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留乳房(共8篇)
保留乳房 篇1
摘要:我院2008年1月~2012年12月, 共收治乳腺癌患者100例, 随机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各50例。试验组患者进行保乳手术;对照组患者进行改良根治手术。手术后对两组患者进行随访, 观察治疗和美容效果。结果在手术后的5年时间内, 所有的患者均存活, 试验组有2例患者出现局部复发, 占4.0%;对照组有4例患者发生局部复发, 占8.0%。两组患者都没有出现远处转移情况, 试验组和对照组的优良率分别为96.0%、72.0%。差异显著, 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关键词:乳房保留,早期乳腺癌
在恶性肿瘤中, 乳腺癌是女性患者中一种常见的疾病[1]。对患者进行传统治疗, 给患者的生活和家庭以及身体造成严重的伤害, 对女性的生理和心理造成很大影响。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进步, 采用乳房保留手术对早期乳腺癌的治疗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年轻的女性患者很在乎自己的外形, 因此乳房保留手术更加的受到青睐。我院2008年1月~2012年12月, 对收治的100例乳腺癌患者进行乳房保留手术治疗, 目前已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 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我院2008年1月~2012年12月, 共收治100例早期乳腺癌患者, 年龄20~60 (平均35.6) 岁。患者的肿瘤分布:40例为外上象限者;30例为内上象限;14例为内下象限;16例为外下象限。68例为绝经前患者, 32例为绝经后患者。肿块直径1.0~2.4 (平均2.1) cm;肿物均位于乳头的1.9cm以上。对这些患者进行随机分组, 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各50例。两组患者在年龄和肿块部位等资料, 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 (P>0.05) 。具有一定的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试验组:对患者进行麻醉之后, 根据患者的情况选择局部切除还是象限切除手术。在切除时要注意使用弧形切口, 切除的肿瘤要在正常的脂肪或乳腺组织中, 在患者的胸大肌筋膜下平面进行切除。切口的边缘要与癌的周围保持2cm以上的距离。在进行手术时, 要进行快速的病理检查。基底的切缘内无癌残留, 这时需要对患者进行止血处理。在缝合时, 注意不要对乳腺组织进行缝合[2]。不使用引流管进行引流。这样做主要是让血清纤维素渗出到空腔, 以得到更好的手术效果。在患者的腋窝处, 制作一个凹面向上的切口。在切口的最前部分, 让患者的胸大肌和胸小肌边缘以及腋静脉全部显露出来。对其进行清扫, 一直到患者的腋淋巴结和胸小肌外缘以及胸小肌的深面。患者的胸长神经和胸背神经是不能进行切除的。对照组:对患者的胸大肌进行保留, 将患者的胸小肌进行切除并改良。在进行完手术以后, 对患者进行化疗和放疗以及内分泌治疗。在手术后的8w, 开始对患者的腋淋巴结阴性进行化疗;在手术后的6w对患者的腋淋巴结阳性进行放疗。对患者进行随访, 主要随访的内容有:胸片和双侧乳房的X线钼靶摄片。
1.3 治疗效果评价
优:患者的双乳保持对称, 双乳头之间的距离为2cm, 视觉和触觉要和手术之前保持一致。良:患者的双乳保持对称, 双乳头之间的距离在3cm以下, 患侧的视觉和触觉与手术之前相比较差。差:患者的双乳不对称, 双乳头之间的距离在3cm以上, 触觉和视觉和手术之前相差很远[3]。
1.4 统计学方法
对所有的数据都使用SPSS 11.0软件来进行统计和分析。采用χ2进行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手术后5年, 所有的患者均存活, 试验组有2例患者出现局部复发, 占4.0%;对照组有4例患者发生局部复发, 占8.0%。两组患者均未出现远处转移情况, 试验组和对照组的优良率分别为96.0%、72.0%。差异显著, 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附表。
[n (%) ]
注:与对照组相比, P<0.05
3 讨论
对于女性外形美观来说, 乳房显得尤为重要。一旦女性失去一侧乳房, 对女性的身心造成非常大的影响。对患者进行改良根治手术, 很容易使患者出现淋巴水肿和患肢酸痛等情况, 同时还会导致患者的生活质量急剧下降。
对早期乳腺癌患者进行乳房保留手术, 治疗的效果和根治改良手术没有很大差异。乳房保留手术使手术的创伤性得到了减少, 同时还能够将患者的上肢功能进行有效的改善, 达到了美容效果。即使患者的乳腺癌出现复发的情况, 还可以进行全乳切除来进行补救, 两组患者的生存率相差甚小。
经研究发现, 对早期乳腺癌患者进行乳房保留手术, 效果明显。在手术以后, 试验组的优良率为96.0%, 与对照组72.0%相比较, 差异显著。在对患者进行手术时, 要注意禁忌症, 进行规范的手术操作, 在手术后对患者进行综合治疗, 可取得非常好的效果, 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熊裕民.早期乳腺癌乳房保留治疗的疗效分析[J].当代医学, 2012, 28 (20) :71-72.
[2]黄笛鸣.早期乳腺癌乳房保留治疗效果观察[J].中外医学研究, 2012, 17 (2) :24-25.
[3]刘志华.早期乳腺癌乳房保留治疗的临床研究[J].中国保健营养, 2013, 23 (2) :54.
保留乳房 篇2
【关键词】早期;乳腺癌;保乳
【中图分类号】R61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4)08-0055-02
乳腺癌的保乳手术(BCS)即在保持满意的乳房外观的前提下,完整切除乳房肿瘤(浸润性乳腺癌或导管原位癌)及其周围一定范围的正常乳腺组织,已成为当今广泛开展治疗乳腺癌的手术方式[1]。对早期乳腺癌32例实施保留乳房的乳腺癌根治术,取得了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1月~2013年12月32例女性乳腺癌患者,全部经术前粗针穿刺活检或术中冰冻病理证实。所有患者术前均经影像学检查(超声及双乳钼靶摄影)诊断为单发肿瘤。年龄37~59岁,平均年龄44.5岁;病史7d~6月,平均3月。肿瘤位于左侧18例,右侧13例,双侧1例,Ⅰ期21例,Ⅱ期11例。术后病理诊断为:导管原位癌2例,浸润性导管癌27例,粘液腺癌2例,浸润性小叶癌1例。
1.2 保留乳房的乳腺癌根治术方法
1.2.1 切口设计
切口采用肿瘤切除和腋窝清扫分别做切口。若肿瘤位于乳腺上半部行平行于乳晕的弧形切口:若肿瘤位于乳腺下半部,行以乳头为中心的放射状切口,腋窝清扫另做一平行于腋褶线的弧形切口,约长 5cm ~6cm 。
1.2.2 切缘至瘤缘的距离
切缘至瘤缘的距离均选为l.5~2cm,其中2例肿瘤位置较深,给予切除到胸肌筋膜,术中均行切缘冰冻检查,镜下切缘3例阳性,给予补切,镜下切缘达到阴性。
1.2.3 瘤床放置钛夹为术后放疗定位
切除肿瘤后于残腔四周缝合4个钛夹,以保证日后放疗部位的准确性。
1.2.4 保乳手术腋窝淋巴结清扫范围
均给予清扫Level I ~LevelⅡ腋淋巴结。具体步骤如下:切开皮肤游离皮瓣,内侧游离至胸大肌外侧缘,外侧游离至背阔肌前缘。仔细解剖进入腋窝,解剖出腋静脉,再沿腋静脉向内侧分离,显露出胸小肌外侧缘,一直解剖到胸小肌内侧缘。腋窝部位向外侧解剖出肩胛下血管及胸背神经。将腋静脉后肩甲下肌、胸长神经、胸背神经间的全部淋巴脂肪组织均清除,整块切除标本。放置橡皮球引流管,在切口下方2cm背阔肌前缘处戳口引出,可防止术后积液。
1.3 术后综合治疗
32例患者术后全部接受了放射治疗,放射剂量为5000CGy/5周[2],照射范围包括患侧乳腺、胸壁以及患侧锁骨上淋巴结引流区。患者需要化疗的,则放在放疗前完成;需要内分泌治疗的,则放在化疗后进行,可以和放疗同时进行。
2 结果
本组仅1例出现切口皮下积液,经积极换药及精心护理,顺利愈合;无一例出现皮瓣坏死或切口感染;患者对术后效果满意率达100%(32/32),患者平均住院时间为7.5d。
3讨论
3.1保乳手术的必要性
乳房是女性特征之一,在维系家庭幸福生活、夫妻和谐感情中起到了重要作用。在传统的治疗过程中,对于乳腺癌大多采用全乳切除术,但是切除了乳房,患者的生活质量受到了严重影响,甚至夫妻感情破裂。随着诊断技术的快速发展(如钼靶、MRI的应用)和乳腺疾病相关知识的普及,更多小乳腺癌和微小乳腺癌被发现,这为早期乳腺癌的保乳手术提供了机会和保证。保乳手术对乳房的外观、功能和对患者心理的影响等方面均具有优势,且该手术恢复快、住院时间短,具有良好的前景[3]。
3.2 保乳手术的注意事项
目前,保乳手术的手术指证是:单发肿瘤,肿瘤边缘距乳晕>3cm,包块≤3cm[4];同侧未发生腋窝转移;患者有接受保乳手术及术后综合治疗与随访愿望,并有随访条件。术中快速冰冻检查确保切缘阴性,术后常规病理切片核实,乳房手术残腔要彻底止血,放置钛夹做放疗标记,认真缝合皮下组织及皮肤,彻底清扫腋窝淋巴结,术后给予细致的护理。术后尽早进行全乳和瘤床追加剂量放疗以及合理的化疗、内分泌治疗等,以减少患者的复发率和转移率。本组32例患者术后均进行放疗及其他合理的综合治疗,临床疗效满意。
早期乳腺癌患者采用保乳手术治疗,术后并发症少,美容效果良好[5],近期效果满意。在医疗技术条件成熟的医院,保乳手术已成为早期乳腺癌的标准手术方式之一。
参考文献
[1]王深明,姚陈.乳腺癌保乳手术的若干问题探讨[J].中国外科杂志,2009,47(7):494
[2]陆晔,邵清,尤晓蓝等.早期乳腺癌保乳综合治疗临床疗效观察[J].中國美容医学,2011,20(2):44
[3]吴祥德,董守义.乳腺疾病诊治[M].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252-253.
[4]张保宁.早期乳腺癌保乳手术的相关问题[J].中国肿瘤,2007,16(1):758-760.
保留乳房 篇3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0年10月~2012年11月收治的60例早期乳腺癌患者, 所有患者均为女性, 年龄29~65 (39.25±6.46) 岁;具体的肿瘤位置为:左侧29例, 右侧31例;内上象限有15例, 内下象限有16例, 外上象限有14例, 外下象限有15例。将60例患者平均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0例。两组患者在年龄、肿瘤位置等一般资料比较不存在显著差异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采取根治手术治疗。观察组在行保乳术后14~42d内, 可开始放射治疗。患侧乳房为照射野, 采取半野切线等中心照射。内侧缘可选择正中线, 或是选择中线偏向健侧的2cm位置, 外侧缘可选择患侧的腋中线。患侧乳房的锁骨头下缘至乳房皱襞下的2cm处为照射野的范围, 为使照射区的照射剂量能够均匀分布需加上15°的楔形滤板在内外切线野中。使用直线加速器 (4~6Me V) 进行5w的放射治疗, 其中全乳照射的剂量为50Gy, 瘤床可追加10Gy的照射剂量。
1.3 观察指标
均对两组患者进行随访, 时间为3~5年, 观察两组患者的肿瘤复发率、转移率、生存率与产生的不良反应, 并进行分析对比。
1.4 统计学处理
数据采用SPSS 12.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 行t检验, 计数资料行χ2检验, P<0.05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经随访3年, 发现对照组患者的肿瘤转移率为2.87%, 生存率为90.76%, 观察组患者的肿瘤转移率为1.23%, 生存率为93.84%, 两者对比无显著差异 (P>0.05) , 两者不存在统计学意义。在肿瘤复发率对比上, 观察组为2.36%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2.74%, 存在差异 (P<0.05) , 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有10例发生皮肤湿性的不良反应, 占33.33%, 对照组中有11例发生消化道与骨髓抑制等不良反应, 占36.67%, 两者对比无显著差异 (P>0.05) , 不存在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乳腺癌属于一种发生于腺上皮组织部位的恶性肿瘤, 发病于局部部位但会影响属于全身性疾病, 高发于女性群体, 大约占99%。在我国, 乳腺癌已成为第二大癌症杀手, 其死亡率仅低于肺癌, 近年来乳腺癌的发病率也在不断提高[3]。
治疗乳腺癌的常见方法主要有手术治疗、新辅助化疗、放射治疗与内分泌治疗等, 根治术 (又分为扩大根治术与改良根治术) 、保乳术属于手术治疗。行根治术治疗虽可挽救患者生命, 但切除了乳房给患者的心理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所以行乳房保留术后加放射治疗已逐渐成为患者治疗早期乳腺癌的主要方向[4]。尤其是在当前医疗技术日益进步的背景下, 患者对疾病治疗的要求越来越高, 既希望能够收到良好的治疗效果, 同时又希望可以保留乳房。有研究显示, 当乳腺癌为Ⅰ期或是Ⅱ期时, 可采取保乳术进行治疗, 乳房的完整性可以保留, 不但能够使患者的身体损坏降低, 而且可以满足患者的保乳要求, 提高其生活质量。因为乳腺癌会通过淋巴渠道扩散与转移, 容易导致复发, 所以为了减少保乳术术后的肿瘤复发, 通常在保乳术后进行放射治疗。有学者认为该治疗技术虽然已发展得较为成熟, 但仍需对影响局部空置率的因素进行分析与研究[5]。但这并不影响保乳术联合放射治疗成为临床上治疗早期乳腺癌的一种主要模式。
本研究中对比分析了两种不同的治疗早期乳腺癌的方法, 结果显示, 与采取根治术治疗, 行保乳术加放射治疗, 能够对肿瘤进行有效控制, 降低复发率, 且整形效果良好, 值得临床应用。
摘要:以我院收治的60例早期乳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 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根治术治疗, 观察组采取保乳术加放射治疗, 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经治疗后肿瘤的转移率、复发情况、生存率与产生的不良反应。结果经随访发现, 在3年的时间里, 对照组的肿瘤转移率为2.87%, 复发率为12.74%, 生存率为90.76%, 观察组的肿瘤转移率为1.23%, 复发率为2.36%, 生存率为93.84%, 两组对比, 对照组的肿瘤复发率明显高于观察组, 存在显著差异 (P<0.05) , 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发生的不良反应率为33.33%, 对照组为36.67%, 两者对比, 无显著差异 (P>0.05) , 不存在统计学意义。采取保乳术加放射治疗早期乳腺癌患者, 可减少肿瘤复发, 且具有美容效果, 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早期,乳腺癌,乳房保留,放射治疗,疗效,分析
参考文献
[1]陈勇.乳腺癌保乳术患者放射治疗疗效观察[J].中国民康医学 (下半月) , 2012, 24 (18) :2194.
[2]赵志会.24例乳腺癌保留乳房手术后放射治疗近期疗效观察[J].中外医疗, 2010, 28 (7) :89.
[3]段建军.69例乳腺癌患者保乳手术联合放射治疗的临床效果观察[J].当代医学, 2011, 17 (27) :6-7.
[5]熊裕民.早期乳腺癌乳房保留治疗的疗效分析[J].当代医学, 2012, 18 (20) :71-72.
保留乳房 篇4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挑选的研究对象是2011年02月01日~2014年02月01日在我院接受乳腺癌保留乳房术的93例患者, 适形组31例患者中, 最小年龄不低于23.2岁, 最大年龄不超过81.5岁, 平均年龄大约是 (45.01±3.33) 岁。调强组31例患者中, 最小年龄不低于23.6岁, 最大年龄不超过81.9岁, 平均年龄大约是 (45.74±3.85) 岁。同步整合推量组31例患者中, 最小年龄不低于24.2岁, 最大年龄不超过80.8岁, 平均年龄大约是 (45.08±3.74) 岁。三组患者的病程长短、年龄结构等资料信息无显著性 (P>0.05) , 可比性较强。
1.2方法
适形组 (瘤床电子线+全乳三维适形放疗, n=31) :患侧全部乳腺组织为临床靶区, 并未包含胸皮肤、胸肋骨、胸大肌, 前界为皮缘下, CTV前界并不外扩, 其他各界均匀向外扩大约0.5cm为计划靶区, 实施PTV 6 MV-X射线3 D-C RT, 每次的剂量是50 Uy/25次, 给予PTV 6 MV-X射线3 D-C RT, 处方剂量为50Gy/25次, 完成全乳放疗之后, 患侧乳腺切口向外扩大约2cm作为电子线补量区, 结合患者的皮肤厚度、术腔深度实施8~10Me V电子线垂直照射, 每4~10次的剂量为8~20Gy。
同步整合推量组 (同步整合推量调强放疗, n=31) :患侧全部乳腺组织为LTV, 并不包含胸皮肤、胸肋骨、胸大肌, 前界为皮缘下, CTV前界并不外扩, 其他各界均匀向外扩大约0.5cm为PTV, 术腔或者银夹外扩1.5cm为CTV1, 也就是瘤床区。PTV1是, CTV1均匀向外扩大约0.5cm。紧接着实施6 MV-X射线SIB-IMRT, 剂量大约是PTV49.4Gy/26次, 而PTV1同期剂量增加到59.8Gy/26次。
1.3统计学方法
把所有的数据输入SPSS17.2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 用x±s表示计量, 用百分数 (%) 、例数 (n) 表示计数, 经软件计算, 如果对比数据P<0.05, 则被认为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对比三组患者的美容效果
适形组的美容效果较优的总共14例, 美容效果良好的总共有11例, 美容效果一般的总共有6例, 适形组的优良率达到80.64%。调强组的美容效果较优的总共15例, 美容效果良好的总共有12例, 美容效果一般的总共有4例, 调强组的优良率达到87.10%。
2.2对比三组患者的急性皮肤反应
适形组出现一级急性皮肤反应的总共有15例, 出现二级急性皮肤反应的总共有8例, 急性反应发生率为74.19%。调强组出现一级急性皮肤反应的总共有16例, 出现二级急性皮肤反应的总共有8例, 急性反应发生率7为74.19%。同步整合推量组出现一级急性皮肤反应的总共有17例, 出现二级急性皮肤反应的总共有8例, 急性反应发生率为80.65%。三组的急性皮肤反应没有明显差异 (P>0.05) 。
2.3对比三组患者的治疗效果
适形组中, 治疗无效的总共有6例, 治疗有效的总共有13例, 治疗显效的总共有12例, 适形组的有效率达到80.65%。调强组中, 治疗无效的总共有6例, 治疗有效的总共有11例, 治疗显效的总共有14例, 调强组的有效率达到80.65%。同步整合推量组中, 治疗无效的总共有2例, 治疗有效的总共有8例, 治疗显效的总共有21例, 同步整合推量组的有效率达到93.55%。同步整合推量组的有效率比适形组、调强组稍高, 存在统计学意义 (P<0.05) 。
3讨论
最近几年来,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 人们对乳腺癌保留乳房术后的乳房美容效果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乳腺癌保留乳房术后实施不同的放疗模式获得不容的没有效果,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 适形组的美容效果的优良率达到80.64%。调强组的美容效果的优良率达到87.10%。同步整合推量组的美容效果的优良率达到83.87%。美容效果较好, 但是会出现一定的急性反应。适形组的急性反应发生率为74.19%。调强组的急性反应发生率7为74.19%。同步整合推量组的急性反应发生率为80.65%。另外, 乳腺癌保留乳房术后实施同步整合推量调强放疗的有效性更为显著,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 适形组的有效率达到80.65%, 调强组的有效率达到80.65%。同步整合推量组的有效率达到93.55%。同步整合推量组的有效率比适形组、调强组稍高, 存在统计学意义 (P<0.05) 。
参考文献
[1]马祥君, 李发成, 高雅军, 等.胸外侧筋膜皮瓣填充乳腺癌保留乳房手术后组织缺损的临床应用研究[J].中华乳腺病杂志 (电子版) , 2013, 12 (23) :330-332.
保留乳房 篇5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从我院2012年4月~2014年4月接受乳腺癌保留乳房术患者中选取88例为观察对象, 年龄23岁~71岁, 平均年龄 (46.3±1.2) 岁, 患侧:41例为左乳, 45例为右乳, 2例为双乳;病理类型:57例为侵润性导管癌, 6例为粘液腺癌, 9例为侵润性小叶癌, 4例为髓样癌, 12例为其他。临床分期:61例为Ⅰ期, 27例为Ⅱ期。排除重要脏器严重功能障碍患者, 放疗耐受性较差患者及精神疾病患者。将88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 每组44例, 两组患者年龄、患侧、病理类型及其他情况无明显差异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两组患者均取仰卧位, 用真空垫或乳腺托架固定, 双侧上肢或患侧上肢外展上举, 使患者处于最舒适体位并保证患侧乳腺完全暴露。在患者体表标记整个患侧乳腺范围及乳腺手术切口。患者在平静呼吸状态下以层厚3mm连续扫描, 将所得图像经局域网传输至治疗计划系统。对照组行瘤床电子线联合全乳调强放疗, 观察组行同步整合推量调强放疗。
1.3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生存情况, 急性皮肤反应情况, 美容效果及治疗时间, 作对比分析。
1.4统计学分析
将研究所得数据录入SPSS19.0软件中进行统计学分析, 计数资料以χ2检验, 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随访6个月结果显示, 两组患者生存率无明显差异 (P>0.05) , 详细见表1。
两组患者急性皮肤反应发生情况无明显差异 (P>0.05) , 详细见表2。
观察组患者感觉美容效果良好27例, 占61.36%, 对照组25例, 占56.82%, 两组无明显差异 (χ2=2.3451 P>0.05) ;观察组治疗时间平均 (38.7±5.1) d, 对照组治疗时间平均 (51.2±6.4) d, 观察组治疗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t=4.2313, P<0.05) 。
3讨论
放疗在早期乳腺癌临床治疗中为重要环节, 是抑制乳腺癌复发的关键手段。有研究显示[3], 乳腺癌患者行保乳术治疗后, 其5年生存率为96.3%。经本组研究结果显示, 直至末次随访, 两组生存率无明显差异 (P>0.05) , 与文献报道结果一致[4]。提示, 保留乳房术后加放疗可起到疗效的临床治疗效果。
保留乳房术后作放疗时的皮肤反应, 是对是否保留乳房治疗的主要影响因素。在有学者的研究中表示[5], IMRT降低≥2级急性皮肤反应, 可减少≥3级皮肤反应的发生趋势;经本组研究中显示, 化疗后2级急性皮肤反应发生率较低, 与上述研究结果一致[6]。
行保留乳房手术治疗后, 美容效果是患者与临床上较为关注的问题。特别是对于年轻女性, 恢复乳房外形, 减少手术对以后生活的影响是关键。学者研究中[7]对不同瘤床补量方法的美容效果进行分析, 经结果显示, 不同瘤床补量方法对美容效果无影响, 本组研究结果与之相符。
对急性皮肤反应及相关因素进行探讨显示, 有学者研究显示[8], 年龄、乳腺体积与辅助化疗等因素进行分析, 经结果显示, 乳腺体积大小与急性皮肤反应发生呈正向相关性, 乳腺体积越大, 皮肤急性反应发生率越高。急性放射性皮肤反应及患者乳腺体积大、乳腺正常组织中存在处方剂量10%照射热量密切相关。IMRT可对靶区剂量一致性进行有效改善, 减少急性皮肤反应发生, 从而对患者生活质量进行有效改善作用。也有学者研究表示[9], 保留乳房术后, 放疗急性皮肤反应出现与乳腺大小呈密切相关性, 双侧乳头距离>19cm与急性湿性脱皮发生呈密切相关性。亚洲人的乳腺体积明显较西方人小, 采取三维立体CT图像将患侧的乳腺体积进行勾画, 从而进行针对性治疗措施。本组研究结果与之相符。
综合上述, 在行乳腺癌保留乳房术后行同步整合推量调强放疗是一种有效的放疗方案, 可取得与三维室适形放疗相同的效果, 也能取得相同的美容效果及生存率, 整体治疗时间短, 为安全性较高的治疗方案, 值得临床推广。
摘要:目的:探讨不同放疗模式在乳腺癌保留乳房手术后的近期治疗效果;方法:从我院2012年4月2014年4月接受乳腺癌保留乳房术患者中选取88例为观察对象, 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 每组44例, 对照组行瘤床电子线联合全乳调强放疗, 观察组行同步整合推量调强放疗, 同时进行6个月随访, 观察两组患者生存情况、不良反应情况、美容效果及治疗时间;结果:两组患者存活率与急性皮肤反应发生率无明显差异 (P>0.05) , 观察组与对照组美容效果评价无明显差异 (P>0.05) , 观察组治疗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在乳腺癌保留乳房术后采取同步整合推量调强放疗, 具有较好治疗效果, 且治疗时间短, 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关键词:乳腺癌,保留乳房术,放疗
参考文献
[1]赵于飞, 张红雁, 程勇, 等.乳腺癌保留乳房术后应用图像引导放射治疗效果探讨[J].蚌埠医学院学报, 2012, 37 (1) :20-21, 24.
[2]肖海燕.具备保留乳房条件的早期乳腺癌治疗方式选择[J].中国医药导刊, 2013, 23 (10) :1649-1650.
[3]郝福荣, 吕春燕, 王金鹏, 等.早期乳腺癌保乳术后简化逆向调强放疗的剂量学研究[J].国际肿瘤学杂志, 2014, 25 (9) :692-696.
[4]孙春雷, 周士福, 孟东, 等.具备保留乳房条件的早期乳腺癌治疗方式选择[J].中华乳腺病杂志 (电子版) , 2013, 7 (1) :31-34.
[5]丘禹洪, 周颉, 罗建国, 等.乳腺癌保乳治疗中影响美学效果的相关因素评价[J].实用医学杂志, 2011, 27 (8) :1429-1431.
[6]周戎君.乳腺导管原位癌的手术治疗趋势[J].医学综述, 2014, 20 (12) :2157-2159.
[7]吴赛红, 邓治国, 张勇, 等.保留乳房手术在早期乳腺癌治疗中的应用探讨[J].中外医学研究, 2013, 25 (22) :11-12.
[8]赵娜.探讨乳腺癌保留乳房术后放疗的临床经验及体会[J].医学信息, 2014, 15 (33) :357.
保留乳房 篇6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资料来源于我院收治的早期乳腺癌患者, 抽取其中的86例作为研究对象, 再将其按照入院时间顺序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后, 每组43例, 在对照组中患者年龄在37~79岁之间, 平均 (49.8±12.6) 岁, 肿瘤发生位置包括:外上象限者26例, 外下象限者12例, 内上象限者4例, 内下象限者1例, TNM分期为Ⅰ期者34例, Ⅱ期者9例;观察组中患者年龄在38~78岁, 平均 (48.7±13.4) 岁, 肿瘤发生位置包括:外上象限者25例, 外下象限者12例, 内上象限者5例, 内下象限者1例, TNM分期为Ⅰ期者33例, Ⅱ期者10例。以上统计研究对象的一般资料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 (P>0.05) , 有可比性, 所有患者均符合临床诊断标准, 自愿接受临床研究, 且签署了知情同意书。
1.2 方法
1.2.1 研究方法
将以上统计研究对象按照入院时间顺序进行编号, 单号患者入选对照组, 双号患者入选观察组, 对照组患者接受1/4乳房切除术进行治疗, 观察组患者则是接受保留乳房切除术进行治疗, 而后对这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分析, 观察指标包括术后并发症, 术后乳房美容评价优良率等。
1.2.2 治疗方法
对照组:1/4乳房切除术治疗。该类手术指征为肿瘤直径为超过2 cm, 将肿瘤周围2~3cm的正常乳腺组织一并切除, 行放射状切口, 针对病变处在外上象限者, 肿块切除同腋窝淋巴结清扫术一并整块切除, 包括有皮肤、胸肌筋膜、胸小肌等。观察组:保留乳房切除术治疗。具体操作为:患者取仰卧位, 患侧上肢外展, 对切口进行合理设计, 保证肿瘤完全切除, 并减少对乳腺外形的破坏;在行腋窝淋巴结清扫术时应另选隐秘于腋窝下行弧形切口;术前在乳房表面皮肤上做好肿瘤边缘标记, 切口应处在肿瘤的正上方, 将皮肤切开, 对皮瓣进行游离, 并将肿块以及周围2cm内的乳腺组织予以切除, 深度尽量触及到胸大肌筋膜;将游离肿块立即送检;腋窝淋巴结清扫过程中应保证清扫范围在外侧可达到背阔肌千元, 上侧可达腋静脉, 内侧应达胸小肌深面, 对胸背神经进行合理保护。术后依照患者需求给予必要的放疗、化疗以及内分泌等辅助治疗[2]。
1.3 美容效果评价标准
优、良:患者双侧乳房对称, 乳头水平差距不超过2cm, 患侧乳房与健侧乳房不存在明显的外形、手感差异, 无疤痕, 皮肤正常;一般:患者双侧乳房对称, 乳头差距超过2 cm, 然为超过3 cm, 患侧乳房外形基本正常或较健侧发生明显缩小, 手感较差, 皮肤增厚, 成橡皮样[3]。
1.4 数据处理
研究中相关数据资料采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处理, 计量资料采用均数加减标准差 (±s) 进行表示, 分别展开t检验和χ2检验, 在P<0.05时, 视为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术后美容效果比较
经统计, 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切除术, 经术后美容效果评价证实, 观察组患者美容效果优良率较对照组发生显著升高 (P<0.05) , 见附表。
2.2 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经比较观察组患者术后发生腋窝积液者1例, 发生患侧上肢淋巴水肿者1例, 并发症发生率为4.65%;对照组患者术后发生腋窝积液者3例, 发生患侧上肢淋巴水肿者4例, 并发症发生率为16.28%。显然对照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较观察组高 (χ2=6.547, P=0.0214)
3 讨论
乳腺癌根治术使得乳腺恶性肿瘤的治疗进入到了新纪元, 该术式先后经历了根治术、扩大根治术、改良根治术直到现在的保留乳腺癌切除术, 使女性乳腺癌患者的健康安全以及美观需求得到了保证[4]。研究中发现, 实施保留乳腺癌切除术进行治疗的目的主要为利用手术、放疗手段, 使乳腺癌患者在达到疾病治疗的前提下, 降低复发率, 改善美容效果。因此在行保留乳房切除术时应严格控制手术适应证, 对患者实施必要的综合治疗。目前在临床上, 公认的保留乳房切除术的适应证为:乳腺癌TNM分期为Ⅰ期和Ⅱ期的早期乳腺癌患者;肿块直径不超过3 cm, 肿瘤边缘与乳晕距离大于2 cm;术前经B超、乳腺钼靶检查证实为原发肿瘤单发病灶;乳腺体积超过250 m L;患者存在强烈的保乳意识和需求, 可接受放疗、化疗等辅助治疗, 无既往乳腺病史。
本次研究中, 出于对保留乳房的乳腺癌切除术在治疗早期乳腺癌中的临床价值进行评价分析的目的, 对我院收治的早期乳腺癌患者分别采取1/4乳房切除术和保留乳房切除术进行治疗, 经对比发现, 行保留乳房切除术的观察组患者, 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对照组发生显著降低, 术后美容效果评价优良率较对照组发生显著升高, 这一结果与相关文献报道结果一致, 充分证实了保留乳房切除术的优势。
综上所述, 对早期乳腺癌患者行保留乳房切除术进行治疗的临床疗效显著, 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 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蒋宏传.乳腺癌保乳及再造手术技巧与美学效果评价[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2011, 31 (10) :961-963.
[2]张保宁, 邵志敏, 乔新明, 等.中国乳腺癌保乳治疗的前瞻性多中心研究[J].中华肿瘤杂志, 2010, 27 (11) :680-684.
[3]王亚国, 钱军.保乳手术治疗早期乳腺癌48例疗效及美容效果分析[J].中华全科医学, 2012, 10 (9) :1345-1347.
保留乳房 篇7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全部病例均为该院患者, 共计73例。年龄最小39岁, 最大67岁, 平均年龄45.94岁。肿瘤部位:外上象限31例, 内上象限17例, 内下象限9例, 外下象限16例。左侧43例, 右侧30例, 按照TNM分类为Ⅰ期49例, Ⅱ期24例。
1.2 治疗方法
切口是沿肿瘤表面皮纹方向弧形或者放射状切口, 将包括肿瘤以外的2 cm左右正常的组织进行切除, 以肉眼下无肿瘤残存为标准, 取4~6个切缘的组织, 进行术中冰冻检查, 残端给予彻底止血但是不缝合, 将切口尽可能的缝合, 以腋毛边际凹面向上的弧形切口作为腋窝处切除的标准。术后给予常规化疗, 化疗方案为CA (E) F或者TAC, 2周后采用放疗, 剂量为全乳照射50 Gy, 之后肿瘤床处补量10~15 Gy, 依据患者的病情可以给予加用内分泌治疗, 采用芳香化酶抑制剂。
2 结果
手术有32例行象限切除术, 29例行区段切除术, 12例行腋窝淋巴结清扫;病理检查结果显示原位癌5例, 浸润性导管癌43例, 浸润性小叶癌21例, 髓样癌4例;术后予以常规的随访4年左右, 51例乳房外形优秀或者满意, 除3例随访24个月后远处脑部转移, 2例骨髓转移外, 2例左锁骨淋巴结转移外, 其他的均带瘤存活。治疗的有效率达到90.4%。
3 讨论
我国的乳腺癌较国外的发病率低, 但随着近几年的发病率逐渐升高, 以外的跟治术随着人们生活质量要求的提高, 逐步的被疗效相当的保留乳房的乳腺癌根治术所取代。1990年国际癌症协会召开的早期乳腺癌治疗讨论会上正式将保留乳房治疗Ⅰ、Ⅱ其乳腺癌的标准手术[2]。目前认为该手术的适应症为: (1) 肿瘤直径<3 cm。 (2) 肿瘤距乳晕低于2 cm。 (3) 腋窝没有触及肿大的淋巴结。 (4) 肿瘤单发。由于我国该手术方式开展不是太久, 且为保持术后的乳房外形, 常需要对手术的适应症有严格的限制, 现在一般是考虑在肿瘤在3 cm内为范围。但是随着新的化疗等辅助方法的逐渐进步, 该手术的范围现在有所扩大, 据外国学者报道[3]对93例乳腺癌的晚期患者进行该手术方式, 结果经过73个月的随访显示存活率为88%。
对于手术切口的问题, 在该次的研究中采用的是标准的手术切口, 即腋窝清扫和切除肿瘤处做单独的切口, 以乳头所在平面作为切除肿瘤切口的基础, 当肿瘤在该平面以上时做弧形切口, 在该平面或者以下时做放射状切口。该次中依据患者的病情而定采用区段或者是象限切除, 而结果显示其疗效和乳房外形均相当。但是保留乳房的乳腺癌根治术对于肿瘤的病理类型多无限制, 外国学者[4]对1 023例乳腺癌的研究也证实此点。
目前腋窝淋巴结清扫仍然是手术治疗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因为即便是早期乳腺癌也有部分发生区域淋巴结转移, 为了尽可能取得根治性的效果, 并且提供腋窝分期的准确信息, 对于浸润性乳腺癌, 临床腋窝淋巴结触诊阳性的患者我们都建议进行腋窝清扫。标准一般是Ⅰ、Ⅱ期的患者清扫10个以上, 该次清扫在9~27个不等, 平均约13个, 另外一方面, 考虑到前哨淋巴结是乳腺淋巴循环至腋窝首先到达的一个淋巴结, 所以我们对所有的病例均行前哨淋巴结活检, 这在一方面可以避免阴性的患者清扫腋窝淋巴结的痛苦, 且能准确的认识到肿瘤的淋巴结转移情况[5]。
术后的化疗或者是放疗是治疗乳腺癌的常规的方法, 我们认为, 以乳腺及区域淋巴结作为化疗的范围的标准。腋窝淋巴结转移的患者还要照射淋巴引流区, 而不是只照射乳腺及胸壁。否则将影响术后的控制率和远期生存率。综合该次的研究结果可说明, 保留乳房的乳腺癌根治术治疗早期乳腺癌的近期临床效果满意, 但远期的生存情况有待进一步的观察研究。
参考文献
[1]杨学伟, 章乐虹, 贾海霞, 等.保留乳房的乳腺癌根治术治疗早期乳腺癌32例[J].广东医学, 2007, 28 (7) :1107-1108.
[2]高海燕, 郑琳.两种保留乳房术式在早期乳腺癌治疗中的效果观察[J].苏州大学学报 (医学版) , 2009, 29 (6) :1213-1215.
[3]Anil K Agrawal, Micha Jeleń, Zygmunt Grzebieniak.Androgen receptors as a prognostic and predictive factor in breast cancer[J].Folia Histochemica et Cytobiologica, 2011, 46 (3) :26-27.
[4]Agrawal, AK, Jelen, M, GrzebieniakZ, et al.Androgen receptors as a prog-nostic and predictive factor in breast cancer[J].Folia Histochemica et Cytobiologica, 2008, 46 (3) :269-276.
保留乳房 篇8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择笔者所在医院2011年1月-2013年1月收治的26例早期乳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选26例乳腺癌患者均为单发肿瘤。患者年龄22~60岁, 平均 (45.1±3.1) 岁;其中有20例肿瘤分布在外上象限, 有2例肿瘤分布在外下象限, 有4例肿瘤分布在内上象限;经术后病理分期, Ⅰ期15例, Ⅱ期11例;经过术后病理分型, 22例为浸润性导管癌, 3例为导管内癌伴早浸润, 1例为黏液腺癌。将26例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每组13例。两组患者的年龄、肿瘤分布位置及分期、病理分型等一般资料进行对比, 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对照组患者给予保乳根治术或乳腺癌改良根治术。
1.2.2 观察组
观察组给予保留乳头乳晕的乳房全切术+同侧腋窝淋巴组织清扫+一期背阔肌肌皮瓣+假体重建术对手术部位局麻, 选择适宜切口对肿瘤进行切除。及时冰冻进行病理分析, 确认癌症即改为全麻手术, 为患者实施保留乳头乳晕的乳房全切术+同侧腋窝淋巴结清扫术, 并采取一期的乳房重建术。以活检切口作为轴线, 离切口3 cm设计梭形的切口, 游离皮瓣厚约0.5 cm, 再保留患者乳头乳晕, 对乳头下方组织取点样快速送冰冻, 进行病理检验, 如有癌细胞浸润, 就需要将乳头乳晕切除。从乳腺组织顺着胸大肌表现与胸大肌筋膜一并清除, 同侧腋窝的淋巴脂肪组织清扫术。再将适宜大小的假体及游离的背阔肌肌皮瓣置入胸前区。将健侧乳房作为重建的标准, 对背阔肌皮瓣进行折叠和塑形, 而且重建乳房要比健侧乳房大, 在胸部腔隙上缘进行缝合和固定, 在腋前线进行肌皮瓣的缝合[2]。
两组患者术后进行辅助化疗, 术后开始进行首次随访, 了解患者对重建乳房满意度和局部复发和远处远移的情况。根据患者主观感受确定满意的程度, 优:非常满意;良:比较满意;差:非常不满意。随访日期截止至2015年1月。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7.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计数资料以率 (%) 表示, 比较采用字2检验, 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的局部复发率和乳头缺血坏死率均为7.69% (1/13) , 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治疗效果较为理想。观察组的重建乳房满意率为84.62%, 明显高于对照组的38.46%, 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1。
3 讨论
乳房作为女性的第二性征, 一旦全部切除, 就会为女性患者的身体和心理带来严重的创伤。根治肿瘤的同时, 能够保留乳房形态完整对于女性患者极其重要[3]。东方女性的乳房较西方女性小很多, 所以, 在临床治疗中多应用乳腺根治术联合乳房再造术, 很少实施保乳手术。乳房重建术中, 乳头乳晕是重要的保留部分, 如果可以保留乳头乳晕就可以使乳房重建效果得到极大的改善, 使患者术后生活质量得到保证。保留乳头乳晕后, 患者很容易出现一些并发症, 具体内容如下。
例 (%)
3.1 肿瘤安全性的保证
本次研究中, 观察组有1例局部复发, 距离乳头乳晕的距离较近, 或可能与术者术中操作保留了较多的乳头乳晕区腺体组织有关, 采取全切术后, 经术后1年随访未见局部复发。后续治疗的患者经妥善处理乳头乳晕区下方腺体组织, 未见局部复发。由此可见, 正确选择病例、尽量留取少的乳头乳晕区下方腺体组织对术后局部复发的影响极其重要[4]。保留乳头乳晕手术治疗适用于Ⅰ、Ⅱ期的乳腺癌患者术式选择, 在肿瘤学研究上较为安全, 虽然这类手术并没有统一入选病例的标准, 仍需要进一步研究手术适应证, 便于更多患者受益。
3.2 乳头乳晕的坏死
乳头乳晕坏死是保留乳头乳晕、实施乳房全切术后最严重并发症, 和术后加压与包扎存在很大关系。术后切口表面的纱布要剪出孔, 使乳头和乳晕得到充分暴露, 避免受到压迫, 同时, 有也利于术后观察。对比两侧乳房的乳头乳晕的颜色, 如果有暗红色或者黑色表现, 就表现患处乳房循环不佳有坏死趋向, 一定要及时换药和减压处理, 对乳头乳晕区进行按摩, 促进血液循环, 应用药物能够使末梢循环功能得到改善。
3.3 皮下积血积液
术中进行充分的止血, 术后进行有效负压引流, 可以有效避免患者皮下积血积液。术中患者如果淋巴管有断裂, 就要以慕丝线结扎处理, 减少术后淋巴漏出现。术后留置的引流管能清除患者胸壁内侧的积液, 所以, 一定要保证引流管的通畅, 观察引流量与液体的颜色。如果患者引流管留置在3 d以上, 就要使用抗生素治疗, 防止发生感染[5]。患者出现积液就要及时穿刺抽液处理, 如有必要, 要对引流管进行重置。本次研究中, 26例患者有3例发生皮下积液, 通过穿刺抽液得到有效的治疗。尤其注意观察乳头乳晕保留患者, 乳头乳晕下一旦出现积液, 很容易导致缺血坏死及局部感染。笔者的经验是延缓拔除胸壁的引流管, 减少术后积液。
3.4 上肢水肿和功能障碍
上肢水肿和功能障碍多由上肢淋巴回流发生障碍或腋窝存在积液造成。术中注意不要损伤头静脉与腋静脉, 术后患肢忌穿刺, 腋窝存在积液就要及时处理。患者如果出现水肿, 要抬高患肢, 进行患肢的被动、主动活动, 促进淋巴回流。本次研究中, 26例患者患肢的恢复情况较好, 未发生水肿和功能障碍[6]。
3.5 皮瓣缺血坏死
皮瓣缺血坏死多因为皮瓣的张力过大, 患处包扎过紧造成的, 主要预防措施是, 术中科学设计切口, 保留足够的皮瓣, 以此减少皮瓣的张力。术后为患处包扎和加压时要选择合适的力度, 清除皮下积液和坏死皮瓣, 促进伤处愈合。本次研究中, 26例患者均未出现皮瓣坏死。
早期乳腺癌保留乳头乳晕的乳房全切术, 既能保留胸大肌或者胸小肌、乳头乳晕等, 还能使乳房保持着自然的形态与功能, 使患者生存质量得到明显提高。本次研究中, 观察组重建乳房满意率为84.62%, 明显高于对照组的38.46%, 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保留乳头乳晕的乳房全切术操作十分简单, 而且具有极佳的临床治疗效果和极高的安全性。但是, 这种术式也存在肿瘤细胞残留风险, 所以, 病例选择术式时, 一定要严重掌握好手术适应证, 才能确定保留乳头乳晕的乳房全切术式的肿瘤安全性[7]。
总之, 早期乳腺癌保留乳头乳晕的乳房全切术可以取得理想的临床治疗效果, 还能保持患者乳房的美观和功能, 通过有效的术后预防, 能够有效减少并发症的出现, 建议临床推广应用。笔者也希望通过进一步的研究, 在保证状瘤安全性的前提下, 扩大手术适应范围, 使更多的乳腺癌患者获益。
摘要:目的:研究早期乳腺癌保留乳头乳晕的乳房全切术的肿瘤安全性。方法:随机选择笔者所在医院2011年1月-2013年1月收治的早期乳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根据临床保乳手术标准, 将26例符合保乳指征的患者根据患者意愿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每组13例。对照组给予保乳手术或乳腺癌改良根治术, 观察组符合保乳手术标准患者给予保留乳头乳晕的乳房全切术。对比两组患者局部区域复发率和远处转移率、乳房再造形态。结果:观察组有1例局部复发, 有1例乳头乳晕缺血坏死;对照组有1例局部复发。观察组的局部复发率和乳头缺血坏死率均为7.69% (1/13) , 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 。观察组的重建乳房满意率为84.62%, 明显高于对照组的38.46%, 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在掌握患者适应证前提下对乳头乳晕进行保留, 有利于乳房重建术治疗, 具有安全性与可行性, 保留乳头乳晕的乳房经过乳房重建美容, 可以取得更好的乳房美容效果, 建议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早期乳腺癌,乳头乳晕,乳房全切术,乳房重建术,安全性
参考文献
[1]明立纲, 李勇, 杨树钢, 等.双旋转皮瓣应用于乳腺癌保留乳房治疗的临床研究[J].中华肿瘤防治杂志, 2011, 14 (3) :205-208.
[2]孙作成, 徐文广, 李国楼.乳腔镜辅助保留乳头乳腺癌改良根治术的临床研究[J].中华肿瘤防治杂志, 2010, 15 (18) :1400-1403.
[3]袁峰, 周永峰, 曾俊, 等.中国女性乳腺癌保守治疗及美学相关因素研究[J].中国肿瘤临床与康复, 2010, 7 (6) :31-35.
[4]王圣应, 彭德峰, 蔡兆根, 等.早期乳腺癌乳头乳晕复合体隐匿癌浸润的临床病理研究[J].中华肿瘤杂志, 2012, 30 (3) :203-206.
[5]王圣应, 鲁智, 程新德, 等.早期乳腺癌保留乳头乳晕复合体的改良根治术-Ⅰ期腹直肌肌皮瓣重建乳房[J].癌症, 2012, 23 (1) :56-59.
[6]刘立刚, 武勇进, 王亮, 等.保留乳房皮肤的乳腺切除与即刻乳房再造[J].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2011, 18 (6) :471-474.