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凌农民专业合作社

2024-07-20

杨凌农民专业合作社(精选3篇)

杨凌农民专业合作社 篇1

引言

杨凌作为我国唯一的国家级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 目前已有园区面积达到5 333.33公顷, 其中标准化生产示范园达到8个。这一天然的“土壤”环境促进了当地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截至2011年底, 杨凌区登记注册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就达到292家, 注册资本达到13 875.36万元, 入股农民达1 741户, 其中果蔬类农民专业合作社就达到60%以上, 这些农民专业合作社都集中分布在楺谷乡、大寨乡和五泉乡。但目前对于不同合作社的作用和绩效仍然只是从直观上比较和判断, 缺乏系统、足够的证据, 特别是在诸多支持力度逐渐注入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时期, 合作社“质”的增进更加值得重视。因此, 杨凌农民专业合作社有没有绩效?绩效是多大?如何进行评价和度量?这都是当前亟需解决的理论和现实问题。

一、文献回顾和研究方法

(一) 相关研究文献回顾

农民专业合作社是一种互助性经济组织, 是由生产同种类型农产品或是进行同类农业生产的农户之间自愿联合, 相互提供服务的组织。这一组织既具有经济性质, 同时也具有互助性质, 比单纯追逐经济利益的投资者所有企业多了一层服务性质。所以, 评价农民专业合作社绩效时, 应采用多维的指标来进行评价, 这样才能体现出农民专业合作社绩效的真实意义。

当前, 一些国外学者认为, 合作社本质上是“反市场”的, 其内部并非属于市场机制, 所以是低效率的。但这一观点一直缺乏可靠的实证证明, 并且国际合作社联盟研究数据曾表现出相反的结论 (Shil Kwan Lee, 2008) 。合作社专家逐渐开始将研究关注点转移到“新一代合作社”上 (Fulton, 2000) 。

而在国内, 大多数研究都将侧重点放在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宏观层面探讨上, 如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现状、存在问题以及必要性等。在对合作社绩效评价方面, 相关研究才刚刚起步, 能够检索到的文献也比较少, 仅有黄胜忠 (2008) 用盈利能力、社员满意度、成长能力三类指标来反映治理机制与绩效的关系, 仍然缺乏对合作社绩效评价的系统实证研究。

(二) 农民专业合作社绩效指标体系

1. 指标体系设置原则。

为了能够准确有效地评价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绩效, 本文从基本概念出发, 基于合作制理论、委托代理理论、博弈论理论以及交易成本等理论, 以科学性和系统性为基本准则, 建立较为合理的合作社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此体系中所包含的指标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第一, 经济规模和经济效益指标。经济规模和经济效益指标是能够最直接、最有效地反映合作社经营现状的指标, 所以其应当是指标体系中的首选指标。农民专业合作社中的规模指标主要包含成员数、资产总额、土地面积等, 而经济效益指标主要包含年盈利额、成员收入、交易费用等等。第二, 社会效益。农民专业合作社与其他农村企业的一个重要的区别在于其具有较强的社会功能, 所以, 在考察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绩效时不能忽视其社会功能。一般来说, 合作社的社会功能体现在吸纳人员就业、带动农业科技知识推广等方面, 可用吸纳就业数、带动农户规模等指标来反映。第三, 组织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价一个组织的发展状况还应该考察其持续发展能力和自我完善能力以及对外界环境的应变能力。这些能力主要体现在组织高素质人才的加入、相关环节的支持力度和年总盈利余额以及对市场信息的敏感度等方面。

2. 指标体系的构建。

参照王兵 (2005) 、李婉红 (2005) 、张兵 (2008) 等研究结果, 结合相关文献的绩效评价指标, 通过德尔菲法和头脑风暴法将涉及到以上3个方面的120个指标通过层层筛选, 最终保留24个作为反映合作社绩效的指标。根据选取指标时的思路, 将指标体系系统的划分为3个层面, 即目标层 (A) 、判别层 (B) 和指标层 (C) 。其中, 目标层 (A) 表示此评价指标体系的总体目标, 即“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绩效”;判别层 (B) 选择能够体现合作社绩效的6个部分, 即规模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可持续发展能力、应变能力和组织完善程度;指标层 (C) 即对每一项目所选取的具体指标, 根据本文所选取的筛选方面, 最终保留24个指标。所有指标及其层次见表1。

数据来源:根据原始问卷所得数据处理得出。

3. 绩效指标赋权。

指标赋权是进行绩效评价关键的一环, 如果赋权不得当将会导致最终计算出来的绩效与实际不符。为了使得本研究的计算结果具有可信度, 本文特选取本领域专家以及一线工作人员10名, 向其发放调查问卷, 通过专家打分所得数据和采用1-9标度法对各指标进行两两判断, 形成判断矩阵和权重 (王炜, 2009) 。从表1中可以看出, 与其他方面相比, 经济规模在农民专业合作社绩效评价中占有更大比重, 这说明经济规模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绩效影响最明显。经济效益、可持续发展能力、社会效益、组织完善程度和应变能力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绩效的影响依次减弱。

(三) 评价方法

在对各级指标进行赋权以后, 需要对合作社的绩效进行综合评价, 因此, 本文选用线性加权求和以及线性加权相乘法来进行总体评价。

1. 线性加权求和法

本文中将选用指标分为三个层面, 判定层指标可以根据各指标值与其权重值采用线性加权求和法求出, 具体公式可以表示成:

其中, i是从1到6, 分别表示B1、B2、B3、B4、B5、B6指标值, Wj表示判别层相对于指标层的权重系数, Pcj表示经过处理后的指标值, 通过求和即可得到经济规模、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可持续发展能力、应变能力、组织完善度的指标值。

2. 线性加权相乘法

经济规模、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可持续发展能力、应变能力、组织完善度这六个判别指标都是衡量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能力的必要条件, 无法丢弃任何一个, 因此, 对于目标指标的计算应采用加权相乘法, 具体计算公式如下:

其中, λi代表IA1、IA2、IA3、IA4、IA5、IA6相对于目标层的权重。因为线性加权相乘法能够有效克服各个指标之间的互偿作用。任意一个较小的指标值都会导致连乘结果偏小, 从而避免较大指标值对其产生的补偿作用。这一方法能够有效反映发展不平衡的合作社现状, 使得发展不平衡以及不协调的农民专业合作社无法得到较高的综合分值, 评价结果更加符合绩效内涵。

二、实证结果

(一) 数据来源与处理

本文采用调查问卷来收集相关数据, 问卷主要包含绩效评价的六个方面:经济规模、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可持续发展能力、应变能力、组织完善度。调查样本为2011年杨凌示范区的12家果蔬合作社, 通过面对面的访谈来收集本文所需的指标数据。

由于调查所获得的数据既有定量数据也有定性数据, 并且定量数据之间的量纲也不相同, 所以需要在对绩效进行评价之前, 将各指标层的数据进行归一化 (标准化) 处理, 即消除指标之间的量纲, 使得其赋值处于0—1之间。本文所需数据需要进行两个步骤的处理:第一, 根据专家调研结果将定性指标转化为定量指标;第二, 将所得定量指标进行无量纲化处理。一般来说, 无量纲化处理就是从隶属函数中求解隶属度, 但由于确定各个指标的隶属函数相当困难, 所以, 本文选用最大值标准化法来进行无量纲化处理, 使得所得指标值都处于0—1之间。

(二) 计算结果

根据本文所设计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 运用无量纲化处理后的调研数据对相应指标进行线性加权, 得到12家果蔬类合作社1绩效大小和排序以及判别层指标大小。具体结果见表2和表3。

(三) 结果分析

从以上分析结果可以看出, 经济规模、经济效益、可持续发展能力、应变能力、社会效益、组织完善程度虽然是合作社绩效评价的必要因素, 但任何单个因素并不能绝对决定其他因素和绩效的大小, 在计算结果中就曾出现经济效益排名第一, 而可持续发展能力排名第七的情况, 如杨凌农夫果园合作社。所以, 在对各个合作社进行绩效评价时, 不仅要关注整体绩效结果, 同时也要兼顾各个重要指标的分析。通过以上分析结果, 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第一, 从整体来看, 杨凌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绩效不高, 绩效值最高的只有0.2895, 说明杨凌示范区果蔬农民专业合作社仍处于发展期, 虽然目前有政府的关注和技术的引进, 但合作社的规模与投入仍然不足以促进其发展。

第二, 从各项判别指标值可以看出, 杨凌区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社会效益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普遍偏低, 最终导致了总绩效值偏低。

第三, 各合作社之间的指标值差别较大, 发展不均衡, 合作社的入社户数从6户到200多户不等, 年盈利额有几万到几百万的区别。

参考文献

[1]Shil Kwan Lee.Cooperatives in Asia and Pacific.On30-year rural reform in China development of China s'farmer cooperatives.Sep[M].Hangzhou, Zhejiang province, 2008.

[2]Fulton M.E.Gannakas K.Organizational Commitment in a Mixed Oligopoly[J].Agricultural Cooperatives and Investor owned Firms, American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Economics, 2000, 83 (5) .

[3]黄胜忠, 林坚, 徐旭初.农民专业合作社治理机制及其绩效实证分析[J].中国农村经济, 2008, (3) :25-30.

[4]王兵.民间非营利组织的绩效管理研究[D].北京:北京师范大学, 2005.

[5]李婉红.农村专业经济合作组织效益评价指标体系研究[D].哈尔滨:哈尔滨工程大学, 2005.

[6]张兵, 郁胜国, 孟德锋.江苏苏北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绩效评价[J].福建农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学版, 2008, (2) :51-55.

[7]王炜.基于核心能力的企业战略扩展能力研究[D].武汉:华中科技大学, 2009.

杨凌农民专业合作社 篇2

20世纪70年代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出现曾一度提高了我国农民生产的积极性, 农业经济得以恢复和发展, 但随着我国成功地加入WTO, 传统“小规模、分散化”的小农经济体制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潮流下备受冲击, 农村改革面临体制创新, 引领未来中国农村微观组织的主导形式尚不明确。新农村建设及农业现代化发展所要求的“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成为催生农民专业合作社出现的直接原因。丹麦、美国、加拿大等国家依托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本国农业的成功经验为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提供了参考和借鉴。我国2007年颁布的《农民专业合作社法》确立了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合法性, 农业“十二五”规划战略中提出了要使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户参与率达45%以上的宏伟目标, 这些为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

杨凌区作为我国唯一的国家级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 区内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理应处于我国西部地区乃至全国的领先地位, 但实际上其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滞后于东部地区, 尤其是江浙一带, 原因在于杨凌区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社近年来虽数量巨增, 但发展时间较短, 问题诸多。如何选择适合杨凌区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模式和发挥杨凌区的农业示范带头作用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所以有必要对杨凌区的农民专业合作社进行研究。

早在20世纪40年代国外学者就已经开始关注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了, 合作社被国外学者分为3种模式:垂直一体化形式、独立的企业形式、集体形式, 这3种模式中都融入了一些经济学的经典理论。[1]认为合作社是一种垂直一体化的形式, 他将委托-代理关系融入合作社的研究中, 重点研究“合作社使谁获益”问题。Enke[2]认为合作社是一种企业, 他将经典厂商理论应用于合作经济, 他认为当合作社的生产者剩余和消费者剩余达到最大化时, 合作社成员和社会福利也达到最大化。LeVay[3]利用交易费用理论分析了合作社产生的原因, 认为合作社可以降低成员的生产和交易成本, 增加成员的收入。Zusman[4]认为合作社是一种集体形式, 基于契约理论建立了一个集体选择模型, 此模型可以用于说明成员异质性对合作社制定规则的影响。Fulton[5]在分析合作时引入产权理论, 认为如果农业产出是高度可变和难以预测的, 需要组建一个合作组织, 并且改善合作社的产权安排可以有效地促进合作社的可持续发展。与此同时, 公共物品理论和博弈论等经济学理论也被应用到研究合作社问题中, 这些理论从不同侧面论证了农民专业合作社存在的合理性及其制度创新性, 极大地丰富了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理论发展。

国内学者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研究主要集中在:①研究我国或我国某一区域的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 (如韩俊[6], 孙亚范[7], 王征兵[8], 郭红东[9]) ;②发展合作社的必要性 (张晓山 (2003) , 苑鹏[10]) ;③个案研究某一地区的某个合作社 (孔祥智[11], 赵国杰 (2009) ) ;④国内外合作社比较研究 (王震江 (2003) , 张丽娜 (2007) , 常青[12]) ;⑤研究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中存在某一类问题, 如治理机制 (徐旭初[13]) 、制度方面 (马彦丽[14]) , 影响农户参与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因素分析 (张广胜[15], 刘宇翔 (2008) , 卢向虎[16]) 、运行机制[17]、融资[18]、立法问题[19] (郭海霞 (2005) ) 等;⑥提出我国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战略构想 (王新利[20]) 等方面。

纵观已有文献, 学者们对我国的农民专业合作社进行了多方位的研究, 成果丰硕, 但是对杨凌区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研究尚不多见, 而且学者们在分析个案合作社时, 大多采用定性分析, 很少运用定量分析。本文将结合理论与案例研究, 定性、定量分析杨凌区最具代表性的天和园果蔬专业合作社发展模式, 分析其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提出对策方案, 旨在完善该合作社的发展, 以期辐射带动杨凌区其他农民专业合作社, 发挥杨凌区农业高新技术与组织功能的示范带头作用, 并为相关政策的制定提供依据。

二、天和园果蔬专业合作社发展的模式与绩效分析

1.官村天和园果蔬专业合作社成立的背景及其样本数据来源

经过农村改革开放后30多年来的发展, 农民专业合作社这一民间组织形式在我国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 尤其是江浙地区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已渐趋成熟, 已成为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社的领头军, 实践证明合作社可以增强农户互助合作, 促进农民增收。杨凌区拥有得天独厚的农业高新技术资源, 在中央和陕西省政府对当地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大力关注和支持下, 根据自身发展要求, 杨凌区政府鼓励当地农村成立各类合作社, 并从资金、项目、税收和用地方面为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提供了优惠政策, 如合作社可在工商部门免费注册登记, 免征多种增值税。截至2009年8月, 杨凌区共登记注册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社105个, 其中大寨乡14个, 以生产设施蔬菜瓜果为主。[21]

笔者通过走访杨凌区3乡1镇中发展层次不等的多家合作社, 发现官村天和园果蔬专业合作社相对杨凌区内其他农民专业合作社成立时间较早, 农业技术投入较多, 发展较好, 但其发展中仍存在一些问题, 而这些问题也反映出了杨凌区大多数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中的共性问题, 以笔者选取天和园果蔬专业合作社为本文研究的对象, 样本极具有代表性。

杨凌区大寨乡官村共512户农民, 其中参与天和园果蔬专业合作社的户数为38, 占全村总户数的7.42%。笔者共走访调研14户该合作社社员, 随机调研38户非社员, 谈对象中女性户主占48.1%, 男性户主占51.9%, 年龄大多处于20~70岁, 其中30~50岁的户主占63.46%, 51~60岁的户主占19.23%。

2.合作社发展的基本现状及其成效

(1) 基本信息。

官村天和园果蔬专业合作社成立于2007年, 并于2008年5月26日在工商局注册成立。现任社长为官村书记魏天恩, 2007年他与同村其他3人开始种植大棚西瓜, 收入颇丰, 为帮助本村农民共同致富并增大大棚西瓜的种植规模和产品的影响力, 遂组织成立合作社, 号召本村村民加入, 所以该合作社的成立方式属于政府引导型。截至2009年该合作社共有社员38户, 建有167个日光温室和春秋大棚, 占地面积420亩。

在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园艺学院张显教授的课题组成员的指导下, 该合作社主要采用“以农民专业合作社为主体, 以农业专家为技术支撑, 以现代科技手段为基础, 以检测检验体系为保障”的标准化工作模式。合作社为西瓜注册了“一品官村”的商标, 还为每个西瓜上贴了“二维码”, 通过“二维码”可以追溯查询西瓜的种植户、种苗来源、施肥时间、施肥品种、采摘时间等产前、产中和产后的全部信息。“一品官村”西瓜的价格比普通西瓜高出5倍, 成为享誉杨凌区甚至陕西省农产品标准化品牌西瓜。

(2) 合作社社员与非社员对比。

①经营业务。官村大部分土地已被杨凌区政府征用, 用以建设示范园区和孵化园区。现官村每户土地规模很小, 随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单依靠种植小麦或玉米等粮食作物已无法保障农户的生活需求, 迫使农户积极寻找多种增收渠道。一部分农户选择了租种邻村 (西小寨) 土地, 扩大生产规模, 主要种植蔬菜瓜果等经济作物, 这些农户最终演变为天和园合作社的社员;非社员 (本村其余农户) 中大多数选择了兼业 (参见表1) , 68.42%的非社员选择从事农业和打工, 非社员兼业化现象普遍。②参与意愿分析。我们根据调研分析了当地农户 (社员与非社员) 愿意加入天和园果蔬专业合作社的原因, 如表2所示。③C-V分析。如表3所示我们先对比社员与非社员在农业收入与成本的差距 (暂时不考虑打工收入) 。

单位:%

数据说明:非社员的农业经营主要为小麦和玉米等粮食种植, 社员为大棚西瓜和蔬菜种植。

单位:%

单位:元/亩

数据来源:①笔者通过调研各项数据, 整理计算得出。②非社员的农业经营主要为小麦和玉米等粮食种植, 社员为大棚西瓜和蔬菜种植。

由表3可知农户种植大棚西瓜的亩均利润是种植粮食作物的7.67倍, 且春秋大棚一年可种两次作物, 大棚西瓜收获后, 直接种植西红柿、尖椒等蔬菜, 产品可于冬季上市, 据种植经验丰富的社员保守估计, 种植大棚蔬菜的每亩利润将超过5000元, 由此可见种植大棚作物的纯收入远远超过粮食作物, 即社员种植收入远超过非社员的种植收入。

调查发现官村兼业化农户依靠外出务工所获利润为每人年均1000~10000元不等, 以4000~6000元居多。现把非社员的打工收入考虑到社员和非社员的C-V分析中, 对比得出大多数非社员的农业利润和非农业利润加起来低于社员的单一经济作物种植所获利润。

(3) 主要做法及成效。

合作社在推广中面向本村农户大力宣传, 因为大棚作物经营需要大量资金和充足的劳动力支持, 而且农业经营自然风险很大, 为打消农户顾虑, 合作社宣称可保证产品100%销售, 而且可以帮助农户融通资金。合作社在发展中还设立了一套运行机制, 并设立监事会和理事会, 制定相关规章制度用以规范合作社运行, 合作社现有销售人员3人。

根据前面对合作社社员与非社员作出的C-V分析及合作社的现有功能构架, 这些都说明天和园果蔬专业合作社实现了当地农户致富的目标, 由于该合作社自建立后取得的可喜成果, 杨凌区政府对其给予大力政策和财力支持, 2009年该合作社申请到专项资金100万用于扩大温室大棚建设规模, 杨凌区政府还专门派技术人员到官村为农户现场指导和授课, 该合作社的推广价值瞩目可见。

3.合作社在推广中存在的问题

根据表4中对官村天和园果蔬专业合作社非社员不愿意加入该合作社的原因分析中可以推知该合作社在当地推广中存在的问题。调查表明, 44.7%的非社员表示愿意加入该合作社, 55.3%的非社员表示不愿意加入。

单位:%

(1) 官村家庭劳动力稀少。

由表4分析可见非社员不愿意加入该合作社的最主要的原因在于其家中无劳动力, 比重占31.6%。由表1知官村非社员兼业化现象普遍, 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在于青壮劳动力在外打工, 留在家里的都是老弱病小, 而农业生产经营需要充足的劳动力作保障, 所以缺乏劳动力的家庭无法从事大棚作物种植, 所以参与合作社的意愿较小。

(2) 大多数家庭经济基础薄弱。

如表4所示, 非社员不愿意加入合作社的第二大原因在于经济基础薄弱, 比重占13.1%, 调研得知大棚作物种植与经营需要充足的启动资金作保障, 如果没有则无法完成初期建设, 政府虽然提供贷款支持, 但是数额小而且限定条件较多, 无法保证经济基础差的农户参与到该合作社中。

(3) 对管理人员的不信任。

表4显示, 非社员不愿意加入合作社的第三大原因在于对管理人员的不信任, 比重占7.9%, 非社员与社员同住一村, 经常进行信息交流, 得知社员对管理人员的不信任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是销售模式, 合作社最初宣称100%保销, 但实际上只保销了一部分西瓜, 其余西瓜仍需社员自行销售;二是管理人员的对内盈利行为。众所周知, 发展健全的合作社对外盈利但不对内盈利, 但是该合作社却存在这方面的问题, 调研得知合作社对内收购价和对外出售价不一致 (对内收购价为1.4~2元/斤, 对外销售3~4元/斤) , 管理人员获取价差, 未对社员分红, 导致社员对合作社管理人员的对内盈利行为不满, 管理人员面临信任危机。从而导致部分社员建议合作社内部财务公开, 个别社员有重新组建另一个新合作社的动机。基于社员对该合作社的了解多于非社员, 非社员通过与社员互动沟通了解到该合作社存在信任问题, 所以官村天和园果蔬专业合作社的非社员不愿意加入该合作社。

(4) 非社员对该合作社缺乏认识及对合作社需求不明显。

由图1可以看出非社员对该合作社了解程度不同, 调研中得知虽然该合作社曾经做过大量宣传, 但是目标群体主要集中在住宅地密集街区, 未广而宣传, 仍有大量村民不了解天和园果蔬专业合作社。非社员对天和园合作社缺乏基本理念和实践意义的认识、了解渠道单一;由图2可以看出非社员对天合园合作社的需求不明显, 需求度仅占36.7%。

由于该合作社在推广中还存在上述问题, 所以社员对该合作社的评价不一 (参见表5) , 有35.7%的社员对该合作社不满意, 较满意的社员比例只有14.3%。

单位:%

三、结论与启示

基于本文前面对该合作社现阶段所取成效和不足之处的分析, 为完善该合作社现有发展模式, 发挥它的示范推广作用, 我们建议应积极开展以下方面的举措。

1.吸引部分低收入外出务工劳动力回流本村

农业生产周期长, 单一粮食种植业经营收入少, 外出务工成为农民收入的另一来源, 形成年轻劳力在外, 老幼在内的劳动力分布格局, 官村非社员兼业化现象普遍, 而表4显示31.6%的非社员不愿意加入合作社的原因在于家中缺少劳动力。

鉴于本文前面对该合作社社员和非社员所作的的C-V分析, 建议合作社吸引一部分低收入外出务工劳动力回流本村从事农业生产, 这样可解决家中劳动力不足这一大问题, 解决非社员不愿意加入合作社的最大顾虑, 满足农业生产所需的劳动力。

2.开拓销售市场, 提高合作社营销能力

由表2可以看出, 销售是目前影响合作社发展的最重要的因素, 其中57.1%的社员愿意加入合作社的原因在于合作社可以帮助销售农产品, 非社员比重占26.3%, 而且社员对天和园合作社的不满意的地方也集中在此方面, 所以销售问题亟待解决。只有具备较强营销能力的合作社才能吸引更多的农户参与, 形成良性的发展局面, 所以在推动合作社发展的过程中, 应重视提升合作社的市场营销能力。

该合作社已为西瓜注册了商标, 并申请到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的认证, 为其开展品牌化战略提供了保障, 合作社管理人员应通过社员大会成立销售部门, 并制定瓜果营销方案, 如召开外销推介会、“组团”外销、开辟专卖点等方式, 争取销售市场的主动权, 为销售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其次应在杨凌区各大超市及周边大城市建立直销窗口或连锁店, 并在农业高新技术博览会上设立标志性展区, 在农业信息网上开设网上展厅, 拓宽销售市场。这样不仅可以解决现有社员保销问题, 亦可以在合作社扩大生产规模, 增加社员人数的前提下, 保障新增农产品销售畅通。

3.保持技术支持优势

调查得知影响社员和非社员加入合作社的第二大因素为是否提供技术支持 (表2中23.7%的非社员愿意加入合作社的原因是“可得到技术支持”, 35.7%的社员加入合作社的原因也在这一方面) ;调查得知非社员在愿意加入合作社的基础上希望获得生产服务、加工服务、销售服务、金融服务的比重分别占42.1%、2.63%、31.6%、13.2%, 非社员的生产需求主要集中在作物病虫害防治技术方面。

调查结果显示社员对该合作社的技术提供是满意的, 所以我们建议应继续保持技术支持优势, 或在可能的范围内提供更先进的技术, 吸引非社员的加入。

4.加大宣传力度, 增强非社员对合作社的认识, 满足其需求动机

调研得知虽然被调查者居住于住宅较集中的官村, 但是由图1可以看出, 大多数非社员对合作社缺乏了解和认识, 有38.4%的非社员表示没有听说过该合作社, 说明该合作社宣传不到位。合作社要想扩大生产规模, 吸引非社员的加入一定要让非社员了解到合作社可以帮助自己致富。根据表2显示的结果, 结合非社员的需求, 合作社应调整自己的发展战略, 满足社员和非社员的需求动机并引导非社员加入合作社。

5.政策支持应落实到位

2009年杨凌区提出每建一个日光温室大棚 (成本在4万~5万元) 直补农户1.5万元, 并协助银行贷款1万元, 全额贴息3年的优惠政策。对于每建一个春秋大棚 (基础设施成本5000元) , 政府将直补2000元, 但是在调研中仍发现有13.1%的农户因经济基础薄弱 (表4) , 想加入合作社却缺乏足够的启动资金, 所以我们建议当地政府应切实帮助经济基础薄弱却想加入合作社的农户, 帮助其解决启动资金及营运资金问题, 使其顺利参与合作社。

6.增强社员和非社员对合作社管理人员的信任

社员对该合作社管理人员不满意的原因归根结底在于产品差价收购销售、合作社承诺的保销最终未兑现、合作社管理人员对内盈利。调查中社员表示差价购销很难避免, 但是如果保销问题可以解决, 他们对合作社的管理将是满意的, 毕竟自己可以获得较高的收入, 虽然少于管理人员。所以这一问题的解决方法可以参照结论与启示2, 我们建议扩宽销售市场, 增强合作社营销能力, 增加社员的保销额度, 争取全部保销来解决社员的信任问题。

非社员表示自己加入合作社的初衷就是合作社可以帮助自己增收, 也理解管理人员的对内盈利行为, 只要自己可以多赚钱, 可以在一定程度内容忍信任问题, 非社员还表示合作社要是由自己信任的人组建当然更好。对内不盈利, 符合精典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定义, 但是目前天和园果蔬专业合作社的发展仍处于初级阶段, 存在上述问题且其功能仍局限于采购生产资料环节和销售环节, 我们期望以上建议可以完善该合作社的现阶段发展, 为杨凌区内其他农民专业合作社甚至中国西部地区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做好示范带头作用, 这也预示着天和园果蔬专业合作社离健全发展的目标仍有很长的路要走。

摘要:本文选取陕西省杨凌区最具代表性的官村天和园果蔬专业合作社为研究对象, 结合理论研究和个案分析, 指出制约该合作社现阶段发展的因素并提出相关建议, 旨在完善该合作社现有发展模式, 为条件类似的其他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

杨凌农民专业合作社 篇3

关键词:高职园林,园林工程技术专业,校企深度合作,技能鉴定

1 引言

高职院校要为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的第一线培养高素质、高技能应用型人才, 就必须牢牢抓住职业技能鉴定这个杠杆, 将其纳入实践教学大纲与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并严格执行, 使其成为推动高职院校实践教学改革的催化剂, 成为加强实践教学环节的有效手段[1]。职业技能鉴定是按照国家规定的职业技能标准或任职资格条件, 通过政府劳动行政部门认定的考核鉴定机构, 对从业者的技能水平或职业资格进行客观公正、科学规范的评价与认证的活动。其核心内容是技能操作, 分为高级技师、技师、高级工、中级工和初级工五级。园林工程技术专业主要有绿化工、测量放线工、花卉园艺师、草坪建植工、林木种苗工和制图员, 以中级工 (国家职业资格四级) 和高级工 (国家职业资格三级) 为主。职业技能鉴定是联系企业与学院所办专业的重要桥梁, 不仅促进了教学活动积极主动地适应学生取得职业资格证书的需要, 还要注重依托行业, 走校企深度合作道路共同建设实训基地, 注意市场需求的多样性, 依托行业设置人才培养方案, 使高职教育与职业技能鉴定有效结合, 使校企互惠双赢[2]。

2 技能鉴定的最佳途径:校企深度合作

2.1 技能人才培养的途径

园林行业工人文化艺术素质偏低, 尤其是特种岗位技术工人短缺, 已经成为企业发展的一个瓶颈。技能人才特别是高技能人才, 对于提高企业竟争力, 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高技能人才不仅在技术方面有独到的特长和诀窍, 同时具有创新精神、协作能力、应变方法和良好的职业修养, 后者在项目经营管理中日益显示其重要性。多年实践表明, 不仅直接从高职院校毕业的学生很少在进入企业前就完全具备这些能力, 就是长期在生产实践中成长的一线劳动者, 虽然实践经验丰富, 但因文化素质偏低, 后续发展潜力不够。技能人才培养途径:一是企业自己培养, 实行师徒制, 按部就班晋升;二是社会职业培训机构培养, 基本上只能培训初、中级技能人才;三是由职业院校进行集约化培养, 是一种主要培养途径。

2.2 校企共同培养高级能人才

实行校企深度合作以后, 学院对企业员工进行短期知识技能培训, 解决生产实际中遇到的相关技术问题, 定向毕业学生的输送为企业贮备了必要的后备人才资源。企业聘请学校专业教师担任技术顾问, 指导企业的生产技术, 解决了企业本身的生产环境和企业文化的缺陷, 提高了企业员工人文素质。此外, 组织企业一线技术人员参与学校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 参加教学科研活动, 也使企业人员受到了校园文化的薰陶, 从而提升了企业文化, 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4]。对职业技能鉴定工作而言, 考核只是手段, 技能培训才是目的, 通过培训提高员工技能水平, 使员工适应岗位需要。要提升广大技能人才的职业技能水平, 最根本的就是经常开展有针对性的岗位技能培训, 只有这样才能保证职业技能鉴定的质量, 提高职业资格证书的含金量。

2.3 企业为职业技能培训和鉴定提供支撑

企业是高技能人才输出的终端, 没有企业的参与, 职业技能培训和鉴定就必定是无本之木, 难以适应经济发展及产业结构调整的需要, 培养的学生就难以适应企业岗位对人才知识、能力和职业素养的要求。

(1) 学院与深度合作企业共同组建职业资格考评委员会, 共同参与职业技能培训和鉴定的试题库及资源库的建设, 共同参与学生职业技能的培训和职业资格鉴定过程[5]。

(2) 充分发挥学院的人才优势, 选择条件好、有实力又热心于高职教育的研究所、园艺场和花木公司等作为学院特定的校外实习基地, 使学生能够在真实的职业环境中进行培训。将学生岗前实训与就业有机地结合起来, 满足学生综合技能训练与就业要求, 实现学校与企 (事) 业的无缝连接, 共同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6]。

(3) 校企深度合作的有效结合点, 就是共建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 使基地成为校企双方利益的共同体, 不仅可以形成校企合作共赢的局面, 而且还可以借助学校师资力量的优势, 通过技术服务、项目对接、联合攻关等形式, 进一步拓宽校企合作的层面, 深化校企合作的内涵, 推动校企合作向纵深发展[7]。

3 技能鉴定的有效办法:多“心”配合

3.1 用“心”激发考核对象

2013级园林工程技术专业 (含园林规划设计方向) 九个班, 共计376人, 其中男生187人、女生189人。参加绿化工技能培训和鉴定的352 人, 其中高级工134人、中级工218人;参加花卉园艺师考前培训和技能鉴定的337人, 其中高级工116人、中级工221人。大多属于20世纪90年代出生的学生, 俗称“90 后”。他们是在电脑和网络中泡大的, 好奇心强、知识面广, 崇拜明星、个性张扬, 争强好胜、善于表达, 追求快乐、享受幸福, 也存在散漫成性、自以为是, 不愿付出、缺乏毅力。如何让这些学生以积极的心态自觉自愿地参加技能培训, 短时间学习一些最有用的技术诀窍, 是教师必须考虑的问题。一是转换角度, 以较低的姿态用欣赏的眼光, 和同学进行自然和谐的交流;二是要有征服学生的“另类”智慧, 按照他们的思维方式积极引导;三是将实践中总结的经验进行归纳整理, 简单明了、朗朗上口, 绝非“百度”而出。只有激发出他们学习的兴趣和潜能, 后面的工作就会顺利进行。

3.2 用“心”布局考核场所

学院在农林综合实训基地建设过程中, 遵循农林业生产的周期性和季节性特点, 以职业岗位和实际生产环境为标准, 依托专业公司建立划分经营区域的生产性实训基地。即包括2栋智能温室、8栋日光温室、建模大厅 (操作间) 和园林工程实训区、果树栽培示范区、苗木花卉繁育区, 为学生进行生产性质实训提供了良好的实践教学条件, 实现了“大棚就是教室, 基地就是课堂”, “教师就是师傅, 学生就是员工”。考核时准备各种工具、器械, 购置各种材料、药品, 并通过多媒体课件, 融文字、声音、图片、图像、视频和实物为一体进行实施培训, 着力营造一个良好的企业文化气氛, 让学生接受软环境的熏陶, 受到生产技能的养成教育。

3.3 用“心”组织管理实施

学院设有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农业部等四部委设立的多项行业工种技能鉴定站, 可承担176 个职业 (工种) 技能鉴定任务。高职院校职业技能鉴定站既是学院的职业技能鉴定活动的管理和实施机构, 又是职业技能鉴定质量管理工作的关键性组织保证。由学院技能鉴定站统一安排部署, 由各分院院长担任培训与鉴定具体业务工作的负责人, 由教研室负责具体组织实施。园林工程技术教研室13名专业教师和实训指导教师, 均具有国家技能鉴定考评员资格, 其中4人创办有相关企业和工作室, 3人有相关科研服务项目, 为职业技能培训和鉴定工作提供便利条件。

3.4 用“心”联合企业合作

(1) 杨凌超盛园艺科技有限公司由专业教师张君超副教授结合自身植物栽培优势创办, 主要致力于园林彩色植物科研、生产及应用推广, 不断开发园林彩色植物新优品种。采用组织培养快繁技术, 结合传统的扦插、嫁接、分生育苗技术, 专业生产彩叶植物、现代月季、花灌木、宿根花卉和地被植物等新优品种种苗。

(2) 陕西垚森园林景观有限公司由12级五名优秀毕业生创办, 依托园林工程技术教研室专业教师人才优势, 主要承揽园林工程设计、施工和养护工作, 同时协助教研室承担技能鉴定的部分工作。

(3) 杨凌馨奇花卉景观研究所由退休花卉专家创办, 全面负责教学实训基地的技术管理及课题研究工作, 先后引进国内外花卉、苗木新品种1000余个, 经过试种、筛选出~批适应北方寒冷干燥气候的品种, 成为我省花卉苗木引进、试验推广的重点示范基地之一。

4 绿化工技能鉴定与考前培训

4.1 理论考核

在系统学习《园林植物》 (以园林树木为主) 、《园林植物栽培养护管理》、《园林植物配置与造景》和《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等内容的基础上, 由考核负责人系统讲解相关知识要点。并将与绿化工相关技能提取为500个技能知识点, 形成绿化工考试题库。每次理论考试随机抽取100个, 其中80个单项选择题、20个判断题, 按百分计。

4.2 通用实践考核1:认识常见树木

利用西北两校区和杨凌树木园的优势, 集中培训学习时间, 在班级中组成兴趣小组, 由同学带同学, 能提高学生的组织沟通能力、表达能力、应用能力和学习兴趣[8]。选择陕西及其周边地区常见园林植物150种, 包含乔、灌、花、草、藤, 其中乔木和灌木不少于80 %。采用植物标本、彩色照片和植物花叶局部三种形式考核, 每人随机抽取10种, 准确说出科属种名称、类型和园林用途者, 每一种得4分, 满分40分。

4.3 通用实践考核2:常见树木的整形修剪

利用垚森公司承包西校区校园绿化养护的便利条件, 将培训同学分成10个小组, 分别对法桐、樱花、红叶李、丁香、碧桃、连翘、紫薇、木槿、桂花、腊梅等10个树种进行整形修剪, 由企业技术负责人和专业教师分组对学生进行专题培训。考核时在实训基地每年选用一个灌木, 今年以小叶女贞为例, 要求修剪成圆球、正方体、长方体和宝葫芦等形状, 用修枝剪和绿篱机进行整形修剪, 包括截、疏、缩、伤、变、放等基本技法的叙述和使用, 并说明一知、二看、三剪、四检查、五处理等基本过程, 按其熟练程度打分, 满分30分。

4.4 中级实践考核:桃花带木质嵌芽接

以山桃为砧木进行桃树嫁接, 利用嫁接刀 (或单面刀片) 、修枝剪和塑料绑扎带, 采用带木质嵌芽接, 各削去枝粗的1/3~1/2, 削面长3~5cm, 将双方切口形成层对齐, 用塑料薄膜条扎紧, 每人实操2个。根据切接口、削芽片、嵌芽片和全绑扎的熟练程度, 以及口述后期管理的剪砧木、解绑、抹砧芽3次和常规的中耕除草、灌水施肥、病虫害防治等完整情况得分, 其关键在于芽片削面与倾斜角的大小, 嵌槽深浅及吻合程度, 决定着嫁接的成败。满分30分。

4.5 高级实践考核:常见树木病虫害防治

培训以园林植物病害诊断与防治、园林植物虫害的鉴别与防治为线索来进行, 培训内容主要围绕病虫害的鉴别、防治方案设计和实施这个主线来组织, 因而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充分利用树木花卉园和校园绿地等校内场所, 在现场讲解园林植物病虫害发生特点, 结合栽培环境和当时的气候条件进行分析, 使学生们在真实的环境中接触病虫实体, 极大地调动了学生们的兴趣, 学生们的问题也会接踵而至[9]。收集常见病虫害彩色综合照片30种, 每人随机抽取5张, 指出病虫害的种类;再从提供的常见药物中找出适用种类 (吡虫啉、石硫合剂、二嗪磷、阿维菌素、毒死蜱、四螨·哒螨灵、高效氯氟氢聚酯、噻嗪酮) , 并说明如何配置和喷施。按操作要求得分, 满分30分。

5 花卉园艺师培训与技能鉴定

5.1 理论考核

在系统学习课程的基础上, 由考核负责人系统讲解相关知识要点。并将与绿化工相关技能提取为300个技能知识点 (或知识组群) , 形成绿化工考试题库。每次理论考试随机抽取50个, 包括名词解释 (20分) 、单项选择 (20分) 、判断 (10分) 、填空 (10分) 、简答 (20分) 和联系实际综述题 (20分) , 按百分计。

5.2 通用实践考核1:认识常见花卉

在系统阅读常见花卉电子图册的基础上, 结合衣学慧主持的《关中地区园林花境宿根花卉植物调查研究》科研项目, 选择同学代表, 分别在西安、咸阳、宝鸡和杨凌对宿根花卉进行专题调查, 附带对其他花卉也进行收集统计, 调查结束之后, 由一名同学负责, 每组分别按春夏秋冬四季和花色 (红黄白蓝和其他) 进行对应列表, 掌握常见花卉的基本类型。考核时选择陕西及其周边地区常见园林植物100种, 以宿根花卉、球根花卉、一二生花卉和水生花卉为主。采用植物标本、彩色照片、植物花叶和花卉种子四种形式考核, 每人随机抽取30种 (其中高级工抽取5种花卉种子) , 准确说出名称、类型和园林用途者, 每一种得1分, 满分30分。

5.3 通用实践考核2:文化主题型艺术插花

插花是将剪切下来的植物的枝、叶、花、果作为素材, 经过一定的技术 (修剪、整枝、弯曲等) 和艺术 (构思、造型、设色等) 加工, 重新配置成一件精制完美、富有诗情画意, 能再现大自然美和生活美的花卉艺术品。文化主题型艺术插花就是作者在插作造型过程中的创作目的与方向, 根据植物传统象征、谐音和花语来表达主题, 巧借植物的季相景观变化表现主题, 巧借容器和配件表达主题, 根据插花作品的造型来表达主题。提供10种花材、包装纸、花带及常用插花工具, 要求每人选用3~5种花材, 做成主题花束, 说明其文化寓意, 根据制作速度、主题立意和讲解情况打分, 满分40分。

5.4 中级实践考核:菊花生产基地花盆或法桐硬枝扦插育苗

(1) 根据馨奇研究所菊花生产基地的摆花任务 (150盆菊花) , 现场将黑色营养钵菊花进行换盆, 包括松土、翻盆、剪根、覆土、压实等环节, 按企业生产操作要求, 每10个人为~小组, 同时进行, 全部达到生产要求。

(2) 由垚森公司提供生长旺盛、芽眼饱满、无病虫害的一年生法桐种条, 实训基地提供沙床600m2, 每个考生扦插3个种条, 包括选条、截条、斜插和压实等技术环节, 按企业操作标准要求得分, 即插穗长度10~15cm, 以2~3个芽为宜, 顶段剪成平口并保留1~2cm营养段, 下段靠近芽剪成斜口, 剪口要求平整光滑。

(3) 二者任选其一即可, 满分30分。

5.5 高级实践考核:常见花卉病虫害防治

在馨奇研究所花房, 分小组对常见花卉的病虫害识别由专业教师进行系统讲解, 其配药、喷施由公司专职植保员进行操作示范, 让同学们熟悉病虫害的防治流程。再分别按以下方式进行梳理:一是按常见病虫害的类型, 二是按花卉的根茎叶花等危害部分, 三是按春夏秋冬四季管理历, 以掌握常见花卉的病虫害防治工作。考核时在花房现场备选的10种花卉中, 随机指出3种花卉, 进行诊断分清是生理与病理, 再从提供的常见药物中找出适用种类 (吡虫啉、石硫合剂、二嗪磷、阿维菌素、毒死蜱、四螨·哒螨灵、高效氯氟氢聚酯、噻嗪酮) , 并说明如何配置和喷施。按操作要求得分, 满分30分。

6 结语

上一篇:消化道症状下一篇:锅炉结焦的预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