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模化养猪场的管理

2024-09-23

规模化养猪场的管理(通用11篇)

规模化养猪场的管理 篇1

五华县是广东省生猪养殖大县, 全县2011年生猪饲养量达100万头, 其中母猪饲养量4.2万头, 仔猪上市量约30万头。随着我县养殖规模化及养殖户的增多, 饲养场各方面的问题也日益严峻。由于大多数养殖户对饲养技术、兽药和生物制品的概念不清及在使用过程不按要求, 导致养殖户养殖效益不佳, 也给饲养带来巨大的隐患。无论是传染性疾病还是非传染性疾病, 其控制都应当以预防为主。本人从事养殖场管理十几年, 逐渐摸索积累了一些管理经验, 介绍如下:

1 防疫和保健相结合

坚持预防为主, 防重于治的原则, 搞好饲养管理、环境卫生、消毒和预防接种等综合性防治措施, 完全能够控制和杜绝传染病的发生。

1.1 防疫

防疫是生命线, 大家都说:“有收无收在于防疫, 收大收小在于管理。”可见防疫对养猪生产的重要性。防疫分为两种:一种是疫苗接种, 另一种是环境卫生。疫苗接种应根据现阶段猪病的流行状况及猪场的环境情况, 选择适宜本场的疫苗, 合理安排免疫接种;猪场的环境卫生包括灭鼠和围墙及环境消毒工作。做好灭鼠和围墙是为了防止野生传染源带来野毒感染猪群, 环境消毒工作是选择多项消毒药, 按消毒日准时消毒。大多数养殖户对消毒的作用认知不够, 对消毒工作的重视程度不够, 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1.2 猪群的保健

根据流行病学、季节转换及生产变化, 在饲料中有选择性地添加一些抗生素类药物, 做好预防保健工作, 从而最大限度地保证猪群健康。

1.2.1 怀孕舍猪群的保健

做好猪体内外寄生虫的驱虫工作, 在大防疫接种前 (春、冬季) , 必须做好母猪的保健工作。例如, 在饲料中添加支源净加金霉素组合或金霉素加土霉素组合或利高霉素加阿膜西林组合或泰乐菌素加阿膜西林组合, 在饲料中添加这些药物一周后, 再用氟苯尼考加磺胺-6-甲氧密啶加TMP组合, 在饲料中加完这些药物一周后, 再接种疫苗, 通过药物保健使猪群处在一个健康状况下, 提高猪群的免疫力, 从而达到防疫接种免疫的目的。

1.2.2 哺乳舍猪群的保健

做好母猪产前产后7d的保健工作, 在饲料中添加抗生素类药物, 如强力霉素加阿莫西林等。

1.2.3保育舍猪群的保健

保育舍的保健工作很重要, 此时小猪正处在一个生长、发育比较快的阶段, 尤其是消化系统发育, 在做好饲养管理、防寒保暖的同时, 还应在饲料中添加些有利于胃肠道生长、发育的酵母类药物及保健药物, 但必须注意的是添加药物应与疫苗的接种时间错开。

1.2.4 生长舍猪群的保健

猪群进入生长舍后, 只要添加一些常规保健药物就可以了。

2 按生长阶段调控营养成分

猪群在不同的生长阶段对营养的需求是不同的, 要提高经济效益, 就必须根据不同的生长阶段提供相应的全价饲料。正在满足猪群生长需求的同时, 根据现地的资源状况, 选择一个成本低和料肉比合适的营养组方, 当然, 饲料营养组方的调整要有一个逐步适应的过渡期。大部分猪场的饲料配方不按照预混合饲料推荐配方执行, 具体表现是 (1) 随意改换玉米、豆粕、麸皮的配比, 导致营养供给与实际需求不匹配; (2) 饲料混合不均匀, 致使饲料中营养成分分布不均衡, 严重影响猪群的生长发育。

2.1 为满足猪群对营养的需求, 首先要保证基础配方与预混合料配合后的营养全价性, 同时要保证基础配方中玉米、豆粕、麸皮的质量, 尽量减少玉米、豆粕、麸皮中的霉菌毒素与及变质, 从而保证营养质量。

2.2 预混料的选择方面, 根据市场上口碑、信誉较好的预混料, 选择适宜本场的预混料。

2.3 为了保证预混料的质量来源, 要随机检测自己猪场各阶段猪只的生长状况。对出现情况及时反馈给预混料商家, 从而达到质量上的保证。

2.4 还必须对预混合饲料的原材料质量加强选择, 饲料原材料的质量对猪群是非常关键。

3 细化管理与生产流程相结合

猪场根据自己生产物的情况, 制定生产管理细节和生产计划, 从而使生产线各岗位、员工能够直观清楚知道自己岗位的生产职能, 从而使生产能够一环扣一环地顺利实施下, 使猪场的生产顺利、效益提高。

3.1 配种、怀孕母猪的管理

3.1.1 喂料

每天喂量应参考《饲料使用制度》, 按母猪的何况量增加或减少。

3.1.2 日龄和体重

后备种猪使用时日龄应有180d, 体重达110~120kg。

3.1.3 配种

首先将断奶4d后的母猪试情或配种, 其次再进行第2~3次配种的母猪、难配的母猪, 复发情的母猪的后备母猪的交配工作。断奶母猪一天配一次, 连续2~3次, 复发情母猪、难配母猪, 后备母猪根据配种员对该母猪的发情鉴定及精液倒流量等因素而多配1~2次。

3.1.4 发情的检查

检查的最好时间是在每天早上喂料之后, 检查时从母猪的后面进行 (应使所有的母猪都站立起来) , 注意母猪的精神状态, 外阴的变化及阴道分泌物, 特别注意配种后第一个情期和第二个情期的母猪有否复发情。流产、子宫阴道炎等疾患的母猪应同时检查, 便于随后进行处理。

3.1.5

计划地申请后备种猪, 参考淘汰标准及时淘汰生产性能差的母猪, 保证下常生产流程的进行。

3.1.6 驱虫和免疫

按免疫规程准时注射各种疫苗。产前驱除体内寄生虫时, 要投发准确的剂量, 切不可马虎估量, 防止发生中毒。

3.2 保育舍的管理

保育舍工作的重点是断奶仔猪的护理 (注意保暖) , 免疫注射、驱虫的栏舍清洁消毒等工作。

3.2.1 配合产房做好仔猪断奶工作, 要以2~3窝仔猪作为一组小心赶进一个栏内, 然后将公母猪分栏, 再按大小均等分栏, 抓仔猪时要小心, 必须做到怀抱, 切不可乱扔。

3.2.2 刚断奶的仔猪要采取“少喂勤加”的方法喂料, 细心护理, 饲料槽放少量料, 将部分料撒在地板上。

3.2.3 对腹泻的仔猪要精心护理, 及时投药, 注意保暖, 避免小猪受冷, 饲料要新鲜。断奶仔猪第一天给饮水少喂料, 必要时加入抗生素。

3.2.4 在断奶仔猪未入栏前, 必须检查保温器和饮水器, 其温度保持在25~30℃左右, 地板干后才可进小猪, 进小猪后可用红外灯保温、通风降温和喷雾降温等方法使舍问保持在25~30℃左右。

3.2.5 随仔猪增长, 栏舍内温度可逐降低至取消加热器。但对仔猪要细心观察, 如果猪群叠堆说明栏舍过冷, 要开用保温器。如猪群分散睡在地板上, 即是栏舍温度高了, 可降低栏舍温度。若个别精神差的可能是病态, 及时治疗。

3.2.6 根据组内的猪群情况, 可在1周或2周内进行一次猪群调整。使每栏猪大小密度保持一致, 但不能随意将不同组的猪调换, 否则会出现免疫空白或漏注某种疫苗。

3.2.7 疫苗注射猪瘟疫苗和口蹄疫疫苗的注射可安排与配种舍同一时间注射, 减少疫苗的浪费。注射疫苗必须按要求进行, 每个栏使用一猪一针头, 严禁“打飞针”。

3.2.8驱虫

(1) 断奶四周的仔猪要驱体内寄生虫, 投药按要求使用, 投药后要留心观察仔猪状况, 若属违反要求规定招致中毒者要追查责任。

(2) 驱除体外寄生虫用2%浓度的敌百液喷洒, 使用时要让敌百虫充分溶解摇匀, 并用叶雾器均匀喷到整个猪体。

3.2.9 每月最后的周六早上清点猪群存栏数。

3.3 生长到育成的管理

(1) 从保育舍转出的小猪, 尽量发原来整栏猪群为基础, 减少重新组合群体打架的应激。

(2) 生长舍的喷雾消毒应每3d进行一次。此顶消毒要使用雾化程度较好的喷雾器, 尽量抬高喷头, 让药注飘逸于空气中, 目的是净化空气中的微生物和尘埃, 减少在高密度饲养情况下外伤感染和呼吸道疾病的发生。

(3) 每次转移猪群后必须将栏清洗干净和消毒后3~5d才可进猪。出售商品猪后栏内往往留下一些个体较小的猪, 并栏时应以多混少的方法, 可喷以1∶300的消毒或农福, 以药物的气味冲淡猪只气味, 减少猪群打架。

(4) 天气炎热时要降温, 有条件的采取喷雾式降温。没有喷雾设备可用水冲洗猪身的方法。

(5) 挑选后的不合格猪及残次淘汰猪统一安排销售。

(6) 每周进行一次全在面的大消毒, 用1∶300消毒灵或农福消毒栏舍, 房顶及墙壁四周。

(7) 每周必须有计划地安排猪群转栏及接进从保育舍转入的猪群。

以上各管理加强细节, 与具体指标相结合, 加上养猪业主与生产员工的多沟通, 给他们人文关怀, 那么猪场必然是一个团结、和谐, 员工与企业共赢。

规模化养猪场的管理 篇2

[关键词]规模化养猪场管理人员管理制度

[正文]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及养猪科技的不断提高,规模化养猪所占比例会逐渐增多,传统的农村散养猪所占比例会逐渐减少,这将是中国养猪业未来的发展趋势,这也是世界上所有养猪发达国家所走过的路。近些年,中国规模化猪场发展迅速,目前基础母猪500头、年出栏一万头以上的猪场约有1200个,但是这些规模化猪场相当一部分(至少三分之一以上)管理混乱、生产水平低、有规模无效益!①那么,怎样对这种规模化养殖场进行有效的管理呢?

1、“三流的企业靠人管理人,二流的企业靠制度管理人,一流的企业靠文化管理人”这个在规模化猪场也同样受用。要想把一个猪场做大、做稳就必须要有一个依托,一个支撑点,一根顶梁柱,而这个依托、支撑点、顶梁柱就是这个企业的文化!好的企业文化可以影响这个企业的团队,团队到底有多重要呢,这么说吧:靠个人创办的猪场无论如何都会有局限性,这个局限就有可能制约着猪场的发展,而一个优秀的团队具备了和谐

可以说一个团队的好坏可以决定你这个猪场的未来。那么,怎样创办一个一流的猪场?答案是——打造一个优秀的团队!

规模化猪场综合管理措施 篇3

关键词:人员管理;药物保健;科学免疫;生物安全;科学选址

中图分类号:S858.3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273X(2014)09-0049-01

近年来,随着国家一系列发展生猪标准化、规范化养殖政策的实施,各地规模化养殖场蓬勃发展,打拉动了生猪养殖模式的变革,对稳定生猪生产,促进生猪生产业健康稳定发展和满足广大消费者肉食供应发挥着积极作用。但部分猪场业主未端正态度,缺乏科学,严谨的养殖理念,综合管理措施,以致猪场效率下滑,甚至亏损。本人就由小场到大场工作中,一些体会与大家分享,为猪业同行一点参考。猪场稳步发展,必须做好以下9点。

1 科学选址,做好规划

猪场应选址地势高、背风向阳、水源充足、易于排污、远离居民区且交通要道方便的地方。确定猪场规模,合理规划占地面积。布局要合理,分生活区和生产区。生活区建办公室、车库、餐厅、门卫室等。生产区按全进全出模式建配种舍、产仔舍、保育舍、育肥舍。

2 引种

根据市场需求和猪场的未来发展,合理选择猪种(种猪场、商品育肥猪场);了解引种地区疫情流行情况;引种场猪群健康状况;猪场免疫程序;引种猪场选育标准(公猪:生长速度、饲料报酬;母猪:繁殖力、产仔数、受胎率、初配日龄等);引种售后服务。种猪挑选,按本场猪群实际情况来选择。引种车辆必须经彻底清洗消毒后,方可使用。车内铺垫料,运输途中忌急刹车,长途运输中途休息喂水,并仔细观察,备常用药品。

3 饲料品质和营养

确保饲料营养均衡,符合各阶段猪只需要;饲料的存放应通风干燥,注意防潮;饲料配比合理,粉碎粒度大小合适;原料无污染,无霉变,多雨季节添加脱霉剂。饲料配送贴上标签,便于区分,配好后5 d内喂完。

4 做好生物安全

外来人员、车辆禁入生产区;装猪车辆经清洗消毒后方可使用;场内人员进出应更换衣物,消毒;外来物品经消毒后带入,肉类食物禁止带入。猪场净污道分开,猪只转群前后走道消毒;做好灭鼠,灭蝇工作,场区禁养猫狗;每周1次全场大消毒。

5 制定科学免疫程序

免疫程序要符合实际生产,结合本地疫情流行情况;对本场猪群进行抗原检测;结合猪群健康状况,做好免疫跟踪;根据抗体消长规律制定疫苗免疫程序。做好猪瘟、细小、乙脑、伪狂犬、口蹄疫、蓝耳、胃流二联苗的基础防疫。

6 做好药物保健与驱虫

驱虫:种公、母猪4次/年,3个月一次。仔猪45~80日龄各驱虫1次。保健:种猪群每月保健1次,后备猪群购入后1周保健7 d;产仔母猪产后1周,断奶后1周保健;仔猪断奶后、转群后保健1周;疫病高发期保健,发病前1周保健。

7 做好各阶段的管理工作

(1)配种阶段,制定配种计划,保证全年均衡生产;保证母猪合理胎次结构,有计划补充后备母猪使种猪群年轻化,初产母猪占20%左右,2~5胎65%左右,6胎以上低于15%;膘情良好;年产不低于2.15胎,长大杂交母猪胎均10.5头,纯种约克,长白胎均10头,杜洛克胎均8.5头,出生重800 g以上。

(2)产仔阶段。按计划完成分娩任务,仔猪成活率96%以上;5周龄断乳重不少于9 kg,4周龄断乳重不少于7.5 kg;母猪断奶时中上等膘情,断乳1周内发情率90%以上,无四肢伤残,皮肤病。

(3)保育阶段。育成率96%以上,仔猪体重7~15 kg时料肉比1.5:1,15kg~转出料肉比1.8:1,日增重400 g以上,70日龄转群重25 kg以上。

(4)育成率96%以上,日增重大于700 g。

8 小结

规模化养猪场的管理误区 篇4

(1) 对抗生素过分依赖, 很多畜禽养殖户误以为抗生素“包治百病”, 还能作为预防性用药, 在养殖过程中经常使用抗生素和激素, 以达到增强畜禽抗病能力, 提高

2 生物安全

很多猪场对消毒认识不够, 认为消毒看不出效果, 消不消一样, 有的在走形式。应该把消毒这个环节重视起来, 它关系到猪场的安全, 消毒是切断外界病原向场内传播和切断猪和猪之间传播的有效的方法之一。

3 饲料

(1) 公猪喂母猪料, 因为公猪料销量少, 有的饲料厂没有公猪料就让公猪吃母猪料, 造成公猪精子活力降低。 (2) 催肥阶段高蛋白, 全然不顾高成本。 (3) 长得超快料越好, 不考虑料肉比。 (4) 饲料湿喂, 夏天可能造成霉菌中毒及蚊蝇增多, 进而加速疾病的传播。冬天饲料温度低, 造成猪只大量消耗体能。 (5) 采取自由采食时, 饲槽底部饲料未吃完又添上新的料, 时间久了底部饲料会发霉变质。

次, 首次注射应加大剂量, 连用2d无明显好转后停一段时间, 不能连续多次用。最后使用钙制剂时, 严禁使用强心苷 (洋地黄类) 防止心跳骤停。

4 药液外漏的处理

规模化猪场建设与管理 篇5

近年来随着国家对养殖业的重视与扶持,一些标准化工厂化猪场也随之兴建,也有不少养殖场在原有基础上改建扩建,不同程度的提高了生猪产量,保障了畜产品的市场供应同时也提高了产品安全质量,加快生猪产业化的发展,促进了标准化、规范化猪场的建设。根据东北气候主要阐述一下标准化猪场建设及管理细节,猪场环境好与坏直接关系到仔猪的成活率和母猪繁殖性能以及日后的生产效益。

一、猪场的选址和布局

1、猪场的选址位置最好远离村庄和居民区,交通便利,周边没有工厂和养殖场,这关系到日后防疫和消毒管理。房舍最好朝阳,水源充足,水质好(达到人畜饮用标准)而且排污便利(最好符合环境保护标准)周边应种一些树木,以便做为隔离带,既能解决猪场粪便又能绿化场区。

2、猪场布局生活区、生产区分开

生产区分母猪舍、产仔舍、保育舍、育肥舍,艰巨根据猪场条件最好远一些,最好设有隔离舍,排污池、粪便堆积厂,如果再有条件可分点或区饲养,间距100米—500米以上,只有设计合理的猪场布局,将来猪场生产性能才能达到理想标准。但建设投资会很大,可以实践成绩来看效益会大于投入。

二、猪场建设及内部设施 最好猪舍基础高于外面地面20—30CM,外墙厚度在37CM—40CM, 墙体中间加珍珠岩或泡沫板做保温层,哺乳猪舍高度在3M—3.5M;育肥舍高度3.5M—4.5M;猪舍门窗最好选用塑钢双层玻璃,房盖选用彩钢瓦中间带泡沫板(厚度10CM—15CM)并带有自动排风扇,地面如果有条最好选用水泥漏缝地板,如果是水泥地面选择好坡度,达到排水畅通,这样会减少舍内氧气。排水沟最好要有加压水冲设施,无论是哪种地面都不能粗糙,如果质量差会增加猪的肢蹄病和猪身体局部受伤,其他设施选择设计要合理,实用。饲喂尽可能选择自动采食系统,以便节省劳动力,还可以提前出栏,如果能全进全出,无论是在防疫饲养上一定会有很大的问题,冬季供暖锅炉要选择节能减排环保型锅炉,在保证舍内温度的前提下,质量降低供暖成本。

三、猪场的饲养管理

小规模猪场管理技术要点等 篇6

1.重视生物安全体系建设①猪场规模虽小,但应注意猪场的内外环境,猪舍要求通风、向阳、干燥。②猪舍远离居民区,猪舍周围应植树种草。猪场周围种植5~10米宽的落叶防风林,有利于猪群健康。③冬季对新生仔猪和断奶仔猪的猪舍除垫稻草外,还要用保温灯、保温箱等设施提高环境温度。夏季对成年猪要做好防暑降温工作,如:淋浴、加大通风等。④降低饲养密度,以0.25平方米/头的密度较适合。⑤粪便不能随处堆放,应及时转移。

2.重视科学①猪场应聘请专职兽医,如果条件限制,可几个猪场共同聘请一名富有经验的兽医,要求兽医每10~15天来场检查一次,以便及时发现隐患,及早处理。②猪场虽小,但也应注意消毒,任何人进出猪场要穿工作衣并严格消毒。③畜禽的下脚料不能直接喂猪,经蒸煮杀菌后方可用。

3.采用人工授精技术许多小规模猪场本身不养公猪,最好的办法就是采用人工授精,减少疾病传播,这也是降低成本行之有效的办法。

4.合理配制饲料青饲料不宜用得过多。最好请技术顾问根据本场猪的品种和当地饲料条件专门制订饲料配方,不同阶段的猪应采用不同的饲料配方。

5.适当提早断奶改以往40~60日龄断奶为28~35日龄断奶,以保证母猪年产崽超过2胎。

6.根据市场规律随机应变①小规模猪场的生猪往往销在当地,应根据当地居民的喜好选择品种,保证肥猪顺利销售。②猪场可根据市场规律及时调整上市猪的体重。当苗猪价格高时,断奶后即可出售;如果猪价行情差,苗猪价格低落,则可养肥猪出售。(江西省畜牧良种场徐卫东邮码:330044)

笼养蛋鸡简易补钙技术

在笼养蛋鸡的饲养过程中,常出现一定数量的软壳蛋和薄壳蛋,在产蛋进入高峰前尤为突出,降低了生产效益。究其原因,主要是鸡的钙摄入量没有达到产蛋期的正常需要。实践证明:对笼养鸡实行单独补钙,既简便易行,又能收到预防下软壳及薄壳蛋的显著效果。具体方法如下:

1.钙料选择蛋壳粉最好,贝壳粉,骨粉次之。因为蛋壳粉颗粒大小均匀合适,符合鸡的食性;贝壳粉、骨粉等大小不一,影响啄食效果,其他细粉状钙质饲料均不宜用于补饲。

2.补饲时间在下午至夜间熄灯前均可,但以下午2~4时为最佳。据测定,鸡上午吸收的钙,大部分储存在骨骼中,而下午或晚上吸收的钙,才直接用于当天蛋壳的形成,而且下午2~4时是鸡一天中采食高峰,食欲最旺,吃得最快最多。

3.补饲数量补饲钙料的数量要根据鸡下的软壳及薄壳蛋所占的比例而定。一般以软壳和薄壳蛋基本消失,鸡不愿啄食钙料为合适。若蛋壳不光滑,出现了突起的钙点,则说明补钙太多。通常每100只鸡每次补饲以0.5公斤左右为宜。

规模养猪场的防疫管理 篇7

1.1 定点

猪场应建于向阳、通风、地势相对高燥的地点, 满足充裕的排污点建设, 忌建于低洼、闷热、高湿、空气对流不畅的地段, 对整场生产管理, 特别是疫病防控极为不利。

1.2 符合防疫条件

(1) 应远离居民区、养殖场、屠宰场、医疗机构、污水源地, 特别要远离主要交通干线, 避开复杂的人流、物流, 保持安静无噪音污染等, 尽量减少各种不利的环境应激。 (2) 距离主公路干线至少800~1000m以外, 有围墙或山体、人工林隔离带最好, 生活区与生产区要有相对较远的距离 (50m以上) , 并建设人工草地或人工林隔离带。 (3) 良好的水电条件, 猪场应距水源及供电源地尽量近一些, 可以节约水电开支及防止缺水、断电而造成不必要的损失。保证水质检验合格, 水质要符合饮用水标准 (GB5749) 。 (4) 排污点设计于猪场整体地形的背风、向下、低矮处, 有利于自然排污和保证猪场生产区和生活区减少臭味。

2 生物安全体系构建

按现代畜牧业发展规划的具体要求, 当前规模猪场应建立完善的新型防疫体系, 其主要内容包括: (1) 建设多点式专业性猪场。全国各地多地区采取“公司+农户”的生产方式, 以较强的技术力量, 大力发展龙头企业, 有完善的生产工艺流程, 将仔猪管理、保育、肥育阶段分散在多个点上进行, 形成繁殖场、保育场、肥育场等专业性的养猪场, 是当前我国规模化猪场较普遍、适用的一种模式。 (2) 圈舍布局采用多单元独立式隔离型猪舍, 各舍间完全独立, 舍外与走道相通, 具备各自的通风、排污、供水、供暖、电力等系统, 充分考虑到猪场圈舍内的防鼠、防飞禽等细节性防疫安全问题。 (3) 严格执行“全进全出”生产工艺流程。国际通用的“全进全出 (A-IAO) ”的含义是在同一单元中猪群在同一时间内转入或转出猪舍, 该单元在猪群转出后空栏进行彻底清洗消毒, 下一批猪只在消毒后才能转进其中, 工作人员亦应穿专业工作服并经消毒后才能入内。这种科学的管理模式在单元化的猪舍布局条件下, 发挥了高效的防疫作用。 (4) 建立制度化生物安全防疫保健体系。本着生物安全性的原则, 重点抓好猪舍内小气候环境控制、猪群的移动与混群、营养调控、繁殖节律调控等诸多方面的宏观调控, 并制定严格的免疫程序、饲养管理程序、防疫消毒程序等。 (5) 建立疫情动态监测体系。即通过对本场的动态疫病进行检验及监测, 建立起符合自身实际的疫病检验与监测体系, 及时了解猪群中各种传染病的流行与免疫状况, 开展药物敏感性试验指导临床用药, 对各项防疫措施的实施效果进行检查和监测, 主动完善各项应对措施, 并不断发现存在问题及研究改进方法。 (6) 强化专业人才与科技管理。要着眼于培养高素质的猪场技术管理人员, 猪场的经营者、兽医员和饲管员等都必须具备极强的专业技术水平, 对本场养殖过程中疫病流行的特点及动向准确把握、快速、高效防控。坚持“预防为主, 防重于治”, 应用专业的疫病防控理论与技术, 准确掌握规模化养猪不同生产阶段相应的饲养管理方法, 科学制定全面的兽医保健防疫程序。

3 兽医卫生防疫制度要点

在生猪养殖过程中, 不断完善各项兽医卫生防疫制度, 整场形成制度化管理, 才能在严明的制度下最大化做好疫病防控工作。制度要点包括: (1) 全进全出、自繁自养制度。 (2) 程序免疫、计划免疫制度。 (3) 场内禁养犬猫及其它动物制度。 (4) 职工衣物、用具、环境消毒及其它禁行制度。 (5) 饲料、兽药使用管理制度。 (6) 定期灭四害制度。 (7) 引种、检疫制度。 (8) 其它:未完善制度结合养殖生产过程及时发现存在问题、及时拟定相关制度。

4 保健与生态安全生产

规模养猪的未来发展趋势是生态养殖, 所以养殖投入品应保证绿色、安全、环保、无公害;要努力实现“规模养殖”与“生态环境保护”相协调发展。所以, 养殖者应有保健防病、尽量减少抗生素依赖性的新养殖用药理念。当前生猪养殖要重点探讨的是:摆脱滥用抗生素的制约, 尽量开发、应用以中医中药为主的安全防治产品, 比如黄芪、银花、柴胡、板蓝根、鱼腥草、穿心莲、大黄、黄连、黄芩、大蒜、食醋等保健型药材在畜禽养殖中的应用, 也要重视营养药 (维生素、电解质等其它必需微量元素) 的应用。我们要树立健康的养殖新理念, 努力推行新型绿色饲料及饲料添加剂的应用, 比如:生物饲料开发与应用;微生态制剂的应用;益生素及益生元的应用;活性肽的应用;抗菌肽的应用。只有通过以上方法对养殖投入品进行改善, 才能达到安全用药、健康养殖的目标, 生产出绿色、环保、安全的畜禽产品。

5 全出与休养期措施

规模猪场必需严格执行全进全出制, 只有将同批次的商品猪全部一次性处理, 才有利于在清场后执行到位疫源消灭措施, 对猪场的长远发展, 特别是疫病的长效防控机制是最有利的。要强调的是, 规模场清场后即使执行了多次消毒灭源措施, 仍应坚持一定的休养期, 一般需60d左右, 最少不得低于30d。如果不坚持足够的休养期, 急于进购下一批次的猪, 由于因养殖污染而遗留下来的致病原没有最大化的灭亡, 则对某些烈性传染病的防控极为不利。

6 小结

规模化猪场兽医工作的管理 篇8

1 猪场兽医的职责

1.1 制定本场的兽医卫生防疫制度和管理办法

1.2 对于不宜继续饲养的病猪及时做出正确判断并按规定处理, 当疑似传染病时, 及时上报上级兽医主管部门。

1.3 负责对全场职工及其家属的防疫宣传教育工作。

1.4 健全防疫档案, 尸体剖检记录, 种猪档案, 并认真填写。

1.5 拟定全年兽医卫生防疫工作计划, 定期总结工作情况.提出合理化建议, 当好场长参谋。

1.6 坚持每天查槽、观察猪群健康情况, 定期进行常见病、多发病监测工作, 发现问题及早处理。

1.7 负责日常防疫、捡疫、消毒、治疗死猪剖检和病猪淘汰等工作 (病死尸体或淘汰病猪按GB16548进行无害化处理, 消毒按GB/T16569进行) 。

1.8 协助畜牧技术人员做好饲养管理、配种、接生及病猪护理工作。

2 兽医工作的管理

2.1 疫苗的采购、运输、保存、稀释的冷链应按规定进行, 变质疫苗、过期疫苗应予废弃。

2.2 所有医疗器械在使用后按规定的方法消毒, 注射疫苗、药物时必须做到注射1头更换一个针头。

2.3 技术人员在使用药物时必须了解其有效成分、用量、使用方法, 按规定的方法使用。所有的药物器械应由专人管理, 完善采购、保管、领用制度, 过期和变质的药物、疫苗应予废弃。

2.4 每日纪录各类猪群中的病情、了解猪群的生产状况, 每周或每月汇总, 加以分析研究。

2.5 定期培训, 提高兽医人员素质。

3 具体要求

3.1 猪场要做到生产区与生活区严格分开, 猪场大门, 生产区入口要建宽于门口、长于车轮1周半的消毒池。大门由专职门卫管理, 负责监督人员、车辆、物质按防疫规定进出生产区, 以及清洗消毒池、更换消毒液等。

3.2 每栋猪舍入口也要建有消毒池, 并设有更衣消毒室。每个消毒池都要经常更换消毒液, 保持药液有效浓度。生产区内实行进料和出粪通道严格分开, 避免交叉感染。

3.3 猪场内要建有兽医技术室、解剖室、药房, 其位置在猪场的下风口。

3.4 进入生产区的人员 (包括饲管人员) 必须在更衣室内更衣、换鞋、洗手。经过消毒池消毒后方可入内工作。

3.5 猪场要定期进行环境大消毒, 并且要做好每年最少2~3次灭鼠和灭蚊、蝇工作, 也要求配备对害虫和啮齿动物等生物防护设施。

3.6 每栋猪舍每天都要清扫。保持圈内外卫生, 水槽、料槽每天刷洗, 保证水、料不受污染, (生产和生活用水应符合NY5027的规定) 防止病从口入。坚持每周带猪消毒1次。

3.7 猪只转群或出售后, 要对原有猪舍进行彻底清扫消毒, 经检查合格后再转进下一批猪。

3.8 产房应设有专供母猪用的淋浴设施。母猪进产房前要洗澡。临产前要用0.1%高锰酸钾对其胸腹下, 尤其在乳房周围及外阴部进行清洗消毒, 仔猪断脐也要严格消毒。

3.9 要定期对猪群进行健康检查, 发现病猪立即采取隔离、治疗措施, 当疑似一类传染病时, 立即上报当地畜牧兽医主管部门。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处理, 把疫情控制在最小的范围内。

3.10 病死猪的处理对患病并已失去治疗价值的猪、残次猪应及时予以淘汰, 其处理应符合GBl6548-1996《畜禽病害肉尸及其产品无害化处理规程》的规定。对死亡猪应进行剖检, 查明其死因, 其尸体应丢弃于尸体坑或装在无破损的袋中运出场外深埋, 对病死猪所在栏舍、剖检场所、运输车辆及道路应严格消毒。

规模化养猪场的管理 篇9

规模化猪场发生的传染病种类多, 传播快, 防控不当造成的损失巨大。目前一部分传染病可以通过疫苗进行预防接种, 但有些还未有有效的疫苗进行预防, 如何科学管理就成为规模化猪场生存发展的重要课题。我国是养猪大国, 养殖业发达, 规模化养殖是科学提高养猪业生产水平的有效途径, 也是防控猪病群发、多发的重中之重。

吉林省并不在全国养猪大省行列之内, 但却面临着很多问题, 大力发展规模化猪场是今后发展的方向, 探索并建立一套规范、科学、实用的规模化猪场生产管理模式是非常必要的。吉林省已经制定并实施了地方标准《规模化猪场卫生防疫规程》, 宣传贯彻落实现有的模式标准, 在实践中不断完善这套标准, 比空谈理论更为实际。

实现规程化管理, 包括管理规程和疫病防治规程, 简单地说, 包括厂址选择、卫生管理、猪场消毒、免疫接种、发生疫病后的处理。

当前猪病的发生越来越多、越来越复杂, 搞好防疫是控制猪病发生极为重要的一环。可是, 由于种种原因而导致免疫失败, 猪群得不到有效保护, 给养猪业造成极大损失。其中免疫抑制性疾病是导致猪场防控管理失败的重要因素, 猪的免疫抑制性传染病发生非常普遍, 导致猪免疫抑制的因素很多, 在预防猪发生免疫抑制时, 要采取综合防制措施, 尽全力避免因免疫抑制所导致的大规模传染性疫病的发生, 科学管理规划与防患于未然是必然之路。在导致免疫抑制的猪传染性疾病里以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猪圆环病毒感染、猪瘟、非洲猪瘟、猪流感、猪伪狂犬病、猪细小病毒病为主, 引起这些疾病的病毒主要在免疫器官组织 (呼吸道黏膜、淋巴组织) 中复制, 其造成组织器官缺损和被破坏或影响免疫细胞活性、干扰抗原的递呈, 抑制或阻断免疫抗体的形成, 导致免疫干扰或免疫缺陷。

迄今为止, 世界上没有一个国家对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取得完全的控制, 对猪圆环病毒病感染也束手无策, 因此彻底控制这两种疾病不是短期就能解决的。只有正确的免疫结合日常管理才能有效控制这两大免疫抑制性疾病。

要做好防控工作, 加强卫生管理, 卫生管理是防控的重点, 在新颁布的《规程》中, 卫生管理包括人员管理、饲养与引种管理、饲养用具的清洗、粪便的处理、杀虫、灭鼠, 在做好卫生管理工作的基础上, 定期对场内外环境、栋舍内外、垫料、各类用具进行消毒, 另外消毒剂的选择和正确的使用方法、出入消毒、舍外环境消毒, 猪舍内消毒都应该严格按照科学的规程办法执行。

防控工作的关键是要做好猪场的免疫程序并严格执行, 规模化猪场应引起高度的重视, 规模化猪场历来是传染病的重灾区, 一旦发病, 来势汹汹、经济损失惨重。

根据实际情况, 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及配套法规, 进行免疫预防接种, 特殊情况下按照县一级以上的动物防疫部门要求执行。在规程中, 对仔猪和种猪的免疫程序做了参考标准, 做预防接种操作也很重要, 免疫接种时应严格按照疫苗产品说明书要求操作, 并对疫苗瓶等废弃物进行无害化处理, 建立完整的免疫档案, 每次免疫接种做好详细的工作记录, 稀释疫苗在清洁的环境下进行操作。稀释液使用灭菌生理盐水或专用稀释液, 稀释后的疫苗要在规定的时间内用完。

最后是假设发生疫病后的处理。分为疫情检查和发生疫病后的处理办法。在正常情况下饲养人员要随时观察猪群的状态, 在每天凌晨、中午、深夜进行检查, 并对采食、饮水、精神状态等基本情况做好记录。如发现异常立即将其隔离, 由兽医查明原因, 及时治疗。病死猪的尸体处置也要按规章严格执行。

浅谈当前规模化猪场的防疫管理 篇10

1 选好建好场址

应选在地势高、背风、向阳、便于排水的地方, 远离屠宰场、牲畜市场及交通干线约2公里处。合理的生产流程, 能有效防止疫病的发生和传播。猪场一般分生产区、半生产区和办公区, 这三个区域应有相应隔离防护措施。其中生产区设计是最为关键的, 该区是整个猪场的核心区, 应以配种、妊娠、分娩、保育、生长等各阶段来科学设计生产流程、合理布局, 防止疫病的交叉感染。

2 制定严格的免疫程序

(1) 仔猪1日龄:超前免疫, 初生仔猪吃初乳前1.5h每头仔猪肌肉注射猪瘟疫苗1~2头份, 30~35天再接种一次;60~70天再接种一次;7日龄:猪支原体肺炎疫苗l头份, 肌肉注射;21日龄:猪支原体肺炎疫苗1头份, 肌肉注射;28~30日龄:萎缩性鼻炎疫苗免疫;28~35日龄:仔猪副伤寒疫苗l头份, 肌肉注射;40日龄和90日龄各接种口蹄疫疫苗2ml;45日龄:链球菌疫苗1头份。肌肉注射;50日龄:口蹄疫疫苗2头份, 肌肉注射;60日龄:猪瘟、丹毒、肺疫三联苗3~4头份, 肌肉注射。3月底后出生, 9月前出生的, 均在生后20~25日龄免疫接种一次猪流行性乙型脑炎。

(2) 初配公母猪配种前42d和21d分别肌肉注射细小病毒疫苗、日本乙型脑炎疫苗1头份。母猪产前18~21d肌肉注射大肠杆菌四价疫苗1头份。每年春秋两季2次免疫猪瘟、丹毒、肺疫三联苗。母猪配种前, 注射伪狂犬疫苗1.5头份头, 临产前30d母猪注射2头份/头。母猪临产前4周, 肌肉注射萎缩性鼻炎1.5头份。每3个月免疫1次口蹄疫疫苗, 肌肉注射4~5mL。妊娠母猪产前30天和15天各免疫一次仔猪红痢。种猪:每年春天用流行性乙性脑炎弱毒疫苗接种一次。

3 养猪场寄生虫控制程序

种公猪:每6个月驱虫1次;种母猪:配种前20天左右用阿维菌素或伊维菌素进行1次体内驱虫。每月用2~3%敌百虫溶液对种猪舍、产仔间和保育舍进行1次喷雾驱虫;新进仔猪应在适应环境后 (1周左右) , 用阿维菌素或伊维菌素治疗两次 (间隔14天) , 隔离观察后没发现传染病和寄生虫病才可并群饲养, 45日龄左右驱虫1次。有弓形体病的规模猪场每半年使用1次磺胺间甲氧嘧啶拌料.5~7d/次。有皮肤寄生虫的猪场除坚持敌百虫喷雾外, 还应结合体表擦拭和皮下注射等方法驱虫。

4 在疫病防治中还应抓好以下工作

(1) 坚持“预防为主, 防重于治”的方针。一旦发病, 造成的经济损失是巨大的。发现有疫病的发生或感染, 要及时隔离、治疗或紧急免疫的工作, 必要时及时淘汰。

(2) 贯彻“自繁自养”的原则, 尽量做到全进全出。这样既保证了商品猪种的纯正和生产性能, 也减少了经常从外地外场购猪而带进和传染病, 也便于饲养过程中的管理及免疫。

(3) 搞好猪场的环境卫生和消毒工作。谢绝参观, 非本厂人员不得随意进出, 本场工作人员的工作服、进出车辆、及生产区要做好消毒。

规模猪场管理的盲点 篇11

当前, 在小规模养猪场, 在饲料的使用上仍存在着很多的盲点。这些盲点的存在, 降低了饲料的转化率, 影响养猪业的健康发展。主要表现在:

1.1 催肥阶段提蛋白, 全然不顾高成本

在农村, 养猪户在猪催肥阶段大量喂豆饼或花生饼, 他们认为这样喂猪才能长得快、肉才结实, 其实这是错误的。催肥阶段猪生长重点是长脂肪, 而不是长肌肉, 因此, 不需要大量的蛋白质饲料 (如豆饼或花生饼) 。另外, 豆饼或花生饼内含大量的不饱和脂肪酸, 多喂后能使猪的脂肪变软且发黄, 不但不会使肉变得更结实, 反而降低了肉的品质。

1.2 生料煮熟才喂猪, 有的还是在焖煮

生饲料喂猪技术早已普及, 但不少农村养猪户至今仍采用熟饲料喂猪的饲养模式, 他们认为猪吃熟食易长肉, 这是非常错误的。其实, 饲料经煮熟后, 维生素几乎全部被破坏, 饲料中的蛋白质变性。据试验, 饲料在煮熟的过程中有20%的营养成分损失掉, 青饲料中的营养成分损失更大。如果在焖煮时久放锅内, 饲喂时还会出现亚硝酸盐中毒现象, 造成猪只死亡。喂生食能大大降低能耗和人工费用, 还能将饲养期缩短, 所以农民朋友要转变观念, 相信科学, 改熟饲为生饲。

1.3 沿袭稀汤灌大肚, 省了饮水增了负

有的养猪户以水料喂猪, 料水比在1︰8~1︰10, 甚至更稀, 省略了另外供水环节, 这种喂法对肥育十分不利。水料喂猪的害处是:增加了体内水代谢所需的能量, 增加了肾的负担;冲淡了消化液的浓度, 不利于消化液的分泌;加快了饲料通过消化道的速度, 必然降低饲料的消化率, 尤其在冬季更为严重。猪因所获得的干物质少, 影响日增重和出栏率。为了增加猪的采食量, 让猪吃得多、长得快, 一般应提倡喂湿拌料, 料水比为1︰1, 以饲料加水调制后手握成团, 松手即散为宜。饲喂后另外供给充足的饮水。

1.4 长得越快料越好, 不管料肉比多高

从营养维持生长需要的角度来讲, 这种说法是对的, 猪每生长一天就需增加一部分饲料来维持它的生命需要, 猪的生长发育与采食量和饲料质量有关, 如果饲料的蛋白、能量较低, 就会增加采食量, 相对来讲长得就快, 而过高的采食量必定影响消化与吸收, 从而增加料肉比, 所以长得快未必好。

1.5 蛋白越高越好料, 为快增重就超标

当然, 真正的瘦肉型猪的生长发育, 需要足够的蛋白质, 饲料中蛋白质的标准含量应为小猪17%、中猪15%、大猪13%, 有人为了使猪长得快, 随意超过正常的指标, 由于蛋白质含量较高, 猪吃后不能完全消化吸收, 过多的蛋白质在消化道里发酵, 而引起营养性的下痢。

1.6 粪便黑了消化好, 不顾铜量低与高

真正区分消化质量的指标, 应该看猪的排粪量与粪便的形状, 消化正常的猪每天排粪3~4次, 光滑圆润, 软硬适中, 而粪便的颜色由饲粮的品种结构和饲料内含的微量元素及药物所决定, 人们所说的粪便黑只不过是饲料中的铜含量高所致。

1.7 饲料色黄味道好, 香甜就是好饲料

饲料的组成 (浓缩) 主要是蛋白质饲粮, 如:豆粕、棉粕、菜粕、鱼粉等, 其中豆粕是黄色的。人们所说的, 某种饲料好, 色黄, 因为它是纯豆粕型的。其实饲粮的品质, 只能取决于其营养结构是否合理, 不论是豆粕型的, 还是杂粕型的, 只要它的营养组成合理, 适合猪的生长发育, 就是好饲料。至于味道, 它可以使猪增加采食量, 达到增重目的, 对小猪来讲有好处, 但后期育肥猪需要控制采食量, 防止上膘。

1.8 判别饲料孬和好, 皮红毛亮当指标

可以这么说, 皮红毛亮是健康猪的表现, 但如果猪的生长发育正常, 健康状况良好, 未必要追求皮红毛亮这一指标。有些饲料厂就是利用人们这种认识上的误区, 在饲料里添加一些国家禁用的药品, 使其皮红毛亮, 这种做法是不可取的, 其产出的猪肉也会给人类健康造成危害。

2 饲养管理的盲点

2.1 品种越新越好种, 频繁引进不放松

总认为品种越新、越纯, 就越好。不顾本场情况, 随意改良、引进品种。

近年由养猪发达国家育成的新品种如皮特兰及各种配套系新品种猪对环境、营养、管理等饲养条件要求较高, 当猪场在某一个或几个方面达不到要求时, 其生产性能不但不会提高反而会降低, 甚至严重的还会“绝收”, 导致严重亏损。目前相同品种各品系之间是有差别的, 如加系、美系、丹系、英系、法系等之间的生产性能各不相同, 有的产仔数高, 有的饲料转化率高, 有的抗病力强, 而有的生长速度快, 规模化猪场应充分利用现有的种猪资源, 通过科学的、严格的选种育种、杂交组合培育出适合本场特点的品系, 而不要一味地追求从国外引进新品种。频繁引种会增加饲养成本, 影响效益, 还会导致疾病更加复杂化。

2.2 人工授精产仔低, 不如本交出效益

很多养猪场就是不能接受人工授精技术, 总认为不如本交效益好, 受胎率高。实际上, 目前猪人工授精在欧美养猪发达国家普及率已超过80%, 平均受胎率一般在85%以上。人工授精不仅能使最优秀的品种以最快的速度得到推广, 减少公猪的饲养头数而降低饲养成本, 还可减少疾病的传播, 克服体格差异造成的配种困难。猪场采用本交时公母比例一般为1︰25~30, 当采用人工授精时公母比例可增至1︰200~300。

2.3 抗生素效果好, 胡乱添加不得了

有的疫病目前尚无有效的疫苗可预防, 特别是一些细菌性传染病, 用药物预防有良好效果, 但必须要针对性强, 有许多养殖户为了控制疾病的发生, 在没有弄清抗生素作用机制的情况下, 就胡乱添加。如当前养猪都会不同程度地存在着猪气喘病, 针对此病可用抗生素防治, 对妊娠母猪分娩前2~3周到分娩后3~4周, 在饲料中添加土霉素来预防;猪弓形体病用磺胺类药物有防治作用;猪痢疾用抗生素或在饲料内添加一定量的痢菌净, 效果十分明显。虽然用抗生素能防治一些细菌性传染病, 但会产生耐药性的菌株, 这对人们的健康是一个威胁, 因此, 切不可乱用。

2.4 发生疾病乱归因, 重视治疗撇自身

每一种疾病的发生, 都有这样那样的诱发因素, 其中很多因素都与饲养管理有直接或间接的关系。但是, 有些猪场不从管理做起, 总是撇开自身管理的原因, 把防治疾病当做养猪的“必修课”, 重治轻防。

仔猪腹泻的确是当前养猪业中的一大难题, 发病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 寒冷、潮湿、不卫生氨气浓度高等环境应激问题, 以及奶水质量差, 是哺乳仔猪腹泻的最主要原因。断奶仔猪腹泻, 与饲料营养和饲料管理和饲喂方式等都有关系。实践证明, 几乎所有的腹泻都与温度有直接关系。掌握好温度就能减少腹泻的发生。同时, “新三针保健”方案对于提高仔猪抵抗力, 减少腹泻是有效的。

上一篇:工具类课程下一篇:意识加强与质量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