辆必须经过门口的消毒池。生产区内、外的车辆严格分工,生产区内车辆只限在生产区内使用,不能出生产区;生产区外车辆不能进入生产区,必须进入时,车辆经消毒后方可进入;进入生产区内物品应无污染,所有需要进入生产区的物品要经熏蒸消毒或消毒液浸泡1小时后方可进入;各栋猪舍所有用具必须固定使用,不得串栋使用。
⑤良好的管理秩序。场内任何人员不得从场外带入猪肉等生猪产品,带入其他肉品必须经过熟制,场内人员消费的猪肉必须用本场生猪就地屠宰;生产人员应定期到卫生部门进行健康检查,不得患有人畜共患传染病;场内生产人员要坚守岗位,不得串栋;维修工或其他工作人员需要由一栋转移到另一栋猪舍时,要重新消毒,更换消毒后的衣、鞋、帽。
(作者联系地址:河南省陕县畜牧技术推广中心 邮编:472100)
规模化猪场的管理措施 篇4
规模化猪场的管理措施
1 人员管理 1.1制度的`建立 规模化猪场人员较多,一般会制定许多的规章制度,如员工管理制度、防疫制度、各个环节的管理制度,无论是各项规章制度还是生产管理规程制定时一定要考虑可操作性,制定时也应力求详尽,制度需要延续性,不足的地方要尽快修改完善,逐步形成良好的制度管理机制.管理制度不是越多越好,而是越有针对性越好.
作 者:黄卫忠 作者单位:广东省肇庆市畜牧兽医局,526040 刊 名:养殖技术顾问 英文刊名:TECHNICAL ADVISOR FOR ANIMAL HUSBANDRY 年,卷(期):2010 “”(7) 分类号: 关键词:现代规模化猪场生产管理模式 篇5
近几年我国规模化养猪发展迅速,据有关资料统计,日前在我国基础母猪500头、年出栏10000头以上的规模化猪场约有2000余个。但随着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要想这个行业站住脚,淘得一桶金却并非易事。当前有相当一部分规模化养猪场,特别是一些刚走上规模养殖的猪场,管理混乱、管理水平低、管理能力差,有规模无效益或者效益不够明显等现象非常突出。大量的事实证明:管理是规模化猪场能实现经营目标——追求规模效益,实现利润最大化的核心和关键。本文从企业管理的视角,探讨规模化猪场在管理中仔在的问题,对症下药,挖掘和找出解决问题的对策。
1规模化猪场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1缺乏长远的战略规划
战略规划对企业生存和发展具有决定性指导作用,欢迎您访问猪场动力网关系着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前途和命运,是企业一切工作所必须遵循的总纲。一个企业如果总体战略失误,具体工作即使搞得再好也很难取得成功,这方面的实例在中外市场上屡见不鲜。虽然我国是养猪和猪肉消费大闷,但从总体上看,与国外养猪企业和国内大型农业产业化企业相比较,我国的养猪企业从规模、资金实力、品牌、市场络到企业许多构成要素都显得薄弱,市场竞争能力、市场有率和抗风险能力都比较差;另外我国生猪价格波动较大,受猪肉健康和安全以及品质的制约,国际市场不能得到进一步的开拓,养猪企业面临的处境越来越严峻。面对养猪现状和竞争日益激烈的环境,养猪企业的路应怎样走,怎样制订养猪企业发展战略,养猪企业中长期的定位是什么、靠什么来求生存、求发展、怎么发展等方面的问题,是每个养猪企业管理者经常思考的问题。
1.2缺乏有效的市场营销管理
所谓市场营销管理是指企业识别、分析、挖掘市场营销机会,以实现企业任务和目标的管理过程。欢迎您访问猪场动力网企业市场营销管理的目的在于使企业的经营活动与复杂多变的市场营销环境相适应,这是企业经营成败的关键。随着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谙悉营销策略的外国养猪企业逐步进入中国,我们的企业如果不重视市场营销管理,路将会越走越窄,将会面临严峻的考验。俗话说“会养不如会卖”道出了养猪企业市场营销管理的重要性。
1.3缺乏一套规范化的管理模式
猪场一切活动均在管理之列,探索并建立一套规范化的现代化规模化猪场管理模式是非常重要的。我们的养猪专家及养猪企业家们最重要的任务就是把这个模式进行复制并不断的加以完善,这比任何的空谈理论都重要。最好的模式应该是实用的、可操作的、可复制的。
1.4奇缺懂得正规化管理的全能型(既懂管理,又懂技术)场长
规模化猪场场长人才匮乏已成为制约规模化养猪发展的瓶颈。为什么有的猪场寿命很短?为什么许多猪场在市场行情好的时候仍然盈利不多或不盈利甚至于亏损,在市场行情不好的时候亏损很多甚至于倒闭或转买?是饲养管理问题?是猪病问题?是市场问题?还是经营管理?都是,也都不是。关键的问题是,他们没有一个懂得规模化猪场正规化管理的全能型场长!懂技术的,不懂管理!懂管理的,不懂技术!真正懂得规模化猪场正规化管理的全能型场长奇缺的程度,从那些被挖来聘任的万头以上的规模化猪场场长月薪待遇方面可见一斑:一般地说,有1~2年规模化猪场管理经验的场长月薪1500~3000元;3~5年的3000~5000元;
5年以上的5000—10000元。特大型猪场(或养猪公刊司)聘任的规模化猪场场长(或经理)年薪可达10—50万元。
2缓解和解决规模化猪场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提高管理水平的对策
2.1制订和实施企业发展战略
针对我国养猪行业的现状,必须根据企业自身、市场环境和竞争对手的情况。知己知彼、正确定位、扬长避短,使企业克服危饥,稳步发展。养猪企业的发展战略应涉及中长期干什么、靠什么和怎么干等三大方面的问题。不能被现阶段的困难吓倒,也不能被迷惑而丧失侮。应站在战略高度上明确企业定位,从实施体制创新、品牌经营、开展产业化经营等方面人手,通过种猪繁育体系的建立、市场营销体系的建立、企业文化的建立、企业安全预警系统(包括环保、疫病)的建立目,逐步提升和塑造自己的竞争能力,逐步培养生存和发展的能力。
2.2加强企业市场营销管理
加强企业市场营销管理应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
2.2.1进行市场调研和自身分析,分析和评价市场机会
为了能够使生产出来的猪能完全符合客户的需要,并以市场的需求为中心,规模猪场必须定期进行周密的市场调研。首先调查市场的发展趋势,政治因素、政策因素对本行业的影响,本行业高科技发展的方向,各个地区市场需求量,客户的购买力、购买欲望、购买心理等;其次调查同行业各个主要竞争对手状况、实力、市场占有率、产品的优缺点及发展趋势,价格、销售渠道、广告、服务质量等营销策略并调查近期内是否有新的竞争对手进入市场。猪场自身分析应包括
规模化现代农业及生产方式 篇6
1.规模化现代农业及发展方式
以提高劳动生产率为主要目标,凭借适度规模经营、发达的现代工业和技术优势,大力发展农用机械,有效解决现代农业发展中面临的资金、技术、信息、管理等瓶颈制约,实现现代农业发展的理念、方式和机制的有效突破,提高农产品的总量和效益。
主要发展方式:一是农场模式。充分利用国有大型农场推进规模化。如,我国东北、新疆地区垦区;二是土地托管模式。河北省鹿泉市一些农民专业合作社对入社农户的土地实行“半托”和“全托”两种服务模式。“半托”是入社农民根据自己需要,按专业合作社推出的明显低于市场价的耕地种植“菜单”选择服务。“全托”是农户将耕地委托专业合作社全权管理,种植计划由专业合作社制定,每年给农民定额分红。土地托管专业合作社坚持依法、自愿、有尝、权利平等的原则,在不改变家庭承包经营体制、不改变土地用途的前提下,进行土地流转的尝试,有利于稳定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解决农民的实际困难,得到了农户的认可。三是“股份+合作”模式。山东省宁阳县建立土地入股、合作经营的“股份+合作”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新模式和“底金+分红+劳务收入”的分配新办法,每亩效益比传统种植提高5~10倍。主要做法是合作社将一亩地作为一股,由合作社统一管理,不再由农民分散经营。在分配机制上,实行“底金+分红+劳务收入”的分配方式。土地规模化经营的“宁阳模式”,既维护了农民土地权益的“命根子”,又建立起农民收入递增机制。同时,降低了农民土地依赖度,拓宽就业新渠道,延伸了现代农业产业链条。
现代规模化猪场生产管理模式 篇7
1 影响母猪生产力的主要因素
1.1 先天遗传因素
母猪子宫内空间小, 会限制胚胎的发育, 造成胚胎和胎儿死亡数增加;母猪内分泌失调, 卵巢机能减退、萎缩或硬化、持久黄体、卵巢囊肿等卵巢机能障碍。公猪隐睾或睾丸发育不全, 性欲缺乏, 交配困难, 精液品质不良等先天因素。
1.2 饲养管理不当
后备母猪在培育期间料中长期缺乏微量元素, 营养水平过高或过低, 都会影响性机能正常发育。妊娠母猪饲喂有毒、变质、发霉的饲料易造成流产或死胎、发情紊乱。妊娠期用药不当或免疫注射时期不当, 也会使妊娠母猪发生流产或死胎。运动不足, 消毒不严, 交配不适时, 环境温度太低或过高, 圈养密度太高或太低, 通风和卫生状况不良等饲养管理因素对母猪生产力有很大影响。
1.3 疾病因素
传染性的细小病毒、猪瘟、伪狂犬病、乙型脑炎、蓝耳病 (繁殖与呼吸综合征) 、圆环病毒病等和普通疾病对母猪生产力有很大的影响。
2 种猪的选择
2.1 种公猪的选择
种公猪是猪场的核心, 不仅关系到猪群的质量, 而且关系到母猪妊娠率的高低。因此, 所选公猪要体质紧凑, 皮薄毛稀有光泽, 身腰稍短而深广, 后躯充实, 四肢强健粗大, 睾丸发育良好, 整齐对称, 结实而不坚硬, 雄性特征明显, 最好从正规的种猪场引进。加强饲养管理, 保持良好的种用体况和生产性能, 最终达到提高母猪的受胎率、产仔数、初生重、成活率的目的。
2.2 种母猪的选择
选择种母猪要求从高产母猪的后代中选, 品种特征要明显、四肢结实、体形匀称、性情温驯、乳头多、奶头排列整齐、无瞎乳头和无效乳头、背腰平直、后躯冠宽大丰满、外阴发育大小正常、发情明显、好观察易的母猪留作种用。禁止选择来自公猪较多仔猪群中的母猪作为后备母猪。具备选作种用条件的母猪, 一般还要经过3个阶段的选留:第1阶段是在小母猪60日龄时, 选择生长发育快, 奶头排列整齐, 并有7对以上奶头的小母猪进行选留。第2阶段是母猪成熟要配种时 (7~8月龄) 进行选留, 要选择生长发育快、体长、四肢粗壮、腹不下垂、膘薄的后备母猪留作种用。第3阶段是在母猪产1胎后, 选择产仔多、母性良好、泌乳能力强的母猪留作种用。
3 科学饲养管理
3.1 膘情
母猪膘情对母猪的发情、受胎率、产仔数、活产仔数等繁殖性能有密切关系, 母猪过胖往往导致发情异常、排卵数少、受胎率低、产仔数少, 母猪过瘦则导致不发情, 严重影响生产。因此, 配种母猪保持7~8成膘有利于母猪的发情、排卵和受孕。
3.2 短期优饲促排卵
配种前较瘦的后备母猪和经产母猪, 采用短期优饲, 在日粮中适当增喂动物性饲料和优质青绿饲料, 使空怀母猪尽快达到配种的体况, 促进发情排卵, 为提高受胎率和产仔数奠定基础。
3.3 加强运动
适当运动可以减少疾病的发生, 提高食欲。让种公猪经常合理的运动, 可增强体质, 增强其精子的活力, 提高配种性能, 延长利用年限。对配种前的后备母猪和经产母猪适当运动可促进其发情, 提高产仔数。
3.4 适时配种
3.4.1 初配年龄
母猪配种年龄过小, 受胎率低, 产仔数少, 且所产仔猪初生重低, 成活率低, 影响母猪的后期生长发育。若母猪的配种年龄过大, 直接增加饲养成本。因此, 后备母猪的初配年龄应根据品种, 饲养管理水平等而定。规模化猪场主要饲养二元杂交母猪, 初配年龄不应早于10月龄 (体重在120~130kg左右) 。若已达到配种年龄, 但体重尚未达到要求时, 则以体重为主, 在实际生产中一般是在母猪第三次发情时配种, 效果较好。杜洛克公猪10月龄 (体重110kg) 时初配较适宜。
3.4.2 配种时间和次数
适时配种对于获得较高的窝产仔数至关重要, 过早或过晚配种都会损失部分卵子, 从而降低产仔数。待母猪发情征状明显, 允许公猪爬跨或人工测试站立不动或见到公猪不走动之后配种是最佳配种时间。规模化猪场对经产母猪1个情期一般配种2~3次, 每次时间间隔8~12h为宜;后备母猪发情持续期长, 排卵较晚, 持续时间3~5d, 一般要求配种3次。适宜的配种时间是, 如果当天开始发情, 可在第二天上午进行第1次配种, 以后每隔8~12h复配1次, 共配3次。
3.4.3 配种方法
常用的配种方法有本交和人工授精两种。但在实际生产中主要采取混合配种方式, 取得较好的效果。其主要原因可能是, 混合配种可通过公猪自然试情来掌握最佳配种时间, 配种效果得以保障。
3.5 建立母猪档案
在生产中记录好该母猪的品种、发情周期、受配率、胎次、产仔数、死胎和流产、泌乳和哺乳能力、仔猪的健康情况等, 对达不到品种要求的及时查明原因, 采取措施, 繁殖力有恢复正常可能的要继续保留, 不能恢复正常要及时淘汰, 同时要淘汰7胎以上的母猪, 让猪群保持良好的繁殖状态。
3.6 保持合理母猪群
母猪有一定的利用年限, 一般母猪2~6胎繁殖性能最高, 7胎后繁殖性能逐渐减小。因此, 建立和保持合理结构的母猪群体, 是规模养猪场的一项经常性的基础工作, 规模化猪场要按自己的设备、流动资金来确定自己的繁殖母猪和公猪头数, 每年按母猪因疾病死亡、生产力下降、繁殖障碍等原因造成的淘汰来选留和补充后备母猪。较合理的母猪群体结构为1~2胎母猪占整个生产母猪的25%~30%, 3~6胎母猪占65%, 7胎以上占5%~10%, 才能保持猪群的高产势态。
3.7 早期断奶
制约母猪年生产力的因素很多, 最重要的是每胎产仔数和年产窝数, 哺乳期的长短直接影响母猪的年生产力, 而早期断奶是提高母猪年产窝数的重要方法, 搞好仔猪的早期断奶已成为提高母猪年生产力的关键技术措施。早期断奶日龄受饲养管理水平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经过实践摸索, 农村规模化猪场普遍采用30日龄断乳, 既利于仔猪的生长发育, 又可以提高母猪的年产胎次, 最大限度提高母猪利用率。
4 能繁母猪的饲养要点
采取“低妊娠、高泌乳”的饲养方式, 分阶段饲养。
4.1 妊娠期的饲养要点
妊娠母猪的饲养管理重点是减少胚胎死亡, 防止流产和死胎, 保证妊娠母猪乳房发育和适宜的增重, 保证胎儿的正常生长发育。应根据妊娠母猪在各阶段所需要的营养及其各阶段的生理特征供给相应的营养, 这样不仅可以保证妊娠母猪正常繁育, 而且可以降低母猪的难产和仔猪的死亡, 获得产仔数多、初生重大、均匀度一致的仔猪, 从而提高仔猪的成活率。
4.1.1 妊娠前期 (配种~75d) 的饲养要点
该阶段胚胎开始着床, 胚胎不需要高水平的营养, 宜控制母猪的采食量, 采食量过大, 造成母猪机体活跃, 肾上腺素分泌增多, 降低孕酮水平, 造成部分胚胎死亡, 即使成活的胚胎因吸收过多的母休营养, 生长速度快, 初生体积过大, 出生时易造成难道导致仔猪死亡。因此, 该阶段宜根据妊娠母猪体况而定量, 适当喂易消化易吸收的优质饲料, 多喂青绿饲料。
4.1.2 妊娠中期 (75~95d) 的饲养要点
该阶段是乳腺发育高峰期和膘情调整阶段, 宜限制能量过高的饲料, 适当提高饲料粗纤维预防母猪便秘, 适当添加维生素、维量元素, 改善生殖激素水平, 促进乳腺发育。
4.1.3 妊娠后期 (95~110d) 的饲养要点
该阶段是胎儿快速生长时期, 宜喂高能量、高蛋白、易吸收的优质饲料, 且要适当增加母猪的采食量, 来满足胎儿的生长需要和为哺乳期作准备。
4.2 哺乳期的饲养要点
该阶段主要是提高母猪的泌乳量, 保证仔猪的正常生长发育, 获得较大的断奶体重, 维持母猪本身一定的膘情。应根据带仔猪多少和母猪的膘情来增减喂量, 满足仔猪的生长发育和母猪断奶后及时发情配种, 不影响到下一胎的产仔数。
5 加强仔猪护理, 提高仔猪成活率和断奶窝重
5.1 吃好初乳, 过好初生关, 提高成活率
5.1.1 吃初乳, 固乳头, 提高抗病力
因初乳中含有免疫抗体, 出生后24h内仔猪小肠粘膜具有吸收免疫球蛋白的能力。仔猪又有固定乳头吃乳的习性, 根据这一特性, 将体弱、体重较小的仔猪放在靠前2对乳头吃乳, 体强、个体大的仔猪放在靠后2对乳头吃乳, 保证每头仔猪都能吃到初乳, 全活全壮。
5.1.2 保温、防冻、防压
初生仔猪由于皮下脂肪薄, 被毛稀, 体温调节能力差, 活动力差。保温是防止仔猪受冻、腹泻和提高成活率的关键。仔猪出生1~2日龄活动力差, 应加强护理, 防止母猪压死仔猪。
5.1.3 预防仔猪腹泻
仔猪腹泻可导致仔猪大量死亡, 严重影响母猪生产力, 经多年实践探索, 生产中采取 (1) 母猪分娩前20日前后注射K88-K99双价基因工程苗; (2) 刚出生的仔猪用注射器滴喂阿莫西林和阿莫仙混合液来预防, 取得明显的效果。
5.1.4 补充铁、硒
仔猪出生3d内补铁150mg, 0.1%亚硒酸钠VE1ml, 10日龄再补铁200mg。保证仔猪快迅生长的需要, 防止缺铁性贫血、腹泻导致仔猪死亡。
5.2 早诱食, 过好断奶关, 提高断奶窝重
传统满双月断奶, 对仔猪和母猪没有太大的影响, 规模化猪场通常采取早期断奶来提高母猪的年生产力, 早期断奶由于仔猪的消化系统和免疫系统还不成熟, 早期补料可以刺激消化系统的发育和消化机能的完善, 为哺乳仔猪的断奶与完全采食打下基础。因此, 仔猪7日龄左右, 饲养员可将香甜、易于消化的乳猪料撒在补料间, 每天数次将仔猪关进补料间, 仔猪初步舔食后, 就会产生采食兴趣, 几天后就可以形成采食习惯。3周后, 母猪泌乳减少, 仔猪也可以依靠采食来满足生长发育所需的营养物质, 为30日龄断奶创造好了条件, 满双月时, 可以获得理想的个体重和断奶窝重。
6 强化免疫, 预防重大动物疫病的发生
近年来, 许多规模化养猪场都不同程度受到猪瘟、伪狂犬、细小病毒、乙脑、繁殖与呼吸综合症 (高致病性蓝耳病) 等母猪繁殖障碍疫病的困扰, 致使母猪受胎率降低, 流产, 产死胎, 产弱仔, 胎产活仔数减少乃至繁殖母猪死亡。为了减少这些疫病的发生, 规模化猪场对某些传染病每年应进行至少1次母源抗体监测, 了解和掌握猪群母源抗体水平, 科学合理地制订好免疫程序, 提高母猪的免疫力, 减少死胎、弱仔的发生。改善养殖环境, 强化科学的饲养管理和免疫, 防止重大动物疫情的发生。
7 小结
规模化猪场妊娠母猪的饲养管理 篇8
关键词:规模猪场;妊娠母猪;饲养管理
中图分类号:S81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273X(2014)09-0052-02
畜牧业属于高风险行业,在规模化养殖过程中,存在着多方面的养殖风险。为了降低规模化养猪场的风险,必须要规范养殖程序,才能真正有效提高养殖经济效益。妊娠母猪作为规模养猪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饲养过程中,必须要加强饲养管理[1]。
1 规模化猪场妊娠母猪饲养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1.1 缺乏标准化建设
近几年来,养猪逐渐从分散型转变为规模化,规模逐渐扩大的同时,猪粪便数量也逐渐增加,已成为危害最严重的污染物。据数据统计显示,年出栏1 000头育肥猪场,每天所产生的猪粪便高达10~15 t。农村规模化养猪场虽然形成一定规模,但由于缺乏标准化建设,同时猪粪便未经无公害处理,造成土壤、水体受到破坏,易诱发疾病。
1.2 相关设施建设不全面
规模化养猪场由于投入资金有限,部分处理工艺和设备配置不齐全。一些养猪场对猪舍消毒、污染物处理等投入不够,养猪场脏、乱、差等问题严重,造成疾病易发、多发。
1.3 防疫意识不高
规模化养猪场养殖人员的文化素质不高,同时由于缺乏专业培训,疫病防挖措施处理不到位、对猪疫病防范意识较差。
1.4 监管不到位
规模化养猪场确保相关规范引导,普遍都是依靠养殖户的个人养殖能力进行发展。相关单位对农村规模化养猪场缺乏监管或管理力度不够,导致日常消毒、疾病预防等工作未落实到位,以至于规模化养猪出现猪病。
2 规模化猪场妊娠母猪的饲养管理
2.1 科学饲喂
规模化猪场要充分认识妊娠母猪饲养管理的重要性[2]。由于母猪妊娠期内体重增加较快,合成营养物质能力较高,因此可以通过科学饲养来提高仔猪初生重量、加快母猪生长及实现多产优质仔猪。在配种至妊娠的一个月内,属于胎儿发育的关键时期,此阶段必须要重视妊娠母猪的饲养管理,避免出现胚胎早期死亡。
2.2 控制密度
妊娠期母猪最好实行单圈饲养,确保其采食均匀,便于控制母猪体况。在圈养情况下,每头母猪保证3.0~3.5 m2空间,过高的饲养密度会造成拥挤,易导致妊娠母猪流产。并保持猪舍和猪体清洁卫生,注意防暑降温,通风良好[3]。
2.3 精心管理
妊娠母猪饲养期间,严禁鞭打及驱赶,防止因滑倒或拥挤造成流产,一旦妊娠母猪出现流产预兆要及时注射黄体酮[4-6]。
(1)临产母猪饲养管理关键技术。临产母猪是养猪生产中最为繁忙的阶段,其饲养管理好坏,直接影响新生仔猪的成活率和母猪下一个周期的发情。
(2)逐渐减料。母猪分娩前一周,要根据膘情和乳房发育情况决定是否减料,膘情好、乳房发育良好的母猪应逐渐减少日粮喂量,防止产后乳汁过多,引起乳房炎。对于瘦弱的母猪,应推迟减料,并加喂豆浆、鱼汤等含蛋白质多的催乳饲料,防止产后少乳或缺乳。一般在产前两天少喂料,产前当天不喂料,但供应充足饮水。
(3)临产观察。主要是观察3个方面,一看尾根两侧凹陷、阴门红肿,可在3~5 d内产仔;二看乳房膨大有光泽,两侧乳头八字外张,如最后边乳头挤出黄色浓稠乳汁,则3~6 h可能分娩;三看行为表现,母猪起卧频繁、行动不安、呼吸加快、频频排尿、阴部流出黏液时,即快产仔。
2.4 接产技术
当母猪产出仔猪时,立即用干净毛巾掏净新生仔猪口鼻黏液,剪断脐带,擦干身体,在保育箱预热后及早吃初乳,然后对仔猪进行剪齿、断尾处理。对难产母猪按每100 kg 2 mL剂量注射催产素。待仔猪全部产出后,检查胎衣,清点数量。母猪分娩结束后,保持产房安静,半小时后给母猪饮用新鲜温热麸皮汤补充体液,解除疲劳,并随时注意呼吸、体温、排泄和乳房状况。
2.5 哺乳母猪饲养管理关键技术
哺乳母猪饲养管理不但与其泌乳量、断奶仔猪成活率和断奶体重有着密切关系,而且还会影响断奶后母猪的正常发情、配种。母猪哺育照料仔猪,活动量大,消耗较大精力,增加了母猪每天的维持需要量。但由于产后器官正处于恢复时期,消化机能弱,不宜给料太多。产后第一天不喂料,第二天少喂料,平均每头0.5kg,经过3 d到5 d逐渐增加至正常喂料,最多不超过6 kg,且日喂4次为宜,并适当增加饮水及青绿、多汁饲料供给,提高母猪哺乳期泌乳量。在子猪断奶前7 d,应逐渐减少母猪精料和多汁饲料喂量,断奶当天不喂料,促进干乳。
3 小结
规模化猪场的妊娠母猪饲养管理难度较大,在饲养管理过程中,要结合妊娠母猪健康状况,合理喂养,注意妊娠母猪免疫能力的提高,通过多观察、多注意细节,不断提升饲养管理水平,实现妊娠母猪健康生产,从而提高养殖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 王斌斌,温黎俊,肖文疆,等.规模化猪场妊娠母猪的饲养管理[J].中国动物保健,2010,12(4):85-88.
[2] 张善超,张长友,张 辉,等.规模化猪场妊娠母猪的饲养管理[J].当代畜禽养殖业,2011,(5):27-28.
[3] 陈亚楠.妊娠母猪的饲养管理[J].养殖技术顾问,2012(3):8.
[4] 张志起,李长强.规模化猪场妊娠母猪的营养与管理[J].河南畜牧兽医(市场版),2013,34(12):23-25.
[5] 师庆伟,陶志云,王 峰,等.规模化猪场母猪的饲养管理[J].现代化农业,2013(11):54-56.
规模化猪场服务规程 篇9
一.服务对象:母猪存栏200头以上的自繁自养规模猪场。二.服务手段:派驻技术人员执行标准化操作方案和免疫
管理规范 猪场稳定 保健计划、营养套餐、管理方案。
从而提高猪场生产效率
标准化养殖 三.服务目的:达到猪场稳定、管理规范、标准化养殖,四.服务方案
1.技术专家带领1-2名技术人员进驻猪场,通过一个10-15天左右的时间对猪场进行调查摸底,具体事项有:(1)进行抗体检测、疫苗质量检测(每季度进行一次),评估猪群健康水平。
(2)对配种21天后的母猪进行B超检测(每月1-2次)(3)调查公猪的性能:精液质量、体况
(4)调查母猪的生产性能:胎次、膘情、配种率、分娩率、母猪非生产时间、窝产仔个数、均匀度、初生重、断奶重、产房存活率......(5)了解保育猪生产状况:成活率、生长速度(6)了解育肥猪的生产状况:成活率、生长速度(7)了解猪场免疫程序、消毒计划、保健程序(8)了解猪场的报表制度
(9)了解猪场卫生状况、硬件设施状况
(10)观察饲养员的工作状况以及了解饲养员的需求 2.根据调查摸底情况以及健康评估报告,制定出整改措施和方案(要征得猪场老板同意)、制定出适合猪场的岗位操作规程。
3.驻场场长和技术人员根据《公司规模猪场操作手册》以及技术专家制定的改善方案来落实各项措施和建立报表制度。4.技术专家或场长每月对饲养员进行至少两次的培训 5.场长每周召集全场员工开周总结会议,总结本周工作做好下周工作计划。
6.技术专家每月至少驻场5天,督促技术人员是否按照公司制定的标准化操作手册和流程来执行,并填写巡视检查表上交猪场和公司。
7.每月召开由老板参加的生产检讨会,检讨上月生产成绩、追踪分阶段目标及问题整改的执行情况。
8.猪场每月将技术员评估表和生产月报经猪场老板签字确认后上交公司。
9.猪场老板对技术人员不满意可要求公司及时调换。
五、猪场配合部分:
1、协调好猪场人员关系。
2、公司技术人员全身心负责猪场技术和管理工作,原则上不承担饲养员的体力活。
3、猪场安装宽带、打印机、适当的住宿和就餐条件。
4、配合公司对驻场技术人员进行考核。
5、驻场技术人员每月轮休2天、参加公司会议及培训3天。
6、做好后勤保障:药品疫苗以及器械的采购、饲料的采购、硬件的完善。
规模化猪场主要疫病防控技术 篇10
规模化猪场主要疫病防控技术
目前规模化猪场疫病问题严重威胁养猪业的健康发展,本文设计了规模化猪场建场规范、兽医卫生防疫规程、科学的消毒程序、免疫程序、驱虫程序,推出一整套猪病综合防治技术,对养猪业生产有一定指导意义.
作 者:王绪强 刘新朋 王桂芹 作者单位:嘉祥县畜牧局,山东,嘉祥,272400 刊 名:云南畜牧兽医 英文刊名:YUNNAN JOURNAL OF ANIMAL SCIENCE AND VETERINARY MEDICINE 年,卷(期): “”(2) 分类号:S858.281.33 关键词:现代规模化猪场生产管理模式 篇11
一、我市猪场粪污的处理模式
1. 循环养殖模式
这种模式主要是采用干清粪,猪粪养殖水蚯蚓,污水发酵产生沼气用于发电。如我市伟鸿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常年存栏生猪5000头左右,日排放猪粪约12吨、废水约80吨。该公司与湘乡市全成鑫渔业发展有限公司合作,通过专业技术攻关,利用猪粪田间无水工厂化培育水蚯蚓,推广建立“养猪—猪粪—水蚯蚓—名贵水产品—浮游生物—鲢、鳙鱼”的循环产业链,实现了养殖业零污染。
2. 工业化处理模式
猪场工业化粪污处理系统由预处理、厌氧(沼气发酵)、好氧处理和化学净化等部分组成,建造和设备投资约100万元。养殖废水经沉渣池去除大部分悬浮粪渣后流至调节池,在调节池内均衡水质、调节水量,用提升泵提升至厌氧发酵池,在厌氧池内去除废水大部分COD(化学需氧量),厌氧发酵池出水通过泵抽到初沉池,在初沉池经过沉淀后自流到吹脱池,吹脱池内通过投加石灰水调节pH值为10左右,利用鼓风机去除大量分子态氨氮,然后投加硫酸溶液调节pH值为7后用泵提升进入MSBR池(改良式序列间歇反应器),废水在好氧菌、兼性菌和脱氮菌的作用下,进一步去除COD和氨氮,MSBR池出水自流进入混凝反应池和絮凝反应池,通过投加生石灰、聚合氯化铝(PAC)和聚丙烯酰胺(PAM)去除废水中剩余生化污泥和悬浮物,出水自流到二沉池进行泥水分离后再进入消毒池,消毒池废水经过氧化塘后达标外排。本系统产生的污泥通过污泥泵抽到污泥干化场自然干化处理,干化场滤液回流入调节池,泥饼外运处理。
3. 农牧结合模式
猪场根据养殖规模配备适当农田、菜地或果园,猪粪或沼液在不外排的情况下充分利用,改善土壤中营养元素含量,提高土壤肥力,增加农作物产量。
4. 沼气—自然处理模式
猪场以人工清粪为主,水冲粪为辅,粪便收集后进行堆积发酵用于种植业,污水经厌氧发酵处理后,再采取沉淀池、氧化塘、人工湿地等自然处理系统对厌氧消化液进行深度处理后排放。猪场根据污水排放量规划氧化塘面积,采取厌氧塘、曝氧塘、好氧塘或兼性塘处理。这种模式适合存栏500头左右的小型猪场采用。
5. 生物发酵床养殖模式
生物发酵床养殖,是根据微生态理论和生物发酵理论,遵循减量化排放、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的原则而建立的一套良性循环生态健康养殖体系。该模式需要对猪舍进行科学规划设计,在饲料中添加生物菌素,在猪栏内铺上锯末、谷壳、生物发酵剂建成生物发酵床,猪将排泄物直接排在发酵床上,利用猪的拱掘习性,加上人工翻耙,使猪粪尿和垫料充分混合,通过有益微生物的分解发酵使有机物得到充分分解和转化,达到无污染物排放。
二、猪场粪污处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1. 部分猪场业主环保意识不强
目前,我市有沼气池五万多个,但部分规模养猪场没有按照养殖规模配套建造,也没有配套建造沉淀池、氧化塘或其他后续处理设施;有的猪场没有实行雨污分离,一旦下雨,雨水和污水都流向沼气池口,致使沼气池无法接纳或不能发挥作用,造成污水横流;有的猪场没有畅通的排污沟,不能确保所有污水都流入沼气池;有的猪场甚至污水直排,对周围水源、池塘、农田造成污染;有的猪场虽然具有完备的污水处理系统,但为了节省用电和处理药品投入,不能保证持续开机,设法逃避环保部门监督;有的猪场储粪设施简陋,堆粪场没有雨棚,也未硬化地面,常见猪粪随地流失,造成二次污染;有的猪场对疫苗、药品、饲料等包装物没有实行统一回收、集中无害化处理,特别对病死猪、仔猪胎衣等处理不规范。
2. 对养殖业污染监管不力
近几年来,规模养猪迅速发展,而有关部门对养殖业污染防治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不力,监管不到位,普遍存在重发展、轻治理的现象。特别是我市城镇化建设加快,而有关部门没有根据城镇建设需要规划养殖业禁养区和限养区,在城区、水库区、自来水厂取水区等本来不该养猪的区域养猪,养猪场污染物对居民生活和饮用水安全带来一定影响。
3. 现有污水处理模式中存在的问题
前面所述的几种猪场污水处理模式虽然大大减少了粪污对环境的影响,但都存在一些问题。如工厂化处理模式需要较为复杂的机械设备和要求较高的建筑物,投资大,运行费用高,需要专门的技术人员进行操作。农牧结合模式土地占用量大,如果不合理或连续过量施肥,会导致硝酸盐、磷和重金属的沉积,从而对地表水和地下水造成污染;恶臭、有机物降解过程产生的氮、硫化氢等有害气体会对大气也构成威胁。生物发酵床养殖模式也存在垫料资源难以满足,前期投入大,废旧垫料处理难等问题。目前制作发酵床需每平方米投资100元,每出1批猪需补充垫料和菌种,其费用约50元;发酵床运转3年后又要重新制作发酵床,如果废旧垫料没人收购,会成为新的污染源,其投入也会不堪重负。虽然这几年对于猪场环保建设有项目支持,但业主必须投入较多资金,而且也不是每个猪场都能争取到项目支持。
三、建议
1. 加强宣传和监管
有关部门应加强对养殖业污染防治法律法规的宣传,使治理养殖业污染精神深入人心,激发养殖户的治污紧迫感和责任心;各相关职能关部门要统一认识,加强协调,采取积极有效的治污措施,提升环境监测机构功能,开展养殖业污染监测;要合理规划养殖用地,划分禁养区、限养区,禁养区内不得新建、改建、扩建生猪及其他畜禽养殖场,对现有养殖场应限时关停、搬迁。
2. 加强源头控制
猪场污染物的源头控制:一是科学选址,将猪场建在远离其他污染源、周边有足够的土地或水面消纳粪污的地方;二是通过研究绿色饲料或以理想蛋白模式和可消化氨基酸为基础的饲料配方,提高饲料的消化率,从而减少未消化蛋白质的排出,实现粪污的减量。
3. 增加环保资金投入
今后对于生猪产业的项目支持应重点放在环保环节上,能源、环保等部门的相关项目也要投向猪场环保建设上,力争3年内每个规模猪场都逐步配套建设完善的污水处理设施,尽快实现达标排放。同时,以畜禽粪便为资源进行市场化运作,积极引进生产有机肥或其他综合利用粪便的项目。
现代规模化猪场生产管理模式 篇12
进贤县作为1个畜牧业大县,是全国优质商品猪重要供应基地之一。近几年,畜牧业的可用土地不断减少,畜牧业的发展与生态环境的保护等矛盾加剧,且国际国内动物疫病防控及产品质量安全保障形势日趋复杂,因此,转方式、调结构是该县当前畜牧业发展的主攻方向,对于有意在进贤建设现代规模猪场的企业,需把握以下要点。
1 依法经营,准确把握政策
要建设现代规模猪场须符合国家《畜牧法》、《动物防疫法》、《环境保护法》及地方有关法律法规,具体要求有:一是为保护生态环境,南昌市各县区已于2015年4月份制定并公示养殖区域规划图,明确划分了畜禽可养、限养、禁养“三区”,严禁在禁养区发展生猪生产,对位于限养区的养殖场严禁改扩建并限期整改到位;二是在可养区规划建设规模猪场需向县发改委申请立项、并经乡镇人民政府同意,向县土管、林业、环保、畜牧等部门申请,经现场核查出具土地、林地使用同意证明文件,符合可养区和动物卫生防疫条件方可建设;三是建设规模养殖场需做到主体工程与环保设施“三同时”(设计、施工、使用),并经环保部门验收合格后方可投产运行;四是建设规模猪场需向当地工商、畜牧等有关部门申请登记备案,在投产后需主动配合有关部门做好动物防疫、报检及废弃物无害化处理工作。
2 因地制宜,合理选址布局
一是建设规模猪场应远离居民区、重要湖河库及饮用水源保护区、工业开发区、风景旅游区1000m以上,以免影响周边生态环境;二是尽量选择荒山、荒坡等通风向阳地带,不占基本农田,地势平坦高燥,周边有足够用于消纳养殖场粪污的配套面积土地,并且做到水、电、路“三通”;三是与交通主要干线及厂矿保持一定距离,防止交通运输带病菌和工业“三废”对猪场的污染;四是选址附近无养殖场和屠宰场,防止疫病交叉感染;五是做到布局合理,严格划分生产、生活、办公及排污区,做到各区分开,相对独立,并且净污道分开,排污区在养殖场的下风向。
3 找准定位,正确设计栏舍
根据资金投入能力及土地发展空间合理定位养殖规模和生产工艺,通常占地面积按年出栏1头育肥占地3m2左右计算,投资按每头能繁母猪2万元以上计算。为有利于防疫,大力推行“自繁自养、全进全出”生产工艺,防止交叉感染。
3.1 栏舍朝向
猪场栏舍建设朝向一般为南北向方位,南北向偏东或偏西不超过30°。
3.2 栏舍间距
猪舍间距一般为7~9m,猪舍排列顺序依次为配种舍、妊娠舍、分娩哺乳舍、保育舍、生长舍、育肥舍。
3.3 猪舍类型
按结构可分为封闭、半封闭、敞开式,按舍内布置可分为单列式、双列式和多列式,按功能可分为公猪舍、配种舍、分娩哺乳舍、保育舍、生长舍、育肥舍和隔离舍,其中规模猪场普遍采用双列、封闭式栏舍类型。
3.4 建筑面积
通常情况下,各类猪群所需栏舍面积见附表。
4 同步设计,强化设施建设
主要包含7大类:①生产设备:定位栏、产床、保育栏;②防疫设备:围墙、消毒更衣室、消毒机、消毒池、兽医室、隔离栏;③饲喂设备:饲料粉碎搅拌机、自动喂料系统、料槽;④温湿度控制设备:隔热层、湿帘、风机、热水循环、空调、窗户;⑤供应设施:饲料(兽药)仓库、水塔、水电管网、运料车;⑥无害化处理设施:排污沟、干粪池、沉淀池、沼气池、氧化塘、病死猪无害化处理池、运粪车;⑦销售设备:上猪台、赶猪道、磅秤、观猪栏;⑧其它:采精室、显微镜、恒温箱、采精台、公猪跑道、后备猪运动场等。各种设施设备与生产规模和水平、饲养工艺、栏舍设计及资金投入能力相匹配。按年出栏万头规模猪场全年均衡生产计算,通常需要能繁母猪600头,每个生产周期:怀孕114d+哺乳28d+空怀7d=149d,按85%配种受胎率,每年平均约可产2.25胎次1350窝,每月平均产仔约为113窝,产仔约达1130头,按90%哺育率,每月约有断奶仔猪1000头。猪群日平均存栏约为6500头,各类猪群结构大致为:公猪30头(人工授精相应缩减)、后备母猪120头(按50%的选留强度计)、能繁母猪600头、哺乳仔猪1100头、保育猪2000头、生长及育肥猪2650头。按“全进全出”工艺计算,每个产床每年利用批次:产仔母猪提前7d转入+哺乳28d+空栏清洗消毒7d=42d,365/42=8.7批次,需产床1350/8.7=156个;定位栏利用批次:怀孕114d-提前转出7d+空栏清洗消毒7d=114d,365/114=3.2批次,扣除产仔及空怀配种母猪,约需定位栏450个,如遇集中批次引种和夏秋季节返情配种母猪,建议每个万头猪场需规划产床200个、定位栏500个。一般情况下,1头育肥猪从出生到出栏,排粪量850~1050kg,排尿1200~1300kg。1个万头猪场每年排放纯粪尿3万吨,加上集约化生产的冲洗水,每年可排放粪尿及污水6~7万吨,需建1个1500m3的沼气发酵装置,配备150kw的沼气发电机组。
5 注重科技,提高生产效率
1个现代规模猪场必须要有一支稳定过硬的技术队伍,能合理制定生产计划、免疫保健程序、准确掌握种猪生产性能、节律及繁殖技术,适时控制温湿度,并能率先推广应用自动喂料、自动清粪等先进机械设备,在保障猪群健康生产的同时,不断提高猪场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
6 打造品牌,走标准化生产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