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好英语的起步教学

2024-12-09

抓好英语的起步教学(共5篇)

抓好英语的起步教学 篇1

作文教学是小学的基础课,培养小学生的写作能力是小学作文教学的基本任务。而写作文却是大部分学生颇感头痛的问题。学生作文能力的形成,有其自身的特点和规律,即必须由易到难、循序渐进,逐步培养学生的作文能力,在具体教学工作中,必须坚持从低年级就开始抓好作文的起步教学,切实打好基础,然后一个年级一个年级扎扎实实抓下去,环环紧扣,持之以恒,才能达到小学阶段的作文要求。所以说,扎实抓好小学作文的起步教学,无疑是十分重要的。

一、指导学生学会观察

观察是儿童认识世界、增长知识的重要途径,教师在教学中要从培养学生的观察兴趣入手,教给他们观察的方法,养成乐于观察、勤于观察的习惯,在观察事物之时,为使学生摆脱被动状态,变“老师要我观察”为“我要观察”,以形成一种观察的动力,所以得让学生明确观察的目的,在观察的基础上展开想象,并通过自己的语言说出来,从而培养学生的说话能力,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为写作文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引导学生广泛阅读

小学语文教材的功能,不仅要通过阅读理解文意、受到教育、获得间接经验,还要从读悟写,领会文章的写作方法和技巧,成为练习习作的例子和凭借,阅读是作文的基础,“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通过阅读,可以获取很多的知识,这些知识是直接生活中难以得到的。它是打好作文基础不可忽视的一个方面,学生写作文,如只局限于自己的生活经验,写出的作文虽然也文从字顺,但显得单薄而没有分量,有的学生从表达自己的生活经验出发,能联系阅读中得来的有关知识,写出来的作文相对就有了深度和广度。因此,学生的知识面宽,作文才写得厚实。

三、激发学生写作兴趣

《心理学》理论指出:“具有学习兴趣的学生,会把学习看成是内心的满足,不是当作负担。”在目前学生普遍认为“习作难,一见习作心就烦”的情况下,习作指导课能否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就不是一个简单的方法问题。在习作教学中,老师都力图用各种方法和教学手段激发学生习作兴趣,进行“引趣”设计,突出趣味教学的效果。

1. 课题引趣

根据低年级的年龄特点,老师在出示说话课课题前,有意制造悬念,用“传话游戏”揭示课题,给学生以新奇有趣的感觉。从上课起,就使学生产生“乐学”的意向,全身心投入学习。

2. 歌舞引趣

以“贴画说话”为训练形式的《说春天》教学中,老师先放出动听的音乐。然后让戴头饰的小朋友表演舞蹈,把学生带入到美丽的春天中,这时,老师在黑板上一边出示一幅幅同学们画的画,一边指导学生说出春天景物的变化,植物的变化,动物的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变化。学生思维被打开了,争先恐后地发言。知识性和趣味性统一起来,充分调动了学生说写的积极性。

3. 实物引趣

二年级说写训练课《我喜爱的水果》,老师先以苹果为例,出示各种苹果,看形、看颜色,削开果皮观察果的肉,再把苹果切为两半,观察果子的内部构造。最后,把苹果分成小块让学生品尝味道,这里通过学生看一看,说一说,尝一尝,说一说,从说一句完整的话到说几句连贯的话,继而表达一个中心。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既训练了学生说话的条理性,又学到了观察认识事物的方法。

4. 操作引趣

在习作前,老师先布置学生按各自的爱好制作了许多手工作品,在指导学生写手工制作过程时,学生因为都有制作的经历,所以很容易地解决了“写什么”的问题。当学生用笔表现自己生活的七色阳光,学生写作也就由“苦”变“甜”了。

5. 材料引趣

在习作中最困难是选择材料,如教学《记一件烦恼的事》一课时,老师先出示三幅图,让学生说图中小朋友有哪些烦恼的事。学生指出:第一幅图是写家长对课余活动限制的死,压力重,只让看书学习,不准体育活动的烦恼;第二幅图是小朋友要学习,但窗外传来大人们打牌、下棋的吵闹声;第三幅图是小朋友准备自己动手洗衣服,妈妈却硬要代劳。通过这三幅图,展示了学生们来自学习方面、环境方面和生活方面的烦恼。通过典型材料的引导,学生思路顿开,有的说:“我长得胖,同学们捉弄我,很烦恼。”有的说:“一次我送小同学回家回去晚了,妈妈不了解情况批评了我,很烦恼。”有的说:“我家门前的街道没人打扫,引来许多苍蝇……”学生的说、写兴趣提高了。

6. 想象引趣

想象习作,学生可以海阔天空,自由想象,如第五册中:“把你喜欢的玩具带到学校和同学们一边玩一边想象它们之间会发生什么事情,编一个童话故事”,老师引导他们展开想象,有意识地把这些玩具想象为有感情和会说话的,这样学生的兴趣来了。

一位教育家说过:“没有任何兴趣,被迫进行学习,会扼杀学生掌握知识的意向。”有兴趣就有了习作的动力,有兴趣就有了习作的潜力,一旦习作课使学生产生兴趣,就会激发他们对习作训练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四、侧重作文内容训练

在小学低年级阶段,应该更多强调作文内容,让学生有话可说,有内容可写,不要过早地去讲究作文的形式。比如低年级说话写话、观察事物写话、看图写话等等,应当让学生说什么写什么,看到什么写什么、想到什么写什么,只要写的时候注意思维的条理性,写出来的话一句一句能够连接起来就可以了,不必要求非用什么形式来表达不可。中年级以写片断练习为主,仍然应当多强调作文的内容,要通过多种渠道去开拓作文内容的源泉,培养学生获取作文内容的能力,写的时候应当不拘形式,鼓励有什么写什么,但要注意什么先写,什么后写,哪些地方多写,哪些地方少写,能够突出重点就可以了。至于怎样开头、怎样结尾、内部结构怎样严密之类,能够做到当然好,做不到也不必追求。

总之,提高小学习作起步教学,必须要从低年级起,就按照大纲的要求和教材的编排序列,有计划地从说一句、写一句完整的话练起,培养学生从说几句话连成一段话到说写一件简单的事,要激发学生写作兴趣,要从内容入手,使学生学会观察并在阅读中积累语言,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思想品质的教育,这样才能为提高学生的习作水平打下坚实的基础。

抓好英语的起步教学 篇2

营山乡太康完小:周海伦

【内容摘要】在我校的一次教学研讨活动中,部分教师反映三年级学生起步作文太难教了。在一次期末统考阅卷中我也发现:有的学生作文笔下无话可写,语言贫乏,不生动,仅仅三言两语,没有具体细节。有的学生作文却像记流水账一样,主次不分,详略不当,结构零乱,缺乏安排,而且错别字、病句多。就这件事,本人查阅多方资料结合自己多年语文教学实践,从以下几方面来谈谈个人管见:怎样抓好小学生起步作文教学:

一、激发学生写作兴趣;

二、从读学写,读写结合;

三、练说练写;

四、指导修改;

五、重视鼓励。

【关键词】激发兴趣 读写结合 练说练写 教会修改 重视讲评

在我校的一次教学研讨活动中,部分教师反映三年级学生起步作文太难教了。在一次期末统考阅卷中我也发现:有的学生作文笔下无话可写,语言贫乏,不生动,仅仅三言两语,没有具体细节。有的学生作文却像记流水账一样,主次不分,详略不当,结构零乱,缺乏安排,而且错别字、病句多。就这件事,本人查阅多方资料结合自己多年语文教学实践,从以下几方面来谈谈怎样抓好小学生起步作文教学:

一、激发学生写作兴趣;

二、从读学写,读写结合;

三、练说练写;

四、指导修改;

五、重视鼓励。

一、激发学生习作兴趣

(一)激发写作兴趣,把学生引入有话要说的境地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学习知识如此,习作又何尝不是这样。关键在“好”和“乐”二字上下功夫。“兴趣和爱好是最大的动力。”关键在一个“趣”字和“爱”字花力气!“兴趣是入门的向导,热爱是最好的老师。”如果教师能激发和培养起小学生作文的兴趣,则作文教学就已成功了一半。兴趣是学生学习中的一个最积极最活跃的心理因素。“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兴趣。”因此,要让学生有话说,就要求教师把作文课上得生动活泼,使学生喜欢写作文。

第一,先观察后作文。作文来源于生活,只有让学生走进生活,融入生活,才能有所见,有所闻,有所感,才能真正写出实实在在的好文章。在学生习作之前,教师需带领学生有目的地观察生活,并且要将这种方法作为习惯来培养,当好学生习作的指导者、引路人。只有引导学生感知具体形象的事物,才能激发其积极地思维,进而产生表达愿望。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带领学生观察图画和实物,同时指导学生参观,然后按照教师的指导进行写作,学生才有兴趣,写出的文章才有具体内容,才有真情实感。教师还要告诉学生,一个会写文章的人,应该是一个条理清楚、善于观察的人。而生活不会主动告诉你哪些将是你写作的最好素材。因此,要用一双敏锐的眼睛去观察生活,用一双灵敏的耳朵去聆听生活,用一颗敏感的心去体验生活。比如三年级语文园地二是写人的习作,要让学生明白:可以写自已熟悉的人、身边的人,可以写听说的人,还可以写自已想象中的人物等。在写作中有的学生可能写父母、同学等身边之人,有的学生也可能写在电视上了解到的人物。这样学生就可能在这次作文中表达他们的真情实感。当然学生的写作能力不是均衡的,往往存在差异。必要时教师还可以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内心对于同一事物的感受,为学生做示范,通过示范来引导学生,弥补他们表达能力的滞后性。毕竟小学生学习语言都是从模仿开始的,这种方法有利于提高全班学生的写作能力。

第二,先实践后作文。如有计划地设计游戏,外出参观,组织活动等情景创设。学生亲身参加的实践活动,往往津津乐道,此时让学生写出实践活动的经过和感受,自然兴趣盎然。由于这些活动丰富了学生生活,让其增长见识,提高认识能力,因而写的文章就会有条理,语言也比较生动活泼,而且具有一定的生活气息。

第三,抓时机写作文。学生写作文的兴趣,因时间、地点、环境的变化而变化,善于抓住有利时机让学生写作文,学生就会感觉不到困难。例如,课间一个精采的场面,运动场上精采的表演,课堂上发生一个有趣的“**”,不失时机地让学生写下来,或者在讲读课文中补写一个情节,续写一个结尾等。学生写起来感兴趣,“难”字就会不翼而飞。

(二)开辟两种渠道,引来作文的活力

开辟作文训练的两种渠道:其一,从生活中学习作文,即引导学生写观察作文。丰富多采的生活本身就是学生作文的源泉。引导学生留心观察周围的人和事,花鸟虫鱼、风雨雷电、写观察日记,鼓励学生把他们在各种学习活动中所见、所闻、所感写在日记里。这样,既丰富了作文素材,解决了“无米之炊”的难题,又有效地进行了练笔。其二,从阅读中学习作文,解决怎么写的难题。包括两个方面:(1)在课堂教学中指导学生从教科书中学习作文,学习作者是怎样用语言文字表情达意的,结合课内作文,紧扣训练重点,统一要求,严格训练。(2)指导学生在课外阅读中学习作文。语文教材只是教师对学生进行语文基本功训练的例子,要想使学生学到更多的知识,并把知识形成能力,就必须加大课外阅读量。“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积累更多的语言材料,增长见识,提高认识水平,才能提高作文能力。

二、从读学写,读写结合

1、多读多写

阅读是为了吸收,写文是为了表达,阅读是写作的基础,学生从阅读中汲取营养,利于学生从读学写,促进写作能力的提高,这也是作文教学的基本途径。鲁迅说:“文章应该怎样做,我说不出来,因为自己的作文,是由于多看和练习,此外并无心得或方法的。”所以想写好作文唯有多读多写。除了每周一次的固定习作外,还要注意发掘写作契机,让学生多读多练。生活即作文,作文即生活。生活是丰富多彩的,作文就是让学生把这丰富多彩的生活,用自己独特的视角表达出来。让学生拥有一双发现的眼睛,发现有趣的、开心的、失望的、沮丧的事。并用日记的形式把它们记下来,讲给小伙伴听,读给朋友看,评评谁写得最能打动人。其内容是多种多样的,一件小事、一位朋友、一点心得、一些感受都可以写进学生的日记里,日记的字数也随内容而定,可长可短,关键是写下自己这一天最想记下来的东西。

2.仿写典型例文

我国现代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课文无非是例子,也是习作的例子,读范文指导作文、习作文、效法作文、评作文,这不失为一条行之有效的经验。”叶老这段话,精辟地道出了语文教学中读与写的关系。读与写是语文教学的最基本的教学方式,也是作文教学的两个密切相关的教学手段,读课文(范文)不仅可以得到写作方法、技巧上的启示,并且还可以激发写作的兴趣。因为文章不是无情物,尤其是选入课文的文章大都是声情并茂、文质俱佳、便于效仿的名篇,引导学生认真体味这些佳作,使其徜徉在作品的意境中,逐渐产生一种急切表达自己的情感、看法的欲望——写作冲动。

在作文教学中,为了激发学生写作兴趣,较快地提高写作水平,首先是仿效课文命题。由于充分利用课文给学生做“样”,调动起学生写作的兴趣,消除了他们的畏惧心理,从而使学生喜爱作文。

仿写虽不利于学生创造,但从训练角度来说对学生有益。仿写不是抄写,而是让学生仿思路,仿方法,仿语言的表达形式,师生教学课文不就是学思路、方法、语言表达吗?有的学生不会作文,让他仿写几篇有什么不好?能仿写也是收获,仿多了自然就学会写。特别是典型例文仿写。例如,在学习三年级第一学期的课文《美丽的小兴安岭》时,告诉学生,这篇课文是“总—分—总”的结构,按春夏秋冬一年四季的顺序写的,鼓励学生学习这种方法并应运到自己的作文中。在写一个想去或去过的地方这篇习作时,学生就会选择校园、家乡、小树林等不同地方,按“总—分—总”的结构,春、夏、秋、冬的顺序来写,也就会写出这些地方四季的风采,达到条理清楚,语言优美,习作就会成功。

3、化难为易

写作作为一种技能,需要一个长期的训练过程。要让学生打消“作文难”这个错误认识,顺利“入门”,对照《课标》的要求,我认为在教学中教师可以从以下几点入手:首先让学生掌握基本的写作格式。如文题居中,每一小节开始要空两个字的距离,把字写端正,明白各种标点符号的使用规则等等。还要让学生明白,习作中应紧紧围绕某个人,某种物,某处景,某件事有序的用文字记下来。有位教师在教学生写三年级《语文园地一》“我们的课余生活”时,发现许多学生习作中不能分段叙述,语句意思表达混乱,针对这种现象,那位教师在周记中布置了这样的作业:“洗袜子”。要求是边洗边记,把每一个动作,每一点感受都如实的写下来,再加一个简洁得开头(时间、地点、人物、干什么)和结尾(对洗袜子的认识感受或对劳动的新认识)。周一周记上交,一篇篇有序且真情实感的作文就出现了,有的学生写下了一连串生动的动作;有的学生写下了肥皂泡泡的有趣;有的学生写下了洗袜子前后的心里感受变化。这样,降低门槛,减小坡度,化难为易,让所有学生看到希望,让他们知道原来写作文就是这么简单。

4、日积月累,丰富学生语言

“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没有大量的语言积累,学生是无法写好作文的。而三年级的学生大多缺乏自觉性,只有不断地鼓励和督促,才能帮助他们积累语言,提高语言的储备量。教师可以布置学生每天摘抄好词好句,定期检查。课外向学生介绍一些名言、古诗词、儿童诗歌,要求他们熟读成诵,并学习运用。在班队课、开展读书交流会、朗诵比赛、文学知识竞赛、成语接龙等有趣有益的活动,提高学生自觉积累的兴趣和积极性,加深他们对语言本身及其应用的印象。经过长期的积累和内化,学生写作的语言资料库不断丰富完善,写作时遇到的障碍就会大大减少,作文也能生动起来。

三、练说练写

新课程标准对中年级的习作专门提出了这样的要求:愿意将自己的习作读给别人听,愿意同其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而且在我们的教材里也体现得比较充分,特别是三年级上册,几乎每一单元的习作都提到了写完以后要读给别人听,因此我们在教学中也反复强调交流。如:语文园地一的习作是写自己的课余生活,教材提出了这样的要求:写完后读给爸爸妈妈听,让他们分享我们的快乐;再如:写一幅秋天的图画,教材提出写完后把习作和图画一起贴在教室里让大家欣赏;再比如:语文园地五的习作是生活中的传统文化,习作时教材提出

了这样的要求:写完以后读给同桌听,根据他的意见认真改一改„„在作文教学中应该给学生提供交流和展示的空间,同桌互相读一读、读给好朋友听、读给父母听都是不错的方法。

四、指导修改

三年级是作文刚起步的时候,因此教师还要指导学生修改自己的习作。修改什么呢?修改错别字,修改有明显错误的句子。让学生写完后先自己读,尽量自己找出错误,把它改过来;自己找不出来了,再请别人帮忙看一看,改一改。那些不是不会写,而是因为粗心写错了的字通过自己和别人的检查马上就能改过来;有明显错误的词、不通顺的句子也很容易被找出来、改过来。这样的学习习惯对以后的写作有很大的帮助。一方面养成了良好的习惯,以后就能自觉修改;另一方面这次及时修改了的错别字、有错误的词句,下次写作时就会避免出现同样的错误,使学生作文水平不断提高。

五、多种形式鼓励 1.利用评语进行鼓励。

作文教学中,教师对作文的评语是不可缺少的环节,是与学生沟通的桥梁。责难、嘲讽、挖苦的否定式评语,往往会激发抵触情绪。作文批语中,应尽量用鼓励式、商量式、谈心式、启发式语气。使学生读后,既能感受到老师的关心,信任和期望,同时,又能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与缺点,在老师评语的引导下积极纠正认识,修改缺点。尤其是对后进生的一点进步,都要及时肯定,使学生感到作文并不难,从而对作文产生莫大兴趣。

2.班内范读进行鼓励。

用欣赏的眼光看学生作文,努力将学生作文中的亮点找出来,用符号标出,然后在班内读给学生听。如:一个好词,一个好句,一个精彩的题目,一个漂亮的开头,一个出色的结尾,一个独特的构思……每次作文从每个学生的具体情况出发,找出其亮点,给予大力肯定, 使其产生成就感,进而激发兴趣。另外是办好班级的习作园地,把优秀的篇段张贴在上面,供全班学生学习、品尝。

如何抓好三年级起步作文教学 篇3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没有兴趣, 就如“无水之源”, 只有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促使他们自觉自发的经常练笔, 才能更快更好的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新课程标准》指出, 习作起始“重在培养学生的习作兴趣和信心”。因此, 我在揭示每次的习作题目前, 总是以有趣的谜语、动人的故事、生动的语言创设情境, 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如:在教学《习作2》“我的自画像”时, 我先声情并茂地描述了本班一位学生的特征, 让同学们猜是谁, 大家的兴趣一下就来了, 纷纷举起了手, 我趁机出示本次习作要求, 给自己画张像。如果大家根据你的描述猜出是谁, 那就说明你的习作成功了。接着, 让学生拿出准备好的小镜子, 仔细观察自己的外貌, 再想想自己的兴趣、爱好等, 同桌互相说一说再写下来。要求不出现自己的名字, 写好后交给老师。老师念, 学生猜, 结果大多数学生写的都能被猜中是谁。这时, 我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 大大激发了学生的习作兴趣。对于那些学生猜不出的作品, 仍要鼓励, 师生一起共同修改, 直到满意为止。只有这样才能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消除作文的畏惧情绪。

二、指导观察, 积累素材

观察是认识事物的第一步, 如果学生对身边的事物缺乏直观感性的认识, 就让他们去描写, 去评论, 无疑是很难的。对三年级学生来说, 认识事物的主要途径是观察, 只有亲身去接触事物, 仔细观察事物, 才能获得真实、深刻、细致的第一手资料, 写作时才有话可写, 写的文章才能真实生动。因此, 作文教学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引导学生做生活中的有心人。教给学生观察方法, 或从上到下, 或从远及近, 或由表及里, 或先人后景。例如, 写一处秋景时, 我先组织学生有目的的参观校园。虽然校园是同学们再熟悉不过的地方, 但让他们直接说出有什么特点, 还是无从说起。因此, 我带领学生有顺序的观察, 重点指导观察校园的花坛。从花园的位置、形状, 花园里花的种类、姿态、颜色、气味及自己的感受等方面边观察边指导, 教给观察方法, 使他们懂得观察的重要性, 逐步养成留心周围事物, 细致观察的习惯。除此之外, 我还利用课间走入学生中间, 与他们一起交流生活见闻。并常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 让学生亲身体验, 培养观察能力。如指导《记一次活动》时, 由于学生课间活动时间少, 来不及开展什么活动就上课了。针对这实际, 我先不急于让学生写, 而是花一些时间与学生一起开展体育比赛、游戏、课本剧表演等活动。有了亲身经历, 学生就乐于表达活动中的真情实感了。通过以上训练, 学生积累了一定的素材, 写起作文就有内容可写了。

三、学习例文, 由仿到写

苏教版教材每次习作都安排有例文, 例文起着指导学生写作的任务。例文都用的是孩子的语气, 写得是孩子的生活, 抒发的是孩子的感情, 篇幅短小, 格调清新, 使学生读了倍感亲切。作文起步, 需要一个由扶到放的过程, 在指导学生放的过程中, 抓住例文的特点仿写。在教学过程中, 要引导学生读懂例文, 明白例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写的, 你从中学到了什么。把学例文落到实处, 使例文起到范例作用。如:《习作6》写一种自己喜爱的文具, 教学时先用猜谜语的形式出示几种文具的名称, 以此激发学生的兴趣, 然后引导学生读懂例文。学生通过自读思考, 分组讨论, 交流汇报, 教师点拨, 明白小作者通过仔细观察, 抓住了铅笔刨刀的形状、结构、颜色等特点和它的用途, 采用了第一人称的手法进行自我介绍, 语言生动形象。通过例文学习, 学生明白了写好一个物体就要仔细观察, 抓住事物特点, 介绍清楚它的用途和使用方法, 同时要运用适当的叙述手法。接着, 让学生拿出自己喜欢的一种文具, 指导学生按一定的顺序仔细观察, 说说它的特点和用途, 教师相继出示一些词语供学生借鉴。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充分表达。可采取自由练说, 小组交流, 相互补充, 代表发言, 师生共评等方式练习口述。最后起草作文, 修改誊写。

四、读写结合, 读中学写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说过:“阅读是怎么一回事?是吸收。好像人每天吃饭吸收营养一样。阅读就是吸收精神上的营养。写作是怎么一回事?是表达。把脑子里的东西拿出来, 让大家知道, 或者用嘴说, 或者用笔写。阅读和写作, 吸收和表达, 一个是进, 从外到内, 一个是出, 从内到外。”因此, 语文教材中的几十篇范文, 是进行读写结合训练的好材料。这些范文可是学生习作的好例子, 要抓住这些例子的一些契合点进行读写结合训练, 将范文中生动的词语, 典范的语言转化为学生自己的语言。例如《北大荒的秋天》一课中采用了总分的写法描写原野的热闹非凡。为了让学生学会这种自然的总分写法, 我就让学生以“田野里好一派丰收的景象”为开头写一段话, 描写自己眼中的秋天丰收的景象, 巩固内化在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再如, 学了《三袋麦子》, 让学生续编故事。学了《石榴》一文, 让学生学习从外到内, 由视觉到味觉的方法写一种水果, 可用上文中的一些词语。这样读写结合训练不仅能帮助学生内化课堂知识, 发展语言, 还能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 对写作有很大的帮助。

五、注重讲评, 激励为主

小学生对获得成功并能带来愉快的事情很感兴趣, 还在内心起到激励作用, 于是对这件事情就会更加关心, 想再试试, 更希望提高自己。因此, 作文讲评要尽可能用一切机会激励学生的闪光点, 肯定学生的点滴进步, 用欣赏的眼光看待他们的作文, 从而给予他们更多的成功体验。在每次的作文批改中, 只要学生能把句子写通顺, 错别字少, 符合习作要求, 我就给高分。学生哪怕只有一个好词, 一个好句, 我就给予表扬, 肯定他的成绩, 并在评语中写上“你有进步了!”“不错, 继续努力”等激励性话语。这样能改变学生对作文的畏惧、厌烦心理, 不那么怕写作文。

总之, 我们必须不断学习, 不断探索, 更新教育理念, 认真、扎实的抓好三年级的起步作文教学, 为高年级奠定坚实的基础。

摘要: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 历来是语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三年级的作文教学既是低年级看图说话、写话的延续, 又是高年级作文训练的准备。三年级作为作文教学承上启下的入门阶段显得尤为重要。那么, 如何进行三年级起步作文教学呢?

抓好英语的起步教学 篇4

一、小学作文教学必须从低年级抓起

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师大都重视学字、学词教学, 而忽略了大纲要求的说话、写话训练。到了中年级, 就要求学生写出有头有尾的成篇文章, 忽略了极为重要的“言之有序”的片段训练。这样, 造成教师后期作文教学任务重、起点高、难度大, 加重了教师的教学负担, 影响了教学的质量, 使学生感到作文高不可攀, 失去了学习信心, 产生了厌学情绪。这就是违背了“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 忽略了教学上的阶段性和连续性, 不重视各阶段之间教学上的衔接过渡所造成的的不良后果。

“注音识字, 提前读写”的实践已经讲明, 早期作文训练是符合儿童身心发展规律的。从小训练学生准确的用语造句, 说完整的话, 写完整的句子, 是写文章最基本的训练;看图说话, 看图写话, 是小学生写作的第一步。只有这些功夫下得深, 下得扎实, 才能为中年级片段训练打好基础。

《语文教学大纲》对低年级作文教学有明确规定, 并提出了具体要求。《大纲》指出:“作文教学既要培养学生用词造句、布局谋篇的能力, 又要培养学生观察事物、分析事物的能力。这两种能力从一年级就要注意培养。看图说话、写话, 观察说话、写话等, 就是初步的作文训练。”《大纲》还指出:“小学阶段的作文要求, 各个年级要有所侧重, 低年级要加强词和句的训练, 要求说话、写话时语句通顺, 前后连贯。”

新编《九年义务教育小学语文教学大纲》进一步加强了低年级说话和作文训练, 要求提得更明确。“说话”和“作文”作为两个大项, 单独列了出来, 分别提出了具体要求。

新编九年义务教育小学《语文》第一册课本改变了“以识字为重点”的编排方法, 强调从发展语言入手、重视听说读写训练, 加强语言实践。第二册安排了说话、写话训练, 要求学生看图说几句话, 写几句话。这就要求我们语文教师要深入、细致地学习《语文教学大纲》, 认真领会大纲精神, 明确大纲提出的各年级作文教学目标及要求, 用《大纲》来指导我们的作文教学。同时, 教师要转变旧的观念, 认真钻研教材, 努力上好每一节说话课、写话课, 从一年级抓起, 扎扎实地对低年级学生进行说话训练、句子训练, 为小学中高年级作文教学打好基础。

二、怎样进行低年级作文教学

新编《九年义务教育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明确指出:“作文教学应该从说到写, 由易到难, 循序渐进。低年级着重练习写话, 要有内容, 语句要完整、连贯。”遵循这一原则, 小学低年级作文教学应从说话入手, 再逐步过渡到写话。

1. 教学生说完整的话

低年级小学生在入学以前, 虽然口头上积累了一些词汇, 学习了不少口头语言, 但有的学生说话结巴, 吐字不清楚;有的说话不完整;有的语句跳跃或颠倒, 前后不连惯。因此, 教师要教学生说完整的话。

教师还要告诉学生, 话要说完整, 要针对教师的提问来回答。例如:“你是几年级的小学生?”——“我是一年级的小学生。”要求学生正确地回答问题, 前提是教师提出的问题要明确。例如“今天是什么时候?”问题含糊, 学生难以回答。不如改问:“今天是星期几”“今天是几月几号”或者问:“现在是什么时候?”为此, 教师的提问要有准备, 不能临场信口开河;平时教师的语言更要准确、规范, 做学生的表率, 如果教师的语言啰嗦、表达不清, 学生当然会受到影响。

2. 教学生写通顺的句子

小学生作文中的病句较多, 有的词序掉到, 有的用词不当, 有的前后矛盾, 有的重复啰嗦。因此, 在低年级作文教学中要加强句子的训练, 要求学生把句子写完整, 写通顺。对低年级学生进行句子训练, 可以先用字组成词, 再用词说话、写话。如:树小树小树长大了。绿绿油油地上的小草绿油油。指导学生用词写话, 先要帮助学生正确理解字词的意思, 知道课文中是如何运用这个词的。然后要打开学生的思路, 使他们懂得在怎样的语言环境中运用这个词, 再把想好的话说一说, 最后写下来。指导学生用词写话, 也可以先说一个短句, 然后再逐步扩充, 把句子的意思表达清楚。如用“认真”一词写话, “我认真做作业。”“我在教室里认真做作业。”我在教室里认真做语文作业。“自习课, 我在教室里认真做语文作业。”用词写话时, 有的学生常出现望文生义、用词不当的现象, 这就需要教师给予他们必要的帮助。如用“不约而同”写一句话, 有的小朋友是这样写的:“老师组织我们去春游, 两个一年级的学生不约而同的掉进水里去了”。这显然是没有理解“不约而同”这个词确切的意思。对低年级学生进行句子训练, 还可以结合课文教学, 有计划地进行多种形式的训练, 如抄写句子、把句子补充完整、听写句子、整理词语组成的句子、修改病句等。

3. 教学生看图说话, 看图写话

低年级学生开始看图说话, 往往是看到什么就说什么、毫无次序, 也不连贯。因此, 出示图画以后, 教师要引导学生有次序地看, 有次序地想, 有次序的说, 有次序地写。如语文第二期《基础训练8》中的“送伞”, 要求学生看图说一段话, 再写几句话。教师应先让学生仔细看图, 说说天气有什么变化?在看图中教研室的老师, 说说放学后, 老师还在干什么?最后看教研门口的两个少先队员, 说说他们俩到学校去干什么?为了让学生多练习说话, 可以用上述三个问题, 师生互相问答, 同卓相互回答, 逐步过渡到让学生丢开问题连起来说。如果学生有困难, 教师可以示范, 教学生说。大多数学生会说后, 教师再让他们用连贯的话写在练习本上。指导低年级学生说话、写话, 这是作文的基础, 必须要扎扎实实地进行训练, 使学生过好句子关, 从会说一句话到会说一段话, 从会写一句话到会写几句话。只有这样, 从说到写, 由易到难、循序渐进, 才能提高低年级作文教学的质量, 才能切实有效地抓好低年级作文起步训练。

摘要:小学低年级作文起步训练教学成功与否, 对学生以后的作文水平影响极大。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应当从一年级开始就要有计划、有目的、有重点、循序渐进地抓好学生的起步作文训练。

抓好英语的起步教学 篇5

一、抓方向,明确科研目标

明确特殊教育科研方向,确立特殊教育科研目标,是特殊教育学校科研管理的前提。学校应坚持以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为指针,围绕特殊教育改革、提高素质教育质量和发展特殊教育事业的需要,展开有计划的、全面的、深入持久的教育科研工作。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原则,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坚持科研与工作相结合的原则。立足于山区特殊教育学校教师的基础和学校的办学条件,选择特殊教育教学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为研究方向,从易解决的问题开始,从小到大,逐步深入。充分发挥群众的智慧和积极性以及教师个人优势。以科研促教研,以教研促教学,发挥教育科研成果在特殊教育教学中的直接作用。

二、抓舆论,营造科研氛围

形成有利于特殊教育科研的文化氛围和学术空气,是实施特殊教育学校科研工作的保证。因此,学校首先应营造观念氛围,组织教师集体业务学习,定期举办讲座,会议宣传引导,外出观摩学习和培训,逐步提高教师对特殊教育科研的认识水平。使全体教师明确特殊教育科研工作是推动特殊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需要;是验证教改措施,促进教改深入进行的需要;是教育决策科学化,民主化的需要;是提高教师基本素质的需要。逐步消除教师对特殊教育科研的神秘观、恐惧观、名利观、无用观。使广大教师进一步明确特殊教育科研与振兴教育的关系、教育科研与教育改革的关系、教育科研与提高质量的关系、教育科研与教师的关系,牢固树立科研兴教、科研兴校的观念、教育改革科研须先行的观念,向科研要质量的观念,教师是教育科研的主力军的观念,激发他们的教育科研热情。其次是营造活动氛围。教研组、教导处要认真组织开展常规性教研活动,以此为载体,逐步提高到特殊教育科研工作的规范层面,大力开展教师撰写论文、收集教改信息、经验交流等活动,使学校初步形成无论在什么时间和地方,教师只要在一起都离不开谈教研话题的浓厚氛围。积极为教师搭建科研平台,创办校本刊物丰富校园文化生活,建立学校教育科研网站供教师相互交流,实现资源共享,形成浓厚的学术氛围。让教师感受特殊教育科研成果的愉悦,增强教师实施特殊教育科研的内动力。

三、抓队伍,培养积极分子

组织一支特殊教育科研队伍,培养一批能起骨干带头作用的特殊教育科研积极分子是特教学校教育科研工作的基础。教育科研积极分子既是完成学校具体研究任务的主力军,也是广大教师学习的榜样。因此学校应特别重视培养教育科研骨干力量。

一是典型引路。对既有一定特教经验又热心特殊教育科研的教师,要大力引导,积极扶植,严要求、重奖励。先上马,后选题。即先组建一批科研队伍,做好选择研究课题的酝酿工作,相继进行课题的论证、申报以及教学现状的调查。为首选课题正式开题打好坚实基础,从而实现学校教育科研项目零的突破。有效地激起教师对开展特殊教育科研工作的积极性。

二是系统培养。为确保山区特教学校教育科研队伍素质和能力不断提高,学校可举办骨干教师培训班,落实相应的评选、培训及考核管理办法。着力培养一批素质高尚、业务精良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骨干教师队伍。整个工作,可采取先评选,再培训,后考核认定的办法,确定培训周期,以强推硬逼的态势,边培训,边自立课题研究。力求在短暂几年内培养一批“教学能手”、“科研骨干”和“学科带头人”。这样加上学校选培的县级骨干教师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各级全员培训,自然就形成培训教师的梯度和层次。为山区特教学校教育科研工作的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三是实践锻炼。实践出真知,而只有通过实践才能锻炼人。学校在课题研究和实验的过程中,实验教师应紧紧围绕实验设计中的具体步骤和内容进行深入研究和实践。在实践中,要倾注全力真正感受和发现问题的研究价值,进行认真的总结和反思,收集可供研究的信息和素材,写出实践的心得和论文,积累课题实验的文字资料。从而在实践中增强愉悦感,提高研究水平。

四、抓管理,健全组织机构

学校应成立特殊教育科研工作领导小组和课题研究小组,落实课题研究的责任人,聘请课题研究顾问。把特殊教育科研工作作为“一把手工程”,初步构建“一体一员一组”的科研管理模式,即“以行政为主体,发挥领导调控保障作用,教研员发挥指导、管理职能,教研组在教研员的指导下负责实施本组的教育科研工作。为开展特教学校教育科研工作起到组织保证作用。

五、抓规章,制定科研制度

上一篇:规模化猪场母猪饲养下一篇:建设构建和谐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