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乳房炎防治(共10篇)
牛乳房炎防治 篇1
近年来, 由于百姓对鲜乳的需求量日益增加, 榜山镇个体养乳牛 (羊) 户迅猛发展, 乳牛 (羊) 乳房炎发病率日趋增多, 给养殖户在治疗和管理上增加了成本, 个别因为乳房炎治疗无效而淘汰, 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究其原因, 主要是由于农户饲养管理不到位, 环境潮湿, 卫生条件差, 人工挤乳方法不当造成乳腺损坏后, 环境性病原微生物通过挤乳进入乳房等而引发乳房炎;以及不重视对隐性乳牛 (羊) 乳房炎的预防和控制, 导致临床乳房炎的发生。而解决办法也多依赖各种抗生素的治疗, 不仅造成了病原菌耐药性的增强, 还造成了乳内抗生素残留比较严重, 有害人体健康。因此, 运用中西兽医结合防治乳房炎, 消除食品安全隐患, 保障人类健康和环境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1 病理病因
乳房炎在中兽医学上称为乳痈, 由于饲养管理失当、感受外邪等多种因素使母畜肝郁气滞或胃热壅盛, 热毒郁结于乳房, 乳络失畅, 乳汁蓄积, 致使乳痈形成;以及产后泌乳期间其他外伤损害乳房, 导致乳房发生红、肿、热、痛等一系列病症。西医认为:病原微生物的感染是引起乳房炎的主要原因, 环境因素、饲养管理因素、体质状况、疾病因素及滥用药物等都可引起乳房炎的发生。但挤乳不当, 造成乳腺损坏后, 环境性病原菌的侵入是引起该病的又一重要因素。
2 临床症状
该病多发生于乳牛 (羊) 产乳量较高时期或孕产期前后7~12 d。临床诊治23例, 其中牛8例、羊15例;发病时间最长的7 d, 最短2 d。患畜主要表现为:乳房一侧或两侧红肿, 触之热痛, 乳房内呈球状肿块、坚硬;乳汁变性、稀薄有絮状物或混有凝乳块, 乳汁有时带血丝;泌乳量减少或停止。有3例患畜表现精神不振, 食欲减少, 体温升高至39.5~40.8℃。上述病例临床上经采用中兽医内服外敷等综合治疗方法, 治愈21例, 无效2例。
3 治疗
3.1 挤乳与按摩
对乳房肿胀、乳腺充盈的患畜, 及时挤出乳房中残存乳汁。挤乳前热敷或按摩, 每次15~20 min。每天可视乳腺充盈情况挤乳4~5次, 直到乳房肿胀消退, 出现皱褶收缩。挤乳时, 要轻压慢挤地将乳汁挤出, 避免损伤乳腺。挤乳与按摩后, 涂擦微刺激性松节油搽剂 (主要成分樟脑、松节油) 于乳房皮肤表面, 使之镇痛、消散炎症。
3.2 乳房内灌注药物
先挤净乳房中的乳汁或炎性蓄积物后, 立即经乳头缓慢注入鱼腥草注射液或双丁注射液 (主要成分蒲公英、紫花地丁) , 每乳室10~15 m L/次, 注入前加入5倍注射用水稀释, 每天2次, 连用2~3 d, 羊的用量酌减。每次给药后要平托乳房轻轻按摩数次。乳中带有血者, 加灌止血敏20 m L;有继发症者, 应对原发病采取对症治疗。
3.3 全身治疗方剂
金银花、蒲公英、地丁草、瓜蒌各100 g、连翘60 g、牛蒡子40 g、漏芦50 g、当归、赤芍、青皮、陈皮各30 g、甘草20 g, 水煎或制成粉剂灌服, 羊用量酌减。每天1剂, 连用3剂为一疗程。
随症加减:体温升高者加大青叶、丹皮;乳汁有带血者加血余炭、仙鹤草;局部肿硬明显者加乳香、没药;食欲减少者加山楂、莱菔子。
3.4 辅助治疗
(1) 肌注10%维生素C (牛20~40 m L、羊5 m L) , 可调节乳腺毛细血管壁通透性和保肝解毒, 增强机体抵抗力。 (2) 治疗期间每头每天在饲料中添加亚硒酸维生素E粉1 g和肌注硒40~50 mg, 能增强机体免疫力, 提高患牛 (羊) 的抗病力。
疗效分析:上述方案临床治疗的23例中, 治愈21例, 治愈率91.3%。其中, 初期患畜治疗2~3 d乳房皮红肿消而愈7例;治疗5~7 d后乳房疼痛消失, 乳房内球状肿块消散, 机体恢复正常康复的14例。
方剂分析:内服药中的金银花、蒲公英、连翘、地丁草、牛蒡子清热解毒, 散结透表;瓜蒌、陈皮、青皮疏肝理气, 疏通瘀滞;漏芦清热解毒通乳;当归、赤芍活血祛瘀;甘草益气和胃。诸药配合, 具清热解毒、理气活血、散结消肿通乳的作用。外敷中的松节油搽剂镇痛、消散炎症, 内用与外敷结合, 相辅相成。通过行气活血, 促进血液循环, 抑制或消灭病原微生物, 增强机体免疫力, 促进母畜机体乳汁分泌功能的恢复。
4 综合预防措施
4.1 加强饲养管理, 规范挤乳操作技术
首先, 创造良好的卫生环境, 严格执行定期清扫消毒措施, 防止细菌感染。其次, 饲草饲料要根据母畜各阶段营养需求、季节和气候变化等合理搭配, 饲料要新鲜优质, 防霉变, 避免各种应激产生, 提高机体免疫力和抗病力。第三, 规范挤乳操作技术, 防止损伤乳腺, 挤乳前用温水洗净乳房, 挤乳后用0.5%~1%碘伏擦洗乳头, 避免病原菌感染。
4.2 开展乳房炎检测
发现恶性乳房炎患病牛 (羊) 必须隔离、淘汰, 及时消毒, 防止传播;对临床型乳房炎要及时治疗并定期检查, 患畜要单独饲养和挤乳, 才能有效防止和控制乳房炎的蔓延;对隐形性乳房炎要定期检测, 并用中药公英散防治, 或添加亚硒酸钠维生素E粉可降低乳房炎的发病率, 避免进一步发展为临床型乳房炎, 造成更大损失。
4.3 干乳期预防保健是控制乳房炎的有效措施
(1) 在干乳前最后一次挤尽乳汁后, 经乳头向乳房注入普鲁卡因青霉素油剂, 每个乳室10~15 m L, 羊用量酌减。其作用:一是对泌乳期间遗留的乳房炎继续治疗与巩固, 同时, 也是预防干乳期新的乳房炎感染的有效措施;二是减少产前、产后临床型乳房炎的发生;三是产后乳中无药残。注入药液之前, 要清洗消毒乳头, 注入药液后, 要平托乳房轻轻按摩数次。 (2) 在干乳期后2周的日粮中添加适量亚硒酸钠维生素E, 对乳腺的健康和预防乳房炎有很好的作用。
5 小结
乳房炎的防治主要有抗生素治疗和中药治疗。应用抗生素治疗具有作用迅速的特点, 同时除存在药物残留和较长的废乳期外, 还具有对耐药菌株的效果不理想等。中药治疗虽然没有抗生素的疗效快, 但绿色、无药物残留, 且对耐抗生素治疗无效的乳房炎也有良好的效果。因此, 笔者临床上采用以中医为主, 中西结合的防治方法, 加上科学的饲养管理, 保持洁净的环境和规范的挤乳操作技术, 提高机体免疫功能等行之有效的综合防治措施, 成功地协助许多饲养者控制了该病, 消除食品安全的隐患, 提高了经济效益。
牛乳房炎防治 篇2
细胞因子在奶牛乳房炎防治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奶牛乳房炎是危害奶牛业一种常见疾病和多发病,主要是由微生物(传染性病原体和环境性病原体)感染所引起的,遗传因素、饲养管理因素和环境因素等也可以导致该病的发生.
作 者:许金俊 秦爱建 刘岳龙 金文杰 作者单位:扬州大学兽医学院,江苏,扬州,225009刊 名: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ISTIC PKU英文刊名:CHINESE JOURNAL OF PREVENTIVE VETERINARY MEDICINE年,卷(期):28(6)分类号:S858.23关键词:乳房炎 防治 细胞因子
奶牛乳房炎的防治 篇3
关键词:奶牛;乳房炎;预防;治疗
中图分类号:S858.2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273X(2014)08-0049-02
奶牛乳房炎是奶牛养殖过程中的一种常见疾病,会给奶牛养殖户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主要表现在奶牛的产奶量会下降甚至危害到牛奶的质量。因此,在奶牛疾病中乳房炎一直是研究人员非常关注的问题。对引起奶牛乳房炎常见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并给予了相应的治疗方案,旨在提高奶牛养殖过程中奶牛的质量。
1 奶牛乳房炎的临床症状
1.1 临床型乳房炎
临床型乳房炎是发生在乳房间质、实质或间质实质组织的一种炎症,乳区表现为潮红、炎性水肿、体温升高呈稽留热型,有时可高达42℃,并伴有疼痛;泌乳量减少或消失,乳汁稀薄或乳汁内含有不同形状或颜色的絮状物;乳房淋巴结肿大,乳腺出现硬结,整个乳房坚实,甚至出现心跳脉搏加快,可达110~130次/min,并有食欲丧失、衰弱等全身症状。根据炎症波及部位及临床表现的不同,还可将临床型乳房炎分为卡他性乳房炎、浆液性乳房炎、纤维素性乳房炎、化脓性乳房炎、出血性乳房炎、蜂窝织性乳房炎和坏疽性乳房炎等[1]。
1.2 隐性乳房炎
隐性乳房炎无临床症状,乳房、乳汁及全身无明显眼观变化的乳腺炎症,主要变化是乳汁成分和理化性质的潜在性变化,如pH值一般大于7.0,氯化钠含量常常超过了0.14%,体细胞数在50万个/mL以上,细菌数和电导值都增高。同时,有资料显示,隐性乳房炎不但发病率高[2],为临床型乳房炎的15~40倍,产奶量降低4%~10%,还可能成为临床型乳房炎发生的基础。
1.3 诊断技术
临床型乳房炎主要根据乳房有红、肿、热、疼的表现,产奶量下降,挤奶时有躲避现象等临床表现可以做出初步诊断,确诊必须通过微生物学方法找到真正的病原。隐性乳房炎由于没有明显的临床症状,临床诊断较困难,生产实践中常用牛奶体细胞计数法、牛奶化学检查法、仪器检查法、乳汁pH值诊断法、乳清电泳诊断法、酶检测法和聚合酶链反应诊断法等。
2 奶牛乳房炎防治措施
(1)抗生素是治疗乳房炎的主要方法,其中最常见的是采用青霉素,但是由于在长期的治疗过程中,细菌的耐药性出现了显著的增强,抗生素已起不到有效的作用。
奶牛乳房炎的主要病原菌是葡萄球菌、链球菌及大肠杆菌,综合对比发现,庆大霉素、喹诺酮类药物等广谱抗生素的疗效较好。喹诺酮类的第3代新型广谱抗菌药物在抑菌机理及药代动力学等方面都明显优于其他抗生素类药物,其抗菌谱广,对革兰氏阳性菌、革兰氏阴性菌和各种支原体均有很强的杀灭作用,抗菌效力比同类产品氟哌酸强4~8倍,喹诺酮类药物在临床上应用非常广泛。病原确定时,选用针对特定病原菌的药物进行乳房内注射、肌肉注射、静脉注射、外阴动脉注射、会阴静脉注射和乳房基部注射等;在病原未确定前,或有体温升高等症状时,可于挤乳后选用青霉素、链霉素、磺胺类或硝基呋喃类药物进行乳房或肌肉注射,同时配合乳房按摩或热敷疗法。
3.2 中药治疗法
中兽医中乳房炎称为“乳痛”,是由于在饲养过程中管理不当,邪毒(引起乳房炎的病原菌)从乳头管或是乳房伤口入侵,邪毒与积乳相互作用,乳络受阻而成病。中药来源于动物、植物或矿物质,不易使致病菌产生耐药性,体内代谢较快,高效低毒无残留,在治疗期间不影响牛奶的食用,兼有药物与营养剂的双重功能,既可抑菌杀菌增强动物机体免疫功能,又可作为特种生物活性添加剂,调节机体的新陈代谢,促进营养物质的吸收,因此中草药制剂可提高机体抵抗力,从根本上治疗乳房炎。
3.3 常见的预防手段
加强饲养管理,应做好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保持环境卫生和牛体清洁是有效预防乳房炎发生的关键环节之一;二是牛舍、运动场要设计合理,保持阳光充足,通风良好,减少病原体的滋生;三是建立完善并认真执行各种规章制度,包括挤奶操作、环境卫生、工作检查等规章制度;四是加强技术培训,不断提高从业人员的各项素质;五是减少寒、热、暑、湿、病及霉变饲料等不良应激刺激[3,4]。
科学、正确地挤奶方式是降低奶牛乳房炎的重要环节。做好挤奶前奶牛乳头、挤奶工作人员双手等各项卫生工作,挤奶人员操作手法要正确,对奶头细、小、短的应采取指拈式,最大限度挤出乳汁和降低对乳房的刺激与损伤;挤乳后要对乳头做好消毒处理,特别是泌乳高峰期和泌乳后期的消毒处理。
正常挤奶时,除了观察奶牛乳房是否有炎症表现外,还要对前3把奶液认真鉴别。在日常管理中,一般每2个月要进行1次隐性乳房炎的检测工作。停乳前对检测有乳房炎的要及时治疗,并做好干奶期治疗。
4 小结
总之,奶牛养殖过程中,奶牛乳房炎给养殖带来非常大的危害。对于养殖户而言,日常管理无疑是提高奶牛养殖经济效益的重要手段。在养殖过程中,依然需要以预防为主,遇到疾病发生要尽早治疗,对症下药,方能减少养殖过程中带来的损失。
参考文献:
[1] 高 洁. 关于奶牛乳房炎的治疗建议[J]. 中国畜牧兽医文摘, 2012, 27(5): 142.
[2] 雷晓峰, 赵晏, 雷英鹏, 等. 奶牛乳房炎的预防及防治[J]. 畜牧兽医科技信息, 2012 (12): 42-43.
[3] 白天霞, 赵延俊. 天祝县奶牛多发乳房炎病因分析及预防[J]. 中国牛业科学, 2011, 37(3): 83-84.
牛乳房炎的中医治法 篇4
下面介绍几种中医治疗牛乳房炎的方法:
处方一柴胡24克、瓜蒌40克、黄芩15克、花粉24克、夏枯草40克、黄芪40克、当归30克、红花20克、地丁30克、蒲公英60克、大青叶40克、牛籽40克、连翘40克、王不留行60克、海藻36克、海浮石24克。
若牛乳房疼可加乳香20克;若乳汁内带血可去掉红花, 并加地榆30克、仙鹤草30克;若水肿严重可加茯苓30克、泽兰30克;若乳汁过少可加冬葵子30克、菖蒲20克、白芷20克;若化脓可加金银花90克、鱼腥草60克。
本方用于奶牛, 一般研末灌服, 每日1剂;用于奶羊一般水煎灌服, 每剂2~3天灌完;用于母猪可研末混饲, 2~3天喂完。
处方二热毒壅盛型乳痈, 宜内、外同治, 分期用药。栝楼60克、牛蒡子、花粉、连翘、金银花各30克, 黄芩、陈皮、栀子、皂角刺、柴胡各25克, 生甘草、青皮各15克。
哺乳期间乳汁壅滞者, 宜通乳, 加漏芦、王不留行、木通、路路通等;断乳后乳房肿胀者, 宜回乳, 加焦山楂、焦麦芽;新产母牛恶露未净者, 宜祛淤, 加当归、川芎、益母草;有肿块者, 宜调和营血, 加当归、赤芍;恶寒者, 加荆芥、防风。
处方三热毒壅盛型乳痈可用南星、陈皮、苍术、厚朴各25克, 甘草15克, 黄柏、姜黄、白芷、大黄、花粉各30克。一同研末, 醋调或水调外敷。
成脓期以清热解毒、消肿排脓为主。脓成未溃可穿刺排脓, 可用黄芪60克、当归45克, 甲珠、川芎、皂刺各30克, 加金银花、连翘、蒲公英;外治用艾叶、葱、防风、荆芥、白矾各30克, 煎水去渣, 用药液洗患处;溃后, 气血双亏者可用八珍汤;久不收口者, 可用生肌散 (生黄芪120克, 花粉100克, 生杭芍、甘草各60克, 乳香、没药各45克, 丹参30克, 煎汤内服) 。
处方四气血淤滞型乳痈, 治宜舒肝解郁, 清热散结。初期, 内服逍遥散加枳壳、香附、青皮、瓜蒌、花粉等;外敷冲和膏 (炒紫荆皮150克、独活90克、炒赤芍60克、白芷120克、石菖蒲45克, 同葱汤、酒调敷) 。溃后, 内服方同热毒壅盛型;外敷生肌散。
处方五气血两虚型乳痈, 治宜补气养血。可用托里消毒散、八珍汤、人参养荣汤、十全大补汤等。
处方六蒲公英100克、瓜蒌30克、地丁50克、连翘50克、乳香30克、没药30克、青皮50克、当归50、川芎50克、通草40克、红花20克, 用水煎服, 每日1剂, 连服3剂。乳结不通时加通草、皂刺;乳汁多脓时加黄芪;乳汁带血时加侧柏叶、茅根、地榆;体质虚弱者加党参、白术、山药。
奶牛乳房炎防治技术研究进展 篇5
【关键词】奶牛乳房炎;诊断;治疗
乳房炎是奶牛乳房在受到物理、化学、微生物等致病因子刺激后引起的乳房炎症,中兽医属于“乳痈”范畴,是奶牛最常见的普通病疾病之一。它不仅严重影响患病牛的产乳量、乳品质、延长产后发情时间和妊娠时间,而且发病率较高,同时还会危及人类健康。因此,做好本病的防治工作,对奶牛业的发展壮大具有深刻意义。
1 临床分类
奶牛乳房炎可分为非临床型或亚临床型乳房炎、临床型乳房炎和慢性乳房炎。临床型乳房炎又分为轻度临床型乳房炎、重度临床型乳房炎、急性全身性乳房炎3种。另外,根据病情分为最急性、急性、亚急性和慢性;根据炎症性质分为浆液性、卡他性、化脓性、出血性等。
2 臨床表现
2.1 非临床型(亚临床型)乳房炎临床症状
这种类型是乳房炎病例中发生最多、造成经济损失最严重的一种类型。患牛产奶量减少,牛奶品质下降;乳房和乳汁均无肉眼可见的明显变化,必须通过特殊的理化方法才能检出,也称为隐形乳房炎。
2.2 临床型乳房炎临床症状
2.2.1 轻度临床型乳房炎
乳腺组织病理变化比较轻,触诊乳房不觉得有异常或者轻度发热肿胀、充血疼痛;乳汁中含乳凝块或絮状物,pH 偏碱性,体细胞计数和氯化物含量均增加。
2.2.2 重度临床型乳房炎
乳腺组织有明显的病理变化,患病乳区急性肿胀、发热充血、疼痛敏感,排乳不通畅、乳汁稀少,甚至停止分泌;乳汁变黄白色或血清样,内有乳凝块;全身症状不明显,体温正常或稍高。
2.2.3 急性全身性乳房炎
乳腺组织受到严重损害,病情严重,发展迅速猛。患病乳房肿胀严重,患病乳区皮肤发热、发红、发亮,乳头肿胀;触诊乳房发热,患畜有疼痛感,走路时后肢分张,拒绝幼畜哺乳和人工挤乳,乳区质硬;乳汁稀少,混有血液、脓汁,甚至停止分泌,淋巴结肿大;患畜伴有体温升高(40.5℃~41.5℃)、心跳加快、呼吸增加、精神不振、反刍和饮食欲减少、喜卧等明显全身症状。
2.3 慢性乳房炎临床症状
慢性乳房炎一般由急性乳房炎没有得到及时治疗或持续感染,使乳腺组织渐进性发炎的结果。一般没有明显的临床症状,但产奶量下降,可导致乳腺组织纤维化和乳房萎缩。
3 诊断
临床型乳房炎根据临床症状可以做出确诊,隐形乳房炎(非临床型或者亚型乳房炎)必须通过理化检验等方法才能做出诊断。通常采用乳汁电导率测定、乳汁体细胞计数、乳汁pH值检查、乳汁微生物鉴定和美国加州乳房炎试验(CMT)等方法。
4 综合治疗
4.1 西医治疗
4.1.1 抗菌药疗法
抗菌药物疗法是防治奶牛乳房炎的一种有效手段,是综合防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药物选择方面尽量使用抗菌谱广、抗菌活性强、体内分布广泛、毒副作用小,与其它抗菌药无交叉耐药性的药物。
4.1.2 手术疗法
适用于化脓性乳房炎,如脓肿浅时宜切开排脓,然后用双氧水冲洗后注入抗生素;对深在性脓肿,先抽出脓液,然后再注入抗生素治疗。
4.1.3 局部外用药物疗法
炎症初期用2%硼酸溶液、1%~3%醋酸铅溶液、5%~10%胆矾溶液,布劳氏液(醋酸铅2份,明矾1份、水40份)等在患部冷敷。
4.1.4 乳头药浴
乳头药浴可以杀灭乳头端及乳头管内病原微生物,是防治乳房炎行之有效的办法。浸泡乳头的药液要求杀菌性强、刺激性小、性能稳定、价廉。常用药物为洗必泰、新洁尔灭等,其中以0.3%~0.5%洗必泰效果最好。每次挤完奶后,将乳头浸泡在药液中,但在寒冷干燥的冬季要停止使用,以防乳头被冻伤。
4.1.5 鲜乳疗法
将新鲜的牛奶100ml~200ml灌注入病区乳腺,1h~2h挤出,再重复一次,一天两次,对较轻的临床性乳房炎可以使用这种方法。
4.1.6 抗寄生虫药物疗法
用盐酸左旋咪唑按7.5mg/kg ,加水1次内服,4天1次,对奶牛隐性乳房炎不仅有很好的治疗效果,而且还有很好的预防作用。
4.2 中兽医疗法
中药作为天然药物,在临床上应用不仅比化学药物的毒副作用相对要小,而且许多中药还是很好的免疫调节剂,临床应用简便易行,效果较佳。
4.2.1 活血疗痈散
(1)方剂组成:乳香25g,没药25g,炮穿山甲16g,蒲公英60g,金银花15g,栀子15g,连翘30g,丹参25g,益母草25g,桃仁25g,红花25g,黄柏25g,瓜蒌65g,漏芦20g,路路通30g,皂刺20g,甘草15g。研末,开水冲调,候温灌服, 1剂/d,连用3剂~5剂(中等大小体格奶牛剂量)。
(2)随症加减:浆液性乳房炎减丹参、穿山甲、皂刺、瓜蒌,加当归、生地、党参、黄芪、白术各25g,以补元气,辅以川芎20g,使补而不留瘀,并加薏苡仁、车前子、木通、茯苓各25g,淡渗利水以消肿;卡他性乳房炎加丹皮、生地各15g,以清热凉血,活血祛瘀;化脓性乳房炎加黄药子、白药子各30g,郁金25g,大黄50g,王不留行25g,以清热泻火,解毒消肿,化瘀散结,通络下乳;纤维囊性乳房炎加威灵仙、厚朴、枳壳、麦芽、青皮各25g,以理气健脾,消积化瘀;出血性乳房炎去益母草、乳香、瓜蒌、漏芦,加血竭、白芨、大蓟各30g,三七15g,血余炭20g,当归、生地、白芍各15g,以止血补血。
4.2.2 瓜蒌散
(1)方剂组成:瓜蒌100g~250g、青皮50g、生甘草30g,川芎30g,当归40g,乳香25g,没药30g,二花80g,连翘45g,研末,开水冲调, 1剂/d,连用3剂~5剂(中等大小体格奶牛剂量)。
(2)随症加减:乳房硬肿加蒲公英150g,贝母30g,花粉30g,山甲珠25g,皂刺30g,知母30g,黄柏30g;乳汁发红,加牡丹皮40g,赤芍50g,生地40g,花粉30g,柴胡30g;乳房脓肿或蜂窝织炎,加蒲公英200g,射干20g,豆根20g,山甲珠25g,皂刺25g;一般性乳房炎,加白芷30g,漏芦30g,夏枯草60g,蒲公英200g。
5 预防措施
5.1 加强饲养管理
(1)搞好挤奶员个人卫生及挤奶卫生,挤奶操作要规范,挤奶前后对乳房按摩并挤净牛奶,改善挤奶技术和挤奶设备。
(2) 圈舍要有良好的卫生措施,同时减少与病原接触因素和应激反应及外伤等因素。
(3)加强营养,在母牛干奶期或青年母牛产犊前60d,要防止缺乏维生素A、维生素E和微量元素硒。母牛泌乳期最后一周,日粮中不宜加谷物、玉米、青贮和高质量豆科干草等饲料。
5.2 药物预防
5.2.1 干乳期预防
奶牛停奶时,向乳池内注射抗生素油剂等药物。
5.2.2 消毒剂预防
用新洁而灭、3%烧碱、病毒威等化学药物经常对牛舍环境、挤奶器具等进行定期或不定期消毒。
5.2.3 乳头药浴
对乳头进行定期药浴能有效降低乳房炎发病率,建议在挤奶前后用刺激性小的消毒药物对乳头进行药浴。
参考文献
[1]金玉礼.奶牛乳房炎的预防与治疗.农业科技与信息,2009(12):10
[2]唐光武,王涛.奶牛乳房炎的诊断与治疗.农技服务,2007(12):15
中药对牛乳房炎治疗效果观察 篇6
1. 病因
由于饲管不善, 母牛乳房局部被损伤, 加之畜舍不洁、乳房脏污, 致使病毒乘隙而入;母牛饲料浓厚, 消化不良, 乳汁黏稠, 挤奶技术不熟练;乳汁挤得不净, 乳嘴被污物封盖, 乳汁淤积, 均可使畜体脉管内外营卫不和, 乳房局部气滞血淤, 经络阻塞, 热毒聚积而成病。另外, 当牛患结核病、口蹄疫、布病, 子宫内膜炎等热性病时, 也可继发本病。
2. 症状
患牛常见乳房突然肿胀, 闷热疼痛, 触诊敏感, 随病程延续, 发炎部位呈现硬结, 形似圆核, 并由小逐渐增大, 常在短期内形成脓肿, 或向外溃破, 或局内穿通乳管, 从乳头流出浓血, 此时, 也常有发热恶寒, 食欲减退, 乳量降低等全身症状。
3. 治疗
根据本病的发病机理是乳汁不通畅, 郁而化火、肝气结、胃热壅、邪毒与火热相凝而成病。故在治疗上, 以疏肝气、散凝结、清胃热、消肿毒、化热痰、通乳络的原则, 以主方为基础, 灵活加减。
(1) 主方蒲公英150 g, 瓜蒌100g, 当归50 g, 乳香30 g, 没药30 g。
(2) 用法共为末, 开水冲, 候温, 牛一次灌服, 1剂/日, 连服1~3剂。
(3) 加减风寒重者加荆芥, 防风;热毒重者加石膏、二花、连壳、地丁;乳汁不畅者加路路通、王不留行、通草;肿块大坚硬者加浙贝母、花粉、甲珠。
(4) 方解方中蒲公英清热解毒、消痈结, 瓜蒌清热化痰、通乳络, 二者凑解毒邪所困的气血为主药, 配以当归补血活血, 行气通经, 乳香理气活血, 没药活血散淤, 合之疏通毒热相凝的痈结为辅药, 共同组成“乳黄效应散”, 审证用方, 可达到气行血通, 痈肿消散, 通则不痛的治疗目的。
兽医中心站李清
4. 临床应用
绛县古绛镇渠头奶牛场黑白花奶牛一头, 于2006年3月就诊, 据畜主称:昨日挤奶时, 患牛表现不安, 奶量减少, 乳房摸见一硬块, 吃草也不好。
检查时体温40℃, 脉搏70次/min、呼吸16次/min, 鼻镜如故, 结膜微潮红, 听诊肺部呼吸音粗历, 当接近乳部, 牛显躲闪, 右侧乳头旁摸见一硬块, 形似鸡蛋, 触摸温热疼痛, 诊为乳房炎, 随即取给乳黄效应散2副, 复诊时食欲增加, 排奶量接近正常, 肿块缩小, 疼痛减轻, 奶中不见凝乳块, 再如法给药2副, 后未来就诊, 随访知其已经痊愈。2007年该奶牛场另一奶牛得了同病, 主动前来索求原方, 亦得治愈。
5. 体会
(1) 效果应用此方对牛、羊初中期乳房炎疗效满意。
(2) 药物在运用本方的过程中, 观察到重用瓜蒌, 疗效显著, 如果不用, 则疗效不佳。
牛乳房炎的综合防制措施 篇7
1 病因
在本病起主要作用的是牛体内外寄生的各种细菌,以及属于正常菌群的分布的细菌。特别是链球菌、葡萄球菌、棒状杆菌或以大肠杆菌为主的革兰氏阴性肠道细菌的各种细菌。但是,虽有这些细菌的侵入、定居,也不一定发病,多数场合是在受到种种助长这些细菌的致病力因素作用时,如外伤、挤奶技术不佳、环境卫生不良、饲养管理失宜、激素失调、乳房缺陷和其他疾病诱发等。这些细菌才发挥病原性,以致引发此病。
乳房炎的病原微生物比较复杂,包括细菌、真菌、霉形体、酵母菌、病毒等可达80多种。在一般情况下,葡萄球菌、链球菌和大肠杆菌在临床型乳房炎中占70%以上,其次是化脓性棒状杆菌、绿脓杆菌、坏死杆菌、诺卡氏菌等。无症状的隐性乳房炎高于临床型乳房炎,其发病率约占整个牛群的50%。隐性乳房炎约90%是由链球菌和葡萄球茵引起的。
2 病理病变
本病的发病机理是复杂的,这里主要从以下几个类型介绍。
2.1 局限性乳房炎
不仅在临床上,就是剖检上也几乎看不出变化。在组织学方面出现散发的,有时是多发的极微小病灶,病灶是在腺泡内,渗出有中性白细胞。病灶和葡萄球菌有密切的关系,而且一般认为,由表皮葡萄球菌感染引起的小病灶,是会频繁地反复出现的。
2.2 弥漫性乳房炎
由链球菌引起的病例多为此型。乳池、乳导管扩张,有时空洞化,由于其黏膜和管壁肥厚而变得狭小,腔内有多种形态的增生物。周围实质的结缔组织也增生。比较少见的急性病例的切面,能看到明显的黄色絮片和粘稠液体,实质都充血和显现颗粒状的凹凸不平。乳池、乳导管周围的实质膨隆为颗粒状,带橙色。总之,此型基本病理变化是乳池、乳导管炎。
2.3 坏死性乳房炎
几乎都是急性的,乳叶显著肿胀,呈现污红色或红紫色,有少数病例因全身性中毒而死亡,此外,常常排出坏死片。其病原菌几乎都是特定的大肠杆菌,也有少数是由克雷伯氏菌或假单胞菌引起的。从病变的范围看,也可包括在弥漫性乳房炎内,病变在卡他性乳导管炎上发展,则呈明显的腺体组织水肿、出血、坏死。
2.4 脓肿性乳房炎
放牧牛多发,夏季多发,对未经产牛危害大。由化脓棒状杆菌引起者居多,在乳房皮下和乳腺组织,特别是在乳池、乳导管壁上形成大小不一的脓肿。
该病泌乳生理微妙而不稳定,对微生物的侵入、外伤以及其他内外因素的作用和环境的变化,反应极为敏感。因而,要将其发病机理全部研究清楚,目前是很难做到。此外,其他疾病,特别是传染病:结核病、布氏杆菌病、口蹄疫、牛瘟等侵害皮肤黏膜的疾病,乳房炎往往是其并发病之一。
3 诊断技术
3.1 观察临床症状检查乳房
首先观察乳房各叶的形状、大小、有无外伤等。形状、大小不一是因为有肿胀、硬结、萎缩等。不同的病原微生物所引起的临床症状有所差异,但基本症状是患病乳房有不同程度的充血、增大、发硬、温热和疼痛,泌乳减少或停止。乳汁最初无显著变化,以后因炎症波及乳腺的分泌部,乳汁变稀薄,且有絮状物或凝块,有时可见脓汁和血液。当实质排泄管及间质受波及时,乳腺可发生坏死;当皮下组织及乳腺间结缔组织被侵害时,则呈蜂窝织性乳房炎,它与坏死性乳房炎是乳房炎中最严重的两种类型。慢性病例,患区乳房组织弹性减低、僵硬,泌乳量减少,泌奶时乳汁不同程度地发黄和变厚,有时有凝乳块,乳房肿大。有些患布氏杆菌病的母牛,乳房很大,而没有泌乳能力。接着采取供各种试验用的乳汁,然后触诊检查乳房有无热、痛、硬结和萎缩。
3.2 实验室诊断
隐性乳房炎不显临床症状,可借助实验室检验进行诊断。
PH值的测定:乳叶内发生炎症时,即使是外观不见异常的乳汁,但pH值也有变化,超过正常的6.4~6.8,可达7.2以上。此外测定时对于新鲜的刚挤出的乳汁,必须当场检查、测定。还有必要预先了解在泌乳末期和干乳期乳汁生理性的偏向碱性这个问题。测定方法一般用取溴麝香草酚蓝1克,溶解于0.01N氢氧化钠的溶液160毫升中,再加蒸馏水制成750毫升,即为试剂。取试剂1毫升加入试管内,再加被检乳5毫升,这时正常乳汁保持原有黄色不变,但异常乳汁呈碱性,色调绿色、蓝绿色,严重者带黑色。
过氧化氢酶试验:在白细胞内过氧化氢酶较多,本病因为白细胞增加,所以检查过氧化氢酶可以诊断。一般是在上述测定pH值后的被检乳汁试管内,沿试管壁轻轻注入6%~9%双氧水,只要产生一个气泡即为阳性。
白细胞计数法:按照国际奶牛联合会制定的标准,对乳汁中白细胞进行计数。如每毫升低于50万时,判为阴性;超过50万的,判为阳性。
霍提斯试验:将0.5%溴甲酚紫水溶液注入试管内0.5毫升,灭菌后,无菌操作加入乳汁9.5毫升,在37℃条件下放置24小时,如果原来紫色的乳汁变为黄色,管壁和管底出现黄色的小凝块,则可诊断为由乳链球菌引起的乳房炎。
LMT乳房炎诊断液:由中国农业科学院兰州中兽医所研制,在每一检验盘中加入乳样2毫升,然后加等量诊断液,将盘平置旋转摇动,使唤诊断液与乳汁充分混合,经10秒钟后观察,根据显色、凝集和粘附情况判定有无乳房炎。此外,还有浙江农业大学研制的HMT诊断液,吉林农业大学研制的JMT乳房炎诊断液,操作的判定方法同上。
4 预防措施
4.1做好牛舍、牛床、牛体、挤奶用具的消毒,挤奶人员手臂要清洁卫生。
4.2保证挤奶器部件的完好无缺及工作过程的正常,特别是真空负压及挤奶器的脉动次数。
4.3不论手工挤奶还是机器挤奶只能做到挤净,不能要求挤“过”。挤奶前及挤奶过程中,要对乳房认真擦洗、按摩。挤奶要轻快,绝对防止错过放乳反射的有效时期。奶挤完后,用消炎药膏对乳头孔进行封闭。另外手工挤奶的姿势要正确,挤奶的力量要均匀,要轻轻尽量挤净乳房中的乳汁。
4.4定期检查泌乳牛的乳汁,新引入的牛不但检查乳汁,并且要隔离观察。白细胞数量地增多时要查出原因。采取相应措施,一旦发现奶中有豆腐渣时,要将奶挤净(倒掉),并用抗菌药物注入。
4.5挤乳应按健康牛、被感染乳叶少的牛、被感染乳叶多的牛、整个乳房都发病的牛这样的顺序进行。发现催乳征候时,应立即开始挤乳,直至挤不出来为止。
4.6外伤是乳房炎的主要诱因之一,所以要尽量避免外伤。
4.7未经产牛在大群饲养时,往往互相吸吮发育不良的乳头,这常常成为乳房炎的原因,所以要采取预防措施。
4.8分娩后,如乳房过度膨胀,乳汁过度充盈,除了采取上述一些措施外,要酌情增加1~2次挤奶,还要控制饮水和控制放牧。
5 治疗措施
本病的治疗,必须根据病原菌的种类、类型、感染时期和程度不同,充分研究药物的选择,合理用药。特别是在消除病原时,用药的盲目性是疗效不佳的根本原因。因此,选择有针对性的对致病菌高度敏感的药物是重要一环。现根据国内外学者所做的药敏实验和治疗实验,列举对乳房炎致病菌敏感的药物如下:
葡萄球菌性乳房炎:可用氯霉素、红霉素、卡那霉素,其次是新霉素。链球菌引起的乳房炎,可用链霉素,卡那霉素、氯霉素等。克雷伯氏菌和绿脓杆菌引起的乳房炎,可用庆大霉素。产气荚膜梭菌引起的乳房炎,可用四环素。诺卡氏菌性乳房炎,可用长效磺胺、青霉素等。
在病原菌未确定之前,对每个患病乳区,挤奶后经乳头管注入青霉素和链霉素混合液(混合液用150~200毫升蒸馏水溶解青霉素50万单位和链霉素200毫克),每天1~2次。注入后用手捏住乳头基部,向上轻轻按摩,使药液向上扩散。严重病例,可肌肉注射青霉素200~240万单位,每天2~3次。必要时加链霉紊,或用庆大霉素和红霉素等。如果注入青霉素无效时,可注入0.1%雷夫诺尔溶液或0.1%呋喃西林溶液150~200毫升。
对不同类型的乳房炎,苏联提出用蜂胶制剂治疗。其制法是将蜂胶浸于96%酒精中,干物质不少于50%,浸24小时后搅拌,双层纱布或滤绞过滤;制成提取物后再制备2%和5%的蜂胶油剂。2%蜂胶油剂配比为:羊毛脂10克、蜂胶提出物4毫升、鱼肝油86毫升。5%的配比为:羊毛脂20克、蜂胶提出物10毫升、鱼肝油70毫升,一般乳房炎用2%蜂胶油剂,每次乳池内注入7~10毫升,每天3次。化脓性、出血性和纤维素性乳房炎用5%蜂胶油剂,注入剂量和时间同上。根据山东省农业科学院畜牧兽医所所做的抑菌实验和临床治疗,蜂胶对葡萄球菌性乳房炎有很好的疗效。
对慢性乳房炎,日本提出用盐酸左咪唑治疗、每千克体重给7.5毫克,溶于水中经口投服。盐酸左咪唑钩作用机理,并非对病原菌的直接抑制或杀灭作用,而是作用于机体的免疫防御系统,增强淋巴细胞的反应和巨噬细胞的吞噬能力。
牛乳房炎防治 篇8
1 病因及症状
母畜常因管理不善, 乳房局部受损, 同时厩舍不清洁, 污染乳房, 致使毒邪乘隙而入;或因饲料不适, 因而使母畜消化不良, 乳汁粘稠, 或因挤奶工技术不熟练, 乳汁没有挤净, 以至于乳汁淤积, 这都能使乳房气滞血瘀, 经络堵塞, 热毒聚集而至。另外, 当母畜患口蹄疫、布氏杆菌病或其他热性病时也可继发该病[3,4]。患畜乳房突然肿胀, 灼热疼痛, 触诊敏感, 随之发炎部位出现硬结, 似圆核, 逐渐扩大, 短时间可形成脓肿, 或向外破溃, 从乳头流脓, 也可伴有发热恶寒、食欲减退、乳量下降等全身症状[5,6]。
2 治疗措施
该病的发病机理是乳汁排泄不畅, 郁而化火, 肝气郁结, 胃热壅邪毒与火热相凝而成, 故采取疏肝理气、散凝结、清胃热、消肿毒、通乳络, 以主方为基础, 适当加减即可[7]。主方:蒲公英150 g, 瓜蒌100 g, 当归50 g, 乳香35 g, 没药35 g。用法:共研为末, 开水冲服, 牛一次灌服, 每日1剂, 连服1~3剂。加减:风寒重者加荆芥、防风, 热重者加石膏、双花、连翘等, 乳汁不畅者加路路通、王不留行、通草等, 肿块大而硬者加贝母、花粉、甲珠。
3 典型病例
3.1 发病情况
病例1:濮阳市高新区皇甫奶牛有限公司的1头奶牛, 于2009年1月就诊, 据介绍, 在挤奶时发现, 该奶牛躲躲闪闪, 不让挤奶, 并且奶量减少, 触诊时发现乳房上有一硬块, 食欲减退。检查:体温38℃, 脉搏68次/min, 呼吸14次/min, 两肷凹陷, 鼻镜如常, 结膜潮红, 听诊肺呼吸音稍粗, 胃肠未见异常, 触及乳房, 牛躲闪, 右乳房有一肿块, 鸡蛋大小, 温热时疼痛加剧, 诊断为乳房炎。病例2:清丰县马庄桥镇奶牛厂2岁奶牛, 2010年10月24日就诊, 此时, 该牛已病1周有余, 患牛不让挤奶, 在别处就诊无效后, 来笔者处就诊。检查:右侧第2乳头后外方有一拳头大的硬块, 触诊坚实发热, 其他无异常。病例3:濮阳市南乐县凤翔奶牛场的1头奶牛, 于2011年1月12日来清丰县第一职业高级中学门诊部就诊, 据介绍, 该奶牛躲躲闪闪, 不让挤奶, 挤奶时发现奶中带血, 奶成絮状, 精神萎靡, 卧着不起, 右侧第1乳头肿胀明显, 奶量减少, 触诊时发现乳房上有一硬块, 食欲减退。检查:体温38.8℃, 脉搏74次/min, 呼吸18次/min, 两肋凹陷, 鼻镜稍干燥, 结膜潮红, 听诊肺呼吸音粗, 胃肠未见异常, 触及乳房, 牛躲躲闪闪, 右侧乳房有一肿块, 鹅蛋大小, 遇热时疼痛加剧, 随后, 诊断为乳房炎。
3.2 药效判断标准
服用该药1~2剂后, 精神萎靡、食欲减退、体温升高、乳房肿大、产奶量减少等症状没有改善者为无效;服用该药1~2剂后, 症状有所减轻者为有效;服用该药1~2剂后, 症状明显减轻者为显效;服用该药1~2剂后, 症状明显减轻者且再服用1~3剂后所有症状消失, 奶质基本正常为痊愈。
3.3 治疗效果
按照上述标准观察患病奶牛, 在92例中无效者为0例;有效者92例;显效者89例;治愈者87例;有效率100%, 治愈率为95%。其中, 病例1随服上述药2剂, 症状明显减轻, 再服2剂后痊愈。病例2经灌服上述药物2剂, 2 d后检查肿块缩小, 但在其上方见一小的肿块, 再服2剂并重用蒲公英, 另加贝母、桔梗、花粉, 痊愈。病例3随服上述药2剂, 明显减轻, 再服2剂后痊愈。总之, 使用乳痈速愈散治疗牛乳房炎效果较好。一般使用该药1~4剂, 奶牛即可治愈, 有效率达100%, 治愈率达95%以上;而且一般治好1头奶牛需要4剂中草药即可, 按5元/剂来算, 治好1头奶牛只需20元左右, 而采用西药至少要花费50元左右, 这将会为奶牛场节约一大笔治疗费用。
4 体会
笔者应用此方治疗牛羊初中期乳房炎疗效显著, 用药简单;在应用该方过程中如果重用瓜蒌疗效会更好, 否则效果不佳;若是继发性疾病, 需根治原发病, 同时采用上述药方效果会令人满意;及时预防, 是防治奶牛乳房炎的关键。
摘要:介绍了牛乳房炎的病因及症状, 总结了其治疗措施, 并通过典型病例分析了乳痈速愈散对牛乳房炎的治疗效果, 证明中医疗法是治疗牛乳房炎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乳痈速愈散,牛乳房炎,效果
参考文献
[1]张凤茹, 张建军, 刘美丽.浅析奶牛乳房炎的综合防治[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 2007 (12) :11-12.
[2]叶芬, 曹杰, 魏学良.奶牛乳房炎防治研究进展[J].动物医学进展, 2007, 33 (5) :53-55.
[3]张世元.奶牛干乳期乳腺炎的防治[J].中国乳业, 2003 (4) :25-26.
[4]吕润全.奶牛乳腺炎预防和治疗的研究进展[J].南京农专学报, 2001, 17 (3) :57-59.
[5]王锦鸿.新编常用中药手册[M].北京:金盾出版社, 2009.
[6]李焕章, 戈继业.诊断学基础[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8.
牛乳房炎防治 篇9
1 材料和方法
1.1 调查对象
广州某奶牛场摩拉杂交二代或三代泌乳水牛, 3~8岁, 1~5胎, 拴养于钟楼式半封闭牛舍, 每天喂料2次, 冲洗4次或以上, 营养卫生条件较好。泌乳水牛每天手工挤奶2次, 挤奶员均为右撇子。
1.2 调查内容
于2009年12月份和2010年8月份进行了2次调查。第1次为低温低湿气候, 牛舍内日平均温度为16.8 ℃, 平均湿度为75%, 检测了53头泌乳水牛共212个乳区。第2次为高温高湿气候, 牛舍内日平均温度为31.5 ℃, 平均湿度为89%, 检测了58头泌乳水牛共232个乳区。查阅牛场记录, 统计所检测牛只的年龄及泌乳时间。
1.3 检测方法
每个乳区的乳汁样品用1个灭菌玻璃瓶采集。下午挤奶前用温水洗净乳房, 用毛巾擦干。挤弃前3把乳汁, 然后向玻璃瓶中挤入约5 mL乳汁。
取样后20 min内完成以下检测:将载玻片放置在黑色纸板上, 滴被检乳2滴, 再加2滴CMT溶液, 用牙签搅动20 s, 使其混合均匀并扩展成直径为2.5~3.0 cm的圆形, 然后观察结果。判定标准:①阴性。无变化, 不出现凝块。②可疑。微量沉淀, 不久即有消失的倾向。③弱阳性。部分呈凝胶状。④阳性。全部成凝胶状, 回转摇动时凝块向中央集中, 停止摇动时凝块呈凹凸状附于底部。⑤强阳性。全部呈凝胶状, 回转摇动时凝块向中央集中, 停止摇动时仍保持原状, 并固着于底部。
此次调查共检测到4个强阳性乳区, 立即对这4个强阳性乳区进行了临床检查, 没有观察到临床型乳房炎的症状。
1.4 数据处理
鉴于样本有限, 统计时将弱阳性、阳性和强阳性合并计为阳性。有1个乳区检测为阳性的牛只即视为阳性牛。利用SPSS统计分析软件对调查数据进行处理。
2 结果与分析
2.1 气候与隐性乳房炎的关系
牛只隐性乳房炎阳性率为27.0%, 乳区隐性乳房炎阳性率为 10.4%。高温、高湿气候下牛只和乳区的隐性乳房炎阳性率均高于低温低湿气候, 但两者之间差异不显著 (P>0.05) (见表1) 。
注:同列数据肩标字母相同表示差异不显著 (P>0.05) 。
2.2 年龄与隐性乳房炎的关系
将水牛按照年龄分为5组, 各组水牛的牛只和乳区隐性乳房炎阳性率见表2。牛只阳性率在<4岁组与≥6~<7岁组之间差异显著 (P<0.05) ;其余各组之间差异不显著 (P>0.05) 。乳区阳性率在<4岁组与≥7岁组之间差异极显著 (P<0.01) , <4岁组与≥4~<5岁组、≥6~<7岁组之间, ≥5~<6岁组与≥7岁组之间差异显著 (P<0.05) , 其余各组之间差异不显著 (P>0.05) 。由此可以看出, 泌乳水牛隐性乳房炎阳性率在<4岁最低, 从4岁时开始进入一个相对稳定的平台期, ≥7岁达到最高, 其随年龄增长呈S型上升趋势 (见表2) 。
注:同列数据肩标小写字母完全不同表示差异显著 (P<0.05) , 大写字母不同表示差异极显著 (P<0.01) , 含相同字母表示差异不显著 (P>0.05) 。
2.3 泌乳时间与隐性乳房炎的关系
将水牛按照泌乳时间分为5组, 各组水牛的牛只和乳区隐性乳房炎阳性率见表3。牛只隐性乳房炎阳性率在<2月组与≥8月组之间差异显著 (P<0.05) , 在其余各组之间差异不显著 (P>0.05) 。乳区隐性乳房炎阳性率在<2月组与≥2~<4月组、≥8月组之间, ≥4~<6月组与≥8月组之间差异极显著 (P<0.01) , ≥2~<4月组与≥4~<6月组之间差异极显著 (P<0.01) , 在其余各组之间差异不显著 (P>0.05) 。泌乳水牛隐性乳房炎有一个基础水平的阳性率, 隐性乳房炎阳性率在泌乳的≥2~<4月时和≥8月显著升高 (见表3) 。
注:同列数据肩标小写字母完全不同表示差异显著 (P<0.05) , 大写字母不同表示差异极显著 (P<0.01) , 含相同字母表示差异不显著 (P>0.05) 。
2.4 乳区方位与隐性乳房炎的关系
隐性乳房炎阳性率在各乳区之间、左右乳区之间、前后乳区之间差异均不显著 (P>0.05) , 右手挤奶乳区 (右前乳区和左后乳区) 隐性乳房炎阳性率低于左手挤奶乳区 (左前乳区和右后乳区) , 但两者之间差异不显著 (P>0.05) (见表4) 。
注:同列数据肩标字母不同表示差异不显著 (P>0.05) 。
3 讨论
CMT法具操作简便、敏感可靠、价廉等优势, 适用于大型奶牛场的现场快速诊断。
广州地处南亚热带, 季节长夏无冬, 气候高温高湿。对广州奶牛场进行水牛隐性乳房炎的流行病学调查, 其结果能较好地反映我国华南地区水牛隐性乳房炎的发病情况。本次调查结果显示, 牛只隐性乳房炎阳性率在低温低湿气候为22.6%, 在高温高湿气候为31.0%;乳区阳性率在低温低湿气候为9.9%, 在高温高湿气候为10.8%。高温高湿气候时牛只和乳区阳性率均比低温低湿气候时高, 说明高温高湿气候是提高水牛隐性乳房炎阳性率的一个因素。在高温高湿气候中, 环境中和牛体上的微生物大量繁殖, 会提高水牛隐性乳房炎的发病风险。本次调查的牛场环境卫生好, 每天冲洗牛舍地面、牛体及乳房4次或以上, 且牛只采用拴养也减少了相互之间接触传播病原的机会。检测结果表明, 牛只隐性乳房炎的总体阳性率为27.0%, 乳区总体阳性率为10.4%, 相当于 (乳区阳性率9%) [1]、低于 (乳区阳性率27%) [2]或显著低于 (牛只阳性率78.0%, 乳区阳性率58.8%) [3]国外相似气候条件下水牛隐性乳房炎的阳性率, 这说明搞好环境卫生、热天勤冲洗牛体及乳房是防控水牛隐性乳房炎的有效措施。本次调查还显示, 高温高湿气候与低温低湿气候下水牛隐性乳房炎阳性率差异不显著, 说明水牛对高温高湿气候有很好的适应性和耐受性, 抗病力较强, 适合在南方气候条件下饲养。
从水牛隐性乳房炎阳性率与年龄的关系可以看出, 隐性乳房炎阳性率随水牛年龄增长呈上升趋势。在4岁以内最低, 从4岁开始进入一个相对稳定的平台期, 7岁以后达到最高。4岁以内的泌乳水牛多为头胎水牛, 泌乳量低, 隐性乳房炎阳性率也最低;从4岁开始进入第2胎, 泌乳量明显升高并稳定, 隐性乳房炎阳性率也进入一个相对稳定的平台期;7岁后开始衰老, 机体抵抗力明显降低, 加上其乳房因长期挤奶产生的机械损伤, 乳头括约肌机能衰退, 乳导管开放程度提高, 导致病原菌容易入侵, 虽然泌乳量有所降低, 但隐性乳房炎阳性率达到最高。由此发现, 泌乳水牛隐性乳房炎阳性率有一个基础水平, 且在泌乳≥2~<4月时和≥8月显著升高。水牛隐性乳房炎阳性率有一个基础水平, 这似乎说明隐性乳房炎是以某种概率伴随水牛泌乳的随机现象只能降低而不能消除。人们对奶牛和水牛隐性乳房炎进行了深入和广泛的检测和预防活动, 取得的结果都支持这个观点。水牛隐性乳房炎阳性率在泌乳≥2~<4月时显著升高, 这在时间上正好与水牛的泌乳高峰相对应, 说明泌乳量高时隐性乳房炎阳性率高;到了泌乳后期, 乳腺组织机能衰退, 抵抗力下降, 乳头因挤奶产生机械损伤的积累, 隐性乳房炎阳性率在泌乳8月以后极显著升高。水牛隐性乳房炎阳性率与年龄和泌乳时间的关系都表明, 隐性乳房炎是以某种概率伴随水牛泌乳的一个随机现象, 而且泌乳量越高隐性乳房炎阳性率就越高。奶牛的泌乳量显著高于水牛, 奶牛隐性乳房炎阳性率 (40.0%~60.0%) [4,5,6]显著高于试验检测到的水牛隐性乳房炎阳性率 (27.0%) , 这个事实也支持笔者的观点。
此次调查发现, 右手挤奶乳区 (右前乳区和左后乳区) 的隐性乳房炎阳性率低于左手挤奶乳区 (左前乳区和右后乳区) , 但两者之间差异不显著 (P>0.05) 。人类习惯性使用右手进行各种日常活动, 右撇子挤奶员右手挤奶动作的力度和准确度都会胜过左手, 这样右手挤奶既便于将奶挤净又不易损伤乳头, 这可能是右手挤奶动作的力度虽胜过左手却并没有引起隐性乳房炎阳性率增加的原因。机器挤奶经常发生乳汁挤完之后的空挤, 而手工挤奶时不会发生空挤, 因此机器挤奶的奶牛隐性乳房炎阳性率通常高于手工挤奶。本次调查的奶牛场采用手工挤奶, 这也是隐性乳房炎阳性率较低的原因之一。笔者观察到, 此牛场的挤奶员在左手挤完奶后, 总会用右手再将左手刚挤完奶的乳区再挤几下, 这样可以减轻左手挤不净奶的程度。左右手挤奶效果的差异是由每次挤奶效果的差异累积而成, 用右手将左手刚挤完奶的乳区再挤几下有助于减轻这种差异。能够对左右手挤奶乳区之间隐性乳房炎阳性率的差异进行观察, 得益于这个奶牛场的挤奶员都是右撇子。水牛左右乳区之间、前后乳区之间隐性乳房炎阳性率的差异均不显著, 说明简单的前后或左右乳区方位不是诱发或加重隐性乳房炎因素。但有报道称, 采用手工挤奶时水牛后乳区隐性乳房炎阳性率高于前乳区[2], 采用管道式挤奶机挤奶时左右侧发病率仍存在差异[7]。
在分析和表述水牛隐性乳房炎时, 经常会用到牛只阳性率和乳区阳性率两种概念, 而这两个数据通常会有较大的差别, 奶牛的情况也是如此。水牛的4个乳区具有相对的独立性, 某头水牛多个 (最多4个) 乳区发生隐性乳房炎对牛只阳性率的贡献与只有1个乳区发生隐性乳房炎的贡献相同。因此, 用乳区阳性率对隐性乳房炎的发病情况和流行病学进行分析和表述就比较准确。水牛又是以头为单位进行饲养和管理的, 现有的隐性乳房炎预防措施多是针对水牛个体来实施的;无论某头水牛是多个乳区还是只有1个乳区发生隐性乳房炎, 其治疗措施也多是针对水牛个体而实施的。因此, 用牛只阳性率对隐性乳房炎的预防、治疗和用药后的药物残留情况进行分析和表述才比较具体。
参考文献
[1]DHAKAL I P.Normal somatic cell count and subclinical mastitis inMurrah buffaloes[J].J Vet Med B, 2006, 53 (2) :81-86.
[2]KHAN A Z, MUHAMMAD G.Quarter-wise comparative prevalenceof mastitis in buffaloes and crossbred cows[J].Pakistan Vet, 2005, 25 (1) :9-11.
[3]BACHAYA H A, IQBAL Z, MUHAMMAD G, et al.Subclinical mas-titis in buffaloes in Attock district of Punjab (Pakistan) [J].Paki-stan Vet, 2005, 25 (3) :134-136.
[4]寨鸿瑞, 田甜, 王开功, 等.奶牛隐性乳房炎病原菌的分离鉴定及药敏试验[J].动物医学进展, 2008, 29 (11) :40-43.
[5]段玉, 闻重阳, 杜克龙.大理地区奶牛隐性乳房炎发病规律调查[J].中国兽医杂志, 2006, 42 (9) :28-29.
[6]郭斌, 李云峰, 贾海艳, 等.奶牛隐性乳房炎调查及治疗试验[J].中国兽医杂志, 2010, 46 (8) :56-58.
奶牛乳房炎防治 篇10
一、病因
主要有细菌、霉形体、真菌、病毒等病原微生物引起, 较常见的有23种。革兰氏阳性菌是引起乳房炎最常见的细菌, 80%~90%的病例是由其中的葡萄球菌和链球菌感染所致。还有革兰氏阴性菌, 主要是大肠杆菌属、克雷伯氏杆菌属和产气杆菌属细菌。已经确定能导致乳房炎的霉形体至少有12种, 较常分离到的6种。真菌感染较少, 且呈散发性, 主要有念珠菌属、隐球菌属、毛孢子菌属等。病毒大多数为继续感染, 主要有口蹄疫病毒、牛痘病毒等。
奶牛场环境卫生差, 外伤、冻伤和挤奶操作不规范, 干奶期饲养管理不当等也都可引起乳房炎。
二、传播途径
附着在乳头管口的病原体经乳头管口和乳头管进入乳房, 是感染乳房炎的主要途径, 也可以通过消化道、生殖道及损伤的皮肤进入体内, 引起感染。胎衣不下、子宫炎等均易继发乳房炎。
三、症状
以临床上乳房和乳汁有无肉眼可见变化分为隐性乳房炎和临床性乳房炎两类。隐性乳房炎乳房和乳汁都无肉眼可见变化, 要用特殊的实验才能检出乳汁变化, 但发病率高、影响产奶量和乳的品质, 危及人体健康, 而且容易转为临床型。临床型乳房炎乳房和乳汁都有肉眼可见变化。轻度临床型乳房炎乳汁中有絮片、凝块, 乳房轻度发热和疼痛或不热不痛, 可能肿胀。重度临床型乳房炎患乳区急性肿胀, 热、硬、疼痛, 乳汁异常, 分泌减少, 甚至出现体温升高、脉搏增速、食欲丧失等全身症状。
四、治疗
加强检查, 做到早发现、早治疗。乳房炎治疗总的原则是杀灭已侵入乳房的病原菌, 减轻或消除乳房的炎性症状。
1. 临床型乳房炎
(1) 局部治疗。可乳房内给药, 长效土霉素10毫升/个乳区;10%鱼石脂20~40毫升/个乳区;100万国际单位青霉素、0.5克链霉素、25毫升蒸馏水/个乳区。可外涂10%酒精鱼石脂;10%鱼石脂软膏;凡士林软膏;乳炎康。乳房封闭治疗, 乳房基部与腹壁之间分3~4点, 进针10~20厘米, 注入0.25%~0.5%普鲁卡因 (内加青霉素80万国际单位) 100~250毫升;会阴神经封闭, 进针8~10厘米, 注入0.25%~0.5%普鲁卡因 (内加青霉素80万国际单位) 10~20毫升。 (2) 全身治疗。肌注200~250万国际单位青霉素/次;青霉素200万国际单位、链霉素200万国际单位/次;2.5%恩诺沙星1毫升/10公斤;长效土霉素5~10毫克/公斤。
2. 隐性乳房炎
可用芸苔子 (油菜子) 治疗, 按牛体重大小, 生芸苔子250~300克为一剂, 拌精料内自食, 隔日一剂, 三剂一疗程。同时配合青链霉素乳头注入, 效果更好。
五、预防
免疫预防可使用国外进口乳房炎疫苗或国内兰州兽医研究所研制的牛乳腺炎价苗。搞好牛场环境和牛体卫生, 经常刷拭牛体, 保持运动场平整, 排水通畅、干燥, 保持乳房清洁, 冬季最好有垫草, 防止冻伤。减少奶牛间的打斗, 预防外伤。搞好挤奶卫生, 严格执行挤奶操作规程, 挤奶做到定时、定点、定人员;严格执行挤奶消毒措施, 挤奶前用50~56℃0.1%新洁尔灭清洗乳头, 做好挤奶前热敷、按摩, 挤奶后用0.3~0.5%洗必泰浸泡乳房。机器挤奶严防空挤。
【牛乳房炎防治】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