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模化白内障手术(精选7篇)
规模化白内障手术 篇1
白内障是我国最主要的致盲性眼病, 近几年, 各级医疗机构以不同形式广泛开展了复明手术, 使无数白内障患者重见光明。我科自2005年以来每年都要完成一定数量的白内障患者复明手术, 取得了较好效果, 积累了一些经验, 现就2009年治疗的258例患者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9年初筛选的驻地城镇、农村白内障患者258例, 男141例, 女117例;年龄43岁~86岁, 平均年龄68.9岁。术前视力LP~0.1.根据Emery分级法, 3级核46例, 4级核135例, 5级核77例。
1.2 术前检查及准备
所有患者在办理入院前常规检查血压、空腹血糖、血常规、出凝血时间、胸透、心电图, 泪道冲洗、裂隙灯、眼压等专科检查。符合手术条件患者收入院, 眼科A/B超、角膜曲率检查, 计算人工晶状体度数, 建立病历待手术。准备粘弹剂及相应型号的人工晶状体 (残联提供, Alcon) 。
1.3 手术方式
术前美多丽 (复方托吡卡胺) 充分散瞳, 球周麻醉 (5%利多卡因5 m L+透明质酸酶150 U) 。所有患者均行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 (ECCE) 人工晶状体 (IOL) 植入术, 于角膜缘后1.5 mm~2 mm用宝石隧道刀做反眉弓切口5 mm~6 mm长、1/3~1/2巩膜厚度隧道至透明角膜前1 mm~1.5 mm, 穿刺刀刺入前房, 注入透明质酸钠。用1 m L注射针头自制截囊针做直径6 mm的开罐式截囊或撕囊, 水分离核, 旋转核至前房, 在角膜下方及核后注入透明质酸钠, 扩大内切口至6 mm, 圈匙娩核, 核较大者在扩大内口前在前房内劈核或隧道内碎核后娩出。注吸针头冲吸皮质, 注入透明质酸钠支撑前房, 聚甲基丙烯酸甲酯 (PMMA) 人工晶状体植入囊袋或睫状沟, 晶状体悬韧带断裂、后囊膜破裂者据情况行后房型缝线固定人工晶状体, 2例未植入人工晶状体。切口闭合好者不缝合, 闭合不良者行“8”字缝合。结膜下注射庆大霉素+地塞米松0.5 m L, 典必殊眼膏涂于结膜囊, 术眼包扎。次日术眼检查及点抗生素、糖皮质激素眼液, 托吡卡胺眼液活动瞳孔2周~3周, 据情况予以出院。每日手术量22~25例。
2 结果
2.1 术后视力
术后第1天普查视力, 数指11例, 0.05~0.3者43例, 0.3~0.5者124例, 0.5~1.0者71例, 1.0以上9例。术后要求随访, 3个月内到医院随访149例。术后第1天视力低于0.3者全部随访, 其中31例>0.3;1例术前视力>0.3者因迟发性葡萄膜炎导致视力下降, 经治疗视力部分恢复, 12例因后发白内障行YAG激光治疗后痊愈。余109例患者电话随访视力无明显改变。初步计算术后矫正视力0.05以上者256例, 脱盲率99.2%, 0.3以上235例, 脱残率91.2%.
2.2 手术并发症
2.2.1 术中并发症及处理
麻醉致球后血肿1例, 加压包扎及止血治疗5 d后再次手术效果满意;前房出血4例, 经止血治疗及加压包扎, 术后5 d内全吸收;术中后囊膜破裂11例, 截囊时破裂1例, 旋转核及娩核时破裂6例, 冲吸皮质时破裂5例, 其中7例人工晶状体植入睫状沟, 缝线固定3例, 1例未植入;1例因晶状体核脱位到玻璃体, 取出核后未植入人工晶状体。
2.2.2 术后并发症及处理
术后角膜水肿18例, 均在5 d内恢复, 前房积血1例, 加压包扎, 半卧位休息, 3 d后吸收, 后发白内障17例, 行YAG激光治疗痊愈, 葡萄膜炎2例, 经抗炎治疗好转。
3 讨论
随着白内障手术的发展, 手术方法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切口逐渐从角膜缘大切口过渡到不需缝合的角巩膜隧道小切口。白内障晶状体超声乳化手术具有切口小, 术中、术后并发症少, 视力恢复快等优点, 是目前较好的手术方法。然而由于超乳手术设备昂贵, 投资较大, 手术费用高, 对操作者要求高, 因此在经济相对欠发达的地区很难开展, 尤其是在基层进行大规模、低成本的白内障复明手术时, 更是受到了极大的制约。小切口ECCE+IOL植入手术是在传统的大切口ECCE的基础上改进而来的手术方法, 它同超声乳化与传统大切口ECCE相比, 具有手术设备简便, 简单易学, 手术时间短, 一般为15 min~20 min左右, 费用低廉, 术中、术后并发症少, 术后视力恢复快等优点, 其效果可与超声乳化术相媲美[1], 适合基层医院大规模开展。我院近几年连续开展规模化防盲手术, 手术方式由以往的传统ECCE术到现在的小切口ECCE术, 手术时间平均仅延长50 s, 术后角膜内皮水肿并发症略有提高, 考虑为前房内劈核时损伤角膜内皮所致, 但后囊膜破裂并发症减少, 晶状体植入率提高, 考虑与手术操作熟练有关, 术后裸眼视力明显提升, 与小切口减少术后角膜散光有密切关系。因此, 小切口ECCE+IOL植入术是一种适合于基层医院开展大规模防盲手术的手术方式[2], 既提高了术者的技术, 又有益于患者恢复视力。
通过成功开展防盲手术, 我们总结出以下经验: (1) 与当地残联组织密切协作能确保手术顺利进行。残联组织掌握着当地白内障患者的资源, 通过他们的宣传, 患者知道白内障引起的失明可以治疗, 政府或者慈善机构的赞助也主要通过残联组织联系符合条件的医疗机构。大型综合性医院因为患者量大, 在大量白内障患者同时进入医院时, 没有多余的人力及床位收治;中小型正规医院患者量较少, 临床工作压力轻, 能及时完成患者的术前检查及安置, 有足够的人员配合手术, 可以本院眼科为主其他科室配合或者邀请外院白内障专家主刀、本院医师配合方式开展, 既能完成手术, 又能宣传医院。手术期间, 医院在短期内要完成大量手术, 患者召集, 术前、术后的一些解释工作需要残联组织负责协调。医患之间在医疗上的一些纠纷, 有时需要残联组织出面劝导、解释, 确保整个手术过程少受或者不受外界干扰。借鉴四川省防盲办与省残联有效合作的成功经验[3], 我们主动与当地残联联系, 争取项目, 连续几年开展防盲手术, 取得了很好的社会效益。 (2) 团结合作的医疗队伍是确保手术成功的关键。为完成大规模量手术, 必须有一支技术过硬、团结协作的专业队伍。患者入院前要仔细进行常规检查, 包括血压、血常规、胸部透视、血糖、心电图等, 需要各辅助科室配合。白内障患者大多为老年人, 全身其他合并症多, 如高血压病、糖尿病、心肌缺血等, 有的为手术禁忌证, 筛查必须严格, 对有以上疾病的患者, 必须药物控制在手术允许范围内一定时间再手术, 对不能手术者, 要做好患者及家属的解释工作。患者入院后应仔细核对, 建立手术病历, 测眼压, 冲洗泪道, 眼科A/B超、角膜曲率检查, 计算人工晶状体度数, 做好详细记录, 术眼点抗生素眼液。以上应固定1名经验丰富的医生及护士把关, 以免出现差错。手术室固定3名医护人员, 主刀、助手及负责器械消毒、准备手术包的护士。术后次日专人负责检查每名患者视力, 裂隙灯下检查角膜、前房、瞳孔及人工晶状体情况, 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详细做好记录, 一般次日即可出院, 交待出院注意事项及教会患者如何正确点眼液。患者出院后准备房间接收下一批入院手术者。一般入、出院只需2 d时间, 平均每日20台手术, 如此大的工作量必须有一支团结协作、配合默契的医疗团队, 各个环节不能出现差错。 (3) 术前耐心细致的谈话是减少医患纠纷的重要环节。医疗行业风险高, 不但要求医者必须提高技术, 而且还要学会与患者沟通。良好的医患关系是保证医疗服务质量的基础, 而医患沟通是建立和谐医患关系的前提[4]。术前与患者及家属谈话必不可少, 特别是对大规模手术患者更不能忽视。通过谈话, 让患者知道白内障可以治疗, 但同时要告知他们手术治疗的风险性。白内障只是失明原因之一, 并不是所有白内障术后都能复明。部分白内障患者可能合并视网膜疾病, 因白内障影响眼底检查, 有可能术后效果不理想, 尤其有原发性高血压、糖尿病的老年患者。曾遇到1例术后发现黄斑裂孔的患者, 术前B超未见视网膜脱落及玻璃体浑浊, 因术后视力仍差, 责怪主刀医生, 家属与医护人员发生争吵, 影响整个手术活动的开展。我们采取术前用半小时左右时间集中患者及家属谈话, 签署手术同意书, 利用眼球模型给他们讲解常见眼病、失明原因、手术大概过程, 不清楚当面提问, 集中解答, 收到很好的效果, 得到了患者及家属的充分理解。既起到了健康教育作用, 又节省了时间。 (4) 严格彻底的消毒措施是完成手术的重要保证。开展大规模手术, 人员流动大, 污染可能性增加, 既要搞好病房卫生, 更要做好手术室消毒。我们在病房内每日用来苏消毒液拖地2次, 中午、晚间手术室用三氧机消毒, 每日用“84”消毒液擦洗手术台、显微镜、器械台, 术前手术室空气取样做细菌培养, 手术室配备快速高压消毒锅, 由技术熟练的护士负责器械及时消毒。患者进入手术室必须穿鞋套, 戴一次性手术帽。病区工作人员不进入手术室, 手术室医护人员在手术期间不出手术室, 尽量减少人员流动。几年来, 无1例患者出现术后感染。
白内障失明患者大多在边远乡村, 因为多方面原因, 目前还有部分患者未得到治疗, 如何尽快让他们复明, 是眼科医务人员的重任, 更是基层眼科工作者努力的方向。
参考文献
[1]何旭红, 文华, 蒋浪, 等.小切口非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临床研究[J].川北医学院学报, 2005, 20 (4) :375-376.
[2]曲超, 杨绍伟, 魏敏, 等.白内障防盲手术中不同手术方式的对比研究[J].眼外伤职业眼病杂志, 2008, 30 (4) :253-255.
[3]雷春涛, 张晓七, 樊映川, 等.四川省整合防盲资源开展大规模白内障防盲手术的探讨[J].国际眼科杂志, 2008, 8 (2) :296-298.
[4]王庆祝, 王莉, 林恒大, 等.传统医患关系模式分析及新型和谐模式的构建[J].现代医院管理, 2009, 28 (1) :1-4.
规模化白内障手术 篇2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2年7-12月, 笔者所在医院对某山区的村民进行常规眼科检查, 排除无法进行手术的危重病患者、糖尿病血糖控制不佳的患者和术后无法恢复的患者, 可进行手术的白内障患者共200例 (225眼) 。在这200例患者中, 男88例 (90眼) , 女112例 (135眼) ;患者年龄45~88岁, 平均60岁, 其中60~70岁的患者共有75眼, 70~88岁的患者共有80眼;视力小于0.05的有135眼, 视力0.05~0.3的有90眼。在这200例225眼中, 单纯老年性白内障155眼, 并发性白内障30眼, 角膜混浊25眼, 术后无晶状体15眼。
根据国家眼科晶状体核分级法进行分级, 二级核有60眼, 三级核75眼, 四级核50眼, 五级核35眼, 黑色障5眼。在手术前对225眼分别进行裸眼视力、矫正视力、光定位、色觉检查和接触性眼底等的检查, 其中晶状体混浊较为严重的有80眼, 伴有角膜疾病的7眼。
1.2 方法
本次手术所采用的手术方式是冷超乳技术。在手术前首先进行术前检查, 对可以行手术的的患者进行血液、尿样、粪等常规检查, 以及出血、凝血时间、心电图和胸透检查。在住院后对可进行手术的患者的病史进行调查, 利用显微镜对患者的眼底进行检查。然后在保证患有心脑血管疾病和呼吸系统疾病的患者的内科病情保持稳定的情况下, 进行白内障复明手术, 其中在手术过程中要进行心电监护和持续的低流量供氧。对于其他患者进行常规的术前结膜囊冲洗、利用珍视明滴眼液进行瞳孔扩散, 再对眼球周围进行麻醉注射。在进行人工晶状体植入手术的过程中, 虹膜与透明角膜之间的间距为1.5 mm, 注射透明质酸钠时, 采用容量为1 ml的截囊针做成截囊, 截囊的直径为6 mm。固定人工晶状体时, 采用后房型缝线的方式固定。
193眼进行超声乳化后白内障吸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手术。5眼未能初次植入人工晶状体, 原因是后囊膜破裂, 其中有1眼二次植入人工晶状体成功;6眼黑色障在摘除行现代白内障囊外后进行人工晶状体植入手术;有20眼无晶状体, 粘连和剪除虹膜的玻璃体后再进行人工晶状体的植入手术[2]。手术结束后, 给每眼的结膜下注射2万U的庆大霉素和2 mg的地塞米松, 在术后的护理中要按照常规进行换药, 并及时给予抗生素和类固醇混合眼药水滴眼, 最后在手术后的一个月内对患者进行随时访问。
1.3 疗效评价标准
术后对患者视力进行观察并评价疗效, 具体参考世界卫生组织 (WHO) 于1973年制定的低视力和眼盲标准如下所示。最佳矫正后的视力小于0.05为眼盲, 视力0.05~0.3为低视力, 视力大于0.05为脱盲, 视力大于0.3时为脱残。脱盲即可视为手术成功。
2 结果
对225眼进行白内障手术的患者进行复明手术后, 脱盲的有205眼, 脱盲率为91.1%;脱残的有180眼, 脱残率为80.0%。成功进行人工晶状体植入的有206眼, 人工晶体的成功植入率达91.6%。手术成功率99.5%。
共有21眼发生手术并发症。其中, 术后发生角膜水肿10眼, 前房出血3眼, 继发性青光眼3眼, 人工晶体偏中心5眼。
3 讨论
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 白内障手术的技术也不断发展, 不管是从手术的方式上看, 还是从手术效果上看, 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手术过程中, 手术的切口逐渐从角膜缘大切口过渡到角巩膜隧道小切口, 这种小切口不需要缝合[3]。利用白内障晶状体超声乳化的方式进行手术, 这种手术方式具有切口小、手术中和手术后并发症少和术后视力恢复快等优点, 是目前所有手术中相对比较好的一种手术方法。但是超声乳化手术的设备昂贵、手术投资大、手术的费用也比较高, 另外, 这种手术方法对手术操作者的技术要求也比较高, 对于发展中城市而言, 这种手术方式难以展开[4]。
本文中白内障复明手术在手术中出现一定并发症的主要原因有四个方面, 一是因为患者的白内障病情比较复杂, 导致手术时间延长出现并发症;二是患者的外伤和虹膜后黏性比较严重所造成的;三是手术中发生撕囊和截囊等现象;四是手术中的粘弹剂没有冲洗干净, 阻碍了房水的排出, 从而出现并发症。
另外, 眼睛是人体最为关键的五官之一, 在进行白内障复明手术的过程中, 要仔细检查, 对手术后患者的护理工作要到位, 以便及时发现患者的并发症并及时处理。在手术过程中, 要严格按照无菌操作的程序进行操作, 对手术室及手术过程中有关的器械、液体和敷料进行消毒[5]。
总之, 根据白内障手术的特点和方法, 对于经济不发达城市的白内障手术方法还需进一步研究, 对于山区等偏远地区可以多举办“扶贫助残”活动, 帮助每一位白内障患者重见光明。
参考文献
[1]何小松, 张旭, 毕灯辉.小切口手法劈核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在硬核白内障囊外摘出术中的应用[J].眼外伤职业眼病杂志, 2009, 31 (5) :363.
[2]杨洪波, 杨向红.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的临床体会[J].眼外伤职业眼病杂志, 2008, 30 (11) :879-881.
[3]王志奇, 崔晓荣, 高明丽.硬核白内障小切口囊外摘出及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临床观察[J].眼外伤职业眼病杂志, 2008, 30 (5) :364-366.
[4]李冀平, 吴哲, 孟丽, 等.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出与超声乳化效果比较[J].眼外伤职业眼病杂志, 2001, 23 (5) :530-531.
白内障手术患者的护理 篇3
1 术前护理
1.1 对新入院的手术患者给予心理支持
新入院的患者来到陌生的环境, 往往都有一种孤独无助感, 对即将实施的手术势必会造成影响。因此, 我们一定要对新入院患者的全身情况作详细了解, 尤其对高血压、严重心脏病患者, 除了控制好血压, 评价心功能状态外, 还要对其进行心理疏导, 以便解除其紧张焦虑的情绪并调动家庭以及社会中的一切积极因素, 为患者提供精神上的支持。
1.2 术前准备
向患者和家属介绍手术情况, 说明眼科手术无痛苦, 解除其思想顾虑, 达到乐于接受手术、愿与医生合作的目的。完善各项检查如实验室检查、透视、心肺功能检查等。做好手术前1 d的准备工作, 手术区域的准备, 告知手术前工作的目的和注意事项。
2 术中护理
白内障手术患者在手术室时间虽然短暂, 但却是整个疾病治疗中关键的一个环节, 也是患者身心最脆弱的时刻, 因此, 要使接受手术的患者感到被尊重, 在心理上获得满足感和安全感。手术室护士术中的护理尤为重要, 要用温和的亲人般的语言向患者介绍眼科手术的无痛性, 安抚患者的焦虑情绪, 以达到积极配合手术过程的目的。
3 术后护理
3.1询问患者术后感受, 安慰患者以解除其紧张情绪, 并严密观察病情。
3.2认真听取手术室护士及手术医生的病情介绍, 了解患者的病情, 按医嘱用药。
3.3向患者交待术后注意事项, 勿用力揉眼, 勿大声讲话, 勿咀嚼硬食物, 勿过度低头做弯腰动作, 术后当天进食软质饮食, 安静卧床休息。
3.4针对性心理护理:有的患者术后有疼痛的不适症状, 会误认为是手术不成功、不顺利所造成的, 显得很烦躁, 此时护士应耐心认真解释出现疼痛的原因, 增强患者的耐受性并报告医生。
白内障手术临床疗效分析 篇4
通过临床试验, 在对白内障复明的治疗方法中, 手术治疗是一种最为有效和科学的治疗方法。视力减退和模糊, 是白内障患者的主要症状, 但目前尚无有效的药物和方法对白内障的发生进行阻止和预防。而通过手术, 将患者浑浊的晶状体摘除, 同时对其晶状体的屈光度进行补偿, 可促进患者视力的恢复。对2011年12月~2012年11月期间, 来我院接受白内障复明手术患者120例, 采用人工晶体植入术联合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囊外摘除术, 取得了显著的疗效, 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1年12月~2012年11月期间, 来我院接受白内障手术复明手术患者120例, 其中男62例, 女58例, 年龄42~86 (60±4.2) 岁。
1.2 方法
在手术前1d, 对所有患者双眼每间隔1h点1次5%氯霉素滴眼液。同时进行各种术前检查, 包括凝血时间、尿常规和血常规、并检查血压和血糖, 进行胸部X线和心电图检查[1]。若白内障患者在各项检查指标中合格, 则在手术当日再进行眼A/B超检查, 并测算人工晶体。在手术前15min内, 行球周麻醉术, 用3ml的利多卡因作为麻醉药物, 进行常规铺巾和消毒。对患者结膜囊进行清洗, 然后采用3.2mm的穿刺刀, 用开罐式破囊, 扩大切口, 将晶体核用水分离, 再将粘弹剂注入到其前后, 最后将晶体核用晶体匙取出, 将晶体皮质进行吸注, 在囊带和前房内再次注入粘弹剂, 将PMMA硬质人工晶体植入, 并进行粘弹剂的置换。将庆大霉素注射在结膜瓣下, 最后对患者的结膜囊进行清洗并包扎, 术后为预防感染的发生, 给予0.5%氯霉素滴眼液, 并在3d内用双星明滴眼液散瞳[2]。
2 结果
在手术当日, 有102例针孔视力≥0.05、80例≥0.3、25例≥0.6, 脱残率达85%, 术中出现的并发症状有溢出玻璃体, 同时发生后囊膜破裂, 最终造成人工晶体没有植入。术后发生的并发症有眼内出现炎症、视网膜发生脱离、出现短暂性高眼压, 同时前房出现积血。
3 讨论
通过临床试验, 在对白内障复明的治疗方法中, 手术治疗是一种最为有效和科学的治疗方法。视力减退和模糊是白内障患者的主要症状, 但目前尚无有效的药物和方法对白内障的发生进行阻止和预防。白内障复明手术是一项非常严格和系统的工程, 必须精心进行组织和安排, 实行严格的手术管理, 根据实施手术所必备的条件, 对患者进行仔细筛选, 同时定期在术后进行回访和随访工作, 医生必须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 护士要具有较高的素质, 而手术设备和手术仪器也必须先进, 才可做有效的支撑, 这些都是使手术顺利进行的必备条件[3]。而通过手术, 将患者浑浊的晶状体摘除, 同时对其晶状体的屈光度进行补偿, 可促进患者视力的恢复。手术仪器采用A/B超、裂隙灯、消毒锅、进口显微镜等, 同时在手术过程中, 医生和护士应该密切配合, 保证手术的顺利进行, 这样才能产生较高的白内障脱盲率。在对本组60例白内障患者行手术当日, 有102例针孔视力≥0.05、80例≥0.3、25例≥0.6, 脱残率达85%, 效果非常显著。
通过临床试验, 在对白内障复明的治疗方法中, 手术治疗是一种最为有效和科学的治疗方法。视力减退和模糊是白内障患者的主要症状, 但目前尚无有效的药物和方法对白内障的发生进行阻止和预防[4]。我们必须加大防盲宣传力度, 由于人工晶体植入术联合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囊外摘除术, 不仅有较低的推广和普及费用, 同时还具有显著的疗效, 技术相对成熟, 对于大规模的防盲手术和低收入人群较适合, 可用于治疗白内障手术。
参考文献
[1]G Natchiar.印度阿拉纹 (Aravind) 眼科医院1998~2008年白内障手术回顾[J].实用防盲技术, 2009, 4 (2) :20-21.
[2]杨新.眼科流动手术车高效规模化白内障手术介绍—附849例849眼临床报告[J].新疆医学, 2009, 8 (5) :50-51.
规模化白内障手术 篇5
我院“复明五号”流动眼科手术车自开展白内障复明手术以来, 为众多农村贫困白内障患者带来光明。老年性白内障是导致老年人致盲的重要眼病之一。由于手术面对众多农村贫困人群, 患者多为高龄且医疗保健知识相对缺乏, 我们摸索出一套适合手术车手术及护理的方法, 既能方便患者, 又不降低医疗质量。我院与当地某些医院合作, 专门成立临时眼科病房, 以流动车的形式, 为基层患者提供治疗、护理及健康教育指导。
1 临床资料
选择2005年, 我院流动眼科手术车做白内障499例 (518眼) , 其中男性238例, 女性261例;年龄40~90岁, 平均年龄67岁。手术及相关眼科检查及术前指导在手术车上进行, 患者在合作医院临时眼科病房住院, 均行非超乳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术加人工晶体植入术。
2 护理体会
2.1 术前护理
2.1.1 组织术前检查:
与当地医院合作, 认真筛选适合手术的患者, 并对患者全身健康状况进行评估, 严格掌握手术指征和适应症。动员患者及时完成各项辅助检查如:血糖 (要求小于8.3 mmol) 、血压 (控制或接近正常) 、血常规、出凝血时、心电和乙肝五项等;协助患者做好各项眼部检查如:视力、裂隙灯检查、光定位及色觉检查、人工晶体度数测定等。准确的术前检查是手术顺利进行的关键。
2.1.2 术前准备:
遵医嘱术前3天术眼滴氯霉素眼药水, 每天4~6次, 预防局部感染。术前1天剪患眼睫毛, 用生理盐水冲洗结膜囊及泪道, 术前1小时用美多丽充分散瞳, 术前用稀释的庆大霉素冲洗术眼结膜囊。训练患眼眼球运动、固视, 术中咳嗽时处理方法等。
2.1.3 心理护理:
90%以上的白内障患者是老年人, 患者年龄大, 视力差, 检查及手术都在手术车上进行, 复明心切, 心理适应差, 常出现恐惧、期待性焦虑。因此, 术前对患者进行心理干预, 可以有效的减轻患者的应激反应, 提高手术质量, 特别是伴有眼底病、糖尿病或其他视力恢复不佳者, 也应清楚地告知患者, 使其有充分的心理准备, 切忌不合实际地夸大手术效果。
2.2 术中护理
2.2.1 术中密切配合好医生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使患者平卧于手术台上, 术前再次核对姓名、患眼及人工晶体度数。
2.2.2 密切观察病情:
术中观察患者的心率、脉搏和呼吸等反应, 及时发现危险, 迅速采取急救措施, 保证手术安全。
2.2.3 严格执行无菌操作:
对手术车内空气进行彻底消毒, 车上备有高压蒸气灭菌锅, 对手术器械及用品严格执行消毒, 并做到一人一份一消毒。协助医生消毒术眼和铺手术巾, 备好术中用药, 安排手术灯照明, 对准术野, 熟悉手术操作每一步, 以防术中意外发生。
2.2.4 随时与患者沟通,
解除患者的紧张情绪, 并进行心理安慰, 使患者放松情绪, 积极配合手术。
2.3 术后护理
2.3.1 一般护理:
一般病人术后平卧12小时, 手术中眼内出血者半卧位或头抬高, 12小时后可下床活动。但要避免过度活动且动作要慢, 避免低头取物、咳嗽, 防止引起眼内小血管破裂或植入人工晶体的位置变化, 影响手术效果及愈后视力。
2.3.2 专科护理:
术后常规每日结膜下注射庆大霉素加地塞米松, 一般为3天, 按医嘱术眼滴泰利必妥眼药水每日3~4次, 氟美瞳眼药水2小时1次, 用药2周。
2.3.3 饮食护理:
术后给予半流食、易消化、高营养的食物, 禁食刺激性食物。
2.4 康复指导
2.4.1 嘱患者及家属注意观察术眼情况, 给予病人及家属预防术后感染及并发症知识的指导。
2.4.2 保持术眼清洁卫生, 一周内外部液体不要进入眼内, 如洗脸水等, 防止交叉感染。
2.4.3 嘱病人坚持滴抗生素眼药水及激素类眼药水, 教会病人正确的点眼方法。点眼前要洗净双手, 不要用力压迫眼球, 眼药瓶勿接触眼球, 更不能接触角膜;滴眼后闭目平卧10分钟, 用药间隔最少5分钟, 注意用眼卫生及各种药物的注意事项。
2.4.4 注意个人防护, 避免外伤, 嘱患者勿用力揉眼, 以防前房出血。若术眼出现视物不清、剧烈疼痛或视力突然下降, 伴头疼、恶心、呕吐者, 应立即与医生联系来院诊治。
2.4.5 出院1个月内忌烟酒, 忌食辛辣食物, 食用易消化、营养丰富及质软的食物, 忌用硬食。
参考文献
[1]郭红卫.眼科手术患者焦虑评估及心理护理[J].齐鲁护理杂志, 2005, 11 (10) :1437-1438.
[2]施颖辉, 于海琴, 张琴辉.90岁以上高龄白内障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07, 23 (3) :40-41.
[3]盛双燕, 魏厚红.眼科手术与全身病—1486例中老年眼科手术临床分析[J].中国实用眼科杂志, 1998, 16 (8) :177-179.
老年白内障患者围手术期护理 篇6
1护理
1.1 术前心理护理
为使每个患者的身心, 尽可能处于接受治疗护理的最佳状态, 作为护士进入工作状态要表现出严谨的态度, 以取得患者的信任。与患者交谈时要亲切、自然, 以消除他们的恐俱与疑虑, 并保持乐观的态度, 调动患者个人积极性, 配合治疗。因患者多为老年人, 体质较弱, 对治疗的科学知识缺乏了解, 因而易产生恐惧心理。同类患者的治疗信息, 对术前患者的影响甚大, 邀请术后的患者现身说法, 通过这种交流, 增强患者的安全感。由于眼科患者视力低下, 听觉器官代偿性地特殊发达, 他们仅凭借各种声音就可以辨认、观察和品评人。温和友善的态度, 亲切友好的语言, 真诚备至的关怀, 恰如其分的解释宣传指导等, 会使患者感到欣慰, 得到启迪, 受到鼓舞, 起到其他任何治疗措施包括药物和手术等所起不到的和不能取代的心理治疗作用[1]。
1.2 术前护理指导
向患者及家属详细介绍每日行泪道冲洗的方法、目的、意义、注意配合的事项, 并签写泪道冲洗协议书。给患者提供营养丰富、易消化的饮食, 指导患者多吃水果、蔬菜等含纤维素较多的食物, 以防便秘。同时需对相关疾病知识讲解, 告知各项检查和操作的目的、意义及注意事项;用氯霉素眼药水滴眼, 3次/d。协助患者完善各项相关检查, 选择合适的人工晶体手术备用, 了解视网膜功能。术前晚行术眼泪道冲洗及结膜囊冲洗, 滴氯霉素眼药水;向患者家属耐心讲解术前准备的内容及目的, 介绍简要的手术流程[2] 。
1.3 术中护理
术中医生和护士都应注意患者的情绪变化, 如心理过度紧张时应给予安慰, 手术室内小声谈笑, 也不要窃窃私语, 应尽量减少、减轻手术器械的碰击声, 避免给患者带来不良刺激。在术中旦发现病情变化或发生意外, 医护人员必须沉着冷静, 不叫惊惶失措, 以免给患者造成恐慌和紧张[3]。
1.4 术后生活护理
一般取平卧位1~3 d, 同时要做好患者安全防护措施。室内摆设简单、整洁, 将日常用物放在患者熟悉容易触摸到的地方, 并向患者及家属交代术后注意事项。术后角膜内皮水肿等并发症多必须严密观察病情变化, 保持敷料干燥, 及时更换。每天换药时观察眼睑是否红肿、结膜分泌物、伤口愈合及前房恢复情况有无前房渗出、出血及眼内感染、角膜有无混浊水肿, 并注意有无眼胀、头痛、恶心、呕吐[4]。放松头部, 避免头部活动过度, 切勿突然坐起、低头、弯腰、提取重物, 尽量避免咳嗽、打喷嚏, 以免眼内压升高, 引起眼内出血, 人工晶体脱出;保持大便通畅, 避免用力过猛, 口服强的松以防眼组织局部水肿;术后2 h即可进富含营养、易消化的食物。有咳嗽或呕吐者, 口服镇咳药或止吐药。给予易消化、无刺激饮食, 注意食物的营养质量, 给予必要的维生素和蛋白质, 多食蔬菜水果, 利于伤口愈合和保持大便通畅。
2预防感染
术后当天开始用抗生素、维生素、激素类等药物, 第2天开始点眼药水, 预防交叉感染。用药后注意观察药物的副作用, 发现不良反应立即停药并报告医生。
3出院指导
远期并发症发生在出院之后, 有些患者可能会忽视了这个问题, 因此详尽的出院指导有利于减少术后远期并发症的发生。指导患者及家属掌握正确滴眼药水方法, 按规定时间滴眼, 饮食起居规律。认真对出院患者做好健康宣教:按医生要求继续用药, 按时点眼药水, 避免情绪波动, 注意劳逸结合, 术后3~ 6个月内禁止重体力劳动和剧烈运动, 防止眼外伤和外力碰撞, 注意眼部卫生。定期门诊复查, 若出现异常情况及时就诊。
4结
老年性白内障是一种严重影响老年人生活质量, 防碍老年人工作、学习的一种最常见的眼科疾病, 而白内障又是眼科手术复明效果最好、最安全的一种眼病。医护人员有责任做好老年患者围手术期的心理护理, 帮助他们积极应对不良的心理活劝, 安全渡过手术期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白内障手术过程中患者的配合非常重要, 因为在手术中, 如患者不配合, 就会出现紧张、血压升高、眼内压升高。白内障摘除术不仅是要求术者有精湛的技术, 同时要求护理人员在术前及术后进行大量细致的护理工作, 这对恢复患者最佳视力有着相当重要的作用。眼科护理人员必须更新知识、学习新技术, 才能适应现代更复杂、更精细的手术要求。有的患者因心理负担过重, 产生过多的顾虑。对此患者我们同时要做好健康教育。不仅要有精湛的专业技术和丰富的心理学知识, 还要有崇高的道德修养和无私的奉献精神, 这样才能做好老年患者的心理护理。患者在手术后, 更要加强患者术后的护理, 能及时发现并发症、尽早对症处理以及教会患者生活、起居、饮食方面的知识, 促进患者的早日康复[5]。
参考文献
[1]罗桂珍, 刘杨梅, 黎洁贤, 等.护理干预白内障手术患者的效果观察, 家庭护士, 2008, 1 (6) :19-20.
[2]刘淑娟, 刘建荣.老年性白内障围手术期护理体会, 实用中医药杂志, 2008, 3, (24) :185.
[3]邵偶云, 老年性白内障患者围手术期的心理分析及护理, 邵偶云,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05, (11) :6.
[4]崔月先, 王志滨, 护理干预对减轻眼科手术患者应激反应的分析,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04, 6 (20) :40-41.
白内障手术与角膜散光的关系 篇7
1 白内障术式与角膜散光的关系
白内障手术经历了囊内摘除术、现代囊外摘除术、超声乳化术几个阶段。囊内摘除术因术后角膜散光较重, 且易致其他严重并发症, 目前已基本淘汰。现代小切口囊外摘除术大大减小了术源性角膜散光, 目前在超乳尚未开展地区依然普遍应用。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因其切口更小, 对角膜散光影响更小, 目前已广泛被应用于临床。激光白内障乳化术尽管切口更小, 所致角膜散光更小, 但因设备昂贵, 并未在临床上普及[1~2]。
2 白内障术中影响角膜散光的因素[3~13]
切口的位置及形态因角膜水平径大于垂直径, 且由于重力原因, 一般认为颞侧角膜切口较上方角膜切口产生散光更少, 而上方巩膜隧道切口较颞侧透明角膜切口产生散光更小。切口愈靠近角膜光学区, 术后散光越大。对角膜散光轴向, 一般角膜上方无缝线切口均易产生逆规散光, 颞侧无缝线切口易产生顺规散光, 颞上方无缝线切口易产生斜轴散光。
传统的白内障手术切口是平行角膜缘的弧形切口, 因其不符合人眼生物力学特性, 术后可致较大的角膜散光故已很少采用。一字形巩膜切口较前者能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术源性角膜散光, 而目前普遍认为反眉状巩膜隧道切口较为符合人眼生物力学特性, 能较好的减少术源性角膜散光, 且稳定性更强, 术后切口闭合良好, 一般无需缝合, 故在植入硬性人工晶体时应用最为广泛。透明角膜切口一般适用于折叠式人工晶体植入, 因切口长度一般不超过3.5mm, 术后引起角膜散光亦较小。
2.1 切口的长度及深度
切口越长, 角膜散光越重。有报道>3.5mm切口一般可致0.6D左右散光度, 3.5mm切口一般可致0.4D左右散光度, 3mm切口则为0.1D左右, 而2.5mm切口则基本上不会引起散光。Irima认为切口深度对角膜散光基本没有影响。
2.2 切口的结构
Gormaz提出的三平面切口 (垂直-倾斜-垂直) , 包含一个切口内部的角膜瓣。Dobree和Swan设计的四平面切口, 与三平面切口相似, 不同的是切口位于巩膜面 (结膜切口也算作切口平面之一) 。三或四平面切口抗牵引力更强, 更为稳定, 所导致术源性散光更小。由于切口横断面积较大, 在愈合过程中通过隧道壁的上下粘连作用产生的较大的顺规散光, 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抵消或减小由于切口长度所致的逆规散光。
2.3 切口的缝合与缝线的材料、数目、缝合方法及技巧有关
缝线主要采用10~0带铲形针单丝尼龙线, 其表面光滑易于穿透组织, 组织反应小局部瘢痕组织形成小, 顺应性好且富有弹性, 便于调节线结的松紧度, 所引起角膜散光较小。缝线数目越多, 跨度越大, 对切口产生的牵张力越大, 缝线所在角膜子午线散光度越大。一般只需间断缝合1~2针达前房密闭效果即可, 特殊情况下可以多加一针, 其优点是术后可以根据角膜散光情况选择性予以拆线。缝线越浅, 对局部组织的张力越小, 对角膜散光的影响较小。目前临床上对于白内障手术切口多不予缝合。由于切口的松弛作用, 白内障术后角膜散光有向逆规散光转变的趋势。
2.4 止血措施
1980年HatchJL用热烧灼法来减少穿透性角膜移植后的大散光。有报道认为对巩膜隧道切口进行烧灼止血时, 受热的巩膜胶原纤维收缩, 易产生顺规性散光, 且其所致散光程度与巩膜烧灼的时间、温度、面积成正比。
2.5 直肌牵拉作用
如作上直肌牵引易产生逆规散光, 对上方切口表现更为明显。
3 白内障术后影响角膜散光的因素
3.1 干眼症[14]
白内障手术不可避免会对角膜缘干细胞造成一定的损伤, 可能会导致患者眼表的不稳定, 进而影响泪膜的健康致其分布不均匀, 会对角膜散光的测量造成一定的影响。有报道认为, 术后干眼症与角膜散光及视力恢复成正相关。
3.2 手术切口的愈合过程[15]
白内障手术切口的愈合过程中对角膜组织的张力不断变化, 角膜散光度也随之而变化。一般在术后3天受角膜厚度影响明显, 对于ECCE术角膜平均散光度在术后1个月变化最为显著, 术后3个月基本稳定。对于透明角膜切口术后1个月角膜散光趋向稳定。
3.3 角膜散光的测量仪器[16]
(1) 角膜曲率计仅测量角膜中央区直径3mm的区域, 不能反映角膜周边的曲率分布情况, 对有病变的角膜、不规则的角膜及过于平坦或过于陡峭的角膜 (<40D或>50D) 将失去准确性。 (2) 角膜地形图仪测量角膜的区域大, 可达角膜面积的95%以上, 8.0mm范围内精确度可达0~0.07D。
3.4 患者因素[15]
老年人由于睑松弛减小了对垂直径线角膜组织的压迫作用, 故对于上方的无缝线切口术后逆规散光度数与年龄成正相关。
4 白内障手术对角膜散光的矫正
除了尽可能减小术源性散光, 目前更为关注的是如何对患者术前散光进行矫正。一般认为[17], 低于1.0D的术前散光, 可选择在曲率最大子午线上做松解切口进行矫正;对中度散光 (1.0D~2.5D) 可通过切口位置及对切口处理如松解术或拉紧术来进行;对于高度散光 (2.5~10D) 最初是通过在最陡峭子午线上作松解术、人为的适当增大切口长度等致角膜改形以达到矫正的目的。对此国内已有大量相关报道。谢立信[18]等报道在角膜最大曲率子午线上作透明角膜切口可以矫正约0.5D的散光, 也有报道5.5mm反眉状巩膜隧道松弛切口, 至少可以矫正0.3D的散光[19]。以上均适用于低于1.0D的术前散光。目前, 对于中高度角膜散光更为关注的是可矫正角膜散光的人工晶体的植入, 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是Toric人工晶体。国外临床上对此已有大量研究报道[20], 认为其植入后稳定性好, 不会发生旋转致轴向改变, 同时由于无需对切口认为扩大或切开角膜等, 对患者伤害小, 患者术后均能获得较好的视觉质量。
总之, 随着白内障手术技巧的不断提高, 手术设备的不断完善, 角膜散光将会得到更加有效的防治, 而使白内障手术不仅仅只是传统意义上的复明手术, 更重要的是使患者得到良好的视觉质量。
摘要:角膜散光是影响白内障术后视觉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白内障手术过称中诸多因素均可引起角膜散光。通过对手术切口、人工晶体等进行术前设计, 可以尽量减少术源性角膜散光, 或主动对术前角膜散光进行矫正, 有效提高术后视力及视觉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