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抓好学生的一日常规教育(精选2篇)
怎样抓好学生的一日常规教育 篇1
抓好学生一日常规培养学生一生习惯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指出:“教育是什么?简单一句话,就是习惯的培养”。《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中明确提出义务教育阶段要做到注重品行培养,激发学习兴趣,培育健康体魄,养成良好习惯。为了促进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促进学生主动、健康、可持续发展,大兴区教委小教科于2009年提出了“抓好学生一日常规,培养学生一生习惯”的德育工作重点。为了推进此项工作的深入、扎实开展,我们坚持从点滴小事做起,为学生发展服务的宗旨,确立了明重点、建机制、搭平台、诊现状、展成果的工作思路,依据中心校带完小、重点校带全部的分层推进策略,稳步推进常规养成教育的开展。
一、明确阶段工作任务,以“常规养成”为核心,促进学生行为转变
2005至2008年,在奥运教育的大背景下,全区广泛深入地开展了文明礼仪教育,依托“小学生守则”“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首都中小学生十个文明形象”等要求,利用童谣创编、文明学生评选、征文、节目汇演等丰富多彩的活动开展文明礼仪教育。为了巩固深化学生文明礼仪教育成果,2009年上半年,我区本着关注学生一日生活、学习情况的出发点,通过全过程管理,培养学生良好习惯,提出了“抓好学生一日常规,培养学生一生习惯”主题教育。自2009年下半年开展,启动了常规养成教育交流展示活动,分三年,推进常
规养成教育,以课堂常规、课间常规为切入点,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运动习惯。
二、建立校本实施机制,以常规养成方案为重点,实现学校个性发
展
全区各校办学环境各不相同,师资队伍、生源情况复杂,为了确保常规养成教育的实效性。我们改变了原有的工作模式,以学校的常规养成教育实施为重点,要求各校制定了各具特色的教育方案、学生行为要求,确定了各具特色的教育活动。坚持了学生常规养成教育的校本化实施。大家手里有一本《大兴区小学常规养成教育成果集》,其中就收录了全区各直属、中心小学关于常规养成教育的文字性成果和部分图片。体现了我们各校对这项工作的思考,反映了我们阶段性的成果。各校回去要认真研读兄弟校的好思路、好作法,不断改进自身的工作。
三、搭建区级交流平台,以联合检查评估为依托,拓宽校际沟通渠
道
由于我区坚持常规养成教育的校本化实施。如何实现区域整体推进,缩小校际间的差距,就显得尤为重要,为此,我们采取了区域内学校大范围交流展示的方法,09—10学,我们在全区直属、中心小学进行了交流展示活动,大兴区第五小学、大兴区第四小学、礼贤镇第二中心小学、大兴区第九小学等各具特色的常规养成教育内容,得到了大家的一致认同,有力地促进了校际间的交流。为了推进完小层面的常规养成教育工作,10—11学、11—12学,我们将分两年在全区完小开展交流展示活动。在此期间,我们将根据学校常规养成教育的开展情况,着手制定大兴区小学整体推进常规养成教育工作的规划,实现科学引领。
四、科学诊断学生现状,以常规水平测试为手段,掌握整体推进情
况
交流的目的是提高,提高的前提是对现状的准确把握,为了使每一次的交流展示活动取得实质性的进展。小教科联合德育研究室,依托广大德育干部,精心设计交流展示活动内容,将展示活动分为规定内容与自选内容。规定动作中,要求学校开放课堂、课间活动,开展了问卷、情景测评、座谈,进行了环境、设施检查,全方位地了解了学校常规养教育情况和学生状况。自选动作中,学校可以结合自身特点开放特色教育活动或项目,充分地尊重了学校的个性化发展。通过测评,我们对学生情况有了更清晰的认知,比如:通过问卷调查,我们对学生的集体观念、尊敬长辈、合理消费、生活习惯、学习习惯、社会公德、自我保护能力进行了定量分析,并依托分析结果提出了学校工作的建议。通过情景测评,我们对学生礼仪方面,劳动观念、集体观念、卫生习惯方面,学习习惯与学习能力等方面进行了现场观察,发现了好的方面和存在的不足,并针对情况对学校进行了详细地反馈,以便查找不足、推进工作。
五、及时总结教育成果,以成果展示交流为载体,发挥典型学校作
用
为了引导学校有成果意识,我们要求学校善于将好的想法、作法物化为成果。之前,我们在黄村镇小营完小组织召开了教育成果现场会和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了直属中心校层面的成果会,都是我们展示
交流,反思工作的重要方式。今天,各校以展板、实物的方式展示了我们的工作成果。旧宫镇第一中心小学以全方位开放课堂、学生活动、办学环境的方式,为我们展示了学校常规养成教育的成果。我想,制定方案、组织实施、总结反思、提炼升华、调整方案、再实践、再反思这样循环往复、不断发展的过程,必将有助于我们探索常规养成教育的有效途径,从而切实提高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古人说:“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我们在抓常规养成教育的过程中,必然要通过外在的、固化的表现来强化学生的行为,然而,我们要关注这两个词,即:天性与自然。抓常规养成到底要抓什么,怎么抓,德育管理者要引领我们的广大教师正确地实施教育行为,促进学生发展。为此,特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尊重学生年龄特征,为学生身心发展服务
德育工作不要想当然,而应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读过关鸿羽教授《教育就是培养习惯》这本书的人,都熟悉一个词叫“成长关键期”,儿童成长过程中最容易在某个时期学习某种知识、技能或形成某种心理特征,一旦错过这个时期,儿童就会出现发展障碍,并且这种发展障碍在以后的生活中难以弥补,这个时期就称之为儿童发展的“关健期”。而且,我们也知道一旦不良习惯形成,纠正它就不仅是21天能实现的了。小学阶段有6年,是学生习惯培养的关键期,那么,一年级的学生行动受好奇与兴奋驱使,二年级的学生集体意识强但交往行为还存在偏差,三年级的学生个性渐张扬,交往冲突增多、四年级的学生男女生分化较为明显,五年级的学生变得较为理性、内敛,六年
级部分学生已进入青春期,诸如此类的情况,我们要深入地加以研究,因势而导、因人而教。摒弃掉为了整齐划一而不顾学生个体需求、压抑学生个性成长的错误做法,为学生提供科学、有效、个性化的教育服务。
二、强化校风、班风、学风建设,以独特的文化育人、化人德育工作不是急风骤雨,而应是春风化雨、润物无声。优良的校风是学校办学指导思想和培养目标的集中体现,是培育优良学风、教风的根本保证,它全面地反映出一个学校的精神面貌和办学水平。我们各校都有自己的办学目标,也明确了学校校风建设的任务,那么,我们就应该围绕这样的核心任务,努力建设良好的校风。我们要让一批一批的学生不断地融入学校特有的文化氛围中,让我们学生的身上有着母校的特质,自觉地规范自己的言行。我们要更加充分地依托班级的管理,细化教育服务的过程,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并将班级管理的目标,自觉地与学校的育人目标相结合,为学生创造自由、舒适、安静的成长氛围。
三、不断创新工作方法,用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涵养学生心灵德育工作不能因循守旧,而应是常变常新、生动活泼。随着时代的发展,我们的育人途径、方法在不断地创新,教育内容也不断地发生着变化。简单化的教育模式已不适应新的要求,那就要求我们德育管理者在继承、发扬原有优良传统的基础上,不断迸发出新的智慧。比如:网络德育的开展、实践活动的设计、社会转型带来的随迁子女教育问题、拆迁家庭子女教育问题等,都需要我们蹲下身子去与学生
对话,了解他们所思、所想,观察他们一言一行,不断调整我们的工作,为学生设计适时、适度、有针对性的教育活动。
《少年中国说》大家耳熟能详,“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这一段大家都可以出口成诵。那么,如何使我们的少年智慧、强大、独立、自由、进步,则取决于我们今天的教育。德育工作纷繁复杂、时代性强、见效慢,但又是涉及千家万户的民生工程,让我们扎扎实实为学生每一天的成长服务,从大处着眼,在小处着手,切实做好德育工作。
怎样抓好学生的一日常规教育 篇2
什么是“人文”?我国的教育, 显现的知识可以量化, 看得见摸得着, 于是急于培养有用之才, 忽视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加之传授为主, 内化不足, 所以, 培养出来的学生虽然具有一定的知识, 技术或艺术, 但往往知识狭窄, 能力畸形, 缺乏较深厚的素养, 特别是作为现代人的综合素养。其中, 尤其是人文素养。当我们谈到教育的时候, 无论是教育工作者还是非教育工作者, 都有一个同感, 我们的教育太缺乏人文了。甚至我们谈到今天的社会的时候, 也觉得我们今天的社会太缺乏人文。
在幼儿教育中那“人文素养”又该如何让理解呢?在幼儿的一日生活常规中如何来对幼儿进行“人文素养”的培养?在我的职业生涯中我始终以这个作为我的教育核心内涵——也就是我为什么要教育孩子?怎样教育好孩子?教育怎样的孩子?我个人觉得在我的实践工作中这是我的出发点和归宿点, 那么我对于“人文素养”的理解也就不难, 那就是培养幼儿良好的各种习惯, 发扬中国的传统文化, 这样就在我一日常规工作中的一种渗透和结合的一种实践的理解。
常规教育是幼儿德育中的重要内容, 期间就渗透很多的教育契机, 那恰恰就人文素养培养的温床, 常规教育也是使幼儿学会适应集体生活并具备初步的独立生活能力, 形成良好行为习惯和较好的组织纪律性的重要手段, 由于独生子女在幼儿园中占的比重越来越大, 所以研究有效的人文素养常规教育方法是十分重要的。我认为以下几种方法较好:
一是榜样激励法。榜样激励法是指对幼儿的良好品行和行为表现及时给予肯定和表扬, 巩固其良好品行的教育方法。幼儿的辨别是非的能力较差, 但他们对来自教师的表扬和鼓励是非常重视的, 所以教师应该利用幼儿的这种上进心理需求, 及时肯定幼儿的良好行为表现, 特别是对能够自觉遵循常规的幼儿要及时表扬和鼓励, 这样就可以使幼儿对正确的行为而获得的正面强化刺激而使其固化下来, 而逐渐养成行为习惯。如:为培养幼儿自我服务能力, 解决有些幼儿不愿洗手的坏毛病, 老师对已经养成洗手习惯的幼儿用照相机拍照下来, 然后在班级的小红花园地里展览。同时在具体的教育活动中向幼儿出示两张图片, 一张图为脏的小手, 一张图为干净的小手, 然后组织幼儿讨论:“你喜欢那只小手?为什么?”在老师的引导下, 幼儿能说出脏手上有细菌, 吃到肚子里会生病的道理。在这个基础上教师进一步引导幼儿学会洗手, 当幼儿洗干净手后, 教师及时在班级进行表扬, 从而使孩子们逐渐养成饭前便后洗手的好习惯。
二是故事引导法。故事引导法实际上也是一种榜样教育, 但这种教育方法主要是运用一些有教育意义的故事向幼儿介绍遵守常规的典型, 启发幼儿向文艺作品中的榜样学习, 以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教育方法。幼儿喜欢听有趣味的故事, 而教师充分利用经典家长熟知的传统故事作为教育的载体, 对幼儿进行常规教育可以产生较好的效果。如为培养幼儿爱惜粮食, 教师可给幼儿朗诵《悯农》的古诗或者教师向幼儿家长从小也受过教育的传统故事——讲述了《大公鸡和漏嘴巴》的故事, 再组织幼儿讨论故事中的不同角色, 启发幼儿爱惜粮食。在故事教育之后的进餐中, 扔饭菜的行为明显减少了。为了强化教育效果, 教师有时还组织幼儿模仿故事中的不同角色进行表演, 使幼儿在游戏的模仿实践中学习和养成良好的社会性行为品质, 这样孩子的人文素养就有了质的提升, 家长也会和你老师的思路合拍, 集体意识萌芽就会加强。
三是行为巩固法。行为巩固法是指定期对幼儿的行为常规进行检查和评比, 使其能够在生活常规的人文素养形成制约下自觉养成良好生活常规和巩固已经形成的良好行为习惯的教育方法。行为巩固法有定期检查、评比、值日生活动等等。定期检查有每日的晨检、午检、晚检和每周一次的周检, 在检查中对常规行为好的幼儿进行表扬, 对常规行为较差的孩子个别帮助。评比可以每日一次, 也可以每周一次, 对评比中行为表现突出的孩子进行“三管齐下”, 一实质性的奖励“五角星”场贴兑现, 而是语言及时全方位表扬, 并同时指出不足之处使其知道今后努力的方向, 再次评比栏贴上含金量高的五角星, 使其产生自豪感和荣誉感, 以激励其他幼儿学习。由于幼儿年龄小, 每天评比一次效果较好。幼儿习惯养成就是人素养内涵的体现。
但是幼儿所有的习惯培养到后来的人文素养的内涵的展现离不开老师随时的评价——那就是老师的语言。一位优秀的老师那她就是金玉良言, 反之就把孩子误入歧途, 所以老师自身需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专业知识外, 还有学会正确的评价孩子。
首先, 教师的评价要符合客观性的原则。在幼儿园, 我们不难看到这样评“好孩子”的情景:老师说:“xx这星期吃饭很乖, 上课会回答问题, 和小朋友也很友好, 应该给他评‘好孩子’。”再“民主”一些的做法, 便是让似懂非懂的小朋友表决一下。这种面面俱到的评价, 看似公正, 其实是最容易伤害幼儿的。因为教师费心挖掘那么几个“好孩子”, 却忽略了大部分幼儿在同一时间里的努力。一个孩子也许在这一点上没有做好, 可在另一个方面却进步了。而老师却在求全责备, 对孩子的努力视而不见。孩子如果经常处在这样的评价之中, 就会失去信心, 甚至会不在乎地说:“我反正评不上好孩子的。”客观的评价, 应该看到每个人的进步, 对每个小朋友不同程度的进步都能给予恰当而及时的评价。这倒不是说给每个人都评上“好孩子”, 那样的话, 又是另一种表现得“不公正”了。正确的做法应该将目光顾及到每个孩子的发展与进步。
其次, 评价的手段要符合幼儿的心理特点。幼儿的认识是很直观, 具体的, 如果仅仅依靠语言的力量, 评价很难在幼儿身上收到满意的效果。因此, 教师必须采用一些形象有效的手段配合语言来进行评价。同时要注意, 采用了一种较为有效的评价手段以后, 也不是一劳永逸了, 因为从小班到大班, 幼儿的心理是在不断发展变化, 不断走向成熟的, 使用单一的评价手段势必会减弱对幼儿的吸引力, 从而使评价失去应有的作用。一般来说, 小班幼儿比较乐意接五角星受。五角星是一个实物, 幼儿看得见, 摸得着, 在受到老师肯定的同时, 他可以拥有它。这使得肯定的评价更为直接, 更为有力, 幼儿以后就乐意重复受到肯定的评价行为, 从而使正确的行为得到强化。中班幼儿对五角星的态度就不那么热情了。如果此时继续沿用小班的评价方式, 幼儿就会逐渐失去兴趣, 并在潜意识里产生一种抵触的情绪。因此, 在中班阶段, 改换一种评价方式, 这本身就是对幼儿成长的一种肯定, 他们是乐意接受这种改变的。到了大班, 幼儿的眼界显然比小、中班幼儿宽多了, 思维也更活跃, 他们爱想问题, 爱探求未知的世界。可以培养孩子自我管理和参与管理班级能力的培养。如果能利用他们感兴趣、向往的事物来作为评价的手段, 就一定会取得很好的效果。
再次, 评价要注意对幼儿的行为进行分解。一直以来, 很多老师习惯于对幼儿的行为进行整体的评价。这实在是“高标准、严要求”的评价方式。而我认为, 对幼儿的行为要做分解, 分解出哪些行为是不对的, 哪些行为是对的;哪些毛病是常犯的, 哪些是偶犯的, 甚至是无意中犯的;还有哪些行为看得出有孩子的主观努力, 这样, 教师就不会去肯定一切, 否定一切。只有教师清楚明了了, 才会使孩子知道哪些事情做错了, 要改正;哪些事情做对了, 要坚持;哪件事情是无意中发生的, 下次要注意了。这样的评价即客观、公正, 又使孩子容易接受, 并从中感受到老师对他的关怀, 从而获得继续努力的动力。
我们在付出青春年华, 付出汗水热血的同时, 收获着桃李芬芳, 收获着自我实现, 收获着常人所体会让教育走向成功!真正培养人的过程, 那时打开的就是“人文素养”美好画卷!
摘要:一个人的精神世界有三大支柱:科学、艺术、人文。科学追求的是真, 给人以理性, 科学使人理智;艺术追求的是美, 给人以感性, 艺术让人富有激情;人文追求的是善, 给人以悟性, 人文中的信仰使人虔诚。本文通过对幼儿一日生活常规教育探索, 寻求对幼儿人文素养的培养。
关键词:幼儿教育,常规教育,人文素养
参考文献
[1].《教育概论》, 叶澜, 人民教育, 1991年。
[2].《当代教育学》, 袁振国, 教育科学, 2004年。
[3].《儿童发展心理学》, 李丹主编,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1987年。
[4].《儿童发展与个性》, 马森著, 上海教育出版社, 1990年。
[5].《幼儿园课程》, 冯晓霞主编,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年。
[6].《学前教育学》, 李生兰,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6年版。
[7].《学前教育概论》, 蔡迎旗, 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6年版。
[8].《幼儿园管理理论与实践》, 邢利娅、张燕,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
[9].《幼儿园管理案例及评析》, 张燕、邢利娅,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
【怎样抓好学生的一日常规教育】推荐阅读:
怎样抓好学校后勤工作09-15
怎样抓好计划生育信访工作的调研09-14
怎样抓好班级管理工作11-03
学校怎样抓好五个管理制度?09-06
如何抓好学校的教育教学常规 文档08-26
抓好教学常规管理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08-26
抓好纪律教育09-26
立足“三个一”,抓好学生习惯的养成06-20
关于切实抓好学生安全工作的责任状06-16
如何抓好党员教育管理07-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