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机经济合作组织建设情况调研建议(精选8篇)
农机经济合作组织建设情况调研建议 篇1
定陶县农机合作社建设情况调研
为了全面了解和掌握全县农机合作社的发展和建设情况,进一步推动全县农机合作社的快速发展,为下一步制订农机合作社发展规划和扶持措施打下基础。定陶县农机局抽调10名技术骨干,成立农机合作社建设调研工作小组,对全县家32农机合作社发展建设情况进行调研。
一、定陶县农机专业合作社建设的基本情况
定陶县现有农用拖拉机12488台,其中大中型拖拉机4500台,机引农机具29505台,联合收获机1540台,农机总动力83.7万千瓦,农机从业人员5.3万人。机耕、机播面积76万亩。截至目前,全县共注册建立农机专业合作社32个,合作社社员达270个,注册资金达1900万元,农机具1175台套,其中达到省级规范化农机专业合作社3个,市级规范化农机专业合作社3个。合作社经营管理水平高,运作模式规范先进,经济和社会效益显著。
二、主要措施
近年来,定陶县农机局党委对发展农机专业合作社非常重视,多次召开专题会议,制定多项措施指导农机专业合作社搞好规划、厂房建设、机具合理购置、建立和完善运行机制,帮助他们工商注册,协调建设用地以及发展中遇到的各种问题,为他们提供技术支持。
1、加强组织领导。为确保全县农机专业合作社建设工作顺利进行,县农机局及时成立了由刘敏杰局长为组长,李勇副局长为副组长,管理股、农机校、推广站股室负责人为成员的农机专业合作社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管理股,具体负责农机专业合作社农机专业合作社的建设工作。
2、广泛宣传,提高认识。按照省市农机主管部门和局党委的要求,结合全县农机工作实际,开展了多种形式的宣传活动,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法,组织农机专业合作社社长到外地学习先进合作社的发展经验,及时进行总结部署合作社建设工作。同时组织召开经验交流会,进一步激发农机大户成立农机专业合作社的积极性。
3、简化程序,积极引导。根据农村工作的现状,按照“先运作、后规范”的原则,简化工作程序,指派专人负责,协助办理相关手续。
4、全面动员,大力支持。农机专业合作社组织是采取自愿的原则,面对现状,我们在全县范围内全面动员,大力支持有条件的、积极性较高的农民联合起来组建农机专业合社。
5、抓关键,选好领头人。通过民主选举的方式,推荐选择办事公正,在农民群众中有一定威望,有丰富的农业生产经验和市场应变能力的人,担任农机专业合作社的社长。同时县农机局每年都组织农机专业合作社的负责人、领头人进行集中培训,交流经验,使他们互相取长补短,共同提高办好农机专业合作社的水平。
6、抓规范化管理,提高疑结力。坚持发展与规范并重,运行与监督同行。农机专业合作社要严格按章程规定,规范运作,民主管理。一是建立健全社员代表大会、理事会、监事会制度。二是建立安全生产、财务、机械管理,配件油料供应和维修管理等制度,做到有章可循。三是建立健全内部运行机制,重点完善内部积累、利益分配、风险调节、自我服务等机制,形成以产权为基础,以利益为核心,以机制为保障的风险共担的利益共同体。
7、加大扶持,促进农机合作组织的发展。通过资金和项目等有效手段,加大培育和扶持的力度,扩大合作社的实力和规模,促进农机合作组织积极、稳妥、有序、健康的发展。一是充分利用农机购置补贴资金。我们充分利用补贴政策,对农机合作组织购置和使用大中型农机具给予重点补贴,使更多的专项资金用于农机专业合作社的发展上;二是必要的项目带动。安排项目时,优先安排农机合作服务组织。把国家、省、市安排的农机化创新示范工程、农机新技术推广、科技入户、现代农机装备推进项目等向农机合作服务组织倾斜,给予重点扶持。以此为依托,引进资金、引进机具、技术,示范、带动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发展和创新,增强农机合作服务组织的服务功能和辐射带动作用。
三、农机合作社在发挥农机组织化、市场化的作用中成效明显
一是农民满意。农机专业合作社的成立,解决农民用机难问题,使农民享受了先进的大型农业机械的专业化、社会化的服务,享受了合理的作业价格,抢时增效,降低了生产成本,增加了农民收入。
二是社员满意。对农机专业合作社采取扶持措施,购机补贴政策优先向农机合作社倾斜,加速更新合作社机具品种和类型,提高了技术水平和机具的利用率,拓展了作业范围,增加了会员的收入。
三是企业满意。农机合作社拥有较强的技术能力,为企业和机手搭建了互相学习和交流技术的平台,使机手能够正确维护、保养和使用机具,机械故障得到及时排除,降低了企业的经营成本,解除了企业的许多后顾之忧。
四是政府满意。合作社协助农机部门,宣传、贯彻落实各级政府发展农机化的各项法规、政策,还将广大农民发展农业机械化的愿望和要求,及时反映给农机部门,是农机部门的得力助手,更是发动群众、依靠群众发展农机化的重要组织和实现形式。
四、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一)存在的问题
1、农机专业合作社实力还不够,合作水平低,带动能力弱,整体水平还不高,影响力还不大。一些农户怕担风险,对加入合作组织持观望态度。因此农机合作组织数量不多,对农业的辐射作用还比较弱。
2、农机专业合作社多数规模小,建社用地不好落实,建社初期投入大,资金困难,运行不畅。
3、土地分散,一家一户经营土地,地块过于零碎,种植品种、收割期不同,不便于规模化作业。特别是玉米联合收获、小麦免耕播种等保护性耕作新技术的推广应用,由于作业效率低、作业地块小、农民认识程度低,机械的利用率低,机手作业收入少。这从根本上制约了农机专业合作社的发展。
4、合作社发展不平衡。各合作社在机械数量、服务功能、场地建设满足情况、作业项目等方面存在一定差距。
5、技术人员缺乏,特别是懂经营、会管理的技术人员缺乏。
(二)建议
1、加大宣传力度,进一步扩大覆盖范围。充分利用电视、报纸和网络等宣传媒体的作用,加大宣传力度,争取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为农机专业合作社发展创造良好的舆论导向,同时积极树立典型,扩大影响力。
2、加大扶持,促进农机合作组织的发展。通过税收、资金和项目等有效手段,加大培育和扶持的力度,扩大合作社的实力和规模,促进农机合作组织积极、稳妥、有序、健康的发展。根据《农业机械化促进法》和国务院《关于促进农业机械化和农机工业又好又快发展的意见》要求。建议:(1)各级政府要在农机专业合作社建设停车场(库、棚)、维修车间、办公场所等建设用地方面给予积极支持,所需土地按照设施农业用地征用。(2)各级政府要安排专项资金,用于支持农机专业合作社的发展。对农机专业合作社从事的农田作业、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农副产品初加工和科技推广项目,在资金上进行重点扶持,对规模较大、跨区域联合、带动农户较多、运行较规范、农民增收效果明显的农机专业合作社,给予重点扶持和奖励。(3)金融部门要在农机专业合作社建社方面,出台优惠信贷政策,为农机专业合作社的发展提供便利。
3、推进区域化、规模化种植,制定鼓励土地流转的优惠政策,进一步扩大农机专业合作社的作业规模。对玉米联合收获、小麦免耕播种等难以推广应用的机械作业,各级政府要安排专项资金,对农机专业合作社推行作业补贴政策。
4、加强指导,积极探索农机合作社发展的有效模式,及时解决合作社发展中的问题,促进农机合作社快速健康发展。(邵珠山 董庆启)
农机经济合作组织建设情况调研建议 篇2
青冈县共组建农机合作社20个, 其中农业开发投资1个, 场县共建1个, 地方投资组建18个。总投资2.8亿元, 农机装备投资2.4亿元, 场、库、棚建设投资4000万元。建设资金中省财政投资1.56亿元, 自筹1.24亿元。
全县20个农机合作社共购置大型拖拉机167台, 玉米收获机267台, 配套农机具414台, 其他机械81台。
二、发挥作用情况
农机合作社的组建, 扭转了青冈县大型农业机械长期短缺的现状, 为进一步提高我县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奠定了坚实基础, 发挥了重要作用。一是农机合作社经营效益显著。2013年, 大型农机具作业量达到200万标准亩, 平均单车作业量4600亩, 总作业收入达到6080.2万元, 纯利润达到1076.1万元。提取农机装备折旧费2480万元, 提取公积金32.3万元, 公益金21.6万元, 参加分红资金1022.2万元。二是农业标准化生产水平得到明显提升。我县建立了农机标准化作业百公里示范带, 每个乡镇都落实了党委书记、乡镇长、乡镇主管领导和村党组织书记示范区, 2013年大垄双行整地面积达到32万亩。在农机标准化科技示范区内, 从整地、播种、田间管理、收获到运输, 全程使用大型农机具进行标准化作业, 推进了农业科技成果转化。通过标准化作业, 平均亩增产15%以上。三是促进了土地集约规模经营。大型农机具科技含量高, 多项作业一次成形, 大大地提高了作业效率, 在有效时间内可以多耕作土地, 促进了土地流转, 加快了劳动力转移。全县农机合作社采取农民土地收益权入社、租赁、委托经营和代耕等方式, 促进了农民土地流转, 2013年全县土地规模经营面积达到184万亩。
三、存在问题
在农机合作社运行工作中, 青冈县采取了一些有效措施, 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但也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一是个别农机合作社经营机制不完善。问题的焦点是个别合作社没有按股份制操作模式组建, 没有量化股份, 明晰产权, 折股到户, 农民、集体和养机户没有形成利益共同体, 从而导致大机械发挥作用差, 监管难度大。二是个别合作社组织机构发挥作用不明显。合作社组建后, 按运行程序成立了理事会、监事会等组织机构, 但有的乡镇组织机构是虚设的, 没有专人负责, 不能很好地发挥作用, 影响和制约了合作社发展。三是部分合作社从业人员素质较低。合作社组建后, 农机总站组织技术人员到省、市参加培训, 本县也多次举办各种培训班, 由于参加培训人员文化素质参差不齐, 培训时间较短, 而合作社购进大型拖拉机和配套农机具又是比较先进的农机装备, 致使部分从业人员很难掌握技术和管理工作。
四、意见建议
1. 加强合作社领导工作, 成立农机合作社管理组织
为加强合作社领导, 将合作社建设工作纳入政府行为, 县里成立了合作社领导小组的同时, 各乡镇也要成立相应组织, 主要领导要高度重视, 亲自研究, 并落实专人负责管理。
2. 制定合作社管理办法, 加强合作社规范化建设
一是要加强和完善合作社体制建设。我们首先要从健全体制完善运行机制抓起, 量化股份、明晰产权、折股到户。合作社盈余按土地入社面积 (交易量) 比例返还, 返还总额不得低于可分配盈余的60%, 出资人分配最多不超过可分配盈余的40%, 或者实行土地保底分红, 具体分红办法由成员大会或成员代表大会决定;国家财政直接补助和他人捐赠资金形成的财产平均量化到每个成员, 每年量化一次, 产生的效益平均分配。二是要进一步抓好合作社运行管理机制。对发挥作用好的乡镇进一步完善提高, 对不能发挥作用的农机合作社, 按程序调整优化组合合作社机构, 由股东大会选举产生理事会、监事会, 确定理事长、总经理等管理人员。三是要强化合作社的管理工作。在人员管理方面, 实行准入制度, 管理人员、驾驶人员、操作技术人员需经培训考试合格后方可上岗。在生产管理上, 实行“五统一”的管理办法, 即统一管理和作业指挥、统一作业质量和验收标准, 统一农机作业收费标准, 统一保养和维护检验标准, 统一停放管理和安全生产标准。在财务管理方面, 实行成本核算制度, 合作社配备专职会计人员, 按省里要求统一使用农委制发的合作财务帐目表, 由乡镇经管站指导规范建帐立卡。在拖拉机管理上, 要进一步强化措施, 建立技术档案, 由驾驶员负责按规定内容在保养维修、检修后填写, 由专人保管;由乡镇政府和农机部门严格外出作业审批手续, 对不能按时返回的按外流处理。
3. 要推进土地流转, 提高合作社整体效益
农机经济合作组织建设情况调研建议 篇3
关键词:永吉县;农机合作社;调研;发展思路
中图分类号: F32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432(2013)-10-07-1
1 基本情况
截至目前,永吉县经过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注册登记的农机专业合作社37个,其中口前镇3个,一拉溪镇7个,岔路河镇5个,万昌镇19个,金家乡1个,西阳镇1个,北大湖镇1个,2009年注册10个,2010年注册15个,2011年注册7个,2012年注册5个。从法人文化程度上看,大中专学历2人,高中学历4人,其余都是初中文化程度。从法人身份上看,人大代表1人,村干部2人,其余为农民。成员农民数492人,服务农户的数量为1.4万户,机具数量达2200台套,固定资产总额3435万元。2012年作业服务面积30万亩,农机服务总收入3000万元,在全县农业生产中发挥了较好的服务引导作用。
1.1主要发展类型
1.1.1农机专业大户领办型 此类合作社有29个,是由农机专业大户把周围的农机户组织起来,变“单兵作战”为“联合作战”,充分发挥合作社的群体优势。如:永吉县柏林农业机械服务农民专业合作社,目前拥有大型拖拉机5台,水稻收割机4台,水稻插秧机3台,旋耕机4台,其他配套机具10台套,入社农户66户,2012年通过水稻插秧、水稻收获、水旱田整地、旱田播种、水稻脱粒、水稻销售等,年纯收入100万元,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1.1.2村干部领办型 此类合作社有6个,是在村干部带动下,村民带机或带资入股,实行股份合作制,如:吉林乡绅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永吉县广惠农机服务农民专业合作社等。
1.1.3企业牵头型 此类合作社有1个,是以企业现有机械资产牵头入股,吸收农机大户、农机使用者参加组成农机专业合作社,如:永吉县晓刚农业机械服务农民专业合作社。
1.1.4经纪人领办型 此类合作社有1个,是通过农民中头脑灵活、信息灵通、组织能力强的农产品经纪人组织起来的农机专业合作社,如:永吉县农丰农业机械服务农民专业合作社。
1.2主要服务类型
1.2.1土地流转、承担、托管型 根据农村青壮年外出打工,留守的农业劳动力大多是50岁以上的老人和妇女的实际,农机专业合作社积极参与其土地流转、承担、托管,为农户服务。
1.2.2“套餐式”“一条龙”型 农机专业合作社充分发挥机具多、配套全、规模大的优势,积极开展订单作业和连片作业,通过“套餐式”“一条龙”的作业方式,为农户服务,有效提高机具利用效益。
1.2.3产加销一体化型 农机专业合作社充分发挥合作社的人才实力、机具实力、资金实力、技术实力、市场信息实力等优势,开展产前生产资料供应、产中技术服务、产后统一加工联合销售一体化服务。
2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
永吉县农机专业合作社围绕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需求,广泛开展各种形式的农机社会化服务,有效地促进了全县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在提高农业生产的组织化和机械化程度、降低农业生产成本、促进土地流转、促进农村二、三产业的发展上发挥出显著作用。
3主要做法
3.1农机购置补贴资金重点倾斜,在农机购置补贴上,农机专业合作社购买机具的优先给予补贴,在农机补贴政策上给予倾斜,利用补贴资金对农机专业合作社购买的插秧机、收获机等部分机具给予累加补贴。对符合条件的农机专业合作社给予奖励。
3.2指导农机专业合作社制定规章制度,并上墙公布,帮助他们谋划固定办公场所、机具库、配件库、油料库等基础设施建设,并提供便利条件。
3.3结合农机示范村建设,积极与上级农机管理部门和财政部门沟通,对部分典型合作社机库、维修间等建设给予适当的补助,调动了他们进行基础设施建设的积极性。
3.4对农机专业合作社聘用的人员优先进行培训,使他们能掌握一定的操作技能,组织农机技术人员深入到田间地头进行田间作业指导和服务。
3.5实现农业规模化经营、标准化生产和社会化服务的有机统一,促进土地、资金、装备、技术、信息、劳动力等生产要素的有效整合,大大提高土地产出率、劳动生产率和资源利用率,加快农业发展方式转变。
4 存在的主要问题
4.1生产作业服务项目单一,服务领域狭窄 从农机专业合作社经营思路看,目前主要集中在水稻的机插机收、机耕及少量的农用运输,忙完农忙,大部分机械闲置在家,机械利用率不高,因为没有其他经营项目,入社社员也闲在家里,人力资源没有充分利用,使合作社发展缺乏后劲。
4.2组织程度不高,稳定性差 农机专业合作社处于发展的初始阶段,规模小,经济实力弱,服务功能不强,应对风险能力差。
4.3内部管理不够规范 主要是内部管理制度不够健全,有待进一步完善。社员大会、理事会、监事会的管理运行有待规范,收益分配和监督保障等机制也不完善。
4.4扶持力度有待加强 由于国家、省相关部门还没有出台扶持农机专业合作社的具体政策和措施,导致农机合作社在发展过程中不能及时得到有效支持,部分农机专业合作社因为资金投入不足,无力购买高效、低耗、环保、多功能的先进的机械,制约了农机专业合作社的发展。
4.5经营管理程度较低,社员综合素质有待提高 大部分农机专业合作社正处于起步发展阶段,社员大多都是农民,管理上仍然是松散型管理,缺乏现代化的管理模式和运作经营理念,个别合作社小成即满、小富即安,缺乏长远的发展规划,严重制约了合作社的持续健康发展。
农机专业合作社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篇4
一、农机专业合作社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
一是促进了农机化水平的整体提升。发展农机专业合作社,进一步推动了大型、复式、高性能机械和先进实用技术的推广应用,优化了农机装备结构,提高了农机化的发展质量。同时,发展农机专业合作社,进一步完善了农业科技推广体系,降低了农业技术推广的成本,示范带动能力强、效果好。
二是完善了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农机专业合作社进一步充实了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中间环节,有效承载了基层技术推广、政策宣传、农机维修、技术培训、生产组织和安全教育等农机管理工作,为基层农机服务工作搭建了新的平台。作为农机服务的延伸和补充,农机专业合作社有效地把广大机手组织起来,联合起来闯市场,提高了农机的规模化作业程度。
三是提高了农机作业的标准化。农机规模化作业和示范区发展,提高了农机作业标准的推广和应用。同时依托专业合作社,建立和发展起了3处农机化示范区,为农机作业标准化的实施起到了良好的保障作用。
四是促进了劳动力转移和土地流转。农机专业合作社通过代耕代种、农田托管、土地承包、股份合作等形式开展规模经营,可以在不改变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前提下,推动土地经营方式创新,加快农村土地流转,促进统一经营向农户的联合与合作。发展农机专业合作社可以有效解决农田弃耕、撂荒问题,支持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进一步稳定和完善农村家庭承包经营制度。
五是提高了农民科技素质,增加了农民收入。专业合作社为成员提供了良好的交流和培训平台,他们在技术上互帮互学,利益上互助互惠,信息上实现共享,增强了标准化生产和协作意识,提高应对市场的能力和水平。农机户以资金入股合作经营,实行风险共担,利益共享,减少了一次性投入,降低了农民的投资风险,使农机作业有了更大的利润空间。农机专业合作组织已经逐步渗透到农业生产的各个环节,参与到农村经济发展各个领域中来,农机作业市场的扩张,技术装备更新,作业模式的创新都将成为农民增收的新的增长点,农机专业合社将不断为农民搭建更加广阔的增收舞台。
二、农机专业合作社运行模式
按照“立足现代农业,发展农业机械”要求,该社实行股份制管理,开展集约化经营和积极探索现代农业的发展路子,并面向全市及相邻县市,为农民提供农作物产前、产中、产后农机专业服务。其经营涉及机耕、机播、机收、运输作业、农机修理、信息技术咨询、小型农机具销售等。其利润分配采取两种方式:一是按股金比例(包括入社股金和拖拉机折价股金)进行分配;二是按出勤作业率和工作效益进行分配,制定统一收费标准和作业金提成,实行单人单机核算,作业收入按10%上交为集体积金,扣除平常正常开支外,其余部分年终按股份进行分红。在管理上,先后制定了《合作社章程》《合作社服务纲要》《合作社纲要》《合作社社员管理办法》《合作社机具维修维护细则》《合作社财务管理制度》等5个制度,并严格按规章制度办事。合作社成立以来,始终坚持以“农机服务助民富,互帮互助促发展”为主题扎实开展创先争优和“结对共建”活动。一是推行价格公开制,向服务对象公开承诺耕地100元/亩,收割100-120元/亩,价格低于市场价,使广大群众得到了更多实惠。二是开展帮扶互助活动。党员社员主动与家庭劳动力不足的困难户结对子,通过“一对一”和“多对一”的方式为困难农户免费提供农机服务。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发展数量少、影响带动小。我市农机专业合作社到目前还只有2家,影响力和带动力明显不足。
二是主体结构单一、服务领域不宽。农机合作社大都由青一色的农机大户组成,主体结构单一,缺乏专门的技术人员、专业的管理人员、专职的信息人员以及其他后勤保障方面的人员,且以从事单一的机收服务居多,机插、机耕、机烘等各个作业环节的服务明显不足。
三是管理制度有待规范、运作机制有待完善。对照《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和《湖南省农民专业合作社条例》的规定,农机合作社在章程制定、股金设置、工商登记、民主管理等方面还不够完善;合作社管理水平不高,经济效益偏低,发展内在动力不足。
四是基础设施建设滞后、扶持政策没有完全落实。存放高性能、大型农机具的厂库棚建设用地短缺,农机维修服务组织建设滞后,农机服务组织在享受工商登记、金融信贷、税收减免、用地安排、用电用油等方面的优惠政策仍未能得到落实,或难以执行到位。
四、几点建议
一是加强领导,提高认识。农机专业合作社是农民专业合作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今后农机化发展与农民增收的重要载体和平台。各级农机主管部门及各级党委和政府应把农机专业合作社建设作为加快农村经济发展的一项战略措施来抓,明确农机化发展的组织模式以合作社为主,将农机专业合作社作为支持主体,在财政、税收、信贷、政策性保险、用电、用油,特别是用地上给予支持,协调各部门扶持农机专业合作社的发展。
二是加强农机专业合作社场库棚设施建设,确保农机专业合作社健康发展。目前,农机具场库棚建设严重制约了农机专业合作社的发展,农机具损失浪费现象严重,亟待各级财政的扶持与投入。
三是依法发展规范农机专业合作社建设,做好典型示范、推广工作。在认真贯彻落实好《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和《农业机械化促进法》的基础上,运用法律手段促进农机专业合
作社的稳定发展。按照“先发展、后规范”的工作思路和“农民自主、政府扶持、市场引导、社会服务、共同利用、提高效益”的原则,逐步将农机专业合作社建设纳入法制化发展轨道,使其有序健康发展。
四是加大培训力度,促进农机专业合作社由初级阶段向规范的高级阶段发展。农机专业合作社建设的宗旨是“民办、民营、民受益”,农机专业合作社隶属于现代农业企业行列,是发展现代农业的组成部分。内部管理水平高低,代表着一个专业合作社的成熟规范程度。按《农民专业合作社法》要求,制定内部管理人员培训计划,每年利用农闲季节定期对农机专业合作社内部管理人员进行一次政策法规、管理知识、服务意识和操作技能的培训,提高他们管理水平、操作水平、服务意识和服务能力,进一步提高农机专业合作社的社会化服务水平。建议市级财政将培训经费纳入计划,做到专款专用。
农机经济合作组织建设情况调研建议 篇5
近几年来,在国家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的拉动下,滨州市农机装备总量持续增加,装备结构日益优化,以农机专业合作社为首的各种农机服务组织如雨后春笋般蓬勃兴起,成为推动现代农业发展和新农村建设的新生力量。为全面了解全市农机专业合作社发展情况,总结农机专业合作社建设工作的经验做法和先进典型,研究今后的工作思路和措施,按照省局统一部署,笔者对全市农机专业合作社发展状况进行了调查分析。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农机专业合作社基本情况
目前,全市在工商部门注册的农机专业合作社165家,合作社成员 2606人,服务农户16.8万余家,从业人员3316人,拥有机具4482台(套),其中50马力拖拉机1575台,小麦联合收获机械1030台,玉米联合收获机械705台,配套机具2760台(套),机库房面积28510平方米,资产总额3.51亿元,其中农业机械总值2.58亿元。2011年作业服务总面积272.2万亩,服务总收入1.5亿元,其中田间作业收入1.28亿元,占总收入的85%,修理服务占8%。
二、农机专业合作社建设情况
从组织结构来看:合作社均按照农业部《农机专业合作社示范章程》制定了规范的组织章程、会计制度和统一的作业合同,但不同程度上存在着内部管理疏松、组织程度不高、基础设施建设薄弱的问题,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等许多制度仅仅流于形式,很难真正发挥作用。
从创办形式来看:大户联合型102个,占62%;能人带动型47个,占28%;乡村集体作业组织改制型5个,占3%;龙头企业领办型11个,占7%。总的来说,农机专业合作社创办形式主要是农机大户联合的股份制模式。
从合作方式来看:劳动合作型61个,劳动资本合作型89个,农机合作与土地经营结合型15个。合作较为松散,组织化程度较低。
从服务内容和模式来看:主要搞农田作业服务和农机修理服务,其他方面“鲜有问津”。其中从事跨区作业100个,作业面积85.2万亩;从事订单作业115个,作业面积136.6万亩;从事代耕代种35个,作业面积21.7万亩;从事农田托管6个,作业面积0.96万亩;从事土地经营10个,作业面积11.5万亩。跨区作业和订单作业占全部作业面积的81%,服务项目单一,抗风险能力弱,随着竞争的加剧及燃油价格的上涨,发展空间逐渐缩小。
从效益情况来看:2011年农机专业合作社服务总收入1.5亿元,社员人均收入5.74万元,主要依照投资股份进行盈利分红。
三、发展农机专业合作社的主要做法
滨州市各级农机部门严格按照“民办、民管、民受益”的原则,因地制宜、因势利导,积极培育壮大农机专业合作社。主要做法如下:
(一)因地制宜,分类指导,推动农机专业合作社快速发展。指导农机专业合作社建设中,充分尊重农民的意愿,本着“指导不决策,引导不干预,支持不包办”的原则,坚持从本地实际出发,鼓励合作形式多样化,投资主体多元化,服务方式市场化,走农机共同利用,合作发展的路子。培育发展了一批设施完备、功能齐全、特色鲜明、效益良好的农机专业合作社。针对各地不同种植结构、经济水平等,组建不同形式的农机专业合作社,统筹考虑,合理布局。棉花产地如无棣、沾化,合作社以配备深松整地、播种机械为主,大力推广发展棉花机械化播种、收获;粮食产地如惠民、邹平,合作社以配备耕种收全套机械为主;畜牧业地区阳信,以配备深松整地、养殖和青贮收获机械为主,大力推行青贮玉米机械化。
(二)政策扶持,资金倾斜,促进农机专业合作社蓬勃发展。一是充分发挥农机购置补贴资金的作用,优先为农机合作社办理农机购置补贴,提升了农机合作社的农机装备力量,合作社作业能力大幅提高。二是积极争取省农机规模化作业推进项目资金,2009—2011年先后为全市23个农机合作社争取项目资金155万元,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合作社资金的不足,提升了合作社的建设水平。三是通过项目建设带动农机合作社快速发展。
2008—2011年邹平县保护性耕作技术推广项目,全部通过招标的形式承包给了农机合作社,同时,将保护性耕作推广项目资金省财政25万元、县财政50万元、市农机局奖励资金7万元全部用于农机合作社保护性耕作作业补贴,极大地带动了农机合作社规模化发展。2011年滨城区、沾化县共80万亩深松整地作业也大多由农机专业合作社承担。
(三)培育典型,示范引路,带动农机专业合作社健康发展。在积极发展农机专业合作社数量的同时,重点培育一批设施完备、功能齐全、特色明显、效益良好的示范合作社,积极引导它们在农机化生产、跨区作业、新技术新机具推广和土地流转等方面充分发挥示范带头作用,从而带动全市农机专业合作社的快速、健康、可持续发展。邹平县九户农机专业合作社和惠民县汇丰农机专业合作社被农业部确定为“全国农机专业合作社示范点”,邹平县魏桥兴灿农机专业合作社社长吴兴灿被确定为“全国农机大户示范点”;2011年4月,邹平县九户农机专业合作社和无棣县车镇乡大地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被评为“全省明星农机合作社”,并分别获得省财政奖励资金15万元。
由于政策扶持、资金倾斜、措施得力,滨州市农机专业合作社发展迅猛,并呈现出多样化的发展模式。邹平九户农机合作社 2008—2011年连续4年在淄博、河南实施订单作业逐年增长,2011年达到3万亩,成为依靠订单实现规模化作业的典型,被农业部评为“全国农机专业合作社示范点”;邹平东来农机合作社 2009年、2010年先后投资300多万元,购买福田1254大型拖拉机、意大利深松机等大型先进的农机设备,迅速抢占利润较高的农机作业高端市场,2011年合作社实施深松、深耕作业面积达到1.6万亩,成为依靠先进农机设备实现规模化作业的焦点人物;无棣县文兴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承包柳堡镇黎敬村1200亩耕地,在农机具购置补贴政策的扶持下,配全了耕种收各类大型农机,粮食生产全程实现了机械化,带动、辐射周边村的农机化发展,成为通过土地流转推动规模化经营的典范。
四、农机专业合作社发展趋势
随着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的大力实施,机械保有量不断增加,农田作业竞争加剧,未来农机专业合作社将呈现新的发展趋势:
(一)不断拓宽服务领域。燃油价格上涨,长距离的跨区作业将逐渐萎缩,小半径的跨区作业将成为常态。农机专业合作社一方面保持和发展在跨区作业方面的优势,继续大力推行订单作业和“一条龙”作业模式;另一方面努力发展多种经营,从传统的种植业向畜牧、渔业、林业和设施农业等领域扩展,从单纯的农机作业向农机保养维修服务扩展,开展全方位、社会化服务,增强发展活力,扩展发展空间。
(二)积极稳妥推进土地流转。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进展,农村劳动力转移是大势所趋,土地流转方式逐渐完善,农村将会出现越来越多的连片土地,大型农业机械大有可为。合作社应抓住推进土地规模经营有利契机,突破一家一户小规模经营的制约,采取多种形式,实现土地连片种植,充分发挥农机专业合作社在生产效率上的优势。
五、农机专业合作社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内部管理不够规范,运行机制有待完善。合作社尽管都有章程、财务制度、机具管理制度等,但是很难真正发挥作用,依然存在着管理松散、组织化程度低、服务功能弱的问题,只是社员之间在生产、信息、技术、销售等方面的低层次合作,不能开展广泛高效的农机服务。从合作社内部运行机制上看,大部分只是松散联合,社员带机入社,农忙时统一安排作业,实行单机核算,按作业量多少分配,农闲时各自为战。特别是科学的市场运行机制欠缺,影响了农机专业合作社作用的发挥。
(二)服务项目单一,经济效益有待提高。农机专业合作社服务项目相对单一,服务范围相对狭窄,大都以粮食生产机械化作业为主要服务内容,且以从事机收、机耕服务居多,服务时间集中于三夏和三秋。在维修、信息、中介和实用技术培训等方面还鲜有涉足,不同程度存在着“半年闲”等问题。目前土地规模经营相对滞后,种植品种、种植方式、种植结构“各自为政”,大机械与小地块的矛盾日趋突出,合作社难以充分发挥大型机械的作用。农田道路路况差、桥梁过窄等,不利于大型机械行走,空运转时间太长,生产成本增加,经济效益降低,这种作业状态与现代农业发展的要求及农机化的发展趋势不相适应,难以满足新时期农机社会化服务的需求。
(三)资金严重短缺,地方政府投入不足。据统计,2011年全市仅有8个合作社获得省级农机规模化作业推进项目扶持资金共60万元,除农机购置补贴资金外,其他资金投入空白。实际上,农机专业合作社投资规模大,需自筹资金多,场库棚建设和生产流动资金缺口大,从发展情况和意愿调查结果来看,合作社资金缺乏的主要解决办法是向亲戚朋友借,贷款难度大,发展空间不足。加之,目前绝大多数村级经济薄弱,集体财力匮乏,乡镇(街道)等地方政府没有相应配套资金扶持和贷款优惠政策,影响农机专业合作社高标准、高质量的规范化建设。
(四)文化水平较低,合作社成员素质不高。农机专业合作社大多缺乏专门的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合作社发起人很少具备“领头羊”的高素质和能力,社员也多为本村农机手,素质参差不齐,文化水平相对较低,对新机具新技术了解不多,在农机具的正确使用及维护保养方面存在很多问题,难以保证机械高效优质地发挥作用。
六、农机专业合作社发展的对策及建议
(一)完善管理机制,提升合作社管理水平。农机专业合作社管理机制要严格按照《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制定,严格执行成员代表大会、理事会、监事会等制度;要做到产权明晰,落实好财务制度和盈余分配制度,积极服务社员,保障社员收益;遵循市场经济规律,按照股份制企业进行管理,不断扩大作业规模,增加作业项目;适当吸收当地有技术、懂管理、条件优越的社会人员入社,提升农机合作社技术含量、引进先进管理经验,达到具有较高层次、先进管理理念的市场化经营格局。
(二)加强服务指导,拓展合作社作业领域。各级农机部门要积极鼓励、引导合作社通过合同订单作业、代耕带种作业、土地托管、土地租赁、耕地连片等作业方式,促进土地有偿转让,实现农机合作社规模化经营。主要粮食作物基本实现全程机械化后,积极引导农机专业合作社向经济作物、畜牧业、养殖业、渔业等领域进军,全面拓展延伸服务领域,为农机专业合作社的可持续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三)争取政府重视,加大合作社扶持力度。各级政府应将组建、扶持农机专业合作社作为转变农业增长方式、消除城乡二元结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途径,列上政府议事日程,加强领导,制订规划,拿出具体扶持政策,在资金、用地、信贷和税收等方面予以重点扶持。农机购置补贴资金向农机专业合作社倾斜,实行优先补贴、多购多补;农机深松整地补贴资金倾斜补贴给农机专业合作社;积极争取上级及地方政府部门资金投放力度,加强合作社场库棚建设、农村机耕道建设等,不断提升合作社建设质量。
农机经济合作组织建设情况调研建议 篇6
农机专业合作社是新时期加快推进农机服务市场化、专业化、产业化的重要载体,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必然要求,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基本途径。为进一步总结经验,更好地推进我县农机专业合作社的发展,近期,组织人员对我县农机合作社的发展现状进行了专题调研。
一、我县农机合作社的发展现状和特点
近年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和完善,我县的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结构发生了深刻变化,农机协会、农机合作社等新型农机社会化服务组织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为促进农民增收和农机化又好又快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1、发展现状。目前,全县共发展县级农机合作社1个,乡镇级农机合作社1个,共拥有大中型拖拉机534台,小型拖拉机96台,小麦联合收割机550台,玉米联合收割机130台,其它配套机具898台。2008年共完成机耕面积36.8万亩,机播面积8.2万亩,小麦机收面积16.6万亩,玉米机收面积3.8万亩,实现作业收入1555.6万元。
2、从我县农机合作社的发展情况看,主要有以下特点:组建规范,统分结合。我县的为民、新力农业机械农机合作社严格按照《农民专业合作社法》组建,经工商部门登记注册,共有社员480人,最初注册资金2万元,后经吸收社员加入,资产总额达4590万元。这两家农机合作社都有明确的章程,较为齐全的管理制度,都建立了理事会,理事会是本社的最高权力机构,同时聘请具有中级会计职称的人员担当本社的会计,负责本社的财务工作。合作社社员大部分带机入社,以合作社名义对外开展作业服务,同时接受合作社的统一调度和收费标准管理。合作社实行单机核算,社员一般每年上缴一定额度或根据机具作业量向合作社上缴一定比例的收入作为合作社共同费用,其它收入全部归己。合作社尽力为社员承接业务,为社员提供后勤保障服务,统一组织采购社员需要的农机配件,统一开展社员需要的机械维修保养服务。
二、农机专业合作社的作用和效果。
1、将农机手与作业市场连结起来,提高机具利用率,增加农机手收入。通过合作社,把现有的农机组织起来,开展跨区机收、机耕作业,开辟作业市场,实现规模化生产,通过合作社寻找作业市场、协调关系、调解矛盾,为机手作业创造良好的环境。从作业规模和作业市场上,为机手增收创造了条件。
2、农机化管理的延伸和补充,弥补了当前基层农机管理的薄弱,加快了农机化各项工作的开展。农机合作社在玉米联合收获、保护性耕作等方面起到了很好的带头作用,收到了比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同时,通过农机合作社开展农机安全生产宣传教育工作,提高了驾驶人员的安全生产意识,促进了农村社会稳定。
3、联系政府部门和农民的桥梁,协助农机主管部门开展工作。向农机主管部门传达农
机手的真实想法和意图,使农机手能够获知真实的市场信息及政策精神,由此作出符合市场需求的决策。
4、提高了农民的协作意识,维护农民合法权益。农机合作社为农民提供了交流的机会,使他们在技术上互帮互学,利益上互助互惠,信息上互相传播,增强了他们的自我保护意识,避免其自身的利益受到侵害。
三、农机专业合作社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虽然农机专业合作社在全县农机工作中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也存在一些问题,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发展数量少、影响带动小。截止到目前,我县在工商部门注册的农机专业合作社仅2个,难以满足农机社会化服务的需求,影响力和带动力明显不足。
2、主体结构单
一、服务领域不宽。农机合作社大都由农机大户组成,主体结构单一,缺乏专门的技术人员、专业的管理人员、专职的信息人员以及其他后勤保障方面的人员;合作社大都以粮食生产机械化作业为主要服务内容,且以从事单一的机收服务居多,农闲时期车辆闲置,不能充分利用有效资源。
3、管理制度有待规范、运作机制有待完善。对照《农民专业合作社法》的规定,农机合作社在章程制定、股金设置、工商登记、民主管理等方面还不够完善。
4、基础设施建设滞后、扶持政策没有完全落实,存放大型农机具的场库棚建设用地短缺。
四、对农机专业合作社发展的思路和建议。
1、坚持多元合作、效率优先的方向。遵循“民办公助”的原则,引导和推动农机合作社等各类农机服务组织共同发展。以效率优先、兼顾效益为中心,在自愿、互利、平等的基础上,形成合理的利益联结方式和灵活的服务发展模式。积极鼓励工商资本投资农机服务业,建立产权明晰、运转高效的经营管理体制,不断提高农机使用率和经营收益。
2、坚持规范建设、优化发展的方向。严格按照法律、法规及政策的规定和要求组建农机专业合作社,切实引导农机专业合作社依法经营、规范运作、诚信服务,努力营造农机社会化服务的和谐发展氛围。打破地域和行政界限,促进农机服务市场开放和有序竞争,创造公开、公平、公正的发展环境。加大对农机化基础设施的投入,加强农田的机耕道建设,在新农村建设规划中,加入村农机大院的规划,解决大型农机停放的场库棚用地问题。进一步争取和落实工商登记、财政补贴等扶持农机专业合作组织发展的各项政策。
3、坚持拓展领域、增强能力的方向。要提高农机专业合作社的装备水平和作业水平,不断拓宽服务领域和范围,从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的耕、种、收环节向农田改造、农产品储运和加工等环节延伸,从传统的种植业向畜牧、渔业、林果业和设施农业等领域扩展。把培育服务品牌作为推动农机专业合作组织持续发展的基础,内强素质、外树形象,不断提高农
机合作社的组织经营能力,推动农机服务组织又好又快发展。
农机经济合作组织建设情况调研建议 篇7
1.1 订单式单项作业服务
农机专业合作社于农户或其他经营组织签订统一机耕、机播、植保、机收和秸秆还田作业服务等单项农机作业服务合同, 确定作业时间、作业面积、作业价格和质量要求。合作社按照合同规定, 提供统一机耕、机播、植保、机收和秸秆还田作业服务, 取得一定的经营收入。
1.2 承包式自由经营服务
农机专业合作社从村集体经营组织或农户手中的土地, 签订一定年限的土地租赁、承包经营合同, 每年按合同规定, 向土地出租方缴一定数额的租金, 土地经营自主权完全交给合作社, 由合作社自主经营, 自我管理, 自负盈亏。
2 崆峒区扶持农机合作社发展的政策措施及实施方式和效果
为了促进农机合作社科学、和谐发展, 我们积极开展了合作社建设扶持政策措施调研, 对崆峒区农机合作社建设工作进行了总结, 并收集了大量全国各地农机合作社建设经验的资料。通过调研, 我们可以看到崆峒区在以下4个方面对农机合作社从政策、措施上给予了有益的支持, 取得积极明显的效果。
2.1 农机购置补贴扶持
崆峒区则在农机补贴资金上给予优先安排, 以此来强化扶持合作社发展。2012~2014年, 利用农机购置补贴资金为12个农机专业合作社购置农业机械537台套, 使其形成了“耕、播、收”一条龙作业服务能力。
2.2 基础设施建设补助
基础设施建设补助方面依托实施崆峒区保护性耕作工程建设项目。项目总投资492万元。其中中央财政资金332万元, 地方财政配套资金80万元, 农民自筹资金80万元。新建农机具棚其中崆峒区荣鑫农机农民专业合作社204.4m2, 崆峒区明星园农机化服务农民专业合作社208.2m2。新建停放场其中崆峒区荣鑫农机农民专业合作社359m2, 崆峒区明星园农机化服务农民专业合作社340.6m2。重点扶持部分农机合作社完善硬件设施建设、扩大组织规模、提高社会化服务能力、开拓作业领域, 从而增强农机合作组织的凝聚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2.3 信息服务支持
建立了服务热线、咨询热线, 优先为农机合作社提供市场信息、技术培训等服务。
3 农机合作社面临的发展形势和存在的主要问题
3.1 农机合作社面临的发展形势
农机合作社是农机服务社会化的一种有效形式, 也是重要平台。农机合作社依照现代企业的管理办法和模式, 实行规模化经营, 可充分发挥大型农业机械、新型农机具在农业生产中的重要作用。农机合作社建设通过对农业劳动者之间以及先进生产工具、生产方式的有效组合, 为农业生产实现机械化建立了有效的组织机制, 为促进土地合理流转, 扩大生产规模创造了有利条件, 必将有力的推动农村生产方式的变化, 引发农业生产经营模式的重大变革, 促进农村经济的新发展。
3.2 农机专业合作社存在的主要问题
3.2.1 对农机专业合作社建设发展思想上认识不足。
从调查中了解到, 当前仍有部分农民, 对建设发展农机专业合作社的重要性、紧迫性仍然缺乏认识, 造成农机专业合作社建设发展不平衡。
3.2.2 农机专业合作社管理松散, 责权利不够明确。
有的乡镇虽然建设发展了农机专业合作社, 但仅仅是农民社员的一些农业机械的暂时联合, 在形成股份合作、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经济实体上有待提高和加强。
3.2.3 农机专业合作社内部制度不健全。
依照《农民专业合作社法》的规定, 农机合作社在章程制定、股金设置、民主管理等方面还不够完善。
3.2.4 主体结构单一、服务领域不宽。
农机专业合作社大都由农机大户组成, 主体结构单一, 缺乏专门的技术人员、专业的管理人员、专职的信息人员以及其他后勤保障方面的人员。办公场所紧张, 机械库棚建设相对滞后, 主要是缺乏建设用地和建设资金。
4 推进崆峒区农机合作社规范和高效发展的建议
4.1 加强对农机合作社建设的财政扶持力度
在购机补贴方面, 加大资金投入, 继续给予农机合作社资金额度、补贴比例的倾斜政策支持;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 加大对农机场院、库棚、信息化装备及机耕道路建设的专项资助;在关键环节和重点推动的作业项目中, 给予合作社作业补贴, 如深松整地作业、免耕播种等环节。
4.2 加强对农机合作社的管理、技术指导
加强对已经建设和将要建设的农机合作社的业务指导, 对经营管理人员和机务技术人员进行必要的培训, 帮助建立科学的财务管理制度、机务管理制度、盈余分配制度;提高管理与技术人员的素质, 提升他们的综合业务能力, 使合作社能够健康、和谐、持续发展。在此基础上, 按照现代企业管理的要求, 规范和完善内部的各项规章制度, 做好经营与核算, 不断提高管理水平, 把合作社逐步建成企业化运作、科技化支撑、产业化经营、社会化推进的新型农机服务实体。
4.3 强化农机合作社的科技支撑和引领功能
在农机科技入户工程等财政扶持项目的实施过程中, 优先安排有一定作业规模、符合条件的农机合作社进行。今后崆峒区农机科技项目的试验、示范和推广主要以农机合作社为载体来进行, 充分发挥农机合作社专业化、组织化、规模化、装备化程度高的特点, 使其成为新机具引进、新技术应用等方面的载体, 并起到示范引领作用。
4.4 建立农机合作社发展的多元化投入机制
积极鼓励种粮大户、集体经济等多方面投资农机合作社建设, 同时, 疏通农村信贷渠道, 农村信用社、农业银行、农业保险等金融机构要加大对农机合作社的信用贷款发放力度。将部分财政支农资金以利息补偿和风险补偿的形式, 用于对农村金融机构在支农信贷经营中的损失补贴;或者用部分财政支农资金作为农机合作社的贷款担保金;支持农村金融组织扩大支农资金投放规模, 发挥财政支农资金使用的乘数效用。争取将农机合作社有关险种纳入扶持的农业政策保险范围。
4.5 合理有效的解决农机合作社建设用地问题
对农机合作社建设库房、办公场地、维修车间等基础设施给予一定的用地指标, 并简化审批手续。
参考文献
农机经济合作组织建设情况调研建议 篇8
一、赤峰市农机合作社发展现状
从2008年赤峰市注册第一家农机专业合作社以来,经过几年的探索、发展,目前农机专业合作社呈现出健康有序发展的良好势头。据调查,全市在工商部门已经注册、并在农机部门备案的农机专业合作社已达到168家,入社社员5875户,拥有机具12295台(其中大中型拖拉机3021台,配套农具7724台,联合收割机械266台,水稻插秧机34台),从业人员6866人,服务农牧户120154户,资产总额达47742.2万元,合作社年度总收入15368.4万元,承担着464万亩耕地的机械化生产作业任务,达到了总播种面积的28%。赤峰市农机合作社的发展呈现以下几个特点:
(一)组建模式形式多样。一是农机大户联合组建农机专业合作社。这些农机大户都是有经营头脑、组织能力强、知名度较高的老农机手,他们联合本村及周围村庄的农机手,采取自愿带机或带资按股份制的形式入社。二是以村集体经济组织牵头领办农机专业合作社。由村集体与社会投资人、农机手与农民自愿联合出资入股,组建或改制改建农机专业合作社,或由村干部牵头筹措资金、带领本村及附近专业生产大户共同组建。三是农村能人牵头组建农机专业合作社。主要由农村个体工商户和懂经营、善管理、先富起来的能人,投入资金,动员组织农机户组建农机专业合作社,或由外出务工有成人士回乡领办农机合作社。四是农机企业组建农机合作社。引导农机加工、维修、流通企业,利用他们生产、加工、维修、营销、技术、市场、资金等优势,吸引农机户、农户参加建立农机专业合作社,发挥经营管理优势,形成“企业+合作社+农户”的产业化经营链条。
(二)经营方式简单灵活。一是反租倒包,以一定的价格租赁、承包农户的耕地、实施规模化经营。二是代耕代种,农户耕地不入股,但交给合作社管理,农产品归农户,农户交一定的费用。三是单一作业服务,如耕、播、收等按亩收费。四是跨区作业服务,统一组织社员到外地开展机械化生产。五是通过项目资金进行土地治理,增加耕地面积,实施规模化经营。
(三)管理机制日益完善。一是成立机构。按照《农民专业合作社法》的规定,农机合作社普遍建立了成员代表会、理事会和监事会。组建了机耕、机防、机收、机修等作业小组,各小组分工明确,操作规范独立,实行统一管理、分组核算。二是建立管理及分配制度。制定安全操作、农机服务质量、农机维护规范、财务核算、收益分配等多项规章制度,严格执行产权清晰、责任分明、自主经营、自我管理、独立核算、自负盈亏的合作运行机制。三是统一标准。农机合作社普遍采用“五统一”的运行机制,即统一作业合同,合作社与各农户签订农机作业服务合同,明确作业双方的权利义务,作业项目、时间和要求;统一作业标准,农机作业小组在进行农机作业时,严格按照农机服务规范进行操作;统一农机调度,合作社根据作业合同信息,对农机具进行统一调配,引导社员合理流动作业;统一农机维护,落实专人开展农机维修服务;统一财务结算,农机作业完成后由合作社统一与服务对象进行结算,并续签下轮作业合同。
(四)合作优势突出,发挥效益显著。一是有效推进现代农业发展。农机专业合作社把机械、资金、技术、人力、耕地和市场等资源结合在一起,改变了过去农户种粮的传统习惯,也改变了种植业的传统经营方式,实现土地规模化经营和集约化生产。合作社带动农牧户,推广大型机械和农业技术的应用,把农牧民从传统的繁重耕种方式中解脱出来,实行耕、种、收的半程及全程机械化服务,统一作业标准,提高了作业效率,增加了农牧民收入。二是合作社已成为解决社员困难的重要载体。农机合作社作为生产经营主体更有效地争取各类项目建设资金,开展土地整理、配套设施等,加快基础设施建设。三是为各级政府实施现代农牧业建设工程提供保障。农机合作社按照统一规模化经营的建设思路,确立以示范基地建设、基础设施建设、机械化作业、标准化建设为重点,有效实现土地流转,实现规模化经营,带动了机械化示范园区逐步达到生产机械化、作业标准化、灌溉自动化、经营规模化、效益最大化的现代化建设目标。四是增加社员收入。农机户、种植户为了一个共同目标,组建了合作社,通过联合提高农业经营效益,把农产品推向市场,实现利益最大化。如林西县双赢农机合作社是林西县第一家从事农业种植全程机械化服务的专业合作社,60户社员以机具入股、120户社员以土地入股,在合作社成立之初,是由合作社成员自发组织起来进行土地流转、调地,建立起种植面积达3.2万亩的马铃薯种植基地,并由合作社为成员提供农资供应、农业产品收购、营销、储藏和农机作业等一系列服务。由于实现了机械化,剩余劳动力100多人走向了北方活畜市场,100多人外出打工,合作社这种形式使农民“离乡不丢地”、“不种也受益”,使他们在外面安心打工挣钱。经测算,按照每人每年打工净赚7500元计算,仅此一项社员便可增收200余万元。合作社人均纯收入已达到1.36万元,种植马铃薯和甜菜的收入就达到了8500元。
二、农机专业合作社发展存在的问题
从数量和质量上看,赤峰市的农机专业合作社还处于发展的初始阶段,与《农民专业合作社法》的要求相比,还有一些不完善的地方。如土地不集中、科技含量不高、小农经济意识强、运行机制粗浅原始、缺少长期规划、对合作社认识不到位、农产品物流体系不健全等等,阻碍了专业合作社健康有序发展。
从合作社内部运行来看,一是民主管理不规范,内部机制不健全。一些合作社日常管理以及重大事务决策往往由个别人说了算,社务不公开;产权制度不明晰,没有建立规范的财务制度和会计账簿,只有内部收支流水账。二是多数合作社经营规模小,服务功能弱。三是社员素质较低,对合作社认识模糊。一些合作社的成员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人才不多,文化素质较低,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地位和作用认识不到位,对合作社的组建和运营往往停留在简单模仿的层次上。四是资金短缺,发展后劲不足。合作社普遍存在资金不足,贷款难、融资难,又没有政府的项目资金扶持,即使有很好的生产项目,也很难扩大生产规模,不能有效带动农牧民致富。
nlc202309021004
从合作社外部发展环境上来看,一是政策扶持不到位。尽管《农民专业合作社法》早已颁布实施,但由于没有相应的配套政策,使鼓励发展合作社的政策措施难以落实。二是辅导培训机制滞后。农机合作社运行不规范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农民不知道怎样管理运营合作社,缺乏管理人才、财务人员、营销人员。三是服务体系不健全。目前多种服务支持体系缺位,缺乏信息共享、资源共享的服务平台,一些农民专业合作社对农产品市场前景把握不准。
三、进一步发展农机合作社组织的建议
一是制定优惠政策,加大扶持力度。各级政府要加快出台扶持合作社的政策意见。要站在“扶持合作社就是扶持农牧民”的政治高度,大力扶持合作社快速发展。设立专项资金,支持其开展技术信息培训、质量标准认证;支持其参与农业产业化、扶贫开发、农技推广、农业综合开发等涉农项目建设。在国家农机购置补贴资金中,重点向农机合作社配套急需的动力机械和机具倾斜,加大合作社农机更新补贴,及时补充所需机械,支持发展先进成套农机装备。
二是采取有效措施,推动农机合作社健康发展。各级政府在设立专项财政支持资金时,要对农机合作社的机具库棚、办公用房、信息化设备建设提供一定的扶持,引导农机合作社的建设和发展。土地部门要制定标准,为农机合作社的办公、机具库棚建设提供专项用地,解决农机合作社的建设用地难的问题。乡镇政府要建立土地流转管理服务平台,加强土地流转的规范化管理,解决农牧民与农机合作社之间土地承包关系不稳定的问题,保障农机合作社引领土地规模化经营的长期稳定运行。财政部门要建立农机合作社贷款贴息制度,协调金融部门,为开展规模化经营的农机合作社提供足额的土地租赁、生产资料购置、农牧业机械购置贷款,解决农机合作社融资难的问题。
三是强化政府行为导向,规范合作社内部管理。在人多地少的问题上,农民不愿意交出自己的土地,需进一步探讨对于人多地少区域如何实现土地流转,实现规模经营,解决农牧业生产难题。要积极指导合作社设立章程、完善机制、规范运行。要制定培训规划,定期培训合作社管理人员、财务人员、营销人员。要设立合作社指导机构,为合作社提供各种科技服务、信息服务、法律服务。要组织合作社参加国内外农产品展示展销活动。
四是抓典型示范,提升整体素质。坚持发展与规范并重,逐步把工作的重点转向“完善、规范、提高、发展”,提高农机专业合作社运行质量和市场竞争力。加强试点建设,建立市、县两级合作社示范体系,利用广播、电视、报纸、网络等媒体加大宣传力度,推介先进典型,在全社会营造鼓励支持合作社发展的良好氛围和舆论环境,促进合作社健康发展。
(作者单位:赤峰市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
责任编辑:欣闻
【农机经济合作组织建设情况调研建议】推荐阅读:
关于岱岳区农机合作社发展情况的调研09-06
东昌府区农机专业合作社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06-15
农机经济09-04
全市农机化情况调研活动汇报06-08
农机安全监管新经济10-13
我市农机信息化发展情况调研报告10-29
富源县农机局关于优化经济社会发展软环境建设的实施意见05-27
农机合作服务组织06-10
农村妇女新经济组织情况调研08-02
关于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0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