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竖笛的教学策略(精选8篇)
小学竖笛的教学策略 篇1
“当今世界上, 在衡量一个国家普通音乐教育水平时, 往往将器乐教学的普及与否作为一个重要的标准”。世界上的很多发达国家中小学器乐教学的普及率都在一半以上, 而我国在《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 (2011年版) 》的课程内容规定中也明确的提出有关演奏的各项内涵与要求。
一、作为教学乐器的竖笛
卡尔·奥尔夫说:“音乐是人人生而有之的本领。”从婴儿出生就已经有了简单的情绪体验, 此时的婴儿其实对音乐已经有了足够的接受能力, 铃木教学法“从激发兴趣开始, 零岁开始听音乐;二岁左右就在游戏中接触小提琴, 耐心诱发学习的愿望;在三岁左右通过比赛激发其好胜的心理, 使之努力学习奋发向上。”随着情感发展日趋完善, 人们对音乐的理解层次就会越深刻, 尤其到了儿童期这一阶段, 各方面发展的日趋成熟, 是培养孩子音乐性的黄金时间, “才能不是天生的, 任何孩子都可以培养成有高度才能的人。”而音乐才能的培养不是只在“听听、想想”中进行的, 这样只是纸上谈兵, “人们只有在音乐实践才能学到音乐。”
竖笛, 这个给人感觉简洁、明朗、和蔼可亲的名词贯彻在我国各个中小学中, 是当今课堂器乐教学除了口琴、口风琴之外使用较为普遍的乐器类型。竖笛是欧洲一种历史悠久的木管乐器, 从中世纪起开始使用, 它起源于15世纪的意大利, 十六至十八世纪盛行于欧洲各国。16世纪时有许多形制, 现在所常用的是定音为C的高音和中音竖笛以及主音为F的低音竖笛。竖笛柔和、带有一点鼻音的声音, 制作也相对简单, 使它在很早的时候就成为一种流行的乐器。其音色纯正清丽, 柔和轻盈, 被称为“柔和的笛子”、“像鸟唱歌的笛子”。它以自然呼吸的力度即可吹响, 这样, 人们从初学开始, 就很容易获得美妙的乐音。
学习竖笛对于孩子的帮助可以说是至关重要的, 不仅在音乐能力上对孩子有直接的作用, 而且“对培养和发展学生参与社会生活时的自我把握、发展与他人合作、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培养情商等方面都有一定的功能, 这是音乐教学功能的重要体现和组成, 也是器乐教学社会功能的体现。”人们的情感特征只要一直存在, 那么音乐的功能就会持续发挥其作用。
标准竖笛的制式颇为简单, 只有8个音孔, 通过按孔的不同组合可以得到2个半八度以内的所有半音, 所以竖笛是个12平均律乐器, 理论上, 竖笛可以吹奏24个大小调中的任何一个调性 (只是单支儿童用的竖笛受音域限制, 所能演奏的调性有限) , 音域在两个八度以上, 表现力比较丰富。八孔竖笛也是系列乐器, 常见的有五种, 分别是超高音笛、高音笛、中音笛、次中音笛和低音笛。将这些乐器组合起来能自成乐队, 演奏丰富多彩的音乐。因而, 学习八孔竖笛同学习任何一种西洋乐器一样, 都能有效培养人的固定音高概念、有效提高人的音乐专业素养。在很多国家, 竖笛已成为拥有最大的学习人群的热门乐器, 在中国也是如此, 其中高音竖笛是在我国的中小学校推广最多的教学器具。
二、演奏竖笛的呼吸与姿态
在器乐教学中, 不论什么样的乐器, 演奏方法最为重要。竖笛的教学也不例外, 竖笛的演奏由呼吸、吐音、演奏姿势、指法等这四个方面所组成, 其中最为关键的就是呼吸, 呼吸是吹奏竖笛的动力, 没有良好的呼吸方法会直接影响到竖笛良好音色的形成, 甚至会影响到学生的身体健康。管乐类的呼吸方法通常有四种, 第一种是胸式呼吸, 第二种是腹式呼吸, 第三种是胸腹式呼吸, 第四种是腹胸式呼吸, 而最常用最科学的就是胸腹式的呼吸方法。“胸部呼吸肌肉与腹部呼吸肌肉同时参加呼吸运用, 称为胸腹式呼吸。”这种呼吸方法, 使胸廓向各个方向自由扩张, 使胸腔溶剂达到最大限度, 增强了体内气体的交换时间, 由于气流的充足, 演奏的音色也得意饱满, 圆润, 松弛。而且这种呼吸方法是胸部腹部的肌肉组织群协调工作, 缓解了某部分 (胸部或腹部) 单独工作所造成的紧张和疲劳, 可以有效增强演奏的持续性, 所以这种呼吸方法通常被管乐的吹奏者作为首选。
在竖笛的教学过程中, 针对低年级的学生, 尽量避免给学生们讲解理论层面的呼吸原理, 而是要以感性的生活经验举例子帮助其进行理解, 比如:针对呼吸的训练, 掌握好胸腹式的呼吸方法, 可以让学生感知睡觉时呼吸的经验来进行体验实际演奏竖笛时呼吸的感觉。这样, 久而久之既可以帮助学生轻松入门, 掌握呼吸方法, 理解呼吸方法的原理, 轻松入门, 也可以以一种自然熟悉的方式掌握好演奏竖笛的呼吸方法。
竖笛的吹奏姿势有一个总的框架, 但其里面的具体内容没有那么的苛刻, 总的要求就是身体的放松、自然。就好比一间新的屋子盖好后, 里面的家具没有固定的摆放位置, 只要舒适、自然便可。吹奏竖笛的姿势分为站式和坐式两种, 站立时要身体挺直、舒展, 昂首挺胸。持笛的双臂要自然分开, 不要加紧也不要过度的张开架起, 做到自然的受引力时沉肩垂肘的状态。双手十指自然弯曲, 用手指肚堵住笛孔, 力度适中, 以能轻松的拿住竖笛, 并且在吹奏时不会漏气的力度为宜。口型成微笑状, 笛头放在双唇的中间, 将其轻轻包住即可, 吹奏时不可鼓腮。整个笛身与身体保持50度左右的角度。如果是坐式, 最好坐在椅子的三分之一处, 双腿自然合拢或者打开, 身体坐直, 这样有利于呼吸的顺畅自然, 其他的要求和站式是一样的。在这些基本的要求养成习惯后, 便可“随意”一些, 不需要每次都“板板整整”, 失去了孩子们天性活泼的一面, 只要是呼吸正确, 声音优美, 演奏自然便可。
在教学过程中, 尽量不要给学生做姿势上的过多讲解, 比如:双手应该怎么样, 身体应该怎么样等, “模仿理论认为, 儿童的语言获得来源于成人语言的模仿, 儿童语言就是对成人语言的重复、复制。”动作模仿虽没有语言模仿效果那么明显, 但是作用也不可忽视。在教授过程中, 可以让学生们模仿老师吹奏竖笛的动作, 在这一阶段的学生中, 老师对于他们来说是“至高无上”的, 所以以言语的鼓励性刺激, 帮助学生们模仿老师吹奏竖笛动作, 比如:“做得好、再接再厉、真棒”等等, 培养学生们的自信心, 细节上加以个别的指导, 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吹奏姿势。
三、竖笛的吐音与演奏指法
吐音在管乐器中的地位就好比打击乐中的拍点, 如果打击乐没有了拍点, 那么就失去了它本身的作用, 管乐器中如果没有吐音的话, 乐曲的表达就成为了纸上谈兵。那么吐音是怎么形成的呢, 在吐音的运用中, “舌头好像一个塞子, 可以阻碍气流运行。”当气流通过口腔时, 舌尖快速的弹向上牙齿根的地方, 然后迅速收回, 由于舌头将气息打断, 竖笛会造成短暂性的“失声”, 快速的运用舌头阻碍气流, 给人的音响效果是断断续续, 单独的这个被吐出的音, 就称之为“吐音。”吐音在音乐表达中的作用举足轻重, 在音乐表达中有两个重要的表达方式, 一是连贯的, 柔和的, 大线条式的抒情表达;另外一种就是断断续续的, 跳跃式的, 轻松活跃性的表达, 而在这种音乐表达方式之中, 主要的骨干力量就是吐音, 其单纯的吐音也有很多种, 在竖笛演奏中运用较多的基本的吐音类型还有双吐和三吐。而在这三种的吐音类型的基础上还有很多种奏法, 对于小学年级的学生来说, 会基本的正确的吐音演奏方式就足以, 各种细节性的演奏方法看学生们的发展情况而定。
在教学当中, 还是尽量避免过多的理性的语言表示, 想要达到刚刚所说的吐音演奏方法其实通过好的方式就能做到。比方让学生们念出“ta”这个音, 或者“tu”这个音都可, 然后念得同时和节奏相结合, 以“ta”这个音念出四二拍某几个小节的节奏音型, 在熟练了这种发音之后, 用竖笛进行单音的吐音练习, 以C这个音为基础, 在同样的速度中, 进行四分音符、八分音符、十六分音符的节奏训练, 每种音符吹四拍, 这些演奏的拍数节奏型都可灵活运用, 可以根据学生们的实际情况相应改变。双吐的发音在单吐的基础上又加了一个“ku”的音, 被念为“tuku”或着念为“taka”, 三吐被念为“tutuku”或者“tataka”, 这两种吐音类型与单吐与之相比越来越复杂, 刚刚开始进行竖笛教学时先以掌握正确的单吐奏法为基础, 然后在单吐熟练的基础上进行双吐三吐的教学。其教授方法和单吐一样, 与节奏相结合的教学, 用双吐、三吐的演奏方法念出事先准备好的节奏音型, 在熟练的基础上, 再在竖笛上进行演奏。刚开始还是在单音上进行练习, 然后逐步扩展到音阶、练习曲, 最后到乐曲。整个吐音的教学想要做到寓教于乐可以说很难, 毕竟是单纯的技巧性练习, 那么, 这就要求教师要由足够的耐心和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来创设教学内容, 比如以这三种吐音类型模仿生活中的各种声音, 单吐模仿秒针行走, 双吐模仿在行走的脚步声, 三吐则模仿煮的粥被滚开的声音, 这样创设一个情景剧, 让学生们进行细节性的创编, 在游戏中学习, 在快乐中掌握知识。
在世界上的许多国家广泛使用八孔竖笛, “我国音乐教育家梁得灵先生倡制的六孔牧童笛, 音色优美、简单易学, 又富有民族特色。”八孔竖笛和六孔竖笛在教学中各显所长, 其指法基本相似, 八孔竖笛与六空竖笛相比略显复杂, 在这里以八孔竖笛的指法为例。在指法的教学中不要把其单独划分开来, 指法的教学是和呼吸、吐音、演奏姿势息息相关的, 没有好的呼吸就不会有连贯的指法运行, 没有好的吐音和娴熟的指法配合在音响上就不会有清晰的声音, 没有好的演奏姿势也将会阻止指法的进一步发展。总的来说指法的练习是综合的练习, 需要结合各个方面的要素来进行配合训练。“八孔坚笛的指法既有现代木管乐器自由转调的共性, 又有自然音孔排列、交替指法多, 变化形式大的个性。”可以说这句话说出了竖笛指法的鲜明特点, 在刚开始的低音域中从c1到c2基本上都是自然音孔的排列, 从右手的小指开始依次展开到左手的食指, 分别是1234567这七个音, 在这里可以看到左手和右手是两个互为配合的整体, 可以将左手右手分开进行练习, 而在刚开始练习的阶段可以先从5这个音开始练习。因为, 首先它是处于中等的音高高度, 在呼吸方面自然吸气 (平时轻轻吐气的力度) 即可吹响, 其次这个音的手指按法是左手全按住音孔, 然后随着音域上升依次展开, 这样的指法设计也易于学生们练习和掌握。在此基础上先熟悉567这三个音, 然后在掌握这三个音之后进行只包含有这三个音的练习曲的练习, 以培养学生们的兴趣爱好, 不要单纯的为“指法”而指法, 要为音乐而“指法”。在舌头与指法的配合方面, 要坚持由慢到快的原则进行, 要不然舌头与手指配合不好会出现类似于倚音的第三音, 在音乐的表达上画蛇添足, 音乐旋律也会含糊不清。所以, 在教学过程中, 要让学生们刚开始就养成一个良好的吹奏习惯, 先放慢速度, 一指一音、“字正腔圆, ”逐步再进行加速。
在指法教学的过程中, 还是要针对小学学生年龄阶段的特点进行教学。“玩”是孩子的天性, “在游戏中, 儿童积极进行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 身体的运动本身是儿童所喜欢的, 在活动中儿童获得了对客体特征的各种新认识使他们感到兴奋和愉快。儿童在游戏中想象, 想象的实现过程和想象的结果都会使儿童体会到创造和成功的快乐。”快乐要伴随孩子学习的始终, 这样才是教育的真正成功。可以设计多种的指法游戏让学生们参与其中, 比如:刚刚说的567这三个音需要用到无名指、中指、食指还有拇指, 在这里可以分别找学生来扮演这几种角色, 依次排列为老大拇指、老二食指等等, 让学生们熟记自己扮演角色的指法位置, 然后老师做指挥, 让其配合进行演奏, 最后再进行交替或者换学生来做指挥。这样一方面学生们在玩的时候就已经学会了自己所要掌握的指法, 另一方面也锻炼了学生们的注意力、反应能力、合作能力等。
“音乐应该同其他学科一样成为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因为音乐能够培养学生的情感、想象力和个性。”一个人的气质可以说是天生的, 它也无好坏, 但是性格它是可以培养和改变的, 有好坏之分。音乐仅仅是教育的手段, 器乐更是通往音乐的桥梁。所以, 不要仅仅的盯住“吹”, 仅仅盯住吹得是好是坏, 关键还是通过竖笛对孩子音乐性的培养, 而最终达到孩子良好性格的养成等促进全面的发展。难道能让每一位学生都成为竖笛的演奏家么?还是能让每一位学生都成为音乐理论研究学者?没有太大的必要, 只要能为孩子的成长做出音乐本身应有的贡献, 能为孩子的发展做出良好的指导, 能为孩子的童年绘画出一幅绚烂多彩的音乐星空, 那么, 竖笛——它就是英雄了!竖笛教学——也获得了圆满的成功!
参考文献
[1]朱则平.以器乐教学为突破口推动音乐教学改革[J].中国音乐教育, 1993, 4.
[2]王雷.浅析小号吹奏中的呼吸[J].陕西教育 (高教版) , 2011, 9.
[3]张莉.儿童发展心理学[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6:137.
[4]邱博文.器乐进课堂之竖笛教学[J].新课程 (教育学术版) .2009, 12.
[5]曹理缪, 裴言, 廖家骅.普通学校音乐教育学[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8.
[6]韩中健.论竖笛Recoder的指法教学[J].乐器.1999, 4.
[7]张莉著.儿童发展心理学[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6.
[8]谢嘉辛, 郁文武.音乐教育与教学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6.
[9]李妲娜, 修海林, 尹爱青.奥尔夫音乐教育思想与实践[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2010.
[10]谢嘉辛, 郁文武.音乐教育与教学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6.
小学竖笛的教学策略 篇2
竖笛进课堂,它有助于学生掌握音的时值、节奏等知识;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视唱能力;有助于解决学生唱歌时的音准问题。
通过六周的竖笛教学,发现一些问题并解决了问题:
1、吹出“怪音”、“尖音”。这主要是按音孔不严造成的。按严孔,要注意两点:
A、按孔时要用手指前端柔软的多肉处,不要用关节部位。否则就会产生“怪音”、“尖音”。
B、按孔的手指要自然放松。离开音孔时,距离不要太远,刚刚离开即可。
2、气息运用得不好。相差八度的两个音,如低音5和高音5往往混淆,吹成一个音。出现这个问题主要是气息掌握得不好。我详细讲解和示范,告诉学生注意两点:
A、吹奏低音“5—6”这组音时,要用“缓吹法”。吹奏时,口腔为圆形,唇部肌肉放松,用哈气法,“口风”徐缓,轻轻地吹,发出浑厚而结实的音。
B、吹奏高音“5—6—7”这组音时,要用“急吹法”(即:超吹法),口腔为扁狭形,唇部肌肉收缩,嘴角向两边拉,“口风”急而有力,发出清脆而明亮的音。
3、能力水平上的分化。随着时间的推移,就出现能力水平上的分化。如何改变这种状况呢?好的方法是:
A、对接受慢的同学进行个别辅导,并帮助他们树立信心,迅速进步。B、对优秀的学生“加小灶”,指导他们向有难度的曲子进攻,并给他们在众多同学面前表演的机会,既锻炼了自己,又超导起到了“以点带面”的作用。
C、在学生中组织“一帮一”的活动,让优秀学生帮助后进生,共同进步。
竖笛教学是音乐课器乐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学习,学生不仅学会了演奏技巧,提高了整体音乐素质,而且从中得到了成功的欢乐和美的享受。
以上是本学期我所教的六年级竖笛教学反思,希望能给大家带来帮助!
浅谈小学竖笛的教学有效性策略 篇3
关键词:小学;竖笛教学;有效性
乐器走进小学音乐课堂,是适应当前课堂教学改革的需要,也是小学音乐课堂的一大进步。而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竖笛构造简单、声音悠扬、简单易学、便于携带等优点成为音乐课堂教学中的首选。提高好小学竖笛教学有效性,有利于提高学生的音乐美感,提高学生的音乐技能,以下是笔者结合自身教学经验浅析的几点想法。
一、小学音乐教师要用教师的艺术魅力感染学生,激发学生的音乐兴趣
我们知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具备了较强的兴趣,就能够在课堂中集中注意力,认真地听教师讲课,并主动地投入课堂教学中。传统的音乐教学过程中,学生很难集中精力,很难主动地参与到教学中来,主要就是缺乏学习兴趣。因此,在素质教育的背景下,教师在竖笛教学中,要充分发挥竖笛艺术的巨大魅力和教师的人格魅力去感染学生,例如,利用娴熟的演奏技巧、优美动听的竖笛音乐、精美的作品讲解等带领学生一边聆听音乐作品,一边融入愉悦的环境中去,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竖笛示范教学的时候,教师可以利用演奏、讲解、姿势、气息控制、指法运用等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好奇心理、好动性格和较强的模仿能力等,更好地參与到竖笛学习中去。
二、小学音乐教师要用不同音乐口风来打好学生的吹奏基础,强化学生的竖笛技能知识
很多学生在开始学习竖笛的时候,往往会感到新鲜,很容易操之过急,这时教师要注重加强学生的基础知识与技能训练,打好学生的竖笛学习基础,否则就会耽误了学生的竖笛学习过程。例如,在第一次接触竖笛的时候,教师要教给学生按孔的方法和技巧,并提醒学生注重调整心态,要注重按严孔和没按严孔的区别,找准练习的感觉。此外,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从不同的口风入手,练习不同程度的口风在各音区运用所发生的不同的声音效果,指导学生学会把握口风的急缓快慢,进而吹出或明亮悦耳或圆润华丽的声音。
三、小学音乐教师要积极地将视唱与合奏相结合,促进学生在合作学习中共同提高,实现教学目标
在竖笛教学中,教师要注重激发学生的音乐潜能,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而视唱与合奏是两条强化学生体悟能力和提高学生合作能力的重要途径,往往会促进学生的演奏能力得到提高。在小学的竖笛课堂中,有一些学生因为自己吹不好高音而容易出现自卑心理,因而不敢独自演奏,这就需要教师通过视唱与合奏相结合的手段来克服学生的自卑心理,提高学生的吹奏能力。例如,在学习《让我们荡起双桨》的时候,教师可以让学生先做唱谱练习,再用竖笛合奏加强练习,这种方法大大提高了学生的识谱能力和合作学习能力。
此外,在小学竖笛教学中,教师可以将竖笛演奏融入一定的课堂活动中去,并通过积极鼓励的方法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提高学生的演奏能力。总之,在小学竖笛教学中,教师要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会学生吹奏技巧,注重学生合奏能力的提高,逐渐提高教学有效性。
参考文献:
[1]韦建斌.竖笛演奏教学中学生创造力的培养[J].河北教育:教学版,2007(09).
[2]崔岩.浅谈音乐基础教育中的竖笛教学[J].山东教育学院学报,1999(03).
小学竖笛的教学策略 篇4
一、表现形式多样化
新课程对音乐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要求教师成为学生成长的引领者、学生潜能的唤醒者、教学内容的研究者、教学艺术的探索者、学生知识建构的促进者、音乐课程的开发者等。所以, 教学有所创新, 关键要看教师是否投入足够的精力。教师要去研究教材, 分析学生, 建构合理的教学模式。
多样的表现形式可以调节课堂气氛, 保证学生的学习兴趣, 减少疲劳, 成为学习的主人。笔者将竖笛教学分成以下几种形式, 使学生通过不同形式的学习、感受, 体会到成功的喜悦。
1. 范奏激兴趣
范奏是音乐教学中学生感知、了解学习内容的主要途径, 这一过程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关键所在。许多长期从事音乐教育的优秀教师, 他们的课堂教学所取得的精彩之道, 无一不是在教学中使用了范奏。他们以范奏为起始展开多种形式的课堂活动, 课堂气氛生动活泼, 学生兴趣始终浓厚不衰。
教师的范奏是最直观的教学。它可使学生得到启示, 并进行模仿。例如:在人音版四年级上册《柳树姑娘》一课的学习中, 上课一开始, 笔者就用竖笛将柳树的柔美演绎了出来, 学生的目光齐刷刷地盯着笔者, 被笔者深情的演奏所吸引。在接下去歌曲的学习中, 学生也兴趣高昂。当然, 范奏要优美、熟练。在范奏时要十分注意吹奏的姿势和情感, 我边吹边观察学生的变化, 力图使范奏能够紧紧抓住学生的身心, 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为下面的学习奠定基础。
2. 儿歌打基础
对于竖笛的初学者来说, 简单地把竖笛吹响并不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 关键是怎样才能把竖笛演奏得好。往往在刚刚接触到竖笛时所养成的习惯, 会直接影响以后的发展和演奏效果。一旦养成了不好的习惯, 要改起来是很困难的。音色的好坏、日后演奏技艺的发展与演奏者正确的演奏姿势有着息息相关的联系。因此, 初学时一定要格外重视演奏姿势的正确与否, 努力使学生养成一个良好的演奏习惯。为了帮助学生学习记忆, 我们把吹竖笛的基本要求和一些技巧, 编成顺口溜、儿歌等形式。例如:“我们都来学竖笛, 吹奏姿势要牢记, 头要正、背要直, 低头弯腰像虾米, 左手在上右手下, 笛身倾斜脚放平, 小孔按严力要轻, 吹好竖笛心莫急。”在儿歌的帮助下, 孩子们都能掌握良好的演奏姿势, 为今后的竖笛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3. 技法显效果
竖笛是一种很容易上手的乐器, 但同时也是一件很容易吹跑音的乐器。而只有灵活运用“运气法”“换气法”“运舌法”“运指法”等, 才能使演奏作品不至于呆板、乏味。
(1) 运气法:吹奏竖笛时的呼吸法与演唱时的发声呼吸的方法是一样的, 身体要放松, 肩膀不可向上提起, 自然地吸气, 再慢慢把气均匀且细长地吐出来。我们经常让学生们把一张小纸片放在嘴前, 用气息把它吹动而不能把它吹跑;或体验把小蜡烛吹动而不吹灭;或把小羽毛吹浮在空中而不落到地上, 用这样的方法来掌握竖笛的运气方法。
(2) 换气法:竖笛吹奏中的换气与其他吹奏乐器和演唱时的换气方法一样, 用口、鼻同时吸气。换气时应该嘴巴不离开笛口, 只要微微松开双唇两端就可以了。
(3) 运舌法:学生如果未经指导, 往往以错误的呼音吹奏, 因此, 在教学时, 教师要指导以“tu”音运舌吹奏是非常重要的。运舌时, 气流不可以太强, 舌头的动作要小, 要迅速、轻柔。
(4) 运指法:竖笛运指是以指腹部分盖住笛孔, 并以指根部为手指起落轴心。学生盖孔开孔间的手指不必举得太高, 以免影响运指间的灵活。
只有熟练掌握以上几种技法, 竖笛的演奏才会显现最好的效果。
4. 合作悟快乐
中国音乐教育学会器乐学术委员会主任朱则平先生曾在竖笛教学的讲座中这样讲过:“学会一个音后就可以为歌曲伴奏了, 让孩子体验合作的快乐。”用和弦衬托式伴奏、与旋律同节奏和弦伴奏、单音伴奏、音型伴奏等歌曲配伴奏方法, 简单而有效果, 还可以让孩子们充分体验到真正合作的快乐, 无疑为我们的竖笛教学提供了一条佳径。
例如:在学会了竖笛的“do”音后, 笔者把孩子们分成了两个大组, 一组孩子哼唱《摇篮曲》, 另一组的孩子用竖笛“do”音吹“X———”固定节奏型。演奏下来, 达到了非常好的效果, 孩子们脸上都露出了自信、快乐的笑容。
二、教学过程趣味化
教学过程趣味化, 把枯燥的竖笛学习变得轻松而有趣。
1. 教学形式分散为主
过去, 器乐教学存在一些误区, 经常被上成纯粹的器乐训练课。其实, 一味集中的器乐训练效率并不高, 课堂密度大, 学生根本无法消化。而且高密度的集中训练也使很多孩子提不起兴趣, 大大降低了学生学习的质量。竖笛学习需要长期坚持, 在不断的练习中进步, 也只有细水长流的方式才能慢慢积累。
例如:每节课结合教学内容编排5~10分钟的练习, 坚持下来也能收到较好的学习效果。这种以分散为主的教学形式, 可以大大增加竖笛教学的效益。
2. 教学方法有机融合
(1) 结合教材, 让竖笛服务于课堂
音乐课堂中的演奏教学并不是孤立的, 竖笛走进课堂, 应服务于课堂教学内容。竖笛演奏要做到与音乐教学各个领域的有机融合。
竖笛与歌唱教学的融合。在歌曲学唱的难点中, 可以运用竖笛演奏来解决难点。例如:在人音版第六册第三课《童趣》一课的《摇船调》中, 出现了三个相似小节 (如下图) 。区分它们是本课的难点, 这时, 运用竖笛吹奏来区分它们, 就变得轻松而简单了。
竖笛与合唱教学融合。在合唱教学中, 可以运用竖笛演奏乐谱来使学生记忆音高关系。例如:人音版第七册第四课《快乐的课间》中的合唱曲《大家来唱》。对于四年级的学生来说, 合唱的能力还相对薄弱, 在学习时, 笔者先运用竖笛来学习高低声部的旋律, 让学生演奏二部合声, 先用竖笛代替人声, 建立正确的和声音高概念, 体验、感受声部间又和谐又均衡的关系, 在此基础上再进行合唱学习, 学生会容易很多, 也大大避免了学生对合唱的恐惧。
竖笛与欣赏教学的融合。用乐器演奏欣赏教学中的主题乐句或乐段, 可以帮助学生加深对音乐的感受和理解。例如:在欣赏人音版第七册第六课《风景如画》中的《森林的歌声》一曲时, 我让三组学生用竖笛演奏三个不同的音乐主题, 学生轻松地记忆了各段主题曲调的顺序, 提高了学生音乐记忆的能力。
(2) 分层教学, 因材施教
随着时代的发展, 众多家长往往通过器乐学习来提升孩子的个人素养。孩子们的器乐水平高低不一, 班中有些学生具备一定的演奏水平。因此, 对于特长学生而言, 教授简单知识过于容易了些;对于没有器乐特长的学生教授相对难点的知识, 他们达不到想要的效果而提不起学习的兴趣。那如何在短暂的竖笛学习时间内充分调动每一位学生的主动性呢?首先, 笔者对每个音乐作品有明确的划分, 让不同难度的乐句由不同层次的学生来演奏。如:某些乐句设计成领奏的形式, 难易乐句接龙等等。分层演奏学习, 不仅是学生演奏水平不断提升的过程, 更是他们共同合作、分享音乐的过程。
例如:在人音版第5册第九课《丰收锣鼓》中《橘梗谣》一课的学习中, 歌曲中1、3、6乐句为相似乐句, 旋律较简单;2、4、5、7乐句为不同乐句, 相对较难。在教学时笔者就将全班学生分成两组, 相似的、较简单的乐句由基础稍差一点的学生演奏, 其他乐句由竖笛演奏水平较好的学生演奏。这样一来, 不仅区分了歌曲中的相似乐句与不同乐句, 而且不同水平的学生对自己的演奏水平都有了不同层次的提高。
三、评价过程个性化
新课程实施以来, 评价已不拘泥于传统的评价理念, 而是倡导一种新的评价理念:用发展的眼光去评价学生, 以达到激励学生、改善学生, 给学生以自主发展的空间, 使学生发现自我、成就自信。
1. 过程性评价
对竖笛教学的评价重在过程, 其目的在于评出自信, 评出学习热情、学习动力和学习兴趣。对学生的过程性评价可以是自评、互评、师评等, 没有时间限制, 课上课后随时都可以发生, 可以是师生互动时教师给予的评价, 也可以是学生之间相互展示后的评价。
(1) 自评:课程标准指出, 要重视学生的自我评价。自我评价能力是学生学会学习、形成“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基本标志。在学生自我评价时, 教师应引导他们从演奏姿势、演奏的熟练程度、演奏的情感投入等方面展开评价。
(2) 互评:美国教育学家帕内斯在《培养创造行为》中指出:“没有综合评价和改造自己的想法和能力, 也就不会有创造力。”评价学生的目的是要诊断学习中的问题, 促进学生的学习, 即学生要善于发现其他学生的优点, 能够充分肯定学生的进步和发展, 但同时, 也要使学生明确需要克服的弱点与发展方向。
(3) 师评: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可以综合运用鼓励的言语、眼神、微笑, 机会的提供、成绩的展示等方式, 使每个学生有成功感;对中差学生, 要运用“微小进步激励法”, 发现学生优点, 从而进行表扬与激励, 使中差学生建立自信与信心。
教师在学生自评、互评过程中要给予适当的点拨、启迪, 并以真诚的语言、亲切的语调、温和的表情、宽容的态度来调控评价过程, 使学生从中受到鼓舞, 敢于大胆表达自己的看法, 养成评价自我与他人的习惯。
2. 终结性评价
对学生的终结性评价可以是教师对学生的等级评定, 主要运用于期中、期末, 对学生的阶段性学习给予鉴定性评价。如下表:
也可以针对班集体, 如在六一、校园艺术节、周年庆等活动上, 组织竖笛专题汇报演出等。班级之间的演奏交流, 不但可以加强班级凝聚力, 而且可以活跃学生的校园文化生活, 而对于竖笛教学来说, 这无疑是个促进。
小学竖笛的教学策略 篇5
索及思考
主讲:陈建文
《音乐课程标准》第三部分内容与标准中演奏这一节中,要求1-2年级能够学习常见的打击乐器,并能够用打击乐器或其他音源合奏或为歌曲伴奏;要求3-6年级学生乐于参与各种演奏活动;学习课堂乐器的演奏方法,参与歌曲、乐曲的表现;能够选择适当的演奏方法表现乐曲的情绪,并对自己和他人的演奏进行简单的评论;每学年能够演奏乐曲2-3首。那么演奏教学包括那些内容呢?
演奏教学基本上可以分成为两大类。一类是单纯的器乐演奏,如齐奏、合奏;另一类是用器乐为歌唱、表演做伴奏。
演奏教学所包括的主要内容与歌唱教学有许多近似,只不过在音乐形式表现上有所不同。演奏教学的主要有:演奏技能、音乐表现、合奏能力、音乐评价。
演奏技能包括:演奏姿势、敲击方法、呼吸方法、指法、音准、节奏准、句法等。
音乐表现包括:掌握乐曲的力度、速度、声部的均衡与和谐、演奏的表情等。
合奏能力包括:明确自己声部的责任、能与其他 声部配合、知道自己声部的进出、能够对指挥的手势作出正确的反应。
音乐评价包括:能够对自己、他人或集体的演奏作出适当的评价。
此外,还要求学生具有参与演奏活动的积极性、养成良好的演奏习惯、每学年能够自己或他人合作演奏2—3首乐曲。
一、目前小学竖笛教学现状分析——问题及对策
在《中小学音乐教育大纲》中,提出了以“听为基础,唱为中心,动为手段,综合训练”的教学目标。器乐作为“动”的组成部分,自然也列入音乐教学的重要内容。国内外中小学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成果表现“器乐教育的本质是教儿童通过乐器来表现音乐。器乐教学实际上教的是音乐,而不是器乐”。
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开展,“器乐进课堂”的活动可谓是蓬蓬勃勃。又随着《音乐课程标准》(实验稿)的颁布,演奏教学成为小学音乐课程的重要内容。历时几年,在小学音乐课堂进行器乐教学已具备不可取代的牢固地位。如此一来,小巧轻便、音色优美且价格低廉的八孔竖笛,就受到了广大师生的青睐。
诚然,通过演奏教学不仅丰富了学生的学习生活,培养了学生对音乐的兴趣,而且使学生的心灵受到了陶冶,从而提高了学生的素质,是音乐教学的深化,也是形成学生音乐技能不可忽视的重要内容。但是,在实际的音乐课堂中,八孔竖笛的教学,真的达到了上述的效果吗?
然而纵观有些地方(学校)音乐教育,课堂上基本上都停留在“唱”和“听”的重复上,除了教师自已弹一架钢(风)琴外,器乐进课堂几乎等于零,即使器乐进了课堂也没有实质的效果。
出现这种情况,大家不得不产生疑问:器乐教学对音乐教学是否真的有所帮助,是否真的促进教学?通过调查,笔者认为原因诸多:
(一)、客观的原因
1、师资力量欠缺
学生初乐器时,往往会顾此失彼,如吹竖笛时,口的运气要配合手指的正确指法同步进行。但他们最初总要先借用视觉的帮助,指头一个一个地盖在笛孔上,再放到嘴上。这样往往心里想到所要吹的音符,又忘了指法,或是笛孔没按严。有些学校师资不齐全,音乐专职教师不够,一部分由语数教师兼上音乐课,老师们受时间、精力方面的限制,教材规定的内容也只能马马虎虎上完,根本谈不上将乐器带入课堂。
2、有些音乐教师自身素质低
有些音乐教师自身素质低,不说别的音乐素质,就连最基本的音都唱不准,拿几首生疏的歌曲就唱不下来、弹不下去,更从何谈起去教学生乐器呢?
(二)、主观原因
1、音乐课是副课
音乐课是副课,在每个老师的思想中都曾有过,不管是现在,还是过去。教育部门也一再强调:功课不能移用,就是针对教师不重视技能课教学而提出的。音乐课作为技能课,经常被老师们所轻视,总觉得音乐课上与不上没什么影响,有些老师还教育学生:读好语文、数学就行了,唱什么歌!这种现象大有存在。
2、音乐课就是唱歌课
唱歌是音乐课的内容之一。在教学过程中主要培养学生的音乐感受力与表现力,教学过程也是情感不断深化的过程,它不单纯地唱声,而是要唱情,而要达到有情的歌唱,就要引导学生了解构成音乐的要素在塑造音乐形象与表达情感中的作用。音乐知识要在各个环节中进行。由于受传统唱歌课以及一些音乐教师满堂自已唱,老师弹琴学生唱等模式的影响,人们产生误解,认为音乐课就是唱歌课,音乐教师就是教唱歌的。音乐教师要认识到自已的责任是,通过音乐课,提高学生全方位的素质。
3、怕麻烦
有些音乐教师,主观的认为一节课学生能唱好歌,唱准音就不错了,何必兴师动众、叮铃铛啷,搬一些乐器进课堂,多费时、多费神,其实,他忘记了一点,音乐教学是通过多种手段来达到教学目的。让学生在各种不同的形式中去感受音乐,在各种实践锻炼中提高音乐素质。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与爱好是最好的老师”。小学生的兴趣爱好十分容易产生迁移,他们大多对新鲜的东西乐此不彼。三年级的孩子第一次与八孔竖笛有了亲密接触。可以说,这个小巧简易的管子竟能吹出如此动听的音符和旋律,着实让他们感到惊奇与神奇。此刻,兴趣与爱好不约而同地对他们的学习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自然学起来就劲头十足了。
有一份对小学三至五年级教学实践和问卷调查得知:
⒈ 三年级同学首次接触八孔竖笛是100%的有兴趣,基本能保质保量地完成教材上的练习曲。学习积极主动,热情高涨。
⒉ 四年级有95%的学生依然有浓厚的学习兴趣,但对于教材上的练习曲只有80%的同学能够较好地完成。
⒊ 五年级85%的同学喜欢吹奏竖笛,其中70%的人能完成练习。另外有6%的学生已经开始厌恶竖笛。
⒋ 女生的学习积极性普遍高于男生。
⒌ 课外学习乐器的孩子,对于竖笛的热情及演奏效果明显高于普通孩子。
通过以上的调查结果不难看出,目前小学音乐课堂八孔竖笛的教学状况不容乐观!
是什么原因使得孩子们随着年级的升高,而逐渐冷却了那份学习八孔竖笛的热情?又是什么最终导致有些孩子甚至产生厌学心理?如何使上述调查的结果不再发生?我认为:
(一)、提高教师素质刻不容缓。根据小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好奇、好动、模仿力强的身心特点。教师应以娴熟的演奏技巧、优美动听的竖笛音色,使学生充分地聆听音乐作品,在音乐审美过程中获得愉悦的感受和体验。从而激发孩子的音乐兴趣,让他们乐于参与八孔竖笛的学习。
课余和其他音乐老师交流如何教学竖笛时曾听到过这样的说法:“竖笛有什么难教的,反正书上有现成的指法,叫学生自己照着练练不就完了嘛。说实话,我自己还不会吹呢!”
可以想象,真是这样的话,课堂上将会教师教学无法,学生反复操练,室内笛声刺耳。长此以往,当孩子最初的新鲜感消失之后,剩下的恐怕就只有枯燥与厌烦了。这样的竖笛教学不仅达不到器乐教学在提高学生音乐审美能力上的独特作用,相反会成为一种负担。因此,教师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孩子学习音乐的 兴趣和热情。
施人一杯水 己须一桶水 竖笛教学,为什么教师不肯教、学生不愿学?为什么教师教不好、学生学不会?原因固然有种种,但有一点不可否认,就是教师自己不会吹竖笛或吹不好竖笛。谁都懂得教师和学生之间是一桶水与一杯水的关系。教师吹好竖笛是学生学习竖笛的前提条件。教师的作用除了做示范吹奏外,还能缩短学生盲目探索的过程,节约无效学习的时间,减少错误练习的方法,总之,学生跟老师学,可以少走几年或更长时间的弯路。
其实竖笛也有很多优点:音色柔美、小巧玲珑、便于携带,能准确地吹奏两个八度加一个大二度的音程,熟练以后还能灵活地吹转六七个调。只要我们老师稍微有耐心地摆弄一番,用不了多长时间就能比较熟练地吹奏了。为了事业,音乐老师们,学吧!
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能否吸引学生,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是教学成功的关键。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以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创设充满音乐美感,有利学生学习的课堂氛围,最大程度地激发孩子浓厚的学习情趣,让他们喜欢和佩服音乐老师,我们的教学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二)、有机整合、适当改编教材内容迫
1、相对减少教学内容
随着新课改的实施,中低年级已开始使用按照《音乐课程标准》编写的新型教材。内容形式活泼、新颖。它以突出音乐审美为中心,师生互动,强调学生主体性的培养与发挥,重视音乐实践和音乐创造。新课程改革必将带动教育教学方式的整体性变革,促进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和整体推进。为新时期的音乐教学做一个全新的注解。而高年级还一直沿用过去的老教材。为了更符合孩子的年龄特征及发展的要求,改编教材内容就显得至关重要。
目前,小学中、高年级音乐教材每一课的内容基本包括:唱、做、听、奏几个环节。看起来似乎并不复杂,实际操作起来却要花费不少的时间,平均需要分五课时左右才能完成。按这样的课时划分,一学期下来,真正留给学生实践操作八孔竖笛的时间是少之又少。单凭这点练习机会要想学好竖笛,对部分同学来讲恐怕是有难度的。
新课标中提到:音乐课的教学过程就是音乐艺术的实践过程。我认为如果在教材内容的选择上,可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相应地减少部分教学内容,留给孩子多一些自由实践和相互交流的时间。相信对于提高竖笛演奏水平会有显著的效果。
2、适当选择添加流行音乐
“流行音乐”不应只是流行歌曲的代名词,它还可以包括通俗钢琴曲、经典的影视音乐和影视歌曲等。在小学中、高年级的教材适当选择添加“流行音乐”这样的内容,学生肯定会非常感兴趣。经常在课后听到有孩子用竖笛吹奏时下热门的影视插曲,居然没人教也吹得有板有眼,很有些味道。还有的同学对于教材上的练习曲总认为没劲、不好听、太老套,爱吹自己喜欢的音乐。电影《泰坦尼克号》风靡全球的时候,好多孩子把剧中的主题曲用竖笛演绎得婉转悠长、催人泪下。
由于新课改的理念之一就是要让我们的音乐教育从冰冷的理性回归到温暖的人性。所以,有所选择地利用学生感兴趣的东西出现在教材上,会使他们能够更多地享受到音乐给予的酸、甜、苦、辣„„
3、提供优质的音响资料 如今,社会上喜爱卡拉OK的人是数不胜数,MTV、KTV更是如雨后春笋般层出不穷。究竟是哪种魔力使人们如此痴迷?追根到底,就是现场伴奏的气氛和身临其境的感觉。音乐真的就这样神奇!
在竖笛教学过程中,单纯地吹奏也许会觉得音色单调,可只要用钢琴弹些简单的伴奏,顿时就会感到竖笛的音色变得很美,演奏者的心情更为舒展。这其实就是审美在心理上产生的愉悦!有了这种愉悦,孩子们会更加乐意、更加完美地表现自己。
可想而知,如果此刻能够采用配器丰富多变的音响伴奏,那对孩子学习的积极性将会有多大的触动呀!可遗憾的是,我们现在使用的所谓“配套”音响资料,它根本不配套!先不说它的配器如何、效果如何,单单是调性就和孩子们用的竖笛不一样。笔者分别用“奇美”、“缪斯”、“雅马哈”三种品牌的竖笛与之相配,结果没有一种和它的调性相符,根本起不到伴奏的作用。真是有望梅止渴的感觉,令人怅然不已。
(三)、减轻学业负担势在必行
师:这首竖笛练习曲为什么不会吹?有困难吗? 生:老师,我没练。师:原因呢?
生:没空!放学回家要写作业,写完了吃饭,接着就弹钢琴,弹过琴妈妈还要我写书法,写好后又得读英语„„
以上是笔者与一位小学五年级同学的对话。孩子没有说错,他的确再没时间去练习竖笛了。都说要减负减负,由此看来,如果课堂不能给学生提供充足的实践机会,那竖笛也该到减负的行列了。俗话说:堤内损失堤外补。现在是学校减负家长补!明知道孩子的负担重,可谁也不甘心落在别人后面。你学了,他学了,我就不能不学。我不仅要学,而且要比你们学得更多,我才能放心!
真的,孩子们已经很累很累!什么时候才能够真正减负,多给他们一些属于自己的时间与空间?!
(四)、培养合作意识不容忽视
合作学习是一种以音乐为纽带进行的人际交流,它有助于养成学生共同参与的群体意识和相互尊重的合作精神。
为了使全体孩子学好竖笛,不让一个人有厌学思想。在需要合作完成的多声部练习曲学习过程中,可以请不同层次的学生分别演奏不同难度的声部,尽可能减少技术与思想负担。还可以把全班分成若干学习小组,每组均由学习能力较强和相对较弱的同学组成,合作练习、互帮互助。使孩子学会与人合作,并在与他人合作中培养自信心,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完善自身良好的个性。
二、器乐(竖笛)教学的非智力因素——
教育功能
“器乐教学可以说是通往更好的体验音乐的桥梁”(美国著名的音乐教育心理学家詹姆士·墨塞尔语),器乐教学是音乐教学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它也是当前音乐教改的课题之一。小学音乐中的器乐教学可以在增强学生的美感、乐感的过程中,帮助学生接近音乐、理解音乐,能够陶冶学生的情操、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及创新能力。我一直坚持“器乐进课堂”的教学,努力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和爱好,发展学生对音乐的感知能力、表现能力、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想象创造思维能力。在多年的音乐器乐教学实践中,我深深的体会到,通过器乐教学,可以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使他们珍惜美并积极地创造美,在无声无息中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培养和提高,“润物”于“无声”之中!
(一)、器乐教学中培养孩子们的自信心
根据《新课标》的教材新要求,以及孩子们的不同年级年龄特点,我在教学中因材施教,尝试多种教法。比如:有一部分同学在吹竖笛的同时,另一部分同学就用打击乐伴奏,节奏形式由学生讨论后自主决定;多形式的吹奏组合与打击乐组合不仅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巩固了节奏的学习能力,在充分尊重他们选择的前提下,孩子们的自尊心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满足,感觉到师生的平等和尊重,学习起来也就特别卖力。
其实竖笛学习起来并不是很难,关键还是指法的熟悉过程,只要多吹多练,可是孩子们的耐心是有限的,怎么才能让他们在枯燥的练习中找到乐趣呢?带着这个问题,我在教学中不断尝试新的教学手段。从简单的指法到练习曲,我循序渐进选几首孩子们喜欢的歌曲《闪烁的小星》和《小宝宝要睡觉》等简单曲目让他们吹奏,听着熟悉的乐曲,孩子们也不觉得枯燥无聊了,反而有种成功感,甚至那些以前的“捣蛋鬼”也放下了小动作,跟着认真练习起来(四年级(6)班的何钟灵就是一个实例)。见此情况,我马上对他们的行为进行了肯定和鼓励,刚开始,他们还感到难为情,因为他们已经把自己划归为没有音乐细胞、不受音乐老师喜欢的一类。可是渐渐的,他们转变了,在平时的课堂上表现得谦逊了、配合了,在器乐学习中更是认真勤奋了,当我时不时请他们来表演时,他们的表现更是让我、让全班同学吃惊,他们居然比那些公认为有音乐细胞的同学还吹奏得好,这不能不说是器乐课给了他们发现自己才能、表现自己水平的机会,让他们在吹奏活动中找到了自信。我还让他们在乐队中担任重要的角色,帮助他们找到自己的位置和重要性,让他们感受到参与的乐趣,感受到创作的快乐。通过器乐的学习和演奏,使他们得到一种自我满足,即自尊感和成功感,树立他们的信心,使他们对自己有正确的认识,而不是终日怀疑自己,怀疑自己的能力和价值。有了自信心的支持,我们的孩子才能勇敢的面对以后的挑战。
(二)、在器乐教学中培养孩子们的团队合作精神
仅有以上学生的自信培养,距离一名好的竖笛吹奏者还远远不够。而具备良好的团结、合作能力是器乐学习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过程。培养孩子们的合作精神,包括教育他们懂得如何协调自己和他人,使得整体活动得以顺利进行,这是非常必要的。我通过器乐吹奏的过程让他们知道,若要使乐曲演奏的秩序不被打乱,每个成员的表现欲都得到最大限度的满足,就需要每个人共同努力,学会考虑怎么做才能使团队的努力收到最好的效果。
在基础的指法和练习曲熟悉的情况下,我认为进行集体的协作是非常重要的。分工合作,孩子们也非常喜欢这种合作的方式。对于某些表现欲较强的孩子,他们不愿意默默无闻埋没在乐队里,时常在合奏时发出各种怪声来引起大家的注意,常常引起哄堂大笑,他们就有种满足感。面对这个问题,如果大声压抑孩子的表现欲望是不可取的,而耐心的教导提出来了几次,可还是收效甚微。于是,我拿来录音机,把他们合奏的曲子悄悄录了下来,当我重新放出他们的“杰作”时,他们都笑不出来了。抓住时机我对那几个孩子说:“我知道你们并不是想破坏我们大家的成果,只是在演奏中听不清自己吹奏的声音,才这样做的,是吗?”得到孩子们肯定的答复后,我又说:“这样的音乐你们觉得它优美吗?如果不优美,你们有信心创作出更加动听的旋律吗?”孩子们都兴奋起来,表示要团结协作,共同创作出优美动听的音乐。当他们再次听到录音机里自己演奏的曲子时,每个人的表现欲都得到了最大的满足,那种笑,是发自内心的、满足的、自豪的。
让孩子们知道个人的利益有时要服从整体的利益,为了整个活动更出色,就要互相团结、相互合作。孩子们从小学到的知识和养成的习惯,都会渗透到他们的性格中去,长大了带入社会。一个懂得合作精神的孩子会很快适应工作岗位的集体操作,并发挥积极作用;而不懂合作的孩子在生活和工作中会遇到许多的麻烦,产生很多的困难并且无所适从。
(三)、在器乐教学中和孩子们平等交流,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在器乐合奏的同时,师生之间、同学之间的交流也是非常必要和重要的。一首曲子它的意境和表现手法对于每个聆听者来说都有不同的感受,怎样在演奏的时候协调这种关系呢?特别是中高年级的同学,他们有自己的想法,而且正是性格形成的阶段,如果老师的方法不得当,很有可能造成对他们的伤害,起到相反的作用。于是,我注意观察每个学生,发现他们的性格各不相同:有的生性腼腆、内向,对于这样的孩子,老师的眼神和不经意的动作、甚至是说话的语气都是很好的鼓励,让他们感到老师对他们的重视和欣赏;有的活泼、外露,我也利用他们这种性格特征,安排他们多发表自己的见解,起到“引路”的作用,引导大家参与到讨论中来,找到最佳的表现方式;有的孩子似乎天不怕、地不怕;有的却胆子很小„„通过仔细的观察,了解了孩子们的性格,我就采取了不同的方法去指导、鼓励和帮助他们,和他们沟通,成为他们的知心朋友,不但在课堂上我们是平等的关系,在课堂以外我们不知不觉也成为了朋友。于是,以前的“捣蛋鬼”少了甚至不见了,师生间都处在一个和谐、愉快的教学环境里,音乐课真正让所有的孩子都“乐”起来了。现在我和孩子们有了这种友好关系是我以往想也不敢想的。
(四)、在器乐教学中调动孩子们的积极性,培养他们的自我表现意识
每个孩子都具有很丰富表现欲和求知欲,在我国以往的教育中孩子们往往不敢大胆的表现出来;而美国的孩子却能够大方的谈论自己的想法和表演自己的拿手“绝活”,我们的孩子缺乏的就是一种自我表现意识。为此,我查阅这方面的不少资料,希望我教育的孩子们也能拥有自我表现意识,在我校,每学期都会举行一台校性文艺表演活动,形式多样化,这不仅活跃了学生的文艺生活,而且还给孩子们展现自我的表演机会。上学期,我校在学校举行了一次校性竖笛比赛。在每个班上因接受能力的不同,有的同学只是简单的会吹一两首曲子,课堂上我尽量创造机会给他们,他们还真表演得非常带劲。从他们容光焕发的表情中,我看到了每个孩子的闪光点,正是小小的乐器,让他们的表现欲得到了充分的满足。在排练和教学的过程中,他们感受乐曲、创作乐曲和表现乐曲的能力得到了不断的提高,使得他们的表演得心应手。从器乐的演奏中让孩子们找回了自信,充分展现了自我的表现能力,让他们的表现欲望得到最大限度的满足,这也正是我所希望看到的。
别看小小的乐器貌不惊人,可是在我的音乐教学中起到的作用真不小,它使孩子们从“被动”走向“主动”,自觉拿起这陌生的学具,也使每个孩子有了发挥自己才能的天地,有了尽情表现自己的舞台,让他们的自信心、责任心和团队合作意识得到了充分的发展,在孩子综合能力及人品素质等其它方面的培养上,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小小乐器,增进了师生之间的感情,也大大增强了师生、学生之间的默契。
(五)、在器乐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思想 器乐合奏本身就是一种美好和谐的统一,学生只有团结一致的高度纪律和默契合作才能做到在旋律、节奏、音色、速度、力度上的配合一致,达到对音乐的了解和情感的投入。学生在学习乐器的过程中,要手脑并用,必须要求每一个学生思想高度集中,保证有很好的纪律与组织,才能进行竖笛合奏,而且彼此双方要互相合作,在速度、节奏、音准等方面都要协调统一。这样才能达到理想的合奏效果。因此,通过这样长期的训练,学生的集体主义思想就会不断提高。
(六)、加竖笛学习,对活跃音乐课堂注入了新的活力
器乐教学为学生提供了参与实践的机会。学生可以把学习到的音高、节奏、歌曲、练习等知识在器乐上得到实践。在这些活动中学生可以直接进入音乐之中,增强学生再现音乐作品的能力,促进了知识的迁移,加深学生对音乐知识的理解、表现和体验,扩展了学生接触音乐的范围,使同学们的主观能动性得到充分发挥,培养了他们的创造能力。在竖笛进入课堂教学中,根据学生不同的水平,进行多咱形式的演奏。有独奏、小组奏、二声部合奏、歌曲伴奏、各种器乐合奏,编配前奏或间奏、师生合奏等。有时,教会了一首歌曲,让一部分学生演奏旋律,另一部分学生演唱来互相配合,学生学习兴趣很浓。这时教师完全处在一位旁观者的身份去欣赏并加以评价,使学生充分的去感觉音乐的美妙,让学生完完全全的处于主体地位。同时,我还根据学生争强好胜的心理,开设“赛歌台”,让学生把课内外学的竖笛曲带进课堂进行比赛,并评选出“小演奏家”。学生的积极性很大,学习竖笛的劲头更高了,这样,不仅陶治了学生的情操,而且还培养了学生的自信心,从“我不敢”“我怕”变为“让我说”“让我演”使学生形成活泼开朗的个性,课堂气氛非常活跃,起到一举多得的效果。
17世纪捷克教育J.A.夸美纽斯说:“兴趣是创造一个欢乐和光明的教育环境的重要途径之一“。所以,乐器教学的第一步应是培养学生对乐器的兴趣和感情。课堂上,教师在拿出了口琴或竖笛,向学生介绍这些乐器的结构、性能及使用时的注意事项时,应讲些有关这些乐器的小故事,并用这些乐器演奏一些他们所熟悉的歌曲(这是很有必要的,也是最富有吸引力的做法)。随着竖笛技巧的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来越浓,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也更高了。在竖笛学习上,从 “你要我吹”到“我要吹,我要学”。课堂上的竖笛教学不能满足他们的欲望,在强烈兴趣促动下,同学们利用课余,找来些竖笛教材进行自学,吹奏自已喜爱的乐曲或约上几位琴友聚在一起吹奏,并进行讨论,自我欣赏,享受着艺术的美感,真正做到陶冶情操,提高境界的目的,也促进了他们的努力发展。
竖笛教学不仅锻炼了学生的耳、嘴、手、脑的连动配合,同时,也发展了学生的记忆能力、反应灵敏度、判断能力等,促进了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在良好的情绪中得到思想品德教育,陶冶情操,开拓音乐视野。它是提高人的素质、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我想在今后的音乐教学中,更应该积极地探索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同时也期待同行们的帮助与指导,响应上面器乐进课堂。也让我们共同把竖笛进课堂的教学向前推进一步,提高我市的音乐教育。
三、器乐(竖笛)教学的智力因素——教学功
能
法国大作家雨果曾说:“开启人类知识宝库的钥匙有三把,即数字、文学和音乐。”音乐是一种声音的艺术,它运用音响、节奏、旋律、和声等方面的因素来塑造艺术形象,并通过音乐的艺术形象去激发人们的美感。多年的教学实践证明,如果把竖笛吹奏与视唱、唱歌、创作、欣赏等教学有机结合起来,把竖笛作为一种学习音乐的工具,使竖笛吹奏成为学
生参与艺术实践的一
个重要途径,会有效地提高整个音乐教育的教学效果。
(一)、学习竖笛与练习歌唱发声方法相结合 学习竖笛,以往的做法是从音阶或练习曲开始,老师一个音一个音的教,学生一个又一个音的反复练习。这种单纯的强调技巧练习,过多的机械操练,必然使学生开始就会遇到难以演奏的音,从而给他们带来困难并失去学习的兴趣。因此,改变这一旧有的模式,才能在课堂教学中更加强调主体性,充分体现愉悦性。因此,在竖笛教学中,我遵循新课程标准中提出的器乐教学必须“降低难度”、“先易后难”的教学理念,把学习竖笛同歌唱发声方法有机地结合起来。教学时,从“si”音开始,然后依次学习“si、la、sol”。因为“si”音是竖笛中最容易吹的音(只使用一个食指,其他各指都放开),当学生刚学会吹si、la、sol三个音时,就让他们演奏儿童歌曲《好宝宝要睡觉》。这首歌曲旋律流畅,简单易学,因此,学生在演奏时,兴趣盎然,情绪高涨,能在老师的提示和指导下,不断注意演奏姿势,纠正吹奏方法,使气息更为流畅,音色更加优美,指法渐渐灵活。然后,再学吹《闪
烁的小星》、《太阳》等一些短小歌曲。学生一练也就会了,兴趣就更浓了。
有些学生错误地认为吹竖笛要“有力”,吹奏时过分用力、用气,发出刺耳的“尖叫音”。于是学生初学竖笛时,我着重抓了气息练习,练习呼吸、吐气,这相当于学生歌唱前的呼吸训练,其做法和歌唱的气息练习一样,首先,让学生深吸一口气,保持2至3秒钟,然后像春蚕吐“丝”一样,吐出的“S”又细又长,连绵不断;接着,再深吸一口气,把气吹入笛口,吹出的笛声音质、音色保持悠长不变,使气息达到细、密、匀。这时,让学生体会胸、腹、肋的扩胀感,并保持吸气时的状态,感受竖笛吹奏时,虽然气息的要求不像歌唱那么饱满,但呼吸运气的要求基本一致。这样就使学生在学习竖笛的过程中,轻松地掌
握了歌唱的发声方
法。
(二)、竖笛吹奏与节拍、节奏、音标识别、旋律视唱、音距等多种音乐技能相结合
在小学音乐课中,最难的一项内容就是识谱教学。单纯的识谱教学既抽象又枯燥,除了让学生聆听琴声、视唱,或教师范唱,没有更好的途径,学生很被动也不感兴趣,现在有了竖笛,我在讲解乐谱的知识中,利用竖笛固定音高的特长,边听奏边打拍子,让学生自己反复体会音高、节拍、节奏、让他们在吹奏中领会,并且消化巩固,有时教学一条新的视唱曲,由于许多学生视唱新的曲谱不易唱准音高,且学生年龄小,嗓子娇嫩,过多地练唱又易使嗓子处于疲劳状态,少数害羞和嗓音条件差的学生干脆不唱。而竖笛有固定音高,音准反应在听觉上、指法上有鲜明的直观性,其结构简单,音色优美,容易演奏。学生在吹奏中听到音高,会自然而然地产生音准感,也用不着教师弹,让一些学生直接用竖笛吹奏曲谱,另一些学生视唱,然后交替进行;对把握不准的音高,借助竖笛一吹,让竖笛帮助找到准确的音高,再进行练唱。这样学生的识谱能力大大提高。
有的同学一首新歌末教,就已经会吹整首曲子。在多声部的视唱教学中,竖笛的帮助就更大了,例如在教唱二声部歌曲《蓝色的雅德朗》时通过竖笛的吹奏,学生对自己声部的旋律在心理上有一个正确的音高位置,在此基础上,将学生分组,吹奏各声部,或一组吹一声部,另一组吹另一声部来互相配合,这样多声部能完全谐和统一配合起来,在教学时间上比以往加快了一倍。而且更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同学们从害怕唱多声部改变为更喜欢唱多声部歌曲。因为它的表现力丰富,更具挑战性,更可以尽情发挥学生们的音乐水平,也增强了学生的参与意识、活动意识,使整个教学过程永远保持着十分愉快的状态。课余同学会神气地说:“老师,现在不用您教,我们会自学歌曲啦!“
实践证明,这样做让学生既从理论上巩固了基本乐理上的有关音乐符号知识,又从感性上进一步感受了各种符号的音响效果。而且,当同学们听到自己用竖笛吹奏出的歌曲旋律时,动听的音乐就会使他们自信心随之增强。这种吹吹、唱唱、能吹则吹,能唱则唱,各展所能的做法,既调节了课堂气氛,又激发了学生掌握乐理知识,提高视唱技能的兴趣。
(三)、竖笛吹奏与学生的听音能力及音与音阶、音域的感性认识相结合
因为竖笛作为簧片吹奏乐器,有固定音高,十分便于学生认识与掌握音阶,在以往的教学中,学生的听音能力是一个薄弱环节,课堂上,经常会出现听错音,唱错音的现象,基础差的学生还会将音阶的次序混淆。这种情况的出现与学生装平时接触音”少,对音与音阶的认识不够,有很大的关系。而且学生在这方面学习上处于疲动的“我让你听”的教学模式中,其形式枯燥、单一,学生学习兴趣低。现在他们手中有了竖笛,在老师的组织下,就可以通过竖笛的自吹自听,你吹我听、我吹你听、在听中吹,在吹中听等多种形式的演奏,让学生自已去体会、去感受:音有高有低,有固定音高。增强了学生的听音能力,同时,通过实践,学生对音与音阶也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这样,不但使枯燥的理论知识更生动形象,而且也给学生提供更多的技能操作机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现在的学生说:“过去掰着手指头算乐谱,现在一看就明了,一吹就出来,不难!”
由于竖笛的音域比人声宽,因而通过竖笛进课堂,学生对音高的实际感受,由一般人声唱的,以中央C到E(音域+度),通过吹竖笛实际感受的音高,向两极大大扩展,从而开阔了学生对音域的认识与识别,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
(四)、竖笛吹奏与“体验自然”相结合
多年的音乐教学实践证明,如果把音乐课教学仅仅局限在教室里,老师教唱,学生学唱,不但很难使学生直接感受和体验音乐作品的情感内涵,加深对作品的理解程度,而且还容易使学生产生单调、枯燥的感觉。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我有意识把课堂教学延伸到课外去,室外宽松的教学环境,优美的自然风光,辅之以恰当的教学方法,能让学生体会多姿多彩的大
自然赋予我们 的启迪,提高学生对音乐课的兴趣。
如在排练乐曲《友谊地久天长》时,我带领学生,迎着扑面而来的春风,呼吸着新鲜纯净的空气,围坐在校园池塘边的一块草地上,四周杨柳青青,天是那么高,地是那么大,美妙壮观的大自然使他们心旷神怡,欢歌笑语使他们热情高涨,此时加上我声情并茂的一段话,学生们沉浸在这情与景的交融之中。我说:“同学们,我们在一起度过了四个春夏秋冬,我们的友情一天比一天深,一天比一天浓,愿我们的友谊地久天长”。这时学生拿起竖笛,再吹《友谊地久天长》这支乐曲,笛声与以往就明显不同了,像树枝冒出的新芽,生机勃发了。他们入迷地吹着,我静静地听着,深深被他们的笛声所感动。学生们全身心地投入音乐
活
动中,使乐曲表达的意境、情境更加完美了。这种教学的结果是:同学们学的认真,学的有兴趣了,对音乐的理解与感受渐趋深刻而准确了。
四、小学竖笛教学中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法
竖笛又称直吹笛、牧童笛。它有固定音高,吹奏方法较容易掌握,是广泛流传于世界各国儿童中的一种吹奏乐器。作为小学音乐教学中的一种学具,它不仅能陶冶学生情操,丰富学生业余生活,而且能有效地辅助学生掌握音准,提高学生识谱视唱能力以及学生的演唱特别是合唱水平,同时能增强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
下面就谈一谈竖笛教学中的几个注意点与同仁相互切磋。
一、端正教学态度
要做到这一点,首先要端正自己的教学态度,认识竖笛教学在整个小学音乐中所占位置,对实施新课标所起的重要作用,对全面推行素质教育的贡献所在。说得这么重要,是因为客观存在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倾向,使一些人不重视音乐课,呈现“重主课、轻副课”的局象,因此面对现实,不得不“静心思索”、“端正心态”,尽自己的努力争取学校领导的关心,争取各学科老师的支持,争取学生家长的理解。要让学生明白,学习吹奏竖笛是一种多种器官合作的技巧练习。这种练习有利于身心发展,有利于智力的开发,有利于德、智、体、美、劳素质地全面提高,帮助他们树立必胜的信念,促使他们在学习吹奏竖笛时做到:“平心静气、全神贯注”。
二、音乐节拍准确
音乐教学中的小节是有形的,看得见,摸得着,而演唱、演 奏的进程是无形的、多变的。因而各个音符在乐曲中的时值概念对小学生而言太抽象了,如何使抽象的概念变成具体事物,教学中我做了如下尝试:
1、采用拍手念“达”,根据不同的教学年级对象,由易到难,分别出现 :
X; X —;X — — —;X X ;X X X X X X ;„„
达; 达 —;达— — —;达达; 达达达 达达达;„„
反复拍手练唱;
2、让学生借助电子乐器练节拍,采取不断变换速度,让学生找节拍;
3、利用竖笛教学中的吐气练节拍。实践表明上述几种方式易于接受,效果良好。
三、掌握指法循序渐进、由易到难
在学习持笛练习和音阶练习时,采用两分法,则先学习左手,因C大调全放孔为“7”最容易学会,然后再按第二孔、第三孔,进行长音练习,这样就学会了“7、6、5”三个音待这三个音音准基本稳定后,再反过来练习“5、6、7、”反复练习这三个音的上行,下行,然后对按孔、抬指提出具体要求,最后在这三个音范围内,可自编各种节奏音型及练习曲供学生巩固学习。
为了使学生一开始学习就参与艺术实践,达到巩固知识及转化能力的目的,我又指导学生吹奏《小宝宝要睡觉》这首歌曲——此歌曲是G大调,移成固定后全曲只有“7、6、5、”三个音,速度慢,轻柔很适合初学的同学吹奏,通过这种练习检查了学习的效果也满足了学生的表现欲望,由于吹奏的歌曲是摇篮曲体裁,因而能约束控制学生吹奏的音量,还可提出吹奏音色的要求,真可谓一举几得。再此基础上,再按第四孔,进行“4”音的学习就容易多了。
左手指法熟练后,进行用右手按第五孔、第六孔、第七孔,也即“3、2、1”三个音的学习,根据所学的音级音域编写简单的练习曲供学生反复吹奏。特别是长音练习是学习吹奏乐器的重要训练部分,老师应强调吹奏长音时音头音尾要一致,不发抖音,直线进行,速度慢,只有按吹奏要求进行练习,才能逐渐使吹奏竖笛的音色更加优美,表现力更加丰富。
四、指法灵活准确
指法的灵活准确程度,是衡量竖笛吹奏水平的标准之一。这项教学的要点是“指腹按孔,指根运动,手指放下,不紧不松”,“手指停在大门口,开门关门很方便”。目的是让学生掌握手指所放的位置,手指运动时力度。要掌握这一要点,必须做到:1用指腹照准竖笛的孔眼,按严蒙实,反复多练;2注意单指练习,调节笛孔手指在上方的位置,谨防双手无名指上翘或勾在一旁。这项训练可以让学生单吹“
5、6”“
2、3”并力求在单位时间里反复多 次练习。为此,可编一些类似于 6 5 —︱ 5 6 5 6 5 — ‖和2 3 2—︱2 3 2 3 2 —‖
供学生使用。3练习切换指法,重点训练“7,1,2”的切换。这里的教学一定要放慢教学速度,可以让学生先练: 1 2— ︱7 1 2— ︱ 2 1 7— ︱ 2 1 7— ‖ 再练:71 27 12 ︱ 71 27 12 ︱ 21 72 17 ︱ 21 72 17 ‖
总之,指法的训练,要做到讲清要领,由易到繁,层层渐进,不可操之过急。
五、吹奏气息控制
(一)、气息的运用。要吹好竖笛,正确的呼吸方法至关重要。小学生对气息控制的意识及能力较差,因此,掌握正确的呼吸方法既是学习吹奏竖笛的重点也是难点。在日常生活中,呼气和吸气的时间大致相等,吹奏竖笛则要深呼吸,把气吸到腰腹部,与唱歌的呼吸方法相同,运气是美化音色和控制音的强、弱、长短以及各种感情变化的基础。掌握自然、缓慢、平稳的运气方法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通过在教学中的不断摸索,我拟定了下面的气息训练两步法:
1、”闻花“吸气。吸气的方法包括缓吸与急吸。急吸在吹奏中运用得最多,但不论缓吸与急吸,吸气都要深一些。深呼吸看似简单,但练习起来却很抽象,让学生感到茫然。如果在练习时,假定每一位同学面前有一朵美丽芳香的鲜花,让学生从闻花的过程中感觉深呼吸的状态,这样就使本来枯燥而抽象的练习变得有趣且直观。
2、气息的保持与缓呼。掌握了深吸气的方法,但怎样才能做到将气息保持住,并真正做到缓呼呢?我是这样做的:让每一位学生准备一张长10厘米,宽1厘米的薄纸片。练习时,把纸片用一只手捏住它的一端放在唇边,把它轻轻吹起并保持在一定的高度,看谁保持的时间长。这样的训练,鼻和嘴不能同时出气,口型需张得象发出“乌”的声音那样,把无形的东西变得清晰可见,以达到良好训练送气的目的。运用上面的两步法,再进行长音的吹奏,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在颤音送气训练前,教师可以做一个吹蜡烛的实验,即:点燃蜡烛,教师利用腹部颤动把蜡烛吹得忽闪忽闪的。然后让学生用竖笛去练习吹颤音,这样做形象、直观效果会更好。
(二)、舌头的运用
舌头好像一个活塞,可以起阻碍气流的作用。竖笛演奏乐曲需用连奏和断奏两种方法。吹奏时要防止在送气时“以呼代吐”,影响吹奏质量。传统中,我们 以发“吐”音来吹奏断音。方法是:吹奏前将舌尖顶住上牙齿和牙肉的地方,堵住气流,吹奏时舌尖迅速向里缩回,离开吹口,发出“吐”的音,声带不振动,即能取得断音的效果。但在实际的教学中,我发现发“吐”音时,气流很强,特别是在吹奏低音时,不小心就会把音吹破。而“嘟”与“吐”的发音位置相同,所不同的是”嘟“是不送气音,”吐"是送气音,如果将发“吐”音改为发“嘟”音,则不仅能取得断音的效果,而且吹出的音也纯净一些。
在对学生进行竖笛教学的过程中,我逐渐摸索总结出了以下几个行之有效的方法,大致分为三个阶段:
①、初级阶段:
需要让学生掌握正确的吹奏方法(如持笛、摁孔、含笛嘴、呼吸等等)和简单的吹奏技巧(单吐、连音等)。将吹奏方法编成口诀:
左手在上,右(手)在下,口含一至二公分,口要圆、气要缓,检查手指要摁严,一字一音用单吐,上有弧线气要连,高音(口形)变扁气要急,眼睛(视 谱)走在时间前。②、中级阶段:
完善吹奏技巧,增加双吐、三吐、长音、变化音的练习。
③、高级阶段:
进行课堂教学加课外小组活动的进一步训练。
六、培养无声练习
合理的教学步骤,良好的教学秩序,可有效地提高教学效果。小学生自觉性差,好奇心强,在进行集体竖笛教学时,怎样才能让学生统一听指挥,保持良好的教学秩序呢?无声练习帮了我们很大的忙。在吹笛前,或先做无声的呼吸训练再吹奏长音,或先在竖笛上做无声的指法练习,再用正确的吹法奏出美妙的音乐。无声练习减少了课堂中没有目的的乱吹,不讲方法地盲目吹的现象,充分地利用了有限的课堂时间,从而提高了教学效率。
七、自制闷笛、巧妙练习
“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学习任何乐器,熟能生巧,苦练是必要的条件。在教室里,在操场上,在宿舍,许多学生若干竖笛,一练起来就“蛙声一片”;在家里,在其他公共场所,一练起来就“叽哩哇啦”。结果可想而知,噪音会严重地污染周围环境,给他人的工作、学习和休息带来较大的干扰,有些人还可能理直气壮地辩解说:这不也是在学习吗?真讨人嫌!可想而知,学校领导还能再支持吗?其他老师能允许吗?学生家长能理解吗?在这种人人喊打的环境里,想教好竖笛和学好竖笛,难上加难矣!笔者为此曾绞尽脑汁,无可奈何。后来听有经验的老师介绍,针对这种现象用统一管理法,上课前把竖笛发给每个学生,下课时再把竖笛收到老师那里。这样虽然消除了噪音,但仅凭每周节把课、课堂上十几分钟的练习是远远不够的,效果肯定无法叫人笑得起来。那么怎样才能练得尽兴又不妨碍别人呢?方法终究还是有的:笔者要求学生在竖笛吹孔的斜面上固定一枚很小的条形物,用来阻挡或减少吹奏时部分气流的摩擦,就可以使笛声相应地变小、变闷。实践证明,这种技巧既容易做好又不花钱费时,练习起来也不太影响周围环境。
总之,在音乐教学中,教师既导又演,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教师只有灵活运用具有知识性、趣味性、新颖独特的方式去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才能使学生爱好音乐,喜欢竖笛,掌握技巧,吹奏出悠扬的笛声。人人未必都有一副好嗓子 但人人都有享受音乐的权利。不会唱歌不代表不爱唱歌,嗓子不好不代表手不灵巧。竖笛价廉物美,是引导孩子们走进音乐殿堂的桥梁,是对学生进行音乐美育的乐器之一。它能强化乐理,协调手脑,陶怡情操,培养人的艺术素养。作为普通的音乐教育工作者,应该拥有做好工作的决心、勇于探索的品质,遇到困难只要多动脑筋,坚信方法总比困难多。
愿所有的孩子们都能奏出美妙的音乐!
也愿我们的课堂能够飞出更多动听的竖笛声!
小学竖笛的教学策略 篇6
关键词:竖笛教学 小学音乐 课堂有效性
竖笛是一种乐器,在音乐教学中能够发挥重要的作用。将竖笛教学应用到小学音乐教学之中,可以有效调动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为班级音乐教学营造热烈的气氛,增强小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从而为小学音乐教师顺利开展课堂教学提供积极的帮助。因此,做好将竖笛教学引入小学音乐课堂的有效性研究是非常有必要的。
一、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调动起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可以有效促进音乐教学的开展。将竖笛教学应用到音乐教学中,可以快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并且由于竖笛具有价格便宜、入门难度低等特点,因此非常容易被学生和家长所接受。为此,小学音乐教师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第一,发挥教师的榜样示范作用。小学音乐教师在为学生进行示范演奏的过程中,一定要注重自己的气质以及形象,通过精彩的演奏,以及优美的气质,获得小学生的喜爱,从而促使小学生喜欢上竖笛教学。例如,教师在为小学生讲解完竖笛的相关知识以后,用竖笛为学生表演曲目,从而吸引学生的目光,获得学生对竖笛的喜爱;第二,充分利用学校教学资源。音乐教师在进行竖笛教学的过程中,可以通过多媒体等教学设备的使用,获得学生的关注,从而增强学生对竖笛的了解与喜爱。
二、有助于唱歌教学的开展
小学生在学习音乐的过程中,音准是教学的难点内容之一,如果将竖笛教学应用到音乐教学之中,则可以使学生在演奏竖笛的过程中,加强对音高的定位,从而间接的锻炼了学生对音准的学习。不仅如此,学生在进行竖笛演奏的过程中,需要调动眼、鼻、耳、口、手、脑多个器官,有助于学生增强学生的协调能力,并且在小学生进行竖笛演奏的同时,还可以有效集中小学生的注意力,从而促进小学音乐教学的有效性。为此,教师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开展音乐课堂的竖笛教学:首先,将竖笛与和声一起进行学习,让小学生感受下各声部之间的平衡关系,让小学生对音高、和声等内容有个清晰的认识,对教师所教授的曲目有一个全面的了解,从而能够对教师所开展的活动进行积极的配合;其次,将学生分为吹奏和演唱两个部分,进行教学。在学生掌握以后,进行交替,通过这样的形式教学,就可以将学生学习中的难点轻松解决的同时,帮助学生获得学习的乐趣。这种形式的教学,不仅可以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展现音乐教学的魅力,还将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的调动起来,为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提供了帮助。
三、有益于音乐欣赏课的开展
音乐欣赏是音乐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它主要的目的并非是让学生单纯的被动接受学习,而是引导学生积极的探索。为此,小学音乐教师在进行教学时,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开展教学:第一,使用多样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当音乐教师在对《森林狂想曲》这节内容进行欣赏时,教师就可以用竖笛为学生进行演奏,进而将学生的注意力都集中到教师这里,在欣赏完教师的演奏以后,教师可以让学生自己尝试着演奏,当然效果并不会理想,这时教师就可以抓住机会,让学生再次欣赏这首乐曲,学生经过刚刚自己的练习就会格外关注教师的动作等,然后学生再次进行演奏时效果自然也会有所提升。第二,创设情境。音乐课堂可以为学生创设非常有趣的情境,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教师增强学生欣赏能力的目的。再以《森林狂想曲》为例,教师在为学生演奏的过程中,教师可以让学生跟随教师的音乐,在脑海中将其感受到的内容形成一幅画面,进而抒发自己的情感。然后班级学生根据自己的感受进行谈论探讨,从而帮助学生提升其欣赏水平。
四、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在进行竖笛教学的过程中,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掌握相关的音乐知识,增强其音乐素养,而且在练习合奏等过程中,还可以加强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教师之间的联系,进而增强学生的团结合作精神。此外,还会激励到一些自卑的同学,增强其自信心。例如,教师在教授歌曲《啊,朋友》时,可以让学生先进行唱谱练习,然后再通过竖笛进行练习,一些单独练习不好的同学,容易产生自卑心理,而如果进行整体练习,就会使其跟随大家在练习中找到方法,从而克服自卑的心理,增强其自信心,使其即使是单独演奏,也不会产生害羞或者怯场等情况。这样的教学方法,将学生主体地位体现的同时,还可以有效培养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推动音乐教师教学质量的提高。
五、结语
将竖笛教学应用到小学音乐教学之中,对于增强学生学习音乐的热情,调动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增强学生歌唱水平以及音乐欣赏水平的提升都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此外,在进行竖笛教学的过程中,还能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等优秀的思想品质,在学习文化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为小学生未来发展创造有利的条件。
参考文献:
[1]侯颖.小学音乐课堂实施竖笛教学的策略[J].课程教学研究,2013,(02).
[2]莫莉.器乐进课堂,人人会乐器——“小学音乐乐器进课堂的相关研究”课题研究报告[J].音乐时空,2013,(10).
小学竖笛的教学策略 篇7
新课标强调:从小学三年级起, 应以有“固定音高”的乐器训练来提高学生对节奏和音准的实际运用能力。小学“竖笛”进课堂既是歌唱识谱教学的最佳实践活动, 又是歌唱教学辅助练习的最好帮手。
一、中高段“竖笛”教学对“合唱教学”的促进作用
以器乐教学著称的奥尔夫也认同, 器乐教学与歌唱教学相比, 歌唱教学更为重要些。器乐教学虽然有其自身的一些优点, 但它很大程度上要为歌唱服务, 器乐教学的一项很重要的任务就是使学生的歌声更加动听, 唱歌的能力更强。而竖笛则针对小学生年龄特点, 有着其独特的器乐进课堂优势。
1.“竖笛吹奏”能够促使学生视唱能力的提高
教师采用学生通过竖笛视谱演奏, 来促进音乐知识和技能的掌握, 这种教学形式既丰富了教学内容, 又提高了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 更是培养学生自我表现和创造欲望的重要载体。
入门学吹单音时, 可以结合教材中的歌曲, 在培养学生读谱能力的同时循序渐进地加入一些吹奏的技能练习。例如从三个音的歌曲《小宝宝要睡觉》到五个音的《粉刷匠》再到六个音的《闪烁的小星》等, 循序渐进。当学生能吹奏六个音时, 教师可以鼓励学生选择一些课外乐曲以及自己喜欢的歌曲进行练习, 同时可在课堂环节中为学生设立“自我展示”时段, 在肯定学生个性发展的同时, 有促进和带动了其它学生独立学习的兴趣。另外, 教师还可以不断地对学生进行演奏技能上的训练和要求, 将知识点融入学生的音乐实践中, 使学生在感受音乐带来的愉悦和新奇中不断巩固新的音乐知识。
2. 竖笛“固定的音高”能够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音准能力
现实中不难发现, 很多学生在模仿流行歌曲时, 连相当难的音程也都唱得非常准, 这说明他们的音准感觉是相当好的。但在实际音乐教学中, 学生普遍喜欢唱歌词而不喜欢唱歌谱, 甚至连熟悉的歌曲要学生唱谱都会感到很困难。这说明学生缺乏使用“唱名”来唱旋律的能力。而课堂器乐教学正是针对这一“顽疾”的良药。如果将器乐练习在每节音乐课中都安排一定的时间, 这对提高学生的音准感觉将会起到积极的作用。
实践证明, 在竖笛实验班级与非实验班级, 同样唱日本民歌《樱花》一曲, 器乐辅助下的课堂教学比传统的视唱练习要节省一半左右的时间。因此, 把有着“固定音高”的器乐——竖笛引进课堂辅助训练音准, 这样使单纯的、协和的、原始的音律之美又回到了我们的周围, 从而激发我们学习音乐的主动性。
3.“竖笛合奏”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二声部合唱的教学
从课程设置方面来看。从小学五年级开始, 课堂教学中合唱与器乐教学的比例在不断的上升。相对四年级的课堂教学内容而言, 不管是从合唱、合奏技能的难度还是效果来看, 都有着更高的要求。而如何把合唱与合奏教学有机结合, 使二者相互促进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这是我们必须面对的课题。
柯达伊音乐教育体系认为, 在合唱中学生学会了彼此倾听, 能够形成合作的观念, 增强了团队的意识, 进而达到培养学生个体责任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另外, 合唱与合奏还使他们习惯于注意指挥, 这对培养儿童的注意力和纪律性也是十分有用的。因此, 我们不难发现:合唱与合奏在很大程度上存在着共性。而课堂效果表明:两声部合唱在竖笛合奏“立体”帮助下也显得不再困难了。竖笛的加入, 课堂从“听”“唱”到“奏”、“演”, 极大地丰富了学生对音乐的表现形式。
二、竖笛教学辅助学生合唱训练的策略
1. 竖笛层次性教学
由于学生竖笛学习的差异性, 学习效果一定会存在差异。在相同的练习曲目和练习时间周期内, 每个班大约有19%的学生达不到教学的要求, 10%左右的学生很快便能掌握。为了做到因材施教, 使学生的个性得以张扬, 在教学实践中, 我采用了分层考核的形式, 强调过程性评价。加强学生学习过程的引导与监督, 在最大限度激发学生学习竖笛兴趣的同时, 逐步加强二声部演奏技能的训练, 为二声部歌唱教学做好准备。
例如, 由低级到高级要求实验结果: (五年级5各班级)
一段时间的教学实践后, 虽然教学效果与预期的目标存在一定的差距, 但还是明显地感受到了学生的变化:学生对二声部乐曲和歌曲不再有明显的畏难情绪;大多数学生都能以积极的学习状态面对学习, 他们开始以能合奏为荣, 并且逐渐地体会到了合奏的美感与乐趣。
接下来, 如何将学生在竖笛合奏中获得的体验转移到二声部合唱教学上来, 是教师必须努力实现的。老师在鼓励并引导学生唱、奏、听的过程中, 使得学生二声部演唱能力得以迅猛提高。
2. 演奏与演唱相结合的发声训练
根据每个班的实际情况, 全班分成高、低两个声部, 并尽量做到声部均衡。每堂课都要进行一定时间的奏、唱、听三度的音程练习。
练习一:
练习二:
练习三:
训练时, 先用竖笛吹奏, 让学生体会音乐织体的美感, 然后再用“lu”进行演唱练习。在教学过程中, 对某些音准问题的地方在辅以竖笛进行纠正。
3. 演奏与演唱相结合的二部合唱
教唱二声部歌曲时, 先要让学生熟悉自己的声部。因为竖笛有固定音高, 只要指法正确的话, 音高就相对准确, 因此可以采取先吹奏的教学形式, 这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二声部教学的难度。等学生能够顺利演奏自己的声部并能够进行合奏了, 教师再引导学生进行歌唱练习, 这样学生的音准与和声感就把握得更加好了。例如, 第九册的《晚风》《我怎样长大》, 第十册的《小鸟》《田野在召唤》等。
例如, 以《田野在召唤》教学为例
4. 课堂竖笛辅助合唱教学模式的建立
各阶段目标如下:
课堂教学实践证明, 在实施竖笛教学辅助合唱教学以后, 学生的二声部演唱能力有了明显的提高。二声部歌曲教学时, 以前的那种畏难情绪一扫而空。当然, 也同时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比如, 难度较大的二声部歌曲依然存在音准问题, 学生演唱的能力会明显的弱于演奏的能力, 这还需要我们在日常的课堂教学中不断地探索。
艺术正如生活那样, 它是无穷无尽的。而合唱艺术更是一门迷人的艺术, 它五光十色、变化万千, 是一门值得钻研, 永远也学不尽的艺术瑰宝。竖笛引进课堂既是识谱教学的最佳实践活动, 又是歌唱教学辅助练习的最好帮手。学习竖笛演奏的过程, 学生在唱、奏、听不停的交替冲击中潜移默化地在二声部的演唱能力上得到了迅猛的提高, 从而使合唱教学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参考文献
[1]秋里.合唱指挥与合唱训练[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1.
[2]张建军.竖笛基本教程及提高练习.湖南:湖南文艺出版社, 2005.
[3]陈万桢.陈弃疾.高等师范院校教材之合唱.上海音乐出版社.
小学竖笛的教学策略 篇8
一、农村小学音乐课堂中引入竖笛的“三性”
1. 竖笛引入课堂教学的价值性
农村的小学由于音乐教学设备的缺乏,甚至于没有专用的音乐教室,在许多方面阻碍了音乐教学的发展。竖笛作为一种简易乐器,其价格便宜,便于携带,同时竖笛简单易学,很受师生的欢迎,它具有价廉物美的价值性。因此,在农村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引入竖笛教学,是非常有利学生音乐发展的,同时也有利于学生音乐素养的提升。
2. 竖笛引入课堂教学的必要性
《音乐课程标准》五大领域中,第二大领域就是表现,演奏是其中较重要的一个方面,在小学的不同阶段有不同的要求,一二年级要求学习常见的打击乐器。能够用打击乐器或其他音源合奏或为歌曲伴奏。三至六年级则要求学生乐于参与各种演奏活动。学习课堂乐器的演奏方法,参与歌曲、乐曲的表现。在小学阶段引入简单易的竖笛乐器是非常有益于教学的,同时在一定程度上满了“课标”中所提出的演奏要求,使学生的音乐素养得到有效地提升。因此竖笛引入课堂教学非常必要。
3. 竖笛引入课堂教学的可行性
竖笛简单易学易携带,而且价格便宜,使得其在众多乐器(如口琴、口风琴、葫芦丝等)中排为首选。正如价值性中所述的,竖笛能让学生们花较少的钱,在学习音乐上取得较好的效果。
二、农村小学音乐课堂中引入竖笛的作用
1. 课堂教学的辅助作用
竖笛在音乐课堂教学中具有一定的辅助作用,主要表现为,学生在识谱能力方面,通过竖笛的学习有很大的提升。在学习一首新歌曲时,学生可以通过竖笛进行简单的演奏为演唱找准音,使得歌曲的学习更容易。几年来,笔者把竖笛引入课堂教学,发现其效果相当地好,一方面培养了学生的音乐自学能力,另一方面,竖笛的演奏使得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更加地浓厚。同时,竖笛的学习,灵活了学生的手指,正如俗话说:“心灵手巧”,手巧必然心灵,它能促使学生思维更加地敏锐。
2. 课外学习的延伸作用
农村小学中,由于音乐教学条件的限制,加之这几年教学的改革,学生的教材统一由政府采购,使得音乐书不能人手一本,学生在课外的音乐学习随着课堂教学的结束而结束,这给音乐技能、知识的提升带来了困难。
3. 学习中的激励作用
曾记得,笔者所教过的一名学生,语数成绩总是落在班级后面,使得同学们都看不起,常笑他笨,他也很自卑。后来在音乐课堂教学中笔者引入了竖笛教学,该学生一下子对竖笛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基于先前的印象,笔者也没在意他,认为他笨手笨脚的一定学不会。当学生跟我说“XXX,每天晚上在家里练习竖笛……”时,认为他肯定是学不会的,再怎么练都白搭。可是,出乎意料的是,在一次课堂教学中,笔者指导学生复习学过的竖笛曲《同一首歌》,他第一个站起来,完整地把曲子吹了下来,这使我很意外。
三、农村小学音乐课堂中引入竖笛能有效提升学生音乐素养
农村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竖笛的引入应以常态促提升,提高学生音乐素养。音乐作为一门技能学科,它有一定的技能在其中。技能的掌握往往需要我们不断地练习,不停地反复,“拳不离手,曲不离口。”就是说技能学习的常态化很要紧。
1. 竖笛练习的常态化提升
要吹奏竖笛必须从音乐基础知识学习,知识与技能的同步,使学生音乐素养得到有效地提升。如何进行操作呢?竖笛练习曲课堂常态化非常重要。每节音乐课开始时我都设有五分钟左右的练习时间,保证学生有练习的时间。从简单的“do、re、mi”开始,往往三四节课练习一条曲子。常态化的教学,使得学生的竖笛演奏基础日渐稳定,不断地提升。
2. 竖笛练习的层次化提升
竖笛练习中,能碰到许多的音乐技能与技巧,在学生练习一段时间乐曲后,依据学生的基础,适时加入一些学生耳熟能详的乐曲进行演奏,如《摇篮曲》、《希望》、《樱花》、《同一首歌》、《猪八戒娶亲》等等。使得单一的音乐变得丰富起来,使平面的音乐立体起来。
3. 在合作中提升学生音乐素养,竖笛让音乐立体、丰富
通过竖笛这一小小的乐器让他们感受了什么是立体音乐,通过高低声部的互相配合,美妙的音乐缓缓奏出,在这一学习过程中,学生的音乐素养又提升到了一个新的档次。
竖笛的引入,能使音乐课堂教学更丰富,使学生的音乐素养得到了有效的提升。“都说人生是美妙的,在美妙的人生中,有美妙的音乐相伴,能通过小小的竖笛,自己亲手演奏,那是件多么美妙的事啊!”我常常与学生这样说,音乐能培养我们的想像力、创造力,爱因斯坦说过“我如果没有青少年时代的音乐教育,就不可能有我现在这些科学上的成就。”可见音乐对人的一生是多么的重要啊,音乐并非是唯一培养素质的课程,竖笛教学也不是提升学生音乐素养的唯一途径,但它却是农村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价廉物美”的简易乐器,是我们音乐教师的有利“教具”。
摘要:农村学校孩子与城镇学校的孩子相比,在音乐学习上多了许多的劣势。城镇的孩子接触音乐的方式比农村要多,农村的孩子就没有那么多学习机会了,在学校考试课程的压力下,音乐课在学校教育中得不到有效的重视,农村学校的学生都有这么一种概念,音乐课不重要,学与不学一个样,由此带来了音乐教学的恶性循环,农村的孩子音乐素养低,一旦转入城镇学习,这部分孩子成了音乐学习中的困难生。这些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就阻滞了音乐教育的发展。笔者想方设法地把竖笛引入了小学音乐课堂,起到了明显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农村,小学音乐,竖笛教学
参考文献
[1]《浙江省义务教育教学管理指南及学科教学建议》(小学)小学学科教学建议·音乐
[2]《音乐课程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