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发展旅游新业态

2024-06-23

积极发展旅游新业态(精选7篇)

积极发展旅游新业态 篇1

积极培育创业服务的新业态和新模式

创业服务是为创业人员和初创企业所提供的法律、投融资、财务会计、技术、企业管理、政策与信息咨询、行业交流与培训、人才招聘、办公场所等方面的服务。完善创业服务体系,提供专业、优质的创业服务,能够增强创业人员进行创业的原始动力,促进初创企业的健康发展,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具有重要意义。

近年来,中关村引导和支持社会化、市场化的新型创业服务组织发展,积极培育创业服务的新业态和新模式,取得了良好成效。中关村提供创业服务的经验和做法具有启示意义。

探索新型创业孵化模式

中关村创业氛围浓厚,2010年新创办企业3614家,2011年新创办企业数量突破4000家。近年来,中关村各类创业服务活动更加活跃,涌现出以创新工场、车库咖啡、常青藤创业园、亚杰商会、创业家、创业邦、创业坊、联想之星、3w coffee、36氪、IT龙门阵、创投圈等为代表的一批运作模式新、创新能力强、专业水平高的新型创业服务组织,服务范围涉及项目发现、团队构建、企业孵化、后续支撑等环节。为进一步健全中关村示范区创业服务工作体系,中关村管委会将不符合国家孵化器认定条件的创新工场、常青藤高端人才集聚区、亚杰商会、创业家和创业邦等新型创业服务组织认定为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创新型孵化器,并纳入中关村创业服务支持体系。中关村的创业孵化服务机构积极探索新型孵化运行机制,完善创业项目孵化机制,打造从创业项目植入到转化发展的全过程服务体系,普遍采用“孵化+投资”的新型孵化模式,推动各种创新要素快速融合,孵化和培育早期项目和“专特精新”小微企业。

1.早期投资+全方位孵化服务

李开复博士于2009年9月创办了创新工场,专注于信息产业早期阶段投资,并提供商业、技术、市场、人力资源、法律、培训等全方位的服务。创新工场吸引了一批曾在谷歌、IBM、微软等全球500强企业供职的资深职业经理人,组建了一支50余人的高端专业化的创业导师团队和350余位在孵项目技术工程师,到2012年4月已投资孵化47个项目和公司。

2.创业者开放服务平台

车库咖啡创办于2011年4月,占地800平方米,是一家为早期项目创业者提供低成本、高效率、全开放式创新创业孵化服务空间的创新型孵化器。车库咖啡为创业项目提供硬件设施和餐饮服务,包括办公桌、宽带、咖啡、午餐,并为创业企业提供“开源创业”的办公环境,通过举办研讨会、餐会、拓展等交流活动,推动创业者与投资人、创业者与创业者之间的对接,为初创项目提供团队融合、商业计划完善、产品发布等多方位创业服务。车库咖啡与创新工场的不同之处在于,创新工场提供“早期投资+全方位孵化服务”,车库咖啡既不提供资金也不提供创业辅导,而是打造投资人与创业者之间交流共享的环境。车库咖啡服务常驻团队近50家,已推动百余个创业团队融合,促进百余个项目互助合作,帮助15个创业团队获得100万元以上的天使投资,有两家创业企业被并购。

3.创业培训辅导

亚杰商会、常青藤创业园、联想之星等通过创业培训辅导为创业者提供专业服务。亚杰商会开展了“摇篮计划”,邀请75位科技、商业、投资金融界的专业人士组成创业导师,146位创业者参与,采用一对一的方式,创业导师对初创企业进行战略制定、融资对接、市场拓展等方面的创业辅导。亚杰商会帮助企业获得融资数十亿美元,完美时空、海兰信、德鑫泉等三家辅导企业已分别在美国纳斯达克、我国创业板及中关村代办股份转让系统登陆或挂牌。常青藤创业园作为中关村第一家民办非盈利孵化器,借鉴以色列创业孵化模式,打造了“创业教育+创业辅导+常青藤计划”的新型运行模式。常青藤创业园与62家风险投资机构、天使投资人建立了紧密的合作关系,入驻企业获得的天使投资额超过了8000万元。联想之星举办了创业大讲堂、创业CEO特训班,由柳传志等企业家对筛选的创业者进行公益培训辅导,培育科技创业领军人才。联想之星还设立了4亿元的天使投资基金,已投资近30个项目,帮助数十支创业团队组建公司,促成科技成果产业化项目17个。

4.创业媒体服务平台

创业家、创业邦、36氪等借助媒体的广泛传播功能为创业者提供服务,搭建了创业者与创业投资之间、创业者与知名企业之间沟通交流的创业媒体服务平台,成为中关村多元化软性虚拟孵化器的代表。

优化创业服务活动

1.实施“金种子工程”

2011年12月,中关村管委会开始实施“金种子工程”,为“金种子企业”提供全方位创业服务。“金种子企业”是指在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中技术水平高、商业模式新、持续创新能力强、创业团队和治理结构完善的初创企业。中关村管委会计划每年推出100家“金种子企业”,入选“金种子企业”的初创企业可以获得纳入担保融资绿色通道等投融资服务,同时可以获得创业导师的专业指导。易美芯光、网能经纬、布丁移动等20家初创企业被认定为首批中关村“金种子企业”,薛蛮子、雷军、李开复等21位天使投资人和企业家被聘为中关村首批创业导师。“金种子工程”启动以来,金种子工程联席会在中关村管委会的指导下,陆续组织举办了金种子企业座谈会、需求落实协调会、企业参观交流会以及税务培训等活动。中关村管委会积极开展产学研对接活动,组织开放实验室有针对性地以一对一或多对一的方式,为“金种子企业”提供深度服务。

2.借助媒体、微博、沙龙、创业大赛等多种方式对重大项目和初创企业进行宣传推介

中关村新型创业服务组织借助媒体、微博、沙龙、创业大赛等多种方式,集中对一批科技水平高、市场前景好的重大项目和初创企业进行宣传推介,促进创业者与投资机构、天使投资之间的对接沟通与交流合作,提高了企业的知名度和影响力。车库咖啡以微博传播的方式对项目进行推广,并组织36氪、IT龙门阵等创业媒体及10余家投资机构每周定期坐班,帮助创业者与百余家创业投资机构、天使投资人对接并完善创业规划。创业家建立了杂志、网站、微博等多元的创业媒体传播平台,对创业人物、创业商机、创业投资、创业经验等创业信息进行分享与传播,杂志读者数量超过200万人,累计发行600余万册,网站日浏览量超过20万人次。创业家组织1500余家企业参加黑马大赛活动,推出中关村高成长性的黑马企业;举办黑马成长营,邀请国内知名企业家担任导师授课,辅导企业快速成长。3w coffee开展“投资人下午茶”活动,为200多个项目的创业者提供与投资人一对一交流的机会;持续举办近300场高质量的沙龙活动,服务广大互联网从业人员。

启示与建议

1.积极培育创业服务的新业态和新模式,聚焦早期项目与初创企业

中关村树立创业服务理念,以搭建创业孵化服务平台为抓手,积极营造孵化、助推初创企业发展的良好生态环境,建立了由大学科技园、科技企业孵化器、留学人员创业园、小微企业创业服务楼和各类协会、商会组织等100余家创业孵化服务机构组成的创业孵化服务体系。与此同时,中关村引导和支持新型创业服务组织发展,借鉴国外创业服务的先进经验,突破传统的运用物理空间的孵化模式,实现了六个方面的拓展:创业服务集群由大学科技园、科技企业孵化器和留学人员创业园拓展为大学科技园、科技企业孵化器、留学人员创业园及新型创业服务组织互相支撑;服务空间由物理孵化器拓展为物理与虚拟孵化器并存互补;运作模式由政府引导拓展为政府引导与自我发展相结合;运营机构的性质从单一的国有企业、民营企业拓展为国有企业、民营企业、协会、民办非营利等多元性质的机构共同发挥作用;盈利模式从房租收取为主拓展为以提供专业软性增值服务为主;服务对象从入驻企业拓展为早期项目、新创办企业和入驻企业。上述拓展促进了各类创业服务支持政策的无缝对接,发挥了良好的示范引领作用。

在中关村前期探索的基础上,建议我国各省(区、市)今后继续完善创业孵化服务体系,积极培育创业服务的新业态和新模式,聚焦早期项目与初创企业,为高层次人才和创业者提供更丰富、更优质的创业服务。

2.鼓励新型创业服务组织开展体制机制创新,支持新型创业服务组织提升专业服务能力

社会化、市场化的新型创业服务组织适合企业和市场需求,已成为推动科技成果转化与产业化,促进初创企业快速成长的重要支撑。今后要鼓励新型创业服务组织开展体制机制创新,支持新型创业服务组织探索与社会资源紧密结合的工作机制,以创业服务组织为重要载体吸引集聚海内外创新创业人才,挖掘培育重点初创企业,拓展服务途径,扩大服务规模;引导和帮助新型创业服务组织提高专业服务能力和水平,加大政府部门对新型创业服务组织的工作委托和购买服务力度,充分发挥新型创业服务组织的作用,推动区域创业发展。

作者单位: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

积极发展旅游新业态 篇2

江苏国民出国门旅游的同时,外国游客也不断进入江苏旅游,实现江苏旅游业发展的双向国际化。目前,江苏国民出境旅游势头高涨,亚洲短线及欧美洲的长线都有持续上涨的趋势;同时江苏省政府也主导旅游资源整合,着力打造国际旅游资源,升级旅游设备,培养外语人才,赴海外参加旅游推介会,吸引大量国际游客入境旅游。

(一)走出国门去旅游

江苏省人民出境游已经成为平常事,据省旅游局统计数据得知,截至2014年10月底,江苏经旅行社组织出境旅游的人数达到124.7万,全年超145万人次,江苏旅行社组织公民出境旅游目的地的基本分布是:亚洲占87.3%,其中港澳台占50.9%;欧洲占9.3%;非洲占0.3%;美洲占1.4%;大洋洲占1.7%。出境旅游目的地排名前6位的国家分别是韩国、泰国、日本、新加坡、法国和马来西亚。2014年赴韩国、日本游客增幅最大,均超过100%。2015年赴泰国、日本、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的江苏游客均以超过100%的比例上涨。

(二)走向世界旅游舞台

培养江苏旅游品牌:一是江苏省“畅游江苏”国际品牌走向世界。为进一步提升江苏省旅游形象,扩大“畅游江苏”品牌国际影响力,2015年江苏省旅游局委托美国国家地理频道制播“古之奇迹今之传奇:中国大运河”纪录片,面向欧美主要国家宣传推广江苏省运河旅游资源;二是国际慢城彰显国际旅游品牌。高淳县桠溪镇于2010年12月在苏格兰举办的国际慢城会议上被授予“国际慢城”称号,成为我国第一个“国际慢城”。慢城金花旅游节每年一度,已举办七届,淋漓尽致地体现了慢城“国际、绿色、参与、时尚”的特色,既有传统经典民俗活动的延续传承,也有与时俱进适应新媒体传播渠道的活动创意。三是参加国际旅游推介会,参与国际奖项评选。江苏省在有关国家及香港地区设立“江苏旅游推广中心”,积极参加2014年香港旅游推介会,签订12个重点项目;抢抓“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发展机遇,主动参与长江旅游推广联盟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推广联盟的各项推广活动。举办2015“江苏台湾灯会”交流活动和苏台美食嘉年华。2014年中国盐城·西班牙马德里旅游项目推介会举行,盐城市与西班牙诚信基金会签署了互送客源协议;盐城市旅游推介团赴韩开展了包括“美丽盐城与您相约”盐城旅游图片展、盐城旅游特色商品暨美食展、盐韩旅游文化交流、盐城旅游(韩国)推介说明会在内的系列旅游推介活动,各具特色的市场化推介宣传活动、积极创新地推进机制,让盐城有机会、有实力展现在全国乃至全世界游客面前。盐城荣获第20届亚洲旅游业金旅奖·十佳绿色生态旅游目的地”。从苏南到苏北实现全面国际化。

(三)打通国际旅游通道

江苏省目前从苏南至苏北国际航线丰富,数量充沛,实现澳洲、欧洲、美洲、亚洲空中版图全覆盖。南京禄口机场为江苏游客走出国门,迎海外游客进入江苏做出了巨大的贡献。禄口机场现开通南京至美洲、欧洲、澳洲等多地的直飞航班,有客、货运航线通航国内、国际约八十个大中城市,国际包机及航班每周二百多班,定期国际客运航班主要通航美国洛杉矶、德国法兰克福、澳大利亚悉尼、新加坡、泰国曼谷、韩国首尔以及中国香港、澳门、台北等6个国家和3个地区的16个城市,客运包机通达马尔代夫、曼谷、普吉等东南亚旅游城市,定期货运航班通航台北。境外25家航空公司已在南京禄口机场运营航班或包机。2015年南京开通到美国洛杉矶首条直飞航线,加密由泰国酷鸟航空南京到曼谷航线,2015年常州机场开通直飞老挝航线,该航线的开通,进一步拓展了国内与老挝之间的航空市场,促进苏南地区与老挝之间的旅游、经贸往来,便民出行。此外,苏北盐城有航线直飞首尔,中国台北、高雄。

(四)优惠政策迎海外游客

江苏省的入境旅游发展较早、水平较高,入境旅游人次数和外汇收入在全国名列前茅,并稳定持续上涨。对外国游客吸引力较大的旅游资源为5A级旅游景区,如苏州园林、南京中山陵、无锡太湖、扬州瘦西湖、镇江金山寺等,以上景区(点)所在城市每年接待入境旅游人次数也较多。从各大洲入境游人次来看,2013年江苏省累计接待亚洲人为102.8万人次,占外国人的53.1%,足以说明亚洲是江苏省入境游主要客源市场,其中日本、韩国是入境旅游的中坚力量。为了进一步吸引外外国人停留江苏旅游,南京禄口机场口岸对51个国家的公民实施72小时过境免签政策。免签期间,活动范围限于江苏行政区域内,该51个国家是江苏入境游市场重要的近程、中远程客源,这一政策将对江苏入境游市场产生重大利好。江苏省旅游政务部门正在打造专项旅游精品线路产品,如南京古都游、南京明城墙游,倾力推出“南京—扬州—镇江”三日精品旅游线路。多语种江苏旅游宣传资料将在多个国际友好城市投放。

(五)打造世界级旅游资源

江苏省不仅有国内顶尖的旅游资源,还有享誉全球的世界级旅游资源—世界文化遗产三项:苏州园林、明孝陵、大运河。尤其是大运河项目,大运河江苏段仍是黄金水道,年运输量超过10条铁路的运输量。大运河遗产中江苏列入申遗点段的河道6段、历史遗存22处,比重为40%,承担大运河申遗最重的任务。在大运河的滋养下,一座座城市得以繁荣发展,留下杰出的建筑精品,苏州盘门最初由伍子胥所建,是我国古代水陆并联式城门的杰出范例;苏州宝带桥始建于唐代,为大运河沿线现存最长、桥孔最多、结构最轻巧的连拱古石桥,成为中国古桥的代表性精品;无锡旧城南门外形成以运河为轴、清名桥为中心的繁华街区,呈现长达1.6公里的“水弄堂”奇观,是江南水乡的代表性景观。大运河项目中扬州遗产点最多,共有6段河道10个遗产点入选。2009年扬州率先实施保护规划,成为各地运河保护楷模;积极牵头沿线35个城市联合申遗,扬州为大运河申遗成功立下汗马功劳:2011年率先建设大运河扬州段监测预警平台,运用空间信息技术、视频实时监控等手段,给大运河守护装上“电子眼”,对影响运河遗产价值的各项指标全面监测;并以统一的接口、指标体系延用到大运河沿线31个遗产点(区),实现大运河遗产全线的监测预警。此外还有人类口述和非物质文化遗产8项:古琴、昆曲、云锦织造技艺、雕版印刷技艺、传统桑蚕丝织工艺、中国剪纸、端午节、中国传统木结构营造技艺。

二、江苏旅游业发展的科技化

(一)积极建设智慧旅游城市和基地,大力发展电子商务旅游企业

一是智慧城市如雨后春笋般兴起:2012年江苏省无锡市、常州市、镇江市、泰州市、南京河西新城、苏州工业园区、盐城市城南新区、昆山市花桥经济技术开发区、昆山市张浦镇被列入首批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名单。2013年江苏省列入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名单新增10个城市(区、县、镇)。二是旅游企业响应智慧旅游号召。2014年在9月23日常州召开的江苏省智慧旅游推进会上,为高度认可并激励江苏省企事业单位在智慧旅游研究和建设方面工作,江苏省旅游局将中国电信旅游行业信息化应用南京基地、江苏有客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南京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等被评选为首批11家江苏省智慧旅游示范基地。其中江苏有客网络科技有限公司于2006年起建立并运营全国首家专业研究旅游信息化的智旅动力网站;是国家旅游局《旅游目的地信息分类与描述标准》起草编制单位;编著出版《智慧旅游———旅游信息化大趋势》;先后参与制订江苏省、山东省、浙江省、宁夏自治区、苏州市、宿迁市、镇江市、淮安市、徐州市、余姚市、威海市等省市的智慧旅游规划和实施方案;2014年山东省旅游局海外营销联合中标单位;参与编撰浙江省旅游局《浙江省智慧旅游实践与探索》。在促进智慧旅游推广与教育培训方面,有客科技公司通过坚持不懈的多年努力,成为中国旅游电子商务大会主办单位,先后在国内各地举办13届中国旅游电子商务大会,为江苏和全国各地旅游企业、旅游主管部门培训多达4万人次的旅游信息化和旅游电子商务专门人才。在智慧旅游专业机构建设和工作方向上,有客科技公司已经形成较为成熟的研究与服务机制。此外,江苏省大力推进同程旅游网“畅游江苏”展示馆和途牛“畅游江苏”旗舰店上线运营。

(二)推出智慧旅游卡,实现一卡游遍江苏

2014年5月19日中国旅游日当天,江苏省旅游局在全省各地陆续发行面向全国游客的江苏智慧旅游卡。持卡人凭这张多功能旅游芯片卡,可在省内包括旅游景区、酒店、餐饮、购物、娱乐、旅行社、超市和休闲场所等江苏智慧旅游卡特约商户直接POS机消费,享受便捷、优质和约定的折扣优惠服务。针对自驾游的持卡人,该卡还可以令其享受南京所有停车场优惠刷卡并叠加高速公路ETC过关优惠政策。该卡相关旅游线路主要覆盖省内1日、2日短线游和部分旅游商户,业务覆盖全省范围,包括80%的省内热门景区和境内外旅游线路,真正将智慧旅游落到了实处。

(三)举办智慧旅游营销会,倡导使用“三微一端”建设智慧旅游

2015江苏智慧旅游微营销培训会在镇江举行,江苏省、各地市旅游局领导、旅游行业专家学者、省内5A、4A级景区营销负责人等近四百人出席会议,参加培训并共同探讨江苏智慧旅游发展新方向,会议主要围绕“旅游景区WIFI覆盖及趋势”、“互联网+时代下社交媒体旅游营销”、“微博微信双平台上的旅游运营推广”以及“蚂蜂窝旅游攻略推广”等话题,运用新鲜案例进行了深入探讨。会上提出对江苏省各市及下一阶段互联网+旅游特别是全省旅游系统3微一端(微博,微信,微视频,客户端)建设的意见,并对如何合理利用不同的新媒体终端,加强全省平台的大数据分析,加强旅游电子商务的运用等提出要求。目前,微信公众号在13个市级旅游部门全面推开,全省18个5A景区拥用21个微信公众号,部分景区还开通了服务号。江苏省旅游局着力提升全省旅游公共服务水平,已将无线Wifi免费服务纳入四个专项行动之一,计划用一到两年时间,实现全省4A以上景区,及4星以上乡村旅游点免费Wifi覆盖100%;其次,加快建设“畅游江苏”网群,完成江苏旅游资讯网13个省辖市频道和7个重点县(市、区)频道建设;最后,开发“畅游江苏”导游手机客户端系统,运营“畅游江苏”官方微信服务号,启动江苏旅游客情数据监测分析系统建设。

三、江苏旅游业发展的大众化特点

(一)普及带薪假期政策,奠定全民享受旅游的时间基础

江苏将职工带薪年假纳入地方考核,通过将职工带薪年休假制度落实情况纳入各地考核督查内容,以此来加大职工带薪年休假制度的执行力度,这为全民旅游提供了时间基础,让民众有更多的时间同时避开黄金周、小长假的高峰出游,能获得更好的旅游体验,最终促进旅游服务质量的提高。

(二)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实现全民共建旅游

江苏省为经济发达省份,具有丰富的自然资源、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得天独厚的生态旅游资源。近年来,江苏省高度重视乡村旅游发展,加大支持力度。江苏省乡村旅游已基本形成了依托城市周边地缘优势、围绕山水名胜、展示江南文化、重现农事活动,将特色农耕文明与现代文明有机融合发展的格局。江苏的乡村旅游综合接待能力已具规模;整体经营效益明显提升;促进了农业产业结构优化和产业链延长;带动农民就业和增收明显;乡村公共设施建设得到加强;新农村建设和城乡一体化进程加快。到2014年底,江苏省各类国家级乡村旅游示范点、省市星级乡村旅游点及综合示范区、农家乐的村居等可接待游客的床位数已超16万张,接待游客总人数达1.62亿人次,全省各类乡村旅游营业总收入为505.48亿元。乡村旅游凸显了乡村田园风光观光旅游与名特优农副产品生产、销售、消费体验旅游的有机结合,促进了江苏省农业结构调优化整和现代农业发展高效实施,带动了农产品加工业品牌建设,实现了第一产业与第三产业的有机融合,成为农民增收的新途径。乡村旅游带动本地就业作用明显,乡村旅游的发展,较好地解决本地农村劳动力的就业,促进农村剩余劳力转移。截至2014年底,江苏省乡村旅游从业人员总数已达26.4253万人,同比增加10.8%,其中,本地就业人员为19.7万人,同比增12.3%,占从业人员总数的74.5%。全省乡村旅游经营农户数已达31 588户,增长15.50%。乡村旅游带动农民就业和增收明显,涉旅农民年收入高于普通农户25%以上。全国、省级、市级星级单位、特色景观名镇村、生态农业观光示范点等各类乡村旅游镇村的建成,促进了全省农村、山水田林路的科学合理空间布局和配套,加快新农村建设和农村生态环境、村容村貌的改变,促进城乡一体化的进程。2015年江苏省围绕“打造乡村旅游精品”的目标,启动“旅游强县、旅游强镇”评价体系制定工作,积极稳妥开展试点;与新农村建设规划相结合,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制定全省和本地区乡村旅游发展规划;尊重自然规律和农民意愿,做到有序、科学合理发展;要加大投入,多元化发展;坚持“政府引导、企业等多方投入、农民自愿”的原则,广泛吸引资金;多种方式建设乡村旅游项目,加快推进乡村旅游区点的基础设施建设,打造乡村旅游特色品牌。

(三)建立旅游集散中心,实现全民轻松旅游

2016年江苏省将建立6大省级游客集散中心,加快提升基础公共服务,让每一位来到江苏的游客都能“顺畅、舒畅、欢畅”。江苏省政府重点建设环太湖、沿大运河、黄河故道风景路,优先建设旅游景区、度假区连接道路。以高淳国际慢城等省级以上旅游度假区、苏州古城等城市特色旅游街区、镇江句容等乡村旅游集聚区为重点,加快旅游慢行系统建设。此外,还将在南京、无锡、苏州、南通、连云港、徐州等城市建立省级游客集散中心,构建省、市、县(市、区)三级立体式全覆盖承运体系。高速公路服务区、水上服务区都要承担旅游服务功能,将通往重要旅游区的标志纳入道路交通标志设置范围。

(四)援助伊犁旅游,实现互利共荣

江苏省旅游业发展在国内名列前茅,在发展自身同时,不忘旅游欠发达地区,从硬件、软件双方面帮助伊犁旅游发展,为实现全国旅游大众化发展贡献力量。二十年的援疆情把江苏与“塞外江南”伊犁紧紧相连,促进了自治州经济与社会的跨越式发展,实现了苏伊两地双向互赢。2008年,新疆伊犁州官方旅游网正式开通运行;2009年,伊犁州旅游集散中心建成开放;2014年,江苏与伊犁州签订旅游合作协议,共商诸多事宜并逐一实施。2015年江苏开通首趟伊犁旅游专列(南通-伊犁),千余名游客参与由伊犁州党委、政府和江苏援伊前方指挥部举办的“以旅为桥促交流,苏伊交融一家亲”的活动。以此为起点,江苏还将陆续有13趟旅游专列开进伊犁,预计游客达九千多人次。江苏旅游援疆干部在疆期间积极开展旅游招商引资工作,引进江苏省企业投资当地旅游生态景区建设项目累计7 500万元,2005年起江苏省内旅行社向新疆输送游客累计约十万人次,江苏省青旅等主要旅行商在旅游旺季合作开通新疆旅游包机业务,每周三班一直持续到2008年。江苏省借鉴沿海地区发展旅游的好办法,为伊犁旅游发展出主意、积极建言献策。江苏省旅游局还充分发挥省内旅游院校智囊的作用,以高级研修班、专业研讨座谈会、职业技能培训、知识讲座等形式,先后为伊犁旅游行业提供了近千人次的培训,内容涉及旅游规划编制与管理、景区生态与可持续发展、旅游目的地创新发展、旅游目的地营销、旅游项目策划与开发、旅游饭店创新管理等各个方面。在此基础上还有力推动了南京旅游职业学院与伊犁职业技术学院联合办学,面向新疆旅游行业干部员工和高考落榜生招收“1+2”大专学历班,为伊犁职业技术学院扩大办学规模、提档升级创造条件。随着“一带一路”国家战略的有序推进,江苏与伊犁的旅游合作将更趋紧密,一方面将继续扩大交流、深化合作,积极鼓励和支持旅游企业、院校组织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双向交流活动,定期带领省内有影响力的媒体赴新开展采风宣传;另一方面将着力培育旅游品牌、打造旅游精品线路,重推丝绸之路和世界遗产之旅精品旅游线。

四、江苏旅游业发展的个性化特点

(一)发展旅游新业态

江苏省在加强传统旅游项目的基础上,细化旅游需求,大力发展各种新型休闲度假产品,推进一批填补江苏省旅游产品空白的项目,推进工业旅游、医疗养生、文化演艺、体育科普、研学旅游等新业态取得新突破,尤其是推动文化演艺、低空飞行、邮轮游艇、医疗旅游、体育旅游、夜旅游等项目的开发建设。

(二)突出乡村旅游特色

强化旅游富民思想,打造乡村旅游精品,推进乡村旅游升级,突出江苏乡村旅游的特点和优势。推进乡村旅游综合发展实验区建设,发展一批乡村旅游集聚区和魅力乡村;创建一批休闲观光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星级乡村旅游区(点)和特色景观旅游名镇(村)。加强对乡村旅游的规划指导和发展引导,推进乡村旅游产品业态的融合,丰富乡村旅游产品的内涵;支持各地办好乡村旅游节,举办富有特色的乡村民俗活动,举办乡村美食大赛;继续开展“畅游江苏、美丽乡村”重点网络媒体乡村游记者采访活动,利用媒体推广江苏乡村旅游。

(三)与金融行业深度合作

农行江苏省分行将通过扩大代款规模、提供多种贷款服务、开发专项贷款服务、研边旅游融资产品等方式,构建全方位江苏旅游投资服务体系;积极与省、市旅游平台公司、发展前景点公司开展合作;三年间,将向全省重点旅游项目开发建设,提供包含意向性融资额度150亿元在内的全面金融服务支持。

(四)大力打造自驾游产业

江苏省重点推进全省自驾游、落地自驾、房车营地建设。2015年江苏将扩大“畅游江苏卡”的发行与消费,实现旅游全要素的刷卡无障碍;落地自驾项目在徐州试点后又在苏州升级,南京、镇江、无锡、常州、宜兴等地都将设立落地自驾游实体服务店,“高铁+租车自由行”的旅行方式在江苏有望成为旅游“新常态”。

五、结语

随着江苏省旅游业发展“八大主要任务、百项重点工作”的提出,从政府到企业将着力推动旅游业的全面发展,强化改革创新,推进产业结构升级;强化公共服务,推进配套功能升级;强化开放意识,推进融合发展升级;强化依法兴旅,推进旅游品质升级;强化载(主)体建设,推进内生动力升级;强化品牌经营,推进旅游消费升级;强化旅游富民,推进乡村旅游升级;强化队伍保障,推进工作效能升级。鼓励民众走出国门欣赏国外旅游资源,提高人民素质,展现江苏人民高文化、高水平、高包容的特点;积极参与国际旅游推介会,高度重视国际旅游奖项的评比,树立江苏省旅游的国际品牌;打通海陆空国际交通线路,提出优惠政策吸引外国游客入境旅游。全面将科技运用在旅游业,实现景区、交通、消费的智慧化,便捷旅游活动。实现全民参与旅游,全面共建旅游。寻找旅游业发展的缝隙,抓住旅游蓝海,引领全国旅游行业发展的新方向。

参考文献

[1]郝思军.江苏省入境旅游状况与经济增长关系分析[J].数据,2011(10).

[2]苗向东.有一种生活叫“请慢用!”[J].社区,2011(5):55-55.

[3]王蓉,阿龙.十年磨一剑,扬州领衔大运河申遗梦圆[N].扬州时报,2014(6).25(A04).

[4]钟金林.旅游援疆成果辉煌[N].中国旅游报,2015-07-25(2).

[5]闫瑞丽.旅游日成优惠日可惜是上班日[N].人民日报海外版,2014-05-19(3).

[6]杨颜慈.南京机场10日起对51国实施72小时过境免签政策[N].中国新闻网,2015-07-25(B04).

[7]雷琛烨.江苏:从输血、造血到双向互赢[N].中国旅游报,2015-07-15(10).

[8]薛珊.第七届高淳国际慢城金花旅游节3月28日盛大开幕[N].龙虎网,2015-03-28.

[9]石小磊.带薪年假应该怎样纳入地方考核[N].扬子晚报,2014-08-23.

积极发展旅游新业态 篇3

关键词:旅游;新业态;培养模式;课程改革

我国职业教育在旅游新业态发展下,通过人才培养模式不断改革创新。在学科发展越来越系统化的人才培养过程中,大多高等职业教育、课程建设基本是建立在以职业分析和工作分析基础之上的课程开发模式。职业教育课程开发与实践教学更倾向于教学专业化、工作过程导向的模式。

一、旅游业态下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现状

1.市场对人才需求的数量分析

酒店管理作为一门系统科学,贯穿于生产、销售和流通等社会经济领域中,已成为现代社会覆盖范围最广的产业之一,所以社会对酒店专业人才的需求是较广泛的。这为酒店专业人才提供了充分的就业机会和广阔的发展空间,这也是我们进行该专业培养模式研究的根本动力。

2.市场对人才需求质量分析

当前,酒店专业人才供需存在结构矛盾,这种矛盾存在既有学校培养规格与用人单位的差距,也有因学生兴趣志向转移引起。

二、旅游业态发展下人才培养能力分析

1.素质要求

思想政治素质:具有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和高尚的职业道德,遵纪守法。身心素质:具有健全的人格、强壮的体魄,良好的心理素质和行为习惯等。文化素质:具有良好的科学文化素质和技术业务素质,能很快适应岗位要求,能进行业务更新。职业素质:具有较强的英语应用能力和计算机应用素质,较强的专业技能和创新精神。

2.业务要求

(1)职业岗位知识要求。酒店管理专业人才一定要掌握必需的人文科学知识和法律知识;掌握现代旅游产业从业人员业务知识;熟悉公关、礼仪知识。

(2)职业岗位能力要求。通用能力:具有较强的文字和口头表达能力,具有较强的英语交流能力和使用计算机办公软件的能力;具有良好的工作适应能力和沟通能力等。

专业及管理发展能力:具有基本服务操作能力;具有较强的解决工作中实际问题的能力;具有服务设计能力;具有一定的产品营销能力等。

三、旅游新业态发展下的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1.人才培养目标

高职高专教育通过三年的教学和实践活动,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与专业领域相适应的文化素质、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创新精神,具有英语应用能力、计算机应用能力,掌握基本知识和服务技能,具备从事专业领域工作的基本能力,能胜任企业第一、二线岗位需要。

2.人才培养模式

(1)知识与技能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一方面,要以职业教育为主导,区别本科理论教育,在教学体系上突出职教特色,以理论教学和实践训练“两大体系”为框架,以基础理论知识、专业技术知识和专业技能训练为内容,根据专业人才职业岗位所需知识能力结构,确定教学内容,规范学生知识、能力、素质的基本要求。另一方面,站在国际化的高度和市场的角度设置课程内容,以使学生获得的知识和能力不脱离实际发展。按照“以学生为主题,能力本位为先,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体系建设思路,加大实践教学环节。

(2)实践与教学紧密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高职高专突出技术应用性,培养的是高级技术应用型人才。课程体系中应强调实践课程与理论课程的相辅相成,相互融合,体现技术应用型人才培养规律。本专业课程设置应以社会和行业需要为原则,以“应用、实践”为宗旨,以培养学生酒店接待服务技能与旅游中低层管理技能为主线,以“酒店接待服务技能”为基础,以酒店工作岗位和岗位职责为目标构建了一套成熟的实践教学体系。该体系包括:酒店参观实习;酒店专业实习;酒店服务技能模拟实训;毕业实习;毕业论文等。该体系综合素质训练和专业素质训练相结合,以专业素质训练为主,综合素质训练为辅,有效的培养了学生的技术应用能力。教学计划中实践教学占总学时的比例逐年增加。除每门课程在课堂教学中加入大量的课堂练习外,还按阶段、分步骤、循序渐进地安排了学生校外参观实习、酒店操作实习、学期综合操作训练等环节,从教学学时数上和训练项目上确保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3)校企合作“2+1”的培养模式。旅游新业态发展下酒店管理专业是对实践要求较强的专业,由于行业流动率较高,相关的企业要求员工能迅速地适应工作环境,马上能胜任本职工作的人才。要想培养出最符合社会需求的人才,校企合作是目前非常好的人才培养模式,根据社会的实际需求,在课程设置中添加量身定制的培养方案和完成课堂教学,进入企业实习或见习,这样各专业培养出的人才能与社会需求实现最大程度的衔接,解决目前人才供需矛盾,促进行业的飞速发展。

四、结语

在旅游新业态飞速发展的现代教育,必须以不断满足企业岗位技能和综合素质要求,逐步探索以综合素质为基础,专业知识和技能为特色,努力探索以能力为核心,知识、能力、素质并重的课程改革,重视强化实践课程,突出课程的实战性和仿真性,优化提升综合平台课程的内容和水平,完善现目前人才培养能力,从而从根本上提升人才培养方案的实际运用能力。

参考文献:

[1]宋六锁:高职人才的培养标准与模式[J].中国大学生就业,2007,(1).

积极发展旅游新业态 篇4

四川公务员面试一般采取结构化形式,面试考核要素分为综合分析、言语表达、组织管理、应变能力、自我情绪控制、人际关系、求职动机与拟任职位的匹配性、举止仪表等。

一、事件回顾

发展农村新产业新业态、推进农村一二三产融合发展,是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内容,是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的突出亮点。2017年中央一号文件对“壮大新产业新业态、拓展农业产业链价值链”作出重要部署,必将推动正在蓬勃发展的农村三产深度融合,在广袤田野上异军突起。

近年来,随着城乡居民收入增长和需求结构升级,人们对农产品品种、品质、品位提出了更高要求,对乡村旅游和休闲农业等需求呈井喷式增长态势。在此背景下,抓好农村三产融合这件事,就抓住了改善农业供给、拓展农业功能、拓宽农民增收渠道的“牛鼻子”。

二、重要意义

我国农业技术、管理和物资装备水平都已达到世界一流水平,解决“三农”难题完全具备条件。当前的问题在于涉及面太大,而农民的平均收入只有城市居民收入的1/3左右,很难有能力改善现代技术管理装备。而政府又不能包办,导致再好的现代化技术、信息化管理都无法推广开来,基础设施建设也跟不上去。

如果农村没有新的产业,农民只有往城市里跑,甚至很多出身农村的大学生也都离开农村走向城市。所以,关键是三产要融合发展,建立新的大农业产业,而这里面最重要的是农民增收问题。三产融合,让农民得到第二、第三产业的附加值,便有了改善技术、管理和装备的资本。

三、对策措施

利用“旅游+”“生态+”等模式,推进农业、林业与旅游、教育、文化、康养等产业深度融合。着眼于做大做强乡村旅游产业。丰富乡村旅游业态和产品,打造各类主题乡村旅游目的地和精品线路,发展富有乡村特色的民宿和养生养老基地。

促进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加工流通企业与电商企业全面对接融合,加快建立健全适应农产品电商发展的标准体系,加强农产品产地预冷等冷链物流基础设施

网络建设,着力解决从村到乡镇物流配送的“最初一公里”问题。

推进农村三产融合,必须打造有效的载体和平台。现代农业产业园、农业科技园区、返乡创业园是集聚资金、科技、人才、项目的重要平台,要充分利用这些园区发展休闲旅游、农产品加工和农村电商等新产业新业态。

积极发展旅游新业态 篇5

DB11/T 652《乡村旅游特色业态标准及评定》分为以下九个部分: —— 第1部分:通则; —— 第2部分:国际驿站; —— 第3部分:采摘篱园; —— 第4部分:乡村酒店; —— 第5部分:养生山吧; —— 第6部分:休闲农庄; —— 第7部分:生态渔家; —— 第8部分:山水人家; —— 第9部分:民族风苑。本部分为DB11/T 652的第1部分。

本部分的附录A为资料性附录。

本部分由北京市旅游局提出并归口。

本部分由北京市旅游局组织实施。

本部分起草单位:北京市旅游局、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

本部分主要起草人:张慧光、安金明、谷慧敏、赵广朝、张伟、刘玲、牟晓婷。

乡村旅游特色业态标准及评定 第1部分:通则 1 范围

DB11/T 652的本部分规定了各“乡村旅游特色业态”应具有的共有要素的基本要求及评定规则。

本部分适用于“乡村旅游特色业态”的乡村旅游接待单位。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DB11/T 6522的本部分的引用而成为本部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部分,然而,鼓励根据本部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部分。

GB 3095—1996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GB 3096—2008 声环境质量标准

GB/T 10001.1 标志用公共信息图形符号第1部分:通用符号

GB/T 10001.2 标志用公共信息图形符号第2部分:旅游休闲符号

GB/T 18973—2003 旅游厕所质量等级的划分与评定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部分。3.1

乡村旅游 rural tourism

指通过以乡村为依托,以乡村空间环境为活动场所,以农业生产过程、农村风貌及风俗、农民生活场景等主要旅游吸引物,满足旅游者观光、休闲、娱乐、求知、体验等目的的一种旅游方式。3.2

乡村旅游接待单位 rural tourism household

指由乡村环境、若干建筑物和附属设施等组成,形成一定规模的不同类型的乡村旅游独立经营主体。3.3

乡村旅游特色业态 special rural tourism categories

指通过开展不同类型的乡村旅游经营所形成的具有一定规模的特定产业形式,它具有类型独特性和空间分布集群性。4 总则

4.1“乡村旅游特色业态”的确定,应达到本部分所列评定条件,否则不具备参评资格。

4.2 由若干建筑物或者若干部分组成的接待单位,如果以整体设施申评,则不因各区域财产权的不同而区别对待。

4.3 乡村旅游接待单位的建筑、附属设施、服务项目和运行管理应符合安全、消防、卫生、环境保护等现行的法律、法规和标准。

4.4“乡村旅游特色业态”的接待单位应具备合法经营证照,如营业执照、税务证、卫生许可证等。

4.5 从业人员应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身体健康,无传染性疾病,无不良嗜好,持卫生部门统一颁发的健康证上岗。5 基本要求 5.1 总体环境

环境优美,绿化面积应不少于占地面积的30%。

5.1.1 居住建筑周围无污染性工业企业,水源没有受到工业及生活污染。5.1.2 空气质量应符合GB 3095—1996的二级标准;环境噪声限值应符合GB 3096—2008的1类声环境功能区要求。5.1.3 游客公共休息设施布置合理,数量充足。

5.1.4 地面平整、无杂物,无乱搭乱建、乱堆乱放现象。5.2 住宿设施

5.2.1 可供出租的客房3间(套)及以上。5.2.2 门锁为暗锁,有防盗装置,显著位置张贴应急疏散图及相关说明。5.2.3 装修良好,有软垫床、桌、椅、床头柜等配套家具。5.2.4 备有饭店服务指南、价目表、住宿须知。5.2.516小时提供冷热饮用水。

5.2.6 有符合环保标准的采暖、制冷设备。5.2.7 有供客人独立使用的卫生间,洗浴设施齐全。

5.2.8 客房、卫生间每天全面整理一次,隔日或应客人要求更换床单、被单及枕套,并做到每客必换。5.3 餐饮设施 5.3.1 餐厅

5.3.1.1 餐位数应达到10个。

5.3.1.2 餐厅餐台摆设整齐美观,餐桌/椅、餐具、饮具、台布、餐巾等完好无破损,保持洁净。

5.3.1.3 有设计美观、明码标价的菜单。5.3.1.4 有空调及通风设备。

5.3.1.5 有标识明显的吸烟区和非吸烟区。5.3.1.6 地面经过防滑处理、便于冲洗。5.3.2 厨房

5.3.2.1 各类设备、器皿完好、洁净,应有单独的冷荤准备空间与厨具。5.3.2.2 有防蚊、蝇、虫、鼠和预防传染疾病措施。5.3.2.3 有使用明火、电、气的安全防火措施。5.4 基础设施

5.4.1 所处位置交通便利。

5.4.2 主要道路平整干净,可以通行机动车辆,配有路灯。

5.4.3 主要道路及路口有指示牌(图),公共信息图形符号符合GB/T 10001.1和GB/T 10001.2的规定,各种指示和服务文字应使用规范的中英文同时表示,各种公共信息资料如全景图、标识牌、景物介绍等与整体坏境协调。5.4.4 有方便游客停车的场地,标识清晰,卫生整洁,与周边环境协调。5.4.5 有稳定的供水供电供气系统。5.4.6 有固定公用电话,并配备市内电话簿。5.4.7 可以接收无线信号,无线通讯正常。5.4.8 可以提供宽带网络服务。

5.4.9 存放垃圾的设施设备和场地清洁、无异味,垃圾清扫、清运及时,分类处理。

5.4.10 公共厕所

5.4.10.1 便器、洗漱台、面盆(水池)、镜面、水龙头等设施完好。5.4.10.2 有挂衣钩、卫生纸托架、纸篓、洗手液或香皂等客用设施与物品。5.4.10.3 地面有防滑提示或标志,墙面有防滑扶手。

5.4.10.4 卫生符合GB/T 18973—2003一星级旅游厕所标准要求。5.4.10.5 地漏排水畅通。

5.4.11 应具备坡道、安全扶手等基本的无障碍设施。5.5 安全要求

5.5.1 安全通道、疏散楼梯保持畅通,安全标志明显,应急灯完好。5.5.2 配备灭火器材并保持完好有效。5.5.3 危险区域有专人管理和醒目的相关警示。

5.5.4 交通、游览、娱乐等各项设施的防护设备齐全,维护及时;能为游客提供及时的旅游救助。

5.5.5 有应对各种紧急事件如地震、食物中毒、恐吓电话及可疑爆炸物等的安全预案,并及时上报。

5.5.6 对从业人员定期进行安全知识培训和紧急事件处理技能培训。5.6 服务要求

5.6.1 服务人员上岗着统一服装,且服装整洁,仪表端庄,举止文雅大方。5.6.2 服务人员注意个人卫生,严格执行岗位卫生工作程序。5.6.3 服务人员能够用普通话服务,使用礼貌用语。5.6.4 服务人员能够熟练掌握本岗位的相关服务知识。5.6.5 尊重游客民族风俗习惯、宗教信仰。5.6.6 定期对管理人员及服务人员进行业务培训。5.6.7 及时合理地处理游客投诉。5.6.8 明码标价、计量准确,无强买强卖。5.7 社会贡献要求

5.7.1 促进本地社会经济发展与居民创业,吸纳本地及周边地区剩余劳动力,促进农民增收。

5.7.2 保护和弘扬本地传统文化,促进本地旅游的可持续发展。5.7.3 提高社区居民素质与对外交往能力。6 评定 6.1 评定组织

乡村旅游特色业态评定委员会负责对“乡村旅游特色业态”进行评定和管理,评定委员会由政府相关部门、科研部门和企业的专家代表组成。6.2 评定程序

评定程序为申报、受理与评定、批复与公告、颁发标志牌四个步骤。6.2.1 申报

乡村旅游特色业态的评定采取自愿原则。凡自愿申报乡村旅游特色业态的单位,须填写“乡村旅游特色业态评定申报表”,并提交相关文件与证明材料,“乡村旅游特色业态评定申请表”见附录A。

每个乡村旅游接待单位应根据自身特点选择一种最能反映本单位特色的业态申请评定。6.2.2 受理与评定

乡村旅游特色业态评定委员会在收到申请单位相关申报材料的10个工作日内,对申请单位的基本条件进行现场评判。乡村旅游特色业态的确定,应满足本部分第5章要求。

对达到本部分第5章要求的申请单位,按照其所申请“乡村旅游特色业态”的对应标准进行现场评分,全面考核,综合评定。6.2.3 批复与公告

乡村旅游特色业态评定委员会对通过现场评定的乡村旅游接待单位做出批复,并发出公告,公告期为10天。6.2.4 颁发标志牌

公告期满,乡村旅游特色业态评定委员向申请单位颁发其所申请的“乡村旅游特色业态”标志牌和证书,标志牌和证书的有效期为三年。7 复核与处理 7.1 复核

7.1.1 乡村旅游特色业态实行复核制度。已获得乡村旅游特色业态标志牌和证书的乡村旅游接待单位应自觉接受乡村旅游特色业态评定委员的复核。7.1.2 乡村旅游特色业态评定委员会复核工作结束后10个工作日内向被复核的“乡村旅游特色业态”申请单位出具书面的报告。7.2 复核结果的处理

7.2.1 乡村旅游特色业态的接待单位在经营接待过程中有消费者投诉,经乡村旅游特色业态评定委员会查实后,根据情节和影响程度给予警告直至撤销“乡村旅游特色业态”资格。7.2.2“乡村旅游特色业态”的接待单位在经营过程中发生安全、消防、食品卫生等重大责任事故或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乡村旅游特色业态评定委员会直接取消其“乡村旅游特色业态”资格,收回标志牌及证书。

7.2.3 被取消“乡村旅游特色业态”资格的接待单位,自被取消资格之日起一年后方可重新申请“乡村旅游特色业态”的评定。附 录 A(资料性附录)

乡村旅游特色业态评定申请表

表A.1 乡村旅游特色业态评定申请表 单位名称 申请业态类型 负责人姓名 地址 开业时间 联系电话 邮政编码 E-mail 网址

所在乡(镇)村 区域范围面积平方米 建筑形式 服务人员总数 人

有卫生证人数 人

高中以上文化程度人数 人 客房总数

间 特色旅游 项目有 餐位总数 个

上一年营业 总收入 万元 上一年接待 游客总数 人

上一年接待 团队总数

曾获奖(或受处罚)情况说明: 备注:需提交的其他文件和证明材料: 1、营业执照副本复印件;

2、曾获得精神文明建设先进称号等荣誉的证明;

3、获得北京市、国家或国际组织颁发和认定的生态环境、独特资源方面的证书; 4、规划、建设和产品的创新性证明; 5、能够辅助说明其达标的其他证明材料。DB11/X XXX—XXXX DB11/T 652.1—2009 1 II I DB11/T 652.1—2009 DB11/T 652.1—2009 II 5

旅游新业态的演进规律 篇6

“业态”一词最初起源于日本, 是流通企业经营形态的简称。但是, 近年“业态”一词被学者们引入旅游业, 主要用于描述旅游产品形式、旅游经营形式、旅游组织方式等。当前, 旅游业态, 尤其是旅游新业态成为国内外业界和学界关注的热点。上海市明确提出在“十二五”期间将重点发展会展旅游、红色旅游、邮轮旅游、乡村旅游、工业旅游、旅游装备制造业等六大旅游新业态。海南、四川、广东等省市也都进行了积极探索和实践。各种旅游新业态不断地涌现, 不断得到发展。在旅游业态研究方面, 邹再进 (2007) 、魏小安 (2009) 、杨玲玲 (2009) 、李太光 (2009) 、张文建 (2010) 等对旅游业态的概念、特征、类型、创新模式等进行了探索, 但是对旅游新业态的系统性研究较少, 尤其对旅游新业态的演进规律探讨非常少。因此, 本文对旅游新业态的概念、类型、意义、演变规律进行探讨, 旨在为旅游新业态的实际提供借鉴。

二、旅游新业态的概念和类型

(一) 旅游新业态的概念

“业态”一词主要运用于零售业, 通常是指零售店向确定的顾客群提供确定的商品和服务的具体形态, 是零售活动的具体形式。通俗地讲, 业态就是指零售店卖给谁、卖什么和如何卖的具体经营形式。旅游业不同于流通行业, 但是与其有着一定的共性, 即都是直接面向消费者, 市场竞争非常激烈。将“业态”引进旅游业, 是旅游经济高度发展的必然结果, “业态”原有的内涵也必然在旅游经济的运用中发生变化。综合前人的研究和实践, 本文将旅游业态界定为企业向旅游市场提供旅游产品的具体形态。因此, 旅游业态侧重于谁通过什么方式向旅游者卖什么产品, 即包括旅游组织形态、旅游产品形态、旅游经营形态三个层面的内容。

“新”在《新华字典》解释为“与旧相对”。旅游新业态无非是相对于旅游旧业态而言。如何划分“新”、“旧”, 是依据时间来确定的, 也就是说它必须是近期时间段内出现的, 即从某一个时点到当前的期间。某一个时点通常是根据研究或实践需要来确定的。也就是说近期时间段内, 相对于过去已存在的旅游业态来说, 新出现或过去没有的业态, 被称为旅游新业态。因此, 本文讨论的旅游新业态为近30年我国新出现的旅游业态。

(二) 旅游新业态的类型

旅游新业态主要包括新的旅游组织形态、新的旅游产品形态、新的旅游经营形态三大类型。

新的旅游组织形态, 是旅游市场中涌现出的新的组织形式。一是产业间融合出现的业务融合型新组织形态, 如会展旅游集团、景观房产企业、旅游装备制造业等。二是网络技术与旅游融合形成的新组织形态, 如携程、e龙等在线旅游运营商。三是新开发的特色组织形态, 如家庭旅馆、主体餐厅等。四是促进企业加快发展的新组织形态, 如如家连锁酒店、中国民俗酒店联盟等旅游联合体;五是多类型企业合作发展的新组织形态, 如旅游产业园、旅游产业集群等。

新的旅游产品形态, 是根据市场需求开发出来的新的旅游产品。一是与交通工具结合形成的新旅游产品形态, 如自驾车旅游、高铁旅游、邮轮旅游、游艇旅游、自行车旅游、太空旅游等;二是与特色旅游资源结合的新旅游产品形态, 如温泉旅游、影视旅游、高尔夫旅游、工业旅游、农业旅游、赏花游等;三是针对细分市场的新旅游产品形态, 如夕阳红旅游、夏令营旅游等;四是出行目的引发的新旅游产品形态, 如纯玩团、探险旅游、养生旅游、教育旅游、乐活旅游等。

新的旅游经营形态, 是企业销售旅游产品所表现出来的新经营形式。一是多类型企业形成的联合经营形态, 峨眉山景点与旅行社形成的“峨眉山旅游专卖店”, 酒店和航空公司的联合营销等。二是网络技术在经营中的应用形成的新经营形态, “网络营销”等。三是出现的新型营销途径和方式, 如广西的旅游大篷车、发放旅游消费券等。

三、旅游新业态的发展意义

(一) 有利于获取更多经济收益

旅游新业态的形成过程, 常常也是旅游企业追逐利润的过程。如旅行社刚开始是被动地接待会展旅游者, 随着对利润点的关注, 开始设立专门的部门, 专注于会展旅游产品的发展, 甚至有的企业还开始进入会展业的核心行业。旅游新业态的发展, 也能够带来良好的经济收益。如全世界第一部全新概念的“山水实景演出”——“印象·刘三姐”一年的直接经济收入近2个亿, 还拉动其他行业将近6个亿的经济收入, 既使企业获得高利润, 又带动阳朔其他相关产业获得可观的经济收益。

(二) 有利于获得旅游竞争优势

21世纪旅游的蓬勃发展, 致使旅游企业所面临的旅游竞争环境更加激烈、复杂。而旅游新业态容易使企业寻找到市场的空白点或薄弱点, 如专门针对中小学生英语学习的新东方赴美夏令营, 针对女性“三八”妇女节出游的罗平赏油菜花旅游等, 还可以帮助企业树立自己的经营特色, 如酒店提供配备电脑的商务客房, 打造深厚足球文化内涵的足球主体餐厅, 从而增加企业的竞争优势,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得生存和发展。

(三) 有利于旅游产业升级

旅游新业态的发展促使旅游产业步入转型和升级阶段。一是自驾车旅游、公务商务、会展奖励、工业旅游等特种旅游产品促使旅游产品结构由过去大众观光旅游为主的单一结构, 开始转向多层次多元化的复合型结构。二是以携程、e龙等为代表的旅游电子商务运营商的出现, 促使旅游企业由过去国有垄断经营转向资本多元化、市场开放化、组织形态多样化。三是旅游新业态的放大规律, 促使旅游新业态纵深发展, 旅游产业发展模式从数量增长为主的粗放型走向质量效益为主的集约型。

(四) 有利于满足旅游者需求

旅游新业态产生的出发点和目的正是满足旅游者消费需求, 旅游新业态也只有满足旅游者需要才能生存和发展。如锦江之星、如家等经济型酒店的兴起, 正是源于国内旅游者的对住宿安全、卫生、经济的需要。“纯玩团”的出现正是出于旅游消费者对传统旅游团中购物太多的抨击。农家乐旅游的快速发展正是满足了城市居民对大自然、对生态环境的热爱, 对乡村的回归。

(五) 有利于区域产业结构优化

大量旅游新业态是旅游产业和其他产业的融合发展形成的, 它有利于区域内产业结构的优化。如旅游业与工、农业的渗透融合, 形成的各种农业旅游、工业旅游, 从国家到地方的各层次的“工农业旅游示范点”就是很好的例证。这些旅游新业态形成了独特的经营理念和模式, 延长了工业、农业的产业价值链, 成为了新的利润增长点, 优化了工业、农业的产业结构。其次, 旅游新业态的发展也推动服务业的大量发展, 优化了第一、二、三产业结构。

四、旅游新业态的演进规律

(一) 基于生命周期来看旅游新业态的演进规律

某一旅游业态的发展过程存在一定的演进过程, 包括初成、加强、稳定、更替或衰落四个阶段。通常, 在某一时间段里, 处于初成期、增长期和成熟期的前段的业态被认为是旅游新业态, 而成熟期后段和更替或衰落期已经属于旅游旧业态。

初成阶段是某一旅游业态从概念到雏形的发展阶段, 即旅游新业态萌芽和出现。在这一阶段, 旅游新业态是企业在经营管理过程中有意或无意间逐渐形成的, 它虽然具有一定的时空耦合性, 但也是一定条件下的必然产物。在这一阶段, 这一旅游新业态的数量相对较少。旅游新业态的形成需要一定量的资金、人力、物力等的投入, 并存在根本性的创新行为或对原有组织体系、管理体系、制度体系等进行较大变革, 更多表现为质变过程。增长阶段是某一旅游业态从雏形到一定规模的过程。旅游新业态在数量上增长较快, 并达到一定的规模。旅游新业态在发展过程中, 会随着市场需求、市场竞争、国家政策等发展条件的变化, 不断进行较大地调整和修正, 呈现出渐进性创新。旅游业态的发展以量变为主。成熟阶段是由于市场的约束, 某一旅游业态的数量基本处于饱和, 呈现稳定状态的阶段。旅游新业态在这一阶段不断完善, 调适幅度和频率越来越少。随着发展时间的延续, 逐步形成了较为稳定、并被市场广泛认可的业态, 最后作为旅游旧业态。更替或衰落期是由于内外部环境的变化, 旅游业态逐渐弱化, 退出市场或在原有的基础上萌生出新的旅游业态的过程。

例如夕阳红旅游的发展。最开始是20世纪80年代, 没有专门针对老年旅游市场的旅行线路, 一般旅行社只是按常规接待了一些老年旅游者, 出现夕阳红旅游的萌芽。在1998年到2002年期间, 一些旅行社开始意识到老年旅游是一个潜力巨大的、独特的细分市场, 开始出现了专门的老年旅游部门和线路, “夕阳红旅游”品牌被树立起来, 并进入快速增长阶段。2002年后全国多数城市都已经拥有夕阳红旅游产品, 并开始出现夕阳红度假村等新形态, 还出现了跨地区的专营老年旅游的联合体等新组织形态, 逐渐走向成熟。

(二) 基于时空和数量的旅游新业态演进规律

从时间、空间和数量三个纬度来看, 某一旅游新业态在发展过程中, 随着时间的推移, 数量不断增长, 与此同时其他地区的企业通过学习、模仿, 使旅游新业态在更广阔的空间扩散, 而空间布局上的增加, 又进一步带动周边企业的学习和模仿, 从而进一步促进旅游新业态数量的增长, 并进入新一轮的发展。因此, 三者之间形成了良性循环。基于时空和数量的某一旅游新业态演进路径总体趋势实际是一个不断上升、不断扩大的螺旋型曲线 (见图2) 。

从时间或空间某一维度结合数量纬度来看, 某一旅游新业态的数量并不完全是直线上升的, 而是常常呈现出向上的波浪型曲线。这是由于旅游新业态在发展过程中, 常常会遭遇内外部环境的变化, 它必须经历一种自我调适、不断提升的过程。因此, 在整体向上发展的过程中, 旅游新业态在时间和空间上都可能会出现跌宕起伏的数量波动 (见图3) 。

我国主题公园20多年的发展历史就是很好例证。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 与影视结合的主题公园出现。北京的“大观园”和河北正定的“荣国府”完成电视《红楼梦》的拍摄后, 对外开放, 获得了成功。全国各地纷纷效仿, 迅速掀起了兴建主题公园的狂潮。虽然这些主题公园具有一定的文化内涵, 但是很少进行深层次的挖掘和不断的创新。盲目地跟从, 粗暴地模仿、低层次地泛滥导致了这一批主题公园大多最后以失败告终。目前, 除了无锡的“宋城”等少数几个此类主题公园尚在营业外, 其他的主体公园都已终止营业。1989年占地30万平方米, 投资上亿元的深圳“锦绣中华”获得巨大成功, 又一次掀起主题公园的建设热潮。如昆明“世博园”、深圳的“欢乐谷”、“世界之窗”、“东部华侨城”等。这些主题公园在投资前注重项目的总体论证和市场调研, 注重项目的内涵发掘和设计修建, 建成后注重经营管理以及产品的不断创新。它们在数量、规模、层次、管理、产品等方面都有了进一步的提升。

(三) 基于品牌的旅游新业态放大规律

由于旅游产业具有天生的开放性以及对其他产业具有较强的带动效应, 部分旅游新业态在发展过程中表现出放大规律, 即从概念——项目——产业的不断扩大的演进过程。这通常出现在以品牌建设为中心的旅游新业态演进过程中。最开始它只是一个新的概念, 企业有意识地将新概念通过项目建设, 获得初步的实现, 并树立起新的品牌;随着品牌效应的产生, 企业围绕品牌, 充分发挥品牌的优势, 跟进其他相关产业并获得发展, 最终实现围绕品牌的新的产业经济的实现。

如江南木渎古镇通过整合姑苏水乡民间文化资源, 率先创立并推出了包括绣娘、船娘、茶娘、花娘、织娘、歌娘等在内的“姑苏十二娘”崭新品牌, 建设了姑苏十二娘风情园, 姑苏十二娘文化展示馆、商务客栈、文艺演出场地、配套景观设施等;接着举办了“当代绣娘评选大赛”、“古韵今风吴娘歌会”等活动;拍摄了《姑苏十二娘》电视剧;还先后开发了“姑苏十二娘”茶具系列、工艺扇系列、碧螺春茶系列、泥偶系列、食品系列、蚕丝被系列、苏绣系列等旅游商品, 使“姑苏十二娘”从一个概念发展成为一个项目, 再发展成为一个产业经济。

参考文献

[1]邹再进.旅游业态发展趋势探讨[J.]商业研究, 2007, (12) .

[2]魏小安.旅游业态创新与新商机[M.]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 2009.

[3]杨玲玲、魏小安.旅游新业态的“新”意探析[J.]资源与产业, 2009, (6) .

[4]李太光、于曰美、江珊.国内外新型旅游业态的发展动态[N.]中国旅游报, 2009-02-13.

积极发展旅游新业态 篇7

一、什么是森林康养

森林康养是以森林景观、森林空气环境、森林食品等为主要资源和载体,配备相应的养生、休闲、医疗及康体服务设施,开展以修身养心、调适机能、延缓衰老为目的的森林游憩、度假、疗养、保健、养老等活动的统称。

国际上,把研究森林与人体保健功能的学科称为森林医学。它是从医学的角度,研究森林对人体所具有的治疗、康复、保健和疗养功能的一门边缘学科。据研究,森林中的植物可释放出一种被称为“芬多精”的挥发性物质。人在森林环境中,通过呼吸林中“芬多精”,可降低皮质醇浓度、心跳速度、血压,提高副交感神经活动,降低交感神经活性,从而促进人体健康。同时,优美的森林影响,可以让人放松心情,陶冶情操;林中野菜少污染,不仅是美食,而且具有食疗效果。丰富多彩的森林景观、沁人心脾的森林空气、清澈透亮的山溪流水、健康安全的森林食品、内涵浓郁的生态文化,是发展森林康养产业创造了不可替代的环境条件。

二、国际森林康养产业发展概况

19世纪40年代,德国在巴特·威利斯赫恩镇创立了世界上第一个森林浴基地,形成了最初的森林康养概念。目前,美国人均收入的1/8用于森林康养,年接待游客20多亿人次。在欧盟、日本、韩国等发达国家,森林康养的发展也呈方兴未艾之势。荷兰每公顷林地年接待森林康养参与者可达千人,韩国每年有1/5的人口参与到森林康养活动中来,日本几乎人人都参与森林浴。德国、日本和韩国等立足西医理论发展起来的现代森林康养,在理念、技术水平、标准及其认证体系方面日臻成熟。据了解,日本1982年从森林浴起步,截止2013年,共认证了57处、3种类型森林康养基地,每年近8亿人次到基地进行森林浴,森林康养产业得到迅速发展。韩国也是1982年开始提出建设自然康养林,已营建了158处自然休养林、173处森林浴场,修建了4处森林康养基地和1148公里林道,有较为完善的森林康养基地标准体系,并建立了完善的森林讲解员和理疗师等森林康养服务人员资格认证、培训体系。

三、衢江区发展森林康养产业的可行性与必要性

衢江区地处浙江西部,钱塘江上游,是全省重要的生态屏障。全区国土面积174957公顷,其中林业用地130582公顷,森林覆盖率72.9%,人口40万。发展森林康养产业有许多得天独厚的条件和优势。目前,我区建有国家级森林公园、国家级湿地公园、省级自然保护区各一处。全区建有省级以上重点公益林近百万亩。大源尾山区白豆杉自然生态群落,千里岗原始次生林,在国内久负盛名。南部山区两大人工湖——仙霞湖、九龙湖周边,经多年封育形成的70多万亩天然阔叶林已相继成林,林内负氧离子含量超过人类宜居标准6倍以上。全區国家级、省级保护野生植物众多,具有较高观赏价值的野生植物483种、常用中药材原植物和具一定药用功效的民间草药658种、风味独特的森林野菜类植物232种。有百年以上古树2500多株、古树群27处。丰富多彩的森林景观、沁人心脾的森林空气、清澈透亮的山溪流水、健康安全的森林食品、内涵浓郁的生态文化,为开展以修身养心、调适机能、延缓衰老为目的的森林游憩、度假、疗养、保健、养老等活动,创造了优良的环境条件。

发展森林康养产业,是我区林业从困境中突围的有效途径。当前,我区山区农民增收困难,特别是竹产业,毛竹价格一路下滑,从每百斤四十七八元,下降到了20元左右。稍微偏远一点的竹山,支付砍工工资都不够。大力推进林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利用优越的环境条件,发展森林康养产业,是确保我区与全省同步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

四、发展衢江区森林康养产业的建议

森林康养是绿色生态产业。当前,国内对森林康养基地建设尚未形成统一的标准体系,各地发展森林康养产业都还处于探索摸索阶段。为此,我们建议:

(一)启动森林康养基地建设试点。借鉴国际上森林康养基地、森林浴场建设标准,在湖南、岭洋、举村、黄坛口、大洲、全旺、峡川、灰坪等乡镇各选择一至二个点,开展森林康养基地建设试点。试点基地选址既要考虑交通方便,又要远离污染源;有较大面积天然阔叶林,并且林相较好;有山有水(最好是有瀑布之类水体),自然景观好;生态监测指标符合要求。如湖南镇华家村蕉坑,原为该村的一个自然村,现里面的居民已整体搬迁。可利用原宅基地建设相应的住宿设施,配套建设图书馆、医疗所、盆景园、游步道及亭台楼榭,形成一个相对比较高档的森林康养基地。村里的山林,可通过折价入股的形式参与,使当地农民在森林康养基地建设中获益。通过试点,摸索和积累森林康养基地建设经验。

(二)加强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建议实施全区民宿提升工程,对全区的农家乐等乡村旅游接待设施进行统一规划,提升质量档次和接待标准。特别是被确定为“森林康养基地”的,要着重加强养生、休闲、医疗及康体服务设施建设。建议区政府研究出台促进我区森林康养产业相关扶持政策。对符合条件,被确定命名为“森林康养基地”的,实行以奖代补。如黄坛口的孔家山、举村乡的洋坑等,可利用现有民房,适当进行修缮,改善住宿条件,完善康体服务设施。对部分几乎全部新建的“森林康养基地”,可邀请有关设计单位进行整体规划设计,然后组织招商引资,吸引社会资本投入。

(三)大力培养森林康养业技术人才。森林康养涉及生态学、养生学等学科。建议加强与国家林业局对外合作项目中心、中国林业产业联合会、森林疗养国际合作专业委员会,以及有关大专院校的协作,采用“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对全区森林康养从业人员进行专业培训,提高从业人员素质。

(四)统筹规划全区森林康养产业发展。在森林康养基地建设试点取得成效的基础上,对全区森林康养产业发展进行统筹规划,进一步整合资源,加快发展。注重各试点基地的异质性,尽可能使产业布局差异化。如举村乡洋坑村,可利用“喝山节”、“茶灯戏”等非物质文化遗产;黄坛口乡可利用药王山,研究和发掘中医养生文化;湖南、岭洋、灰坪等乡镇可利用森林野菜、人文景观等资源,将森林康养基地办出特色,创出更好的成效。

上一篇:作文我懂得了什么下一篇:c语言中指针链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