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农机信息化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2024-10-29

我市农机信息化发展情况调研报告(精选9篇)

我市农机信息化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篇1

关于我市农业信息化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

市政协农业信息化调研组

一、基本情况

我市农业信息化建设,可以概括为:基础设施较好,发展速度较快,服务体系逐步建成,服务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目前我市已有10多个镇(街道)建立了自己的综合信息网站,农村信息服务员队伍达100多人。ADSL宽带网络通达所有的镇(街道)和行政村,全市主要农产品加工企业基本上都设立了自己的门户网站。农村电话普及率达到77部/百户,农民拥有计算机4000多台,上网率80%以上。使用过“1608888”声讯台的农户已超过1000人次。农业信息化建设已成为推动农业科技知识普及、促进农民增收、提高农民生活质量等的重要途径,深受广大农民欢迎。

自2006年4月天长被滁州市政府确定为农村综合信息网络建设试点市以来,我市以“新农村网、农业信息化应用示范村和三电合一声讯系统建设”为重点,积极整合和利用现有信息资源,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地推进农村综合信息服务网络建设,并取得明显成效:一是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市电信部门为了配合全市实施农业信息化工作,先后投资了近1500万元,在全市各镇街道铺设了专用光纤,安装了上网专用设备,在重点村铺设了宽带,形成了3公里范围内农户可以实现宽带上网,为全市农业信息化打下了基础。二是积极加强各类网站建设。目前我市已建成了天长市新农村网,主要面向农村提供农业技术、计生、医保、养老保险、土地、道路建设等方面的政策信息,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企业招工、劳动力需求、农产品供求等方面的市场信息和科普、气象、交通等与农民生活息息相关的农村公共领域信息服务。网站自开通以来,已累计发布各类信息5万条以上,网站点击率稳步攀升。三是建立了“三电合一”农业专家声讯系统,提高信息化服务效能。去年,我市整合现有的电脑、电视和电话等信息硬件资源,投入10多万元,建立了一个面向广大农户的“三电合一”农业专家声讯系统,为农民提供电话查询服务,网络查询服务,手机农情短信服务,电视、广播信息服务。涉农部门组建了由农业、畜牧、水产、农经等农技专家组成的专家咨询队,市农委信息中心及时进行了相关农业数据的录入工作,市电信部门免费提供了8条中继线路,可同时接听4个热线电话,保证了声讯服务台的通讯质量。四是积极推进农业信息化示范村建设。我市采取典型示范、分步实施的方法,选定汊涧镇漂牌村、杨村镇杨村街道和仁和镇芦龙村三个村作为我市农业信息化应用示范村。市科技局投入10多万元,采取了以奖代补的办法,用于三个示范村上网农户购买电脑补贴、建立村级信息中心和培训农村信息员队伍等。目前,三个村均建立了村级信息服务中心,并建立了相关电脑使用、信息查询、信息发布等相关制度,每个中心均配有5台上网电脑,方便了农民网上信息查询和相关信息发布。

二、存在问题

一是农民信息化意识比较淡薄,对信息技术需求层次较低。农村信息服务网络作为信息化的载体本身对外宣传的力度不大,知名度不高,致使社会各界对农业信息化的重视程度不够。

二是认识不到位、投入不足。尽管我市的农业信息化工作开展的较早,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有些部门对此项工作重视依然不够。信息网站工作人员主要是兼职工作,网站更新慢,信息不畅,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信息工作的时效性;镇街道农技人员未能真正有效地开展工作,严重影响了农村信息队伍的稳定。

三是1608888农村声讯台内容还不够丰富、信息量还不够大,服务水平不高。从事信息工作的人员大多是干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的,对信息工作比较陌生,信息服务队伍的整体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

四是农民普遍反映上网资费过高。近年来,我市农民的收入虽有了大幅度的提高,但电脑对一个普通农户来说还是一件奢侈品,如果上网资费再过高,势必影响到农业信息化的普及。

三、意见和建议

1、加强对农业信息化工作的领导。建议成立天长市农业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明确牵头单位和组成单位及其职责,制定了天长市农业信息化规划,使每年信息化建设有目标、有任务,把农业信息化工作落到实处。

2、舍得投入,加快农业信息化建设步伐。一是十七大报告对现代农业的发展提出新的要求,国家对现代农业的投入也将会越来越大,建议有关部门积极向上争取项目和资金,加快我市信息化进程。二是政府加大对农业信息化建设的投入,以保证农业信息化建设的持续、健康地发展。三是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出台优惠政策,鼓励个人、集体、企业和外商多方投资,形成多元化投资渠道,共同推进农业信息化建设。

3、重视示范村建设,充分发挥其示范作用。建议政府协调有关部门在给予一定补贴的基础上,加强示范村建设,每个镇街道至少建立一个示范村,并积极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同时要积极开通镇街道级农业信息网,以镇街道为龙头,实现农村信息村村通。通过政策引导、项目扶持、资金支持等具体实在的措施,帮助农村各类农产品加工企业、种植和养殖大户、合作化组织和中介组织进行信息化建设,鼓励他们创办自己网站,宣传自己、推介自己,在农业信息化建设中起典型引路、示范榜样的作用。

4、抓好专业队伍建设,提供人才保障。要建立一支由信息管理人员、农技推广人员和农村信息员组成的信息服务队伍。为加快推进农业信息化提供人才保障。与此同时,要加大对村干部的培训力度,可以通过办班形式,分期分批对村干部进行重点培训,使其成为学电脑、用电脑的榜样。

5、努力提高农业信息化服务质量。针对不同对象,采取多样化的信息服务方式,利用电视、广播、“96800”、“1608888”声讯台和宽带网等形式进行及时、准确、到位的信息服务。同时积极探索其它的服务方式,如立足基层农技服务点、农资销售点、专业大户发展信息网点,利用送科技下乡、农业培训、明白纸等传统方式,取长补短、优势互补,不断推进信息化的普及。一是开展信息技术应用培训。市农委、科技局和新农办三家联手,采取分期分批的办法,因地制宜举办多种形式的新型农民信息应用培训班,指导农民学会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发家致富。二是设立天长市“新农村建设”总的网站。在网站的主页上链接其它各类涉农的特色网站,便于农民记忆和查找。根据我市农业生产的特色和优势,全力打造几个具有地方特色的农业专业服务网站,为农民提供优质高效专业信息服务。

我市农机信息化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篇2

近几年, 沂水县农机局创新工作观念, 积极引导扶持建立各种类型的农机专业合作社。截至2012年底, 全县在工商部门登记注册的农机专业合作社已达32家, 入社会员达343人, 服务农户8820户。合作社拥有大型拖拉机78台, 配套农机具216台 (套) , 联合收割机36台, 合作社资产总计1400余万元, 场库棚面积3510平方米。

二、发展农机合作社的主要措施

(一) 从政策上给予支持。

为加快发展农机合作社, 该县采取积极争取国家和省的财政补贴政策, 逐年加大对新成立的农机专业合作社扶持比例, 鼓励种粮大户、农机大户和村集体利用资金入股、技术入股、机具入股等方式组建农机专业合作社。

(二) 建立多元化投入机制。

近几年该县共划拨100多万资金, 争取省专项资金25万元, 用于扶持农机专业合作社, 并积极协调农村信用社每年安排一定额度的农机合作社贷款, 解决合作社生产经营所需资金。

(三) 不断优化农机合作社发展环境。

农机管理部门紧密结合当地实际, 为农机合作社在工商登记、金融信贷、税收减免、用地安排等方面提供优惠和便利。对符合条件的农机专业合作社, 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开辟专业合作社注册登记绿色通道, 村集体帮助合作社安排机具库房等用地, 各有关部门对合作社建造机具库房、购置机具维修检测设备和农机信息网络设备给予多方面支持。

三、农机专业合作社建设情况

(一) 健全组织机构, 完善规章制度。

每个合作社基本都做到了各项规章制度和服务承诺、服务公约、发展目标等上墙, 进一步建立、完善了机具台账、作业台账、维修台账、收益账目以及公积金提留制度。在经营中实行“四个统一”, 即统一作业、统一调配机车、统一维修、统一结算, 县里还制定了农机专业合作社、农机大户等级评定办法, 对合作社的服务、效能等进行等级评定, 提高了农机专业合作社开展服务的“品位”和效益。

(二) 创办形式多样, 方法灵活。

沂水县创办农机专业合作社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一是村集体牵头, 吸引农机大户和农民入社, 为农户提供农业生产资料和农机作业服务。二是以种粮大户为主购置大型机具, 创建规模大、机械化程度高的农机专业合作社。三是以农机技术骨干发起成立的农机专业合作社。他们懂技术会修理, 会操作, 能适应本地种植品种特点, 改进适用的机具, 为当地农业生产提供作业服务。四是以组织农业机械参加跨区作业为主的农机专业合作社。五是以农村能人为主, 借助雄厚资金基础, 吸引农户入社的农机专业合作社。同时, 农机专业合作社在经营服务方式上按照市场的需求, 产生了订单经营服务、协议合同服务、跨区作业服务、“一条龙”经营服务等形式, 经营服务方式的创新, 促进了农机专业合作社规范化发展, 壮大了农机专业合作社的经济实力, 满足了农机户和广大农民的需要。

(三) 业务范围广泛, 服务内容多样。

从事作业服务的有22家, 占85%;从事跨区作业的有11家, 占42%;从事订单作业服务的有8家, 占30%。

四、农机专业合作社的重要作用

农机专业合作社是新型农民专业合作组织, 经营形式灵活, 既扩大和延伸了单机作业经营范围和生产服务规模, 又克服了一家一户抗御市场风险能力弱的问题, 是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的重要形式, 也是加快农机化发展速度、提高农机化发展质量的有效途径。

(一) 促进了粮食增产和农民增收。

农机专业合作社在国家购机补贴政策的扶持下, 优先购置先进适用的农业机械, 通过采用大机械、标准化作业, 基本上实现了主要农作物生产的全程机械化, 促进了粮食增产和农民增收。

(二) 增强了农业抗御自然灾害能力。

农机合作社采用科技含量高的大机械连片作业, 打破犁底层, 建立“土壤水库”, 提高了土壤含水量, 形成科学合理的土壤物理结构, 抗旱排涝能力显著增强, 培肥了地力。深松技术春季地温提升快, 促进作物早熟, 提高作物品质, 有效减少了来年病、虫、草害的发生。

(三) 提高了农业机械利用率, 降低了作业成本, 装备配置趋于合理。

农机专业合作社在购置农机具上统筹考虑, 注重实效, 避免了重复购置和闲置等造成的浪费, 解决了农户分散经营、效率低下、无序竞争等问题。农机专业合作社统一机具检修、保养, 统一配件、油料供应, 统一收费标准, 统一作业质量, 统一安排农田作业和跨区作业, 最大限度地发挥机具的优势, 提高了农业机械利用率, 降低了成本, 减轻了农民负担。

(四) 加快了农村劳动力转移。

农机专业合作社的建立, 解放了大批农村劳动力, 解决了农业生产中劳动力季节性短缺的矛盾, 为外出打工农民解除了后顾之忧。

(五) 提高了农业机械化发展速度和作业标准。

农机合作社的组建, 既降低了作业成本, 又改善了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 激发和带动了农机户购机用机的积极性。通过使用大功率配套农业机械, 农机作业质量标准全面提高, 特别是玉米收获和保护性耕作作业实现了新突破。

五、存在问题

(一) 发展资金不足。

农机专业合作社的服务对象是农民, 投资大、回报率低、经营季节性强, 发展壮大靠个人投入是有限的。目前沂水县农机专业合作社发展处于自由发展向规范发展的阶段, 其成效还不够明显, 对农民的吸引力不够强, 尚不能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心与支持, 缺乏扶持资金和银行贷款。

(二)

农机合作社数量较少, 农机品种单一, 生产服务能力有限。

(三) 农机基础设施薄弱。

由于国家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的推动, 农机专业合作社大中型机具与日俱增, 场库棚建设不能适应机具增加的需要, 大量农机具露天存放。加之农机具使用周期短, 存放时间长, 风吹日晒, 冰霜雪冻, 使很多机具锈迹斑斑, 损坏严重, 不但缩短了机具的使用寿命, 增加了维修成本, 造成了不必要的损失浪费, 而且影响了机具的作业效率和使用年限, 从而影响了农民投资购机的积极性, 延缓了农业机械特别是大中型高性能农业机械的推广应用。

(四) 内部管理运行机制有待健全。

农机专业合作社严格按照合作社章程经营的不多, 在管理、作业方面还没有形成有效的运行和管理机制。管理仍处于初级阶段。同时合作社的管理人员文化程度偏低, 经营管理水平不高, 普遍存在“等、靠、要”的消极思想, 开拓创新意识不强, 缺乏自我发展的能力。

(五)

农机合作社重机具使用轻保养维修, 合作社普遍存在维修设备单一配件不全和维修人员缺乏等问题。

六、发展农机专业合作社的几点建议

(一) 加大农机专业合作社建设的政策扶持。

首先要争取各级政府和领导的重视, 把发展农机专业合作社纳入重要议事日程, 提供政策倾斜。其次要多方投入, 建立和完善投资机制, 逐步建立以国家资金投入为引导、农民个人投资为主体、社会融资参股为补充的多渠道、多层次、多元化的投入机制。信用贷款方面要给予政策倾斜, 设立专项贷款项目。

(二) 加强农机专业合作社基础设施建设, 保证农机专业合作社健康发展。

积极争取中央和地方财政对农机具场库棚建设给予支持和投入, 同时要引导农民和农机专业合作社在基础设施建设上舍得投入。

(三) 强化规范管理, 加大培训力度。

健全制度, 规范运作, 促进农机合作社在章程制定、工商登记、组织机构、管理制度、盈余分配等方面加以规范。制定农机合作社管理人员培训计划, 利用农闲季节定期对农机专业合作社内部管理人员进行政策法规、管理知识、服务意识和操作技能的培训, 提高他们的管理水平、操作水平、服务意识和服务能力。

(四) 合理集约经营土地、实行土地连片种植, 推进农机合作社规模发展。

鼓励农民以资金、土地、农机具等要素入股进社, 或者以土地流转的形式, 将土地集中起来, 实行集约化经营、科学化管理、标准化生产、机械化作业。通过对土地的重组、规划和平整, 扩大土地规模面积, 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土地产出率和资源利用率, 解决小地块与大农机的矛盾。

(五)

我市农机信息化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篇3

关键词:农机;合作社;农业;农民

新昌位于浙江省东部,东临宁波,南接温州,西界金华,北通杭州,是中国“名茶”之乡,“高山茭白”之乡,拥有“大佛龙井”茶叶,小京生等全国名牌农产品。随着品牌农业的持续发展,农民对现代农业的需求越来越旺盛,现代农业势必需要农业机械现代化。如何把这些机械有序地组织好、利用好,如何将有限的土地最大限度地利用好,是一个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根据新昌的实际,发展农机专业合作社是一种有效形式。

1 农机合作社的作用

发展农机专业合作社,能够为全县农业增收、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1.1 促进农业增收和农民增收 农业专业合作社在农机化作业的过程中,利用农业机械和技术,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节省农业生产劳动力,使更多的农村劳动力从繁重的农业劳动中解放出来。

1.2 促进农村土地流转 农民专业合作社提供农机作业化服务的同时,为了获取更高的经济效益,承包和租赁农民闲置土地,有效地提高土地使用率,促进土地流转,产生更多的经济效益,从而实现农机手和农户“双赢”,这势必产生如“种粮大户”等新型农民。

1.3 缓解农业生产所需的劳动力 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快速发展,农村青壮年劳动力不断向城市和城区转移,给农业生产带来致命问题——劳动力缺乏,这就导致大量土地荒废,农机专业合作社成立以后,通过承包或租赁将闲置土地有效整合,统一作业,大大降低了作业时间,有效解决了劳动力转移与农业生产稳定发展的矛盾。

1.4 促进农业新技术、新机具的推广 如新昌超级稻百亩公关行动中,吸收了国内外先进的技术,利用米醋进行秧田除草就是其中之一,县农业局推广研究员孙永飞说:“这一技术在国外应用較多,国内也有少部分技术资料,从现有的资料分析,除草效果十分理想。” 在移栽后10天左右喷施赤霉素,促进稻苗早伸快长,及早奠定壮秆基础。除了引进先进技术,新昌县新龙实业粮食专业合作社还引进了先进的育秧设备、插秧机和联合收割机,创立了示范基地。

2 新昌农机专业合作社发展现状

据笔者不完全统计,目前全县农机专业合作社有3个,粮食(水稻)专业合作社4个。新昌县巧英乡雪头农机合作社,是农机大户承包茶山,以茶叶品牌为基础的农机专业合作社,主要农机具是茶机和手扶拖拉机,主要农机业务是利用农机为自身合作社服务。新昌县新起农机合作社和新昌县泗洲农机合作社,拥有的主要农机具有手扶拖拉机,烘干机,联合收割机和插秧机,它们都是从一般农机户发展起来的专门从事农机作业服务的经营个体,他们通过购买农业机械,雇佣工作人员,在满足合作社农机化作业的同时有能力满足农业生产播、收、运输等农业作业服务。

3 新昌农机专业合作社及其他专业农机服务组织发展存在的问题

近几年,我县涌现出了几家农机服务组织,但总体来看,还处于较低层次,滞后了发展现代农业和新农村建设的需要。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3.1 高标准合作社数量极少,影响带动小 截止到目前,我县农机合作社不仅数量少,而且标准不高,难以满足农机社会化服务的需求。

3.2 作业服务领域有限 目前由于经营规模偏小,全区农机作业服务的领域仍局限在粮食作业的机械化生产上,缺乏向其他农作物生产上的扩展,缺少向产后加工环节的延伸,大多数农机户只能开展单项作业服务。

3.3 主体结构单一,运营管理水平不高 农机专业合作市大都由农机专业户和农机大户组成,主体结构单一,缺乏专业的技术人员、管理人员、信息人员以及其他专业人才,且经营管理方面的培训力度不足,因此,导致农机社会化服务的组织管理水平不高,市场竞争力较低,经营效益难以提高。

4 对今后农机专业合作社发展的几点建议

提升全县农机化服务的组织水平,是农民的需求,是新农村建设的需求。大力发展农机专业合作社,努力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重点要在以下几个方面予以加强:

4.1 积极稳妥推进土地流转 引导农民要尽最大可能流转土地,实现土地连片种植,使农业机械从家庭自用型向社会化服务型转化,为农机专业合作的发展提供空间。

4.2 树立典型,激发示范带动力 大力宣传农机合作组织的先进典型和成功经验,增强农民对专业合作社的认同感和加入合作社的积极性。推出一批农机专业合作组织的先进典型,从而带动更多的合作经济组织发展。

4.3 政策倾斜,加大扶持 依托国家政策给予扶持,加大对农机专业合作社的资金扶持力度,鼓励其购买和使用先进的农业机械。有关部门要在合作社建设和农民购机过程中开展银行低息贷款等优惠业务,帮助农机专业合作社解决资金问题。

4.4 培养能人,加强信息服务 把专业合作社的组织者、管理者纳入培训计划,加强文化理论、专业知识、法律法规的学习与培训,使他们成为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人才。加强农机合作组织信息网络建设,设置农机合作服务组织网络空间,共享信息资源。

我市农村金融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篇4

二是营造良好政策环境。加紧制定相关的管理办法及制度,将其纳入法律制度的约束之内。与此同时,要为小额贷款组织的发展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为扩大小额信贷组织融资来源提供更有利的环境,消除一些体制上或制度上的障碍。三是明确小额贷款公司的功能定位。小额贷款公司必须坚持服务“三农”的方向,坚定不移地在农业、农民和农村这个大市场中找准自己的位置,在服务农业和(来源:好范文 http:///)农村经济中求得自身发展和壮大。四是坚持小额贷款公司和市场化动作。要建立在市场商业化的基础上,按照现代金融机构的原则进行经营,追寻资金可持续运营的成功模式。

(五)大力开展农村金融创新,开发真正适合新农村建设的金融产品,努力改善为新农村建设提供持续、高效的金融创新服务。创新包括:金融产品创新、贷款方式创新、担保方式创新、服务方式创新等。目前,广大农村仍以农户经济为主,但是今日农户正朝着现代新型农民转变,传统的种养加工户正向种养大户、订单农业、进城务工经商农户和小型加工户转变。其经营范围已渗透到农产品加工、制造、运输、商品流通及各类产业化等领域。随之而来,农户的资金需求也显现出多元化。因此,要从培养新型农民、发展现代农业、建设新农村的角度,去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在继续推行农村小额贷款和联户担保贷款的同时,农村金融机构还应不断创新贷款方式,开发出更灵活,更适应农民需要的贷款品种。比如:为加快培养新型农民,可拓展教育类、培训类、创业类贷款,帮助农民自主创业;围绕富裕起来的农户,可尝试开办农户投资型、消费型及住房类贷款,以满足农民不同层次的资金需求,提升农民生活质量;对资金需求比较大的从事农业产业化经营农户,可尝试推出大额联保农业贷款,水利设施改造、低洼地改造中长期贷款,以支持优势农产品基地建设和农业龙头企业发展,培植优秀农村民营企业,为新农村建设提供更多更好的金融服务。

我市农机信息化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篇5

近日,省政府办公厅下发《*省肉牛奶牛产业发展行动计划》,将在*年内培育*个饲养量*万头以上的养牛大县,到*年,全省牛饲养量达到*万头,奶类产量达到*万吨,肉牛奶牛一产产值达到*亿元,全产业链产值达到*亿元。我市肉牛养殖产业基础良好,具有一定的发展优势。为推动我市肉牛产业高质量发展,市委政研室开展了专题调研,了解了产业发展情况,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工作建议。

一、肉牛产业发展现状

(一)肉牛养殖情况。

*年全市肉牛存栏*万头、占全省*%,出栏*万头、占全省*%,主要品种为夏洛来牛、西门塔尔牛、利木赞牛、安格斯牛。其中,存栏*头以上规模养殖场*家,*年存栏量*万头、出栏*万头;存栏*头以下养殖场(户)*家,*年存栏量*万头、出栏*万头。现有市级养殖龙头企业*家,其中伊川鸣皋镇的辰涛牧业科技有限公司建成全国最大单体牛舍*平方米,设计存栏量*头,达产后将成为全省最大的高端肉牛育肥基地;鸦岭镇的成兴农业有限公司设计存栏量*头,达产后将成为全省最大的能繁母牛养殖基地。

(二)肉牛屠宰加工情况。

屠宰方面,以个体屠宰为主,*年瀍河区建成蒙原牧业有限公司,设计年屠宰能力*万头,目前仍处于发展初期,日屠宰量不高。加工方面,产品主要是未经处理的热鲜肉、冷冻肉和少量熟食,全市尚无大型肉牛加工企业。

(三)肉牛流通情况。

规模以上肉牛养殖场一般有固定销售渠道,规模以下养殖场一般根据市场行情、通过经纪人或交易市场自销。现有规模肉牛交易市场*个,即嵩县闫庄黄牛交易市场,发起于解放初期,占地*余亩,有经纪人*名、管理人员*名、运输等其他相关从业者*名,每年大约交易*万头肉牛、交易额*亿元,辐射西北、东北、西南等多个省份,是我省最大、国内知名的交易市场。

(四)发展优势。

产业基础较好。我市肉牛养殖规模一直位于全省前列,群众养牛历史悠久,具有一定的养殖经验。在脱贫攻坚期间,肉牛产业得到了进一步发展。饲草饲料丰富。我市有天然草场*万亩、饲草产量*亿公斤,玉米种植面积*万亩、年产秸秆*亿公斤,饲料加工企业*家、年生产能力*万吨。同时,南部山区半山区大量的荒山荒坡可用于放牧,基本可实现*至*个月时间“零成本”饲养。技术力量雄厚。我市有畜牧良种繁育推广中心,前身为白马寺种牛站,是*年农业部首批建设的*家国家级种牛站之一,可为畜牧良种繁育提供冻精及技术服务,公牛冻精单产量全国最高。*科技大学动物科技学院每年培养本专科毕业生*人左右。市县乡三级畜牧服务机构拥有技术人员*多人,可提供配种和疫病防控等技术服务。市场潜力巨大。目前,国内牛肉消费需求总量处于世界前列且逐年上升,但人均消费量与美国、日本等国家相比依旧较低,而且牛肉供需缺口自*年后不断扩大。据行业分析报告,*年我国牛肉供需除进口外存在近*万吨缺口,约占总需求的*%。

二、存在问题

一是产业规模发展慢。

随着群众饮食观念的变化,牛肉成为健康消费的代表,特别是*年发生非洲猪瘟导致猪肉价格暴涨后,肉牛产业开始进入扩张期,抢占肉类消费市场份额。但是我市肉牛产业规模发展较慢,从*年起我国肉牛饲养量年均增幅达*%,而我市仅为*%。*年,我市肉牛饲养量仅占全省的*%,相当于南阳的*%。原宜阳县韩城黄牛交易市场,高峰时年交易量达*万头,后因交易量萎缩关闭。

二是产业链关键环缺失。

肉牛产业链的关键环节主要有饲料供应、育种、育肥、屠宰加工和流通,我市饲料供应、育种、育肥和流通环节虽有但不强,屠宰加工环节缺失,制约了产业整体发展。比如,优质的种群是肉牛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基础保障,*年全市基础母牛*万头、同比增长*%,数量少、增幅小,难以满足规模养殖场需求,造成我市大中型育肥场需要到内蒙、辽宁、吉林、甘肃等地购进犊牛或架子牛,由于远距离运输容易引起热应激综合征等疾病。又如,屠宰加工可以提高肉牛利用率、放大价值,我市缺乏大型屠宰加工企业,造成绝大部分肉牛活体运输到外地屠宰加工,利益大量流失。

三是龙头企业带动能力弱。

*年全省存栏*头以上规模养殖场有*家,而我市仅有*家。我市肉牛养殖龙头企业主要从事肉牛的育种和育肥,产业链条短、经营模式封闭、辐射带动农户少,缺乏内联农户、外联市场、引导生产、深化加工、带动产业发展的龙头企业,“龙头企业+基地+农户”的产业化经营格局尚未形成。

四是专业化程度不高。

目前规模以下养殖场(户),特别是散户专业培训程度偏低,习惯依赖自有经验,推广品种改良、饲料配给、精准防疫等新技术难度很大。专业化程度低导致生产效率低下,比如,规模较大的养殖场基本都采用全价日粮混合技术(TMR)、疫病防控等技术,肉牛一个月即可增重*斤左右,而散户养殖一般只能增重*至*斤。

五是土地、金融等保障不够有力。

土地方面,肉牛产业用地紧缺,多数养殖场缺乏养殖场地、配套青贮种植场地等生产用地。资金方面,由于规模养牛场土地多为租赁性质,活体牲畜也不能作为抵押物,获得银行贷款难度较大。保险方面,针对肉牛养殖仅有中原农险一家开展业务,每头每年保费*元,其中省财政通过以奖代补形式承担*元、农户缴纳*元,肉牛死亡最高可赔偿金额*元,由于赔付金额少,参保率较低。

三、意见建议

一是优化肉牛产业布局。

抓住产业快速发展期和洛宁、嵩县、宜阳、伊川、孟津、汝阳等县区被确定为省级养牛大县培育县的机遇,建设肉牛产业带。因地制宜选择养殖模式,在洛宁、嵩县、汝阳等山区半山区支持散户养殖母牛,在伊川、孟津、宜阳等地支持规模化肉牛育肥,实现市域范围内的南繁北育、户繁企育。每县选取一定数量的乡镇、村开展肉牛养殖示范建设,打造若干个万头肉牛小镇、*万头以上养牛大县,带动养牛大县牛饲养量年均增幅不低于*%。

二是完善肉牛产业链条。

抓住肉牛产业发展关键环,加快构建“饲、养、加、农、工、贸”一体化的肉牛全产业链体系。发展青贮玉米、苜蓿等优质饲料种植,加大秸秆饲料化利用力度,优化饲料供给。加强肉牛良繁体系建设,鼓励引进良种母牛,实施冻精补贴,推广性控冻精、胚胎移植等先进繁育技术,加大农户圈养、荒坡放养和规模场繁育力度,扩大母牛存栏数量;以良种繁育推广中心为依托,建立省级肉牛繁育示范场,创建国家级核心育种场,牢固掌握繁育核心技术。建立大型屠宰厂,落实“集中屠宰、集中检疫”管理制度,规范肉牛屠宰。引育肉牛深加工企业,推广肉牛深加工技术,实施精细化分割,研发不同特色的牛肉产品,提高牛肉附加值,打造全省特色牛肉品牌。支持嵩县闫庄等地进行交易市场改造升级,建立肉牛网络交易平台,将活牛交易做到全国,盘活肉牛交易流通。建立肉牛行业协会,整合肉牛产业链的优势资源,联合养殖场(户)及相关企业抱团发展,提高行业整体竞争力。

三是强化龙头企业带动。

加大政策扶持力度,集中资源要素培育壮大对肉牛产业发展具有提纲挈领作用的龙头企业。充分发挥龙头企业引领带动作用,完善利益联结机制,构建“市场+公司+基地+农户”的产业发展格局,把分散的各种要素资源整合起来,千方百计让农民参与到肉牛产业发展的全链条、各环节,让更多就业岗位和产业增值收益留在县域、留给农民。

四是创新肉牛养殖模式。

坚持规模养殖与分散养殖相结合,在平原地区发展规模养殖的同时,结合山区丘陵地区特点,大力培育以散养为主的家庭牧场,形成“小规模、大群体”的养殖模式。支持以“户繁企育”方式发展企业规模化养殖,完善养殖企业联农带农机制,推进产业加快发展。以推进农村“三变改革”为契机,积极发展肉牛养殖专业合作社,鼓励农民以资金、土地、农业设施设备等入股,实现养殖和投资分离,在壮大肉牛养殖业的同时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

五是提高专业化水平。

围绕肉牛种养加、电商和休闲农业等主导产业和特色产业,以市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等技术团队为依托建立实训基地,以龙头企业、专业村、专业合作社等为依托建立农民学校,实现农民教育与产业对接、就地就近培训农民,不断提高肉牛养殖技术水平。积极推进技术创新强化技术培训,加快推广TMR、疫病防控、粪污治理应用等技术,提升规范化饲养水平。全面推进政府购买动物防疫服务改革,壮大技术推广等社会化服务队伍,建立健全肉牛良种繁育、疫病防治和科技推广等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保障肉牛产业持续发展。

六是加大金融支持力度。

整合用好各类专项资金,探索建立“引导资金+市场化资金+投贷联动”的多元化投融资体系,撬动银行信贷和社会资金进入肉牛产业。相关金融机构要积极对接省肉牛产业发展行动计划,结合产业发展实际,精准设计金融产品,更好服务肉牛养殖。加快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开展农户、农村经济合作组织联保,用好政府性担保机构为养殖户增信,推动圈舍和活体、保单贷款抵押,有效连接“政担银企户”解决融资难题。扩大农业保险覆盖面,将肉牛纳入地方特色农产品保险范围,开发专门保险产品,有效降低农民养殖风险。

我市农机信息化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篇6

一、基本情况

xx市位于xx省中部,地处鲁中山地与鲁北平原交接地带,交通方便,是重要的交通枢纽城市。xx是典型的工业城市,是全国重要的石油化工、医药和建材生产基地。辖五区三县和一个高新技术开发区,总面积5938平方公里,人口420万,其中农业人口140万。耕地总面积238万亩,其中粮田185万亩,农业在全市经济中所占比重较小,农业产值仅占全市gdp总量的3.8%,XX年农民人均纯收入6465元。xx农业特色鲜明,区域优势明显,地形南高北低,由南向北,土地资源自然条件逐渐好转,耕地递增,林地递减,土地资源人均占有量少,低于全省平均水平,且土地资源破坏及功能退化严重,加上组群式城市的发展,非农业建设用地量较大,土地资源的紧缺。

二、主要措施

(一)以高效利用禽畜粪便资源为纽带的沼气工程能源生态模式

1.以“猪沼果”山地果园生态模式和“猪沼菜”为主的庭院生态模式

沂源县因地制宜,根据当地实际情况采取山地果园“猪沼果”和庭院“一池三改”、“四位一体”和“猪沼菜”生态模式生态模式。在山地果园重点推广了“猪沼果”生态模式,创建了“猪沼果”生态能源示范区,建成独具特色的“猪沼果五个一”工程,即:一个果园,一座房,一池沼气,一栏猪,配套一座风力扬水机。以户为单元,以山地果园和庭院为依托,建设沼气池、猪圈及厕所,开展“沼液、沼气和沼肥”的综合利用。现已建成“猪沼果”模式6000多个。

在农户庭院重点建设“猪沼菜”生态模式,猪沼菜”1200多个。其中还有“一池三改”生态模式,建成示范户2800多户。全县已建成沼气池8500个,发展“千池乡”7个,建成“百池村”70个,生态示范村56个,实现了能流和物流的良性循环,实现了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同步增长。

2.猪-沼-电生态模式

xx大有良种猪繁育有限公司运行猪厂粪污处理,日处理养殖场粪便约20t、废水80m3/d。日产沼气1000m3的usr(1000m3)反应器1座,年发电量49.5万kwh。生产期内年均销售收入57.09万元,年均总成本17.77万元,利润39.32万元。

3.畜-沼-粮生态模式

高青县唐坊镇农户以粮食和秸秆喂猪、牛和鸡,而猪、牛和鸡粪进入沼气池发酵后变成肥料用来种粮,而产生的沼气用于取暖、照明,沼渣可作饲料添加剂,沼液又可喷施农田作物,防病虫,形成多元化农业生产良性循环模式。“畜―沼―粮”这一生态农业模式不仅改变了农民家庭生活方式,通过改厨、改厕、改圈,使农村居民的居住环境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改善,达到了农民增收、净化环境、节能减排的目的。目前唐坊镇已有36个村普及了这一模式。

(二)以农作物秸秆资源高效利用为主的资源循环利用生态模式

1.秸秆生物反应堆技术该技术可有效提高大棚瓜菜增产幅度20-30%,每亩降低生产成本1500-2500元。目前临淄区有80%的蔬菜大棚推广应用了生物反应堆技术和有机生态型无土栽培技术,该区政府XX年秸秆反应堆技术每亩大棚补助900元,XX年提高到每亩大棚补助1000元。

2.秸秆养藕周村萌山湖荷花生态园,利用作物秸秆和发酵菌产生二氧化碳作为气肥,为藕提供营养并增加其产量,亩增效益30-50%,该区已推广1500亩,辐射带动周边地区XX亩。

3.淄川区胶王路沿线有关乡镇玉米秸秆还田、青贮或固化等技术。

三、当前面临的矛盾和问题

1.种植业产量较高与效益较低的矛盾比较突出。国家一系列惠农政策的出台,极大地提高了农民的积极性,种植业特别是粮食生产的积极性空前高涨,粮食产量逐年提高,但种植业生产效益较低。化肥农药等生产资料价格居高不下;化肥农药浪费现象较重;农业可持续生产能力下降。

2.扶持力度偏小,缺少资金,覆盖面小。根据立地条件及经济负担能力,目前沼气项目的覆盖面仍然偏小,高青县是山区县,受自然地理条件限制,“一池三改”建设难度大、成本高,项目资金明显不足,影响了农村户用沼气的发展和农业节能工作的更好开展,沼气用户仅占可发展规模的1/4,许多积极性高的`村和户因受经济能力所限无法铺工建设,建设户用沼气并配套太阳能的户更是寥寥无几。

3.产业化经营滞后,后续服务跟不上。目前,沼气产业还处在初级阶段,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及资源节约型社会的建设,农村沼气正处在兴起阶段,还没有形成一条完整的从建设→使用→管理→后续服务的产业链条,而且农村能源产品市场比较混乱,没有统一的行业标准,许多产品的质量不过关,这无疑加大了建设成本。影响了沼气产业发展。受服务经费缺乏、运作方式不成熟等原因限制,农村沼气的后续管理和服务还跟不上沼气产业迅猛发展的步伐,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沼气产业的发展。

4.种植业分散与规模化养殖业环节联系不畅。以家庭为单位的种植业经营模式与日趋规模化的养殖业环节联系不畅,以农作物秸秆为例,一家一户的作物秸秆集中起来,为规模化养殖提供饲草饲料困难较大,原因如下:一是秸秆密度较轻,储运难度大。二是秸秆价格较低,不能引发农民的销售积极性。三是秸秆收获时,也是三秋大忙时,农民无暇销售作物秸秆。四是秸秆收获季节性强,受贮存条件的限制,规模化养殖场不能贮存足够的秸秆。五是养殖废弃物未能充分资源化利用,降低了效益,造成了污染环境。

四、建议

1.抓政策推动,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和引导机制。转变发展理念,把推进农业经济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作为工作重中之重,研究制定区域可持续发展政策措施,采取有利于循环农业发展的政策取向。要立足于大农业范畴,种、养、加相结合,统筹规划。从本地实际情况出发,在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制定详尽和可行的循环农业发展规划。

2.加大投资力度,积极发展生态农业。培养典型,建立集“种、养、加为一体,农牧结合”的生态农业园区,创品牌,为群众发展循环农业经济,引好路,踩好点,助推农村经济上档次,上台阶。沼能、太阳能、风能等农村新能源是建设循环农业、节约型社会的有效载体,是新农村建设的切入点。

3.强化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提升农业循环经济的质量和水平。抓新技术推广应用,高标准及高起点建设,抓技术培训,确保建设质量。各级政府应加强循环农业共性和关键技术的研究开发及推广,加强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为循环农业发展提供人才和技术支撑。要建立健全农业科技人员到农业生产第一线发挥作用的激励机制,建立起促进循环农业高新技术、增效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的考核体系,让科技人才及其先进科技成果扎根于广大农村,使农民真正掌握农业科技,充分发挥科学技术在循环农业发展中的支撑作用。集中培训主要是组织各乡镇技术人员学习相关理论,总结交流经验,分散培训主要是在施工现场边施工、边讲解、手把手的传教。通过选派村技术员参加全省统一组织的技术培训,加强对建设质量的督促与检查来保证使用安全和建设的高质量和高标准。

4.加强农村能源用产品的科研及市场规范力度。进一步加强秸秆和农村废弃物等综合利用新技术的研发,积极探索秸秆和农村废弃物等综合利用的新路子,设立专项资金,增加投入力度,构建促进秸秆和农村废弃物等综合利用的长效机制。

5.创新工作思路,改进工作方法。发展循环农业,必须坚持“分阶段、分层次、分产业带”建设的规划原则。一是分阶段建设的原则。可考虑将循环农业的发展过程划分为动员与组织阶段、规划实施阶段和完善深化三个发展阶段来分步实施,逐步推进。二是分层次建设的原则。由于各地区地貌复杂,丘陵、平原并存,农业资源分布差异很大,因此各区域根据农业发展的整体布局与资源特点等,可考虑在宏观层次、中观层次和微观层次三个层面上建设循环农业。按照此原则,能够探索出最能够发挥各地区域优势的循环农业发展模式。三是分产业带建设的原则。建设循环农业应坚持以市场为导向,通过调整优化农业产业结构与产业布局,以提升农业综合竞争力为目标,推进循环农业建设,把各不同地区的循环农业推向健康轨道。

6.创新农村土地流转机制。一家一户分散小规模生产经营是造成农业劳动生产率低的根本原因。在稳定农村土地基本经营制度的基础上,按照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创新农村土地流转机制,积极探索土地入股等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形式,健全流转市场,开展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试点,赋予农民土地的物权,促进土地向种养大户、龙头企业、优势产业集中,形成适度规模经营,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促进农民收入增加。

我市农机信息化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篇7

1 发展情况

近年来, 济源市农机局把农机化示范园区建设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 到2011年底, 全市发展温室大棚、畜牧养殖、渔业、林果业、经济作物及山区机械化等各类农机化示范园区31个, 对促进全市特色经济发展, 起到了很好的辐射带动作用。

(1) 温室大棚农机化示范园区。近几年来, 围绕全市东部、西部、南部和北部4个现代农业示范区, 重点建立了玉泉北部现代农业、克井南樊生态园、思礼涧南庄和涧北等以蔬菜、花卉为主的设施农业机械化示范园区, 引进和发展了机械化耕作、自动卷帘、节水灌溉、高效植保和智能温控等技术, 极大地减轻了农民劳动强度, 提高了蔬菜、花卉生产机械化水平。同时, 积极发展蔬菜清洗、包装、贮藏和保鲜等商品化处理机械装备, 提高产品附加值, 使蔬菜关键环节机械化取得突破性进展。到2011年底, 济源市共推广卷帘机1 035台、微耕机175台、温控设备80套、加湿器50台、微喷设备80套、滴灌设备160套和植保机械1 600台等。

设施农业机耕率在80%以上, 卷帘机作业率在50%以上。

(2) 畜牧养殖农机化示范园区。以奶牛、生猪和家禽为主的畜牧养殖业, 近几年来在济源市发展迅速, 已成为农村经济发展、农民增收的“半壁江山”。畜牧业的快速发展, 迫切需要提高机械化程度, 重点建立了轵城长泉、交兑、克井虎尾河、梨林大交和王屋清虚等机械化养殖示范园区, 突出抓了秸秆青贮、饲料加工、挤奶设备和储运设备等环节机械化。几年来, 全市共推广各类畜牧机械1 107台, 其中:青贮铡草机260台、饲料粉碎机825台、自动取料机2台、挤奶机8台和储运奶罐12台, 极大地提高了畜牧业机械化水平, 促进了畜牧业快速发展。

(3) 渔业农机化示范园区。近年来, 济源市以渔业为主的水产养殖业发展迅速, 目前全市共有渔业网箱13 500箱, 池塘养殖面积达266.7 hm2 (4 000余亩) 。为进一步促进水产养殖业的发展, 加快机械化水产养殖技术和装备的推广应用, 近年推广了847台投饵机、1298台增氧机, 实现了自动增氧、饲料投放, 全市水产养殖机械化水平取得了大幅度提升。渔业养殖机械的推广不仅提高了放养密度, 加速鱼类生长, 而且达到高产稳产的目的, 增加了农民收入。

(4) 林果业农机化示范园区。近年来, 济源市的薄皮核桃产业迅速发展, 已成为全市农村经济新的增长点, 截至2011底, 全市种植面积已达0.67万hm2 (10万余亩) 。为全面提高薄皮核桃生产机械化水平, 建立了坡头双堂核桃农机化示范园区, 引进了核桃清洗、烘干和高效植保等机械, 极大地提高了核桃的生产效率和品质。

(5) 经济作物农机化示范园区。围绕济源市烟叶、冬凌草、花生和大葱等经济作物, 建立了王屋竹泉、邵原阳安和轵城新峡等烟草示范园区, 克井枣庙冬凌草示范园区, 大峪方山大葱示范园区。突出抓了烟草示范园区建设, 推广了烟叶起垄、铺膜、移栽、中耕和拔秆等机械57台, 提高了烟叶生产机械化水平。

(6) 山区机械化示范园区。济源市山区面积占全市总面积的80%, 加快推广适宜山区应用的中小型机械, 提高山区机械化程度, 对提高全市综合机械化水平至关重要。近几年来, 在山区5镇建立了左山、反头岭、北桐、清虚和郝坡等山区机械化示范园区, 推广了履带式谷物收割机、小型玉米收获机和中小型拖拉机及配套农具128台, 园区机械化水平已在80%以上, 促进了山区耕、种、收机械化水平的提高。

2 存在问题

从济源市各类农机化示范园区建设情况看, 近几年有较大发展, 但仍处于初级阶段, 整体机械化、自动化和智能化水平不高, 发展也不均衡, 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 农户对提高机械化水平思想认识不足。一些蔬菜大棚和养殖小区, 虽然规模不小, 但由于分包到户, 没有统一机械化应用规划, 对机械化应用认识不足, 仍是传统小农思想, 主要还是手工作业。

(2) 对园区机械投入不足。由于购买机械一次性投入较大, 许多农户受资金限制, 无力购买。

(3) 由于受农机购置补贴目录限制, 一部分园区机械不在补贴目录, 无法享受农机购置补贴, 使园区机械发展受到影响。如蔬菜、花卉温室大棚用的钢架大棚、风机水帘降温设备、加湿器及微喷设备等;畜牧水产养殖用的自动喂料机、网箱及清淤机等。

(4) 一些专用机械还不能适应生产要求, 需进一步引进、实验和改进。如:冬凌草收割机, 大葱开沟、移栽、培土及收获机械等。

(5) 农机化示范园区没有专项扶持资金, 给农机化新技术、新机具的推广应用和机械化水平的提高带来一定影响。

3 意见及建议

(1) 加大宣传力度, 提高思想认识。要通过新闻媒体、现场参观和技术培训等形式, 加大新型现代农机化示范园区的宣传力度, 把农机新技术、新机具应用的好处宣传到位, 切实提高农户的思想认识, 为搞好农机化示范园区建设奠定基础。

(2) 因地制宜、科学规划, 突出特色、打造品牌。农机化示范园区建设要在全市现代农业区域规划的大框架下, 根据各镇农业发展的特点, 因地制宜, 科学规划, 建立有特色的新型现代农机化示范区, 逐步打造独特的经营品牌。

(3) 加大政府财政扶持政策。政府除积极实施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外, 应设立农机化示范园区专项扶持资金, 对园区建设进行奖补, 并对不在补贴目录、园区又确实需要的机械设备给予一定补助, 为园区的快速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4) 完善园区投入机制。示范园区建设要坚持政府引导、多元投入机制, 逐步形成以农户和其他经济组织为投资主体、政府财政性投资为引导, 信贷、社会资金等其他资金为补充的多渠道、多元化投入机制。

(5) 加快新技术、新机具的推广应用。加快农机化新技术、新机具的推广应用对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促进土地流转, 实现农业规模化、集约化经营, 发展设施农业, 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为此, 应从农业生产急需的机械入手, 加快推广应用, 并积极考察引进关键环节、薄弱环节机械化技术, 逐步提高园区机械化水平。

我市农机信息化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篇8

为了全面了解和掌握我市物流服务业的现状,促进我市物流服务业发展,根据《酒泉市人民政府关于开展国家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工作的实施意见》精神和市委孙玉龙书记的批示,3月份,市政协组织部分委员和政府有关部门负责人,对我市物流服务业发展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发展我市现代物流服务业的目的和意义

现代物流是利用先进信息技术和物流装备,整合传统运输、储存、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处理等环节,实现物流运作一体化、信息化、高效化运营的先进组织方式。物流业作为具有广阔发展前景和增值功能的新型服务业,其发展程度已成为衡量一个地区现代化程度和综合实力的重要标志之一。我市物流服务业占GDP比重较低,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较小,这与我市的区位条件、资源优势以及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领先地位极不协调,大力发展商贸流通,切实抓好物流园区、综合批发市场和农产品集贸市场建设,加快物流服务业、文化旅游业为主的第三产业发展,将敦煌建成酒泉西部商圈的核心城市,形成辐射半径500公里的商圈,是实现我市经济跨越式发展的需要;我市固定资产 投资增长较快,但消费增长相对缓慢,资源开发力度较大,但加工增值率不高,特别是物流等现代化服务业对主导产业的支撑能力不强,加快物流服务业发展是调整优化经济结构、提高经济运行质量的需要;我市城乡居民收入增长较快,但消费层次和消费水平较低,加快物流服务业发展是改善民生、扩大就业、提高群众生活质量的需要。

二、我市现代物流服务业发展的基本情况

据调查统计,2010年我市有物流配送企业31家,从业人员800人。有从事物流的个体工商户26家,从业人员56人。有物流运输业户681户,运输车辆700多辆,从业人员2000人,总吨位8300吨,货运总量223.33万吨。有各类市场21个,占地面积近20万平方米,年交易额9亿元。全市有各类商业网点6300多个,从业人员10000多人,年交易额7.9亿元。全是上市交易的旅游产品有12类、3000多个品种,年交易额3000多亿元。

农产品物流:2010年全市瓜果蔬菜总产量为27.8万吨,上市交易18.72万吨。瓜果蔬菜市场交易总量为36万吨,交易额为5.1亿元,其中调出17.28万吨,调进16.5万吨。全市棉花总产量6.516万吨,交易额6.56亿元。畜禽饲养量172万头(只),肉奶蛋生产总量为1.07万吨。粮食总产量为0.82万吨。

矿产品物流:2010年石棉销售量为19.769万吨,实现 工业总产值9840万元,实现销售收入23718万元;芒硝产量2.8773万吨,生产硫化钠1.235万吨,实现工业总产值1586万吨,销售收入2259万元;矾产量33.1559万吨,生产五氧化二钒2392吨,实现工业总产值19385万元,销售收入6840万元,总库存数为3211.6吨;石材开采量为7345立方米,生产板材114463平方米,实现工业总产值1262万元,销售收入515万元,总库存数为60000平方米。

旅游产品物流:2010年全市上市交易的旅游产品有12类、3000多个品种,年销售额3000万元。

商贸物流:2010年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为20亿元,有各类商业网点6300多个,从业人员10000多人,年交易额7.9亿元。其中商贸企业总数为204户,固定资产7522.2万元,从业人员1798人,营业收入39215万元,完成增加值13556万元,占GDP比重为2.61%,占服务业比重为4.99%。

市场建设情况:2010年底,全市有各类专业批发市场及零售市场21个,占地面积近20万平方米,年交易额9亿元。

物流企业情况:2010年底,全市有物流企业31家,从业人员800人,其中货运企业13家,日用品配送中心10家,医药配送企业3家,农资配送中心5家。有从事物流服务的个体工商户26家,从业人员56人。全市共建成恒温库近200个,总库容达16000吨。

运输及货运情况:2010年全市有物流运输业户700多户,运输车辆681辆,从业人员2000人,总吨位8300吨。货运总量为223.33万吨,其中公路货运197.3万吨,铁路货运26万吨,航空货运0.03万吨。运出货物129.33万吨,运进货物94万吨。

从总的情况来看,我市物流服务业仍处于起步阶段,物流企业普遍规模小,档次低,布局分散,人员素质差,设施设备和管理手段落后,服务意识、服务质量和整体效益不高,市场竞争力较弱,规模化、规范化、信息化的现代物流企业还没有真正形成,不适应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但未来发展潜力巨大,发展势头良好。

三、我市发展现代物流服务业的优势和有利条件(一)区位优势。我市位于甘、青、新三省交界处,兰新铁路沿线,东邻瓜州县,南毗阿克塞哈萨克族自治县和肃北蒙古族自治县,西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哈密、若羌相邻,国道215线、313线在境内穿过,敦煌铁路已开通了至兰州、西安、银川、乌鲁木齐的列车,即将开工的敦格铁路建成后将直通青海省第二大城市格尔木和西藏自治区首府拉萨,敦煌机场已开通了至北京、上海、西安、成都、乌鲁木齐、兰州等大中城市的航班,形成了以光缆、微波、卫星、移动通信和计算机网络等多种形式相结合的信息传输网络,具备了发展现代物流服务业的交通通讯基础条件。

(二)资源优势。我市资源优势明显,每年农产品产量达 30多万吨,是甘肃瓜果、棉花、蔬菜主要产地之一,以葡萄为主的优质林果种植面积达10万亩以上。依托石棉、钒铁、石材等矿产资源优势建成了一批以石材加工、钒资源开发、新型建材为主的骨干企业。我市地处内陆,昼夜温差大,日照时间长,全年日照时数为3246.7小时,太阳年辐射总量为153.76千卡/cm,以光伏发电为主的清洁能源产业已成为我市重要的经济增长点。青海涩北油田每年输入我市的天然气达3亿立方米,已成为我市新的优势资源。我市旅游资源丰富,有莫高窟、鸣沙山月牙泉、阳关、玉门关、雅丹地貌等文物景点241处,其中莫高窟为世界文化遗产,2010年全市旅游接待人数达150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13.96亿元,文化旅游产业已成为我市重要的战略性支柱产业,这些优势都为物流市场的形成和物流服务业的发展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

四、我市物流服务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物流服务业发展规划滞后。目前,我市还没有制定出与城市建设相协调、与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相适应的物流基础设施建设总体规划,物流服务业还处于自然发展阶段。(二)物流管理体制不顺。从调研情况看,我市的物流业管理涉及工信(商务、市场)、发改、交通、旅游、工商、供销、邮政、铁路、民航等部门,各部门各管一块、各自为政,主管部门不明确,缺乏统一管理,造成行政管理体制不

2顺,部门之间沟通、协调和衔接不畅,信息资源不能共享,制约和影响了我市物流服务业的发展。

(三)配套政策不完善。我市还没有制定出台鼓励扶持物流服务业发展的政策措施。由于物流服务业是一个新型行业,目前还处于成长期,如果没有政府在规划建设、土地、税费、信贷等方面的扶持政策,发展就会面临很大的困难。(四)物流市场建设滞后。大型专业市场建设是支撑物流服务业发展的基础,我市目前围绕主导产业和主要产品建设的专业市场数量少、规模小,缺乏必要的仓储设施和公共物流信息交流平台,制约了物流服务业的发展。

(五)交通条件相对落后。我市铁路运力紧张,公路等级不高,航空货运尚未开通,交通基础条件需进一步改善。

五、加快我市物流服务业发展的思路、对策与建议 我市物流服务业发展的基本思路是: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现代物流理念为指导,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信息网络技术为支撑,以降低物流成本和提高物流效率为核心,依靠现代物流技术和物流组织方式的创新,积极整合物流资源,加快培育物流市场,大力发展第三方物流企业,不断提高物流设施现代化水平,努力构造社会化、专业化、信息化、规模化、标准化、低碳化的现代物流服务体系,逐步将我市建成酒泉西部商圈的核心城市和甘肃河西走廊西端连接青海、新疆、西藏三省区重要的物流节点城市和物资保 障基地,促进我市经济的跨越式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显著提高。具体对策和建议如下:

(一)进一步统一思想、更新观念,不断提高对发展我市物流服务业重要性的认识。要树立物流服务业是重要的经济增长点的新观念,坚持把物流服务业作为我市经济发展的重要产业来抓,形成服务业与工业并重发展的格局,力争通过5-10年使物流服务产业对我市GDP的贡献率达到20%左右,把敦煌建成甘肃河西走廊西端重要的省级物流节点城市。(二)尽快制定物流服务业发展规划,推动我市物流服务业快速健康有序发展。要把物流服务业发展纳入我市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紧紧围绕将敦煌建成酒泉西部商圈核心城市的目标任务,按照合理布局、总量控制、资源整合、优势互补、适度超前、良性循环的发展思路,科学谋划综合物流园区、物流配送中心和专业批发市场的规划布局,促进我市物流服务业向集约化、规范化、科学化、现代化的方向发展。

1、依托敦煌铁路和西部物流有限公司,投资建设火车站南线货场,并利用敦格铁路即将开工的有利时机,在七里镇工业园区建设火车站大型货场,大幅度提升我市铁路的运力运量。

2、积极争取国家和省上支持,在七里镇工业园区南侧建设一个具有货运、仓储、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物流信息处理、交易大厅及住宿、餐饮、停车等综合服务功能 的敦煌市现代物流园,并最终将其打造成甘肃西端、连接新、青、藏三省最大的物流节点。

3、整合立新、绿洲、三和等商贸企业的物流资源,在北郊漳县村建设一个以糖酒副食、日用百货为主的集市场、信息、仓储、配送、展示、交易、停车等功能于一体的现代物流中心。

4、按照“建设大市场、发展大商贸、搞活大流通”的思路和建设高标准物流园区的要求,通过资源整合和改造利用,尽快建设废旧物资回收市场、汽配综合市场、农副产品交易市场、装饰装潢五金建材市场、电子信息市场等五大专业市场,同其它市场统一规划、统一管理,努力构建覆盖全市、布局合理、辐射周边的商贸流通网络,形成集仓储、运输、包装、装卸、搬运、配送、信息处理等为一体的现代物流市场体系。

(三)加大政策扶持力度,为物流服务业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建议政府尽快出台《敦煌市关于加快现代物流业发展的若干政策规定》,在注册登记条件、经营范围、投资领域、税收优惠、资金扶持等方面予以放宽,进一步规范收费管理,改善经营环境,筑巢引凤,培育发展现代物流企业。设立物流服务业发展引导资金,通过贴息、以奖代补、担保等形式,扶持物流服务业重点项目和物流园区建设,发展壮大一批现代物流企业。要建立和完善多元化的投资机制,按照“谁投 资,谁建设,谁受益”的原则,逐步形成以企业投资为主、政府投资为辅、吸引社会资金、扩大利用外资的多元化投资体制,以促进我市现代物流服务业的发展。

(四)积极培育发展物流骨干企业,充分发挥其在引领带动物流服务业发展中的示范作用。要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为突破口,以市场化运作的方式,积极推动我市自发形成的物流小企业向现代物流企业的转变,形成一批具有较强市场竞争力的物流骨干企业。积极鼓励有条件的运输、仓储、配送、货代企业通过参股、兼并、联合、合资、合作等形式,重组一批具有一定规模和实力的物流企业。积极引进国内知名的大型现代物流企业入驻我市,引入先进的发展理念、经营技术和管理经验,引领带动和快速提升我市物流服务业发展的水平。

(五)加大物流基础建设力度,促进我市物流服务业又好又快发展。

1、加大先进物流技术的推广应用力度。要鼓励支持物流服务企业在仓储运输、装卸搬运、分拣包装等各个环节上采用先进适用的物流技术和设施装备,提高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要不断完善葡萄、李广杏、密瓜、蔬菜等鲜活农产品的储藏、加工、运输、配送等冷链物流设施,延长鲜活农产品的运输和销售期限,开辟绿色通道,降低配送成本,提高鲜活农产品的配送和分销能力。

2、加大物流服务行业的信息化建设力度。要加快电子商务和公共物流网络信息平台建设,鼓励支持物流服务企业采用互联网等先进技术,实现资源共享、数据共用、信息互通,对物流各环节进行实时跟踪、有效控制与全程管理,不断提升我市物流服务的水平。

3、加大农村物流配送体系建设力度。要加快发展农村现代物流配送业务,提高农村日用商品和生产资料的配送率。加快乡镇市场建设及改造升级步伐,以物流促市场,以市场带物流,为农村物流服务业的发展搭建良好的平台。进一步完善城乡一体化物流服务网络,以建荣果蔬批发市场、七里镇盛大果蔬批发市场和即将建成的农副产品交易市场为支撑,加强农产品加工、包装、储藏、运输、销售等环节的标准化管理,加强各类果蔬恒温保鲜库建设,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大力扶持和鼓励各类涉农组织和个人,通过引进、联合市外物流企业和个人等方式,促进我市葡萄、瓜菜、皮棉等大宗农产品快速流通,进入全国各地市场。

4、加大旅游宣传促销力度。要立足我市及周边县市的旅游资源优势,着力打造具有区域特色的精品旅游线路,加强景点景区基础设施建设,在增加客流量的同时延长游客在敦停留时间,以人流带动物流、信息流的发展。

5、加大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力度。要切实搞好城乡道路建设,提高桥涵承载能力,构建高标准的公路网络,为加快 货物流通奠定基础。积极促进敦格铁路开工建设,不断改善铁路运输条件。加强与铁路部门的沟通协调,积极争取运输计划,为批量运输工业品和农副产品提供保障。

我市农机信息化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篇9

为全面掌握我市供销社系统贯彻落实国务院、省、市政府关于供销社改革发展意见的落实情况,更好地研究、解决当前所面临的困难和问题,规划出下一步改革和发展的方向,带着这些问题进行了深入调研,听取了有关方面的汇报。现就这次调研情况,做一分析,并提出今后的发展思路及建议。

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魏建国同志带领枣庄市人大农业与农村委,会同市供销社负责同志于7月中旬实地察看了山亭区紫荆花园社区、富源农产品公司、贵诚商贸园等现场,并围绕加快建设农村现代流通服务体系建设、农产品经营服务体系建设、农村社区服务体系建设、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建设等几个方面,听取了市供销社主任王明鹏同志的工作汇报。

一、全市供销社系统改革发展的基本情况

供销社始终坚持服务三农为宗旨,紧紧把握新时期历史机遇,在市委、市政府正确领导下,怀着为农服务的满腔热情,以执着的精神、不懈的努力、积极的探索,以构建农村现代经营服务新体系和新时期组织体系为重点,在供销社的改革发展中杀出了一条血路,赢得了各级党委、政府和社会各界的认可,尤其是今年的项目建设、网络建设、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等方面取得了可喜成就,在全省供销社系统发展中走在了前列。

(一)供销社已成为党和政府做好“三农”工作的重要抓手。全市供销社围绕各级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立足为农服务 的办社宗旨,一切从农民的实际需要出发,不断密切与农民的关系,积极转变发展理念、经营方式和服务作风,在促进商品流通、开展社会化服务和引导农业生产中发挥了积极作用,真正成为繁荣农业、发展农村、富裕农民的重要力量。尤其是今年市供销社确立的项目建设的发展理念,重点在日用品、农资、农产品等领域投资建设了一批影响力度大、辐射能力强的大项目,为供销社的发展增强了后劲,为服务“三农”奠定了基础。

(二)市政府对供销社改革发展工作高度重视。近年来,市政府及时下达了含金量高、针对性强的文件,支持供销社的改革发展,在政策、资金方面给予大力支持。根据市政府[2010]43号文件的要求,全市供销社改革发展总体上落实很好,实现了“网络建设新发展、经营服务体系建设新突破、社区服务体系建设新提升、融资服务体系新进展、组织体系建设新发展”。我市供销系统的现代流通网络体系建设已经进入发展的快车道,进入了良性循环。供销社抓住了机遇、选准了突破口,尽职尽力的谋发展,争得了新发展,取得了新效益。

(三)供销社已成为农村现代流通的主导力量。运用现代流通方式和经营手段,加快基层网点改造,着力培育社有骨干企业,不断扩大城乡日用品、农资和农产品现代流通服务网络覆盖面。在日用品方面,立足于日用品超市进社区、进农村、进旅游景区的“三进工程”,先后在滕州、薛城、峄城设立分店,共发展日用品连锁店900家;在农资方面,发挥农化服务中心的服务作用,开展“联采、直供、直施”“配方施肥进农户”行 动,建立了集产品基地、配送、销售等一条龙服务体系。同时,积极利用传统经营业务的连锁经营,发展完善废旧回收连锁网点70多家,烟花爆竹网点30家,大中型批发市场8处。构建了城乡结合、上下贯通、双向互动、有序通畅的现代网络营销体系。

(四)新型农村社区服务中心成为重要的社会化服务平台。在加快建设新型农村社区经营服务体系建设中,市社及时转变工作思路,抓住全市合村并居的机遇,及早介入。对未建的新型农村社区,积极争取进入到社区建设的领导机构中,把社区服务体系建设规划纳入到社区建设规划中;对已建或正在建的新型社区,采取租赁、置换、联合等方式,恢复供销社经营实体。在经营服务项目上,能够根据迁居后农民的需求,除设置日用品、农资超市外,还设置农产品购销、生产托管、婚丧嫁娶等项目,为上楼后的农民提供了生产生活、休闲娱乐、民俗文化等方面的综合服务,有效解决了集中居住和分散经营的矛盾,方便了农民迁居后的生产和生活。目前,全市首批启动的22个新型农村社区经营服务体系建设单位,已建成和基本建成12个,服务群众7万多人,先后涌现了滕州滨湖西焦、山亭山城紫荆花苑、西集刘庄等一批示范性社区经营服务体系建设典型。

(五)农产品经营与旅游商品开发结合成效显著。能够按照市政府要求,依托全市文化旅游发展平台,把农产品经营与旅游商品开发有机结合,经过旅游市场的深入调研,着力在研 发农产品深加工上下功夫,成功打造了集湖鲜居、大枣庄、核桃坊、山楂坊、石榴园、煎饼房、五谷仓于一体的“七珍坊”。其经营实行分店铺模式,装饰风格凸显古城文化及土特产品特色,游客可以充分参与到传统制作工艺中来,使独具特色的鲁南土特产品成为古城旅游商品最大卖点。目前,共研发“七珍坊”系列食品200余种,被评为“到山东不可不买的100种特色商品”。

(六)龙头企业正成为农村经营服务体系的强力支撑。围绕加快现代经营服务体系建设,培植壮大了贵诚集团等龙头企业,并发挥基层社承上启下的作用,把标准化、科技化、规范化的服务真正送到农民身边,成为供销社经营服务体系和组织体系的有力支撑。特别是2010年全省供销社企业工作现场会在我市成功召开,是对我市供销社发展社属企业工作的充分肯定。

二、全市供销社改革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面临的机遇

在充分肯定供销社改革发展成绩的同时,我们还必须面对和正视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一是各区(市)政府的重视程度不够。国务院40号、省政府31号文件下发后,市政府及时出台了《关于加快构建农村现代经营服务新体系全面推进供销合作社改革发展的意见》(枣政发[2010]43号),并把改革发展资金和服务业引导资金列入财政预算。而各区(市)政府中除山亭出台支持供销社改革发展的文件外,其他区政府还没有出台相应文件和列支专项发展资金。二是全市供销社系统内发展不平衡。滕州、山亭区社近年来的发展速度较快,六大体系发展比 较全面,其他区社发展依然缓慢,特别是基层社的现代网络不健全,功能发挥不明显。三是人才老化和缺乏问题非常严重。供销合作社由于成立时间长,业务又不断萎缩,人才老化和流失现象非常严重,尤其在基层,就是不老化,也因企业改制而实行身份置换,严重制约了基层社发展壮大。

全市供销社改革发展尽管面临重重困难,但前景光明,发展潜力巨大,面临良好的发展机遇:当前,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三农”工作。自党的十六大以来,已连续八年出台了指导农业农村工作的中央和省委一号文件,提出了一系列强农惠农、支持供销社发展的政策措施。2009年,国务院出台了加快供销社改革发展的40号文件,省、市政府就贯彻落实国务院精神出台了配套文件,就加快构建农村现代经营服务新体系,全面推进供销社改革发展提出了指导性意见。在今年市政府工作报告确定的100件惠民实事中,提出了建设30家农村社区综合服务中心,发展200家日用品和农资连锁超市的目标。这些都对供销社改革发展提出了更高要求,也提供了新的历史机遇。供销社作为联结政府与农民、为农服务的合作经济组织,拥有相对完整的组织体系和健全的经营服务网络,在长期经营服务活动中与农民建立了密切联系,在组织农民、服务农民,统筹城乡发展中大有可为。

三、几点建议

(一)认真学习落实好国务院、省政府、市政府文件精神。供销社与“三农”有“历史的渊源、天然的联系、独特的优势”,为开拓农村市场、促进农村商品流通、改善农村消费环境、增加农民收入发挥了积极作用。国务院、省、市政府对加快供销合作社改革发展高度重视,提出了一系列支持、鼓励供销合作社改革发展的政策,对加快供销合作社改革发展,推进新形势下全市农村经济发展,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各级政府在认真学习国务院、省政府、市政府对加快供销社改革发展文件精神的同时,要选准突破口,加强落实。一方面政府要通过督办实现供销社改革新突破;另一方面要学会借风、借力、借势,通过省供销系统现场会的契机,提升我市供销社改革发展新形象。

(二)继续抓好农村现代流通网络建设。健全高效的流通网络是供销社的优势和今后继续努力的方向。要通过抓好农业生产资料、农村日用消费品、农副产品购销和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四大网络”的改造升级,积极发展各种现代流通方式,构建工业品和农产品双向流通体系,优化农村消费环境,繁荣农村市场。一要健全完善网络。各级供销社要坚持在建设布局新网点的同时,不断改造提升已有的经营网点,编织起更加细密完善、覆盖城乡的供销社流通新网络。二要加强龙头企业建设。在建网络的同时,要更加注重大力培育社有龙头骨干企业,培育一批叫得响的知名品牌,加快建设物流配送中心,强化基层社直营超市的辐射功能,提高配送效率。三要发挥主导作用。各级供销社要继续在“双向流通”、“农超对接”等为民服务领域发挥主导作用,既为城市居民提供质优价适的农产品,又带 动农民增收。四要强化合作联合。要不断开拓发展思路,通过资产重组、社会加盟等多种形式,加强与各类经营服务组织的合作联合,带动经营服务领域延伸,发挥供销社经营网络的多样化服务功能。

(三)加大推进新型农村社区综合服务体系建设。建设新型农村社区经营服务体系,为上楼后的农民提供生产生活、休闲娱乐、民俗文化等方面的综合服务,是党委、政府推进城镇化进程的应有之义,是农民生产生活新需要,也是供销社扎根农村、服务农民、创新发展的新机遇。一要适应形势。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十二五”期间农村居住将呈现出集聚化特点。各级供销社要主动融入全市农村社区工作大局,围绕合村并居的大趋势,高起点规划,及早抓好科学布局。二要把握原则。充分利用供销社经营服务网络资源,按照行政指导与市场运作相结合的建设原则,加快以超市为主体的农村社区服务中心的发展,切实提高综合经济效益。三要创新方式。在工作中要善于敏锐地捕捉群众的实际需要与社会发展要求,充分发挥基层供销社的作用,在不断完善为农民生活服务项目的同时,积极开展农业生产的系列化服务,与社区内农民建立更密切的关系,以规模经营的收益支撑带动社区服务体系建设,打造村级的经济、文化、科技和信息平台,满足农民物质文化生活需求。

(四)坚定不移地抓好基层组织建设。基层社是植根农村、贴近农民、强化为农服务的基本环节,只能加强,不能削弱。一要解放思想。各级供销社要坚持以经济效益为中心,以为农 服务为根本,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积极推进基层社的改革发展。二要拓宽思路。根据县域经济发展特点和城镇建设规划要求,调整建制,优化布局。实行开放办社,扶持、支持基层供销合作社兴办各种类型的经营实体,广泛吸纳社会能人、资金、技术加盟供销社,夯实基础,壮大队伍,增强实力与服务功能。三要注意侧重点。要立足实际,重点突破,着力抓好基层供销社功能与组织的恢复重建,努力探索新时期基层供销社的建设模式,聚集有效资源,尽快培育做大一批服务功能全、带动能力强的优势基层社,打牢供销社发展根基。

(五)利用农超对接,抓好“菜篮子”工程。供销社在加快建设农产品经营服务体系建设的工作中,能够围绕全市特色产业优势,建立一批有特色、有优势的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并通过供销社的超市配送网络,让农民生产的农副产品和地产品进城进销区,在农超对接方面积累了经验、取得了成效。要在下步工作中,抓住特色产业优势,组织系统内贵诚集团、果品公司及市外的大型超市和批发市场与农产品基地建立直接采购关系,实现“菜园子”与“菜篮子”有效对接。充实供销社超市品种,既减少中间环节、保证果蔬新鲜、降低菜价,又能提升人气、提升营业额、增加利润。

上一篇:馒头旅行记作文下一篇:描写懂得了珍惜亲情话题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