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后五年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是(共2篇)
今后五年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是 篇1
今后五年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是: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取得新突破,综合经济实力明显提升。产业优势、自主创新优势、发展环境优势更加明显,新兴产业、高新技术产业的比重大幅度提高,三次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到2015年,全市生产总值超过3500亿元,力争达到4000亿元。
——推进城镇化、城乡一体化发展实现新跨越,新型工业化水平明显提升。城镇化、工业化协调推进,形成以市区主城区为中心,中小城市为支撑,建制镇为依托,经济繁荣、功能完善、特色鲜明的城镇体系,城镇化、新型工业化和城乡一体化发展水平全面提高。
——社会事业发展开创新局面,民生保障和改善水平明显提升。精神文明建设和民主法制建设全面加强,社会管理全面走上法制化轨道,和谐社会建设走在全省、全国前列。社会保障和公共服务水平全面提升,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实现全覆盖;工伤保险、生育保险覆盖面大幅度提升;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覆盖水平进一步提高,社会救助力度不断加大。城乡居民收入与经济发展水平同步提高,幸福指数明显提升。
——生态文明建设水平迈上新台阶,可持续发展能力明显提升。资源节约、集约和循环利用的程度显著增强,节能减排约束性指标全面完成,生态环境得到有效保护,人与自然关系更加和谐。
今年6月,为加快推进襄阳跨越式发展,省委、省政府作出了《关于全面实施“一主两副”重大战略决策加快推进襄阳市跨越式发展的决定》。这一系列重大战略举措,既是省委、省政府赋予襄阳干部群众的一份重大政治责任和光荣而艰巨的历史使命,也是襄阳加快发展的重大历史性机遇。抓住这一机遇,关键是要靠全市广大干部群众进一步自我加压,自力更生,乘势而上,以更加积极主动的姿态奋发有为,建设好产业襄阳、都市襄阳、文化襄阳、绿色襄阳,在全省跨越式发展中敢于争先迈大步,在兄弟城市竞相发展中敢于脱颖而出。广大干部群众只有努力突破常规,突破极限,突破自我,才能不负省域副中心之名,不负省委、省政府的厚爱与重托。“十二五”期间,襄阳将着力打造现代化的“都市襄阳”,市区建成区面积将达到200平方公里,人口将达到200万,成为特大城市。“都市襄阳”不仅是城市面积和人口规模的扩张,更重要的是城市品质的提升和建设管理能力的同步跟进,塑造功能完备、环境优美、生态和谐、秩序优良、服务优质、管理精细的城市形态。在城市规划建设上,不能局限于城市本身的发展,而要将人口、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等诸多因素纳入规划过程,相互协调、相互促进。规划的出发点不仅是城市社会经济发展与城市土地及空间资源的关系,更要加强调城市环境承载力、资源供给力和城市文化品位的优化提升。这就要求我们要以长远眼光、国际视野和一流标准科学做好城市发展规划建设。城市管理上,要以正在开展的查处违法建设、“城管革命”为契机,使市容环境达到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全国文明城市”“国家生态园林城市”标准,使襄阳城市综合管理水平达到全省最优、国内先进水平。处在新的历史方位,在城市发展的目标定位上,襄阳要着眼于省域副中心和区域性中心城市功能的完善、作用的发挥 一是对全省的支撑作用。二是对区域发展的带动作用。“三是对自身发展的提升作用。珍惜省委、省政府的厚爱,珍惜历史机遇的惠顾,襄阳广大党员干部群众要充分认识自身肩负的历史使命,勇于担当,主动作为,切实承担起“四个襄阳”建设任务,在省域副中心和区域性中心城市建设的实践中创造辉煌业绩。
今后五年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是 篇2
——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在提高发展平衡性、包容性、可持续性的基础上, 到二○二○年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二○一○年翻一番。主要经济指标平衡协调, 发展空间格局得到优化, 投资效率和企业效率明显上升, 工业化和信息化融合发展水平进一步提高, 产业迈向中高端水平, 先进制造业加快发展, 新产业新业态不断成长, 服务业比重进一步上升, 消费对经济增长贡献明显加大。户籍人口城镇化率加快提高。农业现代化取得明显进展。迈进创新型国家和人才强国行列。
——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普遍提高。就业比较充分, 就业、教育、文化、社保、医疗、住房等公共服务体系更加健全, 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稳步提高。教育现代化取得重要进展, 劳动年龄人口受教育年限明显增加。收入差距缩小, 中等收入人口比重上升。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 贫困县全部摘帽, 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
——国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显著提高。中国梦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更加深入人心, 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广泛弘扬, 向上向善、诚信互助的社会风尚更加浓厚, 人民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健康素质明显提高, 全社会法治意识不断增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基本建成, 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中华文化影响持续扩大。
——生态环境质量总体改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绿色、低碳水平上升。能源资源开发利用效率大幅提高, 能源和水资源消耗、建设用地、碳排放总量得到有效控制, 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大幅减少。主体功能区布局和生态安全屏障基本形成。
——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取得重大进展, 各领域基础性制度体系基本形成。人民民主更加健全, 法治政府基本建成, 司法公信力明显提高。人权得到切实保障, 产权得到有效保护。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基本形成。中国特色现代军事体系更加完善。党的建设制度化水平显著提高。
(二) 完善发展理念。实现“十三五”时期发展目标, 破解发展难题, 厚植发展优势, 必须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必须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 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等各方面创新, 让创新贯穿党和国家一切工作, 让创新在全社会蔚然成风。
协调是持续健康发展的内在要求。必须牢牢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 正确处理发展中的重大关系, 重点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 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促进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 在增强国家硬实力的同时注重提升国家软实力, 不断增强发展整体性。
绿色是永续发展的必要条件和人民对美好生活追求的重要体现。必须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 坚持可持续发展, 坚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现代化建设新格局, 推进美丽中国建设, 为全球生态安全作出新贡献。
开放是国家繁荣发展的必由之路。必须顺应我国经济深度融入世界经济的趋势, 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 坚持内外需协调、进出口平衡、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引资和引技引智并举, 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 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和公共产品供给, 提高我国在全球经济治理中的制度性话语权, 构建广泛的利益共同体。
共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必须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作出更有效的制度安排, 使全体人民在共建共享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 增强发展动力, 增进人民团结, 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
坚持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共享发展, 是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一场深刻变革。全党同志要充分认识这场变革的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 统一思想, 协调行动, 深化改革, 开拓前进, 推动我国发展迈上新台阶。
【今后五年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是】推荐阅读:
县五年工作总结及今后五年规划的报告05-17
今后五年宣传工作思路08-16
今后五年组织工作思路11-10
我市发展循环经济经验交流材料09-24
我市个体经济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调研07-09
我市十一五工业经济发展规划11-09
六次党代会以来工作总结今后五年工作要点06-20
紫水办事处五年工作总结及今后工作安排10-03
国内智能化社区的现状以及今后发展趋势06-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