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牛乳房炎防控对策

2024-08-17

奶牛乳房炎防控对策(精选5篇)

奶牛乳房炎防控对策 篇1

我国奶牛乳房炎发病率高,预防工作难度较大,涉及面广,经济损失大。乳房炎对奶牛的影响非常大,轻则降低产奶量,重则造成乳房及奶头坏死,甚至使牛失去生产能力或死亡。更严重的是乳房炎的传染性,患牛可能通过各种环节感染健康牛。对牛场威胁更大的是隐性乳乳房炎(亚临床乳房炎)。隐性乳房炎不易发现,数量往往大于临床表现的乳房炎。隐性乳房炎的危害巨大,如流行面广,为临床型乳房炎的15~40倍;奶产量降低4~10%;牛奶品质下降,乳糖、脂肪、乳钙减少、乳蛋白升高、变性、钠和氯增多;为临床型乳房炎发生的基础[1]。

延庆区是北京市奶牛存栏量比较大的区,对北京市奶牛业的发展产生举足轻重的作用。延庆区共有13个乡镇、51个行政村发展奶牛产业。据2016年5月最新统计,延庆区奶牛总存栏11900头,其中规模养殖场17个,存栏7264头;养殖小区34个,入区户数为287户,存栏4091头;散养户52户,存栏545头。该区61.04%的奶牛实现规模养殖,大部分为拴系饲养,部分牛场为散放饲养。据统计,成乳牛9887头,年单产水平6.5~7t;全区日产鲜奶170t,日销售鲜奶153.87t。销往三元公司22小区(场)109户67.67t;销往光明公司9小区(场)91户14.1t;销往蒙牛公司11小区(场)152户33.4t;销往伊利公司25小区(场)257户38.7t。年产鲜奶8500万kg,可实现产值25500万元。通过对某规模场788头奶牛的奶样品进行检测发现,隐性乳房炎感染率达53.7%,由此感染造成的经济损失可达73.8万元。因此,做好隐性乳房炎预防工作,发展绿色奶牛养殖业迫在眉睫。

1 隐性乳房炎概述

乳房炎即奶牛乳腺区发炎是奶牛养殖当中常见的一种疾病。隐性乳房炎是一种无临床症状表现的乳房炎。其特征是乳房和乳汁无肉眼可见的异常,然而乳汁在理化性质、细菌学上已经发生变化,如p H值大于7,偏碱性;乳内有乳块、絮状物、纤维;氯化钠含量在0.14%以上,体细胞数在50万个/ml,细菌数和电导值均增高[2]。

2 隐性乳房炎病因

2.1 细菌感染是引起乳房炎的主要原因

引起乳房炎的病原微生物主要包括细菌、真菌、病毒、支原体。根据病原的来源和传播方式可分为接触传染性病原体和环境性病原体两类。前者主要有金黄色葡萄球菌、支原体等;后者主要有大肠杆菌、沙门氏菌等。临床病例中,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最为常见。

2.2 环境因素

主要指环境卫生不良和管理不当。环境卫生状况较差、饲养管理水平低下、挤奶设备使用不正确、挤奶程序不规范、不注意挤奶卫生等。

2.3 牛体状况

奶牛自身乳房或乳头有外伤;乳头过于下垂,过大或受外力作用而引起乳房乳头撕裂、刺伤等。奶牛自身免疫力低下,精神萎靡。

2.4 其他因素

季节、气候、遗传因素以及其他疾病等都对乳房炎的发生有一定影响。通常情况下引起乳房炎的因素在很多情况下都是多重性的,需全面考虑。

3 隐性乳房炎发病机理

乳房炎的发病包括侵入、感染和发炎3个阶段。病原微生物从乳头口侵入乳头管内,在其中定居,大量繁殖,并向乳腺组织扩散,引起感染。隐性乳房炎即轻度的炎症,乳区的血管损伤较轻,血液成分渗出较少,仅见有白细胞在奶中不同程度的增加,而此时临床症状不明显。

4 隐性乳房炎诊断

由于无临床症状表现,可采用物理和化学检测、乳液体细胞数测定以及微生物检测等。其中物理法主要是用杯滤法检测牛奶中有无沉淀物或乳凝块,若有即可判定。化学法常测量乳液的p H值,滴定法测氯化物,若p H值偏碱性,氯化物含量超过0.14%,即可判定。目前,常采用的是北京乳房炎试验液(BMT)检测法,即将乳汁和诊断液充分混合,根据凝集反应程度进行判定。

5 隐性乳房炎治疗措施

5.1 热敷法和按摩

每次30min,每天2~3次,可以改善血液循环,促进炎症物质的吸收。

5.2 增加挤奶次数

适当增加挤奶次数,不但可排除变质奶、病原菌和细菌毒素,减少病原的扩散,还可降低乳房内压和减轻乳腺负担和刺激。

5.3 抗生素治疗法

抗生素的种类很多,治疗乳房炎时要针对病原微生物特性使用对致病菌敏感的药物,确定病原菌种类,合理使用抗生素。治疗时,以抗生素、磺胺类和硝基呋喃类药物为主,进行乳房注射法。

5.4 抗寄生虫药

盐酸左旋咪唑是驱虫药,具有免疫活性,用其治疗奶牛隐性乳房炎效果较好。实践中对某一隐性乳房炎发病较高的规模场的阳性奶牛乳区进行一周治疗后,阳性率显著下降,并且还有很好的预防作用。

5.5 中药疗法

许多中草药及其活性成分具有抗菌、抗炎和免疫调节作用。据现有的报道来看,野菊花注射液、南瓜子油、蒲公英注射液、丹参注射液、仙人掌、芦荟等单味中药对奶牛乳腺炎具有较好的防治作用,而消炎醌、鱼腥草素等中草药活性成分对奶牛乳腺炎也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可作为抗生素的替代品。

5.6 基因工程药物

其机制是将基因工程药物经乳池或乳腺基部注入奶牛乳腺组织后,部分重组载体将被乳腺细胞吸收,在泌乳激素的调节和乳蛋白基因启动因子的驱动下,乳腺细胞表达和分泌重组人溶菌酶。其对多种革兰阳性菌具有直接溶解作用,在补体和抗体的协助下对革兰阴性菌也有溶解作用,同时还具有一定的增强机体免疫力、消炎、化脓和促进组织修复等功能,因此非常适合病原菌复杂的奶牛乳房炎的防治[3]。

6 预防措施

6.1 勤观察

正常挤奶前要观察乳房的外观,看有无红肿、热痛现象,其次要将头3把牛奶挤入小杯中观察是否出现“絮状沉淀”。对于有乳房炎先兆的母牛要进一步诊断,所挤的奶要单独处理,用具要彻底消毒。定期检测,及时处理。

6.2 搞好环境卫生

保持运动场平整、干燥、排水通畅,勤换牛床垫草,经常刷拭牛体,保持乳房清洁,做好环境消毒。病原微生物大量存在于环境中,空气、土壤、粪便、褥草等是病菌滋生的场所,因而要给奶牛提供清洁干燥的牛床、运动场所,尽可能减少环境中的细菌数。药物消毒能够有效地控制病原微生物在环境中生存。

6.3 规范挤奶操作和乳头药浴

在挤奶前工作人员要将牛床和牛舍地面进行消毒并将牛体后驱刷洗干净,清洗乳房时用管道流水,用毛巾将乳头擦干,一牛一巾,不连用、混用,挤奶人员要相对固定,注意手卫生,人牛配合,保持安静,防止乳头损伤,减少应激反应。

挤奶结束后,用消毒药水药浴乳头以杀灭乳头端和乳头管管内的病原菌。将奶牛每个乳头的2/3浸泡于药液中,停留20s。药浴乳头的消毒液要常换,切忌长期使用单一种类。每天挤奶结束后,药浴杯中的消毒液要废弃。每挤完一头牛后必须进行消毒,才能挤下一头牛。生产实践中,0.3~0.5%洗必泰效果最好。

6.4 减少外伤因素

防止栏圈过挤,地面及过道光滑,踏板或台阶过高,以及废旧铁,木栅栏等引起外伤。产前、产后牛床要多垫些褥草,蹄尖过长应及时修整,必要时用绷带包紧后肢悬蹄,防止乳房外伤引发炎症。分娩时,注意避免乳房及生殖道损伤。

6.5 定期检测

每年的1月、3月、6月、7月、8月、9月和11月都要进行隐性乳房炎的检测工作。对阳性和可疑要及时采取措施。干奶期加强对隐性乳房炎的防治。

6.6 防止其他疾病的继发

造成继发隐性乳房炎的疾病很多,如结核病、布氏杆菌并、胎衣不下、子宫内膜炎、产后败血症等,这些疾病发生后要及时治疗,以免发生继发隐性乳房炎。

6.7 接种乳房炎疫苗

利用疫苗防治奶牛乳房炎有以下优点:一是没有药物残留问题;二是疫苗有助于降低乳腺感染的程度。目前研究较多的有金黄色葡萄球菌疫苗等。

6.8 干奶期预防

母牛干奶期是乳房炎控制中最有效时期,目前主要是向乳房内注入长效抗菌药物,可杀灭病原菌或预防感染,药物注入前要清洁乳头,乳头末端不能有感染。

总之,奶牛隐性乳房炎是一种复杂的多因素疾病,在日常养殖中,必须要以预防为主,在治疗上,必须早发现,早治疗,并加强管理,进行综合防治,这样才能将这种疾病对农户的损失降低到最小,为奶牛业健康发展保驾护航。

摘要:奶牛乳房炎是一种常见的奶牛乳房疾病,其发生与病原微生物、奶牛自身因素、环境因素、管理因素及遗传因素等密切相关。其中隐性乳房炎在奶牛群中最为普遍,但由于其临床症状不明显,易被忽视而造成奶量损失和健康牛感染的危险,给广大养殖户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预防为主,防治结合是有效控制隐形乳房炎的不二法则,对提高奶牛生产效益、减少经济损失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奶牛,隐性乳房炎,防控

参考文献

[1]郝庆明.隐性乳房炎显著降低奶牛营养价值的研究[C].全国兽医产科学研讨会交流论文,北京,1984,4.

[2]邢玫,王振雄,李岩.规模化奶牛场奶牛乳房炎感染情况调查报告[J].新疆畜牧业,2007(3):33-34.

[3]王应安,张才骏.奶牛隐性乳房炎快速诊断方法的研制及临床试验[J].中国兽医科技,1988(增刊):184-185.

奶牛乳房炎的发病原因及防控措施 篇2

奶牛乳房炎也可以称为乳腺炎, 可由多种原因引起, 比如化学因素、物理因素、微生物因素等, 其中微生物因素是引起奶牛乳房炎的最主要的因素。该病症的特点主要是乳汁发生细菌学变化和物理化学方面的变化, 乳腺组织遭到破坏产生病理学变化。一旦染病, 整个治疗周期时间长, 治疗效果甚微, 并且耗资巨大, 稍有耽误便有可能造成奶牛的瞎乳。

1 病因

1.1 饲养管理因素

很多养殖场由于自身饲养管理的原因会造成乳房炎的发生, 饲养舍、挤奶车间以及挤奶的器具在使用方面存在很多问题, 如器具消毒不彻底, 乳房经常受到机械性的挤压并导致创伤, 很多人工挤奶手法也不准确, 机械榨乳时真空负压压力存在过高或过低的情况, 乳房擦洗方法不当等。

1.2 病原微生物侵袭

更多的情况下奶牛乳房炎的发生是由于病原微生物的侵袭导致, 如多种细菌、支原体病毒、霉菌细胞和病毒等。其中属金黄色葡萄球菌、链球菌和大肠杆菌所导致的发病率最高, 随着病情的逐渐发展, 真菌和支原体细菌所引起的乳房炎也在逐渐蔓延, 发病率呈上升趋势。

1.3 气候因素

当奶牛在处于应激状态时, 机体的免疫能力会受到影响从而引发奶牛的乳房炎, 应激状态如高温天气、相对湿度突然变大、降雨量增多或者从室内换到室外接受阳光暴晒等。相关资料显示, 当每年春季天气转暖、秋季天气变凉以及夏季最炎热阶段是奶牛乳房炎的高发阶段。

1.4 自身原因

当奶牛达到产奶高峰或者某些产乳量过高的奶牛, 此时机体内的能量代谢处于负平衡的状态, 机体的免疫力较差, 容易感染奶牛乳房炎。其次老龄奶牛和多胎次的奶牛的发病率也相对比较高。

1.5 继发原因

奶牛分娩后如果乳房发生水肿、产后胎衣不下、子宫内感染以及全身性炎症等, 均有可能导致奶牛乳房炎的发生。

1.6 其他原因

饲养管理过程中多种原因均可导致奶牛乳房炎的发生, 比如挤奶工的更换、乳房损伤、挤奶方法的不同或者其他疾病的继发感染等均可导致病症的发生。

2 临床症状

奶牛乳房炎在临床上有多种类型, 不同的病原菌或者微生物所引起的症状会有较大的不同, 在区分类型上可以分为临床型和非临床型, 二者有较大的区别, 本文重点阐述临床型。临床型乳房炎在临床上症状较明显, 根据病程可细分成急性型、慢性型和亚急性型。三种病型在临床上的共同表现为患病牛的乳房会有不同程度的充血、变大、变硬、温度升高并伴有疼痛感;在泌乳能力上也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 泌乳量降低甚至停止泌乳, 乳成分也会有所改变, 乳汁变得稀薄, 个别情况有絮状物或者凝块产生。严重者在乳汁中会见到脓液或者血液, 其中急性型变现较为明显, 会出现突然肿胀疼痛的现象, 乳房皮肤会变为紫色, 有发热现象并伴有呜叫;慢性型症状最为不典型, 无临床症状, 但进行触诊会发现乳房内有硬块产生, 乳头管内有条状硬组织;亚急性型会出现全身症状并伴有强烈的疼痛感。

3 奶牛乳房炎防控措施

对于奶牛乳房炎的防治重点应该在预防上, 针对可能引起病症的各种因素主动进行有效地方法进行干预, 可以很大程度的减少乳房炎的发生。如果牛群或者个体染病, 要及时进行有效地治疗, 从而将乳房炎可能带来的经济损失减小到最小。

3.1 加强牛群的饲养管理及牛舍环境卫生

奶牛乳房炎的患病很大程度上是由于病原菌的感染, 通过乳头导管进入乳房内而导致患病, 因此病原微生物数量的多少会直接导致乳房炎发病率的高低。牛舍要及时清扫, 保持环境的卫生清洁, 要做到定期消毒, 并勤更换消毒药品。牛舍内要保证有正常的通风换气, 一方面排出污浊空气, 还可以使舍内保持干燥。同时饲料和饮水的清洁也要特别注意, 饲料的营养要均衡、全面, 应注意添加微量元素如维生素、矿物质添加剂等, 饮水要及时更换, 保证新鲜无污染。在饲养的过程中要注意外界环境的干扰, 防止产生应激而造成奶牛乳房炎, 应提高奶牛机体的免疫力, 增强抗病能力。

3.2 正确挤奶

做好挤奶厅的消毒工作, 保证挤奶厅的洁净程度。在挤奶前, 应用消毒药物或温水对乳房、乳头进行消毒。消毒药液要多样化, 定期进行更换。擦拭干净后再上泵挤奶。挤奶后也要用同样的方法对乳房、乳头及挤奶泵进行消毒, 防止交叉感染。挤奶器应定期进行检查和保养, 保证机器处于正常的工作状态, 使其在挤奶过程中有正常的频率和压力, 不会伤害奶牛乳头。

3.3 干奶期饲养

奶牛经历干奶期一般要经过三个阶段, 即自动退化期、稳定期以及生奶期。在干奶前, 应对奶牛严格进行奶牛乳房炎的筛查, 如发现个别牛患病, 应马上隔离治疗, 待治愈后再进行干乳。通常采用的方法是利用抗生素进行治疗, 如青、链霉素和盐酸普鲁卡因混合使用。

3.4 乳头药浴

对乳头进行药浴能够很好的防治隐性乳房炎, 而临床型乳房炎则通常为隐性型乳房炎转变而来。在挤奶结束后, 乳头管并未完全收缩闭合, 这时病原菌极易通过该通道进入乳房。在这个窗口期对乳头进行药物浸泡, 能够有效杀灭大部分病原菌, 报道显示, 经过乳头药浴的奶牛发生乳房炎及隐性型乳房炎的几率要降低50%左右。常用的乳头药浴药物为次氯酸钠、洗必泰及新洁尔灭等。

3.5 免疫接种

接种疫苗虽然能够很好预防细菌病发生, 但由于引起乳房炎的致病菌多为混合感染, 少有单独感染的情况, 故针对多病原菌的免疫疫苗接种尚未实现。现处于研究阶段的有针对荚膜多糖而生产的金黄色葡萄球菌的疫苗, 及针对荚膜多糖成分的大肠杆菌疫苗, 而链球菌的疫苗研究较少。

3.6 生物制剂及其他方法

近几年对奶牛乳房炎的研究热点是利用生物制剂来进行治疗, 比如可以利用乳酸链球菌肽来代替抗生素的混合制剂来对乳房炎就行干预和治疗;或者可以利用微生物制剂来调节机体内部的酸碱度, 使其呈酸性来杀死导致乳房炎的有害菌。有报道曾提出通过微生物溶肽酶来破坏葡萄球菌及链球菌菌体治疗乳房炎, 都取得了一定进展, 而基因疗法、多生物疗法及微量元素疗法等都为乳房炎的防治提供了全新的思路。

4 小结

奶牛乳房炎防控对策 篇3

1.1 微生物感染

微生物感染是引起奶牛乳房炎的主要原因, 且多呈混合感染。乳房炎的致病菌有多种非特定的病原微生物, 包括细菌, 支原体、真菌、病毒等。无乳链球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是常见菌, 无乳链球菌是乳腺的专门寄生菌。引起乳房炎的病菌在不同地区又有差异。病原微生物侵入乳头管引起乳房炎是主要途径。

1.2 人为因素

一是缺乏无菌观念的, 管理措施不当, 操作不当造成乳房保健不到位, 使细菌乘隙而入。人为因素是奶牛炎发生的第二大病因。二是畜舍、运动场的卫生标准、清洁程度;挤奶过程中操作的顺序, 如先乳房后乳头的擦洗, 先健牛后病牛的擦洗;擦洗用的巾具、水具、水的更换与消毒;病乳、废弃乳的收集管理, 挤奶后乳头的药浴效果等掌握不当都可造成细菌的滋生。三是挤奶技术, 手工挤奶不熟练和技术不当, 造成乳头黏膜受伤;机械挤奶时间过长, 速度过快也会损伤乳头皮肤黏膜。挤奶器橡皮管卫生、乳杯的卫生, 挤奶后机器的消毒效果都可以影响细菌的存在。

1.3 环境、气候、应激因素

牛舍、运动场的适宜温度、湿度, 通风条件给牛营造一个舒适的生活环境。饮食欲正常、机体免疫力强, 可以抵御细菌的感染。夏季高温高湿、阴雨连绵, 地面污泥浊水, 粪尿存留, 牛只趴卧, 为细菌侵入创造了机会。据资料介绍, 乳房炎在4—9月份, 尤其是7—8月份发生率较高, 其它月份相对较少。

1.4 其他因素

挤奶技术和过程的不规范是导致临床乳房炎发生的主要原因。营养超标或不足、激素分泌失调、先天性自身因素、机械损伤乳头等因素也可引起乳房炎的发生。

2 奶牛乳房炎的类型

2.1 急性乳房炎

多出现于产后泌乳早期。具体表现又可分为3种类型:一是感染乳区有红肿、热、痛表现, 乳汁稀薄、量少、含有絮状物和凝固乳块, 食欲和体温变化不大;二是重患区发硬、疼痛明显, 乳汁呈灰白色、量少, 体温升高、食欲下降。三是患区面积较大, 坚硬, 乳房皮肤呈紫红色, 挤不出奶, 只能挤出少量黄色液体或血水, 病牛全身症状明显, 体温升高、呼吸、脉博加快, 临床上称之为恶性乳房炎。

2.2 慢性乳房炎

临床症状不明显。体温食欲上无明显变化。患区乳房组织弹性降低、略硬。乳汁有轻度颜色变化和数量变化, 有絮状物, 凝块和少量血液出现。

2.3 隐性乳房炎

没有明显临床症状。肉眼观察乳房和乳汁都无大变化和异常, 只有产奶量下降。通过实验室生化、细菌学试验, 主要表现乳汁的pH值, 导电率, 白细胞和细菌数增加。

3 诊断

3.1 乳汁稀薄如水, 进而呈污秽黄色, 放置后有厚层沉淀物, 是结核性乳房炎的特征。

3.2 以凝片和凝块为特征者是无乳链球菌感染;以黄色均匀脓汁为特征者, 是大肠杆菌感染。

3.3 乳腺患部肿大并坚实者, 是绿脓杆菌和酵母菌感染。

3.4 当凝块细微而不明显时, 用黑色背景观察。另外可用0.5%溴煤焦油醇紫或溴麝香草酚蓝指示剂数滴, 滴于试管内或玻片上的乳汁中, 当出现紫色或紫绿色时, 即表示碱度增高, 证明是乳房炎。必要时可作细菌学检查。

4 防控措施

4.1 预防措施

4.1.1 乳房卫生保健:

预防从病因分析内容谈, 凡是能引起乳房炎不良的人为因素均应克服并改善预防措施。要提高人的卫生观念和无菌观念。

4.1.2 定期监测、监控乳房炎的发生:

应用检测技术, 定期对隐性乳房炎进行监测和监控是最积极有效的预防手段。应用诊断试剂和工具, 随时对奶牛进行检测。

4.1.3 合理使用添加剂:

在日粮中补充亚硒酸钠和维生素E、维生素A、几丁聚糖等都可以提高奶牛的抗病力和生产性能, 降低乳房炎的发生病率。

4.1.4 科学挤奶:

分娩10 d内和患有乳房炎的奶牛应人工挤奶。病牛单独隔离挤奶, 病牛痊愈后才可机器挤奶。

4.2 治疗措施

4.2.1 患区外敷:

用10%酒精鱼石脂、10%鱼石脂软膏、安得列斯糊剂涂于患区。

4.2.2 应用头孢噻肟钠药物导管注入:

优点是效果快、残留少。用法:根据患病情况, 每个乳区每次用药1~2 g, 配注射水40~50 mL注入。注入前, 先挤净奶, 利于药物扩散吸收。

4.2.3 乳房基部周缘封闭。

青霉素50万~100万U, 溶于0.25%普鲁卡因溶液200~400 mL中, 作乳房基部环形封闭, 每日1~2次。

4.2.4 全身疗法:

奶牛乳房炎的具体防治对策 篇4

1 流行特点

乳房炎全年皆有发生。从每年6月份开始, 以7, 8, 9三个月份为发病高峰期, 约占全年发病的44%, 呈现出明显的季节性。

2 临床症状

2.1 临床型乳房炎

急性病例的特征是乳房发红、肿胀、变硬、疼痛, 乳汁异常, 奶量减少。体温升高至40℃以上, 食欲减退或废绝, 脉搏增速, 脱水, 精神沉郁。亚急性病例, 乳汁呈水样, 含絮片和凝块。乳房轻度发热、肿胀, 最后乳房萎缩, 成“瞎乳头”。

2.2 隐性乳房炎

其特征是乳房和乳汁无肉眼可见异常, 然而乳汁在理化性质、细菌学上发生明显变化, p H值在7以上, 呈偏碱性, 乳内含奶块、絮状物、纤维, 氯化钠含量增加至0.14%以上。体细胞数升高至50万个/m L以上, 细菌数和电导值增加。

3 诊断

常用的诊断方法:加州乳房炎试验 (C.M.T) 、牛旁试验。操作方法是, 在诊断盘 (深1.5cm、直径5cm的乳白色平皿) 内加被检乳样2m L, 再加C.M.T诊断液2m L, 平置诊断盘并使呈同心圆旋转摇动, 使乳汁与诊断液充分混合, 经10~30s后, 根据标准判定。

4 防治

4.1 治疗

消炎, 抑菌, 防止败血症。青霉素80万U, 蒸馏水50m L, 乳头内注入, 每日于挤奶后注入。青霉素300万U, 或四环素30万U, 静脉或肌内注射, 2次/d。

对重症病牛可用葡萄糖生理盐水1000~1500m L、25%葡萄糖液500m L, 维生素C和维生素B各适量, 静脉注射, 2次/d。为了防止酸中毒, 可用5%碳酸氢钠液500m L, 一次静脉注射。

4.2 预防

4.2.1 搞好环境卫生

牛舍、运动场的粪便要及时清理, 堆积发酵;牛舍要经常用清水冲洗干净, 并定期用2%苛性钠溶液消毒;运动场要保持清洁、干燥, 尤其雨后要及时排出积水;牛体要每天刷拭, 冬天干刷, 夏天可用水刷。尤其注意奶牛产后护理, 排出的恶露, 应尽量少污染牛后躯。

4.2.2 加强管理

牛栏大小设计要合理, 防止牛栏周围有坚硬的东西损伤乳房, 引起感染;牛舍要保持安静, 严禁惊扰牛群;夏季要做好防暑降温, 冬季要防备严寒侵袭;保证饲料品质优良, 严禁饲喂发霉变质的饲料。

4.2.3 加强挤奶卫生

(1) 挤奶前应清洗乳头清洗乳头的目的是刺激乳头排乳, 同时, 得到干净的牛奶。清洗乳头最好先用1:4000的漂白粉溶液或0.1%高锰酸钾溶液淋洗乳房及乳头, 再用40~50℃的温水洗净乳房及乳头。但应注意清洗的面积不要太大, 因为面积太大会使乳房上部的脏物随水流下, 集中到乳头, 使乳头感染的机会增加。淋洗后一定要用干净毛巾或纸巾擦干。注意每头牛要固定1条毛巾或更换1片纸巾, 毛巾用后要清洗、消毒。最后按摩乳房, 促使乳汁释放。这个过程要轻柔、快速, 建议在15~25s内完成。

(2) 规范挤奶操作手工挤奶时, 应用拳握法, 禁用拉长乳头的扯捋法。分娩10d以内的牛及乳房炎患牛, 要用手工挤奶, 不能用机器挤奶。挤奶员要固定, 应定期检查身体保证健康;指甲要剪平磨光, 每次挤奶前手要用消毒液洗涤。

机器挤奶时, 真空泵压应保持在350~380mm汞柱, 节拍频率保持在60~70次/min。洗好乳头并按摩乳房后, 应尽快给乳头套上奶杯, 以防空气侵入。挤奶完毕后, 应及时取下奶杯, 以防空挤, 损伤乳头黏膜或皮肤。挤奶杯每天用85℃热水浸洗消毒, 内鞘应每周消毒1次, 用0.25%氢氧化钠溶液煮沸15min, 并继续浸泡过夜, 次日取出, 以清水冲洗干净, 干燥备用。

(3) 挤奶后要药浴乳头方法是将乳头浸入药浴杯中的药液内约30s。常用于药浴的药液有4%次氯酸钠、0.2%过氧乙酸、0.3%~0.5%“洗必泰” (主要成分为双氯苯双胍乙烷) 。临产牛应在预产期前10d开始, 1~2次/d。泌乳牛在每班挤奶后立即进行1次, 也可采用“2次药浴, 纸巾擦拭”的操作程序, 还可在挤奶前清洗乳头, 专用毛巾或一次性纸巾擦干, 弃去前2把乳后开始挤奶, 挤奶后立即进行药浴乳头的操作程序, 可使乳房炎显著减少, 牛奶中的细菌数控制在10万以下或更低。

4.2.4 做好干奶期的预防工作

停乳后的前3周是重新感染乳房炎的危险期。在干奶前最后1次挤奶后, 通过乳头管向乳房内注入长效抗菌药物是有效的预防措施。有专用干奶药物可供选用, 如复方青霉素油剂。干奶后10d内和预产期前10d, 每天都要对乳头进行药浴消毒1~2次, 方法同挤奶后的乳头药浴法。

4.2.5 及时治疗或淘汰病牛

首先应加强对能够引起乳房炎疾病的治疗。奶牛结核病、口蹄疫、流行热、痘疮、乳头外伤、产后胎衣不下、子宫内膜炎、产后败血症等疾病常可引起乳房炎。

奶牛乳房炎的病因分析及防治对策 篇5

1 对奶牛乳房炎发病原因的分析

1.1 饲料营养问题

在奶牛的饲养过程中, 通常会出现更换饲料的问题。奶牛在长期食用同一种饲料的情况下突然更换饲料, 很可能会影响奶牛体内消化的不适, 从而引发奶牛出现病态现象, 加大奶牛乳房炎的发生几率。另外, 奶牛出现乳房炎的现象的一个重要的原因便是由于饲喂高蛋白、高氮的饲料。

1.2 受微生物感染

在奶牛饲喂的环境当中, 如果未对生活环境进行清理消毒, 生活环境中会存在大量的有害微生物, 影响奶牛的健康问题。因而极易造成微生物通过牛乳头进入牛乳房进而引发乳房炎, 对奶牛的健康有十分不利的影响。经过有关研究调查显示, 感染奶牛产生乳房炎的微生物多为无乳链球菌与金黄葡萄球菌, 除此之外大肠杆菌也会引发奶牛患乳房炎。

1.3 遗传因素影响

对于奶牛的乳房炎, 经过研究调查发现, 具有一定的遗传性。当患者奶牛长期患有乳房炎而未及时得到救治或者多次患病而且病情严重, 此时其后代母牛的患病几率要远大于其他奶牛, 而且这些患病奶牛的子代奶牛的乳房结构和形态多于正常奶牛不同, 一般为漏斗形乳头, 即乳头的倾斜度要远大于其他奶牛, 而且经研究此类形状乳房的奶牛较易患病, 大大增大了奶牛的患病几率。

1.4 饲养场管理的影响

在我国的奶牛养殖场的管理中, 各个地区都存在着差异, 饲养方式方法都不同。而且我国各地区的经济发展状况都不相同, 有的地方的饲养场相对高端, 但是有的地区的饲养场则过于简陋。饲养场的奶牛多为多头奶牛共用同一个棚区, 活动场地也十分有限, 造成牛舍的环境极其恶劣, 对奶牛的健康生长十分不利。而且, 在这些简陋的饲养场中的管理人员的专业技术不够充足, 对牛舍的卫生管理、挤奶操作、奶牛饲喂工作等做的都不够到位, 增大了奶牛患乳房炎的几率。

2 奶牛乳房炎的防治对策

2.1 加强对饲养场的饲养管理工作

饲养场的饲养管理员以及卫生清洁员应当随时关注牛舍的卫生问题, 保持牛舍的干净卫生, 对牛舍铺垫的垫草及时进行更换以保持牛舍环境的干燥, 防止有害微生物滋生。另外, 管理人员应当制定牛舍的清洁管理规定, 对牛舍定时进行清扫、消毒工作, 保证奶牛生活环境的卫生, 保障奶牛的乳房健康。

2.2 对奶牛场工作人员做好挤奶培训工作

对奶牛场工作人员做好挤奶培训工作, 将挤奶流程规范化, 避免因工作人员的工作失误造成奶牛的乳房健康问题。在对奶牛进行挤奶工作时, 工作人员应当及时做好奶牛乳房以及挤奶工具的消毒工作, 防止奶牛乳房及挤奶器具上的微生物相互传染通过乳头进入乳房。对乳房进行消毒时一般采用药浴法, 即使用5%的氯酸钠溶液、0.4%~0.6%的洗必泰溶液、0.6%~1.1%碘伏溶液等进行清洗。在挤奶过程中一定要用力适当, 不可用力过度危害奶牛乳房健康。在挤奶工作结束后, 一定要对奶牛的乳房及器具进行再次消毒。

2.3 进行药物预防工作

为了预防奶牛患有乳房炎, 可在奶牛的干奶期对奶牛进行药物防预工作, 即使用氨氯林作为新型复方药剂, 使用特异因子, 从而达到使奶牛乳房的乳头管闭合的目的, 有效的防止了炎症病菌侵入, 对奶牛乳房的保护十分有效。另外, 通过对奶牛的乳房进行药物预防工作, 还可使受损坏或受感染的奶牛的乳房进行保护治疗, 促进奶牛乳房内细胞再生, 而且在干奶期进行治疗还可避免药物残留在体内, 影响产奶质量。

3 结语

近年来, 随着奶牛乳房炎的频发, 对奶牛养殖产业以及牛奶生产产业都造成了十分严重的影响, 尤其是对奶农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通过对奶牛乳房炎的病因进行研究分析, 对奶牛的临床症状进行分析, 从而对奶牛乳房炎症的预防工作进行相关建议。在我国全国范围内的奶牛养殖工作中, 有近一半的奶牛受到过乳房炎的影响, 加大对奶牛乳房炎的防治工作迫在眉睫。

上一篇:设计概念下一篇:扶芳藤提取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