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发展农机合作服务组织 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2024-06-20

积极发展农机合作服务组织 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共5篇)

积极发展农机合作服务组织 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篇1

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 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别必雄

2009年第5期 ——经济建设

近年来,天门市委、市政府把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作为深化农村改革、发展农村经济、促进农民增收、建设新农村的重要抓手,积极引导,大力扶持,规范管理,全市农民专业合作社有了较快发展,有力地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基本特点

——发展速度快。天门市农民专业合作社起步于上世纪90年代,近几年发展明显加快。2007年,全市农民专业合作社达到22家。2008年,农民专业合作社达到101家,比上年增加79家;社员总数2000多人,带动农户2万多户,联结基地面积10万多亩。

——覆盖范围广。天门市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合作领域从个别产品的生产和服务,发展到种植业、养殖业、林果业、加工、运销、冷冻贮藏、农机服务等多个方面;服务范围已由生产环节扩大到产前、产中、产后诸多领域;从开始仅提供一项或几项服务发展到实行产加销综合服务。

——组建形式多。天门市注重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坚持多类型、多样化发展。有的是龙头企业带动型,如天西农民菊芋专业合作社,依托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海力菊糖公司创办;张港花菜专业合作社,依托鑫天农业有限公司创办。有的是农村能人或大户创办型,如鸿远马铃薯专业合作社、红雨生猪养殖专业合作社,分别由科技示范户宋宏林、养猪大户李宏一领头创办。有的是集体经济组织领办型,如万场瓜果专业合作社,由黄潭镇万场村委会牵头组织创办。有的是跨村合作或联合办社型,如志鹏农机合作社,由净潭乡范围内所有农机大户联合创办。

——规范程度高。目前,天门市101家农民专业合作社已全部到工商部门登记注册,并都经过主管部门确认备案。在市经管部门的指导下,各专业合作社结合实际不断完善章程,建立健全内部管理制度和财务管理制度,规范化水平不断提高。

主要作法

——加强领导促培育。农民专业合作社是连接农民与市场的必不可少的纽带,可以有效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解决政府包不了、龙头企业办不了、农民单家独户干不好的生产经营难题。天门市把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摆到重要议事日程,提出“建一个组织,兴一个产业,活一方经济,富一方百姓”的发展思路,成立了市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领导小组及办公室,明确了相关部门的责任。同时,建立了由领导小组办公室牵头、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参加的支持和促进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联席会议制度,定期交流情况,研究解决问题,加强服务指导,促进合作社快速、规范发展。

——制定政策促发展。天门市委、市政府制定出台了《关于支持和促进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意见》,对规范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提出了具体要求,制定了一系列扶持和优惠政策。在资金预算上,市财政设立了专项预算资金,用于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开展信息交流、成员培训、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农产品质量标准与认证、市场营销和技术推广等。在税收政策上,对专业合作社销售的农产品,按照有关规定,给了优惠照顾。在信贷投入上,各金融机构特别是农业银行和农村信用社,对农民专业合作社为农业生产提供产前、产中、产后服务和扩大经营规模等所需的贷款给予相应支持和优惠。

——培植典型促兴办。为了及时总结经验,推广典型,以点带面,推动发展,天门市委、市政府组织开展了“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创建工程”,一个产业办一个示范合作社,着力抓好示范合作社的培育、指导和宣传工作,产生了“点亮一盏灯,照亮一大片”的良好效果。

——强化培训促规范。天门市充分利用农村社会化服务网络体系,结合农业技术普及推广工作,对广大农民开展合作经济知识、经营理念和管理技能培训。去年市直业务主管部门专门举办了2期专业合作社培训班,重点培训农民专业合作社从业人员,提高他们的整体素质,促使他们规范运作。

初见成效

——提高了农民的组织化程度。农民专业合作社通过为其成员及农民提供产前、产中、产后服务,扩大经济规模,促进了技术、信息、资金、品牌、市场等资源的共享,使农业生产和农民的组织化程度得到明显提高,也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农民“买难、卖难”问题,保护了农民利益。如岳口镇兴达黄鳝养殖专业合作社,为社员统一订购鱼苗,确保了鱼苗质量和价格,及时收集市场信息、指导农民生产、协助社员销售,社员普遍反映入社后有了安全感,降低了生产成本和投资风险。

——开拓了农产品销售渠道。农民专业合作社利用自身优势,积极构建营销网络,开辟销售渠道,保证了成员正常生产,产品销售畅通。如张港花菜专业合作社,注册了“和玉牌”花菜品牌,主导产品花菜除销往国内市场外,还出口俄罗斯、加拿大、新加坡、马来西亚、香港等国家和地区。目前,张港花菜合作社带动周边乡镇发展花菜种植5万多亩,成为全省最大的花菜种植基地,仅此一项每年为1万多农户户平增收2000元。

——加快了农业科技的推广应用。农民专业合作社通过开展技术服务,及时引进和推广新品种、新技术,加快了农业科技成果的推广应用。如鸿远马铃薯合作社引进“大西洋”马铃薯,请中国农科院、河南省马铃薯研究所的专家教授到田间地头为种植户讲授栽培技术和病虫害防治要点,并为每户社员制定了一张生产技术流程表,注明了需施肥、施药、防病治虫的时间,统一开展技术指导,统一施肥、施药,统一机械收获,加快了农业科技的推广应用,极大提高了马铃薯标准化生产的水平。

——提升了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农民专业合作社一方面将千家万户联系、组织起来,另一方面与农业龙头企业紧密联系,架起了生产、加工、销售的桥梁,在龙头企业与农民之间发挥着纽带作用,成为调节龙头企业与农户利益关系的重要力量,较好地促进了农业产业化经营整体水平的提升。

——降低了市场风险,增加了农民收入。农民专业合作社通过集中采购种苗,统一供应农资,强化生产过程管理,有效提高了产品质量,提高了商品率,降低了市场风险,增加了农民收入。如蒋场镇奶牛养殖专业合作社成立后,与蒙牛集团合作,蒙牛集团派人予以技术指导,严格按标准和要求组织生产,在全国奶牛市场受到“三聚氰胺”影响的时候,天门市的奶牛养殖不仅基本未受冲击,而且鲜奶收购价比平常上涨了0.2元/斤,养殖户每户增收近2000元。■

(作者系中共天门市委书记)

积极发展农机合作服务组织 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篇2

一、加强工作指导、规范农民专业合作社建设

1. 围绕农业产业化发展, 引导农民走合作之路。

农业产业化是现代农业的必由之路, 也是农村发展、农民增收的必然选择。农民专业合作社则是在专业生产基础上由农民自发组织而成的互动性经济组织。要把两者有机的结合起来, 各级政府有关部门要加强工作指导, 教育引导农民在坚持家庭承包经营基础上, 自觉地走合作之路。通过合作, 来提高农业的组织化程度, 增强参与市场竞争的能力, 解决家庭经营中成本高、风险大、效益低的问题。要通过多种方式、多种渠道、全方位的工作, 使农民真正懂得合作的目的, 合作的形式和合作的要求。

2. 指导合作社加强内部管理, 规范运作。

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要围绕农民专业合作社成立、运作过程中的每个环节, 强化指导。首先要指导合作社设立大会, 明确合作社成立的宗旨和目标, 制定完善的合作社章程, 依法定程序确定合作社组织机构。其次要指导合作社完善内部管理, 建立起以民主管理、民主决策、财务管理、收益分配等为重点的制度体系, 形成良好的运行管理机制。第三要指导合作社完善成员大会、成员代表大会制度, 把合作社真正建成全体成员共同的“家”。第四要指导合作社搞好盈余分配, 坚持按法定的分配原则分配合作社盈余, 切实保护每个合作社成员的利益。第五要指导合作社做好合并、分立和解散的各项工作。

3. 指导合作社依法开展经营服务活动, 最大限度地满足成员的需求。

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要紧紧抓住合作社发展与建设的关键点, 做好指导工作。要指导合作社从实际出发, 结合当地资源和自身特点, 选准经营项目, 按市场规律搞好经营活动。要帮助合作社建立起依法诚信的经营理念, 使合作社在市场经营中站稳脚跟。要指导合作社开展力所能及的服务活动, 在生产资料采购、生产技术指导、产品贮藏与销售, 信息提供、资金返还等各个方面, 解决成员在生产经营中自身遇到的难以解决的困难, 降低成本, 增加收益。同时, 通过良好的服务, 建立起成员与合作社之间的紧密关系。

4. 指导合作社做好资产和财务管理工作。

资产和财务管理是合作社工作中非常重要的内容, 是合作社生存与发展的关键。要指导合作社建立完善的资产与财务管理制度, 明晰产权, 明确国家扶持管理适用范围, 处理好国家、合作社与成员的利益关系, 要指导合作社依据《农民专业合作社财务会计制度》做好财务核算工作, 建好账, 记好账。坚持财务公开, 自觉接受每个成员监督。

5. 指导合作社做好盈余分配工作。

合作社盈余分配关系到每个成员的切身利益, 是合作社增强凝聚力的关键所在。要指导合作社依法进行盈余分配, 科学界定出资与入股的界限, 兼顾各方利益, 妥善处理各种问题。避免或减轻因成员出资差额较大而对盈余分配产生的影响, 保护每个成员的利益。

二、加大扶持力度, 促进农民专业合作社加快发展

1. 加大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财政扶持力度。

各级政府要继续加大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扶持力度, 增加财政投入。各级财政要设立专项资金, 用于农民专业合作社加强自身建设, 提高服务能力;开展信息、技术和培训服务, 培育新型农民;引进、开发和推广新品种、新技术、新成果, 加快先进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与应用;开展产品质量标准认证、实施标准化生产, 提高农产品质量和品质。各级政府投入农业生产基础设施的资金可优先安排农民专业合作社用于改善农业生产条件, 增强其抗御自然风险的能力。要整合使用农业综合开发、农业产业化和扶贫开发等项目资金, 优先选择规模大、产业化程度高、管理规范、带动能力强的农民专业合作社作为项目实施主体。农民专业合作社要设立专账, 按照法律和相关规定管好用好财政扶持资金, 确保专款专用。

2. 落实农民专业合作社税收优惠政策。

目前, 国家已经出台了一些农民专业合作社税收优惠政策, 如农民专业合作社销售本社成员生产的农产品免征农产品增值税, 合作社向本社成员销售农膜、种子、种苗、化肥、农药、农机免征增值税, 免征印花税等。要认真全面落实这些针对专业合作社的税收优惠政策, 不打折扣。

3. 加强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的金融支持。

金融机构应采取多种形式, 为农民专业合作社提供多渠道的资金支持和金融服务。各级财政每年要安排一定数额的资金, 给予农民专业合作社贷款担保或贴息。探索成立专门面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贷款担保机构, 重点解决农民专业合作社贷款难问题。农业保险公司积极为农产品生产、加工、经营等环节提供各类保险服务, 增强农民专业合作社抗风险能力。

4. 鼓励和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向产销一体化发展。

支持合作社进行农产品加工、贮藏、销售等生产经营项目开发, 合作社为提高农产品附加值而成立的加工企业、农产品销售专营店、连锁店、专业市场等。

5. 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开展创造品牌和农产品安全生产活动。

农民专业合作社创造的自有品牌, 凡获得省、市级以上著名商标, 带动农民增收, 拉动产业化发展效果显著, 政府应该给予一定奖励资金。农民专业合作社进行品牌宣传, 有关新闻单位和媒体, 要在收费等方面给予优惠。要切实做好农民专业合作社为提高农产品安全水平而进行的各项活动的指导和支持工作。对合作社提出的绿色食品、无公害食品和有机食品等申报项目, 有关部门和单位要在各个环节上加强指导。

6. 鼓励和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聘任高级管理人员参与合作社经营管理。

大学生应聘到合作社工作的, 工资可由财政给予补贴。支持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同农民专业合作社开展多种形式的技术合作。鼓励事业单位科研人员和农技推广人员到农民专业合作社任职、兼职或担任技术顾问。

7. 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在自愿的基础上成立联合社。

各相关部门要从支持和促进农民专业合作社出发, 做好登记和备案工作。允许农民专业合作社跨地区、跨行业加入联合社。

三、积极开展服务活动推动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

1. 做好法律、政策的宣传、普及工作。

《农民专业合作社法》是一部涉及广大农民切身利益的法律, 是促进农民专业合作社规范发展的保障。有关部门应该抓住法律实施和农民专业合作社快速发展的有利时机, 主动提供法律宣传服务, 把《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农民专业合作社登记管理条例》《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章程》及相关的配套法律法规作为重点内容。精心组织, 统筹安排, 采取多种形式, 继续广泛深入开展普法宣传工作, 确保有关法律、法规到基层、到农户, 进一步营造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良好舆论环境和工作环境。

2. 扎实做好各项工作, 帮助农民专业合作社排忧解难。

各有关部门, 都要围绕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与建设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 开展扎实有效的工作, 帮助合作社排忧解难。要积极为农业大专业院校、科研院所与农民专业合作社牵线搭桥, 解决合作社在生产过程中遇到的技术问题。在合作社与优秀管理人才之间建立信息沟通渠道, 为合作社招聘人才拓展空间。要积极做好合作社产品直接进入城市大型超市、在城市建立连锁店、直销店等试点工作。采取支持、补贴等办法, 动员和组织有条件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参加各类农产品交易洽谈会、博览会、展销会等活动, 帮助农民专业合作社开拓产品市场。要为农民专业合作社搭建信息平台、交易平台, 及时提供各种政策和经营信息, 为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创造有利条件。

3. 做好培训工作, 为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按照分类指导、分组负责、注重实效的原则, 制定培训规划, 大力加强农民专业合作社指导人员及合作社管理人员培训工作。努力培养造就一批善经营、会管理、懂技术、有奉献精神的农民专业合作社经营管理人才队伍, 培养造就一批有政策理论水平、掌握业务工作本领、热心合作社事业的辅导员队伍。

四、加强领导完善工作机制

1. 各级政府都要把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上升到现代农业制度建设的高度来认识, 纳入社会经济发展规划, 列入各级政府工作日程。

要力求做到一把手过问, 分管领导主抓, 主管部门具体抓, 有关部门配合抓的工作格局。各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要设立农民专业合作社专职辅导员, 具体负责合作社建设与发展的指导和服务工作。

2. 继续抓好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建设工作, 带动和影响全市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

要充分发挥典型的带动作用, 培养、挖掘一批管理规范、带动力强、产业发展规模大、农民增收显著的典型, 及时总结, 并加以推广。抓好省、市级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建设, 推动全市农民专业合作社健康发展。

3. 建立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工作考评机制。

市、镇两级政府要将指导、扶持和服务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情况列入农业农村工作考核内容, 建立以农民入社率、农产品销售比例和农民增收幅度为主要指标的考核体系, 对促进农民专业合作社持续健康发展作出突出成绩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

4. 坚决制止面向农民专业合作社的“三乱行为”。

要认真清理涉及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各类收费项目, 坚决制止向农民专业合作社乱收费、乱摊派、乱罚款, 严禁平调、侵占、挪用农民专业合作社资产。农民负担监督管理部门要加大监督管理力度, 树立维护合作社利益就是保护农民利益的观念, 积极维护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合法权益, 对不利于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收费项目要及时坚决取消。

积极发展农机合作服务组织 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篇3

【关键词】 农机 合作社 思路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法》的出台,标志着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更加标准规范、法制化;标志着新型农民服务组织建设又向前迈进了一步。农机部门应紧紧抓住这一有力发展契机,全面推进农机专业合作社快速发展。

1.拓展农机专业合作社的思路、措施和成效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出台后,农机部门首先组织农机干部职工和重点农机大户学习,结合农机服务组织现状,通过查访、座谈等形式逐条研讨合作社法规条款。对积极性高、基础条件好的牵头企业和个人及时组织加以引导,经过多方积极培育扶持,通化县金贡源农机专业合作社,成为首批专业合作社之一。在合作社培育工作中,先通过企业带农户等形式,把产业化融于农机合作社发展建设之中。如金贡源农机合作社把示范基地和订单作业融于合作社建设内容中。

2.合作社发展的基本情况

经过一年多的发展,通化县金贡源农机合作社共投入资金220万元。其中投资180万元建成占地0.9公顷集办公室、机具停放、机具维修、油料储备、粮食晾晒于一体的农机合作社办公场所,投资40万元购置了14台大中型拖拉机、配套农具16台(套),合作社总计作业800公顷,年收入60万元。

合作社坚持实行股份制,实行农民自主管理。通过股份合作制等有效形式,把合作社兴衰与股民利益挂钩;规范收益分配,坚持选能人和多劳多得原则;逐步实行作业全程机械化和土地集中有机相结合。

3.农机专业合作社在当地农业生产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3.1调整农业产业结构,转移农村余剩劳动力合作社有效地解决了分散经营导致的低效生产、无序竞争等问题,逐步实现了土地由粗放式经营向集约化经营的转变。金贡源农机合作社采用机械化规范作业比常规作业至少节省850个劳动力。农机合作社的机械化作业使农民从繁重的农业生产中解脱出来。

3.2推进农业化标准建设,促进农业增收 合作社采用标准化机械耕种后,提升了粮食品质,降低了种植成本,合作社增产效果也十分明显。经比较,机械作业比人畜作业可增产8%以上,并且粮食籽粒饱满,色泽度好,含水率低,提高了农产品品质和市场竞争能力。

3.3提高了农民抗击自然灾害和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农机合作社依靠机灌、机械育插秧深耕深翻等作业,有效地解决了土壤板结、春旱伏旱等问题,真正实现了一次播种拿全苗,为秋后的稳产高产奠定了基础。农产品市场竞争力提升,农户在抵御市场风险方面掌握了主动权。

4.当前农机专业合作社发展中主要问题和建议

4.1农机专业合作社的发展应依照市场经济规律为原则 办合作社就是要盈利,只有尽可能地追求经济效益,才能找到合作社自身发展和入股村民经济利益最佳平衡点。要在最短的时间内,加快合作社经营向非农产业、城外延伸,提高适应市场的能力。

4.2农机专业合作社的发展应强化人员的技术培训 合作社人员在农机方面的基本技能明显不足,体现出专业技能的匮乏,如果合作社管理人员一味地“重使用,轻保养”,就会造成国家扶持的机具极易损坏,造成资产的不必要浪费。

4.3农机专业合作社的发展应立足长远合作社的发展要有长远眼光,不能局限于作业,还可以向精准农业发展,不能满足现有的耕作方法,还要立足于保护性耕作和先进耕作制度改革。目前机具配套方面缺乏超前意识,合作社的管理者缺乏市场意识和信息意识。

发展合作组织促进农民增收 篇4

到一定程度、各类市场发育到一定阶段之后,在家庭经营和广阔市场之间需要一个中间环节来调节产、供、销之间的利益关系,促进农户经营进入市场。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就是这样一种应运而生的新型的中介经济组织。目前,我市已有农民专业合作组织397家,拥有会(社)员15.6万个,带动农户32.9万个,占农户总数的26,全市60的优势农产品生产基地是由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经营管理的,1/3以上的农产品是依靠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外销的,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正在引领我市广大农民走出小农经济的狭小天地,走向现代农业的广阔市场。专业合作组织是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的新型载体。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是根据“民办、民管、民受益”的原则建立起来的农民自愿参加的经济合作组织,能把分散的千家万户组织起来,发挥其连接农民与企业、沟通农户与市场的纽带作用,有效地抵御农产品经营的市场风险,克服分散的小生产与统一的大市场之间的矛盾,加快农业产业化的进程。石门柑橘协会2002年9月成立以来,采取“大户入会、能人办会、实体兴会”的办会模式,先后与16家企业的21个品种开展合作,在全县建立特约连锁经营点42个,在哈尔滨、牡丹江、大连、东莞、深圳等地建立营销办事处,去年协会会员共销售果品10.6万吨,实现销售收入1.19亿元。小小的柑橘协会使广大橘农走到了一起,连成了一体,可谓功不可没。专业合作组织是提高农业经营效益的新型依托。农业的社会效益高和自身比较效益低是一对突出的矛盾,随着矛盾的演进,农民增收的难度越来越大。以专业合作组织的形式,重新调整和整合生产与加工、销售的关系,实行产、加、销一体化经营,让农民从中分享到更多的市场利润,是提高农业经营效益、促进农民收入增长的重要保证。2004年,全市各类参与合作组织的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4200元,比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高出1295元。桃源三江养殖合作社积极帮助养殖专业户更新品种、传授技术,使每只蛋鸡年获纯利比以前增加了41,户平均增收6100多元。灌溪镇优质稻产业协会通过疏通销售渠道、开展技术服务,使会员每100公斤优质稻比非协会成员多卖6-10元。事实证明,兴办一个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就能带动一个产业发展;农民加入专业合作组织,就能加快增收步伐。专业合作组织是促进政府转变职能的新型帮手。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以其自身特有的民办性、民主性、专业性、合作性和服务性等优势,不断强化农业社会化服务,能有效解决政府“统”不了、技术部门“包”不了、龙头企业“办”不了、农民单家独户“干”不了的许多问题,成为政府调控农业的好帮手。同时,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起来后,也有利于广大基层干部从大量的行政事务中解脱出来,集中力量搞服务、办实事。石门县双佳禽业合作社在近两年的“非典”、“禽流感”疫情流行期间,不等不靠,自我调节,先后动用公积金和风险基金500多万元,确保了养殖社员的利益不受损失,发挥了政府难以发挥的作用,在很大程度上为政府缓解了压力。我市是传统农业大市,要实现农业大市向农业强市的跨越,必须进一步发挥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作用。目前,我市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已经具备了较好的基础,但从总体上说,仍处于初始发展阶段。大力发展和壮大农民专业合作组织,迫切需要各种社会力量的关心和支持,迫切需要营造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各级各部门一定要从维护好、发展好、实现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高度重视,大力支持,推动我市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步入快速健康发展轨道。

1、要把握原则,科学规划。各级各部门要按照“民办、民管、民受益”的原则,立足本地实际,不定模式、不定规模、不定框框,不搞“一刀切”,引导农民多领域、多形式、多层次、全方位发展专业合作组织。要围绕我市的主导产业、拳头产品、优势资源,科学制定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规划,力争通过5年左右的努力,在全市建成优势产业比较明显、带动能力比较强劲、内部运作比较规范的农民专业合作组织500家,认定并扶持市级以上示范性农民专业合作组织50家,带动50以上的农户。

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工作报告 篇5

为深入贯彻落实县委、县政府《关于进一步采取有效措施促进南部地区农民增收的通知》精神,我局充分发挥职能优势,把加强劳动力转移作为着力点,采取有效措施,全力帮助我县南部地区农村剩余劳动力外出务工,扩宽增收致富渠道。

一、加强组织领导,明确责任目标

为切实做好南部地区农村剩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工作,使劳务输出成为南部地区农民收入的增长点,我局将其作为一个黄金产业来经营。健全组织。成立了促进南部地区农民增加收入工作领导小组,局长x同志任组长,就业服务局局长x同志为副组长,x科、x科的主要负责人为成员,负责劳务输出的组织领导、统筹规划和沟通协调等工作。明确目标。遵循“重点扶持、政策倾斜、全力推进”的原则,确定了“着力提高南部地区农民技能水平,不断拓宽劳务输出渠道,合理引导农民外出务工,千方百计扩大南部地区输出规模”的工作指导方针,提出了全年南部地区劳务输出x人,就地向非农产业转移x人,年增加劳务收入x万元的目标。严格考核。将全年目标分解到了有关科室及南部乡镇劳动保障事务站,作为年终考核、评先评优的重要依据。对超额完成任务的,给予相应的物质奖励,对完不成任务的,给予通报批评。

二、开展阳光培训工程,提高农民技能水平。

提高农村剩余劳动力技能水平是促进其外出务工的基础。为此,我局着力实施阳光培训工程,对南部地区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开展大规模的技能培训活动。一是开展技能性培训。联合县职校、x校、驾校等x个培训单位开办实用技术培训班,并对达到一定技术标准的帮助其办理各种资格证书。今年以来,共为南部地区开办地毯绢花、计算机、电气焊、采煤知识、市场营销等技术培训班x期,培训人数达x人。二是开展引导性培训。考虑到南部地区离县城较远、交通不便利的实际困难,本着就近培训的原则,特设定南部地区的各乡镇成人教育学校和劳动保障事务站为引导性培训基地,为初中毕业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开展就业政策、劳动法等知识的培训,使他们树立正确的就业观,破除土里刨食、靠天吃饭的陈旧思想,引导他们主动走出山门,走出家门,从农业以外的方面想办法来增加自身收入。今年以来,共组织引导性培训x期,培训人数达x人。通过开展阳光培训工程,使我县的农民,特别是南部地区的农村剩余劳动力,不仅转变了思想观念,拓宽了致富的视野,而且使他们掌握了一门外出务工的技术敲门砖,大大地增强了外出务工的成功率。

三、广泛搜集用工信息,努力拓宽用工渠道

我县企业规模小,非公有制企业吸纳劳动力就业的能力非常有限。为扩大用工单位渠道,我局转变计划经济时期坐等用工单位上门招工的传统作法,坚持“跳出x、走出x,广交朋友,开拓市场”的工作思路,在巩固与开滦矿务局业务关系的基础上,主动到xx、xx等周边的大中城市,寻找新的用工单位,搜集新的用工信息。重点客户局班子成员亲自出马,联系业务。今年x月份,我们就派出x多人次走访了x、x公司、x公司、x包线长等x多个用工单位,新建用工协作关系近x家,搜集用工信息x条。同时,加强与用工单位的联谊,在双休日和重大节假期间,邀请各新老用工单位的负责人来x洽谈业务,加深感情,增强友谊。目前,我们与xx、xx、石家庄等国内大中城市的x家企业建立了长期稳固的劳务协作关系,为我县农村剩余劳动力外出打工提供了一个广阔的就业空间。

四、政策倾斜、重点扶持,力促农民增收

由于我县南部地区矿产资源少,当地企业少且吸纳劳动力就业的规模较小,许多剩余劳动力想处出务工。为此,我局对其实行重点扶持,政策倾斜的方法,加快当地农民向非农产业转移的步伐。一是实行南部地区四优先。求职登记优先,凡是南部地区的农村剩余劳动力来我局求职,一律优先登记;费用减免优先,南部地区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到省外务工的,免收求职登记费、报名费、中介费;同等条件下录用优先,在招用农民工过程中,对无劣迹、无传染性疾病的南部地区农村剩余劳动力与其它地区劳动力条件相同时,优先录用南部地区农民;选择输出行业优先,在组织劳务输出时,优先安排他们到路途近、收入高、条件好、风险低的用工单位务工。二是送信息上门,服务到家。对搜集来的用工信息,除通过电视广告、广播等新闻媒体发布外,利用乡镇流动集市,把用工信息直接送到农民手中。对用工数量少的信息直接送到村,配合用工单位直接到村进行体检,挑选务工人员。三是加强输出后的跟踪管理。今年,针对我县南地区外出务工农民多在x各矿从事采煤行业,风险较大的实际,在为其继续缴纳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的基础上,又为其缴纳了工伤保险,妥善的解决了他们的后顾之忧,得到了他们的一致好评。

五、立足人才工作职能,加强农业科技扶持

为解决我县南部地区农民增收渠道窄的问题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工作报告第2页,针对其土地肥沃,适合大面积种植蔬菜的特点,从人才工作职能出发,人才中心专程到x去考察大棚菜项目,为在引进大棚菜种植能手等人才的基础上,通过他们出资金、技术、原种,我县南部地区提供土地的方式,吸引他们来我县南部地区投资,进一步扩大经营规模。目前已达成初步协议,近期将做进一步的商洽。此举即可以使我县南部地区的土地使用价值得到进一步提高,而且能带动我县南部地区的发展规模产业,还能提高我县南部地区棚菜种殖户的管理和技术水平。

通过不懈努力,我局为南部地区农民增收工作做出了实实在在的贡献。今年x月份,已输出农村剩余劳动力x人,其中南部地区x人,占总人数的x%,就地向非农产业转移x人,为农民增收近x多万元。无论是输出数量,还是输出效益,今年都比去年有了大幅度的增加。经过调查,可以得到这样的结论,凡经我局输出的务工人员没有一个盖不上新房,没有一个成不了家,没有一个子女辍学的。南部地区的农民把劳务输出称之为是“铁杆庄稼”。

虽然我局的劳务输出工作取得了一些成绩,但离领导的要求和南部地区农民的期盼还有一定的差距。今后,我们将继续以促进南部地区农民增加收入为已任,将其作为发展民本经济的一项重要内容来抓,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尽最大努力帮助南部地区的人民增加经济收入,提高生活水平,为加快我县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做出新的贡献。[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工作报告(共2篇)]篇一: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 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 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别必雄 2009年

组织创办。有的是跨村合作或联合办社型,如志鹏农机合作社,由净潭乡范围内所有农机大户联合创办。

——规范程度高。目前,天门市101家农民专业合作社已全部到工商部门登记注册,并都经过主管部门确认备案。在市经管部门的指导下,各专业合作社结合实际不断完善章程,建立健全内部管理制度和财务管理制度,规范化水平不断提高。

主要作法

——加强领导促培育。农民专业合作社是连接农民与市场的必不可少的纽带,可以有效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解决政府包不了、龙头企业办不了、农民单家独户干不好的生产经营难题。天门市把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摆到重要议事日程,提出“建一个组织,兴一个产业,活一方经济,富一方百姓”的发展思路,成立了市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领导小组及办公室,明确了相关部门的责任。同时,建立了由领导小组办公室牵头、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参加的支持和促进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联席会议制度,定期交流情况,研究解决问题,加强服务指导,促进合作社快速、规范发展。

——制定政策促发展。天门市委、市政府制定出台了《关于支持和促进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意见》,对规范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提出了具体要求,制定了一系列扶持和优惠政策。在资金预算上,市财政设立了专项预算资金,用于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开展信息交流、成员培训、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农产品质量标准与认证、市场营销和技术推广等。在税收政策上,对专业合作社销售的农产品,按照有关规定,给了优惠照顾。在信贷投入上,各金融机构特别是农业银行和农村信用社,对农民专业合作社为农业生产提供产前、产中、产后服务和扩大经营规模等所需的贷款给予相应支持和优惠。

——培植典型促兴办。为了及时总结经验,推广典型,以点带面,推动发展,天门市委、市政府组织开展了“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创建工程”,一个产业办一个示范合作社,着力抓好示范合作社的培育、指导和宣传工作,产生了“点亮一盏灯,照亮一大片”的良好效果。——强化培训促规范。天门市充分利用农村社会化服务网络体系,结合农业技术普及推广工作,对广大农民开展合作经济知识、经营理念和管理技能培训。去年市直业务主管部门专门举办了2期专业合作社培训班,重点培训农民专业合作社从业人员,提高他们的整体素质,促使他们规范运作。

初见成效

——提高了农民的组织化程度。农民专业合作社通过为其成员及农民提供产前、产中、产后服务,扩大经济规模,促进了技术、信息、资金、品牌、市场等资源的共享,使农业生产和农民的组织化程度得到明显提高,也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农民“买难、卖难”问题,保护了农民利益。如岳口镇兴达黄鳝养殖专业合作社,为社员统一订购鱼苗,确保了鱼苗质量和价格,及时收集市场信息、指导农民生产、协助社员销售,社员普遍反映入社后有了安全感,降低了生产成本和投资风险。

——开拓了农产品销售渠道。农民专业合作社利用自身优势,积极构建营销网络,开辟销售渠道,保证了成员正常生产,产品销售畅通。如张港花菜专业合作社,注册了“和玉牌”花菜品牌,主导产品花菜除销往国内市场外,还出口俄罗斯、加拿大、新加坡、马来西亚、香港等国家和地区。目前,张港花菜合作社带动周边乡镇发展花菜种植5万多亩,成为全省最大的花菜种植基地,仅此一项每年为1万多农户户平增收2000元。

——加快了农业科技的推广应用。农民专业合作社通过开展技术服务,及时引进和推广新品种、新技术,加快了农业科技成果的推广应用。如鸿远马铃薯合作社引进“大西洋”马铃薯,请中国农科院、河南省马铃薯研究所的专家教授到田间地头为种植户讲授栽培技术和病虫害防治要点,并为每户社员制定了一张生产技术流程表,注明了需施肥、施药、防病治虫的时间,统一开展技术指导,统一施肥、施药,统一机械收获,加快了农业科技的推广应用,极大提高了马铃薯标准化生产的水平。

——提升了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农民专业合作社一方面将千家万户联系、组织起来,另一方面与农业龙头企业紧密联系,架起了生产、加工、销售的桥梁,在龙头企业与农民之间发挥着纽带作用,成为调节龙头企业与农户利益关系的重要力量,较好地促进了农业产业化经营整体水平的提升。

——降低了市场风险,增加了农民收入。农民专业合作社通过集中采购种苗,统一供应农资,强化生产过程管理,有效提高了产品质量,提高了商品率,降低了市场风[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工作报告(共2篇)]险,增加了农民收入。如蒋场镇奶牛养殖专业合作社成立后,与蒙牛集团合作,蒙牛集团派人予以技术指导,严格按标准和要求组织生产,在全国奶牛市场受到“三聚氰胺”影响的时候,天门市的奶牛养殖不仅基本未受冲击,而且鲜奶收购价比平常上涨了0.2元/斤,养殖户每户增收近2000元。■

(作者系中共天门市委书记)

篇二:农民增收工作汇报材料

农民增收工作汇报材料

农民增收工作汇报材料

近年来,玉门市坚持“建大龙头、带大基地、兴大产业、占大市场”的农业和农村经济工作思路,紧紧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这一中心任务,立足区域特色优势,把日光温室蔬菜产业作为调整种植结构、提升种植效益的突破口来抓,多年坚持财政资金扶持,部门跟踪服务,技术人员包片指导,使日光温室产业逐步培育成为农户的增收主业。截

止目前,全市共建成日光温室4679座、5495亩,带动全市5600多户农户从事日光温室蔬菜产业的种植与销售工作,初步形成了温室蔬菜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一条龙服务的产业化经营格局。2004年,全市日光温室蔬菜实现经济收入2500多万元,占当年农业总产值的4.5。玉门市的主要做法是:

一、依托区域优势发展基地,找准突破口培育支柱产业

玉门市从1998年开始,持续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适应性和战略性调整。在推进种植业结构调整过程中,紧紧依托城市人口多、新老两个市区市场需求空间大的优势,从1999年开始,在已有部分农户种植一代日光温室经验的基础上,集中连片规模发展二代日光温室,当年投资760万元,在赤金镇和平村、营田村、玉门镇南门村等片区配套建成高标准二代日光温室1295座,并全部落实到户,当年成功试种出9大类、15个新品种的日光温室蔬菜,棚均收入达到4000余元,实现了当年建设、当年投入生产、当年取得经济效益的目标,使广大种植户见到了实实在在的效益,坚定了市委、市政府和有关乡镇发展日光温室产业的信心和决心。由于二代日光温室空间大、立柱少、采光储热保温性能好,很快被各级干部和广大群众接受,并取代了一代日光温室。经过99年到2001年连续三年的建设,全市共配套建成高标准二代日光温室4049座、5180.4亩,改造一代日光温室298座,建成赤金镇西湖、营田、和平和玉门镇河西、中渠、东渠、南门两个千亩以上的日光温室蔬菜产业带,基地规模逐年发展壮大。

二、落实政策完善配套设施,夯实基础推动产业持续发展

多年来,玉门市在日光温室的打建及基础设施的配套建设上,始终坚持高标准、严要求、高效益的原则,采取市、乡、村补贴贷款利息、定棚补助资金、统一规划设计、统一采购建设物资、统一架设灌溉设施等方式,先后投入资金1200多万元,对全市集中连片的4000多座日光温室进行了田间道路、水、电及生活管理用房等配套设施建设。同时,为了进一步提升日光温室生产效益和科技含量,从2001年开始推广应用日光温室有机质无土栽培技术,坚持每年为每座机质改造wenmi.net温室补助800元扶持资金,并固定专门的技术人员,常年坚持在基地划片包棚开展技术服务,逐棚指导改造建设和种植,目前全市已建成有机质无土栽培温室677座、880亩,2004年亩效益达到9439元。建成了赤金镇和平村、清泉乡跃进村、玉门镇河西村、北门村4个有机质栽培日光温室蔬菜示范小区,在新老市区市场设立了无公害蔬菜销售专柜,组织开展了日光温室蔬菜产地认证和产品论证,使全市日光温室蔬菜产业向无公害方向发展。今年,我们将继续落实相关扶持政策,计划再改造机质栽培温室154座、200亩。

三、加强科技指导服务,稳步提升产业整体效益

近年来,玉门市不断地加强对农村重点产业的科技研究与开发的投入力度,在草畜、日光温室蔬菜、啤酒原料等产业的发展上,聘请省内外有关院所的专家组成农业专家咨询团,探索建立农业科技推广服务新体系。在日光温室蔬菜产业的发展上,玉门市设立了专门的扶持资金,用于日光温室先进实用技术和适用新品种的引进推广工作,先后引进日光温室种植技术43项,成功地嫁接改造了18项新技术。截止目前,全市大部分种植户对日光温室的茬口安排技术、扣膜技术、调控措施及全程化病虫害防治技术等常规技术都能全面掌握,并娴熟应用,常规技术普及率达到了90以上,初步探索形成了一整套适合我市日光温室蔬菜生产的模式和技术措施。特别是有机质无土栽培技术的引进推广,带动了穴盘育苗、节水滴灌等新技术的推广应用,新技术的应用普及率达到了60。同时,全市先后引进推广了34个日光温室新品种,使日光温室的种植由叶菜向果菜等多品种方向发展,全市的日光温室蔬菜品种增加到了60多个,在传统的叶菜、果菜种植品种扩大的基础上,西甜瓜、樱桃西红柿、食用菌等特色蔬菜和花卉园艺都有了较快的发展,丰富了城乡居民的菜篮子。在种植品种结构的布局上,全市已初步形成了以玉门镇、赤金镇为主产地,以清泉跃进为主的茄辣种植区,以赤金西湖、柳河官庄子、下西号沙地为主的韭菜种植区,以玉门镇河西、北门为主的西瓜、甜瓜种植区,日光温室蔬菜区域化、规模化和专业化生产布局初步形成。通过各项技术措施的推广普及,有效提升了全市日光温室的整体效益,到2004年底,全市日光温室亩均效益达到了8219元,年均递增500多元,打建改造日光温室已经成为

[1] [2] 广大种植农户的自觉行动,农户的种植经营观念发生了实质性

的转变。

四、树立精品品牌意识,积极开拓外部销售市场。

从2001年起,玉门市紧紧依托本地的优势特色产品和龙头企业,提出了创优创名“草王”饲草、“绿峰春柳”酒花、“参乐”南瓜粉、“沁馨”甜玉米、“雅丹”红花油、“花季”孜然等农产品六大品牌,先后在兰州、酒泉等地举办

了多次新闻发布会和产品宣传推介活动,并先后成功策划组织了酒泉市农产品“质量、品牌、效益”主题活动和全国啤酒原料产业发展技术研讨会,极大地提高了玉门特色农产品的市场知名度和竞争力。通过近几年狠抓规范管理、资源整合、品牌打造等工作,不仅强化了品牌意识,更为重要的是把龙头企业和各个专业协会推到了创市场的主体地位。从2002年起,玉门市先后指导8种农产品及其加工产品执行国家质量标准,以日光温室蔬菜为主的17种农产品制订并实施标准化栽培技术规程,对全市日光温室蔬菜和啤酒大麦进行无公害产地认证,积极推行农业标准化生产。品牌农业的发展,引领了全市日光温室蔬菜产业向无公害、标准化、专业化方向发展,玉门市先后对5大类23个蔬菜品种,推广执行了无公害蔬菜生产的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对暂无标准的17个蔬菜品种,制定出了地方暂行标准进行推广应用;统一注册了“沁馨”、“花季”蔬菜品牌,积极地进行市场运作,把品牌温室蔬菜逐步推向了市场。目前,玉门市日光温室蔬菜以其无公害、品质好远销新疆、青海、西藏、内蒙古等地市场,年外销量达2万多吨。日光温室蔬菜产业的发展,带动了全市大田蔬菜、脱水蔬菜、制种蔬菜的快速发展,全市每年的大田蔬菜落实面积都在2.5万亩

以上,已在赤金镇、玉门镇、下西号、黄闸湾等乡镇建成大田蔬菜、制种蔬菜和脱水蔬菜专业生产小区19个,建成脱水蔬菜龙头加工企业9家,年加工生产各类脱水蔬菜3000多吨。

五、培育发展专业经济协会,带动农民持续增收文秘114[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工作报告(共2篇)]版权所有

近几年来,玉门市把扶持专业经济协会作为提高农民市场组织化程度、解决“三农”问题的有效途径,借鉴外地区发展市场农业和推进农业产业化的经验,积极为专业经济协会的发展创造了宽松的法制环境、政策环境、市场环境和社会环境。在协会内部,我们通过建章立制,完善内部决策机制、经营机制、分配机制和运行机制等手段,不断加强对专业经济协会的组织管理,使全市的专业经济协会能够坚持自愿结合、民主办会、兼顾服务与盈利的原则,还能够联企业创品牌,不断提高经济效益,壮大实力,成为组织广大农民参与竞争的市场主体。在协会外部,切实改变多头管理、政出多门的局面,减少业务主管部门和登记管理机关对专业经济协会的行政干预,充分运用经济手段来规范和管理运行行为。截止目前,全市共组建各类形式的专业经济协会83个,吸纳单位和个人会员20254人,带动辐射农户14850户,占全市农户总数的74%。其中以日光温室蔬菜、啤酒花为主的种植业专业经济协会26个,发展会员5535人。

通过几年的扶持发展,玉门市农村专业经济协会已涉及到饲草、日光温室蔬菜、肉牛肉羊、啤酒原料、林果、优质专用粮等各个主导产业领域,并建立了稳定的生产基地,专业经济协会一头联结市场和龙头企业,一头对接千家万户,成为发展市场农业的必然趋势,正在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繁荣和推进小康社会进程发挥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上一篇:那一刻,我真高兴六年级优秀作文下一篇:饭桌上女孩敬酒的礼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