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我市规模型农业

2024-07-04

发展我市规模型农业(通用4篇)

发展我市规模型农业 篇1

规模型农业就是对土地、劳动力、资金、设备、经营管理等各种生产要素进行优化配置, 获取效益最大化。农业生产规模既决定速度, 又决定质量和效益。没有规模的农业, 先进实用技术难以推广, 标准化、机械化、设施化难以实施, 特色城镇化建设没有载体。因此, 发展规模型农业, 既是当务之急, 也是未来发展的主攻方向。

1 我市规模型农业的现状

我市具有发展规模型农业的良好基础。一是人均耕地较多。全市耕种面积82.46万hm2, 户均耕地面积1.4hm2, 人均耕地面积0.39hm2, 人均耕地高于全省0.21hm2的平均水平。二是耕地自然条件良好。全市常用耕地大部分地势平坦, 适合集中连片经营、机械化作业和发展规模经营。三是农业机械装备水平较高。目前, 全市农机总动力达到319万k W, 农机综合作业率达到68%, 农机装备水平、作业水平、服务水平和科技水平不断提高, 为土地规模经营创造了条件。四是新型规模经营主体发展较快。全市现有种植大户4670个, 养殖大户6万个;注册家庭农场135个;农民专业合作社1838个, 加入和带动农户22万户, 占农户总数的37.3%;市级以上产业化龙头企业203户。五是规模经营步伐加快。种植业方面, 全市流转土地5.9万hm2, 占农村承包土地面积的13.9%, 其中水田流转比例占70%以上。经营面积在10hm2以上的规模经营组织1045个, 经营总面积23875hm2, 占流转面积的39.8%。养殖业方面, 全市现有标准化规模养殖场 (小区) 669个, 规模畜禽养殖比例达到80%, 比全省平均水平高2个百分点。六是适度规模经营的形式不断创新。

目前, 我市土地流转模式主要有龙头企业带动型、合作社主体型、村委会领办型、种粮大户经营型等4种模式, 涌现出东福米业公司流转土地1000hm2建设标准化原料基地、龙潭金珠乡西部4村土地整村流转、蛟河新站镇种粮大户黄金太流转200hm2土地发展甜粘玉米以及农民专业合作社流转土地实行“五统一”等一批规模经营典型。

2 存在的制约因素

我市发展适度规模经营仍存在一些制约因素。一是农民存在思想顾虑。特别是老年人, 由于对自己未来预期不确定、对国家土地承包经营权“长久不变”政策不确定, 特别是二轮承包面积以外耕地没有确权, 这些土地将来是否是自己的不确定, 三个不确定导致农户不敢流转土地。二是流转效益不高, 特别是旱田流转效益更低, 难以调动经营主体进行土地流转的积极性。三是规模经营主体数量不多, 带动能力不强。专业大户、农业龙头企业数量少、规模小, 家庭农场处于萌芽状态, 农民专业合作社还在起步阶段。四是财政投入不够, 扶持力度小;土地流转一次性投入较大, 而农村金融政策不完善, 信贷门槛高, 融资困难, 规模经营主体普遍资金不足, 制约了适度规模经营的快速发展。

3 发展规模型农业采取的措施

3.1 大力培育各类新型农业规模经营主体

市政府出台《关于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适度规模经营的意见》, 从税收、用地等十三个方面构筑政策扶持体系;从农民培训、技术指导等七个方面构筑社会服务体系;从组织建设、典型培树等五个方面构筑组织保障体系, 全力培育专业种养大户、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等新型农业规模经营主体。加快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鼓励民间资本组建农业经营主体, 进入农业领域投资, 参与设施农业生产、农产品加工和休闲农业项目经营, 推动农业产业转型升级和规模经营。支持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农村实用人才和农村青年致富带头人, 通过流转土地、建设标准化畜禽养殖场等多种方式, 开展规模经营, 成为专业种养大户;鼓励有一定规模的种养大户成立家庭农场, 从事农业规模化、集约化、商品化生产经营;积极引导, 逐步规范, 培育一批产业规模大、产品竞争力强、品牌信誉高的省市级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 提升合作社发展活力和带动农户的能力;支持龙头企业参与土地流转, 建立稳定的标准化原料基地。

3.2 积极稳妥推进农村土地流转

农村土地流转的重点区域为平原, 难点为旱田。要从破解难题入手, 突出重点区域和重点环节, 实行分类指导。在工业集中区、经济发展好的近郊区、少数民族聚集区、城市周边大力推进土地集中连片流转, 实现种植农业规模经营;在旱田集中区重点发展设施农业, 种植甜糯玉米、杂粮、经济作物等比较效益高的特色品种, 建设标准化高效农业示范园区, 提高旱田规模经营效益。开展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试点, 健全土地承包经营权登记制度, 进一步完善土地承包经营权权能。大力推行委托代理制和土地股份合作制, 探索试行土地信托制和建立土地流转租金以粮食产量及价格为依据的土地价格自然增长机制。完善县、乡农村承包土地流转服务中心和纠纷调解仲裁机构, 筹划构建市、县、乡村土地流转信息服务网络, 完善农村土地流转服务体系。探索建立农村产权交易市场, 通过土地增减挂钩等政策在具备条件的地区推行农民集中居住, 整理出的土地实行规模经营;鼓励农民带着“土地承包经营权、宅基地使用权、集体收益分配权”三权进城, 让更多农民离土不失地, 为规模经营创造条件。加大典型宣传力度, 重点推进集中连片流转, 推动土地向新型规模经营主体集中。

3.3 搭建发展“三大平台”

在种植业方面, 重点发展家庭农场。协调工商等部门, 出台我市家庭农场登记注册办法, 确定适合我市农业规模经营的准入“门槛”, 简化办理手续, 引导种植大户注册家庭农场, 加强规范化管理。在养殖业发展上, 重点建设规模养殖场 (小区) 。推进畜牧业标准化建设, 鼓励建设规模养殖场 (小区) 。在农产品加工业方面, 立足比较优势, 重点建设带动能力强的农产品加工企业。加大基础设施投入, 研究和落实加工园区项目引进的优惠政策, 催生一批科技含量高、产业链条长、竞争实力强的龙头企业。

发展我市规模型农业 篇2

一、基本情况

据统计,2009年底,我市拥有各类产业化组织512个,比2003年增加173个;生产性固定资产总值达34.8亿元,同比增加18.6亿元;实现销售收入152亿元,同比增加132亿元;产业化经营吸纳和安置农村劳动力10.7万人。

(一)龙头企业不断壮大。2009年,全市有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242家,其中年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的企业166家,范围涉及种养加、购销、运输、市场流通等领域。全市127家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固定资产总值为32.2亿元,销售收入134.9亿元,税后利润5.6亿元,出口创汇7326万美元,带动农户56万户,占全市总农户数56%,通过产业化经营增收47717万元,户平增收852元。今年通过重新认定和申报晋级,目前我市有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4家(宜丰猕猴桃酒业有限公司、仁和集团、罗宾公司、高安维尔宝食品有限公司)、省级龙头企业44家、市级龙头企业70家。

(二)区域特色日趋明显。我市形成了一批布局相对集中的区域特色产业:一是以上高金农米业、丰城恒天、高安维尔宝为主的粮食加工和转化产业;二是以樟树仁和集团、天齐堂为主的中药材加工产业;三是以丰城华英、圣迪乐为主的禽业加工产业;四是以罗宾公司、奉新康达、靖安邓氏园林、铜鼓金仁为主的木竹加工产业;五是以青龙高科、万华科技为主的油茶加工产业。此外,万载、铜鼓逐步形成了有机农业产业带;靖安已建成全省唯一的“中国椪柑之乡”;高安成为全省最大的肉牛产业区;上高、袁州区继续保持传统苎麻产业带;全市年出栏生猪460万头,是全省最大的生猪产业基地。

(三)合作组织发展迅速。我市各级积极规范农产品行业协会、商会等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截止2008年5月,全市通过兼并、重组和调整,经注册登记和有法人资格的农民专业合作社257个。入股成员总数15551人,注册资金总额10883.83万元,被带动的农户普遍比一般农户增收30%以上。全市有2家农民专业合作社列入了国家级示范点(铜鼓众发食用菌专业合作社、高安上湖蔬菜专业合作社),樟树西堡生猪等5家农民专业合作社列入了省级示范点。

(四)品牌意识不断增强。全市农业产业争创品牌取得实效,农产品质量进一步提高,农业“三品”基地监测面积扩大到111.65万亩。其中:无公害农产品基地面积13.26万亩,产品42个;绿色食品基地面积79.13万亩,产品48个;有机农产品基地面积19.26万亩,产品30个。市级以上龙头企业产品获得中国驰名商标2个(樟树仁和、四特酒)、中国名牌产品2个(樟树玉珠大米、春丝面条)、江西省著名商标24个、省名牌产品12个、中国名牌农产品1个(上高圣牛大米)、江西名牌农产品19个、获绿色a级认证12个、绿色aa级认证2个。樟树是全市创品牌最多的县市。

(五)科技创新取得突破。丰城的江西恒天实业有限公司是江南以大米为原料规模最大的生物糖浆企业,通过与南昌大学共同研究开发了蛋白肽,去年蛋白粉出口数量5500吨,其产品蛋白含量居国内同行业之首,深受国外客商青睐,产品全部销往韩国、加拿大和欧盟等国家;奉新的江西康达竹制品集团有限公司有五项产品技术获得国家专利,目前该厂的竹地板实现了产品在全国各省、市、自治区和港澳全覆盖,并远销日本、欧美等国家。

二、存在问题

我市农业产业化发展虽然取得了长足进步,部分产业已走在全省前列。但与各地发展势头相比,与农业现代化要求和广大农民群众期望相比,还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一是总体上龙头企业带动能力还不强,缺少在全国、全省有影响力的大型农产品加工企业;二是龙头企业与基地联系不紧密,有的产业有龙头没基地,有的产业有基地没龙头,龙头与基地间的联系比较松散;三是地域分割比较普遍,画地为牢,各自为“龙”,没有整合资源和形成产业发展合力;四是以市场为主导的运作机制和以政府为引导的协调机制还不健全,市场的拉动作用和政府的引导作用没有很好地发挥;五是领导重视程度有差异,有的认为对财政贡献小,不愿花大的精力抓。

三、有关建议

发展我市规模型农业 篇3

1.1 以招商引资促农业产业化发展

连续10余年来, 洛阳市各级政府把发展农业产业化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 借助牡丹花会、河洛文化节等大型活动平台, 以政府为纽带开展银企融合、企业对接等大规模的招商引资活动, 引进农业产业化项目350余个, 推动了全市农业结构调整和农业产业化快速发展, 形成了以市区及周边为高新产业集聚园区;偃师、孟津、新安、宜阳、伊川等县、市特色种植业、大型畜禽饲养业、高效农业、休闲观光、农产品深加工等产业;以汝阳、嵩县、洛宁、栾川等县矿产加工, 林果深加工、中药材生产、旅游观光等特色明显的优势产业。

1.2 立足自主研发, 创新科技支撑

近年来, 我市以新材料、新能源、生物医药、生物酿造、现代农业等主导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为重点, 积极引进了一批科技含量高、延伸链长的科技创新性企业, 狠抓高科技项目建设, 进一步提高了创新主体孵化能力, 创新成果转化能力, 发挥科技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调整产业结构中的支撑引领作用。全市八县一市六区中, 被省政府确定为产业集聚区的有17个, 创新型农业产业龙头企业39家 (其中:国家级龙头重点企业2家, 省级龙头企业37家) , 市级龙头企业247家。高新技术企业产值占园区投产企业总产值的75%以上, 企业研发人员4000余人, 拥有专利2000余个。

1.3 产学研用融合, 推动成果转化

我市坚持致力于创新平台建设、技术创新、产品研发、队伍建设和环境建设, 出台了一系列鼓励科技创新的政策和管理办法;确立了以加强自主创新体系建设为目标的创新主体推进、创新产业推进、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和创新载体建设四大目标工程;不断优化创新创业环境, 为产学研用发展和科技成果转化奠定了坚实基础。一是狠抓科技创新人才队伍建设, 发展既靠“资本”, 更要靠“智本”, 我市积极创建企业技术中心、工程实验室等。给平台、给政策、给地位、给待遇, 极大地调动了各类人才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一批中青年科技人才快速成长, 形成了梯次合理、素质优良、作风过硬的科技创新人才队伍。二是多措并举狠抓科技项目管理。我市各县 (市) 区都成立了科技项目专家评审组, 建立了科技项目库, 按照向高新技术、产业集聚、产学研用、中小企业创新、知识产权、节能减排和农业科技示范园区项目倾斜的“六优先”原则, 狠抓科技项目建设, 规范项目管理, 科学安排经费, 是科技项目的申报、考察、论证和立项抉择工作, 做到民主化、科学化、制度化;切实将各县市区农业科技经费投入和使用纳入目标管理, 营造各级各部门全力支持企业“创新、创业、创优”和转型升级的良好氛围。

1.4 打造领军企业, 促进产业升级

科技创新是加速经济转型发展的“引擎”和“催化剂”, 我市依靠打造领军科技创新企业, 培育特色产业链、推动产业升级, 打造了一批叫的响的产品、领头跑的新技术, 形成了发展的新优势、新领地。如:惠中兽药公司组建了国内兽用药品行业首家以企业为主体的国家级兽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先后主持参与国家、省、市重大科技攻关等项目30项, 取得26项授权发明专利, 主持和参与建立行业标准39项, 产品畅销国内20多个省、区的市场。再者, 精泰工贸公司把生物秸秆破碎精选技术作为技术攻关课题, 招聘专业技术人才, 加大科技投入, 研究开发新型生物秸秆破碎精选设备, 该技术获得国家科技创新基金支持, 被列为科技部创新项目。另外, 奥吉特食用菌公司建立了国际先进水平的蘑菇培养料、造料中心, 蘑菇单产量居全国之首, 销售收入以年均30~40%的速度递增, 2012年8月, 被认定为省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

2 存在的问题

2.1 认识不到位

个别县、区对农业产业化的重要性认识不够、思路不清、办法不多、措施不力。

2.2 发展不平衡

有的县、区农业产业化起点高, 步子迈的大, 发展势头好、速度快;有的则停滞不前, 亮点不多。

2.3 发展规模不够大

板块基地规模小, 集聚效应不强, 质量不高, 原料基地与加工需求的矛盾比较突出, 制约了加工业的发展。

2.4 龙头企业带动作用不强

我市目前国家级龙头企业仅2家, 省级龙头企业37家, 农产品加工企业档次较低, 科技含量不高, 集聚效应不强, 且少数企业技术装备落后, 产品附加值低, 影响和拉动农业结构调整的作用有限, 缺乏规模大、实力强的领军型企业。

3 对加快我市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建议

3.1 狠抓优势产业

各县 (市) 区要从实际出发, 因地制宜, 立足资源优势, 挖掘开发当地多姿多彩的农产品、独特的产品加工工艺和得天独厚的特产。如:偃师、孟津、宜阳、新安等发展规模化种植、养殖产业;洛宁发展林果深加工产业;栾川、嵩县、汝阳等发展食用菌、中药材、旅游观光、休闲农业等产业。把市场需求与资源优势有机结合起来, 形成自己的特色优势产业。

3.2 抓龙头带动, 形成集聚效应

“龙头”效应是产业化发展的成功经验, “龙头”企业在实现产业化发展中具有巨大的拉动作用。如:“龙头”能使你的“优势”化为“胜势”;“龙头”企业的出现是产业做大的标志, “龙头”能使你的相关产业做大做强;产业要发展就要发展壮大龙头企业, 更要加大科技的投入, 建设科技型龙头企业。一是引导科研院所, 走“产、学、研、融”结合之路, 以科技成果为资本, 直接转化为生产力;二是要加快发展“园区+农户”科技推广的组织形式, 加大科技含量, 发展、培植高效产业;三要应用新技术、新标准、新工艺, 促使“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更大、更强劲。

3.3 突出特色, 抓品牌战略

“龙头”企业要靠产品去实现, 好的产品无疑会拥有广阔的市场, 品牌乃是产品的商业形象, 是产品进入市场的“通行证”。为此, 我们要立足优势, 下大力气培育品牌龙头企业, 着力打造企业品牌和产品品牌、推广保护原产地品牌、打造生态品牌、创新特色品牌、推举系列品牌, 用知名品牌占领更广阔的市场。

3.4 抓政策扶持

产业要发展, 就要有相应的扶持政策, 绝不能违背产业政策, 要会依靠政策促发展, 只有这样, 才能形成政策合力, 从各方面给予支持, 少走弯路, 使产业得到快速发展。

3.5 狠抓招商引资

在产业化发展中为了解决资金不足问题, 要通过招商引资, 引进外来资金、外来技术、外来企业, 借力发展。

3.6 抓市场, 促畅销

在产业化经营中, 我们不光要抓优势产业、推特色品牌, 建强势“龙头”企业。更要创畅销市场, 要运用多种销售策略, 为产品打开销路, 开拓市场。一是要更新营销理念, 抓住人们崇尚绿色消费的新观念, 狠抓生态产业、绿色产业, 从传统营销转向生态营销、绿色营销。二是创造买卖双方相互依存的方法艺术, 促进企业相互合作, 共同开发市场的机会, 协调与政府间的关系, 创造良好的营销环境。三是要借助广告媒体, 广泛宣传商品信息, 开展直接营销。四是企业的产品要通过精细加工、精美包装提高档次。五是积极组织和参与各种经贸活动, 如农洽会、农博会、展销会等, 通过各种营销手段, 创造广泛的产品市场。

3.7 抓质量信誉

发展我市规模型农业 篇4

枣庄市科学技术技局

我市农业产业化发展的主攻方向

枣庄市地处华东地区南北过渡地带,是东部沿海和西部内陆地区的重要结合部。枣庄市农林牧渔业兴旺,物产富饶。农作物主要有小麦、玉米、红薯、大豆、棉花、花生、桑、麻等;林果主要有石榴、红枣、板栗、核桃、山楂、黄梨等;畜牧主要有牛、猪、鸡、兔、鸭、羊等;水产主要有淡水鱼、鳖、虾、蛙等。枣庄是国家商品粮基地、无公害蔬菜基地、水产养殖基地、畜牧业基地和干鲜果品基地,是联合国粮农组织开发区和淮海经济区的示范区之一。但是综合分析横向比较我市农业的优势农产品主要是小麦、玉米、石榴、红枣、马铃薯、肉鸡、家兔等,其中属于我市特色农业和基础比较好的农产品是石榴、马铃薯、红枣等。因此我市农业产业化发展的主攻方向是发展特色高效农业上,在特色农业上通过与高校科研院所合作引进高新农业科技、组装、推广高新农业技术等手段提高我市农业的科技含量,加快发展有竞争优势和带动力强的龙头企业和农业科技园区,从而提高我市农业在市场经济中的核心竞争力。

农业核心竞争力的主要内容是在农产品市场上提供好的农产品和服务,同时又能够提高本地区农民收入水平的能力。它体现在农产品的价格、质量竞争力、市场销售能力和提供服务能力等方面。坚持特色农业,发展产业化经营是各地农业区域经济发展的必然方向,是增强区域经济农业核心竞争力的有效途径。从各地农业产业化的发展轨迹来看,它是伴随着农村改革的深入,农村产品经济的发展而逐渐

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坚持特色农业,发展产业化经营是现代农业和农村经济工作中一件带全局性、方向性的大事。关键是要在家庭承包经营的基础上找到既符合国情、又符合市场经济要求的新形势和路子。实践证明,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是新阶段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关键是找准主攻方向,抓住工作重点,推进产业化经营进程。

我市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工作重点

在坚持特色农业,发展产业化经营的过程中,农业科技示范园、农业科技龙头企业是其产业化经营的不可缺少的“载体”,是采用工业的理念来发展农业,是通过形成小农户、大基地,小规模、大群体的发展态势,实现区域生产规模化,弥补农户生产规模小、市场竞争力弱的不足。对优势特色农业相对集中投入,建设农业基础设施,加快农业科技推广,建设市场经济体系和检验检测体系,提高区域农业生产和管理水平,可以促进特色农产品叫响品牌,在带动区域经济发展中起发动机作用。它们是解决困扰“三农”问题中的农民增收难、农户分散经营与市场对接难、科技与分散农业结合难的总抓手,最有效的解决方法。因此建设好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和培育农业科技龙头企业是发展特色农业,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工作重点和关键。河南省双汇集团的成功经验可以看到龙头企业在其农业产业化的重要作用,1984年双汇的前身漯河肉联厂还是一个年销售收入不足1000万元的小厂,短短19年一跃成为中国肉类加工企业的龙头老大。一年120万吨的肉制品和冷鲜肉产量;一年“吃”掉2000万头生猪,此外还要消耗50万头牛、5万吨鸡肉、2万吨鸡蛋和2万吨植物蛋白;年销售产值120亿元,带动周边种植业、养殖业、饲料业等实现产值100

多亿元,间接为100多万农民提供了就业。我市鲁南牧工商联合公司是集肉鸡、肉兔的养、加、销于一体的肉类食品出品企业集团,在市科技局的扶持下,先后承担了国家、省、市科研项目十余项,被山东省政府命名为“山东省政府星火示范企业”,是目前全市第一个全国出口农产品标准化基地。近几年公司得到长足发展,年实现销售收入5亿元,利税3000万元,出口创汇2000万美元。在国际和国内市场拥有一定的地位和影响力,而且市场前景广阔。对于河南双汇集团来说还是一个正在发展中的企业,但是对于这样的企业,我们一定要积极长期扶持,争取在我们枣庄早日出现一个新的“双汇集团”。

农业科技示范园是我国现行的农村体制条件下农业科技推广、农业科技与农村经济紧密结合的有效方式之一。目前,我市农村结构的主体仍是一家一户的家庭联产承包制,绝大多数从事生产的农民文化素质较低,科技意识较淡薄,承担风险能力较弱。一项农业高新技术的推广应用单纯靠行政命令的手段已很难奏效,农民只有亲眼看到好才能认可应用。农业科技园区的出现,为传播农业新技术起到了重要的示范作用,通过园区的展示、示范和技术培训等手段的实施,使农民能亲眼目睹农业高新技术的成果和应用前景,并加以模仿应用。因此,农业科技园的出现,为农业新技术推广、农业科技与农村经济紧密结合找到了一条有效的途径。石榴是枣庄最负盛名的特色农产品,被誉为“中国第一、世界少有”的峄城石榴园始建于西汉元帝年间。枣庄市农业高新技术示范园自2001年10月被省科技厅批准为省级石榴特色园以来,以“突出特色、争创品牌、培植主导产业、带动农业结构优化升级”为出发点,重点抓了石榴的“一区、三园、四个中心”建设,一区为出口创汇石榴标准化生产试验区;三园为石榴盆景园、石榴种质园、生态康居园;四个中心为农业高新技术培训及信息中心、石榴开发服务中心、种苗繁育中心、生态环境监测中心。在科技示范园建设上,先后投资达1.2亿余元,建立钢架、无立柱、自动卷帘、微滴灌等现代化温室2670座,现代化智能连栋温室4000m2,全自动育苗生产线一条等高标准设施。两年来,市农业高新技术示范园大力引进推广各项农业高新技术,园区的辐射带动作用日渐显现,共引进推广石榴新品种12个,供应优质种苗10万株,培训农民及农技人员20000多人次,增加总产值48728万元,新增利税15364万元,增加农民纯收入290多万元。马铃薯是滕州的农业支柱产业,年种植已达40万亩,是全国最大的二季产区,被农业部命名为“中国马铃薯之乡”。2001年注册了“金曙王”商标,“金曙王”马铃薯已取得了“国家绿色食品”认证,同时获得了2001国际农业博览会名牌称号,成为进入北京市场的免检产品。滕州市马铃薯设施栽培特色园始建于2000年春,原名为滕州市农业科技示范园。2003年9月被省科技厅列入省农业科技特色园建设计划。在科技示范园建设上,先后投资1500余万元,建立了现代化智能温室、实验室、无菌室、培养室等高标准设施,配套仪器300余台(套),拥有国际先进水平的雾化栽培车间1000m2。特色园建成后,园区总产值达到5600万元,实现利税1500万元,可带动全市马铃薯设施栽培面积40万亩,增创社会经济效益16.4亿元。

此外,山亭的畜牧(奶山羊)和林果业(红枣和樱桃等),薛城的长毛兔,台儿庄的“三水”农业(水稻、水田藕、水产养殖)都是我市目前有发展前景的特色农业,必须加大扶持力度,协调各方面的关系,做大做强我市特色农业,推进产业化经营,以农业科技园区,农业科技龙头企业为载体,以“建大龙头、带大基地、兴大产业、占大市场”的魄力,以工业化的理念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提高我市农业的核心竞争力,强化我市农业的特色和品牌效应。

用科技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提高我市农业竞争力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已是一个不争的事实。河南双汇集团的成功归结到一点就是19年来不断坚持科技创新的结果,在双汇发展的进程中,先后投入20多亿元进行技术改造,引进1000多台、套世界上最先进的设备和技术。降低了成本,做大了规模,开发了新品,提高了质量,使双汇实现了跳跃式发展。枣庄市的农业要想得到跨越式发展,特色农业得到产业化经营,必须用科技推动其产业化,用科技做大做强做响其品牌。自2001年以来,我市农业科技工作按照市委、市政府经济发展的总体要求,面对新形势,研究新思路,制定新措施,在推动我市特色农业发展,产业化经营的进程中取得了可喜的成效。先后共有49个项目列入国家级、省级科技攻关、良种产业化、星火、科技园区等科技计划,获得省、国家无偿科研补助经费731万元;有107个项目列入市级农业科技攻关计划,投入科研补助经费267.5万元。山东鲁南牧工商联合公司承担的国家级星火计划—“滕州市肉鸡标准化生产技术示范及推广”按照国家肉鸡出口饲养场标准要求,新建肉鸡标准化生产技术示范场两处(标准化鸡舍18000m2),建立标准化肉鸡生产基地,带动农民发展标准化生产。其肉鸡饲养场被国家质检局命名为“全国肉鸡标准化生产示范区”,目前全市已发展养殖小区273个,建设养殖大棚11781个,其中标准化养殖大棚156个,肉鸡饲养出栏2259万只,增加社会总产值4.8亿元,增加农民纯收入7500万元,企业本身通过项目得到发展壮大。市科技局对

以上两个省级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在项目、资金上等进行重点扶持,鼓励其与山农大等高校进行合作研究,先后批准与其主要产品紧密相关的急待解决的二十余项科技项目进行联合攻关,枣庄市农业高新技术园区、滕州市马铃薯设施栽培特色园区分别于2001年和2003年被省科技厅批准为省级农业特色科技园,推动了产业化发展,初步打响了枣庄农产品品牌,树立了枣庄农产品新形象。

上一篇:小学竖笛的教学策略下一篇:和谐团队的建设与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