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精选8篇)
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 篇1
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
农民专业合作社是新形势下发展农村经济的一种生产经营体制的创新,对于提高农民素质、增加农民收入、稳定农村社会、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几年来,随着我乡现代农业深入实施和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的不断提升,农民专业合作社这一经济组织得到了快速发展,并且呈现出一些新特点和新情况。
一、我乡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现状
经过几年的实践与努力,我乡农民专业合作社得到了较快的发展,显示出了生机和活力。至今年4月末,已经有在册合作社9家,入社农户565户,带动农户2330户,联系基地38800亩,生产经营涉及茶叶、苗木、樱桃、土鸡等10多个品种。据统计,2009年全乡农民专业合作社已实现累计销售额12023万元。目前,我乡长兴绿美苗木专业合作社被评为县级规范化合作社。几年的实践证明,农民专业合作社在提高农民生产经营组织化程度,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增加农民收入等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目前我乡的农民专业合作社仍处于初级起步阶段,合作社队伍和规模偏小,运作模式不成熟,影响力不大,竞争力不强。从全乡来看,参与社员数少于30人的合作社就有4个,占总数的44.4%。而经营总收入在100万以上合作社只有3个,仅占总数的33.3%。
二、我乡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自身建设不规范。多数专业合作社能做到规范登记注册,而对开展正常工作所必须建立和完善的内部运行机制却关注较少,只注重成立,不懂得如何去运营管理。
2、人才、技术、信息缺乏。一是各部门缺乏懂农村专业合作社知识的专业人才,合作社缺乏有实践经验、合作理念、市场知识的牵头人,农民
1缺乏合作知识。二是合作社的产品多为初级产品,标准化、规范化生产程度低,且产业层次低,科技含量不高,难以深度开发农产品的附加值。三是由于思想保守,合作社之间的信息交流较少,供求信息渠道比较单一,影响市场的进一步扩大。
3、凝聚力小,带动能力弱。全乡将近有80%的合作社只生产单一的农产品,受自然因素、市场因素影响较大,抗风险能力较弱,对农民缺乏足够吸引力,带动作用不明显。平时合作社与社员之间联系松散,许多农民在组织分工、科技推广、市场销售等方面得到的锻炼机会不多,民主意识、诚信意识较差。导致一些农民在销售行情好时将产品自行出售给商贩,行情不好时又一定要交售给合作社享受保护价,这非常不利于合作社的发展壮大。
4、品牌杂乱,规模小。我乡茶叶、苗木各有2家专业合作社,特别是茶叶产业化、规模化水平低,未形成大气候。同一类型产品品牌低水平重复建设,不仅使好牌子叫不响,削弱了产品市场竞争力,而且造成人力、物力、财力的极大浪费。
5、部门管理不到位。一方面,为农民专业合作社服务的相关部门虽然陆续出台了一些优惠政策,但多数时候仍停留在各自操作层面,横向联系少,缺乏相互协作精神,没有形成合力共同抓好合作社发展。另一方面,主管部门对合作社的监管力度仍需加强。
6、扶持力度不够。扶持资金总额偏小。我县安排农村专业合作社的扶持资金很少,远不能满足合作社发展的需要。而专业合作社自身积累有限,资产总规模小,大多没有有效抵押物,贷款存在困难。另外,部分确实干得好、有潜力的合作社得到的扶持太少,去年扶持资金得到最多的也只有3万元,这对此类合作社扩大生产规模所必须的厂房扩建、设备更新、技术
引进等方面的资金投入相比可以说是杯水车薪。
三、加快发展我乡农村专业合作社的建议
1、加强宣传引导。要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契机,通过各种途径大力宣传合作社在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农民增收、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等方面的积极作用,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合作社发展的良好氛围。要通过帮助农民算经济帐、稳定帐、技术帐等灵活有效的方法,引导农民转变观念,自觉加入对口的合作社。要鼓励更多的经营大户、农村能人、基层农村干部创办领办专业合作社,主动挑起带领农民共同富裕的担子。
2、完善政策规章。要根据《浙江省农民专业合作社条例》、《浙江省关于农民专业合作社规范化建设的意见》等文件精神,结合我乡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实际情况,指导好合作社建立健全内部管理章程,并通过签订合同、协议、契约等明确权利和义务,规范各自行为。
3、推进资源整合。一是整合品牌。要按照主导产业、主导产品“一村一品”的原则,集中力量进行品牌整合,为同一类型产品打造统一品牌,制订统一的生产标准,严格保证产品品质。在着力做强做大牌子的同时,可适当开发不同系列的同牌产品,以最大限度追加产品附加值。二是促进合作。要鼓励现有专业合作社之间的联合或合作,实现资源的优化配臵和整合。要充分发挥优势合作社在组织管理、基地建设、技术培训、专业化生产和市场开拓方面的作用,带动其他合作社实现共同发展。三是扩大规模。要积极引导达到一定规模、符合条件的合作社转化过渡为农业龙头企业,并进一步推进品牌建设和生产规模、经营规模,进一步提升产业化、规范化、标准化水平,提高合作社的规模效益,增强合作社的品牌效应和市场竞争力,增强合作社对基地、农户的带动力和凝聚力,为合作社的发展壮大提供更为广阔的空间。
4、加大扶持力度。一是财政支持。县财政要确保原有扶持资金落实到位,并增加专项扶持资金额度。应对照规范性合作社建设要求,通过考核评审,有选择性地扶持那些办得好、有发展前景的示范性合作社,实行以奖代补的形式,每年表彰奖励一批先进合作社,不断壮大其发展实力。二是信贷支持。金融部门要从农村实际和农民需要出发,把扶持合作社作为信贷支农的重点。要适当放宽小额贷款额度,方便合作社资金周转使用。同时,可参照“信用企业”的做法,为合作社评定信用等级,扩大授信规模,提高贷款效率。三是人员培训。要以实施“万名农民素质培训工程”为契机,制定培训计划,重点开展市场营销、信息利用、财务核算、诚信经营等知识的培训,逐步提高合作社带头人和参与农民的整体素质,提升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经营管理水平。同时,可组织合作社带头人到外地学习先进经验,加强合作和交流。四是科技服务。相关部门要及时为合作社提供各类产品的最新生产标准,积极引导农民运用标准化技术和方法进行生产。要努力提升传统产品质量,引进优良品种和精深加工技术,深入开发无公害绿色食品、反季节高效益产品。提高经营管理的科技含量,切实增强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五是其他扶持。要尽心尽力地帮助解决合作社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各种困难和问题,在符合相关规定的前提下,对合作社的办公场所、厂房、仓库用地申请以及水、电、路等方面存在的困难要优先考虑解决。
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 篇2
农民专业合作社主要以统一生产销售农产品, 统一购买生产资料和从事农产品的加工等方式为社员服务。在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组织带动下, 提高了全县农业生产和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 有效促进了农业产业化经营、结构调整和科学技术的推广运用, 在产业发展、农民增收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1 当前农民合作社的基本情况
目前, 石棉县的农民专业合作社虽然处在发展初期阶段, 但已经形成了一定规模, 在农业与农村经济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有效地促进了特色产业生产发展和助农增收。
1. 1 组织及规模
全县农民专业合作社达到成员7135 户, 占全县农户数的26. 81% ; 带动农户13860 户, 占全县农户数的52. 01% 。2014 年, 由政府搭台, 13 个黄果柑合作社自发组阁, 成立了“石棉黄金果业专业合作社联合社。
1. 2 业务活动情况
农民专业合作社业务活动范围涵盖了生产、加工、销售各环节。从事产供销一体化服务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占10% , 以生产销售为主的占45% , 以生产服务为主的占4% , 以运销服务为主的占5% , 开展其他服务的占10% 。
1. 3 产业分布情况
按产业划分: 黄果柑产业33 个, 枇杷产业21个, 核桃产业36 个, 蔬菜19 个, 养殖业 ( 草科鸡、猪) 38 个, 中药材6 个, 其他21 个。按经营内容划分: 生产经营型的120 个, 技术服务型的36 个, 加工生产型的18 个; 其中创建为省级示范农民专业合作组织4 个, 创建为市级示范农民专业合作组织7 个;专业合作社争取到省级项目资金130 万元, 获得国、省“科普惠农兴村计划项目”先进农村专业技术协会7 个, 奖补资金110 万元。
1. 4 功能发挥与效益情况
通过专合社运作, 加入专业合作社的农户比同等条件未加入的农户人均年增收20% 左右, 农资上平均节约成本350 元/667m2。全县合计, 社员户年增收达2800 万元, 节约成本1150 万元, 相当于全县农民人均增收493. 75 元。
2 当前合作社存在的主要问题
虽然石棉县农民专业合作发展已有一定规模, 在组织成员联合发展特色产业, 规模生产, 统一生产标准, 统一创建品牌, 统一标准质量, 将农户组织起来抱团创市场, 降低生产成本, 提高市场竞争力, 促进农业结构调整, 同时在提高农民素质, 推进产业化经营, 将政府支持农业的政策得到落实等方面发挥了作用。但全县农民专业合作社仍处于发展初级阶段, 还存在合作社内部运行不规范, 管理机制不健全, 整体水平不高, 规模普遍较小, 带动能力不强等问题。
2. 1 农民专业合作社内部自身存在的问题
2. 1. 1 内部管理制度不健全目前, 石棉县成立的农民专业合作社, 普遍存在内部运行机制不健全的问题, 主要表现在内部机构不健全、产权制度不明晰、决策不民主、盈余分配不规范等方面, 拟定的合作社章程及相关制度只是为了满足登记注册合作社而流于形式的纸质材料, 绝大部分合作社未按章程及制度为成员服务, 导致合作社成立后规模小, 辐射带动能力不强。
2. 1. 2 盲目注册, 组建合作社目的不明确有的为了完成县乡目标任务或为了享受减免税收而成立, 只是一个机构而已; 有的为了争取各级项目扶持而成立, 没有经营活动; 有的顺应发展为产业服务而成立, 注册了很长时间, 一直不知道怎么运作或运作不规范。自2007 年合作社法实施以来, 全县累计成立的农民专业合作社175 家, 除村支两委牵头成立的合作社, 利用村活动室有办公场所外, 现有85% 的合作社基本无办公场所, 纯属名存实亡, 基本未开展业务。
2. 1. 3 合作社与成员之间没有形成利益链合作社内部缺少懂经营会管理的能人, 缺少启动资金, 加之决策、议事等内部约束管理机制不健全, 出现合作社组织与成员之间无截然分开, 相互之间基本无利益关系, 截止目前, 无一合作社产生利润。
2. 1. 4 发展层次不高, 带动能力不强石棉县农民专合组织自身经营规模小, 经济实力弱, 服务层次低, 产品科技含量不高, 市场竞争力不强。在生产组织方面, 一些合作社与成员之间联系不够紧密, 他们之间只是物资供应和技术服务等低层次的合作, 不能有效地组织规模生产。在技术组织方面, 由于没有建立健全完善的试点示范推广机制, 有的合作社成员宁愿相信自己的经验, 也不愿意在新品种、新技术的应用上按指导进行管理。在营销组织方面, 相当部分合作社处于生产一线, 营销方面几乎是空白, 缺乏必要的再联合。
2. 2 农民专业合作社政策层面存在的问题
2. 2. 1 合作社法知识学习不够农民专业合作社尚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 还是一个新生事物, 在发展中普遍存在运行不规范的问题, 主要原因是学习深度不够。虽然国家出台了《农民专业合作社法》, 但由于宣传培训不够, 往往停留在报刊杂志、广播电台和领导讲话上, 业务部门也不过1 ~ 2 人兼职熟悉点皮毛知识, 造成干部不知道怎样指导合作社, 农民不知道怎样管理和运营合作社, 合作社缺乏管理人员、财务人员和营销人员。有的合作社拿了营业执照, 多年不知道怎么开展工作。
2. 2. 2 制度不健全 《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四川省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实施办法》出台后, 石棉县未配套出台规范管理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具体实施办法, 导致各级各部门开展指导工作有些茫然。
2. 2. 3 农民专业合作社日常管理机制不健全县上无明确总牵头部门, 造成多头管理, 职能职责不明确, 部门与部门之间缺少沟通和配合, 加之业务部门未配套制定具体工作方案, 在指导农民专业合作社规范管理、规范运作工作力度不够, 还停留于注册登记、备案管理工作层面上, 对合作社登记注册把关审核不严, 指导不力。如有的提供虚假证件、证明注册合作社, 造成合作社迅速发展, 实际规范运作不到位。
2. 2. 4 农民主体意识不强长期以来, 政府为了引导农民找到一条致富之路, 加快发展步伐, 提升产业, 从制定规划、落实栽植、生产管理、市场营销等环节大包大揽, 使部分农民养成了严重的等、靠、要思想, 对产业发展的积极性, 主动性, 主体意识严重错位。
3 规范专业合作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3. 1 争取项目扶持专业合作社发展的需要
《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四川省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实施办法》出台后, 国家、省、市每年制定政策, 落实专项资金扶持国家级、省级、市级示范社基地建设、合作社自身建设和农产品原产地初加工等项目建设。争取各级项目资金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 有助于规范合作社标准化运作, 更好地为社员服务, 促进石棉县农业产业基地健康持续发展。如2012 年经过农业部门积极争取, 小马黄果柑专业合作社和华荣草科鸡专业合作社, 分别争取到国家项目资金50 万元, 主要用于合作社自身建设、品牌建设、市场运销以及基地建设。近年石棉农民专业合作社共获得各项奖补资金200 多万元, 但总体项目和资金偏少。
3. 2 产业基地建设和品牌统一打造的需要
规范专业合作社管理, 政府可以引导管理规范的专业合作社将分散的农户生产组织起来, 形成规模生产, 批量采购生产资料, 降低生产成本, 统一生产标准, 保证农产品质量安全, 统一打造品牌, 开拓农产品销售市场, 建立农产品销售信息网络, 通过市场促进产业基地标准化建设, 扭转产业发展政府主动, 农户被动的局面。
3. 3 确保产品销售渠道畅通, 增加农民收入的需要
分散的农户进入市场, 销售农产品与采购生产资料, 交易成本高, 而谈判地位低, 规范专业合作社运作, 将分散的农户交易集中起来, 降低交易成本, 提高谈判地位, 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群众“卖难”、“买难”的问题, 确保农产品销售渠道畅通, 农民的收入得到有效保障。2014 年成立的黄果柑联合社在销售过程中, 统一制定指导价, 统一制定果品标准, 订单销售, 黄果柑销售价格与去年同期相比提高了0. 2 ~ 0. 3 元/ kg, 增收3200 ~ 4800 万元, 仅销售价格的提高, 农民人均增收400 ~ 600 元, 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营销效果。
3. 4 当前合作社的发展现状需要规范管理
目前, 全县成立的175 个不同行业的合作社运作不规范, 既存在自身内部的原因, 也有各级各部部门发挥职能作用不够的因素, 致使合作社管理不规范, 为成员服务差, 效益体现不明显, 成员对合作社信任度不高, 出现合作社发展缓慢, 规模小, 辐射带动能力弱的问题。
4 规范合作社管理的建议
4. 1 加大宣传、培训力度, 充分认识发展合作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在是家庭承包经营的基础上, 在中央政策和各级党委、政府的指导下, 为解决小规模的家庭生产与农产品大市场之间的矛盾, 由农民自愿组织起来并逐步发展壮大的。本质是为农业生产提供产前、产中、产后服务的合作社。主要作用是提高农业生产的组织化程度, 将分散的农户组织起来共同进入市场, 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 促进调整产业结构, 稳定增加农民收入, 有利于提高农民素质, 全面落实国家对农业的支持保护政策。因此, 建议将《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四川省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实施办法》纳入普法知识内容。通过各种途径宣传、培训、贯彻落实有关合作社的法律法规和优惠政策。
4. 2 健全机制, 规范管理, 促进农民专业合作社健康发展
建议由县政府依照相关法律法规制定石棉县农民专业合作社管理办法, 指导全县农民专业合作社规范发展。建立由农工办牵头相关部门组成专业合作社服务指导协调小组, 定期召开联席会, 研究分析合作社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有针对性地开展指导工作。明确部门、乡镇的工作职责, 制定具体指导合作社发展的工作方案, 部门与部门、部门与乡镇之间加强协调配合, 依法依规指导合作社规范化运作。各级各部门在引导合作发展的同时, 还要及时解决合作社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鼓励合作社积极申报创建县级、市级、省级、国家级示范社, 申报各级项目资金支持合作社基地建设、自身建设、品牌创建、壮大发展, 促进农民专业合作社规范健康发展。对已登记注册的合作社进行一次全面清理, 对提交虚假材料或者采取其他欺诈手段取得农民专业合作社登记的, 由登记机关责令改正或撤销登记。对未按合作社法规范管理的限期整改。
4. 3 建立完善扶持合作社发展的奖励政策
鉴于目前全县合作社尚处在发展初级阶段, 建议县委、县政府制定支持县级以上专业合作社发展的政策措施: 一是鼓励科技人员加入合作社指导基地建设, 解决合作社缺技术人员的问题; 二是鼓励企业、事业单位或者社会团体成员加入合作社, 解决合作社缺能人的问题; 三是制定金融信贷扶持政策, 解决合作社缺启动资金的问题; 四是鼓励合作社树立品牌意识, 积极申报农产品“三品一标”认证工作, 统一商标注册, 解决特色产业品牌效益低的问题; 五是将合作社的指导与服务纳入乡镇与涉及部门的工作目标进行考核, 解决部门、乡镇对合作社管理、指导服务不到位的问题。
4. 4 健全民主科学的管理制度, 规范发展
专业合作组织的主体是农民。要真正达到“民办、民管、民受益”, 确保全体成员的主体地位和经济利益, 健全落实制度、强化监督约束是关键。一是要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管理制度。从组织的性质、经营范围、选举办法、权利义务等方面进行严格界定, 做到公开公正、人人接受, 特别是专业合作组织的理事会和监事会成员, 都要公开民主选举; 二是要民主决策, 充分发挥农民在专业合作组织中的主体作用。凡属重大事项都要通过召开全体社员 ( 会员) 代表大会进行民主讨论和决策, 使农民自主地开展劳动、资本、技术和营销合作; 三要提高财务管理的民主程度。财务要公开、监督审计要透明, 社员要有独立发表意见的权利, 通过表决来形成全体成员的统一意志。
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 篇3
一、基本情况
截至2012年底,同心县共成立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社339家(专业协会8家),其中:从事种植业的97家(其中粮食产业63家),占专业合作社总数的29%,林业12家,占4%,畜牧业147家,占43%,农机服务业14家,占4%,其他69家,占20%。入社社员12236户,辐射带动农户39065户。举办各种类型培训班36期,培训社员34970人次,年实现销售额5亿元,助农增收4000多万元。涉及粮食、蔬菜、林果、畜禽、水产品、农机等多个产业和生产、储藏、运销、加工、技术、信息服务、融资服务等领域。目前,全县规范运行的专业合作社60家,达到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创建标准的23家,区级示范合作社13家,市级示范合作社12家。
二、发展状况
(一)合作社从小规模的家庭经营模式向集中连片的规模经营方向发展。通过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不仅把小规模的家庭经营模式农户连接成集中连片的规模经营,也使农产品市场通过合作社走向了全国乃至国际市场。它起到了连接农户与市场的纽带作用。同心县圆枣专业合作社,带动枣农3000多户,种植枣树30000多亩,产品远销至上海、山东、北京、广东,枣农人均增加收入1398元。
(二)促进农户产业结构调整。通过合作社的带头作用,使当地特色种植业、养殖业逐步向规模化发展。同心县的枣树、红葱、西甜瓜、枸杞、甘草、药材等特色产业和示范基地逐步形成,截至2012年末,特色种植业和牛、羊、家禽等养殖业共实现销售收入2亿多元。
(三)逐步实现了土地资源和农民资源的优化组合。农民专业合作社通过自身拥有的管理、技术、设备使土地的利用率明显提高,尤其是那些被老百姓认为使用价值非常低的旱地得以充分利用。合作社流转土地,发展规模经营。引导天予枣业有限责任公司、泰杰工贸有限公司等从事农业种植的企业和合作社流转农户土地44533.8亩,进行规模经营。农民专业合作社通过合理有序的土地流转,使农民一方面获得土地租金,另一方面可外出打工或在合作社打工,获得双重收益。
(四)以引导发展新型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村土地流转合作社为重点,完善经营机制,扩大规模。过去承包地块过于零散,家家种地、户户备耕的经营方式成为现代农业发展的一大障碍。我县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探索实施土地流转合作社模式,在不改变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前提下,引导农民把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到合作社,由合作社统一经营管理,实现了承包权、经营权、收益权的适当分离和有机结合。截至目前,全县已成立农村土地流转合作社30个。
三、存在的问题
主要是由于对农民专业合作社心存疑虑,对其在现代农业发展中的作用认识不到位等原因,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我县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
(一)资金来源比较单一。当前农民专业合作社获取资金的主要来源是自筹和从金融机构贷款。
(二)内部运作机制不规范,随意性较大。农民专业合作社在发展过程中普遍存在“重创建、轻规范”的问题,虽有规范的《章程》,但是大多流于形式。一是大部分合作社管理水平不高,民主意识差,理事会、监事会等组织机构虽健全,但没有真正发挥作用。二是财务管理等内部制度不健全,利益关系不紧密。大部分合作社对成员不进行利润二次分配,缺乏合作的吸引力和凝聚力,致使可持续发展能力差。
(三)组织化程度不高,总体实力较弱。总体来看,同心县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规模小,组织化程度低,带动能力不强。多数农民专业合作社处于合作的初级阶段,产销衔接不够紧密,重盈利轻服务,社员之间的合作关系有待进一步巩固和提高。
(四)科技支撑乏力,产品竞争力弱。我县多数专业合作社生产的产品科技含量低,品质不高,市场竞争力弱。受经济实力、市场风险等影响,广大农民对发展加工、销售等高附加值的专业合作社涉足不够,主要表现为:一是品牌意识差。二是农产品精深加工少,附加值低。三是科技投入不够。大多数专业合作社仅停留在种植等生产环节,而对新品种、新技术引进和产品精深加工技术等投入很少。
(五)发展不平衡。近年来,尽管我县农民专业合作社有了长足的发展,但由于部分干部和群众,对农民专业合作社在现代农业发展中的作用认识不够,了解不深,致使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极不平衡。经济较发达地区的乡镇,由于领导重视,农民文化程度高,接受程度快,专业合作社发展速度就比较快,而经济欠发达地区的乡镇,由于乡镇领导对发展专业合作社重视程度不够,合作社发展速度相对缓慢。
(六)农民专业合作社规模小,产品科技含量低,形不成特色。部分农民专业合作社不能很好地挖掘当地主导产业的潜力,不下功夫研究市场,不结合本地实际和农民现状,使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兴办与农民、市场严重脱离,造成规模小,业务萎缩,农民参股、入股少,农民专业合作社经营的产品形不成自己的特色,效益不好。同时产品科技含量低、竞争力低下,形不成品牌。究其原因,主要是农民专业合作社规模小,会员基本都是以五人组成,产品结构单一,质量欠佳,缺乏市场竞争力等因素。
(七)农民专业合作社管理人员整体素质不高,内部管理不够规范,缺少财务管理、收益分配、技术承包和内部监督等制度。虽然农民对专业合作社发展热情较高,但由于部分管理人员文化层次、管理水平较低,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带领全体成员上规模、上效益的能力比较欠缺。农民专业合作社的部分领导在制度的执行上还有待提高。
(八)合作意识淡薄。多数农民专业合作社不能实行社员资格开放的原则,部分成员甚至农民专业合作社的领导层,对什么是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民专业合作社与普通企业的区别,办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宗旨这些基本问题的认识还很模糊,部分社员合作意识淡薄,功利性强,社员的期望值太高,受短期利益驱动,期望农民专业合作社能够在较短时间内就带来丰厚的利益,稍有困难就影响积极性。多数社员特别是核心社员排斥其他农户加入,不愿意扩大合作社经营规模。
(九)经营资金普遍缺乏。农民专业合作社由于自身没有资金积累和可抵押资产,不能满足金融部门贷款条件,因此资金不足是当前影响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最大的难题。受资金限制,大部分农民专业合作社连基本的办公设施也没有,甚至有的农民专业合作社自成立至今没有开展任何工作。2009年,自治区农牧厅和区农村信用社联合出台了做好农民专业合作社金融服务工作的相关政策,但仍在探索中,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依然受资金缺乏限制。
四、建议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提出,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服务农民、进退自由、权利平等、管理民主”的要求,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加快发展,使之成为引领农民参与国内外市场竞争的现代农业经营组织。为此,对今后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提出如下建议:
一是进一步加大政策法规的贯彻落实力度。各级政府切实履行好职责,加强对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指导、协调,按照《农民专业合作社法》的规定和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以及区市文件的要求,结合我县实际情况,制定发展规划及相关具体措施,积极推动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
二是进一步加大宣传培训力度。充分利用电视、广播、报纸等媒体,着力宣传党和政府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政策和法律法规,树立农民专业合作社先进典型,使更多的群众了解农民专业合作社,增强合作意识,参加农民专业合作社,共同办好农民专业合作社。分层次对县乡农经及相关部门干部、村组干部、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农村能人和农民等进行培训,着力培养一批业务精、素质高的管理队伍。
三是进一步加大项目资金的争取和扶持力度。在积极争取国家和自治区专项扶持资金的同时,建议县上每年拿出专项资金来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点建设,同时,积极协调农业银行、农村信用联社等金融部门争取每年增加一定比例的信贷资金,解决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资金问题。
四是进一步加大典型培育和示范推广力度。选择一批产业特色优势相对明显、工作有一定基础、不同产业和类型的农民专业合作社进行试点,着力培育一些机构健全、制度完善、利益联结比较紧密、服务效果较好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典型。要在加快发展的基础上,有计划地培育一批能够带动全县专业合作组织健康发展的示范性专业合作组织。具体要求:一是产品特色明显。产品符合我县优势特色产业发展方向。二是带动广大农户。参加的社员在100户以上或带动农户在300户以上,与社员结成紧密的利益共同体。三是市场竞争力强。技术、资金、信息、政策等资源获取能力强,生产的农产品品质优良,生产技术标准统一,经营业绩显著。四是运行机制健全。有规范的章程,实行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通过示范效应,推进全县专业合作组织上规模、上水平。
五是进一步加大农民专业合作社与市场的联接力度。利用农业部门的技术优势,围绕我县优势特色产业,成立县乡农民专业合作社定点辅导小组,定人、定点加强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指导和服务,重点帮助试点单位在建立健全运行机制的基础上,提高生产经营服务能力,拓展产品销售网络,实现标准化生产,切实增加农民收入。
(作者单位:宁夏回族自治区同心县农经站)
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 篇4
根据市现代农业建设领导小组7月9日《关于对全市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进行调研的通知》要求,我县从农工部、农业局、农机局抽调了精干力量组成了调研组,对每个农民专业合作社进了全面调研,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合作社各年发展情况。到6月底,我县在工商部门登记注册的各类农民专业社29个,从登记时间上分:2009年登记的10个,占总数的35%,2008年登记的14个,占总数的48%,2009年登记的5个,占总数的17%。最早在工商登记的木兰乡烟草生产专业合作社,登记时间为2009年7月19日。
1、合作社在各产业中的分布情况。29个专业合作社中种植业方面13个(白莲4个、烟草2个、果业4个、花生1个、红薯1个、油茶1个),占总数的45%,养殖业方面12个(生猪养殖7个、蜂业3个、肉牛养殖1个、水产养殖1个),占总数的41%,农机服务4个,占总数的14%。
2、合作社注册资金情况。各类合作社共有注册资金1055.85万元,其中现金994.34万元,实物折款62.79万元,实物折款主要是4个农机专业合作社。注册资金最多的为华丰畜禽专业合作社,达300万元,最少的为0.5万元,平均36.40万元。部分组织成员出资数额极少,难以开展经营活动。
3、合作社社员规模情况。各类合作社目前共有社员832人,合作社平均成员为27名,30人以下组织共19个,占组织总数的65.5%,人数最多的组织为113人,赣江源蜂业合作社在08年是曾拥有社员人数为86人,目前成员减少很多。全县合作社共有农民成员815名,占成员总数的97.8%,非农民社员17名。每个合作社农民成员都在81%以上。
4、合作社章程制度建设情况。多数合作社参照示范章程,结合实际制定了本社章程和相关制度,如财务社务公开、股金管理、资金管理、盈余分配、生产资料供应折让、社员产品交售、开支审批、现金存款管理、财产物资管理、财务监督、公文和档案管理、学习培训等制度。章程制定程序比较规范的合作社占52%,章程内容比较完善,切合实际的占44%,重视章程和制度在日常管理中的作用,执行较好的占35%。
5、“三会”建设及民主管理情况。30人以上的组织(10个)三会组织健全,三会活动较正常,基本能做到大会2次/年、理事会1次/季、监事会3次/年。理事会、监事会配合较默契的不多。多数组织议事实行“一人一票”的表决权制度,实行附加表决制度组织暂时还没有。民主管理做得较好的组织不多,有些组织理事会内部较民主,但社员大会作用发挥不够。
6、合作社服务情况。实行了信息、培训、技术指导、农资供应、产品销售综合服务的合作社19个,占总数的66%,实行单一服务,如加工或产品销售的组织10个,占总数34%。服务内容,有提供“九统一”(统一对外承揽生产订单、统一按规划要求组织生产、统一购进农资、统一良种供应、统一农事安排、统一技术标准和培训、统一病虫害防治、统一调剂劳力和大型生产用具、统一品牌和包装)服务的,如烟草合作社所提供的服务;有提供“五统一”(统一供应良种兽药饲料、统一执行无公害养殖技术标准、统一疫病防治和技术培训、统一品牌、统一销售产品)服务的,如养殖类合作社;还有农机专业合作社所提供的“五统一”服务(统一提供农机配件、统一技术培训、统一承揽耕作事务、统一调配农机耕作、统一耕作价格和结算)。服务效果较好的组织有12个,服务效果一般的11个,服务效果较差的6个。多数组织的服务,如木兰的烟草合作社、珠坑的红薯淀粉合作社、华丰畜禽合作社等较好地促进了成员的规模生产,大大降低了生产成本,有效提高了产品产量和品质,大幅度提高了成员收入。
7、经营及利润分配原则情况。目前经营收入达1000万元以上的组织仅1个,多数经营收入30万元以下,市场获利低。利润分配多数组织按章程规定只提取了10%的公积金,没有提取公益金的占多数。
8、财务管理情况。多数组织制定了财务管理制度,都有兼职的财会人员,均按农业部制定的《农民专业合作社会计核算办法》进行记帐和核算。但财务报表不及时,报表质量不高。
9、带动农户情况。全县合作社带动农户7596户,带动方式以合同制、合作制方式为主。
二、好的做法近几年我县在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方面采取了许多有力措施,好的做法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点。
1、重视发挥农民的源动作用,促进组织自我发展在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过程中,我县充分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尊重农民意愿和选择,全面体现民办、民管、民受益的办社宗旨,紧紧依靠参与者的才智及市场资源,不强迫命令,不包办代替,把专业合作社真正办成多数社员说了算,多数社员得实惠的组织。为激活、保障农民的主体作用,主要采取了以下有效措施:一是营造发挥农民主体作用的良好环境。把合作组织知识宣传列为新村抓点工作组的考核内容,把合作组织知识培训作为新农民培育的培训内容,把参观成功合作社列为对乡镇考核、对每个合作组织考评的重要内容。近三年我县一直重视组织参观,采取县乡统一和各合作社自行组织参观相结合的办法参观县内外好的合作组织,如,一直坚持的“万名群众看新村”活动,都把示范性合作组织列为活动的必看点,一些合作社还自行组织社员外地参观。二是鼓励农民参与。如县烟叶生产领导小组三年来对验收合格的烟草合作社每年给予30元/亩的扶持,其中15元/亩给予参加烟草合作社农户的生产补贴。三是在组织内部建立参与管理的保障机制。指导合作组织建立了一系列的民主议事、民主决策、民主理财、民主监督制度,明确了“三会”议事范围和步骤、参与对象、议事规则等问题。有效保障了社员的知情权、决策权、参与权和监督权。四是开展合作组织优秀负责人评选活动。通过这些措施激发农民主体作用的发挥,实现了专业合作社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约束、自我完善、自我发展。
2、重视发挥干部的拉动作用,促进组织全面发展充分发挥干部,特别是业务主管部门干部、乡(镇)村干部的作用,有利于推动专业合作社的全面发展。为此,我县在抓好合作组织知识培训的基础上,把发挥业务主管部门、技术服务部门和乡村干部的作用作为抓好专业合作社建设的着力点:一是鼓励技术服务部门干部牵头办好农民专业合作社,办得较好的专业合作社基本上有技术部门干部担任合作社的理事长或监事长,如珠坑乡红薯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就是乡农技站退休的返聘人员、华丰畜禽专业合作社的理事长是县兽医站副站长。二是推行“2+1”帮扶模式,即一名县、乡(镇)主要领导和一名业务骨干帮扶一个合作组织,把业务部门和乡镇新村办熟悉合作组织业务的干部安排到合作组织中结对帮扶。要求帮扶干部当好“宣传员”,把合作经济组织知识、政府扶持政策宣传到合作组织中,宣传到各村小组和农村专业大户中,增强农户参与的自觉性;要求干部当好“指导员”,在组建、股金设置、制度建设、内部管理、经营运作、利益分配、民主理财、民主管理、开展统一服务等方面给予精心指导,增强合作组织建设的规范性;要求干部当好“协调员”,协调各相关部门或组织,解决合作社在组建或运转过程中的各种实际问题,如办公场地、经营人才、税收减免、资金融资、品牌建设等问题,把优惠政策不折不扣落到实处;要求干部当好“监督员”,监督合作组织合法经营和资金的正确使用,维护其合法权益,杜绝侵占、挤占、挪用、平调合作经济组织财物的事件发生,对合作经济组织损害成员利益的错误行为予以纠正,增强组织运作的合法性;要求干部当好“服务员”,帮助合作经济组织分析预测市场,捕捉有效市场信息,拓展服务功能,降低经营成本,开拓市场,树立品牌,提高效益,增强组织经济实力和市场获利能力,增强组织服务的高效性。三是充分发挥业务部门的指导服务作用。县新组织建设领导小组经常会同小组成员单位专业人员深入组织精心指导,现场办公,为合作组织解决困难。部门指导和干部的帮扶,有力的促进了合作组织全面发展,提升了合作组织质量。
3、重视扶持政策的驱动作用,促进组织持续发展政府对合作社的扶持有助于推动合作社的发展,扶持力度大,农户参与组织的积极性就高,合作组织发展速度就快,组建的质量就好。为促进合作组织持续快速发展,我县进一步完善扶持政策,加大扶持力度,出台了八项推动合作组织发展的扶持政策,如继续从县新农村建设资金中切块安排50万元资金,用于支持合作社建设;免费为合作社办理机构代码证、税务登记证;对合作社办理农产品运输、检疫证明实行减半收费;对已登记且有固定办公经营场所、有实际运作的合作社,给予3000元开办补助经费;被认定为县级示范性组织的专业合作社,给予3万元扶持资金;对新获得省以上无公害农产品基地、无公害食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的专业合作社分别给予3000元、5000元、10000元、15000元的奖励;对合作社优先承担项目实施,优先安排用地指标,生产用电优惠收费等等,这些政策的出台和落实为合作社持续发展提供了保障。
4、重视示范培训的促动作用,促进组织规范发展一是抓示范带动。把建设示范性合作经济组织列入了对乡镇、县直农口单位的考核内容,要求乡镇或相关单位年内负责抓好一个达县级标准的示范性组织建设,制定了《**县县级示范性农民专业合作社认定标准》。要求每个组织高标准做到“十有”:有登记证书、有固定办公和营业场所、有含该组织名称的标牌、有单独的银行开户帐号和组织公章、有必要的办公培训经
营用具、有经全体成员讨论通过的章程和明确的服务职能、有规范运转的三会机构及办事机构、有完善的内部管理制度、有财务账簿和成员账户、有自已的商标品牌、有记录完整的会议记录薄。通过规范化建设,有效提高了专业合作社发展质量。如**县华丰畜禽专业合作社在较短的时间内完善了组织的软硬件设施,成功实现了与社员、生产投入品企业、产业化龙头对接,全面开展统一服务,到6月底实现销售收入1950万元,利润21万元,起到了较好的示范带动作用。二是抓培训促动。干部、农村能人及农户对合作组织知识知晓程度直接影响合作组织发展,近三年我县统一举办合作组织知识培训班6期,系统培训了干部、合作组织成员2000多人次。通过培训使他们掌握了业务知识,解决好农民不懂合作组织为何物,干部不懂如何指导、服务合作组织建设,合作组织负责人不懂如何管理运营好组织等影响合作组织发展的突出问题。
5、重视督查考评的推动作用,促进组织平衡发展。针对我县合作组织建设乡镇与乡镇之间重视程度不一,发展不平衡,组织与组织之间进展不一样的情况,我县充分利用督查考评的手段促进乡镇之间,组织之间平衡发展。一是充实年终综合奖评选条件,完善单项工作考评细则。对年终组建新经济组织不达标的乡镇,不能参与综合奖的评选。单项工作考评细则对年内新组建的组织考评实行上半年与下半年区别计分,增加了对示范性组织建设及干部帮扶的考评内容;二是定期调度和不定期开展督导。每次的全县新农村建设调度会及每次的新农村建设综合督查均有新组织建设情况通报。平时一般性督导侧重于对每个组织在软硬件建设及开展服务情况等方面的具体督导。这些措施较好地解决了在新农村建设中乡镇对新组织建设重视不一,进展不一的问题。
三、存在的问题、一些合作社建社目的不纯。有的合作社是基层为完成新农村建设任务一手炮制出来的,目的是应付新农村建设检查,有的是为了套取扶持资金,有的是养殖户为了减免工商税收和享受优惠政策成立的。不纯正的目的必然导致形式办社,合作社起不到应有的作用。
1、现有的专业合作社规模偏小。30人以下的组织占65%,经营收入在50万元以下的组织占多数,而且这些组织做大的希望渺茫,对市场的影响力极为有限,带动社员增收的能力也不强。社员的出资数额小,有些合作社收购社员产品的资金都没有,难以有效开展经营活动。
2、农民合作素质低。加入专业合作社的意愿不强,小农意识仍很严重,普遍缺乏大局意识,社员议事意见难以统一。一些不愿加入合作社的农户主要对合作社的管理不放心,怕麻烦。
3、合作社人才缺乏,严重影响组织活力。在农村,具有公平公正、无私奉献、甘愿为众人服务的思想品德和兼具懂经济法规、熟悉市场规律、善经营管理素质的带头人少之又少。有些带头人有前者品德又没后者能力,有后者才干又没前者品德,致使多数合作组织缺乏活力。
4、合作社的民主建设需要进一步加强。章程、制度要进一步充实、完善,章程、制度管社的意识要进一步强化,“三会”议事要按章程规定进行。合作社资金(包括股金)管理要民主,资金运行要透明,利润分配要合理和规范。
5、合作组织知识宣传普及不够,效果不佳。当前干部、群众包括合作社成员对专业合作社知识的缺乏是影响专业合作社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四、工作建议、要搞好土地流转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工作。实现土地向种养能手集中、向合作社集中,促进农业产业的规模化生产,为加快专业合作社发展奠定坚实的产业基地和发展基础。
1、把培训工作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要把人员培训工作列入重要日程,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地开展合作思想、合作原则、合作技巧、财务管理、信贷和投资等方面的培训工作。培养一批有合作思想、懂得如何指导服务组织发展的领导干部和具体管理合作组织的负责人,增强基层干部和合作组织有关人员的政策水平和业务能力。
2、进一步加强专业合作社的民主建设。规范重大事项民主决策程序,确保大多数人的利益。防止滥用民主、极端民主,贻误时机,影响工作效率。防止负责人独断专行或理事会少数人说了算,以致决策失误,损害多数人的利益。
3、适当提高合作社的社会地位。将适合合作社执行国家的部分支农政策交由合作社落实。在各级人大、政协机构中安排适当代表或政协委员名额给合作社负责人,让他们能代表成员参政议政,提高其在社会政
治生活中的地位,以此激发农村更多的能人参与合作事业,带领众人实现共同致富。
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 篇5
自2007年7月1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法》正式颁布实施。农民专业合作社是在农村家庭承包经营基础上,同类农产品的生产经营者或者同类农业生产经营服务的提供者、利用者,自愿联合、民主管理的互助性经济组织。我县兴办了许多农民专业合作社,涉及到农村经济发展的几个层面,主要有种植业、养殖业及农副产品收购业等。现就我局农民专业合作社登记服务管理等方面汇报如下:
一、主要经验
为大力支持合作社发展,调整农村产业结构,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县工商局积极采取有效措施。一是加大学习宣传力度。组织局机关干部认真学习《合作社法》和《条例》,切实掌握法律法规的含义和实质,同时,加大宣传,增强农民对发展合作社重要性的认识;二是开辟合作社登记注册绿色通道。凡是申请办理合作社登记的,工商部门专人跟踪服务,工商所积极协助申请人准备登记资料,工商局对合作社登记优先受理,全部提前在承诺的办结时限内完成办照手续;三是严格市场准入。按照合作社登记准入的法律、法规,严格审查,防止提供虚假材料骗取登记。四是登记注册实行零费用。严格执行《合作社法》和《登记条例》,在登记注册过程中不收取任何费用,并提供了优质服务。
二、主要问题
(一)合作社经营特色不够突出。一是从饲养业来看,主要是饲养生猪、鸡两个项目;二是从种植业看,主要是蔬菜。
(二)合作社发展规模较小。从合作社成员出资总额看,57户合作社成员,出资总额2176.825万元,户均38.19万元。最高注册资金500万元,大多注册资金在百万元以下。
(三)合作社发展不够规范。一是办公场所不够规范,环境较差,有的专业合作社登记注册其目的是为了得到扶持资金。二是账务不够健全,有的合作社没有建立财务管理制度,有的没有按照《合作社法》的规定建立成员帐户;三是合作社档案资料管理不够规范,没有专人收集、整理、管理档案资料。
(四)合作社监管机制不健全。一是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缺乏监管的手段。没有法则,无法界定,不便于工商行政管理机关把握。二是缺少年度检验制度,不便掌握合作社的生产经营情况、成员变化情况、章程修改情况、组织机构变化情况等。三是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章程修改、组织机构调整等事项发生后,应当向登记机关备案而未备案的如何处理,也没有具体规定。
(五)是农产品品牌意识不强。不重视产品品牌意识,大多农产品没有进行深加工和包装,注册商标闲置不使用。全县注册的农产品商标27件,实际使用的不到7件。
三、发展合作社的建议
(一)进一步加大宣传培训力度。要采取多种形式,组织合作社的管理人员外出学习考察,开展座谈交流、专业培训,不断增强他们的理论知识、管理水平和实际经营能力。同时,制定考核标准,每年评选若干名合作社示范样板,进行宣传表彰,让广大农民群众亲身感受到兴办、参与合作社的好处,共同支持和推进合作社健康发展。
(二)进一步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关键是资金扶持,县财政要设立专项扶持资金,引导信贷资金及社会其它资金参与合作社发展,重点扶持合作社购置相关设备,提高经营服务手段和市场营销水平。
(三)进一步坚持发展与规范并重。一是抓合作社的规范。对政府扶持的合作社,要视其情况,逐步体现其自治性和合作性,二是抓民主管理的规范。合作社要完善章程,健全制度,明确组织和成员之间的责权利关系,突出和加强农民的主体地位,坚持加入自愿,退出自由,一人一票,平等互利;三是建立合理的利益分配制度。合作社对内服务不以盈利为目的,经营收益要公平合理分配,通过有效服务、保护价、最低价收购或二次返利等办法,使成员享受到真正的经济实惠,不断增强对农民的吸引力;四是规范合作社内部管理。成立理事会、监事会,发挥农民成员主体作用,增加农民成员的发言权。
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 篇6
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
一、当前我区农村专业合作社的基本情况
经济区共有47个行政村,总面积57.8平方公里。据调查,47个行政村中只有前阙庄村成立了土地经营合作社,其他46个村均未设立农村专业合作组织。
二、前阙庄村党组织对土地合作社的扶持情况 前阙庄村现有270户,840人,其中党员36名。设有1个农村党支部,支部成员3人。为深入贯彻落实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积极开展土地流转工作,前阙村成立了土地经营合作社,推行“土地入社”,实行规模经营,即在不改变农户承包经营权的前提下,由农户以土地承包经营权入村土地经营合作社,再由合作社对土地统一招商发展高效农业。在前阙村土地经营合作社的成立和运营过程中,该村党支部起到了主导和核心作用,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
1、谋思路。村支部认真分析村情,比较发展优势,查找影响村民致富的根源,认为土地流转不畅、经营效益不高,农业生产缺乏规模化是村民难以致富的重要原因。通过深入调查和认真研究,村支部最终确定了加快土地流转,成立土地合作社,实现规模化经营的发展思路,以实现增加村集体积累、提高村民收入的目标。
2、出方案。有了工作思路后,村支部充分认识到当前形势下土地流转的机遇期、敏感性和挑战性,在制定方案时广泛听取民意。村委班子成员积极入门入户,宣传土地流转政策,听取村民意见,综合分析工作建议,在听取村民意见——讨论修改——再听取意见——再修改的反复实践中,认真制定了切实可行的土地流转方案。
3、重引导。一是政策引导,及时将十七届三中全会关于鼓励土地流转和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社的会议精神宣传到广大村民,让村民认识到政策变化带来的机遇。二是现实分析引导,认真分析每个村民家庭的经济情况和收入来源,与群众算好土地流转后的收入对比帐,引导村民自觉参与。三是党员干部带头引导。党员干部带头加入土地经营合作社,先行一步,做出示范。
4、建制度。土地经营合作社成立后,村支部坚持把民主管理作为立足点和着力点,依靠民主监督、民主管理使村土地经营合作社实现了规范运转。合作社制定了详细的工作职责、土地经营、财务管理、奖惩办法等规章制度,把合作社的运行建立在规范的制度约束之上,确保生产经营管理责任到人、运作高效。并把合作社的各项规章制度和运行情况定期或不定期向村民公布,接受村民监督。同时建立合作社董事会和监理会,成员由村民代表大会通过统一选举产生,负责土地的日常经营管理,从而形成了有制度、有考核、有
监督、有评判的土地经营合作社规范运作模式。
三、当前我区农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存在的问题
农民专业合作社是伴随着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化而出现的新型经济组织,它在富裕农民、提高农业产业化水平和农民组织化程度方面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目前越来越受到全国各地的重视,有些地方的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的速度很快并广泛从中受益。我区只有前阙村成立了土地经营合作社并取得了良好效果,从总体上看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在我区还相当缺乏,基层党组织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引领扶持力度还不够大,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区内农村的发展速度。其原因主要在于大多数村庄基层党组织的理论政策水平还不够高,创新意识不强,引领村庄发展的能力需进一步增强。
四、工作建议
1、进一步加强干部教育培训工作。要想引领农村快速发展,就必须有强有力的农村基层党组织。要本着结合工作和综合提高的原则,加大农村干部培训、学习和外出考察的力度,进一步使农村党员干部开拓眼界、解放思想、学习经验,不断提高理论政策水平,不断提高综合素质,不断增强其引领农村发展的能力。
2、倡树创新精神。创新激发生产力,要进一步建立创新激励机制,激发广大党员干部的主动性和创造性,鼓励街道和农村干部大胆探索,开拓创新,积极寻求农村发展的有
效路径。
3、选好榜样,发挥带动作用。前阙村土地流转模式提供了丰富的经验,土地经营合作社也逐步走上规范化运作的道路,为此,要结合农村实际,及时总结、全面推广该村支部发展土地经营合作社的经验,充分发挥其示范带动作用,在全街道营造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引导、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的良好氛围。
北城街道办事处
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 篇7
一、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基本情况
1.合作社领域不断拓展。合作社生产经营范围由传统的种植、养殖业逐渐向技术服务型、生产加工型、信息服务型方向发展。2013年底,腾冲共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357个,其中加工型合作社38个、流通业7个、农机服务5个、公共管理服务合作社19个,这几类合作社占合作社总数的20%,所占比例较上年提高15%。2013年创新发展消费合作社两个、农机服务合作社5个、劳动力资源信息服务合作社1个、农家乐专业合作社1个、其他公共管理服务型合作社12个,合作社发展呈现出多元化多领域发展势头。
2.合作社功能逐步增强。无论是种植类、养殖类还是生产加工类合作社基本都能开展统一的产前产中产后服务,采取“公司 + 合作社 + 基地 + 农户”模式发展的生产加工型合作社能够普遍开展统一供应生产资料、统一技术指导、统一加工生产、统一销售等服务。
3.运行机制逐渐完善。目前,在腾冲县依法注册成立的合作社基本都建立了章程、制度,成立了社员大会、社员代表大会、理事会、监事会等内部组织机构。
4.带动作用明显提高。全县农民专业合作社带动农业产业化发展和助农增收示范作用逐步凸显,农户和合作社、合作社和龙头企业、合作社和致富带头人的合作社联系更加紧密, 产供销一体化和现代生产经营管理模式日益成熟
二、腾冲县支持与鼓励发展专业合作社的基本 做法
1.开辟了“农民专业合作社注册登记绿色服务通道”。对申办专业合作社的申请人开设专门窗口,优先受理。为提供更加方便快捷、优质高效的登记注册服务,登记窗口专门设立农民专业合作社“绿色通道”,实行咨询、申请、受理、审批、登记、发照一站式服务,有效地提高了窗口登记效能。同时,对各类农业龙头重点项目,实行上门服务、跟踪服务和专人服务。
2.放宽了对农民专业合社注册资金的限制,允许“零资金”注册出现。成员出资不须货币估值,只要社员大会同意, 可以以传统手工艺、土地承包经营权、特殊技能、社员预期收益等作为入社条件。
3.放宽了经营范围的界定。对涉农产业,如玉雕、刺绣、农民画等传统手工艺可以作为主要经营范围加以核定,涉农企业一般经营项目核定为企业自主选择经营。
4.实行了快捷登记。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登记不管成员多少只要申请人认可,可以按法定最低发起社员5人登记,其余成员可以备案登记,以最快速度赋予农民专业合作社市场主体,方便合作社对社员的管理。发起人登记不但能快速登记,而且对申请人提交的材料也可以尽可能地格式化。
5.简化了登记程序。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申报,由工商局提供格式化登记范本,材料齐全,符合法定形式的实行一审一核制直接发照。发起人在10人以下的一个工作日完成登记,10人以上最迟不超过5个工作日发照。
6.下放了登记权限。为方便农民专业合作社就近登记,按照“属地登记、便民利民”的原则,工商局授权5个分局、工商所开展农民专业合作社登记试点工作,实现了农民专业合作社属地登记的做法。
7.拓宽了登记新领域。为更好的促进地方文化产业发展, 工商局打破农民专业合作社经营范围只涉及农产品领域,率先登记全省乃至全国首家文化产业合作社。
8.推广合同示范文本,促进订单农业发展让社员利益有保障。腾冲县工商局制定了农产品种植收购、水果收购、地方特色产品加工销售等18种具有针对性和适用性合同示范文本,帮扶农户提高组织化程度,同时从合同的制定、签订、履行等方面进行监督、指导服务。
9.主动推进商标战略实施,提升无形资产竞争力。按照“注册一件商标,带动一方产业,致富一方百姓”的思路,工商局充分发挥职能作用,主动推进商标战略实施。同时,加大了腾冲县涉农商标、农民专业合作社自主拥有商标的注册力度,把申报地理标志证明商标“腾冲饵丝”、国家驰名商标“高黎贡山”作为服务地方经济建设的重点来抓。2011年底“腾冲饵丝”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注册成功,2012年“高黎贡山”国家驰名商标认定成功,实现了腾冲县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国家驰名商标两个“零”的突破。到2013年底,全县共有涉农注册商标205件,其中驰名商标1件,著名商标12件,知名商标5件。
三、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中遇到的困难与问题
1.规范发展问题。如有的不具备创办合作社基础条件,盲目到工商部门登记注册领取合作社执照。有些合作社规章制度不健全,成员和合作社的产权关系不明晰,各种机制尚未建立。有的合作社只办理了营业执照,至今没有开展任何经营活动,成了“空头社”、“呆滞社”。在机构制度建设上,管理机构不健全,制度不完善。在财务管理上也不规范,缺乏合格的财会人员,在建账、凭证的取得、记账、报表编制等会计业务上,都需要进一步规范。
2.专业合作社申请贷款比较困难。农民专业合作社总体发展水平不高,多数农民专业合作社经济实力不强,注册资本金较少,没有什么可抵(质)押的资产。合作社没有多少资产,而银行及信用社贷款都需要资产抵押,融资难的问题时常存在。比如胡韦刘农民专业合作社,银行知道他们是专业合作社,但根本不与他们谈贷款的事情。每到用钱时,专业合作社只有在亲戚朋友之间相互借。尽管如此资金还是比较紧张,一是大米要库存需要钱;二是回款比较慢,有些要3~4个月打款回来,相互拖欠比较严重。
3.贷免扶补存在的问题。“贷免扶补”问题主要有:一是资金可利用的时间短,现分四次还,到最后往往只剩几千元钱, 根本不够用;二是资金的发放与使用在时间上不同步,经常会出现用的时候没有。有时还会出现尚未用钱就开始还的情况。尤其是每年的12月份正是需要钱时,开始还款了,只有干着急。
4.节能减排使成本增高。政府要求青山绿水,但成本谁来承担?在调研当中,腾冲胡韦刘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负责人算了这样一笔账:由于不允许砍树,不能烧柴,他们专业合作社投资了30~40万元购置设备,这样一方面购机花了一大笔钱,用电的成本也增加了,比用柴烧的成本增加了1.5倍。农民不能烧不能砍伐,而更新设备又需要钱,而这个钱谁来出便成了一个问题。
5.民间借贷利息高。腾冲县和群益和园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反映,每年的10月份至来年的2月份是蔬菜收购的旺季,专业合作社在银行及信用社贷往往贷不到款,不得已只有向民间借贷,但利率较高,通常是3~4分利息。
6.市场销售问题比较大。市场销售问题比较大,要跑市场跑销售,腾冲县和群益和园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负责人都有同感。
7.农民不诚信。和群益和园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负责人说,专业合作社与农民签订了收购蔬菜的协议,比如某种菜按0.5元 / 斤收,但市场上如果是0.7元 / 斤,农民则会卖给市场上来收菜的,这样专业合作社的利益就会受到影响。
8.专业人才欠缺。人才缺乏是专业合作社普遍存在的问题,也是制约其发展的瓶颈。目前,合作社发展中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爱奉献的优秀带头人很少。了解合作社知识, 甘于“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农民社员也很少。
四、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建议
1.着力引导指导。着眼产业依托,围绕主导产业、特色产业和优势产业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把合作社的发展与农业产业化建设、产业化布局紧密结合起来。引导合作社创建“一村一品”、“一乡一品”。引导扶持合作社创建农业产业化标准园,实现一个产品、一个合作社、一个品牌。
2.着力示范建社。深入推进示范社建设,落实省部级、省级、市级、县级示范社创建工程,实行部门联合评定发布机制,分级建立名录。加大各级示范社领导力度,实施各级领导和部门联系示范社制度,给予重点扶持,发挥示范效率。对联系的示范社,每年要验收考核。
3.为合作社贷款建立有效的担保机制,这是当前农民之急需。要借鉴各地为中小企业发展建立贷款机制那样,创建农民专业合作社贷款机制,为农民专业合作社贷款搭建有效的平台。
4.鼓励专业合作社与供销社对接。供销社是一个平台,也是一个网络系统,利用这个平台及系统可进入更大的市场。近年来,省供销社系统大力发展专业合作社,引导农民进入市场,促进农业产业化发展,这是一个好的举措。
5.加快推进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工作。以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建设为抓手,支持搭建全省农村电子商务平台,依托万村千乡市场工程、供销、邮政、农党网体系以及大型龙头流通企业、电商企业,重点促进农村消费品、农业生产资料、农产品流通交易,电商进农村体系建设等,建设完善农村电子商务配送及综合服务网络,积极探索建立促进农村电子商务发展体制机制,促进农村流通现代化水平全面提升。
加快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建议 篇8
一、基本成效
近年来,赤壁市以特色优势产业为依托,大力发展壮大农民专业合作社,助推农村经济发展取得了明显成效。
(一)组织规模不断扩大。全市各类合作组织从“十一五”末的71家、成员3025人,发展到2013年的252家、成员8500人,成员在50人以上的94家。其中,部级示范社1家、省级示范社4家、地(市)级示范社11家,合作经济组织数量大幅增长、规模不断扩大。
(二)覆盖领域逐步扩大。合作经济组织由“十一五”末的以茶叶、养殖为主的领域拓展到以茶叶、畜牧、水产、水果、蔬菜、中药材、农机服务、竹木栽培、农资服务、粮食加工、农技服务等十一大领域,覆盖范围逐步扩大,服务领域不断增加。
(三)运行模式呈现多样化。合作经济组织由过去单一型向多样化发展,逐步形成了以“企业+合作组织+基地+农户”的龙头带动型、“合作组织+能人+农户”的能人带动型、“村委会+合作组织+基地+农户”的村委指导型、“合作组织+基地”的生产经营型、“产业+合作组织+农户”的产业带动型等生产经营和运行模式,加速了农业产业化发展步伐。
(四)经济效益明显提升。2013年,赤壁市各类合作组织销售农产品22.5万吨,产值6.5亿元,分别比“十一五”末增长74.4%、80.5%,合作组织成员人均纯收入达到8700元,比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高出1000元以上,合作组织带动农民增收致富的能力不断增强。
二、问题和不足
从现代集约农业的发展要求来审视,赤壁市农民专业合作社还存在以下问题和不足:
一是管理运行不规范。赤壁市农民专业合作社规范化程度比较低,科学民主管理与监督机制不健全,财务管理制度欠规范,利益联结不紧密,缺乏内部约束和激励机制。监事会、理事会管理不很严格,职能作用发挥不充分。
二是成员整体素质不高。专业合作组织带头人及成员总体受教育程度不高,文化层次低,普遍缺乏经营管理经验,市场营销和企业策划等方面的能力不足,特别是懂技术、会经营、市场开拓能力强的人才短缺,不能有效满足合作组织持续发展的要求。
三是融资渠道不畅通。金融信贷门槛过高,融资渠道狭窄,制约了合作组织的发展壮大。政府资金投入有限,撬动民资的杠杆作用发挥不够充分,制约了合作组织的持续发展。
四是信息服务不到位。以乡镇农业服务为重点的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相对滞后,流通中介组织服务作用发挥不充分,相关职能部门在服务合作组织发展方面措施不力。在对外宣传报道、市场信息收集发布、先进技术交流推广等方面服务指导力度不大,影响了合作组织的整体发展水平。
五是辐射带动力不强。受地域、经济实力的限制,缺乏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和经济效益的合作组织。一些合作组织出产的农产品在市场上认知度低、缺乏竞争力。多数合作组织没有形成生产、加工、销售一条龙的服务体系,产业链条脆弱,品牌意识相对淡漠,辐射带动能力弱。
三、几点建议
从现代农业发展的趋势来看,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扶持引导农民专业合作社进一步发展壮大。
(一)建立健全制度,完善运行机制。按照“民办、民管、民受益”的原则,积极引导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完善章程和制度,健全民主管理、利益分配和财务公开机制。一是健全民主管理机制。结合专业合作组织的类型和行业实际,通过召开成员大会,讨论制定完善组织章程,根据章程规定由成员投票选举负责人,定期召开会议,决定重大事宜,探索建立健全合作组织自我发展机制,保障成员对组织内部事务的知情权、参与权、决策权和监督权。二是建立利益分配机制。正确处理专业合作组织与成员的利益分配关系,以合同契约的方式规定合作组织与成员的权利、义务、收益分配。三是完善财务公开机制。在完善组织章程的前提下,充分发挥合作组织内部监事会、理事会和成员的作用,对合作组织的重大投资和支出,列出计划和清单,采取社务公开、财务公开等方式监督管理人员的行为。通过引入现代企业经营管理机制、聘请管理和财务人员的办法,改变以往合作组织负责人兼任会计的现状,完善财务运行机制。
(二)加强政策扶持,提升服务能力。充分发挥部门职能作用,整合项目资源,为合作组织提供人才、技术和资金支撑。一是人才支持。研究制定关于支持合作组织人才发展计划,把专业技术人员、科技人员、科普工作者组织起来,建立服务队伍,针对专业合作组织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开展咨询、指导和服务。逐步探索出台优惠政策,鼓励干部和大中专毕业生通过入股的形式参与合作组织的经营管理,领办发展。二是技术帮扶。农业、林业、畜牧、科技等部门结合各自优势,将对合作组织的技术指导服务纳入部门工作计划,探索成立技术推广股份公司,支持专业技术人员到合作组织兼职、担任技术顾问,或者从事技术咨询、技术开发、技术承包等服务。三是项目倾斜。整合农业综合开发、扶贫开发以及农、林、畜牧等项目资源,从基础设施、技术推广、资金扶持等方面,有重点地向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倾斜,扶持各类合作组织做大做强。四是信息服务。结合市场导向和信息,利用网络媒体和通讯技术,开通农民专业合作社专门网站和手机短信,搭建信息服务网络和农产品推介销售平台,提供政策咨询,发布产品信息,推广先进技术,开展经验交流,用现代营销手段促进专业合作组织不断发展壮大。
(三)强化教育培训,提高成员素质。从提高经营管理能力、劳动技能、市场营销能力入手,加强对合作组织带头人及成员的指导服务和培训力度。一是强化经营管理能力培训。针对合作组织带头人经营管理能力不足的问题,通过集中培训、邀请企业家讲座、发放经营管理书籍等途径,从经营理念、基本理论、规范性建设等方面,加大对经营管理人员的培训,使他们面向市场,转化角色,调整内部经营机制,实行企业化管理和经营。二是强化劳动技能培训。以生产技能需求为导向,采取邀请科技人员专题授课、现场指导等形式开展培训,组织成员进行技术交流,外出学习考察,提高合作组织成员接受新生事物、新技术的能力,不断提升合作组织成员的整体技术水平。三是强化市场营销能力培训。采取举办专题讲座及培训班,从市场开拓、品牌打造、营销网络构建等方面加大对合作组织管理及骨干人员的业务培训,开展农产品质量认证、市场营销等培训服务,努力培养一批能够适应市场发展需要的农民专业合作组织营销人才。
(四)加大投入力度,拓宽融资渠道。加大对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资金扶持力度,从财税减免、信贷优惠、便捷服务、激发民资等方面,拓宽合作组织的融资渠道,增强合作组织的发展后劲。一是政府奖补。建议财政每年安排专项资金,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开展信息培训和技术推广等服务。探索建立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基金,对一些运行规范、效益好的合作组织,通过奖励的形式进行补助,支持其发展。二是银行借贷。金融机构在政策条件允许的范围内,适度放宽抵押担保条件,简化审批手续,优先给予信贷支持。农行、农村信用社在信贷资金安排上有针对性地向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倾斜,通过联户担保贷款的方式,积极帮助农民合作经济组织解决发展中资金困难问题。三是激发民资。放宽农村金融市场准入条件,鼓励农村专业大户、经营能人、农技人员、龙头企业等各类主体和不同类型的民间资本参与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创办,引导专业合作组织组建民间担保公司或建立农民互助资金合作社,开展信贷和互助性融资担保。
(五)突出多元引领,激发内在活力。突出能人带动效应,依托龙头企业领办发展,发挥特色产业辐射带动作用,不断壮大农民专业合作社,激发发展潜力。一是依托能人带动发展。充分利用能人、“土专家”、 种植能手、科技创富户、专业大户信息灵、经营活、社交强、门路广的优势,发挥老户带新户、种植能手带动一般户的传、帮、带作用,带动合作组织发展。扩大农民经纪人队伍,统一培训、统一发证、统一资格认证,促进农产品的销售。二是依托龙头企业引领发展。结合农业产业化经营项目,以龙头企业为依托,按照“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组织+基地+农户”的经营方式,重点发展加工型、流通型、服务型龙头企业,大力发展集仓储、运输、加工、配送为一体的物流集团,逐步形成内联龙头企业,下带生产基地和农户,以科技为先导,产供销一条龙,工农贸一体化的生产经营体系,促进合作组织发展壮大。三是依托特色产业辐射发展。紧紧围绕茶叶、水产、水果、生猪、南竹等特色优势产业和名优特产品的开发,广泛联合农产品生产、加工、销售等各种企业、组织和个人,在农民自愿的基础上,改造和重组农民合作组织,提高市场化程度,带动农民产业经营、增收致富。
(作者单位:湖北省赤壁市财政局)
责任编辑:欣闻
【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推荐阅读:
对全县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情况的调查报告12-05
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思路07-11
关于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若干政策的意见12-27
关于加快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建议01-03
市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对策研究08-09
农民专业合作社法调研报告01-11
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要把握好三大关系11-24
诸城市农民专业合作社报告05-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