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模化猪场母猪饲养(精选12篇)
规模化猪场母猪饲养 篇1
1后备母猪管理
1.1后备母猪选留
后备母猪应从优质高产母猪的后代中筛选, 其初生体重应在1.3~1.5 kg, 无遗传缺陷。后备母猪至少有6对发育良好、分布匀称的乳头, 其中至少3对应在脐部以前, 乳头不开孔或内翻的小母猪不作保留。后备母猪应体型良好, 体格健全、匀称, 背线平直, 肢体健壮、整齐, 外生殖器发育良好, 可在180日龄左右出现初情期, 且母性好, 抗逆性、抗应激能力强。
1.2外购后备母猪管理
1.2.1应从无疫区的种猪场购进后备母猪, 猪购回的当天用盐酸多西环素注射液肌注, 防继发感染。猪购回后应隔离饲养45~60 d。进猪5~7 d内不能过量喂食, 猪只完全适应环境后再投正常喂量, 同时做好后备母猪的疫苗接种和驱虫工作。
1.2.2母猪体重达60 kg后饲喂后备母猪专用料, 体重达90 kg或180 d后至配种前日饲喂2.5 kg左右, 分2~3次饲喂, 并给予充足的清洁饮水, 让母猪达到不肥不瘦的种用体况。
1.2.3母猪配种前2周实行优饲催情, 日饲喂量增至3.0~3.5 kg, 配种后每天饲喂2.0 kg左右, 怀孕后期 (怀孕90 d后) 日喂量增至3.5 kg。
1.2.4配种前后喂给母猪优质青绿饲料 (胡萝卜最好) , 以促发情和排卵。
1.2.5按免疫程序免疫。母猪购进或选留后先防病再保健, 同时饮水中添加电解多维, 母猪达100~120日龄再用药物保健一次。饲料中定期添加高效脱霉剂或护肝解毒散。加强运动, 增强母猪体质。
1.2.6为保证后备母猪适时发情, 可用成年公猪刺激其发情。对公猪接近3~4次仍未发情的后备母猪可用中药调理, 还不发情的则应淘汰。
1.2.7一般第一、第二个情期不配, 第三个情期, 母猪体重达130 kg (或230日龄左右) 配种最佳。第一次配种应在发情检出12~16 h完成, 过12 h后再进行第二次配种。配种后, 如果两个情期未见母猪发情, 则可初步判定受胎。发情不明显、久配不孕及有炎症的母猪用头孢氨苄注射液 (或注射用氨苄西林钠) 肌注或稀释后冲洗子宫。
1.2.8严格按照配种计划配种, 防止乱配, 配种后应记录备案。
1.2.9采用人工授精技术配种, 此技术能提高猪群品质, 提高繁殖成绩。
2空怀母猪管理
2.1断奶母猪小群饲养 (3~5头为一群)
这利于母猪的发情配种, 尤其对初产母猪效果较好。
2.2断奶当天不喂料
断奶到配种前每日饲喂3~4 kg哺乳料, 实行短期优饲, 断奶当天不喂料。
2.3发情判定
母猪发情时兴奋、嘶叫, 接受压背, 两耳竖起, 外阴肿胀、潮湿, 性兴奋时有透明黏液从阴户流出。可结合公猪试情, 同时做好发情记录。
2.4配种
适时配种。已发情的母猪阴户红肿消退, 其颜色由潮红变为淡红, 阴户出现皱纹、流出黏液, 表现呆立、压背不动, 见到公猪自动接近、两耳竖起时为适时配种时间, 首次配种8~12 h后再复配一次。
交配时间应选择在饲喂前后2 h, 地点在母猪舍附近。配种前以0.1%高锰酸钾溶液清洗母猪臀部、肛门、外阴及公猪包皮、阴茎。当公猪爬上母猪后要及时拉开母猪尾巴, 避免公猪阴茎摩擦受伤或体外射精。猪交配时要保持环境安静。
2.5记录
填写配种记录及公猪使用记录卡。
2.6检查
检查返情时, 同时检查母猪患病情况并记录。
2.7防疫
按防疫程序进行防疫。断奶到配种前饲料中加入磷酸替米考星预混剂+阿莫西林可溶性粉保健。饲料中定期添加高效脱霉剂或护肝解毒散。
3妊娠母猪管理
3.1喂料前对料槽进行清理。高温季节早晨投料要早, 下午投料要晚。
3.2妊娠初期一般饲料日喂量1.8~2.0 kg, 妊娠中期日喂量2.2~2.5kg, 妊娠后期日喂2.5~3.5kg哺乳料。饲喂量要根据胎次、母猪肥瘦等情况灵活掌握。
3.3怀孕母猪便秘的可适当增喂粗纤维 (麦麸、青绿饲料) , 并添加七清败毒颗粒。
3.4妊娠前期和中期限制饲养, 限养可提高胚胎存活, 避免分娩困难, 降低饲养成本, 降低乳房炎发生率, 延长母猪使用年限。
3.5注意调节舍内温度, 舍内最佳温度在18~20℃, 夏季要注意降温防暑。
3.6检查饮水器是否正常, 损坏的要及时维修或更换。
3.7及时清扫粪便, 圈舍及时消毒。
3.8按防疫程序防疫, 母猪配种后30、60、90 d用延胡索酸泰妙菌素粉 (或磷酸替米考星粉) +荆防解毒散保健。饲料中定期添加高效脱霉剂或护肝解毒散。
4哺乳母猪管理
4.1喂料
母猪从产前30 d开始饲料中添加豆油, 体况好的, 产前7 d开始减料并适当在饲料中添加麸皮, 体况一般的不减料, 体况较差的适当增加优质蛋白料, 以利产后泌乳。
母猪分娩当天不喂料 (可适当喂麸皮汤) , 分娩完毕后要让母猪饮水。母猪分娩后逐渐增料, 直到体能恢复正常。喂一些青绿多汁饲料和红糖水利于提高母猪泌乳、繁殖性能。
4.2防产后感染
母猪产后8 h内肌注普鲁卡因青霉素、双青链霉素混悬液, 产后12~24 h内注射氯化氨甲酰甲胆碱注射液, 促进胎衣和恶露排出, 然后用头孢氨苄混悬液 (或10%磺胺间甲氧嘧啶钠注射液) 按1∶10稀释后冲洗子宫, 避免子宫内膜炎发生, 并在母猪产前、产后一周的饲料中添加七清败毒颗粒+阿莫西林可溶性粉+催奶灵散保健。
4.3调整母猪带仔数
尽可能让初产母猪多带仔, 一般保证在10头以上。弱小猪留给母猪哺乳, 强壮仔猪寄养, 寄养仔猪必须吃足12h以上的初乳。有病的仔猪不得调栏, 也不能把健康的仔猪调入有病的仔猪栏中。母猪哺乳时保持环境安静。
5免疫注意事项
5.1不存在蓝耳病的猪场不免疫蓝耳病疫苗, 如要免疫应选用蓝耳病灭活疫苗。暴发蓝耳病的猪场全群接种蓝耳病弱毒疫苗, 同时用相应的抗菌素控制继发感染。
5.2每年北方10月份, 南方11月份用猪传染性胃肠炎-流行性腹泻二联灭活疫苗或弱毒苗于猪的交巢穴注射。
5.3链球菌病、副猪嗜血杆菌病、仔猪副伤寒等疫苗根据猪场自身情况适时选用。
5.4疫苗使用前后应注意药物对免疫效果的影响。疫苗接种96 h内不能使用地塞米松磷酸钠类药物。
5.5注射疫苗后, 若母猪注射部位出现红肿、化脓现象, 应考虑重新免疫。
5.6猪出现免疫过敏时, 应及时皮下或肌肉注射0.2~1 mg肾上腺素, 静脉注射时需10倍稀释。
规模化猪场母猪饲养 篇2
规模化猪场仔猪饲养管理要点
由于刚出生的仔猪体质较弱,容易受外界环境的`影响引发各种疾病,继而影响仔猪的肉料比、成活率.因此,必须加强母仔猪的饲养管理工作.
作 者:杨家飞 作者单位:福建省南安市动物卫生监督所,362300刊 名:山东畜牧兽医英文刊名:SHANDONG JOURNAL OF ANIMAL SCIENCE AND VETERINARY MEDICINE年,卷(期):30(2)分类号:S828.4关键词:
规模化猪场母猪饲养 篇3
后备母猪是指从出生到初情启动的一个特殊生理阶段,又称繁殖的准备期。
后备母猪是猪场的未来,其培育期的生长管理和疾病控制对其生产潜能的发挥,甚至对其终生生产性能的表现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更决定着养殖场的经济效益。后备母猪第一次配种时的身体状态会显著影响其终生的生产性能。有研究显示,青年母猪第一次配种时体重为125-145kg,P2值为18-20mm时,其5个胎次的生产性能可以达到最佳,在5个胎次中,差异可达9头仔猪,相当于多产1胎。另外,挑选时青年母猪的背膘厚度越小,4胎后成活率就越差。因此,在配种前,青年母猪必须完全成熟,即体型合适,同时体内有足够的瘦肉和脂肪沉积。可见后备母猪阶段的培育和健康管理在生产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我们在生产中必须高度重视。
2、当前后备母猪存在的问题
后备母猪主要突出的问题包括:不使用专门的后备母猪料,而选择育肥猪料;生长速度慢,正常年龄达不到正常体重;过瘦或过肥不符合种用体况;被毛粗糙,肢体不健壮,蹄裂;适配年龄不发情或发情配不上种;外阴经常红肿、水肿,发情不规律;屡配不孕或早期流产。
3、解决对策
3.1 正确选留后备母猪
优良母猪应该具备产仔率高、泌乳性能好、体型好等特点,因此,在选留后备母猪时需重点考虑三个时期:第一个时期在断奶后,选择有效乳头7对以上且排列整齐、肚脐以前有3对以上的仔猪;第二时期为体重达到35-40公斤时,四肢强壮、体格匀称;第三时期在配种前后,性情不温和、挑食、有肢蹄疾患、不发情、屡配不孕者不作为留种对象。由此可见,选择符合品种特征,骨架结构好、体长、腹深,外阴大小适中,后躯较丰满的后备母猪作为种用,以保证后代具有较高的遗传力。
3.2 强化饲养流程
后备母猪整个生长阶段分为生长期、培育期、诱情期和适配期。
(1)生长期(出生-60kg)
采取自由采食,以促进身体生长发育。
(2)培育期(60kg-90kg)
实行限饲(2.3-2.8kg/日),湖南百宜集团技术总监陈文斌博士特别强调.此阶段必须饲喂专门的后备母猪料,因为后备母猪需要特别加强免疫营养和生殖营养的补充,饲料中要有较高水平的微量矿物元素、维生素和理想的氨基酸水平,特别是钙、磷、维生素A、C、E、叶酸、生物素等,而中大猪料是高能低磷、高抗菌药物和促生长剂,低微量元素、矿物质、维生素和氨基酸的饲料,不能满足后备母猪对特殊营养物质的需求,饲喂后造成后备母猪缺磷而导致母猪发情延迟、配种困难和后肢瘫痪。
(3)诱情期(90kg-配种前2周)
采取限饲(2.3-2.8kg/日),但要满足钙磷的需要,可提高钙磷15%或添加植酸酶。将达90kg的后备母猪从培育栏挑选出放到催情栏,用性欲好的公猪每天调情二次,每次15分钟。
(4)适配期(配种前两周)
从催情栏挑选出放到优饲栏。催情优饲:配种前催情补饲11-14天,每天增加0.45-0.9kg左右哺乳料,排卵数增加2.23个。
3.3 重视精细化饲养管理
后备母猪的精细化饲养管理包括免疫程序的制定、个性化保健方案、清洁消毒方案和人工授精方案、适度运动方案、公猪诱情方案、发情观察记录方案、建立完整的后备母猪档案等。
(1)公猪诱情方案
用唾液多、性欲好、腥味重的年轻公猪做调情公猪,每天2次(上下午)把调情公猪赶进后备母猪舍,让公猪与后备母猪进行身体接触,每次20分钟。记住:必须有人在场看着,不能让公猪偷配。
(2)发情观察记录方案
做好第一次发情记录很重要,后备母猪第一次发情不配种,因为许多后备母猪初情期不排卵或排卵少,建议第三次发情配种,排卵数多,产仔数多。
(3)建立完整的后备母猪档案
需要记录的信息包括:品种来源类别、母猪编号、日龄、不同时期的体重、免疫状况、发情配种时间、与配公猪(精液)编号、配种次数或输精量、预产期及实产期、产仔数、初生重、断奶仔猪数、断奶窝重等。
3.4 加强后备母猪的环境控制
夏季高温使母猪排卵数减少、发情不明显或延后发情;抑制黄体的生成和孕酮减少,导致胎儿死亡或发生流产,给生产带来巨大的损失。因此,夏季温度高于27℃需采取防暑降温措施,种猪舍的机械强制通风设备(例如水帘降温系统)可明显降低温度、湿度。同时,也能加快猪舍内的空气的流通和改善空气质量,这一点非常重要。
3.5 优化原料选择与营养设计
后备母猪日粮中玉米赤霉烯酮(F-2毒素)含量超标会造成母猪出现假发情、不发情等情况。因此,养殖户不能检测玉米中霉菌毒素的含量,就应选择全价配合饲料,以减少霉菌毒素带来更大的损失。
著名种猪营养专家、中国母猪营养第一人、母猪系统营养理论主要创立者,四川农业大学动物营养研究所所长吴德教授认为,后备母猪营养关键技术中应该解决的关键问题是初情期正常启动:卵巢和子宫健康、卵母细胞质量好,卵母细胞质量好的话受胎率就高、骨骼发育健全。只有将这些问题解决好了,母猪的配种率,受胎率就会提高,生产力就会提高。因此,确定合适的营养水平显得尤为重要。
(1)能量
能量水平通过影响后备母猪的卵巢功能和内分泌激素的分泌影响其初情期的启动,因此,后备母猪摄入的能量水平十分关键。吴德教授推荐日粮中能量水平:20-50kg:14.23兆焦/千克;50kg-配种:13.38兆焦,千克。
(2)蛋白
日粮中适宜的蛋白水平对于促进后备母猪的生长发育和性成熟、降低饲养成本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日粮中合适的蛋白水平:20-50kg:18%;50kg-配种:17%;赖氨酸水平:20-50kg:0.9%;50kg-配种:0.8%
(3)维生素和微量元素
生物素对维持后备母猪皮肤和蹄子的完整性很重要,缺乏会导致皮炎、脱发、裂蹄和足部病变。添加量一般是0.3-0.4mg/kg,但需要时可以提高到1.0mg/kg(如动物存在足部或繁殖问题)。维生素A10000(IU/千克)、维生素D2000 (IU/千克)、维生素E90 (IU/千克)、叶酸3.5(毫克/千克)、生物素0.4(毫克,千克)。因腿病而淘汰母猪是猪场常见的问题,所以保证母猪的腿骨得到充分的骨化(硬化)非常重要。这就要求母猪必须采食足够量的钙和磷。一般钙在0.9%-1%、磷0.7-0.8%。铁150mg/kg、铜15mg/kg、锌150mg/kg、锰20mg/kg、碘0.28mg/kg、硒0.35mg/kg.
4、小结
综上所述,后备母猪是猪场的未来,后备母猪阶段的培育和健康管理在生产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所以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关注后备母猪的高效品种选择,因为它是猪场效益的基石;关注后备母猪的科学防疫监控,因为它是猪场存在的前提;关注后备母猪的精细饲养管理,因为它是猪场发展的基础;关注后备母猪的系统营养投入,因为它是猪场赢利的催化剂!
规模猪场母猪的饲养管理 篇4
1母猪的群体结构
1.1 种群结构与规模
种群结构通常包括核心群, 繁殖群和生产群。 其规模以生产群的母猪数量为基础。三者的数量关系大约为:核心群∶ 繁殖群∶ 商品群= (0.2~0.25) ∶1∶ (4~6) 。 核心群规模大小除了要考虑保证供应繁殖群所需种猪数量外, 还要视具体育种方向和方案而定, 太大太小都可能影响品种改良的进度。
1.2 胎龄结构与比例
通常较合理的母猪群体的胎龄结构为:一、二胎母猪占整个生产母猪数量的30% ~35% , 三至六胎母猪占60%, 七胎以上母猪占5%~10%。 但是有时也随品种状况, 饲养条件, 饲养管理水平等有所变化, 如品种繁殖力强, 营养状况好, 饲养繁殖水平高的生产场, 高胎母猪可能留得多些。
2后备母猪的选留与饲养管理
2.1 后备母猪的选留
选留数量通常为:生产母猪数×母猪更替率÷60%。 后备猪的选留时间:本场选留至少在配种前1 个月, 外场选购至少在配种前2 个月进行。 选留方法: 根据本场种猪生产育种目标和标准进行后备猪选留, 通常包括个体本身性能的选择和系谱, 同胞鉴定。
2.2 后备猪的饲料营养
后备猪选留后, 适当的控料, 不使母猪过肥或过瘦。配种前三周开始, 增加喂料量, 并改喂高营养水平饲料。
2.3 有利于增进后备母猪发情的管理方法
结合家系繁殖性能, 选留发育好, 奶头多且无异常奶头, 阴门大而正常, 四肢健壮灵活有力, 后肢间开阔的母猪为后备母猪。 后备母猪通常小群栏养, 5.5 月龄开始与公猪隔栏接触, 经常安排母猪调栏和调换隔栏饲养的公猪。后备母猪以优质饲料饲喂。先投喂内含0.5%亚硒酸钠-VE粉的母猪饲料1 周, 再颈部注射氯前列烯醇4m L/头。 从注射氯前列烯醇起计算时间, 并由专业配种员观察母猪发情状况。 母猪出现候配反应当天用公猪配种1 次, 间隔12~14 h再配1 次, 并且配种后一个月内再继续投喂内含0.5%亚硒酸钠-VE的母猪饲料, 实践表明不仅能有效地诱导母猪发情, 而且还能提高其繁殖力。
3经产母猪的饲养与营养要点
3.1 空怀期
断奶后母猪要以高营养水平饲料短期优饲, 以促进发情和排卵, 并恢复母猪膘情为配种受胎后胚胎发育贮备营养, 可采用哺乳料, 日喂2.2~2.5 kg。为了提高其受胎率与产仔成活率, 在母猪断奶后至配种后1 周, 可在饲料中添加15%金霉素粉2 500 g/t, 安乃近粉200 g/t, 保证胚胎存活与防止孕期死胎和流产, 同时有效地预防了由于配种不洁等原因引起的生殖道感染而造成的受胎率低, 产仔头数少等因素, 通过投放金霉素从而提高了母猪的健康水平。
3.2 配种受胎期
配种后3 周内是胚胎附植于子宫角粘膜的关键时期, 内分泌系统处于调整状态, 此期若猪发生应激, 会干扰内分泌激素的分泌, 从而影响胚胎着床, 增加胚胎死亡率。大量采食高能高蛋白质饲料, 需要旺盛的机体代谢, 使肾上腺激素分泌增加, 从而影响孕激素的分泌而增加胚胎的死亡。因此, 这阶段的母猪要避免任何形式应激反应, 同时以低能量和蛋白水平饲料饲喂, 日喂量减少到1.5~2.0 kg为宜。 另据报导, 母猪在配种前2 min注射20U剂量的催产素, 可提高受胎率5%~10%及增加胎产仔猪1.5~2.0 头, 尤其对人工授精的效果更好。 这是因为催产素可刺激由子宫颈进入输卵管的精液移动。
3.3 怀胎期
为胚胎细胞减数分裂, 分化和早期生长发育阶段。 此期所需营养主要用来维持母猪基础代谢和胚胎早期生长发育需要, 此期应饲喂孕猪料, 每日给予1.8~2.2 kg的饲料喂量为宜, 随着胎儿的不断生长发育, 怀孕母猪的饲喂量应不断增加, 达到3 月龄的胎儿怀孕母猪饲喂量每日应给予2.5~3kg比较适宜。 在给料的过程中要特别注意观察母猪的营养状况, 母猪不能过肥也不能过瘦, 保持中上等营养指标, 在冬季寒冷季节应多给母猪添加饲喂量, 夏季7~9 月份每日饲喂量应保持在2~2.5 kg。 同时为防止母猪夏季中暑现象, 可在饲料中添加1%生石膏。 在怀孕母猪产前产后各3 d进行减食, 每日控制在1.5 kg的喂食量, 分娩当天不喂食, 应保证饮水供应。为了预防子宫炎、 乳房炎、 仔猪黄痢的发生, 可在分娩前后各7 d母猪饲料内添加盐酸环丙沙星粉和安乃近粉各200 g/t。 在母猪分娩后, 当天肌注氯前列烯醇1 支, 促使子宫内胎衣碎片的彻底排出, 同时也利于母猪断奶后再发情。 在产后3 d, 每天肌注长效土霉素10 m L, 预防子宫炎的发生。
3.4 产仔哺乳期 ———怀孕母猪分娩至仔猪断奶
母猪分娩前7 d除了作好以上工作外, 而分娩舍必须作好准备工作, 如卫生消毒, 冬季的保温设置, 夏季防暑设置。 在哺乳期母猪的饲料必须优质高营养水平, 严禁饲喂发霉饲料, 饮水要新鲜卫生, 为了防止母猪便秘, 饲料中最好添加2%~5%的油脂, 同时为了预防仔猪腹泻发生, 每天对产床必须消毒1 次, 仔猪保温箱必须保持干燥卫生恒温。母猪乳房清洁无污染。同时分娩舍内不能堆集粪便, 不管是夏季或冬季应经常通风换气。 在母猪断奶前2~3 d减少喂食量应喂1.5~1.8 kg, 断奶后短期内可饲喂优质饲料, 食量应有所增加, 特别在夏季在配种前后各7 d, 在饲喂的料中应添加盐酸环丙沙星和安乃近粉各200 g/t, 可大大减少返情现象。 对于有的母猪不能发情配种者, 可按上述对后备母猪乏情者处理方法进行治疗。 另外在分娩母猪断奶后, 夏季在早晚时间, 冬季在中午时间让分娩母猪在室外较宽阔的圈内增加些运动和暂时混群饲养, 以促进母猪的发情和增加排卵。
4母猪的发情鉴定与适时配种技术
4.1 母猪的发情鉴定
4.1.1 养成赶公猪到母猪旁与之鼻与鼻接触辅助鉴定习惯。
4.1.2形成每天2次发情检查制度。
4.1.3用1头成熟的性欲旺盛的可产生很多唾味的公猪缓缓通过母猪旁。
4.1.4当公母猪鼻与鼻接触时, 立即对母猪施行压背测试及观察母猪发情征侯。
4.1.5 检定到发情后至施行配种前的间隔时间内, 母猪不要与公猪接触。
4.2 母猪的适时配种
4.2.1 作好配种准备。 母猪后臀部用温水冲洗干净, 然后用1%新洁而灭溶液消毒一遍。 配种所用公猪尿道出口部也要进行消毒, 防止阴道炎与子宫炎的发生。
4.2.2 适时配种。 应在检查到母猪稳定发情后12~18 h开始, 间隔12 h再配1 次。
4.2.3 后备母猪与经产母猪发情到排卵的时间有所不同, 后备母猪为24~38 h, 经产母猪36~48 h;稳定发情时间长短也不一样, 后备母猪为1~2d, 经产母猪为2~3 d。 因此, 两者适时配种时也有所不同。 另外经产母猪断奶后, 早期发情和迟发情, 母猪的发情与排卵持续时间也不同, 相应的其最适配种时间也应有所不同。
5增加母猪繁殖力的管理要点
5.1 及时做好母猪的更新与陶汰, 始终保持种群处于良好的繁殖状态。
5.2 认真做好后备母猪选留与饲养管理, 使其尽早发情, 是保证母猪提高繁殖力的基础。 后备母猪的配种必须在8 个月龄以上, 且最好在第3 个发情时进行。
5.3断奶母猪和配种前3周之后备母猪要饲喂优质饲料, 这样有助于母猪再发情, 缩短配种间隔和增加产仔数。
5.4最好采取重复配种或3次配种, 这有利于提高配种受胎率和母猪产仔数。
5.5母猪的配种应在母猪发情后12~48 h, 即在母猪开始出现站立和压背反应后12~48 h之间。故发情检查在早上和下午间隔12 h进行。同时母猪在配种后3周内的管理要点是保证母猪安静不受任何刺激干扰, 同时限食在1.8~2 kg, 这样有利于减少胚胎死亡。
规模猪场各阶段饲养管理制度 篇5
妊娠空怀母猪饲养管理技术操作规程
一. 工作目标。
1.保证配种分娩率在85%以上。
2.保证经产母猪合格率在95%以上。
3.保证后备母猪合格率在90%以上(转入基础群为准)
4.月产弱仔率不得高于10%
二. 工作日程
日班工作时间为:
上午
7:30─11:30
下午
14:00─18:00
工作时间随季节变化,工作日程作相应的前移或后移。
7:30~ 8:00
观察猪群,清理食槽,检查饮水
8:00~ 9:00
拌料
9:00~10:00
饲喂
10:00~11:30
清理卫生、其他工作
14:00~14:30
观察猪群,清理食槽,检查饮水
14:30~16:30
拌料,饲喂
16:30~18:00
冲洗猪栏猪体、其他工作
(三)断奶母猪的饲养管理
1、断奶母猪的膘情至关重要,要做好哺乳后期的饲养管理,使其断奶时保持较好的膘情。
哺乳后期不要过多削减母猪喂料量;抓好仔猪补饲、哺乳,减少母猪哺乳的营养消耗;适当提前断奶。
2、断奶前后1周内适当减少哺乳次数,减少喂料量以防发生乳房炎。
3、有计划地淘汰7胎以上或生产性能低下的母猪。确定淘汰猪最好在母猪断奶时进行。
4、母猪断奶后一般在3~7天开始发情,此时注意做好母猪的发情鉴定和公猪的试情工作。母猪发情稳定后才可配种,不要强配。
5、断奶母猪可喂哺乳料、日喂二餐,日喂2.5-3Kg,推迟发情的断奶母猪优饲,日喂3-4Kg。
(四)反情、超期空怀、不发情母猪饲养管理.配种后21天左右用公猪对母猪做返情检查,以后每月做一次妊娠诊断。
2.妊检空怀情猪放在观察区,及时复配。妊检空怀猪转入配种区要重新建立母猪卡。.每头每日喂料3公斤左右,日喂2次。过肥过瘦的要调整喂料量,膘情恢复正常再配..超期空怀、不正常发情母猪要集中饲养,每天放公猪进栏追逐10分钟或放运动场公母混群运动,观察发情情况。.体况健康、正常的不发情母猪,先采取饲养管理综合措施
(见诱情方法),然后再选用激素治疗。.不发情或屡配不孕的母猪可对症使用PG600、血促性素、绒促性素、排卵素、氯前列烯醇等外源性激素。.长期病弱或空怀2个情期以上的,应及时淘汰。
(五)妊娠母猪的饲养管理
1、所有母猪配种后按配种时间(周次)在妊娠定位栏编组排列。怀孕料分三阶段按标准饲喂。
2、每次投放饲料要准、快,以减少应激。要给每头猪足够的时间吃料,尽量减少饲料浪费。根据母猪的膘情调整投料量。
母猪的膘情分级系统
瘦弱级 脊柱、腰角、肋骨非常明显,脊椎历历可数
十分瘦级 尖脊、削肩,不用压力便可辨脊柱,膘薄,大腿少肌肉
稍瘦级 脊柱尖,稍有背膘(配种最低条件)
标准级 身体稍圆,肩膀发达有力(配种理想条件)
稍肥级平背圆膘、胸肉饱满,肋部丰厚(分娩前理想状态)
肥胖级 太肥,体型横、背膘厚
3、不喂发霉变质饲料,防止中毒。
4、减少应激,防流保胎。
5、妊娠诊断:在正常情况下,配种后21天左右不再发情的母猪即可确定妊娠。其表现为:贪睡、食欲旺、易上膘、皮毛光、性温驯、行动稳、阴门下裂缝向上缩成一条线等。做好配种后18~65天内的复发情检查工作。
6、对妊娠母猪定期进行评估,按妊娠阶段分三段区进行饲喂和管理。妊娠一个月内的喂料量为1.8~2.2公斤/天/头, 妊娠中间二个月内的喂料量为2.0~2.5公斤/天/头,最后一个月的喂料量为2.8~3.5公斤/天/头,产前一周开始喂哺乳料,并适当减料。
妊娠阶段 喂料量(公斤/天/头)
妊娠一个月内 1.8~2.2
妊娠中期 2.0~2.5
妊娠最后一个月 2.8~3.5
7、预防烈性传染病的发生,预防中暑,防止机械性流产。
8、按《免疫程序》做好各种疫苗的免疫接种工作。
9、妊娠母猪临产前一周转入产房,转入前冲洗消毒,并同时驱体内外寄生虫。
第二节
分娩舍饲养管理技术操作规程
一.工作目标
1、按计划完成母猪分娩产仔任务。
2、哺乳期成活率92%—95%以上。
3.4周龄断奶平均体重6公斤以上.二.工作日程
7:30~8:30
母猪、仔猪喂饲
8:30~9:30
治疗、打耳号、剪牙、断尾、补铁等工作
9:30~11:30
清理卫生、其他工作
14:00~16:00
清理卫生、其他工作
16:00~17:00
治疗
17:00~18:00
母猪、仔猪喂饲
三.操作规程
(一)产前准备
1、空栏彻底清洗,检修产房设备,之后用卫康、农福、消毒威等消毒药连续消毒两次,晾干后备用。第二次消毒最好采用火焰消毒或薰蒸消毒。
2、产房温度最好控制在25℃左右,湿度65~75%,检验清楚预产期,母猪的妊娠期平均为114天。
3、产前产后3天母猪减料,以后自由采食,产前3 天开始投喂维力康或小苏打、芒硝,连喂1周,分娩前检查乳房是否有乳汁流出,以便做好接产准备。
4、准备好5%碘酊、0.1%KMnO4消毒水、抗菌素、催产素、保温灯等药品工具。
5、分娩前用0.1%KMnO4消毒水清洗母猪的外阴和乳房。
6、临产母猪提前一周上产床,上产床前清洗消毒,驱体内外寄生虫一次。
7、产前肌注德力先等长效土霉素5毫升。
8、产前产后母猪料添加1-2周呼肠舒、强力霉素等,以预防产后仔猪下痢。
(二)判断分娩
1、阴道红肿,频频排尿。
2、乳房有光泽、两侧乳房外涨,用手挤压有乳汁排出,初乳出现后12~24小时内分娩。
(三)接产
1、要求有专人看管,接产时每次离开时间不得超过半小时。
2、仔猪出生后,应立即将其口鼻粘液清除、擦净,用抹布将猪体抹干,发现假死猪及时抢救,产后检查胎衣是否全部排出,如胎衣不下或胎衣不全可肌注催产素。
3、断脐用5%碘酊消毒。
4、把初生仔猪放入保温箱,保持箱内温度30℃以上。
5、帮助仔猪吃上初乳,固定乳头,初生重小的放在前面,大的放在后面。仔猪吃初乳前,每个乳头的最初几滴奶要挤掉。
6、有羊水排出、强烈努责后1小时仍无仔猪排出或产仔间隔超过1小时,即视为难产,需要人工助产。
(四)难产的处理
1、有难产史的母猪临产前1天肌注律胎素或氯前列烯醇,或预产期当日注射缩宫素。
2、临产母猪子宫收缩无力或产仔间隔超过半小时者可注射缩宫素,但要注意在子宫颈口开张时使用。
3、注射催产素仍无效或由于胎儿过大、胎位不正、骨盆狭窄等原因造成难产应立即人工助产。
4、人工助产时,要剪平指甲,润滑手、臂并消毒,然后随着子宫收缩节律慢慢伸入阴道内;手掌心向上,五指并拢;抓仔猪的两后腿或下颌部;母猪子宫扩张时,开始向外拉仔猪,努责收缩时停下,动作要轻;拉出仔猪后应帮助仔猪呼吸(假死仔猪的处理:将其前后躯以肺部为轴向内侧并拢、放开反复数次)。产后阴道内注入抗生素,同时肌注得力先等抗生素一个疗程,以防发生子宫炎、阴道炎。
5、对难产的母猪,应在母猪卡上注明发生难产的原因,以便下一产次的正确处理或作为淘汰鉴定的依据。
(五)产后护理和饲养
1、哺乳母猪每天喂2~3次,产前3天开始减料,渐减至日常量的1/2~1/3,产后3天恢复正常,自由采食直至断奶前3天。喂料时若母猪不愿站立吃料,应赶起。
2、产前产后日粮中加0.75~1.5%的电解质、轻泻剂(维力康、小苏打或芒硝)以预防产后便秘、消化不良、食欲不振, 夏季日粮中添加1.2%的NaHCO3可提高采食量。
3、哺乳期内注意环境安静、圈舍清洁、干燥,做到冬暖夏凉。随时观察母猪的采食量和泌乳量的变化,以便针对具体情况采取相应措施。
4、仔猪初生后2天内注射血康或富来血、牲血素等铁剂1.5ml,预防贫血;口服抗生素如兽友一针、庆大霉素2ml,以预防下痢。注射亚硒酸钠VE0.5 ml,以预防白肌病,同时也能提高仔猪对疾病的抵抗力;如果猪场呼吸道病严重时,鼻腔喷雾卡那霉素加以预防。无乳母猪采用催乳中药拌料或口服。
5、新生仔猪要在吃初乳前剪牙、断尾。断脐以留下3cm为宜,断端5%碘酊消毒;剪牙钳5%碘酊消毒后齐牙根处剪掉上下两侧犬齿,弱仔不剪牙;断尾时,尾根部留下3cm处剪断、5%碘酊消毒。
6、仔猪吃过初乳后适当过哺寄养调整,尽量使仔猪数与母猪的有效乳头数相等,防止未使用的乳头萎缩,从而影响下一胎的泌乳性能。寄养时,仔猪间日龄相差不超过3天,把大的仔猪寄出去,寄出时用寄母的奶汁擦抹待寄仔猪的全身。
7、7-15日龄小公猪去势,去势时要彻底,切口不宜太大,术后5%碘酊消毒。
8、产房适宜温度,分娩后1周27℃,2周26℃,三周24℃,四周22℃。保温箱温度:初生36℃,体重2 kg 30℃,4 kg 29℃,6 kg28℃,6 kg以上~断奶27℃,断奶后三周24~26℃。
9、产房要保持干燥,产栏内只要有小猪,便不能用水冲洗。预防仔猪下痢,参照《黄白痢综合防治措施》。
10、补料:出生后5~7日龄开始诱补料,保持料槽清洁,饲料新鲜。勤添少添,晚间要补添一次料。每天补料次数为4~5次。
11、产房人员不得擅自离岗,有其他工作不得已离岗时每次离开时间控制在1小时以内。
12、仔猪平均25~28日龄断奶,一次性断奶,不换圈,不换料。断奶前后连喂3天开食补盐以防应激。
13、断奶后一周,逐渐过渡饲料,断奶头两天注意限料,以防消化不良引起下痢。
在哺乳期因失重过多而瘦弱的母猪要适当提前断奶,断奶前3天需适当限料。
第三节
保育舍的操作规程
一.工作目标
1.保育期成活率94%—97%以上。
2.7周龄转出体重14Kg以上。
3.9周龄转出体重20Kg以上。
二.工作日程
7:30~8:30
喂饲
8:30~10:30
清理卫生、其他工作
10:30~11:00
喂饲
14:00~14:30
喂饲
14:30~16:30
清理卫生、其他工作
16:00~17:00
喂饲
17:00~18:00
其它工作
三.操作规程
1、转入猪前,空栏要彻底冲洗消毒,空栏时间不少于3天。
2、转入、转出猪群每周一批次,猪栏的猪群批次清楚明了,强弱分群。
3、诱导仔猪饮水和吃料。经常检查饮水器。
4、头两天注意限料,以防消化不良引起下痢。以后自由采食,勤添少添,每天添料3-4次。
5、及时调整猪群,强弱、大小分群,保持合理的密度,病猪、僵猪及时隔离饲养。注意链球菌病的防治。
6、保持圈舍卫生,加强猪群调教,训练猪群吃料、睡觉、排便“ 三定位”。尽可能不用水冲洗有猪的猪栏(炎热季节除外)。注意舍内湿度。
7、头一周,饲料中适当添加一些抗应激药物
8、清理卫生时注意观察猪群排粪情况;喂料时观察食欲情况;休息时检查呼吸情况,发现病猪立即报告给技术员,严重病猪隔离饲养,统一用药。
9、按季节温度的变化,做好通风换气、防暑降温及防寒保温工作。注意舍内有害气体浓度。
10、分群合群时,为了减少相互咬架而产生应激,应遵守“ 留弱不留强”,“拆多不拆少”,“夜并昼不并”的原则,可对并圈的猪喷洒药液(如来苏儿)或碘制剂消毒液,清除气味差异,并后饲养人员要多加观察(此条也适合于其它猪群)。
11、每周消毒两次,每周消毒药更换一次。
第四节
生长育肥舍饲养管理技术操作规程
一.工作目标
1、生长猪成活率96%-99%。
2.育肥猪成活率98%-99%.2、饲料转化率(15~90千克阶段):≤2.8:1。
3、日增重(15~90千克阶段):≥650千克。
4、生长育肥阶段(15~95千克)饲养日龄≤119天
(全期饲养日龄≤168天)。
二.工作日程
7:30~9:00
清理饲槽并饲喂
9:00~9:30
观察猪群,将病猪报技术员
9:30~11:30
清理卫生、其他工作
14:00~15:30
清理饲槽并饲喂
15:30~16:00
观察猪群,将病猪报技术员
16:00~18:00
清洁卫生、其他工作
三.操作规程
1、转入猪前,空栏要彻底冲洗消毒,空栏时间不少于3天。
2、转入、转出猪群每周一批次,猪栏的猪群批次清楚明了。
3、及时调整猪群,强弱、大小、公母分群,保持合理的密度,病猪及时隔离饲养。
4、转入第一周饲料添加土霉素钙预混剂、呼诺玢、泰乐菌素等抗生素,预防及控制呼吸道病。
5、小猪49~77日龄喂小猪料,78~119日龄喂中猪料,120~168 日龄喂大猪料,自由采食,喂料时参考喂料标准,以每餐不剩料为原则。
6、保持圈舍卫生,加强猪群调教,训练猪群吃料,睡觉,排便“ 三定位”。
7、干粪便要用车拉到化粪池,夏季每天冲洗一次。
8、清理卫生时注意观察猪群排粪情况;喂料时观察食欲情况;休息时检查呼吸情况,发现病猪立即报技术员,严重病猪隔离饲养,统一用药。
9、按季节温度的变化,做好通风降温工作,经常检查饮水器,做好防暑降温等工作。
10、分群合群时,为了减少相互咬架而产生应激,应遵守“ 留弱不留强”,“拆多不拆少”,“夜并昼不并”的原则,可对并圈的猪喷洒药液(如来苏儿)或碘制剂,清除气味差异,并后饲养人员要多加观察(此条也适合于其它猪群)。
11、每周消毒1-3次,每周消毒药更换一次。
12、出栏猪要事先鉴定合格后才能出场,残次猪特殊处理出售。
保育舍饲养管理技术操作规程
一.工作目标
4.保育期成活率94%—97%以上。
5.7周龄转出体重14Kg以上。
6.9周龄转出体重20Kg以上。
二.工作日程
7:30~8:30
喂饲
8:30~10:30
清理卫生、其他工作
10:30~11:00
喂饲
14:00~14:30
喂饲
14:30~16:30
清理卫生、其他工作
16:00~17:00
喂饲
17:00~18:00
其它工作
三.操作规程
12、转入猪前,空栏要彻底冲洗消毒,空栏时间不少于3天。
13、转入、转出猪群每周一批次,猪栏的猪群批次清楚明了,强弱分群。
14、诱导仔猪饮水和吃料。经常检查饮水器。
15、头两天注意限料,以防消化不良引起下痢。以后自由采食,勤添少添,每天添料3-4次。
16、及时调整猪群,强弱、大小分群,保持合理的密度,病猪、僵猪及时隔离饲养。注意链球菌病的防治。
17、保持圈舍卫生,加强猪群调教,训练猪群吃料、睡觉、排便“ 三定位”。尽可能不用水冲洗有猪的猪栏(炎热季节除外)。注意舍内湿度。
18、头一周,饲料中适当添加一些抗应激药物
19、清理卫生时注意观察猪群排粪情况;喂料时观察食欲情况;休息时检查呼吸情况,发现病猪立即报告给技术员,严重病猪隔离饲养,统一用药。
20、按季节温度的变化,做好通风换气、防暑降温及防寒保温工作。注意舍内有害气体浓度。
21、分群合群时,为了减少相互咬架而产生应激,应遵守“ 留弱不留强”,“拆多不拆少”,“夜并昼不并”的原则,可对并圈的猪喷洒药液(如来苏儿)或碘制剂消毒液,清除气味差异,并后饲养人员要多加观察(此条也适合于其它猪群)。
22、每周消毒两次,每周消毒药更换一次。
第五节
生长育肥舍饲养管理技术操作规程
一.工作目标
1、育成阶段成活率≥98%。
2、饲料转化率(15~90千克阶段):≤2.7:1。
3、日增重(15~90千克阶段):≥650千克。
4、生长育肥阶段(15~95千克)饲养日龄≤119天
(全期饲养日龄≤168天)。
二.工作日程
7:30~8:30
喂饲
8:30~9:30
观察猪群、治疗
9:30~11:30
清理卫生、其他工作
14:30~15:30
喂饲
15:30~16:30
清理卫生、其他工作
16:30~17:30
观察猪群、治疗、其他工作
三.操作规程
13、转入猪前,空栏要彻底冲洗消毒,空栏时间不少于3天。
14、转入、转出猪群每周一批次,猪栏的猪群批次清楚明了。
15、及时调整猪群,强弱、大小、公母分群,保持合理的密度,病猪及时隔离饲养。
16、转入第一周饲料添加土霉素钙预混剂、呼诺玢、泰乐菌素等抗生素,预防及控制呼吸道病。
17、小猪49~77日龄喂保育猪料,78~119日龄喂中猪料,120~168 日龄喂大猪料,自由采食,喂料时参考喂料标准,以每餐不剩料或少剩料为原则。
18、保持圈舍卫生,加强猪群调教,训练猪群吃料,睡觉,排便“ 三定位”。
19、干粪便要用车拉到化粪池,夏季每天冲洗一次。
20、清理卫生时注意观察猪群排粪情况;喂料时观察食欲情况;休息时检查呼吸情况,发现病猪,对症治疗。严重病猪隔离饲养,统一用药。
21、按季节温度的变化,调整好通风降温设备,经常检查饮水器,做好防暑降温等工作。
22、分群合群时,为了减少相互咬架而产生应激,应遵守“ 留弱不留强”,“拆多不拆少”,“夜并昼不并”的原则,可对并圈的猪喷洒药液(如来苏儿),清除气味差异,并后饲养人员要多加观察(此条也适合于其它猪群)。
规模化猪场母猪饲养 篇6
摘 要 母猪肢蹄病是母猪四肢、四蹄局部损伤和运动障碍,通常表现为关节肿大、蹄壳破裂,母猪站立不稳,运动困难等。母猪肢蹄病类型包括变形蹄、变形肢、遗传性肢蹄病、传染性肢蹄病和非传染性肢蹄病等,母猪每年淘汰率在25%~35%,而该病淘汰母猪占总淘汰数的40%,已严重影响现代规模化养猪场母猪生产性能和使用寿命,给养猪业带来一定经济损失。
关键词 规模猪场;母猪;肢蹄病;发生原因;防治方法
中图分类号:S858.28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3-890X(2015)21--02
规模化养猪场发生母猪肢蹄病的比较多(不包括口蹄疫、水泡病),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关节肿大、蹄壳破裂、跛行、站立不稳、运动困难、瘫痪,最终被淘汰。据统计,规模化猪场每年母猪淘汰率在25%~35%,其中有40%是因发生该病而被淘汰。本文将从遗传、栏舍建设、栏舍卫生、栏舍消毒、饲料营养方面入手,阐述引起的母猪肢蹄病原因及防治措施。
1 发病原因
1.1 遗传因素
母猪的肢蹄病有遗传方面因素,多年生产实践证明,外来瘦肉型品种母猪肢蹄病发病率高于我国地方品种。在外来瘦肉型品种猪中,因品种和年龄不同其发病率也有差异,例如,长白猪发病率较高,其次是大白,杜洛克比大白猪和长白猪稍好点。外来瘦肉型品种猪生长速度快,体质量大,肢蹄承受压力也增大,加之后备母猪和青年母猪蹄垫娇嫩,容易磨损龟裂,蹄壳较薄易破裂,是肢蹄病发病率高的主要原因之一。
1.2 非传染性因素
1.2.1 栏舍建设
猪栏建设时,地面粗细光滑度要适中,过于粗糙可造成母猪蹄底面、腿部皮肤过度磨损擦伤;坡度过大且表面又光滑,猪转栏、并栏、驱赶时可导致肢蹄摔傷、扭伤、刮伤、蹄裂或脱蹄等现象。母猪长期限位栏饲养,运动受到限制,运动不足,肌肉得不到锻炼,造成腿肌无力,负重能力差,有的地板是漏缝地板,猪蹄受力面积小,压强大,也可导致肢蹄病发生率升高。
1.2.2 栏舍卫生
栏舍不干燥,母猪长期生活在潮湿、阴冷,积水和粪尿中,粪尿的盐分和病菌会侵蚀猪蹄和皮肤。同时,母猪容易受凉而发生肌肉风湿或风湿性关节炎,导致肌肉关节疼痛,站立困难。
1.2.3 栏舍消毒
经常用强碱和强酸性消毒剂带猪消毒,而且消毒后清洗不够,由于猪蹄壳中含有硫酸盐类的无机物,地面残留的消毒液容易腐蚀蹄壳,时间长,次数多,蹄部损伤就越来越大。有时,母猪趴窝皮肤和消毒液接触也会受到腐蚀。
1.2.4 饲料营养
饲料营养不平衡,日粮中维生素缺乏猪生长缓慢,被毛脱落,皮炎、蹄部横裂,蹄底易磨损裂口;维生素D缺乏、钙磷比例失调,易造成产前或产后母猪瘫痪;猪缺锌,出现皮肤角化不全、脱毛、蹄裂、母猪产仔数减少等。
1.3 传染性因素
患有猪链球病、副猪嗜血杆菌、水泡病、腐蹄病、猪丹毒、多发性关节炎、口蹄疫等细菌和病毒性疾病时,临床上也会表现出关节炎、跛行、蹄壳破裂及蹄腐烂等症状。脑膜炎、伪狂犬、破伤风可引起卧地不起、四肢划动或僵直等。
2 防治措施
2.1 预防措施
2.1.1 选育优良后备母猪
对后备母猪选育,特别要注意无遗传疾病和非近亲繁殖,选择四肢强壮、高矮、粗细适中、趾大小均匀,步幅较大,跗关节弹性好,系部支撑强,行走自如,站立姿势良好和无肢蹄病的母猪作种用。
2.1.2 保持栏舍清洁卫生
保持猪舍清洁干燥,良好的卫生环境,采用合理调温措施,注意少用强酸、强碱、强氧化性消毒剂带猪消毒。经常检查母猪蹄壳,在秋冬季节天气转冷时,尤其是高龄母猪,发现过于干燥,应隔6~7d涂抹一次凡士林、植物油,以保护蹄壳,防止干裂。
2.1.3 改善栏舍饲养条件
猪舍建设,力求做到保温、通风、除湿,栏舍地面保持适宜光滑度和倾斜度(3~5°),无积水;母猪栏最好是要建有运动场,母猪怀孕期间,自由适当运动,增加光照,有利于锻炼肢蹄和促进钙、磷、锌的吸收和利用。
2.1.4 合理限位栏饲养
母猪待配至妊娠鉴定前使用限位栏饲养,配种后30d经过妊娠鉴定的母猪,确认怀孕后至转入产房前,此阶段3~4头饲养在14~16 m2大栏里,给母猪有一定活动空间,有利于母猪和胎儿的健康及顺利产仔。
2.1.5 保持营养均衡,添加足量维生素
提供全价平衡饲料,确保矿物质、维生素供给量,保证钙、磷足够恰当比例和锌、铜、硒、锰等微量元素的添加。添加生物素可提高蹄壳硬度、压缩性和抗压强度,改善皮和被毛状况,并减少蹄壳碎裂和蹄垫损害症状。
2.2 治疗方法
因栏舍潮湿、寒冷,积水母猪受凉而发生肌肉风湿或风湿性关节炎,导致肌肉关节疼痛,站立困难,用2.5%醋酸可的5~10mL松肌肉注射,同时用风湿宁10~15mL肌肉注射。
若地面过于光滑、在转栏、并栏、驱赶、欧打导致肢蹄摔伤、扭伤、刮伤、等损伤,用跌打扭伤灵酊(或田七一喷灵)外用喷擦患处,一日4~5次,可起到祛风止痛,活血消肿的作用,用安痛定10mL+阿莫西林0.5g×4瓶混合肌注,止痛消炎预防感染。
已发生蹄病的,应尽量减少运动,单栏饲养,保持地面清洁卫生,若肢蹄发炎肿胀继发感染时,先清除病蹄中的化脓组织或异物,用淡盐水冲洗干净,用碘酊进行局部消毒后,再用鱼石脂或莫匹罗星软膏药涂抹裂蹄处,用药棉进行包扎。同时,用头孢噻呋纳5g×2瓶+鱼星草20mL混合肌注,2次/d,连用2 d。
3 防治体会
由于引起规模化养猪场母猪肢蹄病的原因复杂而繁多,母猪非正常淘汰率却很高,从而造成巨大经济损失。但目前还没有特效的治疗方法。所以,维有通过采取加强猪场饲养与管理,改善栏舍条件,保持栏舍清洁卫生,提供全价平衡,添加足量维生素等综合预防措施,方可减少本病的发生。
在猪场饲养管理过程中,要认真、细心、观察猪的运动、行走状态,做到肢蹄病早发现早对症治疗,否则,疾病发展到中、后期,治疗工作更繁琐、更困难,治疗的效果将会越迟越差。
肢蹄摔伤、脱臼、骨折、继发感染严重或卧地不起的母猪,经治疗效果不佳、不明显或没有治疗价值的应及时淘汰,尽量减少人工、饲料消耗、治疗等费用,以免造成更大的损失。
规模猪场分娩舍母猪饲养管理 篇7
1 分娩舍环境的管理
1.1 分娩舍的准备
规模猪场分娩舍要求全进全出。分娩舍在进待产母猪前要进行彻底清洗、消毒:首先要把猪舍内的杂物清理干净,然后用高压水枪将产床、保温箱、食槽等一切用具冲洗干净,再用洗衣粉水、清洁球清洗。最后把地面和粪沟冲洗干净。晾干后封闭门窗,用高锰酸钾和福尔马林熏蒸消毒,3d后打开门窗通风3~4d,然后用消毒药消毒并检查所有设备是否正常,窗户封闭是否完好,一切正常后方可进猪。
1.2 分娩舍温、湿度控制
分娩舍要保持安静、清洁、干燥并且冬暖夏凉,环境温度控制在22~24℃,湿度55~70%,仔猪需要的温度是30~32℃[1],因为对于母猪最适温度相对刚出生的仔猪来说就显然低了很多,所以要有保温箱和红外线灯来为仔猪提供适宜的温度。使用保温灯时要注意安全,损坏及时更换,以免出现意外。在冬季,封闭好门窗和水帘注意保暖;夏季要根据舍内猪只情况启用水帘和风机降温,必要时可用滴水降温,但是产后7d内的猪最好不用。
1.3 卫生管理
猪群疾病主要是病原微生物传播造成的,而病原微生物最好的存在区是猪舍的各个角落、粪污区和用具为主要场所。因此,分娩舍良好的环境卫生会有利于母猪群的健康和仔猪的健康成长,避免疾病的发生,提高养猪的经济效益。因此,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好分娩舍卫生管理工作。
1.3.1 做好清扫工作
在分娩舍仔猪出现的疾病大部分与母猪有关,所以及时清扫产床下和产床上的猪粪,减少粪便与仔猪接触的机会,尽量减少舍内冲洗,保持舍内干燥,这样会减少仔猪发生疾病的可能;每次饲喂前清扫母猪和仔猪料槽;定期清扫舍内蜘蛛网和灰尘,每周对舍外责任区进行一次清扫整顿。另外产床上的卫生十分重要,产后7d内要用拖把蘸消毒水每天擦拭一遍,好的环境卫生是改善空气质量和减少仔猪疾病的前提。
1.3.2 做好整理工作
接产用具、工具用完消毒后摆放整齐,不要乱拿乱放。由于采食霉变饲料后可引起霉菌毒素急性或慢性中毒,导致机体免疫机能和抗病能力下降,易感性提高,饲料利用率降低,生产性能下降[2],所以饲料不能直接放在地面上以免受潮霉变。
1.3.3 做好灭鼠和夏季灭蝇工作
选用对人、猪无害的鼠药,投放到不易被猪接触到的地方,在料库内投放鼠药时要有明显的标示;灭蝇药选择对人、猪无害、环保、低毒药物。
2 母猪管理
妊娠母猪要在预产期前的5~7d进入分娩舍,进入分娩舍时用清水(冬天用温水)轻轻地把怀孕母猪全身刷洗干净并消毒,然后把怀孕母猪转到分娩舍。转移怀孕母猪时要轻轻驱赶,不要硬拉硬拽等粗暴行为,将母猪按预产期赶上已经准备好的分娩栏,核对母猪耳号和母猪档案卡并记录母猪健康状况,发现有乳房炎及时治疗。
2.1 母猪的饲喂
2.1.1 产前母猪的饲喂
母猪进入分娩舍后按照妊娠舍的饲喂量进行饲喂,在预产期前3d根据膘情开始逐渐减少饲喂量,每天减少0.5kg,一直减少到2kg/d为止,若在预产期当天不分娩,按1kg/餐饲喂,直到分娩[3]。
2.1.2 产后母猪的饲喂
母猪产后,体力消耗较大,处于高度疲劳状态,身体非常虚弱,消化机能减弱,同时抗病能力下降,很容易受病原微生物的侵袭,也容易食欲下降、便秘等不良反应,所以,母猪产后要精心护理和保健。让母猪快速恢复体力,饲喂是相当重要的。刚分娩的母猪因体质和产仔数的不同,饲喂量也有所不同[4]。分娩当次不饲喂,分娩后第一餐饲喂0.5kg,以后每天增加0.5kg,直到足量,每天饲喂时必须清理干净母猪料槽,先进场的料先用,后进场的料后用,保证饲料新鲜、无发霉料。一般母猪在产后一周采食和消化均已正常,日喂量能达到6~8kg,同时应根据母猪膘情和带仔猪数来灵活掌握母猪的饲喂量。
2.1.3 饮水
哺乳阶段的母猪不但要有优质的饲料,还要有水源充足、清洁的饮水,这样才能有丰富、优质的乳汁来哺乳仔猪。
2.2 分娩
母猪妊娠期平均114d,但是部分母猪还没有到预产期也可能会分娩,因此,要特别注意观察预产期前3d的母猪,并做好产前准备。
2.2.1 母猪临产症状
母猪在临产前,会表现出一系列生理反应。将要分娩的母猪会出现急躁不安,有的会用脚刮产床,呼吸急促,尿量少、次数增多,乳房肿胀乳头发红,用手挤乳房会有乳汁流出,外阴肿大[5]。分娩前2~3d乳房明显膨大、发亮,行动、起卧等动作稳重谨慎。分娩前1d母猪外阴肿大、松弛,并有少量粘液,前3对乳头用手挤乳房会有乳汁流出。分娩前6h左右,外阴红肿明显,有衔草做窝现象,最后一对乳头用手挤乳房有乳汁流出,有羊水流出。
2.2.2 接生前的准备
首先将分娩母猪用清水擦洗母猪臀部、外阴和乳房,用配好的消毒液消毒。然后准备好保温箱,安装并开启保温灯预热保温箱。最后准备好接生工具和药品:胶布、碘酒、消毒液、密斯脱粉、剪刀、剪牙钳、断尾钳、结扎线、毛巾、缩宫素等。
2.2.3 接产与助产
母猪分娩必须保持分娩舍安静,并有专人看护,这样能减少在分娩时或分娩后几小时内仔猪死亡的数目。母猪分娩时一般侧卧,四肢伸直,尾巴上翘,经过剧烈阵缩与努责后,胎衣破裂,血水、羊水流出,随后产出仔猪。仔猪产出后,接产员应一手握住其前躯,先用洁净毛巾擦净仔猪口鼻中的粘液,然后在仔猪身上涂上密斯脱粉,减少仔猪体能损耗,同时把脐带血液往腹部挤压2~3次,结扎、剪短脐带(肚脐到结扎线3cm左右,结扎线到断端1cm左右),碘酒消毒脐带及肚脐周围,把仔猪放入保温箱内,待仔猪能站稳活动时马上辅助其吃初乳,如果产床粗糙,在仔猪身上干燥后在其前肢膝关节处贴好胶布。
健康母猪能正常分娩,若年老、瘦弱或过肥的母猪可能会出现难产。一般母猪每5~20min产出1头仔猪,整个分娩过程为1~4h,若产程延长可能是难产,应根据具体情况采取相应的助产措施。如果胎儿包在胎衣内产出,应立即撕破胎衣抢救仔猪。对产出后没有呼吸,但有心跳的假死仔猪要立即进行抢救,方法:仔猪四肢朝上,接产员一手托住肩部,一手托住其臀部,一屈一伸反复进行人工呼吸,直到仔猪出现呼吸为止(屈伸动作应与猪的呼吸频率相近)[6]。
在母猪产仔期间,母猪出现分娩异常时,首先用输精管检查产道(以免用手因消毒不严或其他原因伤害产道内膜),在产道正常无胎位异常或小猪堵塞的情况下,接产员可按摩乳房并由前向后挤压腹部,慎用缩宫素助产,每次用量20~40万u。如果产道检查胎位异常,胎儿过大,产道堵塞或药物助产不理想时,可选择人工助产。在接产过程中,接产员应注意观察母猪的呼吸、是否正常产仔等,如有异常,应及时采取有效措施。
母猪完全产仔后,在正常的情况下,会在3h内排完胎衣,若在3h内没有完全排出胎衣,应及时对母猪进行治疗,如注射缩宫素等药物,并认真观察母猪所排出胎衣数量,确保母猪将胎衣完全排出。
3 母猪分娩后的护理
母猪分娩结束及时用消毒液或高锰酸钾溶液清洁母猪臀部及产床、地面,及时拿走胎衣,收拾、清洁好接生工具并记录分娩日期、活仔、死胎、木乃伊、黑胎和弱仔数量。建议母猪产完后必须注射有效抗生素2~3次。产程较长或不顺产的母猪,建议产后肌注或静注青霉素或林可霉素和10%葡萄糖2~3d,及时补充母猪分娩过程中消耗的能量和预防病原微生物入侵和繁殖。对产后嗜睡、精神差的母猪,检查其体温并精心护理,使其在最短时间内恢复精力,根据情况进行对症治疗并做好病程及治疗记录。
母猪在哺乳期间的管理最主要的是提高母猪采食量,增加泌乳,提高仔猪断奶重;避免母猪在哺乳期间失重过大,影响断奶后发情。首先,控制好温度、湿度,给母猪提供一个舒适的环境;其次,搞好环境卫生;最后,有充足的饮水和新鲜的饲料。
4 母猪断奶管理
母猪哺乳21d左右,平均19.5d,在断奶前一天检查仔猪健康状况,没有发现任何疾病症状即可计划断奶。采取“移母不移仔”的方法,将母猪赶到配种舍进入下一个生产周期,记录断奶后需要淘汰的母猪耳号,通知配种舍做好接猪准备。
5 小结
总之,分娩舍是猪场生产的核心,分娩舍管理是猪场经营成功的重要环节。只有科学的饲养管理方法才能把分娩舍管理好,才能提高猪场的效益。
参考文献
[1]吴向峻,曾文权,林继和,等.哺乳母猪和仔猪的科学饲养管理[J].新农村.2010(7):29.
[2]谢晓鹏,易卫,庄智明,等.饲料中的霉菌毒素及其防治措施[J].中国畜牧兽医,2013,40(5):101-106.
[3]赵奎,张志华,徐传义.等.规模化猪场提高仔猪成活率的措施[J].当代畜牧.2014(4):3-4.
[4]刘宇.哺乳母猪的饲喂管理技术[J].黑龙江畜牧兽医,2011(10):74-75.
[5]杨公社.猪生产学[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2:204.
规模猪场对妊娠母猪的饲养管理 篇8
1.1 做好妊娠鉴定工作
母猪的妊娠期为114d左右, 妊娠的鉴定标志是, 发现母猪来回走动, 接受公猪爬跨, 阴门红肿, 阴户收缩, 有粘液性分泌物, 食欲旺盛, 皮毛有光泽, 疲劳嗜睡, 表现温顺, 压背静立不动等表现。对于发情不明显的母猪, 要进行定期细心监测, 每天上下午对母猪进行试情, 隔1周再进行交配, 再进行第二至三次交配, 多次交配可以明显提高受胎率, 另外, 要做好档案记录, 寻找规律, 进行总结分析。
1.2 妊娠期饲养管理
一般来说, 母猪怀孕期为144d, 哺乳期为60d, 每头母猪每年只能产1.8窝。母猪一旦确定怀孕, 要做好保胎工作, 防止流产, 并为母猪产仔、泌乳做好准备工作。保证母猪的营养供应, 尽可能减少体重损失, 保证良好的身体状况。
1.3 妊娠期需注意的问题
应激是妊娠期间需要注意的首要问题, 妊娠45d要注意热应激影响。温度过高、运动过量和使用药物所引起的应激可增加胚胎的死亡率。到45d左右尽量不要再给母猪注射疫苗。肥胖的母猪更要做好防暑降温工作。猪最适宜的生长温度为21~26℃, 高于30℃, 可能会出现热应激现象, 妊娠母猪流产, 产仔数下降, 产死胎数量增加, 特别是对妊娠1个月以内, 100d以后的母猪, 受到较大影响。温度过高饲料容易发霉变质, 霉菌毒素增多, 出现中毒现象, 据统计, 环境温度每高于适宜温度6~10℃, 猪的采食量减少8~21%。
1.4 可致怀孕母猪流产的药物
怀孕母猪用药要小心, 一不注意就会造成母猪流产, 配种后两周和分娩前两周内容易流产。像禁用药物有:利尿药物速尿会导致胚胎脱离;解热镇痛药物保泰松毒性较大, 会导致肝肾损害;水杨酸钠、抗凝血药物阿司匹林、解热阵痛药物禁用;激素类地塞米松、前列腺素、丙酸睾丸素、己烯雌酚禁用;抗生素类链霉素、替米考星极易导致流产;子宫收缩药、催产素、垂体后叶素禁用;拟胆碱药物敌百虫、氨甲酰胆碱等禁用;红花、当归、巴豆、大黄、芒硝刺激肠道, 不宜使用。
2 饲养管理目标
妊娠期的饲养管理目标:保证胎儿在母体内的正常生长发育, 防止胎儿流产和死胎, 延长母猪产仔年限, 保证产出的仔猪体重大, 体格健壮, 降低产仔生产成本。
3 饲养管理要求
(1) 猪场布局为母猪提供清洁、安静、凉爽的小环境, 猪舍最适宜温度是15~23℃, 湿度在55~70%, 过高或者过低都会对母猪造成影响。猪场选址布局要有利于通风降温, 可采用风扇、抽风机加强空气流动, 选址呈阶梯式排列, 间距在10m以上, 采用湿帘降温系统, 一般可降低温度6~10℃。
(2) 改善饲养管理。群内饲养妊娠母猪, 单栏饲养, 避免密度过大, 面积达到1m2/头, 合理安排配种时间, 避免最热和最冷季节配种。
(3) 营养标准。营养方面要满足自身增重和胎儿发育的要求, 实行阶段性饲养, 一般逐渐增加精饲料的量, 针对一些体质较瘦弱的母猪, 适当加喂精饲料量, 待体重逐渐恢复后减少精饲料, 饲喂粗饲料, 后期继续增加精饲料的量, 妊娠80d以前, 每100kg饲喂2kg妊娠饲料, 妊娠85~110d, 即产前, 胎儿发育迅速, 每100kg饲喂2.5kg饲料, 这个时期要为母猪分娩做充分准备, 逐渐增加饲喂料, 增加母猪的营养储备, 若营养不足极易导致胎儿营养不良, 生长不良, 母猪产仔无力, 甚至是死胎。
(4) 适当增加饲料营养摄入量, 保持较高的营养水平, 采用低能低蛋白水平日粮, 适当添加脂肪粉、赖氨酸、优质鱼粉, 多饲喂青绿饲料, 保证饲料的适口性, 灵活配比。饲喂时间控制好, 少喂勤喂, 不间断喂料, 饲喂量在2.0~3.0kg/d左右。
(5) 饮水要充足干净, 饮水器应置于阴凉地方, 避免日光直晒。
(6) 饲料保持凉爽干燥, 夏季温度高湿度大容易引起饲料变质, 发霉, 要经常翻动饲料, 保证饲料新鲜和干燥, 严禁饲喂发霉变质饲料。
(7) 保持母猪的安静与休息, 减少应激对母猪的刺激, 防止胚胎被吸收和流产。
(8) 母猪临产时, 由于消化器官受到挤压, 食欲非常弱, 这个时期要停止喂料, 只喂一些汤剂, 以保证顺产。
(9) 药物保健。妊娠期内对母猪进行一个疗程的药物保健, 提高体质, 增强免疫力, 适当使用小苏打或者青料, 防止便秘, 使用穿心莲、复方鱼腥草、板蓝根、甘草、金银花、黄芪等进行中草药保健。
4 产后的饲养管理
(1) 分娩前一周, 要做好母猪的消毒和清洗工作, 多饮水, 由于胃口不好, 少喂或停止饲料的供给。
(2) 分娩后第二周, 可以注射催产素5ml, 促进恶露排出, 使用5d青链霉素, 有效防止子宫炎, 用0.9%生理盐水冲洗子宫, 直至流出的液体不浑浊为止。
(3) 母猪产后逐渐增加饲料量, 产后第2d喂1~2kg料, 一周后自由采食, 断乳后饲料量降低到3~3.5kg左右, 体质较弱的母猪不必减料, 根据具体情况定。
(4) 早期断乳可以使母猪迅速进入再次发情阶段, 有效缩短繁殖周期, 提高母猪产仔数量。有相关研究证明, 3周为断乳最长时限。
规模化猪场母猪饲养 篇9
1 产前准备
1.1 清洗消毒
母猪转入分娩舍前1 周, 必须要先对分娩舍进行彻底清扫、 消毒、 处理[3]。 分娩舍及设备的消毒可用卫康、 农福、消毒威等消毒药连续消毒2 次, 晾干后备用; 但第2 次消毒最好能采用火焰消毒或薰蒸消毒。
1.2 检修设备
对分娩舍内的各类设施要进行1 次大检修, 特别是产床、 保温箱、 电热保温系统、 湿帘降温系统等; 同时要对产房的温度、 湿度进行试调节, 最好将温度控制在25℃左右, 湿度控制在65~75%。 由于南方天气闷热, 可给场安装湿帘风机降温系统及滴水装置; 在高温时可采取母猪头颈部滴水降温。
1.3 饲养管理
临产前1 周, 母猪开始转到产床。 上产床前, 要对母猪体表进行清洗、 消毒, 驱除体内外寄生虫1 次; 临产前3d, 母猪开始逐渐减料, 渐减至日常量的1/2~1/3; 特别是要减少体积大及有糟渣类饲料, 而应适当增加一些麦麸, 防止母猪便秘[4]; 产前3d至产后4d可连续在日粮中加0.75~1.5% 的电解质、 轻泻剂 (如维力康、 小苏打或芒硝等) 以预防产后便秘、 消化不良、 食欲不振; 分娩前1d用0.1%高锰酸钾消毒水清洗母猪的外阴和乳房, 产前还应肌注德力先等长效土霉素5ml, 产前、 产后母猪料可添加1~2 周呼肠舒、 强力霉素等, 以预防产后仔猪下痢。
1.4 药品工具
要准备好5%碘酊、 0.1%高锰酸钾消毒水、 抗菌素、 催产素、 牙剪、 断尾器、 止血钳、 毛巾、 肥皂、 护仔箱、 保温灯、 照明灯、 秤称等药品及工具。
2 临产征兆
2.1 准确判定预产期
母猪的妊娠期平均为114d, 我们可以根据母猪的发情配种时间来推定预产期, 并作好临产前的相应准备。
2.2 母猪的临产征兆
主要表现为阴道红肿、 频频排尿, 腹部下歪、 尾根下陷, 乳房发胀、 乳头外张等临产征兆。 母猪分娩的具体时间, 可以通过指挤乳头来加以判断: 一般情况下, 母猪前面的乳头挤出浓乳汁后, 24h左右可能分娩; 中间乳头挤出浓乳汁, 12h左右可能分娩; 后面乳头挤出乳汁后, 3~6h左右可能分娩[4]。 另外, 也可观察母猪行为来判断: 若母猪经过一阵不安稳的活动后, 慢慢安静下来, 安静躺下, 四肢伸直, 全身出现颤抖, 子宫和腹部肌肉收缩, 全身用力, 这时第1 头仔猪就要产出[2]。
3 接产技术
3.1 配有专人看护
随着预产期的临近, 规模猪场要安排人员值班, 注意观察, 及时判断, 一旦发现临产, 要选派有经验的管理人员担当接产员, 并全程负责看管。 若接产时确需离开, 则不得超过0.5h, 最好是在离开前有人代管看护。
3.2 注意接产细节
仔猪出生后, 应立即将其口鼻黏液清除、 擦净, 用抹布将猪体抹干; 然后再断脐、 称重、 剪牙、 断尾、 打上二维码等。 断脐以留下3~5cm为宜, 断端5%碘酊消毒; 打二维码时, 尽量避开血管处, 缺口处要用5%碘酊消毒; 剪牙钳用5%碘酊消毒后齐牙根处剪掉上下两侧犬齿, 但弱仔不剪牙;断尾时, 尾根部留下3㎝处剪断, 用5%碘酊消毒。 接产时若发现假死仔猪要立刻抢救。 另外, 母猪产后要检查其胎衣是否全部排出, 如胎衣不下或胎衣不全可肌注催产素。 此外, 要观察和判断母猪是否属于难产。 母猪正常分娩一般每5~30min产1 头仔猪, 整个分娩时间约需2~5h[4]; 若产仔间隔超过1h或整个分娩过程超过8h, 或有羊水排出、 强烈努责后1h仍无仔猪产出, 即可视为难产, 需要人工助产。
3.3 做好仔猪保暖
产床一侧配置专用仔猪保温箱, 接产后的初生仔猪要及时放入保温箱内, 并将保温箱内温度调至30℃以上。
4 难产处理
4.1 药物处理
有难产史的母猪在临产前1d肌注律胎素或氯前列烯醇, 或预产期当日注射缩宫素; 对于临产母猪子宫收缩无力或产仔间隔超过0.5h者可注射缩宫素, 但要注意在子宫颈口开张时使用。
4.2 人工助产
注射催产素仍无效或由于胎儿过大、 胎位不正、 骨盆狭窄等原因造成难产的, 应立即人工助产。 人工助产时, 要剪平指甲, 润滑手臂并消毒, 然后随着子宫收缩节律慢慢伸入阴道内, 手掌心向上, 五指并拢, 抓仔猪的两后腿或下颌部, 待母猪子宫扩张时, 开始向外拉仔猪, 努责收缩时停下, 动作要轻; 拉出仔猪后应帮助仔猪呼吸, 若发现假死仔猪, 可将其前后躯以肺部为轴向内侧并拢、 放开反复数次可恢复呼吸。 产后向阴道内注入抗生素, 同时肌注得力先等抗生素一个疗程, 以防发生子宫炎、 阴道炎。
4.3 事后处理
对难产的母猪, 要检查发生难产的原因, 并在母猪卡上注明, 以便下一产次的正确处理或作为淘汰鉴定的依据。
5 产后护理
5.1 母猪护理
5.1.1 在管理方面
母猪分娩结束后首先要检查和清洗乳头, 并挤掉头两滴奶, 再将初生仔猪放置母猪身旁哺乳[2]。 哺乳期内要注意环境安静、 圈舍清洁、 干燥, 做到冬暖夏凉。 要随时观察母猪的采食量和泌乳量的变化, 以便针对具体情况采取相应措施。
5.1.2 在饲养方面
首次喂量要少, 逐渐增加, 至产后3d恢复到哺乳期饲喂标准。 母猪一般在分娩后6~8h便可站立吃料, 若母猪不愿站立, 应赶母猪站起来。 母猪在产后1~2d内往往食欲不振, 此时应多喂给多汁青绿类饲料, 也可将麦麸和玉米面用温水泡20min后加入少许食盐和白糖后喂食[2]; 产后继续添加电解质、 轻泻剂, 直至产后4d; 夏季日粮中可添加1.2%的碳酸氢钠, 有利提高采食量。
5.2 仔猪护理
5.2.1 早吃初乳, 吃足初乳
要帮助仔猪及时吃上初乳, 因为初乳中的特殊营养及免疫球蛋白能够迅速增加仔猪的免疫力, 提高仔猪的抗病力, 故要尽可能地让初生仔猪在出生后2h内吃上初乳[5]。
5.2.2 训练仔猪, 固定乳头
仔猪在出生后要人工固定乳头, 持续3d强化, 按体重大小、 强弱适当、 人工扶助、 调整训练的方式, 让弱小的仔猪吃中、 前部, 强壮的吃最后的乳头, 能够有效提高提高仔猪的成活率和均匀度[5]。
5.2.3 适当调整, 合理寄养
仔猪吃过初乳后3d内要作适当的寄养调整, 尽量使仔猪数与母猪的有效乳头数相等, 防止未使用的乳头萎缩, 从而影响下一胎的泌乳性能。 寄养时, 仔猪间日龄相差不超过3d, 通常把大的仔猪寄出去, 寄出时用寄母的奶汁擦抹待寄仔猪的全身。 金大春等研究认为, 窝产活仔数在6~9 头、14~15 头、 16~17 头组间仔猪初生重无显著差异, 说明这些组间初生仔猪个体差异不明显, 可优先考虑并窝或拆分寄养, 并将母猪带仔哺乳数调整为10~13 头, 可获得更为理想的断奶窝重[6]。
5.2.4 注意补铁, 预防下痢
仔猪初生后2d内注射血康或富来血、 牲血素等铁剂1ml, 以预防贫血; 口服抗生素如兽友一针、 庆大霉素2ml, 以预防下痢; 注射亚硒酸钠VE0.5ml, 以预防白肌病, 同时也能提高仔猪对疾病的抵抗力。
5.2.5 温度适宜, 补料及时
产房的适宜温度: 分娩后1 周为27℃, 2 周为26℃, 3周为24℃, 4 周为22℃; 仔猪保温箱的适宜温度: 初生为36℃, 体重2kg为30℃, 4kg为29℃, 6kg为28℃, 6kg以上至断奶为27℃。 补料: 出生后5~7 日龄开始诱食补料, 要保持料槽清洁, 饲料新鲜, 勤添少添, 晚间要补添1 次料。 补料次数以4~5 次/d为好。
参考文献
[1]黄廷立.分娩母猪的饲养管理技术[J].畜牧兽医科技信息, 2014 (12) :65.
[2]王璐.分娩母猪的饲养管理技术[J].中国畜牧兽医文摘, 2014, 30 (6) :87.
[3]丁清录.分娩母猪的饲养管理技术探讨[J].当代畜牧, 2014 (1) :21-22.
[4]张忠义.分娩母猪的饲养管理技术[J].四川畜牧兽医, 2012 (9) :36-37.
[5]钱作清, 池仁春, 金俊杰, 等.提高早期断奶仔猪生长和成活率的关键技术[J].中国畜禽种业, 2014 (6) :64-66.
规模化猪场母猪饲养 篇10
1 母猪的选留
1.1 选留的品种
选留的品种主要是长白猪 (L) 、大约克猪 (Y) 以及用长白猪 (L) 与大约克猪 (Y) 的正反交后代, 即LY、YL外二元杂母猪 (简称外杂母猪) 选留为种用母猪。
1.2 选留原则
1.2.1身体健康, 无遗传疾患, 精神活泼, 来自产仔数多、哺育力强、断奶窝重等繁殖力高的家系。
1.2.2乳房发育, 有效乳头6对或6对以上发育正常, 沿着腹底线均匀分布的乳头, 不得有瞎乳头、翻转乳头等其它畸形乳头。
1.2.3 外生殖器官发育良好, 阴户发育较大且下垂的个体。
1.2.4母猪毛色、头型、耳型等应符合品种特征, 体格健壮、匀称, 背线平直, 肢蹄健壮整齐。行走轻松自如。臀部削尖或站立艰难的小母猪充当种猪的寿命一般较短。
1.2.5 要选择性情温顺和易管理的母猪, 情绪不安或性情暴躁的小母猪不宜留种。
1.2.6 首次发情期应在6月龄前后出现。发情稳定, 不发情或屡配不孕者不宜留种。
1.2.7 应侧重于母性的特征及繁殖性能, 而不能只是选择臀部发达的猪, 不管它的生产性能如何就盲目引进。
2 后备母猪的精细化饲养管理
2.1 后备母猪的饲养
后备母猪可细分为3个阶段:生长期、培育期及适配期。成功的后备母猪育成应于小母猪的生命早期开始实施, 后备母猪从断奶第一次选种后, 就应对其制定培育计划。
2.1.1 生长期 (断奶~70 kg) :
该期的目的是使小母猪的身体得到充分生长发育, 此期的饲喂方式采用自由采食。每千克日粮的营养浓度:消化能13.39~14.23MJ、粗蛋白18%~15%, 钙0.5%~0.6%, 磷0.45%~0.5%, 赖氨酸0.7%, 采食量1.5~2.5 kg。
2.1.2 培育期 (70~100 kg) :
该期的目的是使小母猪具备良好的种用体况, 按时配种受孕, 此期的饲喂方式实行限饲, 但这只限制其能量的摄入, 而要给予足够水平的氨基酸、钙、有效磷和维生素 (尤其是维生素A, C, E、叶酸、生物素等) , 采用专业设计的优质后备母猪料进行饲养, 同时可添加适最含纤维素较高的饲料, 如青饲料、麦皮等, 使胃肠得以充分锻炼和促进胃肠发育, 但这时切忌使用中猪料将小母猪当育肥猪养。每千克日粮的营养浓度:消化能13.39~14.23MJ、粗蛋白14%~15%, 钙0.5%, 磷0.45%, 赖氨酸0.7%、采食量2.5~2.8 kg。
2.1.3 适配期:
该期的目的是增加排卵数, 提高受胎率, 此期的饲喂方式实行催情优饲, 每天每头后备母猪, 在配种前2周增加0.45~0.9 kg饲料的采食量, 这可使每头产仔数增加1~1.5头, 但需在配种当天把饲料量降到每天每头1.8~2 kg。
2.2 后备母猪管理
2.2.1 引种要建立隔离检疫制度:
为防止引种不慎而引入病原, 对后备猪引种要隔离饲养8~10周, 并在这个时间内完成免疫接种加药物净化 (细菌及寄生虫净化) 、猪群同化, 最后检疫无病才能进入后备猪群。
2.2.2 免疫接种:
后备猪在配种前1~2月接种2次伪狂犬、日木乙型脑炎、细小病毒等疫苗, 两次间隔时间为20 d, 并加强接种猪瘟苗、口蹄疫苗, 根据各场具体情况加强种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链球菌、支原体、传染性胸膜肺炎等疫苗。
2.2.3 驱体内外寄生虫:
从场外引进的后备猪在引回的第二周开始驱虫, 配种前一个月再驱虫1次, 驱虫方法可在饲料中添加高效广谱驱虫药, 如肯维灭或虫蝇净进行驱虫, 也可注射通灭或害获灭。
2.2.4 猪群同化:
疫苗接种完成后2周, 采血送检。根据血清学检杳或病原学检查结果, 结合猪群血样鉴定无病者可转入本场生产群。从引种至检疫鉴定需要8~10周的时间。
2.2.5 禁止饲喂发霉变质的饲料:
霉菌毒素, 尤其是赤霉烯酮会引起后备母猪出现假发情、外阴水种、卵巢萎缩, 发情异常, 引起母猪不孕。
2.2.6 加强后备母猪的运动:
既可防肢蹄疾病, 又可促进发情, 降低后备母猪的淘汰率。
2.2.7 适时配种:
后备母猪的适配月龄为8~10月, 体重100~110 kg。一般后备母猪出现第三次发情时配种。
2.2.8 精心管理、促进发情:
做好后备猪培育的记录记载, 特别是初情期发现的时间、发情的持续期等, 对不发情的后备猪要找出原因, 研究对策, 如公猪诱情、改变环境等。实在不能正常发情配种的给予淘汰。
2.3 发情观察与鉴定
2.3.1 发情观察:
每天坚持两次发情状况检查 (上午7:00-8:00, 下午16:00-17:00) ;并做好详细的检查记录, 主要包括:发情时间、发情母猪的耳号和其所在圈的圈号以及预计配种时间。一般后备母猪在6~7月龄时出现初次发情, 在第三个发情期实施配种;断奶母猪在断奶后3~7 d出现发情。
2.3.2 发情鉴定:
(1) 初期, 精神兴奋、食欲降低、后备猪出现阴户红肿, 并有少量透明黏液流出; (2) 中期, 精神亢奋、主动接近饲养人员, 拱爬其他母猪或者让其他母猪爬跨, 更有甚者出现翻栏现象并主动去寻找公猪。此时手压其腰荐部会出现静立不动、立耳、举尾、接受爬跨的“静立反射现象’。当阴户红肿有所消退并在阴户表面出现轻微皱折, 从阴道中流出浑浊的黏液, 用拇指与食指轻轻牵拉有连丝现象, 此期为最佳配种时期; (3) 后期, 精神兴奋降低, 食欲增加, “静立反射”逐渐消失, 警惕性增强, 不容易接近人, 也不愿接受公猪爬跨, 阴户颜色变淡、萎缩, 阴道变得干涩。
3 妊娠母猪的精细化饲养管理
3.1 怀孕母猪的饲养
怀孕母猪的饲养可分为两个阶段:怀孕前期、怀孕后期。
3.1.1 怀孕前期 (怀孕0~85 d) :
是受精卵附植期, 是怀孕母猪饲养的第一个关键时期, 该期主要目的是保胎。这时受精卵要附植在子宫不同部位发育, 从12日龄开始怀孕24~30日龄结束, 并逐步形成胎盘, 在胎盘尚未形成之前, 胚胎呈游离状态, 易被吸收或死亡。该期的饲喂方式实行限饲, 从配种后第一天就开始使用怀孕母猪料, 母猪每天采食量不能超过1.8~2.0 kg/d, 其饲粮的营养浓度:消化能13.39~14.23 MJ/kg、粗蛋白12.5%~13.5%, 钙0.8%, 磷0.6%以及注意微量元素、维生素的添加。尤其是配种后7 d内的母猪不要过量饲喂, 妊娠早期过量饲喂会导致胚胎死亡率增加, 因为这时随饲料摄入的增加会引起血流增加和肝脏性激素代谢增加, 从而导致外周血的性激素减少, 特别是孕酮减少, 使受精卵的存活率减少。
3.1.2 怀孕后期 (怀孕85~产前3 d) :
是胎儿快速生长期, 该期主要目的是使胎儿达到标准的初生重和使其产后有良好的泌乳性能, 这阶段是怀孕母猪饲养的第二个关键时期。该期的饲喂方式加料攻胎, 逐渐增加饲喂量, 以增加母猪的营养贮备, 满足胎儿快速生长发育和乳腺发育的营养需要, 怀孕85~110 d喂料量为2.0~2.5 kg/d, 但在实际饲喂中要采取个别饲养。对瘦母猪要高于此标准饲喂, 肥母猪可低于此标准饲喂, 要使所有怀孕母猪都保持一个良好的不肥不瘦的种用体况。总之, 对怀孕猪的饲养技术是:掌握好限量饲喂, 其好处是可增加胚胎存活;可减轻母猪分娩困难;可减少母猪压死新生仔猪;可使哺乳期母猪体重损耗减少;可降低饲养成本;乳房炎减少;母猪繁殖寿命延长。
3.2 怀孕母猪的管理
3.2.1 查情:
配种后18~24 d进行第一次查情, 使用性欲好的公猪查情, 第一次查情后认为已怀孕的母猪就迁到怀孕舍饲养, 配种后35~45 d进行第二次查情, 可采用怀孕检测仪查情, 这时使用怀孕检测仪查情准确率高。
3.2.2
提供怀孕母猪充足卫生的饮水。
3.2.3 提供舒适环境:
怀孕早期胚胎尚未附植, 容易受各种应激因素作用而导致脱落死去, 这时要特别注意母猪安静, 避免各种刺激 (如打、踢、热应激及饲喂发雾饲料) , 同时在30 d内不要对母猪进行混养、转群及注射疫苗等。怀孕舍做到冬暖夏凉。
3.2.4 免疫接种:
在产前接种疫苗可使哺乳仔猪获得初乳中高水平抗体而得到较好的保护, 在产前4周、3周分别接种伪狂犬疫苗、大肠杆菌苗;在每年10月全群猪接种一次传染性胃肠炎及流行性腹泻二联苗。这对预防传染性胃肠炎及流行性腹泻有较好的效果;每年3-4月份蚊绳多发季节前对全群种猪接种乙型脑炎疫苗:根据不同场地具体情况有选择性地加强接种支原体、口蹄疫苗、传染性萎缩性鼻炎、衣原体、蓝耳病毒、猪肺疫、链球菌、副伤寒等疫苗;猪瘟苗及猪细小病毒苗分
别安排在产后3周及4周接种。
3.2.5 预防种猪裂蹄:
瘦肉型种猪常在寒冷的冬春季多发裂蹄症, 其原因与猪的品种、栏面过于光滑或过于粗糙, 怀孕期全程禁闭饲养而运动不足以及饲料中营养不平衡等有关, 其中日粮中锌及生物素供应或摄取不足是导致种猪裂蹄的主要原因之一, 裂蹄的种猪常因肢蹄软弱影响配种而被淘汰。因此, 每年冬春季要重视预防种猪裂蹄, 预防上采取选择肢蹄健壮品种、选用优质饲料、加强运动、改变怀孕期全程禁闭饲养方式、改善猪舍地面结构等多方面措施。
3.2.6 产前驱虫及杀虫:
对产前母猪驱虫以减少寄生虫垂直传播给仔猪的机会, 可于母猪产前7~14 d选用肯维灭或虫绳净进行驱虫, 或注射通灭或害获灭。猪场常受苍蝇、蚊子和老鼠等干扰而非常烦恼, 采用诺华蝇得净和加强蝇必净可有效地控制苍蝇, 采用敌百虫定期喷洒沟渠, 粪便和环境控制蚊子, 采用立克命进行灭鼠。
4 哺乳母猪精细化饲养管理
4.1 哺乳母猪的饲养
哺乳母猪的饲养管理重点是提高仔猪成活率, 增加泌乳量, 提高仔猪断奶体重, 预防母猪生殖道炎症、乳房炎、肠炎, 减少蹄部疾患。确保母猪断奶后如期发情配种, 延长使用年限。哺乳母猪的饲养可细分为3个阶段:围产期、哺乳期和断奶准备期。
4.1.1 围产期:
围产期分为分娩准备期 (产前1周) 和泌乳初期 (产后1周) 。该期目的保证母猪顺利分娩和预防MMA的发生; (1) 产前4 d要逐渐减料, 临产当天停止喂料, 也可麸皮加水饲喂; (2) 产后1~7 d饲料应逐日增加。哺乳期的日粮要求营养全面、平衡, 适口性好, 易于消化吸收。其每千克日粮的营养浓度为:消化能13.39~14.23 MJ/kg, 粗蛋白17~19%、赖氨酸0.8%~1.0%, 钙0.8%、总磷0.65%, 另外充分满足微量元素、维生素的需要。日粮喂量, 一般根据带仔多少、泌乳量投料4~6 kg。
4.1.2 哺乳期:
旺乳期 (产后7 d~断奶前3 d) :该期的目的一是要让母猪泌乳充足, 保证仔猪吃到充足的乳汁而健康成长;二是要控制母猪哺乳期体重损失过多, 使母猪断奶后及时发情配种。产后一周基本上可让母猪自由采食, 母猪每天给料量以2.5 kg为基础, 每带一头仔猪增加0.25~0.3 kg的饲料, 按体况、泌乳情况、仔猪生长及健康情况调整喂料量。在断奶前母猪控制在中等体况。但炎热的夏天, 母猪常因采食量下降而引起奶水不足, 因此要提高夏天母猪能量供给量, 提高母猪能量供给量的两种办法:一种方法是增加采食量;利用早晨天气较凉爽时饲喂, 晚上加餐饲喂;给母猪降温, 采用滴水降温可明显增加采食量, 以水拌料代替干粉料;饲料添加小苏打或小肽。另一种办法是向日粮中添加2~4%的脂肪。
4.2.3断奶准备期 (断奶前3 d~断奶) :
该期的目的是使母猪泌乳逐渐减少, 这时有利于锻炼仔猪采食饲料和预防母猪乳房炎。体况良好的母猪于断奶前3 d适当减料至3 kg, 但体况差的不减料。
4.2 哺乳母猪的管理
4.2.1 加强产期母猪的清洁消毒:
临产母猪进产房前一周, 先清洁消毒好产房, 然后对临产母猪洗刷, 用复合醛消毒后方可进入产房。产前2 h用复合碘溶液先刷母猪腹部、乳房及外阴。助产时助产人员的手和器具应进行严格消毒, 并保持全过程卫生。产后用复合碘溶液消毒母猪腹部、乳房、外阴。
4.2.2 提供安静舒适的产房环境:
产房的适宜温度是22~24℃, 高温会造成难产、分娩延迟产出更多的死胎、母猪便秘、采食量下降, 泌乳不足及断奶后发情延误。保持产房清洁干燥和通风良好, 产栏一般不要用水冲洗, 因为栏内潮湿肮脏, 细菌易大量生长繁殖, 感染仔猪引起下痢。保持产房安静舒适。不要随意惊吓、鞭打、驱赶母猪和小猪, 这样会造成母猪经常处于精神紧张状态, 干扰母猪泌乳。
4.2.3 净化围产期的母猪体内病原:
围产期是母猪最容易感染发病的时期, 此时给围产期母猪添加抗生素以减少母猪体内细菌, 减少垂直传播, 预防母猪子宫炎、乳房炎、无乳综合症和仔猪细菌性疾病 (下痢) 的发生, 可于母猪围产期每吨饲料中添加80%枝原净125 g、15%金霉素3 000 g或骏康10 000 g, 有良好的预防效果。试验表明在围产期母猪饲料中添加中药催乳散 (福奶多) 对增加初乳产量和全期泌乳量, 对提高仔猪成活率及断奶体重有明显的效果。
4.2.4 预防产后感染:
在产前一天的早上8:00时肌注氯前列烯醇, 既可预防母猪MMA的发生, 又可使母猪在白天分娩缩短产程、增加初生仔猪成活率。产后肌肉注射长效土霉素10 m L或其他抗生素药物, 对预防产后感染有良效。对产后无乳母猪, 肌肉注射氯前列烯醇+催产素, 间隔3 h1次, 连用4次, 并投喂催乳中药以促进泌乳。
4.2.5 预防围产期母猪便秘:
产前便秘会引起食欲减退, 降低仔猪初生体重, 产后母猪便秘会引起母猪泌乳障碍和仔猪下痢, 降低仔猪断奶体重, 母猪便秘一般通过调整母猪日粮的粗纤维来解决, 若母猪排出干硬圆粒状粪便, 给每头母猪每天饲喂人工盐50 g或硫酸镁25 g, 有条件的猪场可加喂表料, 并提供充足的清洁饮水。
5 空怀母猪的精细化饲养管理
空怀期间母猪饲养管理的目的是恢复断奶母猪的体况, 缩短母猪的空怀天数, 提高母猪繁殖率, 对空怀母猪实行良好的饲养, 可以促进发情排卵, 提高受胎率和产仔数。
5.1 采用短期优饲、恢复断奶母猪的体况
对在离乳前三天开始减料的母猪, 离乳当天不喂料, 离乳后第二天至配种前增加饲喂量, 尽快恢复母猪的体况, 日喂量加至2.5~3 kg, 一旦配种后, 立即降到1.8~2.0 kg, 按膘情喂料。离乳时过度消瘦的母猪, 离乳前不可减料, 离乳后及时优饲增加喂料量, 使其尽快恢复体况, 及时发情配种, 离乳前体况相当好, 甚至过肥的母猪, 离乳前后都要少喂料, 离乳后不宜采用短期优饲方法, 并要加强运动。
5.2 配种
经产母猪断奶后2~5 d、初产母猪断奶后3~7 d, 开始发情并配种。流产母猪第一次发情不配种, 生殖道有炎症的母猪治愈后才配种。每个情期配种2~3次。断奶后7 d内应有90%以上的母猪发情配种为正常。
5.3 加强管理, 促进发情
断奶时过度消瘦母猪或发生繁殖障碍后的母猪, 常出现断奶后不出现发情的现象, 在采用疫苗接种、抗生素防治的同时, 可采取有效的措施促进发情配种:补料催情、母猪合群运动和公猪诱情等方法, 当以上方法无效时, 可采用激素催情, 可先注射前列腺素, 经3~5 d待母猪阴部呈现肿胀, 再用孕马血清1 000 U肌肉注射, 母猪一般可在注射后3~5 d出现发情配种, 也可以应用中药催情或向子宫内注入清宫促孕保催情。
5.4 淘汰不合格的母猪, 保持母猪群合理的结构
规模化猪场母猪饲养 篇11
【关键词】规模猪场;繁殖率;良好环境
1 创造良好的环境,优化猪场的结构
良反应,会造成母猪发情障碍现象。保持猪舍空气畅通,改善母猪发情障碍,是提高繁殖率的途径。
1.2 创造适宜温度
母猪对热很敏感,适宜温度是22℃.因此易受热应激而发生繁殖障碍。30℃以上的高温,对母猪的繁殖机能有严重的不良影响。引起母猪的流产临界温度为32℃,在生产中,当室温超过30℃时,应提高日粮营养水平,添加电解质和维生素等抗应激物质,增喂青绿多汁饲料.采取圈舍淋水喷雾和通风等措施,改善内部小气候,减少母猪的热应激,配种时间宜选在早晚或夜间气温较低时进行。
1.3 光照时间和光照强度的控制
母猪哺乳期间光照时间时间应达l6h以上,光度须达到3~6W,这样可使母猪离乳窝重增加6.4%,断乳后5d内发情率提高2.2%。
2 选留种猪时,对种猪进行性能测定
坚持场内种猪测定,充分利用GPS育种软件中BLUP法计算分析种猪的综合育种值指数,对种猪进行遗传评估、排序,同时结合体型外貌进行选留,利用人工授精技术开展种猪的优质选配,培育优良种猪。
2.1 做好日常生产记录,定期总结
掌握猪场的日常档案繁多,包括种猪系谱卡、公猪配种计划表、采精登记表、配种纪录表,母猪配种产仔登记卡、仔猪出生与断乳转群记录表、免疫注射记录表等等。为掌握公、母猪繁殖性能,每次生产变动,都必须有完整记录,并且每周一小结以发现生产问题,以便下周及时调整;每月一汇总,报告场级领导掌握动态;每半年及年终都必须进行全面总结,对公母猪生产性能进行排序,以便作好下阶段配种、生产计划。
2.2 建立育种核心群
种猪群年更新比例都在30%左右,通常是在2~5胎的原种群中挑选同窝仔数多且无遗传疾患、体型外貌符合要求并生长速度快的留做后备进行补充。但为了加快世代更替,提高选育进展水平,采取头胎留种,争取一年一个世代。
2.3 核心群的选育方法
2.3.1 制定配种计划
核心群内理论上应采取避免全同胞的随机交配,但实际操作上,一般是开始采取血缘分组,将没有血缘关系的公母猪进行交配,1~2个世代后,再随机交叉选配。配备育种软件的情况下,可以运行软件的“种猪选配计划表制定”,在设定种公、母猪之间的最大亲缘相关系数的情况下,由电脑计算并制定最优化的《种猪选配计划表》,该表按要求列出了符合亲缘相关系数限制条件的现有种公猪号码。根据该选配计划表,按照预先设定的育种方案,兼顾各品种猪血缘间、血缘内的配种比例,再进行种公、母猪的选配。
2.3.2 实施重复配种
生产中应严格执行配种计划,如出现短暂性供精问题,应按计划使用备用公猪。为保证母猪配种受胎,公猪一次采精后,应优先保障同一母猪二次配种的备用精液。严禁采用其他公猪精液的双重配种,以保证后代血统的准确。
2.3.3 准确记录母猪繁殖哺乳成绩
母猪繁殖性能不只是反映母猪本身生产能力,更重要的是必须掌握仔猪出生及哺乳阶段的生长发育状况,因此,仔猪出生时除按全国统一耳号编制方法进行剪耳号外,繁殖成绩必须将所有仔猪个体的出生重、乳头数、断乳重等完整记录,以备进行后代生长测定时的仔猪初选。
2.3.4 继代猪的选育
断乳初选在仔猪断乳时进行。根据母猪生产情况及仔猪发育表现,除出现遗传疾患个体全窝放弃外,最好能对核心群后代实施全群测定,但限于测定设备、工作强度及后期公猪处置等多方面因素,一般每窝挑选2♂ 3♀。挑选的标准为:符合本品种的外形标准,生长发育好,体重较大,皮毛光亮,背部宽长,四肢结实有力,乳头数在6 对以上。保育结束阶段二选。保育结束一般仔猪达70 日龄。保育猪要经过断乳、換环境、换料等几关的考验,断乳初选的仔猪经过保育阶段后,有的适用力不强,生长发育受阻,有的生理缺陷逐步显现,因此,在保育结束拟对断乳初选的仔猪进行第二次选择,将体格健壮、体重较大、没有副乳头、公猪睾丸良好的初选仔猪转入下阶段测。
3 适时配种,提高受胎率
母猪发情后,根据不同品种、年龄,适时进行配种。引进品种的后备母猪一般在8~9月龄,体重在120 kg达到体成熟时即可配种。经产母猪一般在断奶后7~10 d发情。因此饲养员要做好查情、诱情、试情工作。配种适宜时间是母猪排卵前2~3 h,即发情后19~30 h。从外部表现看,母猪的阴户从鲜红变为暗紫,从肿胀变为稍皱缩,并有丝状黏液流出,用手按压母猪的后躯呆立不动时方可配种,可实行多重配种,即在第l次配种后,隔8~12 h,再进行第2次配种。配种前要对种公猪的阴部用0.1%的高锰酸钾溶液进行清洗和消毒。配种环境要安静,配种完毕要驱赶母猪走动,不让它弓腰或立即躺下,以防精液倒流。
4 做好好母猪分娩产仔工作
产前5~10d,将产圈扫干净,并用10%-20%的新鲜石灰水喷洒消毒,临产前用2%~5%的来苏尔液消毒母猪的腹部、乳房和阴户。母猪产仔后及时掏除仔猪鼻中黏液,扯去胎膜。对假死仔猪可用拍打胸部、倒提后肢和酒精刺鼻等方法急救。对于难产母猪要搞好助产,使母猪顺利产仔。此外,保温对初生仔猪尤为重要。仔猪出生时,分娩舍的温度必须保持在26~32℃,一周至断奶为26~28℃。
5 母猪乏情原因,实施相应措施
5.1 母猪不发情的原因
年龄较老了; 夏季气候太热了;猪圈黑暗缺乏光照或每日光照超过12h就可对发情活动产生抑制作用;母猪膘情与营养欠佳或母猪太胖;生殖器官有病; 内分泌失调。
5.2 对不发情母猪采取措施
5.2.1 诱导发情
公猪诱导法、合群并圈法、按摩乳房法、并窝法。
5.2.2 人工催情
肌肉注射维生素A、维生素D、维生素E合剂; 单独注射1 000IU孕马血清促性腺激素; 皮下埋植500mg乙基去甲睾酮20天;注射同发素,母猪一次量1支用5ml稀释液溶解后使用猪耳后肌内、皮下注射;注射脑垂体前叶素、绒毛膜促性腺激素。
6 抓好疫病的防治工作,控制和净化猪场。
规模化猪场母猪饲养 篇12
1 后备母猪的选留
1.1 选留的品种
选留的品种主要是要长白猪 (L) 、大约克猪 (Y) , 以及用长白猪 (L) 与大约克猪 (Y) 的正反交后代, 即LY、YL外二元杂母猪 (简称外杂母猪) 选留为种用母猪。
1.2 选留原则
1.2.1身体健康, 无遗传疾患, 精神活泼, 来自产仔数多、哺育力强、断奶窝重大等繁殖力高的家系。
1.2.2乳房发育:有效乳头六对或六对以上发育正常, 沿着腹底线均匀分布的乳头, 不得有瞎乳头、翻转乳头等畸形乳头。
1..2.3外生殖器官发育良好, 阴户发育较大且下垂的个体。
1..2.4母猪毛色、头型、耳型等应符合品种特征, 体格健壮、匀称, 背线平直, 肢蹄健壮整齐。行走轻松自如。臀部削尖或站立艰难的小母猪充当种猪的寿命一般较短。
1..2.5要选择性情温顺和易管理的母猪, 情绪不安或性情暴躁的小母猪不宜留种。
1.2.6 首次发情期应在6月龄前后出现, 发情稳定。不发情或屡配不孕者不宜留种。
1.2.7应侧重于母性的特征及繁殖性能, 而不能只是选择臀部发达的猪, 不管它的生产性能如何就盲目引进。
2 后备母猪的精细化饲养管理
2.1 后备母猪的饲养
后备母猪可细分为三个阶段:生长期、培育期及适配期。
2.1.1 生长期 (断奶~70 kg) :
该期的目的是使小毋猪的身体得到充分生长发育, 此期的饲喂方式采用自由采食。每千克日粮的营养浓度:消化能13.38~14.21 MJ、粗蛋白18%~15%, 钙0.6%~0.5%, 磷0.45%~0.5%, 赖氨酸0.7%, 采食量1.5~2.5 kg/d。
2.1.2 培育期 (70~100 kg) :
该期的目的是使小母猪具备良好的种用体况, 按时配种受孕, 此期的饲喂方式实行限饲, 但只限制其能量的摄入, 而要给予足够水平的氨基酸、钙、有效磷和维生素 (尤其是维生素A, C, E、叶酸、生物素等) , 采用专业设计的优质后备母猪料进行饲养, 同时可添加适最含纤维素较高的饲料, 如青饲料、麦皮等, 使胃肠得以充分锻炼和促进胃肠发育, 但这时切忌使用中猪料将小母猪当育肥猪养。每千克日粮的营养浓度:消化能13.38~14.21 MJ、粗蛋白14%~15%, 钙0.5%, 磷0.45%, 赖氨酸0.7%、采食量2.5~2.8 kg/d。
2.1.3 适配期 (100~110 kg) :
该期的目的是增加排卵数, 提高受胎率, 此期的饲喂方式实行催情优饲。在配种前2周采食量增加到3~4 kg, 这可使每头产仔数增加1~1.5头, 但需在配种当天把饲料量降到每天每头1.8~2 kg/d。
2.2 后备母猪管理
2.2.1 引种要建立隔离检疫制度:
为防止引种不慎而引入病原, 对引进的后备母猪要隔离饲养8~10周, 并在这个时间内完成免疫接种加药物净化 (细菌及寄生虫净化) 、猪群同化, 最后检疫无病才能进入后备猪群。
2.2.2 免疫接种:
后备猪在配种前1~2月接种2次伪狂犬、日本乙型脑炎、细小病毒等疫苗, 2次间隔时间为20 d, 并加强接种猪瘟苗、口蹄疫苗, 根据各场具体情况加强种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链球菌、支原体、传染性胸膜肺炎等疫苗。
2.2.3 驱体内外寄生虫:
从场外引进的后备猪在引回的第二周开始驱虫, 配种前1个月再驱虫1次, 驱虫方法可在饲料中添加高效广谱驱虫药, 如肯维灭或虫蝇净进行驱虫, 也可注射通灭或害获灭。
2.2.4 猪群同化:
疫苗接种完成后2周, 采血送检。根据血清学检杳或病原学检查结果, 结合猪群血样鉴定无病者可转入本场生产群。从引种至检疫鉴定这大约需要8~10周的时间。
2.2.5 禁止饲喂发霉变质的饲料:
霉菌毒素, 尤其是赤霉烯酮会引起后备母猪出现假发情、外阴水种、卵巢萎缩, 发情异常, 引起母猪不孕。
2.2.6 加强后备母猪的运动:
既可防肢蹄疾病, 又可促进发情, 降低后备毋猪的淘汰率。
2.2.7 适时配种:
后备母猪的适配月龄为8~10月龄, 体重100~110 kg。一般后备母猪出现第三次发情时配种。
2.2.8 精心管理、促进发情:
做好后备猪培育的记录记载, 特别是初情期发现的时问、发情的持续期等, 对不发情的后备猪要找出原因, 研究对策, 如公猪诱情、改变环境等。实在不能正常发情配种的给予淘汰。
2.3 发情观察与鉴定
2.3.1 发情观察:
每天坚持两次发情状况检查 (上午7:00—8:00, 下午1600—17:00) ;并做好详细的检查记录, 主要包括:发情时间、发情母猪的耳号和其所在圈的圈号以及预计配种时间。一般后备母猪在6~7月龄时出现初次发情, 在第三个发情期实施配种;断奶母猪在断奶后3~7 d出现发情。
2.3.2 发情鉴定:
【规模化猪场母猪饲养】推荐阅读:
中小规模化猪场10-01
规模化猪场的驱虫10-14
规模化猪场疾病防控05-25
规模化猪场管理流程06-20
规模化种猪场07-07
规模化猪场健康养殖10-09
规模化猪场的疫病防控07-11
规模化养猪场防疫09-18
规模化猪场的科学免疫11-04
规模化猪场污染治理措施05-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