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挥农民专业合作社优势积极发展现代农业(共9篇)
发挥农民专业合作社优势积极发展现代农业 篇1
发挥农民专业合作社优势 积极发展现代农业
2007年04月24日
认真贯彻农民专业合作社法,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加快发展。各地要加快制定推动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实施细则,有关部门要抓紧出台具体登记办法、财务会计制度和配套支持措施。要采取有利于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的税收和金融政策,增大农民专业合作社建设示范项目资金规模,着力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开展市场营销、信息服务、技术培训、农产品加工储藏和农资采购经营。
————摘自《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编者按如何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让千家万户的农民进入千变万化的市场,提高农业的产出效益?实践表明,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是一条有效途径。2006年10月31日,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24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并将于今年7月1日正式实施。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首部专门规范和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法律,也是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经营责任制以来,首次以立法的形式推进农民的经济互助与合作。这部法律的实施标志着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如何发挥农民专业合作社的优势,以新型经营方式发展现代农业?4月19日,本报邀请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理事会副主任李春生与河北清苑县委书记和山东枣庄的一位农民,围绕合作社发展这一主题进行了对话。
对话人———
李春生: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理事会副主任、国际合作社联盟副主席石海林:河北清苑县委书记
贺宝玺:山东省枣庄市山亭区合众乳业合作社主任
策划人———
李力:本报产经新闻部副主任
《农民专业合作社法》是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领域的一部重要法律,是农村合作经济发展史上的一座里程碑,意义重大而深远
李春生:2006年10月31日,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24次会议高票通过了《农民专业合作社法》,今年7月1日将正式实施。这部法律的出台,直接关系到“三农”的发展,特别是关系到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首部专门规范和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法律,也是农村实行家庭承包经营制度以来,首次以立法的形式推进农民的经济互助与合作。该法开篇便明确了立法宗旨:支持、引导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规范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组织和行为,保护农民专业合作社及其成员的合法权益,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
此法是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领域的一部重要法律,是农村合作经济发展史上的一座里程碑,意义重大而深远。第一,它明确了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法律地位;第二,它为规范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提供了法律依据;第三,它为促进农民专业合作社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了法律保障。据统计,目前全国有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15万余个,参加的农户达2363万户,占全国农户总数的9.8%。
这部法律的实施标志着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依法引导和
促进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也必然进入一个新的历史时期。具体来讲,这部法的出台有利于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的完善,有利于提高农业的组织化程度,促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同时也有利于农业技术的推广和应用,促进农产品质量和标准的提高。通过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有利于农民的素质、合作意识、民主意识、市场意识和自我服务水平的提高,最终促进农村的民主化管理,和谐社会的发展,促进整个新农村建设。
石海林:我们在实际工作中也确实体会到,《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出台特别重要。农村合作经济组织这几年应运而生,有的发展很不规范,急需这么一部法律来规范它的发展。贺宝玺:我学习《农民专业合作社法》之后,对以后的发展更有信心了。这部法律的颁布实施符合我们农民的意愿,必将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建设新农村,发展现代农业,必须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合作社是对现代农业经营管理制度的创新
石海林:现在中央抓新农村建设,实际上核心还是增加农民收入,发展农村经济。经济发展了,农民有钱了,许多事就好办了。现在农村在发展过程中确实遇到了一些困难。如何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让千家万户的农民进入市场?这是当前新农村建设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课题。
从我们清苑县农村的情况来看,我觉得现在农民所思、所盼、所想的有四个问题:一是现在农村的基础设施建设滞后,阻碍了农村的发展;二是有些地方农民最需要的政策、法规和信息服务等等通达不到村、不到户;三是农村流通条件不发达,农民需要的好商品难以买到;四是农村目前还比较闭塞。我们迫切希望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能够承担起解决这些问题的任务,为农民真正办一些实事。
贺宝玺:我2003年9月开始组建合作社,在实践工作中我的体会是,建设新农村,不走合作的路子确实不行。为什么这么说呢?我们枣庄市山亭区上个世纪70年代建了一个乳品厂,农民依托乳品厂发展养牛业,后来乳品厂倒闭了,农民没有地方卖奶,就把牛奶倒掉,有的农民甚至把牛杀了。现在农民有愿望联合起来。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就成立了合作社。我们首先与龙头企业签订合同,帮助农民解决了牛奶销售的问题,一下子就把龙头企业与一家一户的小农生产对接了起来。农村必须得搞合作经济组织,否则一家一户的分散经营是挣不到钱的。
李春生: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我认为发展现代农业,应主要把握好这样几个方面:以现代农业科学技术统领农业的发展,以现代农业物质装备武装农业,用现代的经营制度来管理农业。这里提到用现代的经营制度来管理农业,就需要有一个外在的组织形式保证经营制度的实施,这个组织形式的一个最好的载体,应该是各种类型的专业合作社。
在农村确立了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后,在家庭联产承包经营这个层面上,我们做得已经相当不错了,潜力也得到了很好的发挥。但在为农服务的这一层面还比较滞后。农村各类专业合作社在这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目前我们已经具备了发展合作社的条件和土壤,农民有需求,为什么?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极大地促进了农村生产力的发展,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但是随着农业生产的发展,随着市场化、国际化进程的加快,农民越来越感觉到这种规模细小、松散的一家一户的小生产,很难适应大市场的需求,于是就有了自发合作与联合的诉求。专业合作社是农业产业化链条中的重要载体,它就像一条扁担,一头担着企业,一头担着农户,既解决了龙头企业与千家万户对接的问题,又解决了入社农户与龙头企业进行对话、协调,维护自身权益的问题。因此说,农民专业合作社是现代农业经营的重要载体,是对现代农业经营管理制度的充实和完善,从这个意义上也可以说是一种创新。
搞产业化经营,发展农业标准化生产,提高农产品质量,就要充分发挥农民专业合作社的作用
贺宝玺:我们合作社的当务之急,就是要搞标准化生产,不搞标准化龙头企业就不要你的牛奶。我们计划帮助农民建养殖小区和挤奶中心,可依靠农民出资眼前还有很多困难,希望能得到政府的扶持。建一个养殖小区大约需要投资50万元左右。
石海林:50万不够,我们县建一个养殖小区需要投资130万元左右,一年建了11个,一个小区的容量设计是800头—1000头奶牛,一个小区养殖500头奶牛只能获得微利,养殖800头奶牛才能获利。有了标准化才能真正保障农民的权益。
李春生:《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出台后,国务院有关部门正在依法制定相关的扶持政策。随着相关政策的逐步出台,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会有一个很好的外部环境。
刚才大家讲到标准化问题,我们供销社有一个农业标准化示范基地建设项目,政府对此还有些扶持。靠一家一户确实很难搞标准化生产,而专业合作社搞标准化生产有很大的优势。目前许多国家也是通过各种合作社来推广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例如,现在我国对食品安全越来越重视,人民对食品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利用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把农民组织起来,能更好地实行农产品标准化生产,也能更好地保证食品生产的质量。同时,从流通环节入手,发展流通类型的合作社或现代流通网络,严格市场准入,对于做好我国食品安全工作,可以起到四两拨千斤的作用。
供销合作社作为农业农村经济发展中的一支重要力量,在发展专业合作社方面有诸多优势
石海林:在新农村建设中包括在现代农业的建设中,需要供销社系统发挥优势,找出自己有所作为的平台和切入点也是个关键。
李春生:你说到点子上了。供销合作社作为农业农村经济发展中的一支重要力量,近年来一直坚持为农服务的宗旨和办社方向,推进自身改革,积极兴办各类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在发展专业合作社方面有诸多优势:一是网络优势。供销合作社已形成遍布全国城乡的庞大网络,全国有基层供销社2.2万多个,综合服务社14万多个,农村经营服务网点40多万个,省(市、区)、市(地)、县都设有供销合作社联合社。二是经济优势。经过多年的改革与发展,截至2006年底,全系统具有一定规模的龙头企业达到1604家,发展各类商品生产基地8300个。去年全系统实现销售总额7489亿元,利润79.5亿元,具备了一定的经济实力。三是政治优势。长期以来,供销合作社一直坚持为农服务的办社宗旨,贴近农村、贴近农民,在广大农民群众中享有比较好的信誉,可以说对农民具有一种天然的亲和力。四是经验优势。
通过多年的改革和探索,供销合作社在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推进供销合作事业方面,积累了比较丰富的经验。到2006年底,全系统共发展各类专业合作经济组织3.3万多个,共吸收各类成员610多万个,分别占全国的22%和26%。专业合作社的农户带动力和规范化程度都远高于社会平均值。五是人才优势。供销合作社系统有大量长期从事合作经济研究与实践的人才。
目前,我们正发挥上述优势,积极实施“两大工程”。一是“新农村现代流通网络工程”,也称“新网工程”,主要是通过改造、提升、整合、优化供销社现有经营网络资源和传统经营业务,致力于建立以“农业生产资料现代经营服务网络、农副产品购销网络、日用消费品现代经营网络和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网络”为主体的沟通城乡、“双向流通”的农村现代流通体系。二是“千社千品富农工程”,主要是每年从全系统选择1000个规范的专业合作社,根据产业优势和地域特点,塑造1000个特色农产品品牌;5年时间,扶持5000家专业合作社,塑造5000个特色农产品品牌。每个专业合作社平均带动社员1000户以上,通过此项工程直接带动500万户农民,实实在在地帮助农民实现增收。
目前,我们首先着重抓的是“新网工程”,用现代的经营方式整合、改造好我们传统的网络,这项工作已经取得了初步成效。全系统有35%的经营网点纳入了连锁、配送体系,商务部搞的“万村千乡市场工程”的农家店中,65%左右是供销社的网点。按照国家的标准,我们设想在3年至5年内,通过连锁配送经营实现的销售额占全部商品销售额的比重达到50%以上。“新网工程”目前正在申请立项。其次,我们要突出抓好专业合作社的发展,我们不仅仅自己创办专业合作社,而且要搭建为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服务的平台,充分发挥我们的优势,向他们提供服务,依法通过民主、自愿的原则,扩大供销合作社的基层组织资源。第三,大力发展农村社区综合服务,为农村社区居民提供全方位的服务。这项工作做好了,供销合作社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就充分显现了,而且这方面我们已经有许多好的典型,如山东日照供销社搞的农村社区服务中心效果非常好。建设社区综合服务平台,农民欢迎,政府满意,而且具有可持续性,因为它是按市场经济的原则去运作的。
石海林:供销社在发展专业合作组织中具有无法比拟的优势,这取决于三个方面:一是供销社是老合作经济组织,从新中国成立初期就开始建立,它有非常好的基础和非常好的网络;二是供销社有一大批素质非常高的经营人才;三是农民非常信任供销社,一个大村有几个商店,挂供销社的牌子和不挂供销社的牌子,老百姓认可程度不一样,经营额也是不一样的。我认为在建设新农村中供销社肩负着重要使命。
我们县供销社目前主要抓三项工作:第一,抓农村合作经济组织。我们县成立了38个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组织形式各异,有些是供销社干部下去领办,有些是退休的老同志组织的,有些是在职的干部组织的,有些是农民、经纪人组织的,有些是龙头企业的企业主组织的。
第二,建立农村流通网络。我们发挥供销社联合合作的优势,以市场化运作为基础构建三大流通网络。一是农资网络,县社以金桥农资配送中心和绿农农药配送中心为龙头,通过发展农资商品直营连锁店和加盟连锁店,整合原有的农资经营网络,形成覆盖全县的农资流通网络格局,已发展连锁配送网点196家,统一配挂了清苑县供销社农资连锁加盟店的牌匾。二是日用消费品网络。县社结合“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利用供销社的老场地和老能人,请他们出来当业主,有的利用农村的新能人,建立对老百姓负责的、安全的、高质量的超市。而且我们每建一个超市补贴3000元。三是农副产品购销网络。以清华果菜有限公司为龙头,以18家农副产品购销型专业社为基础,构建农副产品购销网络,沟通农民生产与销售市场。
第三,建立农村社区综合服务中心。我们县有290个村,在87个村率先试点搞村民中心,主要以供销社的老框架为基础,以农民合作经济组织为主体,以原有大队部为场地,建立村民中心,为农民提供的服务包括法律服务、计生服务、伤残老人的服务、育龄妇女的保健服务、少儿服务,主要以服务“三农”为主。
我们县供销社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不等不靠,而是根据农民的需求,不断拓宽经营渠道,建了许多专业合作社。专业合作社的发展,也促进了县供销社整体实力的增强。现在我们县里农村门脸最漂亮、实力最雄厚的商店是供销社。
李春生:你们县通过基层社的改革和体制创新,通过对供销社老网络、老网点的整合、改造,使供销社重新焕发了生机与活力。供销合作社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既然适应了目前农村经济发展的实际和现实的行政管理体制,应该也能够在农民专业合作社建设中、特别是在新农村建设中充分发挥作用,各级地方政府完全可以把供销社作为依托和信赖的一个抓手。
贺宝玺:搞合作社离不开供销社系统,我们刚刚组建合作社的时候,什么都不懂,在当地供销社指导和帮助下,知道了怎么去组织,怎么去规范,怎么去发展。合作社今后的发展也离不开供销社。我们合作社刚成立时,入社的农户只有18户,现在已经有200多户
了,还带动周边4个县的农户加入合作社。现在我们合作社的社员越来越多,要为农民提供生产资料、生活资料、配种改良等服务。我们下一步还要搞标准化生产,建养殖小区,需要政府在土地、技术和资金方面给予支持,这就需要供销社帮助协调解决问题。目前我们山亭区已经把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列入了区供销社管理。
为了增强在市场中的竞争地位,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到一定阶段,趋势就是走向联合李春生: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要紧紧依靠党委的领导,紧紧依靠政府的支持,依法自愿组织,自我服务,自我发展,只有这样才能发展起来。
《农民专业合作社法》的出台,标志着长期困扰专业合作社发展的法律缺失问题基本得到解决,农民专业合作社将进入一个规范、快速发展的新时期。当然,我国的农民专业合作社普遍规模较小,市场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还不强。从长远角度看,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到一定阶段会走向联合,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在农民基础上的合作,在合作基础上的联合”。合作社通过联合可以增强其在市场竞争中的地位,可以解决单个专业合作社解不好、解决不了的问题。
供销合作社在这方面正发挥着积极作用,各级供销社联合社通过联合有关部门和组织,组建农村合作经济组织联合会,为专业合作社发展提供技术培训、信息咨询、业务指导、法律维权、产品营销、政策协调等服务,深受会员和广大农民的欢迎,得到了地方政府的肯定与支持。目前,部分省区市和226个地(市)、1000多个县依托供销社成立了农村合作经济组织联合会。
合作社的事业是一个朝阳事业,国外也是这样,合作社的发展历史悠久,而且势头很好。一个国家经济、社会的发展离不开合作社的发展,这已成为人们广泛的共识。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以及社区各类专业合作组织的成功实践,对发展合作社的认识会逐步提高。各级政府对其发展会给予更多、更好的扶持。合作社发展的环境会更为宽松,合作社一定会有一个更快的发展。
合作社的理念内涵非常丰富,其中一个重要内容就是:一人为大家,大家为一人,人人为我,我为人人。这与我们和谐社会的理念是一致的。从这点来看,合作社既是一个奉献者的事业,也是一个有光明前景的事业。我们有了这样的认识高度,就应该对这项事业充满信心。
贺宝玺:听您这么一讲,我们发展合作社就更有信心了,感觉前途更光明了。山东省威海市供销社立足服务“三农”,坚持以所属各农资公司为主体,以连锁配送为核心,以科技服务为手段,充分发挥全市农资供应主渠道作用,维护了农民的利益。图
为威海市荣成滕家镇农民在技术人员的指导下选购优质种子。王佳琛
贺宝玺、李春生、石海林(从左至右)在交谈。本报记者赵晶摄对话结束后,李春生等与本报记者合影。本报记者赵晶摄
发挥农民专业合作社优势积极发展现代农业 篇2
一、农机合作社的优势
(一) 在解决农民买不起问题上更具优势
高性能和大中型农机具的使用, 一方面可以更好地实现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另一方面还可以实现节能减排, 更好地发挥农业机械化在促进生态文明建设上的作用。农机合作社除了通过向金融部门贷款和获得政府农机具购置补贴外, 还可以通过合作社的积累和向成员筹集资金等方式, 解决购置高性能机具、大中型机具和配套机具的资金短缺的难题, 从而可以很好地解决农民买不起农机具的问题。
(二) 在提高农机具利用率
和经济性上更具优势
农机合作社的发展, 可以在很多方面提高农机具的利用率:合作社统筹购置农机具, 可以解决重复购置问题, 实现机具的合理配套, 有利于提高农机具的利用率;合作社与成员是利益一致的经济共同体, 这一特质使农业机械作业市场稳定, 有利于提高农机具的利用率;随着农机合作社实力的增强和经营能力的提高, 市场信息获取能力和市场开拓能力也会增强。目前浦北县组建农机专业合作社19个, 注册资金750万元, 固定资产918万元, 入社210人, 农机291台, 合作社机耕作业面积2012hm2, 机插面积530hm2, 机收面积800hm2, 作业总收入625万元。合作社的发展, 使农机具的利用率和经营效益得到大大提高。
(三) 在促进农民增收上更具优势
农机合作社还可以从两方面促进农民增收:一是由于农机合作社为成员提供机械作业服务不以盈利为目的, 可以把农机作业费用降到最低水平;二是农机合作社在发展机械作业服务的基础上, 还可以逐步扩大贮藏加工、产品销售、生产资料购买等领域的业务, 拓宽农民增收渠道。
(四) 促进农机具与其他生产要素实现更优配置
农机合作社的互利合作机制有利于协调成员之间的关系, 加上经济实力的增强, 有利于逐步解决好“有机无路走、机闲无处放、机坏无处修”等问题, 更好地发挥农业机械化的作用。
二、农机合作社发展对策
(一) 加强组织领导, 强化指导服务
《农业部关于加快发展农机专业合作社的意见》中指出, “各级农机主管部门要坚持把发展农机专业合作社作为促进农业机械化发展的重要任务和重点工作, 摆上重要位置, 列入议事日程”。发展农机专业合作组织是农业机械化发展的必然需求, 也是实现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生产方式转变的有效手段。因此, 农机部门要加强指导、扶持和服务, 把发展农机合作社作为农机化工作的重要考核内容, 调动农机管理、推广、培训、维修、安全监理、信息服务等力量, 形成合力, 狠抓落实。主动帮助合作社在工商登记、财政支持、信贷服务、税收减免、土地租赁、用电用油等方面解决困难和问题, 研究并拓展农机专业合作社的政策支持范畴, 为农机专业合作社发展创造和提供有利条件。
(二) 落实扶持政策, 改善发展环境
要加强对新型农机专业合作社的扶持力度, 为农机专业合作社的建设和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目前, 农机合作社尚处于发展的起步阶段, 缺乏机具设备和运作资金, 迫切需要政府及有关部门的扶持、协调和帮助。今年5月自治区农机局《关于扶持农机专业合作社规范化建设的意见》明确指出, “农机购置补贴资金要向农机专业合作社倾斜, 对农机专业合作社申请购置国家补贴农机具不受数量限制, 优先补贴, 实行多购多补”, 各级财政对农机合作社购买农机具还可以实行累加补贴。这是广西支持合作社发展的好政策。要采取制定更多的比如财政资金扶持和农村科研推广项目支持等扶持政策, 改善发展环境, 引导合作社以农业为本, 多种经营, 向更多更广的服务领域延伸, 帮助农机专业合作社走上经营规模化、服务专业化、不断发展壮大的健康轨道。
(三) 坚持规范建设, 健全完善制度
严格按照法律、法规和政策的规定和要求组建农机合作社, 努力创造条件, 力争在工商注册的农机合作社达到自治区农机局要求的“五有” (有完善的基础设施、有良好的运行机制、有健全的财务制度、有较大的服务规模、有显著的综合效益) 规范化建设标准。切实加强农机专业合作社的经营管理, 调动社员生产积极性, 提高经济效益, 增强发展实力, 确保合作社正常运行。农机专业合作社要按照《农民专业合作社法》的原则和程序, 建立健全合作社章程, 按照合作社章程指导业务工作。同时, 制订社员代表大会制度、理事会制度、财务制度和作业标准等, 使合作社在技术标准、作业质量、经营秩序、内部管理都有章可循, 形成一套规范管理、独立经营、自我发展的经营管理体制, 不断提高合作社的经营和管理水平, 推进农机专业合作社规范健康发展。
(四) 激活投资机制, 增强服务功能
一是做到鼓励引进工商资本和扩大粮农参加的有机结合。按照多元投入、合作兴社、激活潜力的要求, 鼓励和引导工商资本投资组建农机专业合作社, 改善主体结构, 提高造血功能, 增强服务能力, 允许和鼓励社员带机具带土地入股。积极推进股份合作社制, 以股份的形式吸引社会资金, 逐步建立国家扶持、群众自筹、银行贷款、集体入股、合作经营等多渠道、多形式的多元化投入机制。二是努力拓展农机专业合作社获利空间。既要鼓励合作社积极引进、试验、推广新技术、新机具, 又要鼓励合作社拓展服务领域, 加强横向联系, 实行异地合作, 实现跨区域作业, 努力提高农机具利用率, 延长农机服务产业链。三是努力打造服务品牌。随着新农村建设的深入开展, 土地流转速度有所加快, 土地逐步走向规模化经营, 这就需要有一定实力的农机服务组织为其开展专业的农机服务, 业主考虑该组织的实力、服务质量的同时, 也相当重视其服务品牌。服务是农机专业合作社最具特色的品牌, 也是生命力所在。注重品牌发展和文化建设, 不断健全机制, 改善服务, 打造品牌, 扩大影响力。
(五) 加强典型宣传, 积极示范带动
要努力创造条件, 按照自治区农机局的工作要求, 每个县培育发展1~2个制度健全、设施完备、功能齐全、效益良好的示范合作社。宣传推广《农机专业合作社示范章程》、《农机社会化服务作业合同》等规范, 引导农机专业合作社依法经营, 规范运作, 诚信服务, 提高效益。加强对农机专业合作社经营管理和技术应用的指导、服务。不断创新发展条件, 及时总结先进典型, 示范推广好做法、好经验, 使基层干部和广大农民群众增强发展农机专业合作社的信心。
发挥农民专业合作社优势积极发展现代农业 篇3
一、陕西省合作社发展的特点
(一)兴办主体多元化。合作社的成员以农民为主,但牵头发起人和出资主体呈现多元化趋势。除了传统的农村能人、种养大户、经营能手、科技人员领办创办以外,还出现了社团协会、龙头企业、公司实体等法人团体牵头办社,大学生村官领头办社等多种形式。陕西省近几年,同类产业合作社之间自愿联合的愿望增强,一批不同形式的联合社不断涌现。2012年成立的陕西三秦果农联合社,是由陕西省13个市县的果业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共同发起的,联合社拥有“三秦果业网”、三秦果农报等服务媒体,有片区理事单位13家,基层专业合作社、果业协会、村镇服务网点667个,一线技术人员400多人,有陕、甘、晋、豫等省地区社员5万多名。
(二)经营服务范围不断扩大。陕西省合作社从起步时的技术互助、信息传播,逐步扩展到资金、技术、劳动等多方面的合作,从生产领域逐步向生产、流通、加工一体化经营发展。2013年从事产加销一体化服务的合作社和以生产服务为主的合作社,分别达到12996家和6333家,占专业合作社总数的53.6%和26.1%。此外,陕西省还在土地合作、资金互助合作等多个领域进行了探索。如阎良区以土地流转服务中心为平台,推行“村委会+合作社+农户”的土地流转新形式,帮助合作社做好土地流转服务,为合作社协调流转土地9950亩,占全区总流转面积的65.5%;宜川县将扶贫资金互助会引入合作社,共有20个合作社成立了“1+1”资金互助社。目前全省组建资金互助合作社的合作社数量已经达到了438家。
(三)营销渠道不断扩展。
一是创新“农社对接”。通过补贴房租、提供公益岗位等措施,支持合作社在城市居民社区开设蔬菜直供店,并开展了“农社对接”示范店的创建活动。目前全省开展“农社对接”的合作社562家,在省内外开设直销店、直营点611个,覆盖社区640个,消费者1000多万人,成为解决“农民卖菜难,市民买菜贵”问题的一条新路,社会反响较大。
二是推进农校对接。省农业厅与省教育厅签订“农校对接”协议,确定华县、高陵、太白县为农校对接示范县,组织合作社与高校食堂对接。目前西安交通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长安大学等22所高校后勤服务集团与华县、高陵、太白等县区合作社达成了长期采购意向,取得了“学生得实惠,农民能增收”的效果。
三是做实“农超对接”。依托有经验和实力的合作社牵头,其他合作社供应产品,引导建立“一个漏斗向下”与大型连锁超市对接。西安恒绿合作社每天有9辆冷藏车为沃尔玛等超市的36个门店合作供货,年销售总额达到3200万元。
四是组织参加会展营销。积极服务合作社参加中国农交会、杨凌农高会等农产品展销会、交易会、推介洽谈会等,提供展位,在农业网站开设合作社产品网上展厅,利用各种媒体宣传推介优势产品,开拓市场。2011、2012两年,组织陕西省100多家合作社参加第九届、第十届农交会,零售额达到了230多万元,签订协议、意向20多项,金额近亿元。
二、财政支持合作社的主要措施
近几年,陕西省财政把支持合作社发展作为破解“三农”难题的重要举措,按照“因地制宜、多元创办、政府扶持、部门指导、市场运作”的思路,以示范县建设为引领,以百强社创建为带动,不断强化财政支持力度,优化发展环境,全省合作社发展迅速,成效显著。
(一)合作社示范项目建设。从2007年开始,陕西省开始实施合作社示范项目建设,省财政每年安排资金2000多万元,用于支持发展较好、运行规范、辐射范围广、带动作用强、经营成效明显的粮食、果蔬、畜禽以及林下经济、农民用水、特色产业等方面的优秀合作社及农民合作组织。扶持资金重点用于合作社开展培训教育、技术推广和增强生产经营、市场营销能力建设,具体建设内容由合作社成员(或代表)大会讨论通过。
(二)合作社示范县建设。2009年陕西省确定了宜川县为省级合作社示范县,对示范社开展部门帮扶、优先扶持、重点指导,实行项目整合,形成了“抓宣传引导,营造发展氛围;抓机构建设,充实指导力量;抓资金整合,加大扶持力度;抓业务培训,提高经管水平;抓扶持服务,帮助做大做强;抓部门帮扶,形成社会效应”为核心内容的“宜川模式”。随后在全省推广“宜川模式”,省级示范县扩大到4个,市级示范县增加到12个,还有20多个县自发开展示范县建设。示范县建设在县域范围内形成促进合作社发展的良好政治经济和社会环境,在促进合作社发展的同时助推县域经济发展,促进农民增收。
(三)果蔬贮藏百库建设工程。针对合作社实力弱、服务能力低和陕西苹果、蔬菜储藏保鲜能力不强的实际,按照“提质基础在有机,增效空间在流通”的思路,选择运行机制健全、带动作用突出、具有一定规模和营销实力的合作社,采取“财政补助、招标承建、库型标准、工艺统一”的“交钥匙”模式,专门为合作社“量身定做”了果蔬贮藏气调库“百库建设”工程项目。自2010年以来已统筹安排项目资金2.9亿多元,支持260余家果蔬合作社建设了标准气调贮藏库260多座,新增库容总量达到30万吨,初步形成了以国家级洛川苹果批发市场贮藏库群、眉县猕猴桃交易中心贮藏库群为代表的果蔬贮藏库群。2013年,通过实施“百库建设”,再提升合作社储藏能力12万吨。
(四)合作社示范提升行动。为解决百强社在生产经营、加工储运、市场营销等方面的困难和问题,陕西省在城镇社区设立直销店、举办或参与产品展览展示推介,组织开展合作社产品统一分级、整理、包装,购置保鲜储藏、加工、运销设施设备等方面扶持合作社帮助其扩大合作社产品品牌的社会影响,增强服务功能和适应市场竞争能力。2012年,陕西省统筹项目资金2000万元,在延安市选择了20家果业合作社示范社,开展了合作社示范提升行动试点工作,20家示范社经营规模迅速扩大,标准化生产水平、规范化管理水平、服务带动能力等得到明显提升,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和市场营销能力得到提高,20个合作社社均生产基地面积增加到5200多亩,共建立苹果标准化生产基地10万亩,其中高标准核心示范园2000余亩,建成苹果储藏库58座,建成自动选果线15条,胶带厂1个,果袋厂1个,在国内大中城市设立直销窗口33个。2013年又安排3000万元在全省正式开展合作社示范提升行动,对65家省级百强示范社予以扶持,进一步促进合作社做大做强。
三、存在的不足和问题
(一)总体发展水平还不高,带动能力不强。陕西省合作社不论是总数、成员数量,还是经营规模、带动能力,都达不到全国平均水平,更落后于东部发达省份。据统计,截至2013年底,全国合作社数量已达98.24万家,省均31690家,陕西省仅为24260家;全国合作社入社农户占全国农户总数为28.5%,陕西省仅为19.6%;全国单个合作社平均社员75人,陕西省只有60人左右;能够实行产供销一体化经营服务的12000多家,只占总数的53.3%,许多合作社主要开展季节性服务。
(二)资金、人才短缺。《合作社法》没有规定成立合作社必须达到一定数额的注册资金,验资也不严格,虚拟出资或是不出资的情况很多,使合作社在起步阶段就资金困难,加上规模小、不规范、实力弱,融资困难成为制约合作社发展的最大瓶颈,资金短缺使绝大多数合作社不具备农产品精深加工能力。此外,领办合作社的带头人大多是农民,现代理念不强,经营能力、管理水平较低,内部管理和营销策划人才短缺,又承担不起引进人才的费用,严重阻碍合作社健康快速发展。
(三)扶持政策有待进一步落实到位。为了支持合作社发展,中央和各级政府根据《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制定了产业、财政、金融、税收、用地、用电、用水等许多扶持政策,但是不少地方对合作社的性质、职能和作用意义认识不清,优惠政策落实不到位,发展环境成为制约合作社发展的重要因素。
(四)内部运作机制不够规范。有些合作社制定的章程不切合实际,简单照抄硬套,没有实际内容,严重影响了合作社的实际规范运行,各项制度大都写在纸上,贴在墙上,讲在嘴上,难以保证合作社规范运作。有些合作社由于带头人、财务人员文化水平低,对合作社财务管理制度学习认识不到位、理解不够,不认真执行财务制度的现象时有发生,使合作社财务状况与实际情况出入较大。
四、建议
(一)积极创新扶持办法。在扶持方式上,财政部门要逐步改变无偿补助的支持方式,向以奖代补、先建后补、奖补结合、财政贴息等多种方式转变。对农业产业项目、农村社区以及需要有组织、规模化、标准化成片推进的项目,优先让符合条件的合作社参与申报和实施,让合作社直接参与支农项目建设。鼓励龙头企业与合作社更多地开展联系和合作,推广完善“农户+合作社+龙头企业”等经营方式。委托合作社完成一些政府职能由政府直接购买服务,如制定农产品生产标准和技术规程、农产品基地和质量认证、发布市场信息等工作。同时加强对合作社的智力投入与支持。各级党委和政府部门积极调动社会资源,如成功的企业家、创业者、先进人物和相关的专家学者等,根据各专业合作社的特点,分类进行系统的培训,提升合作社人员素质。
(二)要加强财政直接补助资金的管理。财政补助合作社形成的资产和由合作社承担实施项目形成的资产,由合作社依法占有和使用,并平均量化到合作社成员账户,按照相关法律法规进行核算管理。对于政府部门组织实施、由第三方建设的项目,如果项目形成的资产与农民生产生活密切相关,项目区内有规范、成熟的农民合作社,经验收合格后,有条件的可将项目资产移交给合作社。该部分资产视同国家补助资产,并按照相关规定进行核算管理。同时合作社要建立健全支农项目资产运营和管护机制,明晰产权和受益对象,确定管护主体、管护责任和管护资金来源。财政支农项目形成的资产,属于经营性资产,合作社应从收益中提取一定的资金建立管护基金,用于资产的管护和折旧。属于农村纯公益性资产,可以采取村集体和农民合作组织管护基金各拿一点、财政适当补助一点的方式,筹集管护资金。建立奖励机制,将合作社资产管护情况与评选表彰、项目支持等挂钩,对资产管护好的合作组织予以适当奖励。
(三)发挥政府农业担保公司和中小企业担保公司的作用。把合作社作为重要的担保对象,探索通过财政补助、企业投资、社会投入等多渠道建立担保机制,同时实施贷款贴息制度。
发挥农民专业合作社优势积极发展现代农业 篇4
别必雄
2009年第5期 ——经济建设
近年来,天门市委、市政府把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作为深化农村改革、发展农村经济、促进农民增收、建设新农村的重要抓手,积极引导,大力扶持,规范管理,全市农民专业合作社有了较快发展,有力地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基本特点
——发展速度快。天门市农民专业合作社起步于上世纪90年代,近几年发展明显加快。2007年,全市农民专业合作社达到22家。2008年,农民专业合作社达到101家,比上年增加79家;社员总数2000多人,带动农户2万多户,联结基地面积10万多亩。
——覆盖范围广。天门市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合作领域从个别产品的生产和服务,发展到种植业、养殖业、林果业、加工、运销、冷冻贮藏、农机服务等多个方面;服务范围已由生产环节扩大到产前、产中、产后诸多领域;从开始仅提供一项或几项服务发展到实行产加销综合服务。
——组建形式多。天门市注重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坚持多类型、多样化发展。有的是龙头企业带动型,如天西农民菊芋专业合作社,依托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海力菊糖公司创办;张港花菜专业合作社,依托鑫天农业有限公司创办。有的是农村能人或大户创办型,如鸿远马铃薯专业合作社、红雨生猪养殖专业合作社,分别由科技示范户宋宏林、养猪大户李宏一领头创办。有的是集体经济组织领办型,如万场瓜果专业合作社,由黄潭镇万场村委会牵头组织创办。有的是跨村合作或联合办社型,如志鹏农机合作社,由净潭乡范围内所有农机大户联合创办。
——规范程度高。目前,天门市101家农民专业合作社已全部到工商部门登记注册,并都经过主管部门确认备案。在市经管部门的指导下,各专业合作社结合实际不断完善章程,建立健全内部管理制度和财务管理制度,规范化水平不断提高。
主要作法
——加强领导促培育。农民专业合作社是连接农民与市场的必不可少的纽带,可以有效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解决政府包不了、龙头企业办不了、农民单家独户干不好的生产经营难题。天门市把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摆到重要议事日程,提出“建一个组织,兴一个产业,活一方经济,富一方百姓”的发展思路,成立了市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领导小组及办公室,明确了相关部门的责任。同时,建立了由领导小组办公室牵头、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参加的支持和促进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联席会议制度,定期交流情况,研究解决问题,加强服务指导,促进合作社快速、规范发展。
——制定政策促发展。天门市委、市政府制定出台了《关于支持和促进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意见》,对规范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提出了具体要求,制定了一系列扶持和优惠政策。在资金预算上,市财政设立了专项预算资金,用于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开展信息交流、成员培训、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农产品质量标准与认证、市场营销和技术推广等。在税收政策上,对专业合作社销售的农产品,按照有关规定,给了优惠照顾。在信贷投入上,各金融机构特别是农业银行和农村信用社,对农民专业合作社为农业生产提供产前、产中、产后服务和扩大经营规模等所需的贷款给予相应支持和优惠。
——培植典型促兴办。为了及时总结经验,推广典型,以点带面,推动发展,天门市委、市政府组织开展了“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创建工程”,一个产业办一个示范合作社,着力抓好示范合作社的培育、指导和宣传工作,产生了“点亮一盏灯,照亮一大片”的良好效果。
——强化培训促规范。天门市充分利用农村社会化服务网络体系,结合农业技术普及推广工作,对广大农民开展合作经济知识、经营理念和管理技能培训。去年市直业务主管部门专门举办了2期专业合作社培训班,重点培训农民专业合作社从业人员,提高他们的整体素质,促使他们规范运作。
初见成效
——提高了农民的组织化程度。农民专业合作社通过为其成员及农民提供产前、产中、产后服务,扩大经济规模,促进了技术、信息、资金、品牌、市场等资源的共享,使农业生产和农民的组织化程度得到明显提高,也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农民“买难、卖难”问题,保护了农民利益。如岳口镇兴达黄鳝养殖专业合作社,为社员统一订购鱼苗,确保了鱼苗质量和价格,及时收集市场信息、指导农民生产、协助社员销售,社员普遍反映入社后有了安全感,降低了生产成本和投资风险。
——开拓了农产品销售渠道。农民专业合作社利用自身优势,积极构建营销网络,开辟销售渠道,保证了成员正常生产,产品销售畅通。如张港花菜专业合作社,注册了“和玉牌”花菜品牌,主导产品花菜除销往国内市场外,还出口俄罗斯、加拿大、新加坡、马来西亚、香港等国家和地区。目前,张港花菜合作社带动周边乡镇发展花菜种植5万多亩,成为全省最大的花菜种植基地,仅此一项每年为1万多农户户平增收2000元。
——加快了农业科技的推广应用。农民专业合作社通过开展技术服务,及时引进和推广新品种、新技术,加快了农业科技成果的推广应用。如鸿远马铃薯合作社引进“大西洋”马铃薯,请中国农科院、河南省马铃薯研究所的专家教授到田间地头为种植户讲授栽培技术和病虫害防治要点,并为每户社员制定了一张生产技术流程表,注明了需施肥、施药、防病治虫的时间,统一开展技术指导,统一施肥、施药,统一机械收获,加快了农业科技的推广应用,极大提高了马铃薯标准化生产的水平。
——提升了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农民专业合作社一方面将千家万户联系、组织起来,另一方面与农业龙头企业紧密联系,架起了生产、加工、销售的桥梁,在龙头企业与农民之间发挥着纽带作用,成为调节龙头企业与农户利益关系的重要力量,较好地促进了农业产业化经营整体水平的提升。
——降低了市场风险,增加了农民收入。农民专业合作社通过集中采购种苗,统一供应农资,强化生产过程管理,有效提高了产品质量,提高了商品率,降低了市场风险,增加了农民收入。如蒋场镇奶牛养殖专业合作社成立后,与蒙牛集团合作,蒙牛集团派人予以技术指导,严格按标准和要求组织生产,在全国奶牛市场受到“三聚氰胺”影响的时候,天门市的奶牛养殖不仅基本未受冲击,而且鲜奶收购价比平常上涨了0.2元/斤,养殖户每户增收近2000元。■
发挥农民专业合作社优势积极发展现代农业 篇5
长沙市人民政府
近年来,长沙市大力实施《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和我省的实施办法,把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作为现代农业生产经营方式的重要组织形式,重点扶持,强力推进,不断扩大覆盖范围,有力推动了农业转方式、调结构、增效益。截止去年底,全市有合作社1564家,入社农户27.12万个,带动农户29.16万个,全市近60%的农户参与了合作生产经营。可以说,农民专业合作社已经成为推动长沙市农业现代化建设的一支重要力量。
一、加强组织领导,落实工作责任。农民专业合作社联结农户,对接市场,在提高农业生产规模化、集约化、组织化程度方面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基于此认识,市里专门下发了《关于大力推动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意见》,成立了农民专业合作社指导协调领导小组,建立了联席会议制度,及时研究解决发展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同时,市委、市政府把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纳入了区县(市)绩效考核内容,并作为“十强十快乡镇”的重要考核指标,每年评选表彰十个优秀合作社,强力推动合作社的发展。据统计,近两年长沙市新发展合作社1073个,是2009年前历年累计数的2.2倍,目前发展势头仍然强劲。
二、坚持示范引领,提升发展质量。实施典型带动、重点推动战略,采取边发展边规范、以规范促发展的工作措施,突出典型示范抓带动、突出优势产业抓发展、突出“三会”建设抓规范。为强化社务管理,市经管局制定了《长沙市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建设标准》,将组织规模、组织机构、章程制度、会计核算、成员账户、合作关系等列入了示范社标准化内容,扎实抓好制度健全、合作社负责人培训等基础工作。自2006年以来,先后组织实施了“111工程”、“123工程”、“322工程”。近两年,长沙市将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建设纳入了为民办实事项目。通过示范社的建设,不仅为合作社的发展树立了一批成员规模较大、管理比较规范、带动能力较强、产业优势较明显的典型,而且还打造出了一
批全国性的样板合作社。宁乡县金醇烟草种植专业合作社,成为全国烟草种植综合服务的样板社,其成功经验在全国进行推广;望城县格塘隆平高科种粮合作社、宁乡县流沙河土花猪养殖合作社受到到了农业部的表彰;浏阳市朝阳科技养殖专业合作社,成为了湖南省科普示范基地。
三、创新发展机制,推动土地流转。鼓励农户采取以土地承包经营权出资方式,入股设立农民土地专业合作社,由合作社统一组织生产经营或将土地出租给农业企业经营,达到土地适度规模经营的目的。土地专业合作社由县级业务主管部门进行审查,工商部门进行注册登记,成为土地经营主体。到目前为止,全市经工商注册登记的土地专业合作社达到151家,直接流转承包土地17.8万亩。这一组织形式的创新,一是农户变土地承包权为股权,变承包土地资源为资本,既能有效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又能确保农民长远利益不受损害;二是合作社集中农户承包土地,进行出租经营或统一经营,改变了一家一户、单打独斗的生产经营格局,既能以合作社为主体参与市场竞争,减少市场风险,又能扩大参与市场竞争的话语权,更有利于经济纠纷的解决;三是以村组为单元设立土地专业合作社,既可以解决有限期承包与长期不变的制度衔接问题,又可以满足受让土地企业和个人相对稳定较长时间流转土地的要求,确保了受让土地经营者的投资效益,从而实现了多方共赢。
四、强化政策扶持,创优发展条件。近几年,市县两级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政策措施。如:市工商局对农民以土地承包经营权出资方式设立农民土地专业合作社的,依照《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免费注册登记;从2006年开始,市财政每年安排200万元资金用于合作社示范社建设,2008年增加到600万元资金。对合作社向部、省级有关部门申请办理基地认证、商标注册、建设用地手续,市县两级有关部门免费提供相关服务;对合作社进城定点销售农产品的,其运输车辆由交警部门核发进城通行证;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对合作社按照流转土地面积3%的比例,优先安排使用集体建设用地指标,用于农产品加工
和设施建设;税务部门按照多予、少取、放活的原则,认真落实了税收减免政策;市县两级都把合作社负责人纳入了“阳光工程”培训范围,全市接受各级主管部门培训的合作负责人达3160人次,获得农村经纪人资格证书达1870人次。虽然近年来长沙市农民专业合作社持续健康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与上级的要求、与兄弟市州的强劲发展势头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我们将以此次会议的召开为契机,进一步理清思路,强化措施,努力推动全市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助推全市“三农”工作又好又快、科学发展。
发挥农民专业合作社优势积极发展现代农业 篇6
夹浦镇许金葡萄专业合作社社长李志香
李志香,女,西蒋村人,全家3口人,2010年被村里效益农业发展大户推荐为西蒋村许金葡萄专业合作社社长,担当起西蒋村300多亩优质葡萄统一服务、管理、销售等工作,并给村民推荐为西蒋村女村民代表,在她的带领与帮助下,使西蒋村的葡农发展有了方向、种植有了经验、销售有了市场,成为西蒋村引领农民发展效益农业,走共同致富道路的带头人。主要事迹如下:
一、不甘落后,鼓励大家发展效益农业。西蒋村是一个临近太湖的水乡,离集镇较远,世代农民以渔业、种植业为生,农民生活一般,集体经济薄弱。村里有一定门路和经济社力的农户创办了家庭工业,在家发展轻纺业,但对于李志香家庭家底薄、没发展门路的家庭来说,只能外出打工、田里务农,李志香看到了邻村农民发展葡萄效益好,亩收入可达5000元—8000元时,她心动了,向邻村的葡萄专业合作社社长讨教致富方法,到镇妇联了解政府的一些惠农政策,鼓动家人发展葡萄产业,走效益农业发展兴家的致富道路。在她的说服下,她与丈夫向外出务工农户、办企业农户流转了土地,在村干部的帮助下发展了20多亩的优质葡萄,还鼓励周边的村民与自己一起发展,在她的带领下,目前西蒋村已发展优质葡萄300多亩、涉及农户15家,从业人员达到30多人,成立了长兴许金葡萄专业合作社,注册了农民自己的商标,2010年亩收益在6000元左右,年产值达到了120万元,为西蒋村农民增收开辟了一条有效途径。
二、敢于实践,大胆实行产、供、销一条龙服务抱团发展模式。
1现代效益农业发展需要培育一批新型农民,转变观念,用现代效益农业发展技术引领农民发展,“高效、优质、生态、安全”的现代效益农业发展,产业形成后必须有一条产、供、销一体化的抱团发展路子。李志香逢人就说:“农民怎么了,走对了路子,农民同样能闯出一片新天地,镇农办说农民发展奔市场要抱团”。在她的带领之下的合作社社员有空就在一起商量社里农户的发展,比如,葡萄基地上的水利工程、道路建设、商标注册、产品包装、销售渠道等问题,都做到了15户人家一个大整体,资源共享、有难同当,实现了葡萄园区内农户的统一管理、统一植保、统一施肥、统一包装、统一品牌、统一销销的“六统一”标准,把社里15户农户,30多名农民都引领成为会经营、懂管理的新型农民。同时,她在15户农户发展过程中,遇到农户发展资金上困难时,她主动到银行对结,为他们服务。
三、好学进取,用技能提升来断有服务于田间的创业实践。她从事现代效益农业时间不长,她深感自己从业本领不够,她跟社里的社员说:“现在种田不同于以前,产业要精品化,出产要高效益,必须要接受新技术的学习,学好扎实本领才能走上致富路,蛮干走不通。”她是这么说也是这么做的,在镇农办、镇妇联举办的葡萄培训会从不缺勤,遇到技术性问题到邻村宋社长田里去讨教,学会了来指导社里农民,经常邀请县、镇农业专家到田间进行现场指导,她要社里的社员抱团向土地要出产率、向市场要效益,成为夹浦镇11家合作社学习的典范,为夹浦优质葡萄产业的发展,发挥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发挥农民专业合作社优势积极发展现代农业 篇7
一、影响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主要问题
1. 制约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外部因素。
一是农业基础的薄弱制约着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从临渭区农业的实际情况看,农业发展仍处于初级阶段,产业化、规模化水平还比较低,小农经济仍然存在。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缺乏农业基础的支撑。第一,农产品加工业落后,严重制约了农产品附加值的提高,难以改变初级产品的竞争劣势,不利于农民增收。第二,分散经营严重,不利于规模化发展。在当前土地流转还未大规模开展的情况下,农业生产分散化程度高,限制了先进技术的作用发挥,也增加了农业成本。
二是政府引导作用有待进一步加强。国家相继出台了一系列促进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政策措施,国家只是从宏观上对合作社的发展起引导作用,从制度上为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搭建了运行的基本框架,要落实国家的惠农、支农政策,还需要政府部门出台具体的具有可操作性的实施细则,促进合作社规范化运营,维护农民的切身利益。
2. 农民专业合作社自身建设不完善。
一是农民专业合作社组织不健全。目前农民专业合作社中,在农业主管部门备案和国家工商行政部门登记的为非法人组织和非赢利性的社团体,不从事生产经营活动,一般无法承担法律责任。在抽样调查的合作组织中,绝大多数属于松散型组织,组织不健全是主要问题。例如渭南绿宇禽畜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运作主要是带领社员开展生产经营活动,合作社本身所产生的现金流较少。尽管这些农民专业合作社理论上可以承担债务责任,但由于组织不健全,其运作主要是社员之间的协作关系,实际上不具备独立承担债权债务的能力。
二是大多数农民专业合作社不从事实体经营。在调查中发现,大多数农民专业合作社不从事实体经营,而只是充当合作社内部龙头企业与农户成员间的桥梁与纽带作用,为农户提供一些技术指导或市场信息服务。这些合作社的成立一般是在龙头企业的倡导下,为其成员之间提供协作的协调机构,主要是为了便于管理和销售。合作社本身不具有稳定、连续的经营业绩。
三是农民专业合作社公司章程不规范。从调查情况显示,在区农业管理部门备案的农民专业合作社有252家,而实际在国家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登记注册的不足70%,个别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在还没有规范的公司章程情况下,就开始从事经营业务。目前依附于龙头企业的合作社,功能发生了变化,从农民专业合作社变成企业的代理人,“民办、民有、民管、民受益”的合作制原则不能很好的体现,这样既不利于广大农民利益的维护,也不利于合作社的长期稳定发展,信贷风险难以规避。当前农民专业合作社还没有建立一套适应市场经济的管理机制,缺乏有效的民主管理与监督机制。专业合作社财务管理制度落实不到位,收益分配和资金使用不规范。
四是农民专业合作社难以维护农民利益。在调查中发现,在合作社中农户始终处于弱势地位,很多的农民专业合作社虽有合作社章程,但其理事会、监事会流于形式,这样既使入社农民的利益难以维护,也会导致农民专业合作社没有信贷审核的基本条件;多数农民专业合作社偏离了国家鼓励发展农民合作社、促进农民增收的初衷。以渭南金秋棉业农民专业合作社为例,法人代表与其内部的企业法人代表为同一人,这样在财务管理、利润分配上难以做到公开、公平。合作社缺乏自主经营权,产品销售价格、产品生产标准、原材料采购成本等方面均由龙头企业控制,甚至有合作社由企业控股,企业可以随意决定合作社的收益水平。这样农民利益难以得到保障,收益的增减实质上由企业来决定。同时,因利益维护问题,农民入社积极性不高,从调查中显示,当地89%的乡镇开办有农民专业合作社,而入社农户仅有1285户,仅占当地农户的1%。
五是农民专业合作社缺乏人才。人才的匮乏,尤其是管理人才奇缺。从调查情况看,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经营管理者主要由合作社负责人家属或入股社员家庭内部人员担任,其文化知识、管理能力、技术水平等都相对较低,适应市场的意识和能力不强,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
六是有变相偏离办社宗旨行为。按照国家颁布的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和农民专业合作社章程规定,合作社成员出资金变化的必须经社员大会通过,而在调查中发现,个别农民专业合作社随意以存款化股金的方式开展融资业务,变相吸收社会资金,发放贷款,缺乏有效监管,容易形成风险。偏离了办社宗旨,在调查过程中,与临渭相邻的周边一县农民专业合作社因非法开展融资业务已被当地公安机关查处,已给该社社员造成损失。
3. 金融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不够。
一是农民专业合作社缺乏符合条件的抵押、担保物,制约了信贷的投放。对农民专业合作社拥有的农产品、土地经营权、农房等资产认同度较低,有些还存在一定的法律障碍,导致农民合作社难以获得信贷支持。
二是农村金融机构金融创新动力不足,适应农民专业合作社需求的金融产品供应不足。在调查中,很多农民专业合作社都有贷款需求,但因为农村金融机构的贷款要求不符合农村现有条件,使得贷款难以满足。普遍反映贷款难的问题,形成了一方面的农户贷款难和另一方面的农村金融机构放贷难的尴尬局面。
三是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还很不规范,不具备承担债权债务的能力。大部分农民专业合作社自身规模小,抗风险能力差,难以成为合格的信贷主体。从目前合作社贷款主体的情况看,多是以农户、龙头企业、股东的名义取得银行贷款,合作社以自身名义很难贷到贷款。
四是农业保险不健全,农民专业合作社的信贷风险的分担、补偿机制未建立。农民专业合作社经营的是农产品,作为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都非常大的农业生产,决定了金融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的风险大,需要建立风险补偿机制来保证金融机构加大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投入。
二、发展临渭区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对策与建议
1. 规范业务发展行为。
根据合作社法的规定,对农民专业合作社实行严格的规范管理。要求所有的合作社都必须按照法律法规设立和管理。比如要有规范的章程和财务管理制度,聘请专职的财务人员;建立有效的组织架构体系,由合作社统一运作,使之具备独立承担债权债务的条件;同时,建立风险基金,使社员股东的合法权益和监督权得到有效的保障。
2. 鼓励研发融资渠道。
各级涉农金融机构要规范业务统计台帐,全面核算对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金融支持;金融机构,特别是涉农金融机构要积极研发支持包括农民专业合作社在内的经济组织金融产品,方便社农贷款,壮大金融支持的力量。
3. 实行合作社的联合增信。
建议各级政府加强社员联合增信方面的合作,以解决当前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资金困境,合作社的社员不仅要在生产经营上实行联合,而且要在增信方面实行联合。目前,农村适合商业银行的贷款条件的抵押物十分匮乏,通过社员共同出资,设立贷款担保基金,能有效的实现合作社的贷款需求。
4. 加大政策扶持力度。
设立专项贷款担保和风险补偿机制,并给予相关的贷款贴息。鼓励农村保险的发展,建立政策性保险和商业保险、相互保险的全方位保险体系;政府要加强对农业保险的财政补贴力度,加大对合作社的税收优惠。金融机构要大力开展金融创新,积极开发适合农村情况的金融产品。各级政府也要与金融部门实行合力,共同为开展金融创新提供政策优惠。比如搭建“农银合作”平台,尝试办理农房抵押,政府相关部门要对农户办理房产证实行政策优惠。
5. 完善担保和保险机制。
支持发展具有担保功能的农民专业合作社,探索建立农户、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村企业和保险公司等各有关农村市场利益主体间的利益联结机制和互动合作机制。加强和改进贷款风险管理,防范贷款风险,完善内部控制和业务运作机制,严格执行贷款“三查”制度,确保新增贷款的高质量、信贷支持的可持续。加强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的信用等级评定和持续监测,对恶意违约的要实施信用制裁。
6. 实行现代的管理制度。
农民专业合作社作为股份制经济组织,要防止它畸形发展,背离维护农民股东的利益。要想把合作社做大做强,就必须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从外部引进人才,实行经营权与所有权相分离。合作社经营管理者有独立的管理权,对合作社股东负责。这样一方面引进了高级人才,提高了经营效率;另一方面避免了操作风险,防止腐败和损害股东利益的事情发生。
7. 加大联合监督检查力度。
发挥农民专业合作社优势积极发展现代农业 篇8
(一)发展速度较快。《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实施近两年的时间,我市的农民专业合作社从无到有,起步良好,并逐渐进入快速健康发展的轨道。
(二)产业特色突出。已注册的农民专业合作社主要集中在我市农业产业优势比较突出的红枣、蔬菜、畜牧养殖、花生、优质粮油、水产、农副产品加工等产业上。其中,种植业类(蔬菜、小杂果)68家,红枣12家,养殖业类58家、农机服务业类15家、其他类8家。
(三)服务内容广泛。合作社的经营服务内容涵盖农副产品生产、加工、流通的全过程,主要为社员提供农业生产资料的购买、农副产品的贮运销售、技术信息指导等农业产前、产中、产后服务。通过农民专业合作社,在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增加农民收入方面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初步形成了“建一个组织,兴一项产业,活一地经济,富一方百姓”的发展格局。
(四)能人带头办社成为主流。在全市农民专业合作社中,能人带头办社已经成为推动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中坚力量。从目前全市农民专业合作社领办人的情况看,各类农村生产经营大户领办的占61%,村干部领办的占23%,农业龙头企业领办的占14%,技术服务等部门领办的占2%。这其中绝大多数都是农村中有经营头脑、市场经济意识强,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产业带头人,这些人本身具备一定的产业基础,渴望进一步扩大生产规模,已逐渐成为发展农村主导产业的领军人物。
(五)实施政策推动,形成发展合力。市委、市政府将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作为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推进产业化经营、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举措,列为市委市政府重点工作,出台了扶持政策,强化政策落实,促进合作社健康持续发展。对生产基地规模较大、标准化程度较高、运作依法规范、带动农民增收作用显著的农民专业合作社进行奖励扶持,以此推动农民专业合作社快速健康发展。市财政每年安排专项资金用于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主要用于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进行信息开发、人员培训、农业生产基础设施建设、市场营销和引进推广农业新品种、新技术等。对成功取得无公害产地认定,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认证的将给予奖励扶持。制定了农民专业合作社在注册登记、税收、金融信贷、用地、用电、农产品运输、农业标准化、农产品销售,技术人才支持等方面的优惠政策,要求各有关部门和单位依据各自职责,竭尽全力做好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指导、扶持和服务工作。市财政、农委等部门联合制定了奖励实施办法,把合作社开展信息服务、技术培训推广、农产品质量认证、基础设施建设、市场营销等作为扶持奖励的重点,进一步提高合作社的自我发展和辐射带动能力。
(六)开展典型带动,加快发展速度。始终坚持示范带动、典型引路的发展思路,按照我市的实际情况和规划要求,选择不同产业的专业合作社进行规范试点。绿源蔬菜、绿野养猪、福贵莲藕、临港农机、农乐西瓜、龙盛农副产品、好想你红枣、超强奶牛等一批合作社被确定为河南省、郑州市示范性合作社。树立了先进典型,总结、推广其成功模式和典型经验。对成立较早,运作规范,成效显著的专业合作社,通过新闻媒体进行宣传报道,使广大群众逐步认识并接受农民专业合作社,为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起到了示范带动作用。
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思路 篇9
——在太湖县祥和禽业农民专业合作社揭牌仪式上的讲话
2010年9月26日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广大社员朋友们:
大家上午好!
首先,请允许我代表安徽兴牧畜禽有限公司,向各位领导和来宾的光临表示热烈欢迎,向太湖县祥和禽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挂牌成立表示热烈祝贺;我相信,在各级政府和上级主管部门的关心和帮助下,在兴牧公司和其它兄弟单位的支持和配合下,祥和合作社在促进农户增收致富的道路上,一定会发挥出巨大的作用。
下面,我就当前我国家禽行业的发展现状,以及安徽兴牧公司未来几年的发展思路做一个简短发言,仅供大家参考,不妥之处,敬请指正。
一、我国家禽行业的发展现状
最近几年,虽然家禽行业取得了较快发展,市场需求总量也在不断增加;但是,我们应当看到,目前,家禽行业普遍存在着这样的“三难现象”:
第一难是:农户的鸡难养、难卖,而且养殖利润不高;
第二难是:企业的鸡只难投放,没有利润;最近几年,大多数农牧企业处于亏损状态;
第三难是:宰杀厂鸡只难收,即使收购了部分鸡只,也存在成本较高、标准不达标,毛利润低,大多亏损。
究其原因,我个人分析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原因:
一、原料价格、农饲产品(主要是玉米、小麦、大豆)的价格比2005年增长
1了1倍;由于原料价格的上涨,使得原本在养殖成本中占较大比例的原料成本被推高,在零售价格没有同比例增长的情况下,农户的养殖利润受到严重削弱;
二、劳动力成本相比2005年增长了近2倍;随着国家整体经济的发展,尤其是东部沿海地区和大城市的高工资,吸引了大量青壮年劳力涌入这些地区工作就业;另一方面,区域内其他行业的较高收入使得养殖行业的劳动力成本逐年增加;
三、农户饲养管理粗放,饲养的标准化程度低;多种因素造成现有鸡只产品抗病力差,这样一方面加大了禽病防治压力,促使农户滥用抗生素和违禁药品;另一方面也增加了农户的用药成本,使家禽产品面临较大的安全风险;
四、产品市场需求正在发生显著变化,虽然需求总量持续增长,但是,三黄鸡等产品的市场需求在逐步降低,与此同时,优质鸡的市场需求却在稳步提升;
五、居民收入水平提高促使消费者对安全、优质、营养食品的需求与日增加;众所周知,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随着老百姓生活条件的改善,对禽肉产品的消费,更加关注安全、优质和营养等因素,人们在满足基本生活需要的同时,也越来越要求买的安全、吃的放心;
六、目前优质鸡市场还比较混乱,处在一个过渡时期,真正具有安全、优质、营养的、在市场中占有一定比例的优质鸡品牌还没有出现;部分市场中所谓的品牌优质鸡也是良莠不齐,存在诸多问题,并没有得到市场的广泛认可。
基于以上几个方面的原因分析,我们认为家禽行业正面临一场新的产品结构大变革,谁能适应这场变革,谁就能赢得市场主动权,获得企业新的生机。因此,安徽兴牧畜禽有限公司管理层通过深入市场分析,综合各方面因素,创新了企业发展模式,确定了未来几年企业发展的新思路。
二、兴牧公司未来三年的工作思路
(一)加强品种培育力度,开发适应市场需求的优质鸡新品种
要想抓住市场,让市场围着自己转,就必须要有得到市场广泛接受和认可的产品,而要推出这样的产品,就必须着力加强品种培育力度,从产品源头抓起,不断筛选、净化配套系,建立公司充分、健全、稳定的品种系列;因此,公司以安徽农业大学为技术支撑,充分利用高校专业资源,走产研结合的道路;同时,强化生产部门与销售部门的信息交流,销售部门通过对市场的实际调研,将各类市场信息及时反馈给生产部门,生产部门根据消费特点组织生产,从而开发出迎合市场需求的优质鸡产品,使产品具备“优质、营养、安全“的鲜明特色。
(二)整合现有农户资源,实行标准流程饲养
目前,公司掌握的农户资源比较多,由于没有进行有效的整合,众多的资源还处于散乱状态,农户在提高饲养技术、降低养殖成本和防范养殖风险方面还面临较大困难。为此,兴牧公司将依靠祥和合作社这样的平台,统一安排生产计划,通过不断培训,解决农户遇到的养殖技术问题,以达到提高产品合格率、降低生产成本的目的;同时,引入标准化生产概念,制定生产标准流程,改变靠经验、凭感觉的传统饲养模式,从进鸡到出栏、从喂料到用药各环节都按照标准流程进行操作,对照标准看实际,及时发现和处理问题,使生产的各环节都处于标准流程的管控之下。
(三)大力开发销售渠道,创立品牌产品
企业只有顺利实现销售才能收回成本、获得利润,因此,作为产品增值的最后一环,大力开发销售渠道、建立独具特色的销售模式尤为关键。目前,大多数家禽企业的销售模式还比较单一和传统,这就为兴牧公司创新销售模式提供了良好契机,公司经过认真分析,确立了以批发市场为据点,通过菜场的品牌直营店,建立覆盖
全城的销售网络,使城市居民不论到哪家菜场都能买到公司产品;这样,公司一方面建立起了数量众多的品牌直营店,另一方面,也为下一步的品牌树立和品牌宣传打下坚实基础。直营网点建设和品牌宣传是相辅相成的,没有为数众多的直营网点,就很难提高产品在市场中的知名度和占有率,同样,产品品牌有了较高的知名度就能加快网点铺设,现有的直营网点才更稳固,公司才能获得更大的利润空间。依据这样销售思路,兴牧公司已经在南京、武汉、南昌等大城市开始运作,通过大城市再逐步扩展到二线城市及周边城市。
(四)重视农户的基础作用,合理分配利润
现代农牧企业仅凭自身力量,是很难取得成功的;广大农户是企业做强做大的重要力量,也是企业整个产业链的基础,能否充分调动广大农户养殖积极性、取得农户的理解与支持,关系到企业能否长期稳定发展。因此,企业要时常换位思考,站在农户角度考虑问题,寻求双方合作的共同基础。
另一方面,公司与农户共同创造的利润蛋糕怎么切,直接关系到双方以后的合作程度。过去,由于传统家禽产品利润少,挫伤了部分农户的积极性;随着公司主营产品的调整,利润的蛋糕会越来越大,兴牧公司本着合作共赢的原则,会认真切好这块蛋糕,确定好农户的合理利润,只要广大农户按照公司的要求、执行公司的生产标准流程,就一定会有丰厚的收益。
(五)未来三年公司优质鸡饲养规模
2010年,兴牧公司顺应市场潮流,确立了朝优质鸡方向发展的新思路,在太湖地区也投放了部分优质鸡,目前饲养情况正常、市场反映良好。这些信息,充分证明了公司的这一决定是正确的,是符合市场要求的;为此,公司制定了未来三年的发展规划:在保证原有产品年出栏量的基础上,新增优质鸡投放,计划2011年年出
栏优质鸡100万只,2012年年出栏200万只,2013年年出栏300万只。我相信,只要能认真完成每年苗鸡投放和成鸡销售工作,不仅公司实力将取得一个大的跃升,广大农户也将从中获得较好的收益。
太湖作为省内外知名的规模养殖地区,资源丰富、环境适宜、民风淳朴而勤劳,我相信,借此次祥和合作社揭牌之东风,将会揭开兴牧公司发展的新篇章,衷心感谢各位领导、各位同仁长期以来的关心和支持!在未来的发展道路上,希望各位领导、各位同仁一如既往地继续支持和帮助兴牧公司成长和壮大!
最后,祝祥和合作社取得成功!
祝大家身体健康、工作顺利!
【发挥农民专业合作社优势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推荐阅读:
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社 发展现代农业经营组织12-02
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 促进农业经济快速增长07-25
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思路07-11
市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对策研究08-09
美丽乡村建设应充分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01-01
发挥学科专业优势11-15
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07-13
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要把握好三大关系1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